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a 页 WYG0016-02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十六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十二
经上篇(大畜颐大过/)
(乾下/艮上)
大畜
  案大畜大其所畜也所畜之大则与小畜同义矣
 赞曰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b 页 WYG0016-0292b.png
  案此赞其德非释其义孟子充实而有光辉之谓
  大盖出于此
 杂卦曰大畜时也
  冯当可曰艮止乾健健在下安肯止而不升艮自
  是止体二阴下应初二两爻阴阳感而自止所以
  为畜
  石守道曰乾务上进而为六四六五所止不能行
  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a 页 WYG0016-0292c.png
  林黄中曰虚则能畜实岂能畜也哉
  郭立之曰易之称大者凡四卦
  赵氏曰乾健上进而为艮所止故有畜之义艮阳
  卦也阳为大故曰大畜
  毛伯玉曰小畜大畜所畜皆乾所别者艮巽耳是
  故以大畜大谓之大畜
  李子思曰以阴畜阳所畜之力小故谓之小畜以
  阳畜阳所畜之力大故谓之大畜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b 页 WYG0016-0292d.png
  程正叔曰畜止也聚也止则聚矣大小畜之分义
  亦不一毛赵李之说本指也然旁而畅之大畜二
  阴所虚者广故大其所畜小畜一阴所虚者狭故
  小有所畜又风行天上阳气之升风散而畜者少
  天在山中阳气之升山止而所畜者多皆以畜乾
  为义非所畜之小大也乃知天地间万理万物何
  所不有随人所受之多寡以畜诸已耳
  程可久曰大人之所蕴畜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a 页 WYG0016-0293a.png
  郭子和曰无妄动以天大畜止天德
  李子思曰易以大畜为畜贤之卦三阳上进而艮
  则止之犹之贤人并进而贤主畜之之象
  程正叔曰在人为学术充积于内
   右明卦义
 象赞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
 其德
   右明卦用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b 页 WYG0016-0293b.png
 序卦曰有无妄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
  程正叔曰无妄则为实故可畜聚
  林黄中曰无妄之反也乾反居下震反为艮二五
  三四相易而成大畜震反成艮动而能止也乾反
  居下尊而能降也二五相易上下能相与也
   右明卦序 序本反对而诚实在中中畜天理
   故为大有所畜之义
利贞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a 页 WYG0016-0293c.png
 赞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
  杨中立曰言上九也
  张舜元曰泰变坤之上六为艮以刚上有大正之
  德
  兰惠卿曰大壮九四之刚往为大畜之上九为六
  五之君所尊尚大者之正也
  案阳以上复为贞四阳在下之卦体成大壮今九自
  四升上则阳之贞也故曰利贞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b 页 WYG0016-0293d.png
  程正叔曰人之蕴畜宜得正道若夫异端偏学所
  畜至多而不正者有矣
  李子思曰方否之时不利君子贞今大畜遇刚上
  尚贤之主则君子利贞矣
  林黄中曰利贞云者以明无妄之为元亨也震者
  始也艮者终也赞之互文见义皆如此
   右明卦象
不家食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a 页 WYG0016-0294a.png
 赞曰养贤也
 表记曰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也子曰不家食吉
  注君有大畜积不与家食之而已必以禄贤者
  郑舜举曰养贤以及万民若家食之则非大畜矣
  案食读似声言君有大畜积不家至而食之也禄
  养贤者而已
  正义曰以在上而有大畜之实养此贤者不使贤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b 页 WYG0016-0294b.png
  者在家自食也
  程可久曰尊贤使能与享天禄
   主人君而言
  兰惠卿曰三贤受畜于上而不家食
  冯当可曰君能以至尊屈体下士(阴柔/应刚)贤者不当
  食于家
  林黄中曰乾为君子有贤德之象艮为山有养人
  之象三阳并进而受畜于艮是以知其不家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6a 页 WYG0016-0294c.png
  郭子和曰贤不家食禄之也书云唯贤非后不食
  盖古之人不仕无禄则耕而食之食于家也仕而
  禄足以代耕则不耕矣非家食也
   主贤者而言
  鲜于子骏曰上九能纳乾健又居外卦之上故曰
  不家食吉周公吐哺下士得上九之义
  案诗退食自公言从事于公而退于家也此言夙
  夜在公而不食于家尔诸家皆依传为说而不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6b 页 WYG0016-0294d.png
  今并列之以俟知者
利涉大川
 赞曰应乎天也
  冯当可曰乾健有为而五应之故有利涉大川者
  九非遇乾即巽盖乾健行而巽以木也
  或曰小畜以阴畜阳大有以柔有刚皆应乎乾而
  无利涉之辞何也林黄中曰小畜大有皆一阳五
  阴天下之动贞夫一故无险阂之象大畜上有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7a 页 WYG0016-0295a.png
  阴六四居近君之位而下畜三阳是以有大川之
  象也昔周公相成王而群叔流言几丧王室故曰
  予小子若涉渊冰予唯往求朕攸济
  都圣与曰以刚居上而畜贤高宗之于傅说用汝
  作舟楫之谓也
   右明卦占
初九有厉利己
 赞曰不犯灾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7b 页 WYG0016-0295b.png
  王辅嗣曰四乃畜已进则有厉止则利也
  石守道曰乾虽刚健前遇山险
  程正叔曰乾三爻以受畜为义艮三爻以畜止为
  义初以健体居下必上进者也而六四畜之安能
  敌在上得位之势若犯之则有厉利在己而不进
  也在他卦则初四九六为正应在大畜相应乃为
  相畜
  李子思曰乾阳之健从艮所畜则是止而听命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8a 页 WYG0016-0295c.png
  艮之用体艮而在上者非独得养贤之义而又能
  操驭臣之权谓之大畜宜哉
  毛伯玉曰易道尚变明者晦之健者抑之非唯天
  道亦物理也故有厉则利于止爱之以德所以全
  其用也然则艮之畜乾施止于健非以厉之所以
  成之也欤
  案乾阳君子文王孔子之辞无非为君子设耳自
  卦言之则以艮畜乾为义自爻言之则下三爻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8b 页 WYG0016-0295d.png
  君子审进退之道也乾之三阳岂终受畜者哉势
  必上复然三阳尽复犹有上九焉则卦遂成遁九
  二九三皆升上体而本爻犹在下体也故二说辐
  三利往而本爻独曰有厉而利于己盖虽上进不
  离乎下也
   右明象占
九二舆说輹
 赞曰中无尤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9a 页 WYG0016-0296a.png
  刘长民曰三阳同志已乘于初初止其行已不获
  进犹乘车者輹说则所乘者亦止
  毛伯玉曰说輹犹税驾也说如说卸之说止而为
  之用故彖赞曰能止健爻辞曰车说輹中心于止
  又何尤焉
  袁氏曰刚中有载物之材所谓车也
  案下卦三阳而二居中载初与三以行车之象也
  说輹初已而本爻尚进犹輹说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9b 页 WYG0016-0296b.png
   右明象
  程正叔曰初与二乾体刚健而不足以进四与五
  阴柔而能止之时之盛衰势之高下学易者所宜
  深识也
  兰惠卿曰小畜说輹在九三而夫妻反目大畜说
  輹在九二而象称中无尤何也小畜以一阴而畜
  五阳而六四为小畜之主近畜九三以小畜大以
  阴畜阳又非正应所以九三不受其畜而有夫妻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0a 页 WYG0016-0296c.png
  反目之象大畜则艮能止三阳之健九二在下卦
  之中而上受六五之君所畜以君畜臣以上畜下
  二五皆中又其正应居中相应何尤之有初而往
  四譬之牛焉童其牿矣所以利于己也二而往五
  譬之豕焉豮其牙矣所以輹之说也
   右明爻义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日闲车卫利有攸往
 赞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0b 页 WYG0016-0296d.png
  程可久曰马有健行之才而又良健之至也
  毛伯玉曰逐者总三阳而言之
  陆希声曰与二阳角逐志在疾者也得位失中故
  利艰贞
  程正叔曰虽其进之势速不可恃其才之健与上
  之应而忘备与慎也故戒以知难与不失其贞乾
  体而居正能贞者也
  朱子发曰乾马驰逐不已必有奔蹶之患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1a 页 WYG0016-0297a.png
  张舜元曰乾之良马以健动之体不可以用壮利
  在艰难守正盖五畜九二说其輹而止之四居已
  前有止之之象恐说我輹宜必防之故日闲车卫
  (王景/孟同)
  林黄中曰闲车卫者所以为艰贞也
  杨中立曰戒慎之至也
  张子厚曰不防车卫而进历二阴则或有童牿輹
  说之患其往不利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1b 页 WYG0016-0297b.png
  朱子曰节良马之步而徐驱焉其进利矣
  张知常曰所畜已成可以致远然以难进为贞闲
  车卫戒于疾驱也
  案乾为良马象阳之壮也车輹车卫因良马以取象
  而车卫又承说輹而言也茂陵中书武功爵十三
  级曰闲车卫则古有此语而以为爵号易之取象
  亦因古语也乾非终在下之物观畜之终可见况
  畜极则通理势固然然下卦已终未可轻进二阴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2a 页 WYG0016-0297c.png
  在前皆畜乾者也进则受敌故其利在于难而贞
  虽阳以上复为贞而本爻当卫在下卦之上亦为
  贞而居过中多凶之地是以难之也车以载之卫
  以防之皆指下之二阳同力者也戒约其母疾驱
  以取覆败则往必利矣
   右明象占
  王辅嗣曰物极则反畜极则通初二之进于畜盛
  故不可以升上九天衢之亨涂径大通进无违距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2b 页 WYG0016-0297d.png
  可以驰骋
  程正叔曰乾三爻被畜艮三爻畜之者也在他卦
  则六与九为应相援者也在大畜则相应乃为止
  畜在上之与三皆阳则为合志盖阳皆上进故有
  同志之象无止畜之义
   右明爻义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赞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3a 页 WYG0016-0298a.png
  案能为六五畜初六五所以喜之
  吕与叔曰六四六五皆以柔畜刚止健者也牛之
  刚在角豕之刚在牙
  案牛豕阴类今初九九二受畜于四五而取象焉
  何也曰取其畜扰也乾阳至此受畜而驯扰故有
  此象有角与牙焉其刚故在也童之豮之则不能
  以触噬矣此畜英雄之道也夫马者乾象也在坤
  之行地利贞则坤变为马牛者坤象也在畜之乾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3b 页 WYG0016-0298b.png
  阳受制则乾变为牛易之取象何常之有哉制之
  在初故曰元吉
   右明象占
  冯当可曰以弱畜刚苟不有以制之将不免触齧
  之祸君相畜才虽天下之健者亦俯伏奔走而为
  我之用此二阴所以能成其畜之功也
  毛伯玉曰大有大畜皆养贤者也大有之三阳欲
  上而九四援之同类故也大畜之三阳欲进而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4a 页 WYG0016-0298c.png
  阴忌之非其类也他卦以阴阳明相应独大有大
  畜以同德为相亲明其以大而有以大而畜故也
  案小畜之畜乾者六四也九居五为助者也大畜
  之畜乾者六四六五也九居上为之助者也夫外
  无阳爻则坤顺而不能畜内无阴爻则同类而不
  相畜然则成大畜之义者在艮之上九而能畜乾
  之阳者在艮之六四六五也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4b 页 WYG0016-0298d.png
六五豮豕之牙吉
 赞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案君得臣为有庆以六五畜九二之象也
  刘长民曰豕去其势则牙不能长犹二乘初为车
  说輹而刚不能进也
  朱子发曰豮豕则驯扰刚柔自止
  吕与叔曰六四六五皆止健者也牛之刚健在角
  豕之刚健在牙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5a 页 WYG0016-0299a.png
  李子思曰既童且豮又何能为宜其两皆受畜而
  相与为应也
  朱子曰阳以进而止之不若初之易矣然以柔居
  中而当尊位是以得其机会而可制故其象如此
  而占虽吉而不言元也
  程正叔曰此见圣人机会处
   右明象占
  郑舜举曰天下之理交相济而已柔不制柔制柔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5b 页 WYG0016-0299b.png
  者刚也刚不制刚制刚者柔也初与二受畜于四
  五柔制刚弱胜强也
  案初居刚健之始畜而扰之如牛有牿也童其首
  则牛不能触矣二居刚健之盛畜而扰之如豕之
  有牙也豮其特则牙不能噬矣是以吉也
   右明爻义
上九何天之衢亨
  案胡氏以经文多何字然于义亦无妨声或读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6a 页 WYG0016-0299c.png
  或以衢字绝句皆非传以四字为句故不举全文
 赞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陈氏皋曰阳久被抑今而亨通故曰何讶之也
  朱子曰言何其通达之甚也畜极而通豁达无碍
  故其象占如此
  耿睎道曰天衢者贤人所由以上达者也
  案五天位上位乎天之上也乾三阳上达于此之
  路故曰天衢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6b 页 WYG0016-0299d.png
   右明象占
  耿睎道曰下卦受畜者也上卦畜下者也受畜者
  至于九三则良马逐矣无复如初二也畜下者至
  于上九则天衢亨矣无复如四五也
  程正叔曰小畜畜之小故极而成大畜畜之大故
  极而散
  郑舜举曰以二卦彖爻观之非散也小畜之传曰
  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盖六四独为一卦之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7a 页 WYG0016-0300a.png
  主非特下三阳受其畜而上二阳亦受其畜故曰
  上下应之而止也大畜之传曰刚上而尚贤能止
  健盖四五协力以畜乾故曰能止健若上九独处
  于外不受四五之畜故曰刚上而尚贤言四五尊
  而上之故不可畜而亨也
   右明爻义
  赵氏曰初九九二乾体之阳也四五艮体之阴也
  他卦虽以阴阳之应为正此则专取艮止畜阳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7b 页 WYG0016-0300b.png
  义故六四六五畜乾者也初九九二受畜者也唯
  九三与上合志然后利有攸往
  朱子发曰初刚正也二刚中也四五柔也柔能制
  刚刚知其不可犯而安之时也夫气雄九军者或
  屈于宾赞之仪才盖一世者或听于委裘之命故
  曰大畜时也
  林黄中曰时者上之所制也
  陈氏皋曰上养贤之主四五为疾贤之人乾之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8a 页 WYG0016-0300c.png
  爻求进之君子也
   亦有此义
  案卦以艮畜乾艮一阳止于上而六四六五畜乾
  之三阳者也初一阳之萌也其刚如牛之角六四
  童之则不能触矣圣人教之以利己二阳之盛也
  其刚如豕之牙六五豮之则不能齧矣圣人示之
  以说輹言其不可进也是以受畜也至于三则阳
  之壮如马之良逐逐以进则非四五之所能遏矣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8b 页 WYG0016-0300d.png
  圣人教之以艰贞教之以闲其车卫使勿恃其壮
  而取覆败也苟能是亨于天衢矣
   右明六爻
(震下/艮上)

 序卦曰颐者养也
 杂卦曰颐养正也
  耿睎道曰上止下动而其中虚颐之象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9a 页 WYG0016-0301a.png
  冯当可曰凡人之颐上曰辅下曰车辅不动艮也
  车转动震也
  案辅上九之象车初九之象也
  杨廷秀曰上覆下承众齿森然卦之形也上止下
  动卦之用也皆齿颊饮食之象也故曰颐养也
  案艮一阳上覆震一阳下承中四耦画众齿之象也
  都圣与曰记曰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孟子曰
  无野人莫养君子君无为以止乎上民有为以动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19b 页 WYG0016-0301b.png
  乎下然后养之道得矣
  案颐之为养其义有三以画观之四阴乃所养者也
  以二体言之上卦尊而艮体止无为以仰养于下
  者也下卦卑而震体动有为以致养于上者也民
  出谷粟丝麻以奉其上诸侯效职贡包篚以输于
  王是也然分田制禄以养其臣平颁兴积以养其
  民此又以上而养下者也故六爻之中所以养之
  者虽由乎二阳而自四以下皆以养于初九为象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0a 页 WYG0016-0301c.png
  至上九乃有以上养下之义焉
 赞曰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
 哉
  程正叔曰口所以饮食养人之身故名为颐因卦
  推养之义大至于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贤以及
  万民皆养之道也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
  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
  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0b 页 WYG0016-0301d.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案象取止其动为义故受之以颐
  程正叔曰物既畜聚必有以养之颐所以次大畜
  也
  林黄中曰自畜之颐艮体不易乾变为震二阴而
  畜四阳是之谓畜二阳而养四阴是之谓颐
   右明卦序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1a 页 WYG0016-0302a.png
贞吉
 赞曰养正则吉也
  李季辨曰人生有口体之累孰不求养然得之必
  有道故曰贞吉
  李去非曰自其微而观之一饮一食之不正以积
  为非礼非义之大者皆根于口体之奉
  都圣与曰君子之养口体恶乎所取之不正而况
  养其德也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1b 页 WYG0016-0302b.png
  李子思曰颐中有物谓之噬嗑颐中有物则害其
  所以养故不取颐养之义而颐中之虚元未有物
  则以贞吉告之方其未受外物之间要当择其所
  养故正则吉不正不吉也
  薄氏曰养民自养养贤皆贵其正
  程正叔曰养身养德养人养于人皆以正道则吉
  也
  案二阳居上下四阴居中正也虚中有离柔丽乎中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2a 页 WYG0016-0302c.png
  于象为正于义为吉
观颐自求口实
 赞曰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都圣与曰记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故在我
  者正则中有主而可以观人矣
  耿睎道曰自养者正然后可以观人之所养与其
  自养盖取人必以身故也
  朱子发曰四阴皆虚则无物故求口实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2b 页 WYG0016-0302d.png
  林黄中曰阳者足以养人者也(谓初/上)阴者求以自
  养者也(谓中/四爻)
  郭子和曰颐非虚中则口实无自而致养必虚以
  容之斯足以受养矣故祇以观颐口实为言饮食
  之养朝夕有常颐非止于饮食而已也圣人立象
  以尽意故言简而理明如此
  李子思曰古之观人每每观其所养而所养之大
  小则必以其所自养者观之夫重道义之养而略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3a 页 WYG0016-0303a.png
  口体此养之大者也急口体之养而轻道义此养
  之小者也养其大体则为大人养其小体则为小
  人天之赋予初无小大之别而人之所养各殊则
  其所成就者亦异颐之彖全以画取象先儒言之
  矣二阳上下四阴居中正之象也所观之颐二阳
  外实之象也自求口实四阴中虚之象也诸卦多
  以六爻为义独此卦自为一例也颐以纳饮食饮
  食所以养也论养之义古今唯孟子为详曰养其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3b 页 WYG0016-0303b.png
  一指失其肩背曰舍其梧槚养其樲棘此易之观
  颐之方也曰养其大者为大人养其小者为小人
  曰无尺寸之肤不爱焉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此易
  之自求口实之象也至于养之之道又尽见于浩
  然之气揠苗不耘之喻又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学如孟子然后可以言颐
   右明卦象义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4a 页 WYG0016-0303c.png
 赞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张舜元曰震动于下朵颐之象也颐之全体有龟
  之象焉存乎人者岂无良心哉舍而不知求反观
  我之言语饮食以为节不知自养之为善是以凶
  而不足贵也
  刘氏曰灵龟前知心之象也初九动于下朵颐之
  象也夫朵颐是养其小体以弃其大体小人之道
  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故曰不足贵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4b 页 WYG0016-0303d.png
  张敬夫曰人人莫不有至灵者(谓灵/龟)若孟子所谓
  良贵是也(不以程正叔杨中立能咽息不/食之说为然盖以灵为义也)
  李季辨曰六爻贵止不贵动口之饮食言语上止
  而下动初九震体在下也灵龟心朵颐口也若谓
  人曰舍女养心之道而观我养口体故凶
  李子思曰颐之初中虚而未有所受故先以此戒
  之
  郭子和曰颐之取龟犹艮之取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5a 页 WYG0016-0304a.png
  程可久曰朵颐下垂以受物也
  杨中立曰尔对我之辞
  兰惠卿曰易之言我者十三卦皆自指其爻也
  案阳饶有馀阴乏不足有馀者养人不足者养于人
  四阴养于人者也居于中灵龟也虽不足而可以
  自养(谓咽息可/不食也)
  案初九养人者也动于下朵颐也以有馀而可以受
  物然位不足而势不顺非上九之比也惧无以应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5b 页 WYG0016-0304b.png
  四阴之求乃告之曰舍尔之灵龟而观我之朵颐
  失之矣凶之道也然设辞以拒四阴亦凶之道也
  颐中虚有离之象为介属故以其灵而象龟而全
  卦之画有仰龟之象而尾足不露耳抑闻之昭武
  陈氏曰朵之字亦为㙐多辨也(详见/注)
  案下三爻震动故欲慎言语上三爻艮止故欲节
  饮食今尔心自有至灵如龟不知自养而观我之
  言语以为从违取舍非计之得也(俗谚谓听他人/下颔动是已)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6a 页 WYG0016-0304c.png
   亦有此义
   右明象占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赞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冯当可曰应五而五不应反而求初所以为颠颐
  李季辨曰反随下体以动也
  游定夫曰以上养下颐之正也在上而反资养于
  下则为倒置矣此二与四所以俱为颠颐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6b 页 WYG0016-0304d.png
  郭子和曰二五相应者也两阴不能相养反养于
  初违经常相应之理也(李仲/永同)
  李氏曰二应在五五居尊位而养于初拂颐之常
  杨中立曰丘在外而高上九之象也
  李子思曰艮为山九居上丘之象也
  张舜元曰贲于丘园亦艮之象
  王介父曰于体为震是以有征之辞焉
  案二所处亦难矣反养于初则拂君臣之经往养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7a 页 WYG0016-0305a.png
  于上则有不从君之失六五又不能以相养此其
  所以凶也
   右明象占
  程正叔曰女不能自处必从男阴不能独立必从
  阳二阴柔不能自养待养于人者也
  案天子养天下诸侯养一国臣食君上之禄民赖司
  牧之养皆以上养下理之正也二反下求于初则
  为颠倒拂违经常若求养于上则往必有凶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7b 页 WYG0016-0305b.png
  朱子发曰二阳受养于六五养道不足然二亦不
  可越五而上征也
  刘氏曰凡阴必资阳之养初上二爻众阴资焉二
  在上反受养于初故为颠颐违五之应故为拂经
  四资初言颠颐而不言拂经五资上言拂经而不
  言颠颐从可知矣
  案卦以二阳养四阴为义然逐爻远近承乘爱恶情
  伪又复不可以槩定诸卦六二当位得中鲜有凶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8a 页 WYG0016-0305c.png
  者而此爻独不然盖应在五而两阴不能相养则
  于义无取矣下比于九阴阳之情近而相得则反
  求养于初固拂正应之经也姑舍是则上有九焉
  又将越五而求之则无君矣是又罪之大者是以
  征凶固无一而可也震体阳动上虽远亦有往征
  之象至颠拂于丘之指不胜异说然中四爻二颠
  三拂自有义例能通之则得矣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8b 页 WYG0016-0305d.png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赞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李季辨曰三当应上上为颐之主应之正也三亦
  拂之而随下体之动以正言之则凶三取上隔互
  体坤坤数十故曰十年
   此说独得之后取诸说旁通其义也
  郭子和曰拂经谓违二五相应之常此言拂颐则
  违颐之道矣本爻有应而凶者盖上下动为颐之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9a 页 WYG0016-0306a.png
  道今居上下之际过于动而不知止以是为贞则
  凶矣易每以十年反常则人之一失必十年而后
  复可不谨哉
  王介父曰易之辞或称年或称岁岁者举四时之
  周而言也(以言/其久)至于十年则未有称岁者盖十年
  则亦已久矣不必言岁而后可以为久也
  案其言十年取数不同皆列之以俟知者
  案易之六二鲜有凶者而颐之六二征凶正应鲜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29b 页 WYG0016-0306b.png
  凶者而颐之六三贞凶此易之所以不可为典要
  如春秋之无达例也夫三者下卦之终也每有终
  之之义今上有正应宜往从之而不终于此矣然
  上居艮体近傅六五之君天下虽由之以养而势
  位有间且止而不下接此三所以随下体之动以
  为养而拂所养之正应也故守下体之贞而不上
  应于义为凶夫上终于止而三终于随同体之初
  以养此虽十年之久终以不用而无攸利也所由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0a 页 WYG0016-0306c.png
  以养之主与我正应乃固执而不上交则亦何利
  哉
   右明象占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赞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王辅嗣曰属上体居得其位应于初
  程正叔曰初以阳刚居下在下之贤也与四为应
  四柔顺而正能顺于初赖初之养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0b 页 WYG0016-0306d.png
  李季辨曰居上体与初为应亦曰颠艮体止于上
  而初动以应之故吉盖以应人之所求也
  耿晞道曰六二六四皆自养正而能有所养者也
  然二未离乎下而四则在上矣故二之颠颐不如
  四之吉也
  案二为苟盒为正应二动而有求四止而待求此
  吉所以独在四也
   右明颠颐之占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1a 页 WYG0016-0307a.png
  程可久曰眈眈近视貌逐逐即物貌
  张敬夫曰虎视常垂首
  朱子曰眈眈下视而专也
  案一卦之义莫吉于四颐之道贵正而六居四则正
  也卦有二阳上九秉由颐之权威震人主初九位
  卑而贤己则应初而不应上也近六五而同德资
  在下之贤以辅之不为上九所夺此又文王孔子
  之所未及言者也故以养于初九言之则吉以求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1b 页 WYG0016-0307b.png
  养于初九言之则无咎上九阳刚虎也其贪嗜之
  欲未易餍也非所应之正咎必踵至唯本爻之于
  初其欲逐逐舍上而从之上有虎下视之心而不
  能夺不可得而咎也虎之象不一或取诸兑或取
  诸坤或取诸艮兑以西方白虎言也坤以乾龙对
  坤虎云从龙风从虎是也艮以位乎寅尾星为虎
  也此以艮之上九言之为尾星之象也
   右明虎视之占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2a 页 WYG0016-0307c.png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赞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李氏曰以六居五德未称位故由颐之事宜在于
  己而反在于上九失养下之经矣
  李去非曰以阴柔居君位待上九以为养拂其常
  者也
  杨元素曰六二从初六五从上俱失中爻之常
  刘长民曰以无养下之德故不加颐字乃曰拂经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2b 页 WYG0016-0307d.png
   合众说而观之可以互相明矣
   右明象
  耿睎道曰不能有所养则动而无辅是以居贞则
  吉不可涉大川也
  朱子发曰艮止也有居之象
  陆希声曰不能养下民所不从不可涉难
  刘氏曰五不利涉上利涉非刚健不能济大事可
  知矣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3a 页 WYG0016-0308a.png
  案居贞吉犹洪范用静吉谓自养可也不可涉大川
  犹洪范用作凶谓欲以养人则不可也
   右明占
  冯当可曰在五之经当下应二如辅之应车也五
  下无应遂不复颠颐乃仰而应上九亦为拂经是
  辅愈上而车愈下其将何以养故二与五俯仰不
  同而同于拂经也然以象取之五傅于颐而当中
  如人之前齿虽无功于噬齧但不动摇缺折斯足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3b 页 WYG0016-0308b.png
  矣故曰居贞吉传谓顺以从上者五虽柔顺能傅
  于刚彊以自立如前齿虽不致用能傅于骨以自
  坚斯亦可久
  毛伯玉曰五君也养人者其事也养贤者其道也
  而爻则阴也二者胥失之是拂其常者也无事犹
  可以分相縻故曰居贞吉欲有所为则难以济矣
  无臣无民而求成事未之有也故曰不可涉大川
  案上九居已上而众归之已以阴柔居天下之上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4a 页 WYG0016-0308c.png
  无辅初九远而不我即六二柔而不我应是无臣
  也三四皆非所养是无民也凡君上臣民之大经
  已拂违矣当是时守正而无所事则尚得无咎有
  所事则不可济矣
   右明爻义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赞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冯当可曰颐之所以成颐由此一爻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4b 页 WYG0016-0308d.png
  李季辨曰如人之颐然上体不全则下虽动而不
  应饮食之道废矣
  王辅嗣曰以阳处上四阴必宗之故莫不由之以
  得其养
  杨中立曰卦惟二阳而爻居一卦之上众阴由之
  以养也
  郭子和曰豫之由豫以九四之刚德也颐之由颐
  以上九之刚德也初九非不刚也在颐之初未足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5a 页 WYG0016-0309a.png
  以自养况养天下乎此天下之养所以必由于上
  九也
   右明象
  王辅嗣曰贵而无位是以厉也高而有民是以吉
  也为养之主物莫之违故利涉大川
  兰惠卿曰六五阴柔不能养物而养物之权皆归
  于本爻所以危厉然六五顺从于我使物由已养
  吉孰大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5b 页 WYG0016-0309b.png
  刘氏曰以刚在五之上厉也而六五尊之故吉
  耿睎道曰辅之者众故利涉大川也
   右明占
  李氏曰养贤以及万民上九足以当之
  程可久曰二五君臣之正位不能养物为拂经则
  由颐于上者亦危矣虽然君子居有为之地有可
  为之材岂惮于危而不任其重哉故厉吉而利涉
  大川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6a 页 WYG0016-0309c.png
  李去非曰上九主乎颐者也伊周能使天下之大
  权在已而君不疑以退听然不免于危厉
  毛伯玉曰六五不可涉大川而上九利涉大川此
  非常之事也而其端在于养民夫天下之势何常
  之有有以养之则君之矣五诚无以养之彼安得
  不归于上天下莫不与也虽欲不济不可得矣厉
  者非常之危吉者莫大之庆
  案阴宗于阳之卦必在九五君位然后为正而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6b 页 WYG0016-0309d.png
  比之所以吉而后至者则凶也豫之九四所由以
  豫则六五为贞疾之主而朋盍簪于九四然而位
  在六五之下犹可以制也故其辞曰勿疑颐之上
  九所由以颐而位在六五之上居一卦之外不可
  得而制矣故六五为拂经为不可涉大川而由颐
  利涉皆归于上九而其辞曰厉盖天下之生久矣
  斯民生养之道实为人上者有以致之斯民苟得
  其养则归之矣此汤武之所以兴也故厉而吉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7a 页 WYG0016-0310a.png
  大川而利其事可以想见为人上者盍知所谨哉
   右明爻义
  李季辨曰口容止故颐贵止不贵动上三爻皆吉
  下三爻皆凶
  赵氏曰虽其爻之当否为义不同然吉凶之大槩
  可决也
  冯当可曰颐者养也养人亦所以自养也六爻之
  中动而从人以求养者皆凶静而受人之养者皆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7b 页 WYG0016-0310b.png
  吉
  李氏曰颠颐者上反养于下也由颐者天下由之
  而养也朵颐者动以致养也丘颐者止于上而养
  下也拂颐者失养之道拂经者失养之常此六爻
  之义也
  毛伯玉曰颐之义凡三养心者君子之道也以初
  九明之养人者大人之事也以上九当之养于人
  者天下之势也以二三四发之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8a 页 WYG0016-0310c.png
  案卦以二阳养四阴六五之君反受养于上九而
  曾无养人之功故中四阴爻皆以颠拂为象初九
  位卑埶微未足道也上九有其位矣有其埶矣而
  又有其民而利涉大川故下体之动者皆以凶为
  戒盖动而从上以涉大川其事有难言者也上体
  虽止而四以应初为吉五以居贞为吉圣人之情
  睟然见乎辞矣
  鲜于子骏曰六爻与象戾者上下不顺也凡颐之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8b 页 WYG0016-0310d.png
  道以尊养卑以上养下今震下艮上长反动而求
  少少反止而养长故诸爻多以颠拂言之
   右明六爻
(巽下/兑上)
大过
 赞曰大者过也
  张舜元曰四刚之过二柔大过小之象也
  李子思曰四阳居中而二五又居用事之方摈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9a 页 WYG0016-0311a.png
  阴于初上无位之地可谓阳大过而阴大弱也(大/今)
  (太/)
  林黄中曰内柔而外刚者小人之道也内刚而外
  柔者君子之道也大过四阳自内而过小过四阴
  自外而过是皆君子之过也为其阴阳多寡之不
  同故有大小之辨非君子小人之谓也
  案大小之过皆取阳居其中盖大过以大过为中小
  过以小过为中所谓时中之道而非常人之所谓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39b 页 WYG0016-0311b.png
  过乃失中也
  冯当可曰此卦人皆谓为非常之事误矣赞明言
  大者过也是阳过阴也天下之事唯两两相当则
  易为力苟有过圣人尚欲出力思有以救之安得
  谓非常之事
  程正叔曰圣贤道德功业大过于人凡事之大过
  于常者皆是也 又曰常事之大者耳非有过于
  理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0a 页 WYG0016-0311c.png
  按四阳居于初上二阴之中在三画之卦似坎是
  阳为阴所陷也唯阳之数过倍于阴之数然后本
  末俱弱不为阴所陷而有大过之义焉则是大者
  不容不过而初非果有过当之事也若夫小过则
  邻于坎矣
 杂卦曰大过颠也
   此以栋桡取义
   右明卦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0b 页 WYG0016-0311d.png
 象赞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按此义取于实象又别一理
 说卦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
 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按此谓过于厚也
   右明卦用
 序卦曰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
  程正叔曰凡物养而后能成成则能动动则有过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1a 页 WYG0016-0312a.png
  大过所以次颐也
  郭子和曰颐之中虚虚故受实实则刚刚而后过
  二卦之象相终始也
  林黄中曰此变颐也震变为巽艮变为兑六画尽
  变而成也巽者震之配兑者艮之配也由震而之
  巽由艮而之兑将以从其配也
  案天地之间理皆对立卦之画凡奇耦之不齐者以
  反对为序屯蒙需讼之类是也奇耦正停者以全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1b 页 WYG0016-0312b.png
  体变为序乾坤六子之卦是也颐之奇耦上下正
  停故全体变而为大过此天地自然对立之理如
  此也序卦者乃因其象而推其义云尔非谓因养
  而可动故以大过次颐也若以为因养而可动为
  序胡不受之以震乎
   右明卦序
栋桡利有攸往亨
 赞曰栋桡本末弱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2a 页 WYG0016-0312c.png
  朱子曰四阳居中过盛本末二阴不胜其重故有
  栋桡之象
  朱子发曰天地之理刚柔不可以相无刚以柔为
  用柔以刚为体柔既不足刚亦无自而托譬之栋
  也中虽刚彊而两端柔弱岂能胜其任哉
  胡翼之曰二阴居其初终是犹内外皆小人而朝
  廷纪纲败坏若栋已倾摧也
   右明卦象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2b 页 WYG0016-0312d.png
 赞曰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
 大矣哉
  吕与叔曰必大有为而后济故利有攸往乃亨
  兰惠卿曰亨出于有攸往也
  程可久曰有攸往则刚长而终不为柔掩故利且
  亨焉
   右明卦占
  冯当可曰栋已桡屋将压矣圣人欲挈屋下之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3a 页 WYG0016-0313a.png
  而出之于外以避摧压之祸而尚有安于栋桡之
  下而不肯出者将奈何哉圣人唯以刚过之才以
  巽说行之为出之之术得其从则利有攸往即有
  亨理也
  李子思曰四阳居中有栋之象而上下二阴柔而
  无力是上无所傅而下无所寄者也安得不桡大
  壮凡四阳而在下者亦壮故上栋下宇取诸其象
  者得所载也今大者过乎刚而无所傅小者过乎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3b 页 WYG0016-0313b.png
  柔而不能载是栋将压而危之甚也杂卦曰大过
  颠也大厦之颠非一木所能支是必过而求济然
  后可故曰利有攸往乃亨
  案四阳二阴在上者为大壮在下者为遁今二阴分
  于上下其义当自遁推之何则遁则阳虽众而其
  道消故象于遁今升二之六以往居上则阳居中
  而过于中矣此卦之所以名大过也然犹有栋桡
  之象焉又升大过初之六以往居五乃始为大壮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4a 页 WYG0016-0313c.png
  而上栋下宇之象成阳道亨矣故曰利有攸往亨
   右明彖义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赞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说卦曰苟措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
 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
 无所失矣
  案成卦以栋桡为象爻之三四亦取于栋使六爻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4b 页 WYG0016-0313d.png
  不出乎栋桡之一说则爻无用立可也是故圣人
  于初见其以柔而承众刚刚易缺折而柔以藉之
  则无伤故有取于置器而以茅藉之之象所以使
  人于有过之初知所致谨则其过鲜矣
   右明象占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赞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朱子发曰兑为泽巽为木杨泽木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5a 页 WYG0016-0314a.png
  蜀僧曰四爻之刚同为木然或为杨或为栋栋负
  众榱则材之彊者也杨为早彫则木之弱者也此
  卦本末皆弱二近于本五近于末故均为木之弱
  也
  程正叔曰杨者阳气易感之物也阳过则枯矣
  杨中立曰阳虽过而阴已感之生稊之象也
  林黄中曰枯而生稊书所谓若颠木之有由蘖也
  杨枯矣而更生稊夫老矣而更得妻衰者复盛绝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5b 页 WYG0016-0314b.png
  者复续何不利之有哉
  正义曰枯阳则老夫也稊则女妻也
  吕与叔曰九二在初六之上老于初六故曰老夫
  九五在上六之下故曰士夫士未娶女未嫁者也
  案合六画全体言则中四阳为木析巽兑二体言
  之则各卦祇以在上者为老在下者为少老少以
  相比二位取象不论全体也杨阳木也而枯则以
  耗于阴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6a 页 WYG0016-0314c.png
   右明象
  袁氏曰易之言利有攸往以攸往为利也利居贞
  以居贞为利也利涉大川以涉大川为利也唯无
  不利则其往其居其涉川无所不往而不利矣
   右明占
  兰惠卿曰九二之下有一阴九五之上有一阴二
  与初五与上阴阳相近而各相比所以相对取义
  也九二阳爻也故谓之枯杨在上也故谓之老夫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6b 页 WYG0016-0314d.png
  初六阴爻也故谓之生稊在下也故谓之女妻
  李氏曰下体之栋桡在初六而九二之刚过之上
  体之栋桡在上六而九五之刚不能过此生稊生
  华老夫老妇之所以异也老夫刚过也女妻微弱
  也以刚过拯微弱何往而不利
  冯当可曰女嫁士夫相遇也不得已而遇老夫自
  古君臣过以相与者多矣吁可叹也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7a 页 WYG0016-0315a.png
九三栋桡凶
 赞曰栋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程可久曰三四居一卦之中又皆阳实栋之象也
  众材所恃以成室者也
  李季辨曰下卦上实而下弱下弱则必上倾故三
  居下卦之上而曰栋桡凶言下弱而无助也 又
  曰上卦上弱而下实下实则可载故四居上卦之
  下而曰栋隆吉言下实也此二爻当分上下体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7b 页 WYG0016-0315b.png
  案易之取象固不一而足也凡六爻之象或竖取
  或平取或纵或衡犹未也或合为一体或分为二
  体此卦二栋之象正如鼎卦分上下各自为象也
  鼎分为二则下一鼎有足而无耳故三言鼎耳革
  而初言鼎颠趾上一鼎有耳而无足故五言鼎黄
  耳而四言鼎折足也今分为二栋则上栋之下重
  刚藉之故为栋隆犹今人之覆枅之象下栋之下
  一阴为足故为栋桡无有枅以为藉也不然合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8a 页 WYG0016-0315c.png
  言之祗见其凿而不可通也是说也惟李季辨知
  之
   右明象占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赞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王景孟曰三四列之中爻之中譬如屋室众材咸
  集而栋则居中矣
  石守道曰虽与初六为应而上傅九五之君不为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8b 页 WYG0016-0315d.png
  初六所桡故得栋隆之吉
  刘氏曰材过其位能上承刚明之君以扶颠持危
  故为栋隆
  李去非曰隆者托乎君之辞也
  案下有枅以藉之故不桡九三九二重枅之象
   右明象
  赵氏曰说者谓九四应初有它也殊不知易中未
  有以正应为它者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9a 页 WYG0016-0316a.png
  李季辨曰桡在上六非己之咎
  案栋隆本爻它它爻也辑众栋以成屋室一栋之
  隆一栋之吉也它栋之桡非此栋之所能持也故
  有它则吝其理然也
   右明占
  耿睎道曰大过之时所贵者大有所过也故以材
  胜位为过九二九四是也不如是不足兴衰而振
  弱也九二仅过于初未离于中是以其功又不能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49b 页 WYG0016-0316b.png
  如九四也
  李子思曰全体栋桡也圣人不许其坐视而许其
  往以求济于是择众爻之中刚不过中者以栋隆
  之吉告之使之有以为拯救之术不然六爻皆以
  凶桡告则是天下之事不可复为矣此圣人吉凶
  与民同患而重易演爻以救世之深旨也
  林黄中曰三四两爻以反对为文
  案易上下画停者多从中分反对为象非它卦内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0a 页 WYG0016-0316c.png
  外相应之例也颐中孚小过皆然而此尤明三与
  四对皆为栋象上隆下桡也二与五对皆为枯杨
  之象上华下稊也初与上对初为藉用白茅之谨
  上为过涉灭顶之疏也
   右明爻义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赞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老妇士夫亦可丑也
  张舜元曰枯杨生华末胜本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0b 页 WYG0016-0316d.png
  兰惠卿曰九五阳爻也故谓之枯杨在下也故谓
  之士夫上六阴爻也故谓之生华在上也故谓之
  老妇
  林黄中曰物之巨细本于相形象之变通生于重
  互阳施于下故生稊稊生于下者也阳施于上故
  生华华生于上者也合二五两爻之象观之九二
  枯杨老夫之象也初六生稊女妻之象也则九五
  当为枯杨而今以上六为枯杨老妇九五反为生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1a 页 WYG0016-0317a.png
  华士夫何也易之意盖以枯象老在阳爻则为夫
  在阴爻则为妇而杨者不拘于阴阳之爻也犹有
  说焉圣人立象以尽意凡天下事物之变无不备
  者老夫之得女妻再取女之夫也老妇之得士夫
  妇再嫁而夫未取也凡人伦之变备见于象矣
   右明象
  郑舜举曰刚而得中故无咎不能救过故无誉
  程正叔曰五虽非少比老妇则为壮矣以士夫而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1b 页 WYG0016-0317b.png
  得老妇虽无罪咎殊非美意
   右明占
  郭子和曰二之枯杨谓老夫也五之枯杨谓老妇
  也老夫女妻则刚为主而柔辅之大过之得者也
  故无不利老妇士夫则柔为主而刚辅之大过之
  失者也故无誉然大过之道在臣下为多故不以
  君道处九五亦犹君道之无明夷也
  王景孟曰巽为长女而反曰女妻兑为少女而反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2a 页 WYG0016-0317c.png
  曰老妇易之取象如此其不一也
  案此则知以童蒙取象于艮之少男者拘矣尝观
  此爻若主上六而言者孔子谓之可丑而辞但云
  无咎无誉何也婉辞也婉之为辞何也避斥尊也
  九五大过之主刚中正履帝位而昵于阴柔之小
  人视一世倾桡而不加之意故不以君道处之而
  托言于老妇士夫之象也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2b 页 WYG0016-0317d.png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赞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程正叔曰因泽之象而取涉义
  正义曰灭顶言涉难深
  司马君实曰灭木之泽淫滔甚矣而本爻不刚无
  利涉之材至于灭顶宜其凶大过之世栋已桡矣
  宜拯之于蚤也迨其倾摧而欲救之何嗟及矣故
  藉之于初则无咎救之于三则已桡而凶下卦如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3a 页 WYG0016-0318a.png
  此上卦可知泽之灭木犹栋之桡也木犹灭之人
  乌可过涉以求济哉过涉凶者无舟楫而冯河者
  也泽溢于上至于灭顶自取其凶何所咎也孔子
  谓不可咎言不救之于早至此无及也上之画耦
  兑之泽也泽阴水也中四画奇人之身也初画耦
  足也全卦有人居泽中灭顶之象故于上一爻发
  之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3b 页 WYG0016-0318b.png
  李氏曰卦虽以初上喻栋桡至于以爻明变以位
  明人则意各有所寓也
   右明爻义
  王辅嗣曰大过者栋桡之世也本末皆弱栋已桡
  矣而守其常则是危而不扶凶之道也以阳居阴
  拯弱之义也故阳爻皆以居阴位为美
  李子思曰大过刚过而中盖大过乃所以为中苟
  过极而不知反则将有必折之患故以阳居阴者
厚斋易学 卷十六 易辑传十二 第 54a 页 WYG0016-0318c.png
  吉且利以阳居阳则凶而无誉也
  案六爻虽以二体中分反对为象然上下爻位义
  未尝不相应也初之藉用白茅至四则栋隆而吉
  矣二之枯杨生稊至五则生华矣三之栋桡凶至
  土则过涉灭顶而不可咎矣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