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书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4H 页
答金维诚(博渊)
承拜垂牍。阻馀慰浣。如奉良晤。仍审严冱。定省万吉。温绎增味。尤何等欣祝。投示别纸。奉玩数周。足以仰认穷研践履之实。钦叹钦叹。大学之正心。即治心之极工。而工夫省力处也。不先致力于致知诚意。而径就心体上。欲施正之之工。则不但工夫失其次序。亦无以下手。而只觉纷扰之益甚。将何收效。今来示中孟子之不动心。何尝于心地上用力云云。恐得之。但心地之地字。易以体字似好。且敬者。通贯动静而成始成终者。而操存是敬工夫也。若曰心体上全不用力。则无或大快耶。顾此于心地上。未有实工。则宜不敢妄有论说。而既承勤示。若不贡愚。更何以得闻至论。玆有所云云。而病无以详。又甚悚叹。
答俞季衡(莘焕)
昨年枉存。感荷之极。迄不敢忘。自松岘转承惠书。披玩数周。恍若更奉良晤。从审侍馀学履珍胜。尤不任欣祝之至。初心日负之示。仰认用力之不懈。所以警此衰慵者。大矣。钦叹钦叹。心口不相应。理事为二致。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4L 页
知为自道。而此实学者所难免之通患。顾此懒散。曾未有自治之功。则宁有可以告于人者耶。第念以座下之敦笃。既知其病。则惟在加勉之如何而已。所谓不相应者。岂不以客念之有所未尽除也。为二致者。岂不以实践之有所未尽分耶。若不贡愚。无以闻至论。敢冒躬不逮之耻而略言之。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答朴▣▣(升铉)
别纸所询。顾非懵陋所敢知。而小祥变服。既有据而行之得宜。类辑所载。亦不过如斯而已。祔祭。宗家在远。宗孙年幼。亦必有代摄之人。须以相报以将纸榜行事之意。告于当祔之龛而行之如何。此是宗家稍远者。所通行之已例。主祭则宗孙为之。宗孙有故。则使人代行。此则想已有所商定者矣。
答▣▣▣
意外惠书。甚慰阻仰。矧审溽暑。侍履清胜。令三从氏家立后事。猥蒙俯询。是岂懵陋所敢容议。第念其兄亡弟及。既出于一时之权。而其兄若立后。则告由还宗。宗法当然。已有先贤定论。乱宗夺宗之嫌。或所云云。未知亦何所据耶。若嫌其所不当嫌。可以立后。而不为立后。则恐非事宜。幸细商而处之如何。
答李善长(在元)
贤甥家变礼。其祖考平日之意。既以为次养摄宗祀为主。则其祖考丧后。虽主丧。宜不敢持重。前辈说然矣。今乃持重。而旁题亦以孝孙。则便为兄亡弟及之礼矣。此固失于详审。而无以追正。且大贤奉祀。其所重有异于他。其兄立后。杳无其期。有难迟待。则河老诸后孙。告于其祖母。而具由呈禀于春曹。仍以定其宗统似宜。鄙见则此外更无他道理。然非所敢质言者。惟在本家博询处之。而呈禀春曹。恐不可不汲汲为之于禫吉之前矣。
答郑殷赉(焕弼)
积阻劳仰。料外耑札。慰荷可量。祥事奄过。慨廓当益靡逮。况有癠忧焦虑。安得不然。仆比益添病。无复阳界意。苦楚难状。迷儿来会旬馀。以官事之有难久旷。今日发还。病怀益觉无聊。柰何。胎纸所示芝村说一条。可谓反覆详尽矣。何以更有此远询。当之者若坚执己见。则非他人所可强之者。但已行吉祭。则禫月未尽。似不可言。观于芝村说。可知其然。既有亲命而礼家之诮。亦非所可虑。惟在当之者自量之如何耳。
答李任道(远重)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5L 页
客冬远访。甚感勤意。而寒天送别。不独怅惘而已。玆承拜岁初惠札。忙手开缄。殊喜稳还。春序已暮。仰惟体履增胜。学业日新。心说云云。大体善矣。须勿汲汲于著说。而益懋探索体验之工如何。名与字之改。备悉示意。而窃想顾思而志益厉矣。
答李任道
闰月惠札。甚慰别来怀绪。间已寒至。诸节近复如何。三代田制说。援据详博。甚仰勤意。但恐非讲究之急先务。人物性同异。固是学者之所不可不知。而前辈争辨。终未归一。则只当先做切己工夫。而徐究乎彼此是非。何可汲汲于著说。顷与族弟一人酬酢心性之说。觉得强说之终无益。遂赋五言一律以自戒。玆录呈。笑览而付丙也。道统千字文所改者。多是鄙之所欲奉质者。岂所谓意思同者耶。序文之作。将俟他日面商耳。
答李任道
意外获承惠翰。如奉清范。阻馀慰豁。何可言。承读朱书而渐有味。何等仰喜。可恨相距阔远。无以得闻绪馀。以豁胸襟也。生理学业。其何得以偏废。日用之间。求其当然之则。非为学之实耶。迫于冻馁。不免有苟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6H 页
且之念。固是常情。而若至于知非而强为。则复何足与论于袪私之难易耶。既承示不能无言。而恐有违于先行后从之圣训。悚仄悚仄。讳说所引博矣。惟在细商而处之而已。何必询及于懵陋也。
答赵秀而(■(氵奎))
料外惠札。阻馀慰荷。从审体履珍胜。尤切欣祝。承以学不加进为忧。是认用工之不懈。甚恨山川阔远。无以与闻其一二也。但看阅书册。比诸读过。倍用工夫。始得贤有素患。甚妨读书。则其艰楚可想。为之奉闷。工夫只在随力尽分。太迫切则岂不反生病耶。怠惰厌忽四字。贤岂有是。其为警于衰慵者则大矣。知其如此是病。则不如此便是药。是先贤格言也。舍此而别求良方。非浅陋所敢知也。但贤不能读之病。又非格言之所可治者。岂不大可闷耶。
答赵秀而
阻馀惠札。殊慰病怀。荒年菽水之艰。固所奉念。承示尤不胜闷然。无以相赒。伤叹不已。读书不能专一。顾安得不然。然此正用工处。排遣二字。所不当言也。不尽心于所当为。而兀然读书而已。则工夫有何所得。幸须宽意而加勉也。
答赵秀而
 
𪶙之亡从兄神主。将以中祥日。追成题主于墓所乎。祔祭以何日行之也。
贤从氏葬时。未及立主。则想不埋魂帛。而奉在灵筵矣。魂帛既奉在于家。则追成神主时。恐不必就墓所。以葬时未遑追成神主之由。告于魂帛。而请舍旧从新如何。此是变礼。而未得前说可据。重违勤问。略陈瞽见。实深僭汰之惧矣。祔祭孔子既善殷礼。则当此变礼者。当遵行练后。卜日行之如何。题主时告辞。只是告追成之由。而请舍旧从新而已。
答柳▣▣(命基)
即承惠札。仰审乖候。静履珍胜。甚慰客腊馀怀。别纸所询身后职衔云云。除命若在其生时。则当者虽未及闻知。告由而题主。似无不可。而若在死后。则恐不当用之。葬前葬后之或说。未知有据。而朱子待制之命。又非可援而为说者也。如何。为长子三年。大全说。同于仪礼注疏。则遵用无疑。语类说。傍无语类。不得考见。而岂记录之误耶。虽使无误。大全,语类。皆朱子说。则当遵用其同于仪礼者。而今世之人云云。恐不须提说。如何。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7H 页
答柳▣▣
 王通教授汾晋间。其死。门人谥曰文仲。以门人谥其师。得无赞扬之嫌乎。
门人私谥。古人有是例。节孝徐先生亦然。而谥固据实。则赞扬之嫌。不须言矣。
 先辈论庸学之书。有曰。祖于书经。亦有曰。原于易经。论孟则果何所自欤。
庸学是一通文字。故有祖于书经。原于易经之说。而论孟则所记非一事。何可求其所自也。
 伊川案上。常有唐鉴一部。奚取于惭德之唐治。
唐鉴取范公立论之善而已。何尝以唐之治体有可法者耶。
答族叔(焕谦)
禫祭时服色。尝侍心斋,过斋二先生于一席。听其所论。则皆以俗之墨笠墨带为非而曰。此是心丧服色。非禫祭时服色。禫祭带用绵丝。笠用旧㓒。来教致疑于禫后服色之与父在母丧十五月而禫者无异者。正合于侄之所闻者矣。既有是疑。而复有闻于心斋说。则可以定矣。又何询及懵陋耶。若欲闻以上诸先贤说。则疑礼问解,经礼问答。皆已经取考矣。尤庵答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7L 页
尹尔和之问。即祭后服色。而来教以道袍丝带。谓非微凶。白袍白带非纯吉。则不害为微凶。愚见如是。未知如何。
除禫。即为平人。馀哀虽有未尽于心者。不可复称禫服人。祥后。即是禫服。既除禫而曰禫服人可乎。虽博考。恐未有可据者矣。
吉祭。是丧后之祭。故闰月亦可行之。而若禫在闰月。则虽仲月之闰。既非正月。并行禫吉。恐似不可。如何。未得明据。而妄陈瞽见。僭悚僭悚。
答具士郁(文镐)
料外获承惠疏。仰审侍馀孝履支胜。区区慰泻。不容言喻。稚圭久添宿病。床席奄奄。若不保朝夕。极闷。迷儿得邑。 国恩罔极。而闻其邑瘼。以渠拙手。无以为图报之策。蹙缩之极。不但病中相离为难堪而已。柰何。所询诸条。素昧礼学。何敢议到。考诸礼疑类辑。吉祭固无闰月之论。但禫之翌月。虽当孟月祭之。不以为僭。盖以吉祭为丧后之祭。而改题递迁。不可缓故也。然则闰月行祭。恐亦无不可。而非所敢质言也。朝夕哭礼。无行拜之文。而沙溪以为常侍几筵之故。练后展拜。退溪所行。故后世多遵依。而尝以禀质于性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8H 页
潭。则以为朝夕哭无拜礼。既以常侍几筵。而练后止朝夕哭。是哀渐杀之意。今以止哭而乃行拜。则于礼似无据矣。故鄙之居忧。不行练后展拜。未知果如何耶。祭时亚献。主妇有故。他妇人不为代行。盖是别嫌也。别嫌之意。似无间于行第之尊不尊也。如何。
答柳▣▣(敬基)
意中获承惠札。甚慰别来馀怀。投示韵语。良荷勤意。病思昏塞。欲奉和而末由。只切恨叹。追丧幼孤者。或有行之于遭丧周甲者。而先贤之论。皆以礼无可据。非之。况又非遭丧周甲者耶。先贤所非之者。欲求其可合礼意。何可得也。慰人父母偕丧者。不必各疏。而封皮则当主外艰。而只书大孝似可矣。如何。
答柳▣▣
出嫁女于父母。降为期服。不二斩也。祖以上不降服。以正统之服。不降故也。而出后者之不同于出嫁女者。以其承统于所后故也。
改葬者。遭山变。于新占为权厝。而势将迟延。则所受缌服。似当除之于月数既满之后矣。
答慎▣▣(必熺)
料外承拜惠札。仰审起居珍胜。既感且慰。尊从叔承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8L 页
旨丈丧事。曾因宋村宗人闻知。而仰惟老境依仰之馀。摧伤踰例矣。稚圭添病贴席。朝暮待尽。非死之惧。苦楚难堪。而终于无闻。尤可愧也。别纸所示。仰认探索之功。不以老而少懈。岂非所谓尤可爱者耶。心性同异。谭之者类多。不曾䌷绎前言。以求实得。只涉猎近似。姑资争辨之把柄。此实莫可救之末弊。柰何。今玆一一镌诲之示。可谓求闻见于盲聋。愧悚而已。
答慎▣▣
无所不在。或问双举于无时不然。即章句之无物不有。无物不有之为主物而言者。岂不较然耶。处物而得其当。则合于道。而物之有是道。不待所以处之者。则恐不必曰我当行之理。于物无所不在如何。
答赵宗钦
获承惠札。无异更奉良晤。矧审馀寒。体履珍胜。何等仰慰。尊先祖坡西公貤赠之典。不胜为之钦耸。所询焚黄之节。神主既埋安。则当行之于墓所。而此亦有不可得者。则设虚位。势所固然。事系变礼。又未得先贤说可据。则懵陋何敢质言。第念纸榜为告赠典而设。则似当只书行职。如何。告由于不祧之庙。不敢知其如何。而书院位版。若书职衔。则告由改题似宜耳。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9H 页
答郑汝弼(焕道)
 伯父丧在于从兄再虞之日。三虞卒哭祔祭。待伯父葬后。而与伯父虞卒祔祭。以先后之序行之欤。以尊卑行之欤。
三虞与卒哭祔祭。欲以尊卑序之者。恐得之。礼疑类辑中。并有丧祭先重之文。鄙见则似可为傍照之最切者。而来示有未可傍照之云。岂别有意义耶。
 父丧中承重者。常持何服耶。丧服四制。有门内之治恩掩义之说。以承重者言之。似当父重于祖。如何。
承重是代父者。则来示中丧服四制云云。恐似不然。上食与朔望之奠。与凡祭祀有不同者。成服后则固当行之。而葬前用素馔。象生之意。恐不得不然。
答朴基荣
顷枉迨感。今书尤慰。矧审乖候履用连胜。所询以此懵陋。又未得已例可据。何敢容议。第念出继者所重。专在于所后。若不服其所后者之生父。则可谓不父其所后矣。岂不悖于理耶。重违勤示。略陈瞽见。实深汰哉之惧。幸更加博询。如得可考据者。还以见教也。
答金一衡(赫权)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79L 页
昨秋惠覆。深荷不鄙。三复感叹。不翅羾寒而濯清也。即奉令从氏。槩承比来起居有相。且有观书玩理之趣。不胜欣仰。而所论人物之性。顷日师门开示已尽。又复有疑耶。此等处极精微。懵陋何敢与闻。然只理同气异四字。为今日讲究之方。愿因此寻思如何。稚圭病与相守。学不加进。自怜柰何。每念此世相从讲学。所见略同者。无几矣。深望时惠良规。以砭此愚也。
答蔡▣▣(宽默)
料外惠札。披慰之极。如得更晤。况审比日雪寒。体况珍胜。读书时此心走作。实是学者之通患。能自察识亦不易。既知走作。更宜清心。益尽三到之工而已。岂别有可治之方耶。别纸所示。病甚不能奉复。姑俟他日相面。而难保其有其日也。
与族孙宗洙
向者历叙。甚匆卒。迨以为怅。早风恼人。未委旅况。连获佳胜。职事闻避嫌呈旬。毕竟如何。栗翁后孙宗事之争。想先我闻之矣。大贤之门。乃有此事耶。得见李源培原情。则造言极其憯毒。而诬逼于吾先子者。又不胜痛骇。伦序大定百馀年之后。敢欲变乱先贤正论。违弃 先王成命者。此何等变怪。盖此事之当初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0H 页
建白。是退忧文谷畏斋诸公之所极加商确。而禀质于吾先子者。则在今日各家后人之不可看作等閒者。奚但为栗翁地也。立朝诸公。似必有辨正之论。如有所闻。幸因便详示之也。
与族孙宗洙
所询题主一节。未得明据。何敢质言。今君处地。恐不得不以从弟题主。但无以趁即立后。则三年后改题行祭之节。极有难处之端。此岂非更加细商者耶。显辟之题。实出于不得已。而在君情理。亦有所不忍者矣。但改题行祭之难处。比之从弟题主。为差胜耶。今此所言。皆是臆说。须与荣川相议。从长行之如何。尊祖考兄主所以行之于季氏丧者。当为今日可据。而今无闻知当时事者。则诚没柰何矣。伤叹伤叹。心丧中遭服者。带服带。礼疑类辑中。有可据之说。玆录去。
答宋圣安(钦文)
料外承手滋。审又遭重制。惊怛之外。尚复何言。丧威疾患。不能专意看书。势也。吾族鲜有留意看书者。如君欲看书。而又无以专力如此。何其数厄也。可叹。此姑依昔拙。而前月滥叨讲学厅僚属。惶恧闷缩。不可形言。自秋末。始读书经。作辍无常。仅了上经。思索姑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0L 页
舍。上口亦未能无足云云。而有问故及之耳。
答宋圣安
意外贤弟来访。兼承惠书。备悉京行利往还。侍彩万吉。极慰恋仰之怀。今冬会过之意诚切。欣幸。此亦好事。可能终无魔耶。别纸所示。以此懵陋。何敢容议。但其难处之节。在于祝辞。既用祝。何可单献也。告于其父几筵之说。果未知其如何矣。愚意则预告代行之由于当位灵筵。祭用夫告妻之祝。似或无妨。而未得考据。不敢质言耳。
答族孙翊洙
得书为慰。初二日祀事。据卒哭条小注。则不可行。而曾子问鼎俎既陈。笾豆既设之云。为时祭而言也。忌祭轻于时祭。而鼎俎既陈。则可以行之耶。不敢质言。幸须更加细商焉。五服未成服前。忌祭不可行。不但指同宫而已也。曾子问所言大门外。似是别居者。不但异宫而已矣。
答族孙翊洙
闻有所慎。不胜惊虑。玆承手疏。知得底安。此实新年第一喜消息也。馀寒尚峭。侍奠馀定省。一向如宜耶。幸须益存少愈之戒焉。固知哀有不暇于看书。然能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1H 页
不至于顿忘耶。吾门后进。最所期望。惟在于哀。而所以妨夺。顾非一端。伤叹伤叹。竿头进步。须思努力。至望至望。
答郑公实(在褧)
备要齐衰三年条按说曰。父死未殡而母死。则未忍变在犹可。以通典云云。以犹可二字观之。则恐非断定之论。而陶庵,屏溪诸说如此。惟在参酌行之而已。以此懵陋。何敢质言。昔侍性潭以父丧葬后。则为母伸三年之意答之于人。故或有问于鄙者。则辄诵是以告之耳。
长子死而未及立后。则次子题主。而傍题去孝字。先贤说有可据。而世多行之者矣。𣿭之子当后其兄者。既在乳下。而又未及告君。则依此行之。恐似稳便。
父之小祥。首绖去之。而腰绖变麻受葛。此所谓不去也。轻包重特之轻重。以腰首而言。非麻葛之谓也。包者。并带斩齐绖之谓也。然世无行轻包之礼者。而尤庵只言其或恐骇俗面不为之深非。则只常持重服。似无不可矣。如何。
答金梦赉(锡弼)
生辰祭。高氏有祭仪。又有祝辞曰。生既有庆。没宁敢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1L 页
忘。而退溪以来。诸先贤之论。皆以为非礼。故今未闻有行之者。但周甲之辰。则世多有行之于墓者。在情理固无不可。然墓若继葬而同冈。则尤庵答人之问曰。诸位同安一祠。未知独设于原位耶。抑并设耶。或请出其主于正寝耶。三者皆有难便。退溪非之者。或出于此耶。观于此。则独设并设。其为难便。墓与祠。恐无异矣。顾此懵陋。其何能奉复于何以则稳当之问耶。举哀一节。既非丧中。而又与忌祭不同。则未知其果如何。先贤固有省墓而哭者。似不可援以为例于设祭时矣。愚见如是。幸须更加细商也。
答朴宗说
将用兄亡弟及之礼。则以其第三子名改傍题。恐当如来示矣。但未得先贤说可据者。懵陋何敢质言。然所当改者。傍题而已。其第三子告由于灵筵。而主祝于祥禫改题。则姑俟吉祭改题时。亦可无妨耶。幸加细商如何。
答朴宗说
以天命赋与之初而言之。则无偏全。自人物禀受之后而观之。则有偏全。偏全之不同。是气局而非理之本然也。来示中。朱子所云天赋未尝不同。但人物禀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2H 页
受自有异者。尽较然矣。于此观之。中庸章句。孟子集注。未见其抵捂。可无当从何说之疑。而一杓一桶之说。亦可知矣。如何。各得之各字。果是各定各一之各字。而因此各字。遂疑赋与有偏全。则无或不可耶。愚于此。实未有深思而自得者。故曾不敢向人论说。重违勤意。略此仰复。僭妄大矣。悚悚。
答朴希德
所询。懵陋何敢知。第高明既引沙溪先生说为證。而说者之言犹不已。何也。既立后而年长于所生。则伦序定矣。栗谷先生曰。今以世俗常情。归重于亲子。则先王立后之本意不明。而父子为假合之亲。伦纪紊错。所系非轻。辞意岂不绝严乎。且栗谷之孙李继早死。未及立后。李綖出后为继之兄。而奉栗谷祀。此为今日之明据。玆以奉告。
答郑▣▣
所询礼疑。懵陋何敢知。但禫祭本当在祥月之中。朱子虽以礼宜从厚之意。从郑氏间一月之说。而有未为当之论。今哀家退祥。在于禫月。则行禫祭于是月之中。恐不失礼意。如何。
答▣▣▣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2L 页
尤庵答人。引礼记之文。以證古人之祭祀用犬而曰。从古用之。可也。从俗不用。亦可也。惟在裁量之如何。桃则孔子是周礼后圣人。而明言其祭祀不用。何可用之。
扱匙。礼只言西柄纵扱。虽有龟峰说。恐不必从。退溪上箸于羹之说。沙溪以为未然。而有所论说矣。虽三年内上食。恐当正之于匙楪中矣。
偶有面米食之属。而兼设于馈时。虽曰象生时。恐似未安。但时果则无妨矣。
既知众子皆拜之非。则又何牵于不知者之以为骇俗一拜云云。礼无可据。其谁敢臆断耶。谢宾之拜。或说似然。而有不敢质言者矣。
祔以后馈奠不杖。已有先贤定论。而馈奠。主人当躬行。何可依旧立门外庐次耶。
卒哭与朔日相值。恐不当复设朔奠。所引虞祭兼上食之说。似得之矣。
新山与先墓同冈。则独行盛祭之未安。来示恐得之。及墓复设之云。来示然矣。据先辈说。遣奠撤脯置舁床上。为神道之依于饮食。而及墓。酒果肺醢。虽用新件。不害为朝奠之复设矣。将用新件。故只有撤奠之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3H 页
文。而无区处之语耶。
奠玄纁。吾先子主家礼。而以柩上之说。为无据。鄙家遵而行之。而但于柩东上玄下纁。此则亦从开元礼矣。
题主独言主人再拜者似是。告者。是主人故也。然神主初成。而众主人以下。有不得不拜者。此所以有仪节之文。而备要引之耶。
答郑▣▣
所询变礼。非懵陋所敢知。而闻丧在于八月。奔丧在于翌年三月。而行小祥于初期四月者。又是变礼中之失礼也。今欲追正其失。而改行小祥之礼于再期日。则进退无所据矣。尤何敢容议。窃念行小祥之失。虽欲追正而已无及矣。于再期日行单献之祭。而详告既往之失及退行祥事之由。行大祥于闻丧之日。似或可矣。而未得考据。不敢臆断。
答▣▣▣
先丈以继祖之宗。虽不幸无嫡嗣。既有贤可以传世。则统犹未绝矣。以承统者之为庶孙。而支派欲移奉最尊祠版。于百拜告辞之前。岂不礼与情俱有所未安耶。此实懵陋病且无以考据。只略陈瞽见。殊不胜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3L 页
僭汰之惧。
答崔庆祺
沙溪引士虞注疏。答人之问曰。柔日阴也。取其静。刚日阳也。取其动。三虞用刚日。以其将祔于祖。取其动义也。然则卒哭之用刚日。其义无异于三虞。有故退行者。亦当用刚日。祝辞不可以退行有所改。但祭之前日。因上食告由。似稳矣。
忌祭之略设单献。伸情也。禫与忌不同。不能备礼。则不可祭也。只于当禫之日。设位哭而除禫服。似可矣。诣墓所哭除。亦似无妨。
韭葱未闻其不用于祭祀。如不用则祭韭之文。何以见于经。桃鲤以鱼果之贱者。而不用于祭。既有明文。则虽三年内象生时。似不必用之。犬肉则以礼记士无故。不杀犬豕之文观之。古人固用之于祭矣。况三年内象生时耶。
答▣▣▣
 挂袂
实于左袂。礼书注。便右手也。然则挂袂于季指。恐亦为其便于取酒卒饮也。
 出后者。服祖大功。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4H 页
礼。正统之服不降。故出嫁女服祖期。而出后者之降大功。以统在所后故也。
 异姓。无出入降。
无出入降之出入。指女子而言也。若男子出后者。既为所后母党服。又不降于生母党。则岂非所谓二统耶。
答▣▣▣
既延谥于埋安前。则不为改题而埋安。似甚未安。而长房主祀者已没而将埋安。则傍题恐不当书矣。改题时具由。并告以将埋安之意。为稳耶。
答南莹
 人有葬亲者。下棺后遭妻丧。未敢即归。赠玄纁为位而哭。待题主返魂而归。始抚尸而哭。虞祭以安神为重。虽成服前。不可废。欲行事则冢妇成服前行祭亦未安。何以为之。支子则与长子有异。返魂前即归。三虞等节。成服前可行之否。
此处变之节。似得之矣。支子顾何异于长子也。卒哭则考诸礼说。似当行之于妻丧葬后。而三虞则安神为重。不可不即行之。然子死于父母丧中。则成服前父母朝夕祭当废。有先贤定论。以此傍照。成服前恐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4L 页
不可行之矣。然未得明据。何敢质言。
叔侄既同室。则礼殡在同宫。虽臣妾。葬而后祭。以侄丧而退行其叔小祥。可无疑矣。祥日略设告由。来示得之。告辞则当以侄丧在殡。不得以是日行事之意。而退行日。则似更无告由矣。
期服中。改葬父母者。葬后三月。常居当持缅服云者。其意固善。而未见先辈定论。何敢质言。
出后者之于本生亲丧中。行其所后先祀。自当如礼。先辈之论。固如是矣。但葬前则使人代行。似可矣。
答宋景任(震圭)
 
备要袭奠图。左醢右脯。灵座图左脯右醢。
朴南溪曰。左脯右醢。乃象生时之意。恐此为是。其右脯左醢者。似是写误致然。此说恐然。
丧中祭祀。栗谷曰。以俗制丧服行祀。而方笠。是俗制丧服。故吾家用之。虽与沙翁说微不同。且未有先祖定论。而谓之失礼。则未知其然矣。
答或人
虽死于丧中。衰服岂是为复衣者耶。袭用吉服。沙溪定论可考。
妇人寡居。则已传重于子妇矣。其子死而无男子主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5H 页
丧者。则题主亡者之妻。似当为主矣。
祭庶母祝。礼无所言。惟在当之者。别为措语行之而已。妾母不世祭。是礼之文。则不当有至几代之问也。
 子妇丧舅当主之。而欲行练祭。则无为子妇用练之文。欲不行。则其子练于何时耶。祝文谁当主之。
既有当练者。则何可不祭。祝文则吾先子以为虽无服。舅当主之矣。
答或人
 利成之义
利。养也。成。终也。祭毕之义。
 
利成。必告于辞神前者。何义。
利成之告于辞神时者。欲使尸听之而起也。
 利成之节。先王所以重。不可废却耶。
古礼如此。固不可无故废之。
 不可无故废之义所当然。伏见性潭大祥。无告利成者。何故也。
利成二字。今避嫌于 御讳。故世之告成者。改利为养云。而轻改古经字。甚觉不安。且告成虽是古礼。今既不用尸则不告。于礼意。似无损。故鄙族诸家。禀质于性潭先生在世时。而废此一节。此则大祥时所以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5L 页
然者。而不可谓无故废之也。
答朴馨材
别纸所询。未得前说之可据。懵陋何敢妄论。第念追后立主。而不于墓所。则无以请神灵之凭依。以当初未及立主之由。措辞告墓而题主。主成后。设奠而请凭依。祝辞。就葬后题主祝。略改句语而用之。似宜。形归窀穸一句。今不必用。舍旧从新一句。亦似不可用。只以窀穸之初。不遑备礼。今就墓所。追成神主。伏惟尊灵。是凭是依。为辞为可耶。重违勤问。略陈臆说。
祔庙时。似当以追成神主祔庙之意。告于庙中列位。新主入庙。既有当入之龛。则祔祖一节。恐非久远追成者所必行。如何。合椟一节。因荐享时措辞。告于本龛而行之恐宜。
答黄有中
出后者之于本生父小祥后。则服已除矣。虽继遭生母丧。以其衰绖。参朔奠上食于父之几筵。恐非礼意。观于并有丧之各服其服。可知矣。孝巾中单衣之示。恐得之。
答闵琦显
 母丧葬前父亡。题主时。前后丧告由。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6H 页
先考不幸以某年某月某日弃诸孤。礼律至严。不敢不仍用父在母丧之制。今题主则不得不以孤哀子某属称。前头虞卒哭练祥。当替行敢告。(右妣位告辞。)
今先妣题主。不得不以孤哀子某属称。前头虞卒哭练祥之祭。亦当替行。深增罔极。敢告。(右考位告辞。)
 此是变礼。故告辞不见于礼书。只旁照于陶庵所作。并有丧练祥时告辞。构送如右。实甚僭汰之惧。
答高尚义
 追后立主时告辞
葬时立主。礼固当然。事有未遑。仍复迁就。不肖主祀亦已多年。尚此稽迟。曷胜怆痛。今就墓所。神主追成。敢请凭依。酒果伸告。
答琴汝圣(舜孝)
亲未尽神主。最长房葬后。次长房当移奉。亲尽神主当埋安于最长房丧毕后。而虽各葬。埋安不当各就墓所。盖埋主墓所。出于事势之不得已。非礼意之本然。考诸家礼及诸先贤说。可知矣。墓左右。朱子无定论。故尤庵有或左或右。恐皆无妨之说。而仍及鄙家常行之节则曰。埋于本墓之右边。据此行之。恐得之。
答崔璨夫(滢)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6L 页
丧中出入之俗制丧服。即指直领而言。贫不能具直领者。承衰多以深衣。而以深衣之为礼服。用以出入行荐。而知礼家。亦不非之耳。
答李▣▣(学修)
禫。吉祭也。不可以丧服行之。母丧中。恐不可行妻禫。若有子则于当禫之月。设位哭而除禫。似可矣。
合葬者三年内墓祭。岂有阙之之理。同享之嫌。诚如来示。故先辈有先后。而各行之论矣。
 家礼大敛条。入棺后。留妇人两人守之。何意耶。
此一节。愚亦疑之。朴南溪曰。盖似今人轮回直宿之规。而妇人之位。本在堂上故耳。幸加考详如何。
 人有问子殁后父死。则其子小祥无主祭之人云。故答之以前必有告由。而其子之子当主祭矣。得无悖于礼欤。
所答得之。小祥前日。其子更以主祭之意告之。尤似宛转矣。
答尹▣▣(夏成)
 生之叔母将以生之弟立后。未及出礼斜。而叔母死矣。临终谓生曰。汝弟年既过婚。且姑未率养。吾死之后。不即发丧。亟为婚娶。而出立案。始使之受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7H 页
衰云。何以则可耶。
既曰心定。而母子之情谊已深。则虽以未及告君。而不得发丧。其情事之罔极。有可知者矣。呈礼曹出立案。所不可缓者。而迁就至今。乡邻之诮谤。无怪其然矣。若为婚娶。而姑缓立案。则甚非道理。虽有遗言。何可如是。既失于初丧之云。既未出立案。则不得发丧。非失也。待娶之云。在情礼所不忍言。此非疑文之难断者。惟在细商而处之耳。
答金焘铉
所询。懵陋何敢知。第念礼之用。最在于别嫌明分。为庶子者。既以父命承嫡。而于其私亲服丧如例。则嫡妾之分紊矣。其可乎。礼经之断以服缌者。圣人之意绝严。盖以名分不可紊。而私恩不暇顾也。圣人之意既如此。则今此忍遗云云。岂不为重私恩而昧大义之归耶。虽曰承嫡。姑未为父后之或说。实所听莹。岂有承嫡而不为父后者耶。但以来疏及别纸。则似已承嫡。而又似姑未承嫡。既承嫡则疏辞顾安得如是。所以奉答。只依来疏。而窃不能无惑也。别纸虽知礼者。恐难质言奉复。况此无素讲者耶。哀既独身而承嫡。则私丧之主丧主祭。极有难处者。而窃念既承嫡。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7L 页
则私丧只合用嫡子主庶母丧之例矣。幸博询而处之也。若服缌则月数既满之后。因朔奠除之而已。岂别有告辞。除缌后。心丧服色。似无异于出后者。为本生心丧矣。
 退溪曰。礼庶母之服缌。指父有子之妾言也。然又谓父妾代主母干家事者。加厚云。今尊公侍人虽无子。乃代干之人。宜服缌而稍加日数为可也。○问退溪所谓稍加日数者何也。沙溪答曰。庶母虽无子。若同居则以同爨服缌。有养育之恩。则服以小功亦无妨。
  
沙翁说既如是。如哀情地。遵而行之。又似得乎。一日犹贤之意也。如何。
答郑▣▣(潞)
所询第一条。尤庵曰。三年内迁葬者。当以原服行之。不必改制缌也。既以原服行之。则小祥后改葬者。恐不当更制已除之首绖矣。
第二条。上食之设行于两处。已有先贤之说矣。
第三条。直领之缉边与否。岂懵陋所敢言。但尤庵说有曰。不敢质言。而鄙家自前皆缉边矣。
第四条。父丧祔祭。并祭曾祖考妣。礼文然矣。忌祭时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8H 页
只祭当位。似不当援论于此矣。
答姜▣▣(勉会)
四时正祭。必行于仲月。而吉祭则是丧之馀祭。故虽孟月亦行之。据此则虽当闰月。恐无不可行之理矣。禫祀出主告辞。家礼无之。而见于丘仪。如欲一从家礼。则主人以下诣祠堂。祝奉主椟以出可也。如以昧然为嫌。则用丘仪所载之辞。亦可矣。此吾先子说也。
答韩▣▣(永湜)
令族孙情地。不胜为之惨怜。然既后于宗家。而欲行三年丧于所生祖母。则是承其生父之重。而为二本也。礼律至严。何敢如是。情服云云。礼无其文。邓攸事。岂足为援据者耶。且念三岁前收养于人者。服收养者三年。而若收养者是有服之亲。则不为之三年者。盖以族亲收养。理所当然。而不可以收养之恩。为重故也。今令族孙之所欲行。为其无主丧。则是二本也。为其收养。则是以恩服而为薄反甚。岂不大悖于礼意也耶。
答宋季贤(钦学)
镜湖所询礼疑。岂此懵陋所敢知。但家礼告迁于祠堂条下附注。杨氏说引朱子与学者书而论之详焉。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8L 页
则备要告迁于祠堂。在于吉祭前一日者。实遵朱子意。吉祭前不可行递迁之礼。父丧中遭母丧者。父丧虽已除。而吉祭不可行于母丧中。则势不得不母丧毕后。乃改题吉祭而行递迁。此所以答君免丧时所询者。而镜湖今日所处之节。与君家所已行者。似无异。前日所以答之于君者。只据附注说。而意其无悖于礼意。未得先贤说为證。岂非固陋之甚也。须以博询而行之之意答镜湖。如得的确之论。幸以回示也。
答咸大衡
国俗既不用茶。则望日亦用酒可矣。但贫无以设酒。则望日只设果而焚香再拜。恐无不可。吾家性潭先生。尝如是矣。
答或人
 语类余正父问立春祭先祖何祖。朱子曰。自始祖下之第二世及己身以上第六世之祖。曰。何以只设二位。曰。只是以意享之而已。盖先祖之祭伊川义起。则于古制本无可据。而始祖下第二世及己身上第六世之合于意义。可得闻欤。
以意享之云者。谓祭始祖以下高祖以上诸祖。只设二位统祭之。而不用主也。非谓始祖以下第二世及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9H 页
己身以上第六世。此二祖之合于意义也。更考本条及下道夫录一条。则可知也。
答具凤周
格物致知。是两条目。而为一项工夫。故曰致知在格物。格物之外。非别有致知之方。物既格则知随而至矣。然物是事物之理。知是吾心之知。心与事物相对。而有内外之别。此所以为两条目也。
答▣▣▣
 亲戚不说云云
此亲戚所指为谁耶。苟其不说。何敢自谓。反身而诚。其于外交之求。不惟不敢。实有所不暇者矣。
 直而勿有
重在直字。既直之则虽勿有。岂为为胡广者所可引也。
 六逆
所谓贱远新。苟其贤也。则岂可曰妨间。既曰妨间。则其人可知矣。傍无册子。不得取考。而柳子厚之论。只以贵贱远亲新旧而言。则何足多辨。
 心要在腔子里
心在然后。耳目之视听。手足之运用。有所管摄。而可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89L 页
以得正理矣。然岂可以视听为耳目之心。运用为手足之心也。仁包四德。恻隐包四端。则满腔子是恻隐。而三端亦在是矣。
以心之未发而言。则当曰在方寸内。以其已发而不逐物于外而言。则当曰在腔子里。以此思之。则程子要在之义。似无可疑如何。
答或人
 诚敬二字。是为学之实旨。二字之见。始于何书。
诚敬二字。本出于乾坤二爻中。而为道学之统。文言隆山李氏说可考。
 
诚敬二字。所以下工夫者如何。得其要。而工夫亦有先后之序耶。
大抵诚敬。属于心性。故庸学以此为道学大宗旨。则所谓工夫之要。都在于是二传及程朱诸书。循环详玩。可知其要。不必更为说矣。而言其先后之序。则先诚而后敬。而诚者。天之道也。敬者。地之道也。人受于两间。以为终始之道矣。
答鲜于杰
 或问明德是心是性。朱子答之曰。心与性。自有分别。性便是那理。心便是盛贮该载。敷施发用底。心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0H 页
属火。缘他是个光明发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明似是心也。德似是性也。而明德二字。不可分言。故只言心与性之有分别。而不分属于明德乎。
所示第一条说。大槩得之。而自明似是心。(止)不分属于明德之云。似有不然者。盖得者德也。而章句曰。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是合心性而释之也。对言心性。则固有理气之别。理气元不相离。而赋于人为明德矣。若以德字只属于性。则将谓气则非得于天者耶。幸以此更思之如何。
 知止节。言其止至善之节次也。篇首明新善三语中。拈出至善言之。而不以明新先言何也。
止至善。虽三纲领之一。其所谓至善。即明明德新民之至善也。然则止至善章所言。皆明新之事也。今何以有不以明新先言之问也。若欲先言明新而后言至善。则将谓至善在明新之外。而别为一物耶。
 诚意章曰。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或谓人见人之肺肝。或谓己见己之肺肝。小子则谓之己之肺肝也。不然则肺肝之上。不须下其字如何。
如见其肺肝。栗谷牛溪说。亦不同。以文势观之。则栗谷说似长。以牛溪之推服栗翁。于此各守所见。则后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0L 页
人之从违。随其己见之如何。而不甚得罪耶。
 治国章必再结者。何义。
治国章之再结。既结之后。又三引诗咏叹之。则不可不再结。文势似不得不然。
答▣▣▣
 近思录第一编伊川曰。天下之理终而复始。又曰。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理终复始。单指其屈伸升降而言欤。泛然看过。前后两说。似相牴牾。乞垂镌诲。
阴阳动静。是一理之流行。而阴阳相包。动静互根。故曰无端无始。而阴阳不同位。动静不同时。自其不同位不同时处观之。则阴阳动静。各有终有始矣。故曰理终而复始。来谕中理终复始之训。指其屈伸升降而言者。固已得之。而复有前后两说牴牾之疑。何也。
 第三编横渠曰。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叶平岩释之曰。学足以释疑。而学亦贵于有疑。夫疑者。心有碍滞而不能决者也。初无碍滞。则虽欲强觅疑义。其可得耶。愚则以为看到不足疑处。能觑得疑义。则其工夫之长进一格。可以验矣。未知何如。
有疑然后。可以言释疑。叶注所谓学亦贵于有疑者。盖以此也。岂强觅疑义之意耶。且其所谓于无疑而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1H 页
有疑云者。即来谕中不足疑处。觑得疑之意。而语实精约矣。如何。
 第五编尧夫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段自譬如君子以下。则程伯子之训欤。
以文势观之。则譬如以下。恐亦是邵子之言。而程子诵传也。
 第九编家必有庙下注曰。庶人立影堂。影祭既属谬礼。大为不便。则虽庶人。岂可祭之以影乎。自庶人以下。皆为程子本注欤。朱子曰。古时。一代只奉于一庙。不曾混杂共一庙。以西为上。既不是古礼似是隋唐以后谬礼。则程朱之不为釐正何也。
庶人立影堂。即程子之本注。而庶人不得立庙。故有此说耶。代各一庙。固是古礼。而自汉以来。其不能然者久矣。虽以程朱大贤。既不得位。何以釐正庙制。既不复古。则以西为上之礼。又何可驳正也。
答新安祠儒生
以地名之相符。将欲祀朱子于新安。玆事体重。而得无所伤于礼制之云。甚仰佥君子审慎之至意也。顾此懵陋。何敢与议。猥荷远示。略陈瞽见。幸加谅察焉。我东之祀朱子。固多因地名。贵乡之欲举缛仪。不亦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1L 页
宜乎。第新设书院。有邦禁。须以闻于 朝而经营之可矣。不此之为。只就乡贤啜享之祠。奉以主壁。则极涉苟𥳑。而有失事体。朱子是何等大贤。而所以尊奉之者。乃可如是耶。虽有四学通章。所宜深加商量。广询博访。遽欲因秋享而遵依焉。则窃恐不免于率尔。而厚招物议也。如何。祭文之托。鄙实无文。无以承当。而所见有不合。则无文与否。亦不须论也。并冀俯谅。
答宗晦祠儒生
来示备悉位次之正。不容暂缓。不正位次。则全失尊奉之道。而享礼实为虚文矣。先正位次而行享礼者。不亦善乎。四友堂先辈厚德。而见爱重于沙翁之门。又相善于尤春两先生。则其于俎豆之议。夫孰曰不可。但啜享于靖节。恐不免儗非其伦。无或有今与后之物议耶。如有物议。不如不享之为愈。尊贤之道。岂容如是。且还正位次。而更无馀地可以奉安。则诚没柰何。而今来求善处俱便之道于鄙。鄙固懵陋。虽非懵陋者。其何以开口也。无已则权安于讲堂。以待一乡士论之如何。为宜耶。幸须细商而行之也。
答草江书院儒生
尊奉先贤。莫如诚敬。而所谓诚敬。只在于务尽道理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2H 页
而已。深川之为重峰先生倡义之所。虽使有十分明据。冒禁建院。已非道理矣。所以尊奉之者。失其道理。则先生之灵。岂有顾享之理。赵,朴诸人之不待士论归一。而急于建祠者。诚可异也。然务积诚意。备陈事理。则亦岂至终不听信耶。至若啜享于草江贵乡。既为先生往来之地。则孰敢有异议。第方开谕赵,朴不得而曰抑有好道理。则恐有欠于尽吾敬之意。徐待彼事之定。而议举缛仪。以致审慎似稳。如何。
答镇岑道会儒生
玆承俯示。审于集成祠欲行遂庵权先生追配之礼。而有性潭宋先生同时啜享之议。佥君子慕贤尊道之诚。殊可钦叹。顾此至重至大之举。有非懵陋所敢可否。而询问猥及。不胜悚汗。第念遂翁配食。承已有先辈之论。而今士林之议佥同。则宁容复陈愚浅之见。至若性潭先生襄礼才过。而乃有此议。恐涉太遽。且祠以集成为名。则事体自别矣。昔于礼山集成祠。追配之举。先生极加持重。今最初啜享。而先于集成祠。则岂不有违于先生平日谦挹之盛德也。盖公议之定。愈久愈好。故沙溪先生院享之议。发于三年之内。而尤翁尝以太遽止之。今日之所可遵依者。无过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2L 页
于此。幸更加商量如何。如是仰复。极知妄率。而事关门内父兄。故不得不尔。想有以谅悉也。
答报恩儒生
人有来传。自报恩乡校。将刊印尤庵门人录。而宋参奉主其论。欲作书于参奉族叔。探其虚实。且力言其大不可。而病未果焉。玆承来示。不胜骇叹。而不知己亦为人所藉卖。而为参奉族叔深惜之者。还不觉发一笑也。盖吾先子门人录。未闻有定本矣。虽使有定本。而所以刊印之者。致其慎重。无所欠阙。如来示云云。恐终难免惹起大是非。况初无定本。而率尔苟𥳑。不念事体之重大者耶。金性溵久与相识之人。岂意其做事之乖谬。乃至于斯耶。他不须言。若使刊印。则贵乡士林。与有过焉。奚但为门人后孙者而已。须以断然不可之意。力言于主事之人。而如或有已刊之板。削破之可矣。至若考岩院志。不但其冗杂。今刊印于其谪庐。又万万不可。方刊印于贵乡。而佥贤以为非所可关涉云尔。则殊非所以重考院之意也。亦不可不善谕而亟撤其役也。
答湖南儒生
来示备悉性潭中洲追配。既有士林公共之议。则顾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3H 页
此尊尚之诚。自不后于人矣。岂不乐闻。而朱子之祠配以尤翁。则事面自别。后贤啜享位次。亦有难处者。此所以自初持重。不敢以士论之佥同而辄从之者也。且性潭先生平日之论。有如是者。故年前怀德之宗晦祠,镇岑之集成祠。有追配先生之论。询及于鄙。而皆以不敢轻议之意答之矣。今日之持重。盖亦此意。夫岂无所受而胶守己见哉。向日禀目之答。以所示位次之说。既不能详明。而首尾又有矛盾者故耳。今此悚汗二字。殊觉不安也。
答沃川乡校儒生
不与凶丑之馀裔合席于校宫者。可见守正之一脉士论。今以世代之稍久而遽变其旧。则正论消亡矣。义理晦塞矣。是岂长民者之所欲哉。然则本官之题似。因凶通未经览故也。须以贴连更禀。犹未蒙听施。势须自我。不复干涉于校宫。毋失守正之道可也。
答华阳书院儒生
来示不可谓过时者。恐得之。 因山卒哭后。虽非丁日。尚可行享。以伸祭祀同之义。况值终丁乎。本院事体与他自别。或说固然。而既有值 国忌。退行于 庙享翌日之例。则今日不可之论。特以 庙享后。日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3L 页
子远近之不同。而此则势实然矣。恐非义理所关也。
答和顺儒生崔舜龙等
备悉来示。甚仰三湖公忠义之卓然也。至若奉 神皇神位于军中。随事必告者。尤岂非后人之所激感者耶。书神位尺帛之传奉至今。又可见三湖后承之贤。然念神位之设。实出于军中权宜。则军罢后。仍为留奉。似非其宜。所以致今日之难处也。别般尊奉。既无其道。且藏之于私室箱箧。殊觉不安。恐当埋之于洁净之地。而非謏寡所敢质言。幸须博询而处之也。
答李东圭
向来奉答于设坛之问。实据鄙家先墓尤,春两先生所定行已例。而贵宗中有非之者。则鄙何敢更容辞说。但子孙之于祖先神位之坛。不当书姓字云尔。则凡人家墓表。其有不曰某公之墓者耶。且此立石为识神位。则何以并书夫人墓。况夫人墓。则自当别有表石耶。坛石面刻李公下宜有神位二字而阙之。此为未尽耳。祭之各设。岂坛与墓先后祭之之谓耶。若然则非设坛于夫人墓右之意。恐为失于思量也。
答洪州儒生
丁与辛。皆是古人祭祀之日。是朱子说。而祭祀即时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4H 页
祭也。妄意书院祭享。似亦无异。故他书院之以季丁又值 国忌。来问其难处者。皆据朱子说而答之。以当用辛日矣。向者。竹林院任来言。八月则季丁后。更无辛日。仍为阙享。又极未安之意。答之。以既曰秋享。则秋序未尽之前。似无不可行之理。盖傍照于吾先子论时祭卜日。三月为时季月。亦在原时之内之说。竹儒又曰。既逾仲月。而复待丁日。则似太缓。当用初二辛日。如何云云。故又答以亦无不可之意矣。贵院欲援例于竹林。则竹林退行享礼委折。如斯而已。
答子钦成
恋中书来。得详诸节。滞郁之苦。暑月难堪。不待言知。可胜闷然。间多昼寝云。官閒固可知矣。而不念仕优之训。甘犯粪土之诛。乃如是耶。此非励志图报之道。则将使我益添盗名之罪矣。虽致三牲之养。其何以安之。岂曾以是谓汝者耶。
答子钦成
悬念中得书为慰。所谓苦恼之端。为吏者安得免此。第须凡事。务加详慎焉。今年灾伤果如何。闻巡使将到。积诚力言。期有实效为可。不见试官。处之得当矣。进贺事。取考 听政节目。则凡系边境重事外。大小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4L 页
疏章。皆入于 东宫。今为进贺。而遽然陈章于 大朝。诚有所不敢。吾意如此。未知其如何矣。
答子钦成
奴辈还。见书甚慰。官事似是事半功倍之时。须随事振刷。罔或解缓。但汝精神不足。傍无可提醒者。是为关念。然心无他歧。则庶免大过。须勉之也。
答子钦成
纡念中得书。添惫二字。极用闷虑。还逋事。巡相自当之云。未知何谓。而今番状闻。既不以实。则秋后未捧之据实论报。竟亦何益。不能力争。见罢而归。有此不得已之云。可叹。吾今以讲会来者。为十馀人。故未免终日酬应。而能无添。还是怪事。
答子钦成
即见书。知无异于前书时。而牟还之尚未毕捧。何其太解缓也。积弊之邑政。又如是。何以振刷。为念无已。吾亦如前书时。连三夜失睡。困惫益难堪。柰何。官事有终难如意者。则势须辞归。不可坐而待罢。恨不预料而早为之计也。既有归意。则须勇决。不可荏苒因循。因循最害事。况去就之际耶。未归前。虽一两日。当尽分治簿。亦加详慎。无惹唇舌至可。
答子钦成
见书为慰。送示诸纸览过。而忧端不啻齐终南矣。渠既以其国书及礼物来呈云。自非素所通信之国。而来者又无使价威仪。威仪固不可责之于绝域蛮夷。其誇矜其区域之广大。且自言称帝。则其意不可测。此姑勿论。我人之往见检察者。既不能搜阅其船载之物。又私受其所谓奏文。以此纪纲。脱有不虞。其将如何。骚屑之无以镇定。尤非居官者细忧也。决归之计。危疑之际云云。固然。事既异项。如其当辞。亦何以避嫌。况我无可以济事之材局者耶。
答子钦成
见书为慰。谓于数日间归到。今乃有望间之示。何其太迟也。已递之官。久留邑中。甚不可。曾不见同知府君锦山递归时。文正府君所寄书耶。似不可不谢恩而后呈辞。尤何可太缓。须细加思量也。
答子钦成
政尔相念。子文袖致汝书。备悉身上无大损。已发赴任行。殊以为慰。果得安往。而以何日上官耶。本不足于精神。而傍无解事而能提醒者。为虑不可言。失操于纷华。固非所深忧于汝者。而汝之自守。当常存犹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5L 页
恐失之之心。每事另加详慎。毋招讥议。然后可以言图报。须勿泛忽。至望至望。
答子钦成
恋郁政难耐。得书甚喜。身上之安劳碌固知其不得免。而亦不可为吏而有求免之心也。欲呈辞而未完。决未知所商量者如何。但不能发送税船而归。则实有未尽分之叹。归心何以得浩然。是切缩缩。吾苦歇无常。精力脱尽。十七十九。县庭哭班。皆不能进参。心绪无以自定耳。所示三知旧丧变。不胜惊愕惨切。而李统制况。又是为 国家可惜者耶。
答孙骐洙
得书为慰。吾视前诸忧患。皆稍定。而汝父无挠来到。可喜。当此变年。笃老离次。甚非事理。待天之道。何可如是。汝独留彼。未知当为几日。而第须益加收敛。视独如众。闻觅入庸学。先将大学。循环熟读。深加思索。痛革旧习。勿以口滑而旋止。至望至望。
答孙骐洙
见书知无恙为慰。吾苦歇无常。汝父能免大何。汝妇委痛已数日。未辨其为落胎馀祟与轮證。再痛而痛势不轻云。闷虑何可涯也。汝父欲我出避甚切。笃老
刚斋先生集卷之四 第 96H 页
此时。何可离次。汝从兄亦来力言。而不得听从焉耳。家内忧故如是。而出在百里外。则安得不纡郁。极为闷然。而独处涔寂。正好潜心看书。顾何堪遣之难。但连得忧患之报。为妨夺之大端矣。然用虑无益。第须安心而勤课。使祖与父。喜闻而忘忧者。非所以致孝耶。勉之勉之。而勿生催归之心也。
答孙晚洙
顷书甚喜好往。旱炎转酷。即复如何。主家安吉。已得受业。而懒惰能不如在家时耶。悬念不已。汝父日前得无恙报官事。愁乱之云。直欲掩耳。吾一直呻楚。而幼章发还。汝从兄明将归。怀绪甚觉无聊矣。吾实莫保朝夕。而使汝离膝下者。冀免襟裾牛马。须痛革旧习。毋致长者徒劳无益之叹。千万千万。
答孙晚洙
匪意得书。知连得无恙。主家安稳。慰喜不容言。做工之不得如意。固可叹。若一遵长者教导。而痛革放浪旧习。文理得进。而亦能摄威仪慎言语。则幸莫大焉。他何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