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x 页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行状
行状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0H 页
同枢李公行状
公姓李。讳命源。字元明。系出延安。始祖唐中郎将茂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封延安伯。世有冠冕。本朝樗轩文康公石亨。始大显。至月沙文忠公廷龟。有大名于天下。公其六世孙也。五代祖昭汉。刑曹参判赠领议政。号玄洲。高祖有相。弘文应教 赠都承旨。号东芚。曾祖师朝。 赠吏曹参判。祖衡臣。 赠吏曹参判。考熙辅。宗簿寺直长。寿职同中枢 赠吏曹参判。妣沈氏。青松大族。学生坽女。胡安公光彦之后。公以 英宗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瑞山乡第。幼而秀拔。嶷嶷有成人之度。蚤游迷庵金公伟材之门。多有观感之益。弱冠入京师。宗党诸长老。若文𥳑公鼎辅,孝贞公敏辅。皆器待之。公自就傅。文艺已夙成。重负士友之望。而连不得志于有司。自三十后。便敛退自修。一以读书求志。明农养亲为务。至癸卯。以亲命更赴公车。始中生员。甲辰卜寓于茂朱。筑堤课农。自号曰耕窝。旋又转移于沃川。沃川是重峰,尤庵两先正之乡也。公曰。是可居也。爰得我所矣。亲年既过
公姓李。讳命源。字元明。系出延安。始祖唐中郎将茂从苏定邦平百济。留仕新罗。封延安伯。世有冠冕。本朝樗轩文康公石亨。始大显。至月沙文忠公廷龟。有大名于天下。公其六世孙也。五代祖昭汉。刑曹参判赠领议政。号玄洲。高祖有相。弘文应教 赠都承旨。号东芚。曾祖师朝。 赠吏曹参判。祖衡臣。 赠吏曹参判。考熙辅。宗簿寺直长。寿职同中枢 赠吏曹参判。妣沈氏。青松大族。学生坽女。胡安公光彦之后。公以 英宗乙丑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瑞山乡第。幼而秀拔。嶷嶷有成人之度。蚤游迷庵金公伟材之门。多有观感之益。弱冠入京师。宗党诸长老。若文𥳑公鼎辅,孝贞公敏辅。皆器待之。公自就傅。文艺已夙成。重负士友之望。而连不得志于有司。自三十后。便敛退自修。一以读书求志。明农养亲为务。至癸卯。以亲命更赴公车。始中生员。甲辰卜寓于茂朱。筑堤课农。自号曰耕窝。旋又转移于沃川。沃川是重峰,尤庵两先正之乡也。公曰。是可居也。爰得我所矣。亲年既过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0L 页
七耋。遂废举业。与弟运源。侍侧怡愉。家甚剥落。而亲厨甘旨。未尝或阙。客有过而宿者。见公以稻鱼供亲。而自以葱麦与客对饭。归而语人曰。今世亦有茅季伟也。因要人约为婚姻曰。其行如此。是必有后者也。大夫人笃老善病。公左右扶将。靡不用极。药必亲尝。饘粥必亲调。饭必数匙以为候。以至涤牏爇灶。亦多躬亲。每夜必三省。衣不解带者凡八年。大夫人常谓诸孙曰。汝父真孝子也。一日无汝父。则吾不能安寝矣。甲子。丁外艰。丙寅。又丁内艰。公年已六旬。而五载居忧。哀毁过度。尚多以筋力为礼。己巳。拜 翼陵参奉。亲友有问以去就者。公以诗答曰。斗禄还靡逮。馀生岂为贫。自非忘世志。头白厌红尘。遂不就。始金公羲淳。以长铨问士于亚铨。亚铨乃公之族弟肇源也。辄曰。他人吾所不知也。求士于我李。则若某兄之固穷读书。是宗中第一人也。丙子。以男趾秀侍从。推恩升通政。拜佥中枢兼五卫将。甲申。升嘉善同中枢。壬辰夏。寝疾甚笃。而犹不废阅书。次朱子诗数十馀首。轮诵六十四卦象曰。聊试病中精力也。疾既革。犹手整冠巾。谆谆以深衣制度。袭敛慎终之意言之。盖遗命也。且力疾澡浴曰。少觉清爽矣。以十月十七日卒。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1H 页
享年八十八。以十二月十五日。卜葬于锦山郡济原驿西圆峰亥坐原。公禀赋清明。器宇雅整。存心常主于仁厚岂弟。制行一出于峻洁白直。临事则必先立乎其大节。绝无依违淟涊之意。平居夙兴盥栉。燕居独处。俨若有思。虽在急遽斯须之顷。常有振励自强底意。少而清弱。长者忧之。公乃于日用处事。必懋有始有终。以心力为主。至于作字。亦敬而无荒。七十以后。书晦翁。临深履薄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一绝句。及传家事业。在句读文义之间。持身工夫。谨视听言动之际一句语于枕壁上。朝夕讽诵。盖有深契于执烛之工也。逮其养深积厚。心广气泰。便有矜持者。纯熟严厉者。和平之像矣。又常谓勤者。是作人之第一关也。自少劬书。至晚年。手不释卷。尝书程朱状文及心经,近思录中要语于一小册。题曰勿忘。蚤夜诵习。尤喜周易。书揭图象。常目在之。又以蝇头细字。移誊朱书劄疑一帙于大全纸头。以便考阅。时年已八十六七矣。日必亲整枕具。至若动息节宣。亦日课常度。士有及门者。勤勤教导。至夜分乃寝。疾既笃。有少辈来问者。辄告以持身读书之方。其诲人不倦。又如此。盖敬勤二字。是公终身之符也。平日未尝以学问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1L 页
自居。虽研究性理。而不曾轻以语人。然人见其服习诗礼。躬行孝弟。未有不以为学问之士也。公少尝有志于斯世。若馆阁之业。民社之责。军国之务。罔不视以为己分内事。閒居野处。尚不忘眷眷忧国之意。每见世道交乱。民生困悴。则辄慨然兴叹。几乎出涕。闻朝家有一善政。用一善人。辄喜动颜色曰。吾 君圣人也。吾国其庶几乎。数奇不偶。竟未一试。而凡有事务。必明于物理。通于人情。精力俱到。措划中度。宗党有大事。辄推公曰。惟某可以当之也。盖虽穷厄终老。而人见其忧时慷慨。虑事精密。辄又称为经纶之士也。公内行甚备。既以孝亲。闻于乡党矣。推而服事季父。友于弟妹。多有过人之节。率一堂诸人。议设宗稧。制为奉先睦族之具。又定月朔讲会之规。以为裕昆之资。尤谨于祭祀。八耋以来。既传重家事。而犹祭必躬参。齐明素食。至末年尚不废。治家主于严整。教子孙诲妇女。必以义方。家庭之间。除却𥳑编笔砚之外。无一个杂技玩好之物。季子承旨君登科。公诏之曰。出门择交。不可近小人。处世立脚。须外和而内确也。承旨君以公年老。常归侍乡庐。公又未尝语及进取。当其有官则命之往。其无官则不命之往。盖不欲其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2H 页
冒进也。世业寒素。自少至老。备尝艰窘。而未尝见一毫戚戚之色。亦未见有一语为经营计较殖货牟利等事。见人之贫不堪忧者。辄为之恻然曰。吾恐其伤失性情也。夫穷贱。是命也。至于饬躬修行。则在我也。非命也。每以此。举似后生。性又俭约。馔有重肉。辄袪之。见少辈服饰稍华者。便戒之曰。好衣不近节士体也。素喜饮酒。而常时饮不过一勺。自言平生遇切友剧饮。惟二度大醉而已。其于居乡也。常守谨拙。凡于校院议论。官府请嘱。闾里武断。无相干涉。寻常戒饬以训于一门。其于接人也。务尽款曲。无亲疏贵贱。皆得其欢心。然见有不是处。便面斥不少贷。毅然有不可犯者。是以亲戚乡邻。皆视以严师。有为不善。辄曰。恐或为某令公所知也。其论人物。则必以气节为主。常曰。人须是刚。刚则不流于恶也。病世之鬻买科文及沈溺小说者。常叹曰。俗习如此。世道更无可为也。公文章古雅。诗尤清健。有气格骈俪之作。亦臻其妙。人之传诵者。辄叹曰。大手可惜虚老也。或曰。今世无此等语也。或曰。真文衡手也。所著述多散佚不录。只有遗稿二卷。藏于家。笔法亦精工。人多从而受业者。参判公尝曰。少若致力。可为名笔也。配庆州金氏。丽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2L 页
朝忠臣自粹之后。丙子死节臣忠悯公弘翼六世孙。祖府使汉昌。考通德郎厦柱。妣奉事韩山李圣兴之女。夫人端洁柔顺。事公三十馀年。小心谨慎。家贫屡空。而闺门之内。未尝闻怨咨语。教小儿。不越乎读书问字。不曾以家人细务闻之。拊育诸侄。无间己出。人之来见者。不辨其为子与侄也。生于庚申四月十五日。先公四十五年。而终于辛亥二月二十七日。寿五十二。从 赠贞夫人。屡迁墓。以某年合祔公墓左。公有三男。曰甲秀,羽秀,趾秀。即承旨君。长房四男。及愚,商愚,知愚,始愚。二男三男俱出系。次房系子。即商愚。季房一男可愚。三女宋钦益,权学善,宋晚洙。及愚二男。羲翼,舜翼。二女俞凤焕,朴晋愚。商愚二女。金永宜,郑在升。馀曾玄男女幼。呜呼。公生禀精雅之姿。家承文献之传。自在妙龄。专精笃业。励志壮行。词章之富。才识之高。可以策名扬显。克阐先业。而顾乃沈沦草野。有蕴无施。则岂非命也耶。逮其晚年考槃。一室图书。探索自娱。颐养优閒之中。尚于敬勤上用功。可谓敦笃矣。世之知公深者。盖莫不惜其有志未就。而且高其老而好学也。余始拜公于沃川寓舍。见其趋庭愉婉。不觉艳慕。而继闻公用力于朱子书。年已大耋。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3H 页
不废佔𠌫。尤不觉向𨓏。每恨贞疾在身。无以源源从游。获闻其一二。今焉已矣。斯世而可复见如公者耶。今承旨君属余状公德。是岂余所可堪。顾景仰有素。亦有所不敢辞者。遂就家状而略加檃栝。以俟立言者之采择焉。
弃隐奇公行状
公讳义献。字士直。姓奇氏。幸州人。奇氏之本。出于箕子。有曰平。为始祖。入我 朝有讳虔。 世宗朝以布衣擢拜持平。历大司宪。至判中枢府事。 光庙受禅。托青盲不仕。录清白。谥贞武。高祖讳禶。弘文副应教。谥贞烈。曾祖讳进。 庆基殿参奉 赠左赞成。德成君服斋先生遵。即其弟也。己卯祸后。退居于光州。因为光人。祖讳大临。高峰先生大升之兄也。东部参奉赠左承旨。考讳孝芬。副司果 赠吏曹参议。妣咸平李氏。惟诲之女。以 万历丁亥正月初九日。生于古龙里第。早失怙恃。长于季父县监公孝荃家。天姿乐易。德性深厚。无防畛无表𧟊。处心行己。得之自然。汎爱容众。一以诚信。无贵贱贤愚。得其欢心。宾朋满座。谈笑油油。若无甚可否。而处事之际。刚断过人。内行甚笃。季父伯兄所居稍远。而时节朔望。必往拜家庙。
弃隐奇公行状
公讳义献。字士直。姓奇氏。幸州人。奇氏之本。出于箕子。有曰平。为始祖。入我 朝有讳虔。 世宗朝以布衣擢拜持平。历大司宪。至判中枢府事。 光庙受禅。托青盲不仕。录清白。谥贞武。高祖讳禶。弘文副应教。谥贞烈。曾祖讳进。 庆基殿参奉 赠左赞成。德成君服斋先生遵。即其弟也。己卯祸后。退居于光州。因为光人。祖讳大临。高峰先生大升之兄也。东部参奉赠左承旨。考讳孝芬。副司果 赠吏曹参议。妣咸平李氏。惟诲之女。以 万历丁亥正月初九日。生于古龙里第。早失怙恃。长于季父县监公孝荃家。天姿乐易。德性深厚。无防畛无表𧟊。处心行己。得之自然。汎爱容众。一以诚信。无贵贱贤愚。得其欢心。宾朋满座。谈笑油油。若无甚可否。而处事之际。刚断过人。内行甚笃。季父伯兄所居稍远。而时节朔望。必往拜家庙。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3L 页
退而省谒惟谨。未尝有阙。伯氏病奉迎于家。殚诚救疗。及没。经纪其丧葬。抚养其诸孤。以至婚娶。靡有馀憾。尤致意于重宗祭奠之助。必致诚敬。雅性淡于荣利。值光海朝。三从自献。当国柄用。趋附者盈门。而公独确然自守。内翰南省身。即公姻亲。而方为时辈推重。欲援公。累讽慇勤。亦不听。其见几之明。秉执之卓如此。 仁祖丁卯。姜虏导贼入界。警报日急。 大驾幸江都。 世子下全州。沙溪金先生。为两湖号召使。辟公为都有司。募聚兵粮。星夜驰赴。闻媾成。祇送 鹤驾。至砺山而还。 崇祯丙子。虏贼犯京。自南汉围中。下哀痛诏。徵兵勤王。公又以举义都有司。檄一道。纠合义旅。行至清州。闻和成。罢归。公尝于梦中。有诗曰。子丑年间时大乱。 圣君车驾向何之。莫言今日身无用。百发乌号手自持。其体国扶义之诚根于天。于此亦可见矣。公于高峰先生为从孙。家学已有渊源。于动心忍性处。煞用工夫。从事易学。最久读启蒙。有小诗。一理已具两仪前。俗儒宁识散为千之句。手书圣贤格言。揭之左右。作座右铭。又著一书。勉子侄以学业。尤好近思录,薛文清读书录等书。沈潜玩索。至忘寝食。悠然不知老之将至。家本穷约。处之晏如。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4H 页
以六吾名斋。有诗铭。自号弃隐。著说以见志。至如医药历数。亦领略其大致。晚岁所造益精深。德器粹然。为乡里矜式。人有所争讼。辄求判正。公晓譬曲直。闻者悦服。安牛山邦俊。短吉冶隐出处。至比之莽大夫。公著书以辨之。尚论者以为是。以 崇祯癸巳四月初九日卒。享年六十七。配广州赵氏。之麒之女。有子女四人。女长适忠义卫李元赫。男长瑑。次琛文正字。一女夭。内外孙曾。不能尽记。而多有文行承家者。曾孙挺龙。尤以学术德望闻。 赠教官。玄孙处勋。亦克趾世美。呜呼。公以服斋,高峰两贤家后裔。德性纯美。操履坚固。行著于家庭。信孚于乡邻。昏朝时宰。即其近亲而终无污染。超然自守。两度举义。奔赴 国难。忠愤激烈。树立甚伟。且其辨先贤出处之牍。勉子侄学问之书。明正温淳。尤可验公之所学矣。公之五代孙宗洛。遣其子商协。谒余状德之文。余生也后。闻见莫逮。谨就公之胤正字君所撰家状及宗洛所叙述。檃栝如右。知德者。尚有考焉。
鳌川金公行状
公讳景寿。字伯亨。号鳌川。金氏。系出蔚山。鹤城府院君德挚。其鼻祖也。五世祖稳。号鹤川。入 国朝。以佐
鳌川金公行状
公讳景寿。字伯亨。号鳌川。金氏。系出蔚山。鹤城府院君德挚。其鼻祖也。五世祖稳。号鹤川。入 国朝。以佐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4L 页
命勋。封丽山君。享珍原乡祠。曾祖处离。号韬庵。 端庙逊位。退居长城。后除台职。不就。祖俊。生员。考应井。都事 赠参议。妣玉川赵氏。公以 嘉靖癸卯生。幼颖悟异常。学于伯父逝水轩。逝水公亟称之。尝曰。汝欲为举子之业乎。欲为儒者之学乎。对曰。儒者无举子之业。而举子无儒者之学乎。曰兼之者鲜。汝其为儒者之学乎。因授以孝经小学诸书。公吟一联。示志曰。书无无用训。士有有为心。及成童。遂就族兄河西先生之门。先生甚爱之。授性理诸书。期以成就。又与奇锦江孝谏,郑霞谷云龙,边望庵以中。相从讲究。时有鳌山四讲坛之称。间从栗谷李先生,高峰奇先生。质以所得。如卢玉溪禛,郑松江澈,高霁峰敬命。皆待以畏友。壬申。丁外忧。丧制一遵家礼。先墓在峡中。素多虎患。而及公居庐。不见兽迹。居人云。孝子来。猛兽去矣。丙子。荐授 健元陵参奉。以学问未成不就。从兄副学百匀。劝之仕。公曰。权位之陷人。若机阱之陷兽。吾岂可为名利而躁进乎。盖副学方附权奸。故讽之也。翌年秋。又拜内赡奉事。时善类稍进用。公以母病归。及遭艰。啜粥三年。服阕。除掌乐主簿。时三窜驳栗谷。公曰。士林之祸萌于是矣。因谢绝世事。以奖进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5H 页
后学为己任。著斯文样子四篇以训之。公与郑贼汝立素相知。而见其所交非正人。因绝之曰。此非善终者。及汝立诛。人服其先见。辛卯。以松江荐。拜礼郎。未及出肃。而松江窜江界。西人遭斥逐。公遂杜门息交。教诲诸子。以孝悌为居家之本。忠信为处世之要。及壬辰乱。 大驾去邠。公曰。奸小误国。致寇贼于门庭。不胜忠愤。闻高霁峰设义厅于潭阳。送家僮二十名。补行伍。复以粮米箭竹等物助之。及锦山。败报至。与从弟判官信男二子参奉克厚,教官克纯及奇公孝谏,尹公轸等。往本县南门。同声举义。移檄道内。主倅白公守宗来勉曰。曾闻湖南为忠义府库。今见公等尽非虚语。助以官米。道内义士。各募兵粟。先后来会。公曰。孤军赴贼。无异弱肉投虎。更募义士。可数万人。义谷可数万石。然后方可赴难。令各归益募兵粟。十一月九日。与金公齐闵等数百人。齐会南门。众推公为盟主。措置详密。号令明肃。时松江体察两湖。送徐渷上十条机宜。所聚义谷。近千石。三百石则出法圣浦。漕纳 行在。百石则送岭南。助郭再祐军。以疾未克赴难。命二子率义兵。从金公齐闵,金公弘宇等。进至稷山。及天将主和。退阵于砺山。癸巳。天兵南下。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5L 页
发檄列邑。更募兵粟。乃谓二子及族弟麟浑曰。吾病且老。无由赴难。宁欲溘然无闻时事。二子请承教赴贼而死。公慨然曰。汝辈能辨熊鱼。死亦何憾。使率义旅。从复雠将高从厚。赴晋州。及城陷。二子俱死。公以文哭之曰。生虽我欲。不若成仁。维节不孤。必有其邻。公乃与地主李公贵。抄选精锐。名曰胆勇军。又以浙江兵法教邑兵。以为设伏剿贼之计。丁酉。南原失守。公谓从弟信男曰。自两儿化厉之后。思复公私之雠。而心力已尽。愿与君图之。又驰书列邑曰。再度举义。国耻未刷。其在同志。孰不愿巡远之死乎。更募义士。送至安城。邀击素沙贼。斩获甚多。公有诗曰。安城一捷诚多力。晋水双魂慰不平。戊戌。升拜军资监正。辛丑。首相尹承勋启公忠义。又以高年。除同中枢,同义禁。皆不就。乱已。公亦笃老。遂不问世事。以琴书花竹。优游自适。 朝廷累赐絮帛米肉。尝置一大室于松川里为数十房。又置一大田。画为数十区。以接济亲戚朋友之穷而无依者。世称其室曰大庇。田曰广饱。当析箸时。别置田庄臧获为班祔条。以祀旁亲之无嗣者。著家训数十条。盖取先儒格言。而亦多经历自得之辞。 天启辛酉卒。享年七十九。墓在本府墨寺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6H 页
洞丙坐原。配贞夫人光州承氏。参奉彦纶女。墓在古庄洞庚坐原。继配灵光丁氏。主簿应运女。墓与公合封。四男四女。二男死于晋州者。承氏出。而克纯妻郑氏。霞谷云龙女。闻夫死。亦投水死。淑精,淑命,弼善。金华俊判书,尹璛同知,金宅孝参奉,金地一妻。丁氏出。淑精子起扬。淑命子自扬。女金汝錞。庶子厚扬,致扬,启扬。庶女佥使闵承老,县监郑云翼。呜呼。世以学问节义。分为二道。盖不知节义之本于学问。而有学问然后。方成就节义也。公早游河西,栗谷诸先生之门。已知为学之要。其工夫造诣。今虽无以考详。而所著家训数条。可以知其槩矣。当板荡之际。毅然为一道盟主。一心殉国。至死靡悔。衰老之甚。未得赴贼。而二子殉节。克成父志。若公节义。岂一时慷慨激发之比也哉。世徒以节义称公者。可谓浅之为知也。今其后孙僶泽。来乞状德之文。余病且无文。累辞不获。就其家状。略加檃栝。而以节义之。必本于学问为说焉。
水使 赠刑曹判书李公行状
公讳止孝。字仲纯。李氏。系出咸平。高丽神虎卫大将军讳彦寔。为鼻祖。世袭簪缨。著有节行。高祖讳从遂。副司正 赠兵曹参判。曾祖讳宗仁。咸镜道兵马节
水使 赠刑曹判书李公行状
公讳止孝。字仲纯。李氏。系出咸平。高丽神虎卫大将军讳彦寔。为鼻祖。世袭簪缨。著有节行。高祖讳从遂。副司正 赠兵曹参判。曾祖讳宗仁。咸镜道兵马节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6L 页
度使。祖讳偲。内赡寺主簿。考讳惟谨。大邱府使知制诰。号竹潭。啜享草洞宝山祠。妣玄风郭氏。府使翰之女。公以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某月日生。颖悟异凡儿。器宇轩豁。才华卓越。好尚节义。尝读汉书。至忠臣烈士传。辄击节感慨。登 万历己丑增广武科。翌年庚寅三月。拜宣传官。壬辰春。授训鍊主簿。秋。迁都总都事。癸巳春。升经历。夏。除保宁县监。以清白居上考。丙申。移守博川郡。未周岁。瘼袪民苏。秩未满。擢授昌城府使。政清惠洽。颂声载路。旁邑疲氓。闻风襁负而至者。殆数百馀户。道臣褒启其治绩。 特升通政阶。俄以烽火失传。递罢而归。府民诣阙陈疏。愿借一年而不得。因磨崖而颂德。且收合生茧数百斗。驮送本第。盖以土产。表其去后不忘之意也。公麾却之。俾归补邑民调役。驮卒乘夜潜置于门外而去。公命追之而不及。则遂散尽于亲党及邻里之贫者焉。甲辰。除龟城府使。清𥳑抚字。一如昌城时。民爱戴若父母。乙巳。 朝家以有边忧。移授满浦佥使。治军恤民。咸得其宜。尤留意于缓急之备。丙午二月。丁郭夫人忧。哀慕号绝。感动旁人。居丧葬祭。一遵朱文公家礼。服阕后四载。授忠清水军节度使。莅才数月。兵甲精鍊。粮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7H 页
储充牣。壁垒旌旗。精彩顿变。是年十二月。自 上特命进嘉善资。下教书褒谕。有曰。倚汝作万里之城。肆委节度之任。嘉乃奉一心于国。特施褒赏之恩。才必有用。殊非行伍间之人。知莫如君。真是将帅中之杰。峙糗粮积刍茭。以富军实。锻戈矛敹甲冑。克诘尔戎。誉言日至。非予左右之私。公议风来。实尔声绩之著云。公累莅边地。重伤于风土。适疾甚图免而归。归装萧然。惟手中一鞭而已。白沙李公极加叹尚。亟称其贤哉。汉阴李公亦曰。此叔清白。人所难及。昏朝政乱。国事日非。公喟然太息曰。此时从宦。心之所耻。遂挈眷移寓于丰德乡庄。及癸丑国舅延兴府院君已逮狱。 大妃别宫之议方继作。彝伦将斁。舆情愤郁。而凶焰甚炽。人无敢言者。公不胜痛惋。首陈一疏。诣阙投进。群凶退斥不捧。公尤不忍愤懑。遂奋然直往首相朴承宗家。责之曰。大监岂忍于天日之下。与尔瞻辈同为此斁伦悖义之事乎。既杀大君。又欲废 大妃。杀国舅。此覆载间所不容之罪恶。大监若不与同事。则群凶势必中止。大监其量之也。否者。大监与尔瞻辈。必不得保全首领于吾手中一剑矣。公于是时奋不顾身。只以为国一死自期。奋舌忼慨。无所顾忌。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7L 页
凶徒惴惴。实有头颅之惧。构以护逆。逮系牢狱。公于狱中。日必晨起。西向拜 大妃宫。因七日不食曰。无母之国。生亦何为。遂呕血而死。尔瞻辈闻而喜之曰。恨不得快杀之也。时 大妃槩闻公抗义逮狱。而不识其瘐死矣。及癸亥反正。 下问公存没。金吾启以实状。 大妃亟加伤悼。自内追赙朝服一袭。细绵五十段。传教该曹。赠资宪大夫刑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且令录用其子孙。以某年月日。葬于罗州西竹浦面粉土洞负壬之原。从先兆也。配贞夫人平山申氏。府使汝良之女。仁善慈惠。壸范咸宜。后公几年卒。合祔公墓。有二男一女。男长先哲郡守。次先继出后。女适士人张纶。孙珵。女适校理赵重吕。曾孙万英。女适沈壳,李光华。玄孙天三。女适洪瑞徵,金泰光。五代孙景辉。次景岳县监。次景恒。女适郑始昌。公殁后百许年。光州进士朴光世等。上疏请旌赠建祠。 朝家以事体重大。只命旌闾。呜呼。公生禀异质。而优于德行。虽发迹弓马。而文翰亦过人。家本清素。而历践州府。未尝以产业经心。冰檗一节。终始不渝。睦姻任恤。不遗故旧。其在昌城也。佥使元裕男素相善。适坐事就逮。托其妻子于公。公存恤如家人。元每向人说公风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8H 页
义以为无愧古人云。是以当世名流。莫不推许。不敢以武人视之。当癸丑金墉之变。上自朝绅。下至韦布。附会凶党。争进凶疏。群凶大设机阱。拟言者以重律。人皆怯怯。而公以散班武弁。先李白沙,金醒翁诸公而疏陈大义。祇知有 国母。不知有其身。及见枳于喉司。不胜愤慨。奴骂当国之首相。蔑视方张之凶徒。七日牢狱。视死如归。非禀得纯刚之正气。其劲特决烈。能如是乎。呜呼伟哉。癸丑疏未得彻。而仍见逸。使后世尚义之士。莫得以考徵。是可恨尔。余尝序草洞八贤行录。而于竹潭公事行。槩论公树立之卓矣。今者。公之后孙敦丰。袖公之外裔李副率毅敬所撰行录。来问状于余。余以老病。久谢笔研。而念公之卓节伟行。不可泯没于后。遂不敢终辞。谨纂次如右。
介石轩李公行状
公讳弘稷。字季长。号介石轩。李氏。系出咸平。始祖讳彦。高丽咸丰府院君。入我 朝。有曰慑。县监。以佔𠌫斋门徒。坐废戊午祸。世称孝友先生。七传至时佑。号龙岩逸民。昏朝斥废 母凶疏。丙丁乱。倡义赴难。以官诰之书伪号。不就荫仕。戒子孙以生见丙子者。勿赴举。后 赠执义。载尊周录。寔公之高祖也。曾祖元
介石轩李公行状
公讳弘稷。字季长。号介石轩。李氏。系出咸平。始祖讳彦。高丽咸丰府院君。入我 朝。有曰慑。县监。以佔𠌫斋门徒。坐废戊午祸。世称孝友先生。七传至时佑。号龙岩逸民。昏朝斥废 母凶疏。丙丁乱。倡义赴难。以官诰之书伪号。不就荫仕。戒子孙以生见丙子者。勿赴举。后 赠执义。载尊周录。寔公之高祖也。曾祖元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8L 页
明。 赠左承旨。祖大纯。 赠参判。两世俱以先训自废。考俊林。进士。游太学时。有尤,春两宋先生从享先后议。公主先尤。庚子。 肃庙礼陟。与尹公志述等七进士。请改 明陵志文。书陈所怀。尹公首被极刑。公以罪同罚异引义。遂割籍。后 赠判书。妣茂松庾氏。进士翮之女。继妣庆州李氏之雄之女。俱 赠贞夫人。以 崇祯再乙酉十月二十二日。公生于咸平之仓西旧第。进士公梦。一伟人自谓宋俛仰纯。遗以环玉圈一双曰。生子可与之。其命数当与我同矣。是夕公生。神采英发。性度温雅。六岁受学。不烦教督。文理日就。七岁。能缀文。多惊人语。事亲至孝。爱敬兼至。丁酉。丁母夫人忧。哀毁如成人。癸卯。中司马。时年十九。不待榜发行。到活院。适榜人过去。康津倅取见。公从傍见了。无几微色。倅慰之曰。观秀才气像。当早达。勿介怀也。公曰。仅免落魄。倅大惊曰。见己名在榜。不露辞色。真远器。称赏不已。还京应榜。及谒圣。以先公庚子割籍事。为凶徒所沮。公议愤慨。乙巳。国是始定。公游太学。主张清议。丁未。凶党再用事。同宗进士李世植。斥呼时相李光佐名。尹光缵以掌议。欲付罚。呼公书罚目。公投笔起。光缵益肆毒。李公及公。同遭鸣鼓。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9H 页
癸丑。丁先府君忧。哀毁几灭性。乙卯秋殿讲。以诗斯干章登第。 上下询文义曰。熊罴虺蛇。何以为男女之祥。对曰。阴阳流通。天地之理。而其气有异祥以类应。以阴阳盛衰。可验君子小人之消长。人主深察其消长之机。则自无举措之失矣。 上曰。非但通于文理。所达亦不草草矣。试官徐命珩进曰。此儒居在湖南。世有名节。其父尝游太学。有士望。今其子妙年升庠。才气超迈矣。 上曰。此人甚可爱。分隶国子。主分馆者。彼边故也。以假注书进讲。声音清朗。屡蒙 恩褒。戊午。除青岩察访。政官赵显命。必欲以国子出六。非善意也。是年冬。金公在鲁陈达 筵中。调用承文。己未。升典籍。庚申。自礼郎迁骑郎。辛酉。以兼春秋进讲。讲讫。 上曰。尔居咸平。距京几里。有老亲乎。对曰。相距七百里。有偏母矣。 上曰。何不将母移接于近畿耶。对曰。虽有此意。坐于家势耳。承旨元景夏进曰。兼史家世湖南名家。而文学才猷。实可用之人也。 上曰。予熟知之矣。是日开政。 上曰。即见政望。兼史副拟全义县监。此邑无弊瘼乎。承旨赵明履曰。此是湖中残邑。而但无大弊矣。 上曰。邑虽残。亦堪便养。尔意如何。对曰。小臣辈一分报答。惟是吏事。 圣教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69L 页
及此。不胜惶感。退出则 恩点已下矣。肃命赴任。清谨为政。吏民颂惠。癸亥。除持平。以将老移接前有 圣教。买一闾家于县内。奉亲移寓。赴 召旋递。是年。奠居公州。除庆尚道灾眚都事。遍审右道。察隐蠲灾。灾民赖安。甲子。主试于庆尚右道。还除忠清都事兼海运判官。丙寅。除掌令。论前兵使洪元益,全罗兵使李景哲,报恩县监慎尔成, 庆基殿参奉河龙翼等不法。请勘处。又除正言。入侍。 上下询吴彦宾拔榜事。对曰。彦宾既有晟贼从事官之说。载于勘乱录。渠何敢晏然冒赴乎。戊申。堤防不可不严。勿论清脱与否。拔榜断不可已。 上依所达。即拔榜。又承正言牌监武试所。玉堂俞彦好以尹拯迁窆。诿以 先朝礼遇。请施隐卒之典。公出榜后未入谢。自外陈疏曰。尹拯不过背师诬亲。伤伦悖义之一僇人。 圣考丙申处分。极其严明。筵臣反谓之礼遇。何其诬也。称之以先正。吁亦滥矣。修撰俞彦好。请亟施屏裔之典。承旨郑翚良。以公自试所不复 命。论启请罢。丁卯。拜掌令。疏论兵曹判书李周镇纪律不严。寻拜泰川郡守。以上官嫌图递。时儒贤朴公弼周造朝。以卞 圣诬严惩讨。进袖劄。右相赵显命与朴文秀迎击去国。物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0H 页
论骇愤。设搢绅疏。疏入。 天怒大震。疏头尹阳来以下八十三人。一时拿囚。疏头削职。馀皆放释。八月。拜掌令。盖自前冬四字 严教后。三司专事谋避。久阙讨复之义。公𥳑通三司。拟合启。与掌令洪曙献纳鱼锡胤,应教金相福,持平南德老,正言宋德重,校理赵明鼎。入侍。公先读李光佐追夺启。 上曰。更有他启则读之。公曰。传启之体。已传之启承 批。然后方可读他启也。 上曰。毕读次启后。可以赐批矣。公又读赵泰亿追夺启。读毕。 天威震叠。批旨严截。以无臣节不君等语为教。公起伏曰。 圣教严截。无非不忍闻之教。臣等于此。实欲灭死于即地。而不可得矣。臣等所执之义。亶出于为 君父讨乱贼。则恐非雷霆之威所可摧抑也。此辈之穷凶情节。昭不可掩。而 殿下何若是容贷也。臣等之沫血请讨者。欲以尽臣节而反承无臣节之 教。岂不万万冤痛乎。 上曰。沙邱二字。何忍更提以戚予心乎。又启曰。我 殿下不忍更提之义。臣亦岂不知。而此辈之为逆在于此。故论罪之际。未免搀及。原启若蒙 允许。则此等文字。自可灭去矣。 上曰。李光佐亦多非处矣。且三司之臣。昨冬四字下教。不请还收。何敢持此启入来。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0L 页
曰。臣在乡庐。未及承闻。敢问何教也。 上曰。予曾于诊筵。以归卧私第为教矣。公又奏曰。四字 下教。今始承闻。不胜惊懔。李光佐等处分胡大事。而为此至重至大。不敢闻之 教乎。其时筵臣不请还收。诚极骇然。伏愿即为还收焉。诸台以 批旨中严教。次第引避。公启曰。臣以无似。忝叨言地。深慨讨复之义。阅岁旷阙。相率呼吁。冀 圣心之回悟矣。非惟不赐 允俞。乃反加之以不忍闻之教。臣于此。惶陨震迫。觅死不得。今日三司之论。即一国公共之论。则以公共之论。讨必讨之逆。此穷天地亘万古之义理也。噫。人臣之罪。莫大于犯分。春秋之法。莫严于惩讨。两贼不讨。则国纲坠矣。人纪蔑矣。此臣所以沫血陈启。而言不见概。反速 严教。此莫非臣诚意浅薄。不见孚于君父之致。何可一刻因冒于台次乎。请 命递斥臣职。 上曰。依启。右相闵公应洙,副提学尹公心衡。一劄一疏曰。昨冬处分。已非群下所望。而日前 严教。尤出常情之外。一线士气。摧剥无馀。请收罢职之命。上并削职。是年十一月。拜灵光郡守。公以灵邑距咸乡一舍。易招訾谤。持正奉公。吏畏而民安。戊辰冬。与水阃生梗。即解绂归。辛未冬。 王世子代理。以献纳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1H 页
书陈都监堂上李春跻之受赂防役。汉城左尹柳万重刑曹参判洪重徵之老昏废务。水原府使具树勋之衰耗儱侗。坡州牧使洪应梦之听断愦愦。金海府使李泰祥之沉湎曲蘖。并请罢职。 令曰。依施。先是。相臣李宗城上劄。营救光亿。朝廷以护逆发启矣。掌令金䆃受嗾于赵荣国。擅停大论。公陈章论斥曰。金䆃以恶疾之人。突入清禁。擅停已发之论。其背公死党之罪。舆情共愤。臣谓宜加削板之律。赵荣国以李宗城姻娅血党。心法相传。自中大小之论。无不主张。宗城身虽在外。其言议则肆行。向者。邀致郑广运于渠家。利啖威胁。欲售停达之计。及其绽露。掩匿其迹。使愚騃尹得载。至被罪罢。如金䆃之为人鹰犬者。望风接迹而起。世道之忧。不可胜言。亦宜谴削。以惩党习焉。 令曰。向以此等党心。致烦 圣躬。余心惶懔。至今未已。今日臣子复岂敢如是。献纳李弘稷为先递差。其章给之。翌日。 大朝入侍时 上曰。赵荣国因何事出城耶。承旨李彝章曰。李弘稷惨劾。故出城矣。礼判李益炡曰。李春跻遭弹而递。都监事狼狈矣。彝章曰。李弘稷初论李春跻,柳万重,洪重徵,洪应梦诸人。再论赵荣国。荣国素称平缓。而目以党首。必欲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1L 页
尽去异己而后已。此甚大不祥也。 上命持来两度上书及书批一读。传曰。噫。为今日臣子者。至于近日。宜涤党心。而李弘稷初章。元良既不熟知其人。并依施似然。依施之答墨未乾。乘机再章。党心已绽。斥人曰党。可谓自鸣。献纳李弘稷特削其职。 令曰。李弘稷负 大朝苦心。反趋党习。不可递差而止。永不叙用。赵荣国,金䆃,李春跻等。自明对章。极其惨毒。又使李启昌论劾。殆无馀地。正言赵公宗溥,金公时默。连章救解。皆不纳。壬申冬。始叙。癸酉春。拜军资监正。移献纳。论赵荣国反詈言者之罪。李启昌诬辱台臣之习。皆蒙 温批。后连入台望。而多芹点。尝 教侍臣曰。此台臣。自升六前。予甚爱重之。见其党论太峻。一入言地。必大生梗。使朝廷不得宁靖。予又苦之。是年夏。除司仆寺正。甲戌。松京大饥。 上特除开城经历。到官。捐廪赈贷。府民赖活。府有十年疑狱。原情伸枉。松钱虚留。累巨万。留相尹公汲。将以军律督捧。城内震慄。三日不举火。公力请宽限。替当收杀。群情感服。尹公称以将材。西俗贸贸。以小学及击蒙要诀等书。教导之。又设乡约。民俗丕变。有去后思。丙子。遭李夫人忧。持制逾礼。己卯。拜献纳。值雷变。应 旨陈戒。恤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2H 页
民隐。勉 君德。殆屡千言。 优批嘉奖。辛巳。拜献纳。以在外台臣。并投畀事。有 严教。谪泰安。未几 赐环。除大同察访。以上官嫌不赴。壬午。除司谏。又除成均馆司成。乙酉。拜司谏。时 上不悦山林。有甚于洪水猛兽等严教。公承 召应旨疏。勉 圣学。伸救宋公明钦,金公亮行。请施庆恩。又请黄最彦等一体放释。以示同庆之意。 上以求言之故。不以罪而优容焉。丙戌。除司成。移左通礼。又移执义。又拜司谏。值雷变。上疏陈戒。除定州牧使。以上官不叶。图递。戊子。除舒川郡守。以灾年择差也。 上教曰。汝治绩已著。故特除是邑。往即尽心。活我生灵。郡衙先以鬼魅废。公到而不为灾。人异之。亲审灾伤。殚诚救恤。邑无捐瘠。及归。民有攀辕号泣者。辛卯。拜司谏。有雷变。陈戒请赦迁谪诸人。以慰悦人情。导迎和气。末又论吏议徐命善之政注做错。海伯洪良浩之沉湎声色。午衙申罢。及海阃李汉昌,宣川柳镇说之不职。请谴罢。 上答曰。随事规勉。予庸嘉之。先是。洪麟汉为全罗监司。多行不法。公欲论劾治疏未上。麟汉嗾李宜鲁。先劾公。时公方拟春坊。而麟汉随处逞憾。终见枳。公遂下乡。构小亭于鸡龙山下龟岩川上。为终老计。近庵尹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2L 页
公汲。知有肥遁意。书亭扁以介石。盖取易见几作。不终日之意。而老圃赵公明鼎。记以识之。壬辰。除司谏。县道封章。论尹光绍。居乡武断。居家无行。时朝象有分溃之渐。公遂敛迹名途。专心经籍。累不应 召命。乙未冬。在骊江农舍。闻 上欲令 世孙代理。而麟汉以不必知之说。从中沮抑。不胜忠愤。欲以前衔上疏。构草登程。而因徐命善疏。已下代理 命矣。丙申。英庙升遐。 嗣圣即阼。倖臣国荣擅权。公尝不副其父盆梅之求。因此衔之。申相晦。亦见忤于国荣。而窜逝。公以其亲查随而停望。丁酉。还咸平。营立累世先碣。所居莽苍地。溪山秀丽。有紫阳武夷之号。古有朱夫子庙。已遗墟矣。公发论重刱之。祠朱子而配以尤庵宋先生。设讲修厅。遵白鹿洞规。启迪后进。夏习功令。冬习讲学。一方之士。多兴起者。壬寅。以旱求言。李参议泽徵上疏。请保合 中宫。而末论大臣徐命善废问安之罪。被极刑。公于李公亲查也。谓公必与其议。虽不显斥。而实阴沮之。公之末路沉塞。寔由于此矣。乙巳。以侍从年八十。升通政。丁未。以司马回榜。 特赐白牌巾衫。以登闻后时。推考道臣。公志感有诗。戊申。铨官宋公载经。始拟公佥枢蒙点。庚戌。 邦庆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3H 页
升嘉善。付同枢。壬子。连升嘉义资宪。自 上特除知中枢。入耆社。公以十七年停望之馀。起废收录。特出圣恩。义分所在。不敢晏然。遂诣阙肃谢。因诣灵寿阁。奉审 三圣玉牒。翌日。拜章径归。陈预教 元子之道。乙卯文科回榜。 上以 两宫回甲。特推优老之典。分付道臣。给马厨传。恩数便蕃。公自念 当宁嗣服后。未获晋接。一瞻耿光。已是大愿。而值此 邦庆。尤不敢逡巡。诣阙应榜。闰二月初六日。 亲临万八门。与新榜生进。同日唱榜。 特赐御制诗若序。又赐乐赐盖。极其荣耀。命绫恩君具允明。行先进事。自内阁印给榜目。 御制诗曰。朝日曈曈绕禁垣。簪花春映锦筵樽。一甲重回司马榜。万祥争凑濯龙门。福星遍照中书久。元老初兼上舍尊。更有八旬人四馆。将来文武颂新元。 特升公崇政资。仍教曰。此重臣。少时不畏权贵。喜弹驳。以此仇敌满朝。坎坷多年。从公议疏释。许付一品实职。嗣孙亦为问名调用可也。公追赓 御制诗曰。 宝座晨开紫禁垣。锦筵重奉卯年樽。名题雁塔重编籍。足蹑龙宫再跃门。享到一期初匪望。德惭三达敢言尊。 赐诗赐乐兼分廪。万殒难酬 圣德元。拜章径归。以保养 元子。累累陈戒。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3L 页
蒙 优批。是年秋。拜都总管。丙辰正月十八日。考终于公州乡第。享年九十二。返葬于灵光理门里。后五年庚申。移窆于咸平蝉峙辛坐原。公天姿笃孝。李夫人性严。有不悦则必侍侧怡愉。待色降乃退。有不安节。虽在官时。废公务。躬执药饵。复常乃已。值丧馀务尽诚敬。老不能将事。则衣服冠而坐。涕泪横迸。日必夙兴谒庙。整襟危坐。未尝疲倚。非接宾。手不释卷。恒诵经传大文,朱文书劄。立心以忠信。守己以俭约。于嗜欲华靡。泊如也。教子孙严而有法。待知旧和而能敬。学问之力。践履之功。真积而坚确。文章条畅。诗律典雅。早怀经济之志。以世道自许。遭遇 英庙。论事慷慨。格君心严惩讨。而 圣意专主荡平。动辄撄鳞。眷注遂疏。晚枳于权倖。才志未展。而退休林壑。守分养真。世故累变。而骇机不及。尝训子弟以性理之说曰。朱夫子尝言观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栗翁亦曰。理通气局。以此究之。性理之原。可以觑破矣。虽跻大耋。而体常康宁。自少至老。不设刀圭。及观化之日。宾客来候。而应接如常。神气不乱。令内外子孙。环侍左右曰。吾今大限已尽。汝辈益勉忠孝。勿坠家声。教戒申申。全归之际。定力又如此。有诗文若干卷。藏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4H 页
于家。贞夫人全义李氏。学生奎龄女。性度柔婉。勤俭治家。常以古语。告公曰。君子当市朝轩冕时。不忘山林蓑笠底意。当公之讨两凶劾李宗城时。预治岭海行。一日之内。夫人手缝九件衣。才敏又如此。于妾媵得欢心。于宗党备和睦。有女士行。生后公四年。殁先公十七年。墓祔公右。无子。取三弟弘穕子儒性为嗣。二女适进士郑泰焕,宋焕中。侧室男普荣文科参奉。女适元在恭,李在亨,孟可远。儒性娶林述宪女。生三男二女。男命绪。次进士秉绪。次人绪。女适沈宜人,尹佐成。普荣娶领议政申晦女。生三男述绪,远绪,骏绪。郑泰焕男在观,在丰。女适宋奭圭。宋焕中系子学圭。命绪男敦根,敦球,敦益出后。女适宋钦舜。秉绪无子。取敦益为嗣。人绪男敦喜。述绪取远绪子敦成为嗣。远绪男敦成出后,敦行。女适金得铉。呜呼。公以豪杰之姿。奋起南服。早年蜚英。久处言地。明于斯文淑慝之辨。严于乱贼讨复之义。咫尺 轩陛。雷霆震薄。而小无挠屈。蔚然有古谏臣风采。而世道邅变。翛然初服。甲乙之间。累违台 召。若无意乎世。而微义则盖有在矣。暨落拓已久。志节愈确。劬书好学。白首靡懈。究极性命之原。开示后学之方。而大耋之年。两榜重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4L 页
回。身登耆社。秩跻崇品。 圣恩郑重。荣耀无前。天之享公亦厚矣。余尝获拜公暮境。而气宇磊落。符采爽朗。观于外可占。其中之所存。九原可作。恒切与归之思。今于状德之请。义不敢辞。谨就家状。撰掇如右。以俟知德者考焉。
成均进士郑公行状
公讳就河。字会源。号易𥳑斋。郑氏。系出迎日。鼻祖讳均之。高丽平章事。其后士大夫蝉联不绝。历大提学文贞公讳思道。知议政恭𥳑公讳洪。兵曹判书贞肃公讳渊。至左议政文清公讳澈。号松江。以文章节行。为我 宣庙朝名臣。即公之五代祖也。高祖讳振溟。进士。有孝友行。早卒。曾祖讳汉。参奉不仕。 赠执义。祖讳光演。 赠吏曹参议。考讳濈。赠户曹参判。号谷口。清修好学。与金三渊昌翕,李鸣岩海朝。为莫逆交。李参判雨臣。撰墓志。前妣长兴任氏。通德郎时尹女。继妣全州李氏。士人后白女。以 崇祯再辛未二月十一日。生公于汉师之于义洞。器度温雅。资禀端重。喜怒不形。文才赡敏。四五岁。已能属文。九岁失怙。事母夫人。能自知爱敬。伯氏智谷公。至诚教育。一日将南归。手书九容赠公曰。昔松江先祖。倩听松成公
成均进士郑公行状
公讳就河。字会源。号易𥳑斋。郑氏。系出迎日。鼻祖讳均之。高丽平章事。其后士大夫蝉联不绝。历大提学文贞公讳思道。知议政恭𥳑公讳洪。兵曹判书贞肃公讳渊。至左议政文清公讳澈。号松江。以文章节行。为我 宣庙朝名臣。即公之五代祖也。高祖讳振溟。进士。有孝友行。早卒。曾祖讳汉。参奉不仕。 赠执义。祖讳光演。 赠吏曹参议。考讳濈。赠户曹参判。号谷口。清修好学。与金三渊昌翕,李鸣岩海朝。为莫逆交。李参判雨臣。撰墓志。前妣长兴任氏。通德郎时尹女。继妣全州李氏。士人后白女。以 崇祯再辛未二月十一日。生公于汉师之于义洞。器度温雅。资禀端重。喜怒不形。文才赡敏。四五岁。已能属文。九岁失怙。事母夫人。能自知爱敬。伯氏智谷公。至诚教育。一日将南归。手书九容赠公曰。昔松江先祖。倩听松成公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5H 页
笔书此。揭壁以自警。栗谷先生作跋语以美之。汝须常目此而体行之。毋坠先祖遗矩。及长。大归昌平乡庄。不事产业。留心于为己之学。兼治公车业。闻朴咨议光一。以尤庵门人。学识高明。往从之游。讲易论理。朴公大加称赏曰。今日始知君为我师也。自是文词渐进。声名蔼蔚。奉母夫人。侨居广州谷口公墓下。时相有邻居者。悯公亲老。劝禄仕。有汲引意。公辞以不愿。盖其人虽以同闬相熟。而自是一番人领袖。故公意不屑而然也。丙辰。中后庭试第七名。时公之侪友多新进名流。待唱第。将拟翰圈。宋相寅明。闻而不悦。奏请后庭试不宜多取。只存三人。而竟至削罢。人多惜之。戊午。中生进两试。为太学掌议时。仲氏箫隐公疏请尤庵先生从祀文庙。而并举同春之议。发于洛下。转而为先春后尤。湖儒吴东赫依其议陈疏。公以为同春固是大贤。而于尤庵诚有间焉。今若倒置。无以服后世公议。遂倡议罚东赫。南塘韩公元震。撰寒水斋权先生状文。历叙东贤道统。只举栗尤。而不及沙溪。公以为沙翁上承栗老。下授尤翁。后学当一体尊慕。南塘之论。极涉未安。遂入泮宫。付黄南塘。士论之右湖者。群起攻公。目以侵斥儒贤。至有出斋之举。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5L 页
公乃还乡。寓居镇川松江公墓下。尝与蔡凤岩之洪。讲论启蒙。精透奥旨。蔡公称善不已。及公南归。诗以赠别曰。多君学道能根窟。愧我论诗不博依。其许与可知也。晚岁还寓智谷旧第。奉慈事兄。克孝克恭。暇日兴到。徜徉于息影,环碧之间。丁卯。丁内艰。时已衰老。执丧踰礼。服阕。绝意科宦。惟以教导后进为己任。远近士子。多有闻风而来学者。金参判龙庆。公之旧要也。甚器重公。尝语人曰。郑某之学识行谊。合置胄筵辅导之任。是吾辈责也。公素患肩臂。积年沉痼。而犹手不释卷。对人辄论文。无閒说话。其老而好学。盖如此。以己卯五月五日。考终。享年六十九。葬于谷城斗洞某向原。前配济州梁氏。己卯名贤校理彭孙后孙。士人大夏女。生一男樀。后配全州李氏。士人潗之女。生三男榕,干,检。一女适罗州吴宅源。庶出机,檀。呜呼。公天资秀朗。言议峻正。孝友因心。诗礼饬躬。平居终日危坐。未尝有惰慢容。接人之际。外虽和易。而中实严正。见不善则若将浼焉。到老劬书。诵经传如己言。尝举吕荥公人无贤父兄严师友。不能成就之语。以诫诸子。又曰。学问之道。只敬义是已。而惩窒之功。尤不可不勇且猛焉。又曰。人于义理大头脑处。能觑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6H 页
破则其馀小节目。自可领会。但持守不固。则终非吾有。观于此数语。亦可以知公矣。噫。以公文学行谊。苟得阐科第扬王庭。则其言论风采。当有可观。而不幸厄于时相。岂非命也哉。公之孙上舍致焕。猥托以状德。沉淹床席。未及泚笔。而上舍遽殁矣。遂为之怆涕而略撮家状。以俟立言者。
疏轩李公行状
公讳宗烈。字英叔。系出 国姓。完山府院君襄度公讳天佑。其远祖也。累传至松崖处士讳增。立异于昏朝凶论。举义于甲子适变。即公之五世祖也。曾祖性存。 赠左承旨。祖洙大。号爱菊斋。考楔。号迓庆堂。居丧尽礼。性好施与。妣晋州郑氏。万夏女。柔婉贞淑。妇德咸备。奉舅姑以孝。训子女以义。以己未十二月二十六日生公。方其娠也。有彩凤入怀之梦。故小字以得瑞。幼而孝友异常。侍侧嬉戏。未尝小咈亲意。虽瓜果之微。不先入口。观者。称以天生孝子。六岁入学。聪明颖悟。不烦教督。而业日就。八岁咏莺。有脱裤出幽谷。意在第一枝之句。九岁。伯氏宗益。方诵孟子。欲试公。括浩然,丧礼两章数处疑字。语公曰。汝能往于书斋。取考而来道否。答曰。唯唯。即往旋来。而二章疑处。
疏轩李公行状
公讳宗烈。字英叔。系出 国姓。完山府院君襄度公讳天佑。其远祖也。累传至松崖处士讳增。立异于昏朝凶论。举义于甲子适变。即公之五世祖也。曾祖性存。 赠左承旨。祖洙大。号爱菊斋。考楔。号迓庆堂。居丧尽礼。性好施与。妣晋州郑氏。万夏女。柔婉贞淑。妇德咸备。奉舅姑以孝。训子女以义。以己未十二月二十六日生公。方其娠也。有彩凤入怀之梦。故小字以得瑞。幼而孝友异常。侍侧嬉戏。未尝小咈亲意。虽瓜果之微。不先入口。观者。称以天生孝子。六岁入学。聪明颖悟。不烦教督。而业日就。八岁咏莺。有脱裤出幽谷。意在第一枝之句。九岁。伯氏宗益。方诵孟子。欲试公。括浩然,丧礼两章数处疑字。语公曰。汝能往于书斋。取考而来道否。答曰。唯唯。即往旋来。而二章疑处。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6L 页
举数行口诵不错。一座惊叹。十一岁赋诗。有松筠影里忠臣节。水月光中太极图之句。人争传诵。十三岁。就学于李公后柏。李公见其姿禀纯粹而才华卓越。亟加称奖。李公遇博雅之士。必谈论竟夜。同学群儿皆熟睡。而公独从傍味听。未尝少懈。李公甚奇之曰。此儿能无睡乎。何诚意之若是也。同门诸友。待以师表。十五岁。当大比。入试围。笔翰如流。一场围观。咸称奇童。居数岁。淹贯经史。博涉诸家。李公曰。汝之德性知识。非吾所及。吾无以教汝。汝其归侍益懋德学。以成大儒。勿以从我为念。仲氏未娶而夭。公悲痛切至。诗以挽。文以祭。痛其志业埋没。收拾士友间挽诔诸作。成一册以传。公才禀既卓异。而庭训又甚严。迓庆公好围棋。公尝傍观移时。翌日。迓庆公送棋局于邻家曰。得瑞傍看。恐其着念而妨学。公闻之瞿然起拜曰。老境消日。以小子故而废之。小子何安于心。此后当不敢近局。因终身不围棋。己卯。中生员乡试。金承旨煊折辈行来见。大加敬服曰。真稀世才也。送其子游学焉。戊子。登上庠。遂欲弃举业。迓庆公终不许。未克遂意。甲午。登增广文科。公素无荣进意。时两亲已笃老且抱羸疾。遂不复入洛。恒侍傍侧。夙宵不离。值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7H 页
疾病。左右扶持。不脱衣冠者。或累月。迓庆公患痔疾。登厕必进水以洗。每如厕。公必奉水以侍。未尝使子侄代劳。丁酉。丁内忧。哀毁逾制。身不脱衰绖。口不近姜桂。逐日省墓。不以寒暑风雨或废。三年如一日。辛丑。遭外艰。一如前丧。制除。常含恤茹痛。语及先故。辄汪然流涕。事兄如严父。晨夕省候。克尽诚敬。到老不少衰。岁丙午。以春曹郎。出为浿营从事。忤监司意。丁未殿最。以疏居中。遂罢归。因以疏名轩制。记以寓意。又著内外十景诗。以写其閒适之趣。居乡十五六年。绝意进取。营别筑于奉山之西湖。道藏之南山。静处读书。翛然有山林终老之意。四方士友。咸高仰之。山氓浦户有争讼。辄请决于公曰。何近舍进赐而远告官家乎。壬戌。拜司宪府持平。以在外递。十二月。拜吏曹正郎。癸亥。移拜持平。丙寅。拜成欢察访。抚摩邮卒。驿政修举。以违法当站。弃官归。监司郑公晚锡。屡促不起。戊辰。以久旷启罢。甲戌。拜司谏院正言。又拜掌令。下谕促召。公慨然曰。世降俗颓。纪纲解弛。守宰以贪饕为事。吏胥以欺诈为务。生民困穷。士习污下。既叨台职。岂可恝然而泯默哉。乃构疏陈六条。正卒伍也。减粜籴也。损户口也。平灾结也。均海税也。严科试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7L 页
也。以风眩痰癖之症。难强鞍马。而力疾登程。闻递职。径归。疏不果上。丁丑十二月二十九日。考终。享年七十九。公孝友笃至。德行淳茂。文章乃馀事。而科程各体。无不成家。尤长于赋策。然而决科第取功名。乃为亲屈而非素志也。登第之后。落拓久屈。而未尝有几微见于色辞。其答人诗曰。宁为白日携空橐。不向朱门曳短裾。盖记实也。家故饶。喜赒恤。乡邻族党。婚丧必助。待而举火者。亦三四十家。于书无所不究。于文无所不工。而沉潜性理。发挥经旨。多暗合于先儒之训。端居存养。以真知实践为务。未尝以师道自居。有执贽请见者。辞非其人而不受。教子弟。必先小学。次论孟曰。读书。欲明为人之道也。科业。亦不可废。读与做。要当以经训为主。虽不得科。亦不失为明经饬行之士。又以远声色慎言语。勿言人过失。勿与人较争等语。时时警责曰。人之为人。孝悌为先。汝等须实心谨行。无替吾家风可也。尝语学者曰。经传注解。只是仔细看。别无难解处。但义理无穷。而无非收心养性之要。收养之功渐熟。则所见日益亲切。而意味自别矣。其答孙儿书曰。古人读书。实是为己。今人读书。只以决科第取功名为志。乃祖亦一俗中人耳。须勿学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8H 页
乃祖失道奔忙。恒着意于圣贤书。无外驰毋内忘。虚心讲理。循序进业。无使浪消么好时节。答士友疑礼之问。必据朱子家礼及我东先儒说。条畅明白。气像温粹。辞气和平。训子侄以义方。处宗族以敦睦。接对宾朋。无不得其欢心。尤用工于朱子书。常曰。孔子之道。至朱子复明。朱子后孔子也。朱子之道。至栗谷复明。传宋子益著。宋子之于朱子。犹朱子之于孔子。宋子后朱子也。尊周攘夷。一体同功。奸党则尹鑴侮朱子。善道诬宋子。毕竟嫁祸士林者。许穆,尹拯。而拯以先生之道。害先生。岂不为曲艺之罪人耶。取怀尼往复。成一册。题其目曰邪正明辨录。所著有宇宙精华,九州山川集说,东国山水记,搜奇录,数汇,皇明名臣辑录,东野闻见说若干卷。藏于家。配淑人锦城罗氏。松斋世缵之后。士人致彦女。贞淑和婉。孝于舅姑。顺于娣姒。御下有恩。顽婢钝仆。罔不心服。有五男二女。男以宽,以宅,以安,以容,以宪。女适罗元纲,李澈元。继配青松沈氏。士人东迪女。温柔閒雅。甚有妇德。有四女。适金重铉,吴相咸,李壕,曹锡履。孙曾以下。不尽录。呜呼。以公之文章才器。既早阐科第。而不为荣宠计。娱侍乡庐。一意于温凊滫瀡。殆所谓古人一日养。不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8L 页
以三公换者。而迨及永感之后。益无意于进。甘自放于山野寂寞之滨。讲究坟典。有以自乐。虽坎壈下位。不得展施。而其视决性命。饕富贵。终身溺而不返者。岂不贤乎哉。况以失路自居。视科第以外物。而勖子训孙。申申以圣贤向上事。尤岂不卓卓乎哉。若使公早得先觉。为之依归。则其所树立。岂止于此而已哉。而其高风淳德。乡邻士友。尚称慕之不衰。玆岂非韩文公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欤。余老病昏塞。久谢笔研。而公之孙润模。曳衰远来。诚孝可尚。遂就其家状。略加檃栝如右。以俟后之君子有以考信焉。
徐汲斋申君行状
申君在应。字时叔。平山人。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为鼻祖。簪组蝉联。十四世而至典理判书讳浩。掷玺抗节于我 太祖受禅时。又九世而有讳忔。 赠司仆寺正。当昏朝斁伦。贻书斥绝尔瞻。于癸亥举义。又不应金升平瑬,俞杞平伯曾诸公汲引。而与兄𢣐。挈眷南下。家于永嘉之九潭。于君为六世祖也。自是稍不振。而文行传世。高祖讳镐。曾祖讳思国。祖生员讳晔。考生员讳光集。号湖隐。以孝行学术。 赠持平。妣德水李氏。进士观海之女。甚有妇德。君生于 英宗
徐汲斋申君行状
申君在应。字时叔。平山人。高丽太师壮节公讳崇谦。为鼻祖。簪组蝉联。十四世而至典理判书讳浩。掷玺抗节于我 太祖受禅时。又九世而有讳忔。 赠司仆寺正。当昏朝斁伦。贻书斥绝尔瞻。于癸亥举义。又不应金升平瑬,俞杞平伯曾诸公汲引。而与兄𢣐。挈眷南下。家于永嘉之九潭。于君为六世祖也。自是稍不振。而文行传世。高祖讳镐。曾祖讳思国。祖生员讳晔。考生员讳光集。号湖隐。以孝行学术。 赠持平。妣德水李氏。进士观海之女。甚有妇德。君生于 英宗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9H 页
癸巳正月五日。容貌端正。双眸瞭然。自幼少聪颖绝类。傍听人读书。能传诵。在长者侧。无亵慢容。与同队游。坐必跪。湖隐公甚奇爱之。五岁受千字文。逐字问义。六岁能作句。其咏旱诗。有白云天中起。其意雨来乎之语。长者称之曰。是有辅君泽民之意者也。十岁就再从祖新斋公讳晫学。受通鉴。日数百行。读不过二三遍。辄成诵。及读经传。至有要义。必取考沙溪经书辨疑。尤庵经礼问答。虽字句之间。亦务根究。而所以发问。出人意表。新斋公尝笑语湖隐公曰。某也所问。皆是难答处。吾甚苦恼矣。性孝友。自知应对。已能承顺亲意。母夫人每令诵说日课文义于膝下。家乏使唤。或使洒扫庭除。将命门外。君惟命是遵。未或敢违。伯仲或被长者呵责。君必自引其过。季也或与同队相鬨。必提诱而使之敛避。凡处族党朋侪。未尝有违忤之言。甲辰内艰。持制如老成人。及葬。墓所距家四十里。值朔望。虽隆寒盛暑。必随伯仲往哭尽哀。湖隐公以其血气未定。虑或生病。而怜其至诚。亦不忍止焉。庚戌。委禽于郡守金公斗烈之门。金公即过斋先生仲氏也。先生一见君甚爱之。劝以向上事。翌年辛亥。君遂造门请益。留一朔。受读圣学辑要。作心性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79L 页
情赞。奉质焉。过翁大加推许曰。剔抉肯綮。名义不差。吾人见识已到此地位。他日成就。其可量乎。因谓子侄曰。某也非汝辈之友。可尊敬之。遂书徐徐汲汲果而确七字以勉之。此君之所自号也。及辞归。诗而叙别。而目送之。君益感奋。笃志于四子六经洛闽诸书及我东诸老先生集家。靡不融会贯穿。又尝手摸河洛图书六十四卦方位。太极人道心图。作六叠屏。常目而潜究。如三省四勿九容九思。无不体验而用力焉。己未。过斋先生易箦于贞山。君加麻而奔哭。葬后留编先生所著刀圭随录。是书即先生平日用力者。而晚年慎摄。未尽修整矣。君深惧一字一句之或失本旨。既为编次。又不住校雠者。有年。成出正本三册。其有功于师门者大矣。又述函丈间所尝见闻者。别为语录一编。君始以亲命赴公车。科文各体。俱赡敏典雅。每入场屋。必先赞助伯仲。以馀力呈己券。不以早晚得失为念。尝赴增广会试。主试者嘉君对策。将置上第。为异趣人所力沮。人莫不为之嗟惜。而君则逌然也。癸亥。伯姊李氏妇。内外偕丧。幼稚零丁。而其家素饶。人谓外人干涉。易招唇舌。君曰为吾所当为者而已。遂躬往治丧。求山营窆。抚育诸幼。俾底于成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0H 页
立。至于其家事。亦措处得宜。人莫不叹服焉。甲子。遭祖妣朴夫人丧。时湖隐公已踰不毁之年。而庐墓致哀。气息凛缀。君留侍几筵。参朝上食。即诣庐次。问候安否。在视寒暖。薄暮而始辞归。三年如一日。湖隐公既阕服。病转剧。君九朔侍汤。衣不解带。湖隐公值丧馀。扶坐哀号。气塞半日。君齧指进血。遂得回苏。复延数月。己巳。竟遭艰。初终葬祭。一遵家礼。庐墓以终制。庚午。湖西士林将叫阍。请过斋爵谥之典。要君制疏。君以为虽在草土中。一事之地。有不敢辞。遂构草。送示于同门。而使之润色焉。适朝家有事。疏未登彻。君甚恨之。辛未服阕。君泫然曰。先府君以门户之责。深有期望于不肖者。而未能立身而显亲。是为终身之痛也。遂废举业。净扫一室。日以经籍自娱。以先公之屡登荐剡。而尚阙褒典。乃撰次遗事。仿尤翁故事。书请于洛中知旧之可以致力者。辞意恻怛。人莫不感叹焉。君素患风痰。自甲戌夏。腹部忽胀。君怃然曰。此吾家雠疾也。吾将不起。虚生天地间。无闻而归为可恨。而先君阐扬之事。又未及见。尤所难瞑。且吾兄弟未尝一日相离。死者已矣。兄与弟其将无我而何。因为之泣下。然犹以朝闻夕死。慥慥不已。教课子弟。各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0L 页
因其材。而以孝悌为本。馀力学文。谆谆警饬。乙亥春。洞人以党墩(一作塾)训长之任见属。则曰此昔我先君之数十年致意者。虽不敢当。而亦何可辞。每月朔。招致诸生。训诲有法。考课致详。不以病而少懈。丙子秋。證势益重。尝使侍者。扶坐曰。吾平生爱诵张子东西铭及朱子陈侍郎书,玉山讲义等篇。俄又试之。无有错误。精神尚不耗耶。翌日。呼弟在永。取先公遗事。而修改数处。仍以状文之请。不可迟缓。申申于伯仲。顾谓族叔之从学者光翰曰。大父托叔于我。岂止为科第一事。而惟叔艺业精进。欲待大小间结杪后。与之从容讲习。为门内后生进就计矣。今吾已矣。第须益勉焉。吾略干著述。皆在乱稿。不必挂人耳目。望与永弟。收拾以为后日子孙之考览也。疾既革。伯氏在重在傍。劝以粥饮。君嘘唏曰。一缕未绝。岂可不饮伯氏所劝乎。复为仲季各进一匙。命侍者。正席而就枕。殁于八月九日。得年才四十四。始葬龙宫之杻洞。后十四年己丑。移窆于廉松午向之原。从先兆也。配光山金氏。生先君一年。殁又先君五年。而祔于君墓左。有君所撰行状。后配固城李氏。学生▣▣女。生于 正宗丁巳。柔顺慈仁。六亲咸称之。亦可见君齐家之效也。一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1H 页
男锡准。三女适李周命,姜处重,金锡奎。金氏出也。呜呼。君以聪颖之姿。生孝友之门。擩染家庭。趋向已正。早登师门。观感亦深。而立志甚坚。探索甚力。见解明敏。而读书必沉潜。才气超迈。而持身必敬谨。则其所造所存有可知者矣。君于经礼之讲。心性之论。笃守师门旨诀。而其所推说。明白𥳑当。其名目之大者曰。继善成性。统四德言之。形气上下。以三等分之。生之谓性。属之气质。吾有受也。五行各一。谓之本然。彼何误也。五常。人物之所同也。谓有欠阙者非也。虚灵圣凡之不异也。谓有分数则未也。性与理二之则不是。以故无层级之可拟。心与气一之则未妥。何得有善恶之可言。若是者。无不件件剖释。在在段落。使经生学者。一见便瞭然若指掌。又有中庸讲义一通。有人道理气之说。未发坤复之义。鬼神为理为气之辨。极其发挥。可以见见识超诣。议论根极。实非俗学口耳所可议到者也。至于礼说。则自三礼疏家。至近古先儒说。靡不裒稡会通。而其所宗主。则在沙尤两先生定论。后儒之言。或有出入反走者。特著辨说以斥之。使吾人日用天秩。不迷于趋舍。其意亦岂徒然也哉。君自在少时。已蒙先辈长德之所推许。性潭宋文敬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1L 页
公尝语君之先府君曰。三哥高见博识。已不是俗儒糟粕。而见其动容周旋。依然中礼。过斋先生尝语君之伯父讳光翕曰。某也持己之法事长之道。固知有得于家庭。而于经传上文义。才闻名目。独得正旨。命辞无差也。师门一言。人无间然矣。凡一时名胜。一与相见。亦无不倾倒。金参判会渊。尝以地主。来质其所述 经筵讲义与礼说。退而语人曰。存养之固。见解之明。历数当世儒士。当屈第一指矣。金闻庆在范即曰。过翁脚下之有此人。岂非吾党之幸耶。湖隐公之登绣荐也。其别单下方曰。子侄之在傍者。谆谆敬谨。不失法家规范。此亦指君而言者也。呜呼。世之向学者。固鲜矣。向学而又能笃学者。尤鲜矣。若君之立志力行。一味向道者。可谓世不常有矣。盖君之所以自期与人之所以期君者。必将阐经传之奥义。以之卫护斯文。承师门之遗绪。以之矜式世道。而天不假年。秀而未实。见其进而不见其止焉。是岂气数所局而然欤。昔吴伯丰,程正思。特蒙奖与于朱门。而不幸短命。晦翁恸之曰。若稍假之年。其进不可量。又曰。无年而死。人不得见其德之所成就。若君之所造。未知于二子何如。而晦翁恸惜之辞。岂非为君准备者耶。有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2H 页
遗稿数呇。藏于家。若经说礼论。多有编辑。而未及成书。可胜惜哉。噫。君吾母党。而又与同门。绸缪乎情谊。切磨乎善道者。甚不浅鲜。吾有一饭之先。而哭君已逾一纪。悼惜之外。自悲其踽踽靡凭。且先师状文之难成。君之所深忧。而自君殁后。无复可商量者。则虽欲一日忘于怀。其可得乎。今锡准要余状德。虽不敢当。亦何忍辞。玆檃栝于家状。以俟立言者之采择焉。
赠统制使诸公行状
公讳景彧。字敬植。诸氏。系出汉忠武侯。东来为新罗人者曰忠。丽朝有讳汉。有清节。不就召。丽主嘉之。复姓取一字。命为诸氏。有讳文儒。佐忠宣王。策三重大匡壁上功臣漆原君。自是传世。遂为漆原人。入我 朝。壬辰倭难。有讳沫。倡义殉节。 赠兵曹判书。谥忠壮公之六代祖也。高祖汝恢。荫主簿。曾祖命珏。通德郎。祖显泰。考祥富。通德郎。妣平山申氏。同枢大贤女。英宗三十六年庚辰十一月三十日。公生于岭南晋州之外家。前一夜。屋有瑞气。光彩甚耀。生而岐嶷。外王考曰。此儿有异兆。又骨格异凡儿。他日成就。必有可观矣。三岁而失怙。母夫人参朝夕祭奠。必随而号哭。人称孝儿。稍长。受小学书。颇解文理。事母愉婉敬
赠统制使诸公行状
公讳景彧。字敬植。诸氏。系出汉忠武侯。东来为新罗人者曰忠。丽朝有讳汉。有清节。不就召。丽主嘉之。复姓取一字。命为诸氏。有讳文儒。佐忠宣王。策三重大匡壁上功臣漆原君。自是传世。遂为漆原人。入我 朝。壬辰倭难。有讳沫。倡义殉节。 赠兵曹判书。谥忠壮公之六代祖也。高祖汝恢。荫主簿。曾祖命珏。通德郎。祖显泰。考祥富。通德郎。妣平山申氏。同枢大贤女。英宗三十六年庚辰十一月三十日。公生于岭南晋州之外家。前一夜。屋有瑞气。光彩甚耀。生而岐嶷。外王考曰。此儿有异兆。又骨格异凡儿。他日成就。必有可观矣。三岁而失怙。母夫人参朝夕祭奠。必随而号哭。人称孝儿。稍长。受小学书。颇解文理。事母愉婉敬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2L 页
谨。丁酉。遭内艰。哀毁过礼。日省墓。风雨不废。恒不脱衰绖。公膂力过人。志气英迈。每恨先烈之泯没。累欲封章叫阍而未果。 正庙壬子。特垂旷感。忠壮公 褒赠节惠。始无馀憾。因访及后孙。是年秋。公承 命入侍。特付劝武属内禁旅兼壮勇卫。乙卯春。 上御春塘台试射。忠勋子孙内赐弓箭。擢丙科。仍赐章服锦段一袭。寻除武兼。五月。奉 命竖忠壮公事迹碑于其战地。戊午。升训鍊主簿。又奉 命奉安忠壮公位板于星州忠烈祠。庚申六月。 正庙升遐。如丧之恸。几乎灭性。八月。出镇于甲山地。是镇。处要阸。而无缓急备。公捐廪出力。建仓廒修廨宇缮军器。二期而告功。一镇完实。为北关最。土俗贸贸。全蔑文学。刱文会堂。贸置典籍。立训长以诲群蒙。居镇三载。风俗丕变。及归。髫白各持皮币鸡酒。出饯百里外。癸亥。递付训鍊主簿。甲子。升判官。丙寅冬。出为海西虞侯。莅任月馀。周览山川形便。烽台城门库廨军器。举皆颓废。乃谋于节度使。一并修葺。城堞尽毁圮。捐廪补役。身操版锸。八阅月而修完之。不劳军。不烦民。节度使吴文常褒启。升折冲阶。两营间有海沟。长可百馀步。潮汐出入。每值寒节。人甚病涉。公经纪营度。发船运石。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3H 页
未数月而桥成。往来者便之。号为诸公桥。戊辰。入为护军。己巳。拜五卫将。庚午。拜羽林将。秋。游松京。拜崧阳书院。游首阳山。拜清圣庙。又访石潭九曲。拜绍贤书院。辛未冬。以散班在京。十二月。关西土贼洪景来等起。陷嘉山。郡守郑蓍死之。列邑风靡。人心瓦解。警报沓至。公慨然挥涕曰。吾以忠臣后裔。蒙 国家不世恩。此诚以死报国之秋。即日仗剑登途。壬申正月一日。到箕营。观察使李晚秀。差为清北召募使。二日到安州。节度使李海愚见公忠义奋发。即启于 朝。以其所管二百军属公。公遂以壮士金允起。为执事。郑宅权为书记。行军渡清川江。击楫慷慨曰。有如白水去不还兮。壮士奋怒志不平兮。三日。过嘉山。民之归附者多。募兵得四十馀人。时贼连陷龙川,铁山等七邑。而嘉山,博川之贼。为官军所败。贼众走入定远城。四日。公进薄定城。留阵东郊。与诸军约曰。贼摧沮之馀。入据孤城。军心未定。守备未完。宜及此时。急击之。如其稍定。难猝拔。五日。将攻城。先使倡义将玄仁福。率义兵。持攻城具。诣东门待之。昧爽。与肃川府使李儒秀,顺川郡守吴致寿进兵。公为先锋。到城下。贼闭门不出。公持大斧直入。斩关门枢几绝。贼大骇。登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3L 页
门楼。去板放炮。又自城上。乱下矢石。诸军退散。公只身当贼。势无柰何。遂还阵。愤然曰。兵固死地也。而一人见杀。一军瓦解。纪律如此。其何以济事。时巡抚使李尧宪。遣中军朴基丰。以八百兵至。公见巡抚诸将。陈攻城策。辞气激昂。有感动人者。十三日。巡抚执事朴致大。为后援。公为前锋。进攻南门。以炮坏南城女墙。城尚坚遂还。是日朝廷。除公薪岛佥使兼防御将。兵判沈公象奎之荐也。十五日。各阵兵。期大举拔城。公又以先锋。攻南门。喊声肉薄。城中无应。点旗促进。贼埋伏女城内。矢丸齐发。势若风雨。公顾视。后军不继。车梯未至。策马还出。催车促军。回身疾驰。更至门外。时雨雪淖泥。车重轴折。公弃车麾军曰。今日之事。吾已有定于心矣。后军之不继者。已矣。吾麾下不进者斩。遂直前将斩关而入。忽飞丸中额坠马。犹奋髯抚枪。起而还仆者屡。军校辈扶入城底空舍。自午至酉而绝。将死。犹张拳弩目。如搏贼状。复以矢。至安营改棺殓。已屡经日。面色尚如生。讣闻。 上大加震悼。特赠统制使。又命旌闾。反柩之日。军校服公忠义。莫不痛哭。挽以哀之。有边河箭雨作前锋。将幕深情父子同。早识孙吴恢壮韬。终看巡远立孤忠之句。因庙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4H 页
堂启。棺殓靷葬。悉自官庀。且以忠壮公延谥。未及公生前。自户曹给需。趁葬前举行。观察使郑晚锡,节度使赵𡹘,海伯韩用铎及吴参判渊常,权府使晙文以诔之。极其嗟伤。难定后。以五月初一日。葬于坡州泉站面鸣鹤山丁坐之原。翌年癸酉。 赐祭于战地。又筑坛以破贼之日。祀公及同时死事五义士。竖碑记迹。乙亥。定人立祠于五峰山下。啜享公及五义士。因台臣朴荣显疏。宣 恩额曰表节。配 赠贞夫人光山金氏。通德郎厚鼎女。有一男二女。男安国。以公荫。除部将。丙子。及第前县令。女适李正源,南孝百。安国二男。汉纬及第。一幼。一女未行。呜呼。公以英伟之姿。有宽厚之性。而胆略过人。出身居官。一心报国。未尝为营私计。平生爱诵武侯出师表。闻变之初。身无职名。又未有 朝命。而尺剑赴难。请为先锋。后继不至。而终不退而求生。苟非素守之确。何以办此。尽乎为忠壮之肖孙。而其源之远自忠武侯。有不可诬者矣。余病谢笔研。而县令君躬谒书恳。前后甚勤。玆略掇家状。以俟立言者采择焉。
系日堂李君行状
扶风李君源汇。辱从余游。盖有年矣。禀赋淳实。趣向
系日堂李君行状
扶风李君源汇。辱从余游。盖有年矣。禀赋淳实。趣向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4L 页
甚正。早年志学。其进未已。相期于岁寒者。固不浅矣。不幸未四十而夭逝。余之伤恸。久犹未已。今其胤子礼述谒余为状。累反愈勤。呜呼。余何忍泚笔。而亦何忍终辞也。君字仲涵。李氏。籍古阜。祖于丽朝佥议政丞谥文宪讳敬祖。入 国朝。有讳承干。以金慕斋门人。官监役。笃孝旌闾。后人俎豆之。君其十代孙也。高祖天补。曾祖思建。祖善章。考宗荣。俱有隐德。妣韩山李氏。尚龟之女。以 正庙己亥四月一日。生君于扶风之石堤里第。君幼而器度异凡。聪慧绝伦。自学语时。已不喜杂戏。恒不离亲侧。遇事物。问必到底。甫十岁。遇倡优戏。挟册不顾而过。见者啧啧称异。自是专心向学。行己处事。未尝小咈亲意。每日晨兴。整衣冠。省问两闱。退入子舍。扫几案。对方册。凝神端坐。耽究奥义。辄思践履。尤善观难书。君世居僻乡。邻近异趣。染习因循。久不能自拔。君未弱冠。能究极源委。辨别是非。奉禀于家庭。而亟反之正。乡邻族党之愕眙于始者。乃有信从之后。苟非君所见之真的。所守之敦笃。能如是乎。君思欲就质于有道。遂遍拜当世之先辈长老。既又不以余昏陋而往来讲质。君才器周通。旁习于射饮等礼。尝共余赴华阳书院乡饮之席。周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5H 页
旋相助于进退揖让之间。无所差失。时盖眇然后进也。观者咸目属而愿交焉。己未。丁内艰。过哀柴毁。仍成羸疾。奉养严亲。菽水尽欢。扁其堂曰系日。殁于甲戌四月六日。年仅三十六。配扶宁金氏。守哲之女。有一女无子。以族子礼述为后。娶彦阳金在鉴之女。女适士人柳载钦。呜呼。若君之才之见。今日后生。何处得来。惜乎。短于命而未能卒究其志也。感念平昔。窃不胜老子命薄之叹。强疾揽涕。略为之叙述如此。
松坡罗公行状
公讳珏。字连宝。号松坡。罗氏。系出锦城。高丽壁上三重锦城府院君聪礼。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殷制。以学行。进除长城县监。归装。不满三马。世称三马大夫。朝家录其清白。即公五代祖也。高祖郁有行谊。当己卯祸。以弟彬入党籍坐废。曾祖世章。乙巳名臣松斋世缵之从兄也。隐德不仕。祖祉。成均进士。考诗男。忠顺卫。妣利川徐氏。通德郎卞之女。以 万历甲戌五月日。生公于咸平之佳川里第。公天禀异常。自幼少。已知爱亲。恒在亲侧。不离跬步。六七岁。知读书究文义。不烦教督。甫成童。忠顺公疾笃。裂指尝粪。七夜祷天。冀以身代。及丧。葬祭一遵家礼。虽祁寒盛暑。不脱
松坡罗公行状
公讳珏。字连宝。号松坡。罗氏。系出锦城。高丽壁上三重锦城府院君聪礼。为鼻祖。入我 朝。有讳殷制。以学行。进除长城县监。归装。不满三马。世称三马大夫。朝家录其清白。即公五代祖也。高祖郁有行谊。当己卯祸。以弟彬入党籍坐废。曾祖世章。乙巳名臣松斋世缵之从兄也。隐德不仕。祖祉。成均进士。考诗男。忠顺卫。妣利川徐氏。通德郎卞之女。以 万历甲戌五月日。生公于咸平之佳川里第。公天禀异常。自幼少。已知爱亲。恒在亲侧。不离跬步。六七岁。知读书究文义。不烦教督。甫成童。忠顺公疾笃。裂指尝粪。七夜祷天。冀以身代。及丧。葬祭一遵家礼。虽祁寒盛暑。不脱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5L 页
衰绖。庐墓三年。毁几灭性。当壬辰乱。公年十九。母夫人患脚病。公负而窜山谷间。忽有贼数十辈。露刃而至。公以身翼蔽。两肩被刺。血流遍体。且泣且言曰。吾方年壮。擒之杀之。固可也。老母何辜。愿乞一缕。贼不忍害。反指示避兵之方。遗以粮肉。至诚所到。异类亦感。转到海边。饥寒益甚。拾虾蛤以供焉。絮芦花以温之。殚竭心力。七年如一日。戊申。以孝行荐。除 昌陵参奉。庚戌。丁母夫人忧。守制一如前丧。服阕。无意仕进。读书求志。 国家有虏衅。边阃极择从事。公应是选。张玉城晚为元帅时也。丁卯乱后。遂下乡。杜门谢世。丙子虏再逞犯京。 大驾入南汉。公时年六十三。与女婿李公时佑。募义旅勤 王。公曰。南汉危急。不可少迟。君年少有智勇。可先赴。吾当益募兵粟继进。遂以所乘马所佩剑与之。适邻境人感公义。来献马。公行到全州。闻媾成。李公亦自南汉罢归。相持痛哭而归。次李公诗曰。食肉诸公尽缩头。天翻地覆痛何休。从今已定入山计。驱马荒城向故州。后除掌乐佥正。不就。以官诰之书伪号也。手不执丙丁后历书。家庙告祝。书 崇祯年号。人亦有慕效之者。遂遁迹山野。不问世事。时以诗律。写其壹郁。爱君忧国之意。溢
刚斋先生集卷之十二 第 286H 页
于言外。公尝游李月沙廷龟之门。李公敬重之。有求官者。欲因公绍介于月沙。公正色曰。相公未尝私于吾。吾亦不敢私于相公。言者愧而退。甲申正月二十二日。卒于家。享年七十一。三月。葬于佳川庚坐原。有诗集二卷。公自为序。藏于家。配绵城朴氏。忠顺卫悌之女。后公十一年而卒。祔公墓。一男绘甲。女适 赠执义李时佑,洪选,郑志乔。孙男光斗。次荣斗无后。次景斗。女适李汝相。曾孙男万䌽,万纪。光斗出。彦轼,彦观景斗出。玄孙以下。不能尽录。呜呼。公至性根天。七年兵戈。衣食无资。而保养病亲于流离困苦之中。能得无憾。年过耆艾。血气已衰。而倡义勤 王于抢攘急遽之际。惟恐或后。其为孝为忠。实有人所不可及者。而乱后不就官。其秉义之卓。又岂非廉顽立懦者耶。公之后孙廷伦。托余以状德之文。余老且病。以不文辞。不获。就其家状。撰次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