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金陵集卷之十九 (自动笺注)
金陵集卷之十九(宜寧 南公轍 元平 著)
 行狀
  
叔父奉化縣監兼安東鎭管兵馬節制都尉府君行狀
公諱有定。
字樂哉
寧南氏。
新羅廉使謚英毅公諱敏始
自是千餘年。
世襲圭組
入 本朝
有諱在。
佐 太祖受命
功臣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議政府兼領 經筵弘文館春秋觀象監事 世子師宜府院君
高祖諱得朋
通訓大夫仁川都護府使 贈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 世子貳師
曾祖龍翼
輔國崇祿大夫知中樞府事兼吏曹判書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成均館事
謚文憲
文章忠節
爲 四朝名臣
祖諱正重。
通政大夫守慶尙道觀察使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成均館事 世子左賓客
考諱漢紀
善大夫同知敦寧府事兼五衛都摠副摠管 贈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 世子貳師
妣贈貞敬夫人沈氏。
士人若采之女也。
公以 景宗二年壬寅九月四日生。
生而娟秀
眉目如畵
漆黑
公元1770年
語。
已能隨長者讀書
成公性素剛。
伯父修撰公及先君子幼時敎之甚有法
平明盥櫛
使二公列坐几案東西
終日授書。
不得休息
其嚴如此
而公成公少子
愛之
晩年頗弛置不束。
公能自知學。
一過目輒成誦
書法鍾王諸家
遒麗可喜
年十四入塲屋。
爲人書券
遠近諸生來觀之。
皆嘆曰。
南氏有才子矣。
及冠
丹巖閔文忠公安國里第
文忠公見其狀貌
愛之執手曰。
必大文憲門者也。
勉之成就
外舅憲府大司憲公命九。
 貞聖王后從父弟也。
公家貧親老。
言於銓曹
欲以公爲敦寧府參奉
成公笑曰。
吾兒自當副提學
豈令因婦家而得參奉耶。
徐公乃止。
公平生喜飮酒
篤於人倫
戊辰
成公憂。
自是無意榮進
又嘗與從子平昌公。
先後
家庭相與知己
平昌公卒。
悒悒不樂
自放於酒。
時爲朋友所起赴擧
絶不得失爲念。
作文
未及卒篇。
屢取酒飮之。
日且暮。
試官撤帳
而公陶然坦腹而臥矣。
如是者十餘年。
竟不得第
 英宗庚寅
始除繕工監假監役官。
十二月
漢江鑿冰
前官以剩冰散之吏。
錢緡以爲例。
至是吏以告。
若不聽。
分與
族貧者。
長興奉事, 泰陵直長
長興主簿
移司憲府監察
以分臺放料于軍資監。
掖庭署別監一二人
醉與倉卒爭斛。
頭髮庭喧不止
公叱而退之
門吏
如有着紫衣更至者。
直解衣縛來。
將杖之。
別監相與語曰。
矣哉南公
此眞雄御史矣。
乙未
奉化縣監。
至則禮待儒士
中大疫。
死亡者衆。
躬自視問慰恤甚至
嘗笞吏至出血
公自閉戶
亟令止之曰。
吾爲長吏
不忍見人之流血也。
每遇祖先忌日
助祭需。
兄弟家子女。
年幼者。
支給料錢
不量官力而爲之。
以爲言。
愀然曰。
吾早喪父母
得養
年踰五十。
得一縣。
亦無以優恤宗族
未嘗不中自媿也。
坐食廩祿
而每聞宗族有飢者。
雖食不能下咽
豈可區區爲後日計耶。
不敢復言
其年八月十三日
卒于官舍
享年五十四。
十月某日
返葬楊州東海先塋之下。
公娶徐氏大司憲九女
再娶李氏司諫聖海女。
皆封淑人
一子公佐
賢而有文學
早歿。
一女適士李惟白。
孫星耉。
孫壽獻。
愛親至性
不以應對給事爲禮。
藹然孺子之慕。
事吾先君子嚴父
年及衰。
異産以居。
時朞月來留。
不忍離側。
凡人家金
石篆楷及書札往復
先君子之老而倦者。
令公倩手。
公在傍應之無倦色
亦無不稱其意。
友于姊妹
推而及於姊妹之夫。
愛好如同己。
先君子中年
子孫無成長者
著述文章
散落不收。
公與平昌公謀。
校正繕寫
累月工訖。
先君子文集至是。
有善本。
公性踈恢。
一切世務
脫落不以爲意
所居牆屋壓折。
不蔽風雨
妻子恒有飢色
而公則坐外室
與客飮酒
酒酣
喜爲草書
絹素揮灑立盡。
里巷子弟皆爭來取拾以去
而亦不自惜也。
少時姻友之情好者。
及其當路
絶不之往還。
於是賢者愈高公之志。
不肖者亦多引自疎
目之以迂闊難用。
鄭文安公存謙爲吏曹判書
公見而揖之。
人有誚之者
公謝曰。
吾只知鄭公之年而不知鄭公之位也。
公氣仁而詞忠。
語訥而行敏
望之偉然
而卽之語。
可知愷悌君子也。
少年
自負才藝
人皆期之以文憲賢子弟。
而謂功名不足取
旣而白首嶔崎
竟以一縣尉終焉。
何天之生公者厚而施公者嗇也。
嗚呼
士何能勸於善耶。
惟時不遇如何爾。
雖然
今距公之卒三十年。
一家親戚無疎近賢不肖
而皆曰今世亦有忠厚長德某公者否。
可見仁心入人者深矣。
其視世
齷齪利害
富貴一時而死而無稱者。
得失何如也。
後嗣零替
墓隧尙闕誌碣之文。
公轍以是懼焉。
謹撮耳目之所覩聞者爲狀。
以告立言君子
將仕郞 光陵參奉公行
公諱養吾
字浩然
姓韓氏
淸州人
始祖
高麗太祖
統合三韓
太尉
入 本朝
有諱終孫事 世祖
官兵曹參判。
封淸城君
 贈謚安襄
安襄生諱晣。
昌原府使。
昌原大夫人。
徙居湖南帶方
子孫遂爲帶方人
於公爲六代祖也。
曾祖忠恕
祖諱應祿。
考諱賓祖。
隱居不仕
興城張氏。
學生奉世之女也。
天啓幾年六月初五日生公
自幼秀朗岐嶷
五歲始授書。
自此文藝日進
長者皆異之。
年十一。
丁母孺人憂。
執喪成人
服闋
遊庠學。
名聲大振
乙酉
司馬
遂就愼獨齋金先生學。
質問論說
皆有考據
先生多從之。
因而得交於兩宋先生
兩宋皆折輩行而友之。
已而湖南章甫四百餘人
詣 闕下上疏文成公李珥文簡公成渾從祀夫子
不報
及爲太學掌議。
上疏申請
蒙允。
乙巳
丁父憂
哀毁過節
滅性
自是閉戶讀書
泊然無當世之念。
太學公行誼。
聞于朝。
遂除 光陵參奉
 肅宗七年
公元1818年
黨嗾趙嗣基上疏誣逼 明聖大妃
大妃垂簾
引見議政許積。
痛哭而諭之。
仍 敎曰。
予欲閉口不食而死。
朝廷惴惴一人敢言者。
公寢疾。
慨然草疏百言
使子震相,女壻金裕慶上之。
請斬逆臣之頭。
以安 宗社
棄官歸田里。
謝絶世事
琴酒自娛
其所亭名盤桓
盖慕陶元亮之風也。
戊寅十月初六日卒。
享年七十有三。
十二月十二日
葬于磊川先塋下丑坐之原。
爲人端重謙下
至孝
早失慈母
事父盡孝敬。
不以灑掃甘旨爲先。
而以養志爲務。
疾革
手指出血灌之
及喪。
葬祭一於禮制
以及庶母庶弟
皆得其歡心
婢僕
恩威幷至。
鄕黨莫不感服
公尤深於禮。
嘗與金先生深衣之制。
旣成
欲服而行祭。
議者謂其非時王之制
不果用。
憫世祭儀不合古禮
乃取朱子家禮
考證諸家之論。
又與朋友往復問難
作爲圖說
以爲一鄕俎豆之式。
盖公之出而施爲於世者。
僅有斥嗣基一事
而其議論樹立
亦自有淵源基本矣。
性又好山水。
往往匹馬出遊
東南登月出,馬耳,智異諸山。
幅巾杖屨
嘯詠忘返
人望之如神仙羽客焉。
公成進士
議政金公壽恒吏曹判書宋公奎濂戶曹判書
世華及余高祖文憲公
皆在榜中。
一世皆稱得人
諸公亦皆推公爲賢士
與之交遊
其後李公按節湖南
訪公于栗川里第
鄕飮酒禮
士益慕公謂知禮
而多李公之能下士也。
公娶順興安學生璡之女。
文成公之後
婦德
奉舅事君子
以孝以敬
子女
不失義方
先公十八年而卒。
享年五十九。
葬與公同兆。
四男五女
男履相,泰相,震相,師相
適權大經趙安期丁載和縣監,金裕慶參奉金胄賢。
側室男敏相。
女適重茂。
履相三男翊箕,胤箕,源箕。
相一男復箕。
震相四男尙箕,孝箕,聖箕,俊箕。
尙箕進士
以孝行。
 贈司憲府持平
師相二男箕,宇箕。
大經二男萬雄,世雄
趙安期一男正䂓
丁載和一男垕。
金裕慶一男抃。
金胄三男幷幼。
內外曾玄
若干人。
棄官後幾年。
嗣基之黨復用事。
 仁顯遜位
金公竄絶賜死
李公受拷掠南方
宋公文憲公關北
一時忠良之禍棘矣
若使公得顯位在朝
必與諸公同其禍福
不然其所立。
豈止參奉時耶。
公之玄孫錫疇
公轍以狀公之文。
錫疇年今七十。
遠方凡四往返
而其辭益勤。
爲人亦朴癯有行
可謂世其家者也。
金陵集卷之十九(宜寧 南公轍 元平 著)
 謚狀
  
兵曹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南公謚狀
南氏世家南直隷鳳陽府
至按廉使諱敏
始來新羅
賜姓封英毅伯
子孫散居英陽,宜寧,固城
而居宜寧者最有名聞。
有諱在。
佐 太祖受命
號爲賢相
配享 廟庭
謚忠景
羅麗之世。
南氏遷徙顯晦不常
譜隨以亡。
或存或缺
而入 本朝
達官顯仕
遂爲名家大族
繇忠景始。
公忠景之十三世孫也。
高祖諱斗瞻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兼知 經筵禁府弘文館提學衛都摠都摠管
通政大夫兵曹參知
曾祖諱翧。
 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禁府弘文館提學 世子副賓客衛都摠副摠管
通政大夫守慶尙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丘都護府使。
祖諱尙熏。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行通大夫州牧使禿用鎭兵馬僉節制使
考諱近明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行通大夫儀賓府都事
妣 贈貞夫全義李氏
 贈司憲府
司憲萬封女也。
公諱泰會。
字聖際
以 肅宗三十三年丙戌正月三日
生于漢城靑坡里第
爲人貌豐而身長
鬚髯美。
中自沉深有局量
自幼羣兒戲。
智慮意氣過人
都事公奇之曰。
必大吾門也。
長者一見
皆期以宰相器焉。
詩文
才思丰涌。
不甚讀書攻業。
發於言者
蔚然可觀
聲名往往塲屋間。
 英宗十年癸丑
進士
後三年丙辰
擢庭試丙科
權知承文副正字
時兄判書公泰耆。
公泰著。
再從兄淸獻公泰齊諸人
皆列於侍從
門戶輝赫
而公屛跡鄕里者七八年。
日夜詩書自娛
泊然無當世之志。
久之侍講說書
召試授藝文館檢閱
陞拜司諫院正言
遷吏曹佐郞
侍講文學
拜司憲府持平
倭使至。
差接慰官。
出爲京畿都事
長湍楊州田。
二邑民皆頌之。
辟爲兵曹正郞
 上曰。
予知其可用。
判書得人矣。
北關大饑
赤鼠食禾。
朝廷遣使監賑。
 上命侍從案。
公名曰可矣。
大臣言某曾任量田。
不遺錙銖
得民譽。
 殿下得之矣。
遂拜北道馬評事
陛辭
 上曰。
予以一路生靈爲托。
公至則民皆遮道訴。
馬不得前
公引鄭監門進圖故事
馳驛奏累千言
民飢困狀甚悉
仍計民口老弱
抄分多少
請穀于朝。
得二萬五千斛。
盡散貸之。
匹馬冒風雪。
崎嶇蚕叢鳥道
往視死亡疾疫
凡巡十餘州。
跋履爲三千餘里。
又狀請嶺南漕米船未至。
民飢益甚
公令各鎭堡出軍餉穀五之四曰。
吾寧伏汲黯矯制之罪。
不忍立視其死而莫之救也。
或曰
邊備不可用。
公正色曰。
軍民盡死
焉用爲。
遂分之民。
仍與諸守令。
種糧與牛。
力勸耕播。
歲則大熟
全活爲累萬人
及還。
鬚髮白盡
 上慰諭曰。
逖矣塞土。
活我幾萬赤子
良苦良苦
敎數起立
見其貌衰甚。
惻然憫念之。
公仍奏淸市擾民之害及傍海諸郡收布等數弊事
請蠲恤。
 上皆嘉納焉。
居數日。
特除弘文館副修撰。
自是公被 上知遇。
欲以孤忠自效
當 國家艱虞之際。
多言所難言者
而言皆簡質由中
無崖嶄絶
不爲利害詭結人主心。
或値 上怒。
羣臣囁嚅
而公未嘗有懷諸中而不發於口。
 上獨察其心。
屈意而從之。
一日召見宰相於煕政堂
 上因三司論事
誨諭諄諄
諸臣皆惶恐
夜幾半。
起奏曰。
 殿下上奉 大妃
下有 元良
付托得人
此誠 國家無疆之福也。
而 殿下臨朝
每發未安之敎。
未知其何
公元1736年
故也。
仍陳輔養 儲嗣之道。
 上曰。
儒臣知事體矣。
後筵
 上問玉堂入直人誰也。
左右以公對。
 上曰。
南泰會賢矣。
當此之時。
顧瞻之心。
豈不難哉。
 王世子李鎭上書
不豫良久
湯劑不進。
公諫曰。
 邸下進服湯劑
 睿候快復。
頻開講筵與賓對。
孜孜政治
則自無諫臣之言。
何必過用心慮
此乃婦人之事。
聖人作爲
决不當若此。
願省慮安心
益加調養焉。
後以都承旨侍 上。
時 上輟講筵已久。
公乃盛陳勤講學以進 聖德
輔養 儲嗣以基國本
又言威怒過中之失。
至以危亡在朝爲言
涕泣不能起。
 上曰。
承旨誠愚直。
有後矣。
提學趙公觀彬
論 和敬淑嬪竹冊事。
 上震怒
將親鞫之。
大臣恐懼不知所出
公進曰。
觀彬雖有罪。
顧其職則大學士也。
不當加之以縲絏之辱。
况其罪不至於此者耶。
文秀亦爭之不已
 上怒而起。
公挽衮衣隨而諫。
由是趙公免於刑。
朝廷見者皆嗟歎以爲古爭臣風。
連除修撰副校理
常帶三字啣。
坐違召竄海南縣
旋宥還。
侍講司書
移司諫院獻納
乙亥。
問事郞。
侍 上鞫囚
以勞特陞承政院同副承旨
俄陞爲左承旨
嘉善
拜都承旨
改刑曹參判。
出爲楊州使。
爲治廉平
 上召見慰勞
拜司諫院司諫,五衛都摠副摠管
京畿道觀察使
入爲漢城府右尹同知禁府事,承文提調
已而特除曹參判。
上疏固辭
迫然後出
及再除。
違十召竟不膺。
掌苑提調
尋遷戶曹參判。
海興君橿奉使燕中。
公爲副。
還未幾。
拜司憲府大司憲
復拜吏曹參判,同知春秋館事歸厚提調
又拜大司憲
甲申嘉義
公在諸司
奉法惟謹
權貴人爲請。
無所低昂
然內慈仁
尤篤於故舊朋友
見其罹禍罟而不能自直則必右之
不隨衆爲擠穽下石
議論主平反。
以此或有之者
而久而益爲上下所信。
太醫蔡應祜宰果川。
主家營作
大招民怨
公爲監司
當路囑爲其地。
公竟黜遣之。
當路銜之。
他事奏罷。
刑曹
宗室君棬。
豪橫虐民
公爲奏其事以罪之。
掖庭署別監孫鼎敺殺人。
獄將成。
 上遽命酌處。
公不奉旨
後夜
 內下標開門
使亞堂發配
不關由於公。
見重於 上如此
尹志獄起。
辭連前承旨朴昌潤。
有司逮捕
公以百口明其無罪
昌潤得不死。
尹塾,林德躋以言官獲罪
會値天旱
公上疏請宥此二人
臺諫大臣或言其非。
 上曰。
南泰會爲此
是矣。
 上嘗謂承旨任瑋曰。
以南泰會爲何如人也。
對曰。
臣自少與追遊
氣味言論
未嘗有異也。
 上曰。
近觀其人。
見識甚正矣。
予於暮年
得爾輩數人。
可喜也。
乙酉
値 太祖還都舊歲
 上以十月十一日 誕辰
宴羣臣于前殿
公以大司憲入侍奏曰。
踐其位行其禮。
孝之至也。
願 殿下於位軫守成之難。
於禮篤繼述之意。
以鞏億萬洪基
先祖景公在。
開國初。
首拜都憲
仰贊初政
於今日。
適叨此職。
愚衷倍激。
不敢不言
 上曰。
宋仁宗有語王素者。
君臣當相勉樂而罷。
是歲擢資憲。
刑曹判書
內醫提調
都摠都摠管
兵曹判書
丙戌
正憲大夫
移議政府右參贊
社稷提調
漢城府判尹。
除知中樞府事。
庚寅五月十日卒于位。
壽六十五。
訃聞
 下敎悼惜
撰文
遣官吊祭
以是八月六日
葬于楊根郡北古老谷負癸之原。
公初娶淸州韓氏僉知中樞府事滌女。
二女
長適判洪檢。
適權世構。
再娶漢陽趙氏士人台彦女。
生一二女
男綵老。
女長適任希仁
次適大司諫崔獻重。
綵老無子。
族姪履綏爲後
側室子曰策老。
權尙𤒩,尙炡,尙熽。
校理任厚常。
其外孫也。
公幼有摯性。
未冠
喪母。
終身哀慕如一日。
父病思葡萄
以非節不能進。
後公手藝家園
每當忌日
送備奠需。
伯氏嚴父
歲一邀置于家。
甘膬必腆。
宗族姻朋
至當㛰喪。
輒待公以擧。
而施之無吝色也。
公氣弘而語爽。
與人交。
洞見胸臆
時或折人於稠衆而人不怒。
旣而杯酒相對
風流藹然也。
吏嘗有得罪公者。
逮公莅府。
懼而逃。
公使人召。
立役而不復問。
其判兵曹也。
韎韋踵門來請者。
不能曲從其願。
待之盡歡心。
除目出。
無操長短而訾之者
赴燕時。
裝銀頗饒。
從人皆出而分之。
歸則曰費盡於賃車販炕。
公笑曰其然乎。
人聞之以爲長者也。
公退
手不釋卷
尤好周易綱目諸書
時與寒士老生
論難溫繹
老家居。
蒔花養鶴
自書玉泉幽居龍門別業扁額藏之
以寓歸休之意。
疾革
家人環泣
則公怡然曰。
吾以布衣致位上卿
年亦至矣。
更何所恨乎。
起家儒生
受知 英廟。
一歲超遷亞卿
中間踐歷
中批除授
不藉權貴扳援之力。
感激涕泣
以身報國
居官任職
一以忠實無僞
其在玉署銀臺
奏對出於至誠
能盡無隱之義。
不知公者謂氣力能辦大事
知公者謂其剛直無少撓屈
當時 聖主褒奬
可謂得公之心
矣。
考公事行謚法
謹撰次其大者爲狀。
以告于太常
行吏判書兼判義禁府弘文館提學知 經筵事五衛都摠都摠管黃公謚狀
公元1764年
公諱昇源。
字允之
姓黃氏
南原長水縣人
其先顯自新羅
有諱瓊尙敬順王女
侍中
入 本朝
翼成公諱喜。
許相國稠。
同佐 世宗致太平
配食 廟庭
文貞公諱廷彧
文章進。
奉使朝 神宗皇帝
詔召皇極殿
宣示大明會典
平秀吉謀犯天子
朝議皆言奏聞不便
公言奏之可。
及秀吉叛。
爲所執不屈
天子詔沈惟敬往諭秀吉。
乃得歸。
兵曹判書,大提學
光國勳。
封長溪君
高祖諱爾徵
通訓大夫定山縣監。
兼公州鎭兵馬節制都尉
曾祖諱晠。
 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
同知禁府事。
衛都摠副摠管
祖諱處信。
 贈資憲大夫吏判書知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考諱
通訓大夫曹佐郞
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
兼判義禁府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竹山安氏。
 贈貞敬夫人
使宗海之女也。
公幼端愼不雜
稍長。
學於從父兄江漢公。
爲文
頗有古作家法度。
 英宗四十一年
生員
四十
公元1765年
七年
中庭丙科
明年
承文權知副正字
被注書薦。
翰林召試
旋付藝文館檢閱
五月
拜司諫院正言
 上以特旨李光佐,崔錫恒趙泰億官爵
趙公榮順
辛丑定策大臣翼公泰采孫也。
三凶復官。
無以藉手事君。
上疏不仕之義。
下鄕
 上大怒。
鞫問榮順
賴 王世孫從容陳諫
減死北塞
兩司論以極律。
時公適有服
故事臨喪者未淸齋
不入禁中
遂違召不詣臺。
 上怒其黨榮順
二鼓
猝以肩輿出 御建明門。
拿公入。
問事奉旨詰問
公對臣死罪
榮順以故相之孫。
爲此疏。
臣知其心非逆也。
旣知其非逆而斷以死律。
是欺天也。
不敢爲也。
 上愈怒。
辭敎震疊
左右無不股栗
公對終始雍容
無所回避
 命杖流黑山島。
又坐公母與弟竄羅州
月餘
 命釋公母弟。
又數月。
特宥公。
使歸見太淑人
明年
弘文館副修撰。
明年
侍講院兼文學
不就
丁太淑人憂。
廬墓三年
 正廟二年
副校理
文臣宣傳官,西學敎授
御史
廉察嶺南
旣復 命。
罷守令不奉法十人
其尤無良
封庫而黜之者三人
薦士經學才智一人
而又陳諸驛田被水災。
往往有絶站者。
請減
公元1835年
馬以捄其弊。
由是驛民賴之。
是時洪國榮居宿衛顓國柄。
忤其意者
家立碎。
公所泗川監。
乃國榮私人也。
國榮恚怒
他事宰相奏削公職
仍欲陰中
禍將不測
歸田里。
不一京師
未幾國榮敗。
 上乃拜公司憲府持平
上章自劾
言修省以誠
以答天譴
講學以實。
以立 聖志
風俗之已乖者。
所以變移之。
紀綱之已頹者。
所以振作之。
人才作興之方。
民生休養之道。
必以三代自期
竊覸 殿下政令之間。
或欠寬裕
辭敎之中。
或欠敦厚
此非御衆以寬。
大哉王言之義。
亦願 殿下懋哉懋哉。
凡數千言
明白剴切
絶無干名自衒之意。
一時多之。
乙未冬聽政時。
洪麟漢,鄭厚謙陰懷異志
力遏大策
其時 宗社之危。
如一髮。
而幸 殿下廓揮乾斷
快施王章
此誠迓續休命
闡明義理之一大機會。
而曾未幾何。
 聖志漸解。
人心狃安。
惡如鄭妻而黜置畿島。
凶如龜柱而未施當律。
念國事。
豈不哀痛之甚乎。
惟願亟允三司之請。
快人心焉
不報
薦拜吏曹佐郞
臺臣李益言公嘗擬試官
名登囚供。
刊改瀛館選部
 上命刑曹覈問。
公擬生進試望
某甲者以囊中小紙。
某乙曰。
黃某關節也。
聞若發解
賣其額。
故吾以此易之。
賣此亦可當額。
乙曰諾。
少頃
甲曰未蒙點。
無用關節
後當以他重報。
至試。
甲以冒朴名。
事覺。
刑曹治。
至是。
甲曰吾實不識黃某
以諺札小封紿朴也。
啓其小封。
果諺札也。
及曹覈上。
上乃慰諭之。
遷吏曹正郞
出爲北道馬評事
不拜
 上曰。
前事已白。
外補也。
其可辭耶。
於是乃赴。
弘文館應敎
不拜
軍資監正
冬至書狀官
都廳勞。
進階通政
承政院爲同副承旨
 上顧謂大臣曰。
黃某新入銀臺
可稱者多。
大臣曰。
此人長於文學
故自如是矣。
右副承旨
成均大司成
上疏復以李疏爲引。
 批旨昭晣
促出者屢。
乃就。
課試公平
多士稱之。
移司諫院司諫遞。
兵曹參知
寧邊缺。
吏曹以公首擬。
 上曰。
予愛黃某若金粒。
豈可出外
 命還給望筒
自是時人呼公爲黃金粒。
無何
出爲黃海道觀察使
歲饑
請于朝。
蠲被災田稅幾結。
廟堂頗持之。
公曰。
民事也。
得罪
不悔也。
立再請。
不許
至三四請。
廟堂請罷之。
 上曰毋問。
且從其盡蠲之。
其心如古人
必有所見者也。
已而漕事削職
敍拜吏曹參議固辭
不許
迫然後乃出。
以事出補加平。
未一歲。
召爲左副承旨
公元1836年
大司成
移禮曹參議。
戶曹
復以吏曹參議
因政望失檢
雲山郡
憫士僻陋
藏經史于鄕校
使時誦習
頻以詩賦勸課
厚其紙墨之賞。
明年春
擢嘉善大夫城府右尹
同知禁府事。
移兵曹參判。
由刑曹參判。
同知春秋館事
承文院典牲署提調
明年
出爲成川府使。
荒歲
招集窮民設賑。
北關聞風至府者甚衆。
掾吏遣歸
公曰。
同是民也。
有願歸者則與糧。
餘皆留之。
匹馬騶徒
巡行閭里
躬自監饋。
而其米醬魚藿糇糧
皆捐俸自給
未熟市井煕然
民無一人殞者。
觀察使以聞。
 下敎褒奬
入拜工曹禮曹戶曹判,典設提調
未幾拜吏曹參判。
進都承旨,典醫監提調
甲寅
値 惠慶宮誕辰
上進箋表裏。
公以擧函執事嘉義
掌樂惠民司譯提調
翌年五月
復爲都承旨
逆宗䄄自沁島潛入京闉。
大臣諸臣求入對
 上令中貴人閉閤不入
一人敢言者。
及還配。
公與諸承旨入侍旣往之失。
仍多陳勉
 上怒。
以扇拍案
亟令退出
公且起且伏。
犯顔色。
 上命竄公江華
旋寢之。
明年春
進資大夫
漢城府判尹。
尹文翼公東嘗爲 上言公擢用
未幾
尹公卒。
故 上思
公元1838年
擢公。
仍語公曰。
今者擢用
尹相意也。
移工曹判書
都摠管
歲餘
拜禮判書
知義禁府事, 宗廟社稷提調
連拜藝文館弘文館提學
除議政府左參贊
同知成均館事
六月
江華留守
 今上元年
耆英社
坐島囚跳出
金海宥還。
內醫提調
時 貞純大妃垂簾聽政
侍藥勞。
 下諺敎進正憲
賜錦緞。
刑曹判書
與修 正宗實錄
七月
玉寶書篆勞。
崇政
兼判義禁府事。
吏曹判書
時 上患痘及瘳。
以內提調
進崇祿。
賜田臧獲
 大妃薨。
差殯殿都監提調
奉常司宰提調
八月
臺諫論公居銓循私。
 上嚴批責之。
仍諭公曰。
臺臣
出於挾憾。
卿當一哂而已
惶恐上疏辭。
 上復爲之辨晣。
許遞。
吏曹
安公心。
明年
復爲判義禁。
三司懲討金達淳。
以南海安淳。
臺臣李貞運疏判義禁以善地淳。
殊無嚴討之義。
宜施譴削。
其後時溥繼以詆公。
語益憯。
盖公因事倉卒
固無他意
未嘗金達親厚
賴上庇護
事得白。
俄除弘文館提學
公復疏引義。
違十三牌得遞。
又除判義禁。
 上勉諭曰。
無情之事。
昭晣矣。
尙可不出耶。
屢促之。
終不就。
丁卯七月十
公元1807年
四日卒于家。
壽七十有六。
訃聞
吊祭
九月某甲
于長湍明里庚坐之原。
初配 贈貞敬夫人全州柳氏
 贈吏曹參判懋女。
繼配貞敬夫人安東金氏
公取族子爲後
側室一男稊。
公家以孝友聞
尤痛太淑人以公故南竄
自處常若纍人
後莅藩郡。
御酒豐侈
則輒涕泣終日
江漢公事爲尤厚。
歿而經紀其家。
捐金印文集行于世。
宗黨稱之咸曰足以風末俗矣。
遇人煦嫗謙謹
親故踈賤均禮
爲吏尙敎化
緣飾儒術
立朝四十年。
恬靜自居
不喜交遊徵逐
嫺習朝章國故
每爲後生少輩。
樂道 肅英名臣長老出處言行
其及見者。
歷歷擧衣容止以爲
可聽也。
平生恪守名義
其坐趙公時事。
聞者至今縮頸
而亦以此受知於 正廟。
初年名宦
天官佐貳
多出 上旨
不藉權貴扳援之力。
至位宰相
居第僅蔽風雨
服食器用
無異寒士
雖素所忌嫉者。
歷數當世淸儉宰相
指先爲公屈也。
文詞醇淡
常以理勝。
晩年不肯多作。
喜觀程朱諸書曰。
不深底于道者
不可以著書
及入館閣
 正廟稱其四六有工程
所著一統表及詩文若干卷藏于家。
吏曹判書弘文館提學知 經筵事五衛都摠都摠管洪公謚狀
公元1782年
公諱樂命
字子順
安東府豐山人也。
洪氏自高麗國直學諱之慶
僉議舍人諱侃始顯。
入 本朝
文敬公諱履祥
經術名行
著于 穆陵之世。
官司憲府大司憲
 贈議政府議政
世稱慕堂先生
文敬有孫諱柱元。
尙 宣廟女貞公主
封永安尉
謚文懿
於公爲五代祖也。
高祖諱萬容
禮曹判書
謚貞簡
曾祖諱重箕。
司僕寺僉正。
 贈議政府左贊成。
祖諱錫輔。
曹參判。
 贈議政府左贊成。
考諱象漢。
行禮判書
致仕奉 朝賀
 贈議政府議政
謚靖惠
貞敬夫人咸從魚氏
 世子贊善杞園諱有鳳女也。
公以 景廟壬寅七月初六日生。
其始生。
有龍馬負圖之夢。
髫齔受書杞園門下
比長
自勵古文
終日一卷端坐
夜則爲圓枕
就寢
驚覺復起治書以爲常。
暑月衣袴當坐處皆腐穿。
刻苦爲工如此
 英廟辛酉
司馬
壬申
童蒙敎官
不就
甲戌增廣
對策居壯元。
遂擢 殿試丙科第五人
公旣治古文章
不屑擧子業
讀書多。
故其對策之文。
不習而工。
一時誦之。
母夫人憂。
制闋。
拜 世子侍講說書
居數月。
陞司諫院正言
尋入弘文館
校理副校理修撰,副應敎應敎
於司憲府持平
於司諫院獻納司諫
侍講院。
司書至兼輔德
又除講書左翊善,議政府檢詳舍人掌樂軍資監正
常帶知製 敎。
間兼東學南學學敎授
出監江東
有詆其辭內而居外者。
遂解歸。
故事都堂文學之士。
以備 經筵講讀
而以下入選者尤重之。
名曰南床
公自少賤時。
名重士林
登第
公議將處以南床
會 上意有所激。
 命自今復選南床
不果
及陞六品
卽以準點
弘文館
公性恬簡
世方急公絶不進取爲意
不能隨俗俯仰
當是時。
大人靖惠公一品
孝安公出入銓部
公旣深以盛滿爲懼。
而又見時事漸有不可爲者。
凡有除官
引疾不拜
癸未
拜獻納。
趙甲彬者。
辛壬凶魁泰億子也。
以辭連鞫獄
諫院請竄。
 上必欲貰其罪。
凡聯啓者皆得譴。
一日
 臨建明門。
會諸臣。
趣公入對
徐趨進。
從容䂓戒語。
 上方怒。
在列者皆惴慄變色
大臣手指畫地作停字。
微示公。
公若無見者。
讀奏前啓。
至甲彬事。
聲氣侃然
 上愈怒擊案曰。
何敢如是耶。
立 命刊仕籍
尋又
會寧
月餘宥還。
復屢除館職
皆不膺。
甲申不就
直配甲山。
大臣諸臣救之者得罪
公素善病。
山居北塞
路遠土惡。
匹馬蒼黃登途
日馳百餘里。
未見懼悔色。
在謫常誦讀不輟聲。
州縣有以金帛饋贐者。
却不受。
北人至今有道其事者。
未幾蒙放。
是年冬
都廳勞。
通政大夫
兵曹參知
承政院爲同副承旨
乙酉
以 特旨吏曹參議
歷戶刑工諸曹參議成均大司成
弘文館副提學
又歷敦府都正,司諫院司諫
壬辰春
首輔金公致仁
言事竄絶島。
 上令三司合啓。
將置之死
退避者禍且不測
時公長諫院
不肯入拜。
 命遂削職
久之乃敍。
朝論潰裂
薦紳排軋日衆
賊臣鄭厚謙。
又挾其母。
從中作威福
於是朝士嗜利者多阿附仕路淆矣。
公滋不樂仕宦
杜門不與往還
一切時論無所與。
親戚當路者。
有以柄位傾人。
躬自遠之。
不甚形跡
而曰吾於人無私惡。
惟惡好權利者爾。
癸巳
嘉善
復拜副提學
行本館錄。
臺臣疏言某某人不當入選
語侵公。
公遂坐罷。
旣敍。
除戶曹參判,司憲府大司憲
同知春秋館義禁府事。
備邊提調
又皆不拜
乙未
留守江華
戊戌
擢資憲。
公元1832年
刑曹判書
兵曹判書,知中樞府事。
兼藝文館提學
正宗卽位
賜死
其黨或誅或黜。
 上素重公。
至是尤欲一用
逆臣洪國榮方用事
又欲相推輓以進。
公旣多病
遂益稱篤不起
凡有除拜
固辭
或强而後一謝。
而亦久也
國榮常居宿衛
公卿貴人伺候塡門
排戶一顧眄而百不一得
一吏語人曰。
出入禁中
久見公卿赴闕
不入宿衛者。
洪大一人
眞高潔士也。
國榮於公爲族子
浮慕公。
屢强要不得
則候公公退。
使人要諸路。
身自門外待之
公終不入。
從路傍交數語而去。
後客有以吏語告公者。
公笑曰。
我亦不免一見
可愧也。
及國榮敗。
 上益賢重公。
月間
連除漢城府判尹,議政府右參贊
弘文館提學,知 經筵事。
五月
進拜吏曹判書
連 下敎趣出。
公一謝後
又力辭得解
公嘗自誦曰。
常存一邱一壑畢命之志。
可以當百變矣。
及是病益甚
卜居東郊沙村
爲文以告山靈曰。
衰病侵尋
難供職。
抱書歸山
古人之則。
白首之年。
爰卜一壑
笑迎野叟
同歌 聖澤
所居屋舍
纔十餘間。
竹窻柴扃
蕭然野老家。
不治家人産業
起居飮食
往往不可堪者。
而處之恒怡如。
時與二三學
者。
講論經傳
暇則肩輿林谿間。
以琴帒書厨相隨而已
間被文衡圈點
屢除知敦寧府事,禮曹判書同知成均館事,五衛都摠都摠管
不復出矣。
壬寅
致仕
疏凡七上。
竟不許。
甲辰七月初七日
卒于第。
享年六十三。
九月壬戌
于長湍府鷹峯亥坐之原。
初娶完山李氏副提學潝之女。
再娶淳昌趙氏奉義溥之女。
俱 贈貞夫人。
三娶完山李氏同知大亨之女。
貞夫人。
公無子。
族子稷謨爲後
奉事
二女適士人金鍾杰,參判權常愼。
稷謨二男二女
翰周
餘皆幼。
公狀魁偉
望之儼然
而卽之瀜和可親
自幼篤於孝友
最爲太夫人所愛。
豪縱不覊
及長。
折節讀書
退讓自飭
爲學君子
立朝以後
見世嶔崎
遂决退休之志。
除官輒引病不出
仕宦三十年。
在公供職
僅可日計
嚴於辭受
一介不以非義取與
然於恤窮救貧。
孜孜不及
晩年
用工小學
李文純公諸書
隱然搢紳間。
學邃而望隆矣。
則人皆候其進退
如林下應徵之士。
方人士聞其風而負笈來學者亦衆。
自少讀書
慨然興起古學己任
寒暑疾病
未嘗釋卷
遂能根據經史。
及發爲文章。
溫醇演迤
不動聲色
間或馳騁其辭。
天下古今
之變。
長於碑版祭誄。
然晩益自貴重不苟作。
始公之乞致仕也。
金文貞公熤以書賀曰
公之勇退
歐陽永叔范景仁
無以過也。
大學士江漢黃公景源以爲須得洪公銘。
請預爲文誌墓。
判書公噵
亦生乞其神道之銘。
其爲一時名卿鉅工推重如此
所著有新齋集七卷
小學抄錄退溪書抄,敬述編,玩樂編,儒隱錄及他鈔纂諸書若干種。
奉事要公請謚之狀。
公轍少慕公名
又從人得見其文。
以爲出自韓愈氏。
嘗喜讀之。
然爲韋布形跡所拘。
竟不得一藝苑緖論
至今以爲恨。
乃按家狀
又採士友稱述之論以爲言。
而尤詳於恬退
庶幾知公者在此也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