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x 页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崇祯逸事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58H 页
[崇祯逸事]
孝纯刘太后为淑女生 帝。失 光宗意。被谴薨。葬于西山。 帝为信王。居勖勤宫。问近侍西山有申懿王坟乎。曰有。傍有刘娘娘坟乎。曰有。 帝每密付金钱往祭之。及即位。上谥曰孝纯恭懿淑穆庄静毗天毓圣皇太后。移葬庆陵。 帝五岁失太后。问左右遗像莫能得。传懿妃者。旧与太后同为淑女。自称习太后。言宫人中貌类者。指示画工可意得。且使后母瀛国大夫人命其善不善。图像成。由正阳门具法驾迎入。帝跪迎于午门。县之宫中。呼老宫婢视之。或曰似。或曰不似。 帝雨泣。六宫皆泣。
宫中故事。生母忌日。不设祭不服青。十五年六月。 帝以太后故。欲追祭前代继后及生母。同建一庙。以展孝思。乃御德政殿。召太学士及礼臣。问曰太庙之制。一帝一后。祧庙亦然。历代生母及继后。皆不得与。即宫中 奉先殿亦不祭何也。礼部侍郎蒋德璟曰有奉慈殿。所以奉继后及生母。 孝宗所建。嘉靖间废之。今可复也。 上曰奉慈之外。亦有弘孝,神霄,本恩诸殿。德璟曰内廷规制。臣等未悉。奉慈殿有旧基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58L 页
否。 帝曰奉慈已撤。惟奉先可拓也。于是即置一殿。祀孝纯及七后。
 祖制甚严。自继后不得祔庙。然生母得追谥为皇太后。昔鲁僖公立母成风为夫人。谷梁氏曰子爵于母。以妾为妻。非礼也。若公羊氏曰子得爵母。左氏曰母以子贵。皆非也。二传不若谷梁之为善。然立庙而崇私恩。亦先王所不禁也。刘山子海州人。以 成祖靖难功臣。授河阳卫正千户。其十五世孙应元娶徐氏。是为瀛国大夫人。生孝纯皇后。子效祖娶杜氏。生文炳,文耀,文炤。 上诚孝甚。至以太后像安于奉先,景神诸殿。上食如生时。时寇氛恶。日夜焦劳。犹遣大司礼遗金帛于大夫人。十七年都城陷。文炳,文耀及大夫人,杜夫人子孙男女十六人尽死。
昭妃刘氏。 神宗后宫也。性谨厚。抚爱诸王。 上礼之如太母。尝岁时朝见。 上就便座而睡。太妃戒勿惊。令尚衣谨护之。顷之 上即觉。 摄衣起谢曰 神祖时海内少事。今苦多难。两夜省文书。未尝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为之泣下。
帝以寇乱茹蔬。 周皇后见 帝容体日瘁。具膳将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59H 页
进。瀛国大夫人奏适至曰夜梦孝纯太后。语 帝瘁而泣曰为我语 帝无过苦。 帝持奏入。 后适进膳。 帝追念孝纯。且感 后意。因出奏示 后。再拜举匕箸。相向而泣。泪琅琅沾案。
 先帝忧念元元。不自暇逸如此。卒以亡国。所用大臣皆庸劣骄横。门户胶固。前后十七年。入阁大臣周延儒,薛国观,温体仁,杨嗣昌,陈演,邱瑜等是也。由是疆域日蹙。盗贼日起。 帝尝临朝叹曰朕非亡国之主。诸臣尽亡国之臣。痛哉是言也。然虏围广州急。犹命山东巡抚颜继祖救我。此恩宁可忘耶。
崇祯中有鸟名莎鸡。形若斑鸠。从塞外至。集于燕都。其群千百。殆清人之兆也。十年京师宣武门外民家。白鸡羽毛鲜好。喙距纯赤。重四十斤。应廷吉者博雅人也。见之愀然曰此鷔也。所见之处国亡。
旧例宫中岁首不贴门神。斲木为䌽装二。状如傀儡。长与人等。列殿门外。每岁除饰冠笏如人。崇祯末彩装夜辄走。久之日未落即走。内官不敢独行。见彩仗辄避之。
奉先殿九室如庙寝之制。国有大庙。以象外朝。有奉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59L 页
先殿以象内朝。崇祯十六年夏。大雨霹雳起奉先殿。朝视之。门前白石为雷火所燔。有蟠龙痕。龙爪印门上金铺。爪所着处金皆镕化。六月二十三夜。雷又震奉先殿脊。鸱吻碎。中有剑削拔去。不知在何所。庙门玲珑雕刻处皆损。有龙爪痕。
甲申元朝。 帝幸神武门外玉皇庙。拈香入至第二门。将启正殿。忽大声震殿内。视之玉皇及合殿神将像悉仆地。 帝默然退。
 崇祯中灾异最多。甲申正月朔。大风霾。占曰风从乾起。主暴兵破城。是月凤阳地震。癸丑夜星八月中。占曰国破君亡。乙卯李建泰出师。大风扬沙。占曰不利行师。二月钦天监奏帝星下移。三月 孝陵夜哭。昔大戊脩德。桑谷死。武丁脩德。雉雊于鼎不为灾。 帝之脩德若是。妖孽愈炽者何也。天将兴国也则以灾异警之。德修而灾消。天将亡国也。则以灾异告之。德虽脩而灾不可消。天实为之。如之何哉。
崇祯中。议者言芦沟桥。为南北咽喉。宜守之。于是当桥北里许设斗城。以一参将守之。觐京之门。题曰顺治。祝民也。南门题曰永昌。祝国也。后永昌应闯贼号。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0H 页
顺治应清人号。昔 太祖问刘基 国祚当几何。曰遇顺即止。 帝曰三百八十年足矣。 皇朝得天下于元顺帝。失天下于李自成。自成僭号亦曰顺。
万岁山一名煤山。嘉树郁葱。鹤鹿成群。天启甲子六月。山椒有五色云。灵台占之曰景云也。群臣将庆贺。以六科廊灾乃寝。 上之殉社稷。殆亡国之光。五色云乃其兆也。
崇祯元年。五凤楼前获一黄袱裹小函。一题云天启七崇祯十七。还有福王一。内侍晨检得之。奏于 上。上令巡视皇城各官。究其所从来。有袁给谏者奏曰此事安知非奸人所为。追究之。必有造言而惑圣聪者。 上曰可即火之。
大内有密室。刘基留秘记。鐍键甚固。相戒非大变勿启。崇祯癸未秋。清人围皇城。 上启视。室中惟一匮。发之得图三轴。第一轴文武百官数千。俱手执朝服。披发乱走。第二轴兵将倒戈弃甲。穷民负襁奔走。第三轴图像酷似圣容。身穿白背心。右足跣。左足有袜履。披发中悬。
 事莫不有前定。君子道其常。故子张问十世可知。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0L 页
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他方技术数之学则不然。因其自然之数而附会而神之。然究其术则无甚奇也。如刘伯温之图像先知。何其巧也。兴国之祥。亡国之灾也。清人将夺皇都。煤山之云。所以不为祥而为灾也。
上宠遇阁臣。皇极殿东有文昭阁。阁两傍建直房。不时召对诸阁臣。议军国大事及讲读。有疑问阁臣。往来甚便。 上呼阁臣为先生。
辛巳四月。阁臣召对至弘政门。 上已御中极殿。诸臣循殿左垣。高下可十级而至殿。左右辟四大门。 上所御宝座周围刻金龙。形甚璀璨。 御榻衣黄绫。召对毕。 上命宴坐。内珰设席。与宴者十三人。各一席。酌用金莲花杯。杯高大如瓶。下有三小蒂承之。傍有荷柄。席各三十馀器。席前各二花瓶。中插莲花。光禄署官八人行酒。 祖制宴群臣多在午门外。或文华门外。惟郊祀庆成。宴三品及学士。始在皇极殿内中极殿。惟赐宴亲王。自正统后坐礼亦废。 上始行之。
大臣每入对。多赐食若家人然。崇祯壬午秋。赐对明德门。 上坐门中御幄。左右张黄幕。 命诸臣坐。设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1H 页
大花瓶。插鸡冠花。酌金葵花杯。杯大如盂。花有瓣。中心花点甚多。殽十器,蔬二十二器,果五品。汤酒三巡。宴毕谢恩出。
 上眷遇诸臣如此。或以为 上多诛杀。国祚遂蹶。然周延儒薛国观等奸诈自私。以误国家。如之何不诛。且陈演,魏藻德,李建泰等当降贼时。追思 上宠遇。于心自省。不愧否乎。
上不信佛教。乾清宫隆德殿素储神佛像。事之甚谨。崇祯六年。尽移于朝天大隆善寺。
闽县男子曾甲居金鳌峰下灌园。园中有破祠。其神尝栖箕。自称兄弟二人。南唐徐知诰之弟知證,知谔。晋开运二年。率师入闽。秋毫无犯。闽人祀我于此。自是书符疗病若影响。永乐间 成祖皇帝北征不豫。诏曾甲入侍。运箕有验。祷之即瘳。于是建灵济宫于京师。封金阙玉阙真人。十六年改封真君。每岁元朝冬至。真君仙妃生辰。用素帛差遣太常寺堂上官行礼。每月朔望。本宫住持行礼。国有大事则告。崇祯十五年。给事中左懋第疏言二真人乃叛臣之子。不宜受朝臣拜跪。请以帐幕隔之。报可。
 上尝书非礼不动四字。国亡后陪臣闵鼎重购来。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1L 页
刻于华阳之崖。佛像之储大内。太常之祀淫祠。皆非礼也。 上正之。由是臣下化之。以非礼为耻。都城之陷。大臣诸臣死者甚众。
崇祯十五年七月癸未。皇贵妃田氏薨。辍朝三日。加谥册文曰桂殿承芳。辉冠三星之首。兰宫陨秀。礼崇六列之先。惟昭德于生前。宜隆恩于身后。尔皇贵妃田氏。生有美质。早晋荣封。麟趾钟祥。式振衍绳之庆。鸡鸣效警。时襄宵旰之勤。淑誉方宣。遗芳遽掩。望帷如在。悲空结于璠华。辞辇犹闻。名应高于彤管。欲章懿范。宜有褒㫌。爰稽素履。谥为恭淑端慧静怀皇贵妃。灵其有知。尚歆宠渥。十七年正月壬子葬之。
 上御宫人有法。贵妃田氏朝 皇后。翟车至门犹不下。无妃嫔礼。 皇后良久始御坐。受田氏拜。不劳问。及袁贵妃朝。 皇后燕语甚欢。田氏恨之。见上泣下。 上由是寝疏之。下敕斥去启祥宫。三月不召。田氏惭。省愆自责。一夕 皇后侍 上。御永和门。诸公主妃嫔皆至。独田氏以罪不预。 皇后请召。终不听。 上之严 皇后之不妒忌。诚百王之所可法也。
上勤民事。崇祯十五年二月。 上亲祭先农。行耕籍。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2H 页
礼户部尚书傅淑训进耒耟。顺天府尹张宸极进鞭。上左秉耒右执鞭三推。步行犁土中。尽垄而止。耕时教坊司引红旗两旁唱禾词。老人牵牛二人。扶犁二人。耕毕。户部尚书跪受耒耜置犁亭。府尹跪受鞭置鞭亭。府尹捧青箱播种。耆老以御牛随而覆之。 上御观耕台。太学士周延儒,贺逢圣,张四知,谢升,陈演,吏部尚书李日宣等六人耕于东。定国公徐允祯,恭顺侯吴惟英,清平伯吴遵周,户部尚书傅淑训,兵部尚书陈新甲,工部尚书刘遵宪等六人耕于西。顺天府厅官各执箱播种。太常卿奏耕毕。驾至斋宫。农夫终亩。科臣沈迅以教坊承应歌词俚俗。请改之。 上谕礼官。凡耕籍歌豳风之诗。
 流寇方扰楚豫。是时民皆从贼。而中原为蓬翳之埸。 上独焦虑于九重。冀有以补民食。亲行耕籍。此其心岂或出于雍容暇豫。以为民观瞻哉。是时中原日用兵。辽左之饷不息。虽有食。民安得而食诸。
上勤学。读经书。至夜深未已。又解音律。尝弹琴为于变时雍之曲。幸太学会稡四声之书。特擢五经之士。万机暇馀。为行草甚妙。尝书便殿之柱曰视民如伤。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2L 页
望道未见。诗多不作。然长笺小扇。往往流传人间。李贞淑周玉梅皆宫人亦善琴。国亡投池死。 上刑宫壸严。虽宫人亦重其身而不污如此。
玉熙堂在西安门内街北金鳌玉蝀桥之西。相传 帝宴此。为过锦水嬉。往时宫中游西苑。赏赐无数。用金银豆布地。听内竖争拾取。以为笑乐。帝悉罢之。有赐易以胡桃红枣果品。
 甲申 上既殉社稷。贼入大内。宫人魏氏大呼曰我辈必遭辱。有志者早为计。遂跃入御河死。从死者一二百人。宫人费氏年十六投眢井。贼钩出之。以与部校贼罗某。费氏绐曰我实天潢之胤。义难苟合。惟将军择吉成礼。贼喜置酒为欢。费氏怀利刃。俟贼醉刃之。因自刎。亦足以愧丈夫矣。过锦之嬉殆过也。 上方日夜忧勤。外戚诸臣求陈沅以进。才艺殊众。 上顾泊如也。出而嫁之。岂酣逸暇豫。效唐时积翠之游也哉。
崇祯庚辰。清人陷松山。初总督洪承畴拥兵十三万。救锦州而败。走入松山。松山陷。邱民仰,曹变蛟等皆死之。独承畴降清。 上以为承畴大臣必死。又边上传言承畴死。 上备加忧恤。为祭文祭之。黄道周为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3H 页
清人所执。至江宁。时承畴为清大臣。方以江南自效。道周其乡人也。为之慰恤。道周言 先帝以洪经略死于清。优赐祭葬。国人所知也。安得复有洪经略。闻者感道周忠。益唾骂承畴。
刘理顺 崇祯甲戌中进士壮元。与许直联榜。同乡梁云搆以御史侍班。理顺所佩印绶忽开花。花飞良久。理顺既殉节。祠中有 先帝所赐宫花鹤补甚工。田妃所绣。 上待学士大夫若是。安得不以死报 上恩乎。闯贼陷京师。勋戚大臣尽付刘宗敏。夹拶之责家赀。家赀既尽。又骈斩之。独殉难诸臣家不敢入。贼多河南人。至顺理家曰此吾乡刘壮元家也。既见父子妻妾奴仆皆死。皆挥涕而去。
忠介公海瑞以直节显于嘉隆间。 崇祯甲申三月。瑞石坊镌石处泚然血下。见者恐家祸作。即拭之。抵已复出。至十九日乃止。 帝以是日殉社稷。
 上之于大臣。宠遇则均。臣之报 上。忠逆不同。或全躯以投降。或忘身以卫 上。或犯君亲以自腴。或竭忠诚以死贼。如洪承畴,吴三桂。不徒全躯。且自腴者也。史可法,黄道周等。非徒忘身。且竭诚者也。刘理顺之死。身之荣也。其兆见于放榜时。且如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3L 页
海瑞石坊之血。又何异也。忠臣不忘国。死犹以精诚感之如是。可谓尽臣职者矣。
国初有内帑十二库。为缓急用也。左右匿不告。贼犯阙。守备无饷。 上括宫中物以饷军。不数万即竭。乃谕百官输饷。 皇后遣中官谓周奎竭所藏以输国。奎谢无有。反求助于 皇后。皇后尽括所藏得五千金付奎。使献之。奎又匿其半。仅献二千。贼既陷城。入大内见 帝服御。有浣濯衣。叹曰 上俭德如此。何以失国。既而附贼阉竖以内帑十二库财献之贼。贼乃疑 上有货而不能养兵。或曰此妄言也。 熹宗在位七年。内帑财已竭。甲申春。廷臣请动内帑。夫内帑惟承运库。一曰金花。供后妃金花及宦者宫妾赏赉。一曰轻赍。供勋戚及京卫武臣俸禄。复有甲乙等十库。贮方物。天财库贮钱。古今通集库贮书画符券诰命。东裕库贮珍宝。外东库亦贮方物。库尽此矣。城破惟东裕库珍宝存。安有所谓十二库哉。
 上勤俭导下。发德音减膳。辟居武英殿。示与将士同甘苦。免天下十年逋赋。 上忧勤民国。殆前代所未有也。惜府库财而安所用之。内竖辈辄欲诬圣德。不亦痛乎。东裕非琼林大盈之为帝王私藏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4H 页
者。则其不发抑有所待欤。
惠宗让皇帝。当金川门之变。已自焚。野史云 让皇帝为僧。互相纷纭。思恩僧杨应祥正统中为土官岑瑛所执。械至京师。锢之锦衣狱以死。遂指为杨应能而乃 让皇帝为僧时名也。且以太监吴诚为吴亮。以伏地餂赐鹅肉等事宲之。然皆妄也。崇祯中都尉巩永固请以 建文皇帝入祀典。 上曰 建文无陵。何从而祭之。遂止。
 金川之兵。乃人伦之大变也。是以国言喧腾。野史至以为 让皇帝为僧。而西山之封。指为其所藏。然 让皇帝实自焚。乌有之说。何从而生也。 上修举阙典。苟久于位。必追尊而祀之。岂迟待至 弘光时耶。
崇祯十四年。重修大学讫。八月 上临雍。祭酒南居仁坐讲皋陶谟。司业罗大任讲易咸卦。命文武官三品以上俱坐听。赐茶讲毕。 上入敬一亭。观 世宗所立程子四箴碑。遂传礼部将庙学诸碑。俱摹榻进览。又石鼓文残阙。亦令察补进呈。
崇祯庚辰。 上留意人材。俾下第举人及廷试贡士。俱留特用。悉畀民社之任。于是举人史惇以下一百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4L 页
六十三人。贡士吴康侯以下一百人。许同进士出身。惇等请谒文庙行释菜礼。并立石大学题名。皆进士所得为也。阁臣张四知持不可。 上特允惇所请。太学士周延儒奉敕撰文。太仆少卿兼翰林院侍书朱国诏奉敕书丹篆额。工部营缮司郎中王灏监刻。立石西南隅。盖自万历丙辰钱士升榜。至崇祯庚辰魏藻德榜九科。只有题名。及是始有记。是榜中死事者。户部郎中徐有声,安平副使曾益金,沧道参议杨畏知,开封知县蔡凤辅,国中尉朱统,鎙郏县知县李贞佐,汾阳知县刘必达,大同山阴知县李倬,巩昌安定知县应昌士,四川兴文知县艾吾鼎,呈贡知县黄卷等十一人。孝廉陈瑚处士归庄并遗民也。亦不愧是科。惇金坛人。撰恸馀杂记。
 上重建太学。释奠于先师。令诸臣听讲。冀以作成人材。然朝臣徇私。所得皆非豪杰之士也。夫 国制莫严于科制。然当崇祯之末。亦复坏乱。庚辰壮元即魏藻德。 上既殉社稷。藻德与邱瑜,陈演等降贼。已而为贼所斩。俱阁臣也。 上厌进士。就举人贡生中求材。不亦悕哉。
闯贼陷皇城。 上将殉社稷。令后宫自裁。宫监王永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5H 页
寿从 懿安皇后所而至。白 上曰 懿安皇后已自缢。 上连称好好。乃诣煤山自缢。南都遥上 懿安皇后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哲皇后。诏云既慷慨以捐躯。亦从容以就义。其后魏忠贤养女任氏。初进德陵。立为贵妃。寇乱后流传人间。诈称天启皇后。致于光禄寺。月有廪给。已而清人恶其秽行赐死。人遂疑 后失节。然清史书甲申五月。葬 后昌平陵。
 懿安皇后河南文学张国纪女。贤明好读书。魏客惮之。诬称非国纪女。乃系重犯王二所生。几摇宸听。 后有娠。忠贤阴损其胎。张皇亲又廷折忠贤奸。遂遭罗织几殆。 熹宗崩。援立 崇祯皇帝。 后之生也。魏阉诬其伦。 后之崩也。魏阉之女诬其行。魏阉之毒。何其偏于 后也。
帝女长平公主名徽娖。年十五。 帝选周世显尚主。将婚城陷。 帝斫公主断左臂。未殊。手慄而止。尚衣监何新入宫。见长公主仆地。与宫人救之而苏。公主曰 父皇赐我死。我何敢生。新曰贼将入。恐受辱。乃负之出。清人入燕。长公主上书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愿髡缁空王。稍伸罔极。清主不许。使世显复尚主。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5L 页
赐土田金钱。公主涕泣踰年而卒。葬广宁门外。
 先帝三子。皇太子定王慈烱,永王慈炤。当闯贼之乱。不知所终。弘光末王之明。自称太子。非也。清人执 弘光皇帝以归而弑之。天潢之裔。岂复见存。幸而长公主乃女子也。因而德之。如其男子也则岂得全乎。
帝葬昌平之日。 弘光皇帝即位江南。遥上谥曰绍天绎道刚明恪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 后谥曰孝节贞淑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寻改 帝庙号曰毅宗 隆武皇帝。复改威宗。清人谥 帝曰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怀宗端皇帝。既而改称庄烈悯皇帝。 后谥曰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 帝号凡五易。
 先帝谥以思宗。为士民之思也。忻诚伯赵之龙言思非美谥。改以毅宗。 先帝当危急时。右庶子李明睿,左都御史李邦华请南迁。卒不从。固守京都而崩。可不谓毅乎。此张慎言吕大器等所定也。今皇坛纸位从之。清人始谥 帝曰怀宗端皇帝。改称庄烈悯皇帝者。盖贬之也。清人虽尊之至。 帝顾不享。况贬之耶。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6H 页
思陵碑亭。南北四丈八尺。东西如之。宫门三距十一步。阶三。惟重门有栋宇。广二丈四尺脩三丈。飨殿距门十三步。阶三。无台殿三楹广七丈二尺。脩四丈二尺。内香案一青琉璃五器。全设一神碑。高二尺五寸。石青地雕龙。边以金泥之。题曰大明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悯皇帝。中楹为煖阁。长槅六扇。中供木主三。中则 帝神主。书大明怀宗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左则 周皇后神主。书大明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右则田妃神主。书淑端慧静怀皇贵妃。主俱长不满尺。白椟冒之。配殿三楹俱黑瓦。殿前大杏树一株。陵寝门三。距殿址四步。穴墙为门。中广二丈四尺。脩一丈二尺。旁则户矣。明楼距门十一步。不起楼。阶四。中开一门。左右夹窗。二碑石广一丈六尺脩六尺。雕龙方座。高丈许。题曰庄烈悯皇帝之陵。石几距楼十步。长五尺博二尺。几前石器五。俱高八尺。方式雕龙。中一方鼎。与诸陵异。皆列在地宝城。距几甚近无城。周回用墙高六尺。以石灰起。冢高四尺。缭以短墙。左松八株。右松七株。
帝崩于煤山。大行舁至东华门侧。贼棺以柳。覆以蓬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6L 页
厂。老宫监三四人守之。诸臣遑遑。方劝进李自成为皇帝。无往临者。或扬扬意甚得。挥鞭疾驰过之。越五日。贼改殡 先帝 先后。出梓宫二。以丹㓒者殡 先帝。黝㓒者殡 先后。加 帝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后袍带亦如之。谭吉𤥼肃松录云㥧天府昌平州署吏目事。省祭官赵一桂为开圹。捐葬 崇祯先帝及周皇后。共归田妃寝陵事。恭照明陵坐。当昌平州天寿山。卑职于崇祯十七年。正署州捕遭。际都城陷没。故主缢崩。至三月二十五日。顺天府伪官李纸票为开圹事。仰昌平州官吏。即动官银雇夫。速开田妃圹。安葬 崇祯先帝及 周皇后梓宫。四月初三日发靷。初四日下葬毋违。时刻未便。彼时州库如洗。监葬官礼部主事许作梅。因葬主限迫。亦再三踌蹰。卑职与好义之士孙繁祉,白绅,刘汝朴,王政行等十人。共捐钱三百四十千。雇夫启闭。其圹中隧道长十三丈五尺。阔一丈深三丈五尺。督脩四昼夜。至初四日寅时。始见圹宫石门。用拐钉钥匙。推开头层石门入内。香殿三间。陈设祭器。中有石香案。两边列五色䌷缎。侍从宫人生前所用器物衣服。俱在大红箱内盛贮。中悬万年灯二盏。殿之东间。石寝床一座。铺设裁绒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7H 页
毡。上叠被褥龙枕等件。又开二层石门入内。通长大殿九间。石床长如前式。高一尺五寸阔一丈。田妃棺椁即居其上。初四日申时后。 故主灵到。即停于祭棚内。陈猪羊金银纸劄祭品。同众举哀祭奠下葬。卑职亲领夫役入圹宫内。即将田妃移于石状之右。次将 周后安于石床之左。后请 崇祯先帝之棺。居于正中。田妃葬于无事之时。棺椁俱备。监葬官与卑职见 故主有棺无椁。遂将田妃之椁移而用之。三棺之前。各设香案祭器毕。卑职亲手将万年灯点起。遂将二座石门关闭。当时掩土地平。尚未立冢。至初六日。率捐葬乡耆等祭奠。号泣震天。逾时方止。卑职差人传附近西山口地方。拨夫百名。各备掀掘筐担舁土筑完。卑职同生员孙繁祉。亦捐资五两。买砖脩筑周围。冢墙高五尺有奇。幸清朝定鼎。特遣工部。复将 崇祯先帝陵寝脩建香殿三间。群墙一周。使 大明故主。不致沦没于荒郊。君后升遐。犹享血食于后世。虽三代开国。不逾是也。计开刘汝朴钱六十千。王汝朴钱五十千。白绅钱三十千。徐魁钱三十千。李(失名)钱五十千。邓科钱五十千。赵永健钱二十千。刘应元钱二十千。杨道钱二十千。王政行钱二十千。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7L 页
昌平州鹿马山。即田妃墓也。工部左侍郎陈必谦等营建。未毕而都城陷。贼以 帝后梓宫至昌平。州士民率钱募夫。穿田妃墓以葬。门外为司礼大监王承恩之墓。田妃圹宫开。地湿衣被黬黑。且宦者多偷弄。锦绣被一称。他馀用布。长明灯仅二三寸。缸底皆水。金银器以铅铜充之。以砖朱书大明崇祯皇帝之陵。钤以铁。置 先帝梓宫前。例以石版合之。仓卒不及砻也。 先帝忧勤十七年。 崩又葬沮洳之地。天理固难知也。赵一桂未知何人。然多颂清人德。岂仕清者耶。许作梅河南新乡人。崇祯庚辰进士。官行人。从逆改伪礼政府部属。一桂不知伪署官。故仍称礼部主事。伪顺天府李亦未知何人。白绅,孙繁祉并义人也。时昌平城为贼所据。绅繁祉与乡官王廷授,举人扬春茂,生员杨应震,毛应元,乡民白希颜等倡义。与密云副将张减等相应。复昌平城。杀贼百馀。擒贼一百二十。俱赴陵前祭之。传贼渠李道春周祥磔之。且获伪官刘恺泽等四人。献俘 陵前而磔之。亦具文哭告之。相传国初有玉鸽十二从南而至。集于燕山。自成祖至 毅皇帝十二陵。皆在燕山。
研经斋全集卷之三十五 第 268H 页
崇祯十六年九月。凤督马士英俘闯贼伪官八人献之。 上御中左门。讯贼中事。所俘多荆州人。 上曰荆州不破。若等何为从贼。贼有万姓者。言荆州前年十二月已陷贼。 上惊问惠王安在。对曰惠王走不知所在。 上顿足哭失声。推翻案卓而起。遂忘献俘事行刑。各执事不得命皆散。贼官仍系狱。后警报日甚。刑部亦不复请。甲申三月。贼陷京师。贼官八人者出狱。往诉闯贼。自成曰 崇祯皇帝于尔诚大恩人。今梓宫在东墙。可哭临也。复令兵押赴之。有不拜哭者即杀之。有辛酉举人邓姓者哭极哀。贼赏之。
 
惠王常润。神宗第六子。 上叔父也。 上笃于恩。闻其走而惊甚。置贼俘不诛。哀之过也。 上岂遂忘之耶。贼帅使哭梓宫前。悲哀者赏之。贼亦具彝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