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x 页
竹石馆遗集册八
礼记劄录
礼记劄录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1H 页
曲礼上
毋不敬。(止)安民哉。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成己也。安民。成物也。成己成物仁也。仁则礼在其中矣。
欲不可从。
从。自古注释如纵。恐如字读为是。如从心所欲之从也。人欲无穷。苟皆从之。不可胜矣。
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自毋不敬至此。皆温恭不苟之事。恭近于礼。不恭违拂人道。苟者欲也。从欲灭绝天理。必温恭必不苟然后。可以学礼。远耻辱矣。
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以其制之其字观。则其制当为大夫七十者之制也。国之老成。四邻所仰。故有越国而问之者。必告之以其制也。如曰夫子之家事治者是也。
食飨不为槩。
槩犹梗也。为槩。犹言主梗也。意者槩者古必有其名欤。
入户奉扃。
注说本于古注。盖谓古必有关木。而后世或无之。故虽
毋不敬。(止)安民哉。
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成己也。安民。成物也。成己成物仁也。仁则礼在其中矣。
欲不可从。
从。自古注释如纵。恐如字读为是。如从心所欲之从也。人欲无穷。苟皆从之。不可胜矣。
行脩言道。礼之质也。
自毋不敬至此。皆温恭不苟之事。恭近于礼。不恭违拂人道。苟者欲也。从欲灭绝天理。必温恭必不苟然后。可以学礼。远耻辱矣。
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以其制之其字观。则其制当为大夫七十者之制也。国之老成。四邻所仰。故有越国而问之者。必告之以其制也。如曰夫子之家事治者是也。
食飨不为槩。
槩犹梗也。为槩。犹言主梗也。意者槩者古必有其名欤。
入户奉扃。
注说本于古注。盖谓古必有关木。而后世或无之。故虽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1L 页
无扃。必两手当心。如奉扃然也。恐未安。小学栗谷注。两手奉户。置扃之处。不敢放手排闼也。事理文理俱顺。
客践席乃坐。
注。以乃坐属主人未安。上必以主人及客。逐句历举。则于此何独不举主人字乎。窃意践席。乃踧踖不安貌也。谓未敢遽坐。先作踧踖不安之状而乃坐也。
侍坐于所尊敬。无馀席。
此与虚坐尽后意同。谓坐边于席。不使有馀也。古人所谓膝席。当如此也。
敛发毋剃。
鄘风曰不屑剃也。此章盖谓敛发而不使其形如剃也。非谓不使垂也。此段承上文。文势似当如此。
不以隐疾。
郑注曰隐疾。衣中之疾。谓若黑臀黑肱矣。恐太深。然则骈指眇目觖唇蝎鼻。皆可名乎。
水潦降。不献鱼鳖。
降者方至之谓也。非已尽之谓也。水潦既降。川泽涨溢。鱼鳖难得。故不献也。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识则鲜能让矣。善行可暂。而能不怠者鲜矣。非
客践席乃坐。
注。以乃坐属主人未安。上必以主人及客。逐句历举。则于此何独不举主人字乎。窃意践席。乃踧踖不安貌也。谓未敢遽坐。先作踧踖不安之状而乃坐也。
侍坐于所尊敬。无馀席。
此与虚坐尽后意同。谓坐边于席。不使有馀也。古人所谓膝席。当如此也。
敛发毋剃。
鄘风曰不屑剃也。此章盖谓敛发而不使其形如剃也。非谓不使垂也。此段承上文。文势似当如此。
不以隐疾。
郑注曰隐疾。衣中之疾。谓若黑臀黑肱矣。恐太深。然则骈指眇目觖唇蝎鼻。皆可名乎。
水潦降。不献鱼鳖。
降者方至之谓也。非已尽之谓也。水潦既降。川泽涨溢。鱼鳖难得。故不献也。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博闻强识则鲜能让矣。善行可暂。而能不怠者鲜矣。非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2H 页
君子孰能之。
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
此恐言君若知某人之为尸。尸者先自下之。以辟君也。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与表记文同。表记又曰不失口不失足。此则只言其不失色也。
曲礼下
执天子器则上衡。
郑注曰此衡谓与心平。然则上篇奉席桥衡。亦当如此看。
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陈注引周室追王之事为说牵强。追王而不作谥。古礼有不可知。未知何为而然。今以此为此经之證。极相反。夫周之王业。自太王,王季基之。故诗曰实始剪商是也。此与暴贵者异矣。此章言其暴贵者尔。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曰振则振之之前。有尘可知也。曰端则端之之前。不正可知也。故陈注曰每事当谨之于素也。
鞮屦。
按周礼有鞮屦氏。与此不相属。陈注引之者。只取鞮屦
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
此恐言君若知某人之为尸。尸者先自下之。以辟君也。
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与表记文同。表记又曰不失口不失足。此则只言其不失色也。
曲礼下
执天子器则上衡。
郑注曰此衡谓与心平。然则上篇奉席桥衡。亦当如此看。
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
陈注引周室追王之事为说牵强。追王而不作谥。古礼有不可知。未知何为而然。今以此为此经之證。极相反。夫周之王业。自太王,王季基之。故诗曰实始剪商是也。此与暴贵者异矣。此章言其暴贵者尔。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
曰振则振之之前。有尘可知也。曰端则端之之前。不正可知也。故陈注曰每事当谨之于素也。
鞮屦。
按周礼有鞮屦氏。与此不相属。陈注引之者。只取鞮屦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2L 页
之义。
妇人不当御。
谚读误。当如妾御当夕之当。大抵陈注往往未莹。致谚读有失。
还辟。
与投壶盘旋曰辟。语势同。
天子建天官。(止)六典。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此天官之六典。则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大士大卜。与周礼不合。故郑注此盖殷时制也。周则太宰为天官。太宗曰宗伯为春官。太史以下属(属下似漏焉字)。按春官属。有太史大祝大卜而无大士。更按大史职掌建邦之六典。
相见于郤地曰会。
郤隙通。郤地。乃两国之间隙之地也。两君相见于两境居中之地。谓之会也。
妇人不当御。
谚读误。当如妾御当夕之当。大抵陈注往往未莹。致谚读有失。
还辟。
与投壶盘旋曰辟。语势同。
天子建天官。(止)六典。
周礼天官。太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此天官之六典。则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大士大卜。与周礼不合。故郑注此盖殷时制也。周则太宰为天官。太宗曰宗伯为春官。太史以下属(属下似漏焉字)。按春官属。有太史大祝大卜而无大士。更按大史职掌建邦之六典。
相见于郤地曰会。
郤隙通。郤地。乃两国之间隙之地也。两君相见于两境居中之地。谓之会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3H 页
君子不亲恶。
此一句不属于上下文义。恐他章错简乱脱在此。疏说及吕氏说有异同而皆不通。按明谷类编。以此句与坊记好德如好色。合为一段。插入于曲礼上。
犬曰羹献。
仪礼有羹定之文。郑注。羹犬羹也。文羹从犬。古者惟犬以为羹也。
天子视不上祫。
上文曰提者当带。又曰士则提之。夫带当无骨者。戒其不下于带。则其视之低可知矣。绥如字。冠缨也。言其视垂如绥然也。衡视平视也。视五步则盖高矣。位愈高而视愈低也。疏曰此一节。论天子以下。其臣视君。尊卑有异之事。窃恐未然。古人尊其瞻视。故曰目容端。曰视瞻无回。曰式视马尾。立视五巂等语。不可胜数。此章以文势观之。明是各言其目视之仪也。疏又于上于面下于带之释。则引邾子执玉高。鲁公受玉卑以明之。何其当下相戾耶。○更按此章。当与篇首执天子之器章参看。其高下之节可详也。
檀弓上
古不脩墓。
此一句不属于上下文义。恐他章错简乱脱在此。疏说及吕氏说有异同而皆不通。按明谷类编。以此句与坊记好德如好色。合为一段。插入于曲礼上。
犬曰羹献。
仪礼有羹定之文。郑注。羹犬羹也。文羹从犬。古者惟犬以为羹也。
天子视不上祫。
上文曰提者当带。又曰士则提之。夫带当无骨者。戒其不下于带。则其视之低可知矣。绥如字。冠缨也。言其视垂如绥然也。衡视平视也。视五步则盖高矣。位愈高而视愈低也。疏曰此一节。论天子以下。其臣视君。尊卑有异之事。窃恐未然。古人尊其瞻视。故曰目容端。曰视瞻无回。曰式视马尾。立视五巂等语。不可胜数。此章以文势观之。明是各言其目视之仪也。疏又于上于面下于带之释。则引邾子执玉高。鲁公受玉卑以明之。何其当下相戾耶。○更按此章。当与篇首执天子之器章参看。其高下之节可详也。
檀弓上
古不脩墓。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3L 页
此应古也墓而不坟而言。伤其不能遵古道而封之。以致崩毁也。注说未长。
进使者而问故。
按奔丧曰哭尽哀问故。孔子之哭子路。盖用此礼。
鲁人朝祥章。
三年之丧。亦已久矣者。言凡民能为三年之丧。亦已贤矣。责之不可无已也。踰月则其善也者。言君子之道。又异于凡民也。恐子路遂以朝祥暮歌为可。故为此言也。盖在常民则如彼。在君子则如此也。
瞿然曰呼。
呼者。使之更高声以言也。注说虽本于古注而未可从。○余初将白本读。便认其为高声更言。后看陈注及古注疏以疑之。后看礼记补注。则录沧溪说如浅见。而大以为非力主古注。不能自信。更加玩绎看看。只是高声更言之意也。
为尔哭也来者。
言为尔之哭也而来者。是为尔而来。当拜之也。
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
注说尽当。郑氏所释亦如此。勉斋黄氏驳之以为其孰能宗予。但言无人尊己之道。似顺便而却少味。
进使者而问故。
按奔丧曰哭尽哀问故。孔子之哭子路。盖用此礼。
鲁人朝祥章。
三年之丧。亦已久矣者。言凡民能为三年之丧。亦已贤矣。责之不可无已也。踰月则其善也者。言君子之道。又异于凡民也。恐子路遂以朝祥暮歌为可。故为此言也。盖在常民则如彼。在君子则如此也。
瞿然曰呼。
呼者。使之更高声以言也。注说虽本于古注而未可从。○余初将白本读。便认其为高声更言。后看陈注及古注疏以疑之。后看礼记补注。则录沧溪说如浅见。而大以为非力主古注。不能自信。更加玩绎看看。只是高声更言之意也。
为尔哭也来者。
言为尔之哭也而来者。是为尔而来。当拜之也。
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
注说尽当。郑氏所释亦如此。勉斋黄氏驳之以为其孰能宗予。但言无人尊己之道。似顺便而却少味。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4H 页
曾子吊于负夏章。
曾子吊负夏之人。主人既祖填池。以曾子之吊故。推柩而反之降。妇人亦使受吊。荣之也。行礼行吊礼也。且胡为其不可反宿也者。窃意主人既祖而反柩。则不可不复祖也。故今日姑反宿。而明日复行祖。乃发也。故从者疑反宿之非礼。而曾子言其不为非也。刘氏解降妇人。全无着络(四字更考本注)。可贞。○按曾子问。孔子曰。柩不可以反者也。然则曾子此语。殊可疑。
曾子袭裘而吊。子夏裼裘而吊。
想亦同吊于负夏之时也。
毁灶而缀足。
以掘中霤毁宗躐行等类观之。则毁灶亦临用。毁而用之明矣。吐当曰毁灶为也(为也是吐也。当书如小注例。)。陈注未莹。故谚吐致误。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章。
注曰刺其欲害人良田。未知何见而为此说耶。公叔文子。时人以为不言不笑不取。孔子虽不许其然。第其为人必廉介则有馀也。必不为此等事矣。请前之义。礼记类编曰。文子卫之贤大夫。于伯玉为先辈长者。故云夫子欲葬于此。则我愿葬于其前。以为依归之地。类下从龙逄,比干之语也良是矣。礼记补注曰。按朱子次傅丈
曾子吊负夏之人。主人既祖填池。以曾子之吊故。推柩而反之降。妇人亦使受吊。荣之也。行礼行吊礼也。且胡为其不可反宿也者。窃意主人既祖而反柩。则不可不复祖也。故今日姑反宿。而明日复行祖。乃发也。故从者疑反宿之非礼。而曾子言其不为非也。刘氏解降妇人。全无着络(四字更考本注)。可贞。○按曾子问。孔子曰。柩不可以反者也。然则曾子此语。殊可疑。
曾子袭裘而吊。子夏裼裘而吊。
想亦同吊于负夏之时也。
毁灶而缀足。
以掘中霤毁宗躐行等类观之。则毁灶亦临用。毁而用之明矣。吐当曰毁灶为也(为也是吐也。当书如小注例。)。陈注未莹。故谚吐致误。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章。
注曰刺其欲害人良田。未知何见而为此说耶。公叔文子。时人以为不言不笑不取。孔子虽不许其然。第其为人必廉介则有馀也。必不为此等事矣。请前之义。礼记类编曰。文子卫之贤大夫。于伯玉为先辈长者。故云夫子欲葬于此。则我愿葬于其前。以为依归之地。类下从龙逄,比干之语也良是矣。礼记补注曰。按朱子次傅丈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4L 页
诗曰曾向瑕丘独请前。类编说。能与之暗合云。○文子名拔。按论语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章注曰。公叔文子。卫大夫公孙枝也。未知何者为是乎。按左传季札适卫。说蘧瑗,公叔发。林氏曰。公叔文子拔。与发音同。拔字恐是。
举者出尸出户。
尸。古经作户。我东诸儒从之良是。
二夫人相为服。
二夫人。犹言二人。
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受。犹言承我也。言姑娣妹之夫。代我而服杖期。故我则薄也。方氏之意如此。
曾子与客立章。
陈注曰其徒。门弟子也。次。其人所寓之馆舍也大误矣。郑注曰徒。谓客之旅。当从之客。盖馆于曾子之家者。而徒是客之从者。未必是卑下者也。其人之欲出哭于巷。为不安于心。亦其宜矣。若是馆于他人者。主人之意有不可知。不应使之为也。
为孟虎齐衰。(止)叔父也。
此章疑有阙误。文同义殊。恐无是理。
举者出尸出户。
尸。古经作户。我东诸儒从之良是。
二夫人相为服。
二夫人。犹言二人。
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受。犹言承我也。言姑娣妹之夫。代我而服杖期。故我则薄也。方氏之意如此。
曾子与客立章。
陈注曰其徒。门弟子也。次。其人所寓之馆舍也大误矣。郑注曰徒。谓客之旅。当从之客。盖馆于曾子之家者。而徒是客之从者。未必是卑下者也。其人之欲出哭于巷。为不安于心。亦其宜矣。若是馆于他人者。主人之意有不可知。不应使之为也。
为孟虎齐衰。(止)叔父也。
此章疑有阙误。文同义殊。恐无是理。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5H 页
专以礼许人。
专。犹擅也。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
此远兄弟。与远兄弟终无服。皆所居之远也。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
如春秋传所谓不敢与诸任齿者是也。
国亡大县邑。(止)太庙。
大全。国亡下小圈断句。谚读。国亡下吐作是于等(三字吐亦书如小注。他仿此。)。大误矣。大县邑公卿大夫士云云。既全不成语。且若国亡。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虽欲哭之。安得以哭之。断句于大县邑下。着是于等吐为是矣。疏曰国亡大县邑者失也。国之军败亡。失土邑也。据此则益明。
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
陈氏误以此段连读。故从马氏之说非也。祥而缟。当别为一段。按孟献子禫章疏曰。谓大祥者缟冠。是月禫。谓是此禫月而禫。二者各自为义。事不相干。故论语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文无所继。亦云是日。考据极明。当从。
檀弓下
季武子寝病。
季武子之名。当释于上篇成寝章之下。而始释于此章
专。犹擅也。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
此远兄弟。与远兄弟终无服。皆所居之远也。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
如春秋传所谓不敢与诸任齿者是也。
国亡大县邑。(止)太庙。
大全。国亡下小圈断句。谚读。国亡下吐作是于等(三字吐亦书如小注。他仿此。)。大误矣。大县邑公卿大夫士云云。既全不成语。且若国亡。真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虽欲哭之。安得以哭之。断句于大县邑下。着是于等吐为是矣。疏曰国亡大县邑者失也。国之军败亡。失土邑也。据此则益明。
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
陈氏误以此段连读。故从马氏之说非也。祥而缟。当别为一段。按孟献子禫章疏曰。谓大祥者缟冠。是月禫。谓是此禫月而禫。二者各自为义。事不相干。故论语云子于是日哭则不歌。文无所继。亦云是日。考据极明。当从。
檀弓下
季武子寝病。
季武子之名。当释于上篇成寝章之下。而始释于此章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5L 页
疏矣。
丧亦不可久也。
丧。如丧欲速贫之丧。古者以失位为丧。
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吊者变服所重。不在于小敛。而在于改服。故不曰未小敛。而曰未改服。
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壬午字无着落。此必有阙文。恐辛巳字。当在仲遂上。按春秋宣公八年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据此乃可明此章之意。
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
下一说似长。
丧不虑居。
刘氏说大违于文势。其曰致有败家之虑。然则是虑居也。岂曰不虑居乎。郑注谓卖舍宅以奉丧似长。而然则为无庙也者。不衬合何耶。舍宅而卖之。则宗庙不能以独存矣。盖谓居丧之时。不虑己之居处也。以其未及立庙也。
毁不危身。
刘说却长于郑注说。
丧亦不可久也。
丧。如丧欲速贫之丧。古者以失位为丧。
主人未改服则不绖。
吊者变服所重。不在于小敛。而在于改服。故不曰未小敛。而曰未改服。
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
壬午字无着落。此必有阙文。恐辛巳字。当在仲遂上。按春秋宣公八年辛巳。有事于太庙。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籥。据此乃可明此章之意。
岂不得以其母。以尝巧者乎。
下一说似长。
丧不虑居。
刘氏说大违于文势。其曰致有败家之虑。然则是虑居也。岂曰不虑居乎。郑注谓卖舍宅以奉丧似长。而然则为无庙也者。不衬合何耶。舍宅而卖之。则宗庙不能以独存矣。盖谓居丧之时。不虑己之居处也。以其未及立庙也。
毁不危身。
刘说却长于郑注说。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6H 页
其使容居以含。
谚读。容居下着伊吐。以含下着为隐大吐误矣。恐容居下悬又吐。以含下着为罗吐为是。考之章下陈注可知。然则候玉下。改悬伊罗为尼方备。
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
疏曰。既殡旬而布材。故虞人斩百祀之木可以为周棺之椁者送之也良是。棺椁云者。非谓棺与椁也。谓棺之椁也。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藏焉。则不当临丧而始斩木。可知也。○谓棺椁者。谓木之美而大也。
执女手之卷然。
陈注以卷为拳。既曰手。又曰拳。语叠必非。
王制
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陈注引孟子言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此非引此解此章也。欲其参考也。此篇田制。亦与孟子不合。此等处。皆不可考也。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
与献车马者执策绥同意。
丧用三年之仂。
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故以用于祭者数之仂。用于
谚读。容居下着伊吐。以含下着为隐大吐误矣。恐容居下悬又吐。以含下着为罗吐为是。考之章下陈注可知。然则候玉下。改悬伊罗为尼方备。
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
疏曰。既殡旬而布材。故虞人斩百祀之木可以为周棺之椁者送之也良是。棺椁云者。非谓棺与椁也。谓棺之椁也。君即位而为椑。岁一漆之藏焉。则不当临丧而始斩木。可知也。○谓棺椁者。谓木之美而大也。
执女手之卷然。
陈注以卷为拳。既曰手。又曰拳。语叠必非。
王制
王者之制爵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陈注引孟子言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此非引此解此章也。欲其参考也。此篇田制。亦与孟子不合。此等处。皆不可考也。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
与献车马者执策绥同意。
丧用三年之仂。
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故以用于祭者数之仂。用于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6L 页
丧。惟其三年不祭。故为三年之仂也。
西方曰狄鞮。
狄字疑衍。恐因上文北方曰狄而致混。
曰造士。
疏曰。为选士俊士。至于造士者。当别为一号。而上于俊士一等非是。升于学者。只是升之学者。且此文曰。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然则升于司徒者。亦可谓上于俊士一等乎。窃谓造者作也。造士者。犹作人之谓也。其所以不征者。乃所以作成之也。陈注为长。小注方氏说益详。
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
按司徒掌教之官。而此亦教之事也。故司徒掌之。周礼司徒职。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诸家所释。皆未安。窃谓百工各有所长。虽不可责其所不能。若与废疾者。混作一槩论也则亦不伦。此恐谓废疾者。百工各以所作之器食之也。
六礼(止)数制。
此章恐当在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章之下。
西方曰狄鞮。
狄字疑衍。恐因上文北方曰狄而致混。
曰造士。
疏曰。为选士俊士。至于造士者。当别为一号。而上于俊士一等非是。升于学者。只是升之学者。且此文曰。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然则升于司徒者。亦可谓上于俊士一等乎。窃谓造者作也。造士者。犹作人之谓也。其所以不征者。乃所以作成之也。陈注为长。小注方氏说益详。
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
按司徒掌教之官。而此亦教之事也。故司徒掌之。周礼司徒职。大军旅大田役。以旗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
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诸家所释。皆未安。窃谓百工各有所长。虽不可责其所不能。若与废疾者。混作一槩论也则亦不伦。此恐谓废疾者。百工各以所作之器食之也。
六礼(止)数制。
此章恐当在司徒脩六礼以节民性章之下。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7H 页
月令
始雨水。
此雨水。犹今正月中雨水。而乃为仲春之令。孟春曰蛰虫始振。是犹二月节惊蛰之意。而乃为孟春之令。与今历法不同。疏曰汉亦始以惊蛰为正月中气。雨水为二月节。前汉末。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故律历志云正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是前汉末。刘歆作三统历。改惊蛰为二月节。又按左传曰启蛰而郊。然则启蛰。乃是建寅月也。然则或先或后。古未有一定也。愚旧疑雨水之太早。惊蛰之太晚。按此然后方知古历之为正。余见之不妄。
省囹圄。
陈注不释省字之义。而小注方氏说曰省。所以察之也。然省字音。息井反。无怪其如此。郑注则省减也。而释音所景反。可怪。窃谓省字之义。郑注得之。音则当曰沙生反。
正权概。
陈注概。执以平量器者。然则恐与今之准同。
荐鲔于寝庙。
鲔恐如今苇鱼也。
始雨水。
此雨水。犹今正月中雨水。而乃为仲春之令。孟春曰蛰虫始振。是犹二月节惊蛰之意。而乃为孟春之令。与今历法不同。疏曰汉亦始以惊蛰为正月中气。雨水为二月节。前汉末。以雨水为正月中。惊蛰为二月节。故律历志云正月立春节。雨水中。二月惊蛰节。春分中。是前汉末。刘歆作三统历。改惊蛰为二月节。又按左传曰启蛰而郊。然则启蛰。乃是建寅月也。然则或先或后。古未有一定也。愚旧疑雨水之太早。惊蛰之太晚。按此然后方知古历之为正。余见之不妄。
省囹圄。
陈注不释省字之义。而小注方氏说曰省。所以察之也。然省字音。息井反。无怪其如此。郑注则省减也。而释音所景反。可怪。窃谓省字之义。郑注得之。音则当曰沙生反。
正权概。
陈注概。执以平量器者。然则恐与今之准同。
荐鲔于寝庙。
鲔恐如今苇鱼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7L 页
称丝效功。
称丝者。以衡石称丝之轻重也。
大合百县之秩刍。
与季冬收秩薪柴同。按补注曰(曰字下似有落字)。按谚读秩下着吐误。当于刍下句绝良是。
谷实鲜落。
鲜者稀少之谓也。陈注曰鲜洁而堕落也。出于古注也。古人却于此等平易处。忽生别意。每多类此。窃未喻。后考补注引沙溪说。正同浅见。
陈注蟹有食稻者。(止)之类。
此当释之于上文介虫败谷之下。于此章则不属。
水始涸。
恐是潦收水涸之谓也。
劳农以休息之。
臈。总而言之。谓之蜡。析而言之。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劳农以休息之谓息民也。
修耒耜
郑注曰耜者。耒之金也。陆德明正义曰。耒者以木为之。长六尺六寸。底长尺有一寸。中央直者三尺有三寸。句者二尺有二寸。底谓耒下向前曲接耜者。头而着耜。耜
称丝者。以衡石称丝之轻重也。
大合百县之秩刍。
与季冬收秩薪柴同。按补注曰(曰字下似有落字)。按谚读秩下着吐误。当于刍下句绝良是。
谷实鲜落。
鲜者稀少之谓也。陈注曰鲜洁而堕落也。出于古注也。古人却于此等平易处。忽生别意。每多类此。窃未喻。后考补注引沙溪说。正同浅见。
陈注蟹有食稻者。(止)之类。
此当释之于上文介虫败谷之下。于此章则不属。
水始涸。
恐是潦收水涸之谓也。
劳农以休息之。
臈。总而言之。谓之蜡。析而言之。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劳农以休息之谓息民也。
修耒耜
郑注曰耜者。耒之金也。陆德明正义曰。耒者以木为之。长六尺六寸。底长尺有一寸。中央直者三尺有三寸。句者二尺有二寸。底谓耒下向前曲接耜者。头而着耜。耜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8H 页
金铁为之。按易系辞传曰。斲木为耜。楺木为耒。然则古之耜也以木为之。代以金。出于后世也。
曾子问
摄主。
苏氏曰。古者诸侯卿大夫子未生而死。其弟若兄弟之子。以当立者为摄主。子生而女也则摄主立。男也则摄主退。此之谓摄主。窃谓危疑之际。人心靡系。举措不可不慎。古人处事。恐不如是鹘突。
相识有丧服。
相识下吐。当作厓。
如小敛则子免而从柩。
按小敛之义终难解。陈注大未安。曰小敛而归。君出疆以椑从。岂有小敛而归之理乎。亲未在棺。经文曰免而从柩。尸在床曰尸。在棺曰柩。未在棺。安得谓之柩乎。可疑。
不俟子。
郑注子嗣君也尽精。陈注不待孝子返者未畅。杂记君薨。太子号称子也。
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
宗子为士。得有祖祢二庙。支子与宗子同祖祢。得以上
曾子问
摄主。
苏氏曰。古者诸侯卿大夫子未生而死。其弟若兄弟之子。以当立者为摄主。子生而女也则摄主立。男也则摄主退。此之谓摄主。窃谓危疑之际。人心靡系。举措不可不慎。古人处事。恐不如是鹘突。
相识有丧服。
相识下吐。当作厓。
如小敛则子免而从柩。
按小敛之义终难解。陈注大未安。曰小敛而归。君出疆以椑从。岂有小敛而归之理乎。亲未在棺。经文曰免而从柩。尸在床曰尸。在棺曰柩。未在棺。安得谓之柩乎。可疑。
不俟子。
郑注子嗣君也尽精。陈注不待孝子返者未畅。杂记君薨。太子号称子也。
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
宗子为士。得有祖祢二庙。支子与宗子同祖祢。得以上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8L 页
牲祭于宗子之家。大夫当立三庙。故曾祖之庙。当寄于宗子之家也。如今人支子庶子官二品。则得推恩三世也。
身没而已。
庶子死则其庙于庶子之子。为祖庙以上也。庶子无爵者之子。只得祭祢。不得祭其祖。故曰身没则已也。谓只终庶子之身而止也。
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
若。自古注已释为顺。而若义为句。文势迫促。若字恐是衍文。
若厌祭亦可乎。
王考曰。若厌祭。谓同于厌祭无尸也。
祭殇不举。
古经。不举下有肺字。当从。
巷党。
论语有达巷党人。疑即此也。
听变。
恐谓备非常也。
安知其不见星也。
星之不见。日光铄也。日有食之则星必见矣。日食而见
身没而已。
庶子死则其庙于庶子之子。为祖庙以上也。庶子无爵者之子。只得祭祢。不得祭其祖。故曰身没则已也。谓只终庶子之身而止也。
有庶子祭者以此若义也。
若。自古注已释为顺。而若义为句。文势迫促。若字恐是衍文。
若厌祭亦可乎。
王考曰。若厌祭。谓同于厌祭无尸也。
祭殇不举。
古经。不举下有肺字。当从。
巷党。
论语有达巷党人。疑即此也。
听变。
恐谓备非常也。
安知其不见星也。
星之不见。日光铄也。日有食之则星必见矣。日食而见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9H 页
星。虽异于蚤出暮宿。见星而行。非礼也则即止。古之人秉礼之笃也。
痁患。
痁疑阽之误。
吾闻诸老聃。
孔子问礼于老聃。老聃周时为柱下史。号为多书。此正孔子所谓文献也。问于老聃。益见夫子之盛。无损于德。石梁说浅矣。
下殇土周。
王考曰。曾子之意。盖以古者下殇葬于园则涂迩。故可以不棺。直舆而往。今葬于墓则涂远矣。不棺而在涂。有所不可。故欲闻其当棺与否。孔子引史佚之事答之。盖史佚将葬于墓。以下殇之故。不敢棺敛于宫中。周公以不棺而在涂为不可。故使棺而往也。如是看则上下文意相贯。若以为问当用车与否。则孔子之答。何无论用车事乎。恐不然。○谨按檀弓曰。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是也。
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
葬于园。是古制也。今人盖葬于墓也。故问其礼也。吐当
痁患。
痁疑阽之误。
吾闻诸老聃。
孔子问礼于老聃。老聃周时为柱下史。号为多书。此正孔子所谓文献也。问于老聃。益见夫子之盛。无损于德。石梁说浅矣。
下殇土周。
王考曰。曾子之意。盖以古者下殇葬于园则涂迩。故可以不棺。直舆而往。今葬于墓则涂远矣。不棺而在涂。有所不可。故欲闻其当棺与否。孔子引史佚之事答之。盖史佚将葬于墓。以下殇之故。不敢棺敛于宫中。周公以不棺而在涂为不可。故使棺而往也。如是看则上下文意相贯。若以为问当用车与否。则孔子之答。何无论用车事乎。恐不然。○谨按檀弓曰。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是也。
今墓远则其葬也如之何。
葬于园。是古制也。今人盖葬于墓也。故问其礼也。吐当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49L 页
曰今厓隐。墓为飞尼。远伊罗。
卿大夫将为尸于公。
此章疑错简。当在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章之下。
受宿(止)公馆。
受宿。受其宿尸之命也。既受宿尸之命。而有门内之丧。则出舍于公馆。避不洁以致洁也。
初有司欤。
此句似不足。
既殡而致事。
殡之前。固难致事。既葬则何晚耶。不以其遭亲之丧。不能从政也而遽夺其官。姑且徐徐而待其葬。厚之至也。殷人弥文。故必待既葬也。
文王世子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正义曰。年谷一熟而零落。人之年老。齿亦零落。是年之与齿。俱有零落之义云。当从。
胥鼓南。
南。二南也。以南为南夷之乐。出自古注。郑玄引诗之以雅以南以明之。而诗朱子传则南。二南也。按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左传。季札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云云。此
卿大夫将为尸于公。
此章疑错简。当在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章之下。
受宿(止)公馆。
受宿。受其宿尸之命也。既受宿尸之命。而有门内之丧。则出舍于公馆。避不洁以致洁也。
初有司欤。
此句似不足。
既殡而致事。
殡之前。固难致事。既葬则何晚耶。不以其遭亲之丧。不能从政也而遽夺其官。姑且徐徐而待其葬。厚之至也。殷人弥文。故必待既葬也。
文王世子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
正义曰。年谷一熟而零落。人之年老。齿亦零落。是年之与齿。俱有零落之义云。当从。
胥鼓南。
南。二南也。以南为南夷之乐。出自古注。郑玄引诗之以雅以南以明之。而诗朱子传则南。二南也。按以雅以南以籥不僭。左传。季札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云云。此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0H 页
云籥师学戈。籥师丞赞之。胥鼓南。意者南必是被于籥者也。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
官。诗书礼乐。各有官也。先师。前代之明习诗书礼乐者也。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也。秋则瞽宗释奠。冬则上庠释奠也。
释奠于先圣先师。
学则无所不统。故并及于先圣先师也。此所称先师。是圣人而制礼立教。为万世法者也。非如上文所称诗书礼乐各有师也。上文之义。当从官字其字上勘破。
有国故则否。
不曰国有故。而曰有国故。则旧说当从。
保也者慎其身。
慎其身。自古注已释以使之谨守其身。殊未安。此只谓自慎其身。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盖傅以言教者也。师以事教者也。保以身教者也。
庶子治之。
此一段。明是错简。当在贵者以齿之下。
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此间必多阙文。
春官释奠于其先师。
官。诗书礼乐。各有官也。先师。前代之明习诗书礼乐者也。春诵夏弦则太师释奠也。秋则瞽宗释奠。冬则上庠释奠也。
释奠于先圣先师。
学则无所不统。故并及于先圣先师也。此所称先师。是圣人而制礼立教。为万世法者也。非如上文所称诗书礼乐各有师也。上文之义。当从官字其字上勘破。
有国故则否。
不曰国有故。而曰有国故。则旧说当从。
保也者慎其身。
慎其身。自古注已释以使之谨守其身。殊未安。此只谓自慎其身。未有己不正而能正人者也。盖傅以言教者也。师以事教者也。保以身教者也。
庶子治之。
此一段。明是错简。当在贵者以齿之下。
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此间必多阙文。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0L 页
如之养也。
上文言大合乐。必遂养老。此乃视学卒事。始乃养老也。谓之始立学者非是。
虑之以大。(止)终之以仁。
此总结上文而历叙之也。天子之视举大事也。故曰虑之以大虑者。慎之之谓也。设席省醴。爱以敬也。爱而不敬。禽犊之爱也。行之以礼。即礼之大(礼之大。似虑之大之误书。)之礼也。修之以孝养。即退脩之以孝养也。纪之以义。即上下之义之义也。终之以仁。亦上文终之以仁之谓也。孝养与行礼先后暂变。而大体则次第较矣。
礼运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大道之行。谓五帝之时。是大同也。三代之英。乃夏殷周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也。即少康也。陈注以三代之英。谓三代英贤之臣非也。
声乐皆具非礼也。
礼。大夫虽有判县之乐。而少牢馈食。无奏乐之文。故孟子之县而不乐。为加于人一等。若县而又奏。是所谓声乐皆具。乱也。
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上文言大合乐。必遂养老。此乃视学卒事。始乃养老也。谓之始立学者非是。
虑之以大。(止)终之以仁。
此总结上文而历叙之也。天子之视举大事也。故曰虑之以大虑者。慎之之谓也。设席省醴。爱以敬也。爱而不敬。禽犊之爱也。行之以礼。即礼之大(礼之大。似虑之大之误书。)之礼也。修之以孝养。即退脩之以孝养也。纪之以义。即上下之义之义也。终之以仁。亦上文终之以仁之谓也。孝养与行礼先后暂变。而大体则次第较矣。
礼运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大道之行。谓五帝之时。是大同也。三代之英。乃夏殷周之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也。即少康也。陈注以三代之英。谓三代英贤之臣非也。
声乐皆具非礼也。
礼。大夫虽有判县之乐。而少牢馈食。无奏乐之文。故孟子之县而不乐。为加于人一等。若县而又奏。是所谓声乐皆具。乱也。
君者立于无过之地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1H 页
时也天生之。财也地生之。人也其父生之。其师教之。四者。君无与焉。然则君者亦何为哉。以正用之而已。故曰立于无过之地也。无为则何过之有。此所以参天地并鬼神也。天地鬼神。不见其有所作为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止)生者也。
此段总结上文而历叙之也。被色谓衣也。
礼器
礼也者合于天时。(止)谓之不知礼。
此段凡三反复。天不生地不养。则不合于天时。不没于地财者也。君子不以为礼。以不合于人心也。鬼神费飨。不顺于鬼神也。天之不生。地之不养。即物之失利者也。上下分明照应。
繁缨七就。
一匝曰就。自古注已云。而匝者绕围之谓也。绕之于膺。至于七匝。无已太重。其匝之制如何不可考也。
大夫棜禁。
陈注曰。大夫用棜。士用禁也。若从此说。则棜与禁明有等欤。然则与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有径庭。何者。所谓禁若大夫之所不用。则天子诸侯之废不废。固不足论也。何不曰废棜而曰废禁也。窃意棜禁是一物。备举其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止)生者也。
此段总结上文而历叙之也。被色谓衣也。
礼器
礼也者合于天时。(止)谓之不知礼。
此段凡三反复。天不生地不养。则不合于天时。不没于地财者也。君子不以为礼。以不合于人心也。鬼神费飨。不顺于鬼神也。天之不生。地之不养。即物之失利者也。上下分明照应。
繁缨七就。
一匝曰就。自古注已云。而匝者绕围之谓也。绕之于膺。至于七匝。无已太重。其匝之制如何不可考也。
大夫棜禁。
陈注曰。大夫用棜。士用禁也。若从此说。则棜与禁明有等欤。然则与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有径庭。何者。所谓禁若大夫之所不用。则天子诸侯之废不废。固不足论也。何不曰废棜而曰废禁也。窃意棜禁是一物。备举其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1L 页
名则曰棜禁。单举其名则曰禁也。比若麒麟之称曰麟也。不然则棜禁设或异制。而用之则无尊卑也。玉藻。大夫侧尊用棜。郑注棜斯禁也。正义曰。按乡饮酒礼。设两壶于房户间。有斯禁。彼是大夫礼。故知棜是斯禁也。据此则棜禁恐非二物也。
棁。
郑(郑下似有落字)章悦反。与论语臧文仲居蔡章棁字音同。而陈注则以为与拙同音。可疑。
豚肩不掩豆。
陈注。周人贵肩。肩在俎不在豆。此但喻其极小。故假豆言之耳。此说虽本于孔疏。而亦出硬说。窃意晏子过于俭者也。大夫祭用小牢。而晏子用羔豚之祭。则肩之当载于俎。而或实之于豆欤。
君子达亹亹焉。
此与易系辞传成天下之亹亹者。文势同。
飨帝于郊。
帝。五方之帝也。乃所谓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也。先言升中于天。复言飨帝于郊。则可知此非指天帝。
先王制礼也以节事。脩乐以道志。
棁。
郑(郑下似有落字)章悦反。与论语臧文仲居蔡章棁字音同。而陈注则以为与拙同音。可疑。
豚肩不掩豆。
陈注。周人贵肩。肩在俎不在豆。此但喻其极小。故假豆言之耳。此说虽本于孔疏。而亦出硬说。窃意晏子过于俭者也。大夫祭用小牢。而晏子用羔豚之祭。则肩之当载于俎。而或实之于豆欤。
君子达亹亹焉。
此与易系辞传成天下之亹亹者。文势同。
飨帝于郊。
帝。五方之帝也。乃所谓灵威仰,赤熛怒,含枢纽,白招拒,叶光纪也。先言升中于天。复言飨帝于郊。则可知此非指天帝。
先王制礼也以节事。脩乐以道志。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2H 页
礼由于内而作于事。事者动也。乐作于外而由于志。志者内也。内外交济而动静相须也。
羹定。
仪礼乡射礼及乡饮酒礼。有羹定之文。注曰肉谓之羹。定犹熟也。谓肉熟也。陈注谓羹及定则误矣。
为祊乎外。
此似指郊特牲祭祝于祊之事。非宾尸之事也。
大旅具矣。
大旅。抑或是山川之祭欤。论语曰旅于泰山。
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逮闇而祭。继之以烛。是季氏僭天子之礼。繁文琐节。至于日不足也。子路与祭。使之接祭。则盖多删去其僭礼也。是以孔子善之。虽不直言。微意可见。
郊特牲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
按礼器曰其出也。肆夏以送之。此曰入大门而奏肆夏。然则出入皆奏肆夏欤。 礼宾及庭而奏肆夏。则与此入大门而奏。又不合。皆不可考也。
匏竹。
郑注匏笙也。疏曰匏笙也。竹篪笛也。陈注曰匏竹笙也。
羹定。
仪礼乡射礼及乡饮酒礼。有羹定之文。注曰肉谓之羹。定犹熟也。谓肉熟也。陈注谓羹及定则误矣。
为祊乎外。
此似指郊特牲祭祝于祊之事。非宾尸之事也。
大旅具矣。
大旅。抑或是山川之祭欤。论语曰旅于泰山。
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逮闇而祭。继之以烛。是季氏僭天子之礼。繁文琐节。至于日不足也。子路与祭。使之接祭。则盖多删去其僭礼也。是以孔子善之。虽不直言。微意可见。
郊特牲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
按礼器曰其出也。肆夏以送之。此曰入大门而奏肆夏。然则出入皆奏肆夏欤。 礼宾及庭而奏肆夏。则与此入大门而奏。又不合。皆不可考也。
匏竹。
郑注匏笙也。疏曰匏笙也。竹篪笛也。陈注曰匏竹笙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2L 页
与疏说不同。补注驳之。而郑之不释竹字。亦安知不以匏竹为一物乎。陈注容或有意。
朝觐(止)不敢贰君也。
聘礼。有宾奉束锦以请觌之文。论语乡党。有私觌愉愉如也之文。故郑注。其君亲来。其臣不敢私见于立国君也。以君命聘则有私见。论语小注。或问私觌见于聘礼。孔子行之。而记礼者以为非礼何也。朱子曰。胡氏以为若聘礼所记孔子所行者正也。当时大夫僭于邦君。于是乎有庭实旅百。如享礼然则非正矣。故记曰庭实旅百。何为乎诸侯之庭。此说是也。今按郑说意好而语未妥。今陈注从郑者。而以君命聘则有私见云者。经文不见此意。故属之于所以申信一段。而以不敢私觌一段。归之于从君之时者。甚牵强。当以朱子胡氏说为正。然朱子引记庭实旅百。与此庭实私觌不同。可疑。
故天子微。(止)诸侯胁。
曰僭曰胁。乃礼运所谓僭君胁君也。
君之南乡。(止)答君也。
君之所尊者天也。天者阳也。故南乡以答之。臣之所尊者君也。故北面以对之。
射之以乐也。(止)以射。
朝觐(止)不敢贰君也。
聘礼。有宾奉束锦以请觌之文。论语乡党。有私觌愉愉如也之文。故郑注。其君亲来。其臣不敢私见于立国君也。以君命聘则有私见。论语小注。或问私觌见于聘礼。孔子行之。而记礼者以为非礼何也。朱子曰。胡氏以为若聘礼所记孔子所行者正也。当时大夫僭于邦君。于是乎有庭实旅百。如享礼然则非正矣。故记曰庭实旅百。何为乎诸侯之庭。此说是也。今按郑说意好而语未妥。今陈注从郑者。而以君命聘则有私见云者。经文不见此意。故属之于所以申信一段。而以不敢私觌一段。归之于从君之时者。甚牵强。当以朱子胡氏说为正。然朱子引记庭实旅百。与此庭实私觌不同。可疑。
故天子微。(止)诸侯胁。
曰僭曰胁。乃礼运所谓僭君胁君也。
君之南乡。(止)答君也。
君之所尊者天也。天者阳也。故南乡以答之。臣之所尊者君也。故北面以对之。
射之以乐也。(止)以射。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3H 页
此章语似不足。恐有阙文。当与射义参看。
以观其不犯命也。
利在前而不取。则军法之严可知。然后其卒可用也。
郊之祭也。(止)至也。
按郑注与陈说不同。而陈氏取朱子之说以正之。平顺可从。郑注且多附会。
受教谏之义也。
谏见月令。谓诏也。
帝牛不告。以为稷牛。
陈注为犹用也。若至期。卜牲不吉。或有死伤。即用稷牛。以为帝牛而别选稷牛也。此出于郑注。郑则据公羊传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之文。而窃谓经文只谓帝牛不吉。则用为稷牛也。无稷牛。代帝牛之意。为字诂用则尤苟简。补注引类编曰帝牛在涤者。非一牛也。故初卜不吉。则以此为稷牛。更卜在涤也云。而以与公羊传不合疑之。愚谓如类编然后文势平顺。然则公羊传与此各别为一事而不相干也。祭义养兽之官章小注方氏说。似与此明谷说合。
天子大蜡八。
按陈注。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
以观其不犯命也。
利在前而不取。则军法之严可知。然后其卒可用也。
郊之祭也。(止)至也。
按郑注与陈说不同。而陈氏取朱子之说以正之。平顺可从。郑注且多附会。
受教谏之义也。
谏见月令。谓诏也。
帝牛不告。以为稷牛。
陈注为犹用也。若至期。卜牲不吉。或有死伤。即用稷牛。以为帝牛而别选稷牛也。此出于郑注。郑则据公羊传养牲养二。卜帝牲不吉。则扳稷牲而卜之之文。而窃谓经文只谓帝牛不吉。则用为稷牛也。无稷牛。代帝牛之意。为字诂用则尤苟简。补注引类编曰帝牛在涤者。非一牛也。故初卜不吉。则以此为稷牛。更卜在涤也云。而以与公羊传不合疑之。愚谓如类编然后文势平顺。然则公羊传与此各别为一事而不相干也。祭义养兽之官章小注方氏说。似与此明谷说合。
天子大蜡八。
按陈注。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3L 页
庸七。昆虫八。此虽本于古注。而愚见则恐不然。按蜡之祭也。以报啬也。一段以文势观之。则先啬司啬。只谓立蜡之本意。非祭神之一也。祭百种。所以报啬也。此啬字。包先啬司啬也。邮表畷明是二物。然则八蜡当为百种一。农二。邮三。表畷四。禽兽五。猫虎六。坊七。水庸八。然则上下文势方顺。但邮表畷。不可解也。按补注从王肃说。分猫虎为二。无昆虫。类编先啬一。司啬二。百种三。农四。邮表畷五。禽兽六。猫虎七。坊与水庸八。
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
陈注以此为臈。先祖五祀良是。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息民乃息田夫也。小注方氏说皮弁素服而祭。主祭者之服。黄衣黄冠而祭。助祭者之服非是。皮弁素服。恐是祭百神之服也。
黄冠草服也。
郑注服象其时物之色也。季秋而草木黄落。此盖谓制草为服也。草色既黄。故为黄冠也。
恒豆之菹。(止)物也。
疏说当详。
冠义。(止)死无谥。
与仪礼士冠记文同。未知何以载于此也。委貌,章甫,毋
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
陈注以此为臈。先祖五祀良是。祭百神曰蜡。祭宗庙曰息民。息民乃息田夫也。小注方氏说皮弁素服而祭。主祭者之服。黄衣黄冠而祭。助祭者之服非是。皮弁素服。恐是祭百神之服也。
黄冠草服也。
郑注服象其时物之色也。季秋而草木黄落。此盖谓制草为服也。草色既黄。故为黄冠也。
恒豆之菹。(止)物也。
疏说当详。
冠义。(止)死无谥。
与仪礼士冠记文同。未知何以载于此也。委貌,章甫,毋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4H 页
追。周弁,殷冔,夏收。皮弁素积等制。并详士冠礼。
以官爵人。
爵品级之谓也。
附远。
小注方氏说尽好。
夫也者夫也。
与春秋传抑子南夫也之夫字同义。
玄冕齐戒。
士昏礼无此礼。可疑。
坐以夫之齿。
言娣姒娣妹之间。不以己之齿序次。而以夫之昆季坐也。
舅姑降。(止)阼阶。
古者父子异宫。故奠酬毕而送之也。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昏取幽阴之义。
妇盥馈。(止)妇馂馀。
士昏礼。有特豚合升侧载等文。及妇馂舅辞易酱之文。
祭祝于祊。
陈注祊有二。一是正祭于庙。又求神于庙门之内而祭之。此则与祭同。且是明日绎祭。殊未畅。正义曰。庙门曰
以官爵人。
爵品级之谓也。
附远。
小注方氏说尽好。
夫也者夫也。
与春秋传抑子南夫也之夫字同义。
玄冕齐戒。
士昏礼无此礼。可疑。
坐以夫之齿。
言娣姒娣妹之间。不以己之齿序次。而以夫之昆季坐也。
舅姑降。(止)阼阶。
古者父子异宫。故奠酬毕而送之也。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
昏取幽阴之义。
妇盥馈。(止)妇馂馀。
士昏礼。有特豚合升侧载等文。及妇馂舅辞易酱之文。
祭祝于祊。
陈注祊有二。一是正祭于庙。又求神于庙门之内而祭之。此则与祭同。且是明日绎祭。殊未畅。正义曰。庙门曰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4L 页
祊。然则祊非祭名也。有事于祊。故称祊也。
爓腍。
古注。陆音腍。而审反。陈注。作面审反。非是(按陈浩集说。腍而审切。而误作面。传写之谬。)。
内则
少者奉槃。(止)请沃盥。
槃。郑玄曰承盥水者。按奉水者奉匜也。左传。怀嬴盥。杜预曰匜。沃盥器也。说文云似羹魁。柄中有道。可注水也。洗手曰盥。洗面曰靧。古人日盥而不日靧。故下文有面垢燂潘请靧之文。而于此只言请沃盥也。盖小者奉槃。长者奉匜。注水沃之而盥。盥水之落者。以槃承之也。匜之形。恐如今之倭南备也。
孺子。
司马氏居家仪。六岁以下为孺子也。
虽甚爱之。
爱犹惜也。言甚惜其勤劳也。
膳膷。(止)鹑鴳。
详见公食大夫礼。膮牛炙间无醢。牛脍作牛鮨。鲙用鮨也。鮨今文作鳍。鳍鱼脊也。牛鮨似是牛脊肉也。雉兔鹑鴳。上大夫庶羞加于下大夫也。
粉酏。
爓腍。
古注。陆音腍。而审反。陈注。作面审反。非是(按陈浩集说。腍而审切。而误作面。传写之谬。)。
内则
少者奉槃。(止)请沃盥。
槃。郑玄曰承盥水者。按奉水者奉匜也。左传。怀嬴盥。杜预曰匜。沃盥器也。说文云似羹魁。柄中有道。可注水也。洗手曰盥。洗面曰靧。古人日盥而不日靧。故下文有面垢燂潘请靧之文。而于此只言请沃盥也。盖小者奉槃。长者奉匜。注水沃之而盥。盥水之落者。以槃承之也。匜之形。恐如今之倭南备也。
孺子。
司马氏居家仪。六岁以下为孺子也。
虽甚爱之。
爱犹惜也。言甚惜其勤劳也。
膳膷。(止)鹑鴳。
详见公食大夫礼。膮牛炙间无醢。牛脍作牛鮨。鲙用鮨也。鮨今文作鳍。鳍鱼脊也。牛鮨似是牛脊肉也。雉兔鹑鴳。上大夫庶羞加于下大夫也。
粉酏。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5H 页
周礼天官笾人。羞笾之实。糗饵粉餈。此酏字读为餈。疏引郑玄周礼注曰。合蒸曰饵。饼之曰餈。此二物皆粉稻米黍米。为之糗者。捣粉熬大豆为饵。餈之粘着。故以粉糗捣之。陈注则据许慎说文。餈稻饼也。炊米捣之。粉餈以豆为粉糁餈上。据疏说则餈如今俗之琼团。据陈说则如今俗之引折米也。国朝祭品有粉餈饼。其状如此。
菰食。
菰雕胡也。字典。菰亦作菰。蒋也。杜诗波漂菰米浸云黑者是也。宋玉赋。有雕胡之饭。一作安胡。枚乘七发。有安胡之饭。盖饭之美者也。
卵酱。
疏曰。卵读为鲲。鲲鱼子也。然则今俗所称鲲酱醢者。恐亦本于此也。
蜩范。
范则或取其蜜欤。蜩则何以为羞耶。蜩之为羞。及上文蚳之为醢。终不可晓。(或说蚍蜉味酸可食。)
芝栭。
庾蔚云无花叶而生者曰芝栭。王肃云无花而实者名栭。庾又云今春夏生于水。可用为菹。其有白者不堪食也。贺氏云栭软枣。亦云芝木椹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以
菰食。
菰雕胡也。字典。菰亦作菰。蒋也。杜诗波漂菰米浸云黑者是也。宋玉赋。有雕胡之饭。一作安胡。枚乘七发。有安胡之饭。盖饭之美者也。
卵酱。
疏曰。卵读为鲲。鲲鱼子也。然则今俗所称鲲酱醢者。恐亦本于此也。
蜩范。
范则或取其蜜欤。蜩则何以为羞耶。蜩之为羞。及上文蚳之为醢。终不可晓。(或说蚍蜉味酸可食。)
芝栭。
庾蔚云无花叶而生者曰芝栭。王肃云无花而实者名栭。庾又云今春夏生于水。可用为菹。其有白者不堪食也。贺氏云栭软枣。亦云芝木椹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以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5L 页
菌蕈为芝栭类。
椇。
郑注。椇枳椇也。椇藜之不臧者也。正义曰椇藜属。按椇又见曲礼。郑注曰椇枳也。正义曰椇白石李也。形如珊瑚。味甜可食。前后异释可疑。陈注两处。皆释为白石李。又按考工记曰橘渡淮则为枳。以枳为藜之不臧者不宜。诗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枸。朱子传曰。枸枳枸。树高大似白杨。有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月熟。亦名木蜜。本草曰。木蜜生南方。枝叶皆可啖。其子一名椇枳。味似蜜。以木作屋。屋中(中字下似有阙误)酒则味薄。或问枸。朱子曰。机枸子。建阳谓之皆拱子。俗谓之癞汉指头。吾乡呼为兼句。味甘而解酒毒。人家左右前后有此木。则酝酒不成。然则椇与枸。岂同是一物。今药物所用枸杞。又别是一种耶。未详。
藙。
주-D002郑云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马(一作焉)。尔雅谓之榝。按离骚经。榝又欲充夫佩帏是也。今本草所谓吴茱萸也。茱萸必制而用之。故郑称煎茱萸也。
柤。
与楂同。今且字。古字皆作虘。
椇。
郑注。椇枳椇也。椇藜之不臧者也。正义曰椇藜属。按椇又见曲礼。郑注曰椇枳也。正义曰椇白石李也。形如珊瑚。味甜可食。前后异释可疑。陈注两处。皆释为白石李。又按考工记曰橘渡淮则为枳。以枳为藜之不臧者不宜。诗南山有台曰。南山有枸。朱子传曰。枸枳枸。树高大似白杨。有子着枝端。大如指。长数寸。啖之甘美如饴。八月熟。亦名木蜜。本草曰。木蜜生南方。枝叶皆可啖。其子一名椇枳。味似蜜。以木作屋。屋中(中字下似有阙误)酒则味薄。或问枸。朱子曰。机枸子。建阳谓之皆拱子。俗谓之癞汉指头。吾乡呼为兼句。味甘而解酒毒。人家左右前后有此木。则酝酒不成。然则椇与枸。岂同是一物。今药物所用枸杞。又别是一种耶。未详。
藙。
주-D002郑云煎茱萸也。汉律。会稽献马(一作焉)。尔雅谓之榝。按离骚经。榝又欲充夫佩帏是也。今本草所谓吴茱萸也。茱萸必制而用之。故郑称煎茱萸也。
柤。
与楂同。今且字。古字皆作虘。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6H 页
牛夜鸣章。
此章诸兽。皆病瘠之状也。
庮。
庮与莸同。详见郑注。
羊泠毛而毳。
毳谓羊首毛乱而其形大也。小雅牂羊坟首。朱子曰坟大也。羊瘠则首大也。按字典尚书正义。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故以毳为名。
漏。
恐医书所谓狐臭漏腋者欤。
淳熬
八珍第一淳熬。第二淳模。第三第四炮。取豚若牂。第五捣珍。第六渍。第七熬。第八肝膋。通解一淳熬。二淳母。三炮。四捣珍。五渍。六熬。七糁。八肝膋。郑说前后异。
毋灭鼎。
灭没诂同。如易过涉灭顶是也。
牂。
陈注。牂牡羊也。本于古注。而诗小雅牂羊坟首。朱子传曰牂牝羊也。说文牡羊也。尔雅释畜。牡羒牝牂。说文尔雅元自异同。而又按羒。说文牂羊也。玉篇牝羊也。尔雅
此章诸兽。皆病瘠之状也。
庮。
庮与莸同。详见郑注。
羊泠毛而毳。
毳谓羊首毛乱而其形大也。小雅牂羊坟首。朱子曰坟大也。羊瘠则首大也。按字典尚书正义。毳冕五章。虎蜼为首。虎蜼毛浅。毳是乱毛。故以毳为名。
漏。
恐医书所谓狐臭漏腋者欤。
淳熬
八珍第一淳熬。第二淳模。第三第四炮。取豚若牂。第五捣珍。第六渍。第七熬。第八肝膋。通解一淳熬。二淳母。三炮。四捣珍。五渍。六熬。七糁。八肝膋。郑说前后异。
毋灭鼎。
灭没诂同。如易过涉灭顶是也。
牂。
陈注。牂牡羊也。本于古注。而诗小雅牂羊坟首。朱子传曰牂牝羊也。说文牡羊也。尔雅释畜。牡羒牝牂。说文尔雅元自异同。而又按羒。说文牂羊也。玉篇牝羊也。尔雅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6L 页
羊牡羒。人人异诂。或前后变释。阙疑可也。陈注从说文。朱子从尔雅。
妻不在。(止)当夕。
按本注尽好。栗谷取为小学注是矣。今按补注取郑注及诗小星注。众妾进御于君。不敢当夕。见星而往。见星而还。义虽好而不衬于妻不在之意。小星诗则只道众妾恒常御君之礼也。无关于妻之在不在也。
群室。
方氏说得之。
旬而见。
旬如字读。义自好。记者广异闻。经多此例。朱子通解。正如浅见。
鞶。
陈注鞶小囊也。已自古注而失之。窃谓鞶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小学注亦然。
玉藻
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疏曰。按六年云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公羊云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何休云不言朔者。闰月
妻不在。(止)当夕。
按本注尽好。栗谷取为小学注是矣。今按补注取郑注及诗小星注。众妾进御于君。不敢当夕。见星而往。见星而还。义虽好而不衬于妻不在之意。小星诗则只道众妾恒常御君之礼也。无关于妻之在不在也。
群室。
方氏说得之。
旬而见。
旬如字读。义自好。记者广异闻。经多此例。朱子通解。正如浅见。
鞶。
陈注鞶小囊也。已自古注而失之。窃谓鞶带也。易曰或锡之鞶带。小学注亦然。
玉藻
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
疏曰。按六年云闰月不告月。犹朝于庙。公羊云不告月者何。不告朔也。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是月非常月也。何休云不言朔者。闰月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7H 页
无告朔礼也。谷梁之义。与公羊同。左氏则闰月当告朔。郑以公羊为非。以左氏告朔为是。愚按周礼。大史颁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据此闰月似无告朔。公谷恐是。
色洒如也。
陈注本于王肃而失之。郑注作肃敬貌当从。史记范雎传曰。洒然变色易容。洒然。即洒如也。
二爵。(止)油油以退。
郑注言言斯句绝。礼已三爵。疏曰。侍君小饮之礼。唯止三爵。左传爵可以浯也。言斯礼。谓语必以礼也。如此看。亦不能晓。大抵此意终是难了。
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郊特牲言天子之元子士也。与此异者。特牲是天子之子也。此是天子之冠也。后世或有未冠而为天子。则不可以无天子之冠礼。从士礼也。
大帛。
郑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按帛与白。古或通用。如飞帛称飞白也。
长中继掩尺。
补注曰。继掩尺者。谓深衣之袂。左右只是一幅。长中之
色洒如也。
陈注本于王肃而失之。郑注作肃敬貌当从。史记范雎传曰。洒然变色易容。洒然。即洒如也。
二爵。(止)油油以退。
郑注言言斯句绝。礼已三爵。疏曰。侍君小饮之礼。唯止三爵。左传爵可以浯也。言斯礼。谓语必以礼也。如此看。亦不能晓。大抵此意终是难了。
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
郊特牲言天子之元子士也。与此异者。特牲是天子之子也。此是天子之冠也。后世或有未冠而为天子。则不可以无天子之冠礼。从士礼也。
大帛。
郑注帛当为白。声之误也。按帛与白。古或通用。如飞帛称飞白也。
长中继掩尺。
补注曰。继掩尺者。谓深衣之袂。左右只是一幅。长中之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7L 页
袂。则又以半幅继续其袂。使掩覆里衣者。有一尺之加耳。窃恐深衣之二尺二寸。已足以掩覆里衣。不必加一尺然后始为掩也。掩犹掩袭之掩。谓既有一幅。而又叠加一尺。不必作掩掩看。
朝服(止)始也。
郑注曰。僭宋王者之后。殷尚白故欤。
绞衣以裼之。
郑玄曰。凡裼象裘色。然则绞苍黄色。不当为麛裘白色之裼。疏曰。聘礼公裼降左注。引玉藻云麛裘青豻裒。绞衣以裼。又以论语云素衣麛裘。皮弁时或素衣。如郑此言。则裼衣或素或绞。不定也。熊氏云臣用绞。君用素。
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裼所以见美也。犬羊之裘非美也。故不裼。曰不文饰也。不裼者。泛言之也。
公侯前后方。
韠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郑注杀四角。使之方。变于天子也。所杀者上下各五寸。然则长合杀一尺。准于广二尺。所以方也。如此看然后圆杀直。前后方之义方通。
弗致于核。
朝服(止)始也。
郑注曰。僭宋王者之后。殷尚白故欤。
绞衣以裼之。
郑玄曰。凡裼象裘色。然则绞苍黄色。不当为麛裘白色之裼。疏曰。聘礼公裼降左注。引玉藻云麛裘青豻裒。绞衣以裼。又以论语云素衣麛裘。皮弁时或素衣。如郑此言。则裼衣或素或绞。不定也。熊氏云臣用绞。君用素。
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
裼所以见美也。犬羊之裘非美也。故不裼。曰不文饰也。不裼者。泛言之也。
公侯前后方。
韠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郑注杀四角。使之方。变于天子也。所杀者上下各五寸。然则长合杀一尺。准于广二尺。所以方也。如此看然后圆杀直。前后方之义方通。
弗致于核。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8H 页
致至也。谓食其肤而不极至于其核也。凡果实中。唯枣桃李为可戒。明谷说。亦如浅见。
瓜祭。(止)所掺。
上环是疐间。下环脱华处也。通解曰。疐头所切一环。以其所生之本。味最甘美。故以为祭。所掺下环也。以其味薄故弃之。而今人则掺疐头而先食脱华处以下。弃疐头。古人食瓜之法。与今人异也。凡瓜脱华处为甘美。而疐头则辄苦涩。岂或土产各殊欤。可疑。
君赐车马章。
陈注二赐字句绝。比古注为长。恐君赐之下。亦当句绝。
礼不感。
不感。谓不备其文饰也。
圈豚行。
类编曰。圈豚当作卷冕。卷即衮字。与下端行弁行相参良是。按补注豚恐服之误。亦或有理。
明堂位
四塞世告至。
此段不属于朝位也。只以上文记九夷八蛮五戎六狄之朝位。故于此记其易世一来朝。明其不与五服同也。
加以璧散璧角。
瓜祭。(止)所掺。
上环是疐间。下环脱华处也。通解曰。疐头所切一环。以其所生之本。味最甘美。故以为祭。所掺下环也。以其味薄故弃之。而今人则掺疐头而先食脱华处以下。弃疐头。古人食瓜之法。与今人异也。凡瓜脱华处为甘美。而疐头则辄苦涩。岂或土产各殊欤。可疑。
君赐车马章。
陈注二赐字句绝。比古注为长。恐君赐之下。亦当句绝。
礼不感。
不感。谓不备其文饰也。
圈豚行。
类编曰。圈豚当作卷冕。卷即衮字。与下端行弁行相参良是。按补注豚恐服之误。亦或有理。
明堂位
四塞世告至。
此段不属于朝位也。只以上文记九夷八蛮五戎六狄之朝位。故于此记其易世一来朝。明其不与五服同也。
加以璧散璧角。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8L 页
此当为一句。谚读未精。
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
论语瑚琏注。朱子曰夏曰瑚。殷曰琏。与记异。疏曰。郑注论语云夏曰瑚殷曰琏不同者。皇氏云郑注论语误也。然则朱子注论语。但因古注。而不复考其与记相左也。
丧服小记
其义。(止)则髽。
其义字。自古已不得明释。窃恐免有免冠之义。男子冠故取免冠之义。髽从发从坐。坐有蹲挫之义。妇人笄故取去笄而发蹲挫之义也。
庶子不为长子斩章。
马融曰。五世之适。父乃为之斩也。郑玄曰。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郑意盖以为继祢之适。亦可以斩。庾氏云用恩则祢重。用义则祖重。父之与祖各有一重。故至己承二重而为长子斩。若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也。今人惟继祖以上之宗。乃为长子斩也。合于庾氏之说。○仪礼丧服子夏传。但曰不继祖也。郑说盖依违未决。大传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当参考。
庶子不祭殇章。
殇与无后者。皆谓庶子之子也。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
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
论语瑚琏注。朱子曰夏曰瑚。殷曰琏。与记异。疏曰。郑注论语云夏曰瑚殷曰琏不同者。皇氏云郑注论语误也。然则朱子注论语。但因古注。而不复考其与记相左也。
丧服小记
其义。(止)则髽。
其义字。自古已不得明释。窃恐免有免冠之义。男子冠故取免冠之义。髽从发从坐。坐有蹲挫之义。妇人笄故取去笄而发蹲挫之义也。
庶子不为长子斩章。
马融曰。五世之适。父乃为之斩也。郑玄曰。言不继祖祢。则长子不必五世。郑意盖以为继祢之适。亦可以斩。庾氏云用恩则祢重。用义则祖重。父之与祖各有一重。故至己承二重而为长子斩。若不继祖则不为长子斩也。今人惟继祖以上之宗。乃为长子斩也。合于庾氏之说。○仪礼丧服子夏传。但曰不继祖也。郑说盖依违未决。大传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当参考。
庶子不祭殇章。
殇与无后者。皆谓庶子之子也。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9H 页
庶子不祭祢。故殇与无后者不得祭也。不必以无后者属于兄弟诸父也。此章与上下文势相蒙也。
尸服以士服。
士服恐蒙上文而致误。郑注谓父以罪诛。尸服以士服。不成为君也。太深。
士祔于大夫则易牲。
陈注本于郑注。谓用大夫牲以祭。谓与葬以大夫祭以士不同。而愚见则正是这意也。设如郑氏陈氏说。必谓用尊牲。则谓士位亦用小牢可也。而下文曰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以妾而用女君之牲不可也。若谓士自士牲。大夫自大夫牲。祔食而异牲则恐无是理。经又不当言易牲与否也。
易牲而祔于女君。
亦谓用卑牲也。
继父不同居章。
丧服曰继父同居者期。传曰异居则服齐衰。此释异居之义。谓必尝同居然后。方为异居。若初不随母而往。则犹路人。自无服也。陈注未分晓。
庶子止不禫。
郑注妾子不在厌也。此庶子当为妾子。若众子则不当
尸服以士服。
士服恐蒙上文而致误。郑注谓父以罪诛。尸服以士服。不成为君也。太深。
士祔于大夫则易牲。
陈注本于郑注。谓用大夫牲以祭。谓与葬以大夫祭以士不同。而愚见则正是这意也。设如郑氏陈氏说。必谓用尊牲。则谓士位亦用小牢可也。而下文曰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以妾而用女君之牲不可也。若谓士自士牲。大夫自大夫牲。祔食而异牲则恐无是理。经又不当言易牲与否也。
易牲而祔于女君。
亦谓用卑牲也。
继父不同居章。
丧服曰继父同居者期。传曰异居则服齐衰。此释异居之义。谓必尝同居然后。方为异居。若初不随母而往。则犹路人。自无服也。陈注未分晓。
庶子止不禫。
郑注妾子不在厌也。此庶子当为妾子。若众子则不当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59L 页
曰为其母。而必曰为母也。
奔兄弟之丧章。
郑注曰骨肉之亲不由主人意好。当与陈注并看。
妇祔于祖姑。
在妇故称姑。
祔于其妻则不易牲。
谓用大夫牲也。文势须消详。
适妇不为舅姑后者。则姑为之小功。
舅姑者。姑之舅姑也。于妇为祖舅姑也。言适妇于己。虽为适妇。己非父母之长子。则此妇不为舅姑后也。故服庶妇之服也。
大传
大夫士。(止)高祖。
大事谓祀也。省减也。干阙也。言大夫士有祭祀。杀于其君无祫。只及于其高祖也。
五民不与。(止)莫得其死。
五者人道之所当先未遑。治民不与。然而五者得。民足一事紊则民不得其死。然则五者之中。未尝遗民矣。
存爱。
犹程子所谓存心于爱物之意也。
奔兄弟之丧章。
郑注曰骨肉之亲不由主人意好。当与陈注并看。
妇祔于祖姑。
在妇故称姑。
祔于其妻则不易牲。
谓用大夫牲也。文势须消详。
适妇不为舅姑后者。则姑为之小功。
舅姑者。姑之舅姑也。于妇为祖舅姑也。言适妇于己。虽为适妇。己非父母之长子。则此妇不为舅姑后也。故服庶妇之服也。
大传
大夫士。(止)高祖。
大事谓祀也。省减也。干阙也。言大夫士有祭祀。杀于其君无祫。只及于其高祖也。
五民不与。(止)莫得其死。
五者人道之所当先未遑。治民不与。然而五者得。民足一事紊则民不得其死。然则五者之中。未尝遗民矣。
存爱。
犹程子所谓存心于爱物之意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0H 页
与民变革者也。
圣人因时变革。顺民之宜。故曰与民变革。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者是也。若王安石之变革。非与民变革者也。
自仁率亲。(止)其意然也。
承上文释轻重之义。由父母而上及于祖则出于仁爱之心。故曰自仁率亲。此所谓亲亲也。由祖以下至于祢则主于尊卑之等。故曰自义率祖。此所谓尊尊也。由亲至祖。其恩渐杀而其服渐轻。故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由祖至亲。其义转深而其服转重。故曰自义率祖。顺以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也。一轻一重。即从重而轻。从轻而重之谓也。言其义则然也。此文重出末章。而申明亲亲尊尊之义。遂极言其效也。陈注义则祖重父母轻。仁则父母重而祖轻云者。本于疏说。而语法大未安。文势亦未了。大抵亲亲尊尊。为大传一篇宗旨。
有小宗而无大宗章。
人必有所宗。而臣亦不可宗君也。故公子之宗道。有此三者也。
礼俗刑然后乐。
乐恐礼乐之乐。乐下疑有阙文。下段引用清庙之诗者。
圣人因时变革。顺民之宜。故曰与民变革。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者是也。若王安石之变革。非与民变革者也。
自仁率亲。(止)其意然也。
承上文释轻重之义。由父母而上及于祖则出于仁爱之心。故曰自仁率亲。此所谓亲亲也。由祖以下至于祢则主于尊卑之等。故曰自义率祖。此所谓尊尊也。由亲至祖。其恩渐杀而其服渐轻。故曰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由祖至亲。其义转深而其服转重。故曰自义率祖。顺以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也。一轻一重。即从重而轻。从轻而重之谓也。言其义则然也。此文重出末章。而申明亲亲尊尊之义。遂极言其效也。陈注义则祖重父母轻。仁则父母重而祖轻云者。本于疏说。而语法大未安。文势亦未了。大抵亲亲尊尊。为大传一篇宗旨。
有小宗而无大宗章。
人必有所宗。而臣亦不可宗君也。故公子之宗道。有此三者也。
礼俗刑然后乐。
乐恐礼乐之乐。乐下疑有阙文。下段引用清庙之诗者。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0L 页
其意盖可知也。
少仪
闻始见。(止)闻名。
既言始见君子之辞。则曰罕见亟见。定是已经相见之谓。而注无分别可欠。古注则颇分析而亦牵强。未可适从。适者之适。自古注已释为敌者。恐未稳当。下文适有丧适公卿将适他等三适字皆如字。何必此适字。独作敌字看乎。窃谓适者是已经相见之谓。而已经相见之中。又必有罕见亟见之别。第古人必以为上言君子之故。下适字称敌。亦或有意耶。
不疑在躬。
郑注不服行所不知。使身疑也。疏曰。既问主人之道艺。则己亦当习学明了。不得使疑事在其躬。未知其合于郑意否也。
不度民械。
郑注械兵器也。不计度民家之器物。使己亦有此。陈注差长。
泛扫曰扫。
郊特牲。有泛扫及道之文。陈彼注则曰泛扫。洒水而后扫也。于此则曰广扫。得不径庭乎。古注两处皆释为广
少仪
闻始见。(止)闻名。
既言始见君子之辞。则曰罕见亟见。定是已经相见之谓。而注无分别可欠。古注则颇分析而亦牵强。未可适从。适者之适。自古注已释为敌者。恐未稳当。下文适有丧适公卿将适他等三适字皆如字。何必此适字。独作敌字看乎。窃谓适者是已经相见之谓。而已经相见之中。又必有罕见亟见之别。第古人必以为上言君子之故。下适字称敌。亦或有意耶。
不疑在躬。
郑注不服行所不知。使身疑也。疏曰。既问主人之道艺。则己亦当习学明了。不得使疑事在其躬。未知其合于郑意否也。
不度民械。
郑注械兵器也。不计度民家之器物。使己亦有此。陈注差长。
泛扫曰扫。
郊特牲。有泛扫及道之文。陈彼注则曰泛扫。洒水而后扫也。于此则曰广扫。得不径庭乎。古注两处皆释为广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1H 页
扫。
毋循枉。
枉犹举直措诸枉之枉。言人之枉者。毋循而从之也。犹言不效尤也。曰神曰未至。皆非自身上事。则此枉字亦当属他人尔。
刀却刃。
却仰也。上文盖袭之注。袭却合也。皇氏曰。却仰合也。
辟刃。
辟作避字看恐好。
数噍。无为口容。
容犹威仪也。数噍则口无威仪矣。卑者体杀。不可以自庄也。
僎爵。
陈注从疏说曰。僎乡人来观礼。副主人者也。郑注曰。古文礼僎作遵。遵谓乡人为乡大夫。来观礼者。按仪礼乡饮酒礼曰。宾客若有遵者。彼郑注曰。遵者诸公大夫也。谓之宾者。同从外来耳。据此则郑意非以遵为副主人。疏说与此注非立异。盖径庭者而意则得之。且详仪礼文势。遵似是宾之从属。恐郑误解。
冬右腴。夏右鳍。
毋循枉。
枉犹举直措诸枉之枉。言人之枉者。毋循而从之也。犹言不效尤也。曰神曰未至。皆非自身上事。则此枉字亦当属他人尔。
刀却刃。
却仰也。上文盖袭之注。袭却合也。皇氏曰。却仰合也。
辟刃。
辟作避字看恐好。
数噍。无为口容。
容犹威仪也。数噍则口无威仪矣。卑者体杀。不可以自庄也。
僎爵。
陈注从疏说曰。僎乡人来观礼。副主人者也。郑注曰。古文礼僎作遵。遵谓乡人为乡大夫。来观礼者。按仪礼乡饮酒礼曰。宾客若有遵者。彼郑注曰。遵者诸公大夫也。谓之宾者。同从外来耳。据此则郑意非以遵为副主人。疏说与此注非立异。盖径庭者而意则得之。且详仪礼文势。遵似是宾之从属。恐郑误解。
冬右腴。夏右鳍。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1L 页
鳍见公食大夫礼注及上内则。说腴腹肥处也。杜诗曰偏劝腹腴愧少年者是也。
坐祭立饮。
乡饮酒礼。众宾献则不行受爵。坐祭立饮。盖是卑者之礼也。
有折俎不坐。
郑注折俎尊彻之。乃坐也。窃谓尊者。非谓礼之尊也。谓俎高不便于坐也。疏曰折俎为尊机。醮小事为卑。恐非郑意。下文取祭反之不坐注曰。亦为尺柄之类也。据此可知。
执烛抱燋。
烛已燃之炬。燋未爇之炬。执烛而抱燋者。欲烛尽而继之速也。烛不见跋。故抱燋以待之也。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执烛。须要坚执持不摇动。让也辞也歌也此三者。皆易于靡匜眩掉故也。歌则气息吹嘘。易吹火灭。
学记
玉不琢。(止)不知道。
成器然后可用。知道然后可使。故王者建国。教学为先。
学学半。
坐祭立饮。
乡饮酒礼。众宾献则不行受爵。坐祭立饮。盖是卑者之礼也。
有折俎不坐。
郑注折俎尊彻之。乃坐也。窃谓尊者。非谓礼之尊也。谓俎高不便于坐也。疏曰折俎为尊机。醮小事为卑。恐非郑意。下文取祭反之不坐注曰。亦为尺柄之类也。据此可知。
执烛抱燋。
烛已燃之炬。燋未爇之炬。执烛而抱燋者。欲烛尽而继之速也。烛不见跋。故抱燋以待之也。
执烛。不让不辞不歌。
执烛。须要坚执持不摇动。让也辞也歌也此三者。皆易于靡匜眩掉故也。歌则气息吹嘘。易吹火灭。
学记
玉不琢。(止)不知道。
成器然后可用。知道然后可使。故王者建国。教学为先。
学学半。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2H 页
郑注学人。乃益己之学半尽当。王考曰。陈注虽用书本注之意。而引之意。恐只明教学相长之义。小注方氏所引孔子曰之类是也。愚故曰学半之义。郑注始备。
蛾子时术之。
陆曰。蛾或作蚁。音鱼起反。与陈同。按蛾蚁字相类。致混或易。
夏楚。
夏郑注槄也。尔雅释木。槄山耰。郭景纯云今之山楸。按芝峰类说曰。王维诗阴阴夏木啭黄鹂。夏木柳也。未知芝峰何所据也。愚意则夏木恐是楸也。楸木多老大阴深。黄鹂喜栖之。
教之大伦。
陈注取刘氏说曰。大伦犹言大节。郑注伦理也。皆不知其衬合也。愚谓伦序也。言七者教之序也。
当其可之谓时。
王考曰。不当以年数为断。朱子说诚然。而方氏则又通言七年十年十三成童之时。恐与经文大学之法云者不相合。愚谓此时字。与论语学而时习之时同。陈注不先不后之说。似有商量。而又取方氏未喻。
开而弗达则思。
蛾子时术之。
陆曰。蛾或作蚁。音鱼起反。与陈同。按蛾蚁字相类。致混或易。
夏楚。
夏郑注槄也。尔雅释木。槄山耰。郭景纯云今之山楸。按芝峰类说曰。王维诗阴阴夏木啭黄鹂。夏木柳也。未知芝峰何所据也。愚意则夏木恐是楸也。楸木多老大阴深。黄鹂喜栖之。
教之大伦。
陈注取刘氏说曰。大伦犹言大节。郑注伦理也。皆不知其衬合也。愚谓伦序也。言七者教之序也。
当其可之谓时。
王考曰。不当以年数为断。朱子说诚然。而方氏则又通言七年十年十三成童之时。恐与经文大学之法云者不相合。愚谓此时字。与论语学而时习之时同。陈注不先不后之说。似有商量。而又取方氏未喻。
开而弗达则思。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2L 页
言开其端而不达。则学者必思也。
善歌者。(止)继其志。
善歌者发其声而有序。使人可继也。如始作翕如。则从之者可纯如皦如绎如也。善教者引其志而不发。使人可继也。如子贡之如切如磋。子夏之礼后乎者是也。陈注恐误。
约而达。(止)罕譬而喻。
小注临川吴氏约微罕譬。教者之不尽言也。达臧喻。学者之能自得也。
能为师。(止)为君也。
尧举舜宅百揆而遂逊位是也。
君之所不臣。(止)弗臣。
疏曰。钩命决云暂所不臣者五。谓师也三老也五更也祭尸也大将军也。按此经称当其为尸当其为师。则只当其时不臣也。乃暂所不臣也。非常所不臣也。疏又曰钩命决云常所不臣者三。二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之君也。
五官。
陈注五官。身口耳目心之所职。即洪范之五事。按洪范五事。即貌言视听思也。学于此五事。不为无当。恐不如
善歌者。(止)继其志。
善歌者发其声而有序。使人可继也。如始作翕如。则从之者可纯如皦如绎如也。善教者引其志而不发。使人可继也。如子贡之如切如磋。子夏之礼后乎者是也。陈注恐误。
约而达。(止)罕譬而喻。
小注临川吴氏约微罕譬。教者之不尽言也。达臧喻。学者之能自得也。
能为师。(止)为君也。
尧举舜宅百揆而遂逊位是也。
君之所不臣。(止)弗臣。
疏曰。钩命决云暂所不臣者五。谓师也三老也五更也祭尸也大将军也。按此经称当其为尸当其为师。则只当其时不臣也。乃暂所不臣也。非常所不臣也。疏又曰钩命决云常所不臣者三。二王之后。妻之父母。夷狄之君也。
五官。
陈注五官。身口耳目心之所职。即洪范之五事。按洪范五事。即貌言视听思也。学于此五事。不为无当。恐不如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3H 页
疏之称金木水火土也。
乐记
五者皆乱。
乱下当句绝。谚读误。
有遗音。有遗味。
遗音字与极音字相照。遗味字与致味字相照。邵氏说差长于陈注。
大乐与天地同和。(止)祀天祭地。
주-D001乐至于百物不失则至矣。礼至于祀天祭地则尽矣。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于此。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礼之情节而已。乐之情和而已。明王代作。损益虽殊。其情则相沿而无改也。
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在作为之始故曰事。在成就之后故曰功。随时而制事。因功而为名也。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作是鼓动底意。故乐称作。制是节裁底意。故礼称制也。易履之象曰。辨上下定民志。豫之象曰。作乐崇德。亦此意也。
乐记
五者皆乱。
乱下当句绝。谚读误。
有遗音。有遗味。
遗音字与极音字相照。遗味字与致味字相照。邵氏说差长于陈注。
大乐与天地同和。(止)祀天祭地。
주-D001乐至于百物不失则至矣。礼至于祀天祭地则尽矣。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于此。
礼乐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
礼之情节而已。乐之情和而已。明王代作。损益虽殊。其情则相沿而无改也。
事与时并。名与功偕。
在作为之始故曰事。在成就之后故曰功。随时而制事。因功而为名也。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作是鼓动底意。故乐称作。制是节裁底意。故礼称制也。易履之象曰。辨上下定民志。豫之象曰。作乐崇德。亦此意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3L 页
乐极则忧。礼粗则偏。
郑注乐人之所好也。害在淫侉。礼人之所勤也。害在倦略。可谓辞约而意尽。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与中庸致中和天地位意相似。
天高(止)兴焉。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其上下之辨。品类之分。区别等威。截然而不杂者也(也字似衍)。礼制之所以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其阴阳之合。天地之交。絪缊化醇。䜣合而不乖者。乐之所以兴也。天尊地卑一章。历言区别等威之象。地气上齐一章。历言絪缊化醇之理。化不时以下。总结之以礼乐。大抵乐论。始言礼乐之所以作。中分礼乐之各有取法。末复合礼乐之一理。
卑高以陈。
古经作已陈。疏曰卑谓泽也。高谓山也。山泽别在天地之中。故云已陈也。此紧释已字之义而太深。不如今本之作以字也。易系辞。正作以陈。郑玄释鬼神曰。圣人之魂为神。贤人之魂为鬼。此等其学术纰缪处。
感条畅之气。
感动也。条畅。发达舒散也。其气既已发达舒散。而又复
郑注乐人之所好也。害在淫侉。礼人之所勤也。害在倦略。可谓辞约而意尽。
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与中庸致中和天地位意相似。
天高(止)兴焉。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其上下之辨。品类之分。区别等威。截然而不杂者也(也字似衍)。礼制之所以行也。流而不息。合同而化。其阴阳之合。天地之交。絪缊化醇。䜣合而不乖者。乐之所以兴也。天尊地卑一章。历言区别等威之象。地气上齐一章。历言絪缊化醇之理。化不时以下。总结之以礼乐。大抵乐论。始言礼乐之所以作。中分礼乐之各有取法。末复合礼乐之一理。
卑高以陈。
古经作已陈。疏曰卑谓泽也。高谓山也。山泽别在天地之中。故云已陈也。此紧释已字之义而太深。不如今本之作以字也。易系辞。正作以陈。郑玄释鬼神曰。圣人之魂为神。贤人之魂为鬼。此等其学术纰缪处。
感条畅之气。
感动也。条畅。发达舒散也。其气既已发达舒散。而又复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4H 页
感动之。则胜而至于流。极而至于忧。灭平和之德矣。
八风。
疏曰八风。八方之风也。白虎通云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者大也。言阳气长养也。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阴气行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者咸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言阴气未合作矣。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莫也。开阳气也。陈注引之。而按左传众仲曰。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杜预曰。八风。八方之风也。林唐翁曰。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与疏不合。又按左传。晏子告齐景公七音八风。林氏曰。八方之风。东北曰条风。又名融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又名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林说有前后之异。而后说则与白虎通合。
故曰乐(岳)者乐(洛)也。
君子固乐。小人亦未尝不乐也。殷纣作靡靡之乐。齐王好世俗之乐。其心亦自乐也。然其乐(洛)非乐得其道也。
八风。
疏曰八风。八方之风也。白虎通云距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条者生也。四十五日。明庶风至。明庶者迎众也。四十五日。清明风至。清明者芒也。四十五日。景风至。景者大也。言阳气长养也。四十五日。凉风至。凉寒也。阴气行也。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者咸收藏也。四十五日。不周风至。不周者不交也。言阴气未合作矣。四十五日。广莫风至。广莫者大莫也。开阳气也。陈注引之。而按左传众仲曰。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杜预曰。八风。八方之风也。林唐翁曰。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与疏不合。又按左传。晏子告齐景公七音八风。林氏曰。八方之风。东北曰条风。又名融风。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又名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林说有前后之异。而后说则与白虎通合。
故曰乐(岳)者乐(洛)也。
君子固乐。小人亦未尝不乐也。殷纣作靡靡之乐。齐王好世俗之乐。其心亦自乐也。然其乐(洛)非乐得其道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4L 页
乃乐得其欲也。以欲忘道。则其心虽自以为乐。其乐(岳)则惑而已。不能为乐(岳)也。
歌咏其声也。
与舜典歌永言同。咏字从言从永。
复乱以饰归。
归犹易同归而殊涂之归。谓乐之归致也。下文乐之道归焉耳亦同。
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管主也。言礼乐之说。皆主乎人情也。未尝有情外之事也。
诗云莫其德音。
莫诗作貌。朱子传貊。春秋传乐记皆作莫。谓其莫然清静也。其德克明以下。朱子多从郑。此注此章下严氏说亦好。
辨以致死。
辨则明乎义理取舍之分矣。故能致死。死封疆。取其界限轻重分介之象也。
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行平声当句。言释其囚。使得以去也。不曰使之去。而曰使之行者。箕子有欲去之志。而见囚不得行。武王不夺
歌咏其声也。
与舜典歌永言同。咏字从言从永。
复乱以饰归。
归犹易同归而殊涂之归。谓乐之归致也。下文乐之道归焉耳亦同。
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
管主也。言礼乐之说。皆主乎人情也。未尝有情外之事也。
诗云莫其德音。
莫诗作貌。朱子传貊。春秋传乐记皆作莫。谓其莫然清静也。其德克明以下。朱子多从郑。此注此章下严氏说亦好。
辨以致死。
辨则明乎义理取舍之分矣。故能致死。死封疆。取其界限轻重分介之象也。
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
行平声当句。言释其囚。使得以去也。不曰使之去。而曰使之行者。箕子有欲去之志。而见囚不得行。武王不夺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5H 页
其志。释之使得以去也。商容上。恐落一式字。后考补注。引农岩说如浅见。
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减是收敛裁损之意。盈是发散葆大之意。减故进之。盈故反之。
礼有报而乐有反。
报即礼尚报施之报也。反犹物极反本之反。
莫不和敬。(又)莫不和顺。(又)莫不和亲。
于君臣上下则称敬。长幼则称顺。父子兄弟则称亲。而和之一字则皆通焉。学者之所当着眼处。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
左传。赵武子谓文子曰。吾闻喜怒以类者鲜矣。语意与此同。
宽而静。(止)歌风。
歌颂歌大雅歌风。必言宽而静。广大而静。正直而静。乐之为道。非夫渊静者。不足以知其妙也。
师乙章。
古经多错简衍文。郑玄正之。今经盖从之。而按古经肆直而慈爱之外。又有爱者宜歌商之一爱字。此亦当属衍文。
礼主其减。乐主其盈。
减是收敛裁损之意。盈是发散葆大之意。减故进之。盈故反之。
礼有报而乐有反。
报即礼尚报施之报也。反犹物极反本之反。
莫不和敬。(又)莫不和顺。(又)莫不和亲。
于君臣上下则称敬。长幼则称顺。父子兄弟则称亲。而和之一字则皆通焉。学者之所当着眼处。
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侪焉。
左传。赵武子谓文子曰。吾闻喜怒以类者鲜矣。语意与此同。
宽而静。(止)歌风。
歌颂歌大雅歌风。必言宽而静。广大而静。正直而静。乐之为道。非夫渊静者。不足以知其妙也。
师乙章。
古经多错简衍文。郑玄正之。今经盖从之。而按古经肆直而慈爱之外。又有爱者宜歌商之一爱字。此亦当属衍文。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5L 页
孔颖达曰。乐记十一篇合为一篇。谓乐本,乐论,乐施,乐言,乐礼,乐情,乐化,乐象,宾牟,贾师乙,魏文侯也。今以文势考之。良是。
杂记
以其绥复。
类编曰。绥引车之索。恐在车故以绥复也。王考曰。以其字观之。车之绥似是。愚按以旂旄复。殊无意义。以车绥看然后。方觉有味。但周礼天官。夏采掌大丧。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以建绥之建字观。则注说亦似有据。
士輤。苇席以为屋。
輤字当句。谚读误。
吾子之外私。
外私见玉藻。士于大夫曰外私。
大夫次于公馆章。
士次于公馆之士字。疑衍文。言大夫则次于公馆以终丧。士则练而归其次于公馆也。大夫则居倚庐。士则居垩室也。
闻兄弟之丧。(止)乡而哭。
今详文势。闻字似是奔字之误。
率带。
杂记
以其绥复。
类编曰。绥引车之索。恐在车故以绥复也。王考曰。以其字观之。车之绥似是。愚按以旂旄复。殊无意义。以车绥看然后。方觉有味。但周礼天官。夏采掌大丧。以乘车建绥。复于四郊。以建绥之建字观。则注说亦似有据。
士輤。苇席以为屋。
輤字当句。谚读误。
吾子之外私。
外私见玉藻。士于大夫曰外私。
大夫次于公馆章。
士次于公馆之士字。疑衍文。言大夫则次于公馆以终丧。士则练而归其次于公馆也。大夫则居倚庐。士则居垩室也。
闻兄弟之丧。(止)乡而哭。
今详文势。闻字似是奔字之误。
率带。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6H 页
此即玉藻。带有率无箴功之率带也。陈玉藻注曰箴线细密。若无箴功也。此注则曰但襵帛边而熨杀之。不用箴线也。前后径庭也。
子拜稽颡。
子。君薨。太子号称子也。
既葬蒲席。
含须及于敛之前。葬后何用含乎。古人恐无此等冗礼。郑注曰。春秋有既葬归含赗襚。无讥焉。正义曰。案左传隐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归惠公赗。缓也。公羊亦云其言来何不及事也。是左氏,公羊。皆讥其缓。云无讥者。取谷梁之义也。此义亦当以左羊为正。
襚者降受爵弁服。于门内霤将命。
此文当于襚者降句绝。受爵弁服。是主人之事。将是襚者之事。文势本自分晓。而陈注未莹。致谚读全没条理。
出舍于公宫。以待事礼也。
此章曾子问文重出。而公宫。曾子问作公馆。上篇公宫与公所为也。亦曾子问重出。而本文作公馆与公所为也。并当以馆字为正。
在垩室之中。(止)不入门。
言在垩室。犹不入门。则在倚庐可知。不言倚庐。举轻以
子拜稽颡。
子。君薨。太子号称子也。
既葬蒲席。
含须及于敛之前。葬后何用含乎。古人恐无此等冗礼。郑注曰。春秋有既葬归含赗襚。无讥焉。正义曰。案左传隐元年。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归惠公赗。缓也。公羊亦云其言来何不及事也。是左氏,公羊。皆讥其缓。云无讥者。取谷梁之义也。此义亦当以左羊为正。
襚者降受爵弁服。于门内霤将命。
此文当于襚者降句绝。受爵弁服。是主人之事。将是襚者之事。文势本自分晓。而陈注未莹。致谚读全没条理。
出舍于公宫。以待事礼也。
此章曾子问文重出。而公宫。曾子问作公馆。上篇公宫与公所为也。亦曾子问重出。而本文作公馆与公所为也。并当以馆字为正。
在垩室之中。(止)不入门。
言在垩室。犹不入门。则在倚庐可知。不言倚庐。举轻以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6L 页
见重。省文也。
吊死。(止)异于人也。
新免于丧。见死与疾。亦思其似。故短色戚容。自不觉其异于人也。孝子之事也。
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
公羊贾不识礼意。滥用大夫之礼。窃礼之不中者也。注说不免太重。
功衰食菜果。
功衰三年丧练服。与大功服布升数同也。此文与期而小祥。食菜果正合。小注蓝田吕氏说可疑。
不能食。食醢酪可也。
不能食。犹言食不能下咽。类编曰。不能食当句良是。然则下食字亦音息。其义方通。
从政。
此章及王制。皆释为庶人不从力役可疑。按上文。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輠轮。此亦攻破之一端也。
张而不弛。(止)文武不为也。
陈注失之。小注吴氏说甚善。古注之意槩亦如此。又小注方氏释文武字之义。诚是虑外。良怪。
举羊升屋。(止)其衈皆于屋下。
吊死。(止)异于人也。
新免于丧。见死与疾。亦思其似。故短色戚容。自不觉其异于人也。孝子之事也。
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
公羊贾不识礼意。滥用大夫之礼。窃礼之不中者也。注说不免太重。
功衰食菜果。
功衰三年丧练服。与大功服布升数同也。此文与期而小祥。食菜果正合。小注蓝田吕氏说可疑。
不能食。食醢酪可也。
不能食。犹言食不能下咽。类编曰。不能食当句良是。然则下食字亦音息。其义方通。
从政。
此章及王制。皆释为庶人不从力役可疑。按上文。轮人以其杖关毂而輠轮。此亦攻破之一端也。
张而不弛。(止)文武不为也。
陈注失之。小注吴氏说甚善。古注之意槩亦如此。又小注方氏释文武字之义。诚是虑外。良怪。
举羊升屋。(止)其衈皆于屋下。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7H 页
周礼。毛牲曰刏。羽牲曰衈。此文言衈而不言刏。于羊则言升屋。而于鸡则不言者。互相备也。且既言其衈皆于屋下。则割鸡之升屋。可知矣。
固前辞不教。
不教。言不能教也。下文言不肖则其俟命。则谢其不诛而出。亦不敢以既出勘其罪。以俟进退之也。
敢不敬须以俟命。
此一段语意好。示不永绝。犹望其复之也。下文言不敢不敬须以俟命。则谢其不诛而出。亦不敢以既出勘其罪。以俟其进退之也。
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
兄弟姊妹固当立于舅姑之堂下。姑则舅之姊妹也。何谓立于堂下也。疑衍。
丧大记
君拜寄公国宾章。
陈注从皇氏说非也。此章文势。明白易晓。君对夫人。寄公国宾对寄公夫人。大夫士对大夫内子士妻。卿大夫对命妇。士对众宾。旁三拜对泛拜。疏中熊氏意亦如此。孔氏不取皇氏而从熊氏。
故主。
固前辞不教。
不教。言不能教也。下文言不肖则其俟命。则谢其不诛而出。亦不敢以既出勘其罪。以俟进退之也。
敢不敬须以俟命。
此一段语意好。示不永绝。犹望其复之也。下文言不敢不敬须以俟命。则谢其不诛而出。亦不敢以既出勘其罪。以俟其进退之也。
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
兄弟姊妹固当立于舅姑之堂下。姑则舅之姊妹也。何谓立于堂下也。疑衍。
丧大记
君拜寄公国宾章。
陈注从皇氏说非也。此章文势。明白易晓。君对夫人。寄公国宾对寄公夫人。大夫士对大夫内子士妻。卿大夫对命妇。士对众宾。旁三拜对泛拜。疏中熊氏意亦如此。孔氏不取皇氏而从熊氏。
故主。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7L 页
陈注未莹。郑注言故主者。关大夫及君也尽通。大夫称主者。左传范宣子曰。事吴敢不如事主乎是也。
衾十有九称。
衾古经作衣。当从之。谚读衾下句绝亦非。皆一下当句。陈氏章下。虽无明释。下文小敛十九称。不悉著于身。陈之意亦以为衣十九称也。
凡陈衣不诎。
士丧礼。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郑读为䋫屈也。与此政合也。盖襚者左执领右执要。故不诎也。
侄娣。
陈注古者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各以女媵之为娣侄以从。殊未畅。按诗大雅韩奕篇韩侯娶妻章。朱子注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皆有娣侄也。上项与陈注同。而皆有娣侄。陈则作为娣侄以从。未知其意以女媵之。作妻之娣侄云乎。抑以女媵之。又以娣侄以从乎。士昏礼。虽无娣媵先。贾公彦疏曰。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陈注从此而变其文。加一为字。致文义疑晦。补注驳之。而但陈意则似非谓以女媵之。作妻之娣侄也。朱子说与贾说合。
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
衾十有九称。
衾古经作衣。当从之。谚读衾下句绝亦非。皆一下当句。陈氏章下。虽无明释。下文小敛十九称。不悉著于身。陈之意亦以为衣十九称也。
凡陈衣不诎。
士丧礼。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綪。郑读为䋫屈也。与此政合也。盖襚者左执领右执要。故不诎也。
侄娣。
陈注古者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各以女媵之为娣侄以从。殊未畅。按诗大雅韩奕篇韩侯娶妻章。朱子注诸侯一娶九女。二国媵之。皆有娣侄也。上项与陈注同。而皆有娣侄。陈则作为娣侄以从。未知其意以女媵之。作妻之娣侄云乎。抑以女媵之。又以娣侄以从乎。士昏礼。虽无娣媵先。贾公彦疏曰。公羊传曰媵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陈注从此而变其文。加一为字。致文义疑晦。补注驳之。而但陈意则似非谓以女媵之。作妻之娣侄也。朱子说与贾说合。
自未葬。以于隐者为庐。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8H 页
按上文言既葬。拄楣涂庐。不于显者。则未葬之庐于显者可知。是适子之事也。非适子者。自未葬。已于隐者为庐。自字尽紧。疏说经虽云未葬。其实葬竟亦然也者。未免冗剩。又按郑注不欲人属目良是。属目出左传。范文子曰。国人将属目焉是也。
朔日忌日。
朔日。古经作朔月似长。
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
恶其亵也。故必加盖而后至也。郑注于从之妻路(妻路上下似有脱误)也。
视祝而踊。
郑注祝相君之礼。当节之也。郑注恐是祝相其礼而已。非祝亦踊也。疏曰。祝以相君。祝相踊。果合于郑意耶。陈注盖本于疏者也。
揄绞。
疏曰士揄绞。明大夫亦揄绞。但大夫不以揄绞属于池下。为振容。而皇氏不解郑之此旨。谓大夫不揄绞而有铜鱼。士无铜鱼而有揄绞。何疏妄之甚。窃谓皇说亦有理。何须大斥。更详之皇氏说。谓士得振容似过矣。但疏说揄绞属于池上者。亦未知合当也。
祭法
朔日忌日。
朔日。古经作朔月似长。
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
恶其亵也。故必加盖而后至也。郑注于从之妻路(妻路上下似有脱误)也。
视祝而踊。
郑注祝相君之礼。当节之也。郑注恐是祝相其礼而已。非祝亦踊也。疏曰。祝以相君。祝相踊。果合于郑意耶。陈注盖本于疏者也。
揄绞。
疏曰士揄绞。明大夫亦揄绞。但大夫不以揄绞属于池下。为振容。而皇氏不解郑之此旨。谓大夫不揄绞而有铜鱼。士无铜鱼而有揄绞。何疏妄之甚。窃谓皇说亦有理。何须大斥。更详之皇氏说。谓士得振容似过矣。但疏说揄绞属于池上者。亦未知合当也。
祭法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8L 页
皇考无庙。
古经作显考无庙。郑玄曰。此适士云显考无庙非也。当为皇字之误。今本盖正。
夏之衰也。周弃继之。
弃舜臣也。非夏末人。经文可疑。疏曰夏末。汤连大旱。欲变置社稷。故废农祀弃似有理。但以文势推之。农与弃。似是并祀为稷也。
尧能赏均刑法。
赏均。赏之平也。刑法。刑之有法。注误。
鲧鄣洪水。(止)之功。
鲧之治水。鄣之罪也。所以绩庸不成也。虽其不成。九载之劳。功过可以相当。是以得在祀典。其曰禹能修鲧之功。则鲧非无功可知也。黄帝之政。颛顼能修之。此亦可谓政正之乎。陈注太重。王氏说未通。故辨之如此。然亦非谓鲧之无罪也。览者勿以辞害意可也。
黄帝正名。(止)共财。
正名。与论语必也正名同。百物以明。与易百官以治。方民以察文势同。又与祭义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同。正名当句。百物以明当句。言黄帝而百物以之明。民得以共财也。
古经作显考无庙。郑玄曰。此适士云显考无庙非也。当为皇字之误。今本盖正。
夏之衰也。周弃继之。
弃舜臣也。非夏末人。经文可疑。疏曰夏末。汤连大旱。欲变置社稷。故废农祀弃似有理。但以文势推之。农与弃。似是并祀为稷也。
尧能赏均刑法。
赏均。赏之平也。刑法。刑之有法。注误。
鲧鄣洪水。(止)之功。
鲧之治水。鄣之罪也。所以绩庸不成也。虽其不成。九载之劳。功过可以相当。是以得在祀典。其曰禹能修鲧之功。则鲧非无功可知也。黄帝之政。颛顼能修之。此亦可谓政正之乎。陈注太重。王氏说未通。故辨之如此。然亦非谓鲧之无罪也。览者勿以辞害意可也。
黄帝正名。(止)共财。
正名。与论语必也正名同。百物以明。与易百官以治。方民以察文势同。又与祭义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同。正名当句。百物以明当句。言黄帝而百物以之明。民得以共财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9H 页
去民之菑。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皆有去民之菑之功也。
祭义
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
陈注从王肃而苟简未通。当从郑注。盖人之诚心所发。而无一毫虚伪者。惟好色为然。故圣人亦每以好色为喻。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贤贤易色。如好好色是也。此经亦借其至诚实以色为喻。于义无害也。
仲尼尝。(止)其亲也悫。
按尝曾比其亲也与其行也相对。而亲字无义。疑视字之误。下文君占牛纳而视之。小注方氏说君占牛。纳而亲之。补注曰亲当作视良是。此视字既讹为亲字。则彼亲字。亦安知非视字之讹乎。
荐其荐俎。
上荐字馈戏(戏字更考。似献字之误。)之谓也。下荐字恐谓脯醢也。杂记曰。祭荐而不食是也。
月生于西。
自古释此以为明生于轮郭之西也颇巧。而但历家有右旋之说。亦有理。生明之说。未知果有本意欤。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皆有去民之菑之功也。
祭义
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
陈注从王肃而苟简未通。当从郑注。盖人之诚心所发。而无一毫虚伪者。惟好色为然。故圣人亦每以好色为喻。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贤贤易色。如好好色是也。此经亦借其至诚实以色为喻。于义无害也。
仲尼尝。(止)其亲也悫。
按尝曾比其亲也与其行也相对。而亲字无义。疑视字之误。下文君占牛纳而视之。小注方氏说君占牛。纳而亲之。补注曰亲当作视良是。此视字既讹为亲字。则彼亲字。亦安知非视字之讹乎。
荐其荐俎。
上荐字馈戏(戏字更考。似献字之误。)之谓也。下荐字恐谓脯醢也。杂记曰。祭荐而不食是也。
月生于西。
自古释此以为明生于轮郭之西也颇巧。而但历家有右旋之说。亦有理。生明之说。未知果有本意欤。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69L 页
奇邪当句。言虽有乖异邪慝者。鲜有不治也。注说未知其当。
夫子可以为孝乎。
谚吐误。当作时隐底。
直养者也。
直但也。言但能养之而已。不足谓孝也。
幸哉有子如此。
此犹言安得幸而有子如此也。疏曰。此子父母有幸遇哉而有孝子如此。非是。
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与庄周所谓朝暮遇之同意。言亘万古如一日也。
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粟犹禄也。言求仁者之禄。以祀其亲也。立于恶人之朝。得其禄以祀之。虽祭以五鼎。非孝也。
祭统
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小注方氏说。语意矛盾。盖昆虫天产属阳。草木地产属阴。其言阴阳之物者以此。方氏说太缴绕。
夫人副袆立于东房。
副袆。王后之服也。诸侯独鲁及二王之后得用之。此章
夫子可以为孝乎。
谚吐误。当作时隐底。
直养者也。
直但也。言但能养之而已。不足谓孝也。
幸哉有子如此。
此犹言安得幸而有子如此也。疏曰。此子父母有幸遇哉而有孝子如此。非是。
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与庄周所谓朝暮遇之同意。言亘万古如一日也。
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
粟犹禄也。言求仁者之禄。以祀其亲也。立于恶人之朝。得其禄以祀之。虽祭以五鼎。非孝也。
祭统
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
小注方氏说。语意矛盾。盖昆虫天产属阳。草木地产属阴。其言阴阳之物者以此。方氏说太缴绕。
夫人副袆立于东房。
副袆。王后之服也。诸侯独鲁及二王之后得用之。此章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0H 页
言夫人副袆荐。终又言鲁之用天子礼乐。疑此篇祀鲁之祭礼也。
经解
礼之于正国也章。
方氏分排轻重曲直方圜而属之礼太曲。小注马氏说为长。
哀公问
以此之为尊敬然。
然字疑衍。恐因下文然后字而叠书。
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
王考曰。恐谓教事有成然后。治文饰以继之。古注之意。似亦如此。陈注恐涉曲解。按此文先言尊礼。后言所能。所能。能尊礼也。成事。成其教也。以嗣。以文饰嗣成事也。顺之民。顺尊卑贵贱之等也。嗣字之义。明甚易晓。
即安其居。
陈注曰随其所处而安之也未当。大抵此章次序瞭然。言先致祭祀之事。乃安其居处之节也。又按即安其居节当为一句。明谷说如此。
仲尼燕居
子贡退。言游进。
经解
礼之于正国也章。
方氏分排轻重曲直方圜而属之礼太曲。小注马氏说为长。
哀公问
以此之为尊敬然。
然字疑衍。恐因下文然后字而叠书。
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
王考曰。恐谓教事有成然后。治文饰以继之。古注之意。似亦如此。陈注恐涉曲解。按此文先言尊礼。后言所能。所能。能尊礼也。成事。成其教也。以嗣。以文饰嗣成事也。顺之民。顺尊卑贵贱之等也。嗣字之义。明甚易晓。
即安其居。
陈注曰随其所处而安之也未当。大抵此章次序瞭然。言先致祭祀之事。乃安其居处之节也。又按即安其居节当为一句。明谷说如此。
仲尼燕居
子贡退。言游进。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0L 页
下文言慎听之汝三人者。则此所谓退非退出也。乃因问而前。问罢而复退于所坐之位。犹孔子闲居。子夏负墙而立也。
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
当连读为一句。谚读此言下悬为古非是。
孔子闲居
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
因上文子夏曰敢问何诗近之。于此不待其问而直举诗以告之也。
地载。(止)流刑。
神气风霆四字疑衍。
坊记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郑注言民之贪为乱者。其荼毒之行。与今诗朱子传合。陈注非是。
春秋不称楚越王之丧。
孔子自言。恐无引据春秋之理。又下文引论语。皆非孔子之言也。
民犹背死而号无告。
号疑虐之误。
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
当连读为一句。谚读此言下悬为古非是。
孔子闲居
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
因上文子夏曰敢问何诗近之。于此不待其问而直举诗以告之也。
地载。(止)流刑。
神气风霆四字疑衍。
坊记
民之贪乱。宁为荼毒。
郑注言民之贪为乱者。其荼毒之行。与今诗朱子传合。陈注非是。
春秋不称楚越王之丧。
孔子自言。恐无引据春秋之理。又下文引论语。皆非孔子之言也。
民犹背死而号无告。
号疑虐之误。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1H 页
下天上施。
天与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之天同。
不可以衣其衣。
此义未详。
君子有君。(止)称二君。
陈注虽本于古注而太曲。明谷曰。既已委质为臣。则不敢更谋仕于他国。惟道不合谏不听。或君放逐之。则去仕于他国。而卜其所往。其卜之词曰。某国之臣某。获罪于君。不敢宁居。将▣(适似近之)于某国。奉贽为臣云云。此所谓不谋仕称二君也。此说差长。而但谋仕之义未稳。不可强解。
无辞而行情。
陈注虽出古注。而无辞让。直行己情云云。未免叠床。窃谓无辞。犹言无可据为辞也。言无可据为辞。而但以己之私情行之则民争也。又按无辞之反。即有辞也。如有辞于地下云者是也。
表记
儳焉如不终日。
其义未详。如注说则语意欠莹。文势冗剩。
取数多者仁也。
天与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之天同。
不可以衣其衣。
此义未详。
君子有君。(止)称二君。
陈注虽本于古注而太曲。明谷曰。既已委质为臣。则不敢更谋仕于他国。惟道不合谏不听。或君放逐之。则去仕于他国。而卜其所往。其卜之词曰。某国之臣某。获罪于君。不敢宁居。将▣(适似近之)于某国。奉贽为臣云云。此所谓不谋仕称二君也。此说差长。而但谋仕之义未稳。不可强解。
无辞而行情。
陈注虽出古注。而无辞让。直行己情云云。未免叠床。窃谓无辞。犹言无可据为辞也。言无可据为辞。而但以己之私情行之则民争也。又按无辞之反。即有辞也。如有辞于地下云者是也。
表记
儳焉如不终日。
其义未详。如注说则语意欠莹。文势冗剩。
取数多者仁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1L 页
郑注取数多。言计天下之道。仁者其多。似长于吕氏说。愚谓天有四德。一元可以统之。取数多云者。其或此意欤。
拜自献其身。
拜疑后字之误。
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
其臣既先资其言。其君必责其言之成。其臣亦必其言之成。死而后已。孔明所云鞠躬尽瘁是也。小注方氏说非也。
得志则。(止)孰虑而从之。
疏曰。得志谓君使臣当己才。虽当己才。犹宜谨慎思虑。从君之命而行之。否谓非己本才也。虽非己本才。而君命无择。则弥孰思虑而从行之。甚有味。长于吕氏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
郑注曰。唯当为虽字之误也。小注方氏说作虽天子云者。似本于此。
卜筮不相袭。
只如大禹谟卜不袭吉之意看。刘氏引洪范为说。似因相字起义。太拘泥。按曲礼亦有此文。陈注之意。亦如刘氏。
拜自献其身。
拜疑后字之误。
君有责于其臣。臣有死于其言。
其臣既先资其言。其君必责其言之成。其臣亦必其言之成。死而后已。孔明所云鞠躬尽瘁是也。小注方氏说非也。
得志则。(止)孰虑而从之。
疏曰。得志谓君使臣当己才。虽当己才。犹宜谨慎思虑。从君之命而行之。否谓非己本才也。虽非己本才。而君命无择。则弥孰思虑而从行之。甚有味。长于吕氏说。
唯天子受命于天。
郑注曰。唯当为虽字之误也。小注方氏说作虽天子云者。似本于此。
卜筮不相袭。
只如大禹谟卜不袭吉之意看。刘氏引洪范为说。似因相字起义。太拘泥。按曲礼亦有此文。陈注之意。亦如刘氏。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2H 页
诸侯非其国。(止)处太庙。
陈注甚明剀。古注诸侯受封于天子。因国而国。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天子卜可建国之处吉则宗庙吉可知。未当。
缁衣
行归于周。
与诗本旨不同。此所谓断章取义也。
叶公之顾命。
孔子必不取叶公之言。
好其正。(止)毒其正。
正。当从郑注作匹。小人未尝有朋。唯君子能有朋。小人之所谓朋者势利也。非毒其匹乎。
苟有衣。必见其敝。
敝疑蔽字之误。若作敝则与轼字不相伦。按郑注见其轼谓载也。敝败衣也。衣在内。新时不见。比吕氏说差长。而亦牵强。后考明谷。亦作蔽字看。
奔丧
袭绖于序东。
袭绖。袒而加首绖也。绞带。绞腰绖也。带即腰绖也。故疏曰。此绞带非象革带之绞带。而必为绖之散垂而绞之。
陈注甚明剀。古注诸侯受封于天子。因国而国。唯宫室欲改易者得卜之。天子卜可建国之处吉则宗庙吉可知。未当。
缁衣
行归于周。
与诗本旨不同。此所谓断章取义也。
叶公之顾命。
孔子必不取叶公之言。
好其正。(止)毒其正。
正。当从郑注作匹。小人未尝有朋。唯君子能有朋。小人之所谓朋者势利也。非毒其匹乎。
苟有衣。必见其敝。
敝疑蔽字之误。若作敝则与轼字不相伦。按郑注见其轼谓载也。敝败衣也。衣在内。新时不见。比吕氏说差长。而亦牵强。后考明谷。亦作蔽字看。
奔丧
袭绖于序东。
袭绖。袒而加首绖也。绞带。绞腰绖也。带即腰绖也。故疏曰。此绞带非象革带之绞带。而必为绖之散垂而绞之。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2L 页
陈注盖本于此而未畅。更按初散麻时未尝绖带。则岂先绞而后带乎。然则腰绖与象革带之绞带。并在其中矣。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既曰三日成服。而后曰于五哭。则成服之明日。又哭乃卒。所以告事毕。下文言三日五哭卒。则并数朝夕哭也。
免袒成踊。
此段两袒字。自古注已谓衍字。窃恐齐衰以下犹袒。则奔父母者可知。举轻以见重也。何必作衍字看。
问丧
圣人为之断。
断字当句。
女子哭泣。(止)无容。
稽颡触地无容。则击胸伤心。亦无容可知也。丧主于哀。故无容如此。举此以明免之无容之无害于义也。
缌者其免也。
此一段终未详。疑不冠者之所服也之下礼曰之上。有阙文。自礼曰以下。别问童子之免礼欤。缌者其免也。似谓缌则可以免矣。
服问
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既曰三日成服。而后曰于五哭。则成服之明日。又哭乃卒。所以告事毕。下文言三日五哭卒。则并数朝夕哭也。
免袒成踊。
此段两袒字。自古注已谓衍字。窃恐齐衰以下犹袒。则奔父母者可知。举轻以见重也。何必作衍字看。
问丧
圣人为之断。
断字当句。
女子哭泣。(止)无容。
稽颡触地无容。则击胸伤心。亦无容可知也。丧主于哀。故无容如此。举此以明免之无容之无害于义也。
缌者其免也。
此一段终未详。疑不冠者之所服也之下礼曰之上。有阙文。自礼曰以下。别问童子之免礼欤。缌者其免也。似谓缌则可以免矣。
服问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3H 页
母出。(止)其母之党服。
母出母死文势明相应。本自易晓。陈注何其谬耶。小注吴氏说长。
麻之有本。(止)之葛。
总结上两段。明期大功之变。小功之无变也。
夫人如外宗之为君也。
谚读误。当作为古。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
夫人及妻等号本殊。君有夫人。又有妻也。曲礼曰。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是也。疏曰言妻。欲见大夫以下亦为妻及适子适妇为主也。恐或有理。陈注则大谬。
间传
柱楣。
柱古经作拄当从。陈注曰拄之于楣是也。
轻者包。重者特。
男子重首。妇人重带。斩衰受服而遭齐衰。初丧著齐衰之带若绖。则斩服在其中矣。是轻者包。男子不易绖。妇人不易带。则是重者特也。曰轻者包。重者特。麻葛重。麻葛兼服。皆一意而变其文。互明之也。
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母出母死文势明相应。本自易晓。陈注何其谬耶。小注吴氏说长。
麻之有本。(止)之葛。
总结上两段。明期大功之变。小功之无变也。
夫人如外宗之为君也。
谚读误。当作为古。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
夫人及妻等号本殊。君有夫人。又有妻也。曲礼曰。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是也。疏曰言妻。欲见大夫以下亦为妻及适子适妇为主也。恐或有理。陈注则大谬。
间传
柱楣。
柱古经作拄当从。陈注曰拄之于楣是也。
轻者包。重者特。
男子重首。妇人重带。斩衰受服而遭齐衰。初丧著齐衰之带若绖。则斩服在其中矣。是轻者包。男子不易绖。妇人不易带。则是重者特也。曰轻者包。重者特。麻葛重。麻葛兼服。皆一意而变其文。互明之也。
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3L 页
吐当曰兼服之飞隐。服重者为古。则易轻者也尼罗。此即上文麻葛兼服之义也。○又按小注张子说以麻葛并服于首。为义未喻。
三年问
群居而不乱。
篇首以饰群为宗旨。故于此言群居而不乱。末章又言群居和壹以终之。
何以至期也。
观下章问九月以下。则此章亦但问正服期之丧。非谓为所生父母服丧期也。疏说不可从。○更按陈注引疏说而太加删没。考疏本文。如此为说。
深衣
续衽钩边。
杨氏说又见家礼注。朱子初从疏说。以衽为曲裾在旁者。故家礼详其制。有图式。晚年乃知其误而未及删定也。按十二幅之外。又有所谓曲裾者。决无是理。只谓属连裳旁两幅。则钩边无安着处。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为衽。则与玉藻衽当旁之义又不合。此段最难理。不可强解。续衽。谓连续衣裳。钩边。谓衣之边中胡而两傍渐杀如钩然。以便续裳也。如今之(今之下。似有制字。)。
三年问
群居而不乱。
篇首以饰群为宗旨。故于此言群居而不乱。末章又言群居和壹以终之。
何以至期也。
观下章问九月以下。则此章亦但问正服期之丧。非谓为所生父母服丧期也。疏说不可从。○更按陈注引疏说而太加删没。考疏本文。如此为说。
深衣
续衽钩边。
杨氏说又见家礼注。朱子初从疏说。以衽为曲裾在旁者。故家礼详其制。有图式。晚年乃知其误而未及删定也。按十二幅之外。又有所谓曲裾者。决无是理。只谓属连裳旁两幅。则钩边无安着处。十二幅交裂裁之。皆名为衽。则与玉藻衽当旁之义又不合。此段最难理。不可强解。续衽。谓连续衣裳。钩边。谓衣之边中胡而两傍渐杀如钩然。以便续裳也。如今之(今之下。似有制字。)。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4H 页
制十有二幅。
按补注引杨梧说云裳六幅布。分为十二。不可言十二幅。又但言裳之幅。不言衣之幅。尤不可。衣裳各六幅。象十二月之六阴六阳。大谬大谬。深衣虽曰连衣裳而作。既曰深衣。则衣与裳非所分别也。经文曰制十有二幅。则只数其衣成之幅也。非谓未成之前其幅几何也。故补注记此。只广异闻。竟以朱子说为正。
曲袷如矩以应方。
陈注专取家礼朱子说。郑注袷交领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疏曰郑以汉时领。皆向下交垂故云。古者方领。似今拥咽。故曰若今小儿衣领。但方折之也。按注疏似与陈注异。必有其说。而但拥咽之制。亦不可考也。○袷重单也。领谓之袷者。以衣裳单。而领则重故名也。
投壶
司射奉中。
中。方氏曰射以中为善。故盛筹之器。因以为名。愚恐以其设于左右。释筹之中故名也。
顺投为入。比投不释。
比投。谓宾主一时并入也。如此则左右等。故无所释筹也。疏说太巧难从。且宾主拾投礼也。岂有不待后人而
按补注引杨梧说云裳六幅布。分为十二。不可言十二幅。又但言裳之幅。不言衣之幅。尤不可。衣裳各六幅。象十二月之六阴六阳。大谬大谬。深衣虽曰连衣裳而作。既曰深衣。则衣与裳非所分别也。经文曰制十有二幅。则只数其衣成之幅也。非谓未成之前其幅几何也。故补注记此。只广异闻。竟以朱子说为正。
曲袷如矩以应方。
陈注专取家礼朱子说。郑注袷交领也。古者方领。如今小儿衣领。疏曰郑以汉时领。皆向下交垂故云。古者方领。似今拥咽。故曰若今小儿衣领。但方折之也。按注疏似与陈注异。必有其说。而但拥咽之制。亦不可考也。○袷重单也。领谓之袷者。以衣裳单。而领则重故名也。
投壶
司射奉中。
中。方氏曰射以中为善。故盛筹之器。因以为名。愚恐以其设于左右。释筹之中故名也。
顺投为入。比投不释。
比投。谓宾主一时并入也。如此则左右等。故无所释筹也。疏说太巧难从。且宾主拾投礼也。岂有不待后人而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4L 页
投之之理乎。此不足戒也。
间若一。
言一投之间。奏乐一拍。其间若一。俾得以为节也。陈注专主于诗乐一边未妥。
卒投章。
此章谚吐多误。当曰请数伊罗为古。二算为纯伊尼。一纯以取一算为也。为奇为古。遂以奇算云云也。
儒行
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小注张子说最长。
其难进而易退也。
谚吐误。当改以为旀。
鸷虫攫搏。(止)其力。
言鸷虫之攫搏。不足以程其勇。引重鼎。不足以量其力也。道其勇力之大。非鸷搏引鼎之比也。儒者岂有不量己力。作暴虎凭河之事乎。注说未当。
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
言刚毅之人。能寡过尤。所谓过者。只是微有差失。故只可微辨而已。无可面数显举者也。
礼之以和为贵。
间若一。
言一投之间。奏乐一拍。其间若一。俾得以为节也。陈注专主于诗乐一边未妥。
卒投章。
此章谚吐多误。当曰请数伊罗为古。二算为纯伊尼。一纯以取一算为也。为奇为古。遂以奇算云云也。
儒行
大让如慢。小让如伪。
小注张子说最长。
其难进而易退也。
谚吐误。当改以为旀。
鸷虫攫搏。(止)其力。
言鸷虫之攫搏。不足以程其勇。引重鼎。不足以量其力也。道其勇力之大。非鸷搏引鼎之比也。儒者岂有不量己力。作暴虎凭河之事乎。注说未当。
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
言刚毅之人。能寡过尤。所谓过者。只是微有差失。故只可微辨而已。无可面数显举者也。
礼之以和为贵。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5H 页
以字当句。吐当曰飞隐。
不临深而为高。
此盖言视不肖者而自以为贤。胡文定公见子弟有矜意。则曰士当志于圣人。勿临深以为高是也。
不加少以为多。
加与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之加同。方氏说加少以相盖云者大误。
博学以知服。近文章。
服近字恐倒看为是。近近要也。博学以知近。谓博学而能知要也。服被服也。服文章。谓文章发见于外也。
本方立义。
本方。本于方也。立义。立于义也。陈注未畅。
冠义
冠于阼。
郊特牲曰适子冠于阼。士冠礼曰若庶则冠于房。外篇所记。只言适子之礼。而初不及庶子。故不举适子字也。母拜之。亦为适子之礼也。
已冠。(止)道也。
郊特牲曰冠以字之。重其名也。记者人异见也。不害为互相发也。
不临深而为高。
此盖言视不肖者而自以为贤。胡文定公见子弟有矜意。则曰士当志于圣人。勿临深以为高是也。
不加少以为多。
加与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之加同。方氏说加少以相盖云者大误。
博学以知服。近文章。
服近字恐倒看为是。近近要也。博学以知近。谓博学而能知要也。服被服也。服文章。谓文章发见于外也。
本方立义。
本方。本于方也。立义。立于义也。陈注未畅。
冠义
冠于阼。
郊特牲曰适子冠于阼。士冠礼曰若庶则冠于房。外篇所记。只言适子之礼。而初不及庶子。故不举适子字也。母拜之。亦为适子之礼也。
已冠。(止)道也。
郊特牲曰冠以字之。重其名也。记者人异见也。不害为互相发也。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5L 页
母拜之。
经文既曰成人而与为礼。则其义虽可疑。姑当从之。
成人之者。
之字可疑。岂谓父兄成之欤。
昏义
盖亲受之于父母也。
似谓亲受命于父母也。
先俟于门外。
门谓婿之门也。
教顺成俗。(止)国家理。
教男教也。顺女顺也。外外治之外也。内内治之内也。国国治之国也。家家治之家也。
天子脩男。(止)母道也。
此言天子与后自脩也。与前章听者又别矣。
乡饮酒义
故圣人制之以道。
古经以此一句。属之上章良是。按下文是故圣人务焉。不属下章。似不异同。
介僎。
僎如字。陈注从郑。以僎作遵非也。下文曰坐僎于东北。
经文既曰成人而与为礼。则其义虽可疑。姑当从之。
成人之者。
之字可疑。岂谓父兄成之欤。
昏义
盖亲受之于父母也。
似谓亲受命于父母也。
先俟于门外。
门谓婿之门也。
教顺成俗。(止)国家理。
教男教也。顺女顺也。外外治之外也。内内治之内也。国国治之国也。家家治之家也。
天子脩男。(止)母道也。
此言天子与后自脩也。与前章听者又别矣。
乡饮酒义
故圣人制之以道。
古经以此一句。属之上章良是。按下文是故圣人务焉。不属下章。似不异同。
介僎。
僎如字。陈注从郑。以僎作遵非也。下文曰坐僎于东北。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6H 页
以辅主人也。乡饮酒礼曰宾若有遵者。郑注曰遵诸公大夫也。与此所解却相反。可疑。○按此章当与少仪僎爵之文参看。
象月之三日而成魄。
刘氏解成魄之义甚好。夫月初三日。月生微光然后。全魄乃可见。不及此则太晦而难辨。过此则明盛而为所铄。唯三日乃成魄也。
是席之上。(止)财之义也。
正谓正其席也。设席不可不正。故不言设而言正也。疏曰前文方论设席。故言是席之正。下文覆说前席。故变文言是席之上上亦正也。先礼则贵。后财则贱。亦上下互相通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
陈注以孝作教何据。
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
乡射亦欲教而合也。乡饮酒亦合以教之也。互相发也。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无遗。恐谓恩泽及于沃洗之贱而无遗也。
洗之在阼。(止)在洗东。
谚吐误。当曰洗之在阼卧。其水伊在洗东云云。
象月之三日而成魄。
刘氏解成魄之义甚好。夫月初三日。月生微光然后。全魄乃可见。不及此则太晦而难辨。过此则明盛而为所铄。唯三日乃成魄也。
是席之上。(止)财之义也。
正谓正其席也。设席不可不正。故不言设而言正也。疏曰前文方论设席。故言是席之正。下文覆说前席。故变文言是席之上上亦正也。先礼则贵。后财则贱。亦上下互相通也。
君子之所谓孝者。
陈注以孝作教何据。
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
乡射亦欲教而合也。乡饮酒亦合以教之也。互相发也。
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
无遗。恐谓恩泽及于沃洗之贱而无遗也。
洗之在阼。(止)在洗东。
谚吐误。当曰洗之在阼卧。其水伊在洗东云云。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6L 页
射义
射义篇首。陈氏移用疏说。而删略太过。疏所以引易系辞者。明弓矢之起于黄帝时也。又曰挥夷牟黄帝臣也。引虞书者明射侯见于尧舜也。陈氏引之。全无脉络。
射为诸侯也。주-D001
以下文明为诸侯云云。观之为字如字为是。小注方氏说似若作去声看似欠。
耆耋好礼
射于矍相之事。实有可疑。恐是后人傅会。且耆耋好礼。耄期称道不乱等语。尤不合事理。
处者半。
前言入。故于此言处也。入而不去则处而已也。
射者何以射。何以听。
言射之如之何。必循乐以发也。听乐如之何。必合于射也。
诗云发彼。(止)辞养也。
言我之求中。非求胜也。祈尔之归饮斯爵也。斯爵罚也。胜者不以为罚而以为养也。养者如投壶敬养之养也。盖酒实有养老养病之功。非徒言而已也。
燕义
射义篇首。陈氏移用疏说。而删略太过。疏所以引易系辞者。明弓矢之起于黄帝时也。又曰挥夷牟黄帝臣也。引虞书者明射侯见于尧舜也。陈氏引之。全无脉络。
射为诸侯也。주-D001
以下文明为诸侯云云。观之为字如字为是。小注方氏说似若作去声看似欠。
耆耋好礼
射于矍相之事。实有可疑。恐是后人傅会。且耆耋好礼。耄期称道不乱等语。尤不合事理。
处者半。
前言入。故于此言处也。入而不去则处而已也。
射者何以射。何以听。
言射之如之何。必循乐以发也。听乐如之何。必合于射也。
诗云发彼。(止)辞养也。
言我之求中。非求胜也。祈尔之归饮斯爵也。斯爵罚也。胜者不以为罚而以为养也。养者如投壶敬养之养也。盖酒实有养老养病之功。非徒言而已也。
燕义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7H 页
臣下竭力。
此以下。皆明礼无不答之义也。曰明君上之礼也者。言君上之礼当如此也。
上用足而下不匮。
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其义政与此同。
和宁礼之用也。
和者。上下和亲之和也。宁者。国安而君宁之宁也。
聘义
介绍而传命。
介下当句。
丧服四制
贵贵尊尊。
郑注贵贵。为大夫君也。尊尊。为天子诸侯也。
坟墓不培。
坟墓有若坊若封。各有其等。既初封时合于制。则更不培益之也。所以为节也。
土无二王。国无二君。
王者率土之滨。无所不统。故言土君诸侯也。但主其国内言之。故曰国也。
杖者何也。(止)辅病。
此以下。皆明礼无不答之义也。曰明君上之礼也者。言君上之礼当如此也。
上用足而下不匮。
易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其义政与此同。
和宁礼之用也。
和者。上下和亲之和也。宁者。国安而君宁之宁也。
聘义
介绍而传命。
介下当句。
丧服四制
贵贵尊尊。
郑注贵贵。为大夫君也。尊尊。为天子诸侯也。
坟墓不培。
坟墓有若坊若封。各有其等。既初封时合于制。则更不培益之也。所以为节也。
土无二王。国无二君。
王者率土之滨。无所不统。故言土君诸侯也。但主其国内言之。故曰国也。
杖者何也。(止)辅病。
竹石馆遗集册八 第 577L 页
此记君之丧。授杖礼也。子即君之子也。杂记君薨。太子号称子。丧大记曰君之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是也。三日而授太子杖。五日而授大夫杖。兼卿言也。七日授士杖。第当然也。担主。明谷曰担如字。担荷也。谓主丧之重也。当从之言。或为担主而授杖。或为辅病而授杖。授杖虽非适子言。丧者犹为辅病之杖。
仁者可以。(止)其志焉。
此盖谓于仁者于知者于彊者。各有所观。非谓于一人之身。备责仁知彊三者之事也。小注吕氏说。窃恐为病。
仁者可以。(止)其志焉。
此盖谓于仁者于知者于彊者。各有所观。非谓于一人之身。备责仁知彊三者之事也。小注吕氏说。窃恐为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