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诗类
诗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6H 页
诗集传板本识误
朱子诗集传。不见其善本。今之行于世。所称奎璧本者。袭监本也。监本谬讹极多。盖六经善本最难求。鸿都石经。已刓缺不可得。开成石经固精。然不能无讹。况后出之本乎。夫偏傍缺落。则字随以变。音韵互换。则训以之异。可不慎乎。安成刘瑾取集传而注释焉。胡广等取以为蓝本。屡经点窜。虽曰谱承。不能不保其无谬。而东儒奉若金石。又于翻刻之际。校对不精。今之北汉板本。公私之所即用。粗劣尤甚。学子辈以讹音谬义。汩乱于入门之初。寡陋甚矣。余用中国诸本参考。正其大讹。而所未知者。亦多阙焉。如冯嗣京,陈启源,史荣之徒。又纷纷然以苛摘为事。朔日辛卯。固善矣。改作朔月辛卯。恶从两已相背之说。固古矣。改作两弓相背。奚其适归。家语作奚其适归。不妨两存之矣。改作爰。如此之类。乃考證家之纰谬也。且于与乎词与辞。古文多通用。又如惟字。尚书作维。春秋左氏传作唯。此则不须辨也。
朱子诗集传。不见其善本。今之行于世。所称奎璧本者。袭监本也。监本谬讹极多。盖六经善本最难求。鸿都石经。已刓缺不可得。开成石经固精。然不能无讹。况后出之本乎。夫偏傍缺落。则字随以变。音韵互换。则训以之异。可不慎乎。安成刘瑾取集传而注释焉。胡广等取以为蓝本。屡经点窜。虽曰谱承。不能不保其无谬。而东儒奉若金石。又于翻刻之际。校对不精。今之北汉板本。公私之所即用。粗劣尤甚。学子辈以讹音谬义。汩乱于入门之初。寡陋甚矣。余用中国诸本参考。正其大讹。而所未知者。亦多阙焉。如冯嗣京,陈启源,史荣之徒。又纷纷然以苛摘为事。朔日辛卯。固善矣。改作朔月辛卯。恶从两已相背之说。固古矣。改作两弓相背。奚其适归。家语作奚其适归。不妨两存之矣。改作爰。如此之类。乃考證家之纰谬也。且于与乎词与辞。古文多通用。又如惟字。尚书作维。春秋左氏传作唯。此则不须辨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6L 页
序既不得位无以行下。有帝王二字。 训诰以记之诰本误。当作诂。
周南
南有樛木经。 樛居刲反。封本误。当作蚪。
桃夭经。 华乎瓜反。乎当作呼。玉篇。花呼瓜切。今为华荂字。
汝坟经。 伐其条隶本误。当作肄。
召南
何彼秾矣经。 秾石经作襛。陆德明曰。襛韩诗作茙茙。
驺虞传。 豝牡豕也。陈埴曰。毛传云豕牝曰豝。恐牡字当从牝。季本曰。毛传本尔雅释兽文。观驷铁诗奉时辰牡。则将为乾豆之用。用牝者非。案小雅吉日传曰。豕牝曰豝。训又从牝。何楷曰。广雅。凡兽二岁。通名为豝。当从之。
邶
绿衣经。 凄其以风。叶为愔反。为诗经汇纂作符。又字汇从敷。符敷同音。
燕燕经。 远送于南。叶民心反。民本误。当作尼。
终风传。 霾雨土蒙雾。雾本误。当作霿。
周南
南有樛木经。 樛居刲反。封本误。当作蚪。
桃夭经。 华乎瓜反。乎当作呼。玉篇。花呼瓜切。今为华荂字。
汝坟经。 伐其条隶本误。当作肄。
召南
何彼秾矣经。 秾石经作襛。陆德明曰。襛韩诗作茙茙。
驺虞传。 豝牡豕也。陈埴曰。毛传云豕牝曰豝。恐牡字当从牝。季本曰。毛传本尔雅释兽文。观驷铁诗奉时辰牡。则将为乾豆之用。用牝者非。案小雅吉日传曰。豕牝曰豝。训又从牝。何楷曰。广雅。凡兽二岁。通名为豝。当从之。
邶
绿衣经。 凄其以风。叶为愔反。为诗经汇纂作符。又字汇从敷。符敷同音。
燕燕经。 远送于南。叶民心反。民本误。当作尼。
终风传。 霾雨土蒙雾。雾本误。当作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7H 页
旄丘传。 愦乱之意。愦音会。诗经汇纂。会作溃。
北门传。 卫之忠信。信本误。当作臣。
北风传。 彼其祸乱。诗经汇纂。其字衍。
静女经。 静女其姝。亦朱反。毛诗音义。作赤朱反。
鄘
君子偕老传。 剃髲剃也。下剃当作剃。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被锡。贾公彦注。被锡读为髲剃。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为饰。因名髲剃。又传。邦之媛。于卷反。毛诗音义。作于眷反。
相鼠经。 人而无仪。叶于何反。字汇作牛何切。音俄。
定之方中经。 终焉允臧。冯嗣京校正本。焉作然。今中国本皆从。
卫
竹竿经(第二章)。远父母兄弟。陈启源校正本。作远兄弟父母。母叶音满彼反。非弟音训。
河广传。 自共姜至于宣公之母。宣本误。当作襄。
伯也传。 女为悦己容。史荣校正本。悦己下脱者字。
木瓜经。 投我以木瓜。叶攻呼反。呼本误。字汇作攻乎反。音孤。按攻呼反。即菰音。菰即雕胡名。
王
北门传。 卫之忠信。信本误。当作臣。
北风传。 彼其祸乱。诗经汇纂。其字衍。
静女经。 静女其姝。亦朱反。毛诗音义。作赤朱反。
鄘
君子偕老传。 剃髲剃也。下剃当作剃。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被锡。贾公彦注。被锡读为髲剃。古者或剔贱者刑者之发。以被妇人之紒为饰。因名髲剃。又传。邦之媛。于卷反。毛诗音义。作于眷反。
相鼠经。 人而无仪。叶于何反。字汇作牛何切。音俄。
定之方中经。 终焉允臧。冯嗣京校正本。焉作然。今中国本皆从。
卫
竹竿经(第二章)。远父母兄弟。陈启源校正本。作远兄弟父母。母叶音满彼反。非弟音训。
河广传。 自共姜至于宣公之母。宣本误。当作襄。
伯也传。 女为悦己容。史荣校正本。悦己下脱者字。
木瓜经。 投我以木瓜。叶攻呼反。呼本误。字汇作攻乎反。音孤。按攻呼反。即菰音。菰即雕胡名。
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7L 页
采葛传。 萧萩也。史荣校正本。萩作萩接。说文曰。萩萧也。字汇萩芦属。孔颖达曰。李巡曰萩一名萧。陆玑云今人所谓萩蒿者是也。萩或萩通。
郑
有女同行经。 颜如舜英。叶于郎反。郎本误。当作良。
齐
东方未明经。 不能晨夜。农毛诗汲古阁本作辰。毛传辰时也。 又夜叶。羊始反。始本误。当作茹。
南山传。 公会齐侯于泺。匹各反。各一作沃。音鹿。
载驱经。 齐子发夕。叶牂龠反。牂字汇作祥。
猗嗟经。 猗嗟娈。叶龙卷反。卷字汇作眷。
魏
伐檀经。 胡取禾三百廛。直涟反。涟本误。当作连。传干涯也。涯本误。当作厓。 又传鹑鹞属。鹞本误。当作鹌。
硕鼠经。 适彼乐国。叶于适反。适本误。当作逼。
唐
蟋蟀传。 盖亦顾念其职。盖本误。当作盍。
山有枢传。 栲山樗。东居反。东本误。当作敕。
鸨羽经。 肃肃鸨行。户自反。自本误。当作营。
郑
有女同行经。 颜如舜英。叶于郎反。郎本误。当作良。
齐
东方未明经。 不能晨夜。农毛诗汲古阁本作辰。毛传辰时也。 又夜叶。羊始反。始本误。当作茹。
南山传。 公会齐侯于泺。匹各反。各一作沃。音鹿。
载驱经。 齐子发夕。叶牂龠反。牂字汇作祥。
猗嗟经。 猗嗟娈。叶龙卷反。卷字汇作眷。
魏
伐檀经。 胡取禾三百廛。直涟反。涟本误。当作连。传干涯也。涯本误。当作厓。 又传鹑鹞属。鹞本误。当作鹌。
硕鼠经。 适彼乐国。叶于适反。适本误。当作逼。
唐
蟋蟀传。 盖亦顾念其职。盖本误。当作盍。
山有枢传。 栲山樗。东居反。东本误。当作敕。
鸨羽经。 肃肃鸨行。户自反。自本误。当作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8H 页
葛生传。 域茔域也。茔毛传作营。
秦
小戎传。 横衡于辀下。横衡诗经汇纂。作衡横。
终南经。 其君也哉。叶将錅反。錅本误。当作錅。
权舆传。 斗二升。升作胜。王逢曰。胜孔疏作升。 又传。白公穆生。公汉书作生。下同。
桧
匪风传。 回风谓之飘。谓之(二字。)诗经汇纂。作曰(一字。) 又传。有则我愿慰以好音。愿慰下。脱之字。
曹
蜉蝣传。 身狭而长角。黄黑色。长下脱有字。 又传。于我归处。其其本误。当作耳。
候人传。 遂之曰称。曰诗经汇纂作为。
豳
豳传。 十二姓。姓本误。当作世。
七月经。 穹窒。除悉反。除本误。当作珍。 又经。以介眉寿。叶直留反。直留本误。当作殖酉。 又经。称彼兕觥。号彭反。号诸本多从虢。
东山经。 鹳鸣于垤。曲节反。曲本误。当作田。
九罭传。 我遘之子。遘诗经汇纂作觏。 宗彝虎蜼。
秦
小戎传。 横衡于辀下。横衡诗经汇纂。作衡横。
终南经。 其君也哉。叶将錅反。錅本误。当作錅。
权舆传。 斗二升。升作胜。王逢曰。胜孔疏作升。 又传。白公穆生。公汉书作生。下同。
桧
匪风传。 回风谓之飘。谓之(二字。)诗经汇纂。作曰(一字。) 又传。有则我愿慰以好音。愿慰下。脱之字。
曹
蜉蝣传。 身狭而长角。黄黑色。长下脱有字。 又传。于我归处。其其本误。当作耳。
候人传。 遂之曰称。曰诗经汇纂作为。
豳
豳传。 十二姓。姓本误。当作世。
七月经。 穹窒。除悉反。除本误。当作珍。 又经。以介眉寿。叶直留反。直留本误。当作殖酉。 又经。称彼兕觥。号彭反。号诸本多从虢。
东山经。 鹳鸣于垤。曲节反。曲本误。当作田。
九罭传。 我遘之子。遘诗经汇纂作觏。 宗彝虎蜼。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8L 页
垒佑胃三音。佑胃作柚聩。 又传。皆缋音绘。作溃。
小雅鹿鸣之什
四牡传。 令鹁鸠也。 鹁史荣校正本作。音浮。即鵻也。尔雅郭璞注曰。鵻鹁鸠也。鹁䳕互出。
小雅白华之什
南有嘉鱼传。 鲤质鳟鲫肌。出于沔南。朱公迁曰。诸本作鳟鲫肌误。何英曰。吴师道曰案诗记。引山阴陆氏曰鲤质鳟鳞。肌肉甚美。传是本此而本有误脱。今兴国刊本。朱鉴所传者。鲤质鳟鳞为是。鲫字误无疑。
蓼萧传。 在镳曰鸾。刘瑾曰。集传于驷铁。以为乘车之鸾在衡。则此传镳字。恐当从衡字。鸾所在。经无明文。韩诗内传及大戴礼保傅篇。皆云在衡。故郑玄依用之。注周礼夏官大驳及礼记玉𧅂经解。皆云鸾在衡。然以驱车鸾镳及八鸾玱玱之诗观之。在镳宜矣。毛氏曰。在镳曰鸾。而郑氏于此篇及商颂烈祖笺。又从之。刘氏之从衡云者。未深考也。盖不不妨两解。
小雅彤弓之什
彤弓传。 后之视府藏。之诗经汇纂作世。
小雅鹿鸣之什
四牡传。 令鹁鸠也。 鹁史荣校正本作。音浮。即鵻也。尔雅郭璞注曰。鵻鹁鸠也。鹁䳕互出。
小雅白华之什
南有嘉鱼传。 鲤质鳟鲫肌。出于沔南。朱公迁曰。诸本作鳟鲫肌误。何英曰。吴师道曰案诗记。引山阴陆氏曰鲤质鳟鳞。肌肉甚美。传是本此而本有误脱。今兴国刊本。朱鉴所传者。鲤质鳟鳞为是。鲫字误无疑。
蓼萧传。 在镳曰鸾。刘瑾曰。集传于驷铁。以为乘车之鸾在衡。则此传镳字。恐当从衡字。鸾所在。经无明文。韩诗内传及大戴礼保傅篇。皆云在衡。故郑玄依用之。注周礼夏官大驳及礼记玉𧅂经解。皆云鸾在衡。然以驱车鸾镳及八鸾玱玱之诗观之。在镳宜矣。毛氏曰。在镳曰鸾。而郑氏于此篇及商颂烈祖笺。又从之。刘氏之从衡云者。未深考也。盖不不妨两解。
小雅彤弓之什
彤弓传。 后之视府藏。之诗经汇纂作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9H 页
菁菁者莪传。 或曰。以菁菁者莪比君子。辅广曰。今于或曰下。少比也二字。当改定。
采芑传。 即今苦。藚菜。藚史荣校正本作荬。从藚则乃今牛舄。非苦菜。
车攻传。 射左髀。补尔步米二反。诗经汇纂作方尔反。又薄礼反。 达于右䯚。音杳。馀绕反。又胡子反。
小雅祈父之什
我行其野经。 言归思复。思毛传作斯。 特我。毛传作尔。 传。孝友睦姻任恤六行。恤周礼作恤。
斯干传。 王前巫而后史。宗祝瞽侑。皆在左右。宗祝当作卜筮。此段引礼运。礼运作卜筮。 传。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音密。密字汇音觅。幔也。周礼幎人掌其巾。幎幂同。
节南山经。 家父诵。叶侯容反。侯本误。当作疾。
正月传。 申包胥曰。人众则胜天。史荣校正本。众作定。史记唐张守节正义曰。人众则虽一时凶暴胜天。盖人众胜天之语。自古然矣。史荣所考。别有一本欤。 经。胡为厉矣。为毛传作然。
十月之交经。 不宁不令。叶虚经反。虚本误。当作卢。
采芑传。 即今苦。藚菜。藚史荣校正本作荬。从藚则乃今牛舄。非苦菜。
车攻传。 射左髀。补尔步米二反。诗经汇纂作方尔反。又薄礼反。 达于右䯚。音杳。馀绕反。又胡子反。
小雅祈父之什
我行其野经。 言归思复。思毛传作斯。 特我。毛传作尔。 传。孝友睦姻任恤六行。恤周礼作恤。
斯干传。 王前巫而后史。宗祝瞽侑。皆在左右。宗祝当作卜筮。此段引礼运。礼运作卜筮。 传。妇人之礼。精五饭幂。音密。密字汇音觅。幔也。周礼幎人掌其巾。幎幂同。
节南山经。 家父诵。叶侯容反。侯本误。当作疾。
正月传。 申包胥曰。人众则胜天。史荣校正本。众作定。史记唐张守节正义曰。人众则虽一时凶暴胜天。盖人众胜天之语。自古然矣。史荣所考。别有一本欤。 经。胡为厉矣。为毛传作然。
十月之交经。 不宁不令。叶虚经反。虚本误。当作卢。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09L 页
经。家伯冢宰。冢毛传作维。郑司农注周礼宰夫。亦曰家伯维宰。
雨无正经。 降丧息丧反。丧本误。当作浪。 (七章)传。故诰之诰本误。当作诘。
小雅小旻之什
小旻经。 伊于胡氏。氏本误。当作底。 经。如彼流泉。流泉毛传作泉流。
巧言经。 昊天泰怃。泰毛传作大。本或作泰。上句有昊天已威。故郑氏曰已泰。皆言甚也。朱子从之。
何人斯传。 为鬼为咸。咸本误。当作蜮。 传。终不可侧。侧本误。当作测。
巷伯传。 以此谗人。此本误。当作比。
大东经。 小东大东。叶者郎反。者本误。当作都。 传。佻轻薄。不奈劳苦之貌。柰恐当作耐。字汇。佻行不耐劳苦貌。 (七章)传。助西人而是困。甚怨之词。是本误。当作见。
小雅北山之什
无将大车经。 秪自疧。刘瑾曰。当作𤵤。与痻同。眉贫反。 传。祗适疧。释文都礼反。自释文下五字当删。上既训以民。不当复训以邸。
雨无正经。 降丧息丧反。丧本误。当作浪。 (七章)传。故诰之诰本误。当作诘。
小雅小旻之什
小旻经。 伊于胡氏。氏本误。当作底。 经。如彼流泉。流泉毛传作泉流。
巧言经。 昊天泰怃。泰毛传作大。本或作泰。上句有昊天已威。故郑氏曰已泰。皆言甚也。朱子从之。
何人斯传。 为鬼为咸。咸本误。当作蜮。 传。终不可侧。侧本误。当作测。
巷伯传。 以此谗人。此本误。当作比。
大东经。 小东大东。叶者郎反。者本误。当作都。 传。佻轻薄。不奈劳苦之貌。柰恐当作耐。字汇。佻行不耐劳苦貌。 (七章)传。助西人而是困。甚怨之词。是本误。当作见。
小雅北山之什
无将大车经。 秪自疧。刘瑾曰。当作𤵤。与痻同。眉贫反。 传。祗适疧。释文都礼反。自释文下五字当删。上既训以民。不当复训以邸。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0H 页
鼓钟传。 训诰名物。诰本误。当作诂。
楚茨经。 以飨以祀。飨毛传作享。六书故曰。经传飨为飨食之飨。因之为歆飨。享为享献之享。因之为享祀。周官仪礼正字之用。较然不紊。它书往往错互。盖传写讹也。
信南山传。 其遂东入于沟则亩南矣。诗经汇纂。沟则下。有其字。
甫田传。 苗叶以上。稍耨垄草。因壝其土。传引前汉书食货志。食货志苗下有生字。壝作溃。孔氏正义。作苗叶。又作壝。故集传从之。
小雅桑扈之什
頍弁传。 缠绵依附之意。绵本误。当作绵。
小雅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经。 卷发如虿。动迈反。动本误。当作初。
绵蛮经。 畏不能趍。趍毛传作趋。
渐渐之石经。 不遑朝矣。遑毛传作皇。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传。 左右傍则。则本误。当作侧。
大明传。 以为天子之礼也。诗经汇纂。礼也下。有不显显也四字。
楚茨经。 以飨以祀。飨毛传作享。六书故曰。经传飨为飨食之飨。因之为歆飨。享为享献之享。因之为享祀。周官仪礼正字之用。较然不紊。它书往往错互。盖传写讹也。
信南山传。 其遂东入于沟则亩南矣。诗经汇纂。沟则下。有其字。
甫田传。 苗叶以上。稍耨垄草。因壝其土。传引前汉书食货志。食货志苗下有生字。壝作溃。孔氏正义。作苗叶。又作壝。故集传从之。
小雅桑扈之什
頍弁传。 缠绵依附之意。绵本误。当作绵。
小雅都人士之什
都人士经。 卷发如虿。动迈反。动本误。当作初。
绵蛮经。 畏不能趍。趍毛传作趋。
渐渐之石经。 不遑朝矣。遑毛传作皇。
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传。 左右傍则。则本误。当作侧。
大明传。 以为天子之礼也。诗经汇纂。礼也下。有不显显也四字。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0L 页
绵经。 周爰执事。叶士止反。士本误。当作上。
棫朴经。 渒彼泾舟。渒毛传作淠。字汇。渒即淠之讹。
早麓经。 福禄攸降。叶呼攻反。呼他本从乎。音洪。
思齐传。 孔子曰家齐而后国治。后大学作后。
皇矣传。 言天之临下其明。其本误。当作甚。
灵台经。 鼍鼓逄逄。逄本误。当作逢。
文王有声传。 淢城沟也。城本误。当作成。毛传作成沟。 又传。特道先人之志。道本误。当作追。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经。 宲发宲秀。叶忽久反。忽本误。当作思。
行苇经。 或献或酢。才落反。落陆德明音义作洛。
笃公刘传。 京师高山而众居。山本误。当作邱。
大雅荡之什
荡经。 天降慆德。慆毛传作滔。字异而义同。
抑经。 荒湛于酒。叶主小反。主小字汇作子小。音剿。
桑柔经。 既作尔歌。叶龙未详。龙本误。当作韵。
云汉(三章)传。 使我亦不见遗下。诗经汇纂有也字。
韩奕传。 不来庭之国下。诗经汇纂有也字。 经。鞗革金厄。叶于栗反。栗本误。当作栗。 传。交龙曰旂。绥音绥。绥本误。当作緌。 经。烂其盈门。叶眉员反。
棫朴经。 渒彼泾舟。渒毛传作淠。字汇。渒即淠之讹。
早麓经。 福禄攸降。叶呼攻反。呼他本从乎。音洪。
思齐传。 孔子曰家齐而后国治。后大学作后。
皇矣传。 言天之临下其明。其本误。当作甚。
灵台经。 鼍鼓逄逄。逄本误。当作逢。
文王有声传。 淢城沟也。城本误。当作成。毛传作成沟。 又传。特道先人之志。道本误。当作追。
大雅生民之什
生民经。 宲发宲秀。叶忽久反。忽本误。当作思。
行苇经。 或献或酢。才落反。落陆德明音义作洛。
笃公刘传。 京师高山而众居。山本误。当作邱。
大雅荡之什
荡经。 天降慆德。慆毛传作滔。字异而义同。
抑经。 荒湛于酒。叶主小反。主小字汇作子小。音剿。
桑柔经。 既作尔歌。叶龙未详。龙本误。当作韵。
云汉(三章)传。 使我亦不见遗下。诗经汇纂有也字。
韩奕传。 不来庭之国下。诗经汇纂有也字。 经。鞗革金厄。叶于栗反。栗本误。当作栗。 传。交龙曰旂。绥音绥。绥本误。当作緌。 经。烂其盈门。叶眉员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1H 页
员本误。当作贫。
瞻仰(四章)传。 妇寺能以智辩。害人之言。其心忮穷。诗经汇纂。上害作穷。下穷作害。 (七章)传。言泉水瀵涌上出。水本误。当作之。
召旻(五章)传。 赋也。赋当作比。朱子曰。作比为是。
周颂臣工之什
天作(首章) 小注。薛君章句。亦但训为往。独矣正作者。诗经汇纂。独矣下。有有字。
我将经。 既右享之。享毛传作飨。
思文传。 或曰此所谓纳夏。诗经汇纂曰。此下有诗即二字。
有𥌒经。 永观厥成以上。叶庚字。庚本误。当作庭。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传。 楚词云三公揖让。登降庭只。刘瑾曰。集传所引揖让二字。彼文正作穆穆。或传写之误。
载芟经。 驿驿其达。叶佗棁反。棁本误。当作悦。
赉传。 此颂文武之功。武当作王。朱公迁曰。诸本王字作武字误。盖首句是颂文王之功。
鲁颂
鲁颂传。 其文疑若犹可予。疑诗经汇纂作宜。
瞻仰(四章)传。 妇寺能以智辩。害人之言。其心忮穷。诗经汇纂。上害作穷。下穷作害。 (七章)传。言泉水瀵涌上出。水本误。当作之。
召旻(五章)传。 赋也。赋当作比。朱子曰。作比为是。
周颂臣工之什
天作(首章) 小注。薛君章句。亦但训为往。独矣正作者。诗经汇纂。独矣下。有有字。
我将经。 既右享之。享毛传作飨。
思文传。 或曰此所谓纳夏。诗经汇纂曰。此下有诗即二字。
有𥌒经。 永观厥成以上。叶庚字。庚本误。当作庭。
周颂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传。 楚词云三公揖让。登降庭只。刘瑾曰。集传所引揖让二字。彼文正作穆穆。或传写之误。
载芟经。 驿驿其达。叶佗棁反。棁本误。当作悦。
赉传。 此颂文武之功。武当作王。朱公迁曰。诸本王字作武字误。盖首句是颂文王之功。
鲁颂
鲁颂传。 其文疑若犹可予。疑诗经汇纂作宜。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1L 页
駉传。 此诗言僖公牧马之盛。辅广曰。僖公当作鲁侯。前云唯閟宫一篇为僖公之诗。馀则无所考。则不应于此定为僖公。
閟宫经。 是断是度。待落反。陆德明释文。作待洛反。
商颂
玄鸟经。 来假祈祈。祈祈毛传作祁祁。
长发传。 商世世有叹哲之君。叹本误。当作浚。 经。降于卿士。于毛传作予。
成伯玙四家诗说
伯玙唐时人。其爵里无考。著毛诗指说四篇。一曰兴述。明先王陈诗观风之旨。孔子删诗正雅之由。二曰解说。先释诗义。而风雅颂次之。周南又次之。诸传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后妃又次之。终以鹊巢驺虞。大略即举周南一篇。檃括论列。引申以及其馀。三曰传授。备详齐鲁毛韩四家授受世次。及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之。颇似刘氏文心雕龙之体。盖说经之馀论也。然定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其下为毛苌所续。宲伯玙此书发其端。
閟宫经。 是断是度。待落反。陆德明释文。作待洛反。
商颂
玄鸟经。 来假祈祈。祈祈毛传作祁祁。
长发传。 商世世有叹哲之君。叹本误。当作浚。 经。降于卿士。于毛传作予。
成伯玙四家诗说
伯玙唐时人。其爵里无考。著毛诗指说四篇。一曰兴述。明先王陈诗观风之旨。孔子删诗正雅之由。二曰解说。先释诗义。而风雅颂次之。周南又次之。诸传序又次之。篇章又次之。后妃又次之。终以鹊巢驺虞。大略即举周南一篇。檃括论列。引申以及其馀。三曰传授。备详齐鲁毛韩四家授受世次。及后儒训释源流。四曰文体。凡三百篇中句法之长短。篇章之多寡。措辞之异同。用字之体例。皆胪举而详之。颇似刘氏文心雕龙之体。盖说经之馀论也。然定诗序首句。为子夏所传。其下为毛苌所续。宲伯玙此书发其端。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2H 页
孔子论诗。以周南为最者。以其义可通于三百篇。非谓此一篇。可以引伸而盖之也。其他发凡起例。亦多可议。独其四家授受。朱子以为最精。故今录之。
传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及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女字假借。言音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后。故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天下莫有挟藏诗书者。汉文始除挟书之令。又河间献王多得古书献之。景武之世。方徵儒术。典籍亦多。或藏之于屋壁。或得之于岩穴。自此而兴焉。)
论者每言秦时焚诗书之故。经籍道息。然汉后兵燹。宲多遗佚。河间所献及汉时所得。今不能传。虽齐鲁韩之当时所盛行者。亦归湮没。独毛诗在耳。
鲁人培(音浮)公。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于浮邱伯。(邱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大后召入南宫说诗。又遣太子郢。与申公俱诣长安。终其业。及郢为楚王。又使申公傅太子戊。)申公为诗作诂训而无其传。(传即义注也。申公作诂训。不能解诗之意。号曰鲁诗。教于乡里。弟子为大官博士者十有馀人。王臧官至郎中令。赵绾御史大夫。孔安国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鲁赐东海太守。皆弟子也。)武帝以安车蒲轮徵申公。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矣。(秦时博士。犹有三千人。如今太学生耳。得逃难者。皆年老居家。恐不能至。以蒲席裹申轮以徵之。安车小车皆坐乘。驷马之车则立乘。古之老臣未
传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及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女字假借。言音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而秦季焚书之后。故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始皇三十四年焚书。三十五年坑儒。天下莫有挟藏诗书者。汉文始除挟书之令。又河间献王多得古书献之。景武之世。方徵儒术。典籍亦多。或藏之于屋壁。或得之于岩穴。自此而兴焉。)
论者每言秦时焚诗书之故。经籍道息。然汉后兵燹。宲多遗佚。河间所献及汉时所得。今不能传。虽齐鲁韩之当时所盛行者。亦归湮没。独毛诗在耳。
鲁人培(音浮)公。初与楚元王刘交。俱受诗于浮邱伯。(邱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大后召入南宫说诗。又遣太子郢。与申公俱诣长安。终其业。及郢为楚王。又使申公傅太子戊。)申公为诗作诂训而无其传。(传即义注也。申公作诂训。不能解诗之意。号曰鲁诗。教于乡里。弟子为大官博士者十有馀人。王臧官至郎中令。赵绾御史大夫。孔安国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鲁赐东海太守。皆弟子也。)武帝以安车蒲轮徵申公。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矣。(秦时博士。犹有三千人。如今太学生耳。得逃难者。皆年老居家。恐不能至。以蒲席裹申轮以徵之。安车小车皆坐乘。驷马之车则立乘。古之老臣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2L 页
听致仕者。适四方乘安车。)申公授江公。(瑕邱人。)江公授韦贤。贤授子玄成。(并为承相扶阳侯。)玄成传兄子赏。(赏以诗授昭帝。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江公又传至王式。(式为昌邑王师。)式传褚少孙及薛广德。(广德为御史大夫。少孙沛人。为博士。又读司马迁史记。号褚先生。)广德授龚舍。(舍楚人。为泰山太守。)
此鲁诗源流也。鲁诗至晋而绝。独略见于前汉书刘向等传而已。
齐人辕固生。(汉景帝博士。后为清河太守。)为诗作传。号曰齐诗。授夏侯始昌。(始昌为昌邑王太傅。)始昌授后仓。(东海剡人。世为博士。)仓授翼奉。(下祁人。为谏议大夫。)又授萧望之。又授匡衡。(子咸又能明诗。)衡授师丹。(琅琊人。为大司空。)后汉陈元方。亦学齐诗。
此齐诗源流也。自后汉后已亡。
燕人韩婴。(汉文帝时为博士。后为常山王太傅。)广推诗意。作内外传。号曰韩诗。其孙商亦以诗为博士。淮南贲(音肥)生初受之。好韩诗燕赵之间。贲生传河内赵生。 赵生传蔡谊(谊亦为丞相。以诗授昭帝。)及王吉。(琅琊人。昌邑中尉。益州刺史。亦受齐诗。)
此韩诗源流也。
鲁人毛公于其家。作诗诂训。故曰毛诗。(解诂训。又注诗义。总名之为诂训。一云河间人也。)河间献王见而深好之。(献王名德。景帝子也。)赵人毛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不在汉朝。故毛诗不列于国庠。唯齐鲁韩三家。得立学官。(太学诸生。随其所习。)
此鲁诗源流也。鲁诗至晋而绝。独略见于前汉书刘向等传而已。
齐人辕固生。(汉景帝博士。后为清河太守。)为诗作传。号曰齐诗。授夏侯始昌。(始昌为昌邑王太傅。)始昌授后仓。(东海剡人。世为博士。)仓授翼奉。(下祁人。为谏议大夫。)又授萧望之。又授匡衡。(子咸又能明诗。)衡授师丹。(琅琊人。为大司空。)后汉陈元方。亦学齐诗。
此齐诗源流也。自后汉后已亡。
燕人韩婴。(汉文帝时为博士。后为常山王太傅。)广推诗意。作内外传。号曰韩诗。其孙商亦以诗为博士。淮南贲(音肥)生初受之。好韩诗燕赵之间。贲生传河内赵生。 赵生传蔡谊(谊亦为丞相。以诗授昭帝。)及王吉。(琅琊人。昌邑中尉。益州刺史。亦受齐诗。)
此韩诗源流也。
鲁人毛公于其家。作诗诂训。故曰毛诗。(解诂训。又注诗义。总名之为诂训。一云河间人也。)河间献王见而深好之。(献王名德。景帝子也。)赵人毛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不在汉朝。故毛诗不列于国庠。唯齐鲁韩三家。得立学官。(太学诸生。随其所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3H 页
小毛公传同郡贯长卿。长卿传齐人解延年。(延年阿武令。)延年授徐敖。(敖为风。亦学于江公。以诗别传王式。)敖授陈侠。(九江人。王莽时讲学大夫。)始自仲尼删诗。以授子夏。故子夏作关雎大序及诸篇小序。历四传至大毛公。(一云子夏授鲁人曾申。申传魏人李克。克传鲁人孟仲子。即子思之弟子也。孟仲子二传至赵人荀卿。卿六传至大毛公。未知孰是。)汉平帝时。毛诗始立。兴于齐梁。迄于皇唐。
此毛诗源流也。
齐诗无人。鲁诗没于魏晋。不播江左。韩诗虽存。无传习之者。(后汉郑众,贾逵,马融。皆作毛诗传。郑众河南人。官至大司农。父兴中大夫。注周礼。逵字景伯。为侍中。父徽字元伯。颖阴人。作左氏条例。)自郑玄作笺。而三家之传废矣。魏太常王肃。又述毛公义。而駮郑氏之非。晋孙毓为诗评十卷。论毛郑王三家异同。(毓北海人。为长沙太守。)宋徵士周续之及雷次宗。并作诗序义。(续之雁门人也。与次宗俱事庐山惠远。次宗于鸡笼山。授南齐太祖。)江熙,谢沈各注二十卷。(沈会稽人。东晋为著作郎。)陆玑作草木疏二卷。亦论虫鱼鸟兽。然土物所生。耳目不及。相丞迷悟。明体乖殊。十得六七而已。(玑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崔灵恩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灵恩梁桂州刺史。)沈重及徐爰作音义。(重吴兴人。爰至太中大夫。)梁武帝作诗大义四十卷。郑玄又述诗意兼国风土地氏族。作诗谱一卷。近代▣集诸说平兴理致浅薄者。恐非警策之
此毛诗源流也。
齐诗无人。鲁诗没于魏晋。不播江左。韩诗虽存。无传习之者。(后汉郑众,贾逵,马融。皆作毛诗传。郑众河南人。官至大司农。父兴中大夫。注周礼。逵字景伯。为侍中。父徽字元伯。颖阴人。作左氏条例。)自郑玄作笺。而三家之传废矣。魏太常王肃。又述毛公义。而駮郑氏之非。晋孙毓为诗评十卷。论毛郑王三家异同。(毓北海人。为长沙太守。)宋徵士周续之及雷次宗。并作诗序义。(续之雁门人也。与次宗俱事庐山惠远。次宗于鸡笼山。授南齐太祖。)江熙,谢沈各注二十卷。(沈会稽人。东晋为著作郎。)陆玑作草木疏二卷。亦论虫鱼鸟兽。然土物所生。耳目不及。相丞迷悟。明体乖殊。十得六七而已。(玑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崔灵恩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灵恩梁桂州刺史。)沈重及徐爰作音义。(重吴兴人。爰至太中大夫。)梁武帝作诗大义四十卷。郑玄又述诗意兼国风土地氏族。作诗谱一卷。近代▣集诸说平兴理致浅薄者。恐非警策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3L 页
要。不复遍举也。又有解题一卷。
此伯玙说一通也。自齐鲁韩三家不传。学者宗毛氏。魏刘献之最精。传李周仁,董令度,程归则,刘敬和,张思伯,刘轨思。其后言诗者。多出于二刘之门。轨思及余缓,何胤,舒瑗,刘丑,刘绰,刘炫等。皆为之义疏。而焯,炫特绝。故唐孔颖达据以为本而作疏。唐贞观初。许叔牙撰义疏。又施士丐善讲说。初轨思授张士衡。以及贾公彦,李元植,齐威然。皆遵毛郑说也。至宋初。刘敞,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程明道,张横渠。始用己意。有所发明。自朱子作集传。学者皆宗之。然尽弃小序之故。同时吕东莱参用旧说。有读诗记。而李樗,张栻,戴粲。各自名家。而往往多用旧说。独黄干辅广亲炙朱子之门。而渊源遂昌。干传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而胡一桂,江克宽,刘瑾之属。亦皆旁通诗义。发挥朱门之学。
又按陆德明说授受渊源。比伯玙互有详略。鲁诗申公弟子。又有城阳内史夏宽,长沙内史缪生,缪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江公弟子。又有鲁许生,免中徐公。韦贤兼师徐公。传子
此伯玙说一通也。自齐鲁韩三家不传。学者宗毛氏。魏刘献之最精。传李周仁,董令度,程归则,刘敬和,张思伯,刘轨思。其后言诗者。多出于二刘之门。轨思及余缓,何胤,舒瑗,刘丑,刘绰,刘炫等。皆为之义疏。而焯,炫特绝。故唐孔颖达据以为本而作疏。唐贞观初。许叔牙撰义疏。又施士丐善讲说。初轨思授张士衡。以及贾公彦,李元植,齐威然。皆遵毛郑说也。至宋初。刘敞,欧阳修,王安石,苏辙,程明道,张横渠。始用己意。有所发明。自朱子作集传。学者皆宗之。然尽弃小序之故。同时吕东莱参用旧说。有读诗记。而李樗,张栻,戴粲。各自名家。而往往多用旧说。独黄干辅广亲炙朱子之门。而渊源遂昌。干传何基,王柏,金履祥,许谦。而胡一桂,江克宽,刘瑾之属。亦皆旁通诗义。发挥朱门之学。
又按陆德明说授受渊源。比伯玙互有详略。鲁诗申公弟子。又有城阳内史夏宽,长沙内史缪生,缪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江公弟子。又有鲁许生,免中徐公。韦贤兼师徐公。传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4H 页
少翁。又王式受诗于免中徐公及许生。以授张生长安及唐长宾。张生兄子游卿授元帝。传王扶许晏。齐诗匡衡授伏理满昌。昌授张邯及皮容。皆至大官。韩诗蔡义授同郡食子公。子公授泰山栗丰王吉。授淄川长孙顺。礼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发福。并至大官。毛诗出自毛公。徐整云子夏授高行子。高行子授薛仓子。薛仓子授帛妙子。帛妙子授大毛公。大毛公授小毛公。(一云名苌)此皆详于伯玙者也。
逸诗辨
鸠飞
晋语僖公二十四年春。秦伯赋鸠飞。鸠飞不见于经。韦昭曰。鸠飞小雅小宛之首章也。诗曰。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沔水
晋语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杜预云逸诗。韦昭河当作沔。字相似误也。其诗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新宫
左氏传昭公二十五年。宋公享叔孙昭子。赋新宫。
逸诗辨
鸠飞
晋语僖公二十四年春。秦伯赋鸠飞。鸠飞不见于经。韦昭曰。鸠飞小雅小宛之首章也。诗曰。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沔水
晋语秦伯赋鸠飞。公子赋河水。杜预云逸诗。韦昭河当作沔。字相似误也。其诗曰。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新宫
左氏传昭公二十五年。宋公享叔孙昭子。赋新宫。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4L 页
杜预曰。逸诗。朱子集传。斯干章云或曰仪礼下管新宫。恐即此诗。然亦未有明證。
辔之柔矣
左氏传襄公二十六年。国弱赋辔之柔矣。杜预曰。逸诗见周书。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御刚马。
狸首
郑氏诗谱云射礼。天子以驺虞。诸侯以采蘋。士以采蘩。今无狸首。周衰。诸侯并僭而去之。孔子录诗不得也。大射礼云狸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之言。因以名篇。时诸侯不肯朝事天子。恶其被射之名故弃之。射义注云狸首逸诗。下云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此乃狸首本文。岂孔子时见逸。而后来方出欤。抑后人忘作欤。
茅鸱
见左氏传襄公二十八年。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汜祭。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杜预曰。茅鸱刺不敬。
骊驹
汉书王式传。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心嫉式。谓歌
辔之柔矣
左氏传襄公二十六年。国弱赋辔之柔矣。杜预曰。逸诗见周书。义取宽政以安诸侯。若柔辔御刚马。
狸首
郑氏诗谱云射礼。天子以驺虞。诸侯以采蘋。士以采蘩。今无狸首。周衰。诸侯并僭而去之。孔子录诗不得也。大射礼云狸之言不来也。其诗有射诸侯首不朝之言。因以名篇。时诸侯不肯朝事天子。恶其被射之名故弃之。射义注云狸首逸诗。下云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此乃狸首本文。岂孔子时见逸。而后来方出欤。抑后人忘作欤。
茅鸱
见左氏传襄公二十八年。叔孙穆子食庆封。庆封汜祭。穆子不说。使工为之诵茅鸱。杜预曰。茅鸱刺不敬。
骊驹
汉书王式传。博士江公。世为鲁诗宗。心嫉式。谓歌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5H 页
吹诸生曰歌骊驹。式曰闻之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江翁曰经何言之。或曰在曲礼。服虔曰骊驹逸诗篇名。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
阎若璩曰。燕礼记升歌鹿鸣。下管新宫。新宫与鹿鸣相次。盖一时之诗。而为燕飨宾客及大射之乐者。其在小雅中无疑。必不为圣人所删。又必不至孔子时已亡逸。所以者何。商颂十二篇。是正考甫当东迁之前。得于周太师。故孔子时亡其太半。若鲁昭公二十五年。宋公赋新宫。其诗见存。孔子时年三十五。去孔子年四十三。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仅八年。安得诗遂亡逸。应编列孔门旧本三百篇内耳。又乡射奏驺虞。大射奏狸首。周礼射人。王以驺虞九节。诸侯以狸首七节。孤卿大夫及士。以采蘋采蘩五节。则狸首之诗。与驺虞采蘋采蘩相次。孔颖达所谓当在召南者是矣。既在召南。必不为圣人所删。又必不至孔子时亡逸。所以者何。射义出七十子后学者之手。观记及孔子矍相之圃之射。可见。且历历举其诗。岂孔子时反亡逸乎。盖原编
阎若璩曰。燕礼记升歌鹿鸣。下管新宫。新宫与鹿鸣相次。盖一时之诗。而为燕飨宾客及大射之乐者。其在小雅中无疑。必不为圣人所删。又必不至孔子时已亡逸。所以者何。商颂十二篇。是正考甫当东迁之前。得于周太师。故孔子时亡其太半。若鲁昭公二十五年。宋公赋新宫。其诗见存。孔子时年三十五。去孔子年四十三。退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仅八年。安得诗遂亡逸。应编列孔门旧本三百篇内耳。又乡射奏驺虞。大射奏狸首。周礼射人。王以驺虞九节。诸侯以狸首七节。孤卿大夫及士。以采蘋采蘩五节。则狸首之诗。与驺虞采蘋采蘩相次。孔颖达所谓当在召南者是矣。既在召南。必不为圣人所删。又必不至孔子时亡逸。所以者何。射义出七十子后学者之手。观记及孔子矍相之圃之射。可见。且历历举其诗。岂孔子时反亡逸乎。盖原编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5L 页
列召南。相其辞。又颇似二雅。秪遭秦火而失之。案孔氏正义曰。金縢云公乃为诗以贻王。名之曰鸱鸮。篇名皆作者所自名。名者一定。而不得为一二以乱之。小宛何不作鸠飞而作小宛。沔水何不作河水而作沔水乎。当玉帛樽俎之间。两君相与为赋。苟欲断章取义。则当曰小宛之首章沔水之首章。不取诗之定名。抑更取他乎。盖小宛即名鸠飞。沔水即名河水也。此诸儒各师其师。交相瞀乱。篇名章名。不出乎一。阎百诗谓经秦火而灭他经。固可咎秦火也。至若诗则讽诵而传。岂秦火所得尽灭也。辔之柔矣。为列国之卿所赋。茅鸱为大夫之工所诵。其昭载于弦诵可知。至若王式。为鲁诗者也。能传骊驹而复失之。汉以后亡缺可知。诸儒之分裂如此。可胜叹哉。
巧笑倩兮。美目则兮。素以为绚兮。
见论语。子夏引此诗。
唐棣之华。偏(音书作翩)其反(当作翻)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见论语。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巧笑倩兮。美目则兮。素以为绚兮。
见论语。子夏引此诗。
唐棣之华。偏(音书作翩)其反(当作翻)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见论语。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6H 页
见论语。上下有阙文。
衣锦尚褧。文之著也。
见中庸。
欧阳修曰。删诗云者。非止全篇删去。或篇删其章。章删其句。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此小雅棠棣之诗。夫子谓其以室为远。害于兄弟之义。故篇删其章也。衣锦尚褧。文之著也。此鄘风君子偕老之诗也。夫子谓其尽饰之过。恐其流而不返。故章删其句也。
案子夏。即夫子之所从传诗者也。今之诗序及受授之源。皆归之子夏。子夏岂得诵夫子之所删哉。巧笑之句旨意。专在下句。而删之则礼后之义。何从拈出。夫子训伯鱼。以二南之不习。如正墙面。诗教之行于家庭可知。子思亦岂得诵夫子之所删哉。衣锦之句解意。专在下句。而删之则日章之义。何从觅来。以此知孔子之不删。至若唐棣色斯之诗。门下诸子常常诵之。闇相记录。错鲁论之策故耳。
相彼盍(日下一字)。尚犹患之。
见礼记孔子閒居篇中。郑玄云盍(日下一字)夜鸣。求(日下
衣锦尚褧。文之著也。
见中庸。
欧阳修曰。删诗云者。非止全篇删去。或篇删其章。章删其句。如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此小雅棠棣之诗。夫子谓其以室为远。害于兄弟之义。故篇删其章也。衣锦尚褧。文之著也。此鄘风君子偕老之诗也。夫子谓其尽饰之过。恐其流而不返。故章删其句也。
案子夏。即夫子之所从传诗者也。今之诗序及受授之源。皆归之子夏。子夏岂得诵夫子之所删哉。巧笑之句旨意。专在下句。而删之则礼后之义。何从拈出。夫子训伯鱼。以二南之不习。如正墙面。诗教之行于家庭可知。子思亦岂得诵夫子之所删哉。衣锦之句解意。专在下句。而删之则日章之义。何从觅来。以此知孔子之不删。至若唐棣色斯之诗。门下诸子常常诵之。闇相记录。错鲁论之策故耳。
相彼盍(日下一字)。尚犹患之。
见礼记孔子閒居篇中。郑玄云盍(日下一字)夜鸣。求(日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6L 页
一字)之鸟也。求不可得也。人犹恶其欲反昼夜而乱晦明。况于臣之僭君。求不可得之类。乱上下惑众。孔颖达曰。此逸诗也。
案此句小人之反乱。似幽厉时所作。恐是家父巷伯之诗而见逸欤。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
见礼记缁衣。陆德明释文。昔吾有先正。从此至庶民以生总五句。今诗皆无此语。馀在小雅节南山篇。或皆逸诗也。谁能秉国成。毛诗无能字。
案欧阳公以为谁能秉国成。孔子以能字为意之害。故删去之。然缁衣篇中。既有能字。即毛诗异本。非夫子删之也。欧公偶未之考耳。昔吾有先正以下五句。及相彼盍(日下一字)二句。似是汉以后所亡。郑玄注礼。如彼都人士之句。谓毛氏有之。二家则亡。其考核之精如此。此句下无所辨。苟其逸也。则以郑之博。岂不释之哉。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见左氏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诗小雅。言君子优游于衰世。所以辟害。
案此句小人之反乱。似幽厉时所作。恐是家父巷伯之诗而见逸欤。
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不自为正。卒劳百姓。
见礼记缁衣。陆德明释文。昔吾有先正。从此至庶民以生总五句。今诗皆无此语。馀在小雅节南山篇。或皆逸诗也。谁能秉国成。毛诗无能字。
案欧阳公以为谁能秉国成。孔子以能字为意之害。故删去之。然缁衣篇中。既有能字。即毛诗异本。非夫子删之也。欧公偶未之考耳。昔吾有先正以下五句。及相彼盍(日下一字)二句。似是汉以后所亡。郑玄注礼。如彼都人士之句。谓毛氏有之。二家则亡。其考核之精如此。此句下无所辨。苟其逸也。则以郑之博。岂不释之哉。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见左氏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诗小雅。言君子优游于衰世。所以辟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7H 页
案杜氏虽言诗小雅。小雅无此全句。唯采菽诗云优哉游哉。亦是戾矣。据此则杜氏尝观小雅有此句矣。此句当于晋后见逸。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见左氏传襄公四年。魏绛言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如是。杜预曰。辛甲。周武王太史。
案此诗深带箴警。援引前代。如文王曰咨。咨汝殷商之意也。诗以序行。魏绛之言。可作诗序。或言诗无箴警体。而序中如沔水规宣王。鹤鸣诲宣王之类。独非箴警欤。
祁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见左氏传昭公十二年。令尹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祁招之诗。以止王心。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
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
见左氏传襄公四年。魏绛言昔周辛甲之为太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如是。杜预曰。辛甲。周武王太史。
案此诗深带箴警。援引前代。如文王曰咨。咨汝殷商之意也。诗以序行。魏绛之言。可作诗序。或言诗无箴警体。而序中如沔水规宣王。鹤鸣诲宣王之类。独非箴警欤。
祁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形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
见左氏传昭公十二年。令尹子革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祁招之诗。以止王心。
天之所支。不可坏也。其所坏。亦不可支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7L 页
见周语。卫彪傒曰。昔武王克殷而作此诗也。以为饫歌。名之曰支。以遗后之人。使永监焉。
案卫彪傒引此诗。而明言周诗矣。不在于颂。则必在于雅。而今皆无之。其非亡逸耶。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见左氏传襄公八年。子驷说。
案子驷引此诗。亦称周诗。子驷又引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之诗。与此诗旨意甚似。此诗岂或小旻篇中错简欤。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
见左氏传成公九年。君子说。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见左氏传庄公二十二年。敬仲说。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见左氏传襄公五年。君子说。
淑慎尔止。无载尔伪。
见左氏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说。
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
见左氏传昭公四年。子产说。
案卫彪傒引此诗。而明言周诗矣。不在于颂。则必在于雅。而今皆无之。其非亡逸耶。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见左氏传襄公八年。子驷说。
案子驷引此诗。亦称周诗。子驷又引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之诗。与此诗旨意甚似。此诗岂或小旻篇中错简欤。
虽有丝麻。无弃菅蒯。虽有姬姜。无弃蕉萃。凡百君子。莫不代匮。
见左氏传成公九年。君子说。
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
见左氏传庄公二十二年。敬仲说。
周道挺挺。我心扃扃。讲事不令。集人来定。
见左氏传襄公五年。君子说。
淑慎尔止。无载尔伪。
见左氏传襄公三十年。君子说。
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
见左氏传昭公四年。子产说。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8H 页
我无所监。夏后及商。用乱之政。民卒流亡。
见左氏传昭公二十六年。晏子说。
案马端临论夫子删诗也。曰于其可知者。虽比兴深远。词旨迂晦者。亦所不废。如芣苢,鹤鸣,蒹葭之类是也。于其所不可知者。虽直陈其事。文义明白者。亦不果录。如翘翘车乘。招我以弓之类是也。于其可知者。虽词意流泆。不能不类于狭邪者。亦所不删。如桑中,溱洧,野有蔓草,出其东门之类是也。于其所不可知。虽词意庄重。一出于义理者。亦不果录。如周道挺挺。我心扃扃。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之类是也。然则其所可知者何则。三百五篇之序意是也。其所不可知者何则。诸逸诗之不以序行于世者是也。阎若璩驳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此非士蔿所作诗乎。宜入风。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此非祭公谋父所作祈招之诗乎。宜入雅。天之所支。不可坏也。此非武王所作支之诗乎。宜入颂。今风雅颂皆无焉。其不以序行于世者邪。执二说而宄(一作究)之。则马说主序。然序说未必皆符于经。如时世之乖违。援引之穿凿。朱子辨之详矣。
见左氏传昭公二十六年。晏子说。
案马端临论夫子删诗也。曰于其可知者。虽比兴深远。词旨迂晦者。亦所不废。如芣苢,鹤鸣,蒹葭之类是也。于其所不可知者。虽直陈其事。文义明白者。亦不果录。如翘翘车乘。招我以弓之类是也。于其可知者。虽词意流泆。不能不类于狭邪者。亦所不删。如桑中,溱洧,野有蔓草,出其东门之类是也。于其所不可知。虽词意庄重。一出于义理者。亦不果录。如周道挺挺。我心扃扃。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之类是也。然则其所可知者何则。三百五篇之序意是也。其所不可知者何则。诸逸诗之不以序行于世者是也。阎若璩驳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此非士蔿所作诗乎。宜入风。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此非祭公谋父所作祈招之诗乎。宜入雅。天之所支。不可坏也。此非武王所作支之诗乎。宜入颂。今风雅颂皆无焉。其不以序行于世者邪。执二说而宄(一作究)之。则马说主序。然序说未必皆符于经。如时世之乖违。援引之穿凿。朱子辨之详矣。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8L 页
阎说斥序。然序说即两汉以来经师之所谱承。亦岂可尽排之乎。窃意古者礼乐之不崩也。人皆明知诗教。不须序。故为序者所以备遗忘。后儒多以为子夏作序。虽不可为准。要自子夏之徒发之。而于其难解者特序之。如叔于田。爱叔段之辞。而序以为刺庄公。扬之水,椒聊。爱桓叔之辞。而序以为刺晋昭公也。此诗之赖序以明也。鸨羽,陟岵之诗。序以为征役者。不堪命而作也。四牡,采薇之诗。序以为劳使臣遣戍役而作。四诗之旨。辞同意异。若舍序而求之。则文王之臣民。亦怨其上。而四牡,采薇不得为正雅矣。论诗者不可拘于序。亦不可不拘于序。要当明诗义也。至若佚之故则有四焉。诸侯废弃礼乐。专尚战伐而诗坏者一也。秦火既烈。六经道熄而诗坏者二也。道术分裂。四家乖乱而诗坏者三也。五胡乱华。经籍散亡而诗坏者四也。诗经全本。当掇拾苴补之馀。如之何得见之也。
又案孔子论诗。辄曰诗三百。诗只此数而已。新宫,茅鸱等章。又复参错于此。则不当加于三百之数乎。今诗之篇章。自毛公而始定。前乎毛公。
又案孔子论诗。辄曰诗三百。诗只此数而已。新宫,茅鸱等章。又复参错于此。则不当加于三百之数乎。今诗之篇章。自毛公而始定。前乎毛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9H 页
而河水,鸠飞。既错出乎他书。后乎毛公。而雨其无极伤我稼穑之句。载于韩诗。彼都人士狐裘黄黄之句。复漏于二家。七月一篇。并不见于三家。况毛传虽粹。亦非圣门删述之全本也。程篁墩据刘歆传云。孝文皇帝时。诗始崩牙。孝武皇帝后。邹,鲁,梁,赵颇有诗。当此时。一人不能独尽其经。或为雅或为颂。相合而成。推此意也。其不得不彼存而此亡。彼详而此略。新宫,茅鸱等篇。安知不在三百篇中而不之知也。大抵六经多可疑。然苟专于疑。则便有放倒圣训之虑。不从先儒之所定而讽读之为得。要当存疑以识古经之多佚。
又案先儒皆言诗因讽诵而传。故得其全。是固然矣。然宰我曰。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夫传诵。非有典籍之可按而考者。苟不能朝夕肄习。则易致窜乱。三年之间。尚虑其崩。况久于此乎。秦始皇三十四年戊子。烧诗书。至汉惠帝四年庚戌。始除挟书律。其间恰为二十三年。虽齐鲁之儒。潜相传袭。既不能公为肄习。则安得无篇章之遗妄错缪哉。故曰诗之得传。由讽读也。诗之讹
又案先儒皆言诗因讽诵而传。故得其全。是固然矣。然宰我曰。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夫传诵。非有典籍之可按而考者。苟不能朝夕肄习。则易致窜乱。三年之间。尚虑其崩。况久于此乎。秦始皇三十四年戊子。烧诗书。至汉惠帝四年庚戌。始除挟书律。其间恰为二十三年。虽齐鲁之儒。潜相传袭。既不能公为肄习。则安得无篇章之遗妄错缪哉。故曰诗之得传。由讽读也。诗之讹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19L 页
缺。亦由讽读也。
南陔
见仪礼笙诗。
白华
见仪礼笙诗。
华黍
见仪礼笙诗。
右三诗。仪礼乡饮酒礼。鼓瑟而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
诗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礼。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郑玄曰。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于此。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云。
案郑玄注礼云。孔子曰雅颂各得其所。谓当时在者而复重杂乱者也。恶能存其亡者乎。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至孔子二百年之间。五篇而已。此其信也。
南陔
见仪礼笙诗。
白华
见仪礼笙诗。
华黍
见仪礼笙诗。
右三诗。仪礼乡饮酒礼。鼓瑟而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然后。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
诗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礼。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郑玄曰。孔子论诗。雅颂各得其所。时俱在耳。篇第当在于此。遭战国及秦之世而亡之。其义则与众篇之义合编故存。至毛公为诂训传。乃分众篇之义。各置于其篇端云。
案郑玄注礼云。孔子曰雅颂各得其所。谓当时在者而复重杂乱者也。恶能存其亡者乎。且正考父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归以祀其先王。至孔子二百年之间。五篇而已。此其信也。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20H 页
孔颖达云。郑君注礼之时。未见毛传。注诗之时。既见毛传。以为孔子后失者。以子夏作序。具序三篇之后。则其诗见在。毛公之时。亡其辞。故知当战国及秦之世也。
由庚
见仪礼笙诗。
崇丘
见仪礼笙诗。
由仪
见仪礼笙诗。
乡饮酒礼。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郑玄笺曰。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皆小雅篇也。今亡其义。未闻。
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刘敞曰。此三篇笙诗也。小序云有其义而亡其辞。亡谓本无。非亡逸之亡也。乡饮酒礼曰乐。燕礼曰奏。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
朱子曰。笙诗有声无辞。意古经篇题之下。必有谱焉。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耳。小序于
由庚
见仪礼笙诗。
崇丘
见仪礼笙诗。
由仪
见仪礼笙诗。
乡饮酒礼。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郑玄笺曰。间代也。谓一歌则一吹。皆小雅篇也。今亡其义。未闻。
诗序。由庚万物得由其道也。崇丘万物得极其高大也。由仪各得其宜也。有其义而亡其辞。
刘敞曰。此三篇笙诗也。小序云有其义而亡其辞。亡谓本无。非亡逸之亡也。乡饮酒礼曰乐。燕礼曰奏。不言歌则有声而无辞明矣。
朱子曰。笙诗有声无辞。意古经篇题之下。必有谱焉。如投壶鲁鼓薛鼓之节而亡之耳。小序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20L 页
六诗。皆著其义。盖以意言之。郑云其义未闻。则亦不敢信其说矣。
王氏应麟曰。诗三百十一篇。亡其辞者六篇。无辞明矣。
仪礼义疏案说。诗三百十一篇。而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汉书艺文志。亦曰凡三百五篇。王吉以三百五篇谏。龚遂曰。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则馀六篇之为无辞之诗。有明徵矣。
郑樵曰。鱼丽之后亡其三。南陔,白华,华黍也。南山有台,南有嘉鱼之后亡其三。由庚,崇丘,由仪也。六篇之诗。同在一处。不应中间南山有台,南有嘉鱼二篇独能存也。
案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笙入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又曰。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此六诗皆奏于笙奏之。商份曰。所谓亡其辞者。今论语。亡字皆读为无字。谓此六诗以笙奏之。虽有其声。举无辞句。不若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于歌奏之。歌人声也。故有辞尔。此歌与笙之异也。(或曰。三歌上乃文武诗。下
王氏应麟曰。诗三百十一篇。亡其辞者六篇。无辞明矣。
仪礼义疏案说。诗三百十一篇。而史记孔子世家云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汉书艺文志。亦曰凡三百五篇。王吉以三百五篇谏。龚遂曰。诵诗三百五篇。人事浃。王道备。则馀六篇之为无辞之诗。有明徵矣。
郑樵曰。鱼丽之后亡其三。南陔,白华,华黍也。南山有台,南有嘉鱼之后亡其三。由庚,崇丘,由仪也。六篇之诗。同在一处。不应中间南山有台,南有嘉鱼二篇独能存也。
案仪礼乡饮酒及燕礼。笙入于县中。奏南陔,白华,华黍。又曰。间歌鱼丽。笙由庚。歌南有嘉鱼。笙崇丘。歌南山有台。笙由仪。此六诗皆奏于笙奏之。商份曰。所谓亡其辞者。今论语。亡字皆读为无字。谓此六诗以笙奏之。虽有其声。举无辞句。不若鱼丽,南有嘉鱼,南山有台于歌奏之。歌人声也。故有辞尔。此歌与笙之异也。(或曰。三歌上乃文武诗。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21H 页
三筐诗乃成王诗。未可知。)辨曰。古者有堂下堂上之乐。歌主人声。堂上乐也。笙镛以间。堂下乐也。谓之笙镛。乃间歌之声。皆有义而无其辞。束晰徵之补亡六诗。皮日休补肆夏。不知六亡诗乃笙诗。肆夏乃金奏。初无辞之可传也。
张子曰。人或言亡诗六篇。古无其诗。既无诗。安得有此篇。必是有其辞。所以亡者。良由施之于笙。非若歌之可习。
吕氏祖谦曰。国语。叔孙穆子聘晋。伶箫咏歌鹿鸣三。鹿鸣三篇。既可与箫相和而歌。则南陔以下。岂不可与笙相和而歌乎。
严氏粲曰。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即所歌之诗也。若本无其辞。则无由有其义矣。序本因其辞以知其义。后亡其辞。则惟有序所言之义存耳。
范氏处义曰。考之乡饮酒礼燕礼。六篇皆笙诗。意其非人所歌。故无有习其辞者。是以亡之。然孔子所存之诗。幸有其义。又曰。有六月之序可据。岂当置而不论。
黄氏櫄曰。辞虽亡而义不可亡。即其义可以悟其意。即其意可以知其辞。然束晰之补亡诗则
张子曰。人或言亡诗六篇。古无其诗。既无诗。安得有此篇。必是有其辞。所以亡者。良由施之于笙。非若歌之可习。
吕氏祖谦曰。国语。叔孙穆子聘晋。伶箫咏歌鹿鸣三。鹿鸣三篇。既可与箫相和而歌。则南陔以下。岂不可与笙相和而歌乎。
严氏粲曰。乐以人声为主。人声即所歌之诗也。若本无其辞。则无由有其义矣。序本因其辞以知其义。后亡其辞。则惟有序所言之义存耳。
范氏处义曰。考之乡饮酒礼燕礼。六篇皆笙诗。意其非人所歌。故无有习其辞者。是以亡之。然孔子所存之诗。幸有其义。又曰。有六月之序可据。岂当置而不论。
黄氏櫄曰。辞虽亡而义不可亡。即其义可以悟其意。即其意可以知其辞。然束晰之补亡诗则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21L 页
过矣。
郝氏敬曰。夫圣人删诗。非删礼也。笙歌相间。自有礼仪在。何得以有声无辞之空名。寄之雅中。辞生于心。声托于器。凡乐由心生。声由辞生。有辞然后有声。声无辞不成章。若笙自为笙。歌自为歌。一歌间一笙。风雅颂之歌三百。即合有三百笙。奚独南陔,白华五六篇尔。又谓仪礼。于鹿鸣,四牡以下曰歌。于南陔,白华,华黍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以此为有声无辞之徵。今案乡射亦仪礼也。云奏驺虞,狸首。而驺虞有辞。亦云奏。周礼有九夏。国语称金奏肆夏,樊遏,渠。案肆夏即时迈。樊遏为韶夏。即执竞。渠为纳夏。即思文。皆有辞。而皆云金奏则奏亦辞也。南陔,白华之名。即九夏之类。金奏九夏有辞。笙奏南陔,白华。独无辞乎。又周礼籥章。以籥吹豳诗。即七月。籥吹七月。亦犹笙吹南陔,白华,华黍也。豳有辞。而南陔以下。独无辞乎。又礼记文王世子,明堂位,癸统。升歌清庙。下管象。象即维清也。谓管奏维清于堂下。管有辞而笙独无辞乎。大抵歌即乐也。未有有声无辞之乐。
郝氏敬曰。夫圣人删诗。非删礼也。笙歌相间。自有礼仪在。何得以有声无辞之空名。寄之雅中。辞生于心。声托于器。凡乐由心生。声由辞生。有辞然后有声。声无辞不成章。若笙自为笙。歌自为歌。一歌间一笙。风雅颂之歌三百。即合有三百笙。奚独南陔,白华五六篇尔。又谓仪礼。于鹿鸣,四牡以下曰歌。于南陔,白华,华黍曰笙。曰乐曰奏而不言歌。以此为有声无辞之徵。今案乡射亦仪礼也。云奏驺虞,狸首。而驺虞有辞。亦云奏。周礼有九夏。国语称金奏肆夏,樊遏,渠。案肆夏即时迈。樊遏为韶夏。即执竞。渠为纳夏。即思文。皆有辞。而皆云金奏则奏亦辞也。南陔,白华之名。即九夏之类。金奏九夏有辞。笙奏南陔,白华。独无辞乎。又周礼籥章。以籥吹豳诗。即七月。籥吹七月。亦犹笙吹南陔,白华,华黍也。豳有辞。而南陔以下。独无辞乎。又礼记文王世子,明堂位,癸统。升歌清庙。下管象。象即维清也。谓管奏维清于堂下。管有辞而笙独无辞乎。大抵歌即乐也。未有有声无辞之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八 第 422H 页
又曰。谓歌有辞可歌。笙有腔谱无辞。愚谓有腔谱。则腔谱之音自成辞。腔谱所以调辞也。王者作乐颂功德。未有有腔无辞之乐。所谓鼓瑟而歌者。手弹口和故曰歌。口吹而辞奏乎其中故曰笙。曰乐曰奏。此序谓其辞亡者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