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兰室史科二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6H 页
庄陵秉义诸臣传
郑保号雪谷处士。延日人。大父文忠公梦周。以儒学事高丽王。高丽将亡。殉节善竹桥下。保传其学。与成三问,朴彭年友善。官司宪府监察。 世祖大王受内禅。奉 端宗大王为 上王。逊于昌德宫。三问等谋复 上王位。事泄狱株连。皆族灭。保伤之。其妹韩明浍妾也。明浍事 世祖。用事贵甚。保常访妹。问明浍安在。曰诣 阙中鞫囚。保挥手曰令公慎勿杀此辈人。当为万古罪人。即去。明浍以闻。 上鞫保。保曰素知成三问朴彭年为正人君子。故有此言。 上促轘之。复问此何人。左右曰此郑梦周孙也。 上遽止之曰忠臣之后也。减死流延日。后移丹城死。 肃宗己卯。赠吏曹参议。享龙仁忠烈祠。
秃同宫奴尹生典农寺奴也。 端宗降为鲁山君。出居宁越。佥知中枢府事鱼得海率卫士五十护之行。秃同等哀伤之。袖西菰胡桃求谒。刑曹发其事。请诛之。 上命杖之一百。 正宗辛亥。并赠军资正。
和义君璎字良之。一字仲玉。 世宗别子也。母令嫔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6L 页
姜氏。少而勇趫。既长善属文。常曰人要以忠孝为大。乙亥诸臣会议宾厅。言璎与崔泳孙,金玉谦。会射于锦城大君瑜。匿其事可罪之。时权揽,韩明浍剪灭 宗室之亲若外廷大臣不附己者。璎遂得罪窜青山。而泳孙,玉谦等亦赐死。 世祖既即位。移延安。璎自上王逊位。常屏居流涕。丙子成三问死。安置锦山。籍其家。丁丑锦城欲发顺兴人复 上王位。事泄而死之。宗室大臣请诛璎。命高栏墙。计食物从外继给。外人往来赠遗者。以党不忠论。璎卒于谪所。绝属籍。 中宗时复官属籍。 英宗乙卯 谥忠景。 正宗辛亥配食于 庄陵忠臣坛。录其后祭其家。享竹溪书院。
汉南君𤥽。 世宗子。母嫔杨氏县监恭女。 显德王后薨。杨氏乳养 端宗。及即位。因居内保护。颇专宫中事。政府闻之。以贵人洪氏代之。 上思杨氏。谓丞旨姜孟卿曰予不见嫔八日。议于政丞。倘得复入未。侍女者介且将往讯杨氏。孟卿言不可。即奔言于 世祖。世祖曰此政丞意也。抑承旨自言乎。曰我自言之耳。安平大君尝言嫔欲居交泰殿总内政。 大行王甚非之。今欲入复专阙中事。我素知嫔与洪贵人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7H 页
争权。欲 上移居松柏堂。又有宦者金衍言蛇缘上后庭树。 上当避御杨嫔宫。我言 上不可离殡宫。且嫔宫浅露。非冲王所宜居。议遂寝。 世祖曰妄言也。公斥之固当。遂进封洪氏为肃嫔。乙亥闰六月。宾厅启杨氏与𤥽,瑔谋乱。于是合司请曰杨氏不议大臣宗室。擅欲择懿嫔族朴文规女若瑜妻族崔道一女为妃而不得。乃谓中宫非己所立。百计离间。宜罪之。遂窜清风。寻赐死。𤥽窜锦山。 世祖即位。移牙山。寻移阳智。丙子安置咸阳。籍其家。丁丑廷臣请诛瑜。并论𤥽瑔不可活。 命严其禁防。绝属籍。己卯五月病殁于咸阳。 中宗时因庶孙玉根诉冤。复官属籍。英宗壬戌谥贞悼。 正宗辛亥。特赐杨嫔号曰悯贞嫔。𤥽配食于 庄陵忠臣坛。祭于其宗。录其后。
永礼君瑔号醉琴轩。 世宗子。汉南君𤥽同母弟。朴彭年女婿也。乙亥宾厅请与母杨氏兄𤥽同置法。窜礼安。寻移安城。移水原。丙子安置任实。籍其家。丁丑诸臣请诛之不从。遂死贬所。 中宗时同𤥽复属籍。明宗时复官。 英宗壬戌谥贞烈。 正宗庚戌官其主祀孙。闻瑔墓在高阳大慈洞而失其处。命道臣设坛近地。给祭需而祭之。辛亥配 庄陵忠臣坛。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7L 页
严兴道宁越郡户长。 端宗即位。诸大君皆强盛。朝臣各援引而附之。国中汹汹。安平大君瑢等。为 世祖所诛杀。 上自以幼弱不能定多难。禅位于 世祖。 世祖事 上王亦尽礼。常躬自起居。观射猎。辄从 上王为欢。然成三问,朴彭年等。见 上王春秋富而猝释大位。不能平。谋复 上王位而死。权揽韩明浍等。并为 世祖尽力者也。申叔舟为 文宗所厚。与三问,彭年等。然归 世祖显荣矣。恐 上王复立不利己。间于 世祖。得出居宁越。会锦城大君瑜死。宋玹寿 定顺王后之父。为人所告亦死。丁丑十月二十四日甲寅。 上王薨于宁越。国史书曰自缢。野史所言。皆错互不能详。是时兴道哭临。有小槥为母具者。率吏民敛葬之郡北冬乙旨。其族党惧祸而止之。兴道曰为善而祸。固甘心耳。既葬与子好贤亡去。兴道死。其子归葬故山。 肃宗戊寅。赠工曹佐郎。英宗丙午旌其闾。戊寅加赠工曹参判赐祭。 正宗辛亥。配食于 庄陵忠臣坛。又配彰节祠。
金时习字悦卿。江陵人。高丽侍中台铉后。生八月知书。三岁能缀文。五岁通中庸大学。 世宗召至政院试以诗。赐帛曰善养之。将大用也。国中人号之曰五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8H 页
岁童子而不名。 端宗既内禅。时习方读书三角山中。即闭门不出者三日。乃大哭焚其书。因为僧以自绝于世。变姓名曰雪岑。号曰清寒子曰东峰曰碧山清隐曰赘世翁曰梅月堂。时习为人简率无威仪。然豪迈劲直。不能容人过。是时 端宗升遐。锦城大君,成三问,朴彭年等皆诛灭。韩明浍,权揽,申叔舟等皆用事。朝野安乐。而时习自𥠧弱时。受知 世宗。及见王室之变。伤时愤俗。以洁身乱伦为主。乖诡谲奇。取怪于时而不悔。人有愿学者。辄以木石逆击。或弯弓欲射。见其诚始教之。臧获田宅弃之任与人。忽复索之。不与则讼。诡辩锋利必胜之。案成即大笑坏裂之。种稻甚茂。即醉镰之。狼籍委地而哭。与徐居正,金守温等友善。居正方趍朝。时习带藁索。仰首字呼刚中安稳。居正笑应之。又于众中慢骂郑昌孙。昌孙若不闻。人危之。多与之绝。 世祖尝作法会于内殿。时习以高僧被召。忽亡去。人踵之。陷溷秽中。露半面而坐。年四十七。忽长发娶安氏女为妻。人劝之仕不应。妻死。即作头陀形。行山泽间。过故都必悲歌踯躅。杨州之水落山。春州之史吞。东海上之雪岳。庆州之金鳌山。皆时习所乐游也。入金鳌作新话。藏石室曰。后必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8L 页
有知我者。大抵述异也。 成宗癸丑。终于鸿山无量寺。年五十九。遗戒勿烧葬。手画老少二像曰。尔形至藐。尔心大侗。宜尔置之沟壑之中。 肃宗己卯。赠司宪府执义。 正宗甲辰。加赠吏曹判书谥清简。辛亥追配于宁越彰节祠。
南孝温字伯恭号秋江。宜宁人。好古有志节。尝受业于金宗直。宗直必曰吾秋江。初 端宗大王升遐。 显德王后母海宁夫人崔氏车裂。弟自慎与其子仇之戮死。政府大臣请废 后为庶人改葬从之。 成宗时。孝温年十八。上疏曰 世宗大王廓清大难。化家为国。不意丙子馀祸。至及于 昭陵。二十馀年香火无地。臣不知 文宗在天之灵。肯独享礿祀烝尝哉。惟当追复尊号。改以礼葬。一如 先后之礼。疏入不报。遂愤时自放。危言无忌讳。金时习尝谓孝温曰我受 英庙厚知。为此辛苦固也。公则异于我。盍为世道计。孝温曰 昭陵事。天地之大变。复 昭陵而后赴举未晚也。时习不复强。孝温为成三问等六臣作传。门人惧而止之。孝温曰吾岂惜死。终没忠义之名。遂成行于世。后以母命应试中进士。卒时年三十九。燕山君甲子追罪孝温请复陵。剖其棺而斩之。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9H 页
忠世亦死。 中宗癸酉雷震 太庙木。太学诸生力请复 昭陵。 上许之。赠孝温承政院左承旨。 正宗甲辰加赠吏曹判书谥文贞。辛亥追配宁越彰节祠。
李孟专字伯纯号耕隐。碧珍人。 世宗丁未中文科。为司谏院正言。且将显于时。然素恬静不乐仕宦。求补居昌县。有惠政。金宗瑞被诛之明岁。退居善山。屡徵不起。自托昏聩。不与人相接。人问之曰为修养也。每月朔。向朝日而拜曰欲禳之已疾也。晒谷于庭。鸡啄之如无见也。虽家人亦莫能测。独金宗直来谒。即谈笑款洽。宗直曰先生疾其瘳乎。曰非疾瘳。即对公心胸豁如也。宗直识其意。改容敬之。家贫窭。名其井曰竹井。名其池曰菊潭。以见志。成化庚子卒。年八十九。 正宗辛丑。赠吏曹判书谥贞简。
元昊号雾巷。原州人。 世宗癸卯中文科。 端宗时为集贤殿直提学。及内禅。即谢归。 端宗逊于宁越。昊诣越之西。因树为屋。锄园以自给。乙亥 端宗薨。独昊丧三年然后始归原州。其从子原城君孝然事世祖为显官。 端宗降位时有力。尝屏徒御踵门求见。拒不许。 世祖除户曹参议召之。以死誓不起。卧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19L 页
必东首。首宁越也。晚入酒泉县以终。 肃宗戊寅。㫌其闾。 正宗辛丑。赠吏曹判书谥贞简。
赵旅字主翁号渔溪。咸安人。 端宗癸酉中进士有名。一日揖馆中诸生而归。乙亥 端宗内禅。遂废举子业。屏居不出。客至惟谈桑麻而已。事亲孝。祭先用朱文公礼。自治甚严。不为矫激而沽名。是以乡人称其行。其蕴中者无得而见。然其诗往往有采薇之旨。自卜藏于鼎岩江上。距伯夷山若干里。 肃宗己卯赠吏曹参判。 正宗辛丑。十世孙重晦疏陈始末。加赠吏曹判书谥贞节。
成聃寿字耳叟号文斗。昌宁人。父熺与从父兄子三问事 端宗。以忠贞称。及三问死。熺受拷掠。闭口不言。窜金海。宥归公州而没。聃寿屏居坡州父墓下。而恶衣食。与田夫相混。从子梦井观察京畿至本州。不识所在。物色而后始得之。草屋土床。且无席。梦井叹息而去。送一荐。聃寿却之曰此物不宜贫贱家。时丙丁间被罪人子弟多除职观去就。皆出而聃寿竟不拜而卒。 正宗辛丑。赠吏曹判书谥靖肃。弟聃仲亦自废。授南阳教官不起。聃仲子梦箕挈家室屏居林川之龟山。李荇劝之仕。汪然出涕而不应。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0H 页
权节字端操号栗亭。又号醉翁。安东人。幼有奇相。博通群书。以膂力名。与南怡并称。 世宗丁卯登第。 上知其有文武材。令习弓马。特授司仆寺直长。复为集贤殿校理。 世祖在首阳邸。屡诣节饮。酒酣密谕大事。节佯聋不敢对。与从子晏。谋为韬晦。不捡束。 上即位。惜其材。擢佥知中枢院事使典禁兵。节即佯狂不应命。后人见其手牍。有曰谨甫远出。无可与议。谨甫者成三问字。而其议不可得而详也。年七十三而卒。 肃宗甲申。赠吏曹判书谥忠肃。
曹尚治字子景号静斋。一号丹皋。昌宁人。 端宗乙亥。 世祖受禅。称疾不贺。即上疏乞致仕。是时成三问以礼房承旨。恸哭而传 国宝。朴彭年欲自投庆会楼下池死。为三问所止。河纬池(一作地)以礼曹参判被召而至。其隐忍不死者。将有为也。而尚治欲谢归以自靖。 世祖超拜礼曹参判。辞脚疾不便。不入谢。即出东门外。 上令朝臣饯之。供帐甚盛。三问,彭年等叹其高。自伤其不得偕归。尚治既至永川。未尝向西坐。见 端宗子规词。东望四拜而和之。 端宗升遐。谢绝宾客。虽家人不得见。夜辄孤坐悲泣。自书碣刻之曰 鲁山朝副提学逋人曹尚治之墓。系小序曰书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0L 页
鲁山朝者。明其非今日臣也。不书阶资者。著其无济君之罪也。书副提学者。为其不没实也。书逋人者。言其亡命逃逋之人也。临没烧所著诗文。 正宗辛亥。命因其旧职谥忠贞。子变隆 世宗甲子登第。与父同归永川。官至礼曹参议。然终不起。临没戒子孙称鲁山朝副知承文院事。不书参议官。
柳自湄。文化人。诚源之族党也。 文宗辛未登第。官司宪府监察。 世祖受禅。即走为僧。其子集贤殿校理轻欲从之。自湄禁不可。令事 世祖。成三问死。窃其幼女匿之。及长令子娶为妇。始寓首阳山神光寺。晚移西山。临死戒勿用浮屠法。且曰吾不能死于君。毋葬先人侧。墓道勿书汝曹推恩职。及卒。诸子不敢违。
奇虔幸州人。学叶精粹。 世宗时以布衣擢拜司宪府持平。癸酉金宗瑞等死。出为平安道观察使。即谢事杜门。 世祖在潜邸。三访虔。虔佯盲。 世祖持针欲刺之。虔瞪视如故。卒不能屈。谥贞武。
李蓄字润甫。韩山人。文靖公穑曾孙。癸酉为黄海道观察使。九月弃归。皇甫仁等既死。掌令金之庆言蓄在藩任。为大君瑢抄兵打猎。 上置不问。蓄在高阳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1H 页
村墅二十馀年而卒。
具仁文字章叔号睡翁。绫城人。 世祖辛酉登第。为集贤殿校理。 世祖既禅。因忤旨出补宝城。即弃归海美先墓下。成三问从洪州诣仁文。夜写诗示曰誓将心里铁。铸得手中椎。仁文沈吟不答。三问曰怖死耶。及三问等死。仁文叹曰求仁得仁。又何尤乎。常佯盲托洗沐温泉行。经月始返。家人知其向宁越也。及端宗升遐。即入山哭而不出。 正宗辛亥。赠吏曹判书谥忠庄。
宋侃砺山人。官都镇抚。乙亥受命巡抚湖南。闻 端宗内禅。直走宁越奏事。守者欲收之。有救者乃免。即诣砺山。屏居以自靖。 端宗薨。丧三年。遂佯狂隐于兴阳马轮村者十馀年。纵酒行哭。家人亦往往不知所之。遗命葬乐安之薇原。 正宗辛亥。赠议政府左参赞谥忠刚。
权山海字德甫号竹林。安东人。官宗簿寺佥正。权自慎娣之婿也。 世祖即位。徵以职不就。及成三问等事发被收。山海垂泣曰天也。即自投高阁以死。 正宗己酉。其后孙上言吁其状。赠吏曹参判。㫌其闾。其从父轸常奇山海夙就。轸孙琛与元昊偕隐原州。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1L 页
李秀亨羽溪人。官平市署令。 端宗逊位时年二十一。即弃归荣川。筑室名拱北。穿北牖。坐必向之。盖宁越在荣川北也。终身不至京师。卒年九十四。
徐翰廷达城人。中进士游太学。 端宗逊位。即归携家室隐居小白山下。自号遁庵。以经史自娱。 正宗戊申。赠司宪府持平。
李坚基字匹休号楠亭。星州人。 世宗己亥中第。屡官户曹判书。 端宗时退归。乙亥后屡徵不起。卒谥安成。
金汉启义城人。 世宗戊午中第。官直提学。 世祖受禅。谢病归不复仕。
洪演字子源。南阳人。 世宗甲子登第。官司宪府执义。 端宗逊位。即隐居以终。
尹譓南原人。 世宗甲子登第。丙子官礼曹正郎。毁冠步归长城不复出。
安贵行号白山。礼基人。 世宗甲子登第。官成均馆典籍。出为阳城县监。丙子屏居南原不起。
金系锦号六一。金海人。 端宗甲戌登第。官司宪府持平。乙亥即不仕。
李岸字野夫号颍波亭。咸平人。 端宗时以学行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2H 页
授参奉。乙亥归咸平箕山。以持平再徵不就。遗命以参奉书诸墓。
柳润瑞宁人。中进士。 端宗逊位。归隐清州。累徵不起。孙汶字希闵。 中宗乙亥。上疏请复成三问等爵。褒其忠。从弟浚泣止之曰独不见秋江事耶。汶不听。及鞫对曰臣之言。即彝伦所在也。 上曰若以布衣。乃能直言如是。杖流文川。八年而殁于谪。
孙肇瑞字引甫号格斋。一直人。 世宗时中文科。历集贤殿学士及凤山郡事。以文学名于世。 端宗丙子。退归田里。谢遣从学者。 世宗拜户曹参议不起。有杜宇诗甚悽惋。墓碣书凤山郡事。盖遗训也。有集十卷。
朴审问密阳人。 世宗丙辰中文科。 端宗时。与成三问甚密。已而朝正京师。还至义州。闻三问等死。即饮药死。今 上甲子。赠吏曹参判。
李宗俭永川人。甫钦之从父兄而柳诚源姑之子也。端宗为世子时。宗俭为宫僚。及 世祖受禅。屏居龙仁不起。今 上甲子。因畿邑诸生言㫌之。
郑昌号竹溪。草溪人。与朴彭年,柳诚源等友善。其举文科及第也。与河纬地同榜。及选入集贤殿。又与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2L 页
三问为僚。癸酉金宗瑞等诛。乞养补镇川县官。即佯狂。 世祖惜其不得用。及 受禅称疾归竹山田舍。除成均馆直讲不赴。卒于家。
金大来安东人。永乐丁酉中进士。与朴仲林同榜。以孝闻。是时王子未出閤者多。 上令政院求文行之士以傅之。皆举大来。大来至数月。 上曰予知大来孝。不可离老母而戚于怀。命辇母至京师。 朝野荣之。成三问,朴彭年皆有诗文记之。及 端宗逊位。痛哭隐盖山中不出。自号曰薇庵。
昔 皇明成祖皇帝代 惠宗皇帝而立。方孝孺等不肯事。皆族诛。于时 宗社如故。钟簴不移。为 朱氏之臣则等耳。然于心有不可者。虽屠灭而不自恤。何其与成朴诸臣事同欤。郑保等不得死而自靖。其义一也。
晋阳殉难诸臣传
万历壬辰。岛夷犯晋州。金时敏拒战却之。癸巳清正复围晋州。金千镒,崔庆会等诸义师凡六七万。形势甚固。众皆谓守城无虞。独老妓忧之。千镒问其说。对曰壬辰之役。城守虽寡弱。将卒相爱。号令如一。故能成功。今者兵虽众而将不习兵。纪律少紊。妾实忧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3H 页
千镒以为妖言惑众斩之。不数日而城陷。妓亦善料兵者。使诸公从其言。修纪律一节制。则安知不破贼如时敏也。然势之所使。虽智者不得免。如李郭等九节度事是已。况下此者乎。诸公亦策之审矣。是时诸路多溃决。湖南独为国家地。而晋其要冲也。诸公苟一举足则湖南陷为贼薮。国家何恃而能自力于中兴乎。是故死守孤城。事成则幸耳。不成则与城俱亡而不之恤。殆巡远之志也。贼虽陷晋。而锐气亦挫。终不能过晋而大猘。诸公之功。又不可少也。余故采诸臣事。以及别将幕士婢妾奴隶之属。得四十馀人。为之作晋阳殉节诸臣传。
金时敏字勉吾。安东人。高丽名臣邦庆之后。世居木川。中武科。壬辰为晋州判官。倭入寇。诸将欲弃城走。时敏令军中敢言去者斩。收境内男女杂编行伍。为死守计。已而击灵山屯倭。救柳崇仁。又遏固城倭。会城陷乃还。闻倭犯泗川。与曹大坤驰至十水桥。遇倭走之。仍复泗川,固城,镇海三城。于是军声大振。 朝廷升时敏为牧使。时金沔檄时敏求救。时敏即率精兵千人趍居昌。与沔合击金山倭。斩数十级。居数日又战遂走之。十月三日。倭分三道迫晋州。兵使崇仁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3L 页
军溃。单骑驰请入城同守。时敏曰兵使入城。是易主将也。节制乖方不纳。崇仁败死。郭再佑闻时敏不纳崇仁。叹曰此计足以完城。晋人之福也。时城中兵三千馀人。倭多张旗帜盖翣。着金假面。冠鸡羽。服饰奇诡倭将六人。分阵督战。卒倭数千。从山上呼噪。放炮城中。时敏令军毋动。俟倭气衰。即鼓噪应之。夜吹笛楼上。以示整暇。倭大伐竹树为攻具。又作土山以临城。时敏预具火器以待。已而贼肉薄来攻。时敏以铳殪山上倭。以火药焚松障。以大炮碎竹编。十日夜倭佯退。已而潜还。急攻东门。后队齐发。炮中城上人。时敏麾众血战。贼尸如麻。战方酣一倭渠攻北城。万户崔德良等拒战甚力。迟明少休。城中木石盖茨殆尽。会时敏中丸卧。昆阳郡守李光岳射杀倭渠一人。日中倭始退。焚尸而去。城中被围十馀日而解。时敏初起兵。预煎焰焇。仿倭制铸铳。常教士。及是收其力。金诚一闻捷。驰入晋州。就时敏卧所慰之。闻于朝升擢右兵使。时敏伤重。未闻命而卒。时敏素慷慨。临战辄北向流涕。悲不自胜。与其妇躬持酒食以饷士。及没一郡士女哭失声。本国被掳者书报监司曰倭每称晋牧善战。倭酋柴藤元帅者。平秀吉之从子。兵力最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4H 页
强。败退昌原。忿恨而死。甲午议讲和。倭言晋州之役。将官死者三百。军兵死者三万。必取当然后可以议和云。
郑得说字君锡。河东人。文成公麟趾五世孙也。善骑射。以气节自奋。中武科。累官泗川县监。壬辰倭入寇。得说自选精骑。与晋州判官金时敏。合剿固城镇海诸屯倭屡败之。顷之倭犯晋阳。时敏乘城守。得说疾驰救之。时兵使柳崇仁亦以三百人。掎倭后与战。军溃。得说跃马大呼。收散卒欲战。会日暮士慑。独得说志益励。矢尽持铁棍鏖战。得说素乘白马。倭目之曰白马将军。所至辄披靡。已而倭悉力围之。得说力竭死之。事闻 赠训鍊院正。㫌其闾。得说每临战奋曰人臣惟当竭力歼贼。岂用首级以要功赏哉。子泽雷。光海时闭 大妃于西宫。抗言不可。坐窜南海。 仁祖反正。 赠持平。
金千镒字士重号健斋。高丽侍中就砺十四世孙。居罗州。千镒生而父母相继没。鞠于外祖母。及长从一斋李恒,河西金麟厚游。万历癸酉。以遗逸被徵侍经筵。尝讲春秋。辨公私治乱之源。语甚剀切。壬辰倭大举入寇。 宣庙西狩。千镒驰书前府使高敬命,前牧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4L 页
使朴光玉,前正郎郑湛,前郡守崔庆会。告举义事。宋济民,梁山龙,山璹,林灌,李光宙,徐廷厚等从之。收乡中兵三百人。器械亦粗完。乃以六月三日。登坛歃血。遂西行勤 王。所过禁暴掠。三道之民以壶浆器械迎者相续。道闻龙仁师溃。军情汹惧。千镒以忠义激谕之。比至畿辅。无一人逃者。袭金岭倭斩五十级。并获战具。千镒即遣郭贤,梁山璹。奔问 行在。进军安山。欲与倭决战。将佐皆曰我无后救。贼来益众。轻战必败。移军江都。收三江避兵船。西通龙湾。南引漕粟。北收都城。计之上也。千镒然之。西至仁川重林驿将宿。千镒曰此地夷旷。恐贼兵来袭。下令促食而发。黎明倭果来。惊曰是何神也。是时光海主抚军伊川。闻千镒举义。谕曰今日国事。十去八九。赖诸君举义。已迫都城。 宗社存亡。唯诸君在。千镒受命讫。即令幕士沈秀峨回奏伊川。时从事林灌收三江舡数百以报。千镒入江华。大修战舰。军势益振。郭贤等至自行朝。朝廷拜千镒判决事兼倡义使。 上教郭贤等曰归语千镒。尽心扫清寇贼。俾予更见华山渭水。千镒率将士跪读教书。哭失声。听者无不流涕。千镒尝遣人潜入城中。晓告我民为内应。由是贼中动静无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5H 页
闻。千镒与全罗兵使崔远秋,义师禹性传,京畿水使李蘋,忠清水使边良俊。领水师四百艘。直抵杨花渡。揭榜数秀吉罪。以挑城中倭。倭不敢出。 上驰书谕曰江华非进取之地。宜下陆以战。千镒即抄精卒数百。使林灌将之。属全罗道巡察使权慄。相机进取。又上疏曰臣入据孤岛。非欲拥兵自卫也。控引三湖。宣达两西。使流逋坌集。生灵按堵。国家之元气。亦已壮矣。赵充国身履金城然后图上方略。哥舒翰迫于严命。抚膺出关。败不旋踵。兵事难以遥制。在岛诸军一朝而撤。上流失险。其势必散。人心向背。间不容发。是时倭译等飞报。倭帅平朝允将掘 康泰二陵。千镒闻之大惊。即送银锦以应倭求。赍送五礼仪。俾验我国 山陵不藏宝玉。朝允乃止。时千镒疾甚。恐一朝忽焉。乃陈言近日之弊。不可尽举。撮其中有三。职任之数递也。献馘之不裒也。节制之多门也。以此望其同心讨贼。不亦左乎。伏愿 殿下恒怀共天之雠。益坚卧薪之誓。则群下莫不刻厉。庶几收恢复之功。 上甚嘉纳。 皇明提督李如松从平壤而南。将攻都城倭。千镒图上京都形势道路险夷。如松大悦。凡向导输挽。一委千镒主辨。京屯倭既败平壤。而愤杀都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5L 页
民殆尽。烧庐舍。火经旬不灭。时癸巳正月十四日也。都民之出城投千镒者犹数万。千镒发粟以馈之。与忠清兵使丁杰及李蘋再次杨花。筑垒于仙游峰。截露梁。分陆兵鏖沙岘。俘倭而降者。相续于道。贼自知势穷乞和。游击沈维敬等许之。千镒故捕斩倭以挠其计。维敬怒将罪之。千镒辨甚力遂已。倭既退。千镒修扫 宗庙。抚绥都民。俄而 命千镒追击倭。千镒方病。即曰吾得死所矣。时倭屯岭海间。将窥湖南。千镒以为湖南乃国家根本。晋州为湖南保障。请于朝。死守晋州。以捍湖南。 上可之。六月十四日。千镒入晋州。与庆尚兵使崔庆会,忠清兵使黄进,复雠将高从厚,义兵将张润等分守。倭将清正,行长等。以兵三十馀万。水陆并进。败郭再佑于鼎岩。且迫城击斩十馀级。二十三日黎明。倭编竹木为橹盾。中列炮丸。仰攻城益急。我军殊死战却之。射中倭酋一人。贼筑土山东门外。山上起屋。俯瞰城中。千镒亦对筑土山。架大炮击山上贼。时总兵刘綎与游击吴惟忠屯星州,大丘。游击王必迪屯尚州。游击宋大斌副总兵查大受,参将骆尚志等在南原。都元帅权慄等退屯山阴。全罗兵使宣居怡等屯咸阳。千镒告急而并不至。千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6H 页
镒日夜巡城慰谕。士无叛志。倭以书投城促降。千镒答曰吾有死尔。是时平秀吉遣大将政宗督战。二十八日大雨城且坏。千镒等相机捍御。倭死者甚众。已而黄进,张润相继中丸死。城中益汹汹。二十九日。诸倭四面环攻。倭帅植金团扇。指挥齐进以傅城。城上矢石俱尽。士以竹木刺之。会城颓。倭乘之入。我师大乱。中军吴永念别将池得龙城守死。千镒在客馆。倭踰墙突入。将官张天纲以杖击其脑而毙之。千镒执弓剑登矗石楼以射贼。左右皆苍黄分散。惟子象乾,从事官梁山璹,记室李荣老,军官曹仁浩,李成哲,崔德男及天纲,牙兵郑继仁,金得鹏等。守千镒不去。千镒北面再拜。解所佩弓剑。抱象乾自投深潭。从者多溺死。事闻 上震悼。赠左赞成。象乾赠左副承旨。千镒次子象坤奔求父尸十馀日不得。招魂归葬。
崔庆会字善遇号三溪。又曰日休堂。首阳人。高丽文宪公冲之后。生嘉靖戊午。及长从梁应鼎,奇大升游。辛酉中司马试。丁卯举明经乙科。屡典岭湖南郡。士民怀之。有绘像以祀者。文忠公朴淳荐其才可备文武用。 上召见禁苑。命之射。特进一阶。壬辰倭入寇。上西狩龙湾。庆会时居母忧。使从子弘载从高敬命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6L 页
举义师。自与兄庆云,庆长劝乡父老聚粮饷募子弟以助之。会敬命败死。麾下士文弘献收散卒八百人。自诣庆会请曰。今 主上蒙尘。 宗社在腥膻中。公不可以不从戎。庆会沈思久之。乃墨缞登坛。自称曰右义兵将。即传檄列邑。远近响应。旬日有众五千人。粮七百斛。遂整军而前。直向畿辅。锦山,茂朱诸屯倭将趍全州。以窥湖南。湖南观察使权慄促庆会进兵长水。与倭遇。庆会以五百骑迎击败之。锦山倭闻之。悉众至。庆会匿兵大林中。以游骑掠之。贼多死。我师乘其惫而薄之。倭惧还走锦山。庆会逐而围之。相守日久。斥堠报城中乌鸟翔集。庆会使骑觇之。倭已弃城遁矣。即抽兵蹑后。鼓噪踰牛峙。贼相践藉。死者相续。一倭渠银铠金兜乘白马。从数十骑而来。背负画一轴。持宝剑长尺有八寸。庆会射杀之。收其画。即高丽恭悯王青山白云图。倭有雌雄神釰。釰即其一也。时金时敏守晋州。贼围之急。庆尚监司金诚一飞檄请援。庆会进兵入晋州境。倭惮之解围去。以功超迁庆尚右兵使。翌年癸巳。天将议与倭连和。倭渠清正乘其懈。自请秀吉曰乞尽力破晋。以泄前日之羞。仍进兵屠湖南。秀吉许之。六月清正合诸酋兵数十万。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7H 页
从闻庆至马岘。营垒相属。都元帅金命元移揭天朝游击沈维敬。乞缓其锋。维敬曰贼不可当。莫若空城而避之。当是时。倡义使金千镒,复雠将高从厚俱在晋州。庆会曰晋即湖南之喉。若弃而不守。是无湖南也。遂相与誓死守。庆会兵七百。千镒兵五百。合诸将兵及本州军民避兵士女凡六七万人。翌日贼数十骑先至陈北山。俄而大军继至。翌日平明。贼鼓噪迫城。飞丸集于堞。庆会麾兵鏖战。日晡始退。是夜贼逼东城。却之。后数日贼逼东北隅。又走之。后数日贼筑土山于东门外。上建板屋。乘之以窥城中。庆会以大炮碎之。贼又冒木匮鳞次而进。投大石毙之。倭渠羽柴万丰臣秀家飞书城中曰一城万民。屠戮甚惨。可讲和而免死。庆会答曰我已决死矣。天兵且至。汝其免刘乎。贼益怒。筑土山五于西南门外。以竹栅自蔽。悉众而战。庆会以火箭烧竹栅。贼又推车迫城。车上置大匮。匮中贼用铁椎凿城。庆会以炬投之。匮焚而贼燋死。二十八日。西城将徐礼元不慎践更。贼潜穿城。庆会力战却之。二十九日。天忽大雨。东城崩。贼附而上。贼又乘西城大至。礼元走。诸军大溃。或曰公可携锐士突围。以图后功也。庆会怒曰城亡与亡。我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7L 页
苟活者哉。时矢尽力竭。乃与千镒及从厚登城南谯楼。北向再拜。相携赴江。家人收衣冠而葬。 上闻而壮之。赠吏曹参判。予祭㫌闾。赐祠额曰褒忠。 仁庙加赠左赞成。后二十年丙寅。晋人得古铜印于南江水中。篆曰庆尚右兵马节度使印。庆会所抱以沈者也。帅臣驰闻。 上亲制铭以宠之。录其孙。庆会兄庆长继为义兵将。子弘器侄弘载亦从军。以功显。妾论介长水妓也。庆会死。无戚容。盛饰以昡倭渠。倭渠艳而就之。遂因抱持坠江死。至今称其地曰义岩。
高从厚字道冲号隼峰。招讨使敬命长子也。年二十四登文科。由典籍拜临陂县令。寻入选知制教。辄被弹去。壬辰倭寇深入。忠清观察使李洸发兵赴难。至公州而溃。从厚纠合散众。前抵水原。路阻不得进。时敬命已倡义潭阳。从厚迎谒泰仁。转往金沟。传檄耽罗求战马。由金堤诸县。收募兵粮。进攻锦山贼。与防御使郭嵘分左右翼。蹴土城贼。贼多死伤不敢出。会日暮而退。从厚告于父曰我师既胜。盍全师而反。相机更图未晚也。今与贼对垒而宿。恐有变。敬命曰尔畏我战死耶。我死职耳。从厚不敢复言。翌早贼果空壁出。先犯防御军。义军随溃。从厚马踬荆棘中。方勒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8H 页
马还救。从奴凤伊贵仁疾告曰令公去已远矣。从厚驰至三十里。始知父与弟俱殉。坠马陨绝。欲徒手赴敌死。左右止之曰徒死无益。且念令公已没。谁当收者。从厚俟贼退。以父弟尸归葬。复欲起义兵。母号哭止之。从厚遂闭户深处。昼不见日夜不焚灯。罕食饮。气息将绝。母泣谓曰吾所以止汝者。冀汝生也。汝今将死。等死盍从汝志。从厚即往请元帅。得领本道寺奴兵。传檄远近。收众聚粮。以正字赵守准为继援将。且报体府。以本州僧解政为游击将。以金獜浑高敬身等为军官。自号复雠义兵将。以正字吴玭为从事官。吴郁为副将。高敬兄者敬命庶弟也。愿从之。从厚曰吾有母与弟。愿叔护之。勿从我。敬兄曰吾闻兄弟之雠。不反兵。涕泣从之。妻李氏率二子在安东。闻从厚起兵。前至黄溪农舍。使侍婢传语请诀。从厚不许。遣二子往。长七岁季五岁。从厚置之膝上。抚其背曰吾谓汝已死。尚尔生耶。左右皆泣。不能仰视。从厚转斗至岭南。以忠义励士。士饥而卒无叛意。时清正合兵数十万。围晋州。从厚谢遣军中欲去者。以四百馀人入晋州城。巡边使檄从厚出。与宣居怡,洪季男等。合势为外援。城中将士悯从厚柴毁。亦劝从厚出。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8L 页
厚不可。晋州被围九日。黄进,金俊民,张润相继战没。牧使徐继元恇怯先逃。诸军大乱。走矗石楼。从厚知事不可为。与金千镒等投水死。敬兄,郁,玭,獜浑,奴凤伊,贵仁亦赴水死。方从厚之投水也。其邻人泣言我习水。可负公而渡。从厚曰吾常恨不死锦山。今可求生乎。汝得生还。可以今日事具告吾家人。事闻赠都承旨。加赠吏曹参判。㫌闾。配其父褒忠祠。 肃宗戊辰加赠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赠谥孝烈。娣卢氏妇从妹安氏妇。亦值贼伏剑死。
黄进字明甫。长水人。翼成公喜五世孙也。长身美须髯。状貌魁梧。以善射名。李宗仁以膂力自雄。造门请交。约与同死。竟能如其志。丙子登武科。从讨时钱部落。进所斩级甚多。有故人以罪充军。立功乃得还。进悉以所获与之。其人得赦。而进亦加二资。庚寅从其从叔允吉入日本。是时平秀吉治兵缮舟舰。将犯 天朝。以前时水战江浙。终不利。阴谋从朝鲜路。直趍辽东。遣平义智等觇我。我命允吉等报之。秀吉必欲伺衅为兵端。使所至辄劫辱。进左右支吾。独不挫。舟次海口。有二大鸟浮海。进射其一中之。其一未及飞。又射中之。观者啧啧称奇。倭人射帿。欲誇其能。邀我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9H 页
使观之。进即置小的于帿傍。矢发辄中。倭弯其弓。强不可开。传观之。莫不失色。将归以重货买二宝刀曰此虏不久必动。吾将用此物。及使还。皆云倭必大举。独副使金诚一大言无是理。庙堂信之。不修战守备。进愤甚。欲上疏请斩诚一。为宗人所挽而止。进素好酒色。及是断饮酒。不近妇人曰丈夫许国。不可徒死。惟习骑射。寻除同福县监。路见瘦马曰此良乘也。买以自随。及与倭战常骑之。壬辰倭果大至。 上西幸龙湾。全罗监司李洸,庆尚监司金晬领兵至龙仁。遇贼师溃。进提县兵设伏于水原沙桥为声援。贼既迫。进始知洸等败。敛兵为殿。贼惮其勇不敢攻。比师还无所遗失。是时岭以南皆陷贼。金时敏守晋州。为湖南藩蔽。时敏病卒。岭沿屯倭稍折而入湖南界。民皆荷担而立。进既引兵还。镇守熊峙。以遏镇安贼。已闻锦山贼将犯全州。进与诸将驰救。遇贼安镇院。进射杀一倭将。因奋击破之。以功进训鍊判官。移守梨峙。会观察使召进计事。进将行。夜半候吏报有兵马声。进方栉发。已而警报益急。吏士无人色。进栉毕。又啖饭。徐令设备。自倚大树以避丸。引弓射贼。捧矢者不能给一矢。辄贯数贼。贼不能支而走。伏尸数里。战方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29L 页
酣。丸中进左脚。流血盈靴。意气弥厉。会节制使权慄来援。卒大破之。倭人称朝鲜三大捷。权慄之幸州也。李舜臣之闲山岛也。黄进之梨峙也。而梨峙为最云。迁训鍊副正。体察使郑澈以便宜授益山假守兼助防将。事闻即为真。顷之从节度使宣居怡引兵北屯水原。进从数十骑往𧨝京城贼。至沙坪。猝遇敌。围之数重。贼酋令曰是朝鲜名将黄某也。募生致之。进忽下马。休息良久。跃上马。挥鞭大呼驰出。士卒从之。进舞长刀斫杀倭无数。诸将谓进已死。及见全师而还。乃大惊。屡迁至忠清兵使。贼弃京城走。进追至尚州赤岩。连战大捷。倡义使金千镒决守晋州。要进俱。进许之。郭再佑止之曰晋州城必陷。往则徒与之靡耳。进掀髯而笑曰吾与金公言。丈夫死耳。岂食言哉。进既入城。城南矗石一面。临江陡绝。东西北三面皆受敌。进令诸将屯守矗石。庆会,润,从厚分守三面。进与千镒自徼巡四门。部署甫定而外围合。进,庆会有威名。千镒沈机善应变。从厚治书疏。词旨激烈。远近耸听。四人者相与矢心殉城。城中倚以为重。城被围九日。贼死者以千数。然贼必欲甘心于晋。益添兵急击。会天久雨。胶筋解。士不能弯弓。裹创而斗。外援不至。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0H 页
二十一日七战七退。杀伤太当。炮中倭酋一人杀之。二十六日又七战七退。平昌郡守高得赉死之。二十七日三战三退。义兵将姜希悦死之。贼知城中力屈。投书促降。城中答曰 天朝兵百万将至。使汝只轮不返。贼曰提督已乞和矣。城数崩。进亲背木石。随圮而筑。千镒晨夜手粥糜以哺。士卒皆感激。益致死。二十八日贼乘徐礼元无备。薄西北隅凿城。进督众殊死战。会贼酋中丸死。贼乃却。进欣然俯视曰今日之战。积尸盈堑。诚大捷矣。有一贼潜伏仰放。丸中左额。进遂卒。事闻 赠左赞成。赐谥武悯。予祭㫌闾。复家录其后。享晋州彰烈祠。
张润字明溥。木川人。高丽木川君彬之九世孙也。长八尺。沈勇有谋。少事儒业。博通经史。已而从事武艺。年三十一登武科。屡迁至训鍊院正。是时倭衅已启。中外汹汹。朝廷谓润忠勇可使。除泗川县监。俾当倭冲。明年倭果大至。润将左道义兵。转战岭湖间。前后数十战。斩首虏甚多。时晋州将被围。诸将散去曰。以一篑能障河决。非某等所知也。润闻之慷慨。驰往见倡义使金千镒,庆尚兵使崔庆会曰。晋州西南之咽喉。巡远之守。其可已乎。遂婴城守。凡八昼夜。贼不能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0L 页
支。将解去。润为飞丸所中死。城遂陷。事闻 赠兵曹参判予祭。 仁祖初㫌闾。 孝宗壬辰。享晋州忠悯祠。 加赠兵曹判书谥忠毅。
梁山璹字会元。系出耽罗。祖彭孙以节义显。山璹生于 明宗辛酉。稍长以父命师事牛溪成浑。浑为党人所齮龁。遂不复应举。屏居罗州三乡里。壬辰四月。倭人入寇。山璹入告母曰子欲死于 国。母曰努力努力。吾家世受 国恩。非他人比。山璹遂与兄山龙倡义南方。发数百人。闻金千镒,高敬命等起兵潭阳。往从之。自隶于千镒而西。时 宣庙西狩龙湾阻绝。山璹与郭贤赍蜡书。自沁浮海。竟达龙湾。奏事行朝。上闻湖岭义士起兵状喜甚。即召见山璹。垂涕劳之。特除工曹佐郎。山璹退而上疏。陈恢复之策。报闻朝廷欲留之。山璹不肯曰受命于帅。当归报。 上呼山璹前曰归语高敬命金千镒。及时恢复。俾予识面目何状。仍下玺书褒劳。即授敬命招讨使。千镒倡义使。命李好闵为教书。谕湖岭士民。山璹还而敬命已殉于锦山。只宣布于其军。既而入倡义军中。陈朝廷德意。将士咸自奋励。癸巳六月。倭还攻晋州。时巡边使李蘋,义兵将郭再佑屯丹城。左义兵将任启英还泗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1H 页
川。独庆尚兵使崔庆会,忠清兵使黄进,巨济县令金俊民,左义兵副将泗川县监张润,复雠将高从厚,副将吴郁,义兵将李继琏,闵汝云,姜希辅等。各以兵入。奋义兵将姜希悦以元帅命守求礼。怒全罗兵使宣居怡助防将洪季男不救晋阳城。自奋驰入城。敌忾义兵将边士贞亦闻晋阳急。亟遣副将李潜救之。时倭围城甚急。山璹求救于 天将刘綎。从厚既为书激烈。山璹又慷慨说城中危急状。綎改容而听。然知晋州必陷。竟不出师。山璹遂单骑驰还。从者洪涵又走。城被围九日。战数十百合。城因雨而圮。倭附焉。李宗仁鏖战不退。倭又从西门入。牧使徐继元恇㥘失次。诸军大溃。山璹生长水边。素善游。千镒顾谓曰公可游而免。徐图灭贼。山璹义不可。与千镒北向再拜。投南江死。家人持遗衣招魂以葬。 赠持平。寻加左承旨。从享忠悯祠。兄山龙弟山軜。与母避兵海岛。倭至并投海死。妻李氏自刎死。
李宗仁松都人。少豪勇登武科。历官至金海府使。癸巳倭围晋州。宗仁帅所部先至。牧使徐礼元欲弃城走。宗仁曰义兵诸将方来会。弃去不可。礼元不听。宗仁拔佩刀而恐之。礼元不敢走。及城陷。宗仁奋刀斫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1L 页
贼。转斗至南江。腋左右各挟一贼。大呼曰金海府使李宗仁死于此。遂投水死。或言中丸死误也。经略宋应昌奏于 天朝曰宗仁力战。杀贼尸如山积。生则保障。死则忠义云。事闻 赠兵曹判书。
金俊民不知所自始。癸巳以巨济府使。帅所部赴晋州。城陷跃马巷战。所向披靡。死乱军中。 赠刑曹判书。
宋悌字维则。南阳人也。少慷慨。尝读唐书张巡传。喟然叹曰张中丞忠义之士也。大丈夫岂不为张中丞事乎。平秀吉叛。 昭敬王西行幸义州。悌以训鍊院佥正。从乘舆。遂特拜唐津县监。有惠政。县民为立遗爱碑。后数年。秀吉复叛。清正进兵陷州县。悌遂倡义往御之。将行誓众曰倭奴遍于四境。吾为知县。虽不能斩将搴旗。以酬 国恩。又安能坐守孤城乎。诸将士莫不流涕。于是驰入晋州。与结城县监金应键。十日婴城。竟战死。悌为人刚方好义。城将陷。寄书其子曰豺狼充斥四方。余既以身许国矣。誓当与此城俱亡。闻汝辈寄身山谷。待晋州匡复之日。来收吾骨于矗石之下。及城陷。清正缚悌欲降之。悌厉声骂曰尔虽鳞介。岂不闻张巡之言乎。吾头可断。义不可屈。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2H 页
死之。年四十七。清正亦感其义。埋其尸于城门之南。表之曰朝鲜义士宋悌之墓。
柳汇进字彦遇。文化人。素倜傥好奇节。壬辰从金千镒起兵。常为军锋。及晋州陷。与千镒俱死。年三十八。尝以军功拜军器主簿。后 赠户曹参判。子瓘,璜亦死丁酉之难。
李桂年保恩人。世居海南。壬辰之难。以训鍊佥正。募义士二百。从金千镒于晋州。城陷与千镒同死。后 赠兵曹参议。追享同县忠武祠。
李光宙字天中。阳城人。中生员试。少事金麟厚。以行谊闻。壬辰之难。从金千镒入江都。以功拜典舰别坐。癸巳没于晋州。
李仁民字子元。全义人。左参赞俊民从弟。癸巳倡义师守晋州。城陷殉节死。
文弘献字汝徵号敬庵。永宁人。性孝友。力学举进士。时湖南人分辈流朋诋。独弘献持论和平。人以是称之。壬辰之难。从高敬命为从事。锦山师溃。弘徵收其散卒。请其妇翁崔庆会主之。身自裁决军中事。及晋州陷。庆会谓曰君可缓死作后图。弘献不可竟死。配褒忠祠。 肃宗辛未赠持平。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2L 页
郑庸字子常。晋州人。隶内禁卫。壬辰之难。以其老无所属。闻金沔起兵即赴之。沔尝戒庸毋战。庸不听。每战摧陷先登。沔条上其功。差闻庆假守。庸力辞曰我武夫也。职当讨贼。不当牧民。沔益重之。及沔卒。归于崔庆会。庆会亦悯其老。使之归。庸不可。竟死城中。后享黄岩别祠。
高得赉南原人。举武科为防踏佥使。以廉洁称。辛卯倭人请和。得赉知倭乱将作。与里中少年。杂坐歌呼。仍问曰 国家将乱。当损生乎。抑且逃难乎。一人言食禄而不可苟活。得赉笑颔之。壬辰从崔庆会为副将。及庆会入晋州。行未发。 朝廷除平昌郡守。郡吏来迎。得赉曰贼势鸱张。宁可自安。窜身僻邑乎。竟从庆会同日死。 宣祖予祭。赠右尹。配南原㫌忠祠。
郑名世字伯时。晋州人。高丽文良公乙辅之后。幼警悟。万历乙亥中进士。己卯登明经及第。丙戌除海美县监。壬辰倭寇大至。湖西士大夫上书体察使。请名世为义兵别将。转战于牙山平泽之间。其弟名远以清安县监。战死槐山。名世哭曰汝骨我收。我骨谁收。人知其必死。时倡义使金千镒在咸安。名世驰赴之。癸巳六月入晋州。随贼所薄。昼夜力拒。会黄进中丸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3H 页
死。城中推名世领进众。城陷与千镒,庆会北面四拜死之。事闻 予祭㫌闾。赠都承旨。享长兴忠烈祠。
李潜不详其籍里。南原边士贞倡义师。号曰敌忾义兵将。以潜为副。闻晋州被围。遣潜驰援。城陷死之。
金应健字景以。善山人。和义君奎祥六世孙也。年十七。从大父之平壤任所。 天使裴用卿闻其勇武。与之角射奇之。共载入京城。荐于朝。 明庙召见嘉之。将大用。特 除宣传官。万历癸未擢武科。癸巳以结城县令。从节度使黄进同守晋州城。城陷死之。 英宗己酉。赠兵曹参议。
柳复立字君瑞。完山人。 世宗时名臣义孙后。其母文忠公金诚一娣也。早筮仕。为宗簿寺主簿。壬辰之乱。诚一以庆尚道右监司守晋州城。复立往从之。协赞筹画为多。既而诚一卒。倭大至。癸巳六月城不守。复立与金千镒同死。年三十六。 肃宗己亥。赠吏曹参判。 英宗己酉㫌其门。
崔彦亮晋州人。曾祖卜獜官司谏院大司谏。癸巳之役。彦亮将募兵赴难。其妾止之曰妾闻食人之食死其事。今君一书生耳。毋徒死为也。彦亮作诗示意曰睢阳城里多男子。不独当年食禄人。遂入城。城陷俱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九 第 233L 页
死。 赠户曹佐郎。
姜希说顺天武士也。初从高敬命起义。锦山之败。愤泣还乡。召募义士。癸巳入晋州城战死。
沈友信字公择。青松人。修撰达源孙也。中武科。历官至洪州判官。壬辰之乱。都元帅金命元辟为从事。屡与倭战有功。从倡义使金千镒入晋州。城陷北向四拜死。友信既死。无人为友信表章者。后有生员李章运者上疏讼其冤。始 赠兵曹参判。
泰仁义兵将闵汝云,南海义兵将任希进,陶滩伏兵将姜希复,义兵将李继琏,孙承善,俞晗,镇海县监曹庆亨,右兵虞候成永达,佥正尹思复,判官崔琦弼,朴承男,主簿郑惟敬,守门将张胤贤,金太白,宣务郎梁跻,庠生李郁,诸生河继先,朴安道等。并同时殉难。 英宗癸亥。各 赠官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