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诗类
诗类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5H 页
诗授受考
陆德明曰。孔子删录周诗。上兼商颂。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或曰毛公作序。)口以相传。未有章句。战国之世。专任武力。雅颂之声。为郑卫所乱。其废绝亦可知矣。遭秦焚书而得全者。以其人所讽诵。不专在竹帛故也。
成伯玙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故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字假借。言音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秦季焚书之后。故名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
德明,伯玙并唐时人。德明与孔颖达。与登瀛之选。德明撰经与释文。颖达撰正义。二家多背驰不相合。盖诗教以声调。声调不得不以音训之学为重。而古音多变。且德明吴人。多用吴音。然得以谱承乎古学者德明也。秦时以口诵得全。篇次宜无错误。而郑笺乃与毛传相左。桧居卫下。王居豳。未可怪也。汉高帝欲屠鲁。至城下闻弦诵之声。则口诵得全之说。又可徵也。伯玙指说。盖说经之馀论。而其论授受源流甚确。
陆德明曰。孔子删录周诗。上兼商颂。以授子夏。子夏遂作序。(或曰毛公作序。)口以相传。未有章句。战国之世。专任武力。雅颂之声。为郑卫所乱。其废绝亦可知矣。遭秦焚书而得全者。以其人所讽诵。不专在竹帛故也。
成伯玙曰。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终而大义乖。故诗分为四。古之学者。口相师受。或文字假借。言音有殊。各自专门。是生同异。秦季焚书之后。故名有鲁诗,韩诗,毛诗,齐诗四家之说。
德明,伯玙并唐时人。德明与孔颖达。与登瀛之选。德明撰经与释文。颖达撰正义。二家多背驰不相合。盖诗教以声调。声调不得不以音训之学为重。而古音多变。且德明吴人。多用吴音。然得以谱承乎古学者德明也。秦时以口诵得全。篇次宜无错误。而郑笺乃与毛传相左。桧居卫下。王居豳。未可怪也。汉高帝欲屠鲁。至城下闻弦诵之声。则口诵得全之说。又可徵也。伯玙指说。盖说经之馀论。而其论授受源流甚确。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5L 页
鲁浮丘伯
丘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太后召入南宫说诗。
申培(培音浮)
此即申公也。鲁人。初与楚元王刘交及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吕后时。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生卒其业。申公始为诂训。不能解诗之义。号曰鲁诗。及郢客为楚王。又使申公傅太子。武帝时。秦博士得逃难者。皆年老居家。恐不能至。安车以蒲轮徵之。申生亦被徵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已而病免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大夫郎掌故以百数。今有申培诗说。与毛诗大不同。盖赝本也。
刘交
即汉楚元王也。好诗。诸子皆读诗。缀集申公诗传。号曰元王诗。元王玄孙向。鲁诗派也。有六艺略。而其子歆为之七略。班固采之为汉书艺文志。有曰汉兴。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近之。盖扬之也。可验向学所从来。又
丘伯齐人。秦时诸生。本荀卿门人。吕太后召入南宫说诗。
申培(培音浮)
此即申公也。鲁人。初与楚元王刘交及穆生,白生俱受诗于浮丘伯。吕后时。伯在长安。元王遣子郢客。与申生卒其业。申公始为诂训。不能解诗之义。号曰鲁诗。及郢客为楚王。又使申公傅太子。武帝时。秦博士得逃难者。皆年老居家。恐不能至。安车以蒲轮徵之。申生亦被徵拜太中大夫。时年八十馀。已而病免归。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大夫郎掌故以百数。今有申培诗说。与毛诗大不同。盖赝本也。
刘交
即汉楚元王也。好诗。诸子皆读诗。缀集申公诗传。号曰元王诗。元王玄孙向。鲁诗派也。有六艺略。而其子歆为之七略。班固采之为汉书艺文志。有曰汉兴。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近之。盖扬之也。可验向学所从来。又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6H 页
其所陈封事多引诗。而与毛传或合或不合。其时毛传未出而与之合。则可知同源。玆用向说。附著于左。
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德。其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文德。
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外。万国驩于外。故尽得其驩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报于上。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釐麰。釐麰麦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
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歙訾訾。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疆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
周文开基西郊。杂遝众贤。罔不肃和。崇推让之风。以销分争之讼。文王既没。周公思慕歌咏文王之德。其诗曰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文德。
武王周公继政。朝臣和于外。万国驩于外。故尽得其驩心。以事其先祖。其诗曰。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言四方皆以和来也。诸侯和于下。天应报于上。故周颂曰降福穰穰。又曰饴我釐麰。釐麰麦也。始自天降。此皆以和致和。获天助也。
幽厉之际。朝廷不和。转相非怨。诗人疾而忧之曰。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众小在位而从邪议。歙歙相是而背君子。故其诗曰。歙歙訾訾。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
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勉疆以从王事。则反见憎毒谗愬。故其诗曰。密勿从事。不敢告劳。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6L 页
罪无辜。谗口嗷嗷。
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月辛卯。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
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者闭而乱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
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子与季孟。偕仕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故治乱荣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在于坚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
日月薄蚀而无光。其诗曰。朔月辛卯。日有蚀之。亦孔之丑。又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又曰日月鞠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天变见于上。地变动于下。水泉沸腾。山谷易处。其诗曰。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憯莫惩。
霜降失节。不以其时。其诗曰。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言民以是为非。甚众大也。
易有否泰。小人道长。君子道消。则政日乱故为。否者闭而乱也。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政日治故为泰。泰者通而治也。诗又云雨雪麃麃。见晛聿消。与易同义。
帝尧,成王。能贤舜,禹,周公而消共工管蔡。故以大治。荣华至今。孔子与季孟。偕仕于鲁。李斯与叔孙。俱宦于秦。定公,始皇。贤季孟李斯而消孔子叔孙。故以大乱。污辱至今。故治乱荣辱之端。在所信任。信任在于坚固而不移。诗云我心匪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7H 页
石。不可转也。言守善以笃也。
群小窥见伺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也。
周公戒成王无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以上汉书。)
二子乘舟。伋傅母作。黍离。寿闵其兄作。(以上新序。)
芣苢。蔡人妻作。汝坟。周南大夫妻作。行露。申人女作。邶柏舟。卫宣夫人作。燕燕。定姜送妇作。式微。黎庄公夫人及其傅母作。大车。息夫作。(以上列女传。)
江公
瑕丘人。申公弟子。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邹阙门庆忌皆有名。而唯江公尽得申公之传。徒众最盛。
许生
鲁人。失其名。
徐公
群小窥见伺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故诗云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诚足愠也。
周公戒成王无若殷王纣。诗曰。殷监不远。在夏后之世。(以上汉书。)
二子乘舟。伋傅母作。黍离。寿闵其兄作。(以上新序。)
芣苢。蔡人妻作。汝坟。周南大夫妻作。行露。申人女作。邶柏舟。卫宣夫人作。燕燕。定姜送妇作。式微。黎庄公夫人及其傅母作。大车。息夫作。(以上列女传。)
江公
瑕丘人。申公弟子。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砀鲁赐,长沙内史兰陵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邹阙门庆忌皆有名。而唯江公尽得申公之传。徒众最盛。
许生
鲁人。失其名。
徐公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7L 页
免中人。失其名。二人皆守学教授。
韦贤
汉丞相。受诗江公及许生。
韦玄成
贤子。受父诗。亦至丞相。诗说无所著。传中言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立庙京师之居。躬亲承事。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尊亲之大义。五帝三王所共。不易之道也。诗云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又曰。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净。
韦赏
玄成兄子。以诗授哀帝。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此鲁诗中韦氏学也。
王式
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事免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王废。治事使者责吉曰。师何以亡谏书。式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臣以三百五篇谏。足以无谏书得减死。博士江公。(非瑕丘江公。)世为
韦贤
汉丞相。受诗江公及许生。
韦玄成
贤子。受父诗。亦至丞相。诗说无所著。传中言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立庙京师之居。躬亲承事。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助祭。尊亲之大义。五帝三王所共。不易之道也。诗云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又曰。清庙之诗。言交神之礼。无不清净。
韦赏
玄成兄子。以诗授哀帝。为大司马车骑将军。此鲁诗中韦氏学也。
王式
字翁思。东平新桃人。事免中徐公及许生。为昌邑王师。王废。治事使者责吉曰。师何以亡谏书。式曰。臣以诗三百五篇。朝夕授王。至于忠臣孝子之篇。未尝不为王反复诵之。至于危亡失道之君。未尝不流涕。为王深陈之。臣以三百五篇谏。足以无谏书得减死。博士江公。(非瑕丘江公。)世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8H 页
鲁诗宗。心嫉式。谓歌吹诸生曰。歌骊驹。(服虔曰。逸诗篇名。见大戴礼。客欲去歌之。文颖曰。其辞云骊驹在门。仆夫具存。骊驹在路。仆夫整驾。)
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驹曲也。式所论诗。只此二条。
褚少孙
沛人。为博士。又续司马迁史记。号褚先生。
薛广德
汉御史大夫。
唐长宾
东平人博士。楚太傅。
张长安
山阳人。论石渠。至淮阳中尉。四人并出自式。由是鲁诗有张唐褚氏学。
张游卿
长安兄子。谏大夫。以诗授元帝。
王扶
琅琊人。泗水中尉。
许晏
陈留人博士。二人并出游卿。由是张家有许氏
式曰。闻之于师。客歌骊驹。主人歌客毋庸归。江翁曰。经何以言之。式曰。在曲礼。江翁曰。何驹曲也。式所论诗。只此二条。
褚少孙
沛人。为博士。又续司马迁史记。号褚先生。
薛广德
汉御史大夫。
唐长宾
东平人博士。楚太傅。
张长安
山阳人。论石渠。至淮阳中尉。四人并出自式。由是鲁诗有张唐褚氏学。
张游卿
长安兄子。谏大夫。以诗授元帝。
王扶
琅琊人。泗水中尉。
许晏
陈留人博士。二人并出游卿。由是张家有许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8L 页
学。
龚舍
楚人。泰山太守。学出自薛广德。
高嘉
平原人。以鲁诗授元帝。仕至上谷太守。孙容。曾孙诩。世传鲁诗。
包咸
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东汉大鸿胪。
魏应
字君伯。任城人。习鲁诗。教授山泽中。肃宗会诸儒白虎观。讲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难问。后拜骑都尉。
蔡邕
字伯喈。陈留人。初平时左中郎将。习鲁诗。所作独断。载周颂序三十一章。大致皆与毛传同。熹平石经。邕所书。至元魏时。毁用浮屠馀者。隋乱毁为柱础。洪适隶释残字。如河水清且涟漪作兮。不稼不穑作啬。坎坎伐轮兮作欿欿。三岁贯女作宦女。山有枢作蓲。
以上鲁诗。案成伯玙,陆德明皆云鲁诗没于西
龚舍
楚人。泰山太守。学出自薛广德。
高嘉
平原人。以鲁诗授元帝。仕至上谷太守。孙容。曾孙诩。世传鲁诗。
包咸
字子良。会稽曲阿人。东汉大鸿胪。
魏应
字君伯。任城人。习鲁诗。教授山泽中。肃宗会诸儒白虎观。讲五经同异。使应专掌难问。后拜骑都尉。
蔡邕
字伯喈。陈留人。初平时左中郎将。习鲁诗。所作独断。载周颂序三十一章。大致皆与毛传同。熹平石经。邕所书。至元魏时。毁用浮屠馀者。隋乱毁为柱础。洪适隶释残字。如河水清且涟漪作兮。不稼不穑作啬。坎坎伐轮兮作欿欿。三岁贯女作宦女。山有枢作蓲。
以上鲁诗。案成伯玙,陆德明皆云鲁诗没于西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9H 页
晋。不过江东。案前汉书。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颜师古曰。故者通其指义也。今流俗毛诗改故训。传为诂字失真。(止)二书不知何人所著。然在班固时尚存可知。此外素衣朱绡。见见仪礼。中㝤之言。阎妻扇方处。见汉书注。阳如之何。见尔雅注。此字异也。佩玉晏鸣。关雎叹之。见汉书杜钦传。驺虞掌鸟兽官。古有梁驺天子之田。见周礼疏。此义异也。然驺虞之训。亦见韩诗。韩诗之在于唐固也。贾公彦得引鲁诗载疏。鲁诗之没于晋未详。
辕固生
齐人。汉景帝博士。后为清河太守。为诗作传。以其居齐。故号曰齐诗。
夏侯始昌
鲁人。昌邑王太傅。
后仓
字近君。东海剡人。世为博士。前汉书。有齐后氏故二十卷。后氏传三十九卷。
翼奉
字少君。东海下邳人。惇学不仕。长于阴阳之占。
辕固生
齐人。汉景帝博士。后为清河太守。为诗作传。以其居齐。故号曰齐诗。
夏侯始昌
鲁人。昌邑王太傅。
后仓
字近君。东海剡人。世为博士。前汉书。有齐后氏故二十卷。后氏传三十九卷。
翼奉
字少君。东海下邳人。惇学不仕。长于阴阳之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89L 页
其论邪正封事曰。二阳并行。是以王者吉午酉也。诗曰吉日庚午。又请徙都曰。周至成王。有上贤之材。因文武之业。以周召为辅。有司各敬其事。然周公深戒成王以恐失天下。其诗曰。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监于殷。骏命不易。
萧望之
字长倩。东海兰陵人。其论诗一条在传中。曰古者臧民。不足则取。有馀则予。诗曰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
匡衡
字稚圭。东海承人。奉望之。衡学皆出自后仓。其传中载论诗曰。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师古曰。笃厚也。谓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之类。)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师古曰。诗郑风大叔于田之篇。)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张晏曰。胡公夫人。武王女太姬。无子。好祭鬼神。鼓舞而祀。故其诗云坎其击鼓。宛丘之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师古曰。唐风山有枢之诗序云刺晋昭公也。不能脩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
萧望之
字长倩。东海兰陵人。其论诗一条在传中。曰古者臧民。不足则取。有馀则予。诗曰爰及矜人。哀此鳏寡。上惠下也。又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急上也。
匡衡
字稚圭。东海承人。奉望之。衡学皆出自后仓。其传中载论诗曰。窃考国风之诗。周南召南。被贤圣之化深。故笃于行而廉于色。(师古曰。笃厚也。谓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之类。)郑伯好勇而国人暴虎。(师古曰。诗郑风大叔于田之篇。)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应劭曰。秦穆公与群臣饮酒。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针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陈夫人好巫而民淫祀。(张晏曰。胡公夫人。武王女太姬。无子。好祭鬼神。鼓舞而祀。故其诗云坎其击鼓。宛丘之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晋侯好俭而民畜聚。(师古曰。唐风山有枢之诗序云刺晋昭公也。不能脩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0H 页
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故其俗皆吝啬而积财。)又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此成汤所以建至治。保子孙。化异俗而怀鬼方也。又曰。诗云茕茕在疚。言成王丧毕思慕。意气未能平也。又曰。成王尝思祖考之业。而思文武之道。以养其心。休烈盛美。皆归之二后。而不敢专其名。是以上天歆享。鬼神佑焉。其诗曰念我皇祖。陟降庭止。又曰。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孔子著之孝经首章。盖至德之本也。又曰。陛下圣德纯备。莫不修正。则天下无为而治。诗云于以四方。克定厥家。又曰。孔子论诗。以关雎为始。言太上者。民之父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则无以奉神灵之统。而理万物之宜。故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能致其贞淑。不贰其操。情欲之感。无介乎容仪。宴私之意。不形乎动静。又曰。孔子曰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其临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大雅云敬慎威仪。惟民之则。其说皆精粹。比他家最长。衡子咸。亦能明诗。
师丹
字仲公。琅琊东武人。汉大司空。
师丹
字仲公。琅琊东武人。汉大司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0L 页
伏理斿君
其字号爵里不著。
满昌君都
颖川人。为詹事理高密太傅。家世传业。三人学皆出匡衡。由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
张邯
九江人。
皮容
琅琊人。二人学出满昌。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伏黯
字雅文。琅琊东武人。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无子。以兄子恭为后。恭传父学。北州多为伏氏学。黯章句繁多。恭乃减省浮辞。定为二十万言。
任末
字叔本。蜀郡繁人。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馀年。
景鸾
字汉伯。广汉梓橦人。理齐诗。作诗解。
陈元方
其字号爵里不著。
满昌君都
颖川人。为詹事理高密太傅。家世传业。三人学皆出匡衡。由是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
张邯
九江人。
皮容
琅琊人。二人学出满昌。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伏黯
字雅文。琅琊东武人。明齐诗。改定章句。作解说九篇。无子。以兄子恭为后。恭传父学。北州多为伏氏学。黯章句繁多。恭乃减省浮辞。定为二十万言。
任末
字叔本。蜀郡繁人。少习齐诗。游京师教授十馀年。
景鸾
字汉伯。广汉梓橦人。理齐诗。作诗解。
陈元方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1H 页
字▣▣。后汉人。
以上齐诗。齐诗在诸家为粹。先儒云齐诗久亡。然汉末有学之者。当与鲁诗相绝。有差先后欤。
韩婴
燕人。汉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作内外传。前汉书艺文志。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岁久散佚。惟韩故二十二卷。新唐书尚著录故。刘安世称尝读韩诗雨无正篇。然欧阳修已称今但存其外传。则北宋时士大夫。或见或不见。范处义作诗补传。在绍兴中。已不信安世得见韩诗。则其亡在南北宋之间。惟外传至今尚存。然自隋志以后。即较汉志多卷。盖后人所分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證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所采多与周秦诸子相出入。中间阿谷处女一事。洪迈容斋随笔已议之。他如彭祖名并尧禹。称长生久视。称天变不足畏。称诏用干戚。称舜兼二女为非。谓荆蒯芮仆。不恒其德。语皆有疵。谓下惠杀身以成信。谓孔子称御说恤民。谓舜生于鸣条一
以上齐诗。齐诗在诸家为粹。先儒云齐诗久亡。然汉末有学之者。当与鲁诗相绝。有差先后欤。
韩婴
燕人。汉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作内外传。前汉书艺文志。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岁久散佚。惟韩故二十二卷。新唐书尚著录故。刘安世称尝读韩诗雨无正篇。然欧阳修已称今但存其外传。则北宋时士大夫。或见或不见。范处义作诗补传。在绍兴中。已不信安世得见韩诗。则其亡在南北宋之间。惟外传至今尚存。然自隋志以后。即较汉志多卷。盖后人所分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證以诗词。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所采多与周秦诸子相出入。中间阿谷处女一事。洪迈容斋随笔已议之。他如彭祖名并尧禹。称长生久视。称天变不足畏。称诏用干戚。称舜兼二女为非。谓荆蒯芮仆。不恒其德。语皆有疵。谓下惠杀身以成信。谓孔子称御说恤民。谓舜生于鸣条一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1L 页
章。为孔子语。谓轮对楚成王。谓冉有称吴楚燕代。伐秦王。皆非事宲。颜渊子贡子路言志事。与申鸣死白公之难事。皆一条而先后重见。亦失简汰。然其中引荀卿非十二子一篇。删去子思孟子二条。惟存十子。其去取特为有识。又茧丝卵雏之喻。董仲舒取之为繁露。君群王往之训。班固取为白虎通。精理名言。往往而有。亦不必尽以诂训绳也。是书之例。每条必引诗词。而未引诗者二十八条。又吾与汝一条。起无所因。均疑有阙文。李善注文选。引其孔子升泰山。观易姓而王者。七十馀家。及汉皋二女事。今本皆无之。疑并有脱简。至艺文类聚。引雪花六出之类。多涉训诂。则疑为内传之文。传写偶误。董斯张尽以为外传所佚。又似不然。盖汉志外传之入诗类。盖与内传速类及之。王世贞称外传引诗以證事。非引事以明诗。其说至确。内传已亡。则外传无关诗义。徒以时代在毛苌以前。遂列为古来诗说之冠。使读诗者开卷之初。即不见本旨。于理殊为未稳。
前汉书儒林传。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
前汉书儒林传。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2H 页
生其后也。
王应麟韩诗考所载。关雎刺时也。芣苢伤夫有恶疾也。汉广说人也。汝坟辞家也。螮蝀刺奔女也。黍离伯封作。鸡鸣谗(一作悦)人也。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
贲生
淮南人。
赵子
河内人。
蔡义
河内温人。汉时丞相。学赵子。进授昭帝。
食子公
河内人。为博士。
王吉
字子阳。琅琊人。昌邑王中尉。二人学蔡义。吉尝谏王游猎曰。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诗云匪风发兮。匪车揭兮。顾瞻周道。中心𢛁兮。说曰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盖伤之也。又曰。昔召公当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不而听断焉。后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
王应麟韩诗考所载。关雎刺时也。芣苢伤夫有恶疾也。汉广说人也。汝坟辞家也。螮蝀刺奔女也。黍离伯封作。鸡鸣谗(一作悦)人也。雨无极。正大夫刺幽王也。宾之初筵。卫武公饮酒悔过也。
贲生
淮南人。
赵子
河内人。
蔡义
河内温人。汉时丞相。学赵子。进授昭帝。
食子公
河内人。为博士。
王吉
字子阳。琅琊人。昌邑王中尉。二人学蔡义。吉尝谏王游猎曰。古者师日行三十里。吉行五十里。诗云匪风发兮。匪车揭兮。顾瞻周道。中心𢛁兮。说曰是非古之风也。发发者是非古之车也。揭揭者盖伤之也。又曰。昔召公当述职当民事时。舍于棠不而听断焉。后世思其仁恩。至乎不伐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2L 页
甘棠。甘棠之诗是也。又上疏宣帝。言得失曰。谨选左右。审择所使。左右所以正身也。所使所以宣德也。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此其本也。又曰。今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至于积功治人。无益于民。此伐擅所为作也。其论诗甚粹。
栗礼
泰山人。汉部刺史。学食子公。
长孙顺
淄川人。为博士。学王吉。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
张就顺
山阳人。学栗礼。
发福
东海人。学就顺。二人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薛汉
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建武初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永平中。为千乘太守。坐楚事死。弟子犍为杜模,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
栗礼
泰山人。汉部刺史。学食子公。
长孙顺
淄川人。为博士。学王吉。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
张就顺
山阳人。学栗礼。
发福
东海人。学就顺。二人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薛汉
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建武初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永平中。为千乘太守。坐楚事死。弟子犍为杜模,会稽澹台敬伯,钜鹿韩伯高最知名。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3H 页
杜模
字叔和。犍为武阳人。定韩诗章句。归乡里教授。所作诗题。文约义通。学者传曰杜君注。
召驯
字伯春。九江寿春人。信臣曾孙。少习韩诗。
杨仁
字文义。巴郡阆中人。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后为什邡令。
赵烨
字长君。会稽山阴人。诣杜模受韩诗。究竟其术。
张匡
字文通。山阳人。亦习韩诗。作章句。
董景道
字文博。弘农人。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尝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晋永平中。隐于商洛山。刘曜徵为太子少傅。固辞不起。
以上韩诗。自毛诗盛行。而韩诗虽存。亦无传习者。遂至废绝。
毛亨
字叔和。犍为武阳人。定韩诗章句。归乡里教授。所作诗题。文约义通。学者传曰杜君注。
召驯
字伯春。九江寿春人。信臣曾孙。少习韩诗。
杨仁
字文义。巴郡阆中人。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后为什邡令。
赵烨
字长君。会稽山阴人。诣杜模受韩诗。究竟其术。
张匡
字文通。山阳人。亦习韩诗。作章句。
董景道
字文博。弘农人。明春秋三传,京氏易,马氏尚书,韩诗。皆精究大义。三礼之义。尝遵郑氏。著礼通论。非驳诸儒。演广郑旨。晋永平中。隐于商洛山。刘曜徵为太子少傅。固辞不起。
以上韩诗。自毛诗盛行。而韩诗虽存。亦无传习者。遂至废绝。
毛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3L 页
郑玄诗谱曰。大毛公为训诂。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成伯玙毛诗指说注。一云河间人。诸说俱有根据。今所行毛氏传也。
毛苌
赵人。少毛公也。毛亨于其家。作诗诂传。故曰毛诗。河间献王见而深好之。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不在汉朝。故毛诗不列于国庠。
贯长卿
赵人。受毛苌学。
解延年
齐人。受长卿。
徐敖
号人。受延年学为风。亦学于江公。以诗别传王式。
陈侠
九江人。受徐敖。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传
毛苌
赵人。少毛公也。毛亨于其家。作诗诂传。故曰毛诗。河间献王见而深好之。苌传其业。号小毛公。为献王博士。不在汉朝。故毛诗不列于国庠。
贯长卿
赵人。受毛苌学。
解延年
齐人。受长卿。
徐敖
号人。受延年学为风。亦学于江公。以诗别传王式。
陈侠
九江人。受徐敖。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4H 页
者。本之徐敖。
谢曼卿
九江人。善毛诗为训。或云侠传。元始五年。公车徵。说诗。
卫宏
字敬仲。东海人。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光武时为议郎。
郑众
字仲师。河南开封人。兴子。建初大司农。传毛诗。
贾徽
扶风平陵人。谊九世孙。学诗谢曼卿。
贾逵
字景伯。徽子。永元中。侍中领骑都尉。兼领秘书。悉传父业。肃宗令撰齐鲁韩诗异同。又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毛诗。遂行于世。
马融
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安帝时为议郎。传毛诗。门徒甚众。
郑玄
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为毛诗注。自命曰笺。张华
谢曼卿
九江人。善毛诗为训。或云侠传。元始五年。公车徵。说诗。
卫宏
字敬仲。东海人。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光武时为议郎。
郑众
字仲师。河南开封人。兴子。建初大司农。传毛诗。
贾徽
扶风平陵人。谊九世孙。学诗谢曼卿。
贾逵
字景伯。徽子。永元中。侍中领骑都尉。兼领秘书。悉传父业。肃宗令撰齐鲁韩诗异同。又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毛诗。遂行于世。
马融
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安帝时为议郎。传毛诗。门徒甚众。
郑玄
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为毛诗注。自命曰笺。张华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4L 页
诗序义。后于鸡笼山。授南齐太祖。
江熙
▣▣(济阳)人。晋兖州别驾。注毛诗。
谢沈
会稽人。东晋时著作郎。注毛诗二十卷。
崔灵恩
▣▣(武城)人。梁桂州刺史。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
刘瓛
齐沛国人。为诗序义。
梁武帝
作诗大义四十卷。
沈重
吴兴人。后梁时散骑常侍。后人周。作音义。
徐爰
▣▣(琅邪)人。官太中大夫。亦作音义。
刘献之
魏博陵人。雅好诗传。受业渤海程玄。后注毛诗序义一卷。并章句疏三卷。
李周仁
魏浮阳人。
江熙
▣▣(济阳)人。晋兖州别驾。注毛诗。
谢沈
会稽人。东晋时著作郎。注毛诗二十卷。
崔灵恩
▣▣(武城)人。梁桂州刺史。撰诸家集注二十四卷。
刘瓛
齐沛国人。为诗序义。
梁武帝
作诗大义四十卷。
沈重
吴兴人。后梁时散骑常侍。后人周。作音义。
徐爰
▣▣(琅邪)人。官太中大夫。亦作音义。
刘献之
魏博陵人。雅好诗传。受业渤海程玄。后注毛诗序义一卷。并章句疏三卷。
李周仁
魏浮阳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5H 页
董令度
程归则
渤海人。
刘敬和
渤海人。
张思伯
河间乐城人。治毛诗章句。教齐安王廊。北齐武平初。国子博士。
刘轨思
渤海人。说诗甚精。北齐天统中。任国子博士。后之言诗者。多出敬和,轨思二刘之门。
刘焯
字士元。信都人。隋太学博士。著毛诗义疏。
刘炫
字光伯。河间人。隋太学博士。著毛诗述义。
张士衡
瀛州人。受刘轨思学。
贾公彦
洛州永年人。唐永徽中。官太学博士。学诗于张士衡。
程归则
渤海人。
刘敬和
渤海人。
张思伯
河间乐城人。治毛诗章句。教齐安王廊。北齐武平初。国子博士。
刘轨思
渤海人。说诗甚精。北齐天统中。任国子博士。后之言诗者。多出敬和,轨思二刘之门。
刘焯
字士元。信都人。隋太学博士。著毛诗义疏。
刘炫
字光伯。河间人。隋太学博士。著毛诗述义。
张士衡
瀛州人。受刘轨思学。
贾公彦
洛州永年人。唐永徽中。官太学博士。学诗于张士衡。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5L 页
博物志曰。或云毛公尝为北海相。玄是郡人。以为敬云。推华所言。盖以公府用记。郡将用笺之意。然康成生汉末。乃修敬于四百年前之太守。殊无所取。说文曰。笺表识书也。郑氏六艺论曰。注诗宗毛。为主毛疑。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此论今佚。而正义引之。)然则康成特因毛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无庸别曲说也。然笺与传义。或有异同。王肃,王基之徒。互相駮难。考玄传。从东郡张恭祉。受韩诗笺。既博极群书。当亦引用韩诗。顾无标识。
周续之
宋徵士。雁门人。作诗序义。毛诗中郑氏笺三字。或云续之题。或云雷次宗题。无以辨也。其说诗出自慧远法师。续之为江州刺史檀韶所请。与学生祖企,谢景夷讲礼。加以校雠。所住公廨。近于马队。陶渊明诗曰。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者是也。
雷次宗
▣▣人。宋通真郎。与周续之。俱事庐山惠远。作(缺)
周续之
宋徵士。雁门人。作诗序义。毛诗中郑氏笺三字。或云续之题。或云雷次宗题。无以辨也。其说诗出自慧远法师。续之为江州刺史檀韶所请。与学生祖企,谢景夷讲礼。加以校雠。所住公廨。近于马队。陶渊明诗曰。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马队非讲肆。校书亦已勤者是也。
雷次宗
▣▣人。宋通真郎。与周续之。俱事庐山惠远。作(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6H 页
孔颖达
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唐国子祭酒。其书以刘焯,刘炫说为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
以上毛诗。郑樵有言曰。武帝时毛诗始出。自以源流出于子夏。今观其书所释鸱鸮。与金縢合。释北山烝民。与孟子合。释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人,皇矣,黄鸟。与左氏合。序由庚六篇。与仪礼合。当毛公时左氏传未出。孟子,国语,仪礼未甚行。而毛氏之说。先与之合。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汉兴。三家盛行。毛最后出。世人未知其密。多从齐鲁韩氏。迨至魏晋间。有左氏,国语,孟子诸书證之。然后学者舍三家而从毛氏。从韩氏之说。则二南商颂。皆非治世之音。从毛氏则礼记,左氏无往而不合。此所以毛诗独存于世。(书止此)郑说固善矣。弟经之盛衰。由时俗所趍舍。齐鲁韩。皆汉时诸儒所习。而由是取卿相。蔡义以韩诗授昭帝。萧望之以齐诗为元帝傅。高嘉以鲁诗授元帝。韦赏以鲁诗授哀帝。又人主之所习在此。五经博士。为利禄之路。宜其盛
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唐国子祭酒。其书以刘焯,刘炫说为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
以上毛诗。郑樵有言曰。武帝时毛诗始出。自以源流出于子夏。今观其书所释鸱鸮。与金縢合。释北山烝民。与孟子合。释昊天有成命。与国语合。释硕人,清人,皇矣,黄鸟。与左氏合。序由庚六篇。与仪礼合。当毛公时左氏传未出。孟子,国语,仪礼未甚行。而毛氏之说。先与之合。不谓之源流子夏可乎。汉兴。三家盛行。毛最后出。世人未知其密。多从齐鲁韩氏。迨至魏晋间。有左氏,国语,孟子诸书證之。然后学者舍三家而从毛氏。从韩氏之说。则二南商颂。皆非治世之音。从毛氏则礼记,左氏无往而不合。此所以毛诗独存于世。(书止此)郑说固善矣。弟经之盛衰。由时俗所趍舍。齐鲁韩。皆汉时诸儒所习。而由是取卿相。蔡义以韩诗授昭帝。萧望之以齐诗为元帝傅。高嘉以鲁诗授元帝。韦赏以鲁诗授哀帝。又人主之所习在此。五经博士。为利禄之路。宜其盛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6L 页
也。而毛诗至平帝时。为王莽所习。得立学官。光武初。虽仍之。习者寥寥。只卫宏而已。及至郑众,贾徽之徒。稍稍习之。至郑玄作笺。魏晋间宗之。而遂布满于世。孔颖达所云晋宋二萧之世。其道大行。齐魏两河之间。玆风不坠者是也。于是南北之儒。纷然为之义疏。贞观中。颖达荟为正义。而遂为后学之指南。盖齐鲁韩三家。虽相剖分。其源则同。故郑氏尽取其粹。著之于笺。南北诸儒。互为义疏。而其派则一。故孔氏尽取其精。著之于正义。蓝本自就消灭。未足为疑也。
欧阳修
字永叔。吉州人。宋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撰毛诗本义。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增。而旧说俱废。推原所始。宲发于修。然修言曰。后之学者。因迹先世之所传而较得失。或有之矣。使徒抱焚馀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人千百年后。不见先儒中间之说。欲特立一家之学者。吾未之信也。又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已多矣。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以论正之。(止)推修之意。本出
欧阳修
字永叔。吉州人。宋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撰毛诗本义。自唐以来。说诗者莫敢议毛郑。老师宿儒。亦谨守小序。至宋而新义增。而旧说俱废。推原所始。宲发于修。然修言曰。后之学者。因迹先世之所传而较得失。或有之矣。使徒抱焚馀残脱之经。伥伥于去圣人千百年后。不见先儒中间之说。欲特立一家之学者。吾未之信也。又曰。先儒于经。不能无失。而所得固已多矣。尽其说而理有不通。然后以论正之。(止)推修之意。本出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7H 页
于和气平心。以意逆志。故立论未尝轻议二家。亦不曲徇二家。其所训释。往往得诗人之本旨。
朱子
朱子注诗。凡两易藁。吕祖谦读诗记所称朱氏曰者。皆初藁。其说全宗小序。后乃改从郑樵说。是为今本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藁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證也。王应麟曰。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者。独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关雎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氏传。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国语。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饮酒悔过则取韩诗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彼岨者岐。皆从韩诗。禹敷下土方。又證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
郑樵
字渔仲。号夹漈。莆田人。樵之言曰。诗之大序。当时太史之所题。诗之下序。是卫宏诵师说而为之。意者历代讲师之说。至宏而悉加诠次。今观
朱子
朱子注诗。凡两易藁。吕祖谦读诗记所称朱氏曰者。皆初藁。其说全宗小序。后乃改从郑樵说。是为今本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藁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證也。王应麟曰。诸儒说诗。一以毛郑为宗。未有参考三家者。独文公集传。闳意眇指。卓然千载之上。言关雎则取匡衡。柏舟妇人之诗则取刘向。笙诗有声无辞则取仪礼。上天甚神则取战国策。何以恤我则取左氏传。抑戒自儆。昊天有成命。道成王之德则取国语。陟降庭止则取汉书注。宾之初筵。饮酒悔过则取韩诗序。不可休思。是用不就。彼岨者岐。皆从韩诗。禹敷下土方。又證诸楚辞。一洗末师专己守残之陋。
郑樵
字渔仲。号夹漈。莆田人。樵之言曰。诗之大序。当时太史之所题。诗之下序。是卫宏诵师说而为之。意者历代讲师之说。至宏而悉加诠次。今观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7L 页
宏序。有专取诸书之文至数句者。有杂取诸家之说而辞不坚决者。有委曲宛转。附注以成其义者。牵合为文。取讥于世。(止此)昌言排斥。遂发难端。南渡诸儒。始以掊击毛郑为能事。然樵所作诗辨妄。周孚郎作非郑樵诗辨妄一卷。摘其四十二事攻之。
辅广
字汉卿。号潜斋。河朔人。南渡。居秀州之崇德县。初从吕祖谦游。复从朱子讲学。有诗童子问十卷。大旨主于羽翼诗集传。以述平日所闻于朱子之说。其说多掊击诗序。陈启源毛诗稽古篇。纠其注周颂潜篇。不知季春荐鲔。为月令之文。误以为序说而辨之。诚为疏舛。盖义理之学。与考證之学。分涂久矣。广作是书。意自有在。固不以引经据古为长。
刘瑾
字公瑾。号安成。▣▣(安福)人。元时▣▣有诗传通释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曰。其学渊源。出于朱子集传。与辅广童子问相同。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多驳二家之言。然广书皆循文演义。故所驳
辅广
字汉卿。号潜斋。河朔人。南渡。居秀州之崇德县。初从吕祖谦游。复从朱子讲学。有诗童子问十卷。大旨主于羽翼诗集传。以述平日所闻于朱子之说。其说多掊击诗序。陈启源毛诗稽古篇。纠其注周颂潜篇。不知季春荐鲔。为月令之文。误以为序说而辨之。诚为疏舛。盖义理之学。与考證之学。分涂久矣。广作是书。意自有在。固不以引经据古为长。
刘瑾
字公瑾。号安成。▣▣(安福)人。元时▣▣有诗传通释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曰。其学渊源。出于朱子集传。与辅广童子问相同。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多驳二家之言。然广书皆循文演义。故所驳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8H 页
惟训诂之词。谨书兼辨定故宲。故所驳多考證之语。如注何彼秾矣。以齐桓公为襄公子。注魏风。以魏为七国之魏。绸缪为心宿之象三星鼎立。注鹿鸣之什。谓上下通用。止小雅二南大雅。独为天子之乐。注节南山。以家父即春秋之家父。师尹即春秋之尹氏。(此项安世说。瑾袭之。隐其名。)注楚茨。误读郑康成玉藻注。以楚茨为即采齐。注甫田。误读毛传车梁。以为即小戎之梁辀。注殷武。杜撰殷庙之昭穆及祧庙世次。皆一经指摘。无可置词。故启源讥胡广修诗经大全。收瑾说太滥。(大全即用瑾此书为蓝本。故全用其说。启源未与二书相校。故有此说。)然徵宲之学。不足而研究义理。究亦渊源。
梁益
字友直。▣▣(江阴)人。元▣▣有诗传旁通十五卷。朱子集传。详于作诗之意。名物训诂。仅举大凡。盖是书仿孔贾诸疏。證明注文之例。凡集传所引故宲。一一引据出处。辨析源委。其中如圣人之耦。引西汉书刘歆论。董仲舒语见尧于羹。见尧于墙。则引后汉书李固传。或朱子所未详者。亦旁引诸说以补之。如五緎五总。引陆佃语。三单
梁益
字友直。▣▣(江阴)人。元▣▣有诗传旁通十五卷。朱子集传。详于作诗之意。名物训诂。仅举大凡。盖是书仿孔贾诸疏。證明注文之例。凡集传所引故宲。一一引据出处。辨析源委。其中如圣人之耦。引西汉书刘歆论。董仲舒语见尧于羹。见尧于墙。则引后汉书李固传。或朱子所未详者。亦旁引诸说以补之。如五緎五总。引陆佃语。三单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8L 页
引郑笺羡卒。孔疏副丁之类。亦间有与朱子之说稍异者。如倾筐塈之。集传音许器切。大雅民之攸塈。集传音许既切者。从陆德明经典释文。益则引礼部韵许既切者。在未韵音饩。注云取也。许器切者。在至韵音洎。作巨至切。朱子之音。与礼部韵不同云。是是非非。绝不坚持门户。
朱公迁
字克升。元▣▣(乐平)人。为诗经疏义二十卷。发明朱子集传而作。如注有疏。故曰疏义。而间有所辨證。如卷耳篇内。朱子用毛传旧说。以崔嵬为土山戴石。公迁引尔雅说。明其当为石戴土。又七月之诗。朱子本月令。以流火在六月。公迁推验岁差。谓公刘诗当五六月之交。皆足以补集传之阙。
刘玉汝
字▣▣(成玉)。元▣▣(庐陵)人。为诗缵绪十八卷。专发明朱子集传。故名缵绪。体例与辅广童子问相近。至论比兴之例。谓有有取义之兴。有无取义之兴。有一句兴通章。有数句兴一句。有兴兼比赋兼比之类。明用韵之法。如曰隔句为韵。连章为韵。
朱公迁
字克升。元▣▣(乐平)人。为诗经疏义二十卷。发明朱子集传而作。如注有疏。故曰疏义。而间有所辨證。如卷耳篇内。朱子用毛传旧说。以崔嵬为土山戴石。公迁引尔雅说。明其当为石戴土。又七月之诗。朱子本月令。以流火在六月。公迁推验岁差。谓公刘诗当五六月之交。皆足以补集传之阙。
刘玉汝
字▣▣(成玉)。元▣▣(庐陵)人。为诗缵绪十八卷。专发明朱子集传。故名缵绪。体例与辅广童子问相近。至论比兴之例。谓有有取义之兴。有无取义之兴。有一句兴通章。有数句兴一句。有兴兼比赋兼比之类。明用韵之法。如曰隔句为韵。连章为韵。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9H 页
叠句为韵。重韵之韵之类。论风雅之殊。如曰有腔调不同。有词义不同之类。于朱子比兴叶韵之说。皆能反覆体究。缕析条分。
朱善
字修善(备万)。明▣▣(丰城)人。有诗解颐四卷。推衍朱子集传为说。亦有阙而不说者。则并其篇目略之。其说何彼秾矣。为后人误编于召南。盖沿王柏之说。其论二子乘舟。谓寿可谓之悌弟。伋不可谓之孝子。律以大杖则逃之文。固责备贤者之意。宲则申生自缢。春秋无贬。尚论古人。亦未可若是苛也。然论其大旨。要归醇正。不失为儒者之言。其于太王剪商一条。引金履祥之言。补集传所未备。其据宣王在位四十六年。谓节彼南山之申伯,蹶父,皇父尹氏。皆非当日之旧人。驳项安世之说。亦时有考据。明史载其引据。往史驳律禁姑舅两姨为婚之说。极为典核。知其研思典籍。具有发明。
以上斥小序之学。汉时之诗。四家交作。及郑笺盛而三家废。孔疏行而异论息。及宋而小序又被剖击。而汉学宋学。判为两涂。相攻不已。其始
朱善
字修善(备万)。明▣▣(丰城)人。有诗解颐四卷。推衍朱子集传为说。亦有阙而不说者。则并其篇目略之。其说何彼秾矣。为后人误编于召南。盖沿王柏之说。其论二子乘舟。谓寿可谓之悌弟。伋不可谓之孝子。律以大杖则逃之文。固责备贤者之意。宲则申生自缢。春秋无贬。尚论古人。亦未可若是苛也。然论其大旨。要归醇正。不失为儒者之言。其于太王剪商一条。引金履祥之言。补集传所未备。其据宣王在位四十六年。谓节彼南山之申伯,蹶父,皇父尹氏。皆非当日之旧人。驳项安世之说。亦时有考据。明史载其引据。往史驳律禁姑舅两姨为婚之说。极为典核。知其研思典籍。具有发明。
以上斥小序之学。汉时之诗。四家交作。及郑笺盛而三家废。孔疏行而异论息。及宋而小序又被剖击。而汉学宋学。判为两涂。相攻不已。其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399L 页
也不过诠解之参差。其终也乃作门户之各立。攻汉学者。意不尽在于经义。以务胜为主。伸汉学者亦然。夫毛郑从小序而辨于训诂。考證之家皆趍之。然枝叶蔓延。往往反遗于大经。朱子斥小序而明于义理。讲学之家皆趍之。然节目之纤琐。往往有疏略处。要之不可偏废。从如朱鉴之类说。胡一桂之诗传附录纂疏。王克宽之集传音义会通之类。皆朱门之遗裔也。无他新义。故不具著。
范处义
字逸齐。宋金华人。▣▣南宋之初。最攻序者郑樵。最尊序者处义。宋人以新意说诗。其间剔抉疏通。未尝无所阐发。而末流所极。至于王柏诗疑。乃并举二南而删改之。而处义笃信旧文。务求宲證。诗序本经师之传。而学者又有所附益。盖中间得失。盖亦相参。处义必以为仲尼之笔。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亦一瑕。
林岊
字仲山。宋古田人。嘉定间。守全州。福建通志。称
范处义
字逸齐。宋金华人。▣▣南宋之初。最攻序者郑樵。最尊序者处义。宋人以新意说诗。其间剔抉疏通。未尝无所阐发。而末流所极。至于王柏诗疑。乃并举二南而删改之。而处义笃信旧文。务求宲證。诗序本经师之传。而学者又有所附益。盖中间得失。盖亦相参。处义必以为仲尼之笔。引据孔丛子。既属伪书。牵合春秋。尤为旁义。矫枉过直。是亦一瑕。
林岊
字仲山。宋古田人。嘉定间。守全州。福建通志。称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0H 页
其在郡九年。重建清湘书院。与诸生讲学。有讲义十二卷。大都简括笺疏。依文训释。取裁毛郑而折衷其异同。虽范围不出古人。然融会贯通。要无枝言曲说之病。当光,宁之际。废序之说方盛。岊独力阐古义。以诏后生。可谓笃信谨守者。以上从小序之学。案四库全书总目。诗序之说。纷如聚讼。以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者。郑玄诗谱也。以为子夏所序诗。即今毛诗者。王肃家语注也。以为卫宏受学谢曼卿。作诗序者。后汉书儒林传也。以为子夏所创。毛公及卫宏又加润益者。隋书经籍志也。以为子夏不序诗者。韩愈也。以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于毛公者。成伯玙也。以为诗人所自制者。王安石也。以小序为国史之旧文。以大序为孔子作者。明道程子。以首句即为孔子所题者。王得臣也。以为毛诗初行。尚未有序。其后门人互相传授。各记其师说者。曹粹中也。以为村野妄人所作者。郑樵,王质。而朱子从之。朱子同时。如吕祖谦,陈傅良,叶适。皆以同志之交。各持异议。黄震笃信朱学。而所作日钞。亦申序说。马端临作经籍考。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0L 页
于他书无所考辨。惟诗序一事。反覆攻诘。至数千言。自元明以至今日。越数百年。儒者尚分左右袒也。考郑玄之释南陔。曰子夏序诗篇义各编。遭战国至秦。而南陔六诗亡。毛公作传。各引其序。冠之篇首。故诗虽亡而义犹在也。程大昌考古编。亦曰今六序两语之下。明言有义无词。知其为秦火之后。见序而不见诗者所为。朱鹤龄毛诗通义序。又举宛丘篇序首句。与毛传异词。其说皆足为小序首句。原在毛前之明證。丘光庭兼明书。举郑风出其东门篇。谓毛传与序不符。曹粹中放斋诗说。亦学召南羔羊,曹风鸤鸠,卫风君子偕老三篇。谓传意序意不相应。序若出于毛。安得自相违戾。其说尤足为续申之语。出于毛后之明證。观蔡邕本治鲁诗。而所作独断。载周颂三十一篇之序。皆秪有首二句。与毛序文。有详略而大旨略同。盖子夏五传至孙卿。孙卿授毛亨。毛亨授毛苌。是毛诗距孙卿再传。申培师浮邱伯。浮邱伯师孙卿。是鲁诗距孙卿亦再传。故二家之序。大同小异。其为孙卿以来。递相授受者。可知其所授受。秪首二句。而以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1H 页
下出于各家之说。亦可知也。且唐书艺文志。称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是韩诗亦有序。其序亦称出子夏。而韩诗遗说之传于今者。往往与毛迥异。岂非传其学者。递有增改之故哉。
苏辙
字子由。眉山人。宋门下侍郎。有诗集传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其发端一言。而以下馀文。悉从删汰。案礼记曰。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是足见古人言诗。率以一语括其旨。小序之体肇于斯。辙取小序首句。为毛公之学。不为无见。后汉书儒林传。称卫宏从谢曼卿。受诗作序。辙以为宏所集录。亦不为无徵。此唐成伯玙作毛诗指说。虽亦以小序为出子夏。然其言曰。众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初句。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类是也。其下皆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系其词云云。然则惟取序首。伯玙已言之。王得臣,程大昌,李樗。皆以辙说为祖。良有田也。(止此)朱子曰。毛氏之学传
苏辙
字子由。眉山人。宋门下侍郎。有诗集传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说以诗之小序。反复繁重。类非一人之词。疑为毛公之学。卫宏之所集录。因惟存其发端一言。而以下馀文。悉从删汰。案礼记曰。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是足见古人言诗。率以一语括其旨。小序之体肇于斯。辙取小序首句。为毛公之学。不为无见。后汉书儒林传。称卫宏从谢曼卿。受诗作序。辙以为宏所集录。亦不为无徵。此唐成伯玙作毛诗指说。虽亦以小序为出子夏。然其言曰。众篇之小序。子夏惟裁初句。葛覃后妃之本也。鸿雁美宣王也。如此之类是也。其下皆大毛公。自以诗中之意。系其词云云。然则惟取序首。伯玙已言之。王得臣,程大昌,李樗。皆以辙说为祖。良有田也。(止此)朱子曰。毛氏之学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1L 页
者。今皆不存。则推衍毛说者。又郑氏之笺。唐初诸儒百千万言。不能出二氏之区域。至于本朝。刘侍读(名敞),欧阳公(名修),修名王丞相(名安石),苏黄门(名辙),河南程氏,横渠张氏。始用己意。有所发明。愚谨案刘,欧较重于斥二氏。王,苏及程,张二先生较重于从二氏。
李樗,黄櫄。
樗字若林。闽县人。为林之奇外兄。而吕本中门人。尝领乡贡。著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宲夫。龙溪人。淳熙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釰州教授。著诗解二十卷,总领一卷。樗学既有渊源。櫄解体例亦同。似乎相继而稍稍补苴其罅漏。不相攻击。亦不相附合。如论诗序。樗取苏辙说。以为毛公作。而卫宏续櫄则用王安石程子说。以为非圣人不能作。所见回为不同。其学虽似少亚于樗。其说足以相辅。两家诗解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祖谦释音。泳字深卿。与樗,櫄皆闽人。或疑是书为建阳书肆所合编也。
吕祖谦
字伯恭。号东莱先生。开封人。宋著作郎。有吕氏
李樗,黄櫄。
樗字若林。闽县人。为林之奇外兄。而吕本中门人。尝领乡贡。著毛诗详解三十六卷。櫄字宲夫。龙溪人。淳熙中。以舍选入对。升进士两科。调南釰州教授。著诗解二十卷,总领一卷。樗学既有渊源。櫄解体例亦同。似乎相继而稍稍补苴其罅漏。不相攻击。亦不相附合。如论诗序。樗取苏辙说。以为毛公作。而卫宏续櫄则用王安石程子说。以为非圣人不能作。所见回为不同。其学虽似少亚于樗。其说足以相辅。两家诗解为一编。附以李泳所订吕祖谦释音。泳字深卿。与樗,櫄皆闽人。或疑是书为建阳书肆所合编也。
吕祖谦
字伯恭。号东莱先生。开封人。宋著作郎。有吕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2H 页
家塾读诗记三十二卷。朱子与祖谦交最密。其初论诗亦最合。此书中所谓朱氏曰者。即所采朱子说也。朱子作此书后序曰。熹少时浅陋之说。而伯恭误有取焉。其后历时既久。自知其说有所未安。如雅郑邪正之云者。或不免有所更定。则伯恭反不能不致疑于其间。熹窃惑之者。方将相与反复其说。以求真是之归。伯恭父已下世。此改本后作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称自笃公刘以下。编纂已备。而条例未竟。学者惜之。又称其博采诸家。存其名氏。先列训诂。后陈文义。剪裁贯穿。如出一手。有所发明。则别出诗学之详正。未有逾于此书。
戴溪
字肖望。永嘉人。宋淳熙五年。别头省试第一。官工部尚书。文华阁学士。谥文简。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微旨。词外寄托。或有未贯。作此书以补之。以续记为名。宲则自述己意。非尽墨守祖谦说。其中以标梅为父母之择婿。有狐为国人之悯鳏。甘棠
戴溪
字肖望。永嘉人。宋淳熙五年。别头省试第一。官工部尚书。文华阁学士。谥文简。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三卷。溪以吕氏家塾读诗记。取毛传为宗。折衷众说。于名物训诂。最为详悉。而篇内微旨。词外寄托。或有未贯。作此书以补之。以续记为名。宲则自述己意。非尽墨守祖谦说。其中以标梅为父母之择婿。有狐为国人之悯鳏。甘棠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2L 页
非受民讼。行露非为侵凌。故书录解题。谓其大旨不甚主小序。然皆平心静气。玩索诗人之旨。与预存成见。必欲攻毛,郑而去之者。固自有殊。
严粲
字坦叔。号华谷。宋邵武人。官清湘令。有诗缉三十六卷。以吕祖谦读诗记为主。而杂采诸说以发明之。旧说有未安者。断以己意。如论大小雅之别。特以其体不同。较诗序政有大小之说。于理为近。又如邶之柏舟。旧谓贤人自比。粲则以柏舟为喻国。以泛泛为无维持人。干旄之良马四之。良马五之。旧以为良马之数。粲则乘良马者四五辈。见好善之多。中谷有蓷。旧以蓷之暵乾。喻夫妇相弃。粲则以水旱草枯。由此而致离散。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名物异同。考證尤为精核。宋代说诗之家。与吕祖谦书。并称善本。其馀莫得以鼎立。良不诬矣。
李先芳
字伯承。号北山。 皇明监利人。嘉靖丁未进士。官典宝司少即(一作卿)。王世贞所定广五子之一也。有读诗记二卷。多从毛,郑。毛,郑有所难通。则参之
严粲
字坦叔。号华谷。宋邵武人。官清湘令。有诗缉三十六卷。以吕祖谦读诗记为主。而杂采诸说以发明之。旧说有未安者。断以己意。如论大小雅之别。特以其体不同。较诗序政有大小之说。于理为近。又如邶之柏舟。旧谓贤人自比。粲则以柏舟为喻国。以泛泛为无维持人。干旄之良马四之。良马五之。旧以为良马之数。粲则乘良马者四五辈。见好善之多。中谷有蓷。旧以蓷之暵乾。喻夫妇相弃。粲则以水旱草枯。由此而致离散。凡若此类。皆深得诗人本意。至于音训疑似。名物异同。考證尤为精核。宋代说诗之家。与吕祖谦书。并称善本。其馀莫得以鼎立。良不诬矣。
李先芳
字伯承。号北山。 皇明监利人。嘉靖丁未进士。官典宝司少即(一作卿)。王世贞所定广五子之一也。有读诗记二卷。多从毛,郑。毛,郑有所难通。则参之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3H 页
吕氏读诗记,严氏诗缉诸书。其自序曰。文公谓小序不得小雅之说。一举而归之刺。马端临谓文公不得郑卫之风。一举而归之淫。胥有然否。折衷其间云云。其议论平和。绝无区分门户之见。如说郑风子衿。仍从学校之义则不取宋学。谓国风小雅。初无变正之名则不从汉说。至楚茨,南山等四篇。则小序与集传之说并存。不置可否。盖小序皆以为刺幽王。义有难通。而集传所云。又于古无考。故阙所疑也。
以上参用传笺集传之学。朱子虽斥小序。其粹者未尝不从。至于诗中训诂。多用毛,郑。后儒不考古书。不知小序自小序。传笺自传笺。混然攻之。自元延祐科举条。用朱子集传。兼用古注疏。其时门户已成。及 皇朝时。胡广窃刘瑾之书。作诗经大全。著为令典。而为一时之趍向。汉学遂微。然考古之家以为小序。乃古学之谱承。而一切扫去之为不可。遂乃懑然不服于心。往往私自抉摘是非。以相剖击。近则其势渐炽。清人所纂四库全书总目。虽尊朱子而阴加讪侮。其考据之精虽可取。其心术之微。宜加挥斥。若苏,
以上参用传笺集传之学。朱子虽斥小序。其粹者未尝不从。至于诗中训诂。多用毛,郑。后儒不考古书。不知小序自小序。传笺自传笺。混然攻之。自元延祐科举条。用朱子集传。兼用古注疏。其时门户已成。及 皇朝时。胡广窃刘瑾之书。作诗经大全。著为令典。而为一时之趍向。汉学遂微。然考古之家以为小序。乃古学之谱承。而一切扫去之为不可。遂乃懑然不服于心。往往私自抉摘是非。以相剖击。近则其势渐炽。清人所纂四库全书总目。虽尊朱子而阴加讪侮。其考据之精虽可取。其心术之微。宜加挥斥。若苏,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3L 页
吕,李,黄诸公。虽于传笺集传之间。有所去取。而皆平心舒气。不主偏见。是可服也。
陆玑
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见陆德明经典释文)考隋书经籍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注云乌程令吴郡陆玑撰。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谓其书引尔雅郭璞注。当在郭后。因题唐陆玑。夫唐代之书。隋志乌能著录。且书中所引尔雅注。仅及汉犍为文学樊光宲。无一字涉郭璞。不知陈何以云然。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正义中录出。然正义卫风淇澳篇。引陆玑疏。淇澳二水名。今本乃无此条。又卫风椅桐梓㓒一条。称今云南牂柯人。绩以为布。考汉书地理志。益州郡有云南县。后汉书郡国志。永昌郡有云南县。皆一邑之名。唐书地理志。姚州云南郡。武德四年。以汉云南县地置。盖至是始升为大郡。而袁滋云南记,窦滂云南别录诸书作焉。玑在三国。即以云南配牂柯。似乎诸家传写。又有所窜乱。非尽原文。然勘验诸书所引。一一符合。要非依托之本也。末附
陆玑
字元恪。吴郡人。吴太子中庶子乌程令。(见陆德明经典释文)考隋书经籍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注云乌程令吴郡陆玑撰。毛晋津逮秘书所刻。援陈振孙之言。谓其书引尔雅郭璞注。当在郭后。因题唐陆玑。夫唐代之书。隋志乌能著录。且书中所引尔雅注。仅及汉犍为文学樊光宲。无一字涉郭璞。不知陈何以云然。原本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大抵从诗正义中录出。然正义卫风淇澳篇。引陆玑疏。淇澳二水名。今本乃无此条。又卫风椅桐梓㓒一条。称今云南牂柯人。绩以为布。考汉书地理志。益州郡有云南县。后汉书郡国志。永昌郡有云南县。皆一邑之名。唐书地理志。姚州云南郡。武德四年。以汉云南县地置。盖至是始升为大郡。而袁滋云南记,窦滂云南别录诸书作焉。玑在三国。即以云南配牂柯。似乎诸家传写。又有所窜乱。非尽原文。然勘验诸书所引。一一符合。要非依托之本也。末附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4H 页
四家诗源流四篇。而毛诗特详。考王柏诗疑。已诋玑所叙。与经典释文不合。王应麟困学记闻。亦议其误。以曾申为申公。则宋本已有之。非后人所附益。盖虫鱼草木。今昔异名。传疑弥甚。玑去古未远。所言犹不失真。诗正义全用其说。陈启源作毛诗稽古编。其驳正诸家。亦多以玑说为据。
蔡卞
字元度。宋兴化仙游人。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官观文殿学士。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士风一变。其为名物训诂之学者。仅卞与陆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婿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毛诗名物解二十卷。大旨以字说为宗。
王应麟
字伯厚。宋▣▣(浚仪)人。有诗地理考。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于地者。荟萃成编。然皆采录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如小雅六月之四章。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其五章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其地于周为西北。镐方在
蔡卞
字元度。宋兴化仙游人。熙宁三年。与兄京同举进士。官观文殿学士。自王安石新义及字说行。而宋之士风一变。其为名物训诂之学者。仅卞与陆佃二家。佃安石客。卞安石婿也。故佃作埤雅。卞作毛诗名物解二十卷。大旨以字说为宗。
王应麟
字伯厚。宋▣▣(浚仪)人。有诗地理考。其书全录郑氏诗谱。又旁采尔雅,说文,地志,水经。以及先儒之言。凡涉于地者。荟萃成编。然皆采录文案而不断。故得失往往并存。如小雅六月之四章。猃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其五章曰。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其地于周为西北。镐方在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4L 页
泾阳外。焦穫又在其外。而太原更在焦穫之外。故刘向疏称千里之镐。犹以为远。孔颖达乃引郭璞尔雅注。池阳之瓠中。以释焦镐。考汉书。池阳属左冯翊。而泾阳属安定。不应先至焦穫。乃至泾阳。又以太原为晋阳。是猃狁西来。周师东出。尤乖地理之宲。殊欠订正。又大雅韩奕首章曰奕奕梁山。其六章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应麟引汉志。夏阳之梁山。同州韩城县古韩国。以存旧说。引王肃燕北燕国及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以备参考。不知汉王符潜夫论曰昔宣王时有韩。其国近燕。后迁居海中。水经注亦曰高梁首受㶟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是王肃之说。确有明证。应麟兼持两端。然如驺虞毛传云仁兽。贾谊新书。则曰驺者天子之囿。俟我于著。毛传云门屏之间曰著。汉志则以为济南著县。滮池北流。毛传云滮流貌。水经注则有滮池水。十道志亦名圣女泉。兼采异闻。亦资考證他。如二子乘舟。引左传盗待于莘之说。秦穆三良。引括地志冢在雍县之交。皆经无明文。而因事以存其人。亦徵引该洽。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5H 页
许谦
字益之。号白云。元▣▣(金华)人。谦学王柏。而醇正远过其师。有诗集传名物钞八卷。颇根据。惟王柏作二南相配图。移甘棠,何彼秾矣于王风。而去野有死麇。使召南亦十有一篇。适如周南之数。师心作用变乱圣经。而谦笃守师训。列之卷中。犹未免门户之见。至柏所删国风三十二篇。谦疑而未敢遽信。足见是非之公。卷末谱作诗时世。其例本之康成。其说则改从集传。盖渊源授受。各尊所闻。然书中宲多采用陆德明释文及孔颖达正义。亦未尝株守一家。名之曰钞。盖以此云。
以上名物之学。孔子论诗曰。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诗之取义。多在于名物。此固不可少者。虫鱼鸟兽草木之学。始自陆玑。而考證之家。始纷然而起。其精推王应麟。其博推蔡卞。而如明朝冯应京之六家诗名物疏。清王夫之之诗经稗疏。陈启源之毛诗稽古编。顾栋高之毛诗类释。黄中松之诗疑辨證。范家相之诗沈。皆根据精精确。盖折衷于正义集传之间。而苟欲博古则
字益之。号白云。元▣▣(金华)人。谦学王柏。而醇正远过其师。有诗集传名物钞八卷。颇根据。惟王柏作二南相配图。移甘棠,何彼秾矣于王风。而去野有死麇。使召南亦十有一篇。适如周南之数。师心作用变乱圣经。而谦笃守师训。列之卷中。犹未免门户之见。至柏所删国风三十二篇。谦疑而未敢遽信。足见是非之公。卷末谱作诗时世。其例本之康成。其说则改从集传。盖渊源授受。各尊所闻。然书中宲多采用陆德明释文及孔颖达正义。亦未尝株守一家。名之曰钞。盖以此云。
以上名物之学。孔子论诗曰。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诗之取义。多在于名物。此固不可少者。虫鱼鸟兽草木之学。始自陆玑。而考證之家。始纷然而起。其精推王应麟。其博推蔡卞。而如明朝冯应京之六家诗名物疏。清王夫之之诗经稗疏。陈启源之毛诗稽古编。顾栋高之毛诗类释。黄中松之诗疑辨證。范家相之诗沈。皆根据精精确。盖折衷于正义集传之间。而苟欲博古则
研经斋全集外集卷七 第 405L 页
常以正义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