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草榭谈献二
草榭谈献二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0H.gif)
金蟾。咸兴人。为宋象贤妾。万历壬辰。随象贤在东莱府中。四月十五日。倭迫城。象贤穿甲。上加红团领袍。戴乌纱帽。上南门。据椅拱手坐。城陷倭蜂恿而至。犹不动。群倭杀人于庭以惧之而不视。倭平调益者随平调信往来东莱府。象贤厚遇之。调益感而欲为报。及是指城南隙地。目象贤使避。象贤不应。调益意象贤不之觉。又牵其衣。象贤即下床。北向四拜。拜已致书其父曰孤城月晕。列镇高枕。君臣义重。父子恩轻。即还据椅。卒倭前杀之。金蟾亦骂贼死。贼收象贤及金蟾。瘗于东门之外。立木表之。引卒倭之害象贤者戮之。自是南门之上。夜辄有紫气烛天。数岁不散。岭南人为祠祀象贤。并祀金蟾。象贤妾李氏被掠。亦不屈。倭敬之。以关白妹寡而守节者俱居。矢大风雨。墙宇皆坏。李氏所居独不坏。倭异之。付我人以归。始追服象贤三年。
爱香。郑拨妾也。拨为釜山佥使。时倭衅已启。拨诀母而行。顾谓妻曰事吾母如吾在。拨有一子昕。随拨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0L.gif)
论介长水妓。为崔庆会妾。癸巳庆会为庆尚右兵使。入晋州。倭攻晋州急。天又大雨城溃。倭附上。庆会自投矗石之渊。论介闻庆会死而不戚。即盛妆具佩之饰。就江上岩婆娑以眩倭。倭酋就。论介故要帛束腰而舞。因俱坠渊死。至今称其岩曰义岩。
今玉成川妓也。金琂为府使。以今玉自侍。 崇祯丙子。虏围广州。分其兵侵掠关西州县。琂兵尽属观察洪命耇屯慈母山城。府中空虚。虏大至。琂令家属护诸稚子避兵。光南君金益勋其婿也。强挽琂同去。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1H.gif)
龙冈妓失其名。 崇祯丁丑。朝廷既与虏媾和。虏通事郑命寿。殷山官奴也。故困我。虏使旁午于道。每至馆。辄求妓为欢。妓不足。括女巫及私娼充之。龙冈妓闻当往虏馆宿。即自杀。士大夫多愧之。
娼妓。自管仲始。齐俗好淫。管仲收其税。乃富强之术。越王句践将报吴。欲民生聚。令处女年二十不嫁者罪其父母。寡嫠者亦又如之。是故越俗亦好淫。秦始皇欲改其俗多诛杀。然未之止也。东俗置官妓。自高丽时已然。然导人以禽兽之行。是何理也。 世宗时欲革之。为许稠所止。惜乎。其不见大道也。虽然烈行多从妓中出。天赋之善。贵贱一也。
姜绪,赵忠男。
姜绪字远卿。晋阳人。贞简公士尚之长子也。性明达。牢牢多大节。 宣祖二年举丙科。多病不任职者七年。选国子典籍。常任三司。拜同副承旨。绪家世素贵。兄弟皆显仕。颇好谦约自守。在近密。直言不讳。为 上所知。尝大醉卧玉堂不省事。 上命召对。小吏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1L.gif)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2H.gif)
赵忠男汉阳人。静庵赵先生光祖兄弟之后也。洁身不污。隐于世。世莫知也。惟姜绪心相许。称之曰有高行而隐于世者也。称病哑不肯与人语。凡人物善恶邪正得失。以嚬笑示之。其所嚬者其后人皆败。所笑者皆以令誉终。尝仕为引仪弃去。咏姜承旨弹琴诗一绝传之世。
静者之先知非他术。心明故也。姜绪生于鼎贵之家。独冲虚淡泊。故仕虽不能达。然弹琴好饮。以养其灵。能明见其异日之事。卒能免其族。赵忠男其事无所传。然与文忠公好。必淡泊人也。尝闻文忠见金刚山。皆金银积成。乃不贪者得见之。文忠公为相四十馀年。茅屋不蔽风雨云。是时郑北窗古玉诸贤。皆出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2L.gif)
海上渔父,醴泉隐者,成处士。
渔父迭其名。在湖南海上。家于舟。只一妻一女。捕鱼为业。以暇日输人谷而自资。船可容三百石。满二百石即止曰载轻则船无患。尝与土亭李之菡浮海。刺船甚捷。他渔子莫能及。其妻往邻舍。人买鱼于其女价少高。妻还女誇其能。妻惊曰鱼直若干。汝过受其直几叶钱。汝父闻之必怒。可急追与之。女走及减半价而返。之菡叹其高。
醴泉隐者。不知其名姓。蔚山吏千时远淳洁寡欲。好游佳山水。尝至醴泉境。从草间微径入谷中。树木扶疏。泉流布石上。吏濯足而乐之。沿溪行数十里。洞益平豁。有数家篱落萧丽。上有草屋。书史盈架。中一人倚户坐。着弊布袍。面苍然如老松皮。吏异之。自晡至日没时。相对嘿然。最后请寄宿。主人徐答曰此中无宿处。遂不言。吏退谓篱下氓曰是公半日不饮食。似有室而无烟火气。彼何为者。氓曰谁曾见是人粒食者。只吞枣两枚。可六日核净则止。吏益奇之曰若人者可谓末之欲也。氓曰彼犹有欲。每岁贸针。预与村中人。敛松芝。枣尽则煨食。此其欲也。问有动作时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3H.gif)
成处士原州人。居荪谷。荪谷诗人李达所隐而自号也。故参判洪检早岁赴忠州试。场屋不利。还至弹琴台下遇骤雨。已而雨止月上。天水澄澈。洲渚如昼。忽有人从芦苇中。叩舷歌退陶所制清凉山白鸥之曲。意甚异之。即寻声过其舟问之。即处士也。处士出浊醪劝之。检问何生活。答云春至冰泮。具一小舟。缘江上下可百里。钓鱼为业。岸上渔家皆熟。得鱼辄沽酒。鱼一贯易酒一碗。以其馀作肴。秋深而冻。维舟江岸始还。每岁如之云。
宋绍圣中。有渔翁棹小舟游松江。往来波上。扣舷饮酒。酣歌自得。闽人潘裕见而异之。揖渔翁曰先生非渔钓之徒也。愿赐绪言。以发蒙陋。渔翁曰君能过小舟语乎。裕欣然过其舟。渔翁曰吾遁于此三十年。唯饱食以嬉。尚何所事邪。裕曰今圣明在上。盍出而仕乎。渔翁笑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吾闻养志者忘形。致道者忘心。心形俱忘。视轩冕如粪土耳。裕曰敢问居室所在。渔翁曰吾姓名不欲人知。况居室乎。遂揖使裕返其所。鼓枻而去。彼三人者清德高节。方之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3L.gif)
郑之升,李之蕃。
郑之升字子慎号丛桂堂。又号会稽山人。温阳人。父䃫其伯父𥖝号北窗。北窗清真冲虚。明三教。好栖逸。世所称异人者也。之升状貌莹然。善为诗。与李五峰好闵,林白湖悌游。名出其上。居龙潭县。常骑大龟而行。止则龟自藏岩石间。背有云气覆之。其奴辄迹而牵。至之升将殁。龟徘徊庭际。鸣声如雷。宅畔设台祭天甚缥缈。顶有一松。至今传丛桂子设醮所。牛溪成先生曰郑公岂诗人而已。其学精微而力量雄伟。盖诸葛孔明王景略之流亚也。其孙曰斗卿号东溟。亦以诗名。
李之蕃字▣▣韩山人。其弟之菡以真逸称。之蕃亦有高致。为丹阳守。敛民葛为索。截龟潭缀左右两山之巅。刻木鹤而跨之。缘索往来。民谓之木鹤居士。以司评卜居岛潭之上。地宜种靛。卖靛以为食。死而葬龟潭东可隐村。
士当世治而志于隐者性也。彼其观鱼鸟采芝朮。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4H.gif)
金万寿,光铗。
金万寿字德老。光山人。徙凤山。长九尺馀。有胆气。有母弟三人曰千寿,百寿,九寿。皆武健。为乡里所服。万历壬辰。倭犯 王京。 上幸平壤。谕八道士民令起兵讨倭。万寿闻之哭失声。与三弟起兵田间。壮士从者九百馀人。即趍临津军。万寿为将。百寿,九寿为前驱。千寿殿。进士崔涉李蓊居中参谋。既至官军败绩。百寿死焉。万寿与二弟奔还乡里。益募村勇。是时倭逼平壤。 上幸义州。海西州县。溃裂散漫。凤山民奔告巡察使李镒。以万寿摄凤山郡守。民心稍定。万寿子光铗自 行朝至。军益振。遂纠合旁郡兵。破倭报捷 行朝。 上喜甚。拜万寿为宣传官。谕曰秋凉乍动。边塞早寒。思归一念。如水东流。速清道路。来延乘舆。万寿闻 命益涕泣。誓死杀贼。贼数万驻洞仙岭。万寿军栗津。相持未战。贼移屯富车原。万寿潜渡水击破之。又袭破南山贼。与义兵将尹聃,林仲梁等缀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4L.gif)
光铗字子长。趫勇善骑射。年十六为武科壮元。擢都总府都事。明年倭乱作。 上幸平壤。光铗从之。叩头自请曰臣愿得一符。还海西收兵而扫荡倭寇。以迎驾。 上壮而许之。光铗行收镇堡守卒。至凤山。万寿兵败自临津归。得光铗喜甚。进与贼遇于礼德岘。贼盛。诸将皆有惧色。光铗奋勇直前。斩队长一人。诸将从之。疾战破贼。自是贼畏光铗辄避之。光铗遇敌。好先登以取胜。然亦由是以败。贼屯可佐村刈稻。光铗帅数骑而前。贼方手旗指挥刈稻者。见光铗惊起。光铗即格杀之。刈稻者就围光铗。既而知其为光铗。皆散去。贼入南山阻洞仙为固。万寿曰贼据险守。猝不可下。若得勇士往刺其酋。仍急击之。可以得志。光铗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5H.gif)
壬辰之际。湖岭多义兵。散漫州县。多杀贼。海西则凤山金万寿。黄州黄河水,尹聃。中和金进寿。皆蜂涌伉健。足以制倭寇。不让湖岭之士。今之人只知权应铢,郑起龙等诸义帅。万寿等无闻焉。盖海西荒陋。文献散佚。万寿亦不能自拔从戎如应铢等奋扬于功名之际。惜乎。其忠义何论于显不显哉。
刘希庆,白大鹏。
刘希庆字应吉。委巷人。幼有至性。年三十而孤。负土以葬。因守不去。有邻僧哀之。作土宇其侧。手煮粥劝之食。母久病。每取所藉席。出惠化门外。手濯而曝之岩上。坐其傍读书。见者异之。从东冈南彦经受朱子家礼。尤明于丧礼。公卿大夫有丧必邀之。国有丧。议用质杀。无能知其制者。乃召希庆定之。壬辰之乱。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5L.gif)
白大鹏奴也。国法人奴不敢赴试。大鹏好为诗。顾无以自见。有诗悲伤云白首风尘典舰奴。大鹏与刘希庆友善。得为公卿大夫所知。许筬使日本与之俱。后李镒以巡边使出师。谓大鹏明倭情。辟以自随。镒败死之。以地微故不显。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6H.gif)
曹德健,白胤耇。
曹德健者书吏也。居彰义洞。有至行。与再从祖兄弟之亲凡数十人。皆同室居。埋小瓮于堂下。约曰遇不可者而欲相戒饬。毋烦言。即书之纸投瓮中。岁终具会诸兄弟而发之。各默自勉戒于心。不以语人。即焚其纸。亦不使知为某人所书。闾行人慕其行。虽亡赖子弟。亦不敢呼其名。
白胤耇字颐孟。平山人。高丽侍中景臣后也。家贫为养亲仕曹吏。尝曰后世无善俗。以事不师古也。遂自号学古堂。事父母极其诚。男女终日侍坐。父子妻妹各有位秩然也。 英宗大王 命诸臣纂丧礼补编。以胤耇知礼。令给事左右而佐之。胤耇论三大礼。请白于 上曰昭穆之制也。被发之谬也。嗣王冕服之疑也。诸臣难其事不能用。人或讥胤耇为吏者。即曰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6L.gif)
曹德健者。世远莫能徵。白胤耇者。近时人多道之云。其言曰服圣人之心。行圣人之事。三代可复。王道可兴。且为仁而不明乎礼。不能安仁。学校古也可复之。科举末也可废之。井田行然后民产均。昭穆辨然后人神定。禁缁徒革奴婢则军丁裕。罢折受去免税则国用富。其言未必能救时。要之有识之言。后有王者作。亦必取之。
王一宁,金溟鹏。
王一宁辽阳秀才。素好奇计。辽阳既陷虏。一宁欲诣本朝请兵以复辽。时光海君在位。李尔瞻等用事。而国兵新破。金应河等死之。殊无意助兵。时给事中扬道寅,翰林刘鸿训先已奉使本朝。一宁投揭以说。道寅叱之出。独鸿训厚赐资。遍游西海中诸岛。招抚辽人。会杭州人毛文龙好为大言。辽东巡抚王化贞问部下有能出海办岛中事者。文龙请自往。化贞即与兵二百人。赍两月粮。文龙虽在边上。实未谙岛事。屯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7H.gif)
金溟鹏。岭南玄风人。九岁为僧。名妙圆。十六岁从其师徽远习禅于毗瑟山石窟中。数月不寐。忽发狂疾。长其发学琵琶于湖南老乐工。未周岁为国中第一。远游至关西。遇毛文龙麾下士樊后迟。后迟雅知音。闻之抃蹈以为神。将至椵岛。文龙尝大宴镇海楼。令美姬花儿弹琴。义子李坚鼓瑟。众乐皆张。宾佐杂还。溟鹏抱琵琶而徐进。从容数三弄。文龙大奇之。自为击节。延坐上座。遂亟爱之。赐广宁姬后紫云。搆室于运筹堂前。海上既萧瑟。每秋高月明。溟鹏辄为文龙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7L.gif)
椵岛据沈阳之后。联络关西北。苟欲控制满洲则舍此何适哉。毛文龙始攘王一宁之功。雄据海上。辇金宝贿权阉。侵掠关西州郡。杀害生民以为功。殊无意于复辽。拥美女音乐以自嬉。崇焕之诛宜矣。椵岛者云从岛也。在铁山地。
李成梁女,李成龙。
李成梁女佚其名。成梁尝为小将征蜀。狎官妓而还。及为大将镇宁远。见少年骑青驴而至。颜貌绰约。即征蜀时所生女子也。成梁抚定东北诸胡。杀叫场他失。俘他失子努尔哈赤以归。给事左右。成梁尝昼寝。努尔哈赤悉放架上鹰。太息久之。复就成梁枕傍。拔宝刀拟成梁腹者三。成梁固见之。及反釰故处而后。问曰尔放鹰何也。曰惜其志云霄而为人所絷也。曰尔欲刺我以釰而不刺何也。曰欲刺者。为父仇也。置釰也者。德活我也。成梁知其不可制。子如松忽白努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8H.gif)
李成龙。如梅孙也。如梅以总兵官从其兄如松至朝鲜。征倭有功。成龙好釰术。深河之役。从刘綎。綎败逃至朝鲜。玉城府院君张晚置其幕府。虏索成龙急。晚乃匿之湖西。虏使刺客刺之。客亦善用釰。尽成龙技。成龙乃入室中。背诸壁而敌之。刺客从户入。迎刺杀之。如松之东至也。取通津琴氏女为侍姬。有身赠釰而行曰生子可名天根。果生天根。天根之后多在巨济。而熙章为如松后孙孝承后。釰长三尺四寸。刃面有纵衅。蜿蜒微坼。至今不绣涩。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8L.gif)
鲜于浃,李载亨。
鲜于浃。箕子之后。箕子受封朝鲜。其子食采于于。为鲜于氏。洪武中有鲜于景者。为中领别将。其七世孙寔从泰川居于平壤崇仁殿侧。请奉箕子祀。 上许之。子孙世为殿监。寔子曰浃。年十二。读书斋室。梦箕子赠诗曰尺坟残城外。孤祠对虚牖。月沙李廷龟叹异之曰神语也。既冠游学于乡先生金台佐受孟子。至登泰山小天下之章。慨然慕之。徒步游岭南。谒退溪李先生祠。留数月。读祠中所藏书讫。之仁同。与旅轩张显光讲学而归。学益进。从之游者甚众。关西俗尚。好弓马喜然诺。平壤故都也。山水又佳丽。人以酒食相邀。弦歌驰逐。其所称豪杰之士。习功令业。以取科宦于朝。其崇尚经术教人以善者。自浃始。朝廷闻其行。以 社稷参奉, 禧陵参奉,成均司业等职。屡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9H.gif)
李载亨字嘉会号松岩。德泉君厚生之后也。少重厚。动止必以法。众笑其迂。不之改也。稍长读孟子至浩然章。心悦之。农岩金先生昌协以北道兵马评事至镜城。即往从之学。农岩授近思录。每讲论。亟叹其才敏。北人始重之。载亨益奋励为学。博观四子诸经。旁通典礼。尝语其徒曰为学贵在笃志。三渊金先生昌翕尝北游。访其庐叹曰古所谓知行并进者。其斯人乎。仲氏之道北矣。归言之梦窝公。为南部参奉。历内侍教官翊卫司副率。 上习闻其贤。每御史入北。 命面致 传旨而起之。特拜司宪府持平。驲召之。以老病不得谢而卒。年七十七。壬寅竹醉金公济谦被祸于富宁。载亨遣子治其丧。又酹之。或怵以祸而不顾。人由是益义之。
国家崇儒化。静退诸先生益振之。弦诵之声相闻。独关西北邻近边塞。荒远朴野。不知经学之重。浃等特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59L.gif)
郑大任,朴毅长。
郑大任字重卿。延日人。父容隐于乡里不仕。大任生而不妄言笑。及长倜傥有大节。 宣祖壬辰。倭寇东莱陷之。旬月间直犯王京。大任与其从弟大仁起义于龙山下。时永川郡守金润国弃城走。深入妙觉寺。一邑兵民无所统摄。大任遣人要之。请死守城。润国惭而反。遂遣壮士郑千里屯城隍山。李蕃屯蓬川院。侦贼多剿杀。倭不敢掠其境。倭三百馀潜据西山匙川之间。大任度必由唐山。设伏待之。倭果至而败。倭诈称御史潜渡朴渊。大任蹑之。与权应铢等夹击其党又败之。军益振。七月倭据永川城。大任与新宁县监韩倜,河阳县监曹久伸,庆州判官朴毅长,义兴洪天赍及应铢。各以兵围其西北。大任与润国等击其东南。倭蚁聚不敢动。设茆架以自蔽。大任别遣兵屯马岘。顺风扬灰。倭不能相见。又纵敢死军直前焚节架。烟焰迷惑。倭逃于东南门争出。为我军所杀。岭在之倭分据列邑。而永川倭尤盛。至是尽歼。润国以弃城被拿。得以切自赎。倜等皆陛职。独大任赏不行。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0H.gif)
朴毅长字士刚。务安人。移宁海。弱冠举武科。屡迁庆州判官。壬辰倭入寇。毅长引兵从节度使李珏于东莱。珏欲遁。毅长力言不可。珏怒欲杀之而止。釜山既陷。毅长归治庆州。既至军民尽散。从府尹尹任涵驻杞溪。遂据竹长县。募精勇。夜植火山顶。昼耀兵城外。倭稍敛。遂夜薄城。放震天炮。贼慑而夜逃。追斩甚众。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0L.gif)
壬辰之难。岭南多倡义者。如大任不阶尺寸而能招募忠义。不亦伟乎。今考权愈所撰权应铢谥状。以为大任入山中。畏贼不敢出。应铢引大义激谕之乃出。大任诚畏贼。何故倡义也。功名之际。互相猜忌。至坏乱其宲迹。虽有劳勚。不得明于后世。何胜叹哉。
权井吉,朴义。
权井吉安东人。家居安山。 崇祯丙子。边忧甚棘。擢为原州营将。及南汉被虏围。以关东兵觐 王。至广州黔丹山举火。与南汉城中相应。兵气甚锐。虏望而惮之。及战屡挫虏锋。赴难诸将无与角其能者。卒无救而溃。及没 赠工曹判书。 显宗丁未谕祭。
朴义高敞人。中武科。丁丑从金俊龙。与虏战于光郊山。虏将杨古利蒙金假面与多铎。拥精骑潜踰后岭。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1H.gif)
丙子之际。虏主以众至。我军无能敌者。虏劳萨以五百骑直入至 王城下。岳托以三十三人破岭南兵四万。然其将杨古利死。色尔格克被创。董廷元淹死。虏亦未尝不败。当时诸将以缩朒迁延为上策。未尝敢战。然虏死亡犹若是。使得如井吉者当之。必有磊落可纪者也。
朴震龟,马神仙。
朴震龟武人也。卢协为 献陵郎。与李枝茂课举子业于斋殿。震龟从之游。尝谓协曰时运不佳。将有兵革之祸。余试观都城。杀气方㳽漫布裔。 国家脩江都城。以为必守。吾又从而观之。杀气亦如都城。吾忧念嘻吁不自禁。还都城。由水口门望见。生气隐隐然。缘其线脉随至南汉。既入城。城中皆生气。而西门尤盛。 国祚其灵长乎。料吾不及见。子其记之。及 崇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1L.gif)
马神仙失其名。中国人。尝避地至椵岛。匿石窟中。不饮食。一日望登莱而嘻曰今夕必损一大将。张可大果死于孔耿之变。后尝叹咤曰怪哉。岛中人皆鬼也。仍不知所在。无何岛中兵数变。而丙丁之际。终为清人所掩杀。岛中遂丘墟。铁山府志椵岛有马仙窟。即是也。马神仙之见虞初新志。
皇明运讫。虏傍伺之。恐我袭其后。欲先甘心于我。我力微势窘。无愚智皆危之。然其前知之巧。如朴震龟者亦难矣。此非有异术能乎哉。马神仙又可异也。板荡之时。固多奇士。而人不能知。惜哉。
庆运宫宫人,韩保香,李守则。
庆运宫宫人。失其姓氏。 仁穆大妃为光海君所废。幽于西宫。西宫者。庆运宫也。减供奉。设分司以卫之。光海壬戌十二月。逆贼白大珩,李伟卿等谋曰。西宫若在。我辈终无葬地矣。聚其徒假傩戏名。岁除日。张金鼓呼噪入西宫。是夜初昏。 大妃梦。 宣祖黯然来临曰。贼方至。不避则死。 大妃觉而泣。宫人侍请其故。 大妃具语之。宫人曰 圣人谕之矣。请少避。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2H.gif)
韩保香。光海时宫人。 仁祖既反正。光海妃柳氏从宫人数辈。避于后苑鱼水堂。兵围之数日。柳氏曰吾岂隐忍而生者。谁宣余言。宫人皆惶惧不敢出。独保香前呼曰中宫殿在。大将下床立。保香遂宣柳氏意曰。主上失国。谁登大位。答曰 宣祖大王孙绫阳君也。保香曰今日之举。为 宗社乎。为富贵乎。大将曰宗社垂亡。故举义而救之。何富贵也。保香曰以义而名。可饿杀前王妃乎。大将即启于 上而进食。 上令光海时老宫人监宫中事。保香得事 仁烈王后。怀思故主。时时泣。有告于 后者曰保香心不忘光海时。近之恐有变。 后召保香慰曰国之兴替。何常之有。汝真义人也。可令保育我子孙。即拜保母尚宫。赐与甚厚。引告者挞之。保香顿首感泣。旧宫人皆服。
李氏守则佚其名。失父母依其姨母。业针线。姨母早寡。役于 大内。宫中法。嫁人者不得任宫人职。即华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五 第 1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4A/ITKC_MO_0594A_A275_162L.gif)
论人每谓人古今不相及。节烈之行。炽于后世。岂古之人达节。今之人守节而然欤。若庆运宫人之代 慈殿以殉身者。纪信之忠也。韩保香之不以存亡易心者。夏侯令女之心也。李守则之不避火者。宋伯姬之行也。孰谓今古人不相及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