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a 页 WYG0016-020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十一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七
经上篇(同人大有/)
(离下/乾上)
同人
  朱子发曰三画以初为地二为人三为天重卦四
  犹初也五犹二也上犹三也九五应乎六二同人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b 页 WYG0016-0203b.png
  也
  勾氏曰上居位之贵肯同其下
  程可久曰同者同其不同如春秋书同盟同围之
  同
  司马君实曰君子乐与人同小人乐与人异与人
  同者人亦同之与人异者人亦异之 又曰草木
  鸟兽不可同也
  李去非曰同人与比异比为人所比同人与人同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a 页 WYG0016-0204a.png
  者也
  案上乾君也下应六二在下卦之中人位也故曰
  同人言君上之同乎人此包牺文王命卦之旨也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圣人与人同欲皆其义也
 赞曰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
  李子思曰一阴疑可以统众阳矣而位则居二故
  止可以为同人之象而不可以为大有
  赵氏曰一阴居二是柔得中而有谦以下同乎人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b 页 WYG0016-0204b.png
  之象
  朱子发曰父子君臣夫妇朋友长幼其位不同而
  相与会于大同者中也过与不及睽异而不同矣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未始不同得其所同然则心
  同心同则德同
  李季辨曰天下之人所禀各异等伦则相绝也然
  其中有不约而同者天理之一也目有同视耳有
  同听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以应乎/乾为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3a 页 WYG0016-0204c.png
   三说各以赞之一明之大抵孔子赞易五阳一
   阴之卦则以一阴为主明卦名义自是孔子之
   例非经之本旨也至序卦乃云与人同者物必
   归焉则经之本旨孔子非不知之
 杂卦曰同人亲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陆希声曰日离于天其体同也火炎而上其性通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3b 页 WYG0016-0204d.png
  也
   此亦孔子新意
   右明卦用
 序卦曰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
  程正叔曰不交则否相同则为同人义相反故相
  次 又曰世之方否必与人同欲乃济同人所以
  次否也
  胡周父曰天下否塞之久人人欲其亨通是必君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4a 页 WYG0016-0205a.png
  子同志以兴天下之治则天下同心归之
  李子思曰乾坤六子迭相用事而象显卦成独中
  女之卦其象未见故作易者以离交乾设为同人
  大有二卦以尽之 又曰离之性上傅乎乾而乾
  之性亦下同乎离非复如向者乾上坤下两不相
  交而否塞不通此同人之卦辞所以与否相反也
  案即否之乾上以离易坤初三两爻变也序卦有
  正意而诸说旁通皆可以推之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4b 页 WYG0016-0205b.png
   右明卦序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赞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陆希声曰同人于野亨道大公也利涉大川应乎
  天也
  程正叔曰天下大同之道则圣贤大公之心也常
  人之同者以私意所合乃昵比之情耳故必于野
  而无远不同也天下皆同之何险阻之不济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5a 页 WYG0016-0205c.png
  冯当可曰以卦体言之则有大同之义以卦爻言
  之则示阿党之戒野外也二之从五离之丽乾皆
  自内而外理契至公则虽胡越之殊为一心私徇
  于己则虽室家之壸有异志
  薛氏曰自朝及野君人之道也故门无咎郊无悔
  野方亨
  杨中立曰人之常情昵近遗远则其同不广矣
  李仲永曰以乾健而涉难无所不利阳以阴为难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5b 页 WYG0016-0205d.png
  五阳一阴故不足以为难而利涉焉
  正义曰与人同心足以济难
  闻之曰古之圣人唯能通天下之志故能成天下
  之务际天所覆志无不通则成大事济大难立大
  功无往而不利也以象言之野天际之象坤龙战
  于野是也离中虚舟虚之象乾健行之象也际天
  所覆皆与人同则志无不通以健行舟则虽有大
  川涉无不利健以言其合众力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6a 页 WYG0016-0206a.png
   右明卦象
 赞又曰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
 通天下之志
  李子思曰卦辞反否昔也不利君子贞而今也利
  君子贞
  案君子贞以乾在上言否隔大同所以为利不利
  之别也
  郑舜举曰人臣为群阳之宗易失之私故同人之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6b 页 WYG0016-0206b.png
  彖爻多戒辞人君为群阳之宗上下顺从故大有
  之彖爻多吉
   右明卦占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赞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兰惠卿曰处同人之初始出门而同人者也
  李季辨曰一阴在二众阳所欲同也初最近之出
  门而相遇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7a 页 WYG0016-0206c.png
  刘氏曰六二在外门之象也
  程可久曰六阴数耦动辟有门之象
  案同人之时五阳皆同一阴在二初出即遇之六画
  一门之象也随之初九节之九二皆前遇六取象
  于门
   右明象
  林黄中曰二五正应也初九六二以近而同宜若
  有咎矣然初在二下不隔五路无乘陵之象又谁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7b 页 WYG0016-0206d.png
  咎之哉
  案初九六二各当其位近而相得出门相遇非邀求
  结约以为同者也众阳在外未尝涉害谁得而咎
  之
   右明占
六二同人于宗吝
 赞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林黄中曰异体为配同体为宗二于五为配于初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8a 页 WYG0016-0207a.png
  三为宗何者同离体也
  李季辨曰众阳皆欲同二而二与下体同同于宗
  也然非正故吝
  张舜文曰亲其所亲则疏者隔矣党其所党则远
  者疑矣不亦吝乎
  案初与三皆近而其情相得又离之为卦本以一阴
  丽于二阳之间其相与之同决非乾之三阳所能
  间矣特同人之义贵乎大同不贵乎自私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8b 页 WYG0016-0207b.png
   右明象占
  程可久曰当同人于野之时仅同于宗所以吝也
  张敬夫曰同人于野则曰亨同人于门则曰无咎
  同人于宗则曰吝推此则圣人之心可见矣
  案卦曰同人于野亨与二也爻同人于宗吝不与
  二也同比六二而一与一不与何也卦论成卦之
  体爻论一爻之义也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9a 页 WYG0016-0207c.png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赞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朱子曰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惧九五见
  攻故有此象
  胡翼之曰以刚据阳志好强暴欲私六二而夺其
  应以不正加人不敢显然兴戎但伏于草莽又升
  高陵以望之
  张舜民曰离为甲胄为戈兵戎之象也诸阳莫不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9b 页 WYG0016-0207d.png
  愿同二而五以正应专有之三以炎上之刚欲与
  之战自度内虚之力不足以当乾之刚健至于三
  岁不敢兴也
  都圣与曰爱恶相攻远近相取物之情也六二柔
  中草莽之象也伏戎于莽下据六二之象也
  刘子圭曰用壮而强欲人之同乎已居下体之上
  故谓之陵有凭上之志故谓之升三岁不能兴则
  五与二通矣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0a 页 WYG0016-0208a.png
  李季辨曰三与五隔三爻故曰三岁
  案内据乎二伏戎以待五之至而敌之升高陵以望
  五虽三岁之久而不敢兴何者下固不能以敌上
  私固不能以胜正也同人者师之伏也故因离之
  外刚为甲胄戈兵而取伏戎之象三岁不兴犹屯
  六二之十年乃字也其必待三岁十年何也远近
  之势异也其三岁十年之久近又何也屯者塞同
  者通时不同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0b 页 WYG0016-0208b.png
   右明象占
  程正叔曰卦惟一阴诸阳之志皆欲同之然以中
  正之道正应乎五三与之比而欲夺之故其象如
  此深见小人之情状不曰凶者不敢发未至于凶
  也
  司马君实曰三四者上下之际异同之分也故迭
  争而交不胜也伏戎于莽下袭上也乘其墉上陵
  下也三不兴而四弗攻吉逆顺之势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1a 页 WYG0016-0208c.png
  李子思曰天下之理聚则必争卦以相同为义而
  三则伏戎四则乘墉五则大师克何也二应五而
  三四据之所以争也呜呼出而与人同至易至简
  之事而乃如此故易中必知险简中必知阻不学
  易者殆不可以涉世变也
   右明爻义
九四乘其庸弗克攻吉
 赞曰乘其庸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1b 页 WYG0016-0208d.png
  王介父曰墉保内以捍外也
  程可久曰墉限内三之象
  李季辨曰四欲同二而隔九三故乘九三之墉
   右明象
  都圣与曰刚不中正犯义以陵人之象也位本阴
  柔则知义不胜之象也
  程可久曰与迷复者异矣
  张知常曰不曰悔亡而言吉圣人贵迁善如此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2a 页 WYG0016-0209a.png
   右明占
  朱子发曰三非犯已二非已应乘墉岂其宜哉
  胡周父曰二为卦主五为君位君臣同心三乃升
  陵而敌五四又乘墉而攻三则积岁不兴弗克攻
  宜也
  朱子曰乘其墉矣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义之弗
  克而不攻耳故吉
  郭子和曰三四居二五之间故有争夺之象乘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2b 页 WYG0016-0209b.png
  之逼过于伏戎弗克之攻过于不兴何吉之有本
  爻言此深罪三之伏戎也
  案三四皆欲同二而二五正应君臣之义也谁能
  夺之然三之不兴仅免凶咎而四之弗克乃吉何
  也三之所欲敌者五也四之所欲攻者三也逆顺
  异也四之失在乘九三耳弗克攻则吉矣故曰吉
  吉以弗克攻言不计其乘墉之失也抑又观之同
  人六爻皆无吉义圣人似太不恕也故于众爻之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3a 页 WYG0016-0209c.png
  中择其可吉者以九四当之
   右明爻义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赞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林黄中曰诗不云乎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
  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夫人乖离则悲遇合则喜
  此天下之至情也
  程正叔曰五同于二而为二阳所隔自以为义直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3b 页 WYG0016-0209d.png
  理胜愤抑至于号咷然邪不胜正终必得合故后
  笑也
  案此与旅上九笑号先后正相反萃初六亦言号笑
   右明象
 赞又曰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代氏曰三四敌强大兴师方可克之传曰如二君
  故曰克
  王介父曰两刚虽俱抗五然各欲擅其私而非同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4a 页 WYG0016-0210a.png
  心者也是以不能克五而为五之所克商周之不
  敌此之谓也
  程可久曰卦反变为师故三四五皆言兵戈以此
   右明占
  程正叔曰不取人君同人之义者不与天下大同
  而独私一人非君道也
  王氏逢曰以刚居上非所以善同于下而又同乎
  己之应失同人于野之义九三九四所以悖之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4b 页 WYG0016-0210b.png
  杨中立曰虽克相遇止于后笑亦不言吉也
  李子思曰物将有合也而或间之则不可以不去
  故颐中有物必噬而求合同人之卦柔得位得中
  而应乎乾岂知有是事哉唯自二之五不免历三
  四两爻而后至经历险阻而激起争端此涉世之
  常也争既息而二五自合岂终能为间也哉
  案九五大君当与天下相孚于大同之世而乃今
  私系所应是以彊弗友之徒竞起而争之夫以上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5a 页 WYG0016-0210c.png
  伐下直举而错之尔何至动大众而仅能胜之哉
  私故也作易者以为失君人大同之道故备言其
  私昵之状而以敌国交兵之法言之其训严矣
 说卦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
 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案五于二其悲哀之极至于号咷征战之争至于
  大师不至于笑而相遇不止者以阴阳之至情君
  臣之正应有真同者存也孔子是以发明言外之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5b 页 WYG0016-0210d.png
  意曰其利断金以见大师之必克也
   右明爻义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赞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案上去二远孔子又发此占外之旨
  朱子发曰乾天际有郊之象
  张舜元曰需于郊亦乾之象也郊野皆以天际取
  象或乾之初或乾之上唯其时物而已同人于宗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6a 页 WYG0016-0211a.png
  以其亲也同人于门以其近也同人于郊以其远
  也若夫同人于野则与众大同矣邑外曰郊唯取
  在外之象
   右明象
  刘氏曰非无同二之志以远而外不与五争是以
  无悔
  毛伯玉曰有悔者悔而无及也乾之亢豫之迟是
  也无悔者无使有悔也同人之于郊咸之其脢是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6b 页 WYG0016-0211b.png
  也悔亡者无所可悔也恒之久中晋之众允是也
   毛说虽未必尽当一经之义亦可以推矣
   右明占
  杨廷秀曰君子之于人异勿处先同勿处后
   右明爻义
  林黄中曰同人之时二五同心天下莫不同矣苟
  非凭陵强暴之徒皆有同人之义是故初在二之
  下不为九五之难自门而出即同于二同于二则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7a 页 WYG0016-0211c.png
  同于五矣上在五之上不为六二之难自郊而入
  即同于五同于五则同于二矣故唯初上之爻不
  罹于悔咎也
  案五阳欲同乎一阴而一阴不能皆同乎五阳则
  以其同体者亲之然失大同之义矣故曰于宗吝
  若夫五阳之情九五以其正应且居尊而临下必
  欲同之而九三以同体而近以抗五九四又以九
  三之隔也而攻三然终不胜乎九五之正应故终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7b 页 WYG0016-0211d.png
  于相遇而九三之伏戎不兴九四之攻不克也若
  夫初上之远近虽异而皆处不争之地是以无悔
  咎之失
   右明六爻
(乾下/离上)
大有
 赞曰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程正叔曰居尊执柔物之所归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8a 页 WYG0016-0212a.png
  杨中立曰以虚受之能有其大也
  冯当可曰上下五阳皆为己有所以谓之大有也
  林黄中曰大有者有天下之大也刚为大而柔有
  之乾为大而离有之也
  案赞言尊位大中则诸侯大夫不与焉而止据卦
  义言之则大小不同而其为富有之义一也
  兰惠卿曰凡物非其有而有之则为大有若以天
  子富有天下言之则有碍若以卦义言之则有理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8b 页 WYG0016-0212b.png
  盖以阳有阴以大有小于理为顺而以阴有阳以
  小有大于理非所当也今五阳乃为一阴之所有
  迹若可疑然以其得尊位大中然后可以奄有天
  下而不为过也不曰有大而曰大有其旨微矣若
  夫序卦曰有大者则又就卦中别取义非命卦之
  本指也
  郑少梅曰以阳统阴可谓有众不可谓大有
  李子思曰众阳象君子其出应文明之主者乎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9a 页 WYG0016-0212c.png
 说卦曰大有众也
  案此以五阳言之
   右明卦义
 象赞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右明卦用
 序卦曰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
  郑少梅曰能大同然后能大有
  林黄中曰同人之时天下莫不同矣然而未能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19b 页 WYG0016-0212d.png
  之何也为其以九居五无含容之义众阳并争而
  未有归也反而易之以六居五则并包兼容五阳
  虽欲无归不可得也
  毛伯玉曰天下之乱常生于不一故同人者诸侯
  之离合而大有者天下之元亨也
  案传曰同者有同也亦有不同者矣至大有然后
  天下一统故大有之六爻与同人之义相反盖反
  对也圣人之大宝曰位一阴得尊位大中而同人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0a 页 WYG0016-0213a.png
  之争夺息矣
元亨
 赞曰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程正叔曰以卦之材可以元亨即能元亨也大有
  而不善者与不能亨者有矣注云不大通何由得
  大有此不识卦义也 又曰卦名自有其义者比
  吉谦亨是也有因卦义为训戒者师贞丈人吉同
  人于野亨是也有以卦材言者大有元亨是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0b 页 WYG0016-0213b.png
  朱子发曰有其大者未必元亨致元亨者由其材
  也
  李子思曰大有蛊升鼎四卦言元亨者皆以柔应
  刚阳刚有应进而为亨通也
  案元者以有乾也应离故亨
  程可久曰大有为太平至盛之时人君虚己以任
  众贤以保盈成之业固自有元亨之道
  郑少梅曰大有之时盛德在火万物赴亨嘉之会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1a 页 WYG0016-0213c.png
   二说皆可旁通
  毛伯玉曰元亨二字尽一卦之义辞约而博矣
   右明卦象占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案或以无交害为未涉于害然施于同人则爻义有
  之大有无之也又以孔子九三小人害也例之则
  不通
 赞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1b 页 WYG0016-0213d.png
  郭立之曰群贤汇升已最下而无应
  杨中立曰以刚健之才而困于一卦之下无交故
  也君子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张舜元曰上下咸应以柔接下之君已独穷处有
  害君臣之义得无咎乎
  案六五之君厥孚交如上下并交也已独远处而
  无交有害于应君之义
   右明象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2a 页 WYG0016-0214a.png
  李仲永曰四不当位而不为之应匪我咎也
  袁氏曰匪咎本非有咎也艰则无咎矣
  都圣与曰无上下之交非其咎也唯待时而不易
  进焉然后无咎
  郭子和曰难进易退士之常也当大有为之时为
  君子者岂不欲与众贤并进哉疏远而无交非其
  咎也然贤人在上必引其类乾非在下之物终必
  上进特进少难于诸爻尔终无咎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2b 页 WYG0016-0214b.png
   右明占
  苏子瞻曰二应于五三通于五四与上近五独立
  无交者唯初而已(张子/厚同)
   右明爻义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赞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冯当可曰二应于五是不居其有以奉上故为大
  车以载有攸往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3a 页 WYG0016-0214c.png
  刘长民曰下乘阳为动上承阳为实得中之位为
  安五以虚中接下往则无咎
  张舜元曰乾为圜为刚有辐有轮之象辂车之饰
  以金玉者盖取诸乾也
  林黄中曰六五有之而九二载之二五相应阳志
  上行故有有攸往之象五之所及者四上两爻而
  已初与三远非其应近非其邻五虽有之势所不
  及必得九二之臣自下而载之则初与三虽欲违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3b 页 WYG0016-0214d.png
  之不可得已
  案中隔九四况五非正应往宜有咎特以大有之
  时乾之三阳皆为五有况非在下之物未有不上
  进者三阳同体本爻居中承上乘下行之以健与
  之俱进何咎之有
   右明象占
  李子思曰大有元亨之治九二之力居多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4a 页 WYG0016-0215a.png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赞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李子思曰居下卦之上为三阳之长以君子而当
  公侯之任者也
  冯当可曰上九既不应己五居尊位众阳宗之是
  其道可应而应之之象
  程正叔曰以其有为天子之有乃诸侯之常义
  张敬夫曰公侯所有之民物所有之土地皆天子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4b 页 WYG0016-0215b.png
  与之者也必以是而通于天子若小人则认为已
  物至有不供苞茅不修朝贡者也
  朱子曰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故为
  亨于天子之象
  案位下之上长乎三阳居高而能望六五大君之位
  以其刚正之德应之此公侯之为方伯贤而能率
  诸侯以通于天子者也不曰应而曰亨者以上无
  正应能自通者也是爻变则为兑阴小人也全卦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5a 页 WYG0016-0215c.png
  为睽不克通于天子之象
  李子思曰君子道亨之时犹著小人之戒作易者
  真不忘于退小人者也
  愚亦曰小人道长之时犹言大人之亨真不忘于
  进君子者也
  王介父曰易之辞有王有先王有帝有天子有后
  又有大君王以德业言先王以垂统言也帝以主
  宰言天子以正位言也后者天子诸侯之通称大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5b 页 WYG0016-0215d.png
  君天子之尊称也
   右明象占
  郑舜举曰二应五四比五皆五之所能有也三于
  五无相得之义固当自通于天子
  案大有之时五阳皆应六五有可通之义故易言
  之又疑其终于不通故著小人之戒
   右明爻象
  昔秦伯师于河上将纳王狐偃言于晋侯曰求诸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6a 页 WYG0016-0216a.png
  侯莫如勤王公曰筮之遇大有之睽(爻九变/六为睽)曰吉
  遇公用亨于天子之卦也战克而王亨吉孰大焉
  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乾变兑天为泽也上体/离当日日之在天垂曜)
  (在/泽)天子降心以逆公(天子在上说心在/下降心逆公之象)不亦可乎
  (见左氏僖公/二十五年)此因其时物而变亨为享古字通用
  则义亦相通又以公用亨于天子为天子亨公也
  六五以虚中下接诸阳亦有此象
   右明占法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6b 页 WYG0016-0216b.png
九四匪其旁无咎
 赞曰明辨晰也
  正义曰谓九三在九四之旁
  程可久曰本爻先于众贤最近于君
  郭子和曰贤者居近君之位自进于君而无外交
  者九四是也
  袁氏曰四与三疑于近而相得然离性炎上上承
  而不下比匪其旁可知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7a 页 WYG0016-0216c.png
  都圣与曰比于三焉疑贰于君而有下比之咎然
  其体则明其材则刚其性则趋上而不趋下
  案以全体言之五阳同德应五四近君宜引类以
  进也以二体言之下三画乾自为一卦上三画离
  又为一卦四五同体自相附丽彼乾之三阳自为
  一朋四无与焉此大臣之远权势者也与同人之
  九四乘墉异矣何咎之有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7b 页 WYG0016-0216d.png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赞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程正叔曰虚中孚信之象上以信接下下以信事
  上故厥孚交如(或谓与/二交非)五阳交孚于六五夫是之
  谓大有五中有刚处之以柔故五阳亲之爱之而
  无敢犯敢慢之心所谓威如而吉也与同人之先
  号后笑克以大师者异矣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8a 页 WYG0016-0217a.png
  冯当可曰当大有之世爻爻皆有五为大有之主
  下当以有归于上故诸爻皆以不自有为义唯五
  则言处大有之道倘下或有不归于上则乌得为
  大有之时哉
   右明爻义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赞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李氏曰孔子赞象曰应乎天与此爻辞其意通也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8b 页 WYG0016-0217b.png
  又于说卦观象玩变十三卦通变皆引此爻之辞
  以明之
  案易穷则变大有至上宜变矣而反吉焉其变之
  善者乎夫一爻变则为大壮六爻变则为比序卦
  变则为谦无一之不善者也抑观凡乾下之卦至
  终未有不上进者至此则乾之三阳至矣所以有
  自天祐之之象众阳归五而已丽其上吉无不利
  之象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9a 页 WYG0016-0217c.png
   右明象占
  勾氏曰丰盛之时以无累于位为贤
  冯当可曰众阳宗于六五不宗上九是处有之极
  不有其有也
  朱子曰满而不溢故其象占如此
  李季辨曰合六爻皆善善处大有者也宜其得天
  之祐故于卦终赞之如此总一卦言也
  杨廷秀曰八卦乾为尊至上亢而悔六十四卦泰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29b 页 WYG0016-0217d.png
  为盛至上复而吝盛治备福孰如大有之上九者
  乎
 说卦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
 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
 不利也
  李子思曰爻辞不言所以致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之由孔子然后申述之
  王辅嗣曰五德有孚而已履焉履信之谓也五德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30a 页 WYG0016-0218a.png
  柔顺而已乘焉思顺之谓也
  王介父曰大有大畜皆尚贤之卦乾阳物所谓贤
  也
  张舜元曰人欲而天必从天祐而人亦归信顺之
  至天人交与故祐之以吉而焉往不利哉
  案爻止言自天祐孔子并及人助何哉以天道言
  之则乾阳上进为天助也以人事言之则三阳并
  进为人助也其实皆以乾之上复言也乾之三阳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30b 页 WYG0016-0218b.png
  又为众贤之象已立乎卦外而上之亦为尚贤也
  然所以致此者亦岂气数之必然哉下履六五交
  孚之信而近思六五柔中之顺又能尊乾之贤而
  尚之所以自天之祐助不唯吉而且利而其利又
  无往而不然盖得君而不有其有也古之三公复
  政厥辟而享有备福者其应此爻乎
   右明爻义
  杨廷秀曰六爻亨一吉二无咎三明主在上群贤
厚斋易学 卷十一 易辑传第七 第 31a 页 WYG0016-0218c.png
  毕集无一败治之小人呜呼盛哉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