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皇明遗民传[六]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3H 页
时琚, 胡琛, 吴昌文, 顾苓, 朱明德, 汪价, 孙梦简, 王玑, 葛芝, 丁之贤, 朱国藻, 朱用纯, 徐继恩, 盛应奎, 张梯(弟杉,楞), 张士㮋, 杨永言, 郝太极, 陈佐才, 陈南箕(弟觏), 丘嘉彩。
时琚字子奇。号次其先生。故吴人。弱冠食饩县官。计岁积资。当以明经授选。会国破。遂止不就。家事悉委诸子。买一山搆一室居之。惟以一童竖及琴书自随。形影萧然。闭閤瞑坐。尝竟日无声。间亦独游岩涧。不语不笑。见者莫能测也。卒年六十四。
胡环(一作琛)字献其。安定人。乙酉国变。时年三十一。即弃经生籍。息影杜门。嘿嘿自守。遂以卒。年六十。
吴昌文字修之。少倜傥负奇气。能文章。议论激发。常若有不平者。国亡郁郁不自得。晚遘狱讼。以困穷死。年五十七。子长辙次榷。俱邑诸生。辙早死。榷以文章名。次法果法绍俱为僧。
顾苓字云美。吴县人。当弘光时。以明经廷对登上第。而南都陷。 帝之芜湖。同举者或言当观变以图去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3L 页
就。苓不从。行且哭曰吾不忍以祖父清白之身。事二姓也。及抵里。足尽茧。遂隐虎丘山麓。奉 烈皇帝御书松风二字以颜其寝室。息偃其中。有塔影园藁。
朱明德吴人。尝得程敏政宋遗民录而广之。得四百馀人。顾炎武序之曰庄生有言。越之流人。去国期年。见似人者而喜。余尝游览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馀年。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
汪价字介人。号三侬赘人。世乱与仲子隐于市。雅好著书。常以事逮狱。狱中日事编纂。客有谯之者。价曰马迁腐刑居蚕室而著史记。陆平原临刑曰古人立言。以垂不朽。吾所恨者书未成耳。蔡中郎被收。请黥首刖足。继成汉史。此三贤者。价之师也。已而得释。戊午其故人仕清者。欲以博学宏词荐。辞不应。价少辨方言。作侬雅四卷。屡经患难。作火山客樵十五卷,广禅一卷。故多感慨。作鼠吓五卷。豫游最久。作中州杂俎二十四卷。集同人问讯。作千里面目六卷。老卧半舫。作化化书十二卷,人林题目八卷,蟹春秋一卷。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4H 页
孙梦简。宜兴诸生。笃孝友。隐居教授生徒。以紫阳山学规为式。邑令欲识其面。谢不可。雅慕倪瓒为人。
王玑杭州府钱塘县学生员。王氏本为商而通经义。思用之于天下者自玑始。及父殁而家益落。遂走京师。历蓟抵宁远。观边镇大势。每以大计干当事者不用。转客东莱。闻京师之变。哭 烈皇帝于莱山之阳。驰至南都。公卿又无下士者。遂僦居于吴。集宋遗臣事。著信书一编。
葛芝字瑞五。本名云芝。昆山人。祖锡璠历官清显。有子八人。多负才望。尤倡明古学。刊行经籍。以故葛氏书满天下。芝九岁闻周顺昌被逮。吴氓击杀缇骑。立屏侧涕泣曰更益我数年。庸渠不能从公于难。十五为邑诸生。时娄东二张负天下重望。芝于南张为婿。西张为高弟子。砺名行。以文章称。国亡尽弃所为。潜心求道。一以王守仁为宗。屏家累入山。独栖一室。竟日瞑坐。久逾十旬。亦时携妇入林泽间。从容笑言。妇张亦知玄学。能辟谷。初清人下江南。昆山独距守。芝知事必败。豫以族避地得免。有卧龙山人集,容膝居杂录。
丁之贤字德峰。家绥安。崇祯中流寇起西北。之贤欲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4L 页
上书阙下言兵事。入都门。客南司空家。会司空罢官归秦中。挟之贤与俱。书不果上。既至秦中。厚为资装。赍十日粮。短衣匹马。循贺兰山出长城。求古战陈营垒。日与朔方豪杰。画沙聚米。为捣贼巢六策。谋甫合。李自成陷西安破潼关。皇朝遂亡。之贤念家有老母。脱身南下。有王将军者建牙汀洲。闻之贤名。招致幕下。复资给之赠。婢海蛮生一子。未几将军调他职以去。之贤偕海蛮穷老无聊。僦居城东桃花溪上。樵爨不继。客至清谈而已。所为诗甚多。不能具纸笔。多草历日背上。没后邑令檀光熿敛而葬之。书其碑曰诗人丁布衣之墓。
朱国藻字为章。晚号独醒居士。少孤事母以孝闻。崇祯甲申闻国变。狂走登古越王台址。北向号恸累日。夜不休。悉焚弃素业。托于贾人以自晦。历吴越涉荆豫。往来燕赵齐鲁郊。与僮仆佣侩。共甘苦以杂作。所至遇古忠臣名贤祠庙墟墓。掬石泉摘山花。俯伏拜奠。歌诗凭吊。有骚人之遗意。
朱用纯吴人。年十二。与徐枋同学。有至性。能文章。以学行世其家。乱后隐居不出。
徐继恩字世臣。仁和人。十岁能文。天启中魏忠贤乱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5H 页
政。继恩恶之。作宦者论。稍长补诸生。中壬午副榜。弘光中举明经首继恩。继恩为文刺马士英。士英怒。趣官旗逮继恩。大行陆培争止之。由是继恩声称益藉甚。四方士过杭者。皆争造继恩。巷为之咽。先是文社大起。娄东张溥,漳浦黄道周并属继恩为长。继恩为社名登楼。又名揽云。聚临安名士于其中。主东南坛墠者凡三十年。及国亡。焚书埋笔札。鬻羖市盆簝浆酪间。或鞣马牛之皮。与鞄者杂作。有故人为方伯。欲就见之不得。请以百金为寿拒之。诸暨孝廉钱某执贽造讲易。继恩倚市门口授之去。既而叹曰吾生时吾母梦。老僧皤然杖于堂。吾昔梦亦如之。此岂吾前因哉。西湖愚庵受洞宗法。继恩与之游有契。遂落发设坛净戒。改名静挺字俍亭。时年四十七。初居花坞。侍郎严某延。居之禾中资圣寺。岁歉生徒皆饥。继恩躬持钵乞米饭僧凡三年。全活万众。去之武塘。乃以云门显圣为洞宗中兴祖庭。退居云溪。生于万历四十三年。卒时年七十。法腊二十四。所授法弟子智琮等三十人。其子姓皆有文章世其家。继恩与陆培,汪沨等友善。皆以至行大节显于时。及死皆得以邦贤从祀学宫。以继恩僧。故提督学士督抚各具文。迎主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5L 页
入祀。继恩讲堂所祀。启祯两朝忠义祠末。
盛应奎字聚森。本延陵之后姓吴氏。由宛陵云梯转徙临安。遂依母盛氏嗣其家。崇祯甲申。时年十四。痛国亡。取所读书史及举文尽弃之。越三年丙戌。清人入金陵。开科取士。其父召应奎前曰尔十岁为文。今六年矣。吾老不能试。于尔何如。应奎跪曰儿废学三年。正为今日用。愿市侩以养父母。称为墙东君足矣。父笑曰善。虽然天下岂有丁年儿处士乎。于是人以儿处士呼之。卒年六十五。
张梯字木弟。山阴人。与弟杉,楞有盛名。人称山阴三张。梯九岁能属文。为人孝悌慈爱。好立名节。从刘宗周学。当是时东南文社大起。天下士咸相聚会。见三张俱幼小在末坐。皆相顾,叹其夙就。丙戌清兵入浙江。山阴郑遵谦率郡民抗之。江滨。楞死焉。梯乃髡发游泽中。性不嗜酒。至是好饮。饮必剧醉。尝与杉过杨州。人争邀饮。梯剧醉成疾遂死。杉独行于世者若干年。初祁彪佳殉难。其家寝落。里中豪侵彪佳寓山庄田。梯挺身理之。其人惶惧谢还田。
张士㮋惠安人。中崇祯癸未副榜。国亡遁迹台湾。隐居于东安坊。杜门不出。日以书史自娱。辟谷三年。惟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6H 页
食茶果。年至九十九而终。
杨永言云南人。国亡在昆山倡义师不克。为僧于华亭。避吴三桂去之兰溪。往来吴中。
郝太极滇人也。天启中守沾益。国亡为医。客于吴之上津桥。
陈佐才蒙化人。为黔国公沐氏部将。自孙可望入滇。隐居不仕。凿石为棺。镌诗其上。所著集甚多。
陈南箕字狂奴。安福人。崇祯时副榜。弟觏字二止举人。甲申之变。兄弟北望大哭。弃妻子入欧公山。破衣藿食。历八年南箕没。觏为左右穴。葬兄左。留其右以待己死。孤处万峰中。又二十年而卒。
丘嘉彩字白夫。泰宁人。崇祯举人。国亡奉母入山。不至城市者二十馀年。工书画。标其所作曰兼山丘园。
谢文荐, 李其聪, 杨敏芳, 甘京, 顾玘徵, 纪坤, 顾有孝, 高识, 潘陆, 王邦畿, 徐缄, 徐士俊, 史玄, 夏古丹, 褚连时, 程家挚, 路泽农, 赵瀚, 俞南史, 王炘。
谢文荐字约斋。南礼人。父天锡生子六人。长文荐县学生。国变弃去。躬行讲学于程山。以躬行实践为务。尝作学庸切己录。发明张子主敬之旨。学者称程山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6L 页
先生。与宁都魏禧善。
李其聪字作谋。南礼人。师事谢文荐。为人刚正不苟合。与人坦易。不修睚眦。国亡弃举子业。学古文。庚戌卒。
杨敏芳字仲子。秦人。家世显仕。兄弟惇厚有家法。并工制业。国变弃诸生服。子孙并淳谨。以文学名。流寓南昌之蓼洲。楚人称泾阳兰佩先生。
甘京字健斋。南礼人。少多材。风流跳荡。善歌曲。以身试优伶。壮而好经世之务。自区划邑田赋上下。有司行之无少变易。常建议剿山贼。为大吏口授指画。且潜身走贼砦。知其险易而为之计。既而折节笃行谊。以圣贤为归。国亡弃诸生服。隐居为童子师自给。闽中令闻其名。欲岁以白金十五斤为寿。京不应。所著有家礼酌宜,了溪家谱,了溪一家诗。京有恭谒孝陵诗。命门人摹 高皇帝像。以十苦歌下堂曲诸作。因自编录。附之族弟素。素诗不多作。而出处略与京同。与易堂诸子善。长魏禧一岁。禧兄事之。
顾玘徵字文玉。嘉兴县学生。有读书台集。
纪坤号厚斋。直隶献县诸生。著有花阁誊藁一卷。其诗清峭。多忧时感事之作。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7H 页
顾有孝字茂伦号雪滩。又号抱瓮丈人。吴江县学生。国亡隐居。雕百家诗。盛行于时。家贫甚而宾至辄留连。江左有齑菜孟尝君之目。松陵女子沈关关刺绣作雪滩濯足图。过江名士多以不与题辞为恨。
高识字敏生。南礼人。年二十七。丧妇不娶。与程山谢文荐隐居讲学。
潘陆字江如。江南吴江人。侨居镇江。四壁萧然。而客恒满座。其论诗常谓钟谭兴而国亡。
王邦畿字说作。广东番禺县人。以贡生终。有耳鸣集。
徐缄字伯调。浙江山阴人。善交游。所至饰厨馔。争相为欢。四方请教。日益辐凑。然性简傲。未能委曲。随时俯仰。有岁星堂集。
徐士俊字野君。号紫珍道人。浙江仁和人。少奇敏。于书无所不读。为文跌宕自喜。好为乐府诗歌。人有一长可录。必奖成。以故所至逢迎恐后。争礼为上宾。读书日有程课。虽老不替。五经岁必一遍。曾遇异人授以导引。年近八十。苍髯丹唇。颜面鲜泽如婴儿。有雁楼集。
史玄字弱玄。吴江人。诗甚豪迈。国亡隐居以终。
夏古丹不知何许人。或云越人。胡姓析姓为名。往来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7L 页
吴兴碌山。亦遗民也。卒葬龙兴桥畔。有葫芦藏藁。
褚连时字青还。嘉兴县学生。隐居以终。
程家挚字公衡。歙县人。补江宁儒学生以终。有稼堂遗藁。
路泽农字安卿。曲周人。有高节。
赵瀚字砥之。吴江县学生。隐居不仕。乡人私谥贞孝先生。有和雪堂草。
俞南史字无殊号鹿床。江南吴江人。为诸生。好学能诗。
王炘雄县人。事亲以孝闻。九岁读尚书通大义。长而博览经史。肆力诗文。下笔顷刻千言。客游金陵。知府访之拒不见。后归里。从游益众。
林少眉(从子佳玑), 潘凯(子章), 吴炎, 徐桐, 郑瀣师。
林少眉福建莆田人。崇祯癸未进士。才甚隽异。隐居著述。以伉直死狱中。与余赓之同难。著蟛蜞集十卷。从子佳玑字衡者。为人质朴。修志行。诗文雅健。能世其家风。
潘凯字仲和。一字岂凡。又字贻令。世居吴江平望。事亲孝事兄恭。其为学。殚心经济之略。为诗典雅。尤工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8H 页
尺牍。与同县吴允夏,包捷吴䎖。文章行谊相切劘。当是时。在朝君子多附东林。而海内名士以声气和应。名曰复社。凯与焉。有周之夔者搆难摭凯过。作复社或问。无锡马世奇,太仓张溥。并为之辨甚力。德清章曰介爱凯文。以女归焉。既而知吴县事。凯甚自晦匿。未尝干以私。遭乱破家。遂屏弃时文。纂平望志及本草类方合,文集数十卷。子三人。章,桢,吾耒。章一名柽章字更生。号力田。与吴炎才望相埒。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诸生。以诗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旁搜人家所藏文集。早夜矻矻。会湖州庄氏难作。庄氏名廷鑨。目盲而富。乃欲著书。取朱国桢明朝事及公卿志状疏草钞本数十帙。招致宾客。编辑为明书。书冗杂不堪读。慕章等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书凡百馀帙。颇有忌讳语。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吓庄氏。庄氏亦苦之不应。之荣入京师发之。清康熙癸卯二月。逮系虎林军营。是岁五月。俱磔于杭之弼教坊。死者二百馀人。章著述甚富。悉遗亡。有杜诗博议。朱鹤龄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8L 页
笺注多所采取而不著姓氏。昆山顾炎武。章故人也。炎武甥徐乾学举于清为壮元及第。章规炎武慎勿以甥贵稍贬其节。
吴炎字赤溟号愧庵。吴江人。癸卯与潘章同死。先一日炎语其弟曰我必罹极刑。血肉狼藉。岂能辨我。汝但视两股上各有一火字。即我尸也。闻者无不流涕。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炎独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章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徐桐字古木。浙江嘉兴人。通词赋。有膂力善射。工击釰。能飞斩人头百步外。乙酉江东建国。为游击将军守嘉禾城。城破入震泽。既而浙闽降清。乃散壮士使耕湖滨。自为比丘。号木头陀。以医游江南北。任侠得钱。多散济贫乏。尤结纳天下材智士。以芒砀间素产豪杰。遂游彭城。见无赖少年及狗屠卖酱乞儿。盘铃胡孙之戏。鸡鸣鼠窃之类。辄相结纳。卒为其累。与其仲子俱死于狱。年五十有五。
郑瀣师号雪舫。海盐人。鸿博俊逸而血性湛挚。尝与友人之难。为同事所卖。受笞辱愤死。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9H 页
张履祥, 徐之瑞, 袁徵, 蔡德馨, 周嘉申, 陆坦, 钦楫, 吴统持, 查崧继, 彭孙贻, 韩纯玉, 陆苏, 叶大疑, 林珽, 宋吕, 张印顶, 刘蓼雪, 黄钟, 潘问奇, 蔡海宁, 秦时霖。
张履祥字考父。桐乡县学生。尝撰有杨园备忘录。其讲学一以鹿洞为师。
徐之瑞字兰生。浙江临安人。崇祯丙子举人。不畜妻子。灌圃自给。有横秋堂藁。
袁徵字公白。吴县人。崇祯末贡生。抗志隐居。不交当世。有蘧庄遗藁。
蔡德馨字惟明。世居西洞庭山。其族父羽以诗文名正嘉间。父之瑛吴县诸生。德馨天姿静。素厌帖括业。独好丹青家。父听之。是时吴中画家惟刘原起最称有师法。一时从原起学者数十人。独许德馨及钦楫,袁徵数称之。邻长者朱行恕因妻以女。行恕目失明精卜筮。常属德馨视卜。德馨遂研精易学。与高士陆坦数相讲论。为忘形交。
周嘉申字贞玆。无锡人。掌詹事府吏部左侍郎兼侍读学士赠礼部尚书谥文恪公子义曾孙。都察院都事炳文孙。典簿如璜子也。少而笃志于学。 皇朝沦亡。自以屡世仕宦。舍举子业。故延名师以训子孙。年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09L 页
七十一而卒。
陆坦字履长。苏州嘉定人。崇祯庚午举人。授南礼知县不赴。隐居邓尉山。有庚除诗藁。
钦楫字远犹。江南吴县人。与蔡德馨学画于刘原起。嵚㟢多奇。洞彻经史。放志自适。寓居僧舍。终身不娶。写山水最饶秀韵。
吴统持字巨手。嘉兴府学生。有危斋集。
查崧继字柱青。后更名遗字逸远。号学圃。海宁人。补海盐县学生。有澄清江集。
彭孙贻字仲谋。一字羿仁。海盐贡生。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
韩纯玉字子蘧。归安人。修撰敬少子。隐居以终。有蘧庐诗集。
陆苏字望来。江阴人。六岁善属文。十一岁值甲申国变。苏白衣冠哀号七日夜。乙酉清人下江南。遂毁巾衫焚笔砚。举家迁于舟。誓不登岸。冠昏皆在舟中。惟披网捕鱼。令童子入市换米以自给。每遇风雨之夕。辄系棹荻苇间。仰天长号呼 崇祯皇帝不辍。久之声即哑。相知者掉艇来访。以书代语。扬帆海上。随波以往。或遭舟几覆。众皆股栗。苏仰天大笑曰诸君何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0H 页
为惧哉。人莫不有死。死陆死水等耳。卒年五十。遗命葬于海岛曰毋使我魂游中土也。
叶大疑无锡人。素以节义自许。崇祯甲申。即弃家野服。筑居水中。自署其门曰有天不戴逃方外。无地堪依住水中。矢志不越户限。谢绝友朋不与通。惟同邑薛堆山,马大临,强恂如三进士及严培之,高仰兮,乐莘汤,黄元藻,缪微阳,唐旭如七生。乃得往来。闻万泰来游梁溪。乃驾小艇迎诸水浒。共载而归。歌咏十馀日而去。
林珽字士搢号自明。浙东永嘉人。少而意气自尚。举诸生。崇祯甲申。同学叶天章邹钦尧等殉难。珽白衣冠呼天号哭。亦欲尽节。母呼曰若欲殉义。予当偕死。乃牵珽赴水。珽患母死。遂得不死。入深山躬耕养母。母卒筑千峰阁于空谷。不出户者三十馀年。取历代忠臣孝子义夫节妇及乱臣贼子。汇为一帙。痛加褒贬。系以歌诗。名曰泪海篇。日命奚童执酒痛饮。歌之至哽咽不能出声。一日命子孙具香案正衣冠。北面再拜。取泪海篇焚之。危坐而卒。
宋吕字世臣。盐城人。性至孝能文章。以气节自许。崇祯甲申。流寇陷京师。吕拊膺大恸。不食累日。遂绝意当世。以甲子编年。箨冠野服。或讽之曰以先生之才。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0L 页
取功名如反手尔。曷为自苦乃尔。吕大怒。被发佯狂。夜握两石噪其门。其人惧伏床下不敢动。大吏某豺虎也。而郡人祠之。吕怒白衣冠登堂。指像大骂。守祠人垂刃而睨。吕张拱翔步。从容而出。常屏人独居。中夜彷徨。悽然泣下。时又跃然坐枕上。呼 先皇帝。临卒语其子永贻曰国变以来。吾乡布衣如司孙厉李捐躯者不乏。吾独苟活。徒以祖父父生吾一人。而吾未得汝故尔。今汝幸成立。差能读书。或干进求名。希尺寸之利。辱我多矣。言讫而殁。门人私谥曰贞孝。吕衣冠磊落。神采异人。昂然行道上。贵人引避。否则拱揖道左。吕抗手而已。
张印顶字大育。江阴人。博学工诗。善鼓琴击釰。每酒酣。持双苇或柳枝。狂舞中庭。令人目眩。甲申闻李自成陷京师。一恸即成颠疾。常号泣狂走于市。或裸体悲歌于道。人多恶之。乃移家定山云停里。自署其门曰山定人随定。云停我亦停。每鸡鸣而起。诣山谷痛哭。大呼 崇祯皇帝。日出乃返。如是者二十馀年卒。里人皆呼曰张颠。
刘蓼雪字蔓坡。号石椁老子。江阴人。博学工文章。举孝廉。甲申国变。弃妻子往来吴越间。将欲有为者二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1H 页
十馀年。卒不成。遂自号盲虫先生。盲虫者言其命苦如虫。又盲无见也。忽忽病狂。携竹筐如丐者。日夕于道。尝过钟山。哭 孝陵凡七日夜。金陵人争往观之。皆不识。襄阳杜浚曰此必盲虫先生也。往识之。相持大恸而归。日痛饮三山酒肆中。醉则仰天呜呜。或仆地或自批颊至血流。或以头颅撞柱。大呼老天杀我。老天杀我。年八十五。犹能蹑屐登钟山颠。望梅花岭。题诗龙泉寺壁。越数日遂卒。
黄钟字吕侣号音古。又号觉浪。江阴人。笃行博学。举诸生。从高攀龙学。及攀龙罹珰祸。为文往祭。哭甚哀。即弃诸生曰入朝为珰用则负吾所学。不为珰用。祸患立至。安用科第为。隐居教授生徒。甲申闻国变。号泣累日。遂成颠疾。或不食饮。或坐卧山巅。累夜不归。或咄咄谵语如与鬼神晤对状。乙酉夏谓其子孙曰。吾不能久留斯世。沐浴更衣冠。端坐而逝。年八十八。其从侄毓祺亦以名节显。
潘问奇字雪帆。钱塘人。幼耿介。数岁即岸然自异。不与群儿同跬步。年十五即以诗鸣于越。于是嫉者蜂起。问奇叹曰丈夫既不能脱然使庸人竖子不能仰视。便当飘然远引。作物外遇。恶可与乡里少儿争伎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1L 页
俩耶。遂北之大梁。拜信陵墓。南泛洞庭吊屈原。溯流入蜀。达成都。悼诸葛亮。还客京师。哭 十三帝陵。登西山作怀古诗。后流寓江都卒。年六十四。太守傅泽洪表其墓曰钱塘诗人潘雪航之墓。
蔡海宁一名仁溥字指方。号理公。江南崇明人。性端悫。未尝与人竞。家赀百万。崇祯末见天下乱。尽散与宗族乡党贫者。弃举子业。来游江阴。自号白石山樵。教授自食。与东山笑和尚善。笑和尚者不知何许人。语似楚音。寄栖大王破庙。捆屦为食。不乞人一钱。负屦入市不二价。见人辄笑。人问之。大笑不止。独行山谷中。鼓掌高笑。临池独立。顾影自笑。或仰天长笑。每入市。群小儿皆拥绕呼笑和尚。亦相与大笑。尝与海宁危坐空山。终日作耳语。语竟相视大笑。和尚所善者曰哭道士。亦不知何许人。来庐江荫席帽山。箨冠麻履。入市求食。必北面再拜而祭。祭必哭。哭必诵黄庭经。人问其故。哭而不言。固问之则大哭。和尚邀海宁抵其庐。道士方陈芋栗哭祭。和尚海宁闻之伤心。歔欷泣下。相与延伫扉外以俟。久之哭声愈惨。皆掩面大恸。日暮道士哭休。入见即献祭馀。方食和尚忽言曩昔触道士心。又呼泣悲惨。和尚,海宁亦皆淫淫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2H 页
泪下。相对达朝。三人遂成莫逆。道士每于风雨或月明时。绕树对景。悲哀甚。椎心咽血。逾年辞入终南。出方书五卷授海宁曰是神书也。吾阅人多矣。无若子之仁也。然毋治不忠不孝不义人也。遂大哭而别。海宁闭户揣摩又逾年。和尚欲他往。留之不可。握手大笑而去。竟不知所之。由是海宁自笑自哭。自歌自叹而已。三年尽得其术。门人欲受其术。曰不可。良医治病。必先审六气。调阴阳辨虚实之候。参补泄之性。然后投之以剂。疾无不立去者。若心动气浮。志岐欲侈。讹审察之微失参辨之宜。未有不杀人者也。海宁必择人如忠信孝让。虽贫无酬谢。一召即往。且资助之。有权贵母疾笃。召治不赴。慑之以死。亦不往曰若贪利虐民。不忠于所事。天必祸之。治之获罪于天。吾宁死不为也。里有不仁者怨其不治子病。阴使无赖辱之。遂火其书曰无以贾祸后人。遂迁隐留溪。
秦时霖字诚溥。丹阳人。年十二。补博士弟子员。以文名。国亡弃巾衫为医。遇异人授起死方。闻于江南。好老庄。自号大还道人。与宁波张秋水善。秋水孝廉煌言弟也。亦遇异人授金针法。能开十年𥌒者。时霖嗜酒面赤。与同志饮。嘻笑唾骂无所忌。往往发狂。发上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2L 页
冲冠眦尽裂。众大骇。尝东至琅琊。西至流沙。南至粤。北至燕赵。抵交趾入缅甸。上武当登大华。上书西大王。及归足胝面黧。自云老子以芒鞋谒天子来。人皆笑为迂。居数月复出游。谓家人曰曩遇劳劳仙。与吾约今岁某月授吾大还丹服之。拔宅上天去。岁馀还。囊中出红丸数百颗。分与妻子及鸡犬。卒不效。竟以劳瘁卒。
胡长庚, 常延龄, 赵茂之, 谢玑。
胡长庚字星卿。江宁人。东川侯海后也。海子观尚南康长公主。 成祖举兵靖难。观不肯降。仰药死。因失侯。降世袭指挥使。长庚有大志。不就世职。让其弟。自事帖括为诸生。国亡尽弃家财。结庐南康公主墓傍。白衣冠终身不入城市。当事造庐请见。即避去。晚年自号茅屋道人。善堪舆以自给。有子数人。皆承父志以自高尚。卒年七十馀。门人私谥曰贞让。
常延龄字苍谷。江宁人。开平王遇春之裔。怀远侯元振曾孙也。少孤事母至孝。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 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3H 页
守职称。国亡即弃世爵。奉母遁居上元之熟湖山中。躬耕自食。未尝入市。当事者累招不出。以麻衣葛巾终老。
赵茂之者。失其名。濠州人。其先祖德胜从 太祖起兵有功。死于豫章之难。追封梁国公。茂之磊落不羁。好奇节。工制萟。甲申国变。为位北向。长号累日。自念世受国恩。今不能提戈杀贼。即死尚无以见先人于地下。敢腼颜安享乎。遂尽焚制萟弃妻子。流落江淮间。草履麻巾衫。持竹枝斸地而歌。市儿笑为颠。而茂之自若也。有时杜门闭目。危坐屏饮食数日。或就酒肆立饮数大碗。掉头长吟而去。有好事者招之饮。即欣然往。醉则起为釰舞。舞竟忽大骂闯献贼。至目眦裂。秃髯尽张。慷慨歌呼以泣。连呼 先帝先帝。年七十。忽请其徒曰吾欲死矣。吾家世受国恩三百年。而吾不能小报万一。不瞑目耳。语毕遂死。
谢玑字在之。江宁人。九世祖贵建文中北平指挥。为逊国死难之首。玑少举应天茂才。善事父母。崇祯末中原大乱。玑慨然读书灵谷山中。闭户不出者十五年。通经济术。时适大饥。出为区划。活数万人。流贼逼江浦。都城戒严。玑遂策立保甲法。贼不敢入。甲申弘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3L 页
光帝入南都。时四镇多跋扈。欲寄孥江南。家众以万计。玑忧之。言于阁部。史可法遣车驾郎万曰吉。驰往沮之得免。后左良玉果举兵。人始服玑之明决。中丞张玮雅重玑。率台中交章荐玑。玑知时不可为。坚辞不出。国亡尽弃田宅。避入宁阳山中。居十馀年。发落顶秃乃还。麻巾草履丧服以终老。每岁三月十九日。必为位祭 烈皇帝。梦中尝大哭失声。醒则涕泗满枕席。自题卧榻曰饥人墓。著问心诗草以见志。久之忧郁成疾卒。
武恬, 龙在田。
武恬字澹男。云南武定州人。诗书百家言及百工巧萟。一过目辄记之。好饮酒。取细竹可为箸者。削炭如笔。入水中。持刺箸上。飒飒有声。且饮且作。酒尽乃止。尝作十八学士图。眉目宛然。侍从毕具。颇自爱。不轻与人作。滇人宝之。醉以酒则可得。或遇贫士僧道。告以穷饿。辄欣然为作。丁亥流贼自蜀奔滇。士民皆趍之。恬独深匿不出。贼见其箸异之。遍召不得。或告曰曷不出以图富贵。恬唾之曰岂作淫巧奇技以悦贼者乎。侦者系之。白眼视天。僵立于庭。贼令作著不应。饮之酒。复诱以利。恐以刀锯。终不应。贼大怒。挥出斩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4H 页
之。神色自如。贼左右有怜之者劝之释。遂被发佯狂。日歌哭于市。夜逐犬豕宿。贼败病瘉。方为人作箸以谋醉。竟以醉死。年六十二。
龙在田。石屏州土官舍人。天启二年。云南贼安效良,张世臣等为乱。在田与阿迷普名声,武定吾必奎等征讨数有功。得为土守备。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抚闵洪学上其功。擢左营都司。崇祯二年。与必奎收复乌撒。八年流贼犯凤阳。诏徵云南土兵。在田率所部应诏。击贼湖广,河南。有功擢副总兵。总理卢象升檄讨襄阳贼。至则象升已奉诏勤王。命属熊文灿。十年三月。击禽大盗三海。十一年九月。大破贺一龙,李万庆于双沟。进都督同知。明年三月。大破贼固始。斩首三千五百有奇。张献忠之叛也。文灿命在田驻谷城。遏贼东突。诸将多忌在田。及文灿被逮。在田亦罢归。还至贵州。击平叛贼安陇壁。十五年夏。中原盗益炽。在田上疏曰臣以石屏世弁。因流氛震陵。奋激国难。捐赀募精卒九千五百。战象四。战马二千。入楚豫破贼。贼不敢窥江北陵寝。滇兵有力焉。五载奏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归。自臣之罢。亲藩辱而名城屡陷。臣妄谓讨寇必须南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4L 页
兵。盖诸将所统多乌合。遇寇即逃。乏饷即噪。滇兵万里长驱。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人易溃也。且一岁中秋冬气凉。贼得驰骋。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徒致师老财殚。滇兵轻走远跳。善搜山。臣愿整万众。力扫秦楚豫𤾂诸寇。不灭不止。望速给行粮。沿途接济。臣誓捐躯报国。言而不效。甘伏斧钺。 帝壮之。下兵部议。寝不行。踰二年乙酉八月。吾必奎叛。黔国公沐天波檄在田及宁州土知州禄永命。协击禽之。未几沙定洲作乱据云南府。在田不敢击。明年定洲攻在田不下。移攻宁州。寻陷嶍峨。在田走大理。又明年孙可望等至贵州。在田说令攻定洲。定洲迄破灭。在田归卒于家。
张盟(子惟孝), 邹名世, 邹元檄, 杨毓奇(陈国三), 杨志达, 陈洁, 唐升。
张盟丹徒人故明经。国亡即弃举子业。闭户不出。人或语 烈皇帝。辄涔涔泪不止。或独处一室。向隅涕泣。子惟孝五六岁。事亲如成人。父母有疾。即彷徨不寐。己亥郑成功入镇江。既退雠家告盟通成功。捕者至。盟谋匿惟孝。惟孝大呼曰父亡与亡。焉敢独生。遂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5H 页
俱就系。箠楚备至。惟孝匍匐奉父足。呼天长号。愿以身代。讯者叱曰孩提之童。乌得代父。时惟孝才九龄也。因并楚惟孝。惟孝泣曰彼郑氏假前朝名号。入中国。虏掠子女玉帛耳。岂诚心为明。恢复尺寸。即某三尺童子。早已知其伪。况复读书明理者而与之通耶。奈何凭雠家言。即置人于族欤。父子即死。即不服也。讯者大惊曰神童也。父因得释。逾年盟忽呼惟孝曰吾欲逝矣。我死汝必为僧。毋得逗留尘俗。惟孝即欲与父俱死。母谢泣慰之。既葬坚卧垄头。泣曰吾实不忍舍父去。母为结卢垄上。延师课之。每食必先持祭父。涕泣再拜然后食。暮则匝父垄行更馀方卧。三年丧毕。谓其母曰父命儿为僧。乃栖止僧室。朝夕定省而已。其母曰汝欲从父命固孝也。而弟幼母老。独不念乎。乃止不祝发。年十七其弟既长。乃别母游学四方。以诗显于江南北。
邹名世字闻望。常熟人。为人重厚简默。尚气节。好武略。天官地理六壬太乙奇门之书。无不精讨。妻周亦柔顺有德。崇祯甲申。李自成陷北都。名世业医自给。不入城市。明年清人入南都。兵下苏州。名世挈妻避兵。半道失散。时周方举子绎光。乃依村媪。力纺绩。有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5L 页
馀赀。辄借邻老求之不得。朝夕啼泣。久之邻妪讽曰子之良人。其或罹难乎。何久不相闻也。子曷不自主。周泣曰妇人之义。从一而终。百岁不易也。脱良人有它故。妾当以死奉孤耳。经四年。始与名世遇于锡山之开化乡。遂偕隐于兰陵。夫妇俱八十。无疾而卒。
邹元檄字文江。无锡人。天启中。高攀龙,顾宪成诸君子倡学东林。邹氏悉从之游。而元檄幼得家学。然性慷慨。每见不平则拔釰相助。父兄戒以中庸。终未能也。崇祯中以恩贡入都。抗疏论宰辅杨嗣昌夺情起复。虽不见纳。时论韪之。甲申闻变。即弃室而逃。后三十年。人见其在东瓯冷溪。结卢第五云峰。从隐者若干人。元檄日与诸隐者狂吟酣饮。久之有富儿搆瓦屋于左。乃大怒曰吾辈可与俗人居者耶。即挈妻子入深山。不知所终。
杨毓奇字洵平。瑞安人也。通春秋。补邑博士员。甲申闻国变。号痛失声。或曰君未沾升斗之禄。而欲效君臣之谊。实有痛心。其谁信之。毓奇正色曰凡属践土。莫非臣子。凡戴须眉。皆有刚肠。况某身列胶庠。素明大义。敢同世俗而不少尽心耶。即毁家治战具。誓报国雠。既而闻李自成死曰。大雠既殄。吾可已矣。遂著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6H 页
春秋四传论衡。人多称之。同邑有陈国三者。亦弟子员。闻 烈皇帝讣。弃家入山。耿仲明将曾养性数招之。不赴曰吾之存颠毛者。行志耳。若等受国恩而反之。与鸟兽何异。益远遁。二人皆以明衣冠终。
杨志达字尔成号天玉。丹阳人。游邑庠食饩。与同邑孝廉眭明永友善。乙酉明永殉难。志达闻之大恸曰。苟当一命之寄。固当从死。今未践其位而沾其禄。敢依回世俗哉。遂捐妻子入李山不出。架松为巢。因名曰安楼。吟啸其中。或诮之曰世之履崇阶享厚糈者。不知其几。而一诸生欲抗节高蹈。不亦矫乎。志达不顾也。历久弥厉。绝迹城市。仅一童子理炊扃户而已。如是者数十年而卒。年七十三。
陈洁字素人。江阴人。性廉介。家贫训徒。妻䌟纑以自给。里有富翁杀侄而据其产。命其子持五千金丐洁为寿文。洁挥之不顾。崇祯间岁凶。米石至三缗。累日不举火。冬大雪。夫妇相对读书䌟纑。欣然自乐。其叔怜之。令家僮负米与之。洁不受。三进三却。妻大悦曰今日始知足下高节。盖其叔乾没多金至数十万。洁恶之。只元朝一拜而已。举诸生。国亡弃巾衫。耕田以终。年九十八。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6L 页
唐升字郁如。当涂人。父怀育性端方尚气节。崇祯中举诸生。以文章道义著。建当仁馆于黄池。讲学以躬行实履为本。其教子尤严。有三子皆贤。升生有至性。事父母能尽其道。通天官之学。性恬淡。自号农丈人。农功毕。辄负笠走天都匡庐。登齐云落星。仰天长啸。鼓腹高歌而已。著有天官十卷。
倪允中, 孙爽, 张嘉玲, 林云凤, 高斗魁, 查雍, 劳以定, 管谐琴, 刘廷銮, 吴天放, 汤缵禹(王汉), 徐增, 宋之绳, 赵起元, 韩曾驹, 钱其恒, 刘世斗, 王蔚, 行发, 王汸, 严启隆, 李无垢, 王弘度。
倪允中字端甫号执庵。青浦人。数岁即通经书大义。有膂力。两手各握五百觔行数百步。虬髯虎项。里有恶少畏之。喜则放声高歌。性孝。弃书服贾。累致千金。奉父母极其甘旨。妻旭能承夫志。允中任侠结纳豪俊。与应天蔡长善。长亦多力。谋起义讨贼。既而中原定乃止。乙酉清人入江南围松江。镇帅黄蜚招允中及长。入城固守。四阅月城不下。副将某叛。蜚开门纳清兵。允中与长督所部巷战七日夜。杀伤过半。力不支。乃引残兵突围出东门。长遂下海。招允中往。允中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7H 页
叹曰力竭矣。天意欲亡明也。吾且有二老在。未敢遽以身殉国也。遂不往。隐居浦之斜泾。幅巾方袍。教授生徒而老。卒年六十九。
孙爽字子度号容庵。浙东人。八世祖迁居语儿之檀树村。祖良佐号景亭。有勇略。与辽帅刘綎为侠友。而读书有奇识。爽生万历甲寅。长身玉立。广额脩髯。两颧抻起。釰眉紫眸。年二十二。以高等补杭郡廪生。与四明万泰,陆符,钱塘沈佐,馀姚黄宗羲,宗炎,嘉善魏学濂。互相期负。时珰势既夷。国势亦颓。与澄社吕宣忠。论列古今及当世擘画。慷慨明了。皆可朝夕施行者。宣忠留良从子也。案畜日本刀长二尺。自为铭曰。吾汝俱废置而不试。天下汹汹。太平其可致乎。又数年国破。丁亥宣忠殉难虎林。爽亦被缚。已而放归。自是扫迹城市。往来苕霅间。有劝之出者。怒不答。作贞女传以自托。竟以郁瘵死。年三十九。爽有至行。父遘奇疾十馀年。奉药必亲。遇乱欲有为而终。然不以身许人者。以父在故也。有甲申以前诗容斋集。
张嘉龄(一作玲)字佩葱。吴江人。躬行刻苦。锐然以圣贤为必可至。取师友亦必君子。居丧三年。不露齿。不入闺房。妻劳瘵死。隐居不出。甲寅卒。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7L 页
林云凤字若抚。长洲人。老而工诗。国亡匿影田间。虽甚贫。不谒显贵。
高斗魁字旦中。鄞县人。聪明慷慨。干才英越。精于医。提囊行市。所得辄以济人之急。名闻吴越。又为友营馆谷。招徒侣。复责以梯媒关说。力不能得。因得罪。于是群起诟之。然斗魁意不衰。间为文。曲写肺腑。激楚悲凉。不堪卒读。
查雍字汉园。海盐人。童年以文有名南国。宗党交游。皆以荣显期之。然雍顾不乐也。有志体用之学。初惑于二氏。旋悟其妄。以名世自许。复误于功利之术。一反而求之身心。又入良知家言。尝绐家人以赴省试。持乡邑起送劄。至吕留良东庄。相对两月而归。
劳以定字仲人。石门人。生业甚厚。适觏国变。即散家财。其知交戚属凡贫士。有一技之长。赒恤不倦。或浪游湖山画船。歌妓杂沓如云。自调三弦。已而弃去曰近于狭邪。乃学弹琴。闻某寺钟楼悬纽桐材最良。搆楼以易之。琴成费已数百金。已而曰豪矣。非我志也。买横山造精舍。思深隐其中。宾客复从之。以定曰此将及我。不可居。乃复出山中果乱。因毁损其旧第。筑幽室。植花竹。而生业已尽。越一年而卒。宗族富贵皆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8H 页
以以定为痴。即有问之者曰公即不取富贵。何必乃尔。以定嘻然曰是非若所知也。
管谐琴字襄指。馀姚人。多逸情。以气节自许。乱后弃业。隐于教书。性嗜酒。每饮必酣。遇人无机事。然不屑流俗。故人亦少近之。喜为诗文。无家可藏。随地散佚。尝有伤师道篇,梦伯夷,求太公,荐子仕周等作。曲尽猥琐伪妄之情状。为时传诵。
刘廷銮字舆父。贵池人。与其父事考核。有建文逊国日表,尚书年历,春秋日历,武侯过化录,杜诗话,李杜行记,三苏游历记并六书声音文字。就校缪缺。以广秘籍。有十二弃诗。曰网巾曰方巾曰儒巾曰簪曰纱帽曰襕衫曰绦曰长衫曰官服曰裙曰网圈曰网绳。盖感于薙发而作。
吴天放字素夫。号西菩山人。桐城人。有诗惫史惫二书。
汤缵禹字君谟。宣城人。姚佺称其含章居贞。不愧汉孝廉云。与王汉善。汉字元倬。号南陵。江宁人。亦遗民也。
徐增字子能。苏州人。兵后隐居石湖。
宋之绳字其武。号柴雪。溧阳人。国亡屡徵不起。好饮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8L 页
酒。多近妇女以终。
赵起元字庶先。号客庵。上元人。国亡寄食木兰书院。谓门人曰干禄之念。不可萌。经术之理。不可不明。因注五经。各有解。植诸葛亮,陶潜,文天祥数人以为表。而朝夕对之。
韩曾驹字人谷。归安人。有光国诗。题曰明诗痛实深。愿附逸民之末存名氏。
钱其恒字子方。山阴人。国亡隐居不出。
刘世斗字大祈号耻人。兴国人。隐居以终。
王蔚字文徵号革庵。钜鹿人。尝旅寓武昌及长沙。闻杜鹃。感煤山之变。有杜鹃行。
行发字调生。益阳人。国亡抗志不出。
王汸字千明。秀水学生。有文行。与周筼邻居。含山盗起。昼劫梅会里。汸被执。家故贫。勒赎不得遂死。
严启隆字尔泰。乌程县学生。早注名复社。甲申后遁迹。自称巅軨子。作春秋传注三十六卷。以胡氏为非。
李无垢钱塘人。弘光中入太医院为医士。国亡以二童子自随。负药囊。至梅会里。榜其门曰太医李无垢总理内外大小十二科方脉。里中医嫉其大言。乃移寓萍桥僧舍。遂以死。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9H 页
王弘度字玄坦。家世为医。为人静远。与徐枋友善。楚人称不以贵贱易心。不以盛衰改节。弘度有焉。
谭先, 魏菁, 周有凤, 董升, 顾大纲, 刘应期, 樊梦斗。
谭先字宾纶。贵州安顺府安平县人。生而孝友。好读书。母刘安人早殁。泣血三年。至于骨立。伯兄光美由举人任户部郎中。流寇犯黔。光美死之。先冒险入贼境。负其骸以归。尝求友四方。复社诸贤皆与之善。中崇祯壬午乡试第一。官四川叙州知州。时戎马蹂躏中原。国随以变。先知事不可为。弃官归里。家甚贫。然遇人患难煢苦。无不周恤。多贮书籍。训诱子弟。寒暑不少辍。安平瘠县。当往来之冲。先筹划利弊。劝有司课耕息讼。民气少苏。刊县志以备文献。修学宫以安师徒。年八十馀乃终。
魏菁字明之。先世官江西南昌。因家焉。后徙建昌府广昌县。菁年二十。为县学生。崇祯丙子。贡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值世乱弃官。归水斗砦之离株溪。纠其族避贼山谷中。会有族人在砦。通贼为乱。雠杀族中数辈。守将杜承芳檄围砦而贼逸。承芳将屠砦。独素善菁。菁徒跣谒承芳以缓之。复破产得千金。为承芳寿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19L 页
以三百金。赂其左右。兵入不戮一人。菁家饶于产。自少施惠。至老且穷不能自赡。国亡不复仕。独喜饮酒。至醉不乱。时时赋诗以寓意。屏迹株溪。不入城府。晚更遭乱。大帅争欲致菁。菁终不出。子方泰请写像。菁怃然曰置我丘壑间。科头箕倨。不知汉晋可也。生于万历丁巳。卒时年七十四。
周有凤字竹友。其先居杞县之瓦屋营。有凤夙为制业。锐于进取。值中州寇乱。遂去之。业书画琴奕。至壶矢驰射击刺之技靡不习。避地毫凤间。大帅某骋为幕僚。值清人之乱乃归。以布衣终。年二十四。有凤美须髯。风度脩洁。言笑不苟。当其议论古今兴亡理乱政治。人才之得失消长。与当世之关切者。娓娓不休。慷慨正襟。忧愤交集。明季尝条议时事。受知于督师史可法。可法欲用之。有凤知事不可为谢去。
董升字尽人。世居海宁为望族。高祖某婚于嘉善。因家焉。升幼有大志。常慕陈亮为人。为诸生。意殊不屑也。明季天下多故。辄目张髯奋。谈天下事。久不少懈。有不知者在坐。窃问人曰董君受何人不平事。而顾为作色语乃尔耶。坐客无不大笑。升才敏。为文顷刻数千言。所交皆四方士。家极贫。郡邑长吏重其人。所
研经斋全集卷之四十二 第 420H 页
赠有至千金者。辄散之昆季朋友。以五经分授邑人。多有成业者。醉后常大言曰人恨无死所耳。此外更何虑。闻者皆以为狂。弘光中弃家浮海去。不知所之。或曰死。或曰为浮屠云。
顾大纲字君常。居葑溪东里。自号东里子。善射能挽强。工书法。幼有大志。有古豪士风。居恒拊髀曰生不能以七尺躯。驰骤中原。徒于牖下守章句何也。大纲既不复求知于时。与博徒酒人耕钓缁素。优游以老。卒年六十五。
刘应期字瑞当。又字遂当。慈溪人。崇祯间。吴中倡为复社。以网罗天下之士。高才宿学。多出其间。应期于诸子中。顾益峻格。诸子皆引为畏友。未几而南北横溃。应期乃谢所尝往来者。求法书名画古器奇花以自遣。悴然不知有生之乐。刘宗周殉难。亲戚不敢过其门。应期见其夫人谓曰今日事。夫人惟有自尽。吾待命于此。及夫人死始去。
樊梦斗字北一号文成。崇祯壬午乡贡生。尝上书阙下。请为国家效力。封疆报可。无何以内难归。已而国亡。俯仰唏嘘。既力不能有为。遂绝意仕进。携家人入桐柏山中以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