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a 页 WYG0016-02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十二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八
经上篇(谦豫随蛊/)
(艮下/坤上)

  程正叔曰有而不居谓之谦
  朱子曰止乎内而顺乎外谦之意也山至高而地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b 页 WYG0016-0219b.png
  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谦之象也
  林黄中曰谦不自满之猊书云满招损谦受益赞
  云亏盈而益谦序卦云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
  以谦皆以盈满对谦而称
  李子思曰设卦命名多以画之反对取义谦豫两
  卦履小畜之对也履谦取画在三豫小畜取画在
  四特阴阳之画不同尔皆五阴一阳五阳一阴之
  卦也一阴在下卦三阳之上其位不顺故谓之小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a 页 WYG0016-0219c.png
  畜一阳在下卦三阴之上其位则顺故谓之豫一
  阴在上卦三阳之下其位则宜故谓之履一阳在
  上卦三阴之下其位非宜故谓之谦以一阳五阴
  之卦其位象也一阳之在上下者为剥为复象阳
  气之消长也在中者为师为比象众之所归也(阴/为)
  (众/)至于三四在二体之际当六画之中故以退处
  于下者为谦自下而奋出于上者为豫此观画立
  象之本指也从而玩焉以实象言之则山在地中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b 页 WYG0016-0219d.png
  以虚象言之则高处卑下内止外顺皆其义也艮
  三爻尤吉盖自处者下也
 杂卦曰谦轻而豫怡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右明卦用
 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
  林黄中曰自大有之谦变其四阳其不动者六五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a 页 WYG0016-0220a.png
  九三尔六五为君九三为臣变其四阳而君臣歉
  然自居于单弱之中是以谓之谦也古之有大物
  者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富贵崇高守之以卑夫是
  故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此谦之所以次大有也
  案同人大有五阳一阴谦豫五阴一阳亦反对之
  义也然同人大有一阴在二五之中谦豫一阳在
  三四阴阳升降之象也正犹师比畜履之序特五
  阴一阳与五阳一阴相反尔夫大有则满盈故次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b 页 WYG0016-0220b.png
  之以谦而大有之终有变谦之象何也其占曰吉
  无不利而谦下三爻吉上三爻利乃其兆也
   右明卦序

 赞曰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
 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
 而好谦
  案以天地之道卑下释谦光明上行释亨又自天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4a 页 WYG0016-0220c.png
  道而下推广谦亨之义
  程正叔曰他卦有待而亨惟谦则亨矣
  石守道曰六十四卦惟谦六爻无悔吝皆吉能谦
  则亨通也
君子有终
 赞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
  正义曰小人行谦不能久长唯君子有终
  李子思曰谦之为卦指九三一爻故其辞亦曰君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4b 页 WYG0016-0220d.png
   子有终 又曰此易中最吉之卦而天下最难行
   之事唯君子之人然后能久非君子则吾固知其
   不能终也
   林黄中曰诗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以九三之盛
   德有九三之大功居九三之极位而不以谦行之
   终者鲜矣是以他卦九三类多凶咎唯谦则曰君
   子有终彖既发之于前爻又申之于后以明有终
   之义在于九三而不在上六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5a 页 WYG0016-0221a.png
  案九三一阳象君子止于下卦而不上进有终之
  象盖艮止之性安于谦也若上六则小人而无终
  矣卦爻多言君子者以群阴之盛在他卦则为小
  人也故曰君子别嫌乎小人
   右明卦象占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赞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林黄中曰谦之为言下也下卦之下谦而又谦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5b 页 WYG0016-0221b.png
  也
  案上一卦谦也下一卦亦谦也又处下焉故当谦谦
  之义
   右明象
  李季辨曰互体坎居其前大川之象(林黄/中同)
  兰惠卿曰用涉与利涉不同用者自我用之不若
  利之无往不济也圣人教人苟遇险难当用谦以
  济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6a 页 WYG0016-0221c.png
  王介父曰利涉则其材其时利于涉耳用涉则用
  此以涉然后吉也
   右明占
  冯当可曰以阴柔处一卦之下尽谦之义他爻之
  所不及
  案六阴柔小人之象谦退艮止其材柔弱其处卑
  下若小人特床下之巽耳何所用之焉得吉圣人
  以为谦非小人之事也于是以告君子焉所贵乎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6b 页 WYG0016-0221d.png
  君子者以其德之盛也德盛而礼恭此谦之所以
  为美也礼恭而又自下焉谦之至也所处之谦人
  道所好以此涉世何事不济尚可安于艮止而为
  杨朱氏之学也哉
   右明爻义
六二鸣谦贞吉
 赞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兰惠卿曰情发于声凡物有不得于其心必形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7a 页 WYG0016-0222a.png
  声音之间
  李去非曰物不得其平则鸣凡鸣者皆有激于其
  中者
  案卦有二鸣谦此爻与上六也上六之于九三阴
  阳相应而六五为谦之主隔上六之路故上六鸣
  焉而欲三之应之也此爻之于六五阴阳不相应
  而九三近而其情相求故此爻鸣焉而欲五之应
  之也上之于三六五之阴柔终不能间而应之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7b 页 WYG0016-0222b.png
  易此爻之于五九三宗乎众阴而应之也难然三
  虽近权臣也五虽远大君也自非艮止之性居中
  守正鲜不归于三而忘五矣此其所以吉也诸说
  支离皆不足据
   右明象占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赞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此以群阴归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8a 页 WYG0016-0222c.png
  程正叔曰以阳刚之德居下体履得其位众阴所
  宗上为君之所任下为民之所服有功劳而持谦
  德者也古之人有当之者周公是已
  王氏逢曰位高而有功行之以谦能终之者其唯
  君子乎
  袁氏曰初六之谦谦有德而谦者也有初必有终
  故不言有终九三之劳谦有功而谦者也克终者
  鲜矣非君子不能也故外爻皆以君子言之有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8b 页 WYG0016-0222d.png
  不能必无之辞
  李季辨曰互体坎劳卦也故曰劳谦居艮之上万
  物终乎艮故曰有终
  张知常曰吐哺握发之事其劳如此非君子能有
  始卒乎
   此说亦通
   右明象占
 说卦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9a 页 WYG0016-0223a.png
 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
 者也
  案以一阳统五阴此非常卦之比夫一阳之下方
  进者为复得中者为师若夫谦与豫皆失中者也
  而谦之九三又重刚而不中居多凶之地若非卦
  以谦为体其不恃功伐而偾悍难制者鲜矣圣人
  知其艮止于下而无上进之心故目之曰劳谦又
  以爻义无终不上进之理进则为豫六五已有贞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9b 页 WYG0016-0223b.png
  疾之象又进则为比又进则为剥皆非保禄位之
  善也惧其鲜克有终也故戒之以有终则吉所以
  存君臣之大义而保君子之功伐禄位者其旨微
  矣
   右明爻义
六四无不利撝谦(撝诸说/难通)
 赞曰不违则也
  李氏曰居坤体之下顺之至也履重阴之位柔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0a 页 WYG0016-0223c.png
  至也如是者无往而不谦亦无往而不利
  王辅嗣曰处三之上而用谦焉则自上下下之义
  也承五而用谦则上行之道也故无不利
  程正叔曰处近君之地据劳臣之上故凡所动作
  靡不利于施谦
  都圣与曰撝去三之承己而辞逊以为谦者也盖
  德视己为懋材视己为高功视己为多而位犹在
  己下能辞逊以为谦而不敢当其承己之礼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0b 页 WYG0016-0223d.png
  案以柔居阴谦之至也下则九三有近而相得之情
  上则六五为谦德柔中之主无所不利无争夺也
  以柔乘刚有功伐者谦在己下撝去而辞之不敢
  当其过谦乃得中也
   右明象占
  袁氏曰先曰无不利而后曰撝谦非因撝谦而后
  无不利也
  都圣与曰四无不利而谦五侵伐而无不利盖材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1a 页 WYG0016-0224a.png
  之称否不同也
  张敬夫曰下三爻直言吉上三爻皆设戒艮体止
  而有守故吉谦极而复执坤顺故不得不戒
  李子思曰艮之性以谦而静止故吉坤之性以谦
  而顺动故利静者得吉常多而动者非谦则不能
  利也
   右明爻义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1b 页 WYG0016-0224b.png
 赞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林黄中曰承乘皆阴不富之象不富而能以其邻
  者其志同也
  刘长民曰远人离畔不为之用唯用其邻
  兰惠卿曰五谦卦之主执谦而尚有负固不服者
  则当侵伐之盖指九三也自本爻言之则为劳谦
  君子自六五言之则为有功刚过之臣三阴同志
  故无不利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2a 页 WYG0016-0224c.png
  冯当可曰三以孤阳处众阴之中有强梗不服之
  象
  案不有其富而用其邻所以侵伐无不利五阴之
  卦复剥以本末言也比大君也在二而得中者师
  也上进则为谦为豫皆不得中故豫之彖利行师
  而谦之五上皆有侵伐行师之象也九三一阳据
  乎二阴之外止而不进有诸侯自擅如春秋霸者
  之象与大有九三之亨于天子者异矣自君子言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2b 页 WYG0016-0224d.png
  之则为有终自公侯言之则为异志易之取象不
  可以执一求也无不利云者侵利也伐亦利也柔
  服亦利也夫五以君讨臣伐之可也焉用侵曰彼
  据艮山之阻而得民未易克也坤众也阴弱也以
  其众则利伐以阴弱则利侵要在必克而已矣
   右明象占
  赵氏曰谦岂用师之道哉唯坤之顺而后可以言
  利也师之六五利执言豫之利行师皆以坤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3a 页 WYG0016-0225a.png
  古语有之师以顺动为武盖以此也
   右明爻义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赞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刘氏曰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声音亦多以愤而
  发上六以谦在上而三犹跋扈于下宜其志未得
  而至于鸣也
  案鸣己之谦所以声三之罪三之罪何也昵于近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3b 页 WYG0016-0225b.png
  而不上应也在他卦则应爻所历阳为之隔而阴
  无隔阳之理唯五阴同应一阳则近者相得而远
  虽正应亦不相应如豫之初六是也
   右明象
  耿睎道曰未尝鸣而不应未可罪也既鸣矣乃止
  而不应则其罪可征三得民非众无以胜之故利
  用行师
  兰惠卿曰三在下而己之正应犹己之邑国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4a 页 WYG0016-0225c.png
   右明占
  案谦以下为贵而上则所处者高阴以近阳为贵
  而上则去三也远此所以上鸣而三不应三不应
  而征之何也下四爻为谦者也上二爻治谦者也
  已以谦接下而所当应者不我应焉此而不治则
  卑巽而非谦矣谦非巽比也巽者阴伏于下而谦
  则中蕴阳刚者也以谦接下而下不应必治之矣
  然则与六五之义何如曰五大君也以谦治天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4b 页 WYG0016-0225d.png
  者也故以其邻侵伐而无不利此天子率诸侯以
  讨二者也上人臣之位高者也以谦治其邑国此
  如鲁成公之堕郈费者也
   右明爻义
  张敬夫曰下三爻直言吉艮体止而有守也上三
  爻皆设戒谦极而复执坤顺不得不戒也
  李子思曰下三爻艮以谦而静止故吉上三爻坤
  以谦而顺动故利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5a 页 WYG0016-0226a.png
  王辅嗣曰六爻虽有失位无应乘刚而皆无凶悔
  吝者以谦也
  案六爻之义无不善者以五阴皆谦者也独九三
  以一阳居下位之上然退处坤道卑退之下而不
  骄亢艮象为止而主卑退成谦之义在此一爻也
  然细玩爻义则九三以阳刚居谦为有功劳盛大
  而不伐之象在他卦则众阴之所归在谦之世则
  位高功大而众之所不与者也故初虽卑下犹以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5b 页 WYG0016-0226b.png
  三为大川之难二近之而志在于五四近之而撝
  却其谦五上则以正治之者也然则以谦居下而
  功大位高犹为上下之所忌如此况骄亢者乎为
  人臣者可以知所戒矣
   右明六爻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
初六鸣豫凶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6a 页 WYG0016-0226c.png
  案一阳已独为正应二三隔之已无由进故先鸣
  以求应然阳唱阴应乃为常理阴先鸣是以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案豫九四象权臣权之所在众之所趋初其应也
  则鸣求豫三其承也则盱求豫举世皆趋四以为
  说焉知有五君也哉二者五之应人臣在下者也
  三阴同体则宜同趣况二介其间所宜相挻以进
  于四而二居中履正知有君臣之分不徇权势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6b 页 WYG0016-0226d.png
  也知四之不可夺而五之不得应遂与初三如石
  之不相入翩然而下不俟终日此孔子不脱冕而
  行者欤内卦为贞故离之三言日昃乾之三言终
  日二之日故有不终日之象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案三四本近而相得然震动而上坤静而下上下异
  趣故有此象圣人警而诲之曰盱豫固有悔矣去
  之不勇迟恋不去则犹有后悔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7a 页 WYG0016-0227a.png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六五贞疾恒不死
  案六五阴柔当豫之时上下耽于逸乐以天下之事
  天下之才尽付九四大臣而漫不省此贞疾之證
  也然四虽刚强犹在下也五虽阴柔犹在上也君
  臣之名位未亡此恒不死之證也春秋时不惟周
  存名号而已齐以诸田疾鲁以三家疾政在大夫
  孔子周流列国欲起其疾而无能用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7b 页 WYG0016-0227b.png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案人情之逸乐始虽为之犹未敢肆至于昏冥忘
  返则安于豫矣是其习成也又以一阳在柔主之
  侧众皆趋之惟二中正不随流俗远四而知避五
  虽中而不正近四而相逼二可去而五不可去此
  吉凶之所以异也然则奈何为九四者固当自任
  不疑合天下之才以致和豫之治为众阴者固当
  以说豫自戒不徇乎四以致君臣之义为六五者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8a 页 WYG0016-0227c.png
  又当震厉自强委任大臣勿使其专以怠豫为戒
  则圣人设卦生爻之义明矣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案六二中正谓之小子何也易之取象自本爻言
  之不计二之德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8b 页 WYG0016-0227d.png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案九五刚明中正为随之主一世之人所宜随之
  也然六位之次以一随二以后随前不至于四不
  能达五也故震之三爻俱动而进惟四之随使四
  认以为己所获私擅于下以是为贞无乃权太过
  而取凶乎惟其与五同德相孚在于率之以随五
  以尽事君之道使上下昭然皆知其道在此而无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9a 页 WYG0016-0228a.png
  他疑焉则何咎之有
九五孚于嘉吉
  案嘉之为言中心相好之谓妃曰嘉耦婚曰嘉礼
  礼曰嘉会然则九四有孚于九五者盖其所嘉者
  也其所嘉者何也居大臣之位能率一世之人以
  随乎君是可嘉也然则四孚于五则曰道五孚于
  四则曰嘉惟其时物而已若谓嘉为六二正应之
  配则卦有随义不取应矣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19b 页 WYG0016-0228b.png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案西者上六之象成兑之主也山者兑有伏艮象
  又居一卦之上最高之象也
(巽下/艮上)

 赞曰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案此以九六升降合二体言之推原致蛊之由非
  以是即蛊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0a 页 WYG0016-0228c.png
  赵孟问秦医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
  于文皿虫为蛊榖之飞亦为蛊在易女惑男风落
  山谓之蛊
  李氏曰器陈则蛊榖腐则蛊事惰则蛊蛊为败意
  苏子瞻曰器久而不用则蛊生之谓之蛊人久宴
  溺而疾生之谓之蛊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
  之蛊
  案医家病水与气血者皆谓之蛊而制字之义皿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0b 页 WYG0016-0228d.png
  以承物物坏则虫生为蛊蛊之名义秦医二氏得
  之训释家见秦医谓惑乱之所生便以惑乱为解
  非也
 杂卦曰蛊则饬也
  郭立之曰柔在内事之所以起刚在上蛊之所以
  饬也谓事蛊则当修饬非以饬蛊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1a 页 WYG0016-0229a.png
  案此取风落山之义为象
   右明卦用
 序卦曰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
  正义曰物蛊必有事非谓训蛊为事也
  林黄中曰传不云乎无故者必有其故也圣人深
  究天下万物之情状知其无故而以喜随人必将
  有事焉是故受之以蛊
  案随之有蛊直反对耳序难通故兼豫以为义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1b 页 WYG0016-0229b.png
   右明卦序
元亨
 赞曰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李子思曰元亨者一阳之动有所感应而为亨通
  也阳动而有为不以巽阴之惑而辄止则虽大难
  皆可以涉也
  朱子发曰治蛊之道在乎上下之志交而元亨则
  天下治矣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2a 页 WYG0016-0229c.png
  程正叔曰自古治必因乱乱则开治理自然也如
  卦之材以治蛊则能致元亨也
  袁氏曰巽而止所以为蛊巽而止之所以亨蛊
  案孔子因成卦之义遂言蛊元亨而天下治则元
  亨者亦以刚上柔下巽而止合卦变二体之材也
  今二说各据其一合而观之则得孔子之指矣卦
  之所以有元亨之材者以乾之一阳自初复于上
  而坤之一阴自上复于初一升一降相为往来有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2b 页 WYG0016-0229d.png
  元亨之象也又自成卦观之初二五上四爻皆失
  位而当位者特中之二爻耳凡物之蛊败者先自
  外始而其中未败此蛊之所为可饬而有元亨之
  义也又以治蛊之败言之则巽而止之所以为元
  亨之道也
   右明卦象
利涉大川
 赞曰往有事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3a 页 WYG0016-0230a.png
  兰惠卿曰事蛊而不修则益以颓敝不可视漏忽
  倾如涉川之期于必济无所畏缩
  林黄中曰方蛊之时非垂拱无为而治者也书曰
  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若畏其难而惮其劳
  则燕安苟且终于委靡而已矣
  李子思曰巽为木乘木而往济则利涉大川之象
  也若涉渊水古有此语文王述之以为象然不曰
  涉川而必曰大川者若泛泛涉水不足计也必有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3b 页 WYG0016-0230b.png
  大患难大险阻大功力然后著象以告人然逐卦
  取象不一端此卦巽木在下舟之象也艮之四五
  中虚乘木舟虚之象也自初至四坎水之象也舟
  实则溺虚则济故为利涉
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赞曰终则有始天行也
  林黄中曰自大挠造甲子起于五行自甲至癸为
  天一地十之数自子至亥如乾坤十二位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4a 页 WYG0016-0230c.png
  程可久曰蛊非训事而事之敝则蛊故君子必饬
  之日有十辰有十二相错而为六十天行也其六
  十之间为甲之日六先三日后三日者饬蛊贵复
  始故取甲也
  苏子瞻曰先甲三日子戌申也后甲三日午辰寅
  也无九五以干之故其治乱皆极其自然之势势
  穷而后变故曰终则有始天行也若夫巽之先庚
  午辰寅也后庚子戌申也庚之所后甲之所先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4b 页 WYG0016-0230d.png
  故曰无初有终又特曰吉不言于彖而言于五明
  此九五之功也
  马氏曰甲十日之首蛊造事之端举初而明始也
  陈氏曰甲为令首庚者申继之谓蛊者造事之始
  巽者号令之常
  程正叔曰甲举其首庚犹更也
  郭子和曰观易之爻兼三才而两之故六是以阳
  不过六阴不过六复称七日自姤经六爻至初九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5a 页 WYG0016-0231a.png
  而七也临称八月自复历六爻至遁六二而八也
  李仲永曰蛊者事也言不可一日不事事也
  案甲庚之说诸儒不胜其异或取仁义或取纳甲或
  取丁辛文王有象而无义孔子但言终则有始天
  行也诸儒求其说而不得故应失之凿尔记曰外
  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故释菜用丁祭郊用辛祓
  除用已若乃更新申命播告天下与天下更始则
  须用刚日此蛊巽所以有取于甲庚也甲取造端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5b 页 WYG0016-0231b.png
  之始庚取申命之后义各有主甲者乾之一阳自
  初申上凡历六爻故在下卦历三位为先三日之
  象又至上卦历三位为后三日之象蛊饬而治上
  穷而反则刚复来初为泰蛊终则泰始泰终则蛊
  始一治一乱一终一始此天道也孔子所谓终则
  有始不过如此若夫巽则有取于申命造命在前
  非巽之事故九五之君称无初有终耳
   右明卦占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6a 页 WYG0016-0231c.png
  左氏传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吉涉河侯车败诘
  之对曰乃大吉也三败必获晋君其卦遇蛊曰千
  乘三去三去之馀获其雄狐必其君也蛊之贞风
  也其悔山也岁云秋矣我落其实而取其材所以
  克也(见僖公/十五年)谓蛊败而后元亨利涉大川其三去
  应三日之义易之知来如此或曰此连山归藏之
  占也
   右明占法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6b 页 WYG0016-0231d.png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赞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冯当可曰乾为父坤为母乾刚升而上乾不成乾
  则父之蛊也坤柔降而下坤不成坤则母之蛊也
  程正叔曰初六成卦由之有主之义居内在下而
  主其事子干父蛊也
  张敬夫曰艮止于上巽顺于下无为而尊于上者
  父之道也服劳而奉于下者子之道也故蛊之卦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7a 页 WYG0016-0232a.png
  多言子干父事
   右明象
  胡翼之曰得巽之体能用权以干父事代父之任
  而成家者子之职也一不能然是无子矣
  陆希声曰能干父事则人谓之君子之子
  王辅嗣曰能堪其事考乃无咎也
  正义曰父没称考在亦称考康诰云奔走事厥考
  又云大伤厥考心此避干父之文故变云考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7b 页 WYG0016-0232b.png
  都圣与曰考言其成德也事业之实必承其命故
  干蛊则称父毁誉之名必要其成故言无咎则称
  考也
  张子厚曰处下而不系应于上如子之专制虽意
  在承考然亦危厉以其柔巽故终吉
   右明占
  程正叔曰处卑而尸尊事自当兢畏以六之才非
  有能济之义圣人以当蛊之始专言为子干蛊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8a 页 WYG0016-0232c.png
  道必克济则不累其父能厉则可以终吉乃备见
  为子干蛊之大法也
  朱子发曰乾初九之上父往矣子来居父之位其
  事不正咎也乃危厉之道则变而之正于考为无
  咎于己为终吉贞事之干干父之蛊则变而正矣
  (阴居下/正也)
  吕与叔曰父母之蛊人子所难治干者以身任其
  事不敢避也以人子之所难故初则厉二则不可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8b 页 WYG0016-0232d.png
  贞三则小有悔然卒以任事为功故初终吉三无
  咎五用誉也
  朱子曰初蛊未深而事易济故其占为有子则能
  治蛊而考得无咎然亦危而能戒则终吉也
  袁氏曰夫蛊言子而不言臣言父而不言君者君
  臣之义取诸父子而移之者也
  张敬夫曰能尽子道则家齐矣由是而之焉则国
  可治天下可平故孔子曰蛊元亨而天下治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9a 页 WYG0016-0233a.png
  案六自坤来居乾之初干乾之事有子如此父虽
  没而无过矣夫居下位而无应辄专其事又不当
  位非所安也然一家之蛊终归修饬岂非得乎使
  为人子者以其不安而不敢任事蛊谁与饬也其
  曰干父而曰考无咎考虽父在之通称然以爻义
  观之上九为父诸爻自四而上皆近之此其长子
  逮事父者也初最远而在下此其幼子而父老或
  不逮事者也人固有老而得子者象或以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29b 页 WYG0016-0233b.png
   右明爻义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赞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杨廷秀曰初承考二干母其父亡而母存乎
  李子思曰遇者艮而为蛊者巽蛊之患非独生乎
  阳而阴实为之故母亦称蛊
  程正叔曰二应六五以阳刚之材在下而干夫在
  上阴柔之事也故取之干母蛊为义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0a 页 WYG0016-0233c.png
  石守道曰六五阴居尊位委任九二有母之象
  兰惠卿曰晋六二之王母亦谓六五也
  正义曰居内处中干母事也
  朱子发曰六五位不当事之蛊也
  案上九阳刚在上在蛊之时而位不当父之蛊也
  世固有父没而母任家事者以众子在而母总其事
  也故因六五以阴柔为一卦之主而取象于母之蛊
  焉诸爻不取此义而独于九二言之者以其正应在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0b 页 WYG0016-0233d.png
  上又处乎内有阳刚之材能干者也又家事之败
  或由妇人乱政而其材子能饬之亦为干母之蛊
   右明象
  刘氏曰妇人之情矫拂或过则易以伤故欲得中
  而不可贞固
  冯当可曰治父蛊易治母蛊难妇人处事疑阻不
  明易致忿怨二居巽之中不刚不柔六爻中治蛊
  惟九二最善故能干母之蛊而不坚执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1a 页 WYG0016-0234a.png
  朱子曰言当巽以入之
  林黄中曰母柔而子刚于义为得矣然而不可以
  为正也有母在上而以刚行之有时而违咈矣
  案刚上柔下者贞之义也今二五柔上而刚下故
  曰不可贞干父正也干母变也干母而又贞焉其
  不溃裂者鲜矣故圣人戒之
   右明占
  张舜元曰二以刚居阴在下卦之中事亲以孝不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1b 页 WYG0016-0234b.png
  失于柔制义干蛊不失于刚刚柔相济不出乎中
  人子之道尽矣
  闾丘逢辰曰二负刚明之材于蛊之时欲治远自
  近治外自内岂屑屑然以闺门为己任哉干母之
  蛊亦时焉而已
  都圣与曰不言凶悔者得刚柔之中也
  程正叔曰齐王好色好货孟子引之当道而已不
  逆其欲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2a 页 WYG0016-0234c.png
   诸说虽不甚同皆可以旁通曲畅
   右明爻义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赞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朱子发曰上九位不当父之蛊也九三重刚而不
  中干父之蛊而刚过者也
  兰惠卿曰刚之太过不免小有悔然时方蛊坏非
  刚过之材不能以济故无大咎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2b 页 WYG0016-0234d.png
  程正叔曰以阳刚之材居下卦之上主干者也虽
  刚过然在巽体顺者事亲之本也又居得正故无
  大过
  都圣与曰悔自己言咎自彼言也
  案本爻巽体阴也故为小上九艮体阳也故为大自
  本爻言之干上九之蛊而不应上九以过中之刚
  行之宜不能无悔然体巽以行权而不至于咈戾
  则其悔者小也自上九言之本爻能干其蛊刚过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3a 页 WYG0016-0235a.png
  而不应乎己宜不能无咎然所处当而不失其正
  则已亦不得而咎之也故曰无大咎小大以巽艮
  言也
   右明象占
  石守道曰九二九三全刚干事近乎专权爻辞常
  抑之
  李子思曰处重刚之位而不应疑其改父之命或
  至于伤恩故小有悔然承蛊弊之后有刚干之材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3b 页 WYG0016-0235b.png
  体巽之权以济事而委曲以行之无大过失作易
  者论干父母之蛊而寄之于巽三爻有深意也
   右明爻义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赞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刘氏曰上为外之主四与五承之故皆以父言
  刘长民曰不能强干以得其位犹可宽裕其事缓
  而图之斯宜止矣往求干事得无吝乎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4a 页 WYG0016-0235c.png
  卜子夏曰以柔居阴不敏于事者也
  朱子曰阴柔不能有为宽裕以治蛊之象也如是
  则蛊将日深故往则见吝
  郭子和曰材力太柔未可往也
  案当父之蛊而宽缓处之材力不足故也若不自
  度而冒焉以往见吝必矣盖不能济蛊是吝也裕
  者阴柔之象不宜往者艮止之象吝者上九非其
  应之象也故不曰往吝而曰往见吝往吝则吝在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4b 页 WYG0016-0235d.png
  我见吝则吝在彼也
  程可久曰裕益也裕父之蛊与逢君之恶之义同
  非惟不能干又从而裕之
  林黄中曰传曰以水济水以火济火命之曰益多
   案裕之义惟二氏说同疑乃正说也孔子之传
   益曰长裕又曰德之裕则古盖以裕为益矣不
   应蛊六爻皆能干而无败事者也大抵卦体阴
   柔阴难之类以六居四多为材不能济坤蒙师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5a 页 WYG0016-0236a.png
   卦可见矣
   右明象占
  胡翼之曰初六居败坏之始能用权变以治其事
  今居已坏之后而无刚明之才故往见吝
  袁氏曰诸爻之干蛊者或体刚或承刚或应刚独
  本爻以柔而止盖巽而止所以致蛊非所以干蛊
  者也
  冯当可曰下三爻巽体故可以干蛊以六居四比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5b 页 WYG0016-0236b.png
  九三为和柔反不能干徒能裕蛊盖艮止而不巽
  非下三爻比也宜其往必见吝
  毛伯玉曰九三之锐失之过故悔本爻之缓失之
  不及故吝必不得已宁为三之悔不可为四之吝
  此治乱兴亡之几也
   右明爻义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赞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6a 页 WYG0016-0236c.png
  张子厚曰虽天子必有继也故亦云干父之蛊
  都圣与曰六五之与上九柔下刚上其象则子于
  父也
  兰惠卿曰以柔中之材为干蛊之君是继之主也
  柔则疑其不能干事然而能用九二阳刚令誉之
  臣所以能干父之蛊也
  游定夫曰二处多誉之地材有馀而道不失中固
  众誉之所归六五因众誉而用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6b 页 WYG0016-0236d.png
  冯当可曰艮巽风山相触而声生焉用誉取有声
  之象
   右明象占
  李子思曰蛊之为卦女惑男巽而止其疾疑若不
  可为也而卦之诸爻皆以干蛊言之遇蛊而能干
  阴阳相济所谓蛊元亨而天下治也遇之难付之
  无可奈何易中无是理也六五体艮之德以柔居
  中而应巽之九二其所以干者寄之于九二刚中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7a 页 WYG0016-0237a.png
  之臣也
  案宣王承厉王之烈能用仲山甫令誉之臣当此
  爻也又或曰五君也有上九之父在则父老而子
  摄之时也
  林黄中曰应乎九二故曰干父之蛊六五贤母也
  九二贤子也妇人无家以夫为家母虽在上而所
  干者父之事也不曰夫而曰父者从子而言也
  案五不自干而用二有誉之子以干上之蛊则六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7b 页 WYG0016-0237b.png
  五当位上之妻也其不言妻恶妇人之与家事故
  末言之此义亦通
   右明爻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赞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林黄中曰王者五也侯者三也在五之上而不应
  乎三不事王侯之象也
  朱子发曰执刚不屈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8a 页 WYG0016-0237c.png
  陆希声曰以尊刚之德为四五所承不事王侯
  李子思曰高处艮山之上也
  朱子曰阳刚居上在事之外故为此象而占与戒
  在其中矣
  案卦之六画以衡观之则在卦之外为不事王侯
  以竖观之则在艮山之上高而可尚矣不言事则
  蛊在其中也蛊之终则蛊之已治与蛊之已成皆
  无所事故不事而其事为高尚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8b 页 WYG0016-0237d.png
   右明象占
  都圣与曰其画为九则阳刚之象其体为艮则能
  止之象在卦之终则无所事事之象
  李去非曰师之上六不言师无所用师也蛊之上
  九不言蛊无所干蛊也
  李仲永曰处艮之极知止者也出于有事之外而
  不事其事其举高矣
  杨廷秀曰臣事君子事父一也上九臣也而不事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9a 页 WYG0016-0238a.png
  王侯然则为子而不事父与曰有初六九二九三
  以干之有六四以裕之又有六五之君兼群贤之
  干蛊者而用之则上九不必为矣
  程正叔曰士之自高尚亦非一道有怀抱道德不
  耦于时而高洁自守者有知止足之道退而自保
  者有量能度分安于不求知者有清介自守不屑
  天下之事独洁其身者所处虽有得失小大之殊
  皆自高尚其事者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39b 页 WYG0016-0238b.png
  案若上九者其殆庶几于怀抱道德而高洁自守
  者与有君子之德有饬蛊之材而无其位方一世
  之蛊或干或裕投其身于悔吝之域者多矣独上
  九居事物之外其德至刚其道知止谓所以饬蛊
  者天下之士各以其材而效其事于一世而无所
  用我焉故不事王侯而以高尚为事此微子箕子
  比干之徒致其身于殷之末造而太公伯夷独居
  东北海之滨者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40a 页 WYG0016-0238c.png
   右明爻义
  王介父曰无为而用臣子者君父也有为而为君
  父用者臣子也蛊者臣子之任也故其爻虽得尊
  位亦干父而已有父子然后有君臣君臣之义取
  诸父子而移之者也故自初至五皆以父母与子
  为言能干父母之蛊则国蠹可知矣至上九则其
  义有进退去就而不可施于父子故特以君臣为
  言也在一卦之外家道不可有外也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40b 页 WYG0016-0238d.png
  赵氏曰四爻皆以干父之蛊为义而九二独曰干
  母之蛊以在内卦之中也上九独曰不事王侯以
  在外卦之外也其在内则所干为有限其在外则
  不事不失为高
  案为子者遇家道之蛊不容不事事也上九阳刚
  在上父也六五阴柔居尊位上九之配母也四三
  其长次子也二父没母在之子也初则母亦没矣
  从兄以干父之蛊者凡在下位者皆后生者也后
厚斋易学 卷十二 易辑传第八 第 41a 页 WYG0016-0239a.png
  生则父母老而逮事之日浅故曰考曰不可贞也
  生乎前则逮事父矣故曰干也曰裕也六五母道
  也而用材誉之子以干其父不称母不以妇人与
  家事也上九父道也而取不事王侯之象不称父
  避斤尊有害于过则称已之义也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