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逸民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1H 页
申晓, 朴兴生, 宋愉, 鱼变甲。
申晓。平山人。高丽太师崇谦后。 太宗时。擢魁科为司谏院右正言。斥言宫禁事忤 上旨。遂归于幸洲。自号西湖散人。不复诣都。其兄槩佐 世宗致太平。然晓名出其上。朝廷屡徵不起。年八十一而终。
朴兴生字敬夫号菊塘。▣▣(密阳)人。十七中生员。于世寡合。与其弟文献公堧及舍人徐皞游。又尝师事金自粹。自粹称其英敏。永乐癸卯。除昌平县令。以宽简称。翌年丁忧。遂归于永同。与弟兴居居丧尽礼。服阕。乐其佳山水。遂结庐。扁以二乐。兄弟湛如也。年七十三而终。
宋愉。恩津人。少喜武事。游京师有官阶。既而意不乐。遂弃归怀德县。事母甚孝。祭祀必以古制。尝搆一室。环植松竹以居。自号双清堂。深衣幅巾。焚香静坐。不以俗务经心。忠正公朴彭年作记以美之。一时名贤多酬唱之诗。年五十八而终。
鱼变甲字子先。江陵人。后徙咸从。永乐戊子中文科。时大提学郑以吾梦有诗。云三级风雷鱼变甲。变甲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1L 页
果中殿试第一名。初拜校书副校理。转至 世子右司经。出为忠州判官。时其父渊以河阳监务置散。变甲上章请代己职。遂蒙见许。得升为奉训判官。尝为尚州儒学教授。勤于教诲。诸生坌集。左议政朴訔荐其才。授司谏院右献纳,吏曹正郎兼带艺文应教,知制教艺文应教。儒林重选也。初变甲与申樯友善。约归养老亲。至是变甲欲弃官归。其父母驰书禁之曰立扬显亲乃孝也。变甲未敢归。纂修 定宗实录。迁典祀少尹。 世宗好学崇文。置集贤殿。选文学之臣十人充其职。变甲拜集贤殿应教兼艺文应教。改 世子右文学。纂修 太宗实录。二十二年春。上疏辟佛道。 上览而嘉之。试集贤殿直提学。变甲自入集贤殿。厚被 上眷。未忍遽离。而常恨归养已晚。会宣德丙午有疾。即欣然曰愿就家养疾。 上许之。变甲既归。父母兄弟常怡怡也。朝廷惜其行义。授金海都护府使。不起而卒。以子孝瞻贵赠吏曹判书大提学。
闵审言, 李继贤, 洪裕孙。
闵审言。骊兴人。 端宗时仕至开城留守。 世祖即位弃之。泛舟浮后西江。归通津凤翔里。朝廷特徵以刑曹参判不起。年九十馀。终于凤翔里。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2H 页
李继贤字达夫。真宝人。尝中司马试。屡举乡荐不得志。遂卜居于宣城治北兜溪之曲。以泉石自娱。宅边有水。溉田数十顷以自赡。少有馀。辄以分亲族之穷者。閒居澹然。未尝至官府。以寿而终。
洪裕孙号筱䕺。 世祖时隐君子也。玩世高蹈。不干名利。秋江南孝温称其文如漆园。诗涉山谷云。少尝读书圆觉寺。乖崖金守温,四佳徐居正。退朝辄过试其学。裕孙应之如响。东峰金时习见其诗。字谓居正曰。刚中汝能如是乎。裕孙名重当世。一时公卿多折节为交。与时习放浪山水间。莫知所之。年七十六。始娶妻生一子曰志诚。亦有高名。
庆延, 皮坊隐者, 赵晟, 郑𥖝(弟碏), 金光粹, 朴三吉, 宋钦, 李贤辅, 禹南阳, 李纲。
庆延字大有号南溪。清州人。居州治南茅山里。性至孝。 世祖时徵拜皆不起。 成宗召见于宣政殿。问曰剖冰得生鱼供父。又雪中泣菜菜生。信否。对曰病父思食鱼脍。臣设网密故得之。此何足为异。又问曰忠孝贵于两全。何为不仕。对曰用之则仕。不用则不敢求进也。又问曰读书奚乐。曰大舜之孝。周公之忠。臣所愿学而不能者。 上嘉之。赐号曰徵君。公卿侍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2L 页
者无不叹嗟者。特赐米馔。升造纸别提。出为尼山县监。为养亲赴任。亲没不复仕。及卒县人赙米布。其妇不受曰岂敢累夫子清德乎。朝廷旌其闾。州中诸生祠于莘巷书院。
皮坊隐者。不知其名字。静庵先生赵光祖知其贤。就而问学。隐者曰公材足以济世。然得君而后可以有为。方今 主上特以名用公。实不知公也。万有一小人间之则必不免矣。劝之仕不应。
赵晟字伯阳。平壤人。生而颖秀。六七岁能属文。及长有志性理之学。精思妙诣。旁通六艺百家之书。与弟昱俱有重名。除参奉不就。中进士。仍杜门养病者三十年。居常抚琴自适。号其堂曰养心。以教授为乐。一时士来诣门下者多所成就。嘉靖辛亥。朝廷正礼乐。荐牍交至。晟始起而校正律吕。咸得其正。超拜司畜署司畜。仍监修钦敬阁简仪台。升义盈库令兼医算律三教授。有集行于世。后人并其弟昱俎豆所居之龙门山下。
郑𥖝字士洁号北窗。温阳人。父顺朋右议政。𥖝生而阔达有器度。文艺夙就。嘉靖丁酉中司马。以荐除掌乐院主簿。雅晓音律。尤喜玄琴。及知掌乐院。指授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3H 页
人音律。长短高下。莫不尽其妙。朝廷又以𥖝邃于天文医药。兼观象监惠民署教授。出为抱川县监。闭户而卧。民自安之。及递。养疾于杨州挂萝里。广州清溪寺果川冠岳山。采药飧霞。倘徉物外。以嘉靖己酉卒。弟碏。
碏字君敬号古玉。生而恬淡有逸韵。然其言行不违绳墨。人皆敬之。少从其兄𥖝及守庵朴枝华入枫岳。读道家书试金丹修鍊法。中岁丧其妇。不娶以终。素善诗工草隶。间中进士。旁通医方风鉴诸术。往往多验。朝廷除童蒙教官兼惠民署教授。升内资寺主簿。壬辰乱后监海州牧场。遂不复仕。碏性和厚。未尝臧否人物。最与牛溪先生成浑,峒隐李义健友善。晚而喜饮酒。醉后或放歌。音调清越而不为酒困。盖有托而逃之者。万历癸卯卒。年七十一。
金光粹字国华。本新罗宗姓。性恬淡。风神端洁。于富贵荣达。泊然无所嗜。早以能诗名。弘治辛酉中进士。既而弃举业。屏居义城之北村。宅边有松一株。可荫数亩。光粹爱之。日就饮酒赋诗。偃仰其下。自号松隐。家贫甚。衣食不给。而不以为意。终日欣欣。无一不适意。年九十六而卒。临没沐浴隐几。屈指自语曰足矣。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3L 页
有顷而逝。
朴三吉。报恩人。神人梦其母而告之曰生子名三吉字东利。及生而如其言。少而勇力绝人。其父曰汝将种也。当以武显。不学书无以为将。三吉怃然。昼则射猎以为养。夜斫松读书。经传子史皆贯彻。 世祖甲午中文科。 成宗时除正言。 上废妃尹氏为庶人。三吉顾呈病不出。燕山主即位。以其母故罪廷臣甚酷。而三吉独不与。故得免于祸。燕山主定制短丧。时三吉知淮阳府。其父丧期未尽。而畏法不敢不赴。视事不用捶挞以示变常。其妻窥寝傍。常有涕泣处。亦感而心丧之。及递吏民男女遮道号泣。立祠祀之。燕山主闻其归。遣内侍搜其装。惟斗米及朝服一袭而已。主闻而笑曰何以为生。即升通政拜大司谏。迁吏曹参判。时主政乱日甚。朴元宗等有废立议。三吉曰君虽不仁。大义不可犯。遂还乡。手理园圃。教训子弟。乡人耆老皆以先生称之。年六十八而卒。
宋钦字钦之。新平人。弘治壬子。文科入槐院。时燕山主荒淫。钦退处丘园以教授。 中宗反正。以弘文正字徵之。屡迁至司宪府持平。为母老乞外郡以养。补顺天,砺山等诸州县。以廉白称。妻孥仅免饥寒。归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4H 页
家无甔石。 上令政府选清节不渝者。钦与焉。进嘉善阶拜全罗监司。钦上疏乞归养母许之。母年百有一岁而终。钦守丧尽制。国人称其孝。辛丑特拜右参赞。钦诣都肃命。仍乞骸。 上赐酒于庆会楼南门。令本道赐米豆四十斛。钦肩舆出都。三公以下饯于江上。故事政府堂上。非有旨不得出国门。是日三公令舍人诣政院请送钦。 上许之。赞成金安国,参赞权拨,判书柳仁淑,舍人宋麟寿等会焉。皆一时名流也。及麟寿按节本道。就钦别业搆亭。名之曰耆英会。邀守宰贺之。乡居敦尚礼义。其门下知名者甚多。年八十九而卒。
李贤辅字棐仲。其先永川人。徙礼安。生而颖秀。受业于文正公洪贵达。中文科补校书正字。屡迁至司谏院正言。燕山时。忤旨配安奇驿。 中宗反正。起自谪中除司宪府持平。正直不挠。时人号为烧酒陶瓶。以其外黭然而内清烈也。擢至庆尚监司。以风范自持。一路肃然。坐事罢。会丁母忧。服阕拜刑曹参判。贤辅雅欲退休。遂引疾。买舟南归。一时搢绅大夫饯于都门外。列幕至于江上。 上嘉其恬约。特授知中枢褒之。 仁宗嗣位。贤辅老病不能造朝。上疏言为治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4L 页
要。在乎得人。受任之初。明以辨之。既任之后。信以委之。 先王非不好贤。而贤邪相混。任用不终。此 殿下耳目之所及也。又以难慎和一。为新政之要。见者以为深得老成告君之体。 上览而善之。特升资宪。 明宗己酉。以耆老升崇政。年八十九而卒。贤辅淡泊寡欲。卜居汾川之上。名其堂曰爱日。侍父母游焉。又名其岩曰砻岩以寓意。壁上常挂陶潜归来图。竹杖芒鞋。逍遥林壑间。见者不知为宰相。时乘小艇。访临江僧舍以为乐。每酒后令侍儿歌渔父词。有遗世独立之想。
禹南阳字梦赉。平泽人。家世公卿。而南阳顾修古学。绝意仕官。尝拜监察不就。年七十馀。杜门读书以终。其学邃于大学。不失儒者蹊径。喜以礼自持。每出入。与妻辄相揖。与文敬公徐敬德,猿亭崔寿峸,文敬公金安国友善。性复狷直。闻人恶行。绝不与通。有湖南帅权势甚。欲访而终不得见也。
李纲字仲举。广州人。其五世祖养中仕丽季为刑曹左参议。及我朝开运。退居于乡。终身不仕。纲少以气节自负。中进士试。以门荫屡转司畜正。出为阴竹县监。仅期岁解官归骊州之田园。时年未四十。手植松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5H 页
数千株于屋后。凿沼种荷。治轩亭日啸傲其中。文敬公金安国尝访其家。取苏轼白首归来种万松之句名其轩曰归来。且勉之曰君盍复仕。以待白首而归来乎。纲笑曰公虽劝我。我安能从后生潦倒哉。愿为二仲于三径。以毕百年。不亦快乎。终不起而卒。年仅四十五岁。
郑庆徵, 南孟夏, 韩景琦, 南尚文。
郑庆徵字善叔。河东人。文成公麟趾之后。少聪敏颖秀。弱冠魁南省试。选入上舍。既而荐丁忧。遂无意当世。复以时事嬗变。益不乐于心。卜居报恩峡。不事产业曰人不有贫穷。安知清凉趣乎。峡中有田。岁可得谷累百斛。佃人以岁恶不能入。请他物代之。庆徵惊曰是夺饥人口中食也。即取券焚之。笃于宗族。恤其饥寒。甚于己私。尝植松竹梅菊。日哦其间曰。吾不喜纷华。此四者取其节也。又以六吾扁其堂曰。食吾田饮吾泉守吾天终吾年。人亦无求于吾。吾亦无求于人。杜门养拙以终。年五十九。庆徵书画绝人。人皆宝藏之。且博极群书。按据天下山川形势。道里远近。撰有皇舆图二卷,东国舆图二卷。
南孟夏字施伯。宜宁人。领议政在八世孙。为人豁达。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5L 页
孝友出天。性笃于力学。不事举子业。人劝之仕不应。每谈说古今。有不平事。辄慨然或至流涕。所与游者。多一时名流。宋寅,朴民献,金士元。皆莫逆友也。性爱佳山水。畿内胜区。足迹殆遍。以父母在。不得远游。卜居郭东门外嵯峨山左松溪下流。以渔钓自遣。嘉靖丙辰卒。年仅三十四。
韩景琦字稚圭。清州人。祖明浍上党府院君。父堡琅城君。景琦十八中司马。夙有重名。而不喜仕宦。顾以元勋嫡嗣。屡除官至敦宁副正。朝廷雅知其意。辄以闲司相待。景琦不强辞也。性慕古嗜善。淡然不以物自累。俗流群笑之。亦不以介意。独喜饮酒赋诗。与文敬公金安国友善。年五十八而卒。
南尚文字仲素。宜宁人。亭于双湖。故自号曰双湖。其曾祖左议政智。大父宜城尉致元。尚文自少倜傥魁梧。不喜荣利。好读书。家居东郭骆峰下。有园池树石之胜。以乌巾杖屦。逍遥其中。有来问者辄谢之。庭有古井出松根。味清冽。每中夜独起饮一碗。诵离骚,赤壁赋。天朝经理杨镐游骆峰。见尚文立松下。须眉皓白。状貌奇古。敬异之。迎上座。改容叹曰不料今日见此伟人。遂题于门曰齿德俱优。达尊之闾。卒时年八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6H 页
十三。
柳藕, 成运, 成悌元, 李之菡, 李义健, 杨士彦。
柳藕字▣▣文化人。少从文敬公金宏弼学。有高行。善自韬晦。人无知者。早孤躬爨养母。母有疾。藕学医手自制药以进。家贫甚。妻子饥寒。而处之怡然。闭门端居。以教授为事。燕山时尝召诣承政院。咨访治道而罢。卒时年六十五。藕穷通六经。尤精于易而无所传。惟语大学曰此书乃入德规模。如屋之间架。其门人论许衡出处。藕曰此非后生所及。但以孟子劝齐梁行王道观之。庶不失其要云。
成运字健叔号大谷。昌宁人。听松先生守琛从弟也。运资禀温纯。志气豪迈。其学专务存养精索。故其言有物。其行有常。然终不为世用。故退溪先生李滉谓之隐成。又惜时人不知其高云。年三十馀。中司马试。既而兄遇罹乙巳之祸。运作诗以见志。遂归报恩县。朝廷授参奉。谢命即归。 明宗徵儒贤。访以治道。运至京。 上遣医药。命有司继粟。运诣阙谢。仍乞骸归。 宣祖初。屡召以官皆辞。特赐衣服。命道臣恤其贫困。会以病闻。大医赍药而至。运已没。时万历己卯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6L 页
上闻之。赐以祭赙庀窆。运髫年志道。长益涵揉。常曰圣贤之书。必须大着心胸。高着眼目以求之。不然则句读而已。然外事物而谈性命。非学也。显微精粗。交致其功而后。无架虚躐等之弊。又曰学者先立志。然后细察吾心。克去己私。则自然天理昭著。外邪不自入矣。其父世俊性严峻。而运在侧常有愉色。事兄如事父。与其妇相敬。白首如一。尝僦居。有女子窥之。运觉之。即避去。尤谨辞受。常曰吾平生所戒。色与得二者而已。雅不欲以师道自居。有请业者辄辞。然见其诚挚。亦时教授之。时陈复昌有名。运独以为不吉。其兄遇果中螫以死。运常爱俗离之胜。常飘然独往。屡日忘返。每良辰美景。与冠童倘佯水石间。酒醺辄弹琴咏诗。听之者无不洒然自失。最与文贞公曹植友善。植常称以精金美玉。文烈公赵宪亦以滉并称曰是皆廊庙大器。济世高材。东洲成悌元尝宰报恩。运与植及土亭李之菡,花潭徐敬德皆会焉。忠正公李浚庆闻之曰有德星见不。运尝论一时人物。必以守琛为第一。尝书其事曰陶化一世。身可任也。世衰无以着手。即敛迹而退。栖息山野。探穷性理之奥。修身独善。卒岁优游。此运所以默契而相感者也。 仁祖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7H 页
时赠左承旨。有集行于世。县中人建院享之。
成悌元字子敬号东洲。昌宁人。生而秀颖不群。闻柳藕得文敬公金宏弼性理之学。往从之游。探赜甚力。遍访当世闻人。好玩山经地志。以至医药卜筮之艺。无所不通。少严毅。晚更和易。无贤愚贵贱。俱得欢心。州里以孝闻。朝廷又荐遗逸。特授三品官补报恩县。悌元嫌以隐遁自高。即出应命。啸傲溪山。不事俗务。民皆爱之。考满径归于公州旧居以卒。
李之菡字馨伯号土亭。韩山人。长而赘宗英毛山守。醮之翌日。过弘济桥。见乞儿啼寒。割新袍而分之。闻者异之。读书必彻晓。其舅少与油。乃腰斧入山中。斫松明。燎于堂。烟煤甚。人不堪其苦。之菡独端居不倦。如是者岁馀。经史诸子百氏之书。无不贯穿。将为举子业。见邻人中科设闻喜宴。心陋之遂已。虽入场屋辄不制。制亦不呈。人诘之故。曰我自乐此尔。盖嘲之也。忽挈其妻子而西曰我观妇门无吉气。不去祸将及。翌年而妇家果祸作。善操舟。履大泽如平地。凡国内山川。无远不适。或经岁而莫知所之。性笃于兄弟。非远游未尝一日离居。祭祀一依朱子礼。戒子弟远女色曰此而不严。馀无足观也。忍饥或浃旬不火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7L 页
往往为骇俗行。着蔽阳子粗葛衣。穿木履跨木鞍入官府。见者莫不笑之。为学常以主敬穷理践履笃实为先曰。圣可学而能。唯患暴弃不为耳。其论义理光明俊伟。使人人耸听。尝以荐徵为牙山县曰。得百里之邑而为之。贫可使富。薄可使敦。乱可使理。且足以为国保障。未几卒于官。谥文康。
李义健字宜叔号峒隐。广平大君玙之后。生于绮纨。好任侠。及长折节为学。顾趣尚高逸。视世之利禄。不屑如也。以母命赴举中司马。一时名贤竞为尉荐。皆不就。晚以母老暂为敦宁直长。母没不复仕。文忠公李恒福奏其行谊。拜工曹正郎辞不拜。年八十九而卒。义健有至性。母疾革思食银鱼而不得。终身不食银鱼。洞阴县之东有白云山。义健常独往忘返。文忠公朴淳谢事归。义健乐与之邻居。常披鹤氅。跨峰绝顶吹铁篴。人疑以为神仙云。其为诗。亦翛然有陶潜韦应物之风。时人高其行。虽童孺皆知李正郎。论者比之徐稚,黄宪。 显宗时赠执义。义健从弟遇春号菊隐。隐居堤川德阳山下。亦有高名。与栗谷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浑友善。
杨士彦字应聘号蓬莱。又号海客。其先汉太尉震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8H 页
七世祖起从元齐国长公主东至高丽。忠宣王封上党伯。故为清州杨氏。士彦生而秀朗。与弟士俊士奇俱有文章名。号称三杰。年二十四。作丹砂赋登进士。中文科。历典三登,咸兴,平昌,江陵诸郡县有惠政。邑人立碑颂之。入为成均司成宗簿寺正。已而乐淮阳铁原山水之胜。求为守。淮之东有金刚山。以名区称。辄肩舆诣之。超然忘返。书蓬莱枫岳元化洞天四大字于万瀑洞口。至今见存。后为安边。安边北关之都会也。其俗悍甚。士彦教以孝悌。民皆化之。监司奏其绩最。升通政。忽凿大池积刍茭曰。备他日军马之用。翌年癸未野人叛。 王师征之。列邑困于输挽。府中独晏然。人益以为神。无何 智陵灾。陵在府境。以故谪海西二年。将还病卒。年六十八。葬于永平县金乌山。士彦操履甚洁。友爱过人。兄疾革。尝其粪。屡典名邑。以廉清称。尝曰吾祖却金畏四知。吾不可忝也。早师南师古。预卜壬辰之乱。其诗冲澹。笔意甚奇。尝大书飞字作障。暴风忽起捲入海中。即士彦殁日也。
林亿龄, 李希颜, 严忠贞, 李梦奎, 权好文, 黄应奎, 李德敏。
林亿龄字大树。善山人。从文简公朴祥学。嘉靖乙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8L 页
中文科。历践侍讲院弘文馆。升为承政院承旨。观察江原道。后为潭阳府。隆庆戊辰卒。年七十三。亿龄性俶傥不羁。少以词艺显。出入华膴。顾其志操贞洁。未尝随俗俯仰。至见奸邪用事。辄发不平。由是晚更落拓。乙巳之难。弃官还乡。虽尝出知州县。旋即谢归。无复当世志。卜筑于昌平星山洞。婆娑自适。其为文章。雄肆豪逸。或有不可窥测者。最与听松先生成守琛,河西先生金麟厚友善。
李希颜字愚翁。江陵人。十四中司马试。以遗逸徵授典狱署参奉。阅数月而归。出知高灵县。二年谢归。年五十六而卒。文贞公曹植称其通而知类似柳下惠。卫道之志似陈同甫。希颜又善弓马。绝出辈列。而终不为世用。
严忠贞。江陵人。家甚贫穷。薪水以自给。养其母极孝。母嗜山雀。辄手自结网。获而进之。以母命力学。中司马以荣之。于书无所不通。尤邃于易中庸。母病祷天不获祐。及丧哀毁。杖而后起。制讫朋友劝赴举。忠贞泣曰老母没矣。奚以荣身为哉。悲咽不止。晚居羽溪驿。择佳山水搆茆屋以居。穷困不自聊而常晏如也。为人和粹夷旷。不与人忤。教授乡人。必以忠孝为先。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9H 页
读史至成败治乱君子小人之辨。必慷慨论析。亹亹不倦。至岳飞,文天祥之死。尤掩卷流涕。为文甚简切有致。诗亦壮丽。然亦不屑为也。朝廷授职不起。年七十八而没。将终招所尝游者。具酒饮之。端坐而逝。
李梦奎字▣▣庆州人。生而秀爽。甫语能读书。十岁已通大义。见者皆奇之。中生员试。处泮宫声誉甚盛。馆中之议。必待梦奎而决。 仁宗时馆中少年竞持高论。梦奎忧之。遂不居泮。未几高论之士皆败。初其母姊夫兴宁副正。宗英也。有庶子四人皆不肖。梦奎生未数岁。取而养之。将以后事托之。兴宁之妇死。义服齐衰三年。守墓于高阳。及兴宁死。又执丧如亲子。士大夫吊者盈街。及服阕。以臧获分与四庶子。而其妇家在保宁。梦奎素厌城市。弃举业而归。所居有园林水石之胜。辟一书室。扁曰天休。因以自号。凿沼种花。嗒然独坐。画桃源图及听松先生成守琛所书归去来辞挂之壁。作为歌词。意致高远。其舅显人也。欲官之。梦奎请移官其兄。其舅义而许之。掌铨者即荐其贤。有故人为郎。言于朝曰我知某之心。必不肯屈意从官而徒益其名。名者乃其所恶也。不如遂其志。议遂止。尝孤居淡泊。不以姬妾自侍。乡人化之。争具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99L 页
酒食以冀其来。人有学异端者。必深排之。尤斥风水之说。里中无淫祠。僧巫不得接其闾。 仁宗升遐。梦奎杜门谢客。搥胸悲恸者屡月。卒时年五十四。其妇金氏亦贤妇也。治家有法。闺门之内。甚和且整。
权好文字章仲号松岩。安东人。弱冠从退溪先生李滉学。滉以博学诚明勉之。年三十馀中进士。已而丁忧归。遂无意当世。滉贻书勉其隐居讲道。好文筑精舍于青城山下。扁其斋曰无闷。若将终身。乡人以学行闻于朝。除集庆殿参奉内侍教官。皆不就。已而疾革。为诗谢门徒而殁。好文天资甚高。杜门却扫。摸宋朝群贤像。晨夜肃容事之。尝病世之泥于礼而不知变。博采古礼著书。又著酒礼及家箴等书行于世。滉尝称其有儒者气像。没后数十年。其门人俎豆于无闷斋之址。
黄应奎字仲文号松坡。昌原人。少学慎斋周世鹏。世鹏甚器重之。嘉靖癸卯中司马试。企斋申光汉见而异之曰。此非三代下人物。同年有权宰冀一过而终不肯。 宣祖己巳文科。屡迁至礼宾正。出知清道县。不施鞭朴而民俗大变。未几为溪山娱。乞丹阳郡。上章蠲免逋租。流民争集。以暇日幅巾藜杖。啸吟泉石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0H 页
间。劝父老各立党序。既递将诣洛。叹曰吾老矣。盍归去乎。遂挂帆南归礼基郡。壬辰之乱。天兵南下。郡邑荡然。无以为饷。应奎泣曰老臣癃病。既不及扈驾西巡。又不能荷戈讨贼。何以报国。遂出谷累百斛。继以牛酒。为诸路纳粟者倡。朝廷嘉之。增秩授同知敦宁府事。以病不能谢。劝乡里兴义师。未几而卒。郡有绍修书院。乱后颓圮。应奎为新之。又作童蒙别斋。教诲不倦。
李德敏字季度。龙仁人。其祖弘干方严有大节。与静庵先生赵光祖,文简公金净为道义交。名在己卯党籍。德敏有至性。母没庐墓服阕。又三年而后归。女惊曰门外有白头翁。彷徨久之。其妇方织。嗟伤曰得非而父耶。下机视之。果德敏也。邻里感叹。语其事多泣下者。妇崔氏尝谓诸子曰吾与而父居。未尝一见足也。事仲兄思敏甚勤。每诣之止杖门外。趍入俯谒。思敏止之曰俱老白首矣。何乃尔耶。牛溪先生成浑尝谓德敏曰子终守志。不现于世。愧余之逐逐尘埃中也。行人过牙山路者。相戒曰无得跨马过白岩村。村即德敏居也。家居教授而卒。
朴溉, 李瑀, 李通, 尹柔。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0L 页
朴溉字大均号烟波居士。忠州人。生而神彩秀彻。儿戏尝为泛舟之弄。及长学问日进。常曰人子为学。莫孝若也。穷达在天。诚孝在己。在天者吾所不知。在己者吾当勉之。事父母有至性。尝赴举闻士有躏死者。愤曰士争名至杀人而不顾。此岂仁人所可旅进者哉。遂不复试。搆亭于锦江上。名曰烟波。吟啸自放。其弟文忠公淳。卜平远亭于其东。以小艇往来芦苇间。溉尝有装舟载月诗。 宣祖方想延岩穴闻而悦之。命近臣觇其隐曰昔谢安携妓东山。有苍生之望。殆斯人乎。自是屡除职而不起。弟淳尝侍讲筵。 上谓曰予注意卿兄久矣。卿倘能为予起之否。翌日以汉城参军召之。溉不得已赴职。加通政阶。出为金堤郡一年而谢病归。绝口不道时事。然闻国家有谬政。辄忧形于色。年七十六而终。将没出烟波亭。令左右竟夜琴歌。诘朝口吟一绝曰支离一病差无药。濯归灵泉玉溜寒。从此便教毛骨改。碧云天外驾翔鸾。书讫而卒。
李瑀字季献号玉山。德水人。栗谷先生珥季弟也。善琴书诗画。时人谓之四绝。其书法尤妙。尝于胡麻上作龟字。又析豆为两片。其一书五言绝句一首。 宣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1H 页
祖爱其书。尝赐草决百韵。其册面即 御笔也。然瑀天资甚高。不为才掩。珥尝曰使吾弟从事学问。吾所不及。中生员试。补庆基殿参奉。不欲舍兄远去。辞不赴。出典槐山古阜等邑。年六十八而卒。瑀治郡不任刑。吏民怀之。其在比安也。秩满而吏民乞其留。又七年而后乃去。尝再中庭试。辄见黜。瑀曰命也。自是不赴举。丁父忧。庐墓。冬月亲自涤溉。手皴裂出血。庶母有不慈名。然亦悯然出涕。瑀辄敛手不令见之。袖渍血为赤。珥卜居海州之石潭。瑀置酒弹琴。怡怡如也。及珥卒。妻子饥寒。朝廷授瑀县以养之。瑀竭力抚育。不自置产业。在槐山时。值倭寇。募丁壮授计。屡有捕获。又侦寇向背。使民乘便耕种。阖境赖全。朝廷录其功。赐宣武从勋。
李通字天衢。德水人。栗谷先生珥再从弟也。天姿刚洁。声如洪钟。方九岁以父命从珥学。珥教育甚勤。及长就明经科。尽通诸经。至中庸误一字而诎。乃笑曰此命也。因不复赴举。朝绅以贤良荐。除内侍教官。辞不就。出为高山,歙谷,平昌等邑。所至辄有治声。事亲孝。训诸子以义。于人少许可。独与文忠公李廷龟,文翼公李德馨,忠定公李贵等最深。家居西湖。廷龟屡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1L 页
诣而不谢。或问之。曰我岂敢踵铨衡门耶。光海幽永昌大君岛中而杀之。以榇过湖上。通望哭之。家人止之不可。未几凶论大发。将废 仁穆大妃。通即日归于广陵先垄下。遂绝意当世。着蔽阳子骑黄牛。优游田野中。或弹琴咏歌以终。通晚以福庆称。四世男女得姓者殆二百二十馀人。
尹柔字刚伯。南原人。大父文烈公暹。万历壬辰殉节尚州。伯兄忠简公棨。崇祯丁丑殉节南阳任所。仲兄忠贞公集。以斥和亦殉节沈阳。柔生三岁父衡甲卒。闻邻儿呼爷。辄泫然曰人皆有父。我独无之。母黄氏病革。斫指进血。棨既没。兵戈阻绝。柔舍命而奔。以身温其尸而敛之。常痛集之没。涕泣以终身。字其两家孤甚于己子。邻里化之。丙子之后。绝意进取。敛迹江湖。常思远举。托迹闽浙。寻朱子遗躅而不可得也。家甚贫。拾栗充饥。日讲程朱书。尝曰学莫要于持敬克己。其实在事亲从兄之间。其务知要如此。崇祯甲申卒。清阴金尚宪语人曰崇祯亡于甲申。而此人死于是年。亦可伤也。柔以崇祯癸酉中进士。晚以聋哑自号。故题其墓曰有明朝鲜进士聋哑子尹君之墓云。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2H 页
李楠, 郭期寿, 郑瑄, 房应贤, 李崇庆, 南彦纪, 权春兰, 李大㽕, 权克中, 成辂。
李楠。清州人。孤青徐起之徒也。又从土亭李之菡游。洁身独行。藏名遁世。郑之升名士也。避兵锦山山谷中。楠闻之。遗米数斗酒一榼。戒其子促行曰迟则不及矣。其子至则果阖家饥数日不能兴。即灌以酒。为粥以食之。家得全。愚伏郑经世闻其名。自至清州求见之。楠终不见也。
郭期寿字眉叟。海美人。 宣祖时举文科。佐礼曹。出为扶安县监。父母皆九十馀。遂弃官家居以为养。至光海时。逾益不出三十年。作安宅志四方解。好林居。一号寒碧老人。以寿终。
郑瑄字君玉号苔查。又号旅窝。亦称耻庥。温阳人。年二十三遭倭乱。流离南土。卜居怀德之荆江。杜门不出。 仁祖反正。仍放言自废而卒。年七十二。尝遇贼兄弟争死。朝廷嘉之。褒赠察访职。瑄秀朗无尘垢气。尝慕陶渊明为人。大书北窗清风以挂壁。觞咏之外无他事。时以野服倘徉阡陌。尝有诗曰崇祯垂十载。东海有遗民。江山自终古。日月此何辰。
房应贤字俊夫。南阳人。其先唐相国玄龄云。其父汉杰亦隐德君子。应贤早失父母。能奋发力学。从南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2L 页
曹植,一斋李恒学。遂抛举子业。静坐一室。诵诗读书。暇则课农理圃。灌溉花竹以自适。遗落世事。其于外物荣辱泊如也。以是名重诸公间。最与边士贞友善。士贞亦湖中之贤也。万历己丑卒。年六十六。
李崇庆字君善号枫潭道老。后改丹邱閒民。全义人。尝中进士游太学。能诗善草书。声誉藉甚。而顾不乐也。遂弃去。得异区于阳岳山麓。葬其父母而家焉。洞中多奇岩澄潭古树名花。地又肥衍。宜果谷。崇庆乐之。日哦其间。文忠公朴淳劝之仕。崇庆笑曰公能以陇上之乐。纳诸羁絷乎。淳叹息而去。卒时年七十九。
南彦纪字季宪。宜宁人。美容仪。志气豪逸。少从一斋李恒,河西先生金麟厚游。论主敬穷理之说。又从退溪先生李滉闻人心道心之说。又与松江郑澈,壶岩卞成浥,锦江奇孝谏等友善。尝中生员试。 宣祖招延草莱。不拘资格。吏曹判书李铎欲官之。不肯曰愿从吾所好。拜童蒙教官冰库别坐。竟不就。其妇父薛弘胤亦高尚士也。家在瑱石山下。彦纪往从之。筑室于同福县沙坪村。水石甚美。名其亭曰考槃。日与宾从讲道为乐。而无求于外。时人谓其乐志如仲长统。豪气如陈元龙云。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3H 页
权春兰字彦海号晦谷。安东人。生有异质。尝问其父曰人何以为贵。父曰为子孝为臣忠。由是而为贵仕。曰仕固不足贵。若欲忠孝。舍学而何能哉。父奇之。授孝经。读已曰读此而如不读者非人也。取周易画卦玩之。父曰此大人学。非儿所可解者。春兰跪曰儿窃慕大人志。父益奇之。已而从柏潭具凤龄学。每晨起造门以待朝。虽大寒暑不变。又就退溪李先生滉学。滉甚重之。春兰益自奋励。自六经四子。以至九流百家之书。无所不窥。尤邃于易。母疾谻刲股以食之。得苏月馀。年三十五中文科。隶成均馆。调艺文检阅。屡迁至义城永川青松诸郡县。丁母忧归。服阕遂优游林下。读书谈道。朝廷以弘文馆校理召之不起。为守令以正民心敦风俗为务。月朔必行养老礼。以廉白律身。去义城见家人以紫草一封自随。亟反之。永川俗好鬼奉淫祠。春兰即禁之。遂易其俗。寒冈郑逑治安东。春兰尝访之。庭有花名女妓者。逑命剪去。春兰问其意。曰人之易惑者莫如色。故恶其名而去之。春兰曰苟吾心有主。南威西施。尚不能移。何畏乎假其名者乎。明府之政抑末也。逑深服其言。时朝议相轧。纷然奔竞。秉铨者必拟春兰显职以风之。 宣祖谓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3L 页
近臣曰春兰不乐仕。岂以予为不足与者耶。其于师生尤笃。凤龄病。弃官救之。及没。刊其槁以行。又建书院以祠之。
李大㽕字景引。庆州人。少孤育于外家。能自奋励为学。于书无所不窥。以躬行实践为务。事母有愉色。家贫甚。疏粝或不给而常晏如也。岁大饥。客有过者。留数日。比归倾瓶粟以资之。家人告其乏。大㽕笑曰居者自不至馁死。奈何令客饥困道路乎。其仁恻如此。年三十一中司马。牛溪先生成浑掌吏部。闻其名除司饔参奉。强起膺命。旋以母病去。屡拜主簿佐郎等职。皆不赴。晚始出仕。为亲屈也。及亲没。遂绝意仕官。所居有水竹之胜。即屋后筑草庐。杂植松竹花卉。前临小溪。濯缨而乐之。名曰活溪。学者称活溪先生。一夕曳杖溪上。消摇瞻望。悄然若有感焉。翌日翛然而逝。南州人士识其不识。无不咨嗟相吊。村氓之过墓者皆下马。其学源于静庵先生赵光祖。光祖传门人桧山丁焕及弟熿。其徒有丁焰号晚轩。于大㽕为外党。大㽕少从之游。闻其风而悦之。然其操履充养。多所独得者。
权克中字择甫▣▣(安东)人。少聪悟。从牛溪先生成浑学。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4H 页
浑甚悦之。国法有圆点科。馆学儒生圆点数足。乃许试。欲其多居学。而实利诱也。克中耻之不赴试。及戊子罢圆点科。以是岁中司马。因不复试。屡除礼宾司圃等职皆不起。尝一出为内侍教官。岭南人文景虎受郑仁弘指。上疏诬浑甚。台谏继言之。极其诋辱。克中即日解官归。时浑门人在朝者甚多。独克中免归。自是益无当世意。光海时除翊卫司洗马。勉出旬日而去。克中性甚孝。万历壬辰之乱。挈其家伏杨根山谷。倭寇将搜及其母。克中挺身掠贼而过。故令见之。贼果拔剑追刺之。母用是得免。克中亦不甚伤。得不死。
成辂字重任。昌宁人。幼而颖秀。从文清公郑澈游。有能诗名。中进士游泮宫。言议侃侃然。为一时名贤所重。行谊著闻。授司饔院参奉 齐陵参奉。皆不起。会澈为时辈所攻。辂遂无意于世。醉辄悲咜歌呼。不知者或诮其狂。家在西湖之上。谢绝人事。邻人置酒相邀则辄诣之饮。常戴蔽阳子。自号曰乐凉子。尝自序曰。先生见水底有石状甚奇古。水清则见。水浊则不见。因以为号。又号三一堂。三一者。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之义也。事母至孝。常衣直领以侍。母病忧之甚。须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4L 页
发为白。及病已还黑。与诗人权韠友善。权韠坐诗案死。辂悲之。一夕尽焚其诗卷。敛迹遐世。遂自全于昏乱之世。
李荣元, 李俶, 权得己, 李挺豪, 黄宗海, 曹行立。
李荣元字子善。咸平人。少倜傥豪俊。其诗俊逸清越。与权韠,任叔英友善。 宣祖时孽臣结奥援得志。党与甚盛。荣元上疏极论。人颇危之。而荣元即悠然也。宣祖竟优容之。家居饶产。急人之穷。甚于己私。又与族党仿范仲淹之法。立义仓。以济饥治丧。 仁祖即位。朝廷以其行谊将大用而已卒。子斗阳以从勋。赠荣元承旨。然非其志也。故题其墓曰龙溪处士云。
李俶字善初号花岩。广平大君玙之后。少举进士。顾志趣甚高洁。光海戊午。见时政乱。隐居于堤川白云山。尝一为察访。丁忧归。以善居丧称。已而卒。
权得己字重之。安东人。中文科第一。拜礼曹佐郎。时光海主无道。幽 母后于西宫。得己遂无当世志。戊午除高山察访。遂草疏极论 西宫事。其从兄止之。疏不果上。遂去官深入湖西之海曲。所居不蔽风日。皆泊然也。自是覃思经籍。已而卒。遗诫曰铭旌只书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5H 页
礼曹佐郎。其除职而不拜者勿书。衣周于棺而无椁。舆无雉帐。墙以麻布。覆草席。无用四布以累我。得己自少志学。然颇能调谑。以为无害于道。既而悟其非。遂自号晚悔。题梳帖曰头有垢梳以攘之。身有愆礼以防之。心有妄敬以将之。常曰凡事必求是。毋落第二义。
李挺豪字英彦。高丽门下侍中穑六世孙。生而好学。年十五。从守庵朴枝华受业。中司马游庠舍。人莫知也。惟崔鸣吉奇之。寻丁母忧归。以至行称。时光海主幽 母后。挺豪叹曰人道灭矣。归长湍积云山以避世。天启癸亥 仁祖反正。召用才学之士。拜挺豪童蒙教官。会值丁卯之乱弃去。己巳复为教官。以曲礼少仪弟子职等书教弟子。已而出为黄涧县监。罢归韩山山井里。三年而有南汉之事。挺豪尝自号曰师心。至是易之曰晚觉。不复以仕进为心。居山井七年而卒。
黄宗海字大进。怀德人。幼有至性。年二十四。受学于寒冈郑逑。得闻为学之法。已而丁父忧。守冢三年。疏食饮水。哀毁甚至。杖而后起。会郑仁弘诋诬退溪先生李滉。宗海与西湖诸生千馀人。上疏论之。仁弘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5L 页
相光海。行过木川县。有媚仁弘者邀诸生欲迎谒。会者数十人。宗海曰前年上章罪状。今年遽事干谒。得无愧乎。诸生遂皆谢去。癸丑光海幽闭 母后于西宫。宗海废举不出。时至连山。从沙溪先生金长生讲礼。宗海既废举三十年。博学经术。尤深于礼乐。著有寒冈丧制答问,礼学疑难答问等书。癸亥 仁祖旁求文学之士。文忠公张维荐宗海守道状。屡拜参奉。至掌苑别提不就。丙寅长生以 元宗追崇不可。将上疏。问于宗海。宗海引春秋闵文襄哀事答之。又著论言追崇非礼。以崇祯壬午卒。年六十四。学者称朽浅先生。后八年。享竹林书院。
曹行立字百源。昌宁人。年十三遭倭变。负少弟而跳。贼追获之。兄弟相抱持争死。贼不忍加害。俱得免。光海时彝伦大坏。遂归灵岩。躬耕养母。 仁祖即位。收用遗滞。擢拜行立别提。出监泰仁衿川县。历典益山温阳二郡。后为军器寺佥正。岁馀谢归。送者甚多。至形诸咏歌者。既归筑室白华山下。有林泉鱼鸟之乐。与乡子弟设乡约以厚风俗。年八十。神爽不衰。人望之若神仙。
金坽, 李必行, 沈光洙, 申硕蕃, 金是榅, 李琢。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6H 页
金坽字子峻号溪岩。光州人。其父富伦号雪月堂。从退溪先生李滉游。坽从而求其学。万历壬辰倭入寇。文忠公柳成龙以体察使开府岭南。坽徒步往谒。 皇朝总兵吴惟吉,游击卢得功见而敬之。光海壬子。登增广第选槐院。后四年拜承政院注书。时光海主幽闭 母后。政益乱。坽遂绝意当世。屏居于家。与诸生弹琴讲道以为乐。后数年 仁祖反正。迎 大妃还宫。悉诛诸孽臣。即用在野诸贤。升坽为直讲。寻移持平辞不就。会李适反。 上幸公山。坽以为 宗社危急。在家乞免非义也。前至都城。闻贼平乃归。留子濯亨上辞疏。 上优奖之。台官劾其违式不从。十馀年中。再为掌令执义辅德。一为献纳兼辅德。七为司谏。辄不起。人以为有夷齐之志云。丙子 上幸南汉。清人围之甚急。岭南人倡义师。坽出家财佐兵食。其明年南汉不守。坽悲愤益称疾不出。是年又以司谏徵之不起。自是不复有除命。已而卒。年六十五。后赠都承旨。坽工诗善书。然不屑为也。传者甚少。
李必行字而远号天薇子。广州人。忠正公浚庆曾孙。幼有至行。母疾革割股出血以进。天启辛酉中文科。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6L 页
 仁祖癸亥选入承文院。丁卯北胡深入。必行从乡庐驰入江都扈 驾。驾还都。即谢病归。辛未拜兵曹佐郎。壬申为镜城判官。癸酉为宝城郡守。乙亥拜大同察访。丙子拜通礼院相礼。或起或不起。起亦不久而递。丙子十二月。诣清州会从母葬。十五日闻清兵大举入境。驰到利川。时 上幸南汉。阻兵不得入。闻前判书李显英倡义于砥平山谷中。即往从之。丁丑正月为贼所逼。入春川峡。穿山上雪转至襄阳境。与其兄必荣遇。必荣时递椵岛接伴使还朝。亦中路阻兵。转而至此。于是偕之西。至旌善郡。闻 上下城。即奔问阙外。遂返骊州。以种药读书自娱。而家贫剥松树皮以自给。屡以执义应教等职召之。并不起。乙酉卒。遗命曰以相礼铭我幸。其为崇祯时官也。
沈光洙字希圣。青城伯德符九世孙。光海时父詻下狱窜江界。移东海之野城。光洙年十六。辛苦道路。时李命俊亦坐事流海上。光洙从而受易者十年。光海废。詻复显用。越五年选司马两试。辛未有 元宗追尊之议。光洙与太学四馆诸生。上疏言其非礼。乙亥为 凤林大君师傅。 孝宗潜邸时也。丙子从 上入南汉城中。贼势既张。必要 世子为质。光洙言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7H 页
不可。复进战守策。仍请斩主和者以徇。 上既出城。光洙入寿春。从丘壑之乐。名其室曰拙乐。自号鲁渊。屡除官不出。擢拜持平。辄辞。升承旨参议。又上疏乞免。及卒以甘盘之旧。赠吏曹参判。
申硕蕃字仲衍。平山人。从愚伏郑经世学。退居于岭南之上洛州。崇祯癸酉。中司马。寻遭丙丁之变。不复应举。除大君师傅童蒙教官。戊戌超拜刑曹佐郎。是时 孝宗急于求士。铨曹荐十人。直升六品官。而硕蕃为之首。诣阙谢即归。甲辰朝廷将以台阁徵之。硕蕃乃屈意为祥云察访。遍观金刚五台而归。进侍讲院进善成均馆司业。上章辞不起。甲寅 显宗升遐。 肃宗即位。以司宪府掌令召之。硕蕃以为嗣服新命。不可在家辞免。强疾而行。至闻庆县复上疏乞免。兼陈民瘼而归。年八十一卒。硕蕃少博学强记。于舆地山川靡不贯穿。又明于阴阳邪正之辨。时人以豪杰称之。
金是榅字以承。其先出自新罗敬顺王。是榅少聪明嗜学。以才行闻。自崇祯丙子之变。读书不出者四十年。既博极群书。以经学为本。卜居陶渊。从泉石之乐。自号陶渊。其里名大瓢。亦曰瓢隐。安东府使林坛荐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7L 页
于朝。除 陵官不起。后有廉使连以文学耆旧推荐。不果召。年七十二。无疾而逝。会哭者百馀人。葬于河东松石山南。是榅尝言我死书吾墓曰崇祯处士之墓。门人书其旌曰崇祯处士之柩而葬之。
李琢字君宝号弦斋。 定宗十世孙。光海时彝伦大坏。琢绝意当世。屏弃交游。久之 仁祖反正。举乡试至都。适李适叛。琢辄挺身从 上于公州。书国亡与亡四字。以贻家人。或问其义。对曰君亲一也。吾今不幸无父母。所致身者惟 君在耳。未几中司马。丁卯虏引兵深入。 上入江华。琢从 世子湖南。初朝廷录前后陪扈者。多以白衣得官。独琢不自言。相国金瑬闻之。荐授 社稷署参奉不就。而有幽遁志。将卜居横城以老。不就而卒。年三十四。琢为人外似朴鲁。中实纯明。操履洁白。虽在田野间。必敛膝危坐。菰果之属。非家种不食。言若不出口。而顾义至高。临事慷慨。闻朝廷与虏媾。作诗以见志。
闵嶪, 李廷焕, 金沇, 柳兴龙, 崔徽之, 赵锡馨, 申𢣐。
闵嶪字子昂。骊兴人。幼而颖悟。学语便知文字。光海昏乱。至幽闭 母后。嶪绝意公车。好读孟子。慨然知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8H 页
圣贤之学。天启癸亥。 仁祖反正。群贤毕进。沙溪先生金长生被召至京。嶪辄执贽请见。既而从长生南归连山。受大学家礼等书。退与慎斋金集。反复讲论不怠。未几其母疾猝剧。嶪适在外心动。即至断指以血进得苏。丙寅丁父母忧。明年正月。靷两丧于广州到利峙。北虏警猝至。担夫惊散。嶪抱柩号恸。避兵者皆悲之。相与谋曰此人诚孝如此。我等岂敢自惜。乃为移柩墓下而去。丙子北虏再入。嶪奉其生母入江都。及闻 上下城。北向大哭。亟欲自裁。为母老不敢决。然义不出仕。难已拜庆基殿参奉内侍教官不起。庚子除童蒙教官。一出谢。亦不应出。住杨湖。箪瓢自适几十年而卒。
李廷焕字辉远。完山人。有至性。父疾割股进血。既丁忧。以善居丧称。平居姁姁。与人无畦畛。然论事可否则未尝屈意。人许其和而不流也。少治举子业。有名场屋间。及崇祯丁丑。国有下城之耻。廷焕杜门不出。作悲歌十首以遣志。然亦不欲以此自摽。语人曰吾既失怙恃。故绝意进取耳。州人以笃行闻于朝。 肃宗辛酉旌其孝。
金沇字长源。扶安人。高丽名臣丘之后。家居修行。为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8L 页
乡党所称。光海丁巳举进士。时 仁穆大妃幽处西宫。同榜诸生附凶议。将上章以助之。沇即揖诸生径归。奋然欲极言于朝。草稿已成。宗党皆不可。故不果上。遂不复应举。 仁祖十五年。崇祯丁丑也。自是益谢绝世路。遂搆一室于山水间。倘徉啸傲。自号陶村居士。竟杜门以终。年六十五。
柳兴龙字致云。晋州人。甫成童值壬辰倭寇。随父伏村中。父为贼刃所伤。兴龙涕泣抱持。乞以身代死。贼舍其父。驱兴龙去。兴龙啼号不食。贼渠知其为父释之。自竹山昼伏夜行。莫知所向。有一老人指前路曰勿虑也。父子可生逢也。因忽不见。遂从其所指。卒至家得见父。数日而父没。 仁祖甲子李适叛。 上幸公州。兴龙慨然曰君父何在。此岂臣子在家之日乎。与其子时僩及门人尹焕。负粮赴行在。路闻适已诛。上还京师。或劝其追及路左。兴龙不肯曰吾为职分也。岂可希觊而自衒乎。丙子之乱。与老母入深峡。闻江都失守。往见知县。谋起义旅。已而闻城下之耻。遂入山痛哭。兴龙自少不事公车业。至是益自靖。教授生徒。远近学者甚众。而皆雅饬谨慎。见者皆知其兴龙弟子也。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9H 页
崔徽之字子琴。朔宁人。少有才名。光海时。人伦斁晦。不赴公车。及 仁祖反正。始中进士。因绝意进取。专心问学。性笃孝。事母常有愉色。徽之藏修既久。乡党服其行义。屡荐于朝。授禁府都事。又除自如察访。约己奉公。邮卒颂其惠。寻遭丁丑之难。尤敛迹远引。不到京辇二十馀年。然语及时事。辄慨然涕下。屡拜翊卫司副率侍直。俱不就。尤庵先生宋时烈长吏部。博求贤才。超授工曹佐郎。徽之强起谢。即移病归。己酉卒。年七十一。徽之有高行。立心以忠信不欺为主。顾独好山水。尝卜筑求礼之鳌山。搆竹为屋。往来逍遥。自号鳌州。与其弟攸之及同里诸名士。为九老会。仿白居易故事。藻翰虽过人。而亦不屑为也。
赵锡馨字子服号近水轩。林川人。祖瑗号云江。官承旨。父希逸号竹阴。官礼曹参判。并以文学著名。锡馨幼少随父迁谪。不避艰险。遂得风痹疾。是时 母后幽废。彝伦斁绝。锡馨痛国家之变。未尝就公车。及丁父忧。庐墓几至灭性。 仁祖甲子。魁司马。瑗希道(一作逸)及锡馨。三世魁司马。人皆艳称之。锡馨本少官情。除翊卫司洗马侍直而不肯出。后值虏乱。国家有城下之盟。遂屏居林邱。益不膺除命。伤时慷慨。作诗悼殉节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09L 页
之臣金尚容,洪翼汉等。皆悲愤可涕。尝题历书曰大明丁丑崇祯历。今日何堪拭泪看。史臣取以书诸策。孝宗丙申卒。所著诗篇刊行于世。
申𢣐字伯钦。平山人。高丽壮节公崇谦之后。少笃志博学。词赋清健。光海时李尔瞻倡为凶论。幽闭 母后。𢣐辄危言不挠。尔瞻即其近戚也。意在调柔而竟与之绝。遂废举杜门不出。万历戊午。挈家归安东九潭。即外家金氏庄也。时金瑬等有靖 社之意。以𢣐忠义忼慨。欲与同心。而亦不肯。及 仁祖反正。朝著清明。顾独潜心典学。以布衣终。丙子之乱。 上如南汉。廷臣多违弃 君者。𢣐愤曰平居衣君衣食君食。当乱而弃义图存者有之。擅强兵坐观者相环。此夷狄禽兽之所不为也。辞甚激烈。当路者多恶之。𢣐性澹泊。不治家人产业。然闻人之穷。必倾囷调济。丙丁之际。洛下士大夫避兵者尽室来依之。清阴金尚宪丁丑后避地花山。亦爱重之。有时相访。以为乱中奇事。
郑弘溟(侄瀁, 从孙普衍), 尹文举(弟舜举, 从弟元举), 申翊隆(子㬅, 从侄炅)
郑弘溟字子容号畸庵。延日人。幼而警悟。其父文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0H 页
公澈奇之。临殁手书戒子帖以贻诸子。尤致意于弘溟。弘溟少从龟峰宋翼弼学。又从沙溪先生金长生受周易近思录等书。时其父为奸党所攻。弘溟亦摈于时。羁旅两湖间。光海丙辰。中文科隶承文院。奸党又启削之。乃南归杜门读书。远近之士多从之。 仁祖癸亥。拜艺文馆检阅。俄迁弘文馆正字。会李适叛。扈驾公州。既还讼父冤。转吏曹正郎。诏使姜曰广至。远接使金瑬辟为从事。还拜议政府舍人。赐暇湖堂。丁卯虏寇深入。陪 昭显世子南下。道拜典翰。坐事罢。已而擢拜副提学。出为金堤郡守。有异政。及瓜遂大归昌平。丙子北虏再入。 上幸南汉。以弘溟为召募使。得兵数千人。整众而前。会诸路兵皆败。分朝又差号召使。乃以兵授监司。自巡海邑。给江都漕运。未至闻 上出城。号泣奔问。时朝廷查问斥和诸臣。弘溟疏陈不可。因南归。弘溟少婴家祸。熟知时俗情伪。后虽遭遇隆盛。益见世道积衰。难以有为。遂自韬晦屏退。往往沈沦于酒。尝以大司成黾勉赴召。复出为咸阳郡守。领议政沈悦请留之为士林矜式。 上曰弘溟文学廉介。予已深知。奈不肯久留何。至郡拜大提学。会疾作归乡。复拜大司宪不就。庚寅卒。讣闻致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0L 页
赙祭如仪。以原从功累赠左议政。侄瀁。
瀁字晏叔。文清公澈孙。自号孚翼子。晚改把翁。万历戊午中进士。崇祯丙子。避虏江都。遇虏自刎不殊。乱定遁居岭东之三陟。其季父▣▣勉以世臣之义。遂起自童蒙教官。历水运判官。所至以廉谨称。出为龙安县监。一境安之。会方伯令颁虏赦。即弃归。民遮道止之不能。后三岁监比安县。秩满寓居奉化之道深里。辛丑朝廷擢授司宪府持平。力辞。明年上疏陈保育元子之道。仍请发内帑米救饥民。已而出为杆城郡。秩满复归奉化。进侍讲院进善。移尚衣院正司宪府掌令。戊申疾作。卒于都下旧第。瀁为人介洁亢厉。志节荦落。 孝宗即位。群贤汇进于朝。瀁曰今日士大夫尚有身配被虏妻妾者。必先正此然后事可为也。诸贤遂白 上行之。 孝宗升遐。瀁号恸曰天不欲明大义耶。何 圣后之宾天也。晚与尤庵先生宋时烈友善。乱后避世宁海间。读书固穷。乡俗化之。有争办者。或不诣官府。请瀁决之。已而改卜太白山中最深处。藏书万卷。与同志士。俱隐居。子普衍。
普衍字晚昌。幼时慕严子陵之节。及长从尤庵先生宋时烈学。时烈称其贤。 崇祯甲申。 皇朝既沦亡。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1H 页
不复为举子业。常静居深处。数年不出太白山中。山雄于岭湖间。山谷幽深。有林泉鸟兽之乐。往往登高吟咏。谓平生所乐只此而已。尝闻友人窜北关曰古人之谪。如潮崖去国万馀里。我国远不过数千里。而犹惘惘有离别之色。不亦劣哉。其旷远如此。卒时年仅二十四。
尹文举字汝望号石湖。坡平人。文正公煌子。而牛溪先生成浑外孙也。少尝以明经中文科。适值国危。有谢世之意。即辞翰林不就。遂却步名涂。然以煌担当世道。益论事不已。故不能决去。遂由承文院为说书。崇祯丙子。以正言斥和议。及虏人大至。从父扈驾南汉。时朝廷将执斥和人与虏。文举自请行。会有言不可者乃已。乱定而煌被谪。文举仍低回不敢退。己卯丁父忧。既除丧。为堤川县监。将母以往。既而辞归乡里。有逆变。文举发之。朝廷加以资。文举耻之。力辞不得。连拜承旨不起。及除东莱府则遂赴任。与倭人明慎约束。倭亦受条恭甚。坐事罢归田园。益求其志。大臣有论荐者。连除吏曹参议副提学。皆不就。 显宗自在东宫。熟闻其名。及即位特令有司继粟。升拜大司宪。即上章辞免。 上犹招徕不已。屡除吏曹参判。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1L 页
下别谕敦召。辄以病辞。尝上疏言朝廷或拟臣燕使。临事苟避。义所不敢。遂欲承当则有违父道。此臣所以甘心自废不知反者。其所秉执如此。故 上必欲招致之而终不出。壬子卒。年六十七。弟舜举。
舜举字鲁直号童土。出为伯父璲后。自幼便有高识。弱冠德艺蔚然。间从沙溪先生金长生游。光海末。煌废处乡里。舜举与从弟元举从之读书。 仁祖即位。始治公车业。崇祯癸酉。中司马两试。寻除内侍教官。为其与宦侍相接也弃之。丁丑国家有城下之盟。煌以斥和被谴。叔父烇殉节江都。舜举痛家国之变。归田里。寻丁父忧。服阕仍居墓舍。 乙酉拜 大君师傅。时士多不仕者。高论竞起。谓舜举必降志。而舜举顾不欲以傲为高。即起应命曰。君命不可不恭。且辞尊处卑。士各有志。此或一道也。寓居城南。萧然却扫。不与名利相接。除宜宁县监。以清德称。秋江南孝温县人也。舜举高其节。立祠享之。移金沟。初睡隐姜沆有文章。而舜举尝师事之。至是手编其遗集。刊行于世。庚子移宁越郡。郡有 端宗陵。号曰鲁陵。陵侧旧有一僧舍。舜举新之。自为志跋行于世。乙巳以宿德拜司宪府掌令。历尚衣院正。戊申卒。舜举有至行。家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2H 页
居恩爱甚笃。在郡县清净无为。吏民无不亲戴之。笔法学听松先生成守琛。沧江赵涑每以为笔可铭钟鼎。文可焕黼黻。道可范世俗。所著诗文若干卷藏于家。从弟元举。
元举字伯奋号龙西。忠宪公烇子也。生于伊川县斋。外祖尹皖任所也。生之前夕。皖闻其叔父文忠公斗寿丧。已而梦有人告曰勿戚。今复有一大人降生。皖惊起问之。元举生。生有异质。光海时父废处乡庄。元举不肯为举业。 仁祖反正始赴试。乙丑受业于沙溪先生金长生。丁卯虏入平山。 上幸江都。 世子南下。时元举在尼山。率同县儒生迎于道傍。见大臣李元翼抗言曰公州有长江之险。今宜固守山城。招集军旅。进援江都。不可退一步地以求自安也。元翼曰前固闻之。果奇士也。癸酉中司马两试。游太学时。诸生议栗谷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浑从祀文庙。将陈疏以请。有异议者。元举折之曰两先生道学纯正。如日月之光。一国人士莫不尊亲之。独郑仁弘,李弘老诋诬之。今竟何如。立异者无以应。丙子冬。虏兵猝至。 上坐南门楼议所向。元举奋曰虏先锋不过百馀骑。而冻馁疲乏。可迎击而擒也。奈何见此亟走避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2L 页
也。遂徒步诣南门将苦谏。路遇其父烇奉 嫔殿将入江都。命元举以家口南归避兵。元举至尼山。闻慎独斋金集欲举义兵往从之。未几闻父殉节。奔江都以柩返葬尼山。遂绝意人世。卜居于鲁城之东鸡龙之西。 孝宗四年。除 齐陵参奉。超拜工曹正郎。皆不赴。以司宪府持平召之。元举上疏陈情。仍请恶衣菲食。为示朴之本。赐租息民。为赈饥之本。 上嘉纳之。尼山有辅仁堂。为士子藏修之所。栗谷先生所为记者也。元举与群从兄弟修葺之。创东西两斋。与村秀才讲道其中。屡除掌令。皆以病辞。庚戌以侍讲院进善召之。元举自以年老将死。而 世子方向学。不可无一言。疏陈辅养之道。以及 上躬阙遗。 上优纳之。壬午卒。年七十二。
申翊隆字▣▣平山人。生而颖秀。四五岁知文字。八岁丁母忧。哀慕悲号。自是善病。然好读书属文。淹贯经史。学于清阴金尚宪甚重之。 仁祖丁卯。虏兵深入。其父鉴宰南原府。以府中兵觐 王。翊隆募智异山僧为义旅以随之。会媾成而罢。庚午中司马。翌年丁父忧。当疾剧割股进血。其至性如此。乙亥中别试解。时人诋诬栗谷先生李珥,牛溪先生成浑。因诟辱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3H 页
多士。斥翊隆最深。翊隆遂不就 殿试。因废举子业。是岁拜翊卫司洗马。升侍直。丙子虏寇猝至。翊隆护嫔宫入江华。翊隆曰昔先公为留守。有言曰凡物满盈必败。今以小岛而公私委积如山。其亦殆哉。况今守将皆膏粱子弟。不闲军旅。其将为鱼肉乎。未几城果陷。翊隆即自缢。 孝宗即手解之。仍拔利刀曰 嫔宫时未就决。须待 嫔宫自处。可为之所。翊隆即引其刀将自刺。左右夺之。俄而虏使宿卫诸臣。卫 嫔宫。自以兵环守之。驱至南城。及和约成。翊隆遂去国。南游两湖间者凡三十年。以丁酉冬。卒于镇岑之寓舍。翊隆少许可。独与同春先生宋浚吉,市南俞棨,石湖尹文举等友善。从游往返。忘其徙伧荒也。常慕清简公金时习之为人。子㬅。
㬅字㬅倩。学语便知读书。尝有龙升天。雷雨作。龙失势堕地。人皆辟易。而㬅独关弓射之。观者无不变色。从文忠公张维学四子五经。崇祯丙子。虏大至。从父入江都。丁丑正月城陷。母韩氏妻洪氏皆死。㬅欲与之偕死。以父在故不敢决。遂痛愤怨疾。尝指天誓曰所不得奋戈决死于胡虏者。即没齿沟壑。不复立于天地间。由是日夜腐心。寒不处温。暑不处凉。流离湖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3L 页
中。从尤庵先生宋时烈受业。又游慎独斋金集之门。因诣洪州。访忠文公成三问故墟。遂入扶安白莲洞。以林泉鱼鸟为乐。复傍海筑室。往往登高泛舟咏歌。或终日废食。或达宵不寐。或悲号痛哭。海上之民。亦皆感涕不已。丁酉至镇岑九峰山下。丁父忧。哀毁几至灭性。时 孝宗嗣位。徵尤庵先生入朝。议北伐。事甚秘。人莫敢闻。先生顾独访㬅问之。㬅以固邦本修军政等十策对焉。又荐武勇士。或讥其持服而干朝议。㬅曰朱子在寒泉时。与张南轩论修攘之计。况我至痛在心乎。日读兵书。拊剑泣曰蚤晚当备行伍。饮月支而系中行。或言国小力弱。不可轻挑大祸。㬅愤曰春秋大义数十。尊周最大。朱子初见孝宗。以讨复为先。此义一晦则三纲沦九法斁。人类入于禽兽。君臣上下以国破家亡为心。以明天下之大义。强弱祸福非所论也。先生益奇之。方与议事。而 孝宗升遐。事遂已。后卜居镇岑舟村。耽思六经。最嗜朱子书。每读至壬午封事,垂拱奏劄,戊午谠议序。慷慨悲咤。读春秋至复雠事。辄哽塞不能竟。作感遇歌以寄意。戊申入德裕山。访文简公郑蕴之居而归。寻卒。临没犹曰忍与雠虏共戴一天。无以归报地下。㬅气岸魁梧。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4H 页
行谊卓绝。自闻崇祯甲申之变。尤无意于世。不入籍不见历书。燕蓟之物。虽毫末不以自近。朝廷旌韩氏洪氏之烈。而不建绰楔。据春秋贼未讨不书葬之义也。于书无所不通。虽僻书左道医药卜筮。皆洞其妙。尤邃于易。尤庵先生曰接舆荷蓧。今世犹㬅倩在焉。其自废出于冤痛。非洁身乱伦也。 正宗丙辰。赠吏曹判书。谥孝义。从弟炅。
炅字用晦。东阳尉翊圣子也。崇祯乙亥中司马。寻遭丁丑之变。遂绝意科宦。挈家避地于泰安县白华山下。自号华隐。寻以翊圣年老。还归京第。甲申丁父忧。而又不忍舍兄弟远去。乃止。及辛卯冬。家祸作。遂决意长往。翌年壬辰。尽室踰岭居江陵府。炅天性刚方。赴义急难无所避。尤恬于进取。始闻慎独斋金集家学渊源之正。遂往而受业。既而曰学贵实践。近名耻也。于是去边幅。杜门息交。日事讲讨经史。如卜筮星历无不淹贯。癸巳卒。年四十一。
许厚, 林真怤, 李琢, 林玮, 权昌业, 李寿仁, 李惇。
许厚字重卿号素庵。又称见雪。孔岩人。力学不倦。光海时避世原州。南游见寒冈郑逑愚谷▣▣。叹曰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4L 页
代气像。在此数子。 仁祖癸亥。文忠公李元翼荐其行谊。召拜内侍教官。丁卯 上幸江都。召四方兵觐王。厚与金昌一倡义兵。贼退赏诸义兵。升厚为济用监直长。辞不就。李仁居者好大言。躬耕而食。厚曰伤风败义。必此人也。后仁居果谋逆诛。而厚为罪人词连被逮。会其母权氏没。 上怜之。事又无他释之。厚葬其母广州江上。庐墓三年。朝夕攀树悲号。树为之枯。癸酉拜砥平县监。以滥杀人系狱。经冬夏。邑人守阙讼冤。适天旱以冤得释。家居雉岳山下遁溪上以自号。寻知义城县罢归。辛卯为刑曹佐郎。当 仁祖禫事入谢。即归原州之观雪。 上以厚刚方正直。拜司宪府持平。转掌令。辄辞。或曰当言责。可以言而不言何也。厚笑曰强言要名。吾不为也。累拜淮阳都护府使,安东大都护府使,尚衣院正。并不赴。 显宗辛丑卒。
林真怤字乐翁。恩津人。光海四年中进士。见政乱不复求举。隐居自守。及 仁祖反正。累召为大君师傅。即辞去。放迹山泽。以洁其趣。名其室曰自知轩。后寓居陜川九曲下。又号曰九曲老夫。恬静自适。 孝宗九年卒。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5H 页
李琢字文叔。昌平人。长身秀骨。神彩洒然。光海时有权门子见而竦然。欲汲引之。琢谢曰自放田野。不愿仕也。其人曰高矣哉。琢仍放言傲世。虽遇朝廷清明而亦䯈(一作肮)𩪝不屈。莳花养竹。饮酒陶然。年六十三而卒。
林玮字平仲。罗州会津人。从沙溪金先生长生游。长生爱重之。少尝以父命游场屋。得解辄不复省试。 仁祖初。除尚衣院别坐,景阳道察访,翊卫司侍直。尝暂到景阳。即弃归。馀皆不就。 孝宗以遗逸徵之。超授刑曹佐郎。玮曰去就不可不量。终不应命。 显宗时拜司宪府持平。而玮已没矣。玮有至性。事母有愉色。既丁忧。执制踰礼。服阕而不入室者三年。
权昌业字子基。安东人。 中宗时名臣輗之后。从张兴孝游。以为为学之方。当以大学为纲领。其会极则必在中庸。遂覃思二书。崇祯丙子。国家有下城之耻。遂绝意场屋。专务为己之学。手书训诸子曰威仪不谨则日就放荡。叙秩或悖则无异禽兽。又抄古训。使诸女讲习。 孝宗尝搜放遗逸。乡人以昌业应命。而顾深自韬晦。益不欲近名。崇祯癸卯卒。年六十四。疾革招子弟读近思录而听之曰。吾病似苏矣。其勤学如此。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5L 页
李寿仁字幼安号醒庵。延安人。文清公后白曾孙。弱冠善属文。天启甲戌。中司马两试。癸酉中文科。隶承文院为权知副正字。屡迁至正言。丁父忧。既阕服。授典籍。谢命讫。即归田里。自是绝意进取。一意经训。以学问为己任。戊子拜持平。一出赴召。上疏请暇归。仍陈人主虚心从善之道。屡数百言。己丑 仁祖升遐。同春先生宋浚吉以徵士起为执义。务为激扬之论。请窜配朝臣数辈。其论甚峻。 上不即开纳。寿仁即引避南归。寻移副修撰。时 孝宗嗣位。以兴衰拨乱为意。而规模未定。又欲矫群臣朋党之弊。寿仁极言之。温批嘉纳。又除执义校理。皆以疾辞。时 上复用草野诸贤。以兴至治。必欲致寿仁而终不起。己亥 孝庙升遐。以副修撰召之。九月入都。 祇送 大行灵驾。即南归。时廷议以为寿仁閒居已久。白首穷经。学识操履。必裨新化。宜擢用以奖恬退之节。升拜弘文馆典翰。移副应教。皆辞。前后在朝仅一月。年六十一而卒。寿仁虽退处丘园。晨夕必北向跪坐。封上辞疏。往往感泣。闻朝廷阙失。辄惕然忧叹。
李惇字亨甫。延安人。忠贞公贵孙也。少长隆赫之家。专以简恬自持。丙子之难。从伯父时白入南汉。随例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6H 页
赐廪。让不受。难止设科取士。又不赴。南归湖西之洪州。名其堂曰秋声。莳花种树。以自遣。后乐骊州江上。顾厌官府多喧。居州西之隩以终。尝戒子弟曰吾愿子孙宁为通经学生。不愿为无识宰相。惇本少宦情。而除官必出谢曰世禄之臣。岂敢自高。有若山林独往者然哉。其任职久不过数年。近或数月。辄自免去。清操绝俗。民益称之。尤庵先生宋时烈尝抵书曰以公清淑之气。砥砺士友。则虽拱手而坐。亦足有补世道。金益熙,赵复阳等荐之于朝。直叙六品官。察访金井,景阳。监横城,通津,清安县。卒年七十五。
赵涑, 许格, 洪宇定, 洪锡, 姜洽(姜恰), 沈长世。
赵涑字希温号沧江。礼壤人。父守温号风玉轩。从牛溪先生成浑游。得其传。素慕司马光为人。生涑名之。光海时守温被诬死狱中。涑痛恨愤疾。既服阕而不欲有室。其母强之。始娶。天启癸亥。涑与所善文贞公李厚源等密谋。协赞 仁祖反正。诛锄凶徒。而涑即日返乡里。力辞勋名。朝廷知其不可强遂止。涑天资甚高。有实德笃行。而好自隐晦。虽亲子弟。无得以称焉。破垣矮屋。人不堪其苦。而顾怡如也。所赐田民皆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6L 页
置不问。少时文艺藉甚。复工书画。亦不屑也。常曰人之最难克者。惟忿与欲为甚。窒欲之功。不可不勇且猛。又曰人于义理。能觑破大头脑。则其馀小节目。自可领会矣。尝过其婿申曼于镇岑村舍。夜将半。诵金驲孙送李穆朝天赋。仍历说燕蓟山川。叹曰当时士大夫游观上国。周旋礼乐。自与今人不同。即其微意可知。 孝宗时收用贤俊。擢涑为司宪府掌令不就。肃宗戊申卒。赠▣▣参判。
许格字春卿。阳川人。崇祯丙子。 上如南汉。虏围甚急。格二兄仕于朝。皆从 上于难。独格挈家避兵礼基郡。倡义师觐 王。闻和议成。上小白山。北望痛哭。自是废举子业。居丹阳之遁山下。自号曰沧海。常读春秋以寓志。不阅清人历。不接宾客。不谈时事。不近女色。年八十四而终。
洪宇定字静而号杜谷。南阳人。崇祯丁丑后。入安东太白山。鬃笠稿带。混迹渔樵。坐不向北。语及南汉事。辄慷慨流涕。以大君师傅屡徵不起。后赠吏曹参议教旨。不书清年号。
洪锡号逊愚。南阳人。以孝友称。所著礼说及日省录行于世。丁丑后隐居太白山。屡被徵辟。或出或否。语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7H 页
及丙子。愤发若狂。官至龙潭县监。
姜恰号二吾堂。晋州人。性至孝。事继母尹氏。常手自秤薪爇其突。丁丑后废举入太白山。与郑瀁等四老偕隐。后因徵辟。官至山阴县监。
沈长世字德祖。青松人。青阳君义谦孙。性至孝。年二十。值父病。断指进血。既丁忧。哀毁过制。天启甲子。李适叛。长世扈驾之公州。特拜禁府都事。丁卯胡入平山。又从 上入江都。甚有劳绩。寻遭丁丑之变。不乐居都下。尝出宰荣川。甲申闻 崇祯皇帝殉社稷。益无当世志。闻洪宇定,郑瀁,姜恰,洪锡等隐于太白山。遂弃官同归。扁其堂曰觉今。 孝宗时一出为大邱府使。
李基卨, 李庆祺, 金敬直, 黄泂, 蔡宗吉, 柳澯, 梁应源, 鱼梦濂。
李基卨字公造。延安人。家居都城白莲峰下。自号莲峰。年十四。慨然求道。闻守庵朴枝华得花潭徐敬德之学。执质从之。枝华甚重之。事母甚孝。及丁忧。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万历乙酉。朝廷举孝廉。除官不就。明年吏曹又以纯德至孝荐。除青山县监。益退让不应命。尝为亲屈意赴茂朱松禾等邑。所至兴学校劝孝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7L 页
悌。阖境安之。壬辰拜汉城判官。时京师新刳于兵。都民避兵者流入江华。饥困甚。基卨赡恤以千计。癸巳兼 宣陵 靖陵都监郎厅。改封讫。奔问行在于海州。改备局郎。时天师临我。辽船运饷到龙山。趣放军饷。基卨即出三万石列诸庭。呼队伍次第分之。不淹刻而毕。丙申除清风郡守。丁酉九月。赞画使李时发檄召郡兵。藩臣又檄止之。郡中莫知所从。时发愠其不从令。致诸庭而杖之。基卨夷然无忤容。难已谢病归湖西。不入城市。有徵辟而不应。时年四十一。时人高其志。譬之钱若水云。辛丑 上命选廉谨德行。政府以基卨应旨。超拜司䆃正不就。戊申光海嗣位。三以掌令徵。上章辞不起。退居仙游峰下。庚戌有以苦节言于朝。增秩至通政阶。丁巳凶逆倡议废 母后。基卨叹曰彝伦绝矣。举家入金浦。其子惇五亦解官从之。基卨既沈冥湖海。绝口不言时事。惟昼夜叹咄而已。会有疾。往辞先垄。还西湖旧庐以卒。年六十五。基卨于礼学最深。冠婚丧制。必用仪礼。参以司马氏家礼。又于天文地理律历兵机。靡不洞究。久庵韩百谦称其善学明道。天启癸亥。赠吏曹参判。㫌其孝。
李庆祺字君应。庆州人。幼有器度。既长淹贯经史。嘉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8H 页
靖乙酉。中文科。选补承文院。屡迁至司宪府持平。壬辰倭寇薄都城。扈 驾西至平壤。会临津师溃。遣庆祺募散卒。至中道闻贼已入西关。行在隔断。众讹言上渡辽。庆祺西望痛哭。遂寻老母所在。坐是纠罢久之。 上知其故。复以司谏院正言徵之。历践掌乐奉常诸寺正。光海初。朝廷一变。庆祺亦递职。归杨根田舍者十有六年。所居有园池台榭。额其堂曰乐天。耕稼自适。 仁祖反正。授内赡寺正。庆祺黾勉入谢。己卯复归。屡除官不就。杜门养疾。不与人接。年七十九而卒。乱后无家。尝侨居甚隘。娣婿洪汝谆以为言。庆祺曰宫阙未复。何以营私室为哉。
金敬直字而正。善山人。其远祖澍仕高丽。奉使 皇朝。闻我朝开国。还入中朝不返。敬直年四十二。登文科隶国子监。出为银溪道察访。时光海主失德。凶孽逢恶。敬直语及时事。辄忼慨流涕。李尔瞻欲致之不得。侦其志。遂大怒。嗾其党将中以危法。会有止之者不果。有故人党尔瞻者试敬直。敬直责而绝之。由是不乐京师。尽室归春川忧道村。自号忧亭。 仁祖反正。拜狼川县监。入为兵曹佐郎。出为荣川郡守。其内行甚笃。母疾革尝粪。及丧尽其哀。教从子逾于己出。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8L 页
卒有成就。及析财。自取硗瘠。择礼饶而悉归之。年六十六而卒。敬直素少宦情。在野过半。以此踸踔不进。没后七十馀年。乡人高其行。享于壮节祠。
黄泂字汝涵。昌原人。有至性。八岁丁母丧。悲号甚至。及丁父忧。益悲毁不自制。遂成疾。崇祯戊申卒。年四十五。泂自幼不习词章曰。此非所先也。光海时。有荐于权门者。泂即日挈家归水原双阜山下。罕与外人接。人皆以处士称之。
蔡宗吉字善馀。仁川人。光海二年。举进士。李尔瞻等倡废 母后议。宗吉曰尚可求进乎。遂杜门敛迹。家居清州之上党山下金川里。沈潜经史。与李德胤邻居。讲道不懈。天启癸亥。 仁祖反正。朝廷选举遗逸。宗吉为 穆陵参奉。肃谢即归。翌年甲子李适叛。 上幸公山。宗吉悉忠义士数百。奔问行在。特升主簿。移司宪府监察。时朝廷重民社。谨择守令。以宗吉为求礼县监。命下而卒。宗吉志节甚高。乡人朴以俭希贼臣旨。上雠 母疏。宗吉削其名于儒案。时异议者无不立碎。而顾不慑也。于是一乡之人。皆不从乱。
柳澯字永叔。兴阳人。以母老仕至副率。逆臣郑仁弘等助光海为虐。议废 母后。澯叹曰求养亲而立无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9H 页
母之朝可乎。遂出国门。麻衣芒履。混迹农圃。时负薪入都下市之。如是者六七年。癸亥春。 仁祖反正。事在暮夜仓卒。人莫知也。京畿监司朴自兴夜驰至杨州府将发卒。澯闻之大惊曰吾世臣也。国家有急。宜死辇毂。带剑随自兴。行十里馀。闻道上人传举义状。又叹曰无道而自底灭亡。尚谁咎哉。乃东归。先是澯叔父梦寅事光海为吏曹参判。与李尔瞻忤。避居于金刚山僧舍。闻国家中兴。作诗妄讪当世。论大逆死。澯坐窜南方。别坐金腆察访李潚等诣阙上疏曰。澯扶植纲常。洁身逃世。 圣上以至仁伐不仁。岂可罪节义士乎。 上嘉之。重挠国法。量移铁原。其后有以澯忠孝大节闻于朝。辄不报。已而母黄氏没。澯时年六十。不胜哀而卒。
梁应源字彦长。南原人。文襄公诚之六世孙。早孤事老母甚孝。万历壬辰。遭乱奔窜。以贩业供给。乱后卜居龙门。耕田力作。 仁祖时旌之曰龙门孝子之闾。已而知世将乱。挈妻子入洪川山谷中以没。年七十九。翌年清人入寇。卒有南汉之事。其所居谷口有哲隐亭。后之邑宰慕其贤而名之云。
鱼梦濂字士泳自号稳睡堂。▣▣(咸从)人。天资颖悟。学业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19L 页
通博。而雅有高趣。以母命赴举。中壬子司马。为太学清议所宗。光海癸丑。李伟卿等倡废 母议。梦濂与其徒数十人入泮宫。斥退伟卿。取水涤其座。遂上疏言伦纪不可灭绝。又罪状伟卿等。削名儒籍。通文八路。招集名士以争之。又与洪茂绩,郑复亨各抗章请罪李尔瞻。时人谓之三贤。梦濂既忤权奸。退居长湍柏滩上十年。 仁祖反正。首除禁府都事。府中以故例困之。即弃去。翌年李适叛。梦濂传檄召募以讨贼。会适诛而止。时北边汹汹。即挈家而南。卜居于光阳之金莲村。寻遭丁丑之变。遂谢绝世事。杜门不出。独与牛山安邦俊友善。植松竹及栗于屋后曰。此吾之栗里也。辛卯卒于顺天旅舍。年七十。
金寿增
金寿增字延之。安东人。文正公尚宪孙。自幼恬静。与物无竞。好读书工篆隶。尚宪称其醇雅。庚申中生员。除翊卫司洗马。历典石城,平康,安岳,成川,淮阳,清风等郡县。乙卯群壬秉国。其弟文忠公寿恒及宋先生时烈相继窜逐。寿增自成川弃官归春川之谷云。尽室徒步以踰岭。若将终焉。庚申朝著清明。始赴淮阳命。己巳 仁显王后逊位于私第。季弟寿恒受后命
研经斋全集卷之五十三 第 120H 页
于珍岛。仲弟寿兴亦卒于长鬐谪中。寿增不乐在都下。退处石室。转入谷云十馀年。以旧筑笼水亭犹不深。乃就其上源。作不知无名等庵。啸咏其中。欲与世冥绝。又取汉诸葛亮,本朝金时习及时烈像。安之于有知堂。甲戌以侍从父升资拜同知敦宁府事,汉城左尹,工曹参判。皆一谢而止。所寓京第。扁以青岚。盖亦无著之意。辛巳暂止其中。翛然而逝。年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