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a 页 WYG0016-035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十九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十五
经下篇(遁大壮晋明夷/)
(艮下/乾上)

 杂卦曰遁则退也
  正义曰阴长之卦小人方进君子日消当此之时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b 页 WYG0016-0356b.png
  不若隐遁避世
  李仲永曰一阴生而知退者圣人之知几也二阴
  方长而能遁者君子之见几也
  耿睎道曰君子难进而易退是故可以进亦可以
  不进君子不进也至于不可不进而后进焉可以
  退亦可以不退君子有退而已不待至于不可不
  退而后退也待其不可不退而后退则非遁也逋
  窜已矣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a 页 WYG0016-0357a.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天下有山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右明卦用
 序卦曰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
 遁者退也
  林黄中曰自恒之遁二五相易变其上爻而成遁
  也
  程正叔曰久则有去相须之理也遁所以继恒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b 页 WYG0016-0357b.png
  石守道曰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日月寒暑尚
  不能久况君子之于禄位富贵而可以久居之乎
   右明卦序

 赞曰遁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
  李子思曰遁中有亨犹困之困亨否之大人否亨
  兰惠卿曰小人长而君子不遁则触祸矣安得亨
  故曰遁而亨言亨由于遁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a 页 WYG0016-0357c.png
  李去非曰坤再交乾而得遁则阴浸长而阳浸消
  君子见几而先遁以全其刚非洁其身而乱大伦
  也全身远害以听天理之自复今日之遁所以为
  它日之亨也
  林黄中曰二阴其势必胜与之争则吾道必消不
  争亦消四阳唯遁而去之阴无能为危莫与扶颠
  莫与持则将反之为大壮矣故易以壮继遁盖言
  二阴之世阳苟遁则大壮有反掌之易唯其怀禄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b 页 WYG0016-0357d.png
  不去则阴遂盛彊而不可救耳由遁而为大壮亨
  之义也
  案文王多以二五有应言亨盖九五当位则在下者
  未至于有言不信也时虽当遁犹可亨也此文王
  之意也若赞则又是孔子说经之意言君子犹得
  位与时行尚可亨也若夫以遁而亨说者多谓身
  遁道亨恐不谓是林李二氏得之
   右明卦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a 页 WYG0016-0358a.png
小利贞
 赞曰浸而长也
  程可久曰小者利贞所以抑其浸长之势贞者静
  而正也
  林黄中曰二阴浸长而皆有其应六二居中而巽
  以承上以此为贞小人之利也小人在下而君子
  在上何不利之有哉
  毛伯玉曰遁亨为君子言也君子以遁为亨小利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b 页 WYG0016-0358b.png
  贞为小人计也小人以贞为利
  案阴常以居下为贞况以六居二君刚而臣柔刚
  上而柔下此阴小之所以为贞而利也而小人若
  不安于贞恃其浸长之势则天下否矣
   右明卦占
初六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赞曰遁尾之厉不往何灾也
  朱子发曰卦以前为首后为尾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5a 页 WYG0016-0358c.png
  兰惠卿曰卦以上为首下为尾
  案爻有衡象𥪡象以人言之则其象竖上首而下
  足也以兽言之则其象衡前首而后尾也
  林黄中曰遁自内之外故初为遁尾在遁之时六
  二小人居中而用事者也初六小人在下而图进
  者也小人进则君子遁矣夫猛兽之遁也妥其尾
  而莫敢逐或者从而䠞之其首必反不亦厉乎为
  其体艮而居下故戒以勿用有攸往圣人之爱君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5b 页 WYG0016-0358d.png
  子至矣
   此以爻之阴为小人而告君子以厉而勿往其
   象占之意颇明
  李子思曰卦以阳遁阴而阴则以固留诸阳为义
  初六之阴最居卦尾卑而旡位不能追逐诸阳而
  絷维之者也独以阴险之性行于世将有危道故
  唯止而不行则可免祸所以为阴柔之戒或者以
  为君子之遁贵速而居尾则危是不观画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6a 页 WYG0016-0359a.png
  王景孟曰阴始长圣人防遏之而微其辞曰遁尾
  厉又戒之曰勿用有攸往非为小人谋为君子谋也
  毛伯玉曰不往则不灾所谓小利贞
   此皆为戒阴小之辞但于厉义不甚明大扺阴
   虽浸长四阳尚众而据在上之势未可犯犯则
   厉故告之以勿用有攸往所以戒小人之安分
   而全君子之遁也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6b 页 WYG0016-0359b.png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赞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司马君实曰黄者中也牛革取其柔而坚韧也
  郑少梅曰九三以刚居外有革之象三苟随乾以
  遁则二遇祸矣所以劝其执之也
  李子思曰以阴居中当遁之主虑众君子之遁我
  而求有以固之体艮之性柔顺取中故爻辞如此
  其坚不可说所以固君子之志而求济其事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7a 页 WYG0016-0359c.png
  林黄中曰九五将遁本爻居中而巽以系之(取互/体巽)
  (象/)冀其为己留也
  正义曰遁之世避内出外二处中居内非遁之人
  也为所遁之主物皆弃已而遁何以固执留之惟
  有中顺之道可以安之也
  案以全卦言之四阳皆遁者也二阴皆逐之者也以
  二体言之下艮止二阴之进而上乾遁去者也以
  各爻言之二与九三同体欲留乾之三阳而执之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7b 页 WYG0016-0359d.png
  用黄牛之革而九五据尊位三阳所听命者也九
  五留则九四上九留矣九五刚当位而应二而其
  赞与本爻赞皆称志是其志应也则执之者执九
  五也执九五者执乾之三阳也以九三执之者九
  三与二同体而与三阳同德者也
   右明象占
  李去非曰二遁之主也五爻皆言遁而二独不言
  凡所以起遁者二则为之遁所以避二也二有应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8a 页 WYG0016-0360a.png
  在五未有逐君子之形故执之用黄牛之革犹欲
  君子之留也莫之胜说二五之交尚固也而其势
  必至于遁何也小人之至于众岂皆有逐君子之
  心而其初亦岂无意于托君子惟其众而相为激
  也则小人自小人而君子自君子矣
  郑舜举曰爻不言吉凶以示处得其道则吉处非
  其道则凶
  王景孟曰阴阳消长此天道之盈虚也在圣人亦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8b 页 WYG0016-0360b.png
  岂能加损于其间哉然于阴长阳退之卦则深致
  意焉
  案易于二阴之长为小人谋以全君子之节初戒
  以勿犯君子之厉二告以曲留君子之方易之策
  行则小人安于下位而听命于君子君子亦安于
  上位而不复引遁矣则知天下无不可为之时亦
  无不可济之事顾所处何如耳处得其道则吉处
  失其道则凶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9a 页 WYG0016-0360c.png
   右明爻义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赞曰系遁之厉有疾惫也
  冯当可曰阳说于阴系之而不能解当遁之时有
  所顾恋而不能遁
  朱子发曰巽绳系也(互/体)
  兰惠卿曰遁以无拘系为吉爻下比二阴是遁而
  反为小人所拘系而致疾厉者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9b 页 WYG0016-0360d.png
  卜子夏曰为小人所系不能遁也
   右明象并占
 赞曰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兰惠卿曰九三为艮之主二阴浸长而止之于内
  是畜二小人于内者也若畜之以臣妾之礼则吉
  不可使之与政事也
  白氏曰六二系本爻而本爻以臣妾畜之不使之
  进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0a 页 WYG0016-0361a.png
  石守道曰但以臣妾畜之不任以事如剥之以宫
  人宠也
   右明占
  程可久曰遁而有所系此以巽取象又为不果之
  意畜制阴小于内此以艮取象
  郑少梅曰艮以九三为主九三遁则二阴无主阳
  为阴所系则阳病矣故以九三为吉凶焉二阴主
  一阳臣妾之象也阴气方长将化九三而为阴是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0b 页 WYG0016-0361b.png
  系之而使之有疾也得其道则二阴为我畜所以
  吉也终不能使上体之乾下从于我此所以不能
  大事也
  案乾三阳所以得遁而避二阴之长者以有九三
  以止之也今九三为二阴所拘系而不得脱将为
  阴气所薄而元气危矣能如人主之畜臣妾柔而
  服之使二阴止于内而不往外乃吉道也作易者
  以阴阳消长之会责之九三忧之治之其所以为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1a 页 WYG0016-0361c.png
  君子虑者不其周乎
   右明爻义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
 赞曰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王介父曰有应在内所谓好也有好而遁何也已
  在外而远于初也
九五嘉遁贞吉
 赞曰以正志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1b 页 WYG0016-0361d.png
  李子思曰亨者嘉之会嘉会足以合礼嘉者阴阳
  之合而亨故婚姻谓之嘉礼
  林黄中曰九五六二有嘉耦之象夫九四情好之
  私舍之而去犹若易然至于伉俪之情室家之义
  幡然而改亦已难矣故曰贞吉以此为贞斯为吉
  也
  郑少梅曰嘉妃也妃则吾正耦也不能绝也故正
  其志焉志正则邪淫非僻不能入矣此所以为贞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2a 页 WYG0016-0362a.png
  吉云
  案阳以居上为贞九五居位中正亦为贞嘉者君嘉
  其臣犹夫之有嘉耦也易中言嘉喜庆皆以君臣
  阴阳之情相好为义喜者初相得之辞也庆者交
  相得之辞也嘉者君嘉臣之辞也赞所谓刚当位
  而应正指此爻惟其嘉六二之应以中正而相与
  引遁此其所以吉也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2b 页 WYG0016-0362b.png
  都圣与曰五虽有人君之象而不必皆人君也故
  坤之五臣之盛也晋之五进之盛也旅之五旅之
  盛也而遁之五亦遁之盛也盖列贵贱者虽存乎
  位而不可为典要者又唯其时物之义而不可以
  一端求此其所以为易也
   右明爻义
上九肥遁无不利(肥一/作飞)
 赞曰无所疑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3a 页 WYG0016-0362c.png
  石守道曰子云所谓山雌之肥其意得乎盖君子
  以道自肥
  耿睎道曰阳道常饶其或损者阴剥之也本爻超
  然处外不累于阴无有疾厉故称肥焉
  郑少梅曰独此一爻不与二阴相涉所以为肥遁
  也
  案阳为阴所薄则瘠纯阳无阴则常饶而肥故乾在
  秋为瘠马也乾上三阳赖艮止二阴于下高遁而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3b 页 WYG0016-0362d.png
  去然以内外卦爻相应之情言之则四五皆未免
  应系于阴虽遁而不得谓之肥也唯此本爻阴不
  得而侵故独全肥遁之利
   右明肥遁象占
  孙氏曰知三将变脱然高举
  兰惠卿曰三则内比四五有应唯本爻飘然一卦
  之外矰缴不能施忧患不能及无所不利
   右明飞遁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4a 页 WYG0016-0363a.png
  陆希声曰遁阴长于内而阳在于外故爻在外多
  吉在内多咎
  案艮止二阴于内故乾三阳得遁于外二阴浸长
  故圣人于初之远三则告之勿往不使消阳也二
  之近三则告之执用九三欲其留阳也三之系遁
  欲以臣妾畜二阴不使之进也艮止故也所谓在
  内多咎者如此外卦四五有应在内阴阳之情未
  能相绝故告之有好而遁有嘉而遁至于上九去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4b 页 WYG0016-0363b.png
  阴之远而始无不利焉盖三阳同志从遁弃艮而
  去者也所谓在外多吉者如此此圣人设卦观象
  使天下之君子小人皆知趋吉而避凶所谓辞也
  者各指其所之也
   右明六爻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
  案壮者气力强盛之名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5a 页 WYG0016-0363c.png
初九壮于止征凶有孚
九二贞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案乾在下必上复上卦为阳卦者必阻之需大畜
  是也大壮合二体观之则九三在三阳之前故触
  九四之藩盖三阳皆欲辟九四以上复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辐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5b 页 WYG0016-0363d.png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坤下/离上)

 赞曰晋进也明出地上
  正义曰进长之名
  兰惠卿曰进而不已之义
  朱子曰六四之柔进而上行而至于五
  兰惠卿曰朱子发所传邵尧夫六十四卦相生图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6a 页 WYG0016-0364a.png
  以为二阳之卦皆生于临夫临六已居五矣当言
  刚进不当言柔进也子发自觉其非乃曰晋者蹇
  之变亦不可信盖二阳之卦有生于临者有生于
  观者晋当生于观观之九五来于九四而六四往
  为六五故谓之柔进而上行也
  案详牺文命卦之义与孔子赞卦之义其指甚明
  特诸儒以意逆之说未莹彻尔姑以始画八卦言
  之先乾坤纯体次论一索则二阴二阳纯在上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6b 页 WYG0016-0364b.png
  次论再索则一阴一阳当在于中也又次论三索
  则二阴二阳纯在下也重而为六爻何独不然姑
  即二阳四阴之卦言之二阳在下者当上坤下兑
  其卦成临自此二阳爻相升降随象取义二阳在
  中者当上震下艮其卦成小过二阳在上者上巽
  下坤其卦成观又复以二阳升降随象取义也今
  皆自临起例得其一而遗其二一不通也又曰自
  临生自观生夫六子之卦曰自乾坤生可也六十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7a 页 WYG0016-0364c.png
  四卦曰自八卦生可也二阳之卦升降不齐皆既
  重之卦何有后先而曰自某卦生二不通也故此
  说此理虽甚明白而未明者每每攻之谓此也姑
  以此二阳卦例之则凡一阳五阴三阳三阴四阳
  二阴之卦皆可类推矣
  张敬夫曰升与渐亦进也名虽相近实则相远盖
  晋有明盛之象升者自下超上渐者进而有序明
  出地上观日之丽天可见矣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7b 页 WYG0016-0364d.png
 杂卦曰晋昼也
  李氏曰晋昼也日始生为昼(夜漏尽为昼/昼漏尽为夜)方进而
  升于上也故有进之象
  李子思曰离配诸卦凡有十四而象之最美者莫
  如晋与大有盖晋则明出地上而大有则明在天
  上也大明之生初自虞渊之下转而上升出地上
  则转夜为昼破暗为明及其中天离明亭午而尤
  盛此二卦所以为南离之象之最美者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8a 页 WYG0016-0365a.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右明卦用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
  石守道曰物不可以终壮晋进也亦如人之有盛
  大之德然后方可以进用于时若学优则仕皆其
  义也
  案遁大壮皆四阳二阴之卦故继之以四阴二阳之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8b 页 WYG0016-0365b.png
  卦然四阴二阳纯体之卦已为临观见之上篇矣
  于是晋以六四升五为晋明夷以九二升三为明
  夷次遁大壮此作易者自以义起也
   右明卦序
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赞曰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
 蕃庶昼日三接也
  程正叔曰大明在上而下体顺附诸侯承王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9a 页 WYG0016-0365c.png
   又曰不曰公卿而曰侯者天子治于上者也诸
  侯治于下者也在下而附顺于大明之君诸侯也
   承于晋义未的
  朱子发曰五为天子四为诸侯六四进而之五以
  近天子之光
  郑少梅曰明出地上象诸侯者以火在天上大有
  象天子故尔(郭子/和同)
  刘氏曰地臣道日君象有君象而执臣道故取于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19b 页 WYG0016-0365d.png
  康侯
  林黄中曰有诸侯朝王之象坤为土为民有土有
  民诸侯之象也康侯谥也古盖有锡马蕃庶而蒙
  三接之宠者故彖辞取之以明人臣自进而上行
  之义犹帝乙归妹箕子明夷之象也 又曰锡马
  当为下锡上之锡(书师锡帝禹锡玄圭/锡汝保极皆下锡上)昼日三接
  所以怀徕诸侯之道也
  李季辨曰下体纯柔至三方得诸侯之位(三诸侯/之位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0a 页 WYG0016-0366a.png
  又进而五方能锡马三接故五为晋之主三为康
  侯之位五接以礼是康侯用此卦而锡马蕃庶昼
  日三接也
  案康为谥则不可知然以诗之齐侯周官之不宁
  侯例之必能有安康之德而称之者也(说者谓为/康周公之)
  (康于义亦通但/于卦象无取)用犹王用亨于西山公用亨于天
  子之用盖康侯用此卦之义云尔三阴上进锡马
  蕃庶之象也易之卦以之藏往不但帝乙箕子之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0b 页 WYG0016-0366b.png
  事如王用三驱王用出征之类皆古之王者用此
  卦又以行此事也
  毛伯玉曰三代以上专尚封建故以诸侯之从违
  为兴衰之候上明下顺成康之隆不过如此
  杨中立曰马地类坤象也
  刘氏曰以三阴故曰蕃庶(或以离火取马之象然/于下锡上之义无取)
  吕与叔曰明出地昼日之象历三阴而至离之明
  三接之数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1a 页 WYG0016-0366c.png
  案三接王母接下三阴之象
  朱子发曰行人之职诸公三飨三问三劳昼日访
  问之时此以六五兼坤体而言处晋之道
  郭子和曰易之卦辞唯晋为异专以康侯为义康
  侯如是则其亨利贞可知
  程正叔曰晋有义而旡德者无用有也晋之明盛
  故不言亨顺乎大明无用戒正故不言利贞
  李子思曰上明下顺可以进矣若于斯时而不进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1b 页 WYG0016-0366d.png
  则是无时而可进也此晋所以独以进为义而不
  及四德欤
   右明卦象占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
 赞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
  李子思曰六爻皆以进为义处坤顺之初进而上
  向乎明故曰晋如然以爻观之阴柔在下而未得
  位则是虽有向进之心而尚为在上者所压故曰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2a 页 WYG0016-0367a.png
  摧如
  毛伯玉曰晋如者诸侯之朝觐也摧如者为四所
  间也
  李季辨曰卦之三爻为康侯之位初在下未得位
  未可上进贞守则吉
  胡翼之曰处众阴之下君子志未得行于进之始
  必见摧抑当守之以正则获吉
  案阴以居下为贞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2b 页 WYG0016-0367b.png
   右明摧如贞吉象占
罔孚裕无咎
 赞曰裕无咎未受命也
  李去非曰君不我信而吾益摧折则自处不弘矣
  裕无咎其宽以居之也
  刘氏曰君子行吾正不以人之不见孚而改其度
  也
  杨中立曰孟子云我无官守我无言责则吾进退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3a 页 WYG0016-0367c.png
  岂不绰绰然有馀裕哉此之谓也(以未受/命言之)
  张舜文曰可斯进难斯退行吾正而已矣虽不吾
  信吾亦裕如也谁其咎之哉
   右明罔孚裕无咎象占
  毛伯玉曰摧如者在彼而吾不可以不正罔孚者
  在上而吾不可以不裕
  案坤三柔皆欲丽乎五而上行者是之谓晋而初
  六之进九四摧之位卑而势远罔所孚于五也四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3b 页 WYG0016-0367d.png
  虽见摧而贞固则吉五虽罔孚而自裕则无咎始
  虽难进而终必于进至三则上行矣惟能贞自守
  而宽裕自处此居下之道也不安分则摧于四而
  凶求躁进则未孚于五而有咎五君臣之正义其
  有过也尚轻四专命之权臣其得罪也必重此吉
  无咎之辨也诸卦例以刚柔内外为正应独此卦
  以柔顺同附六五为义二阳爻反为异已者也说
  者谓有应在四为晋如失位为摧如失其指矣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4a 页 WYG0016-0368a.png
   右明爻义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
  石守道曰在下卦之中已得位之人
  赵氏曰以进为忧也
  毛伯玉曰本欲晋如而乃愁如九四间之也能守
  其正终必合矣
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赞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4b 页 WYG0016-0368b.png
  李子思曰六五以阴柔居尊位王母之象二之于
  五宜乎两阴相遇不能相济然五之所丽者乃离
  明之位大明所在无幽不照六二中正守而不移
  何患其不达
  李季辨曰二应在上进而至五则锡马三接矣言
  受介福必进至于王母之所
  毛伯玉曰王母六五也嫌于无应故特以母言之
  明其以同德必相亲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5a 页 WYG0016-0368c.png
  李去非曰锡马三接所以为介六五为四阴之首
  王母也九本居五正应也今六进而据此大君之
  位九退居四二欲往从五以上进九四必阻之故
  欲进而先愁也唯其居中守正六五同德相援终
  必上进故又释之曰尔之受此大吉之福而不愁
  者王母在上往必与进非九四所能遏其指本爻
   右明象占
六三众允悔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5b 页 WYG0016-0368d.png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案鼠常昼伏晋之离昼也在离之下伏于昼者也
  有窃据众阴之势故象鼫鼠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离下/坤上)
明夷
 赞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大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6a 页 WYG0016-0369a.png
 王以之
 杂卦曰明夷诛也
  都圣与曰日之遇夜而入乎地中之时也
  郑康成曰日出地上其明乃光至其入也明则伤
  矣
  张知常曰明不可夷也人谓之夷耳
  程可久曰明入地中明出地上此观文察理以知
  幽明之故者也在人明为物掩者为伤内卦离为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6b 页 WYG0016-0369b.png
  明外卦坤伤明者也
   右明卦义
  程正叔曰晋者明盛之卦明君在上群贤并进之
  时也明夷者昏闇之卦闇君在上明者见伤之时
  也
  王景孟曰其在人君则为昏闇其在贤人则为晦
  藏(正义/同)
  李去非曰晋外景也明夷内景也晋明乎外明夷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7a 页 WYG0016-0369c.png
  明乎内晋以顺用其明明夷以顺保其明外有蒙
  蔽而用其明则必伤矣
  赵氏曰不特遭时之昏暗人有蔽于物汨于情者
  皆足以伤吾之明也
   右推广卦义
 象赞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右明卦用
 序卦曰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7b 页 WYG0016-0369d.png
  石守道曰晋之上九已用伐邑若极进必见伤灭
  也
  程正叔曰进之不已必有所伤理自然也
  林黄中曰明夷晋之反也离反居下坤反居上上
  下相易而成卦也(馀同/程说)
   右明卦序
利艰贞
 赞曰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8a 页 WYG0016-0370a.png
  正义曰时虽至闇不可随时倾邪故宜艰难固守
  其至正之德
  石守道曰君子当闇世虽遇难而不失其贞故曰
  利
  朱子发曰明夷之世不晦其明则有祸失其正则
  其明熄处之者利在于艰贞而已
  张舜元曰明伤之时唯艰难守贞晦其明而后免
  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8b 页 WYG0016-0370b.png
  李去非曰外有蒙蔽而用其明则必伤矣文王拘
  箕子囚皆伤也文王以全卦为象箕子以内卦为
  象利艰贞谓内三爻也
   说者皆惑于六五以其为箕遂以为象唯此谓
   内三爻为得其指
  李子思曰易卦诸爻噬嗑之九四大畜之九三曰
  利艰贞盖诸爻之中不幸而或遇艰难之象则以
  艰难之辞戒之未有一卦全体以利艰贞为义者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9a 页 WYG0016-0370c.png
  也此盖睹明入地中之象知君子之明伤为可惧
  而危辞以戒之六十四卦言利贞者非一更加以
  字者如坤之利牝马之贞家人之利女贞同人之
  利君子贞不过各因其卦之材而为之义独明夷
  加以艰字则其时可知也其商之末世乎文王抱
  明于躬而处纣之时深感此象故托意以为世戒
  抑以自警也此卦自临变九自二之三六自三来
  二遂成明夷之象九三之进前遇坤土其进为艰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29b 页 WYG0016-0370d.png
  而以六居二乃贞故有此象
   右明卦象占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
人有言
 赞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正义曰去坤最远远遁匿迹飞不敢显故垂其翼
  也
  龚深父曰明夷之难在上而初极远之宜下而不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0a 页 WYG0016-0371a.png
  宜上故飞而垂其翼就下也
  兰惠卿曰阳刚之君子居明夷之始戢翼避祸见
  几先遁九家曰火性炎上离为朱鸟故曰于飞为
  坤所抑故垂其翼阳为君子三者阳德成也曰以
  喻君不食者不得食君禄也
  张子厚曰进应于四为三所困故曰于飞垂翼
   亦有此象
  林黄中曰晋之上九反居明夷之初飞而垂翼行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0b 页 WYG0016-0371b.png
  而不食非遇伤之故乎飞之为言不敢集也行之
  为言不敢留也既飞而又垂翼惧不免于矰弋也
  既行而又废食惧不免于刑戮也
  王介父曰三日不食弃其应之象也
  王景孟曰君子于行谓去其禄位也三日不食谓
  义不食其禄也
  案六二身也初九九三翼也初在下其翼垂也专
  以内卦离为朱鸟取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1a 页 WYG0016-0371c.png
  耿睎道曰体炎上之性亦必有所往而犯难尚浅
  故主人有言而已主人宜见宾礼而有言况其他
  乎
  郭子和曰主人主我者也有言则难将作矣
  兰惠卿曰知明夷之主不义而亟去之不食其食
  有攸往是委而去之也则主人有言盖闇君之于
  君子既不能用及其去也又不能无言
  案离性炎而不静有飞行之象以避坤之闇而去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1b 页 WYG0016-0371d.png
  之投明也垂翼不敢上进也不食不敢食坤之禄
  也三日离三爻之象也凡此皆避坤之闇舍四之
  应也其舍四之应以阂三也所以然者应四有攸
  往则有言也其有言亦以三故也明夷之君在上
  故四为所主即观远臣以其所主之人也
   以上六为闇之主义不相妨
  案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伯夷义不食周粟之爻后
  世若孔子于卫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亦应斯义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2a 页 WYG0016-0372a.png
   右明象占
  春秋左氏传曰叔孙穆子之生庄叔以周易筮之
  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曰明夷之谦明而未融
  其当旦乎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之未融
  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当三在旦
  故曰三日不食离火也艮山也离为火火焚山山
  败于人为言败言为谗故曰有攸往主人有言必
  谗言也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2b 页 WYG0016-0372b.png
   以言为谗唯其时物不拘一说也
   右明占法
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承马壮吉
 赞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石守道曰六二居中有位者也渐近明夷之主不
  能如初之飞而尚在位故有伤
  林黄中曰明夷以伤为义近取诸身而有首足心
  腹之象初二为股三四为腹五上为首(此以两位/为一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3a 页 WYG0016-0372c.png
  初三右也故二四谓之左五亦首也故上谓之大
  首右强而左弱阳壮而阴羸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者文武异宜故刚柔异尚也
   说者以左为阳右为阴失之矣
  兰惠卿曰左者阴也右者阳也丰之折右肱终不
  可用则明夷虽伤左股而伤不害也承马壮吉与
  涣之初六近傅九二之象同
  吕与叔曰在二阳之间不能自明而赖物以为明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3b 页 WYG0016-0372d.png
  不能自行而赖物以有行顺物之则而不自用晦
  其明者也夷于左股则不能自行乘马者马在前
  前遇九三之刚故马壮也
  闾丘逢辰曰行地莫如马行坤之地马之壮者尤
  其健者也二质阴柔故立左肱壮马之戒
  冯当可曰壮马九三也阳体为马
  王景孟曰六二文明之主也以六居二柔顺之至
  也夫子释之曰顺以则也所谓内文明而外柔顺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4a 页 WYG0016-0373a.png
  以蒙大难者也说者以为大颠闳夭此何义哉岂
  不以下体而辅九三乎以九三为文王之爻非也
  此徒泥不可疾贞为文王之事此不识爻义也夫
  南狩获其大首武王之事也左股见伤羑里之厄
  也股伤而壮者犹无恙所以为文王者犹故也
  案离之为卦在天成象日也在地成形火也火以
  虚而明实而闇明夷土在火上塞而不明则明者
  伤矣日出地上为昼日入地下为夜明夷日入地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4b 页 WYG0016-0373b.png
  下隐而不见则明者伤矣然离之所以为明者六
  二也二臣位而在下者也蒙坤难或为文王之爻
  承马之壮有武王继之之象承谓已承之壮谓三
  阳也然则文王作易而自言之乎曰古今天下唯
  有此理尔有此理则有此事有此事则有此象休
  咎之数不可得而逃也自后世观之则见其当文
  王与纣之事云尔文王初不自以为己事也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5a 页 WYG0016-0373c.png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赞曰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石守道曰南者取其背暗向明狩者所以为民除
  害如武王救民是也
  王介父曰凡易之所谓戈者兴事之小者也其所
  谓田者则兴事之大者也狩则田之大者也
  李氏曰自初至三皆以离而蔽然初与二则明既
  晦矣九三重刚处离之极则将大有为反其晦而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5b 页 WYG0016-0373d.png
  复于明故有南狩之象
  李去非曰幽阴之极必有至明者出而伐之南明
  方也大首为闇之主者也不曰元首者首上之象
  也上末也无元义故变文言大
  朱子发曰自二至上有师之体坎为北冬狩之时
  离为南三动之上南狩也大首元恶也得者易辞
  离为甲胄戈兵故象狩获
   右明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6a 页 WYG0016-0374a.png
  程可久曰不可疾贞者冀有悛心也以冬田为象
  则非疾贞也
  郭子和曰离之性失之过则暴故戒之以此
  案三阴在上据大君之位未易除也故正之不可
  疾耳
   右明占
  王景孟曰他卦九三与上六为正应在明夷则为
  至明克至暗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6b 页 WYG0016-0374b.png
  郑少梅曰南狩则上六之不明变为离明矣
  李季辨曰武王处明夷则以不可疾为贞箕子处
  明夷以利艰为贞二者各当其事也
   右明爻义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赞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案以此推之乃获六五之心
  杨中立曰腹坤象也坤体之下故曰左腹地道尊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7a 页 WYG0016-0374c.png
  右故也于出门庭则与慎密而不出者异矣
  王介父曰与上同体以六五上六为门庭
  耿睎道曰二阴之象也
  案艮之门阙豫之重门皆以累阴画为象
  李氏曰自初至三同为离体三则武王之事自四
  至上同为坤体上则商末之事也盖四与上同体
  既亲且近处腹心之地矣然左非有为之所虽处
  腹心而不见信任于是深知其心不可与存商则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7b 页 WYG0016-0374d.png
  出门庭以趣周也
  案此爻之义最难明然以爻象观之亦有可言者
  离明晦于地下今自下卦入上卦而四处上体之
  下则入于左腹之象也左以象言不必拘左右之
  辨也入其腹则获其心矣得其心腹则往出门庭
  无所畏避而明不复夷自此升矣盖指九三而言
  阴阳之情近而相得故有此象大抵内卦为明伤
  为明晦外卦则明出于地照破群阴矣用兵克获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8a 页 WYG0016-0375a.png
  得其腹心皆其象也诸说支离举无足据或曰纣
  剖贤人之心正应此象
   右明象占
六五其子之明夷利贞
 赞曰其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案五君位为人主而夷天下之明不以训也故文
  王移置其象于上六以初登于天后入于地况明
  夷之主六五在下而承之则明夷之主之子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8b 页 WYG0016-0375b.png
  也其父在上夷天下之明矣其子居明夷之时继
  明夷之治利在于贞而明不可以复夷也故孔子
  赞之曰明不可息自后世以其为箕遂傅会于文
  王与纣之事甚至以爻辞为周公之作而非文王
  之辞盖箕子之囚放在文王羑里之后方演易时
  箕子之明未夷也唯李子思非之(其说谓班马止/言文王演卦乂)
  (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止言包牺文王孔子未尝/及周公也马李长而下始有周公作爻辞之说绝)
  (不经见孔颖达始引韩宣子见易象与春秋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为周公爻辞之證审尔谓)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9a 页 WYG0016-0375c.png
  (周公作象辞可也况春秋又/将属之周公乎此论确矣)至箕子之事终不敢
  议委曲而为之说岂袭于王辅嗣之文而境熟乎
  或曰不言父而遽曰其子可乎曰易中取象不言
  其故多矣止如此卦初九遽曰于飞而不言何物
  六四遽曰入于左腹而不言何人上遽曰初登于
  天而不言大明此爻称其子则上六为父可知矣
  以五中正故取利贞之象以告筮者使人主在上
  专以夷明为事则明者惧矣此圣人转凶为吉之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39b 页 WYG0016-0375d.png
  微意也
  闾丘逢辰曰以阴居阳既失于不正又在坤顺之
  体于明夷之时其幽闇昏庸特纣之主也举下以
  见上不欲直斥故但以箕子之明夷利贞为言不
  复更立他辞圣人之意深矣
   循王辅嗣作箕子唯此说差通
   右明象占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0a 页 WYG0016-0376a.png
 赞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于地失则也
  李子思曰明夷者有明而伤也晦其明者有明而
  晦也乃若上六居幽阴之极本自无明故曰不明
  晦言其实晦非藏明也
  朱子曰始则处高位以伤人之明终必至于自伤
  而坠厥命故其象如此
  冯当可曰上已在地上反应于三为出而复入于
  地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0b 页 WYG0016-0376b.png
  李去非曰初登于天因晋之象
  郭子和曰不明而晦其明息矣圣人原始要终言
  之故曰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案上天之上也故离之明炎上初则有登于天之象
  重阴之极积地之后故离之明终不能出后则有
  入于地之象所谓不明而晦者此之谓也况去离
  之远唯有坤土不明晦也卦因有晋初登于天也
  上六变为贲火在山下复入于地也易穷则变在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1a 页 WYG0016-0376c.png
  诸卦之终则当为明登于天唯明夷坤地之积阴
  在上离炎上之势至此不胜而穷故乃有入地之
  象易之无达例每如此
   右明象占
  代氏曰易以意为主此卦之意主于上六故以象
  闇君则君位不在五诸卦意有顃此者唯学者识
  之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1b 页 WYG0016-0376d.png
  赵氏曰初夷之始也故见几而避之二离明之中
  正也故伤不至于甚而用承马壮吉初二三同离
  体也故皆言明夷之可以复自六四以上则坤加
  离所以伤此明者也故五言利贞上言入地唯四
  近明夷之心故获其心则出门庭以避之圣人为
  明哲之虑如此学者其母惑于傅托之说哉
  案自六五其子转为箕子而孔子彖传又以文王
  箕子言之言易者遂傅会其说以初为伯夷二为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2a 页 WYG0016-0377a.png
  文王或以为大颠闳夭三为武王或以为文王四
  为微子五为箕子上为纣夫孔子所谓易之兴也
  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当文王与纣之事谓一
  经之指虑患之深其辞多危尔非专为明夷一卦
  说也夫因文王箕子之事以六爻比𩔖之未必不
  合也然文王之演易所以公诸万世岂专托意于
  是哉孔子亦以卦象文王彖象箕子未尝裂爻位
  而分之也以箕子居五之君位文王居二之臣位
厚斋易学 卷十九 易辑传第十五 第 42b 页 WYG0016-0377b.png
   岂其然乎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