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a 页 WYG0016-012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厚斋易学卷七     宋 冯椅 撰
易辑傅第三
经上篇(需讼/)
(乾下/坎上)

 赞曰需须也险在前也
  石守道曰凡乾在下者必当上复今欲上复前遇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b 页 WYG0016-0129b.png
  坎险未可直进宜须待之
  李子思曰乾之三阳在下而上卦遇坤离兑则为
  泰为大有为夬进无龃龉何也柔顺在上而无逆
  也若夫坎险在上安得冒进而不少须也
  案需之成卦主乾之三阳而言也前遇巽则为阴
  之小所畜前遇艮则为阳大所畜遇坎则险陷在
  于前而不进也此以上下定体言之
 杂卦曰需不进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a 页 WYG0016-0130a.png
  案四阳在下之卦为大壮以震乘乾今震之一阳
  前进陷于二阴之中为坎险而不能进则乾之三
  阳亦不进也此以阴阳之升降言之
  林黄中曰既不可陷又不速济须其时而已时之
  未至不可以需时之既至无所复需惟其将至是
  以需也圣人不能为时能不失时而已
  郭子和曰水行须舟陆行须车莫非需也卦特言
  其大者耳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b 页 WYG0016-0130b.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右明卦用
 序卦曰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
 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
  张敬夫曰云上于天将以为雨故需有润泽之义
  万物需天地之气以生人需天地之产以生故需
  有饮食之义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a 页 WYG0016-0130c.png
  李子思曰乾坤之后三子出而用事(谓屯/蒙)姑惟试
  之而已非直委之而遂与世故相忘也故屯蒙之
  后需讼师比继之需讼者乾之遇坎也所谓德行
  恒易以知险者也师比者坤之遇坎也所谓德行
  恒简以知阻者也此四卦者乾坤涉险而与世故
  相交也故作易者假此象而分命诸爻以为世之
  戒云
   右明卦序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b 页 WYG0016-0130d.png
有孚光亨
 赞曰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
  李仲永曰孚者以刚居中之象谓其中诚实也
  朱子发曰孚者在己孚之者在人
  林黄中曰需必有孚无孚则不相需矣
  李去非曰此卦约象为离故曰光亨
  杨中立曰不曰大亨者以其有险而刚不掩也故
  曰光亨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4a 页 WYG0016-0131a.png
  案解者误以赞连下文贞吉位乎天位故遂以九五
  为有孚之象殊不知需主乾而言也言乾阳有孚
  于九五也九五孚实在中故相孚也三阳需者也
  九五需之者也京房易积数曰六位二三四为互
  体三四五为约象今说者例以为互体而约象术
  家尚袭其称夫互体约象与叠画(谓大壮叠画有/兑象故为牴羊)
  (之/类)易时有之然非每卦然也或者每卦以互体约
  象并二体通为四象覆而视之又四象为八卦此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4b 页 WYG0016-0131b.png
  又误读两仪四象八卦之义者也
   右明卦象
贞吉
 赞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
  程可久曰九五以阳当位也其德足以致吉
  程正叔曰凡贞吉有既正且吉者有既正则吉者
  此以贞而吉也
利涉大川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5a 页 WYG0016-0131c.png
 赞曰往有功也
  朱子曰坎水在前乾健临之将涉水而不轻进之
  象得正而吉固无所不利而涉大川尤贵于能待
  不欲速而犯难也
  张舜元曰利涉大川者乾济乎坎也以刚健之德
  临事而惧须而后进何所往而不利哉
  李仲永曰以健涉险故利
  李子思曰三阳并进则是君子皆用二阴不能陷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5b 页 WYG0016-0131d.png
  阳则是小人无所施其阴险以此而往独不能济
  难成之功哉
   右明卦占
  耿睎道曰需之义有需物者有为物所需者需物
  者在下之道为物所需者在上之道以卦言之乾
  犹需物者也以爻言之九五为物所需者也乾在
  下而需物故有孚九五在上而为物所需故贞吉
  林黄中曰九五正中有贞吉之象三阳之所需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6a 页 WYG0016-0132a.png
  三阳刚健利涉之象九五之所需也惟其有孚是
  以相需而不释也然五在险中有所需而未施三
  阳在下有所需而不进是以未能相遇而谓之需
  也
  毛伯玉曰以乾涉坎其用在乾故曰有孚曰利涉
  此以乾言也以坎用乾其德在五故曰贞吉此以
  一爻言也易之变也如此是故需者乾也需之主
  则五也为三阳计则需以待之为九五计则援而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6b 页 WYG0016-0132b.png
  进之
   右明彖义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赞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
  石守道曰郊言去水远也三阳以去水之远近为
  象故曰郊曰沙曰泥以见其渐迫于险也
  薛氏曰郊远难沙近难泥涉难
   右明象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7a 页 WYG0016-0132c.png
 赞曰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李子思曰安常守静待时之义也以乾之健而必
  进而能须以待焉以此涉世何咎之有
  朱子曰阳刚有能常于其所之象
  或问利用恒何以取于需顺以巽何以取于蒙也
  朱子发曰卦变也所谓之某卦也利用恒者需之
  恒也(二三上凡/三爻变)顺以巽者蒙之观也(此六五之变/九二上往五)
  (为巽下卦即/坤之顺矣)是谓天下之至变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7b 页 WYG0016-0132d.png
   此所谓变而通也盖本卦变而通之他卦也凡
   一卦皆可通六十四卦者也
   右明占
  正义曰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其
  肯犯难而行乎故曰利用恒无咎
  林慎微曰以阳明之德处乎卦下士之未有位者
  也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利用恒此士之
  需者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8a 页 WYG0016-0133a.png
  或曰险在前非无难之世以刚明之才岂无救世
  之志欤王景孟曰位卑而时未可患难未切于已
  而欲越常犯难以轻试孟子所谓乡邻有斗者被
  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
   右明爻义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赞曰需于沙衍在中也
  朱子曰进渐近坎故有此象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8b 页 WYG0016-0133b.png
  兰惠卿曰居下卦之中比初则为近比三则为远
  故谓之沙沙者居郊与泥之间也
  林慎微曰沙者近险而不陷故以吉终
   右明象
 赞曰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正义曰小谓四也阴为小君子之进小人惧其害
  己不免于有言然九五在上三阳同志小人终当
  退听矣故曰终吉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9a 页 WYG0016-0133c.png
  毛伯玉曰乾之进也虽未迫乎坎而已次于沙矣
  为坎者固宜小有言也
  李子思曰沙渐近水浸润及之君子渐进而小人
  谗间之
  李去非曰求应于五而六四阻之然四顺以听命
  是终吉也需而未进人犹有言矧躁动者乎
  胡翼之曰君子守其中正不与小人苟合则小人
  虽兴谗间之言终不能为害于己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9b 页 WYG0016-0133d.png
  案需之反则讼讼之初六本应九四而九二间之
  故小有言本爻与九五同德相应而六四间之故
  亦小有言然小为阴耦画也耦有开口之象故为
  有言讼之有言者初六也本爻之有言者六四也
  象各有主也需之二变为讼之初此所谓变而通
  之也虽近于险终必吉者居中处静(谓二/之阴)不轻求
  进者也故终无所失
   右明占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0a 页 WYG0016-0134a.png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赞曰需于泥灾在外也
  李仲永曰泥则迫水而陷矣
  朱子曰去险愈近故其象如此
   右明象
 赞又曰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林慎微曰寇者阴阳之患也(说详见/屯六二) 又曰居三
  阳之首先登犯难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0b 页 WYG0016-0134b.png
  张舜元曰三以乾往需于上而四以坎性趋于下
  上下相攻故曰致寇至
  毛伯玉曰近则有言偪则致寇其势然也
  刘氏曰已迫于险后又有二阳之来进故其占如
  此
  案六四所以谓之寇者九三在内而四自外至也
  九者阳也君子也六者阴也小人也三下卦之终
  可以不进也而必欲上进则所以致寇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1a 页 WYG0016-0134c.png
   右明占
  李子思曰泥善陷非若沙之能胜水也坎为盗自
  外卦而寇内所以致之者以已上进有以迫之犹
  有需焉则是未遂冒险直前而为坎之所溺也圣
  人于君子之进戒之如此之深乃所以爱之之至
  也欤
  赵氏曰曰郊曰沙曰泥皆以坎水之远近而取象
  曰利用恒曰小有言曰致寇至皆因其远近之殊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1b 页 WYG0016-0134d.png
  而为之戒
  都圣与曰此爻与解之六三皆以过中而致寇至
  然此爻则刚当其位而终于有应六三则居不当
  位而在解无应故休咎不同
   右明爻义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赞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王介甫曰血者阴之伤也穴者阴之宅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2a 页 WYG0016-0135a.png
  石守道曰始则为三阳之难然三阳刚健岂可拒
  之遂至于战战则伤故曰需于血
  李氏曰穴者阴之所盖四与上之位也
  陆希声曰四体于坎为险之初穴者阴物之所处
  四以阴而处坎下穴中之物也
  正义曰三阳偪己四不能距故出此所居之穴以
  避之
  林慎微曰时数既至君子道亨则小人之需者自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2b 页 WYG0016-0135b.png
  出穴以避也
  薛氏曰小人不早避贤待其至而见伤者也出穴
  乃免
  冯当可曰坎陷也犹穴也二阴包一阳犹物陷于
  穴中在坎之前有出穴之象不能度德量力以战
  必待伤而后听从小人之事多如此
  案耦画中阙穴之象方三阳在下前有险阻故需
  今已升上体则九五可攀援而同德俱升阴岂得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3a 页 WYG0016-0135c.png
  而陷之或曰需于血与坤之龙战称血同乎曰坤
  之其血玄黄则阴阳俱伤矣何也曰势均力敌也
  需之血不言其色则坎为血卦其伤在四何也寡
  固不可以敌众往者之屈固不能胜来者之信也
   右明象占
  李子思曰需之时二阴作难陷一阳于艰险之中
  而一阳履尊位大中刚健之德可辅以有为者也
  故在下之三君子同德比义力进而往救之四居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3b 页 WYG0016-0135d.png
  人臣之极位偃然乘诸君子之上而塞其路是宜
  君子并进而首攻之也
   右明爻义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赞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冯当可曰刚明中正位乎天位三阳进而见助夫
  何为哉需于酒食而已然三阳尚隔一阴故为需
  象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4a 页 WYG0016-0136a.png
  朱子曰酒食宴乐之具言安以待之也
  林黄中曰知三阳之将至为酒食以需之卦自初
  至五有颐之象饮食像之上卦坎者阳泽亦酒食
  之象酒食所以养阳也为九五者需三阳之至故
  酒食以自娱其说与大象通
   或曰具酒食以需三阳燕享之也林说以之
   右明象
  李子思曰居中守正贞固而不可夺前后二阴不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4b 页 WYG0016-0136b.png
  能使之陷溺也
  赵氏曰需之为卦不特以乾刚遇险而致须待之
  戒虽九五之刚中正三阳又进为己助然五方在
  险亦不可以不须也曰需于酒食贞吉所以为九
  五之戒明矣盖乾健上进往则有功不患不能出
  险但患不能俟时而失之轻动此圣人所以于四
  阳爻皆致戒也
   右明占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5a 页 WYG0016-0136c.png
  郭立之曰需之时天下如饥之需食渴之需饮也
  故于郊于沙于泥出入于穴独五安然为需之主
  需于酒食则所需得矣是以贞而吉
   右明爻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赞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李子思曰自觉势衰不可抗阳之来不敢出居于
  位而入穴以藏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5b 页 WYG0016-0136d.png
  李氏曰处非其所居者客也三阳在下居非其所
  必进而趣于上
  冯当可曰在坎之终犹在穴之后入穴之象也三
  阳决四以进以阳决阴夬之义也六四变亦为夬
  至五则得类六处最后无蔽阳之象九五需于酒
  食以待三阳之至三阳于五则为速客也上六无
  意于三阳则为不速之客
  朱子发曰客自外至主人以辞速之曰君子入矣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6a 页 WYG0016-0137a.png
  主人须矣此之谓速然则速有须义需之终则至
  而不复需矣故不言需
  郑舜举曰乾阳历四而达于五阳已亨而无所竞
  矣上故敬以受之
  李子思曰三阳需时以进至于上则极矣故不言
  需而谓之不速之客也三阳君子也其进也四以
  抗而伤上以敬而吉小人不敢干君子君子亦必
  不穷薄于小人也乾知险而需所以为君子之谋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6b 页 WYG0016-0137b.png
  阴知敬而避抑所以为小人之戒君子小人各不
  相伤而为九五之主者虽处险阻之中而不患其
  不济也故作易者欲君子之少须而小人之自避
  盖知君子之类终必胜也
  毛伯玉曰穴者二阴之所凭也而在五左右所谓
  城狐社鼠也使人主左右无小人则三阳者何需
  之有三阳之进非二阴之愿也故曰不速之客来
  敬之终吉不独为上六计为乾计者不为己甚可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7a 页 WYG0016-0137c.png
  也伏而不出则已矣必欲无之则过矣
  朱子曰柔不能禦而能顺之有敬之之象
  六画耦耦则虚虚则生敬之之象三阳已至阴不
  可阻圣人教其敬之所以开小人改过之方也
   右明象占
  郑少梅曰需通为须则求以待之义也坎中之阳
  待以为助乾之阳求以为援一阴避之而与进一
  阴阻之而使退此所以为需之吉凶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7b 页 WYG0016-0137d.png
  王景孟曰由初九九二九三言则在内者有以待
  乎外何也坎险在前故也由六四九五上六言之
  则在上者有以待乎下何也三阳上进故也
  林慎微曰初九以阳明处于下士之未有位者也
  利用恒无咎惟士为能此士之需者也九二沙近
  险而不陷终吉此仁者之需也九三切近于险而
  未及难此知者之需也六四时数既至君子道亨
  则出以避之此小人之需也九五为酒食以需贤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8a 页 WYG0016-0138a.png
  此三代圣王之需也上六不当位而入于穴此不
  明道而隐者也非需也以成卦之义言之则三阳
  以险陷未进而需也以六爻之义言之则坎之一
  阳陷于二阴需三阳之进以为助也坎之二阴设
  险以需三阳之来而陷之也然乾在上之物二阴
  终不可以遏其进而寡固不可以敌众往者之屈
  固不可以胜来者之信也况九五居尊为众阳之
  宗主君臣之分固存焉有三阳在下二阴岂得而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8b 页 WYG0016-0138b.png
  终陷之需时之至可矣然则需之时义大矣哉
   右明六爻
(坎下/乾上)

  李子思曰讼之在人世间非美事也乾坤坎离一
  气之运通行乎天地之间本自无碍况乾父坎子
  岂真相违而至于此也哉而乃今涉险如此盖圣
  人重卦之象得其进退险阻之义托之人事以为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9a 页 WYG0016-0138c.png
  世戒云尔故曰易者象也 又曰讼者乃天地之
  间乖争暴戾之气然两争而不下不以力抟而独
  以言竞则是犹有乾之九五以为之主而一世之
  人俱以理辨于曲直之际不至于攫拿奋击也
 赞曰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林慎微曰凡有言干于公者无非讼也
  李氏曰分二体而言之刚在上而履险险在下而
  陷刚此讼之所以兴也合二体而言之好险而济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19b 页 WYG0016-0138d.png
  之以健此讼之所以不能已也
  朱子曰上刚以制其下下险以伺其上又为内险
  而外健皆讼之道也
  毛伯玉曰上刚下险以彼此言之险而健以一人
  言之
 杂卦曰讼不亲也
  郭立之曰天上行水下流天左旋水右注皆违行
  而不相亲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0a 页 WYG0016-0139a.png
   右明卦义
 象赞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说见/杂卦)
   右明卦用
 序卦曰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
  李子思曰圣人作易以著世变溯其源而知其流
  故设卦之次序每变辄下以见大朴之渐散而求
  有以复之也夫屯蒙者物始生之象也需者物之
  生血气方刚两两相遇而未可以骤进也两相扼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0b 页 WYG0016-0139b.png
  而不已则安得不争争而不已者讼之所由兴也
  是以需之后而讼继之
  杨廷秀曰有生则有资有资则有争故需后有讼
   右明卦序
有孚窒惕中吉终凶
 赞曰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
 也
  程正叔曰二讼之主中实有孚之象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1a 页 WYG0016-0139c.png
  林慎微曰需讼之体皆有坎者也故皆言有孚
  王介甫曰坎为心亨有孚也(二五有/心象)
  郭立之曰讼以有孚为主讼而无孚则刑随之矣
   右明有孚
  程正叔曰二居险之中亦为窒塞惕惧之象
  王介甫曰刚掩见窒者也
  郑舜举曰坎之三爻唯二刚而无应窒于二阴之
  间窒生讼讼生惕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1b 页 WYG0016-0139d.png
  冯当可曰有孚而窒焉故讼讼而未明则惕
   右明窒惕
   以上为象
  冯当可曰以二刚来而得中故中吉中止则吉终
  之则凶也
  赵氏曰终凶者言虽有孚而惕犹不可以终讼则
  讼其可成乎
  王景孟曰终凶上九之终其讼是已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2a 页 WYG0016-0140a.png
  胡翼之曰讼之所兴在于得理则已不可竟其讼
  也
  案初六不永所事乃中吉终凶之义九二刚得中
  即有中止之义得中则不过于讼也大抵四阳在
  上之卦当以乾乘艮今九自三来二故卦有此象
  赞有刚来得中之辞
   右明中吉
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2b 页 WYG0016-0140b.png
 赞曰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程正叔曰讼者求辨其曲直故利见大人大人能
  以其刚明中正决所讼也
  毛伯玉曰其彖曰利见大人其爻曰邑人三百户
  此非士庶人之争也古者诸侯壤地相错强弱相
  陵故不能无争大人者作诸侯轨道谁敢相陵此
  所以为利见也然则天子者所以主诸侯之争有
  司者所以主士庶人之争也举其大者而士庶人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3a 页 WYG0016-0140c.png
  之讼可以类推矣
  案天子主王朝卿士大夫与诸侯之讼者也六三之
  食旧德从王事六四之即命上九之锡皆卿大夫
  诸侯之事也卦特举其重者言之士庶人之讼可
  以反隅矣
   右明利见大人
  朱子曰上三阳实而重坎为川载之不胜舟必压
  溺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3b 页 WYG0016-0140d.png
  林慎微曰中吉者利见大人终凶者不利涉大川
  此文王作易之时观象系辞缘中吉终凶之象又
  生此二义也
  王介甫曰乾之所以为乾以知险也故需则刚健
  而不陷以讼涉险则不可谓知险矣
  兰惠卿曰同心则可以济患难纷争则必相挤陷
  坎水之险在下故不利涉大川
   案此说亦通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4a 页 WYG0016-0141a.png
   右明不利涉大川
   以上为占
  林慎微曰需讼皆有坎故有孚同也坎在上而进
  不陷故需曰光亨坎在下而刚见掩故讼曰窒惕
  需之九五位乎中正故以正为吉讼之九二中而
  不正故以中为吉
  案卦有反对义相袭也屯蒙爻义既可见矣讼者
  需之反也故彖辞之义相蒙二卦皆以乾遇坎坎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4b 页 WYG0016-0141b.png
  之九在五故需之辞主乎五坎之九在二故讼之
  辞主乎二窒惕者光亨之反也终凶者贞吉之反
  也需道在终讼道恶终此贞吉终凶之异也险在
  前则刚必进险在下则刚必陷此涉大川之所以
  利不利也
  郭子和曰有孚中吉终凶非特讼者为然也听讼
  者亦如之吕刑曰简孚有众又曰狱成而孚输而
  孚有孚也故乃明于刑之中惟德于民之中咸中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5a 页 WYG0016-0141c.png
  有庆中吉也五罚之疑有赦虽畏弗畏不成其终
  也
  杨廷秀曰讼之吉者四凶者一利不利者各一曰
  吉曰利非劝讼止讼也
   右明彖义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赞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辨明也
  兰惠卿曰六爻惟初与三阴柔下争故不言讼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5b 页 WYG0016-0141d.png
  又曰阴柔则不好讼处初则不终讼故谓之不永
  所事
  胡翼之曰讼之所兴在于得理则已不可终竟其
  讼也
  李子思曰初欲应四而二阻之不得已而有言
  杨中立曰既有言则非无讼也然有应故辨易明
  杨廷秀曰材弱而位下材弱者有暂忿而无遂心
  故虽讼而不永位下者敢于微愬而不敢于大讼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6a 页 WYG0016-0142a.png
  故虽有言而小不永则易收小言则易释所以终
  吉 又曰六阴静非首讼者也
  李去非曰所事而不至于永有言而不至于大所
  以渐塞其事也
  石守道曰以阴柔居下无犯上之事九二恃其刚
  壮居上来犯初六初六理直曲在九二如此则可
  以永其事可以终其讼然讼凶德不可终也
  案此爻即彖中吉终凶之义君子以作事谋始故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6b 页 WYG0016-0142b.png
  于初曰所事曰有言则既讼矣而不正言其为讼
  者谨其始不以讼为训也初盖迫于二之见陵而
  应之非好讼者也圣人因其爻义而示天下以不
  可起讼之戒虽微有讼而不永则始虽凶道而终
  获吉者以其不永所事也
   右明象占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𤯝
 赞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7a 页 WYG0016-0142c.png
  朱子曰为险之主本欲讼者也然居阴得中而刚
  尊不可敌故其象如此
  案初讼二于四二讼四于五初处阳而材柔故有讼
  不永二处阴而材刚故为不敌而不克也
  李去非曰吕刑云其审克之直足以胜曲于是乎
  克苟曲直不能以相胜则反求诸己者为善矣春
  秋书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纳大其弗克谓其能
  以义自克也二以刚自负欲与四讼可谓不顺矣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7b 页 WYG0016-0142d.png
  不克讼善其不克也
  石守道曰初六六三皆以柔对刚不敢抗上惟九
  二以刚对柔不肯屈下强臣之象也敢以下讼上
  理之逆也而无凶悔者居阴得中知窜以自省也
  兰惠卿曰讼自遁生遁之九三来为讼之九二故
  不克讼则归逋窜也
  案四阳之卦在上者成遁九自遁之三来二所谓刚
  来而得中者也今归三则复成遁矣逋之象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8a 页 WYG0016-0143a.png
   右明象
  兰惠卿又曰凡言邑者指其位也若比无妄之邑
  人泰夬之自邑谦之邑国晋之伐邑皆是也卦有
  爻有位九六爻也初二三四五上位也今致灾𤯝
  者乃爻之罪非位之过盖二履居中本无过𤯝特
  以九来居之以刚敌刚乃兴讼也二为远臣大夫
  之位古者大夫食二百八十八人之禄三百户其
  举全数乎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8b 页 WYG0016-0143b.png
  李季辨曰九五中正之主虽罪人不获其诖误者
  当与自新邑人非其眚也所谓胁从罔治
  愚闻之曰易有累卦以起义者乾坤之后凡六坎
  而讼则其四也九二其坎之主乎凡一坎坤之策
  二则四十又八乾之策一则三十又六合三爻之
  策总八十又四四坎之策为三百三十又六九二
  为讼之主而其策为乾则三十又六之数也归而
  逋之则馀策三百当三百户之象朱子曰三百户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9a 页 WYG0016-0143c.png
  必有此象今不可考然愚所闻则传邵尧夫之数
  学者也
   右明占
  程正叔曰彖以九二刚来得中故为中吉而爻辞
  不见其善盖爻以自下讼上为义所取不同也
  李仲永曰爻辞云尔者其辞危危者使平如履之
  彖不咥人亨而爻乃咥人凶也
  都圣与曰听讼之道必原父子之亲君臣之义以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29b 页 WYG0016-0143d.png
  权之故事虽直而犯分以干上是亦曲也况事之
  曲者乎
  案此卿大夫有邑位者之讼以二讼五为解审尔
  则卫元咺讼其君于晋孔子为鲁司寇民有父子
  讼者乃应此爻所谓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者此类
  是也
   右明爻义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0a 页 WYG0016-0144a.png
 赞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石守道曰九二以下讼上既不克讼逋窜而归不
  保其禄位为上所夺今六三顺以从上故得保其
  旧日之禄位也
  程正叔曰处其素分坚固自守虽处危地知惧则
  终必获吉 又曰初则不永三则从王皆非能讼
  者也二爻盖以阴柔不终而得吉四亦以不克而
  渝得吉讼以能止为善也此亦卿大夫有禄位者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0b 页 WYG0016-0144b.png
  之讼也以爻义则当讼四五于上者也而上不应
  六乃归其本位盖二六之所居六往三而九乃居
  之今九归逋于三则二虚而六可以退保斯无讼
  矣是以爻不言讼谓是也二乃其旧德之所食邑
  坎性趋下乃贞守二之旧德始在三而厉终守二
  则吉也盖食其旧德则无求多之心以启人之争
  人亦不得而争矣下卦之终终吉之象也六归二
  则正应九五矣或从王事之象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1a 页 WYG0016-0144c.png
   右明象占
  程可久曰上承于乾故或从王事以王事讼犹欲
  无成况用险者乎
  杨廷秀曰从上而无成所以保其禄位而终吉也
  赵氏曰坤之六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以其阴居
  阳位而戒之也讼之六三亦曰或从王事无成而
  不言有终则以其讼之不可终也食旧德则以六
  退归二也然下卦之终必继以上卦以坎承乾从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1b 页 WYG0016-0144d.png
  王事也阴柔不能讼使诚从王事亦无成也盖六
  退而为二则所应者九五也五不可讼则听命于
  五从王也不复应上九无成也
   右明占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赞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李子思曰讼而不胜反而即听九五之命变其争
  讼之端而为安贞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2a 页 WYG0016-0145a.png
  程可久曰九二之不克讼者敌刚也(亦为以/卑抗尊)本爻
  之不克讼者敌顺也(亦为以/上讼下)复者自反之道改其
  所为此初所以其辨明四亦不失安贞之吉也
  杨廷秀曰九四之讼初六以上讼下挟贵而讼以
  强讼弱挟力而讼初非四之敌也然举二者之讼
  质之九五则初六之辨遂明而九四之讼不胜不
  胜而吉何也能自反而即命能自改而安贞犹为
  吉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2b 页 WYG0016-0145b.png
  案二阴四阳之卦其初刚柔不相杂也二阴在上
  则为大壮在下则为遁在中则为中孚此卦二阴
  一阴在下卦之下则当自遁推之是九自三降二
  六自二升三也夫离其位而为他人所据则有讼
  然二爻以归而逋食旧德为象何也阳升阴降今
  乃反是宜不安其居而各欲复其位也复其位则
  不克有讼也二阴在中之卦则当自中孚推之是
  六自四而降初九自初而升四也夫离其地而据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3a 页 WYG0016-0145c.png
  于他人则亦有讼然此爻以复就命渝安贞为象
  何也阳已升而不降阴已降而不升故无所争而
  变其讼而各安其贞皆不欲复其位也各不欲复
  则亦不克有讼也夫阳以自下升上为复阳下而
  阴上为贞爻义明甚彼初六不以此为象何也曰
  初上言其本末故不及之也
   右明象占
九五讼元吉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3b 页 WYG0016-0145d.png
 赞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程正叔曰以中正居尊位治讼者也
  游定夫曰讼而有孚犹且窒惕中焉则吉终焉则
  凶自无元吉之理九五听讼之主非身有讼者也
  李去非曰无所自讼而后吉则非所谓元矣
  案听讼之主所谓元也人而无元不可以为人听
  讼而无元天下纷争何所决乎此讼之所以元而
  吉也程可久独曰九二自下讼之本爻为善之长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4a 页 WYG0016-0146a.png
  吉可知矣爻列而有对矣或谓居尊以断枉直者
  非也夫爻虽有对然九二自为爻义与五必不相
  关也唯朱子曰筮者遇之讼而有理必获伸矣乃
  无滞碍盖讼者遇此爻则为利见大人之中正曲
  直必定乃所谓元吉也元亦有为首之义若其大
  指则不谓是矣
   右明占
  毛伯玉曰使小民而无争安用有司使诸侯而无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4b 页 WYG0016-0146b.png
  争委裘可也然则天下之不能无争势也所以利
  见大人者利其有以主之也或曰君任道听讼者
  人臣之事也今乃九五为听讼之大人无乃导后
  世之君从事于末欤曰九五乃听讼之主刑狱之
  官皆足以当之不必专谓人君也然人君于讼之
  大者如刑狱亦岂得不听考之王制周官盖可见
  矣所谓罔攸兼于庶狱狱事之小而不必听者也
   右明爻义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5a 页 WYG0016-0146c.png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禠之
 赞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程可久曰六三以柔系于上有鞶带之象本爻刚
  过健讼六三从而予之
  王景孟曰鞶带不纯乎刚亦不纯乎柔而为中体
  之饰六三之象也三本从上本爻以其间于二刚
  疑其有上下之交也而终讼之
  李去非曰三禠为三所禠或曰历初六九二至六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5b 页 WYG0016-0146d.png
  三为三禠也
  李子思曰据九五之上讼胜而见尊宠者也鞶带
  所以锡有德也乃今以讼取之佩之于身是识其
  过也终朝之间而三禠之有所不安故也
  刘氏曰九五尚焉是终其讼而以见直受赏者也
  夫以直受赏犹不终朝而三禠之况以曲获罪乎
  圣人言此所以深戒夫讼之终凶也
  案本爻终讼者也健之极讼而必终也九五尚之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6a 页 WYG0016-0147a.png
  六三有应讼终而胜者也盖讼四于三而为九五
  所直命六三以鞶带锡之怀不自安所以终朝而
  三禠之也贞为昼三居下卦之终终朝之象自三
  至上历三爻三禠之象也或曰初六上九不能无
  讼明矣而爻不言讼何也曰以讼之本末起义也
  初不言讼杜其始也上不言讼恶其终也
  一说本爻终讼者也鞶带以约束对讼者之身也
  或锡之本爻施于六三也三禠之六三本从上间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6b 页 WYG0016-0147b.png
  于二阳有负固之意故不服约束也本爻以终讼
  而受人之屈服亦不足敬矣况六三犹不服乎鞶
  带说本太玄周首次四测曰带其钩鞶自约束也
  正与此爻义同
   右明象占
  赵氏曰初六六三阴居阳位非健而欲讼者也九
  二九四阳居阴位虽讼而不胜者也唯九五刚中
  正故为听讼之吉上九刚过健极故有终讼之戒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7a 页 WYG0016-0147c.png
  案此卦与诸卦异盖讼之于应以其梗应也讼之
  于所应有应则讼伸无应则讼屈初四三上有应
  故或言讼或不克讼则以理直事明而无所争辨
  也唯二与五无应而五为听讼之主则不以应起
  义九二讼之不应则不克而逋矣或曰讼之于所
  应而又云九五听讼之主何也五大君也所应听
  讼之有司也有司必有大君以总其权焉其次则
  大司寇也
厚斋易学 卷七 易辑传第三 第 37b 页 WYG0016-0147d.png
  张敬夫曰六爻两两相讼者也以初六对九四刚
  柔不敌矣故初不能永所事而四亦复即命焉以
  六三对上九刚柔不敌矣故六三但食旧德而上
  九锡之鞶带焉以九二对九五虽两刚相敌然尊
  卑之分严不可犯故九二归而逋而九五得元吉
  焉
   案此义亦可以备一说
   右明六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