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皇明遗民传[三]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1H 页
顾炎武, 归昌世(子庄), 金俊明(子侃), 吴䎖。
顾炎武字宁人。吴之长洲人。貌极怪丑。两眼俱白中外黑。早年入复社。与同邑归庄齐名。两人皆耿介不混俗。乡人有归奇顾怪之目。兵后尽鬻其产。脱身北走。所至买媵婢置庄舍。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己不顾。清康熙中。徵天下遗逸。应博学科。炎武独不至。炎武初名绛。国亡改炎武。炎武者取汉光武中兴之义也。在南时号蒋山佣。中岁以后绝迹故乡。好游燕齐秦晋间。尝在都下。其甥徐乾学延之。三釂即起。乾学乞少留畅饮。至夜阑之馆。怒曰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哉。夜行惟淫奔纳贿二者。尝寄居章丘。久而为土人攘夺。乃又迁于山西。营书院一区。尽取家藏十三经二十一史及明累朝实录。终老其间。尝以三月十九日走昌平州。谒 烈皇帝攒宫。为文以祭曰臣草野微生。干戈馀息。行年五十。慨驹隙之难留。涉路三千。望龙髯而愈远。玆当忌日。祗拜山陵。履雨露之方濡。实深哀痛。眷松楸之勿剪。犹藉神灵。敢陈于沼之毛。庶格在天之驭。其翌年秋。又哭攒宫曰自违陵下。即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1L 页
度太行。远历关河。再更寒暑。玆以孟秋之望。重修拜奠之仪。身先旅雁。过绝塞而南飞。迹似流萍。随百川而东下。感河山之如故。悲灌莽之方深。庶表忱思。伏祈昭鉴。又与富平李因笃谒攒宫曰臣炎武臣因笃。江左竖儒。关中下士。相逢燕市。悲一釰之犹存。旅拜桥山。痛遗弓之不见。时当春暮。敬撷村蔬。聊摅草莽之心。式荐园陵之事。告四方之水旱。及此弥年。乘千载之风云。未知何日。伏惟昭格。俯鉴丹诚。炎武好远游间关。将以有为。及衰暮寥落。志无所成。乃复哭攒宫曰自违陵下。今又八年。濩落关河。差池烽火。想遗弓而在望。怀短策以靡前。每届春秋。独泣苍梧之野。多更甲子。仍怜绛县之人。朔气初收。光风渐转。敬羞蕴藻。重展松楸。虽鼎俎之久虚。幸罘罳之未坏。黄图如故。乍惊失鹿之辰。白首无归。终冀攀龙之日。仰凭明命。得遂深祈。其悲苦悽感如此。关中李颙亦遗民也。尝移居盩庢。炎武以书止之曰先生已知盩庢之为危地。而必为是行。脱一朝有意外之警。居则不安。避则无地。有焚巢丧牛之凶。而无需沙出穴之利。先生将若之何。至云置死生于度外。鄙意未以为然。天下之事。有杀身成仁者。有可以死可以无死而死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2H 页
不足以成仁者。子曰吾未见蹈仁而死者也。圣人何以能不蹈仁而死。时止则止。时行则行。而不胶于一。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于是有受免死之周。食嗟来之谢。而古人不以为非也。使必斤斤焉避其小嫌全其小节。他日事变之来。不能尽如吾料。苟执一不移则为荀息之忠尾生之信。不然或至并其斤斤者而失之。非所望于通人矣。炎武固贞洁自守。亦尝审于安身而处世。此书盖自道也。自幼博涉强识。好为蒐讨辨论之学。邃于经史。旁及子集稗野。列代名人著述微文碎义。无不考究。足迹半天下。流览山川风俗。考核利病得失。所至荒山颓址。有古碑版遗迹。必披榛菅拭苔藓读之。手录其要以归。十馀岁至七十而老。勤如一日。于六书音义尤精。有亭林集,日知录,营平二州地名记,历代帝王宅京记,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炎武殁后。其徒潘耒刊遗书行于世。独肇域志散佚不收。
归昌世字文休。昆山人。大父有光。学者称震川先生。父子骏太学生。昌世十岁。能为歌诗为诸生。与嘉定李长蘅太仓王淑士。号三才子。其季父子慕谢举业学道端居。昌世顾淋漓跌宕。依弦度曲。两人之行不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2L 页
相合。然皆持身高洁不秽。昌世善草书墨竹。往往乞与。邑有贵人请署棹楔。终不许也。娶于秦生三子。昭,继登,祚明皆有俊才。晚益自放于山水。崇祯末以待诏徵不应。既而天下大乱。 烈皇帝殉社稷。自以家世为儒。三百年荷国涵养。不殊世禄。常行歌野哭。累欷不自胜。昭殉幕府。继登死儒官。女及媳相继死难。遂擗摽发病。以乙酉九月卒。年七十三。子庄字玄恭。好奇负才使气。世目为狂生。崇祯中忽请于学使者改名祚明。自是或称归妹。或称归来乎。表字或称元功。或称园公。或称县弓。号恒轩。亦号普明头陁。又号鏖鏊钜山人。国亡隐居不出。渐就敛实。没后女婿金侃辑其遗文。名字一从其旧。有恒轩集山游诗。吴俗改岁必易红笺。以吉语书门。庄署其门有北平都督佥事。南台御史大夫一联。客未解。庄曰欲集福寿来平安尔。工行草。乞书者每作不羁语应之。遂以归痴称之。然庄实未尝痴也。
金俊明字孝章。初名衮字九章。后改今名。号不寐道人。吴人。少从父宦游宁夏。驰骑游猎。任侠自喜。诸边大帅争欲慕致之。俊明不顾也。既归始折节读书。补县学生。早入社。才名藉甚。时四方多乱。俊明见时事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3H 页
日非。崇祯壬午。试三场义俱毕。忽抚案曰此何等时。博此一第乎。涂其卷而去。仍筮焦易。得蛊之艮。愀然太息曰天将我高尚其志乎。已而国亡。隐居廛市。贫甚杜门佣书自食。以善书名。画梅尤工。晚乞友人赋挽诗。引陶潜自祭文以自况。年七十四而卒。门人私谥贞孝先生。有退量集。俊明平生好录异书。仲子侃继之。矮屋数椽。藏书万椟。皆手钞本也。侃字亦陶。亦善诗画。隐居不出。
吴䎖字扶九。吴江县学贡生。居荻塘。藉家赀会文结客。与孙淳最厚。倡为复社。既而思合天下之文以甄综之。淳请行。出白金二十镒家谷二百斛以资淳。阅岁四方之士。大会于吴郡。举凡应社匡社几社闻社南社则社席社尽合于复社。太仓二张虽主之。实引䎖及吴应箕相助。当其时温体仁有子求入社。䎖坚持不可。于是有徐怀丹之檄。陆文声之疏。继以周之夔之弹。又继以王实鼎之飞章。而复社祸机既发。䎖亦日在忧患。家居论断历代史。分为存信存疑一部。又聚明人集三千七百家。欲辑典故。成一家言。皆未果。遗书经盗劫散佚殆尽。有升恒堂集。弟翷字振六。亦遗民也。有荻水遗集。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3L 页
张采, 陈贞慧, 冒襄, 钱秉镫, 沈士柱。
张采。字受先。太仓人。与同里张溥友善。号娄东二张。采严毅。喜甄别可否。崇祯戊辰举进士。知临川。溥亦归自京都。相与复古学。名其社曰复社。四方名士。争奔走其门。声气通朝。右所题品。颇能为荣辱。执政大僚。由是恶之。会里人陆文声,闽人周之夔。讦复社恣横状。因穷究不已。提学御史倪元珙,巡抚张国维等。救之得解。然事犹未竟。刑部侍郎蔡奕琛坐党。薛国观系狱。告溥遥握朝柄。己罪由溥。因言采结党乱政。诏责溥采回奏。时溥已死。采上言与溥平生相淬砺。死避网罗。负义图全。谊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经论文。矢心报称。曾未一日服官。怀忠入地。不得泣血自明。良足哀悼。当是时周延儒柄国。溥座主也。其获再相溥有力。故采疏其事。事即已。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埰。交章言采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帝御经筵。问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好读书能文章。言官是以惜之。 帝曰亦未免偏。遂不果用。弘光时。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乞暇去。已而南都失守。奸人素衔采者群击之至死。复用大锥乱刺之而得苏。避之邻邑。又三年卒。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4H 页
陈贞慧字定生。宜兴人。父于廷天启间。逆党作百官图及邪党天鉴,同志点将诸录。依之以杀尽朝廷之士。以于廷为之魁。崇祯末。阮大铖作蝗蝻录。谓东林后。劲欲杀天下清流。贞慧复为之魁。贞慧持尚名节。与金沙周镳,贵池吴应箕,无锡顾杲等善。激扬名声。互相题拂。讥刺执政。崇祯十一年。阮大铖谋起用贞慧。与诸人具揭发其事。初魏忠贤伏诛。大铖以逆党禁锢。谋故相周延儒。乞援用。延儒许之而周镳不从。会宣城人沈寿民劾杨嗣昌。并及大铖。大铖始沮丧。而贞慧等又继之揭。于是大铖恨甚。会延儒再相。大铖遣私人迓于虎丘。赠以金爵。延儒反爵曰息壤在彼。然南都清议。亦可畏也。大铖曰废籍马士英。某之化身也。其可乎。延儒诺之。贞慧应试南都。每酒后与诸人诟大铖为笑乐。大铖益恨之。十七年京都陷。南都立 弘光帝。马士英执政。大铖骤起为兵部侍郎。于是大捕诸人。周镳,雷演祚下狱死。寿民,应箕等亡命。杲与贞慧等俱下镇抚司。大铖意欲借此尽杀东林诸君子。会国亡乃已。贞慧出而隐居阳羡山中。十二年而卒。其母兄贞达以父任官户部主事。降顺天府知事。流贼入北京死之。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4L 页
冒襄字辟彊。一字巢民。号朴庵。江南如𦤎诸生。崇祯中天下多故。独江左晏然。一时高门子弟才地自许者。相遇于南中。刻坛墠立名氏。襄及阳羡陈贞慧,归德侯方域此三人皆贵公子。贞慧,方域仪观伟然。雄怀顾眄。襄举止蕴藉。吐纳风流。视之虽若不同。其好名节持议论则一也。以此深相结义。所不可。抗言排之。品覈执政。裁量公卿。虽甚强梗。不能有所屈挠。弘光时用为推官不就。会阮大铖当国。几罹于祸。后居水绘园。以友朋文酒为乐。远近高之。以明贡生终。有朴巢诗小三吾水绘园诗集。
钱秉镫字幼光。后更名澄之字饮光。江南桐城人。崇祯戊寅。与陈贞慧等檄阮大铖。及大铖得志。捕欲杀之。秉镫亡命得脱。国亡隐居不出。有藏山阁集,田间集,田间易学,田间诗学。
沈士柱字昆铜。芜湖学生。早岁与吴应箕沈寿民等注名复社。国亡屏居以终。有土音集。思致绵邈。忠见于辞。
黄徵之, 沈巨儒, 赵士哲, 李光祀, 宋继澄, 章佐圣, 董撨, 李焕章(张稷若,毛桂甫), 李凤祚(于秉雍等), 史兆斗, 林古度, 徐波。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5H 页
黄徵之字静宜。初名师先字帅先。一字波民。福建福州人。为史可法幕府。以才略节义称。而诗笔妍丽。不类其人。
沈巨儒字越溪。夔州万县人。隐居山中。自号西溪野人。总督李国英知其夙学。劝之仕不应。辟草堂。以诗文自娱。
赵士哲字伯浚。山东掖县人。副都御史耀之子。崇祯末倡山左大社。以应复社。甲申后避兵登山之松椒山。遂不归。与其徒董樵耦耕海上。尝著石室谈诗,建文年谱,辽宫词,东山诗史若干卷。尝论天下事利害得失。欲上之朝。见武进士陈启新用事。耻之不果上。及卒乡人谥文潜先生。
李光祀字蓟人。中崇祯癸未进士。翌年国变。杜门不出。清人三徵不起。因游远方。不知所之。
宋继澄字澄岚。山东莱阳孝廉。国亡卧一楼。不下阶者数十年卒。
章佐圣字右臣。歙县人。尝作周易时义注。成于崇祯甲申正月前。有自序。谓以明经获隽而烽火交讧。行路艰阻。因坐卧小楼。自为笺注。大都自忧患中来。盖有托而为之。故其言颇讥切时事云。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5L 页
董撨字撨。又字亦撨。一名莺字撨谷。山东莱阳县生。初与赵士哲游。复从宋继澄学。得其指授。甲申后移居文登海滨。日荷薪入市易米。人莫知其住处。县有绅士要于路欲与言。撨弃薪道左。诡云吾科头。当取冠与公揖。竟去。日暮不复来。绅士取薪以归曰此高士所遗也。撨从此不复入市。有诗数百篇。多不传。
李焕章字织斋。乐安诸生。与济阳诸生张稷若,信阳诸生毛桂甫。皆披发佯狂。或涂面吞炭。裸裎赤体。或痛哭悲歌。仰天长笑。颠放终身。
李凤祚字仪甫。益都诸生。国亡不语数十年而死。长山诸生于秉雍,安敏悫,安嘉胤,颜之卓,徐处阉等。亦皆闭户不出。白衣冠以终老。
史兆斗字辰伯。吴江人。处士鉴之后。徙居长洲为诸生。即弃去。博雅多藏书。尤熟吴中故事。年八十馀卒。
林古度字茂之。一字那子。福建福清人。其父初文尝献书阙下不报。归而卜居金陵。古度好为歌诗。少为东海屠隆所知。万历己酉间。与楚人钟惺,谭元春。溯江游云梦憩景陵者屡月。及崇祯末。天下大乱。石头不守。古度流离得无恙。旧家华林园侧。有亭榭池馆之美。皆已圮废。别卜数椽真珠桥南。陋巷掘门。蓬蒿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6H 页
蒙翳。弹琴诵诗不辍。常纫一万历钱于衣带之间。自卜生圹于乳山。年九十馀卒。
徐波字元叹。江南苏州人。清康熙初。年七十馀。居天池落木庵。与中峰,灵岩二高僧往还。波自撰落木庵记云癸酉十月。与竟陵谭友夏。寓其弟服膺德清署中。晓起盥漱。见予白发盈梳。云子从此别。计必住山。请择嘉名以名其居。服膺出幅纸。俾作劈窠大字。友夏执笔拟议曰子还吴。可谓落叶归根矣。遂有此目。今揭诸庵门。松栝数株。玄冬霜月。萧萧而下。双童缚帚。扫除不给。斋厨爨烟。皆从此出。事之前定如此云。友夏元春字也。波后死于贼。有谥箫堂集。
魏允楠(从弟允札), 左国材, 李逊之, 周茂兰, 黄宗羲(弟宗炎), 熊兆行, 刘汋(子茂林), 卢象晋(弟象观), 顾梦麟(子湄), 吴繁昌, 凌文然, 祁班孙, 申涵光, 徐柱臣, 姜庭梧, 黄晞, 戴本孝(弟移孝)
魏允楠字交让。浙江可兴人。大父忠节公大中。父学洢。大中被逮过吴门。忠介公周顺昌慰之舟中。许以女字其孙。即允楠也。以癊入南雍。甲申后隐居不仕。闭户读书。所交皆东林后人。教授不倦。家极贫。非义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6L 页
不取。事母孝。有诗谷诗玉诸书。柳州诗学。奉之为主。从弟允札字州来。父学濂县学生。才充学赡。晚岁衣道士服以终。
左国材字子厚。桐城人。忠毅公光斗季子。隐居龙眠山。著易学诗学杜诗解颐。
李逊之字肤公。江阴人。父忠毅公应升。逊之既壮。当国变。弃诸生自晦。性疏懒不治事。独好学。以诗文自娱。入其斋。书帙纵横。凝尘满席。吟哦不辍。
周茂兰字子佩号艺斋。吴人。父忠介公顺昌。天启中魏大中被逮。道经吴门。顺昌与约婚姻。奉酒炙。相持恸哭。以此撄魏忠贤怒。御史倪文焕忠贤义子也。遂承忠贤指劾顺昌被逮。吴中士民相聚会曰吏部忠清亮节。何罪而朝廷逮之。当投哀两台。恳其疏救。见巡抚毛一鹭等。执香伏地号呼不已。旂尉厉声曰东厂严旨逮官。乃容鼠辈置喙。百姓颜佩韦等曰尔言东厂逮官。此旨出魏监耶。诸旂斥之曰束剜舌。旨出东厂。将何如。佩韦不胜忿愤。大呼曰吾辈谓天子诏耳。东厂何得逮官。首击之。从者千计。官旂逃匿。一鹭仓卒恐怖。急召兵自卫。遂以民变闻。斩佩韦等五人。顺昌狱益急以至死。崇祯初。忠贤伏诛。茂兰以为杀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7H 页
吾父者逆奄。所以杀吾父者。文焕,一鹭。仇人未伏辜。茂兰终不可为人立圣人之世。于是草疏发二人奸状。刺血书之。 上览奏即正文焕罪。一鹭以死免。顺昌得进爵易名。国亡与弟茂藻,茂萼皆守义执节。不愧顺昌子。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馀姚人。父忠端公尊素。天启时以刚直死于逆珰。宗羲血疏讼冤不得白。乃怀匕首淬毒药。走京师变姓名。日夜坐起于逆珰所居。终岁不得间。乃日抱匕首号泣。崇祯初逆珰伏诛。然必切切然以不得手刃为恨。因从刘宗周学。以书学举中书科。明亡隐居不仕。与子弟讲学。其学祖王守仁。故杂而未纯。所谓诗文多感慨。海内传诵之。清康熙中。徐元文荐徵。以老病辞不就。有司敦迫。乃遁去山中。闭户不与人通。数年而卒。年八十七。清人取所著书宣付史馆。上下古今。穿穴群言。自天官地志九流百氏之书。无不精研。著南雷文案及明儒学案,易学象数论,明文海明文授读,今水经诸书。弟宗炎字晦木。一字立溪。又改扶木。以寓扶阳尊华之义。人称曰鹧鸪先生。崇祯贡生。画江之役。兄弟步迎监国。事败入四明。参侍郎冯京第军。军覆隐于白云庄。乱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7L 页
定游石门海昌间。卖画以自给。工缪篆。又善制砚。所著有周易象词,寻门馀论,学图辨惑。
熊兆行字见可。别号陶庵。清江人。父化吏部侍郎。兆行生万历庚戌。躯干魁伟。负气略。穷通出处。皆有壮气。善真草书。喜饮酒。至一石不乱。年二十八。中崇祯拔贡。计入国学。祭酒许士柔擢置第一。兆行见邦国多乱。阴结死士习骑射。乙酉南京陷。杨廷麟举义赣州。而郑芝龙援立 隆武帝于福州。兆行从化入闽。以资格知邵武县事。拒清人败之。清人出关去。授兵部主事。时郑氏恃援立功。骄蹇失事机。化言不听。遂告病。而清人破仙霞关。从上游入福州。兆行随父穷山中。己丑化既殉难。兆行避兵以养母。年七十二而卒。病革子颐泣请遗言。徐引颐手。诵家祭无忘告乃公之句。遂瞑。兆行善真草书。喜饮酒至一石不乱。著有静适轩集,复吟草痘疹约言医。颐国亡不薙发。深冠方袍。矫矫持高节。与宁都魏禧相善。禧劝颐以阅历致用之权。遂贬服毁容。出游四方。
刘汋字伯绳。绍兴山阴人。父宗周天启崇祯间。以忠节著名。官左都御史。弘光初起原官。劾马士英,刘孔昭,刘泽清等。又争阮大铖必不可用。皆不纳。归乡里。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8H 页
杭州不守。绝食二十三日死。学者称念台先生。汋幼承父训。隐于蕺山之麓。息交绝游。手辑父书。考次三礼草藁。皆本父意。既而卒。子茂林始克成之。初 熹宗中。逆奄用事。流毒搢绅。馀姚黄尊素被逮。宗周送之行。临别约婚。时两家未有孙也。既而汋生男茂林。尊素子宗羲生女。得为配。茂林号惕庵。继先人之志。绝意功名。肆力于诗古文。编次大父父所撰礼书。以世儒偏用小戴记。废大戴记不录。此非通论。乃附入焉。晚又作吾屯子微言内外二编。阐明性命经术之旨。时年七十馀矣。
卢象晋字锡侯。宜兴人。兄象升御清人于蒿水桥死之。或诬以不死。棺不得敛。象晋与弟进士象观讼于朝。至崇祯十五年。事始白予葬。世荫赠兵部尚书。国亡象晋等起义兵。兵败象观投水死。象晋为僧以终。
顾梦麟字麟士。大仓人。吴丞相雍后。父忠悯公大章。母陈氏梦神人授石麒麟而生。故名之。少游复社。长毛郑之学。海内称织帘先生。东阳张国维,鄞县钱肃乐甚尊礼。令其子往师之。乱后徙居吴中以终。子湄字伊人。为诗清丽婉约。有父风。最深于礼说。有水乡集。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8L 页
吴繁昌字仲木。海盐诸生。父忠节公麟徵。崇祯甲申京都陷自缢。繁昌少师事刘宗周。与海宁陈确,桐乡张履祥。讲洛闽之学。早卒。卒时母丧未除。遗命以衰绖敛。其从弟裒中居母忧过哀。亦卒于丧次。里人并称为孝子。
凌文然字伟灯。湖州人。忠清公义渠长子。甲申之变。浙西死国者惟义渠一人而已。文然国亡。隐居以贫死。
祁班孙字奕喜。绍兴山阴人。都御史彪佳子。弘光乙酉南都陷。清帅贝勒散布官吏。至浙东招抚。且令薙发。彪佳赴水死。班孙隐居梅市。与逸民陈三岛,朱士稚等相善。有紫芝轩集。癸卯罹吴炎等狱戍边。
申涵光字和孟。一字符孟。号凫盟。一号𩣭山。直隶永平人。父节悯公佳胤。佳胤将殉乱。与涵光书曰行己曰义。顺数曰命。义不可背也。命不可违也。天下事莫不坏于贪生而畏死。死于疾死于利死于刑戮于房帏于斗战。均死也。死数者不死君父。盖亦不善用死矣。今日之死君父之事。死义也。犹命也。我则行之。涵光博学。弱冠名噪三辅。甲申闻父殉难。恸不欲生。遂绝意仕进。日事诗文。大开河朔诗派。与殷岳,张盖称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9H 页
畿南三才子。有文集四卷。又聪山诗八卷及荆园小语。
徐柱臣初名趾。字朱草。嘉兴县学生。以嗣父吏部尚书石猉恩荫入太学。改名柱臣字贞侯。未几国变。遂谢去。及南都陷。石猉殉难。求负其遗骸以葬。时左臂被伤。每西风作。痛不自胜。自是益闭户不出。不逞之徒动以义士。顽民相诮让。撼之者垂三十年始定。凡盗贼水火狱讼相连及。几灭门者再。丧身者四。丁巳卒。年六十四。
姜廷梧字桐音。父一洪隆武初。与黄道周入闽参机事。进户部尚书。走死于赣。及清人徵遗逸。世家子保门户。悉应徵出。独廷梧不肯。戊申卒。年四十二。少遇筮者曰君当有大节。惜乎蹇也。画卦于纸曰六九其遇。二四其数也。且为之解曰六九者。蹇六之九曰所谓不事王侯者也。二四者。倒探之。犹云得策十八者。四十二也。果然。廷梧长文章而无成稿。
黄晞字仔薪。江阴人。父毓祺。弘光末。清破江阴。毓祺以兵袭城不克。被执死。晞兄弟四人同坐。输旗下为奴岁馀。乡人敛金赎之。遂乞食南归。骨肉丧亡。毗陵大室争延致。为子弟师。晞学有源委。论经史贯穿不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59L 页
倦。幅巾白布袍终其身。年七十馀卒。所著志文百馀篇。
戴本孝字务旃。号鹰阿山樵。江南和州人。父重崇祯中授湖州推官。国亡不食死。乡人私谥文节先生。本孝亦隐居不出。有前生馀生等诗。以画名于世。弟移孝字无忝。四十不娶。有诗名。并以布衣终。移孝好游名山。尝题华岳碑曰崇祯十七年后辛丑。和州逸人戴移孝再登岳。
吴祖锡, 杨彭龄。
吴祖锡一名锄字佩远。号嵇田。嘉兴人。父吏部文选郎昌时。其妻徐枋娣也。祖锡常痛父之难。思立奇节以大雪之。国亡间关奔走者三十年。卒不成以死。乙酉丙戌之间。清人初陷江南。祖锡与浙西提督冯源淮游。源淮之戚董生者义士也。常为提督部将主诇察。与祖锡交。祖锡故善遇之。尝与慷慨言时事。徐孚远负天下重望。毁家举义。兵败浮海去。寻复来。欲于内地有树立。顾全发无所容。祖锡密馆家中。久之声藉藉。源淮乃遣董生察之。祖锡即握其手曰徐闇公在此。若欲一见否。闇公孚远字也。董生惊喜甚曰诺。祖锡即引之见孚远。董生叩头泣下曰闻公名二十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0H 页
年。愿效死。三人即共为盟。相得甚欢。乃以讹言复源淮。而拨戈船出汛即卫令。复浮海去。初昌时死。资藉于官。凡四万金。会国变。祖锡嘱当事者为之所。将以有为也。适故镇臣陈洪范同下江南。方用事。窥知祖锡意。即矢天自言其不得已。因以奇策语祖锡。祖锡即以四万金与之。会闻将薙发。遂舍以去。年六十二而卒。
杨彭龄字商贤。山东文登人。徙宛平。父维垣副都御史。后官南都。与阮大铖等颇扰国政。国亡能自经死。二妾皆殉。彭龄葬已。遂毕意旅食。老于江南。学宗朱子。名其亭曰晚闻。盖举朝闻夕死之义也。喜短篇追摘旧事。谓明末大臣畏台谏。台谏树朋党。终误社稷。其言多切中。至序忠臣烈士之篇。辄呜咽饮泣。间鬻文词以自食。京师贵人数属当事者饷馈。终不谒谢。独与秣陵处士徐延吴游。他人罕识也。妻阎氏故兵部尚书鸣泰女。有子始萌。再纳姬石氏生女。聪慧能为彭龄抄诗。家在桃叶渡傍。甚贫困。雅通小筮。卖得百钱。沽酒即欣然移日。其诗清逸。能削浮响。癸丑卒。年六十三。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0L 页
汪沨, 韩洽, 朱朝瑛(张次仲), 徐孚远, 薛正平, 华时亨, 杨彝, 张穆。
汪沨字魏美。杭州人。崇祯己卯举人。国变谢举业。有监司欲见之。知其不可屈。载舟西湖上。属所亲招之不至。常独自提药裹。往来山谷间。宿食无定处。沨故城居母老。思见沨。时兄澄弟沄亦弃诸生服。奉母徙城外。沨间来见。家人欲迹之不可得。宁都魏禧客西湖。身造沄使道意。久之不出。微闻沨到湖上。乃寓书沄以告沨曰足下知仆至。意当倒屣过我。顾以常客遇我。足下可谓失人。沨得书辄走舍馆相见。自是常出就之。必诣愚庵所抵足卧。往往谈至鸡数鸣。或更起坐。行不肯休。愚庵僧明盂。两浙所称三宜和尚。初沨为诸生试高等。为文奇恣汪洋。与人落落。不好声华。时人号曰汪泠。少娶钱氏女。既成礼。即谓妇曰所望知礼义。绮绣之饰。慎毋庸也。钱氏去服饰亲操作。乙酉其故人陆培殉难。沨为文祭之。一恸几绝。内姻欲强沨试礼部。出千金示沨妇曰能劝夫子驾则畀汝。对曰夫子不可劝。吾不爱金也。当事者割俸金为沨寿不得。却坎而埋之。里贵人持百金乞墓铭。拒不许。自是常出游天台。居石梁反河渚。徙孤山之匡庐。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1H 页
黄山白岳。所至与异人高士游。晚好道。能数日不食。有授黄白𧗱者寻弃去。年四十八卒。病痰咳。一日晨起曰可矣。命子㰈具纸笔。书五言诗。投笔而逝。禧尝问沨曰事愚庵谨。岂有意为弟子耶。曰吾甚敬愚庵。然世之志士。率为释氏牵诱去。削发为徒。吾儒之室几虚。此吾所以不肯也。
韩洽字君望。长洲人。国亡隐居洋山。有奇庵诗存,篆学测解,释训考源。
朱朝瑛字美之。杭州海宁人。崇祯进士。除㫌德知县而归。兵后隐居。事穷经。初漳浦黄道周精易象历数之学。以授时历分配三百八十四爻。验古今治乱。词旨深奥。朝瑛受业其门。独能通之。编释五经。多破前儒成说。名之曰五经略记。同邑张次中方八岁。母疾刲股而愈。举天启乡荐。诗易并有著述。其持论间与朝瑛殊。然归趣一也。有待轩遗集及待轩诗记,周易玩词,困学记。
徐孚远字闇公。松江华亭人。崇祯壬午举人。与陈子龙,夏允彝等六人。倡几社于云间。切劘古今文词。惊动海内。南都覆。破家兴义兵。败浮海去。死于岛中。
薛正平字更生。华亭人。晚以字行。字那谷。号旻老夫。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1L 页
少怀奇负气。每自方阿衡。崇祯末。 天子忧勤。而将相非其人。国势日蹙。正平草万言书上之。取路北海经牢山。闻国变。恸哭欲投海死。同行者力挽之归。叹曰吾今日真薛更生也。更名所以志也。少习禅。与雪峤游。晚参浪公于天界。尝登台城望 孝陵。累欷不自胜。又观星象占风角。访山泽豪杰。人咸目笑之。不知波波劫劫。将何为也。作孝经通笺。发挥 烈皇帝表章至意。取陶潜五孝传附之。盖谓潜居晋宋间。不忘复雪之义。古今通孝。不外于此。激而存之。以有立也。其用意深痛如此。死石头城下。年八十三。
华时亨字仲通。无锡人。学于高攀。龙攀龙被急徵。时亨先期刺知之。劝自裁。攀龙遂投水死。国亡隐居著春秋法鉴录。笺注易书三礼。甲乙以后连中蜚语。濒死口讲指画。著书不辍曰吾向者分握三寸管。从忠宪于地下。于今迟之二十年矣。初时亨尝之绍兴。过故人关司理。道闻王某有冤。白之司理。属牒平反。时亨翻阅案牍。甫削藁目。遂失明。乱后两遭大狱。卒以𥌒免。
杨彝字子常。常熟人。少与同郡顾梦麟友善。皆明经饬行。矜尚气节。万历天启之末。为时文者喜倡新说。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2H 页
畔违传注。彝慨然欲振其弊。与梦獜力明先儒之学。远近之士游门下者常数百人。尝以岁贡生授松江府学。训导五岁。擢都昌知县。移疾不往。皇朝亡。即杜门不出。有贵人往投刺。趑趄门外不得见。乃叹息而去。卒时年七十九。
张穆字穆之。号铁桥东莞布衣。有铁桥山人藁。尝读书于罗浮山石洞。得其山岚隐见之态。故画山水亦有生气。善击釰。身长三尺。年八十馀。步履如飞。
杨补(子炤), 李长科(从子沛, 淦, 濯, 沂), 宋振獜, 赵天骐, 李颙, 李孔昭, 应撝谦, 党成(李毓秀等), 万泰(子斯大,斯同), 孙奇逢(子博雅), 彭大寿, 苗君稷, 范路, 叶襄, 张芳。
杨补字无补。自号古农。长七尺馀。皃羸秀。须鬑鬑然。风韵凝远。其先清江人。父润贾于吴生补。遂家焉。补壮岁入京师。礼部尚书董其昌,徵君陈继儒呼以小友。由是诗名籍甚。与高淳邢昉,南京顾梦游。刻意濯磨。为清新古谈之学。与文靖公徐汧最善。补为人出气蔼然。犹恐或伤人。其中有所不可。介如也。且喜画。好游虞山。往来金陵江都间。甲申五月。闻北都变。遂归吴门。隐居邓尉山。弘光初屡徵不出。时马士英等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2L 页
搆汧甚急。而杨文𩣭者与马士英有旧。补立起如金陵见文𩣭曰天下所以重君者。以君能扶护正人也。徐公负天下重望。君不相为推毂乎。文𩣭许诺。事得解。清帅略地吴中。吴中士人颂德如不及。独补不肯。汧之自沉于震泽也。就补谋死所。补尝语子炤曰吾暂不死。贳文靖馀晷耳。屏居墓田。适有故人官吴门。求见补。补不得已一入州府。心甚忽忽不自得。至丁酉寝疾十日。自定终制。口诵佛号而逝。年六十。葬长洲。补自乙酉以后。饰巾待期。以死为幸。祈死而死云。炤字明远。补县学生。盛年遁迹自引。疏食不厌。妻子冻馁。著书不辍。有怀古诗十章甚凄酸。
李长科字小有。江南兴化人。文靖公春芳之孙。乱后自以为明室世家。辑广遗民录以寄意。取清江谷音桐江月泉吟社。以益程敏政所撰宋遗民录。长科没。属其藁王猷定。猷定转属毛晋。多散佚。止有目录一帙。秦人李楷为之序。大略谓宋之存亡。为中国之存亡云。从子沛字平子。以博物洽闻称。脩髯而长发。甲申闻 烈皇帝崩。哭泣一夕。须发尽白。年才二十八。自号白头老子。乙酉后弃儒冠。日坐小楼痛哭。人进酒则辄欢甚。饮酣歌呜呜。或及明朝事。发尽倒竖。推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3H 页
心跌足。大呼天者屡矣。为诗有典则。顾虚怀不自满。每当分韵。即席成句。人或不自安。必沈思改定。汲引后学如此。待人必和颜色。然于忠孝节烈则侃侃谈不倦。奸回逆乱。辄怒目切齿。人有过常面折之。年五十八卒。四壁萧然。惟图书数架而已。有平庵诗集。沛从弟淦字季子。一字若金。号砺园。又称沧浪水樵。父长倩。六岁通韵学。十七游邑庠。以文章气节。重于江左。甲申随父督学入闽。与钱塘周东观,吴兴唐瀚。讲学鉴亭。条晢经义。乙酉金陵破。长倩与黄道周,张肯堂,吴春枝等拥立 隆武皇帝。建国福州。明年举乡试。淦得乙榜。时吴越楚皆为明守。多起兵相应。闽帅郑芝龙拥重兵。怀贰不欲战。长倩忿甚。乃上书请出师。 帝大悦。进长倩户部侍郎摄尚书事。督饷建宁军抵延平。芝龙已遣人约降清。长倩知事不可为。仰药死。淦悲不欲生。以老母在。舁父柩潜处海滨。乱定贝勒录用明朝诸大臣子弟。淦独匿不出。总督张存仁命方伯遣幕员索之。家人惧请薙发。淦曰吾得全归。从先大人于地下足矣。竟蓬首被麻以出。母卞畏祸。强为剪发。淦往见方伯。伏地号曰哀哉天乎。奈何俨然衰绖之中。而腼颜衣锦临民者乎。方伯怵以死。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3L 页
淦曰父死未葬。母老思归。一朝身任吏事。留滞异乡。是生不如死。方伯感之为力请。且使人导之出疆。抵家葬父。仍闭门不出。清人屡起之不应。或劝之。淦慷慨泣下曰极知今日用人不次。足以坐致通显。然自吾父而上。世为亡国师保。受恩深厚。非他族比也。生子不令应试。仅识字明大义而已。为雠家所陷。祸几不测。赖当事者多知淦者。得亡事。反坐雠家。淦好游山水。五岳四渎。足迹几遍。知交过访。酒酣辄狂呼大叫。或仰天嘘唏泣数行下。同时耆旧如张翮,余𣖎,杜浚,阎古梅,魏禧,余思复,徐枋,胡长庚,屈大均,杜浚,陈泰尹,黄云,孙冶,屠廷楫辈。皆乐与之交。从弟濯字若练。县学生。甲申闯贼陷北京。弃儒讲武。志图灭贼。贼党孙可望等据滇黔。濯切齿必欲手刃之。人曰彼贼与君家何雠。曰吾家五世受国恩。宁敢须臾忘报。人言贼可图者。辄大喜。多与之金使往杀贼曰汝能得一贼首来。与吾㓒为饮器。死且不朽。其人去。辄日日南望。凡遇有志士自远道至。言贼中情形者。必留语累日。或有言万里游者。辄解囊相资。不足则索家人簪珥以给。久之不能继。又信黄白𧗱。延丹客卒不效。益困穷。前之为万里游者及言可得贼头者。亦不复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4H 页
至。遂郁郁以死。弟沂字子化。一字艾山。号壶庵。县学生。幼孤事母孝。不求进取。以诗歌自娱。性和平坦易。独于名义不少假。晚好神仙。闻芒砀山中有道士。历千里从之。归语人曰母老故返。不然沂不返矣。有鸾啸堂集。
宋振獜字子正。豳州淳化人。事母至孝。母病盲三年。忽梦神人指示救疗方。母目复明。清康熙己未。以博学宏词荐不起。
赵天骐字平符。沁州武乡人。幼而好学称神童。崇祯末进士。甲申闯贼遣其党召之。天骐焚冠服。投深崖下。衣挂树不得死。清人尝以遗佚荐不起。姜镶之乱。授官不从。劫其家不为动。母卒庐墓三年。种园织麻以供父。父卒遂不食死。著有续高士传等书行于世。
李颙字中孚。盩庢人。父可从崇祯末从总督汪乔年征流贼战死。颙有至性。及壮走襄城。为乔年及父设祭。招魂以归。清康熙己未。徵遗逸设博学宏词科。内外荐剡者百八十馀人。颙及浙江应撝谦,江西魏禧,山西范鄗四人独不至。后鄗中进士。癸未清主西至关召之。时颙已衰老。遣子慎言陈情而归。年七十九卒。颙少好学。笃信宋儒诸书。以明体达用为主。游其门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4L 页
者咸宁罗魁,韩城程良受,蒲城宁维垣,邠州王吉相等。皆以学行闻于时。
李孔昭蓟州人。崇祯癸未进士。旋遭甲申之变。清人闻其贤。三召不起。竟杜门老死。
应撝谦字嗣寅。杭州仁和诸生。性至孝。母病数年侍疾。母怜之。强为取妇。终不入私室。母卒逾祥禫。始行卺礼。坐卧不下楼。以经学教授。生徒甚盛。所著有周易集解,易学图说,书经蔡注拾遗,诗传翼,礼学汇篇,春秋辑解,古乐书,今文孝经辨定,编注古本大学,中庸本义,语孟朱注大全拾遗,较定文公家礼。清人徵不至。卒于家。自撰无闷先生传。略云学不适时不好禅不喜。王陆家言为文章不诡合。足迹不出百里。而泰华溟渤皆于书册见之。生不及古人。而羲农尧舜若接影响。
党成字宪公绛州人。自幼事濂洛之学。家甚贫。取与不苟。魏象枢闻其名。致书讲学。三返不答。其徒李毓秀字子潜。亦以学行知名。毓秀之徒柴平富。性端方好小学内则。祖父母亡。寝苫枕块不入内者六年。
万泰字履庵。越东四明人。举诸生。以端方称。崇祯丙子举孝廉。国亡即弃举子业。闭户求天人之学。尝终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5H 页
日危坐。静思圣贤克己复礼。卒悟心性之源。吴越学者一时多从之游。然尚气任侠。与人以诚。里巷有犯者多不较。及一朝有急。忘其怼即殚力拯其危。浙西戴思望明诸生。工诗画善诙谐。国变即不语。若有所失。人有问之。惟张目摇头。以手作势而已。人皆目为喑哑。及泰见则豪笑高谈不倦。又狂呼大叫。一坐皆惊。及他客问又默然。其为人敬爱如此。卒年六十。有寒松斋集。诸子斯大,斯同最知名。斯大字光宗。邃于经学。尤精春秋三礼。著学礼质疑,仪礼商礼记偶笺,周官辨非学,春秋随笔。斯同字季野。与兄斯大同游黄宗羲之门。斯大研精经学。斯同贯穿史事。尤熟明代典故。清徐乾学纂礼书。徐元文王鸿绪修明史。皆咨之。著有宋季忠义录十二卷,南宋六陵遗事一卷,庚申君遗事一卷,补历代史表六十卷,历代宰辅汇考八卷,庙制图考四卷,河渠考十二卷,昆崙河源考二卷,儒林宗派八卷,群书疑辨十二卷,书字汇二十四卷。
孙奇逢字启泰号中元。又号夏峰。容城人。移辉县。万历庚子举人。少以节侠闻。左光斗被逮过白沟。奇逢邀与共食。缇骑环列。两人慷慨燕谈。不异平时。魏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5L 页
大中就狱。其子学洢先驰告急。奇逢使其弟奇彦走山海关。上书督师孙承宗。救贷诸君子。阉党泥之不果入。许显纯承阉意。栲掠光斗,大中。追赃甚急。奇逢得金数千两代上之。且令仲弟奇遇与学洢变姓名入都。为橐饘具。其好义如此。尝念圣学久湮。慨然以绍往继来为己任。国亡流寓河南。清人徵不就。乙卯卒。年九十二。所著有四书近指,理学宗传,读易大旨。其自赞云闻尔为谁。曰岁寒氏。岁既云寒。尔何为尔。曰幼读书。安意青紫。长知立身。颇爱廉耻。虽困公车。屡蒙荐起。骨脆胆薄。不慕荣仕。衣厌文绣。食甘糠秕。隐不在山。逸不在水。隐于举人。七十年矣。绕膝多男。及门有士。老而学易。欲探厥旨。聊以卒岁。如斯而已。晚年语门弟子云吾生平尚友。凡三变。乙丑丙寅之际则慕陈太丘郭林宗。癸甲之间则慕管幼安田子春。今耄矣。其维卫武公乎。甲辰以大难录事。牵连北上。途中语门人曰忧患恐惧。最怕有所。一有所则我心无主。古来忠臣孝子义士悌弟。只是能自成主张。学者正在此处著力。子博雅沉潜理学。清人举山林隐逸。以亲老苦辞。父殁偕兄望雅弟韵雅结庐墓侧。三年不见齿。韵雅以事系狱。日事奔吁。竟客死。士大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6H 页
夫高其义。称文孝先生。
彭大寿字松友。孝感人。究心理学。采先儒语录。参考经传。订辑成书。又辑朱子家礼及丘浚所裁定者。斟酌时宜。取可通行者。名曰通书。授徒云梦。当事者欲见之。以老固辞。卒无子。门人为卜葬建祠。
苗君稷号焦冥。昌平人。明季诸生。遭时多艰。早岁流离。崇祯中为道士。居辽东之三官庙。喜读儒书。究心史学。年逾六十。手不释卷。
范路字遵甫。兰溪布衣。潜心性命之学。而亦不辟佛氏。晚开灵兰馆。卖药长水市门。乍愚乍智。人莫测其所诣。卒流寓以殁。门人私谥贞简先生。
叶襄字圣野。长洲儒学生。国亡隐居。有北哀赋。
张芳字菊人。号澥褐夫。江南句容籍。嘉兴人。国亡隐居以终。
方文, 冯恺愈, 龚贤, 蒋易, 张昉(弟翮), 谢遴, 刁包, 高鐈, 韩畺(一作疆), 曹鉴徵, 朱扉, 张明勋。
方文字尔止号嵞山。江南桐城布衣。父大铉户部郎中。为文萧洒有趣。见人诵诗。辄为窜改。虽不乐不顾也。然退未尝不称其长而掩其短。人以是称之。有嵞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6L 页
山集,西江游草。
冯恺愈字济仲。一字道济。慈溪人。父元飙与方文友善。有涉江集。
龚贤字半千号柴丈人。江南上元布衣。工画。爱仿梅花道人笔意。自写小照。作扫落叶僧。名所居为扫叶楼。颠倒用小印二于帧末。而不书名。有草香堂集。家贫殁不能具棺殓。会曲阜孔 客游金陵。为经理其后事。收其遗文。
蒋易字前民。江都布衣。亦遗民也。工诗文。
张昉字于东。一字匏客。商丘人。崇祯庚午举人。潜心伊洛之学。不言而躬行。甲申后居一土室。不入城市。诗学陶潜。笔学颜真卿。守令欲一见不可得。兄某少慕神仙。弃家学道。五十年不归。弟翮字凫落。与昉俱以文名。幼有至诚。事父母孝。补博士弟子员。赪面脩髯。状貌奇伟。倜傥通轻侠。流寇扰中原。兄弟避地昭阳。乱定乃归。安其妻子。焚笔砚为僧。自号越彼和尚。独留其髯。入钱塘灵隐寺。参学。与凹凹和尚善。凹凹者不知何许人。但秦音也。不戒酒肉。工诗善歌。醉则唱一腔曰忿何时泄。一天愁何时撇。这刀头腥血。何时洗尽。莫待晓风吹赤。凹凹工击釰蹴鞠。盖故时将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7H 页
军也。两人常同卧起数年。相约同日死。果同日死。
谢遴字汇先。宜兴人。崇祯癸酉举人。国亡深晦匿。种菜一区。不入城府。有是亦楼存藁。
刁包字蒙吉。祁州人。天启丁卯举人。事母至孝。隐居以古文名于畿辅。穷究理学。一以程朱为宗旨。著有斯文正统,周陆集,易酌等书。
高鐈字荐馨。一字渊颖。清苑人。为郡诸生。嗜酒善书法。少从孙奇逢学。好游佳山水。自负锤凿。每得诗必题石手镌之。著述甚富。诗有陆舟,芦中,依雪,浮家四集。又有义烈,金兰等编。
韩疆字石耕。北平人。乱后不娶。游江南。偏历天台雁荡诸胜。客死平湖。疆善鼓琴。尤工五言诗。有天樵子集。
曹鉴徵字徵之。号云容。浙江嘉善布衣。貌寝偏眇不修饰。羞与富贵游。所交必奇士。与南粤朱斐,北平韩疆善。日为诗文。见忌流俗。门有橡树。中庭有红杏。多咏其侧。移石废二指。由是病狂。不帻不履数年死。有红药白石楼等集。
朱扉字开仲。浙江嘉兴县人。少以文名。多病不娶。好览方书知医。旁通释氏。屏去肉。遇宴会强进杯酒而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九 第 367L 页
已。视一切世务。无足以动其心。然语及君亲。辄欷歔不止。见人有疾若己疾。盖笃于行而有所不为者也。
张明勋字元卿。自号介庵。吴之长洲人。与弟明烈居诸生。俱善属文。声誉籍籍。所结纳悉胜流名宿。凡八试于乡不录。于是国亡矣。同学诸子并仕宦于清。独明勋谢诸生。扫除一室。庋书数千卷。坐卧其中。日夜手钞口诵。虽盛寒暑不辍。屡遭外侮。家产渐以中落。犹夷然不屑也。故人有显者归里来谒。拒不与相见。有司闻其行。延致乡饮。又郤之。由是益为乡里所重。卒时年六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