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a 页 WYG0016-0148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八     宋 冯椅 撰
易辑传第四
经上篇(师比/)
(坎下/坤上)

 赞曰师众也
 杂卦曰比乐师忧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b 页 WYG0016-0148b.png
  都圣与曰凡有众者称师易之所谓师则军旅之
  名也
  林黄中曰坤三为众又合坎之二阴斯为大众矣
  而坎之一阳实居下卦之中五阴之众摄于一阳
  一阳在下而为之主非行师之义乎
  杨中立曰先王之制民居则为比闾族党州乡故
  比则众在内一阳在上而为之主君象也伍两卒
  旅军师之制则众在外一阳在下而为之主将帅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a 页 WYG0016-0148c.png
  之象也周人五家为比五旅为师盖取诸易
  朱子曰古者寓兵于农伏至险于大顺藏不测于
  至静之中又一阳居下卦之中为将之象五阴顺
  而从之为众之象九二以刚居下而用事六五以
  柔居上而任之为人君命将出师之象
  案天子六师亦取师有六位之义大国三军取象
  于内卦而已
  石守道曰五阴而一阳取其兵出于一指麾进退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b 页 WYG0016-0148d.png
  一听于将也命出于一必胜命出二三众罔适从
  必败六五用柔军中之事一委于将也
  李子思曰坤与坎相遇阴爻众而肃杀之气胜故
  以师旅为义(凡五阴之卦皆然师特以一/阳居二而以二体之象取义)譬之草
  木黄而陨之时生非吾仁之死非吾杀之也夫然
  故生者不德而死者不怨 又曰兵险事也故作
  易者因以坤遇坎而论用师不寄之于以乾遇坎
  则取象之安吉也使圣人以需讼乾坎相争之象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a 页 WYG0016-0149a.png
  而著行师之义则是敌我之间刚险相抟纷然见
  于爻辞而战争之祸无时可息非所以托训也
   右明卦义
 象赞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右明卦用
 序卦曰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
  林黄中曰自讼而师下坎不动上乾变坤夫民有
  所不得其平而后至于讼讼而不有以正之则民有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b 页 WYG0016-0149b.png
  冤而无所愬有所愬而无所直疾视其上而幸其危
  亡其不起而为乱也未之有也故曰讼必有众起
  案说卦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坤
  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屯蒙之后需讼
  继之乾之遇坎而知险也需讼之后师比继之坤
  之遇坎而知阻也
   右明卦序
贞大人吉无咎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4a 页 WYG0016-0149c.png
 赞曰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
 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游定夫曰用师之道将以正天下之不正也故师
  谓之征己则不正其能正人乎
  刘氏曰征之为言正也汤伐桀曰予畏上帝不敢
  不正武王伐纣曰将有大正于商盖能用众以正
  天下也
  李氏曰师出必有名而直常在我所谓正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4b 页 WYG0016-0149d.png
  兰惠卿曰三代未尝有无名之师后世始有潜侵
  暗袭出于诡道者皆非正也
   此述赞意以正为贞
  李仲永曰众不能以制众制众者贞夫一者也
  都氏曰阳为一阴为众众以一为贞阴以阳为贞
   此以贞固为义
  案四德不言元者古之帝王皆为应兵不为戎首
  故不称元也不言亨利者李子思谓惧其贪功以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5a 页 WYG0016-0150a.png
  困生灵故不以训也
   右明卦象
  李氏曰大人主伐事者也
  李仲永曰谓九二以一阳为之主
  李子思曰大人者乃长子帅师者也卦辞以大人
  吉为首而爻辞以小人勿用为终易之为书不许
  托干戈以残民槩见于此
  程正叔曰吉谓必克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5b 页 WYG0016-0150b.png
  王景孟曰师以功成为吉
  案古者行师诸侯躬亲帅师然必唯有大德之人
  乃能至公无我然后可以正天下也自大人之讹
  为丈人说者不胜异说祗见其曲也唯林黄中正
  之而又以为六五夫卦爻之称大人者皆以九未
  有六而称大人者也此其疑于孔子可以王矣之
  言故不敢以为九二尔殊不知此卦唯二一爻属
  阳非大人而何在下而专兵者诸侯之事也能以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6a 页 WYG0016-0150c.png
  众正汤武以之岂非可以王矣乎说者不论天下
  之理以汤武为讳言之事谓圣人必不以训故屈
  经旨以为之说至以大人为丈人安得熟识天下
  之义理而深明易道之象数者而与之言哉
  王辅嗣曰兴役动众无功罪也故吉乃无咎师以
  杀伐为事死生存亡系焉岂无悔咎唯以大人行
  之则吉而咎可无矣
   右明卦占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6b 页 WYG0016-0150d.png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赞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张子厚曰体柔居贱不善用律故凶
  案尔雅曰坎律铨也郭景纯曰易坎卦主法律皆
  所以铨量轻重
  郑氏曰北方之坎黄钟之本也黄钟之律起为度
  量权衡故言律律者法度之所从出也
  李季辨曰甘誓攻左攻右御非其马之正牧誓五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7a 页 WYG0016-0151a.png
  步六步七步五伐六伐七伐皆不可乱司马法坐
  作进退皆有常节鲁侯誓师牛马臣妾戒以勿逐
  以其乱部分也故失律则凶
  或曰周以同律听其军声以诏吉凶林黄中曰古
  者断竹为律吹中声以验气候轻重短长毫釐不
  差后世法令通谓之律取其轻重不差也都圣与
  曰有同律以听而无纪律安能保其不败乱乎吹
  同律者取象师律之义非师出以同律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7b 页 WYG0016-0151b.png
  左氏传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知庄子曰
  周易有之在䷆师之䷒临师出以律否臧凶
  执事顺成为臧逆为否众散为弱(阴为众变/兑则弱)川壅
  为泽(坎川兑泽初六耦闭为/奇水不下流川壅之象)有律以如己也(如从/也法)
  (行则人从法法/败则法从人)故曰律否臧且律竭也(竭败也坎/变兑为法)
  (败/)此春秋之占法释文王之辞者也然则九六之
  变尚矣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8a 页 WYG0016-0151c.png
  程正叔曰初师之始故言出师之义行师之道
  李氏曰用师者施教法于未阵之前故出以律若
  其失律则不胜者乃其常而胜者乃其幸虽幸亦
  凶之道也故易于初爻言之
  林黄中曰初六后军之象也使初而非阴师之象
  毁矣及其为阴也又有失律之忧故圣人两著其
  辞以明失得之未可知而忧惧之不敢忘也
  案兵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卦皆著戒惧之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8b 页 WYG0016-0151d.png
  象
   右明爻义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赞曰在师中吉承天龙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李子思曰一阳居中前四阴为之先后一阴为之
  殿
  杨中立曰以刚中之材分阃外之寄为师之主天
  吏也在师中吉则无逸德矣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9a 页 WYG0016-0152a.png
  案行师将必亲之在师之中然后吉而免咎将不
  在中而督人以战人谁用命哉九二在下卦之中
  又在五阴之中皆在师中之象也(说者猥多无一/能识此义者先)
  (儒言韩信背水而陈后世亦有袭其迹/者然不胜盖信在军中后世将在外也)
   右明象占
  林黄中曰自五至二所历之爻三锡命也
  朱子发曰锡命之至于三极数也
  李子思曰锡命不一如锡以斧钺使得专征伐之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9b 页 WYG0016-0152b.png
  类
  赵氏曰其获吉无咎亦唯天子有以委任宠嘉之
  圣人必推明六五之正应以诏后世者于以见人
  臣有权得众皆其君宠任之所致也
  程正叔曰众阴所归正应于五乃师之主专制其
  事者也在下而专制其事唯在师则可他卦九二
  为六五所任者多矣唯师所主专其义最大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0a 页 WYG0016-0152c.png
六三师或舆尸凶
 赞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王介父曰师之命贞夫一者也阳画奇阴画耦耦
  不一者也
  李去非曰二既为之主矣三又欲尸其事是令出
  不一也
  程正叔曰以居二上故发此义
  郭子和曰以柔居上非其材也位不中正非其任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0b 页 WYG0016-0152d.png
  也欲众主师凶之道也
  赵氏曰处非其位而又在险之极乘九二之刚有
  出位犯分之象故有舆尸之戒而于六五详焉圣
  人之意亦何明哉
  兰惠卿曰河曲之师赵盾为将而令出于先縠(宣/公)
  (十二/年)后世复有中人监军者众主师则未尝不败
  孰谓圣人而不学军旅之事也哉
  案三在下卦之上有尸军旅之象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1a 页 WYG0016-0153a.png
  朱子曰师徒挠败舆尸而归也以阴居阳材弱志
  刚不中不正而犯非其分故其象占如此
  张舜元曰坤为大舆而坎为轮其体下注舆尸奔
  北之象也扬子云曰舆尸血刃皆所不为
   案前说则于六五弟子之象为当由后一说于
   舆尸之义为安盖一阳上载有舆象叠群阴于
   上尸象二说并存以俟知者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1b 页 WYG0016-0153b.png
六四师左次无咎
 赞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李氏曰所处重阴又在三阴之间故能安静以有
  待
  刘长民曰约象坤为平陆师律曰平陆处易而右
  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地退师待敌者也
  李子思曰坤体平陆而无险左旋其旆下依坤水
  之阻而止军者也军事出则尚右旋反则为左次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2a 页 WYG0016-0153c.png
  胡翼之曰师必尚右右者阴也
  杨中立曰上将军居右以右为主也
  都圣与曰阴阳之运自东徂西而易之六位自下
  而上故凡易之辞上右而下左左次者不前而却
  也韩信曰欲右背山陵前左水泽
  王辅嗣曰行师之法欲右背高故左次之
   右明象占
  王介父曰上无承下无应不可以动之时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2b 页 WYG0016-0153d.png
  朱子曰全师以退贤于六三远矣
  冯当可曰用兵之法要在观时乘势岂可一于进
  而不知退一于胜而不谋败时可矣则为九二时
  未可则为六四
  程正叔曰可进而退乃咎也度不能进而全师以
  退愈于覆败远矣易发此义以示后世其仁深矣
   右明爻义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3a 页 WYG0016-0154a.png
  司马君实曰二以刚中能任其事是以动则有功
  若田而获禽也
  李仲永曰田有禽者田猎而有功谓得九二为正
  应也
  案田猎以除田之害故曰田二在地之中田之象
  也阳实居之有禽之象也卦唯九二一阳而爻居
  君位与之正应故其象如此
  林慎微曰易于取之小者以弋为象取之大者以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3b 页 WYG0016-0154b.png
  田为象取之尤大者以狩为象
   右明象
  郭子和曰自古帝王兴兵动众盖未有无名之师
  也田之有禽害稼也故猎取之蛮夷寇贼害民也
  故执言以伐之此论在师之君道非将帅之事故
  鸣条牧野之战汤武必执言誓师明告其罪而后
  举也
  案禹之征苗启之伐有扈仲康征羲和自虞夏以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4a 页 WYG0016-0154c.png
  来其伐有罪必执言如此不但鸣条以后也爻画
  耦开口之象故为执言以上伐下帅师得人故利
 赞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都圣与曰将兵者将之职将将者君之职也九二
  正应而有刚中之材长子帅师者也六三非应柔
  不中而乘九二之上任之不一弟子舆尸者也九
  画奇其数一长子也六画耦数有不一之义
  李子思曰六五宽柔之主疑于无断故言弟子舆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4b 页 WYG0016-0154d.png
  尸以戒之虽正亦凶权不可分也
  案九二众阴之长故曰长子六三以位序言之次
  九二弟子也在下卦之上分九二之权者也
   右明占
  程正叔曰五君位兴师之主也
  冯当可曰易言用兵必于阴爻得非以肃杀之气
  乎
  王辅嗣曰阴不先倡柔不犯物犯而后应往必得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5a 页 WYG0016-0155a.png
  直故曰有禽也物先犯也故可以执言而无咎柔
  非军帅故不躬行
   案兽害田故田之物犯己故伐之此义得矣
   右明爻义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赞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兰惠卿曰居师之终舍爵策勋饮至论功之时也
  张舜元曰君命有功者赏之于祖庙功之大者开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5b 页 WYG0016-0155b.png
  国而有民社次者承家而有世禄为民立君长也
  以小人为之君长祸莫大焉谓之大君者别于诸
  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万世之通法也
  朱子曰坤为土开国承家之象
  毛伯玉曰三代以上专以邑国赏功非若后世之
  有散官勋赐也又曰其始也能以众正则其终也
  可以有功宁不求功而不可使小人有功也圣人
  之戒深矣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6a 页 WYG0016-0155c.png
  李季辩曰行师之始小人断不可用有功而不赏
  非报功之意赏之则乱邦文王卦辞专言大人吉
  至此又有小人之戒此义微矣
   案先儒言韩彭不当封不知王者用兵命将之
   始如此辈皆不用用之有功安得不赏此义先
   儒所略
  李氏曰武王卒伐之后大封诸臣之有功者赉之
  诗是也其序曰言所以锡予善人也则小人勿用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6b 页 WYG0016-0155d.png
  可知
  林黄中曰方师之初一阳在下而为之帅五阴莫
  不顺听者行师之义也及论功行赏而复听九二
  之节制则无君矣故必大君有命而后可以正其
  功
  案此上也大君则以五言之盖论师之终不拘爻
  义也夫以卦言之则九二一阳为五阴之主帅师
  者也以爻言之则五君也君能制命为义不容九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7a 页 WYG0016-0156a.png
  二之专权于下也故在九二则言王三锡命在上
  六则言大君有命盖师则当听命于大帅而师之
  进退予夺则又当听命于大君六五柔顺故易每
  以是垂训也古者王朝命将以卿或用诸侯或大
  夫故执言伐罪易其君长就以命之赏有功也故
  非有德者勿命以将是之谓小人勿用或谓小人
  帅师有功而乃勿用之开国承家也不知金帛盖
  后世之赏古无是也爻比六五则大君有命之象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7b 页 WYG0016-0156b.png
  也坤为土则有国家之象也三为应有弟子舆尸
  之象故曰小人勿用也以位言之则为弟子以德
  言之则为小人本爻阴柔不断故以戒之
   右明象占
  李子思曰易惟师一卦统纪始终节次甚严初师
  之始故纪其出上师之终故纪其还
  程正叔曰此专言师终之事不取爻义盖以其大
  者若以爻言则以柔居顺之极师既终而在无位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8a 页 WYG0016-0156c.png
  之地善处而无咎者也
   右明爻义
  李子思曰师卦六爻而出师驻师将兵将将与夫
  奉辞伐罪旋师班赏之事无所不载虽后世兵书
  之繁殆不如师卦六爻之略而况所论王者之师
  非后世权谋之书之比也
  张知常曰师严于节制等级初失律三五舆尸则
  凶四左次则无咎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8b 页 WYG0016-0156d.png
  赵氏曰唯六五一爻有执言之利馀爻言吉者必
  继以无咎谓不如是则未免有咎也兵其可以轻
  用哉
  案六爻皆一训一戒四不进师二有王命故无咎
  以此知兵不可以轻举也
   右明六爻
(坤下/坎上)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9a 页 WYG0016-0157a.png
 赞曰比辅也
  朱子曰九五以阳刚居上而得其中正五阴比而
  从之以一人而抚万邦以四海而仰一人之象
  又曰水比于地不容有间
  石守道曰水不可离地而行是水与地相亲比也
  兰惠卿曰地处下而水性润下天地之间相亲比
  者无过于此
  王介父曰水附于地未必聚也钟之以泽然后聚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19b 页 WYG0016-0157b.png
  此比之所以异于萃也
   此以二体言之
  程可久曰九五以刚迈众君以武得天下之象
  王辅嗣曰五阴而一阳为之主
   此以九五一爻言也卦继师则程说亦通
 杂卦曰比乐师忧
  李子思曰师比反对师之所以为忧者聚而从事
  于五兵也比之所以为乐者聚而归附于明主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0a 页 WYG0016-0157c.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右明卦用
 序卦曰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
  程正叔曰人之类必相亲附然后能安故既有众
  则必有所比比所以次师也
  李子思曰当行师之际五以柔居尊位而二以阳
  刚居将帅之任及师平之后则当正其上下之分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0b 页 WYG0016-0157d.png
  故坎之九五以阳刚在上而在下者皆以柔顺比
  之此比之所以居师之后也
   右明卦序

 赞曰下顺从也
  程正叔曰人相亲比自为吉道故曰比乐师忧
  郭子和曰卦之一阳者唯比得天位莫吉于此故
  直言吉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1a 页 WYG0016-0158a.png
  案卦之象多言四德所谓继之者善也独此卦不
  言德而直言吉占此特例也易以五定大君之位
  诸爻则臣民也阳刚君德也阴柔臣民也六十四
  卦君当其君臣民当其臣民未有如比者也故直
  以吉言之且夫乾坤父母也乾之遇坎则多险阻
  艰难之意而坤之遇坎则无复有之何也阳之权
  欲专而坤顺从之乾刚强而不为下故也
  朱子发曰凡物孤则危群则强父子夫妇朋友未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1b 页 WYG0016-0158b.png
  有孤危而不凶者人君为甚故比而吉
   此言上比下
  李季辨曰天下之众不能相一也奉一人而戴之
  俛首听命于其下将以求一日之安也故曰比吉
  赵氏曰易之六爻贵于正应其近而相得亦有不
  必应者唯比之诸爻不论其应否而专以比五为
  吉
   此言下比上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2a 页 WYG0016-0158c.png
  程正叔曰凡生天地之间者未有不相亲比而能
  自存者也比之道由两志相求上抚怀其下下亲
  附于上亲戚朋友乡党皆然苟不相求则睽而凶
  矣
   此言上下相比
  杨中立曰先王什伍其民乡田同井使之出入相
  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比之所以吉也众散民
  流用荡析离居则凶可知矣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2b 页 WYG0016-0158d.png
   此言下自相比
   案理当归一是四说者不亦异乎曰皆是也合
   而观之则吉可知矣
原筮元永贞无咎
 赞曰以刚中也
  李氏曰元者犹一人元良之谓也永贞者犹一正
  君之谓也有元德而能永正于天下者比之主也
  九五刚得中而为显比之主所谓元永贞者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3a 页 WYG0016-0159a.png
   此指比于上而言也元永贞唯此一说其馀支
   离皆不足据
  耿睎道曰道足乎已而为人所比者归斯受之而
  已矣无择焉可也道不足而比乎人则必择其所
  比焉是故原筮原筮者不遽以初筮为信也
  都圣与曰原筮云者审择而慎求之也与蒙之初
  筮异矣盖欲其致一则曰初而欲其致慎则曰原
  阴性善疑思有以决之群阴俱从故有原筮之象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3b 页 WYG0016-0159b.png
  张舜元曰坤坎有原田之象
  林黄中曰蒙之初初筮告再三黩明筮贵初而恶黩
  也今筮谓之原固将黩之也与曰夫言各有当也书
  卜不习吉初筮之谓也又云一习吉原筮之谓也
  毛伯玉曰师之后次之以比比盖名分未定之日
  也一时之人以去就不明而失身亡国者多矣虽
  汤武之兴亦然后服者固凶矣不审者能无悔乎
  故曰原筮(冯当可/略同)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4a 页 WYG0016-0159c.png
  程可久曰筮所以顺天也记曰国家将兴必有祯
  祥动乎蓍龟是也
  案原以重卦为象上卦二阴既筮所比而吉下卦
  三阴又筮而后比五故曰原筮再筮以为审知其
  有元永贞之德然后比之乃免咎也苟一筮而遂
  决后有悔焉其能免咎乎
  刘氏曰当比之时臣民择主必得刚中而元永贞
  者比之故免于咎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4b 页 WYG0016-0159d.png
  李子思曰审决而出依阳明之主则灾咎何从至
   又曰易以阴画之耦主小人之道阳画之奇主
  君子之道一阳之奇正位乎五凡天下之丽于耦
  数者皆不逃其所摄此以君子之道统摄万有者
  也萃之九五曰元永贞悔亡亦此类也
  案萃与比下体坤地则同而上体水泽之象亦不
  相远萃唯九四一爻有分权之势故元永贞于五
  言之若比下无分其权者故言之于彖义各有在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5a 页 WYG0016-0160a.png
  也比既吉矣又曰无咎何也吉以比者而言无咎
  以比之者言也
不宁方来后夫凶
 赞曰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李去非曰人之比者阻于坎险故不宁
  杨中立曰阴无正应不宁之象也而顺从于五方
  来之象也
  李仲永曰夫谓五后谓上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5b 页 WYG0016-0160b.png
  郑氏曰居五之上后其君者也
  案六位先后有二义以衡观之则外在前内在后
  也以竖观之则在下者乃其所归往而谓之先在
  上者乃其归之缓而后之者也五君也而谓之夫
  以其阳爻有夫道也
  耿睎道曰已得所比则宁而无求未得所比则求
  而不宁者物之情也
  张敬夫曰阳明所在不可不依众人所往不可独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6a 页 WYG0016-0160c.png
  背方众阴比乎九五而上六独在外有背而去之
  之象
  毛伯玉曰凡居五之外者类有自外之意其位然
  也 又曰爻之分为六彼我之词也自五阴言之
  则去就不可轻也虽原筮不为无断自九五言之
  则不宁者并来而后服者凶二者并行而不相悖
  也
  王辅嗣曰比复好先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6b 页 WYG0016-0160d.png
  程可久曰不宁方来者厌乱之民将比于君也后
  夫凶者上六僭乱之人不相比也
  胡翼之曰禹会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独防风恃强
  而后至为禹所戮此后夫凶之验也
  案兵戈甫定民归其主之时有一刚明之君作于
  上天下皆不自安而归之恐后不是之归而迟疑
  不决自罹其咎凶之道也然先比之则欲其原筮
  后比之则又凶求比者亦不可不审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7a 页 WYG0016-0161a.png
   右明卦象占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赞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程可久曰当比之初未有所傅而六二上孚于君
  初比之故得无咎
  郭立之曰见贤则比之不必有应也有应而比之
  易二是也远而非应者比之难初是也柔弱不能
  自达有待于人者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7b 页 WYG0016-0161b.png
  司马君实曰初比之始也始谋相亲者不可以不
  谨择其人人之诚信未孚而亲爱之取咎之道也
  传曰定其交而后求此之谓也
  都圣与曰无上下之交而求比于人宜莫之与也
  案二应九五有孚于君者惟本爻比之可以因二
  而达于君矣故无咎
   右明有孚比之无咎
  冯当可曰卦分内外六二之比己为自内初又在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8a 页 WYG0016-0161c.png
  二内则由衷之诚发于其心犹酒醴盈于缶中非
  外也虽无正应五必应之正应者非它也非正应
  为有它
  都圣与曰缶以土为之坤之体也
  或曰坎之六四用缶何也曰水由地中行凡坎之
  阴爻则坤也
  兰惠卿曰易之言有孚者二十又一有言信其如
  此者有言有孚诚者五非初之正应故谓之终来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8b 页 WYG0016-0161d.png
  有它吉言自外来也
  程可久曰终来有它吉者非本爻之时吉在后也
   即斯二说可以知占矣
  案初阳实六阴虚虚者缶也实者盈也
   右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杨中立曰比之初原筮之时也孔子曰君子周而
  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故比以忠信为主比而无孚
  小人之比也能无咎乎(古语忠/信为周)有孚比之孚之在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9a 页 WYG0016-0162a.png
  人者也有孚盈缶孚之在己者也
  刘氏曰比必以信不以信则比而不周矣
  李季辨曰有比乎人者有为人所比者然皆以信
  为主当比之初故兼举其义
  耿睎道曰有孚比之言比乎人者也终来有它言
  为人所比也比之六爻皆以比五为善故爻义如
  此比于有孚之人仅可免咎比非其人则咎矣终
  来有它以孚之盈缶故吉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29b 页 WYG0016-0162b.png
   右明爻义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赞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赵氏曰自内以比于五非五之求比也
  李子思曰比之世阴皆求阳而非阳求阴故二之
  比五自内而之外出而应乎上者也 又曰比之
  世众阴莫不求比于阳而二为正盖正应故也故
  初谓之有它而四谓之外比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0a 页 WYG0016-0162c.png
  郭子和曰九五比之主六二正应率天下以比五
  自内之外二之比初非欲亲初也欲与之比五也
  蒙之六三亦舍应亲二而有不有躬之象者盖蒙
  与比异道而二与三异位义不同也
   此说近之初比二以达于五故二自内比初以
   比五也比之与初六六四比之同义初二两爻
   皆以相比应五为象者比道贵先二为正应皆
   比道之善有事君以人引类之义众说支离皆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0b 页 WYG0016-0162d.png
   不足据
   右明象
  王景孟曰小人比而不周所恶于比者为其不正
  也如比而得其正则无恶于比矣五比之主二其
  应也阴阳各当其位所谓正也夫上下相比以正
  所以吉也
  兰惠卿曰二五中正相应道合志从非枉道苟合
  者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1a 页 WYG0016-0163a.png
  案阳以上复为贞阴以安下为贞况得中而位当
  又为正应也
   右明占
六三比之匪人
 赞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兰惠卿曰不中不正下之六二上之六四远之上
  六本爻所与比者皆小人之党也
  朱子发曰与否之匪人同义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1b 页 WYG0016-0163b.png
  都圣与曰天下之理阴宜比阳故小必比大柔必
  比刚晦必比明得所比则日益反是则日损焉
  李子思曰阿党为比小人比而不周三乃阿比之
  比而非比辅之比也
  刘氏曰承乘与应皆阴匪人之象凡居者之邻学
  者之友仕者之同寮皆当戒匪人之伤焉
  程正叔曰二之中正而谓之匪人随时取义各不
  同也以阴柔之资居不中正之位又无其应是自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2a 页 WYG0016-0163c.png
  弃于不善者也使所比之贤犹可夹辅正救以为
  善今介于二阴之间所比又非其人上有刚明之
  君无阶而亲比之其困而无与为善者与蒙之六
  四同义
   右明象占
六四外比之贞吉
 赞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李氏曰内舍于初而外比于五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2b 页 WYG0016-0163d.png
  都圣与曰二与四皆比五者也二自内卦之外四
  自外卦之外此爻辞之所以殊
  程可久曰上承于君得其所比故贞吉
  王介父曰四宜应内者也内无可比而比乎外亦
  义之与比而无适莫者也刚柔正而位当故贞
  赵氏曰外有可比则为贞吉不必应于内而后为
  正也以柔德居阴位以臣比君皆正也一阳为主
  位乎天位不论正应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3a 页 WYG0016-0164a.png
   右明象占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赞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
 不诫上使中也
  林慎微曰阳为明故称显
  都圣与曰德与位称众阴比之显比之象
   合二说观之义斯见矣
  都又曰众爻趣之于下上六背之于上来者不距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3b 页 WYG0016-0164b.png
  往者不追王用三驱失前禽之象
  王介父曰上六在前禽之象也
  朱子发曰卦爻内为后外为前三面驱之阙其一
  面逆而背我则舍之顺而向我则取之
  案二至五历三位三驱之象上左外阴阙不合围
  之象本爻王之象也前禽上六之象也
  李仲永曰六二正应邑人也得位得中不待期约
  而自孚也故曰不诫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4a 页 WYG0016-0164c.png
  朱子曰天子不合围开一面之网来者不距往者
  不追虽私属亦喻上意凡此者皆吉之道
  案迎来者逆背去者顺来者不知己欲杀之而不
  避去者知而逃之者也不知者舍之闵其适相值
  也知者取之以其无所逃焉命也此成汤祝网与
  孔子弋不射宿之意若夫邑人则喻王者之心熟
  矣故不待告诫也
   右明象占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4b 页 WYG0016-0164d.png
  程可久曰易以田喻用武此卦师之反也故九五
  喻王者之田
  赵氏曰此卦九五曰失前禽恐其过于刚也大有
  六五曰威如吉恐其过于柔也圣人以中道诏天
  下万世如此
   右明爻义
上六比之无首凶
 赞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5a 页 WYG0016-0165a.png
  案六位自下言之初始而上终初本而上末也以
  全体自上观之上首而初足上角而初尾也乾姤
  艮贲既未济之象可见矣上为一卦之首众阴归
  于一阳一阳独尊宜在上也而乃居五上反为阴
  故曰无首与后夫之取义不同
  张舜文曰主乎一则专分乎二则惑伍必有长率
  必有正居必有属行必有随未有师而无帅者也
  两国有胥命而王道阙矣众国有同盟而霸业衰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5b 页 WYG0016-0165b.png
  矣比之无首其何以相统治乎
  李氏曰杂卦言比乐三伤而上凶者盖三之所比
  者非其人而上则失其所当比也
   右明象占
  程可久曰卦言其材则夫当顺从而不可后爻言
  其变则首当统下而不可无其凶一也
  兰惠卿曰乾之六龙沈潜刚克无首则吉比之上
  六以阴居外无首则凶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6a 页 WYG0016-0165c.png
   右明爻义
  赵氏曰易中六爻贵于正应其近而相得亦有不
  必应者焉唯此卦之诸爻则不论其应之正否而
  专以比于五为吉
  刘氏曰二应五四上近之故皆言上下之比初与
  三止言敌者之比
  案五阴唯三上为凶三欲比阳而不能上本比阳
  而自后也
厚斋易学 卷八 易辑传第四 第 36b 页 WYG0016-0165d.png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