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x 页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宜宁 南公辙 元平 著)
书画跋尾
书画跋尾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2H.gif)
世之操觚者。辄曰淳化帖为大方家。盖上自上古。中及周秦汉魏下逮隋唐。苍颉神禹孔子李斯钟王欧柳篆籀楷草外。此朝廷闾巷名士大夫神奇怪异之迹。无不俱备。以是称之。譬之如史历代事实。考览无遗。所取者远而传之愈久。所择者博而学之甚易。诸家之帖多矣。然而集大成。其在斯乎。余家所蓄墨本。颇刓灭字。或不可寻见。然以其世传之宝。不欲以易他也。万历本称为第一。此尤为贵重也。 圣上六年。书。
笔阵图帖墨刻
学笔阵图者。顽钝无造化。余尝怪之。以此语懋官。懋官谓譬之如小学。是入道之门。得其本则发之事者。在乎时措。夫羲之之于书圣也。其流传人间者多矣。兰亭脩稧序。黄庭经各体俱妙。不出一手。此所谓难矣。今拘拘于其法。而不得其意。则虽终日临帖。以求其似。无以至也。此学者之过也。嗟夫。书小技也。方之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2L.gif)
米南宫真迹横轴纸本
米芾书唐诗五律。字画厚重。大如鹿脚。至今纸不生毛。轴尾有姓名及书画博士印识。可知其真迹也。其他华陀帖。多景楼诗。最称豪放。如枯松之卧涧壑。急雨之洒林木。又如龙蛇起陆。雕鹗盘空。世之好海岳者。以其飞腾横快。而如此帖之厚重。作字者鲜有效之者。夫以欧阳询,阎立本之高识。初见索靖所书碑僧繇画。而唾之忽之。后悟其妙。此可与知者道。米书如李广之无斥堠为合作。而亦有程不识之纪律精严者。此所谓气凌百代。雄视诸家。而钟,王,颜,柳之法度自整然也。元平书于古董阁。
皇明神宗皇帝御书龙字障子刻本
右 明神宗皇帝御书龙字也。记昔戊戌。余见之于俞阳城圣大氏之家。书其始末而记之矣。呜呼。 神宗之德。不可忘矣。何但其宸翰奎藻为世珍重。西望咏下泉之章。不觉清泪沾襟也。崇祯纪元后壬寅。陪臣南公辙。拜手稽首谨书。
禹平水土赞石刻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3H.gif)
赵孟頫七月诗帖墨刻
此卷在子昂。非佳品。特爱其刻法而藏之。年月下。称臣职官姓名拜手稽首书。意奉诏敕而作。不然。将此投进。以寓劝戒之旨也。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董太史所书万卷楼三字。不知为谁作扁额也。余家藏太史书甚多。率袅娜精妍。此轴便觉雄健厚重。岂余所见者皆细楷。而此为大字。故变其法耶。夫细楷难于疏恢而有架。大字难于缜密而无间。羲献以来。鲜得其法。始知公能事尽矣。上有印识云御府之藏。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此 皇明御府之旧藏也。嘉靖万历之间。天下之太平久矣。 天子方留心于文章翰墨之娱。侍从近臣。如其昌,徵明等。以书画每被宸奖。此若非宫殿揭额。则或为私家作。而流入深严。亦不难也。余尝于人家。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3L.gif)
董太史万卷楼立轴真迹绡本
郭髯为松谈阁印史。钱牧斋为歌行一篇。全篇皆言先朝玺宝盛衰兴废之迹。至欲访问于礼官尚方而屡致意焉。余健忘不能记一二。而其怀思则与此诗同。故并识之。
玄宰书醉翁亭记屏风真迹纸本
六一之于文。玄宰之于书。可谓绝代之佳丽。希世之珍品也。六一之记。非止一二篇。而其极风流。无如此记。玄宰之书。不啻十百轴。而其最得意。尽在是屏。独恨二公不能并世。较似两绝。嗟今之人文章与书。何久寥寥也。金陵居士书于碧芭蕉下。
玄宰书醉翁亭记屏风真迹纸本
凡蓄书画屏障。不如轴卷。自王杜苏黄。其咏山水草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4H.gif)
苏黄二名士卷真迹绡本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4L.gif)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5H.gif)
于金坛帖墨刻
此清宰相于敏中书也。敏中为阁老二十年。深被知遇。此乃奉敕而书者。则何取乎裁花镂月。轻薄才子无用之作也。古之名臣。有图进豳风。书献无逸者。此所谓举笔不忘规谏者也。呜呼。其不及古人远矣。
于金坛帖墨刻
宋明之世。书法可谓盛矣。而苏黄文董诸公。皆各自成家。其体法态色则妙矣。论其学则远矣。清诸名士则却不然。把笔操墨。必力摹羲献。古今风气不同。画力特未至焉尔。然其学则可观也。凡物变极则返古。书亦然矣。
东书堂帖墨刻
一日。余至秘书省。得见此帖。历代名人胜流妙墨法笔。无不在焉。成校理士执以为胜于淳化阁帖。损于停云馆帖。余诘其故。曰淳化太杂而此较精。停云稍略而此较博。此论未知何如也。姑识之。以俟博雅者定评。
花鸟帖绡本
花鸟以徐熙为神。黄筌为妙。居寀次之。宣和帝又次之。沈启南浅色水墨。实出自徐熙。而更加简淡。神彩若新。此帖即丰陵赵相国文命家旧藏。余尝与柳掌令焕德,李生喜明观。李亟称此必得徐熙遗法者。而鱼蟹则水墨简淡。不让于启南。但惜画者姓名不传于世也。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5L.gif)
清陆时化书画录。多有花鸟图题品。或言画者以姓名书花瓣鸟眼。以恣弄戏而匿其名。余于此本。曾仔细看而终不得其人也。
洪氏宝藏斋画轴
龙虎交吴道子笔。汉武帝田猎图王绎笔。乌猿蛱蝶道君皇帝笔。观音画李公麟笔。梅竹石东坡笔。美人春眠唐寅笔。山水三轴。李伯时,钱舜举,文徵明笔。春山欲雨沈启南笔。三星图,养蚕图,石崇行乐,涑水先生独乐园,洛阳九老会图。皆无名氏。余之先公晚年閒居。有俞上舍好古者也。一日携此诸本而来。先公列诸左右。赖以消遣者数月。余以童子得见。仍出目录。以藏于箧。今始识此。距其时为二十年矣。其云洪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6H.gif)
洪氏宝藏斋画轴
余自少癖于书画。见有卖名品者。至脱衣裘而易之。闻人家有善本则辄往观。皆有品题。其或出于古今记谱而未及见者。亦著跋尾有若干篇藏于家。古人有未到名区福地。而先有题咏而慕想之者。亦此意也。此画余皆于幼时鉴赏者。其格法意趣。多未记忆。故只称宝藏轴而不敢臆评。
洪氏宝藏斋画轴
唐诗纪事。有白乐天九老会图。并识其序而称为无名氏作。此本或流出东国欤。
清高简山水帖纸本
倪瓒山阴丘壑图。若近若远。若浓若淡。若无意若有意。高简此帖。欲学倪而以意趣胜者也。
文待诏石湖秋霁图立轴纸本
文徵仲文。雅擅海内。虽丹青一纸。购者重若玙璠。此画以元章淋漓之趣。兼子昂秀润之色。真颖端有化工者也。余尝爱范成大石湖记。及读宋元诸子游山题咏。每以石湖为绝胜名区。欲飘然一往而不可得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6L.gif)
文待诏石湖秋霁图立轴纸本
刘少府画障歌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言画至于夺造化也。近年病脚。不能恣意于山水之游。又石湖远在万里之外。此生不可见矣。而今幸得之于堂上壁间。尤知太史奇笔也。
王右军帖墨刻
余尝集录王右军笔迹。得笔阵图,黄庭经,遗教经,兰亭记,圣教序。合为一帖。夫笔阵图方正有规矩。以法胜。黄庭经美丽整雅。以意胜。遗教经尖削细密。以精神胜。兰亭记淋漓动荡。以趣胜。圣教序遒劲雄健。以气胜。所贵乎羲之之书者。以其各具体格尔。若拘拘于字画态色之间者。不足与语此也。乙巳上春。 上大飨 太庙。余斋宿于署中。遂展纸识此。
王右军帖墨刻
黄庭,遗教二经。世皆传王羲之书。欧阳公集古录。以为黄庭经笔法。非羲之所为。遗教经。盖唐世写经手书。未知欧公何所据也。
王右军帖墨刻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7H.gif)
王右军帖墨刻
兰亭稧序。唐文皇初得之。命赵模,冯承素,诸葛贞之流。拓本以赐诸王。后稧序入玉匣。从葬昭陵。拓本存人间者。尚数万钱。若定武石刻。欧阳率更所拓本。留禁中。独为完善。契丹德光携以之北。至杀胡林而弃之。宋庆历中。韩魏公婿李学究得之。其子负官缗。宋景文以帑银输取官库。甚爱重之。非贵游不易得。熙宁间。师正出牧。厌其多请乞。乃另摸一本以应人。而其子绍彭。窃易古刻。归于湍流左右。劖损二笔以为识。大观中。绍彭子嗣昌。进御府。置宣和殿。金狄之乱。不知所在。然则定武本有三。未损本初拓也。损本绍彭所留也。不损本定武再刻也。鉴赏者当以此辨之。(出弇州艺苑卮言)
唐中兴颂墨刻
唐中兴颂。大历中。元结撰。颜真卿书。书甚奇伟。文亦古雅。碑在永州。磨崖石而刻之。雨风磨洗。石多残缺。近时人家所有。皆被好事者以墨增补之。多失其真。今余此帖是旧本。故最为真尔。
唐中兴颂墨刻
余有颜氏家庙碑。颜真卿撰并书。书父名仕宦履历。又述其祖祢群从官爵甚详。真卿其第七子也。刻多残缺。不如中兴颂。故不别为跋尾。
唐中兴颂墨刻
颜鲁公书。传天下者多矣。若麻姑坛记,干禄字㨾,射堂记,放生池碑,二十三字帖,蔡明远帖,颜勤礼神道碑。皆称善本。宋仆射尝称鲁公书中。射堂记最佳。射堂记。鲁公在湖州时所书。刻于石者也。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7L.gif)
子昂仿韩愈画记。作此轴。笔意生动。设彩侈丽。余尝得此于崔七七。七七以画名一国。亟称其为真本也。下有印识。曰子昂写。
赵子昂万马图横轴绡本
杜子美曹将军丹青引曰。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弟子韩干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干乃曹将军弟子也。东坡之咏韩干画马曰。韩生画马真是马。世无伯乐亦无韩。盖曹韩。天下之善画马者也。若使二公见此轴而题品。则当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8H.gif)
清名人山水卷绡本
清名人山水卷。战德淳烟江叠嶂一幅。燕文贵晴峦萧寺一幅。张端衡群峰云锁一幅。殷仲容春山行旅一幅。李希成关山雪栈一幅。新自中国出来。皆细画也。笔势活动。冈峦之起伏。江湖之浩荡。云烟之明灭。禽鸟树木之飞走疏密。驴马商旅之宛转休息。不可方状者皆在焉。盖小品而具大势者也。
清名人山水卷绡本
虽有天下名帖法轴。无印署则缺一趣。无题品则遗一事。此画佳矣。但不得骚人墨客好诗妙笔。是为欠也。
閒居怡情图帖绡本
笔法虽不高简。而金华葱郁。墨色浓泼。每幅下。有吴晟,潘麒生,王作舟诸人题诗。诗固绝世矣。笔则又胜于诗矣。此余所以爱之甚。而但画者图署石泐。不可寻见。为欠事尔。
二美帖绡本
祝沈之画。名天下。今人家鲜有。朱之蕃书。雄于一时。万历间。以翰林奉诏敕来朝鲜。如韩濩,杨士彦。皆称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8L.gif)
东坡尺牍墨刻
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尤于简牍札翰之间。有以见昔人之高致也。大率皆出于吊哀候病叙睽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盖其初非用意。而笔神淋漓。墨韵横绝。丑妍交至。态色各呈。披卷发函。烂然在目。使人骤见惊动。徐而视之。其意态愈无穷尽。故使后世得之为奇玩。至于高文大册。矜作临帖。何尝用此法哉。此本即东坡居士与弟辙及黄鲁直,秦太虚,张文潜诸人。所尝往复者也。皆初不经意。信笔而作者。其人与风流。可以想矣。世人则不然。或疲精力弃百事。以学书为事业。用此终老而穷年者。可笑也已。端阳雨中。焚香题此。
东坡尺牍墨刻
余家蓄此本三十年。今失之矣。书画本系清赏。得失元无定主。而此则余爱之笃者。故愈久而可惜尔。
秦峄山刻石墨刻
秦峄山碑者。始皇帝东巡。群臣颂德之辞。至二世时。丞相李斯用大篆刻石。今峄山实无此碑。而人家多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9H.gif)
玄宰书李太白蜀道篇真迹纸本
董玄宰所书蜀道篇。世称为真迹。笔法袅娜遒劲。用高丽纸书之。岂中国尚高丽纸欤。徐文长,钱谦益诸人。尝称东国咨文纸为天下绝品。然至于画本。皆用金银笺白鹭摹面等纸。此独用东纸。岂东人赝作耶。又其文。与全唐诗及品汇诸书考之。多有谬错。噫吁嘻危乎高哉之危乎。此云嵚崎。但云剑阁峥嵘而。阙崔嵬二字。甚觉短涩无意致。书又闻子规啼为杜宇。杜宇与子规一也。然其变字阙文如此类者甚多。意中国所传蜀道篇有二本耶。或言玄宰得太白草藁书此。全唐诗及品汇所传者。皆是修改正本。此言亦可信。书画录传朱子四书集注草本。多有涂乙删改。与今行世者。互相同异。圣贤之书。亦不免此。况骚人韵士残篇断翰。散落于人间。飘传于海外者乎。下段有姓名印识。后有清赏博览者必辨之。
琅琊小品纸本
有人买画一幅。识云琅琊小品。写唐王维诗所谓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一句。意琅琊人取为画题。而亦不记姓名。画本亦皆残缺不可识。然为其古物也。遂取古砚易藏之。夫破锦之文。不甚可指。断碑之字。不甚可读。而好事之家得之。自以能寓意也。是以录之。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4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49L.gif)
赵松雪山水一本。倪云林梅花书屋一本。施珏兰草一本。文嘉长寿佛像一本。太上真公一本。嘉即徵明子也。二本俱为奉敕写进者。王元美宛委馀编。称圣贤文士之化为仙道者。曰孔子为太极上真公。其说出于真诰诸书云。未知何所据也。此皆于人家箱簏中。随得随蓄。散乱不得装帖。留俟他日閒暇。一得从事于此也。
古画真迹绢本
王弇州云书画有赏鉴好事二家。张彦远云有收藏而不能鉴识。能鉴识而不能玩阅。能玩阅而不能装褫。能装褫而无铨次。皆病也。余果犯下之二戒矣。
继锦堂帖墨刻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0H.gif)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文章之道。至摸拟而丧矣。若书画苟以善手仿写。鲜或失真。此帖乃赵吴兴所临兰亭稧序,枯树赋二帖。兰亭稧序。不知何年临帖者。而公自跋云余北行三十馀日。秋冬之间而多南风。船窗晴暖。时对兰亭。信可乐。其下缺文。又云七日书。有松雪斋印识。其下又题小跋。言至大三年九月九日。孟頫跋于舟中。又连系跋尾凡八道。或言书于清河舟中。或言廿三日将过吕梁泊舟题。或云廿八日济州南待闸题。意公曾以此书自随于羁旅行李。而其题语之屡致意焉。则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0L.gif)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右尺牍诗话六帖。皆赵文敏公手笔。得自翰香馆。法书有周天球识文。仍取付于上。以俟赏鉴家定评。庚戌仲春。重展此卷题。
水精宫道人法书墨刻
此帖中摹兰亭序尤佳。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太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学书者当知之。古董书画阁春雨中。睡罢题。
博明书扇纸本
博明蒙古人。自称博王孙。书极精遒。知名中国。今此二扇。皆以泥金书之。李忠穆公溵。奉使入燕时得来者也。余得以藏宝。为稚教豪夺。为可恨也。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1H.gif)
释迦如来成道记。唐太原王勃撰。明董其昌书。其文多用金刚莲华诸书。世称佛经。文多玄妙可读。但余未尝嗜之。今此成道记。亦多支离可厌。惟铭诗颇雅邃。往往有深造默契之言。董题下云京师明因寺僧永舜。昔年欲刻此记于石幢。散施诸方。时达观禅师。何可负也。书以付之。意为永舜作也。余于书酷好董笔。曾阅数十馀本。大率多刻拓。真迹则惟权景好家藏醉翁亭记屏风。最是得意书也。此刻亦经刘光旸摸写。字画间有泐灭。非好品。而盖不欲弃其只字片墨。故藏宝于家。亦可见余之苦心也已。
潘严二名士诗牍纸本
余尝从人借见洪知县大容家所藏潘庭筠书画数十馀本。洪曾随使入燕京。潘亦以举人来旅邸相遇。茶场酒楼。过从酬唱。归后亦不绝书札往复。笔墨动荡。风彩雅丽。尚想其为人也。又后惠甫赠余潘诗一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1L.gif)
潘严二名士诗牍纸本
严诚力闇各体诗九首。书牍七道。与朝鲜使臣相问答者也。幅上称正使李大人。李不知何人也。诗皆清古。与香祖和鹦鹉诗尤妙。今识于此。回首故山远。陇头今又春。羽毛谁假尔。饮啄此依人。慧性宜防口。高情爱洁身。奉邀兰殿宠。燕雀敢相亲。又东风吹暖律。众鸟哢晴春。谁似绿衣使。偏随金屋人。解语翻巧舌。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2H.gif)
唐伯虎高岭暮行僧众横轴绢本
徐文清题暮行僧众画卷曰。知是峨嵋第几盘。客僧愁宿日低山。头陀指与烟生处。只隔红霞四五湾。余亦以此书之。
石田画卷绡本
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幽人羽客。大抵以墨沫淋漓。烟岚满纸。旷如无天。密如无地。为上百丛媚萼。一干枯枝。墨则雨润。彩则露鲜。飞鸣栖息。动静如生。悦性弄情。工而入逸。斯为妙品。徐文清尝与两画史论赏。启南画卷。无愧斯二语也。
汉光武燎衣图绢本
汉光武燎衣图。魏禧记之曰。光武燎衣图。唐吴道子画。友人程邃得之新安僧渐江。邃字穆倩。博雅能诗。攻书画。好藏古人名迹。此图尤有神理。画人八马一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2L.gif)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3H.gif)
蝴蝶图横轴绢本
蛱蝶一名野鹅。一名风蝶。江东人谓之挞末。其大如蝙蝠。或黑色或青斑。生于江南橘树间。故陆龟蒙蠹化篇。名蝴蝶为橘蠹。乃虫族也。艺文志。称周昉有扑蝶图一卷。其外绝无善画者。余尝诘于画工以为画之难工。莫如蝴蝶也。友人洪而寿入中国。购此本以来。景好述翁。皆有诗跋。属余一语。遂题此以归之。
蝴蝶图横轴绢本
画者初不经营于形状态色。先以澹墨。瞑目乱洒于绢面。随点运画。各肖物形。昔者曹不兴善画。吴主使不兴画屏风。墨落点素。仍就以作蝇既御。主以为生蝇。举手弹之。此出于吴兴杂录。此法乃画家极妙手品也。
钱选摹东坡竹石帖纸本
朱晦庵先生跋东坡竹石曰。东坡老人英秀后凋之姿。坚确不移之操。竹君石友。庶几似之。百世之下。观此画者。尚可想见也。此帖是钱舜举所摸东坡竹石。舜举在元时。以工画。与唐伯虎齐名。此本亦是绝奇。然犹恨不见真本也。尝见坡画。喜用泼墨。朱景玄画断云王墨善泼墨。号王墨。酒酣之后。以墨泼绡。脚踏手扪。随其形象。为山为水。为石为树。倏忽造化。不见墨污之处。此摹本亦用泼墨。并题之。辛亥二月日。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3L.gif)
竹石帖。用银笺纸。银笺纸以银珀涂洒造成。近世中国人书画。往往用此纸。纸性滑。墨凝结不舒。非好品也。丹阳记。齐高帝尝造银光纸。赠王僧虔。今此银笺纸。岂其一名耶。帖多油污火煤。甚可惜尔。
钱选摹东坡竹石帖纸本
水衡记曰。近火不可观书画。向风日正唾涕不洗手。并不可观书画。昔桓玄爱重书画。每示宾客。有不好事者。正食寒具。以手捉卷大点污。玄惋惜移时。自后每出书画。辄令洗手。古人之意如此。东人粗率犯忌。重可惜也。
文嘉远山暮景图绢本
王渔洋诗曰。新月初黄迎客出。乱山一碧送船归。警句也。今文画得此诗意。故书之。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4H.gif)
钱牧斋天都峰瀑布歌。余尝爱其雄壮健丽。略诵其一二句语。曰天都诸峰遥相从。连绵绎属无亏缝。山腰白云出衣带。云生叠叠山重重。初疑渴龙甫喷薄。抉石投奅声䃔䃧。复疑水激龙拗怒。捽尾下拔百丈洪。更疑群龙互转斗。移山排谷轰圆穹。人言水借风力横。那知水急翻生风。激雷狂电何处起。发作亦在风水中。愕眙莫讶诗思穷。老夫三日犹耳聋。天都瀑布。雄肆奔放。奇观壮游。而非牧斋。无以发之于诗如此。非石田。无以发之于画又如此。辛亥流头日。观此于古董阁。
天都峰瀑布立轴绡本
余尝题文太史匡庐瀑布立轴。略曰。飞流三千尺。银河落九天。眷怀远游乐。平生诵谪仙。挥洒入高手。恍惚惬快赏。建瓴沸急湍。陵谷迷背向。风雨应呼吸。坐觉坤轴弱。玆瀑虽奇绝。我生嗟远隔。千年翰林句。与夫待诏轴。使我入庐山。信不为生客。结句。即演苏长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4L.gif)
率更书九成宫醴泉铭墨刻
九成宫醴泉铭。唐秘书监魏徵撰。率更令欧阳询书。按唐书。贞观中。改隋仁寿宫为九成宫。永徽中。又改为万年宫。宫在岐州。开皇十三年。杨素所治。太宗尝避暑于此。铭言宫城之内。本乏水源。六年四月。西城之阴水觉有润。以杖导之。有泉随涌出。仍名醴泉。因鹖冠子瑞应图诸书。推美天子之功德曰。仰观侈靡。可作鉴于前代。俯就卑俭。可垂训于后世。典雅综密。颇得雅颂之体。真高文大册也。而询亦极力致意。排行置画。所谓双钩虚掌。八法回腕。尽在此矣。按醴泉。尔雅曰。甘露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甘露雨也。而汉魏郡国与唐离宫。皆谓水从地出。其味如醴误矣。
皇甫府君碑墨刻
书苑评率更书曰。如新差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苦。盖短之也。然而率更书。岂易及哉。皇甫府君碑。尤其得意笔也。银钩铁索。玉箸冰条。外若破碎。中自明通。虞,褚诸公。亦当却笔于斯矣。盖书贵瘦硬。方通神。瘦近清寒。清寒则气易弱。硬则坚苦。坚苦则势易危。深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5H.gif)
魏大飨碑墨刻
金石录。详载大飨碑事迹。而阙书家名氏不传。水经注。魏太祖作议郎。告疾归乡里。筑室城外。习读书传。秋冬。射猎以自娱乐。文帝以汉中平四年。生于此。上有青云如车盖。终日乃解。即是处也。后文帝以延康元年幸谯。大飨父老。立监于故宅。坛前树碑。题云大飨之碑。按魏志。曰文帝以建安二十五年。嗣位为丞相魏王。改元延康。夏六月南征。秋七月甲午。军次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今以碑考之。乃八月辛未。盖志误也。是时丕为丞相。汉献帝犹在位。虽政去王室已久。然操之死。才数月尔。丕之军次旧里。必有念亲悲哀之思。而乃反与群臣百姓。置酒设伎乐。流连忘返。真所谓无人心者矣。为其臣下。又相与伐石矜功。岂不谬哉。
戏鸿堂帖墨刻
戏鸿堂帖。明翰林院国史编修董其昌。审定四海九州名山大泽。穷厓绝谷。荒林破冢。鼎彝金石。拓刻笔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5L.gif)
观鱼图横轴绡本
此轴多画异鱼凡百族。尔雅鲤鲔鳣鲇。疏皆异鱼也。世传范蠡有养鱼经一卷。今阙。只考虫鱼诸书而多不知名。姑俟赏鉴者具眼。盖观鱼之乐。不可与俗人道。左传。公将如棠观鱼者。崔骃临雒观鱼赋。步辇道而周流。临轩槛而观鱼。北史。隋伐辽东。虞孝仁监运。以骆驼负函。盛水观鱼。三辅故事。武帝凿昆明池。学水战法。昭帝于池中。养鱼以观。此皆行役之际。战陈之场。强仿趣味事皆非也。惟閒者始有自得之妙。难言之境耳。昔张翰思吴中鲈鱼。即日遂命驾而归。余每遇秋风起。未尝不悠然而思也。
欧文忠公尺牍墨刻
世称欧文忠书险劲。此言良是。东坡诗曰。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公于书。非学而能者也。胸中都是文彩。下笔自然不俗。 圣上十五年月日。公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6H.gif)
元名人帖墨刻
元名人书牍凡二十卷。不知谁家旧藏。而在内阁为十馀年矣。虫鸟跌毁。蛟蛇蜿蜒。周鼎晋牺。不足珍宝。汲冢书门。侔其奇异。欲效硬黄之摸本。肯犯寒具之污伤。公退閒暇。松檐竹簟。任卷舒于清风。得消遣而终日。亦奔忙中趣事也。内阁西壁题。
吴伟海山神仙图障子绡本
吴伟所画海山神仙。笔力雄健浩渺。有小仙印识。可知为真迹也。杨升庵文评曰。海上之山千层万叠收处。止是一段云烟。梅花古阁。燃香展观。却思此语而书之。
满洲美人图帖纸本
鹄亭笔谭称自清统一。无论满汉男子。皆红帽蹄袖。而惟独汉女缠足不得变。率天下变夏用夷。而男顺而女不顺。是知女子之性偏甚。然则中州妇女。反胜于薙发左衽之学士大夫。鹄亭此语。有激而发也。
朱子鸢鱼帖纸本
朱先生所书鸢飞鱼跃四大字。点画雄健。结构坚束。其下力如千匀之重。人鲜克举之也。黄秋礀尝评其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6L.gif)
马远画水卷横轴绢本
右诸幅状态不同。而其写江水尤奇。夐出笔墨蹊径之外。真活水也。李东阳,吴宽诸人极称远画水以为多能者。而弇州则至比之吴道子。即此已觉其清旷浩渺。使人有吴楚之思。
东坡墨竹卷绡本
清河书画舫言墨竹圣于文湖州。东坡亲得其传。故湖州言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然东坡少变其法。尝云竹何尝节节而生。故其画墨竹。自下一笔而上然后点缀而成节目。为得造化生意。今此卷政合此论。公平生忤小人。流离侘傺于蛮烟海瘴之间。而其清直不挠之节。至老而深坚。公乃人中之竹耳。抚玩品题。怅然而慕者久之。内阁西壁书。
祝枝山戏草横轴绢本
邵子湘称今时人家收藏祝京兆狂草。皆赝作也。颜鲁公称张长史。虽姿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余于京兆亦云。以此定祝书真赝。百不失一。子湘书眼如此。不独其文好也。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7H.gif)
祝允明。乃武功伯徐公之外孙。太仆少卿李公之婿也。二公楷草擅海内。祝于早岁学书。楷法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成一家者也。草书月赋。或讥非正锋。而极其能事。文待诏尤酷好之云。内阁西壁书。
徐熙没骨花卷绡本
徐熙五代时人。画必不至今存。明是赝作也。李廌画品云叶有乡背。花有低昂。絪缊相成。发为馀润。而花光艳逸。烨烨灼灼。使人目识眩耀。徐熙作花。与常工异也。夫画有生意则至矣。生意是自然。能不异真者。斯得之矣。
赵文敏手摹兰亭序帖墨刻
赵文敏公摹兰亭序。临禊帖在纸上真草千文,四体千文。临智永千文。小楷麻姑坛子仲穆书读书城南。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7L.gif)
宋徽宗翎毛横轴绡本
宋徽宗所画翎毛。用柿红龟背缎。标红霞云锦。里白鸾绫。引首玛瑙轴。其设色不甚深。而目睛羽文。骈栖自得之状。描写都尽。真佳品也。尝见广川画跋。帝工画翎毛。其时学士之赞。有曰圣人以神运化。与天地同巧。寓物赋形。随意以得。帝留心细玩如此。而其臣不惟不匡正。乃从而美之。古以笔谏。今以画谀。可叹也已。
宋徽宗翎毛横轴绡本
宋御府储藏宣和画谱目录甚富。历代罕有。而多徽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8H.gif)
石经墨刻
赵崡唐刻石经考云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经文于太学讲堂。此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求。正定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再刻也。魏正始中。又立古篆隶三体石经。古文用科斗鸟迹体。篆用史籀李斯胡母敬体。隶用程邈体。此三刻也。魏世宗神龟元年。以王弥刘曜入洛。石经残缺。崔光之请补之。此四刻也。唐天宝中。刻九经于长安。礼记以月令为首。从李林甫之请。此五刻也。文宗时。郑覃以经籍刓缪。建言雠刊。准汉故事。太和七年。敕唐玄度。覆建石经字体于国子监。立石九经。并论语孝经尔雅共一百五十九卷。字㨾四十卷。开成二年告成。此六刻也。今识其始末如右。博古者不可以不知也。
石经墨刻
石经。左传文公宣公卷。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哀四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此为朱梁时所补刻。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8L.gif)
石经墨刻
按六朝以前用分隶。今石经皆正书。且多用欧虞笔法。知其为唐人书矣。礼记首月令尊明皇。讳纯字尊宪宗。又知其非天宝以前人书矣。然则今西安府学石经。乃唐文宗时石经也。嘉靖乙卯地震。石经倒损。西安学生员王尧惠等。按旧文集其缺字。别刻小石。立于碑旁。
石经墨刻
伪蜀孟昶有国。其相毋昭裔刻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仪礼,礼记,左传十经于石。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贮之成都府学。宋至和元年。以皇侄克继书刻。置石经于国子监。绍兴十三年。出御书诸经刻石。立于太学首善阁。此蜀石经,宋石经之所以异也。是日侍 上赏花钓鱼。宴罢。题此于内阁。
米芾书天马赋横轴纸本
狮子搏象用全力。搏兔用全力。南宫此书下笔痛快。如骏马斫阵。神龙拿云。徘徊俛仰。驰突奔放。备态极
金陵集卷之二十三 第 4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93A/ITKC_MO_0593A_A272_459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