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春秋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6H 页
春王正月解
  三正迭更。时月亦随而改。经书春王正月。左氏恐人之未详知也。特曰王周正月。则正月建子。固无疑也。自汉以来。亦无异议。至唐刘知几史通。始以春秋为夏正。世无信其说者。开元时。张守节为史记正义。又述知几言。至宋而胡安国实以夏时冠周月之说。程端学作春秋或问。又坚持门户之见。愈益支离。左氏诚失之诬矣。岂有本朝正朔误记之理。至如当时帝王之后。许用前代礼乐。故宋用商正。见于长葛之传。诸侯之国。或有用夏正者。如晋惠之战秦穆在九月。而经书十一月者是也。盖古书所记。时有参互。后儒执为论端者。寔由是也。如元之李廉作夏正辨疑。 皇明之张以宁作春王正月考。近时吴鼐作三正考。又驳宋儒之说。亦时论也。
左传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太史曰。当夏四月。是谓孟夏。 冬有星孛于太辰。梓慎曰。曰(曰衍字)是其徵也。火出而见。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6L 页
桓八年冬十月。雨雪。 十四年春正月。无冰。
庄七年秋。无麦苗。
僖十年冬。大雨雪。 三十三年十二月。陨霜不杀草。
成元年二月。无冰。
襄二十八年春。无冰。
定元年冬十月。陨霜杀菽。
 按此皆失常。故备书于策。若从夏正。则东风解冻。岂以无冰为奇。亥月立冬。岂以雨雪为异。十月菽已毕刈。岂有经霜见杀之苗。十二月草已尽枯。岂有陨霜不杀之理。
桓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
哀十四年春。西狩获麟。
 按周人中冬狩田。此以春正月书之。即建子之月。书春也。西狩。亦以周正之月。行中冬之狩。
僖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既视朔。遂登观而望。
 按周礼及诗。错举夏正。惟春秋鲁史。专主周正。阳生于子。即为春。阴生于午。即为秋。学者惑夏时之说。谓至朔同日。仅见于传而经无有也。不思经传所书月日。参考相同。此年至朔同日。左氏举以见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7H 页
分至之例。故书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卜偃曰。克之。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朝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
 按是年正月以后日月可證者在此。以六十甲子数之。自隔年十二月戊申。晋有申生之事。越三日即正月辛亥朔。鲁闻晋难。必在正月。故经以春书。是年春岁在丙寅。正月辛亥朔大。二月辛巳朔大。三月辛亥朔小。四月庚辰朔大。五月庚戌朔小。六月己卯朔大。七月己酉朔小。八月戊寅朔大。九月戊申朔小。十月丁丑朔大。十一月丁未朔小。十二月丙子朔大。闰十二月丙午朔小。以八月戊寅朔。数至甲午。晋围上阳。八月十七日也。由八月甲午。数至九月朔。正得戊申。由九月戊申朔。至十二月朔。除两小月。该八十八日。故以十二月朔得丙子。其言丙子朝日在尾。以冬十二月而日在尾。此时尾度多在卯。且后逼闰月。宜其尚以建戌中气而合朔于卯之尾宿。所谓九月十月之交者。以夏正言之。所谓冬十二月者。以周正书之。以经传月日参考。可无疑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7L 页
昭二十年春王二月己丑。日南至。
 按自僖五年至朔同日为始。数至此年。得第七章。本注以为失闰本年十一月乙酉朔。故经于此月有辛卯。乃初七日也。闰当在隔年十二月。而在是年八月。则正月至七月。皆以失闰而差一月。二十一年庚寅。经书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自二月己丑朔。数至次年七月壬午。中间为己丑者八。退小尽八个月。自壬午去己丑。恰退八日。经传互證相同。观僖五年春左氏南至之书。即正月日至也。观昭二十一年秋梓慎日食之对。即七月日至也。冬日至而传称春正月。夏日至而经书秋七月。则春秋所书时月。皆用周正明甚。
庄二十八年冬。大无麦禾。
 按郑樵曰。若以庄七年秋无麦。为周时之證。则庄二十八年冬无麦禾。亦可指之以为麦熟于冬可乎。苟然则麦熟于夏正之秋。亦不可矣。书于冬者。五谷毕入。计食不足故书之也。公谷二传并主之。范宁曰。于冬无禾而后。顾录无麦。故言大明不收之甚。虽胡氏主夏时之论。于此亦从旧说。则郑氏主胡说而欲其强伸之。然曲说也。不可从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8H 页
书泰誓。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武成。惟一月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按国语。伶州鸠曰。昔武王伐殷。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鼋。星与日辰之位。皆在北维。颛顼之所建也。又曰。王以二月癸亥夜。陈以夷则之上宫。毕之当辰。辰在戌上故长。夷则之上宫名之曰羽。王以黄钟之下宫。布戎于牧之野故曰厉。岁在鹑火则寅年也。日在析木之津则十月也。以庚寅十月二十八日戊子兴师。十一月三日癸巳发行。二十八日戊午渡孟津。即周之辛卯孟春也。武成即谓一月。而在商则为十二月。以十二月四日癸亥至牧野。五日甲子。一战胜商。武成所谓二月。而在商则为正月。是泰誓武成皆以周正纪时矣。
召诰。三月丁巳。用牲于郊。
 按左传。启蛰而郊。即月令所谓孟春元日。祈谷于上帝者。在周为三月。
洛诰。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在十有二月。
 按左传。闭蛰而烝。即月令所谓孟冬饮烝者。在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8L 页
为十二月。左传巡狩烝享。皆用夏正。故召诰之郊。洛诰之烝。皆以夏正之孟月。而其以周正纪月数。则固未尝易矣。
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
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
 按伊训太甲中所称。孔传既明言汤崩踰月。太甲即位。奠殡而告。至二十六月。三年服阕。踰月即吉服。孔颖达正义以为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年十一月为再期。除丧服。故十二月朔。以冕服奉嗣王。顾炎武日知录以为汤崩必以前年十二月。殷练而祔先君。祔庙而后。嗣子即位。故称元祀十二月。而太甲之自桐归亳。亦适当三祀之十二月。商未尝改时月。此皆有据。胡,蔡则欲实夏时冠周月之说。乃以为十二月为正朔而改元。不亦谬乎。
金縢。秋大熟未穫。天大雷电以风。
 按为胡,蔡之论者。指此为不改时月之證。然此篇固多可疑。大木所偃。即可靡烂。复安能起而筑之。虽起而筑之。岁安得大熟乎。然即有可辨者。周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9H 页
九月。夏之七月。七月之中。百谷垂成。其礼歉已判。而时则未穫也。此何足为夏时之證乎。
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按此诗错用夏正周正。言月者夏正也。言日者周正也。何以卒岁者。夏正十二月之谓也。曰为改岁者。周正十月之谓也。
四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
 
按周时史策以外诸书。间有杂用夏正者。夏正之习于天下者既久。且于天时人事为顺。故大事从时王之制。外此所行。犹多从夏历。况诗人所赋。不过随时起兴。岂复一一从周正哉。
礼记明堂位。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
祭统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太庙。
 按此二说。以建巳之月为季夏明甚。
杂记。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
 按正月日至。即建子之月冬至也。有事上帝。郊祭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19L 页
也。七月日至。即建午之月夏至也。有事于祖。禘祭也。
周礼春官宗伯。太史正岁年以序事。
 按郑锷有言曰。周以建子为正。而四时之事。有用夏正建寅者。用建寅谓之岁。用建子谓之年。事有用建寅者。如正岁则读法。三岁大计群吏之治之类。事有用建子者。如司稼以年之上下出敛法。礼年则公甸用三日之类。据此凡公家政令。亦参用夏正。
尚书大传。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又曰。周以十一月为正。即名正月。不名十一月。殷以十二月为正。即名正月。不名十二月。夏以十三月为正。即名正月。不名十三月。
 按此说甚明易见。犹龂龂不谓然者何也。
穆天子传曰。孟冬鸟至。又曰。仲冬方落。草木鲜。命虞人掠林除薮。以为百姓材。
 按郭璞注。孟冬鸟至。曰雁来翔也。而月令。八月雁来翔。则是以八月为孟冬也。又月令。九月草木黄落。则是以九月为仲冬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20H 页
孟子曰。七八月之间。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按战国策苏代之言。至岁八月。降雨下。菑水至。周之八月。即夏之六月。土润溽暑。大雨时行之候。庄周所谓秋水时至。百川灌河者也。
又曰。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
 按周语单襄公曰。夏令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则十二月。即十月之谓也。
 又按改正朔之文。见于礼记大传。申述于史记历书。至汉律历志。十二次逐月著三代之改月。皆可据以为时王之大法。岂可移易为虚名者哉。为胡,蔡之说者。徒据周正,夏正错用者。因以为改时也易月也。其所援引者。不过伊训元祀十有二月之文与太甲三祀十有二月之文曰。前乎周者商。而商未改时。又引史记秦本纪十二月更名腊嘉平之文曰。后乎周者秦。而秦未尝改时月。然伊训,太甲。并梅鷟本古文。固不足准信。况又孔传之辩。既明晢矣。又考颜师古注汉书。则秦本纪所称月数。皆太初正历之后。记事者追改之。非当时本称。秦亦未尝改时月也。观此二者。胡,蔡之所据。诚不足取。至今从违相蒙。訾謷不决者何也。子贡欲去告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十三 第 520L 页
朔之饩羊。子犹止之。其眷眷于东周之感如此。岂自为之变易制度乎。况欲行王法。则笔削之际。何患无辞。乃反借正朔而为之。则春秋尊王之义。顾安在也。子语颜子以为邦曰。行夏时者。如是而后。四时平。民用以叙而已。子尝曰。文王既没。文不在玆。又曰。不复梦见周公。又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子苟得志。当因周制而损益之。以成一王之治。行夏时。即其一事耳。于时周王在上。天命未绝。虽齐桓,晋文之见贬于圣门者。亦以尊王为事。况春秋尊王之书乎。是盖有说。何休注公羊氏。有黜周王鲁之说。后儒执是说而为之辞。休之为说。固僻险诐怪。君子之所不取也。乃舍杜解明白易见之说。反从其杜撰者何也。苟如胡氏说。夏时冠月。垂法后世。周正记事。则垂法与记事义例相错。岂能成一统之书也哉。朱子论是说也曰。不敢信据。今人当从之如金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