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颍翁续藁卷之五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x 页
颍翁续藁卷之五
 神道碑铭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1H 页
议政府左议政致仕谥孝定李公神道碑铭
上之二十年庚辰正月十八日。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左议政兼领 经筵事监春秋馆事鳌恩君致仕奉朝贺李公讳敬一以疾卒。寿八十七。讣闻。 上辍朝教曰。故相笃至之行。恬静之操。寿考之祺。求之今日盖亦罕匹。成服日。遣承旨吊祭。仍令有司庀丧如礼。领议政徐龙辅。以公居家笃行白于 上。请于葬前议谥。 上可之。后又因筵臣言。命竖棹楔。于是太常弘文馆议谥曰孝定。礼官即所居长兴坊第。旌以孝子之门。搢绅大夫相与咨嗟叹息以为公众善。皆本于孝。而立朝五十年。志操清苦。论议公平。年至决退。保全终始。比之元祐之完人。可无愧矣。 圣朝所以褒宠旧臣者。哀荣俱备。不亦盛哉。公字元会。庆州人也。自号听轩。李氏自罗丽多闻人显仕。入我朝。有讳恒福事 穆陵。官议政府领议政鳌城府院君。谥文忠。以文武全材。勋在王室。当 母后废时。首持正论。名垂史氏。曾祖讳世章。朔宁郡守。 赠吏曹判书。祖讳文佐。 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宗岳。仪宾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1L 页
府都事。 赠议政府领议政。三世俱袭封君爵。妣晋州姜氏 赠贞敬夫人。本生祖讳弘佐。司䆃寺佥正。赠吏曹参议。考讳宗说。 赠吏曹参判。妣丰壤赵氏。继妣昌宁成氏。三妣南阳洪氏。俱 赠贞夫人。公以英宗甲寅八月二十三日生。先是议政公卒无嗣。公生甫周月。为其后承宗祀。自幼作诗。语多惊人。西堂李大学士德寿闻之曰。此儿气像甚好。鳌翁家又出相矣。七岁。祖母韩夫人有目疾。不能作书札。公自学谚书。在傍倩之。韩夫人忘其病也。九岁。姜夫人卒。长者以公尚幼。不欲使袒括。公伏地哭不起。长者知不可夺。遂令受衰。既冠。日谒家庙。躬自扫庭以为常。戊寅。 上思文忠公忠。命铨曹录用祀孙。补 温陵参奉。屡转为司饔院直长。 上尝幸院。赐诸臣馔。命公升六品。为广兴仓主簿。迁北部都事。除德山县监四载递归。乙未。 王世孙代听国政。公登庆科。 正宗丙申。除礼曹佐郎。拜司谏院正言。移兵曹。出监康津。翌年。选入弘文馆为修撰。与修 英宗实录。升校理。兼文臣宣传官,南学教授。拜军资监奉常寺正。迁掌令。由司仆正。又为副应教,应教。为养老出灵光郡守。入侍讲院弼善。差关西京试官。公悯西人贸贸多躁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2H 页
竞。务恢公道。士翕然称之。自是周流三司春坊。丙午。特擢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参议兵刑二曹。改大司谏。荐授东莱府使。后二年。内移为承旨。拜礼曹参议。转成均馆大司成。出尹广州未几。递拜黄海监司。明年。特除吏曹参议。旋仍藩任。癸丑。升嘉善拜户曹参判。袭封鳌恩君。参判兵刑诸曹。兼同义禁副总管。提举诸寺。移礼曹。又参兵曹工曹。同知 经筵。授吏曹参判。差忠勋府有司堂上。坐微事黜补永兴。己未。 上以公久在外。尚列亚卿为可惜。命拟都总管。擢资宪拜工曹判书。留守江华。以虏难先世有死节于是地辞递。除左参赞。差备局提调。今 上元年。由刑曹判书。留守南城。入判汉城尹。知 经筵敦宁府事。翌年册 王妃。领议政李时秀充正使。公为副。礼成加正宪。癸亥入耆社。同知成均馆事。拜大司宪。授兵曹判书。复留守华城。秋。进拜议政府右议政。除内医院都提调。以侍药劳。受鞍马虎皮田结奴婢之赏。又任子一人。明年。升左议政。未几力辞免。公前后七上章乞骸骨。其疏曰。年至不退。是谓夜行不休之人也。臣曾与朋友有成言。今其人多在泉下。臣何忍以死者为无知而背平生之言乎。戊辰。又申前恳。 上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2L 页
特许致仕。临便殿宣麻。仍召见。公临退陈勉 君德。批以谢事之日。有此敷陈。敢不服膺焉。己巳。设回卺宴。 上赐法乐。又赐䌷帛米钞。庚午。丁内艰。遣承旨致吊。 上闻老人居忧毁甚。屡遣史官太医存问。公为人端重寡言。喜怒不形于色。平生好俭约。至位宰相。而居第仅蔽风雨。苇簟瓦垆。处之如寒士。其于孝。绝无毫发矫饰而为。自少至老。其心常蔼如也。公在三司。常欲以诚心自效。言皆简质由中。无激讦干名之意。或值 上怒。群臣多嗫嚅。而公则必尽所怀。 上独察其心。故虽罪之而亦未尝久也。 正宗即位之六年。行朝参。公以校理。引孟子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之说。极论讲学出治之道。后侍 经筵。敷衍文义。反复陈说。而必皆本之人主一心。 上皆嘉纳。时有逆宗合启烧火之命。公以谏长登筵。更发启。 上大怒窜济州。公日夜趱程至海上。舟人告风不利。公叱曰 王命也。亟令解缆。几危者数。未及渡。特命赦还。公莅藩邑。清简为治。先柔以教化。故害民者自远。非其义。一芥亦不取也。守灵光。值岁大歉。公捐俸廪赈救。日集饥民。躬馈其粥。麦未熟而阖境熙然。无一人殒者。及归。又留钱千缗。分殖于民。以补繇役。莅莱府。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3H 页
馆倭多变诈。邑随以弊。公多所苏革。一日州人凿井。得死人骨。公曰。此必壬辰战亡人也。遂遍求之。乃得头骨六十八。肢体称之。埋于净土。俾城陷日岁祀之。在永兴。颁吕氏乡约而行之。北民至今有诵而慕之者。公自华城入为相。幕裨持邸报急来贺曰。大爷拜相。公时看书。曰吾作相云耶。复看书如故。公在政府。不喜更张。谨守规度。而尤惓惓于公选举抑奢侈诸事。上殿首以此陈之。又陈故忠臣朴在源加 赠赐谥。俱蒙允可。公尝以为病民者众。而最粜籴失宜。当先矫弊。于是建设社仓议。请先试西南诸邑。公意盖欲仿朱子社仓。而不变我国粜籴之法。使吏无蠹奸。民蒙实惠。设施规画。固已筹之素矣。而朝议多矛盾。不果行。其后官吏犯法者日相续。而谷储枵然无可恃然后。论者始以公言为不迂。而终莫能施之也。公既致政家居。不问世事。时赴起居而已。然闻国有大得失。辄用以为忧喜。不能忘也。配贞敬夫人潘南朴氏。学生师殷女。三男。长永受早卒。次进奎县监。出为公生家后。次秉奎郡守。进奎一男启禄。秉奎二男。启尚为永受嗣。次幼。公墓在水原鱼滩辛坐之原。公尝自言孝非别事。乃日用常行人子之职也。以早失父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3L 页
母。为终身恸。事洪大夫人。至诚洞属。凡意有所欲。非甚害于义。皆顺而无违。疾病。辄尝药祷北斗。或有不豫色。则缩缩然怡声下气。务解其颜而后退。每出外而归。与弟妹子侄相携入大夫人所。或令读书。或劝女红。团聚终日。以相娱嬉。诸子侄相与语曰。公燕居严。吾曹有不敢请。至在亲侧。得尽其言笑。可乐也。自始仕。凡俸钱之入。与米盐刍柴之微。皆纳于大夫人。听其裁处。大夫人终皆感动。尝曰吾家孝子。当祭谨斋敬。既阖门。植立于位。不少移。及至笃老。或不与祭。则整衣扶坐至礼毕。 正庙尝称公今之王祥也。筵臣有闻而传之者。宗族不以贵贱疏近而异视之。所历州郡。屦满客室。饭卓不可胜计。而公一以诚待之。未见其有倦色也。公将葬。子郡守君曳衰及门。请以神道之铭。公之事亲至行。国人之所诵也。而公辙窃慕其清修寡欲。翛然不染于世。不见功利。而人自有矜式者。虽甚衰病。不敢辞也。公不以文辞自任。而娴于经传。发于言者精切无夸。多识国朝故实人家谱系。而亦不自多也。铭曰。
方人之动。我则欲止。爰考其终。益知厥始。 正庙图治。器使群工。历试天官。皋比望隆。淑旂绥章。按海之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4H 页
臬。维内维外。一心殚竭。逮事 当宁。深笃倚毗。乃授司马。乃进台司。公之为相。诚在言先。自守恬约。不喜才儇。履躬有绳。型人有墨。引年告退。士皆矜式。人亦有言。孝源百行。观乎立朝。基本之正。享于大耋。全而返真。曰公孝子。曰公完人。
颍翁续藁卷之五
 志碣
  
侍讲院文学 赠礼曹参判李公墓志铭
公讳邦彦。字美伯。我 世宗庄献大王十三子密城君讳琛之十世孙也。曾祖讳德舆。明亡后逃于江湖不仕。祖讳敏道。司仆寺判官。两世俱 赠爵。墓道皆有尤庵宋先生之铭。考讳世奭。司宪府执义 赠司谏院大司谏。妣顺兴安氏 赠淑夫人。侍讲院文学塾之女也。公生而聪悟。年十二三。受学于公辙高祖壶谷文宪公之门。文宪公每见其诗。叹其赡敏曰。此儿才过老夫远矣。 肃宗丙子。中司马。庚辰。魁柑制。越二年。直赴殿试。例付承文院副正字。拜 世子侍讲院说书。公引贾太傅闻正言行正事之言。备陈辅导储嗣之道。末又言今世之宿德名儒。无居权尚夏之先者。请积诚敦召。任以保傅之责焉。批曰。为东宫惓惓之诚。予庸嘉尚。丁父忧。庐墓三年。服阕。拜兵曹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4L 页
佐郎,侍讲院司书。带三字衔。充御史。按廉关西还。多称旨赐马。入司谏院为正言。八月。乞养得金城。未几还朝。公在县。凡为民指画而未及办者。皆上陈施行。民久而德之。丙戌。林溥狱起。公为问事郎。台臣言公妄自主张。以乖狱体。公对卞其非。判义禁闵公镇厚又承严旨待罪。公极言喜怒过中之失。以救闵公。掌试湖南左道。旋出为京畿都事。移拜司宪府持平。乃上疏论玉堂李肇,李真俭,吴命恒等。才承不识义理之严教。而不思自靖之道。循例就直。士大夫廉耻扫地尽矣。宜并罢职。 上曰。尔言甚有意见矣。又疏言校理李世最当其舅柳尚运之丧。黜退上赐秘器。叱治该吏。其悖慢无礼。即前所未闻之骇举。而朝廷之上。未有驳正之举。乃反吹嘘。置之极选。宁不寒心。请世最削职。判中枢府事崔锡鼎。妄行关东海西量田详定之法。公私俱困。怨讟载路。且编礼书。擅改庸学。以中庸二十八章王天下有三重焉一句。移置于二十七章非天子不议礼之上。以二十七章子曰吾说夏礼一行。移置于二十八章之首。而以寡过矣乎继其下而结之。大学亦多用己意删改朱子之注。其罪与尹鑴无异。斯文之变。世道之忧。岂有大于此者乎。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5H 页
又言 上方患肿。而锡鼎以药院提举。入临其妹丧。即请入诊。犯拘忌家言。宜早正其罪。以谢中外。于是宋宅相权詹交起攻公。而一时士论。翕然归之。辛卯。以从事官。奉使日本。因国书事。与上使赵泰亿相争。及还。坐削黜。以癸巳十二月二十三日卒。享年三十九。翌年三月。葬于骊州治南烟霞洞坐卯之原。公初娶咸阳朴氏县监錪女。再娶济州梁氏学生克家女。后以长子普祥秩同枢。 赠公二品。次子雨祥。四女皆适人。普祥五男。英哲禁府都事,英述,英弼,英冕童蒙教官,英实军资监奉事。英哲二男宪汶,宪沂。英述一男宪益。英弼一男宪泰县令。英冕三男宪洙,宪浩,宪浚。英实一男宪中。馀不具书。公以高才伟器。蚤岁登科。遭际 圣明。功名树立。将不止于所止。而天阏其年。平日所蕴。有未尽展布者。惜哉。今公辙之铭公也。撮当时诸公称公语以徵之。庶几状德而传之不朽。公居丧。一遵礼制。申相国琓来吊归。语其子弟曰。近世士大夫执丧者。当以李某为法也。族叔忠悯公健命闻公殁。泣曰。某玉立朝端。群奸敛戢。言论风采。为世所重。今焉已矣。此人何处得来。闵文忠公镇远挽公诗。有霜台豪鹰。柏府秋鹗之语。夫不知其人。则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5L 页
观于其所与之人。可以得焉。公于是乎君子矣。铭曰。
公在台省。言多謇谔。彼愠不慑。陈忠嫉恶。先哲有言。秋天一鹗。既与之丰。胡寿不长。苟德无称。虽彭亦殇。以此铭公。纳于幽堂。
外舅忠清道观察使韩公墓碣铭
相国晚悟公谓公辙曰。吾兄之墓草屡宿。而尚无碑碣显刻。吾老矣。朝夕且死。恐为他日不瞑之恨。子其图之。公辙曰。谨闻命。窃尝慕公之德。荷公之爱。三十年如一日。后死之责也。其可忘。后公又以所撰状授之曰。石虽未具。而必欲得子之文者。意有在焉。愿子之速成。公辙于是又重公之请而悲公之志。不敢既诺而久淹。谨按韩氏籍清州。以高丽太尉兰为始祖。入 本朝。襄节,忠靖二公。皆称名相。至吏曹参判讳圣佑。尤以清论为世所重。公之曾祖讳师范进士。 赠领议政。祖讳显谟大司宪。 赠左赞成。考讳后裕。同知中枢府事。 赠领议政。妣骊兴闵氏。徵士夙夜斋先生讳翼洙之女也。公讳用和。字礼之。以 英宗九年壬子二月十一日生。公长身美须髯。自少游士友间。举止有礼。名论最高。有外祖风。甲戌。举进士。癸未。除 王孙教傅。以病去。连拜内侍教官,禁府都事。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6H 页
又以亲病递。拜翊卫司洗马。升副率。除汉城主簿。转敦宁判官。癸巳。出监稷山。翌年辞归。自翊卫屡迁为江西县令。 正宗二年。移西原县监。公为治务戢吏。使害民者自远。持己矜庄。先以色拒人于非义。故干谒亦屏绝。甲辰。由工曹正郎。入为翊赞。 正宗自在东宫。素知公有经学。甚重之。至是教曰。予之置某于桂坊。欲使宫僚有矜式也。后屡出为白川,咸兴。公在北。待监司以礼。而有违法者。守之严不少挠。由是不相能。一日晚悟公以讲官入侍。 上顾谓曰。儒臣之兄在 上前。犹有持重之意。其见忤于监司。不亦宜乎。及归。宣惠厅辟为郎。管岭南事。连丁内外艰。时 上编朱子书百选。思春邸时讲学事。以 御札赐阁臣南公辙。使之躬往。谕之以正录目。公乃感激惶恐。取节要诸书。别抄若干编以进曰。文章政事。孰非圣人学问中事。而惟心学为本。臣之为此。窃有所取。后数日。 上教公辙曰。某之编校。甚合予意。益可验其深于朱书矣。乙卯。晚悟公又以承旨入侍。 上曰。承宣之兄。即予龙潜故人也。仍命书传教。曰见其弟思其兄矣。曾在书筵。裨益弘多。予之期待者深。而尚今沉屈于荫仕。甚可惜也。闻已服阕。其令铨曹特除三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6L 页
品职。以示古人偿博之意。遂拜军资监正。 上为 元子讲学。选一时文行之士。为僚属。公又与焉。丁巳。升通政。除伊川府使。命与春川相换。明年。入为承政院同副承旨。除刑曹参议。拜忠清道观察使。郡县素闻公威名。皆相戒毋犯法。治事。思虑沉密。人莫能窥其际。怒辄长跪。目光炯然。诸将佐给事左右。终不敢仰视也。忠州有田几顷。家奴作伪券卖诸民。至是事觉。买田者皆惧。公曰。买者何罪。当笞吾奴而已。吾为监司。岂可夺民之田也。或曰。此吾田。非民田也。何得为夺。曰。民以钱买田于吾奴。非民田乎。终不问。岁终治簿。有廪剩近千缗。幕客见公幼子立于傍。仍指之曰。公已老。愿持而归。为后日计。公笑曰。吾爱吾子。岂不若君耶。幕客惭而退。踰年。上疏递归。台臣沈奎鲁追论公祈雨失仪。坐配连山月馀蒙宥。寻除承旨。不拜。以己未十月八日。以疾终于第。享年六十八。初葬广州月谷先茔下。后移窆于果川槐木洞某坐之原。配贞夫人清风金氏。侍直号高隐讳致万女。性操娟洁。事舅姑。在殁皆尽礼。待夫子。终始无亵容漫语。教子女。不以慈故忘其义。又多识故事。至老与人言。纚纚不穷。后公十九年而卒。寿八十四。二男三女。男象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7H 页
履县监。景履判官。出为弟晚悟公嗣。女长嫁金基肯。次嫁南公辙右议政。次嫁洪腆参奉。象履一男英教。景履早殁无子。取从兄参判兢履子正教为后。公姿性高洁刚直。尝自诵曰。学者不以圣人为期。是自弃也。每日蚤起整衣冠。手执经传。潜心研究。其劄疑诸说。皆宗程朱及我东栗尤两先生之言。间附以己意而发挥之。孝于事亲。诚爱蔼然。祖母沈夫人笃老多疾。公左右扶将。至秤水调膳。以躬而不以人。母夫人之丧。尝行望奠而日甚晏。公诘其故。得柴乏状。乃惕然曰。吾于父母馈奠。以无柴而不及时。吾何忍处煖突乎。仍令家人勿复爇火于居室。天寒尚藉藁而坐。上闻之。虑老人得病。命近臣谕以 圣意使燃突。公乃感泣承命。教子侄严而有法。尤于科宦。不使妄意进取曰。士君子立身一败。万事瓦裂。深可畏也。公辙弱冠时。应国子试。连得高等。将发解。公在西原。贻书戒曰。闻主司闻君之名。欲物色得之。士知主司之欲举而赴其试。不可也。吾于君之科荣。待之甚急。而孔子曰得之在命。愿君念之。居处俭陋。笔砚书策。井井在架而已。凡于丝竹声妓娱悦之具。其心若浼焉。公名重当世。世之知公者。或推其文识。或高其操行。而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7L 页
至其用力于学问之工。思辨践履之深明笃实。无愧于山林旌招之士。则未必尽知之。盖其修己遇人。务尽其道理乃已。不以苟随而妄动。其所以见称于人者。亦所以不合于世。故其竟穷而未能展其用也。为文简洁有绳尺。然作辄藏弆巾衍。亦不轻出示人。铭曰。
观公终始。一事不苟。匪识之正。胡能有守。或以名取公。而公则不衒。或以迂舍公。而公亦不辞。声色货财之非其思也。故处而无玷。机数功利之非所学也。故出而无疵。小子作铭。以俟百世之知。
茂朱府使金公墓志铭
公辙先君文清公。平居简穆。人少有当其意者。而每称妹婿金公纯泽之贤曰。谨洁君子人也。其文深得太史韩欧之法。如良玉温润缜栗而光气不多。必可传也。仍命公辙师事之。公辙遂从公受论孟诸书。尝慕公居身任职。自励清节。翛然有长德高风。而顾自幼少。能知习为古文者。亦自公发之也。今公之子监役君。以公状来请幽堂之志。公辙虽病废笔研。念公行治之详。非余言之。世之人不能言也。乌敢辞。公字孺文。光山人。以 肃宗甲午正月十一日生。 英宗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8H 页
二十年。举进士。是岁授 英陵参奉寻罢。叙拜翊卫司副率。升掌乐院主簿。移户曹佐郎。甲戌。为狼川县监。升守安山。庚寅。辟为宣惠郎。拜清道郡守。甲午。除卫率。翌年。转 献陵令。冬。拜茂朱府使。秩满。内迁缮工监副正。翌年。以老弃官归乡庐。以丁未八月初五日捐馆。寿七十有四。初葬振威县。后十二年。移窆于水原青龙洞向艮之原。公事父母有至爱。自幼每事必质于长者而后行。及老。两亲尚无恙。时节庆贺。具酒馔为寿。与弟副学公和泽及姊妹诸人。终日侍欢。退则相勉为善。其侍疾也。左右服劳。以躬则安。以人则不安也。丧祭皆如礼。盖公众善。皆本于孝。而公固出于天性。不自知也。少时谒陶庵李文正公于寒泉书社。文正曰。俄见邸报。君之筮仕。可贺。公对曰。未及见也。至辞退。竟不问为何官。文正顾谓门人曰。金君举止雍容。不以得官动其心。其持守可知也。监狼川。值岁大饥。招集流亡。以赈以粜。昼夜勤劳。发为之尽白。御史启以金某治邑。虽无惊人之术。而务尚教化。吏民自然相信。 上曰。此真循吏也。宰相又言其贤而有文。 上曰。纯实可贵。不负其名矣。特赐玺书表里以褒之。其后岭湖数邑之政。亦必先柔以礼义。后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8L 页
其鞭扑。 正宗大王在东宫。公以卫率入书筵。 正宗素知公有文行。常礼待之。每令因文义陈所怀。公以侍卫之职。不敢为讲论辞焉。 正宗屡强之。公进曰。帝王之学。当以经史为主。而近闻 邸下颇求奇文异书。欲以文章自喜。如此则有伤于睿德。无益于治道矣。 正宗曰。休休哉言乎。予岂不知也。将欲自博而入约。卫率第观其终之如何也。一日赐馔于宫僚。讲官洪国荣以事争之甚强。 正宗默然不答。仍劝国荣食。国荣不食。又力争不已。 正宗移席。躬自劝酌。公曰。国荣之言苟直。则 邸下当虚受而已。何必自酌以劝。此近于狎。君臣狎则有损于体貌矣。 正宗微笑。宫僚皆肃然。公处己一于谦慎。不言人长短时政得失。然性内严。有故为非义者。辄面责之。言而不悛则绝之。时为亲老为郡县。而为治必以节约为本。非其义。一芥亦不妄取也。少从公辙先君子读书为文。公谓先君为师。先君谓公为友。情好之笃。四十年如一日。正言吴公瓒族侄坯窝公相肃。相与为知心交。喜为溪山诗酒之游。吴公以直言谪死于三江。公以其季子娶其女。语到辄泫然流涕。坯窝性淡如公。约月一来访。作真率会。或讽咏诗史。或作楷草。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9H 页
已而客主俱清坐无语。不知日之将颓也。坯窝言吾叔今世古人。知其德者惟吾而已。公之先。有文元公沙溪先生讳长生。以儒宗配食文庙。曾祖讳益炅大司宪。祖讳万㘽富平府使。俱 赠吏曹判书。考讳镇东知中枢府事。妣贞夫人恩津宋氏。公娶淑人南氏。赠赞成讳汉纪女。即公辙姑母。淑人质直无表襮。事舅姑待夫子。终始无违礼。同室而居者数十馀人。而皆得欢心。得于赞成公家法者为多。享年八十八。以己未十月初一日卒。从祔公茔。有二男三女。长相猷早没无嗣。取从兄子箕范为后。次相谟缮工监役。女皆适人。相谟侧室子箕龙。有诗文若干卷。公之文章。务为醇正。一皆绳削于古作者门路。故出之甚难。所著述不富。尝为公辙言明王李诸子。名动海内。而吾独不喜其震耀张皇。于此可见公所好也。铭曰。
文元子孙。世袭厥美。公循馀矩。其行有似。余悲公以儒者自期。而仕也匪其志。仕又坎壈。屈于显位。道不能善俗。文章不得黼黻王猷。岂天所不相耶。抑命不与时谋耶。古之人古之人。乃于公见之。公殁已久。永有我思。
星州牧使 赠吏曹判书南公墓碣铭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49L 页
公讳尚熏。字熏甫。宜宁之南。肇自新罗。圭组相承。具在谱系。开城府都事 赠议政府右议政讳琥。兵曹参判 赠议政府领议政讳以信。兵曹参知 赠吏曹判书讳斗瞻。庆尚道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讳翧。是公四世也。公以 显宗元年。举进士。初以荫补 健元陵参奉。升礼宾寺奉事。迁济用监直长。历义禁府都事。由户曹佐郎。出令义城县。以事罢。复以户曹正郎。监狼川递。又由户曹。为杨根郡守。因大臣荐。升坡州牧使。丁忧既阕。拜丰德府使。移公州。谢病归。又连牧星州清州。其为政。约己以裕人。守法不挠。义是岭南大县。素多豪猾。公皆痛绳之。岁饥。出谷累千斛以活民。及上簿不肯实。盖恶要恩也。按使察其状褒闻。得升叙莅坡州。吴忠贞公斗寅。当 母后之废。以直谏受刑。赴谪至邑底而殁。公出往哭之。躬视初终。顾恤备至。人多有危之者。公笑曰。吾为忠臣获罪。所不辞也。时论韪之。在星在清。连值饥疫。凡民之供官者悉蠲免。赈救贫羸。督饶户负租。不少贷。富强者往往造蜚语欲去之。御史入其言闻于朝。按验卒无实。然公已年高。厌于吏事。遂解绂归原州乡庄。扁其亭曰归来。将老于此。泊然无当世之念矣。以 肃宗二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0H 页
十七年辛巳七月二十九日卒。享年六十有四。公少孤。兄弟七人不异居。后皆列于公卿。或佩州符。奉母致养。竭其心力。退则常戒以盛满。言议务为公平。服食器用。一如寒士。屡典州郡。而归则甔石屡空。然周人之急。不为后日计也。公以孝友推而为居官。而济以廉谨。君子惜其位不称德。后见其子孙多且荣显。然后知天之佑善人。必有其终也。公配韩山李氏。修撰行源女。生四男。迪明参议。就明知敦宁。以其贵。 赠公吏曹判书。达明奉事。近明都事。女二人适尹汇贞,李行简。孙七人。泰承进士。泰膺奉事。泰普府使。泰耆判书。泰阶佐郎。泰会判书。泰著大司宪。曾孙十人。渭老献纳。莘老直长。颍老,绮老校理。宪老都事。殷老郡守。柱老承旨。绛老修撰。岩老正郎,䌽老。馀不尽录。公葬在镇川先茔下。公之玄孙履久追先志。将竖墓碣。乞铭于公辙。于公同姓也。谊不可辞。铭曰。
公本孝友。推而为治。凡莅八邑。皆称循吏。德厚流光。子孙昌炽。维玆多福。受天之赐。
镇安县监 赠司宪府持平朴公墓志铭
公讳海寿。字士深。生于庚申五月二十四日。殁于壬子十一月二十九日。享年五十三。葬在安山先茔下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0L 页
亥坐之原。公九岁。作梅花诗。从高祖黎湖文敬公见而称赏曰。此儿后必为高洁士也。公性至孝。丧祭尽其诚至。食素宿斋。或踰于礼。然亦有不可及者。母孺人有贞疾。食饮必手自点检。天寒。抱薪爇房突。夜又诵谚书。以慰悦其意。鸡鸣乃退。退辄向寝房卧。属耳潜候以为常。爱季弟笃至。有过则流涕曰。为其兄。不善导迪。吾可自反。乃更谆谆开诱。改然后已。 英宗乙未。大臣筵奏。以荫补 敬陵参奉。翌年。升礼宾奉事。又移 顺陵直长。 正宗三年。迁典牲署主簿。历掌乐院主簿,义禁府都事。辛丑。出监镇安县。为治以律身为先。每蚤朝。整衣冠坐衙。吏雁鹜趍。不敢仰视。及退相戒敕曰。我侯严。慎勿得罪也。时或出巡田野。见民夫妇相聚而耨且馌。辄下马劳之。垄上有一人脱箬笠卧睡不起。召而责之曰。汝非懒农乎。折柳为杖。下三四以罚之。其过书社。闻咿唔声。则必欣然而入。与村秀才子。寻行数墨。竟日而不知倦。于是民皆勤农桑。士亦多自励成就者。公为人聪颖。读书以小学为本。又于鲁论,近思录诸编。益致其力。潜心体认。毫分缕析。自饬已至训诲子弟者。皆依于道理。安而行之。足令有家者取而为则。公辙于公。尝有姻谊。故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1H 页
习闻之。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呜呼。以公之贤。啬于寿而阨于位。天既不相。时亦不遇。彼一县尉。乌足展公所存哉。此有志之士所以咨嗟而惜之者也。朴氏之先。出罗州之潘南。自罗丽显。而入我 朝。有锦溪君忠翼公讳东亮。为 穆陵名臣。锦阳尉文贞公讳㳽。尚贞安翁主。以文学节行。称贤驸马。曾祖讳师益。兵曹判书。谥章翼。祖讳大源。敦宁府都正。考讳相鲁蚤卒。妣完山李氏。县监讳显应女。领议政濡之孙也。公初娶延日郑氏。无嗣。再娶庆州李氏。生男齐尚今郡守。出为伯氏后。公取从父弟玄寿子齐堂为子。侧室男齐吾。齐尚子润之。公卒之明年。判书李公敏辅。以公孝行。呈礼曹旌闾。尹相公蓍东。又白于 上。赠司宪府持平。铭曰。
修于家为孝。职于吏为良。众奔汩而趋世。独能守之约而行也方。公虽不食。而子孙贤且才。可卜厥后之昌。
户曹参判元公墓志铭
上之十六年丙子闰六月十二日。嘉善大夫户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元公卒于位。公辙闻讣亟往。抚之而恸曰。今之世。何以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1L 页
久稽斯人也。仍涕汪汪下。盖孔子恶夫涕之无从也。以其年八月。将归葬于黄骊之原。公辙又操文而酹之曰。维公之行。如玉无瑕。孤澹寡欲。直而不颇。公之在朝。虽少功迹。盖其所存。自貌而获。君子谓得公之深者。莫如公辙。诚知言哉。公讳在明。字孺良。元氏籍原州。自高丽门下省事讳弘弼始显。入 本朝。死节勋庸。世有闻人。有讳斗杓佐 仁祖反正。封靖社功臣。赐铁券。祖讳景夏。知中枢府事。兼礼曹判书。谥忠文。考讳仁孙。际遇 英庙。官议政府右议政。谥文敏。妣宜宁南氏。公辙伯父 赠弘文馆修撰讳有常之女也。公以 英宗癸未三月一日生。自幼时已聪慧善记诵。未尝违咈长者意。 英庙末年。因内宴召见。公年才十馀。眉眼如画。奏对称旨。 上奇之赐小学。又书下 御制诗以宠之。公于议政公晚生也。爱踰于严。不使甚读书。及议政公捐世。公乃自悲曰。吾内失父兄之教。外无师友之严。不能奋发自砺。何以成立。家所藏书籍几万卷。日夜游处其中。不辍吟读。出而游侪流中。清羸若不胜衣。而内自有守。泊然无争竞之心。众谓元氏有子矣。尝解国子试。人或以不公毁主司者。公曰。人言虽指他人。吾不可不远嫌。不赴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2H 页
覆试。庚戌。中司马。壬子。始仕为东部都事。屡转监安峡。移殷栗。坐微事谪湖右宥还。叙为司仆寺主簿。今上元年。擢文科。拜兵曹佐郎。自是周流三司。谏院则正言,司谏,献纳。宪府则持平,掌令,执义。玉署则修撰,校理,应教。其为正言。陈疏屡千言。其略曰。 殿下冲年嗣位。所与处者。不过宦官近习。先入为主。恐多贻累。且今 圣学之成就。专在 经筵之得人。程子于哲宗之时。请选端人正士。朝夕与处者。岂非今日之所当鉴法者乎。君道不患其不尊。而尊极则亢。臣礼不患其不卑。而卑过则谄。伏闻近日接见之礼。以渊默为主。若然则自尊之心易生。友臣之意或忽。舜之好问好察。颜子之问寡问不能。恐不当如此也。时 贞纯王后垂帘同听政。公上书以辅 圣德恤民隐。为出治永命之本。近臣尹行恁出入宫禁。窃弄权柄。人皆惴惴莫敢言。公遂论其奸邪欺蔽诖误世道之罪。士论韪之。拜成均馆直讲,司成。御营厅辟为从事官。授司仆寺正。兼南学中学教授。与修 正宗实录。拜文臣兼宣传官。出为全罗道掌试都事。又掌关西岭南试。充冬至书状官。乙丑。上 贞纯王后谥。以读册官升通政。拜承政院右副承旨。转刑曹参议。出守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2L 页
成川。悯士贸贸。兴修学舍。端其教条。暇则以弦歌。出游山水。民望而爱之。递拜成均馆大司成。考试公正。多士翕然有称。间为户曹参议。升左承旨。辛未。拜忠清道观察使。会关西贼起。人心多骚扰。公镇抚一道。措置得宜。比乱定。民无有流迁者。秩满入付佥知中枢府事。迁侍讲院辅德。丙子。用 惠庆宫题主书写劳。升嘉善。拜汉城府左尹。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同知义禁府春秋馆事。授户曹参判。以是年遇疾卒。寿五十有四。讣闻。 上赙祭如礼。公初娶丰山洪氏参议龙汉女。再娶全义李氏水使邦纬女。公无嗣。取从父兄子锡周为后。一女适进士闵致升。前夫人出也。公为人清明恺悌。平生无疾言遽色。以不克终父母之养。终身有孺子慕。立朝居官。自信其心。切不为经营较利害。曰得失在命。非人力所可致也。世降以来。自宰政庶僚。往往以辩智材能。取给时好。或有忮忌诡诞。害人而求进者。而公则一以公平自持。清官要职。时或自至而已。及其久滞。人皆为不平。而公又由由然也。独喜为诗。佳辰名节。匹马游芳园江榭之间。与骚人墨客。抽简拈韵。穷日夜不倦。其爱士如嗜欲。有当其意者。时屈轩车往见之。捐财喜施。而终不见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3H 页
吝色也。公辙与公自少从游。及晚节相好益甚。每至辄行酒。说胸中事。然公饮少而善醉。甫释爵。已渥然丹也。铭曰。
尚书为祖。执政之子。家声燀赫。公承厥美。澹泊故能远机括。疏放而不离规矩。尝见公于杯酒之间。折人之过而人不怒。余于斯窃有所取。
思颍居士自志
居士自号金陵。晚而号思颍居士。居士平生慕欧阳子之为人。慕其文章名节。而于慕思颍也尤甚故云。居士性简静少欲。人不妄交。物欲寡取。尝自诵曰。士欲报国。必也先持其身。其身不正。而徒规规于机数功利者皆伪也。凡仕宦四十年。一此说不变。其读经颇有法。读四子。专主程朱训诂。经则以程朱义理。参以汉儒注疏。持循而通变。于其驳者。黜去不疑。而其醇者则多从之。尝著诗书春秋易系辞论。以自见其意。为文章。酷嗜太史公,韩愈,欧阳脩之书。力斥稗官小说为己任。其作文。辄焚香拭砚。冥思遐搜。屡易藁乃出。见者非笑之。或指为迂阔则益喜自负。至馆阁应制及章劄。人有称好而非其长也。居士读书不富。才又下。所著述终未及古人。而能自倡起于举世不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3L 页
为之时。后之人必有取而与之。居士遭遇 正宗大王声明之际。释褐之初。即入内阁。蒙不世之知。历扬清显。历事 当宁。恩益隆而官益盛。自大学士。叨尘相府。不喜更张。谨守规度。自事君从政。皆欲出于公正之涂。而本无经济材。故绩能无一表见于世。每自悲无补于国。而徒取高位厚禄。往往于江湖山林之间。有望远而思深者。客有问于居士曰。子欲于六十。上乞骸之章。今年为六十。何不求去也。居士曰。闻子之言。愧甚愧甚。昔欧阳子值嘉祐治平之间。国家多事。不能归颍上。吾之志亦如此。客曰。然则终未可去耶。居士曰。幸遇朝廷无事。身又不当责任。臣子可以言私而无嫌。则吾当致仕而归。子不讥其践言之晚也。客唯唯而退。
自碣铭
公讳公辙。字元平。宜宁之南。以新罗英毅伯讳敏为始祖。入我 朝。有讳在。议政府领议政。策开国功臣。谥忠景。配享 庙庭。高祖讳龙翼。吏曹判书大提学。谥文宪。历事 四朝。以文章忠节为名臣。曾祖讳正重。庆尚道观察使。 赠吏曹判书。祖讳汉纪。同知敦宁府事。 赠议政府左赞成。考讳有容。刑曹判书大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4H 页
提学。谥文清。文章名德。有朝野山斗之仰。用公贵 赠议政府领议政。妣安东金氏。封贞敬夫人。通德郎讳锡泰女。公以 英宗三十六年庚辰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夫人方娠而夜梦拜上帝。公少孤。能自知读书。年十六。始学为古文。俞苍厓汉隽题其卷曰小韩愈。醇庵吴文靖公载纯见而评之曰韩法欧趣。弱冠。携文谒大学士江汉黄公景源。黄公曰古文绝于世久矣。子其勉之。赴国子试。连占高等发解。 正宗八年甲辰。以荫补洗马。升六品。由司饔主簿。屡转为山清县监。又监任实。坐前任籴逋罢。叙拜司仆佥正。壬子对策魁人日制。应殿试擢丙科。 上赐内鼓吹。又命张盖乘内厩马游街。拜兵曹正郎。别兼春秋。赏花钓鱼宴。特命公入参。 上目属之曰。此子风仪如鸾凤。真圣世瑞物也。选抄启文臣。拜 奎章阁直阁。兼校书馆校理,知制 教。未经堂圈。直入内阁。自公始。召见便殿教曰。尔乃故师傅文清之子。一面如旧。当以家人礼待之矣。仍赐牙笏朝服一袭。除弘文馆副校理。兼南学汉学教授。移司谏院正言,献纳。禁卫营辟为从事官。授文兼宣传官。升太仆正。迁应教。与编奎章全韵。癸丑。以 真殿大祝升通政。除承政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4L 页
院右副承旨。后屡拜参议兵曹刑曹。因讨逆事。同诸臣排閤。窜江华。翌日特宥。又以承旨忤旨。待罪金吾。上屡下不忍闻之严教而不之罪也。兼大司成。乙卯。上谓诸阁臣曰。近日权妖出近列。朝绅多连累者。而独南某皭然。泥而不滓。又教曰。如玉其人也。差备边司副提调。徵见文稿。下 御札褒以雅洁有古法。戊午。擢嘉善。赐金带。历诸曹参判。提举诸寺。复差筹司堂上。仍管有司。出为江原道观察使。既行。赐诗以宠之。内迁弘文馆副提学。命仍任。庚申。 贞纯王后垂帘同听政。命选阁臣五人。自内入侍劝讲。公与焉。既还。授都承旨。同知 经筵。又移副提学。兼 奎章阁直提学。与修 正宗实录。今 上元年辛酉。用药房劳升嘉义。拜庆尚道观察使。甲子。丁母忧归广陵。服阕还朝。丁卯。大臣筵白擢资宪。判工曹礼曹。 贞纯王后薨。以祔 庙都监敦匠劳进正宪。旋加崇政。授判义禁知 经筵事。充冬至正使。赴燕京。公在馆。玉水曹江,玉方陈希祖,刑部主事李林松。俱以文词擅名海内。见公文。皆作序以赠之。江则曰其文本之经术。老成有法度。其光黝然而味悠然。深而长。所宗尚尤在欧阳。而不屑屑求合于字句。此其所以善学欧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5H 页
阳子者也。希祖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林松称诗学中唐而不漓其真。称道甚盛。在道拜吏曹判书。其后凡九拜。或出或不出。大臣因微事奏罢。既叙付知中枢。拜艺文馆提学。授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除兵曹判书。兼 奎章阁提学。时公有不安于朝者。求外留守西京。兼 元子谕善。命入对于资政殿。谕曰。卿今世之老师宿儒也。元良辅导之任。须尽心对扬。历左参赞。北使至。充馆伴使。迁户曹判书。拜 世子宾客。连兼宣惠厅舟桥司提调。甲戌。 正庙御集成。加崇禄。丙子。撰进 献敬惠嫔上谥玉册文。进秩辅国。 王世子入学。为博士。礼成。受虎皮鞍马之赏。丁丑。以特旨拜议政府右议政。仍带大提学。谕以卿容仪恺悌。可以矜式百僚。志操恬雅。可以砥砺颓俗。公每欲于未老得致仕。顾 主恩益隆。而身又当重任。未能遽上乞骸之章。置亭龙山广陵之间。多植梅菊松竹。时以幅巾野服。出往逍遥。客至。焚香清坐。讨论经史。傍列古今法书名画铜玉彝鼎。评品赏玩。泊然无荣利之慕。而爱君忧国之思。屡见于篇什。后之君子。必有读其书而知其心者矣。己卯。公年六十。谓家人曰。吾事亲处宗族。无一善行。立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5L 页
朝三十年。徒窃高位厚禄。未有报答。此吾平生之恨也。撰自碣。只书生年官职。又取 两圣朝褒教及前辈钜公中州诸名士奖诩之语。为若干言。馀皆不录。仍命勿受礼葬。勿树丰碑。公娶清州韩氏。封贞敬夫人。监司用和女。公无嗣。取族子芝耇为后。公尝于广州清溪山下。得一麓。将为身后地。所著有金陵集十二卷,颍翁续藁,高丽名臣传,读礼录,书画跋尾几卷。铭曰。
受恩 两朝。位跻台司。谓之遇也亦宜。才弱寡与。蕴而莫施。谓之不遇亦宜。尝欲颍尾求田。未老归休。翱翔乎一壑一丘。遭时艰虞。未忍便诀。后欲知公。庶徵玆碣。
  追记
庚辰辛巳。公三上章乞致仕。教以予之倚卿。如副手于千斛之舟。又谕以今日之所恃惟卿。卿其卧閤论道。皆不允。 孝懿王后薨。公为总护使。升左议政。兼世子傅。壬午。又屡疏力求退。始解相职。付判中枢府事。
颍翁续藁卷之五
 墓表
  
赠吏曹判书李公墓表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6H 页
英宗四年戊申。逆贼起湖岭。陷清州。 赠吏曹判书李公讳弘茂。与其从子兵马节度使忠悯公凤祥俱死之。君子谓忠悯。以三朝宿将。拥重兵在阃。死固职耳。公以一布衣。临难不避。视死如归。比忠悯为尤难。时麟佐兵。伪为送葬。置戎器丧车中。伏城外。直夜大风雪。鼓噪薄营门。兵裨梁德溥受赂金。开门引之。贼遂执忠悯使降。且啖之曰。京城已破。若从我发兵。富贵与共之。忠悯骂曰。我忠义家。岂从汝逆奴叛耶。速杀我速杀我。遂斩之。贼又闻公在营中。拥而至其军。使跪之。公喷口叱曰。吾祖死于国。吾侄死于忠。吾何爱一死而屈膝于汝乎。问兵符何在。不言。问其名。亦不言。梃刃交下血滂沱。骂犹不绝。贼知无可奈何。幽之狱。不食而卒。盖乱之作。为三月十五日。而公之死。以二十一日也。与忠悯同时死节者。又有南公延年,洪君霖。南公即中营将。洪君忠悯裨将也。御史李道谦自兵间至。以三臣事闻。并 赠爵谥。后又庙享清州。而独公以其无职守。姓名不登于状奏。其事久而不著。丙子。道臣始状闻。命旌闾。今 上甲子。因儒生朴光钰等上言。特 赠正卿。距公之殁。为七十七年矣。公字子长。德水人。其先世自高丽显。高祖讳舜臣。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6L 页
宣庙时为统制使。讨平倭寇为元勋。 赠议政府领议政。谥忠武。曾祖讳荟。任实县监。祖讳之白。 顺陵参奉。两世俱 赠承政院左承旨。考讳光胤。 显陵参奉。 赠司宪府大司宪。妣 赠贞夫人汉阳赵氏。司宪府掌令克善女。公娶幸州奇氏学生瑞奎女。从赠贞夫人。生三男。致祥,甲祥,命祥。方乱出。命祥与公相失。既而寻至狱中。公握手问京城尚不陷耶。乃以手麾而出曰。若与其在此而俱亡。莫如出而复家国之雠。命祥迟未应。曰亟去勿留。仍默然下泪沾枷上。命祥乃与邑校金志行等。募义兵四十馀人。谋讨贼。闻公之丧。未果。三女适申大成,梁重烨,郑道东。侧室子星祥,真祥。致祥三男汉维,汉源,汉龙。汉龙为命祥后。甲祥一男汉星。馀不尽录。不佞尝闻诸长老。戊申之变诚危矣。当时旧臣之为国边者。皆退而在野。西北藩阃。为之声援。麟佐特一孤雏耳。其言信然。公固书生。未尝食君之禄衣君之衣。而乃与三臣奋不顾身。蹈白刃如就乐地。何其烈也。古人称颜杲卿骂贼之舌。强于百万雄兵。而中兴之烈。实基于此。盖其正直之气。激烈之声。可以动宇宙耀日月。而贼势亦因是自沮。余于公及三臣亦云。公自幼笃于人伦。父母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7H 页
丧。皆庐墓食素。事伯兄德原君。爱敬备至。至老靡懈。识虑综明。乡里有难事。辄就公以决。然后成确然之效。呜呼。其所树立。有以也夫。有以也夫。公卒时寿六十四。葬在牙山于罗山壬坐之原。
颍翁续藁卷之五
 谥状
  
水运判官 赠议政府左参赞鱼公谥状
公讳汉明。字汝亮。咸从鱼氏。入 本朝。有讳变甲集贤殿直提学。是生孝瞻判中枢府事。谥文孝。是生世恭户曹判书。谥襄肃。俱以文学勋业显于世。曾祖讳季瑄。议政府左参赞。祖讳云海。平昌郡守 赠吏曹参判。考讳梦麟。童蒙教官。光海政乱。隐居不仕。后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全州柳氏。副正永诚女。 赠淑夫人。公以万历壬辰正月二十一日生。幼有至性。甫六岁。母夫人殁于副正公清风任所。公躬与祭奠。哀毁如成人。一日大水至。衙舍浸没。人不知公所在。公独入家庙。奉神位以出。见者异之。稍长。请业于疏庵任公叔英。文艺日进。戊午。成进士。 仁庙反正。朝野清明。士论大行。公首掌太学议。黜陟公严。斋中肃然。时有主选翰林者难其人。问于李文靖公明汉。李公曰。有鱼某在。姑迟之。时公方发解故云。然竟不第。朝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7L 页
论为之嗟惜。己巳。授 光陵参奉。迁济用监奉事。转尚瑞院副直长。移直长。俄升六品。为京畿左道水运判官。丙子冬。北虏入寇。公帅站船往通津。输运度支帑藏于江华。京报急至。言虏兵已迫西郊。 车驾播迁。又闻 嫔宫 元孙及大君避兵。将繇此入江华。会天寒。船系岸者廑十馀。棹夫皆不集。公遂招呼傍村民人。慷慨言曰。守土之臣。今无一人伺候境上者。脱国家颠越至此。将何以利涉险津。吾受国厚恩。岂可以匪其职。而安坐而已耶。尔等其一乃心力待而毋散。民皆泣曰诺。已而 凤林大君以白衣草笠。跨黑獭马而来。 凤林即 孝宗潜邸时爵号。而时 内殿丧未终。故衣未吉。公即趍进于前谒见。麟坪亦在其左。公见 凤林地坐。使人以席进。 凤林见公亦地坐。良久不就席。公乃取藁草置膝下然后始坐。公问曰。虏兵之至。何其急乎。 凤林曰。安有如此事。安有如此事。公又跪问方今 主上安在。曰。已向南汉城矣。因泣下数行。公亦泣。不敢仰视。公闻大君朝饭缺。仍进米一斗。大君皆称谢。已而掖庭人负奉 仁烈后魂殿位版。徒步来。公尤惊泣。求草芚张船上而安焉。公既董率民夫。又往来候潮。及二大君乘船。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8H 页
又戒饬毋敢忽。时当警急。邑人皆逃难四散。而公所募民。终无一人逋亡者。明日。又奉 嫔宫 元孙发船。身自追至孙石滩。知利泊乃还。明年。宰相误以不赴行在奏罢。公不之辨。仍归湖中乡庄。自是废举业不复仕。以戊子十一月十四日卒。寿五十七。葬于高阳之先茔下。配安东权氏。参奉俶之女。生四男二女。震悦正郎。震翼监司。震奭进士。震陟正郎。女适许埙,梁锡九。正郎一男史直。早夭无后。监司一男史衡。侧室二男史慎,史龙。进士三男史徽,史经,史纲。正郎三男史夏,史商,史周。曾玄以下。多显仕闻人。至今不绝。公为人白晰好风仪。宽而有器量。人皆期以远到。及罢官归乡。公虽不自怨悔。顾世之为忠者。将无以劝。故论者悲之。公殁后。 孝宗大王临筵。语及江都事曰。其时赖一运判之力。得以利涉幸甚。其姓名为谁。左右皆莫对。他日再问亦然。公前用子贵。累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 当宁十六年丙子。朝廷以旧甲重回。采访当时有忠义劳绩者。于是诸生始以公事上言于辇道。乞赐谥而奖之。教曰可。公之后孙在璜等。来请状于公辙。尝见公所著江都日记。有农岩金文简公昌协,遂庵权文纯公尚夏跋文。皆称道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8L 页
其忠劳甚悉。文纯言公以名进士。主张士论。声望蔼蔚。余尝向风而恨未及一拜。文简又备论金庆徵争舟事。并列公傔隶三人之义。惜其人微而卒不传。观于二先生之论。可以知公。何以赘为。昔唐宣宗问白敏中宪宗丧。道遇风雨。百官皆散。惟山陵使长而多髯者。攀灵驾不去。不知谁也。敏中以令狐楚对。诏擢其子绹。知制诰。呜呼。公之效忠急难。岂直攀驾之比。而廷臣竟莫有对扬 圣问者。使 圣祖不忘忠功之意。阏而不遂。其可慨已。今始上闻而表章之者。亦有时也欤。谨状。
高丽进贤馆直提学 赠吏曹判书金公谥状
上之十九年春。广州儒生俞嶷柱等。伏跸路上言曰。扬善而励风教。褒忠而扶伦常。即我 朝治法。而至于为前朝立节之士。史不能书其名。世莫能传其事。而或节惠而表章之。或俎豆而崇报之。皆与郑梦周,吉再诸贤。共流其名。猗欤盛哉。臣乡。有金若时者高丽逸民也。仍举陶庵李文正公縡所撰墓表中语。以实其世阀宦迹节义。末又言臣等生长斯人衣履所藏之乡。仰其节之卓荦而悲其迹之湮没。斋沐上吁。乞赠爵赐谥。以光 圣德。以副士论焉。事下该曹。命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9H 页
议大臣以处。议政府领议政徐龙辅,左议政金思穆,右议政南公辙。皆以为若时忠节。合施褒美之典。教依大臣议施行。遂 赠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 经筵义禁府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多士耸听谓是举有足激劝。谨按公姓金。出自新罗王子兴光。新罗将亡。王子先去之光州。仍为光州人。曾祖讳稹大提学。祖讳英利判军器寺事。考讳鼎光城君。公降于乙亥。实与我 太祖大王同年生。癸亥。擢文科。官至进贤馆直提学。丽亡。公与其夫人。徒步往广州。于山谷中。架木为檐。仅蔽风雨以居。村人野老。怪其衣冠。往往来问。不答。或馈以酒食。亦不受。常仰天郁悒。泣下数行。人莫测其怀。终不知其姓名也。 太祖使人物色得之。特赐诚明坊第。下 手书。书松轩御号。盖以布衣交待之也。又授以原官欲起之。公托以目盲。竟不膺命。谓家人曰。吾亡国大夫也。其不能高举远走者。以先人丘墓在此地。我死即葬于此。勿封土勿树碑。及卒从其言。至 显庙朝。尝夜对。公之后孙宇亨为承旨。语及公事。 显庙叹曰。尔祖忠节诚奇哉。 圣祖一言。其有感于夫子称泰伯之义。而尝闻尤庵宋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59L 页
先生亟称公事。曰金氏有二仁。盖指王子与公也。其子孙显者。提学硡。检阅神童。典翰虬。府尹颖男。监司止男。参判质干。宇亨后为判书。公辙尝撰高丽名臣传。得吉再,赵狷,南乙珍,元天锡,徐甄及公。列之逸民。再以门下注书。当丽运之讫。不仕隐善山。狷名从犬。自以国亡不死犹犬也。被发入智异山。以终其身。乙珍 太祖潜邸时旧友也。及即位。必欲致之。屡官不起。 上嘉其志。封其所居地。为沙川伯。天锡,甄或居原州。或居衿川。时人欲以亡命罪之。 上曰。此夷齐之流也。并赦不问。又得杜门洞诸贤若干人。并附之编。呜呼。当高丽革命之际。全节成名之士众矣。而郑麟趾撰史传。皆阙而不著。此岂 圣祖之本意哉。当时诸臣。嫌疑既深。使其人泯没而不传。此将何以兴劝于来世耶。可悲也已。今公之十三世孙人叙,禹叙等来。请易名之状。公辙既献议于朝。又载诸公之事于其末。欲其并垂于不朽。谭者谓状而史也。其知言哉。谨状。
礼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吴公谥状
公讳载绍。字克卿。海州吴氏。自高丽有显人。入 本朝。世袭冠冕。有讳定邦当光海朝。持正议。几及于祸。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0H 页
谥贞武。高祖讳䎘。选湖堂。官观察使。曾祖讳斗寅。刑曹判书。 仁显后逊位。以谏死。 赠议政府领议政。谥忠贞。祖讳泰周。尚 显宗女明安公主。封海昌尉。谥文孝。考讳瑗。工曹参判兼守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赠议政府左赞成。文章雅望伏一世。谥文穆。妣 赠贞敬夫人全州崔氏。户曹正郎寔之女也。公以 英宗十五年己未四月二十日生。二岁而文穆公捐馆。崔夫人性严。不以慈爱而弛其教。公承事左右。未尝少失其意。季父正言修斋公。伯氏醇庵文靖公。俱有士友间重望。公蚤夜服习。不离典训。及长。治博士业。游庠学。辄获高等。丙戌。荫补 长陵参奉。旋去之。举进士。又除 贞陵参奉。转司饔院奉事。辛卯。擢庭试丙科。 上召见。亲制文赐酹于海昌祠。盖喜之也。明年。隶承文院权知副正字。入翰林圈点。不应召试。拜侍讲院说书。未几。用大臣言。升六品。选入弘文馆。为副修撰。尝侍讲小学。至敬敷五教在宽。公敷演文义而奏之。尤惓惓于宽字。劝 上于辞令举措。深加体念。 上曰。儒臣此言。为予顶门一针矣。时 上春秋高。政伤严急。故公乃以此献规。始 上命复凶魁李光佐,崔锡恒,赵泰亿等官爵。参判赵公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0L 页
荣顺上疏退归。 上大怒。窜荣顺绝塞。至是有救者又被重谴。公同诸僚陈劄请寝。 上下严批削职。仍令刊名侍从案。顷之叙为湖南京试官。士素知公秉公不挠。关节屏息。及还。拜司宪府持平。兼文学汉学西学教授。移校理。兼司书。 上与 王世孙讲经于集庆堂。公以宫官从入。特授宗簿寺正。复入瀛馆。兼东学教授。历献纳,弼善。文臣应制居魁。赐虎皮。由副校理。转文学。升副应教。违召罢。叙拜兼辅德。 正宗在东宫。知公有时望。欲引而自近。前后三四年之间。官衔多在春坊。数令入对。恩礼若家人。公感激知遇。随事规勉。言颇切直。 正宗每优容之。尝呼之以陈戒。春坊值休沐在家。则频下手札无虚日。公又力辞止之。 正庙察公有忠款。而洪国荣在同列。骄恣弄威福。公益忧畏。欲避而远之。由是被其中伤者多。顾公不言也。乙未冬。 王世孙听政。行朝参。公入参。居数日。特旨擢除承政院同副承旨。俄升左副。明年。 正宗即阼。以右承旨乞养得谷山岁馀。内迁为承旨。差明义录编辑堂上。以监印事坐罢。除司谏院大司谏。间拜礼曹参议。与修 英宗实录。又拜大司谏。伏閤论郑致达妻罪逆当死。请断以法。被谴罢。拜成均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1H 页
馆大司成。丁内艰。服阕。除兵曹参议旋遆。自是每于官职。 上辄靳点。掌铨曹者虽宿趼旧望。亦不敢循例举拟。世莫不惜其无故久屈也。时除佥中枢,五卫将。出为钟城府使。地边胡业弓马。公时柔以文教。使知亲上事长之义。属岁大侵。割廪馀赈救之。民多免于死。又出牧骊州。逾年罢归。又为安东府使。南士多巨室。而诖误党论者众。公颇行彰瘅之政。党人又毁弃勘乱录。欲以灭忠逆之案。公深恶之。复刊其书广布之。不悦者嗾邑中处法从者。上疏骤诋之。 上顾谓侍臣曰。峤南先贤待地主笃厚之风衰矣。显示不韪。而公犹弃官归。于是公坎壈仕路。已数十馀年间。所经历。只西班冗散及三邑外除。然皆出 上旨而已。同时侪流。多列于上卿。后进者或在前列。而公夷旷不以介意。益杜门与世相疏。兴至独往郊坰小筑。饮酒啸咏。引村翁野老。说桑麻艺花竹。澹然若将终身焉。始除安东。凡七改望。及公辞陛召见。频命举颜曰。已老矣。教筵臣颇示收簪之意。而未几。 上升遐。今 上元年辛酉。始用廷议。擢嘉善大夫。拜刑曹参判同知 经筵义禁府事。差承文院提调。充谢恩副使赴燕还。连拜都承旨,礼曹参判,汉城府左尹,同知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1L 页
春秋。与修 正宗实录。转兵曹参判。复贰京兆。公言牛酒松三禁。自是国典。而糜财败俗。惟酒尤甚。议于庙堂。立保伍法。申酒禁。惟祭祀宴飨。则听其自酿。条制纤悉可行。而议者多言不便。公亦遆职。事遂已。山小宗伯。兼国子长。留守沁都。至则慨然兴想于虏乱时立节诸人。务收拾其子孙。贱者蠲徭役曰。重保障之政。莫先于此。秋。大水至城坏。公请于朝得财谷。心自措画。工役不烦而城遂完。又捐俸修废堤开水利。民至今赖之。移大司成。特命仍任。丙寅。升资宪。授都总府都总管。除刑曹判书。移司宪府大司宪。判京兆尹。兼知 经筵。尝提举掌苑内赡惠民冰库诸寺。 贞纯王后祔 太庙。以敦匠劳加正宪。除礼曹判书。戊辰入耆社。以庙荐擢授判义禁。遂进秩崇政。拜议政府右参赞。后升左。兼同知成均。拜判敦宁府事。一日。 上御资政殿。宣酝诸耆臣。公与焉。遂进笺称谢。仍命图像于灵寿阁。盖异渥也。以辛未十月七日终于第。寿七十三。讣闻。辍朝二日。赐赙祭如例。十二月戊申。葬于通津治南西明洞之原。公娶韩山李氏。郡守 赠吏曹参判奎恒女。大司宪文贞权公抃外孙也。公无嗣。取文靖公仲子熙常子之。以儒逸为 世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2H 页
子进善。屡徵不起。一女适监司李在秀。侧室男谨常。进善娶牧使权济应女。生二男。男长致奎郡守。入承文孝公祀。次致翼。李在秀三男。胤愚进士。肯愚,修愚。谨常男致箕。致奎男弘善。致翼一男幼。公为人长身好风仪。出言行事。绝去表襮。其于得丧荣辱。意坦如也。笃于孝友。自伤早失所怙。当祭而哭。哀动傍人。事文靖公如严父。文靖晚年哭长子。茕然而居。公亟卖其家而来相聚。昕夕省视。或侍坐谈笑。使文靖忘其悲也。仲姊老而寡。家亦贫。得月廪岁馈。必分而继之。时延至家。待之甚谨。外氏窭。无以为祭。则每送需而助之。未尝或阙。其立朝。信心而行。不知权数机关为何事。人或指以迂于世情。而公亦笑而不辞也。在春坊久。 睿眷日隆。而公每存古人居宠若惊之戒。同列而出入者。又匪其人。则尤思敛身而退。其后 正庙顾谓文靖公曰。卿弟之昔日眷遇。非卿之比。而惜乎其负予也。盖指辞赐札时事也。性又喜士。佳辰令节。从韦布寒士。为诗酒溪山之游。在骊州。徵士李公直辅,闵公彝显及诸贤士。多在邑里。公听事已。辄以肩舆就之。极欢终日。其后莅他邑。必以待士为先务。下车辄访知名之士而躬往见之。如得其实行有取。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2L 页
则殆欲忘年位而友之也。自少嗜诗。颇沉淫诸作家。而不喜明清纤巧语。故发辄真澹悠远有格韵。文靖公尝言某之诗殆天才。吾不如也。善楷书。见者谓得晋人遗法。有石泉稿四卷藏于家。公以世禄之家。遭遇 明主。而蹇于仕宦。沉屈莫振者久之。然值世故百变。而能保全终始。竟以荣禄终其身。 正庙虽不用公。而非有知公之深者。安能如此乎。易曰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公其近之矣。进善以公易名之状。托于不佞。不佞于公。世好甚笃。且慕公长德有古士大夫风。而今世鲜有知其本末者。乌可以衰病辞。谨撮事行为若干言。告于太常氏。
吏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朴公谥状
公讳宗德。字汝受。初讳相德。后改今名。公之先。显自罗丽。入 本朝。冠冕赫赫。世称大家名族者。先以潘南朴氏屈指焉。十四代祖议政府右议政平度公讳訔。为 太宗佐命功臣。封锦川府院君。屡传至锦溪君忠翼公讳东亮。锦阳尉文贞公讳㳽。连二世以勋业文章。尤著于 宣 仁盛际。曾祖讳弼夏。 敬陵参奉。 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师正。礼曹参判。 赠议政府领议政。考讳兴源进士。 赠议政府左赞成。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3H 页
妣全州李氏。青陵君模女也。 景宗四年甲辰十一月二十日公生。自幼沉重不嬉戏。好读书。遇文义难晓。必穷思。思而未得。则至以手摩衣缝。敝穿而不自知焉。从曾祖黎湖文敬公弼周尝爱重公。称之曰此吾家远大器也。 英宗二十二年。擢庭试文科。是岁。除侍讲院说书兼说书。升六品为司书。又拜京畿都事。入为司谏院正言。时三司合辞请凶魁李光佐等追削官爵。都宪李宗城出而营救。公陈疏严斥其以偏私。眩忠逆是非。罪难赦。命遆职。出令龙岗。选入弘文馆为修撰。大谏李公济远论壬寅按狱诸人之罪。上怒削济远职。公慨然曰。此关国家义理。吾不可不言。上疏略曰。向日诬狱之惨毒。尚何言哉。一时忠良。不桎梏死则岭海。其祸将至于不敢言之地。 殿下既洞烛而昭雪之。至焚其案。然则按狱而锻鍊诬逼者。岂无其罪。而今反言者得削职。臣以为不可不报。又请勤御 经筵曰。昔卫武公九十作抑戒。以警国中。此为可法。 殿下春秋虽高。未及卫公之年。愿自今频接儒臣。讨论经传。若值 玉候违豫。则简其礼数。召见便殿。岂不贤于宦官宫妾日亲左右耶。 上优批嘉奖。仍宣酝赐柑。公在三司。见朝廷有阙失。或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3L 页
面争或疏论。随事尽言。言必朴实由中。绝无激讦干名之意。 上亦察其衷悃。多屈己而纳之。虽有拂于旨者。又不之罪也。由司宪府持平。转文学。迁讲书院左赞读。间带禁卫郎厅。为吏曹佐郎。辛未。超通政。拜承政院同副承旨。为谷山府使还。拜兵曹参议。拜黄海道观察使。先是海西告饥。朝廷以李公台重有重望。使往赈之。民得安堵。及公来。岁荐歉。请于朝。蠲布停籴。措置井井有法。海民为之语曰。前有李公。后有朴公。翌年遆归。拜大司谏。连除成均馆大司成,吏曹参议。转礼曹户曹参议。一日 上临筵。语元辅李文简公天辅曰。予观朴某。真可用者。李公曰。某按海西。时年甚少故忧之。代李台重为治。声绩著闻。且闻为人恬静重厚。杜门不喜与时人追逐。有古人之风。臣方思进擢而爱惜之。欲老其才而用之矣。仍差备局副提调。丙子。丁承重忧既阕。大臣荐擢亚卿。拜都承旨。除吏曹参判。又移礼曹。 王世孙行冠礼。公行赞事。受锡马之赏。留守开城。遆拜户曹兵曹参判。仍兼筹司同知 经筵事。拜全罗道观察使。为治一如海西时。务简而不挠。民有去后思。明年坐事罢。叙拜司宪府大司宪。赞善申公暻上疏忤旨。 上命焚其疏。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4H 页
窜申公。山林诸贤如金公元行,宋公明钦。皆坐削逸籍。又教以予已口奏 真殿。敢有以此为言者罪之。谏臣黄最彦抗章极论其失。 上大怒窜最彦。以公曾任铨曹。通最彦台望。黜补永兴。未几召还。乙酉升资宪。授吏曹判书。屡辞。迫然后出膺。拜礼曹判书。移兵曹判书。兼 世孙右宾客。始 上制大训颁中外。以金龙泽等五人。置之逆案。公登筵。与左相金公致仁力陈之。始得改正。盖自丁未以后。 上务行调剂之政。虽复四大臣官。而仍五人于罪籍。一以羁縻士类。一以慰安时辈。号曰荡平。世道之消长屈伸。不一其变。而大义由是而混。公既前斥李相宗城。又论按诬狱诸人之罪。直声闻朝廷。至是与大臣务积诚意。白其冤而昭晢之。公议益倚而为重。拜平安道观察使。翌年。丁母夫人忧。制终。除礼曹判书。又移兵判未几。拜吏判。以不膺命。外补忠清水使。未数日旋寝。由工曹判书。复授吏判。公屡长铨部。用人务主公平。又耻为矫激而干誉。朝贵亲党。或有托嘱。未尝一刀为割绝之言。然自持权衡。确乎有不可夺。题目出。人无有指以为疵者。拜京畿监司旋遆。又拜吏判。公屡疏不蒙遆。即诣阙下。违牌彻夜。有严饬而愈不进。 上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4L 页
怒。特补忠州。仍命留城门出送。已而宥还既入。又拜吏判。仍以 御笔书为官择人嘉卿公心八字以赐之。癸巳。加崇政。连除兵判。间兼宣惠厅提调。无何。又拜吏判。复坐违召。付处乔桐。因大臣言寝之。公出入两铨十数年。前后判吏曹者凡十八。每踧踖有循墙之志。有除辄固辞。 上尝急于勉出。时被黜罢。然知其忠谨可属重任。故每教以其人周通不尚气甚好。又曰。今之冢宰。匪卿伊谁。相臣如李公思观,金尚哲。素与公不相亲。而李公尝言于 上曰。某有孝行。观于为政。可知胸中无一物碍滞也。金则曰。某性本恬洁。屡掌铨任。皆无人言。其公平而无它肠。可知矣。公之平生。信于上下者如此。 正宗初即位。拜大司宪。以一品授是职。特旨也。仍兼守御使。是时。洪国荣恃宠弄权。公卿大夫。皆争谄附之。国荣欲与公交。每见辄款款。公终不以色辞假之。尝于公座。对人斥其待长者无礼。国荣繇是衔之。必欲挤公于陷阱。嗾台臣驳公语不测。于是两司俱发启请窜。 上不从。命放归田里。翌年。停启。以己亥十一月初一日卒。享年五十六。讣闻。 上下教。多有悯伤昭晢之语。亟命涤其罪籍。台官之始驳公者言。吾论一贤宰相。心尝惭恨。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5H 页
至死不忘云。公初葬于仁川。后移窆于坡州兔藏里之原。公娶平山申氏。郡守㬛女。封贞敬夫人。后公十九年卒。祔公墓左。公有三男二女。男绥寿。正字。纮寿。参奉。出为公弟府尹公相哲后。絅寿。监役。女适金泰淳,赵学周。绥寿娶县监李应重女。纮寿娶参判李海重女。一男二女。男齐一。参判。絅寿娶参判洪乐仁女。一男二女。男齐七。出为绥寿后。齐一三男。僖阳,儆阳,佶阳。金泰淳子教根。参判。赵学周子在晚,在晙,在升。公为人。峻整好风仪。笃于人伦。常以早失怙。为终身恸。事母夫人至孝。起居饮食。左右扶将。作婴儿色。推而及于兄弟姊妹。殆不知为二身也。凡俸禄及州县所馈如乾鱼纸墨之微。皆入于母所。暇辄携古书。以其言行之可听者。翻诵于侧。以悦其意。自关西遭丧而归。重关复岭凡五百馀里。公时病几危。而见舆遇险少倾仄。公曳衰杖。躬自扶而行。计一日下马号哭而步者多。行路见者为之泣下。季父锦城都尉公。少公一岁。敬之如严父。公私事皆禀而后行。一日公退。与锦城公语。锦城公有不概于意。自起入内。公不脱朝衣。竦然坐楹庑下有顷。锦城出。顾而笑曰。君尚不去耶。日将夕。可退休矣。公始退去。宗党至今称其家
颍翁续藁卷之五 第 565L 页
法可以励末俗矣。性喜俭约。戒家人被服饮食。毋使丰滥。燕居无一玩好物。入其室如寒士。屡按雄藩。而家无馀赀。及屏出郊坰。僦屋以居。产业益萧索。而处之裕如。客至。不谈时事。惟对酌围棋而已。疾革。告锦城公曰。死生命也。但国恩未报。是可恨也。顾谓子弟曰。以谨慎持身。毋坠家声。言讫而瞑。又尝自言曰。吾平生无它长。至若尚气而凌傲人者甚耻之。公雅不以文辞自居。而长于史学。虽掌故博识者。亦不能屈之。大学士李公鼎辅秉铨。欲以公拟副提学。公力止之。李公叹曰。闻其言。情见于色。非如世之当官例让者。使人人得如君。何忧奔竞之成俗乎。竟不拟。闻者多公之让而感李公之能成其美也。公捐馆后五十年。公之孙参判君。以其家状属公辙为文。将请谥于朝。按状。只叙公行治大略。官职如兼衔诸司提举及一官再除而无关紧者并不录。公辙窃喜其简而无溢辞。谨撰次如右。以告太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