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卷之五十三
 逸民
  
申曉, 朴興生, 宋愉, 魚變甲。
申曉。
平山人
高麗太師崇謙後。
 太宗時
擢魁科爲司諫院右正言
斥言宮禁事忤 上旨
歸于幸洲。
自號西湖散人
不復詣都。
其兄槩佐 世宗致太平
然曉名出其上。
朝廷屢徵不起
年八十一而終。
公元403年
朴興生敬夫號菊塘
▣▣(密陽)人。
十七中生員。
於世寡合
與其文獻公堧舍人徐皥遊。
又嘗師事金自粹。
自粹稱其英敏
永樂癸卯
昌平縣
寬簡稱。
翌年丁憂
歸于永同。
與弟興居居喪盡禮
服闋
樂其佳山水
結廬
扁以二樂
兄弟湛如也。
年七十三而終。
宋愉。
津人
喜武事。
京師官階
旣而不樂
遂棄歸懷德縣
事母甚孝。
祭祀必以古制
嘗搆一室
植松以居。
自號雙淸堂
深衣幅巾
焚香靜坐
不以俗務經心
忠正公朴彭年作記以美之
一時名賢酬唱之詩。
年五十八而終。
公元1408年
魚變甲字子先
江陵人
後徙咸從。
永樂戊子中文科。
時大提學鄭以吾夢有詩。
三級風雷魚變甲。
變甲
公元1424年
中殿第一名
初拜校書副校理
轉至 世子右司經。
出爲忠州判官
時其父淵以河陽監務置散
變甲上章請代己職。
遂蒙見許
得陞爲奉訓判官
嘗爲尙州儒學敎授
勤於敎誨
諸生坌集
左議政朴訔薦其才。
授司諫院獻納,吏曹正郞兼帶藝文應敎,知製敎藝文應敎
儒林重選也。
初變甲與申檣友善
歸養老親
至是變甲欲棄官歸。
父母馳書禁之曰立揚顯親乃孝也。
變甲未敢歸。
纂修 定宗實錄
典祀少尹
 世宗好學崇文
集賢殿
文學之臣十人充其職。
變甲拜集賢殿應敎藝文應敎
改 世子右文學。
 太宗實錄
二十二年春
上䟽闢佛道。
 上覽嘉之
集賢殿提學
變甲自入集賢殿
厚被 上眷
未忍遽離。
而常恨歸養已晩
宣德丙午有疾
欣然曰願就家養疾。
 上許之。
變甲旣歸。
父母兄弟怡怡也。
朝廷惜其行義
金海都護府使。
不起而卒。
以子孝瞻貴贈吏曹判書提學
審言, 李繼賢, 洪裕孫
公元1643年
審言
驪興人。
 端宗時仕至開城留守
 世祖卽位棄之。
泛舟浮後西江
通津鳳翔里。
朝廷特徵以刑曹參不起
年九十餘。
終於鳳翔里。
李繼賢字達夫
眞寶人
嘗中司馬試。
屢擧鄕薦不得志
卜居宣城治北兜溪之曲。
泉石自娛
宅邊有水。
漑田數十頃以自贍
少有餘。
輒以分親族之窮者。
閒居澹然
未嘗官府
以壽而終。
洪裕孫號篠䕺
 世祖時隱君子也。
玩世高蹈
不干名利
秋江南孝溫稱其文如漆園
詩涉山谷云。
少嘗讀書圓覺寺
乖崖金守溫,四佳徐居正
退朝輒過試其學。
裕孫之如響。
東峯金時習見其詩。
字謂居正曰。
剛中汝能如是乎。
裕孫名重當世
一時公卿折節爲交。
時習放浪山水間
莫知所之
年七十六。
娶妻生一子曰志誠
亦有高名
慶延, 皮坊隱者, 趙晟, 鄭𥖝(弟碏), 金光粹, 朴三吉, 宋欽, 李賢輔, 禹南陽, 李綱
慶延大有南溪
淸州人
州治南茅山里。
至孝
 世祖時徵拜不起
 成宗召見宣政殿
問曰剖氷得生魚供父。
雪中泣菜菜生
信否
對曰病父思食魚膾。
設網密故得之
何足爲異。
又問曰忠孝貴於兩全
何爲不仕
對曰用之則仕。
不用則不求進也。
又問曰讀書奚樂。
大舜之孝。
周公之忠。
所願學而不能者。
 上嘉之。
賜號曰徵君
公卿
無不嘆嗟者。
特賜米饌。
陞造別提
出爲尼山縣監。
爲養親赴任。
親沒不復仕。
及卒縣人賻米布。
其婦不受豈敢夫子淸德乎。
朝廷旌其閭。
州中諸生于莘書院
皮坊隱者
不知名字
靜菴先生趙光祖知其賢。
就而問學
隱者曰公材足以濟世
得君而後可以有爲
方今 主上特以名用公。
不知公也。
萬有一小人間之則必不免矣。
勸之仕不應
公元1551年
趙晟字伯陽
平壤人
生而穎秀
六七歲能屬文
及長有志性理之學。
精思妙詣。
旁通六藝百家之書。
與弟昱俱有重名
參奉不就
進士
杜門養病者三十年。
居常撫琴自適
號其堂曰養心
敎授爲樂
一時士來詣門下者多所成就
嘉靖辛亥
朝廷正禮樂。
薦牘交至
始起而校正律呂
咸得其正。
超拜司畜署司畜。
監修欽敬簡儀臺。
陞義盈庫令兼毉筭律三敎授
有集行于世。
後人並其弟昱俎豆所居龍門山下。
公元1537年
鄭𥖝字士潔號北牎
溫陽人
父順朋右議政
𥖝生而濶達器度
文藝夙就
嘉靖丁酉司馬
以薦除掌樂院主簿。
曉音律。
尤喜玄琴。
及知掌樂院。
指授
音律
長短高下
莫不盡其妙。
朝廷又以𥖝邃於天文毉藥
觀象惠民敎授
出爲抱川縣監。
閉戶而卧。
自安之。
及遞。
養疾楊州挂蘿里。
廣州溪寺果川冠岳山
采藥飧霞。
倘徉物外
以嘉靖己酉卒。
弟碏。
公元1603年
碏字君敬號古玉
生而恬淡逸韻
然其言行不違繩墨
人皆敬之
少從其兄𥖝及守菴朴枝華入楓嶽。
道家試金修鍊法。
中歲喪其婦。
不娶以終。
素善詩工草隷
間中進士
旁通毉方風鑑諸術。
往往多驗。
朝廷童蒙敎官惠民敎授
內資主簿
壬辰亂後監海州牧塲
不復仕。
碏性和厚
未嘗臧否人物
最與牛溪先生成渾峒隱李義健友善
晩而喜飮酒
醉後或放歌
音調淸越不爲酒困
蓋有託而逃之者。
萬曆癸卯卒。
年七十一。
公元1501年
金光粹字國華
新羅宗姓
性恬淡。
風神端潔
富貴榮達
泊然無所嗜。
早以能詩名。
弘治辛酉進士
旣而擧業
屛居義城北村
宅邊有一株
可蔭數畒。
光粹愛之
日就飮酒賦詩
偃仰其下。
自號松隱
家貧甚。
衣食不給
不以爲意
終日欣欣
無一不適意
年九十六而卒。
臨沒沐浴隱几
屈指自語曰足矣
有頃而逝。
公元1654年
朴三吉。
報恩人。
神人夢其母而告之曰生子名三吉字東利。
及生而如其言。
少而勇力絶人
其父曰汝將種也。
當以武顯。
不學無以爲將。
三吉憮然
晝則射獵以爲養。
夜斫讀書
經傳子史皆貫徹
 世祖甲午中文科。
 成宗時正言
 上廢妃尹氏庶人
三吉顧呈病不出
山主卽位
以其母故罪廷臣甚酷。
而三吉獨不與
故得免於禍。
燕山定制短喪
時三吉知淮陽府。
父喪未盡
畏法不敢不赴
視事不用捶撻以示變常
其妻窺寢傍。
有涕泣處。
亦感而心喪之。
及遞吏民男女遮道號泣
立祠祀之。
山主聞其歸。
內侍搜其裝。
斗米朝服一襲而已
聞而笑曰何以爲生
卽陞通政拜大司諫
遷吏曹參判。
時主政亂日甚
元宗等有廢立議。
三吉曰君雖不仁
大義不可犯。
還鄕
手理園圃
敎訓子弟
鄕人耆老皆以先生稱之。
年六十八而卒。
公元1492年
宋欽字欽之
新平人
弘治壬子
文科院。
時燕山主荒淫
退處丘園敎授
 中宗反正
以弘文正字徵之。
屢遷至司憲府持平
爲母老乞外郡以養。
順天礪山等諸州縣
廉白稱。
妻孥僅免飢寒
歸日
無甔石
 上令政府選淸不渝者。
與焉。
嘉善階拜全羅監司
上䟽乞歸養母許之。
母年百有一歲而終。
守喪盡制。
國人稱其孝。
辛丑特拜右參贊
詣都肅命
乞骸
 上賜酒於慶會樓南門。
本道賜米豆四十斛。
肩輿出都。
三公以下餞于江上
故事政府堂上
非有旨不得出國門。
是日三公舍人詣政院請送
 上許之。
贊成金安國參贊權撥判書仁淑舍人宋麟壽等會焉。
一時名流也。
麟壽按節本道
別業搆亭。
名之曰耆英會
守宰賀之
鄕居敦尙禮義
門下知名甚多
年八十九而卒。
李賢輔字棐仲
其先永川人
禮安
生而穎秀
受業文正公洪貴達
中文補校正字
屢遷至司諫院正言
燕山時。
忤旨配安奇驛。
 中宗反正
起自謫中除憲府持平
正直不撓
時人號爲燒酒陶甁
其外黭然內淸烈也。
擢至慶尙監司
風範自持
一路肅然
坐事罷。
丁母憂
服闋拜刑曹參判。
賢輔雅欲退休
引疾
買舟南歸
一時搢紳大夫餞于都門外。
列幕至于江上
 上嘉其恬約。
特授中樞褒之。
 仁宗嗣位
賢輔老病不能造朝
上䟽言爲治之
要。
在乎得人
受任之初。
明以辨之。
旣任之後
信以委之。
 先王非不好賢。
而賢邪相混
任用不終
此 殿下耳目所及也。
又以難愼和一
新政之要。
見者以爲深得老成告君之軆。
 上覽而善之。
陞資憲。
 明宗己酉。
耆老崇政
年八十九而卒。
賢輔淡泊寡欲
卜居汾川之上。
名其堂曰愛日
父母遊焉。
又名其巖曰礱巖寓意
壁上常掛陶潛歸來圖。
竹杖芒鞋
逍遙林壑間。
見者不知宰相
時乘小艇
臨江僧舍以爲樂。
酒後侍兒漁父詞。
遺世獨立之想。
禹南陽字夢賚。
平澤人。
家世公卿
南陽修古學。
絶意仕官
嘗拜監察不就
年七十餘。
杜門讀書以終。
其學邃於大學
不失儒者蹊徑
以禮自持
每出入。
與妻輒相揖
文敬公徐敬德,猿亭崔壽峸文敬公金安國友善
性復狷直
聞人惡行
絶不與通。
湖南權勢甚。
欲訪而終不得見也。
李綱字仲擧
廣州人
五世養中仕麗季爲刑曹左參議
及我朝開運。
退居于鄕。
終身不仕
少以氣節自負
進士試。
門蔭轉司畜正。
出爲陰竹縣監。
期歲解官歸驪州之田園
時年未四十。
手植
千株屋後
鑿沼種荷
軒亭嘯傲其中
文敬公金安國嘗訪其家。
蘇軾白首歸來萬松之句名其軒曰歸來
勉之曰君盍復仕。
以待白首歸來乎。
笑曰公雖勸我
安能後生潦倒哉。
願爲二仲三逕
以畢百年
不亦快乎。
終不起而卒。
年僅四十五歲。
鄭慶徵, 南孟夏, 韓景琦, 南尙文
鄭慶徵字善叔
河東人
文成公麟趾之後
聦敏穎秀
弱冠南省試。
選入上舍
旣而丁憂
無意當世
以時嬗變
不樂於心。
卜居報恩峽。
不事産業曰人不有貧窮
安知淸凉趣乎。
峽中有田。
歲可得糓累百斛
佃人歲惡不能入。
請他物代之。
慶徵驚曰是奪飢人口中食也。
卽取券焚之。
篤於宗族
恤其飢寒
甚於己私
植松
日哦其間曰。
不喜紛華
此四者取其節也。
又以六吾扁其堂曰。
吾田飮吾泉守吾天終吾年。
人亦無求於吾。
吾亦無求於人。
杜門養拙以終。
年五十九。
慶徵書畫絶人
人皆寶藏之。
博極羣書
按據天下山川形勢
道里遠近
撰有皇輿二卷東國輿圖二卷
孟夏施伯
寧人
議政八世孫。
爲人豁達
公元1556年
孝友出天。
性篤於力學
不事擧子業
人勸之仕不應
談說古今
有不平事
慨然或至流涕
所與遊者。
一時名流
宋寅,朴民獻金士元
莫逆友也。
性愛山水
畿內勝區。
足跡殆遍。
父母在。
不得遠遊
卜居郭東門外嵯峨山左松溪下流
漁釣自遣
嘉靖丙辰卒。
年僅三十四。
韓景琦字稚圭
淸州人
祖明澮上黨府院君
父堡琅城君。
十八中司馬
夙有重名
不喜仕宦
顧以元勳嫡嗣
除官至敦寧副正。
朝廷雅知其意。
輒以閑司相待
不強辭也。
慕古嗜善。
淡然不以自累
俗流羣笑之。
不以介意
獨喜飮酒賦詩
文敬公金安國友善
年五十八而卒。
尙文仲素
寧人
亭於雙湖
自號曰雙湖
曾祖左議政智。
大父宜城致元。
尙文自少倜儻魁梧
不喜榮利
讀書
家居東郭駱峯下。
園池樹石之勝。
烏巾杖屨
逍遙其中
有來問者輒謝之。
有古井出松根
淸冽
中夜獨起飮一椀
離騷赤壁賦
天朝經理楊鎬遊駱峯。
見尙文立松下
鬚眉皓白
狀貌奇古
敬異之。
上座
改容嘆曰不料今日見此偉人
遂題于門曰齒德俱優。
達尊之閭。
卒時年八
十三。
, 成運, 成悌元, 李之菡, 李義健, 楊士彦
字▣▣文化人
少從文敬公金宏弼學。
高行
善自鞱晦
無知者。
早孤躬爨養母
有疾
醫手自製藥以進。
家貧甚。
妻子飢寒
處之怡然
閉門端居
敎授爲事
燕山時嘗召詣承政院。
諮訪治道而罷。
卒時年六十五。
窮通六經
精於易而無所傳。
惟語大學曰此書乃入德規模
如屋之間架
門人許衡出處
曰此非後生所及
但以孟子齊梁王道觀之。
不失其要云。
公元1579年
成運健叔號大谷
昌寧人
聽松先生守琛從弟也。
資禀溫純
志氣豪邁
其學專務存養精索。
故其言有物。
其行有常
然終不爲世用
退溪先生李滉謂之隱成。
又惜時人不知其高云。
年三十餘。
司馬試。
旣而兄遇罹乙巳之禍。
作詩見志
遂歸報恩縣
朝廷參奉
謝命卽歸。
 明宗儒賢
訪以治道
 上遣毉藥。
有司
詣闕謝。
乞骸歸。
 宣祖初。
屢召以官皆辭
特賜衣服
命道臣恤其貧困
會以病聞。
大醫賫藥而至。
已沒。
時萬曆己卯也。
上聞之。
賜以祭賻庀窆。
髫年志道
長益涵揉。
常曰聖賢之書。
必須大着心胸
高着眼目以求之。
不然句讀而已
外事物而談性命
非學也。
顯微精粗
交致其功而後
架虛躐等之弊。
又曰學者立志
然後細察吾心。
克去己私
自然天理昭著
外邪不自入矣。
其父世俊性嚴峻。
在側常有愉色
事兄如事父。
與其婦相敬。
白首如一
僦居
女子窺之。
覺之。
避去
謹辭受。
常曰吾平生所戒。
色與得二而已
雅不欲以師道自居
有請業者輒辭。
然見其誠摯
亦時敎授之。
陳復有名
以爲不吉
其兄遇果中螫以死。
常愛離之勝。
飄然獨往
日忘返。
良辰美景
與冠童倘佯水石間。
酒醺輒彈琴詠詩
之者無不灑然自失
最與文貞公曺植友善
常稱以精金美玉
文烈公趙憲亦以並稱曰是皆廊廟大器
濟世高材
東洲成悌元嘗宰報恩
及土亭李之菡花潭徐敬德皆會焉。
忠正公李浚慶聞之曰有德星見不。
嘗論一時人物
必以守琛第一
嘗書其事曰陶化一世
可任也。
世衰無以着手
斂跡而退。
棲息山野
探窮性理之奧。
修身獨善
卒歲優游
所以默契相感者也。
 仁祖
時贈左承旨
有集行于世。
縣中人建院享之。
成悌元字子敬號東洲
昌寧人
生而秀穎不羣
文敬公金宏弼性理之學。
往從之遊。
探賾甚力。
遍訪當世聞人
好玩山經地誌
以至醫藥卜筮之藝。
無所不通
嚴毅
晩更和易
賢愚貴賤
得歡心。
州里以孝聞。
朝廷又薦遺逸
特授三品補報恩縣
悌元嫌以隱遯自高
卽出應命
嘯傲溪山
不事俗務
民皆愛之
考滿歸於公州舊居以卒。
公元1580年
李之菡馨伯號土亭
韓山人
長而贅宗英毛山守。
醮之翌日
弘濟橋。
乞兒啼寒。
割新袍而分之。
聞者異之。
讀書徹曉
其舅少與油。
乃腰斧入山中。
明。
燎於堂。
煙煤甚。
不堪其苦。
之菡端居不倦
如是歲餘
經史諸子百氏之書。
無不貫穿
將爲擧子業
隣人中科聞喜宴
陋之遂已。
入塲屋輒不製
製亦不呈。
人詰之故。
我自樂此爾。
蓋嘲之也。
忽挈其妻子而西曰我觀婦門無吉氣
不去禍將及。
翌年婦家果禍作。
操舟
履大澤如平地
國內山川
無遠不適
或經歲而莫知所之
性篤於兄弟
遠遊未嘗一日離居
祭祀一依朱子禮
戒子弟遠女色曰此而不嚴
無足觀也。
忍飢或浹旬不火食
往往駭俗行。
着蔽陽子葛衣
穿木履跨木鞍入官府。
者莫不笑之。
爲學常以主敬窮理踐履篤實爲先曰。
聖可學而能。
唯患暴棄不爲耳。
論義光明俊偉
使人聳聽
嘗以薦徵爲牙山縣曰。
百里之邑而爲之。
貧可使
薄可使敦。
亂可使理。
足以爲國保障
未幾卒于官。
謚文康
李義健宜叔號峒隱
廣平大君之後
生於綺紈
任俠
及長折節爲學
趣尙高逸
視世之利祿
不屑如也。
以母命赴擧司馬
一時名賢競爲尉薦
不就
晩以母老暫爲敦寧直長
母沒不復仕。
文忠公李恒福奏其行誼
拜工曹正郞不拜
年八十九而卒。
義健至性
疾革思食銀魚不得
終身不食銀魚
洞陰縣之東有白雲山
義健獨往忘返
文忠公朴淳謝事歸。
義健與之隣居
常披鶴氅
跨峯絶頂吹鐵篴。
人疑以爲神仙云。
其爲詩。
翛然陶潛韋應物之風。
時人高其行。
童孺皆知李正郞
論者比之徐穉黃憲
 顯宗時贈執義
義健從弟菊隱
隱居堤川德陽山下
亦有高名
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渾友善
楊士彦應聘號蓬萊
又號海客
其先太尉震也。
公元1583年
七世祖起從元齊國長公東至高麗
忠宣王封上黨伯
故爲淸州楊氏。
士彦生而秀朗
與弟士俊士奇有文章名。
號稱三傑
年二十四。
丹砂賦登進士
中文科。
歷典三登,咸興,平昌江陵郡縣惠政
邑人立碑頌之。
入爲成均司成宗簿寺正
已而淮陽原山水之勝。
求爲守。
淮之東有金剛山。
名區稱。
肩輿詣之。
超然忘返
蓬萊楓嶽元化洞天四大字於萬瀑洞口
至今見存
後爲安邊
安邊北關都會也。
其俗悍甚。
士彦以孝悌。
民皆化之。
監司奏其績最。
通政
忽鑿大池積蒭茭曰。
他日軍馬之用。
翌年癸未野人叛。
 王師征之。
列邑困於輸輓
府中晏然
人益以爲神。
無何 智陵灾。
陵在府境。
以故海西二年
將還病卒。
年六十八。
塟于永平縣烏山
士彦操履甚潔。
友愛過人
疾革
嘗其糞。
屢典名邑。
廉淸稱。
嘗曰吾祖却金畏四知
不可忝也。
早師南師古。
預卜壬辰之亂。
其詩冲澹
筆意甚奇。
大書飛字作障。
暴風忽起捲入海中
士彦歿日也。
林億齡, 李希顔, 嚴忠貞, 李夢奎, 權好文, 黃應奎, 李德敏。
公元1525年
林億齡字大樹
善山人
文簡公朴祥學。
嘉靖乙酉
公元1568年
中文科。
歷踐侍講弘文館
陞爲承政承旨
觀察江原道
後爲潭陽府。
隆慶戊辰卒。
年七十三。
億齡俶儻不羈
少以詞藝顯。
出入華膴
顧其志貞潔
未嘗隨俗俯仰
至見奸邪用事
輒發不平
由是晩更落拓
乙巳之難。
棄官還鄕
雖嘗出知州縣
旋卽謝歸。
無復當世志。
卜築于昌平星山洞
婆娑自適
爲文章。
雄肆豪逸
或有不可窺測者。
最與聽松先生成守琛河西先生金麟厚友善
公元1796年
李希顔字愚翁
江陵人
十四中司馬試。
遺逸徵授典獄參奉
閱數月而歸。
出知靈縣
二年謝歸。
年五十六而卒。
文貞公曺植其通知類柳下惠
衛道之志似陳同甫
希顔又善弓馬
絶出輩列。
而終不爲世用
忠貞
江陵人
家甚貧窮
薪水自給
養其母極孝
母嗜山雀
輒手自結網。
而進之。
以母命力學
司馬以榮之。
於書無所不通
尤邃於易中庸。
母病禱天不獲祐。
及喪哀毁
而後起。
制訖朋友赴擧
忠貞泣曰老母沒矣。
奚以榮身爲哉。
悲咽不止
晩居羽溪驛。
擇佳山水屋以居。
窮困不自聊而常晏如也。
爲人和粹夷曠
不與人忤。
敎授鄕人
必以忠孝爲先。
讀史成敗治亂君子小人之辨。
慷慨論析。
亹亹不倦
岳飛文天祥之死
掩卷流涕
爲文簡切有致
詩亦壯麗
然亦不屑爲也。
朝廷授職不起
年七十八而沒。
將終招所嘗遊者。
具酒飮之。
端坐而逝。
李夢奎字▣▣慶州人
生而秀爽
甫語能讀書
十歲已通大義
見者皆奇之。
中生員試。
處泮宮聲譽甚盛。
舘中之議。
必待夢奎而决。
 仁宗時中少年競持高論
夢奎憂之。
不居泮。
未幾高論士皆敗。
初其母姊夫興寧副正。
宗英也。
庶子四人不肖
夢奎生未數歲。
取而養之
以後事託之。
興寧之婦死。
義服齊衰三年
守墓于高陽
興寧死。
執喪親子
士大夫吊者盈街。
服闋
臧獲分與庶子
而其婦家保寧
夢奎素厭城市
擧業而歸。
所居園林水石之勝。
一書室。
扁曰天休
因以自號
鑿沼種花
嗒然獨坐
桃源圖聽松先生成守琛所書歸去來辭掛之壁。
作爲歌詞
意致高遠
其舅顯人也。
欲官之。
夢奎請移官其兄。
其舅義而許之。
掌銓者卽薦其賢。
有故人爲郞。
言于朝曰我知某之心。
不肯屈意從官而徒益其名。
名者乃其所惡也。
不如其志
議遂止。
孤居淡泊
不以姬妾自侍。
鄕人化之。
爭具
酒食以冀其來。
人有學異端者。
必深排之。
尤斥風水之說。
里中無淫祠。
僧巫不得接其閭。
 仁宗昇遐
夢奎杜門謝客
搥胸悲慟屢月
卒時年五十四。
其婦金氏賢婦也。
治家有法
閨門之內。
甚和且整。
權好文章仲號松巖
安東人
弱冠退溪先生李滉學。
博學誠明勉之
年三十餘中進士
已而丁憂歸。
無意當世
貽書勉其隱居講道
好文精舍靑城山下。
其齋無悶
若將終身
鄕人學行聞于朝。
集慶殿參奉內侍敎官
不就
已而疾革
爲詩謝門徒而歿。
好文天資甚高。
杜門却掃
宋朝羣賢像。
晨夜肅容事之。
嘗病世之泥於禮而不知變
博採古禮著書
又著酒禮及家箴等書行于世。
嘗稱其有儒者氣像
沒後數十年。
門人俎豆無悶齋之址。
公元1543年
黃應奎字仲文號松坡
昌原人
少學愼齋周世鵬
世鵬器重之。
嘉靖癸卯司馬試。
企齋申光漢見而異之曰。
此非三代下人物。
同年有權宰冀一過而終不肯。
 宣祖己巳文科
屢遷至禮賓正
出知淸道縣
不施鞭朴民俗大變
未幾溪山娛。
丹陽郡
上章蠲免逋租
流民爭集。
暇日幅巾藜杖
嘯吟泉石
公元1832年
間。
父老各立黨序
旣遞將詣洛。
歎曰吾老矣。
歸去乎。
掛帆南歸豊基郡。
壬辰之亂。
天兵南下
郡邑蕩然
無以爲餉。
應奎泣曰老臣癃病
不及扈駕西廵
不能討賊
何以報國
出糓百斛
繼以牛酒
爲諸路納粟者倡。
朝廷嘉之
增秩同知敦寧府事。
以病不能謝。
鄕里興義師。
未幾而卒。
郡有紹修書院
亂後頹圮
應奎爲新之。
又作童蒙別齋。
敎誨不倦
公元1819年
李德敏字季度
仁人
其祖弘幹方嚴有大節
靜菴先生趙光祖文簡公金凈道義交
名在己卯黨籍
德敏至性
母沒廬墓服闋
三年而後歸。
女驚曰門外白頭翁
彷徨久之
其婦方織。
嗟傷得非而父耶。
下機視之
果德也。
隣里感歎
語其事多泣下者
婦崔氏嘗謂諸子吾與而父居。
未嘗一見足也。
仲兄思敏甚勤。
每詣之止杖門外
趍入俯謁。
思敏止之曰俱老白首矣。
何乃爾耶。
牛溪先生成渾嘗謂德敏曰子終守志
不現於世。
愧余之逐逐塵埃中也。
行人牙山路者。
相戒曰無得跨馬白巖村
村卽德敏居也。
家居敎授而卒。
朴漑, 李瑀, 李通, 尹柔。
朴漑字大均號煙波居士
忠州人
生而神彩秀徹
兒戱嘗爲泛舟之弄。
及長學問日進
常曰人子爲學
孝若也。
窮達在天。
誠孝在己。
在天者吾所不知。
在己者吾當勉之
父母至性
赴擧聞士有躪死者
憤曰士爭名殺人不顧
此豈仁人所可旅進者哉。
遂不復試
搆亭於錦江上
名曰煙波
吟嘯自放
其弟文忠公淳。
平遠亭於其東。
小艇往來蘆葦間。
漑嘗有裝舟載月詩。
 宣祖方想延巖穴聞而悅之。
近臣覘其隱曰昔謝安携妓東山
蒼生之望。
斯人乎。
自是屢除職而不起
弟淳嘗侍講筵
 上謂曰予注意卿兄久矣
卿倘能爲予起之否。
翌日漢城參軍召之。
不得已赴職
通政階。
出爲金堤一年謝病歸。
絶口不道時事
然聞國家謬政
憂形于色
年七十六而終。
沒出煙波亭。
左右竟夜琴歌
詰朝口吟一絶支離一病差無藥。
濯歸靈泉玉溜寒。
從此便敎毛骨改。
碧雲天外翔鸞
書訖而卒。
李瑀字季獻號玉山
德水人。
先生季弟也。
善琴書詩畫。
時人謂之四絶
書法尤妙。
嘗於胡麻作龜字。
又析豆爲兩片
一書五言絶句一首
 宣
祖愛其書。
嘗賜草决百韻
其冊面卽 御筆也。
天資甚高。
不爲才掩。
珥嘗曰使吾弟從事學問
所不及。
中生員試。
慶基殿參奉
不欲捨兄遠去。
不赴
出典山古阜等邑。
年六十八而卒。
治郡不任刑。
吏民懷之。
其在比安也
秩滿吏民乞其留。
七年而後乃去。
再中庭試。
輒見黜。
曰命也。
自是赴擧
丁父憂
廬墓
冬月親自滌漑
皴裂出血
庶母不慈名。
然亦愍然出涕
斂手不令見之。
袖漬血爲赤。
卜居海州石潭
置酒彈琴
怡怡如也。
及珥卒。
妻子飢寒
朝廷縣以養之
竭力撫育
自置産業
槐山時。
倭寇
丁壯授計。
屢有捕獲
又偵寇向背
使民乘便耕種
闔境賴全。
朝廷錄其功。
宣武從勳。
李通字天衢
德水人。
先生再從弟也。
天姿剛潔
聲如洪鍾
九歲以父命從珥學。
敎育甚勤。
及長就明經科
諸經。
中庸一字而詘
乃笑曰此命也。
不復赴擧
朝紳賢良薦。
內侍敎官
不就
出爲高山,歙谷,平昌等邑。
所至輒有治聲
事親孝。
諸子以義。
於人少許可。
獨與文忠公李廷龜文翼公李德馨忠定公李貴等最深。
家居西湖
廷龜
詣而不謝
或問之。
曰我豈敢銓衡門耶。
光海幽永昌大君島中而殺之。
湖上
通望哭之。
家人止之不可
未幾㐫論大發
將廢 仁穆大妃
卽日歸于廣陵先壠下。
絶意當世
着蔽陽子黃牛
優遊田野中。
彈琴詠歌以終。
晩以福慶稱。
四世男女得姓者殆二百二十餘人
公元1592年
尹柔字剛伯。
南原人。
大父文烈公暹。
萬曆壬辰殉節尙州
伯兄忠簡公棨。
崇禎丁丑殉節南陽任所
仲兄忠貞公集。
以斥和亦殉節瀋陽
生三歲父衡甲卒
聞隣兒呼爺
泫然曰人皆有父。
獨無之。
母黃氏病革
斫指進血。
棨旣沒。
兵戈阻絶
捨命而奔。
以身溫其屍而斂之。
常痛集之沒。
涕泣終身
字其兩家甚於己子。
隣里化之。
丙子之後
絶意進取
斂跡江湖
常思遠擧
託跡閩浙。
朱子遺躅不可得也。
家甚貧。
拾栗充飢
日講程朱書
嘗曰學莫要於持敬克己
其實在事親從兄之間。
其務知要如此
崇禎甲申卒。
淸陰金尙憲語人曰崇禎亡於甲申
而此人死於是年。
亦可傷也。
柔以崇禎癸酉進士
晩以聾啞自號
故題其墓曰有明朝鮮進士聾啞子尹君之墓云。
李楠, 郭壽, 鄭瑄, 房應賢, 李崇慶, 南彦紀, 權春蘭, 李大㽕, 權克中, 成輅。
李楠
淸州人
孤靑徐起之徒也。
又從土亭李之菡遊。
潔身獨行
藏名遯世
鄭之升名士也
避兵錦山山谷中。
聞之。
遺米數斗一榼
戒其子促行曰遲則不及矣。
其子至則果闔家飢數日不能興。
卽灌以酒。
爲粥以食之。
得全
愚伏鄭經世聞其名。
自至淸州求見之。
終不見也。
公元1596年
郭期壽字眉叟。
美人
 宣祖時文科
佐禮曹。
出爲扶安縣監。
父母皆九十餘。
棄官家居以爲養。
至光海時。
逾益不出三十年
安宅四方解。
林居
一號寒碧老人
以壽終
鄭瑄君玉號苔査
又號旅窩
亦稱恥庥
溫陽人
年二十三遭倭亂。
流離南土
卜居懷德荊江
杜門不出
 仁祖反正
放言自廢而卒。
年七十二。
嘗遇賊兄弟爭死
朝廷嘉之
褒贈察訪職。
秀朗無塵垢氣。
嘗慕陶淵明爲人
大書北牕淸風掛壁
觴詠之外無他事。
時以野服倘徉阡陌
嘗有詩曰崇禎垂十載。
東海遺民
江山終古
日月此何辰。
房應賢字俊夫。
南陽人
其先唐相國玄齡云。
其父漢傑隱德君子
應賢早失父母
奮發力學
南冥
公元1589年
曺植一齋李恒學。
遂拋擧子業
靜坐一室
誦詩讀書
暇則課農理圃。
灌漑花竹自適
遺落世事
其於外物榮辱泊如也。
以是名重諸公間。
最與邊士貞友善。
士貞湖中之賢也。
萬曆己丑卒。
年六十六。
崇慶字君善號楓潭道老。
後改丹邱閒民。
全義人
嘗中進士遊太學
能詩善草書。
聲譽藉甚
而顧不樂也。
遂棄去。
得異區於陽岳山麓
塟其父母而家焉。
洞中多奇澄潭古樹名花
地又肥衍
果糓
崇慶樂之
日哦其間
文忠公朴淳勸之仕。
崇慶笑曰公能隴上之樂。
納諸羈馽乎。
歎息而去。
卒時年七十九。
南彦紀字季憲。
寧人
美容儀。
志氣豪逸
少從一齋李恒河西先生金麟厚遊。
論主窮理之說。
又從退溪先生李滉聞人道心之說。
又與松江鄭澈,壺巖卞成浥,錦江奇孝諫等友善
中生員試。
 宣祖招延草萊
不拘資格
吏曹判書李鐸欲官之。
不肯願從所好
童蒙敎官氷庫別坐。
竟不就。
其婦父薛弘胤亦高尙士也。
家在瑱石山下
彦紀往從之。
築室同福縣沙坪村。
水石甚美。
名其亭曰考槃
日與賓從講道爲樂
無求於外。
時人謂其樂志仲長統
豪氣陳元龍云。
權春蘭彦海號晦谷
安東人
生有異質
嘗問其父曰人何以爲貴。
父曰爲子孝爲臣忠。
由是而爲貴仕
曰仕固不足貴。
若欲忠孝
學而何能哉。
父奇之。
孝經
讀已曰讀此而如不讀者非人也。
周易畫卦玩之
父曰此大人學。
非兒所可解者。
春蘭跪曰兒窃慕大人志。
父益奇之。
已而柏潭具鳳齡學。
晨起造門以待朝。
大寒不變
又就退溪李先生滉學。
甚重之。
春蘭自奮勵。
六經四子
以至九流百家之書。
無所不窺。
尤邃于易。
母疾谻刲股以食之。
得蘇月餘
年三十中文科。
成均舘。
調藝文檢閱
屢遷義城永川靑松郡縣
丁母憂歸。
服闋優游林下
讀書談道
朝廷弘文館校理召之不起
爲守令以正民心風俗爲務。
月朔必行養老禮
廉白律身
義城家人紫草一封自隨
反之
永川俗好鬼奉淫祠
春蘭卽禁之。
遂易其俗。
寒岡鄭逑安東
春蘭嘗訪之。
庭有花名女妓者。
命剪去。
春蘭問其意。
曰人之易惑者莫如色。
故惡其名而去之。
春蘭曰苟吾心有主
南威西施
不能移。
何畏乎假其名者乎。
明府之政抑末也。
深服其言。
朝議相軋
紛然奔競
秉銓者必擬春蘭顯職以風之。
 宣祖
近臣春蘭不樂仕。
豈以予爲不足與者耶。
其於師生尤篤。
鳳齡病。
棄官救之。
及沒。
刊其槀以行。
又建書院以祠之。
李大㽕字景引。
慶州人
少孤育於外家
自奮爲學
於書無所不窺。
躬行實踐爲務。
事母有愉色
家貧甚。
䟽糲不給而常晏如也。
大饑
有過者。
留數日。
比歸傾甁以資之。
家人告其乏。
大㽕笑曰居者自不至餒死
奈何令客飢困道路乎。
仁惻如此
年三十一中司馬
牛溪先生成渾吏部
聞其名除司饔參奉
強起膺命
旋以母病去
屢拜主簿佐郞等職。
不赴
晩始出仕
親屈也。
及親沒。
絶意仕官
所居水竹之勝。
屋後草廬
植松竹花卉。
前臨小溪。
濯纓樂之
名曰活溪
學者稱活溪先生
一夕曳杖溪上
消搖瞻望
悄然若有感焉。
翌日翛然而逝。
南州人士識其不識
無不咨嗟相吊
村氓之過墓者皆下馬
其學源於靜菴先生趙光祖
光祖門人檜山丁煥及弟熿。
其徒有丁焰號晩軒
於大㽕爲外黨
大㽕少從之遊。
聞其風而悅之。
然其操履充養
多所獨得者。
權克中字擇甫▣▣(安東)人。
聦悟
牛溪先生成渾學。
公元1828年
渾甚悅之。
國法有圓點科。
舘學儒生點數足。
乃許試。
欲其多居學
實利誘也。
克中恥之不赴試
戊子罷圓點科。
以是歲中司馬
因不復試
屢除禮賓司圃等職皆不起
一出內侍敎官
嶺南文景虎鄭仁弘指。
上䟽誣渾甚。
臺諫繼言之。
極其詆辱
克中卽日解官歸。
時渾門人在朝甚多
克中免歸
自是無當世意。
光海時除翊衛洗馬
勉出旬日而去。
克中性甚孝。
萬曆壬辰之亂。
挈其家伏楊根山谷
倭寇將搜及其母。
克中挺身掠賊而過。
故令見之。
賊果拔劒追刺之。
用是得免。
克中不甚傷。
得不死。
成輅字重任
昌寧人
幼而穎秀
從文淸公鄭澈遊。
能詩名。
進士遊泮宮。
言議侃侃然。
一時名賢所重。
行誼著聞。
授司饔院參奉 齊陵參奉
不起
爲時輩所攻。
輅遂無意於世。
醉輒悲咜歌呼
不知或誚其狂。
家在西湖之上。
謝絶人事。
隣人置酒相邀則輒詣之飮。
常戴蔽陽子
自號曰樂凉子
自序曰。
先生水底石狀奇古
水淸則見。
水濁則不見。
以爲號。
又號三一堂
三一者。
民生於三。
之如一之義也。
事母至孝
常衣直領以侍。
母病憂之甚。
髮爲白。
病已還黑。
詩人權韠友善
權韠坐詩案死。
輅悲之。
一夕盡焚其詩卷
斂跡遐世
自全昏亂之世。
李榮元, 李俶, 權得己, 李挺豪, 黃宗海, 曺行立
公元1623年
李榮元字子善
咸平人
倜儻豪俊
詩俊淸越
權韠任叔英友善
 宣祖時孽臣奧援得志
黨與甚盛。
上䟽極論
人頗危之。
元卽悠然也。
宣祖優容之。
家居饒産。
急人之窮。
甚於己私
又與族黨范仲淹之法。
立義倉。
以濟飢治喪
 仁祖卽位
朝廷以其行誼大用而已卒。
斗陽以從勳。
元承旨
然非其志也。
故題其墓曰龍溪處士云。
公元1798年
李俶善初號花巖
廣平大君之後
少擧進士
顧志趣甚高潔
光海戊午
時政亂。
隱居堤川白雲山
嘗一爲察訪
丁憂歸。
以善居喪稱。
已而卒。
權得己字重之
安東人
中文科第一。
拜禮曹佐郞
時光海主無道
幽 母后西宮
得己無當
戊午高山察訪
草䟽極論 西宮事。
從兄止之。
不果上。
去官深入湖西海曲
所居不蔽風日
泊然也。
自是覃思經籍
已而卒。
遺誡銘旌只書
曹佐郞
其除職而不拜者勿書。
衣周於棺而無槨。
轝無雉帳。
墻以麻布
草席
無用四布以累我。
得己自少志學
然頗能調謔。
以爲無害於道。
旣而悟其非。
自號晩悔
題梳帖曰頭有垢梳以攘之
身有愆禮以防之。
心有妄敬以將之。
常曰凡事求是
落第二義
公元1623年
李挺豪字英彦
高麗門侍中六世孫。
生而好學
年十五。
守菴朴枝華受業
司馬遊庠舍。
人莫知也。
崔鳴吉奇之。
丁母憂歸。
以至行稱
時光海主幽 母后
豪歎曰人道滅矣。
長湍雲山避世
天啓癸亥 仁祖反正
用才學之士。
童蒙敎官
會値丁卯之亂棄去。
己巳復爲敎官
曲禮少儀弟子職等書敎弟子
已而出爲黃澗縣監。
罷歸韓山山井里。
三年而有南漢之事。
豪嘗自號曰師心
至是易之曰晩覺。
不復仕進爲心。
山井七年而卒。
黃宗海字大進
懷德人
幼有至性
年二十四。
受學寒岡鄭逑
得聞爲學之法。
已而丁父憂
守塚三年
䟽食飮水
哀毁甚至
而後起。
鄭仁弘詆誣退溪先生李滉
宗海西湖諸生千餘人
上䟽論之。
仁弘
公元1793年
相光海。
行過木川縣。
有媚仁弘者邀諸生迎謁
會者數十人
宗海前年上章罪狀
今年事干謁。
得無愧乎。
諸生遂皆謝去。
癸丑光海幽閉 母后西宮
宗海廢擧不出
時至連山
沙溪先生金長生講禮
宗海廢擧三十年。
博學經術
尤深於禮樂
著有寒岡喪制答問禮學疑難答問等書。
癸亥 仁祖旁求文學之士。
文忠公張維宗海守道狀。
屢拜參奉
掌苑別提不就
丙寅長生以 元宗追崇不可
上䟽
問于宗海
宗海春秋文襄哀事答之。
著論追崇非禮
崇禎壬午卒。
年六十四。
學者稱朽淺先生
後八年
竹林書院
公元1623年
行立百源
昌寧人
年十三遭倭變。
少弟而跳。
追獲之。
兄弟相抱爭死
不忍加害
俱得免。
光海時彝倫大壞
遂歸靈巖
躬耕養母
 仁祖卽位
收用遺滯
擢拜行立別提
出監泰仁衿川縣。
歷典益山溫陽二郡
後爲軍器寺僉正。
歲餘謝歸。
送者甚多
至形諸詠歌者。
旣歸築室白華山下
林泉魚鳥之樂。
與鄕子弟鄕約以厚風俗
年八十。
神爽不衰
人望之若神仙
金坽, 李必行, 沈光洙, 申碩蕃, 金是榲, 李琢
公元1592年
金坽子峻號溪巖
光州人
其父富倫號雪月堂。
退溪先生李滉遊。
從而求其學。
萬曆壬辰入寇
文忠公柳成龍軆察使開府嶺南
徒步往謁。
 皇朝捴兵惟吉遊擊盧得功見而敬之
壬子
增廣第選院。
後四年承政院注書。
時光海主幽閉 母后
政益亂。
絶意當世
屛居于家。
諸生彈琴講道以爲樂。
後數年 仁祖反正
迎 大妃還宮。
悉誅諸孽臣
卽用在野諸賢。
直講
移持平辭不就
李适反。
 上幸公山
以爲 宗社危急
在家乞免非義也。
前至都城
聞賊平乃歸。
留子濯亨上辭䟽。
 上優奬之。
臺官劾其違式不從
十餘年中。
再爲掌令執義輔德
一爲獻納輔德
七爲司諫
不起
以爲夷齊之志云。
丙子 上幸南漢
淸人圍之甚急
嶺南倡義師。
出家財佐兵食
其明年南漢不守
悲憤稱疾不出
是年又以司諫徵之不起
自是不復除命
已而卒。
年六十五。
後贈都承旨
工詩善書
然不屑爲也。
傳者甚少。
公元1621年
李必行字而遠號子。
廣州人
忠正公浚慶曾孫
幼有至行
疾革割股出血以進。
天啓辛酉中文科。
公元1623年
 仁祖癸亥選入承文院。
丁卯胡深入。
行從鄕廬馳入江都扈 駕。
還都
謝病歸。
辛未拜兵曹佐郞
壬申爲鏡城判官
癸酉寶城郡守
乙亥大同察訪
丙子拜通禮院相禮
或起或不起
起亦不久而遞。
丙子十二月
淸州從母塟。
十五日淸兵大擧入境
馳到利川
時 上幸南漢
阻兵不得入。
聞前判書李顯倡義砥平山谷中。
卽往從之。
丁丑正月爲賊所逼。
入春川峽。
穿山上雪轉至襄陽境。
與其兄必榮遇
必榮時遞椵島接伴使還朝
中路阻兵
轉而至此
於是偕之西。
旌善郡。
聞 上下城
卽奔問闕外。
遂返驪州。
以種藥讀書自娛
家貧松樹皮以自給
屢以執義應敎等職召之。
不起
乙酉卒。
遺命曰以相禮銘我幸。
其爲崇禎時官也。
公元1637年
沈光洙字希聖
靑城伯德九世孫。
海時父詻下獄江界
東海野城
光洙年十六。
辛苦道路
李命俊坐事海上
光洙從而受易者十年
海廢。
詻復顯用
五年司馬兩試
辛未有 元宗追尊之議。
光洙與太學四舘諸生
上䟽言其非禮
乙亥爲 鳳林大君師傅
 孝宗潛邸時也。
丙子從 上入南漢城中。
賊勢旣張。
必要 世子爲質
光洙言其
不可
進戰守策。
仍請斬主和者以徇。
 上旣出城。
光洙入壽春
丘壑之樂。
其室曰拙樂。
自號魯淵
除官不出
擢拜持平
輒辭。
承旨參議
上䟽乞免
及卒以甘盤之舊。
贈吏曹參判。
公元1633年
申碩蕃字仲衍
平山人
從愚鄭經世學。
退居嶺南之上洛州
崇禎癸酉
司馬
尋遭丙丁之變。
不復應擧
大君師傅童蒙敎官
戊戌超拜曹佐郞
是時 孝宗急於求士。
銓曹十人
直陞六品官。
碩蕃爲之首。
詣闕謝卽歸。
甲辰朝廷將以臺閣徵之。
碩蕃屈意祥雲察訪
遍觀金剛五臺而歸。
進侍講院進善成均司業
上章不起
甲寅 顯宗昇遐
 肅宗卽位
以司憲府掌令召之。
碩蕃以爲嗣服新命
不可在家辭免
強疾而行。
至聞慶縣復上䟽乞免
兼陳民瘼而歸。
年八十一卒。
碩蕃博學強記
輿地山川靡不貫穿
又明陰陽邪正之辨。
時人豪傑稱之。
公元1636年
金是榲字以承
其先出自新羅敬順王。
是榲聦明嗜學
才行聞。
崇禎丙子之變。
讀書不出四十年
博極羣書
經學爲本。
卜居陶淵。
泉石之樂。
自號陶淵
其里名大瓢
亦曰瓢隱。
安東府使林墰薦
于朝。
除 陵官不起
後有廉使連以文學耆舊推薦
不果召。
年七十二。
無疾而逝。
會哭者百餘人
塟于河東石山南。
是榲嘗言我死書吾墓曰崇禎處士之墓。
門人書其旌曰崇禎處士之柩而塟之。
李琢君寶號弦齋
 定宗十世孫。
光海時彝倫大壞
絶意當世
屛棄交遊
久之 仁祖反正
鄕試至都。
李适叛。
挺身從 上於公州。
書國亡與亡四字
以貽家人
或問其義。
對曰君親一也。
吾今不幸無父母。
所致身者惟 君在耳
未幾司馬
丁卯引兵深入
 上入江華
從 世子湖南
朝廷前後陪扈者。
多以白衣得官
不自言。
相國金瑬聞之。
薦授 社稷參奉不就
而有幽遯志。
卜居橫城以老。
不就而卒。
年三十四。
爲人外似朴魯
中實純明
履潔白。
雖在田野間。
斂膝危坐
果之屬。
家種不食
若不出口
而顧義至高。
臨事慷慨
朝廷與虜媾。
作詩見志
閔嶪, 李廷煥, 金沇, 興龍, 崔徽之, 趙錫馨, 申𢣐。
閔嶪字子昂
驪興人。
幼而穎悟
學語便知文字
海昏亂。
幽閉 母后
絶意公車
好讀孟子
慨然
公元1623年
聖賢之學。
天啓癸亥
 仁祖反正
羣賢畢進。
沙溪先生金長生被召
嶪輒執贄請見
旣而長生南歸連山
大學家禮等書。
退與愼齋金集
反復講論不怠
未幾其母疾猝劇。
嶪適在外心動
卽至斷指以血進得蘇。
丙寅丁父母憂。
明年正月
靷兩喪於廣州到利峙。
北虜警猝至。
擔夫驚散
抱柩號慟
避兵者皆悲之。
相與謀曰此人誠孝如此
我等豈敢自惜。
乃爲移柩墓下而去。
丙子北虜再入
嶪奉其生母江都
及聞 上下城
北向大哭
亟欲自裁
爲母老不敢决
然義不出仕
難已拜慶基殿參奉內侍敎官不起
庚子童蒙敎官
一出謝。
不應出。
楊湖
簞瓢自適十年而卒。
公元1637年
李廷煥字輝遠
山人
至性
父疾割股進血。
丁憂
以善居喪稱。
平居姁姁
與人畦畛
論事可否未嘗屈意
人許其和而不流也。
少治擧子業
有名塲屋間。
崇禎丁丑
國有下城之恥。
廷煥杜門不出
悲歌十首以遣志。
然亦不欲以此自摽。
語人曰吾旣失怙恃。
絶意進取耳。
州人篤行聞于朝。
 肅宗辛酉旌其孝。
金沇字長源
安人
高麗名臣之後
家居修行
公元1624年
鄕黨所稱。
光海丁巳進士
時 仁穆大妃幽處西宮
同榜諸生附㐫議。
上章以助之。
沇卽揖諸生徑歸。
奮然極言于朝。
草稿已成。
宗黨不可
不果上。
不復應擧
 仁祖十五年
崇禎丁丑也。
自是謝絶世路
遂搆一室山水間
倘徉嘯傲
自號陶村居士
杜門以終。
年六十五。
興龍字致雲。
晉州人
成童値壬辰倭寇
隨父伏村中
父爲賊刃所傷
興龍涕泣抱持
乞以身代死。
賊捨其父。
興龍去。
興龍啼號不食
賊渠知其爲父釋之。
竹山晝伏夜行
莫知所向
一老人指前路勿慮也。
父子可生逢也。
因忽不見
遂從其所指。
卒至家得見父。
數日而父沒。
 仁祖甲子李适叛。
 上幸公州。
興龍慨然君父何在
此豈臣子在家之日乎。
與其子時及門尹煥
負粮行在
路聞已誅。
上還京師
或勸其追及路左。
興龍不肯曰吾爲職分也。
豈可希覬自衒乎。
丙子之亂。
老母入深峽。
江都失守
往見知縣
起義旅。
已而城下之恥。
入山痛哭
興龍自少不事公車業。
至是益自靖
敎授生徒
遠近學者甚衆。
而皆雅飭謹愼
見者皆知興龍弟子也。
崔徽之字子琴
寧人
少有才名
光海時。
人倫斁晦。
不赴公車
及 仁祖反正
始中進士
絶意進取
專心問學
篤孝
事母常有愉色
徽之藏修旣久。
鄕黨服其行義
屢薦于朝。
授禁府都事
又除自如察訪
約己奉公
郵卒頌其惠。
尋遭丁丑之難。
斂跡遠引
不到京輦二十餘年。
然語及時事。
慨然涕下。
屢拜翊衛司副侍直
不就
尤菴先生宋時烈吏部
博求賢才
超授曹佐郞
徽之強起謝。
移病歸。
己酉卒。
年七十一。
徽之高行
立心忠信不欺爲主
顧獨好山水。
卜築禮之鰲山
爲屋。
往來逍遙
自號鰲州
與其弟攸之及同里名士
九老會
白居易故事
藻翰過人
而亦不屑爲也。
趙錫馨字子服號近水軒
川人
祖瑗號雲江
承旨
希逸號竹陰
官禮曹參判。
並以文學著名
錫馨幼少隨父遷謫
不避艱險
遂得風痺疾。
是時 母后幽廢
彝倫斁絶。
錫馨痛國家之變。
未嘗公車
丁父憂
廬墓幾至滅性
 仁祖甲子
司馬
希道(一作逸)及錫馨。
三世司馬
人皆艶稱之。
錫馨本少官情
翊衛洗馬侍直不肯出。
後値虜亂。
國家城下之盟
屛居林邱
益不膺除命
傷時慷慨
作詩殉節
公元1176年
之臣金尙容洪翼漢等。
悲憤可涕。
嘗題曆書大明丁丑崇禎曆。
今日何堪拭淚看。
史臣取以書諸策。
孝宗丙申卒。
著詩刊行于世。
公元1618年
申𢣐字伯欽
平山人
高麗節公崇謙之後
篤志博學
詞賦淸健
光海時李爾瞻倡爲㐫論。
幽閉 母后
𢣐輒危言不撓
爾瞻卽其近戚也。
意在調柔而竟與之絶。
廢擧杜門不出
萬曆戊午
挈家歸安九潭
外家金氏庄也。
金瑬等有靖 社之意。
以𢣐忠義忼慨
欲與同心
而亦不肯
及 仁祖反正
朝著淸明
顧獨潛心典學
布衣終。
丙子之亂。
 上如南漢
廷臣多違棄 君者。
𢣐憤曰平居衣君衣食君食
當亂而棄義圖存者有之。
擅強坐觀者相環。
夷狄禽獸所不爲也。
辭甚激烈
當路者多惡之。
𢣐性澹泊
不治家人産業
聞人之窮。
必傾囷調濟
丙丁之際。
洛下士大夫避兵盡室來依之。
淸陰金尙憲丁丑避地花山
愛重之。
有時相訪。
以爲亂中奇事
鄭弘溟(侄瀁, 從孫普衍), 尹文擧(弟舜擧, 從弟元擧), 申翊隆(子㬅, 從姪炅)。
鄭弘溟子容號畸菴
延日人。
幼而警悟
其父文忠
公元1623年
公澈奇之。
臨歿手書戒子帖以貽諸子
致意弘溟
弘溟少從龜峯宋翼弼學。
又從沙溪先生金長生周易近思錄等書。
時其父爲奸黨所攻。
弘溟亦擯于時
羇旅兩湖間。
光海丙辰。
中文科隷承文院。
奸黨又啓削之。
南歸杜門讀書
遠近士多從之。
 仁祖癸亥
拜藝文館檢閱
俄遷弘文館正字
李适叛。
扈駕公州。
旣還訟父寃。
轉吏曹正郞
詔使姜曰廣至。
遠接使金瑬辟爲從事
還拜議政舍人
賜暇湖堂
丁卯寇深入。
陪 昭顯世子南下
道拜典翰。
坐事罷。
已而擢拜副提學
出爲金堤郡守
異政
及瓜大歸昌平
丙子北虜再入
 上幸南漢
弘溟召募使。
得兵數千人
整衆而前。
會諸路兵皆敗。
分朝又差號召使。
乃以兵授監司
自廵海邑。
江都漕運
未至聞 上出城。
號泣奔問。
朝廷査問斥和諸臣。
弘溟䟽陳不可
南歸
弘溟少嬰家禍
熟知時俗情僞
後雖遭遇隆盛
見世積衰
難以有爲
遂自鞱晦屛退
往往沈淪於酒。
嘗以大司成黽勉赴召
復出咸陽郡
議政沈悅請留之爲士林矜式
 上曰弘溟文學廉介
予已深知
不肯久留何。
至郡拜大提學
疾作歸鄕
復拜大司憲不就
庚寅卒。
訃聞
賻祭如儀
以原從功累贈左議政
姪瀁。
公元1618年
瀁字晏叔。
淸公澈孫。
自號孚翼子
晩改把翁。
萬曆戊午進士
崇禎丙子
避虜江都
遇虜自刎不殊
亂定遯居嶺東三陟
季父▣▣勉以世臣之義。
遂起自童蒙敎官
水運判官
所至廉謹稱。
出爲龍安縣監。
一境安之。
方伯令頒虜赦。
卽棄歸。
遮道止之不能
後三歲監比安縣
秩滿寓居奉化之道深里。
辛丑朝廷擢授憲府持平
力辭。
明年上䟽保育元子之道。
請發內帑救飢民。
已而出爲杆城郡。
秩滿復歸奉化
進侍講院進善
尙衣正司憲府掌令。
戊申疾作
卒于都下舊第
爲人介潔亢厲
志節犖落。
 孝宗卽位
羣賢彙進于朝。
瀁曰今日士大夫尙有身配被虜妻妾者。
必先正此然後事可爲也。
諸賢遂白 上行之。
 孝宗昇遐
號慟曰天不欲明大義耶。
何 聖后賓天也。
晩與尤菴先生宋時烈友善
亂後避世寧海間。
讀書固窮
鄕俗化之。
有爭辦者。
或不詣官府
請瀁决之。
已而改卜太白山中最深處
藏書萬卷
與同志士
隱居
子普衍。
公元1644年
衍字晩昌。
幼時嚴子陵之節。
長從尤菴先生宋時烈學。
時烈稱其賢。
 崇禎甲申
 皇朝淪亡
不復擧子業
靜居深處
數年不出太白山中。
山雄於嶺湖間。
山谷幽深
林泉鳥獸之樂。
往往登高吟詠
平生樂只而已
嘗聞友人北關古人之謫。
如潮崖去國萬餘里。
我國不過千里
而猶惘惘離別之色。
不亦劣哉。
曠遠如此
卒時年僅二十四。
公元1636年
尹文擧汝望號石湖
平人
文正公煌子。
牛溪先生成渾外孫也。
少嘗以明經中文科。
適値國危
謝世之意。
卽辭翰林不就
却步名塗。
然以煌擔當世道
論事不已
不能决去
遂由承文院爲說書
崇禎丙子
正言和議
虜人大至
從父扈駕南漢
朝廷將執斥和人與虜。
文擧請行
會有言不可者乃已。
亂定而煌被謫。
文擧低回不敢退。
己卯丁父憂
除喪
堤川縣監。
將母以往
旣而歸鄕里。
逆變
文擧發之。
朝廷加以資。
文擧恥之。
力辭不得
連拜承旨不起
及除東萊府則遂赴任
倭人明愼約束
倭亦受條恭甚。
坐事罷歸田園
益求其志
大臣論薦者。
連除吏曹參議副提學
不就
 顯宗自在東宮
熟聞其名。
卽位特令有司
陞拜大司憲
上章辭免
 上猶招徠不已
屢除吏曹參判。
下別諭敦召。
輒以病辭。
上䟽朝廷或擬臣燕使。
臨事苟避。
所不敢。
遂欲承當則有違父道
此臣所以甘心自廢不知反者。
其所秉執如此
故 上必欲招致之而終不出。
壬子卒。
年六十七。
舜擧
公元1623年
舜擧魯直號童土
出爲伯父璲後。
自幼便有高識
弱冠德藝蔚然
間從沙溪先生金長生遊。
光海末。
煌廢處鄕里
舜擧從弟元擧從之讀書
 仁祖卽位
治公車業。
崇禎癸酉
司馬兩試
尋除內侍敎官
其與宦侍相接也棄之。
丁丑國家城下之盟
煌以斥和被譴。
叔父殉節江都
舜擧家國之變。
歸田里。
丁父憂
服闋仍居墓舍
 乙酉拜 大君師傅
時士不仕者。
高論競起
舜擧降志
舜擧顧不欲以傲爲高。
卽起應命曰。
君命不可不恭。
且辭尊處卑。
士各有志。
或一道也。
寓居城南
蕭然却掃
不與名利相接
除宜寧縣監。
以淸德稱
秋江南孝溫縣人也。
舜擧高其節。
立祠享之。
金溝
睡隱姜沆有文章
舜擧師事之。
至是手編其遺集
刊行于世。
庚子移寧越郡
郡有 端宗陵。
號曰魯陵
陵側舊有一僧舍。
舜擧新之。
自爲志跋行于世。
乙巳以宿德拜司憲府掌令。
尙衣院正。
戊申卒。
舜擧至行
恩愛甚篤。
郡縣淸凈無爲
吏民無不親戴之。
筆法聽松先生成守琛
滄江趙涑每以爲筆可銘鍾鼎
文可煥黼黻
道可範世俗。
著詩若干卷藏于家。
從弟元擧
公元1816年
元擧伯奮號龍西
忠憲公烇子也。
生於伊川縣齋
外祖尹晥任所也。
之前夕。
晥聞其叔父文忠公斗壽喪。
已而有人告曰勿慽。
今復有一大人降生
驚起問之。
元擧生。
生有異質
光海時父廢處鄕庄
元擧不肯擧業
 仁祖反正赴試
乙丑受業沙溪先生金長生
丁卯虜入平山
 上幸江都
 世子南下
時元擧在尼山
率同儒生迎於道傍。
大臣李元翼抗言曰公州有長江之險。
今宜固守山城
招集軍旅
進援江都
不可退一步地以求自安也。
元翼前固聞之。
奇士也。
癸酉中司馬兩試
遊太學時。
諸生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渾從祀文廟
將陳䟽以請。
異議者。
元擧折之曰兩先生道學純正
如日月之光。
一國人士莫不尊親之。
鄭仁弘李弘詆誣之。
今竟何如。
立異無以應。
丙子冬
虜兵猝至。
 上坐南門樓所向
元擧曰虜先鋒不過百餘騎。
凍餒疲乏
迎擊而擒也。
奈何見此亟走避
公元1490年
也。
徒步南門苦諫
路遇其父烇奉 嬪殿將入江都
元擧家口南歸避兵
元擧尼山
愼獨齋金集擧義兵往從之。
未幾聞父殉節
江都以柩返塟尼山
絶意人世
卜居魯城之東雞龍之西。
 孝宗四年
除 齊陵參奉
超拜曹正郞
不赴
以司憲府持平召之。
元擧上䟽陳情
仍請惡衣菲食
爲示朴之本。
賜租息民
賑飢之本。
 上嘉納之
尼山輔仁堂。
士子藏修之所。
先生所爲記者也。
元擧與羣從兄弟修葺之。
東西兩齋
與村秀才講道其中
屢除掌令。
皆以病辭。
庚戌侍講進善召之。
元擧自以年老將死。
而 世子方向學。
不可一言
䟽陳輔養之道。
以及 上躬闕遺
 上優納之
壬午卒。
年七十二。
公元1627年
申翊隆字▣▣平山人
生而穎秀
四五歲知文字
八歲丁母憂
哀慕悲號
自是善病。
然好讀書屬文
淹貫經史。
學于淸陰金尙憲甚重之。
 仁祖丁卯
虜兵深入
其父鑑宰南原府。
府中兵覲 王。
翊隆募智異山僧義旅以隨之。
會媾成而罷。
庚午中司馬
翌年丁父憂
當疾劇割股進血。
至性如此
乙亥中別試解。
時人詆誣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渾
詬辱
公元1837年
多士
斥翊隆最深。
翊隆遂不就 殿試
因廢擧子業
是歲拜翊衛洗馬
侍直
丙子虜寇猝至。
翊隆護嬪宮入江華
翊隆曰昔先公留守
有言凡物滿盈必敗
今以小島而公委積如山
其亦殆哉。
况今守將膏粱子弟
不閑軍旅
將爲魚肉乎。
未幾城果陷。
翊隆卽自縊
 孝宗卽手解之。
仍拔利刀曰 嬪宮時未就决。
須待 嬪宮自處
可爲之所。
翊隆卽引其刀將自刺。
左右奪之。
俄而虜使宿衛諸臣。
衛 嬪宮。
自以兵環守之。
驅至南城
和約成。
翊隆遂去國
南遊兩湖間者凡三十年。
丁酉冬
卒于鎭岑之寓舍
翊隆少許可。
與同春先宋浚吉市南兪棨石湖尹文擧友善
從遊往返
忘其傖荒也。
常慕淸簡金時習爲人
子㬅。
公元1636年
㬅字㬅倩。
學語便知讀書
嘗有龍升天。
雷雨作。
失勢墮地
人皆辟易
而㬅獨關弓射之。
觀者無不變色
文忠公張維學四子五經
崇禎丙子
大至
從父江都
丁丑正月城陷
母韓氏妻洪氏皆死。
欲與之偕死。
以父在故不敢决
痛憤怨疾
指天誓曰所不奮戈决死胡虜者。
沒齒溝壑
不復立於天地間
由是日夜腐心
不處溫。
不處凉。
流離
公元1637年
中。
尤菴先生宋時烈受業
又遊愼獨齋金集之門。
因詣洪州
忠文公成三問故墟
遂入扶安白蓮洞
林泉魚鳥爲樂
復傍海築室
往往登高泛舟詠歌
終日廢食。
或達宵不寐
悲號痛哭
海上之民。
亦皆感涕不已
丁酉至鎭岑九峯山下。
丁父憂
哀毁幾至滅性
時 孝宗嗣位
尤菴先生入朝
北伐
事甚秘。
莫敢聞。
先生顧獨訪㬅問之。
㬅以固邦本修軍政十策對焉。
又薦武勇士
或譏其持服而干朝議
㬅曰朱子寒泉時。
張南軒修攘之計。
况我至痛在心乎。
日讀兵書
拊劒泣曰蚤晩當備行伍
飮月支而繫中行
或言國小力弱
不可輕挑大禍
㬅憤曰春秋大義數十
周最大。
朱子初見孝宗
以討復爲先。
此義一晦三綱九法斁。
人類入於禽獸
君臣上下國破家亡爲心。
以明天下大義
強弱禍福非所論也。
先生益奇之。
方與議事
而 孝宗昇遐
事遂已。
後卜居鎭岑舟村。
耽思六經
朱子書。
每讀至壬午封事垂拱奏箚戊午讜議序。
慷慨悲咤
讀春秋至復讐事。
哽塞不能竟。
感遇歌以寄意
戊申德裕山。
文簡公鄭蘊之居而歸。
尋卒。
臨沒猶曰忍與讐虜共戴一天
無以歸報地下
氣岸魁梧
公元1644年
行誼卓絶
自聞崇禎甲申之變。
無意于世。
不入不見歷書
燕薊之物。
毫末不以自近。
朝廷旌韓氏氏之烈。
而不建綽楔
春秋賊未討不書塟之義也。
於書無所不通
僻書左道醫藥卜筮
皆洞其妙。
尤邃於易。
尤菴先生接輿荷蓧
今世猶㬅倩在焉。
其自廢出於寃痛
潔身亂倫也。
 正宗丙辰
吏曹判書
謚孝義
從弟炅。
公元1635年
炅字用晦
東陽聖子也。
崇禎乙亥司馬
尋遭丁丑之變。
絶意科宦。
挈家避地泰安縣白華山下
自號華隱
尋以翊聖年老
還歸京第。
申丁父憂
而又不忍兄弟遠去。
乃止。
辛卯冬
家禍作。
决意長往
翌年壬辰
盡室踰嶺居江陵府
天性剛方
赴義急難無所避。
尤恬於進取
始聞愼獨齋金集家學淵源之正
遂往受業
旣而曰學貴實踐。
近名恥也。
於是邊幅
杜門息交
日事講討經史。
卜筮星曆無不淹貫
癸巳卒。
年四十一。
許厚, 林眞怤, 李琢, 林瑋, 權昌業, 李壽仁, 李惇
許厚重卿號素菴
又稱見雪
孔巖人。
力學不倦
光海時避世原州
南遊寒岡鄭逑愚谷▣▣。
歎曰三
公元1623年
氣像
在此數子。
 仁祖癸亥
文忠公李元翼薦其行誼
召拜內侍敎官
丁卯 上幸江都
四方兵覲王。
金昌一倡義兵
賊退賞諸義兵
濟用直長
不就
李仁居者好大言。
躬耕而食。
傷風敗義。
必此人也。
後仁居果謀逆誅。
罪人詞連被逮
會其母權氏沒。
 上憐之。
事又無他釋之。
厚塟其母廣州江上
廬墓三年
朝夕攀樹悲號
樹爲之枯。
癸酉拜砥平縣監。
濫殺繫獄
經冬夏。
邑人守闕訟寃
天旱以寃得釋。
家居岳山下遯溪上自號
尋知義城縣罷歸
辛卯爲刑曹佐郞
當 仁祖禫事入謝
卽歸原州之觀雪。
 上以剛方正直
拜司憲府持平
轉掌令。
輒辭。
或曰當言責。
可以言而不言何也。
笑曰強言要名
不爲也。
累拜淮陽都護府使,安東大都護府使,尙衣院正。
不赴
 顯宗辛丑卒。
公元1495年
林眞怤字樂翁
津人
光海四年中進士
政亂不復求擧。
隱居自守
及 仁祖反正
累召爲大君師傅
辭去
放跡山澤
以潔其趣。
其室自知軒
寓居陜川九曲下。
又號曰九曲老夫
恬靜自適
 孝宗九年卒。
李琢字文叔
昌平人
長身秀骨
神彩灑然
光海時有權門子見而竦然
汲引之。
謝曰自放田野
不願仕也。
其人曰高矣哉。
放言傲世
雖遇朝廷淸明而亦䯈(一作骯)𩪝不屈
蒔花
飮酒陶然
年六十三而卒。
林瑋字平仲
羅州津人
沙溪金先生長生遊。
長生愛重之。
少嘗以父命遊場屋。
得解不復省試
 仁祖初。
尙衣院別坐,景陽察訪翊衛侍直
嘗暫到景陽
卽棄歸。
餘皆不就
 孝宗遺逸徵之。
超授曹佐郞
去就不可不量。
終不應命
 顯宗時拜司憲府持平
已沒矣。
至性
事母有愉色
丁憂
執制踰禮
服闋不入室者三年
公元1636年
昌業子基
安東人
 中宗時名臣之後
張興孝遊。
以爲爲學之方。
當以大學綱領
其會極則在中庸。
覃思二書
崇禎丙子
國家下城之恥。
絶意場屋
專務爲己之學。
手書諸子威儀不謹日就放蕩
敍秩或悖則無異禽獸
又抄古訓
使諸女講習
 孝宗嘗搜放遺逸
鄕人昌業應命
顧深鞱晦
益不欲近名
崇禎癸卯卒。
年六十四。
疾革招子弟讀近思錄而聽之曰。
吾病似蘇矣。
勤學如此
公元1814年
壽仁幼安號醒菴
延安人
淸公後白曾孫
弱冠屬文
天啓甲戌
司馬兩試
癸酉中文科。
承文院爲權知副正字
屢遷正言
丁父憂
旣闋服。
典籍
謝命訖。
歸田里。
自是絶意進取
一意經訓
學問己任
戊子持平
一出赴召
上䟽請暇歸。
仍陳人主虛心從善之道。
屢數百言
己丑 仁祖昇遐
同春先生宋浚吉徵士起爲執義
務爲激揚之論。
請竄配朝臣數輩。
其論甚峻。
 上不卽開納
壽仁引避南歸
尋移副修撰。
時 孝宗嗣位
興衰撥亂爲意
規模未定
又欲矯羣臣朋黨之弊。
壽仁極言之。
溫批嘉納
又除執義校理
皆以疾辭。
時 上復草野諸賢。
以興至治
必欲致壽仁而終不起
己亥 孝廟昇遐
副修撰召之。
九月入都。
 祇送 大行靈駕
南歸
廷議以爲壽仁閒居已久。
白首窮經
學識操履
必裨新化
擢用以奬恬退之節。
陞拜弘文館典翰。
移副應敎
皆辭
前後在朝一月
年六十一而卒。
壽仁退處丘園
晨夕必北向跪坐
封上辭䟽。
往往感泣
朝廷闕失
惕然憂歎
公元1816年
李惇字亨甫
延安人
忠貞貴孫也。
少長隆赫之家。
專以簡恬自持
丙子之難。
從伯父時白入南漢
隨例
賜廩。
不受
難止設科取士
不赴
南歸湖西洪州
名其堂曰秋聲
蒔花種樹
自遣
後樂驪州江上
顧厭官府多喧。
居州西之隩以終。
戒子弟曰吾願子孫寧爲通經學生
不願無識宰相
本少宦情
除官必出謝曰世祿之臣。
豈敢自高
有若山林獨往者然哉。
任職久不過數年。
近或數月。
自免去。
淸操絶俗
民益稱之。
尤菴先生宋時烈嘗抵書曰以公淸淑之氣。
砥礪士友
則雖拱手而坐。
亦足有補世道
金益煕趙復陽等薦之于朝。
直叙六品官。
察訪金井景陽
監橫城,通津淸安縣
卒年七十五。
趙涑, 許格, 洪宇定, 洪錫, 姜洽(姜恰), 沈長世。
公元1623年
趙涑字希溫號滄江
豊壤人。
守溫號風玉軒
牛溪先生成渾游。
得其傳。
素慕司馬光爲人
生涑名之。
海時守溫被誣死獄中。
痛恨憤疾
服闋而不欲有室
其母強之。
始娶。
天啓癸亥
涑與所善文貞公李厚源等密謀
協贊 仁祖反正
誅鋤㐫徒
而涑卽日返鄕里。
力辭勳名
朝廷知其不可強遂止。
天資甚高。
實德篤行
而好自隱晦。
親子弟。
無得以稱焉。
破垣矮屋
不堪其苦。
而顧怡如也。
賜田民皆
公元528年
不問
少時文藝藉甚
復工書畫
不屑也。
常曰人之最難克者。
惟忿與慾爲甚。
窒慾之功。
不可不勇且猛。
又曰人於義理
能覷破大頭腦
則其餘小節目
自可領會矣。
嘗過其壻申曼於鎭岑村舍
夜將半。
金馹孫李穆朝天賦。
歷說燕薊山川
歎曰當時士大夫游觀上國
周旋禮樂
自與今人不同
卽其微意可知
 孝宗時收用賢俊
擢涑爲司憲府掌令不就
肅宗戊申卒。
贈▣▣參判。
公元1636年
許格字春卿
陽川人
崇禎丙子
 上如南漢
虜圍甚急
格二兄仕于朝。
皆從 上于難。
獨格挈家避兵豊基郡。
倡義師覲 王。
和議成。
上小白山
北望痛哭
自是擧子業
丹陽之遯山下
自號曰滄海
常讀春秋以寓志。
不閱淸人曆。
不接賓客
談時事。
不近女色
年八十四而終。
公元1637年
洪宇定字靜而號杜谷
南陽人
崇禎丁丑後。
安東太白山
鬃笠藳帶。
混跡漁樵
坐不向北。
語及南漢事。
慷慨流涕
大君師傅屢徵不起
後贈吏曹參議敎旨
不書年號
公元1817年
錫號遜愚
南陽人
以孝友稱。
所著禮說及日省錄行于世。
丁丑後隱太白山
屢被徵辟
或出或否。
公元1816年
丙子
憤發若狂。
官至龍潭縣監。
公元1817年
姜恰號二吾堂
晉州人
至孝
繼母尹氏
常手自秤薪爇其堗。
丁丑後廢擧入太白山
鄭瀁四老偕隱
後因徵辟
官至山陰縣監。
公元1624年
沈長世字德祖
靑松人。
靑陽君義謙孫。
至孝
年二十。
値父病。
斷指進血。
丁憂
哀毁過制
天啓甲子
李适叛。
長世扈駕之公州。
特拜府都事
丁卯胡入平山
又從 上入江都
有勞績。
尋遭丁丑之變。
不樂都下
出宰榮川。
甲申聞 崇禎皇帝社稷
無當世志。
洪宇定鄭瀁,姜恰,洪錫等隱於太白山
棄官同歸
扁其堂曰覺今。
 孝宗時一出大邱府使。
李基卨, 李慶禥, 金敬直, 黃泂, 蔡宗吉, 澯, 梁應源, 魚夢濂。
公元1585年
李基卨字公造。
延安人
家居都城白蓮峯下。
自號蓮峯
年十四。
慨然求道
守菴朴枝華花潭徐敬德之學。
執質從之。
枝華甚重之。
事母甚孝。
丁憂
水漿不入口者七日。
萬曆乙酉
朝廷擧孝廉
除官不就
明年吏曹又以純德至孝薦。
靑山縣監。
退讓應命
嘗爲親屈意赴茂朱松禾等邑。
所至興學校勸孝
公元1832年
悌。
闔境安之。
壬辰漢城判官
京師新刳於兵。
都民避兵者流江華
飢困甚。
贍恤千計
癸巳兼 宣陵 靖陵都監郞廳。
改封訖。
奔問行在海州
改備局郞。
天師臨我。
船運餉到龍山
趣放軍餉
卨卽出三萬石列諸庭。
隊伍次第分之。
不淹刻而畢。
丙申淸風郡守
丁酉九月
贊畫使李時發檄召郡兵
藩臣又檄止之。
郡中莫知所從
時發慍其不從令。
致諸庭而杖之。
夷然無忤容。
難已謝病湖西
不入城市
有徵辟而不應
時年四十一。
時人其志
譬之錢若水云。
辛丑 上命廉謹德行
政府卨應旨。
超拜司䆃正不就
戊申光海嗣位
三以掌令徵。
上章不起
退居仙遊峯下。
庚戌有以苦節言于朝。
增秩通政階。
丁巳㐫逆倡議廢 母后
卨歎曰彝倫絶矣。
擧家金浦
子惇五亦解官從之。
卨旣沈冥湖海
絶口不言時事
晝夜歎咄而已
會有疾。
往辭先壠
西湖舊廬以卒。
年六十五。
卨於禮學最深。
冠婚喪制
必用儀禮
參以司馬家禮
又於天文地理律曆兵機
靡不洞究
久菴韓百謙稱其善學明道
天啓癸亥
贈吏曹參判。
㫌其孝。
慶禥字君應
慶州人
幼有器度
旣長淹貫經史。
公元1825年
乙酉
中文科。
選補承文院。
屢遷至司憲府持平
壬辰倭寇都城
扈 駕西至平壤
臨津師潰。
慶禥散卒
中道聞賊已入西關
行在隔斷
訛言上渡遼。
慶禥西望痛哭
遂尋老母所在
坐是糾罷久之
 上知其故。
復以司諫院正言徵之。
歷踐樂奉常諸寺正。
光海初。
朝廷一變
慶禥亦遞職。
歸楊根田舍者十有六年。
所居園池臺榭
額其堂曰樂天
耕稼自適
 仁祖反正
內贍寺正
慶禥黽勉入謝
己卯復歸
除官不就
杜門養疾
不與人接。
年七十九而卒。
亂後無家
僑居甚隘。
娣壻洪汝諄以爲言。
慶禥宮闕未復。
何以營私室爲哉。
公元1819年
敬直字而正
善山人
遠祖澍仕高麗
奉使 皇朝
聞我朝開國。
入中不返
敬直年四十二。
文科國子監
出爲銀溪察訪
時光海主失德
㐫孽逢惡。
直語及時事。
忼慨流涕
爾瞻欲致之不得
其志
大怒
嗾其黨將中以危法
會有止之者不果
有故人黨爾瞻者試敬直
敬直責而絶之。
由是不樂京師
盡室川憂道村。
自號憂亭
 仁祖反正
拜狼川縣監。
入爲兵曹佐郞
出爲榮川郡守
內行甚篤。
疾革嘗糞
及喪盡其哀。
從子逾於己出。
有成就。
及析財。
自取磽瘠
擇豊饒而悉歸之。
年六十六而卒。
敬直素少宦情
在野過半
以此踸踔不進。
沒後七十餘年。
鄕人高其行。
享于壯
公元1668年
黃泂字汝涵。
昌原人
至性
八歲母喪
悲號甚至
丁父憂
益悲毁不自制
遂成疾。
崇禎戊申卒。
年四十五。
自幼不習詞章曰。
非所先也。
光海時。
有薦于權門者。
卽日挈家水原雙阜山下
罕與外人接。
人皆以處士稱之。
公元1796年
宗吉字善餘
川人
光海二年
進士
爾瞻等倡廢 母后議。
宗吉尙可求進乎。
杜門斂跡
家居淸州上黨山下金川里。
沈潛經史。
李德隣居
講道不懈
天啓癸亥
 仁祖反正
朝廷選擧遺逸
宗吉爲 穆陵參奉
肅謝卽歸。
翌年甲子李适叛。
 上幸公山
宗吉忠義士數百。
奔問行在
特陞主簿
移司憲府監察
朝廷重民社。
謹擇守令。
宗吉爲求禮縣監。
命下而卒。
宗吉志節甚高。
鄕人朴以儉希賊臣旨。
上讐 母䟽。
宗吉削其名於儒案。
時異議者無不立碎。
而顧不懾也。
於是一鄕之人。
皆不從亂
澯字永叔
陽人
以母老仕至副率
逆臣鄭仁弘等助光海爲虐。
議廢 母后
澯歎曰求養而立
公元1624年
母之朝可乎。
出國門。
麻衣芒履
混跡農圃
負薪都下市之。
如是者六七年。
癸亥
 仁祖反正
事在暮夜倉卒
人莫知也。
京畿監司朴自興夜馳至楊州府將發卒。
澯聞之大驚曰吾世臣也。
國家有急。
宜死輦轂
帶劒隨自興。
十里餘。
聞道上人擧義狀。
又歎曰無道而自底滅亡
尙誰咎哉。
東歸
先是叔父夢寅事光海爲吏曹參判。
與李爾瞻忤。
避居金剛山僧舍。
國家中興
作詩妄訕當世
大逆死。
澯坐竄南方
別坐金㙉察訪李潚等詣闕上䟽曰。
扶植綱常
潔身逃世
 聖上以至仁伐不仁
豈可義士乎。
 上嘉之。
重撓國法
量移鐵原。
其後有以忠孝大節聞于朝。
不報
已而母黃氏沒。
時年六十。
不勝哀而卒。
公元1592年
梁應源字彦長
南原人。
文襄公誠之六世孫。
早孤事老母甚孝。
萬曆壬辰
遭亂奔竄
以販業供給
亂後卜居龍門
耕田力作
 仁祖時旌之曰龍門孝子之閭。
已而世將亂。
妻子入洪川山谷中以沒。
年七十九。
翌年淸人入寇
卒有南漢之事。
其所谷口有哲隱亭。
後之邑宰慕其賢而名之云。
魚夢濂字士泳自號穩睡堂
▣▣(咸從)人。
天資穎悟
學業
公元1792年
通博
而雅有高趣
以母命赴擧
壬子司馬
太學淸議所宗。
光海癸丑
李偉卿等倡廢 母議。
夢濂與其數十人入泮宮。
斥退偉卿
取水滌其座。
上䟽倫紀不可滅絶
罪狀偉卿等。
名儒籍。
通文八路
招集名士以爭之。
又與洪茂績,鄭復亨各抗章請罪爾瞻
時人謂之三賢
夢濂旣忤權奸。
退居長湍灘上十年
 仁祖反正
首除禁府都事
府中以故例困之。
卽棄去。
翌年李适叛。
夢濂傳檄召募討賊
誅而止。
北邊洶洶
挈家而南。
卜居于光陽之金蓮村
尋遭丁丑之變。
謝絶世事
杜門不出
獨與牛山安邦俊友善
植松屋後曰。
此吾之栗里也。
辛卯于順天旅舍。
年七十。
金壽增
公元1800年
金壽增字延之
安東人
文正公尙憲孫。
自幼恬靜
與物無競
讀書篆隷
尙憲稱其醇雅
庚申中生員。
翊衛洗馬
歷典石城平康安岳,成川,淮陽淸風郡縣
乙卯羣壬秉國
其弟文忠公壽恒宋先生時烈相繼竄逐
壽增自成川棄官川之谷雲
盡室徒步以踰嶺。
若將終焉。
庚申朝淸明
始赴淮陽命。
己巳 仁顯王后遜位私第
季弟壽恒後命
公元1795年
珍島
仲弟壽興亦卒於長鬐謫中。
壽增不樂都下
退處石室
轉入谷雲十餘年。
以舊築籠水亭不深
乃就其上源
不知無名等菴。
嘯詠其中
欲與冥絶
又取漢諸葛亮本朝金時習及時烈像。
安之于有知堂。
甲戌侍從陞資同知敦寧府事,漢城左尹,工曹參判。
皆一謝而止。
所寓京第。
扁以靑嵐
蓋亦無著之意。
辛巳暫止其中
翛然而逝。
年七十八。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