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a 页 WYG0016-068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四十三    宋 冯椅 撰
易外传第十一
说卦上
 旧以上中二篇为系辞按系辞乃文王系于卦爻之
 下之辞非传也当是其间有孔子述系辞之旨汉儒
 无经可附如彖象之类故釐为上下而别自为编也
 吴斗南曰汉艺文志有说卦三篇出于河内女子今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b 页 WYG0016-0685b.png
 亡其二即此上下篇是也今正之司马君实曰杂记
 前圣及孔子解易之语程可久曰悉类于此出于孔
 子者加子曰以别之窃谓此书与文言出于孔门故
 仲尼称子其无子曰者疑亦周家说易之遗书也所
 述皆文王作易之事周以前未有此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或作埤非太极之初乾阳坤阴之气浑然于有域
 之间无象可见乾坤有性而无体托天地以为体乾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a 页 WYG0016-0685c.png
 阳之气上浮而为天坤阴之气下坠而为地一尊一
 卑乾坤始定易之首画乾坤盖取诸此郑少梅曰庖
 牺未画卦之前天地是乾坤自然两卦也程可久曰
 尊卑者不易之体故曰定朱子发曰归藏先坤首万
 物之母连山先艮以万物之终始至于周易尊乾卑
 坤其体乃定见于卦则上体乾也下体坤也君尊臣
 卑父尊子卑夫尊妇卑三纲不正天地反覆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b 页 WYG0016-0685d.png
 陈布也卑者贱而位乎下则地之象也高者贵而位
 乎上则天之象也易之辨贵贱存乎六位盖取诸此
 王介父曰高者不能自高唯有卑然后见其高张子
 厚曰不言高卑而曰卑高者高以下为基亦人先见
 卑处然后见其高也朱子发曰贵以贱为本易自下
 升上元士大夫三公诸侯承之然后君位乎五也程
 可久曰卑高因时之升降而列焉故曰陈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a 页 WYG0016-0686a.png
 断都玩反决也乾坤皆有动静直专辟翕是已唯夫
 形于天地天圆则常动地方则常静然后乾刚坤柔
 断然无疑易之以七八九六生爻盖取诸此柴氏曰
 动静无常则刚柔特未定故有常则可断杨中立曰
 若其变动不居则刚柔不足以断乾坤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方者阴阳之方主静而属地各以气而类聚物者阴
 阳之物主动而属天各以情而群分易之系辞以明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b 页 WYG0016-0686b.png
 吉凶盖取诸此郭子和曰居同方则以类聚物殊情
 则以群分聚必党所同分必伐所异同异立则爱恶
 相攻而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如离之在天成日在地成火坎之在天成月成云在
 地成水成泉巽之在天成风在地成木是乾坤变化
 之形见也易之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盖取诸此苏氏
 曰象者形之菁华发于上者也形者象之体质留于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4a 页 WYG0016-0686c.png
 下者也人见其上下真以为两矣岂知其未尝不一
 耶
  此一节言易之始形于造化如此造化存乎天地
  而易存乎乾坤皆一阴一阳之所为也柴氏曰乾
  坤之体定然后以卑高分贵贱以动静名刚柔以
  分聚知吉凶以形象观变化耿睎道曰乾坤之定
  既由于天地之判则天地之卑高以陈而乾坤之
  贵贱斯位矣天地之动静有常而乾坤之刚柔斯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4b 页 WYG0016-0686d.png
  断矣天地之间类聚群分而乾坤之所以为吉凶
  者生矣天地之间成象成形而乾坤之所以为变
  化者见矣凡此言圣人作易之所由起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摩或作磨乾坤之气相切摩也易之九六七八往来
 升降于六位盖取诸此朱子发曰乾以刚摩柔坤以
 柔摩刚荡唐党反或作荡非今世俗温酒谓之荡文
 从皿从汤以皿盛酒动荡于汤之上也故或作荡或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5a 页 WYG0016-0687a.png
 曰动也或以乾荡坤或以坤荡乾三男三女亦然易
 之重卦盖取诸此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此言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实也鼓鼓动也霆声廷
 或上声去声雷之馀气挺生万物也风之润物方春
 发生之时挠之使脉理疏通而水上行也运或作违
 非雷霆震也风巽也雨兑泽艮山通气蒸而为之也
 日月坎离也刚柔八卦而止及六子者乾刚坤柔立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5b 页 WYG0016-0687b.png
 本者也六子代父母以有为者也故易之刚柔相推
 而生变化盖取诸此张子厚曰人之气一出一入上
 下相摩错于鼻息见之自鼻息相摩以荡于腹中物
 既销铄气复升腾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男者乾之道女者坤之道此以人之生言也至于鸟
 兽草木皆有阴阳雌雄牝牡
  此一节言易之形于造化之生物如此皆阴阳之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6a 页 WYG0016-0687c.png
  变化也朱子发曰六子之致用不越乎乾坤张舜
  元曰阳气至东雷奋而霆随阴气至西风畜而雨
  降日月北会阳气入而阴气出以为寒日月南行
  阴气入而阳气出以为暑乾下坤得之而成男坤
  交乾得之而成女李仲永曰刚柔相摩阴阳相推
  也八卦相荡阴阳相错也鼓之以阴阳之声润之
  以阴阳之气运行之以阴阳之精耿氏曰万物资生
  乎雷霆风雨之变而从役乎日月寒暑之运所以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6b 页 WYG0016-0687d.png
  流形而不穷也李氏曰凡此皆变化之道也郑少
  梅曰天地一变而为雷霆风雨日月寒暑又一变
  而为人物男女无非天地之变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言造化之生物本于易之乾坤物各有始感乎乾则
 知之物各有成资乎坤以作之柴氏曰物之有象一
 气之动则自有知觉而生意所始乾实为之一气既
 感则妙合而凝其形乃著有作成之意坤实为之朱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7a 页 WYG0016-0688a.png
 子曰知犹主也乾主始物而坤作成之承上文男女
 而言盖谓犹今之官制内称知枢密院知制诰外称
 知州事知县事之知也此说自司马君实而朱子述
 之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去声平夷也简省径也乾随物所感而有知因以
 赋予岂不平夷坤唯乾所施而成之未尝自为岂不
 省径能谓作成物也杨廷秀曰乾坤之功虽至溥而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7b 页 WYG0016-0688b.png
 无际乾坤之德实至要而不烦始万物者乾之所知
 也知其始莫知其成是之谓易成万物者坤之所
 为也为其成莫为其始是之谓简李仲永曰阳以阴
 为险乾无阴以为险唯一于健故易阴以阳为阻坤
 无阳以为阻唯一于顺故简柴氏曰乾有知觉以其
 易也坤能成物以其简也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
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8a 页 WYG0016-0688c.png
 自易简外凡易知易从皆为难易之易贤人谓贤于
 人如夫子贤于尧舜之贤一曰圣贤之贤其为圣贤
 之贤者谓易未尝以圣人责天下谓之贤人则下圣
 人一等皆可勉而至也朱子曰人之所为如乾之易
 则心明白而人易知如坤之简则其事要约而人易
 从易知则与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从则与之协力
 者众故有功又曰德谓得于己者业谓成于事者人
 法乾坤之道至此可以为贤矣耿睎道曰若幽险而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8b 页 WYG0016-0688d.png
 难知则人畏而不亲矣丛脞而难从则劳而无功矣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以易而平险以简而御烦则天下之理千蹊万派同
 归一致皆为我所得矣得之为言谓在彼者皆有之
 之谓也天以易而位乎上地以简而位乎下人而能
 体易简使天下无遗理则成位乎其中与天地并立
 而为三极也朱子曰至此则体道之极功圣人之能
 事可以与天地参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9a 页 WYG0016-0689a.png
  此一节言易本于乾坤之易简存乎人以体之然
  后配天地而成三极也郭子和曰大明乾坤之德
  终以圣人法乾坤之道柴氏曰就人推明乾坤易
  简之德如此其大盖人物均有此德唯人能扩而
  充之与天地并也郑少梅曰人之所以异于天地
  者其心志本来易简而习艰险也艰险一习与天
  地远矣所以坎险之卦易坤静之位加一习字表
  其由易简以入艰险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9b 页 WYG0016-0689b.png
   右第一章首言乾坤之理形于天地之两间则
   易之卦与爻位吉凶变化之理毕具继言乾刚
   坤柔相推而生变化则易之奇偶重卦之功用
   无遗终言乾坤之易简而推之在人则可以与
   天地并而立三极之道则卦虽未画易虽未作
   而一经之理本末粲然在目推而行之存乎人
   尔郭子和曰自天尊地卑而至易简乾坤之义
   毕矣朱子曰以造化之实明作经之理又言乾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0a 页 WYG0016-0689c.png
   坤之理分见于天地而人兼体之也郑少梅曰
   有自然之易有庖牺之易有文王之易有孔子
   之易自然之易在庖牺未画之前也庖牺之易
   在文王未作经之前也文王之易在孔子未作
   十翼之前也庖牺因天地而画乾坤未画之前
   天地是乾坤自然两卦也故天地之位有贵贱
   材有刚柔兆有吉凶道有变化相摩则有相推
   之刚柔相荡则有自然之八卦有雷霆风雨日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0b 页 WYG0016-0689d.png
   月寒暑之变以成万物之男女其要不外乎易
   简之善而已此自然之易而庖牺法之以画卦
   文王玩之以作经孔子述之以作十翼者也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虞下有悔吝二字辞不伦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此章言文王之作易也圣人指文王也设陈也陈庖
 牺所画之卦以观其象象谓卦之吉凶爻之变化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1a 页 WYG0016-0690a.png
 下文所云是也吉凶有其象则系之以辞而明之变
 化有其象则刚柔相推以生之刚推柔则柔变而刚
 化矣柔推刚则刚变而柔化矣此言爻也不言系辞
 吉凶者承卦下之文犹周官言诗之风即次之以赋
 比兴而雅颂在其后不复言赋比兴者承上文也郑
 少梅曰古卜筮家谓之繇大传无繇之说是孔子删
 去不取也
  此一节明文王作易卦爻之辞耿睎道曰八卦成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1b 页 WYG0016-0690b.png
  列象在其中矣卦之有象见吉凶犹天之垂象见
  吉凶也刚柔两盛为相摩一盛一衰为相推八卦
  交互为相错一去一来为相荡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象犹形之有影也失则凶得则吉观事之失得则知
 吉凶之必至矣朱子曰象者物之似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吉有凶凶有吉吉凶二辞不能尽也故又有悔吝悔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2a 页 WYG0016-0690c.png
 追恨也吝文从文从口口以为是文过而不改也观
 事之忧虞则知悔吝之必至矣朱子曰吉凶相对而
 悔吝居其中悔自凶而趣吉吝自吉而向凶耿睎道
 曰悔过而将改则过止生于心故为忧之象忧在心
 也吝过而不改则过遂形于外故为虞之象虞在物
 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耿睎道曰六爻刚推柔则刚进而柔退柔推刚则柔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2b 页 WYG0016-0690d.png
 进而刚退进者变也退者化也观爻有进退则知变
 化之所通矣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内卦属阳刚明昼之象外卦属阴柔闇夜之象故离
 之三为日而丰之二为日中观时有昼夜则知刚
 柔之所分矣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三极与三材异三材阴阳柔刚仁义是其材也极至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3a 页 WYG0016-0691a.png
 也三极天地人各一其极也必待于六爻之动者爻
 有肴义又有交义刚柔杂居于六位之名也爻圆而
 动天也位方而静地也位之当不当人也以天之刚
 德居地之阳位在人为位正当也动而变柔是以柔
 德居尊位不当矣柔居阳位在人为位不当也动而
 变刚是以刚德居尊位为位当矣柔也亦然是三者
 必极其道之变通而后已是以谓之三极也
  此一节言设卦所观之象以归于三极之道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3b 页 WYG0016-0691b.png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

 君子指体易之人居者处而不出也乐声洛玩者观
 之详朱子曰序谓卦爻所著事物当然之次第张子
 厚曰每玩习则有所益所以可乐朱子发曰易贵贱
 之序爻吉凶之辞张舜元曰进退各以其序吉凶各
 有其辞
  此一节明君子体玩卦爻以待用者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4a 页 WYG0016-0691c.png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
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君子处而不为则时之合应何卦观其卦之象而玩
 其卦之辞出而有为则筮之所变何爻观其爻之变
 而玩其爻之占盖卦静而爻动用静则吉若乃动必
 观所变之卦其占吉而后动也朱子曰凡单言变者
 化在其中占谓所值吉凶之决也张舜元曰观象玩
 辞观变玩占吉凶之期可以前知矣李仲永曰吉凶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4b 页 WYG0016-0691d.png
  天也观而玩之避凶趋吉一顺乎天是以有吉而
 无不利也
  此一节言君子体玩卦爻以致用而获吉也林黄
  中曰此所谓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也兰惠卿曰
  象与辞寓于书而已存故居则法之以体其常变
  与占求诸蓍而后见故动则筮之以尽其变
   右第二章专言文王之作易之象观天地乾坤
   以演卦生爻不能无吉凶悔吝有待于君子体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5a 页 WYG0016-0692a.png
   玩之以致诸用与易道合然后有吉而无凶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
 彖者指文王所系卦下之辞言一卦之大象即第二
 章所观之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爻以变动为占爻者指文王所系爻下之辞郑少梅
 曰揲蓍遇七八不变遇九六即变今易皆系九六则
 言其变也以左氏考之因变而得辞龚氏曰道无变动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5b 页 WYG0016-0692b.png
 则为三材有变动则为六爻朱子发曰圣人设卦观
 象默而识之天下不皆识故彖辞所以言一卦之象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变化有难知者故爻辞所以言
 一爻之变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耿睎道曰积悔可以为吉而未纯乎吉积吝可以为
 凶而未纯乎凶是以同为小疵龚氏曰积而大之则
 成得失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6a 页 WYG0016-0692c.png
无咎者善补过也
 善其补过也龚氏曰止于常则其德全全则人以为
 休而依之过于常则其行阙阙则人以为咎而违之
 唯随其阙而补之然后无咎正义曰即此一爻能补
 其过
  第一节朱子曰此卦爻辞通例耿氏曰此申上章
  君子居则观其象象乌在彖之所言是也动则观
  其变变乌在爻之所言是也或言象或言变以至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6b 页 WYG0016-0692d.png
  言失得言小疵则有尽其言之辞焉乃居而玩之
  之辞也有吉凶有悔吝有无咎乃动而玩之之占
  也窃谓辞者卦爻象之辞卦如履虎尾爻如潜龙
  之类是也占指言变之占不及卦也如勿用利见
  大人是也上章皆言吉凶悔吝刚柔变化之象此
  章则言彖爻吉凶悔吝之辞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列谓成列有序位六位也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位高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7a 页 WYG0016-0693a.png
 者贵位卑者贱故孔子论三多凶五多功谓之贵贱
 之等上贵而下贱也与阳贵阴贱不同
齐小大者存乎卦
 阴阳固有小大之分然一阴一阳对立乎有域之间
 未尝有馀亦未尝不足小者往大者来所以为泰也
 而大者亦时乎往小者亦时乎来大者之能畜小也
 而小者亦时乎能畜大大者之过小也而小者亦时
 乎能过大并立之谓齐王景孟曰爻者言乎变而列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7b 页 WYG0016-0693b.png
 贵贱者又存乎位彖者言乎象而齐小大者又存乎
 卦
辩吉凶者存乎辞
 辩分别之也承上卦爻之文则卦爻所系之辞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
 介界也介在吉凶之两间分界处也朱子曰介谓辩
 别之端盖善恶已动而未形之时于此忧之则不至
 于悔吝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8a 页 WYG0016-0693c.png
震无咎者存乎悔
 朱子曰震动也知悔则有以动其补过之心而无咎
  此第二节申上一段之义讲义曰位卦吉凶悔吝
  无咎皆申上文之言爻之变有贵贱之不等而能
  列者以其位也彖之象有小大之不齐而能齐之
  者以其卦也吉凶之有失得而能辩之者以其有
  辞也悔吝之有小疵而能忧之者以其能介也无
  咎之善补过而能震之者以其知悔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8b 页 WYG0016-0693d.png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
 阳卦体大其辞平易阴卦体小其辞险陂平易多吉
 险陂多凶君子小人之分也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指其险易之方各者卦有小有大也之所往也李仲
 永曰指其吉凶之所在而使之趣避也朱子发曰辞
 有易者之于吉也辞有险者之于凶也或曰左氏不
 言得某爻而言某卦之某卦之变也易以变为占犹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9a 页 WYG0016-0694a.png
 汉书注邦之字曰国之之
   右第三章专言文王作易所击之辞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此总言易之为书与天地适相当无欠无馀也准均
 停也弥亦作弥纶条理也弥纶天地之道犹所谓赞
 天地之化育也朱子发曰生蓍立卦生爻三者准天
 地也亦通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19b 页 WYG0016-0694b.png
 天在上故曰仰地在下故曰俯以者以此易之书也
 天远故曰观地近故曰察文者气之所形如日月星
 云之象理者形之所成如高下流峙之义文明也理
 幽也朱子发曰仰以易观乎天则凡地之成形者莫
 不有是文俯以易察乎地则凡天之成象者莫不有
 是理然则幽明一致也幽者明之理明者幽之文是
 所谓故也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0a 页 WYG0016-0694c.png
 朱子曰原者推之于前反者要之于后盖谓始何缘
 有生终何缘有死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此原始反终
 之谓也夫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一昼夜之间极
 覆载之内无一息不生无一息不死人物各受一元
 之气有聚有散自然如此死者气散于太虚生者气
 聚于其物气者阴阳大造之气非一物之所得私也
 非谓死者复生如异端所谓前身化后身或人为异
 类异类之为人也说谓言其理也程可久曰二气絪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0b 页 WYG0016-0694d.png
 缊而精聚物之所以生二气离析魂不载于营魄而
 游焉物之所以死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气之精者聚而为人物魂之游者散而为变化变对
 化言则变为生化为死单言变者化之义也胡翼之
 曰于万物之间受阴阳之精气而灵者则为人人受
 阴阳之精气萃之于身则耳目口鼻心知发肤而为
 体魄合于人身则谓之魂故目能视耳能听心能思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1a 页 WYG0016-0695a.png
 虑则谓之神及夫思虑既久精神已倦心知己劳发
 肤渐衰用之太过及其死也体魄降于地骨肉毙于
 下精神散之于天则为神体魄散之于下则为鬼左
 氏载子产之言思之精爽是谓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祭义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人之生
 则精气聚而为神死则骨肉散而为鬼而精魂改变
 去形离体则成变化之道也程正叔曰变则存者亡
 坚者腐更无物也张子厚曰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1b 页 WYG0016-0695b.png
 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物
 之初生气日至而滋息物生既盈气日反而游散至
 之为神以其伸也反之为鬼以其归也朱子发曰阴
 阳之精五行之气气聚为精精聚为物得乾为首得
 坤为腹得震为足得巽为股得坎为耳得离为目得
 艮为鼻得兑为口及其散也五行阴阳各还其本故
 魂阳反于天魄阴归于地阴阳转续触类成形其游
 魂为变乎讲义曰精气为物言其聚也游魂为变言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2a 页 WYG0016-0695c.png
 其散也精天一之所生也故自此而化生自此而壮
 长自此而神明气阴阳之所成也故一清一浊而具
 天地一呼一吸而成昼夜或动而散或静而止此所
 以聚为物物成形而有所归故大化有四以至于死
 死则体魄降于地魂气升于天降则为化化则因形
 而尽升则为变变则无不之故鬼以有所归而为言
 则凡物之化可知之也神以无不在为言则凡游魂
 之变可知也游魂者聚魄之对也故者其事之所因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2b 页 WYG0016-0695d.png
 也说者其理之所在也情者可以意通也状者可以
 形测也耿南仲曰精神魂魄意五者聚而为物散而
 为变其聚也精为先故于物言精气其散也魂为先
 故于变言游魂而已不直曰精而曰精气者有曰精
 气有曰神气气以神主以精凝有精则气从之矣夫
 聚而为物散而为变同此五者而已则鬼神之情状
 何以异乎人之情状哉鬼神特其散者而已以其聚
 可以知其散也又曰祝可以通则鬼神之情无以异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3a 页 WYG0016-0696a.png
 乎人之情尸可以象则鬼神之状无以异乎人之状
 张舜元曰情由状立状因情成鬼神虽去形其情不
 违乎状故獭之祭也不离乎兽人之祭也以粢盛为
 主祝天则以圆丘祭地则以方泽是知鬼神之情不
 违乎状犹天地神祇不违其方圆也
  此一节言易之作知天地之道故准之而能弥纶
  之也柴氏曰易所谓弥纶天地之道天地何道也
  一文一理有幽明之故一始一终有死生之说一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3b 页 WYG0016-0696b.png
  物一变有鬼神之情状文理者幽明也知其故则
  易也始终者死生也知其说则易也物变者鬼神
  也知其情状则易也朱子曰此穷理之事也以者
  圣人以易之书也易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
  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王景孟曰天地之道即
  下所谓一阴一阳是也在天地则为幽明寓于始
  终则为生死见于物变则为鬼神易之为书弥缝
  无阙纶理有序而天地之道尽在此书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4a 页 WYG0016-0696c.png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违悖也知天地之道幽明死生鬼神之故之说之情
 状故能准天地而与之相似弥纶天地之道而不违
 也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道或作导流或作留皆非圣人之知周万物似天之
 高明也而道亦似天之济天下故能不过于亢旁行
 乎天下似地之通普也而未尝徇物而忘反故能不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4b 页 WYG0016-0696d.png
 流于荡此言与天地相似也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乐声洛虞作变非与天地相似故时行则行时止则
 止焉知通塞之命而乐之故能无道不行之忧所谓
 受命也朱子曰既乐天理又知天命故能无忧与地
 相似故不择土而居焉敦友助之仁而安之故能与
 所居而爱所谓里仁也此言故不违王介父曰傃富
 贵行乎富贵傃贫贱行乎贫贱所谓乐天也傃夷狄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5a 页 WYG0016-0697a.png
 行乎夷狄傃患难行乎患难所谓安土也张知常曰
 顺天之数故乐天知命而不忧体地之德故安土敦
 乎仁而能爱王景孟曰乐天安土此又言易之道无
 适而非天地也夫天者制命之君也土者宅生之地
 也而易则性命之学也乐天则消息盈虚与时皆行
 初无冒昧干时之失盖所知者命也所知者命则无
 一毫之非吾命夫何或忧之有安土则素其位而行
 无入而不自得初无厌恶不平之念盖所敦者仁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5b 页 WYG0016-0697b.png
 所敦者仁则无一物之非吾仁又何不爱之有知命
 命之学也敦仁性之学也故曰易性命之学也而天
 地尽在是矣
  此节言易之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如此知周万物
  道济天下而不过旁行而不流即其所以与天地
  相似者也乐天知命安土敦仁不忧能爱即其所
  以不违者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6a 页 WYG0016-0697c.png
 朱子曰范如甄冶之有模围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
 而易为之范围不使过于中道所谓财成者也王景
 孟曰天地之化即阴阳二气之相为推移是也李氏
 曰前言弥纶天地之道此言范围天地之化道者阴
 阳之运行化者阴阳之生育龚氏曰春则生夏则长秋
 则敛冬则藏一寒一暑终则复始天地之化也使之
 各因其时而成功此之谓范至于寒不陵暑暑不夺
 寒阴不至于太肃阳不至于太温而万物各得冲气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6b 页 WYG0016-0697d.png
 以生此之谓围范围不过皆中节也
曲成万物而不遗
 李仲永曰万物散殊洪纤巨细各各成形者曲成而
 不遗也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通贯也朱子曰通犹兼也昼夜即幽明死生鬼神之
 谓耿睎道曰昼夜积而成寒暑寒暑积而成岁岁积
 而成古今万物之动静出入死生荣悴于是迭废而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7a 页 WYG0016-0698a.png
 迭起矣通乎昼夜之道同为一条而知则近之于出
 作入息之宜远之于往古来今之变小之为梦觉大
 之为幽明死生鬼神无不洞达矣
  此一节结弥纶天地之道与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之者也昼夜之道不过阴阳两端而已矣幽明死
  生鬼神皆一阴一阳也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朱子曰通昼夜之道如此然后可见至神之妙无有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7b 页 WYG0016-0698b.png
 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王辅嗣曰方体者皆系
 于形器者也神则阴阳不测易则唯变所适不可以
 一方一体明王景孟曰神与易非二物也郭子和曰
 孔子言神易道圣人凡有四者之异且神无自神其
 在道则道之神也在易则易之神也在圣人则圣人
 之神也神寓于道易圣人各有其名不谓之神此神
 所以无方也李子思曰八卦相错交变而不常乾或
 来内坤或往外坎或居上离或居下或刚上文柔或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8a 页 WYG0016-0698c.png
 柔来文刚或刚得中或柔得位以至反对相易形象
 非一殆不可指其方而名其体也唯其不可以指其
 方而名其体夫是以谓之神谓之易神者不可知测
 易者交相易之谓也耿睎道曰天高地下不为无方
 天圆地方不为无体与天地准与天地相似则固在
 方体之中矣乃若范围天地之化曲成万物通乎昼
 夜之道则无方亦无体矣
一阴一阳之谓道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8b 页 WYG0016-0698d.png
 道者比况行路以为称也一阴一阳往来升降消长
 变化周流无穷故不居于一方不定于一体此之谓
 易之道也程伯淳曰道非阴阳所以一阴一阳者道
 也如一阖一辟谓之变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者接续之辞成者始终之辞姑以乾坤言之纯阳
 者乾之道也纯阴者坤之道也乾坤有纯阳纯阴之
 道故接续此道者为元亨利贞四者即所继之善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9a 页 WYG0016-0699a.png
 乾由其元亨利贞以终始乎至健坤由其元亨利牝
 马之贞以终始乎至顺者即所成之性也程可久曰
 一阴一阳之谓道即乾坤见之继之者善即四德见
 之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仁者以爱人为心见易之教人趣吉则曰易之道仁
 也知者以虑患为心见易之教人避凶则曰易之道
 知也仁知有异见易无异道彼各随所知者名之尔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29b 页 WYG0016-0699b.png
 耿睎道曰仁者有见于仁而谓道仁而不知道之藏
 诸知知者有见于知而谓道知而不知道之显诸仁
百姓日用而不知
 百姓谓凡民而无见于易者也饥食渴饮夏葛冬裘
 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无非日用乎一阴一阳之道而
 不自知
故君子之道鲜矣
 君子犹大象之所称鲜犹民鲜久矣之鲜易之一书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0a 页 WYG0016-0699c.png
 无非圣人体易参天地之事今言其道为君子者不
 以圣人绝天下也李仲永曰是道也一阴一阳不离
 日用于日用之中见而知之者君子也无所见而不
 知者百姓也无所见而不知者多则见而知之者鲜
 矣
  此一节言易之神弥纶天地之道而人罕知之大
  抵此章皆言致知之学首言易知天地之幽明死
  生鬼神之道中言圣人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易此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0b 页 WYG0016-0699d.png
  又言天下之见道偏闇而鲜知易也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至此始言圣人之于为诸毛氏曰古者反声切字之原
 佛家者流谓之二合盖两字合一声也易显之于仁
 阳之辟也而主生凡吉庆亨利之事也即仁者之所
 见者也易藏之于用阴之阖也而主杀凡凶咎悔吝
 之事也即知者之所见者也圣人之心忧患天下恐
 一物之不得其所而易以阳生阴杀鼓动万物使之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1a 页 WYG0016-0700a.png
 自为趋避而不与圣人同其忧患斯世之心盖易道
 无所容心与天地相准而圣人不能忘情者也
盛德大业至矣哉
 嗟叹易之德业如此其至也朱子曰显自内而之外
 仁谓德之发也藏自外而之内用谓业之本也毛氏曰
 圣人之忧有所不忍易之吉凶有所不恕林黄中曰
 仁显而用藏则德盛而业大人见其盛德大业之美
 而不知其显仁藏用之神故曰至矣哉叹其妙用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1b 页 WYG0016-0700b.png
  此一节意属于成之者性之下其中欲言人不知
  易以仁知百姓君子间之张知常曰此易之所以
  不得不兴圣人之所以不得不作易也张子厚曰
  此篇或说易书或说天地或说人卒归一道虽甚
  参错而理则同也窃谓言易法象天地与之相准
  而行之存乎人故其终必归之圣人君子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既赞德业之盛大必推原其极大之由洪纤高下美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2a 页 WYG0016-0700c.png
 恶短长皆阴阳之所造化是名大业消息盈虚往来
 更禅皆阴阳之所迭运是名盛德之谓与谓之不同
 之谓者犹曰是名也谓之者犹曰呼为也张子厚曰
 富有者大无外日新者久无穷
生生之谓易
 因德业之富有日新而推本之曰凡此皆易也易道
 生生不穷所以富而有其业日而新其德也朱子发
 曰阴生阳阳生阴阴复生阳生生不穷是谓之易朱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2b 页 WYG0016-0700d.png
 子曰理与气皆然也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兰惠卿曰乾始三昼以象三才故曰成象坤则断三
 画成六效法乎乾故曰效法毛伯玉曰画一以为奇
 谓之成象因奇而生耦谓之效法乾坤者奇耦之画
 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兰惠卿曰揲蓍之时极十又八变之数遂知来物是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3a 页 WYG0016-0701a.png
 之谓占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
 之事业是之谓事朱子曰事行事也所谓占者极蓍
 揲之数可以前知也所谓事者即占之变而通之者
 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方其筮时未知此爻为阴为阳得一爻又未知次爻
 以至六爻成卦未知阳卦或阴卦是之谓不测不测
 则不可知是其神也唯其神所以占而知来讲义曰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3b 页 WYG0016-0701b.png
 阴知其在阴而不知其在阳阳知其在阳而不知其
 亦在阴此之谓不测
  此一节林黄中曰有生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法
  有法而后有占有占而后有事窃谓始言易之神
  而占筮之事卒归于神而已
   右第四章始言易之在天地继言文王观天地
   之象而作易又继言文王作易而系之辞至此
   乃言易道难知而寄之筮占也盖易之成书准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4a 页 WYG0016-0701c.png
   天地能弥纶其道而其神天下罕知易不能忧
   患而寓其神于占筮告天下也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以道阴阳而阴阳之性则乾坤是也乾大坤广故
 易为广大广配地大配天以言乎远谓天也天之行
 健故不可禦以言乎迩谓地也地德直方故静而正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人道也备言无欠阙也杨廷秀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4b 页 WYG0016-0701d.png
 曰广大出于乾坤龚氏曰广言无不载也大言无不覆
 也王景孟曰合乾坤以为易广迩谓坤大远谓乾
  此一节总言三极之间无非易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专陆作塼非翕虚级反敛也敛聚其气辟婢亦反此
 申言易之广大出于乾坤也不禦静正者广大之所
 形也专直翕辟者广大之所生也朱子曰乾坤各有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5a 页 WYG0016-0702a.png
 动静于四德见之静别而动交乾一而实故以质言
 而曰大坤二而虚故以量言而曰广盖天之形虽包
 于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乎地之中也程可久曰方乾
 用事而动坤乃辅乾而开辟及坤用事而静乾乃不
 交而专壹也无所阂故曰直以揫敛为事故曰翕李
 仲永曰乾为命之府坤则申之而已坤静则翕万化
 而含弘动则辟万化而光大程伯淳曰乾阳也不专
 壹则不能直遂坤阴也不翕聚则不能发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5b 页 WYG0016-0702b.png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
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
 此申言易之于远迩天地之间如此也而天地之间
 以人为贵周官至德以为道本言在人德之到其地
 位者也天地者广大之体四时者变通之序日月者
 阴阳之精至德者易简之所赋尚何以配为哉盖乾
 坤之广大变通阴阳之有其义易简之有其善无以
 形容之故有形者广大无加于天地而非谓天地也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6a 页 WYG0016-0702c.png
 有气者变通莫著于四时而非谓四时也日月之往
 来而为寒暑生杀阴阳之义也而非指乎日月至德
 之在人心而为仁义礼智易简之善也而非专乎至
 德李氏曰取彼以匹此得所配则乾坤有托而显矣
 李仲永曰配者两相当也象者微像著也程可久曰
 广大者乾坤之体变通者乾坤之用义则理之所在
 善则性之所钟毛伯玉曰本之则为阴阳画之则为
 奇耦名之则为乾坤用之则为刚柔造化之妙变动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6b 页 WYG0016-0702d.png
 之端生生之理物之体质人之资性位之贵贱德之
 邪正无出此二者此圣人本之以作易者也故以其
 极至者赞之在易则具于爻象在人则极于圣贤与
 天地四时日月俱运于不穷而反之至约则唯阴阳
 二画耳故曰易简易其至矣乎与盛德大业至矣哉
 之辞同此赞上文而生下意也作文者谓之结上生
 下是也今人皆分在下一节别为一章误矣朱子疑
 子曰为后人所加盖文言说卦多孔子所作亦有门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7a 页 WYG0016-0703a.png
 人记之者此子曰字著孔子言之至此而叹美之如
 书之乃言曰也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圣人之德业体乾坤之易简而为之首章已明其指
 而此因赞易之至极于易简之善配人心之至德而
 乃申首章未尽之意也崇大之广广之也体乾坤以
 广大其德业犹易之广大而配天地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7b 页 WYG0016-0703b.png
 德之崇由夫知之所及业之广由夫礼之所行知性
 乎水易流于卑贵乎上腾故崇效天之高然后德可
 以崇礼性乎大易过于高必贵乎下降故卑法地之
 下然后业可以广知今智礼或作体卑或作埤婢皆
 非不曰知效天礼法地而云崇卑者则盖欲其崇如
 天卑如地非知本如天礼本如地也郑舜举曰成已
 者德也故欲崇崇则日新成物者业也故欲广广则
 富有林黄中曰水性下知则配焉不极高明不足以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8a 页 WYG0016-0703c.png
 为知火性上礼则配焉不道中庸不足以为礼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设位言天尊地卑陈布于上下也自天地奠位而易
 运行乎其中无非所以法象者此知礼之欲崇卑亦
 效法于天地也论易之理先天地而存有太极然后
 有天地论易之道则有天地易道然后行无天地则
 无所寄托也郭子和曰易之广大备于天地之间举
 天下之事莫不有易之道凡具天地之象者易已在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8b 页 WYG0016-0703d.png
 其中故圣人无适而不用易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成知礼之性而存之又存其道义从此而出德崇业
 广矣门谓从此而出也由是之焉而有得则为德行
 而宜之而有功则为业
   右第五章言易之广大散在三极而出于乾坤
   乾坤之善在人为德业法象天地而成其性则
   德业从此出矣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9a 页 WYG0016-0704a.png
 
 
 
 
 
 
 
 
厚斋易学 卷四十三 易外传第十一 第 39b 页 WYG0016-0704b.png
 
 
 
 
 
 
 
 厚斋易学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