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x 页
竹石馆遗集册七
杂著
杂著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6H 页
莲叶酒赋
苏长公作服胡麻赋。朱子称其得橘颂遗意。予因莲叶酿酒而有会焉。作此殊平平。不满人意。
维莲洁性。出清水兮。天然去饰。纷可喜兮。田田其叶。翠藕擎兮。敞中而规。反宇形兮。于焉投酝。无谢盎瓶兮。伐枚支持。刍绞藉兮。菡萏并蒂。香转写兮。玲珑万窍。吸沆瀣兮。芳馨四达。宿一夜兮。不沈不挫。汁滓相将兮。匙抄溜溜。不实杯觞兮。敷膏经寸。甜蜜浆兮。水气成冻。酎清凉兮。叶则如故。不损色香兮。碧筒象鼻。厌已侈兮。椰子生林。远莫之致兮。岂若此酿。易且好兮。清馨芳洁。吾所保兮。非醍非醴。何所名兮。愿起濂翁。共斯方兮。
酬屐翁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林泉无以我公归。谅县解之莫遂兮。绊高名而自悲。如畏影而走日兮。虽夸父而曷追。悼前猛而就懦兮。独于躬而非非。眷同时之学士兮。久一翁之蓑衣。企英僚之踵武兮。叹迹畸而才微。珷瑾并列。驽骏齐奔。谬蒙雕朽。枉托龙门。少壮几时。馀生苟存。不如大匏犹可为樽。揽余鬓而怊怅兮。窃独怪子童颜聆嘉音于和陶兮。情所舒而体安。美珩璜之德耀兮。施行马之柴关。中五亩之小园兮。
苏长公作服胡麻赋。朱子称其得橘颂遗意。予因莲叶酿酒而有会焉。作此殊平平。不满人意。
维莲洁性。出清水兮。天然去饰。纷可喜兮。田田其叶。翠藕擎兮。敞中而规。反宇形兮。于焉投酝。无谢盎瓶兮。伐枚支持。刍绞藉兮。菡萏并蒂。香转写兮。玲珑万窍。吸沆瀣兮。芳馨四达。宿一夜兮。不沈不挫。汁滓相将兮。匙抄溜溜。不实杯觞兮。敷膏经寸。甜蜜浆兮。水气成冻。酎清凉兮。叶则如故。不损色香兮。碧筒象鼻。厌已侈兮。椰子生林。远莫之致兮。岂若此酿。易且好兮。清馨芳洁。吾所保兮。非醍非醴。何所名兮。愿起濂翁。共斯方兮。
酬屐翁归去来辞
归去来兮。林泉无以我公归。谅县解之莫遂兮。绊高名而自悲。如畏影而走日兮。虽夸父而曷追。悼前猛而就懦兮。独于躬而非非。眷同时之学士兮。久一翁之蓑衣。企英僚之踵武兮。叹迹畸而才微。珷瑾并列。驽骏齐奔。谬蒙雕朽。枉托龙门。少壮几时。馀生苟存。不如大匏犹可为樽。揽余鬓而怊怅兮。窃独怪子童颜聆嘉音于和陶兮。情所舒而体安。美珩璜之德耀兮。施行马之柴关。中五亩之小园兮。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6L 页
聊燕处于荣观。名吾亭而始有兮。爱吾庐而吾还。寄濠濮之遐想兮。是渊审之鲵桓。归去来兮。抱玄览而逍遥游。怡饮食于洁蠲兮。佩箴戒于忮求。床书堆而抵屋兮。抚骥子而无忧。列花果之纷植兮。复菜茹之衍畴。谁欤迷津。我其虚舟。将形神之可遗兮。何必怀夫某邱。循环堵而栖迟兮。坦康庄与安流。心驭形而自适兮。方不休而方休。快矣乎欹枕风窗昼睡时。雷鸣大毂门外转。吁嗟乎歧路将安之。惟有竹里人能赴尚书期。希高志而永叹兮。类舍己而人耔。指考槃之永矢兮。续思颍之旧诗。固造物之舍无用兮。有志竟成君莫疑。
临镜赞
爱而欲见其面者人之情。爱如何生。亲我者知我者久于我者。亲我者我。知我者我。久于我者我。宜我之甚爱而欲见其面者亦惟我。亲我者有父母兄弟妻子。久于我者有姻戚世旧邻里。则亲我者久于我者。非唯我而已。知我者世无其人。我将以我为我之知己。而我与我周旋。父母兄弟妻子。吾常接其面。姻戚世旧邻里。亦欲见而见。独知我之我。我不见其面。必借彼方数寸琉璃之光。照此楪子之大者。其亦不得已之情。我有此镜。得知己一人。何不百镜而得知己百。千镜而得知己千。知我者希。正老氏之所贵。
临镜赞
爱而欲见其面者人之情。爱如何生。亲我者知我者久于我者。亲我者我。知我者我。久于我者我。宜我之甚爱而欲见其面者亦惟我。亲我者有父母兄弟妻子。久于我者有姻戚世旧邻里。则亲我者久于我者。非唯我而已。知我者世无其人。我将以我为我之知己。而我与我周旋。父母兄弟妻子。吾常接其面。姻戚世旧邻里。亦欲见而见。独知我之我。我不见其面。必借彼方数寸琉璃之光。照此楪子之大者。其亦不得已之情。我有此镜。得知己一人。何不百镜而得知己百。千镜而得知己千。知我者希。正老氏之所贵。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7H 页
我何为百千其镜而求知己之无既。
拟孟明谢阳处父书
敢拜君命之辱。日敝邑有事于郑。惟是敝邑君臣过晋国之境者。君曰。尔何敢过我而不我知。是鄙我也。外臣不敏。是以在此。其敢忘死。敝邑千里袭人之国。而必欲使君知之。师毋乃漏焉。且寡君之命下臣则有辞矣。曰。文公之辱于秦也。诸大夫皆劝不谷▦▦(更考)实礼之。且子吾甥也。虽过子弟。犹将礼焉。况二三子乎。二三子之过晋国者。唯资粮屦屝无取焉可也。若报之不图。而薄人于隘。其为死君也乎。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不虞。君之悍然执兵。以与我周旋。诚畏君之震。其敢抗执事。其俘诸公府。以为军实惟命。用社而衅鼓亦唯命。敢望君之辱讨焉。今君徼惠于寡君。使累臣归。就戮于秦。而寡君得以甘心。寡君之愿也。死且不朽。君之赐已多矣。敢当厚惠。累臣朝以归秦则夕以死。虽有骖。可得以乘诸。若从君之惠而免于戮。汧渭之产。可胜既乎。君何辱贶焉。若卒嘉惠。留之外府。请三年然后。不腆敝赋。来拜受赐。
离合体
太极无极。阙一非夫。喻马非马。犹范我驱。执御不卸。馀食则赘。惟木载营。憎玆多口。上下下下。生申及甫。同尘是尚。
拟孟明谢阳处父书
敢拜君命之辱。日敝邑有事于郑。惟是敝邑君臣过晋国之境者。君曰。尔何敢过我而不我知。是鄙我也。外臣不敏。是以在此。其敢忘死。敝邑千里袭人之国。而必欲使君知之。师毋乃漏焉。且寡君之命下臣则有辞矣。曰。文公之辱于秦也。诸大夫皆劝不谷▦▦(更考)实礼之。且子吾甥也。虽过子弟。犹将礼焉。况二三子乎。二三子之过晋国者。唯资粮屦屝无取焉可也。若报之不图。而薄人于隘。其为死君也乎。君必不然。恃此而不恐不虞。君之悍然执兵。以与我周旋。诚畏君之震。其敢抗执事。其俘诸公府。以为军实惟命。用社而衅鼓亦唯命。敢望君之辱讨焉。今君徼惠于寡君。使累臣归。就戮于秦。而寡君得以甘心。寡君之愿也。死且不朽。君之赐已多矣。敢当厚惠。累臣朝以归秦则夕以死。虽有骖。可得以乘诸。若从君之惠而免于戮。汧渭之产。可胜既乎。君何辱贶焉。若卒嘉惠。留之外府。请三年然后。不腆敝赋。来拜受赐。
离合体
太极无极。阙一非夫。喻马非马。犹范我驱。执御不卸。馀食则赘。惟木载营。憎玆多口。上下下下。生申及甫。同尘是尚。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7L 页
敢忘爱下。三十而立。履一成文。左韶右武。依以永言。
[水曹俸砚铭](以砚铭为题○水曹以下。二十七字。以注书下似好。)
水曹俸有马肝砚甚朴。赵上舍君范适见。须科场用。戏书石背以遗之。
朴不雕。友之直。一战霸。文之力。
度支经费议
祖宗朝盛时。版籍严明。田无隐漏。田分六等。年分九等。田有上之等之田。年有一结收二十斗之年。一年收租。多至四十万石。壬辰难后虽顿减。而军九广七之说。尚传于两仓。两仓贡人减缩役价。至今准军九广七之式。军九广七云者。军资监九万石。广兴仓七万石之谓也。是为十六万石也。度支岁支米。大略十二万石。若岁收十六万石。则每年馀四万石。三年则为十二万石。是犹为三年耕。有一年之蓄也。近来则虽遇大登之岁。仅为十万石内外。是每年而不足二万石也。若值歉岁。所缩又多于此数矣。以钱边言之。每年不足。为四万两。米钱之不给如此。而本曹支用。皆系经常不易之用。故五六十年来。辄取用于他衙门。江都南汉百年之积。关西管饷小米之以运以卖者。莫不枵然垂罄。更无措手处。其至今支过者。赖有壮营钱谷。而差过二三年则无馀储矣。到此地头。虽有智者。不能为谋。若不及今通变。猝至大窘。虽悔何及。念之至此。夜不能寐。夫
[水曹俸砚铭](以砚铭为题○水曹以下。二十七字。以注书下似好。)
水曹俸有马肝砚甚朴。赵上舍君范适见。须科场用。戏书石背以遗之。
朴不雕。友之直。一战霸。文之力。
度支经费议
祖宗朝盛时。版籍严明。田无隐漏。田分六等。年分九等。田有上之等之田。年有一结收二十斗之年。一年收租。多至四十万石。壬辰难后虽顿减。而军九广七之说。尚传于两仓。两仓贡人减缩役价。至今准军九广七之式。军九广七云者。军资监九万石。广兴仓七万石之谓也。是为十六万石也。度支岁支米。大略十二万石。若岁收十六万石。则每年馀四万石。三年则为十二万石。是犹为三年耕。有一年之蓄也。近来则虽遇大登之岁。仅为十万石内外。是每年而不足二万石也。若值歉岁。所缩又多于此数矣。以钱边言之。每年不足。为四万两。米钱之不给如此。而本曹支用。皆系经常不易之用。故五六十年来。辄取用于他衙门。江都南汉百年之积。关西管饷小米之以运以卖者。莫不枵然垂罄。更无措手处。其至今支过者。赖有壮营钱谷。而差过二三年则无馀储矣。到此地头。虽有智者。不能为谋。若不及今通变。猝至大窘。虽悔何及。念之至此。夜不能寐。夫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8H 页
理财之要。出与入而已。是故创法于立国之初者。量入为出。自三代助彻。降逮唐之租庸调。皆是也。通变于法弊之后者。量出为入。如杨炎之两税。我 朝金文贞公之大同是也。道之王霸。若是其远也。人之贤否。若是其殊也。而其所以为法之命意不得不同者。其势然耳。今之势其将量入为出也乎。则虽愚者知其不可矣。汰冗官减冗食。岂非当务。而此亦只可略略施行。至于以其所减之获。不能当其元不足之数。则亦愚者之所知也。然则惟有增其入而已。然而度支岁入。惟正之供也。别思利窦。事体之不可为也。惟有深究乎古昔盛时之如彼其赢。而挽近以来之若是其诎者何故。而思所以反乎古而已。夫大国之所以富于小国者。以其土地广也。今我 国土地。古犹今也。八域无缺。片土不荒。而帐付田结。太半归于陈杂颐。故昔富而今贫。如此之悬也。宁不寒心。湖南岭南。我 国之根本。而生谷之土也。庚子量案。岭湖南皆元帐付三十三万结。而今之时起。两道皆多不过二十万结。统两道而计之。失二十六万结矣。见今六道出税实结。仅为六十万结。以二十六万。较之于六十万。则恰近其半。是其所失。非特蹙国百里而已。 国安得不贫。为今之计。惟有极选有才望下大夫。分送两南。大则量田。小则查陈。得几万漏结然后。 国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8L 页
可以为国。至若小小通变。方可以次第行之。不然则诚不知税驾于何所也。顾以久居地部。灼见其遑汲垂竭之状。不禁漆室之忧。录其所思者如此。倘有采用。公私之幸也。
题箕城考證录
古人所记箕子事迹年代邃杳。传信传疑。今录诸家考證凡八则。王圻云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独明志所云开封府。有故箕地箕子台者。似牴牾。而开封本殷地。盖箕子在殷时所居也。史记索隐水经注等书曰。蒙县有箕子冢云。而 明志则曰平壤城外有箕子墓。蒙县无箕子墓。所以辨马,郦之谬也。此为断论。然则 圣师东来。既没而葬于此明矣。乃附以中国人诗四。辞一为一编。敬藏于仁贤书院。 上之十年庚午仲春。都巡察使徐荣辅谨识。
竹石馆遗集册七
外篇
题箕城考證录
古人所记箕子事迹年代邃杳。传信传疑。今录诸家考證凡八则。王圻云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独明志所云开封府。有故箕地箕子台者。似牴牾。而开封本殷地。盖箕子在殷时所居也。史记索隐水经注等书曰。蒙县有箕子冢云。而 明志则曰平壤城外有箕子墓。蒙县无箕子墓。所以辨马,郦之谬也。此为断论。然则 圣师东来。既没而葬于此明矣。乃附以中国人诗四。辞一为一编。敬藏于仁贤书院。 上之十年庚午仲春。都巡察使徐荣辅谨识。
竹石馆遗集册七
外篇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9H 页
太极图说蒙训
无极而太极。
易曰易有太极。周子恐人以太极为有形象之物。故着无极字。盖所以明太极之义也。太极者。犹邵子所谓划前之易也。通书所谓诚无为也。阴阳未判。未始有物。而所以为动静阴阳之理。未尝不具。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动静者气也。而所以动静者理也。故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也。夫有是气。必有是理。二者元不相离。而天地未生之前。此理已具。则理在乎气之先矣。是所谓太极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易则先言一阴一阳之道。继善成性之妙然后。说出太极生两仪也。此则始言太极之体。次言动静终始流行不已之用。终言阴阳一定之分。两仪之所以立也。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木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无极而太极。
易曰易有太极。周子恐人以太极为有形象之物。故着无极字。盖所以明太极之义也。太极者。犹邵子所谓划前之易也。通书所谓诚无为也。阴阳未判。未始有物。而所以为动静阴阳之理。未尝不具。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复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动静者气也。而所以动静者理也。故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也。夫有是气。必有是理。二者元不相离。而天地未生之前。此理已具。则理在乎气之先矣。是所谓太极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易则先言一阴一阳之道。继善成性之妙然后。说出太极生两仪也。此则始言太极之体。次言动静终始流行不已之用。终言阴阳一定之分。两仪之所以立也。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金木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19L 页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者。两仪生四象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者。四象生八卦也。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者。八卦生六十四也。此以上明天地之极也。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以天地之极。推之人之极。夫得是气而生。人物一也。得其秀者。得气中之清秀者也。最灵者。得其秀故最于物而灵也。皆以气言也。形既生矣者阴也。神发知矣者阳也。分二气而言也。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者。二五妙合而生万物。变化无穷也。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言圣人者。以其尽人道而立人极也。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之时。寂然不动也。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及其五性感动则感而遂通也。喜怒哀乐之已发也。善恶分则发而有中节有不中节也。万事出则天下之故。交于前。而七情之变。有不可胜穷。夫有能发之气。所以发之理。则不得以不发矣。既发而发之。变不可胜穷。则圣人于是乎有以定之。易之道。莫善于中正。圣人之道。亦莫善于中正。故曰中正也。仁义者。对阴阳刚柔而言。主静者。定
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以天地之极。推之人之极。夫得是气而生。人物一也。得其秀者。得气中之清秀者也。最灵者。得其秀故最于物而灵也。皆以气言也。形既生矣者阴也。神发知矣者阳也。分二气而言也。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者。二五妙合而生万物。变化无穷也。
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言圣人者。以其尽人道而立人极也。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之时。寂然不动也。喜怒哀乐。未发之中也。及其五性感动则感而遂通也。喜怒哀乐之已发也。善恶分则发而有中节有不中节也。万事出则天下之故。交于前。而七情之变。有不可胜穷。夫有能发之气。所以发之理。则不得以不发矣。既发而发之。变不可胜穷。则圣人于是乎有以定之。易之道。莫善于中正。圣人之道。亦莫善于中正。故曰中正也。仁义者。对阴阳刚柔而言。主静者。定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0H 页
之以中正。仁义者。皆就其动而定之之谓也。动不可以不静。故必主静也。静也者。是寂然不动。喜怒哀乐未发之象也。原始反终之意也。乃所以立人极。而天地日月。四时鬼神。不能违也。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则下于圣人矣。小人则人之最下者也。修之者。修中正仁义主静之道也。如是则虽不能如圣人之立人极。而天地不能违。亦足为吉之道也。小人反是。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本文无又曰二字。更考。)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人之仁义。与天之阴阳。地之刚柔相配。上言中正仁义者。盖此义也。不言礼智者。礼则节文斯二者。智则知斯二者也。故不言也。
醒斋申相国四郡便否状辨
肃庙癸亥。南文忠公请复置四郡。已差遣四镇将。而其时关西道臣申公翼相。力陈其不可状。事遂寝。荣辅旧闻其如此。而未知申公所陈之为何说。岁乙卯来西路。得申公状 启誊本于浿城文籍中。细加玩览。多有所未喻者。申公贤相也。夫岂无所见而为是说乎。姑为逐段记疑。以俟
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君子则下于圣人矣。小人则人之最下者也。修之者。修中正仁义主静之道也。如是则虽不能如圣人之立人极。而天地不能违。亦足为吉之道也。小人反是。
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本文无又曰二字。更考。)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人之仁义。与天之阴阳。地之刚柔相配。上言中正仁义者。盖此义也。不言礼智者。礼则节文斯二者。智则知斯二者也。故不言也。
醒斋申相国四郡便否状辨
肃庙癸亥。南文忠公请复置四郡。已差遣四镇将。而其时关西道臣申公翼相。力陈其不可状。事遂寝。荣辅旧闻其如此。而未知申公所陈之为何说。岁乙卯来西路。得申公状 启誊本于浿城文籍中。细加玩览。多有所未喻者。申公贤相也。夫岂无所见而为是说乎。姑为逐段记疑。以俟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0L 页
异日识进而更详之。
江界府奴婢二十名。划付茂昌。如就死地。
辟 祖宗疆土。国之大事也。谋大事者。不计小利害。故在昔 英陵盛时。遣金宗瑞。开拓六镇。徙南民以实之。南民非乐赴也。怨讟朋兴。上自朝廷。下至小民。莫不以宗瑞行不可成之事。以害民国。左右投诋。不翅如中山之箧书。而 世宗大王断然任之。不挠不疑。卒以成大功者。非宗瑞之能。乃 世宗之圣也。今以江界二十口奴婢怀苦之状。首举论列以为沮大计之一事。夫 祖宗七百里疆土之开拓。江界二十口奴婢之苦乐。轻重大小何如。而乃举似于便否之议耶。夫纪纲严则号令行。此在任事之臣威令之如何耳。
高山里上土楸坡三镇镇卒之分属新镇者。举皆日夜号泣。江界境镇堡之仅成模㨾者。不过此三四镇。而挠动安堵之土卒。使已完之镇未免疏虞者。亦甚可虑。
所谓三镇。在于外地乎。内地乎。所以在于外地者。以四郡空弃而三镇为边地故耳。四郡既复。则三镇为内地为无用。自归当罢。其疏虞与否。又何足虑乎。今以三镇之疏虞。为恐动之语者。未知其何说。
江界民人。十百为群。来守臣营。满庭号诉。而诉状中有
江界府奴婢二十名。划付茂昌。如就死地。
辟 祖宗疆土。国之大事也。谋大事者。不计小利害。故在昔 英陵盛时。遣金宗瑞。开拓六镇。徙南民以实之。南民非乐赴也。怨讟朋兴。上自朝廷。下至小民。莫不以宗瑞行不可成之事。以害民国。左右投诋。不翅如中山之箧书。而 世宗大王断然任之。不挠不疑。卒以成大功者。非宗瑞之能。乃 世宗之圣也。今以江界二十口奴婢怀苦之状。首举论列以为沮大计之一事。夫 祖宗七百里疆土之开拓。江界二十口奴婢之苦乐。轻重大小何如。而乃举似于便否之议耶。夫纪纲严则号令行。此在任事之臣威令之如何耳。
高山里上土楸坡三镇镇卒之分属新镇者。举皆日夜号泣。江界境镇堡之仅成模㨾者。不过此三四镇。而挠动安堵之土卒。使已完之镇未免疏虞者。亦甚可虑。
所谓三镇。在于外地乎。内地乎。所以在于外地者。以四郡空弃而三镇为边地故耳。四郡既复。则三镇为内地为无用。自归当罢。其疏虞与否。又何足虑乎。今以三镇之疏虞。为恐动之语者。未知其何说。
江界民人。十百为群。来守臣营。满庭号诉。而诉状中有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1H 页
不可泛听者。今其言曰自闾延至彼地汝延城二日程。至虏城七八日程。故设置四郡时。彼人无常往来。抢掠人畜。劫取财产。我国备御之方。无所不用其极。加以南军添防而犹不免。终至革罢。为退守要害之计。今若开其故道。修其废地。则虏城不远。汝延至近。彼人之往来侵掠。必如前日。况二百馀年不耕不居之地。一朝设镇防守。彼人之视而不见。不为执颐。亦未可知。且丁卯丙子两难时。本府不罹锋镝者。非但邑在僻左。实由四郡荒塞。道路阻绝故也。今修治道路。大开贼来之捷径。脱有事变。难望保存。
愚不知汝延何代何城也。虏城何代何城也。既知其程道为几日程。则果知其所在之为何地方。而所筑之为何代也耶。考之盛京通志,清一统志。而无所谓汝延城虏城为名之城。愚所未晓也。大抵四郡之撤邑。在于 端宗朝末年 世祖朝初年。而其时建州部落。无所统领。各自为心。虏人越江杂处。侵掠居民。而官府阻绝。声援不及。故姑令捲入内地。此特一时权宜之政。及清人之始盛。自大小辽水。至宁古三姓地方东西千有馀里之地。皆归控制。而杂种之散在我国境内者。悉被驱去。彼我疆界。以鸭江为限。严立约条。犯越者抵极罪。今虽洞开如砥之道。大辟千里
愚不知汝延何代何城也。虏城何代何城也。既知其程道为几日程。则果知其所在之为何地方。而所筑之为何代也耶。考之盛京通志,清一统志。而无所谓汝延城虏城为名之城。愚所未晓也。大抵四郡之撤邑。在于 端宗朝末年 世祖朝初年。而其时建州部落。无所统领。各自为心。虏人越江杂处。侵掠居民。而官府阻绝。声援不及。故姑令捲入内地。此特一时权宜之政。及清人之始盛。自大小辽水。至宁古三姓地方东西千有馀里之地。皆归控制。而杂种之散在我国境内者。悉被驱去。彼我疆界。以鸭江为限。严立约条。犯越者抵极罪。今虽洞开如砥之道。大辟千里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1L 页
之野。所谓汝延虏城。安得恣意来掠乎。此不足卞也。至以彼人之执颐为虑者。尤不可晓。所以虑其执颐者。谓彼人当执颐于设镇乎。执颐于防守乎。执颐于耕之居之乎。若曰执颐于设镇也。则沿江千里。镇堡相络。何独此四郡沿江。不许置镇也。若曰执颐于防守也。则沿江置戍。今固自如也。前非不防不守。今岂加防加守乎。若曰执颐于耕之居之也。则我土我耕。我地我居。有何可执之衅。可疑之端乎。此愚所滋惑也。四郡之路。在咸兴则实为要冲。而在西路则为最僻缓何哉。虏之入我境者。必取程道捷易。而鸭江一带。自碧潼以西渐弯而向南以入海。故自碧潼以下渡江。取其捷也。且丁卯之时。清人已据辽沈。自辽沈来者。必由昌朔龙湾。其势然也。何尝畏四郡之荒塞而不能犯乎。且丁卯丙子之难。清人之意只在劫盟。非欲鱼肉我也。丁卯之役。锦南君郑忠信。以副元帅西出。崔完城送之郊。问曰。事将如何。郑公曰。虏意在盟。得和即去。果如其言。此深得虏情也。然则丁卯丙子之不犯江界者。是岂四郡空弃之力也。若以空弃边郡。荒塞道路。为备御之策。则渭楚昌朔。皆令一望委弃。作树木之场然后。方无外虞乎。此尤未可晓也。
又其言曰。(此江界民人诉状。各条下仿此。)废郡之地。山连白头。地接靺
又其言曰。(此江界民人诉状。各条下仿此。)废郡之地。山连白头。地接靺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2H 页
鞨。四月雪消。七月霜降。所种者不过春耳牟。久为废土。虽称肥沃。其实瘠薄。累年起耕之后。便为薄田。而况千章大木。森立栉比。斧斤难施。虽斫木。颠运之无路。烧之不尽。以百人之力。难垦十日耕于一月之内。
凡此皆必欲其不成之语。未尝深究利害也。四郡空弃累百年。未闻有试之耕种者。谓之膏沃。固无明验。直谓瘠薄。亦何所据。四月雪消七月霜降。三甲等地固然矣。而此亦槩举而论。其中深谷阴崖之外。往往有通开圆豁。受阳向明之地。霜降既晚。五谷俱宜之土。岂其春耳牟一种外。更无可宜之谷乎。假令如此。四郡置邑之时。民何以为生。四郡撤邑之时。又未闻以此为说何耶。至于山连白头云者。尤有不然。白头之距四郡。谓之未甚绝远则可。其间有长津江以断之。故四郡山脉。皆从黄草汉太等岭。迤入江界之支也。今谓山连白头则不可矣。此固未深考之语。而亦无关于四郡便否之议。今不备论。至若砟木开垦。一炬之力。近年长津事可验。不足卞也。
又其言曰。焚薮赫山之馀。蔘产乃绝。绝我境采蔘之路。聚奸民生事之徒。虽诛戮日寻。难防犯越之弊。
产蔘之地。在于野乎。在于山乎。吾知其山也。人民耕居之地。在于山乎。在于野乎。吾知其野也。其山如平原野地。小
凡此皆必欲其不成之语。未尝深究利害也。四郡空弃累百年。未闻有试之耕种者。谓之膏沃。固无明验。直谓瘠薄。亦何所据。四月雪消七月霜降。三甲等地固然矣。而此亦槩举而论。其中深谷阴崖之外。往往有通开圆豁。受阳向明之地。霜降既晚。五谷俱宜之土。岂其春耳牟一种外。更无可宜之谷乎。假令如此。四郡置邑之时。民何以为生。四郡撤邑之时。又未闻以此为说何耶。至于山连白头云者。尤有不然。白头之距四郡。谓之未甚绝远则可。其间有长津江以断之。故四郡山脉。皆从黄草汉太等岭。迤入江界之支也。今谓山连白头则不可矣。此固未深考之语。而亦无关于四郡便否之议。今不备论。至若砟木开垦。一炬之力。近年长津事可验。不足卞也。
又其言曰。焚薮赫山之馀。蔘产乃绝。绝我境采蔘之路。聚奸民生事之徒。虽诛戮日寻。难防犯越之弊。
产蔘之地。在于野乎。在于山乎。吾知其山也。人民耕居之地。在于山乎。在于野乎。吾知其野也。其山如平原野地。小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2L 页
小残麓也。则焚薮于野。火烈于山。固其势也。此山则不然。峰峻洞深。横亘盘礴。累百里不绝。此岂开基斫菑之火所可及乎。耕居在于野。人蔘产于山。可谓风马牛不相及。南文忠公尝引三甲貂蔘事以卞之。此亦可验之一端也。犯越之虑。沿江一带。何邑不然。则何独于四郡。别有意外之患乎。茂山开邑之初。将臣李浣。力言其不可以为将有不测之患。盖指犯越也。其后百馀年。未闻茂山有犯越。将臣深远之虑。未得为先见也。四郡与茂山。何以异也。
又其言曰。把守之卒。限满五十日。忘死生出来之际。有何馀力。得以拔一草折一木乎。累百里凿山编木。虽万夫之力。决难办得于数月之内。其可责之于力尽防守之残卒乎。
防戍军回还之路。使之治道。即其时庙堂节目也。道 启说弊似然。而此亦纪纲不严故耳。且况通路非急先务。亦岂无方便之策。
又其言曰。新镇所运各谷。其数不少。输运之役。皆使本府担当。牛马既不得通行。背负之外。更无他策。而七八日程。往回粮资及衣服行具。并皆担当。则一力所负官谷几何。
运谷岂无他策。况山路虽险绝。马则不行。而未闻有牛不
又其言曰。把守之卒。限满五十日。忘死生出来之际。有何馀力。得以拔一草折一木乎。累百里凿山编木。虽万夫之力。决难办得于数月之内。其可责之于力尽防守之残卒乎。
防戍军回还之路。使之治道。即其时庙堂节目也。道 启说弊似然。而此亦纪纲不严故耳。且况通路非急先务。亦岂无方便之策。
又其言曰。新镇所运各谷。其数不少。输运之役。皆使本府担当。牛马既不得通行。背负之外。更无他策。而七八日程。往回粮资及衣服行具。并皆担当。则一力所负官谷几何。
运谷岂无他策。况山路虽险绝。马则不行。而未闻有牛不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3H 页
行之路。余熟闻四郡往来人之语矣。
又其言曰。无故服役之府吏奴婢军民。去其父母妻子。徙之于万不聊生之地。
此即上所论江界二十口奴婢之说。而又举诉状以闻者也。今不更论。
三未晓。
此申公自为发难语。槩公以为必不可成。故多般为说。而既无关紧于四郡事情。且其言之得失。览者自当辨之。
自义州至碧潼。自庆源至会宁。潜为犯越者。只在麋鹿之利。而唯是三甲厚州之境。最为采蔘之便路。故流民之以采蔘为业者。结党成群。多者百馀。少不下数十。江界浅滩。处处可涉。犯越潜采。如入无人之地。小大相逢。弱肉强吞。不分彼此。唯以灭口贪得。为何而镇将逻卒。佯若不知。可知其贻患于将来。岂可募入移来移去之类。以益其疾乎。
潜采犯越之弊。诚如申公之论矣。但募民以益其疾云者。愚所未晓。果若募民。为益其犯越之弊。则沿江六郡。人烟相接。何无犯越。而独四郡。有犯越耶。即此一事。而可知四郡之不可不实民也。何者。有民则有官府。有官府则有法禁。此所以六郡之无犯越也。四郡之犯越。正以无民之故
又其言曰。无故服役之府吏奴婢军民。去其父母妻子。徙之于万不聊生之地。
此即上所论江界二十口奴婢之说。而又举诉状以闻者也。今不更论。
三未晓。
此申公自为发难语。槩公以为必不可成。故多般为说。而既无关紧于四郡事情。且其言之得失。览者自当辨之。
自义州至碧潼。自庆源至会宁。潜为犯越者。只在麋鹿之利。而唯是三甲厚州之境。最为采蔘之便路。故流民之以采蔘为业者。结党成群。多者百馀。少不下数十。江界浅滩。处处可涉。犯越潜采。如入无人之地。小大相逢。弱肉强吞。不分彼此。唯以灭口贪得。为何而镇将逻卒。佯若不知。可知其贻患于将来。岂可募入移来移去之类。以益其疾乎。
潜采犯越之弊。诚如申公之论矣。但募民以益其疾云者。愚所未晓。果若募民。为益其犯越之弊。则沿江六郡。人烟相接。何无犯越。而独四郡。有犯越耶。即此一事。而可知四郡之不可不实民也。何者。有民则有官府。有官府则有法禁。此所以六郡之无犯越也。四郡之犯越。正以无民之故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3L 页
也。岂以募民。为益其疾之归乎。前辈必有所见。而恨无由就质也。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4H 页
射艺诀解
李熊川春琦。精于射艺。世无其对。余尝叩之以法。春琦曰。射岂有他道哉。顺其势而已。又曰。射者男子之事。而所以杀贼之具。务要豪壮。余叹其言之合于道也。遂书其所闻。作五解十五诀。
诀十五
足。 非八非丁。偏任前足。
身。 胸虚腹实。左腋豁如。
面。 对鹄颐深。若衔衣领。
脑。 如雄鸡鸣。决时伸拔。
左手。 背覆向内。拇肚直托。
右手。 手背向西。势成三节。
左臂。 专要向内。前缩后伸。
右臂。 引而伸长。回肘指背。
左肩。 低而微覆。直注弓弣。
右肩。 恰好内向。切忌外偃。
握弓。 都不计较。自松而紧。
架箭。 加右食指。势如架椽。
引。 举手高拽。回肘满弯。
审。 前托后引。将躯入的。
李熊川春琦。精于射艺。世无其对。余尝叩之以法。春琦曰。射岂有他道哉。顺其势而已。又曰。射者男子之事。而所以杀贼之具。务要豪壮。余叹其言之合于道也。遂书其所闻。作五解十五诀。
诀十五
足。 非八非丁。偏任前足。
身。 胸虚腹实。左腋豁如。
面。 对鹄颐深。若衔衣领。
脑。 如雄鸡鸣。决时伸拔。
左手。 背覆向内。拇肚直托。
右手。 手背向西。势成三节。
左臂。 专要向内。前缩后伸。
右臂。 引而伸长。回肘指背。
左肩。 低而微覆。直注弓弣。
右肩。 恰好内向。切忌外偃。
握弓。 都不计较。自松而紧。
架箭。 加右食指。势如架椽。
引。 举手高拽。回肘满弯。
审。 前托后引。将躯入的。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4L 页
决。 如拗浣衣。气息要入。
解五
握弓。须直就把握。勿为他计较。要长指第三节向上指天。拇食两指间虎口。直当弓弣。以拇肚托弓弣。则矢去不扬。以长小无名三指。伸长紧握。则矢力及远。
架箭。以矢括加于右手食指上而后高前低。状如屋椽。引之之时。两手齐举。其高无下于耳上。(手高举则左肩低而体势正矣。)乃以肘力引之。切忌弦势向下。亦勿指力拽开。既满引弥。以右肘渐引回指背后。盖引弓。务要远引。引满然后。经所谓审固之旨。可以论矣。引满之后。右肘渐回。左臂渐拗。肘肩齐覆平直远托。而其势务向内。则弓身自横。如雁衔芦状。手臂身肩齐力凑弓。更不得低仰翻覆。又以拇肚与虎口弥弥直托。(直托者。不高不低之谓也。)盖中的之妙。在于虎口。此是射法玄妙处。
审者。即论语持弓矢审固之审也。戚南塘继光释此义曰。审者非审之于引满之前。乃审之于引满之后也。此言甚善。盖手足身面。操弓架矢。莫不有当然之势。(当然之势。即上十五诀。)引满之后。必加审焉。使诸件当然之势。凝定凑聚者。乃所谓审也。前要托后要引。将自己一身。入弓里以向的。
解五
握弓。须直就把握。勿为他计较。要长指第三节向上指天。拇食两指间虎口。直当弓弣。以拇肚托弓弣。则矢去不扬。以长小无名三指。伸长紧握。则矢力及远。
架箭。以矢括加于右手食指上而后高前低。状如屋椽。引之之时。两手齐举。其高无下于耳上。(手高举则左肩低而体势正矣。)乃以肘力引之。切忌弦势向下。亦勿指力拽开。既满引弥。以右肘渐引回指背后。盖引弓。务要远引。引满然后。经所谓审固之旨。可以论矣。引满之后。右肘渐回。左臂渐拗。肘肩齐覆平直远托。而其势务向内。则弓身自横。如雁衔芦状。手臂身肩齐力凑弓。更不得低仰翻覆。又以拇肚与虎口弥弥直托。(直托者。不高不低之谓也。)盖中的之妙。在于虎口。此是射法玄妙处。
审者。即论语持弓矢审固之审也。戚南塘继光释此义曰。审者非审之于引满之前。乃审之于引满之后也。此言甚善。盖手足身面。操弓架矢。莫不有当然之势。(当然之势。即上十五诀。)引满之后。必加审焉。使诸件当然之势。凝定凑聚者。乃所谓审也。前要托后要引。将自己一身。入弓里以向的。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5H 页
既审之矣。乃可言决。谚曰。中不中在决。譬如千里行龙。到头只争一穴。假使自立至审。无一不合于法。决之之时。一有纵弛。则矢之去的也远矣。故曰如拗浣衣。盖浣衣者。将前手拗向内。将后手引向后。射者要如此状。前手撇而后手绝。将箭腰如将绝之。则胸乳展开。而左臂左肩。撑亘于前后手之间。而右手自脱尽洞快。豪远声雄。远有音折。决之之时。气息要入。凡人出息则身仰。入息则身俯。以入息决之则左腋豁如。身入于弓而向的也正矣。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5L 页
教民五则
事亲
早起问夜寝安否。朝夕饮食。必父母先之而后敢食。夜必视父母寝处温凊。
见父母。色必和气必下。与父母言。声必柔。无敢高声。
父母怒而责之。必和颜色而敬受之。必即改之。
与父母言。不敢较挈是非。
出入必告。
不顺则不孝。
爱敬其亲者。不敢慢恶于人。若己慢恶人。人必慢恶己之父母。是与己之为之。何间焉。
敬长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䄵以长则肩随之。敬长之礼。悌之所由生也。
见长者必拜之。遇诸道。而少者乘马必下。
长者所在。少者勿箕踞。勿偃卧。勿吸草。
无敢以忿戾之色。侮慢之言。加于长者。
修业
士之业。读书饬躬是也。其节目布在小学论孟等书。而朱
事亲
早起问夜寝安否。朝夕饮食。必父母先之而后敢食。夜必视父母寝处温凊。
见父母。色必和气必下。与父母言。声必柔。无敢高声。
父母怒而责之。必和颜色而敬受之。必即改之。
与父母言。不敢较挈是非。
出入必告。
不顺则不孝。
爱敬其亲者。不敢慢恶于人。若己慢恶人。人必慢恶己之父母。是与己之为之。何间焉。
敬长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礼曰。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䄵以长则肩随之。敬长之礼。悌之所由生也。
见长者必拜之。遇诸道。而少者乘马必下。
长者所在。少者勿箕踞。勿偃卧。勿吸草。
无敢以忿戾之色。侮慢之言。加于长者。
修业
士之业。读书饬躬是也。其节目布在小学论孟等书。而朱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6H 页
夫子答魏应仲书。亦为初学之指南。玆列左方。
起居坐立。务要端庄。不可倾倚。恐至昏怠。出入步趋。务要凝重。不可票轻。以害德性。以谦逊自牧。以和敬待人。凡事切须谨饬。无故不须出入。少说闲话。恐废光阴。勿观杂书。恐分精力。
射者亦士之事也。圣人所观德也。况武士以射为业。尤不可怠忽。
农之业在勤。
耕田。切勿与人争畔。
乡武也。吏胥也。奴婢也。军隶也。此皆有官守者也。敬恭官次。和睦僚属。必以不欺不忮为先务。
如或贫甚。不能为四民之业。而为人佣保者。是亦其业也。切宜恪勤。无惰无欺。如此则人敬之。
女行以柔顺为先。虽有善事美德。苟不柔顺。无有是处。
女子行于道。遇男子则避而勿近。傍无他人。勿与男子对坐。勿与男子静处相语。勿与男子同饮食。夜勿出门。女子语不宜高声。
持身
酒之害。移人性情。化为险悖。费损赀财。破败家产。为众唾骂。陷于刑辟。戒之哉戒之哉。
起居坐立。务要端庄。不可倾倚。恐至昏怠。出入步趋。务要凝重。不可票轻。以害德性。以谦逊自牧。以和敬待人。凡事切须谨饬。无故不须出入。少说闲话。恐废光阴。勿观杂书。恐分精力。
射者亦士之事也。圣人所观德也。况武士以射为业。尤不可怠忽。
农之业在勤。
耕田。切勿与人争畔。
乡武也。吏胥也。奴婢也。军隶也。此皆有官守者也。敬恭官次。和睦僚属。必以不欺不忮为先务。
如或贫甚。不能为四民之业。而为人佣保者。是亦其业也。切宜恪勤。无惰无欺。如此则人敬之。
女行以柔顺为先。虽有善事美德。苟不柔顺。无有是处。
女子行于道。遇男子则避而勿近。傍无他人。勿与男子对坐。勿与男子静处相语。勿与男子同饮食。夜勿出门。女子语不宜高声。
持身
酒之害。移人性情。化为险悖。费损赀财。破败家产。为众唾骂。陷于刑辟。戒之哉戒之哉。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6L 页
杂技之害。与酒何异。切勿近手。
悖慢之人。喜与人忿斗。险猜之人。喜谈人过失。种种悔尤。皆由此生。此甚薄俗。西京士大夫。耻言人过失。曹相国治齐。专务掩匿人过失。此可法也。
言人之过。损我之德。结人之怨。
扬人旧过。最害心术。
或有妄悖之人。要与己争。己则避之。勿以不胜为耻。
程子曰。某兄弟平生。不能以恶言詈人。此训最宜铭心。岂独于他人为然。虽于妻子奴仆。不宜以恶詈加之。
治家
每朝净扫室堂及庭内门外。器皿排置。切勿错乱。粪灰蕴崇。亦必方正。后汉郭林宗所过逆旅。必洒扫乃去。况己所居处。岂可以秽示人。
虽数亩之宅。如有隙地。种以桑麻菜茹。鸡豚狗彘之畜。亦勿失时。
闲时撚绳索绹。织席捆屦等事。皆可为也。如此则减閒话除出入裕日用。其益良多。
悖慢之人。喜与人忿斗。险猜之人。喜谈人过失。种种悔尤。皆由此生。此甚薄俗。西京士大夫。耻言人过失。曹相国治齐。专务掩匿人过失。此可法也。
言人之过。损我之德。结人之怨。
扬人旧过。最害心术。
或有妄悖之人。要与己争。己则避之。勿以不胜为耻。
程子曰。某兄弟平生。不能以恶言詈人。此训最宜铭心。岂独于他人为然。虽于妻子奴仆。不宜以恶詈加之。
治家
每朝净扫室堂及庭内门外。器皿排置。切勿错乱。粪灰蕴崇。亦必方正。后汉郭林宗所过逆旅。必洒扫乃去。况己所居处。岂可以秽示人。
虽数亩之宅。如有隙地。种以桑麻菜茹。鸡豚狗彘之畜。亦勿失时。
闲时撚绳索绹。织席捆屦等事。皆可为也。如此则减閒话除出入裕日用。其益良多。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7H 页
水车三选说
谨按水车之用。利于灌溉也大矣。其本出于子贡所谓桔槔。而汉之毕岚。魏之马匀以来。各以意创造。渐就新巧。可按图而仿之也。然器以适用为贵。不适于用。虽巧奚益。今就诸车之中。择其适用。则唯龙尾车,恒升车,高转筒车此三者为最要。盖龙尾车利于多上而不利于升高。高转筒车利于升高而不利于多上。恒升车多上不及于龙尾车。而高则可以过之。高升不及于高转筒车。而多则可以过之。故水多而岸不甚高。田坂广阔。可以广垦处。宜用龙尾车。田坂在于绝高处。而不甚广阔。水在低处。上水极难处。宜用高转筒车。至若小沟浍小陂池。今农家用桔槔处。宜用恒升车。而地形之宜用龙尾高转等车处。遇之绝难。至于恒升车。无处不可用。无人不可使。虽家家备置。当大有益于灌溉。实为贫富贤愚通用之利器。今以三㨾车。略加增损。具图于下。各具其说。
龙尾车图说
一曰轴。以圜木为之。长短视水之浅深而为之度。 二十五分。其轴之长。以其二为轴。两头之经。假如轴长二尺五寸。则轴圆经当为二寸。 圆必中规而上下等。 乃施之墨。墨者所以为螺墙之界也。八平分其轴之周。施
谨按水车之用。利于灌溉也大矣。其本出于子贡所谓桔槔。而汉之毕岚。魏之马匀以来。各以意创造。渐就新巧。可按图而仿之也。然器以适用为贵。不适于用。虽巧奚益。今就诸车之中。择其适用。则唯龙尾车,恒升车,高转筒车此三者为最要。盖龙尾车利于多上而不利于升高。高转筒车利于升高而不利于多上。恒升车多上不及于龙尾车。而高则可以过之。高升不及于高转筒车。而多则可以过之。故水多而岸不甚高。田坂广阔。可以广垦处。宜用龙尾车。田坂在于绝高处。而不甚广阔。水在低处。上水极难处。宜用高转筒车。至若小沟浍小陂池。今农家用桔槔处。宜用恒升车。而地形之宜用龙尾高转等车处。遇之绝难。至于恒升车。无处不可用。无人不可使。虽家家备置。当大有益于灌溉。实为贫富贤愚通用之利器。今以三㨾车。略加增损。具图于下。各具其说。
龙尾车图说
一曰轴。以圜木为之。长短视水之浅深而为之度。 二十五分。其轴之长。以其二为轴。两头之经。假如轴长二尺五寸。则轴圆经当为二寸。 圆必中规而上下等。 乃施之墨。墨者所以为螺墙之界也。八平分其轴之周。施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7L 页
以直绳之墨。又以八平分之一为度。以度八绳之墨。平行相等而为之界。又以句股求弦之法。两界斜相望而施之墨弦。弦之竟轴则得螺旋之界。
二曰墙。因螺旋之墨。削竹为柱而立之。以熟麻编之。如织箔㨾。以松脂熔蜡以涂之。墙之高。古法八分其轴之长。以为度而似太高。当随意减之。故古法亦曰可减也。不可加也。夫墙者所以为沟也。
三曰围。墙之外。削版而围之。每版广无过二寸。毋令太厚。其长以竟墙界为度。 顺墙柱之势。穿轴而立四柱。柱长依墙之高。以坚韧之木。为环而约之。 围既合矣。以铁箍固之。
四曰枢。以铁为枢。立之于轴之两端当心处也。以铁为之。务完实。其圆中规。便于旋转。
五曰架。以木为之柱。或用石亦好。 下柱一面。凿孔数三。以备随水浅深。推移高低。而皆施铁管。另磨管孔之内。使之光滑。以受车之下柱。立下柱时。使柱之上首微仰向外。 上柱。立山字两柱。以木横架于两柱之上。横架木当腰处。刳作纵沟。作半圆形。以受车之上枢。 以车安于架。其形微偃。合于句股弦法。 古法则上下柱。皆于柱首施管。以受上下枢。盖墙附于轴。而水盈于沟。其
二曰墙。因螺旋之墨。削竹为柱而立之。以熟麻编之。如织箔㨾。以松脂熔蜡以涂之。墙之高。古法八分其轴之长。以为度而似太高。当随意减之。故古法亦曰可减也。不可加也。夫墙者所以为沟也。
三曰围。墙之外。削版而围之。每版广无过二寸。毋令太厚。其长以竟墙界为度。 顺墙柱之势。穿轴而立四柱。柱长依墙之高。以坚韧之木。为环而约之。 围既合矣。以铁箍固之。
四曰枢。以铁为枢。立之于轴之两端当心处也。以铁为之。务完实。其圆中规。便于旋转。
五曰架。以木为之柱。或用石亦好。 下柱一面。凿孔数三。以备随水浅深。推移高低。而皆施铁管。另磨管孔之内。使之光滑。以受车之下柱。立下柱时。使柱之上首微仰向外。 上柱。立山字两柱。以木横架于两柱之上。横架木当腰处。刳作纵沟。作半圆形。以受车之上枢。 以车安于架。其形微偃。合于句股弦法。 古法则上下柱。皆于柱首施管。以受上下枢。盖墙附于轴。而水盈于沟。其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8H 页
重甚矣。水力又终日冲上。则其势必驱轴而脱于围外。故以上下枢。入于上下柱首之管则无此患矣。但如此则不可用人转之法。槩缘古法必设轮于车。而以旁轮掉之故耳。今夫此车者。农夫之用。而我国农夫。率多椎鲁粗大之人。安得善用机轮等巧脆之器乎。如欲用之。徒费财力而已。必逐日损毁。竟为弃物而止矣。余尝有檃括机轮之制于中。而非所谓适用者。故今此所论。阙轮而不论。只以人转为制也。且于外围铁箍。常加审察而固之。则虽不施枢于柱首。亦可用矣。
六曰拐机。以木为之。施于上枢之大要。如缫丝车㨾子。而掉枝裹以绵搭。以便人手旋转时磨戛之患。此则巧者运思。可以随意变通。
恒升车图说
一曰筒。刳木为之。如今箍桶之制。方圆随意为之。长短视上水处之高下而为之度。 筒形上通底塞。而就其底作孔。(圆筒则方孔。方筒则圆孔。)以铁叶掩之而为之纽。如俗所谓赤贴形。俾开闭。
二曰柱。以木为之。方圆视筒。其厚无过二三寸。(此古法所谓虚取。)中穿一孔大小方圆。一如底孔。以铁叶掩之。为之纽。俾开闭。(如底孔铁叶。)就铁叶四方。立铁条四个。稍上而合之。以
六曰拐机。以木为之。施于上枢之大要。如缫丝车㨾子。而掉枝裹以绵搭。以便人手旋转时磨戛之患。此则巧者运思。可以随意变通。
恒升车图说
一曰筒。刳木为之。如今箍桶之制。方圆随意为之。长短视上水处之高下而为之度。 筒形上通底塞。而就其底作孔。(圆筒则方孔。方筒则圆孔。)以铁叶掩之而为之纽。如俗所谓赤贴形。俾开闭。
二曰柱。以木为之。方圆视筒。其厚无过二三寸。(此古法所谓虚取。)中穿一孔大小方圆。一如底孔。以铁叶掩之。为之纽。俾开闭。(如底孔铁叶。)就铁叶四方。立铁条四个。稍上而合之。以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8L 页
圆木为柄。柄之上。作横木以柱。合于当中处。横木之当头处。置石使之重。又另置横架木。以横木之尾。加于横架木。人足踏之。如碓硙状。使柱低仰出入于筒。柱出则筒底孔之铁叶开而水为之升。柱入则底孔之铁叶还闭。而柱孔之铁叶开。水上于柱矣。水上于柱则乃从旁管而注于注处矣。
三曰管。管者施于柱之上端。稍低三四寸许。以铁或竹筒为之。长短则随意为之。盖水既升于柱之上面。则当由此管而出矣。 管孔宜避柱上铁叶之纽。盖管在东则纽宜在西。若同在一方。则铁叶开时。必遮管孔故也。 灌溉处远于水则其管宜长。长而亦不及则以笕承之。
高转筒车图说
一曰柱。以木为之。先以两柱对立于岸上灌水处。又以两柱对立于水中。使上两柱与下两柱相对。两柱之间。横插一木。方其凿枘而合之使坚固。上下柱同。
二曰轴。以木为之。圆其形。横插于两柱。其凿亦圆。以便旋转。
三曰索。以竹为之。非竹则水湿之后。转致绞紧。不能圜转。索必两条挂于上轴。绕周下轴而合绹之。(左右索皆同。)索之长短。系于岸之高下。
三曰管。管者施于柱之上端。稍低三四寸许。以铁或竹筒为之。长短则随意为之。盖水既升于柱之上面。则当由此管而出矣。 管孔宜避柱上铁叶之纽。盖管在东则纽宜在西。若同在一方。则铁叶开时。必遮管孔故也。 灌溉处远于水则其管宜长。长而亦不及则以笕承之。
高转筒车图说
一曰柱。以木为之。先以两柱对立于岸上灌水处。又以两柱对立于水中。使上两柱与下两柱相对。两柱之间。横插一木。方其凿枘而合之使坚固。上下柱同。
二曰轴。以木为之。圆其形。横插于两柱。其凿亦圆。以便旋转。
三曰索。以竹为之。非竹则水湿之后。转致绞紧。不能圜转。索必两条挂于上轴。绕周下轴而合绹之。(左右索皆同。)索之长短。系于岸之高下。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9H 页
四曰筒。以木旋成。以容水四五升或三四升为度。筒之数不拘多少。索长则多筒。索短则少筒。筒之上端稍下数分。穿为少孔。以细索贯之。分系于左右两索。次次悬之筒。相去以人意量之。无令太稀阔。 四者既具。将上柱横贯之。圆轴转之。则两索齐转而下筒之绕下轴也。自然戽水而升。一筒既然。又一筒复然。至于上轴则筒之踰越于轴也。其势自覆而注水于岸上。循环不绝。上水无穷。 尝与丁遇泰论此法。其言曰。两索之间。以竹作细条多数横结之。又以木多作细钉。如枣核㨾。绕轴当中处而插之。(上下轴同)则转旋之际。两索横结之竹条。辄微微碍过于枣核钉。而索之转也有力。此说殊妙。
附东国水车考
本朝 孝庙元年(庚寅)夏五月。教备边司曰。燕沈灌溉之用。莫如水车。我国专昧此制。咫尺虽有滚滚之流。地势稍高则末如之何。农者天下之大本。而其器之不利如此。今令工匠造出。如其可用。则传布外方。以为劝农之一助。备边司覆启曰。 圣上当此旱乾。特轸民事。自禁中造水车。制度甚巧。斡转如神。诚能家置户设。则有益于备旱。必不浅浅。请令有司依㨾造十具。分送八道及两都。从之。(国朝宝鉴)
本朝忠清监司金堉状启曰。今年劝稼之策。不可不别㨾
附东国水车考
本朝 孝庙元年(庚寅)夏五月。教备边司曰。燕沈灌溉之用。莫如水车。我国专昧此制。咫尺虽有滚滚之流。地势稍高则末如之何。农者天下之大本。而其器之不利如此。今令工匠造出。如其可用。则传布外方。以为劝农之一助。备边司覆启曰。 圣上当此旱乾。特轸民事。自禁中造水车。制度甚巧。斡转如神。诚能家置户设。则有益于备旱。必不浅浅。请令有司依㨾造十具。分送八道及两都。从之。(国朝宝鉴)
本朝忠清监司金堉状启曰。今年劝稼之策。不可不别㨾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29L 页
料理。臣以中国水车之制。令各邑多造。以为备旱之计矣。民之无田畓者。或欲耕食陈荒之地。一入田案之中。则赋役难堪。以此不敢开垦。今若别立事目。帐付元田外。新起陈地者。作为一案。起则收税。陈则免税。使之任意耕食。则陈田大辟而税入亦多。实为两便于公私。此两件事。非但本道可行。他道亦可行。庙堂商议分付。(潜谷集)
高丽密直提学白文宝上劄子。江淮之民。为农而不忧水旱者。水车之力也。吾东方人治水田者。必引沟浍。不解水车之易注。故田下有渠浍不足寻丈之深。下瞰而不敢激。是以污莱之田。什常八九。宜命界首官造水车。使效工。取㨾可传于民间。此备旱垦荒第一策也。又民得兼务于下种插秧。则亦可以备旱。不失谷种。(高丽史)
高丽密直提学白文宝上劄子。江淮之民。为农而不忧水旱者。水车之力也。吾东方人治水田者。必引沟浍。不解水车之易注。故田下有渠浍不足寻丈之深。下瞰而不敢激。是以污莱之田。什常八九。宜命界首官造水车。使效工。取㨾可传于民间。此备旱垦荒第一策也。又民得兼务于下种插秧。则亦可以备旱。不失谷种。(高丽史)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0H 页
种蔘谱
拣种第一则
蔘身直细而长者为佳。百本合重一两。则为上品种。 丹科熟时。摘取经一宿。以丹肌浓淹为度。净泉浸过。捞去浮者。取其沈者曝乾。以除湿气。取竹筒一节。就其上节。遍穿细孔。先以合法土(方见下)糁下一遍。乃将蔘子糁之。如是累度。待满筒埋于种蔘之田。至春出视。则子子甲坼。皆含萌意。
择土第二则
山上高地肥厚土。受万里风而成黑壤者佳。杂细沙尤良。取之略曝。除其湿气。以微润为度。大筛筛下匀细。勿令块结不匀。是为合法土。
治地第三则
治地有二法。一曰盆。二曰田。盆法先治置盆之地。聚土成台阶形。掘其上为陷。以陶盆安于陷中。乃打去盆底然后下土实之。 田法聚土成台之后。以石片或砖甓。四方围住。以成方盆。下土实之。(凡下土实之。皆用合法土。)
时候第四则
清明寒食前后各三日。种之为宜。
下土第五则
拣种第一则
蔘身直细而长者为佳。百本合重一两。则为上品种。 丹科熟时。摘取经一宿。以丹肌浓淹为度。净泉浸过。捞去浮者。取其沈者曝乾。以除湿气。取竹筒一节。就其上节。遍穿细孔。先以合法土(方见下)糁下一遍。乃将蔘子糁之。如是累度。待满筒埋于种蔘之田。至春出视。则子子甲坼。皆含萌意。
择土第二则
山上高地肥厚土。受万里风而成黑壤者佳。杂细沙尤良。取之略曝。除其湿气。以微润为度。大筛筛下匀细。勿令块结不匀。是为合法土。
治地第三则
治地有二法。一曰盆。二曰田。盆法先治置盆之地。聚土成台阶形。掘其上为陷。以陶盆安于陷中。乃打去盆底然后下土实之。 田法聚土成台之后。以石片或砖甓。四方围住。以成方盆。下土实之。(凡下土实之。皆用合法土。)
时候第四则
清明寒食前后各三日。种之为宜。
下土第五则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0L 页
以合法土就盆内。(石甓方盆同)细细糁下。以盆满十之八为限。既满限。人手净洗。右手直扦入至底。左手取蔘种。令直竖入。乃将右手徐徐引出。左手把蔘身。随右手出势徐徐引升。无使尾端及细梎。致或盘蹙。既出土上。复以合法土糁下覆之加一分。通计元入之土。为满盆十之九。
看护第六则
将笆子环住安盆之台阶。十分坚密。只留一门。以通出入。严其扃鐍。以防偷窃。复以麻骨(俗名决邑竹)或芦或竹编为箔。令不疏不密。覆于篱上。以防曝阳及霔雨。若值大雨。加覆之。(加覆用松枝亦好。)
收治第七则
丹科既熟满足。须卧其茎。 秋深或冬浅时。掘取入盛小盆。(缸盎皆可)将合法土同盛。埋于田中。待春如法复种。(入盆时勿令蔘身相接。) 叶色萎黄。是其根有病。须抽而视之。若蔘身遍带黄色。用清泉濯净。以白粉涂之复种。其病即愈。 虽冬月。不可入置房室。
禁忌第八则
一切不洁之物皆切忌。勿使犯染者近之。 谷草虽一茎。勿令留于田中。 吃犬肉者切忌。 一切虫鼠之属。勿令或近。 俗称金火生人。种蔘不茂。
看护第六则
将笆子环住安盆之台阶。十分坚密。只留一门。以通出入。严其扃鐍。以防偷窃。复以麻骨(俗名决邑竹)或芦或竹编为箔。令不疏不密。覆于篱上。以防曝阳及霔雨。若值大雨。加覆之。(加覆用松枝亦好。)
收治第七则
丹科既熟满足。须卧其茎。 秋深或冬浅时。掘取入盛小盆。(缸盎皆可)将合法土同盛。埋于田中。待春如法复种。(入盆时勿令蔘身相接。) 叶色萎黄。是其根有病。须抽而视之。若蔘身遍带黄色。用清泉濯净。以白粉涂之复种。其病即愈。 虽冬月。不可入置房室。
禁忌第八则
一切不洁之物皆切忌。勿使犯染者近之。 谷草虽一茎。勿令留于田中。 吃犬肉者切忌。 一切虫鼠之属。勿令或近。 俗称金火生人。种蔘不茂。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1H 页
铁瓮八至图总叙
关西山川地势之为国家捍蔽者。凡有三重。鸭水一也。岭干之自甲岘抵左岘者二也。铁瓮三也。疆域有事。所以战守者有三策。婴鸭水之险。清野坚壁。使贼骑不敢侵轶我边鄙上也。依岭干以为固。使不得踰岭。则沿边虽扰。而中山晏如其次也。岭干失守。则据铁瓮之城。阨清江之路。使不得渡萨而南。又其次也。然鸭水之入关西界者。始自茂昌闾延。至于弥串入海。延袤千有馀里。沿江置戍为邑七。为镇堡二十八。罗络相望。固无遗策。而所守既广。力有所分。兵法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然则鸭水苟能守矣。固为善之善者。而其事实难。未保其为万全也。自熙川之甲岘。至于宣川之东林左岘。岭脊逦迤。峻崿叠嶂。连亘七百里不绝。屹然天造地设之金城铁壁。而其间岭南北通行之路。大者十四。小者十二。皆是折坂悬栈。置镇堡于隘口以守之。其视沿江守备。迥有难易。而屡百里之间。列二十馀隘口。则其守未甚约矣。镇将多秩卑。镇卒又甚疲单。则其力可谓弱矣。万一创卒之际。事出不意。则不能无生得失矣。然则徒恃岭干之险绝。以为贼不能飞过者。亦未为通论也。夫铁瓮之地。据在清南北交会之冲。遵清江南岸而治者。价川安州二邑。与铁瓮壤地相接。由清北而适清南
关西山川地势之为国家捍蔽者。凡有三重。鸭水一也。岭干之自甲岘抵左岘者二也。铁瓮三也。疆域有事。所以战守者有三策。婴鸭水之险。清野坚壁。使贼骑不敢侵轶我边鄙上也。依岭干以为固。使不得踰岭。则沿边虽扰。而中山晏如其次也。岭干失守。则据铁瓮之城。阨清江之路。使不得渡萨而南。又其次也。然鸭水之入关西界者。始自茂昌闾延。至于弥串入海。延袤千有馀里。沿江置戍为邑七。为镇堡二十八。罗络相望。固无遗策。而所守既广。力有所分。兵法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然则鸭水苟能守矣。固为善之善者。而其事实难。未保其为万全也。自熙川之甲岘。至于宣川之东林左岘。岭脊逦迤。峻崿叠嶂。连亘七百里不绝。屹然天造地设之金城铁壁。而其间岭南北通行之路。大者十四。小者十二。皆是折坂悬栈。置镇堡于隘口以守之。其视沿江守备。迥有难易。而屡百里之间。列二十馀隘口。则其守未甚约矣。镇将多秩卑。镇卒又甚疲单。则其力可谓弱矣。万一创卒之际。事出不意。则不能无生得失矣。然则徒恃岭干之险绝。以为贼不能飞过者。亦未为通论也。夫铁瓮之地。据在清南北交会之冲。遵清江南岸而治者。价川安州二邑。与铁瓮壤地相接。由清北而适清南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1L 页
者。莫不由宁边界。故上所谓岭干诸路。殊涂同归。毕竟会通于宁边。如辐之凑毂。此所以铁瓮一城。能与千里之江七百里之岭。其势相参。当其为一重也。其地东北至于宁远。东至于德川。东南至于价川。南及西南至于安州。皆清南内地也。西至于博川。接嘉山以西直路。又西至于泰川。接龟城昌朔之路。西北至于云山。接渭楚碧潼之路。北至于熙川。接江界之路。此其八至控制之形也。清江自熙川南流。由府治东界。行五六十里至通路。(今称东莱)折而西流。历府治南安价北。与大定江合流入海。自通路以上而言之。江之东即妙香百岭。又其东即宁远德川。纯山无野。树木参天。网鹰猎虎者外。绝罕人到。决非胡骑经过之地。不足虑也。惟通路以西。海口以东一带百馀里。为当守之地。而通路所串等津路抵价川。疏凿三津津路抵安州。而铁瓮处于其中。相距各五六十里。敌之踰岭而向清南者。只有此两路。而皆不出铁瓮左右指顾之中矣。地利之要且险如是。世之论者。莫不以铁瓮为保障重地。彼徒见城池之险固而已。至于要害形便若是之重者。未尝言也。臣待罪玆府以来。喜与邑之老武游。问其山川岭阨道里疆域。遇诸镇将吏退校老卒之过此者。辄召而问之然后。清北一域。如指诸掌。而益知铁瓮之为重也。尝以为谋国者不以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2H 页
西边为忧则已。如忧之。必先知宁边之为切要害至重大而后。可与谋矣。苟知之矣。虽竭一道之力以实之。亦未为过矣。遂画纸为铁瓮八至图。其山岭川江则必从其源脉而断续之。其郡县区域则随其长短广狭而界画之。其道路远近则作为短尺以度之。于是铁瓮之四至八至位置条脉。井井不紊。一览暸然。可以历历指数。敢拟还朝之后。谨将一本。仰备 乙览。而其副本则藏于本府。以示继臣而为此府者。庶几其知此邑之重如是而有以宽之也。
铁瓮八至图或问
或问铁瓮八至图总叙。以清江之通路所串疏凿三津等抵价川安州两路。为当守之地。是外能无可虞之路乎。曰江界之地与宁远相接者。隔以狼林山。自此历宁远至德川。皆重山叠嶂。树木蔚密。人迹罕到。决非铁骑驰骋之地。胡人之长技在于骑。而此地不便于驰突。故曰不足虑也。清江自北而南。至通路。始屈折西流。横截南北百馀里而入海。然则东之绝峡。西之大海。紧束关西当腰之地。中间一带横流于宽展之地者。不过百馀里。而又必以天下所未有之铁瓮险固处于其半。此岂非天造地设。为国家藩蔽乎。铁瓮之城四面。皆千寻削壁。飞鸟不能过。四门之中。北门为水口。故最称平易。而然
铁瓮八至图或问
或问铁瓮八至图总叙。以清江之通路所串疏凿三津等抵价川安州两路。为当守之地。是外能无可虞之路乎。曰江界之地与宁远相接者。隔以狼林山。自此历宁远至德川。皆重山叠嶂。树木蔚密。人迹罕到。决非铁骑驰骋之地。胡人之长技在于骑。而此地不便于驰突。故曰不足虑也。清江自北而南。至通路。始屈折西流。横截南北百馀里而入海。然则东之绝峡。西之大海。紧束关西当腰之地。中间一带横流于宽展之地者。不过百馀里。而又必以天下所未有之铁瓮险固处于其半。此岂非天造地设。为国家藩蔽乎。铁瓮之城四面。皆千寻削壁。飞鸟不能过。四门之中。北门为水口。故最称平易。而然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2L 页
犹绝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所谓金城天府。以若城池。据若形便。又与安州节度使所治。夹清江而居。自成掎角。苟使粗解战守之方者守之。则凡有缓急。拥城自固。贼或过城而向清江。则亦可出兵而击之。操纵伸缩。可以自由。此所以一片孤城。独当一重捍蔽也。但清江下流与大定江合流入海。清江之南。即安州地也。大定之北。即嘉山七岳山渴马仓等地也。两江之间。即博川地古城镇也。贼之来者。若舍晓星岭路。由定州之玉鸡纳清等路。渡渴马川及大定清川二江下流近海处。而出安州之后。则与铁瓮相距七八十里之远。此一路最似可虞。而古城镇所在适当其路。若稍增其兵粮器仗。以为一面之备。则古城距节度使营未甚远。缓急报警。亦可相救。此不可不措置也。
或问总叙。只言铁瓮之为要害而已。不及施措之方何也。曰今人之患。在于全昧铁瓮之为要害若是之重也。如其知之。必不若是其慭置一边也。彼徒见城池之险固。而曰关防也保障也云尔者。其亦浅之为铁瓮也。故特举地势所居之形便要害。重言复言。申申不已。欲使一国之人。晓然知铁瓮之为切要害大形便。决不可等弃然后。方可议于施措。不能如是。而其所视之不过为关
或问总叙。只言铁瓮之为要害而已。不及施措之方何也。曰今人之患。在于全昧铁瓮之为要害若是之重也。如其知之。必不若是其慭置一边也。彼徒见城池之险固。而曰关防也保障也云尔者。其亦浅之为铁瓮也。故特举地势所居之形便要害。重言复言。申申不已。欲使一国之人。晓然知铁瓮之为切要害大形便。决不可等弃然后。方可议于施措。不能如是。而其所视之不过为关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3H 页
西之一雄府而止。则更无措手处。
或问既知铁瓮之要害形便。而修其战守之具。其事当如何。曰前辈设置铁瓮。其所以辛勤拮据。多般措置者。可谓至矣。而升平日久。百弊猬兴。古人之苦心。几归弁髦。今其见存者。使之婴城自守。尚未足以依㨾。则其可责之以出而击贼乎。若使铁瓮徒能自守而已。则是用其城池而弃其形便也已。不足以尽捍蔽之责。况并与守城而不能为。则是并与城池而弃之也。宁不痛惜。必也得识务而有诚心者而久任之。又不拘之以文法。俾展布其四体。则施措之方。存乎其人。
或问施措之要道当何先。曰。赵襄子将走晋阳。曰尹铎之所宽也。善哉言乎。宽之一字。实为为保障之先务。今虽有智者。舍此而奚先哉。蕫安于之治晋阳也。馆宇以铜为柱。墙壁实以箭材。古人经远之谟盖如此。触类而长之。则凡厥峙粮饷修兵器。练士卒劝武艺。阙一不可。其人存则其政举。此皆系于守将之以诚心润色之耳。
或问总叙及图说。或以江之碧潼以西。岭之甫里见子以西为可虞。或以宁远,德川非胡骑驰过之地。是独见江界,渭楚,宁远,德川等地。多山险峻而言耳。得无近于汉弃阴平守备之讥乎。曰非也。碧潼以西。其地近于建州
或问既知铁瓮之要害形便。而修其战守之具。其事当如何。曰前辈设置铁瓮。其所以辛勤拮据。多般措置者。可谓至矣。而升平日久。百弊猬兴。古人之苦心。几归弁髦。今其见存者。使之婴城自守。尚未足以依㨾。则其可责之以出而击贼乎。若使铁瓮徒能自守而已。则是用其城池而弃其形便也已。不足以尽捍蔽之责。况并与守城而不能为。则是并与城池而弃之也。宁不痛惜。必也得识务而有诚心者而久任之。又不拘之以文法。俾展布其四体。则施措之方。存乎其人。
或问施措之要道当何先。曰。赵襄子将走晋阳。曰尹铎之所宽也。善哉言乎。宽之一字。实为为保障之先务。今虽有智者。舍此而奚先哉。蕫安于之治晋阳也。馆宇以铜为柱。墙壁实以箭材。古人经远之谟盖如此。触类而长之。则凡厥峙粮饷修兵器。练士卒劝武艺。阙一不可。其人存则其政举。此皆系于守将之以诚心润色之耳。
或问总叙及图说。或以江之碧潼以西。岭之甫里见子以西为可虞。或以宁远,德川非胡骑驰过之地。是独见江界,渭楚,宁远,德川等地。多山险峻而言耳。得无近于汉弃阴平守备之讥乎。曰非也。碧潼以西。其地近于建州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3L 页
辽沈。今之所忧者。政在于中国有事故为说然也。至于清人之纪纲或弛。而开元,乌喇各自为心。则四郡渭楚等地。尤为可忧。亦安可专力于彼而专弃于此乎。但建州辽沈有事。则为患必大。开元,乌喇虽有事。小则如 国初时野人部落。寇抄出没。大则不过侵掠边鄙而止。恐不至于大举深入也。故特先举其重且要者而言尔。若曰江界,渭楚,宁远,德川等地。全无可忧。是妄庸尔。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4H 页
岭干表里图说
鹰洞,甲岘,道阳等岭。岭内则有柔院镇。岭外则有平南镇。 狄踰岭。岭外置神光镇以守之。而狗岘,白坡等岭。岭外两路。并会于神光。此亦神光所守也。 柳头幕,牟德两岭。柳幕之上。古有小城。置别将以守之。今无而属之牛岘。 梅花,棘城等岭两路。并会于牛岘镇之境内。乃牛岘所守也。牛岘岭之牛岘镇。车岭之车岭镇。并在岭外。 丫好尾,月隐乃等岭。岭内有委曲镇。而昌城巨里,甫里见子等两岭。岭外有崔担夫。岭内有于自里岭。而崔担夫岭之外。有林土镇。于自里岭路。复会于委曲镇。 狗鸡,缓项两岭。岭内有恃寨镇。 大防,小防两岭。岭内有幕岭镇。大防岭土人谓之青坡岭。 界畔岭。岭内有大馆城。即朔州中军所守也。 温井,天摩两岭。岭内有天摩镇。 青龙岭。岭之外即塞垣。而塞垣之内。有安义,植松二镇。青龙以下则直至宣川之左岘。
右岭干表里防守之势也。古人之设置诸镇。筑城设关。以严其守者。若是其至矣。而近闻诸镇凋弊。不能自支。缓急将何以有为。此可寒心。苟使各镇镇将皆得人。而区画财力。增其兵粮器仗。使其所守之地。有人和之固。则岭干一带。可谓金城铁壁。而为 国家万全之福矣。
鹰洞,甲岘,道阳等岭。岭内则有柔院镇。岭外则有平南镇。 狄踰岭。岭外置神光镇以守之。而狗岘,白坡等岭。岭外两路。并会于神光。此亦神光所守也。 柳头幕,牟德两岭。柳幕之上。古有小城。置别将以守之。今无而属之牛岘。 梅花,棘城等岭两路。并会于牛岘镇之境内。乃牛岘所守也。牛岘岭之牛岘镇。车岭之车岭镇。并在岭外。 丫好尾,月隐乃等岭。岭内有委曲镇。而昌城巨里,甫里见子等两岭。岭外有崔担夫。岭内有于自里岭。而崔担夫岭之外。有林土镇。于自里岭路。复会于委曲镇。 狗鸡,缓项两岭。岭内有恃寨镇。 大防,小防两岭。岭内有幕岭镇。大防岭土人谓之青坡岭。 界畔岭。岭内有大馆城。即朔州中军所守也。 温井,天摩两岭。岭内有天摩镇。 青龙岭。岭之外即塞垣。而塞垣之内。有安义,植松二镇。青龙以下则直至宣川之左岘。
右岭干表里防守之势也。古人之设置诸镇。筑城设关。以严其守者。若是其至矣。而近闻诸镇凋弊。不能自支。缓急将何以有为。此可寒心。苟使各镇镇将皆得人。而区画财力。增其兵粮器仗。使其所守之地。有人和之固。则岭干一带。可谓金城铁壁。而为 国家万全之福矣。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4L 页
江边七邑。孰非与彼相接之地。而丁卯丙子之难。彼兵未尝从渭原以上诸沿。而必取昌朔湾府之路者。非特辽沈相近故耳。江界,渭楚等地。自江抵岭干也远。碧潼,昌朔。自江抵岭干也近。惟其远也。故多山而险。惟其近也。故少山而易。彼兵之入我地者。舍其远且险而取其近且易者。其势然耳。岭干之脉。从汉泰岭而来。西抽为岭干。北迤为葱田,茂城等岭。为江界为四郡。此所以多山也。岭干西迤至柳头幕。北抽一臂起以为大勿移山。而大勿移之支东为渭原。西为楚山。此亦所以多山也。碧潼则与楚山相界处。有童巾江以隔之。故大勿移之脉。不能过碧潼而西。碧潼之地。江与岭之间。不过百馀里。故碧潼之山。即不过岭干之支角如是也。故其山皆自南而北者也。自东而西者。只有林土镇后岭。其馀自岭向江。皆从谷中行。昌朔以下。距江尤近。故如自缓项,大防等岭抵昌洲。自小防抵甲岩。直是两山支间长谷。都无一冈遮隔。轻骑疾驱。数顿可至。防守之所当致力者。江之自碧潼以西。岭之自甫里见子以西。尤宜惓惓焉尔。
塞垣。即龟城植松镇所守也。岭干到天摩岭。分抽二支。其一南抽直向青龙岭左岘城等者也。其一西抽如鸟舒翼。弯弯向西南而折。两支相遇而对成隘口。作门阙状。中开
塞垣。即龟城植松镇所守也。岭干到天摩岭。分抽二支。其一南抽直向青龙岭左岘城等者也。其一西抽如鸟舒翼。弯弯向西南而折。两支相遇而对成隘口。作门阙状。中开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5H 页
平野。安义,植松两镇。皆居其内。中有一水从两支相会之口而西流向义州。即古津江上流也。筑城以跨水。横塞山口。此所谓塞垣也。贼若舍直路。从塞垣作路。由龟城,泰川等路。直抵宁边或安州。则程道比直路甚捷。此甚可虞也。要守塞垣。则植松之镇。宜另加增厚之耳。
宣川左岘之支。抵海处曰棘城隅。自左岘之东。至棘城之东。有剑山城横亘险绝。人马不得通行。两山之间。有小江曰清江。贼虽舍左岘而取棘城路。其势不得不遵清江坪而上。戛过左岘城东面之下。此所以左岘为要害重防也。
当峨山城。即昌城中军所守也。居云山地境。岘之外控狗鸡,缓项,界畔等岭路。而城址险固。虽小可守。平时峙谷缮兵。如当缓急。择精锐坚守。亦为一大助。而至于云山则专赖此城为固。此城不守则云山无矣。
宣川左岘之支。抵海处曰棘城隅。自左岘之东。至棘城之东。有剑山城横亘险绝。人马不得通行。两山之间。有小江曰清江。贼虽舍左岘而取棘城路。其势不得不遵清江坪而上。戛过左岘城东面之下。此所以左岘为要害重防也。
当峨山城。即昌城中军所守也。居云山地境。岘之外控狗鸡,缓项,界畔等岭路。而城址险固。虽小可守。平时峙谷缮兵。如当缓急。择精锐坚守。亦为一大助。而至于云山则专赖此城为固。此城不守则云山无矣。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5L 页
关西战守图说
我国虽僻在遐隅。而中国有事。我国未尝不与焉。由汉以前姑置之。毋丘俭,慕容皝。隋唐二君。李绩,苏定方,刘仁轨。此其大举者。而或荡灭或屠戮。至于契丹,金,蒙古之害。则天下之中。东国尤甚。金之蒲鲜万奴。元之哈丹。元末之红贼。明季之毛文龙。皆乘难逞肆流毒至矣。前史所载。历历可验。见今清人入主中国。已二百年矣。倘使清业衰也。我国安得高枕而卧哉。阴雨之备。何时不急。何方不然。而今时之西北。恐不可不汲汲图之也。
西路防守之策。诚不可不预为之所。而彼众我寡。彼骑我步。虽有良将善谋。不格明矣。此所以丁卯丙子之际。庙议不敢出于战守。而惟以走与降为上策耳。弱国之势。藉曰不得不然。而亦在于自强而已。苟使两西先据形便。置以重兵。又能邑邑坚守。捲入人畜。清野以待。虏虽大举深入。至一郡而一郡坚守。至一县而一县坚守。攻无所得。野无所掠。行远师老。旷日持久。其势必衰矣。况大众远役。不得赍粮。其计必因粮于我。而粮刍不继。人马困顿。虽有铁马千群。何能有为。或曰。虏若于所过州郡。必欲攻破而后过。则州郡之坚守。诚有益矣。虏知我国州郡之兵力。纵或自守。而必不能遮击。任他坚守。掉臂过之则何哉。丙子之难。
我国虽僻在遐隅。而中国有事。我国未尝不与焉。由汉以前姑置之。毋丘俭,慕容皝。隋唐二君。李绩,苏定方,刘仁轨。此其大举者。而或荡灭或屠戮。至于契丹,金,蒙古之害。则天下之中。东国尤甚。金之蒲鲜万奴。元之哈丹。元末之红贼。明季之毛文龙。皆乘难逞肆流毒至矣。前史所载。历历可验。见今清人入主中国。已二百年矣。倘使清业衰也。我国安得高枕而卧哉。阴雨之备。何时不急。何方不然。而今时之西北。恐不可不汲汲图之也。
西路防守之策。诚不可不预为之所。而彼众我寡。彼骑我步。虽有良将善谋。不格明矣。此所以丁卯丙子之际。庙议不敢出于战守。而惟以走与降为上策耳。弱国之势。藉曰不得不然。而亦在于自强而已。苟使两西先据形便。置以重兵。又能邑邑坚守。捲入人畜。清野以待。虏虽大举深入。至一郡而一郡坚守。至一县而一县坚守。攻无所得。野无所掠。行远师老。旷日持久。其势必衰矣。况大众远役。不得赍粮。其计必因粮于我。而粮刍不继。人马困顿。虽有铁马千群。何能有为。或曰。虏若于所过州郡。必欲攻破而后过。则州郡之坚守。诚有益矣。虏知我国州郡之兵力。纵或自守。而必不能遮击。任他坚守。掉臂过之则何哉。丙子之难。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6H 页
过安州而不击。此非其验欤。曰其时则所过州郡。望风奔溃。自鸭江抵京都。如无人之境。一片安州。何须劳兵趯倒乎。今若两西邑邑。皆坚守如铁。大众之来。纵不得邀击。大众既过。小小殿后之贼。独不能出而击之乎。一邑如此。又一邑如此。自江边抵畿辅。邑邑皆然。则贼之后继断绝。而不敢深入矣。虏虽强且多。其势不能使大军恒聚一处。首尾千里。必断断续续。我军坚壁饱食。俟其稀少处而剿之。则获一贼。减虏一分气势。获二贼。减二分气势。积少成多。减得几许。则其多可少。其强可弱。而前邑遮其前。后邑议其后。则虏安得放心深入乎。故御虏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大略如此。
临难御敌。不过战守二策。而战守之术。惟视彼我之长短而为之制。虏之长骑也。是岂我国之束伍步卒。所能支吾。或曰步利于御骑者妄也。又曰虽我国。苟能精选锐骑。何遽不若虏人。若此者。欲以我之所短。争彼之所长也。必败之道也。惟有设险一策。是为我之所长。苟能善设险而善守之。则彼之所长。反为所短。而其长在我矣。设险莫如山城。而山城多在深僻处。是避难之所。非捍御之地。必于直路诸邑及两西诸邑。就大路旁。一并筑城。要使贼攻一县而不能破一县。攻一郡而不能破一郡而已。我国筑城无
临难御敌。不过战守二策。而战守之术。惟视彼我之长短而为之制。虏之长骑也。是岂我国之束伍步卒。所能支吾。或曰步利于御骑者妄也。又曰虽我国。苟能精选锐骑。何遽不若虏人。若此者。欲以我之所短。争彼之所长也。必败之道也。惟有设险一策。是为我之所长。苟能善设险而善守之。则彼之所长。反为所短。而其长在我矣。设险莫如山城。而山城多在深僻处。是避难之所。非捍御之地。必于直路诸邑及两西诸邑。就大路旁。一并筑城。要使贼攻一县而不能破一县。攻一郡而不能破一郡而已。我国筑城无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6L 页
法。徒费人力。竟作无用难守之城。今另有一法。具图于下。
城周切勿阔大。阔大则难守且费力。故占基时。必知此意以为制。而城形宜随地形。勿拘纡直。但依其势。盖城形宜纡。纡则无雉而自成雉形。多省劳费。其直者亦可附之以雉。如遇地势不得不直处。则任其直而附之以雉。凡城制之不可阙者。曰雉城也。曰垛口之制也。曰瓮城也。三者如法然后。方为可守之城。
雉城者。城身外。另附凸形是也。其详在纪效新书。夫无雉之城。编兵配堞。用人多而守备薄。每一垛。立三四人守之。则用人不得不多。配堞一周。其数已多。又安得二周三周而为厚且密哉。故用雉制则每一雉。用十人守之而有馀矣。雉雉如此。则凡其两雉之间。虽不配一卒可矣。两雉相距。勿令太远。远则矢丸不能及。又勿令太近。近则放大炮有碍。必使两间相距百步。斯可以大要用丸矢相及。可以御贼。为准方为活法。 垛口之制。要两尖相对。两尖相对则垛口至狭。而左内面与右外面斜相对。右内面与左外面斜相对。则其间甚阔。故贼之见我处狭。我之见贼处阔。而丸矢之及。可以广矣。纪效新书之法。用砖甓筑城。故预为尖头之砖。我国外邑。难责烧砖。只用细石与泥土相杂。两尖(两尖上下似有脱字)相对之形亦可。 瓮城者。门外周抱筑之者是也。所
城周切勿阔大。阔大则难守且费力。故占基时。必知此意以为制。而城形宜随地形。勿拘纡直。但依其势。盖城形宜纡。纡则无雉而自成雉形。多省劳费。其直者亦可附之以雉。如遇地势不得不直处。则任其直而附之以雉。凡城制之不可阙者。曰雉城也。曰垛口之制也。曰瓮城也。三者如法然后。方为可守之城。
雉城者。城身外。另附凸形是也。其详在纪效新书。夫无雉之城。编兵配堞。用人多而守备薄。每一垛。立三四人守之。则用人不得不多。配堞一周。其数已多。又安得二周三周而为厚且密哉。故用雉制则每一雉。用十人守之而有馀矣。雉雉如此。则凡其两雉之间。虽不配一卒可矣。两雉相距。勿令太远。远则矢丸不能及。又勿令太近。近则放大炮有碍。必使两间相距百步。斯可以大要用丸矢相及。可以御贼。为准方为活法。 垛口之制。要两尖相对。两尖相对则垛口至狭。而左内面与右外面斜相对。右内面与左外面斜相对。则其间甚阔。故贼之见我处狭。我之见贼处阔。而丸矢之及。可以广矣。纪效新书之法。用砖甓筑城。故预为尖头之砖。我国外邑。难责烧砖。只用细石与泥土相杂。两尖(两尖上下似有脱字)相对之形亦可。 瓮城者。门外周抱筑之者是也。所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7H 页
以使贼不知门之开闭也。又以防大炮之碎门也。有城之不可阙者也。今若于门内。为三重瓮城尤妙。若是则设令城门失守。贼不能长驱直入矣。
三者既依法。则凡系华鲜之饰。非外邑事力所可责办。只可随力为实际事。或用土石相杂。或用土或用石。而内托以土。皆无不可。务要坚密杵筑而已。如是则省费矣。门内瓮城。不必大段高厚。只如馆舍墙垣足矣。非特门内为然。城内皆为内墙。或二重或一重亦宜。
绕城皆掘垓子。垓子外。多掘品字小坑以绕之。以防贼骑驰突。
仓库军器等物。皆寘城内。
火炮,佛狼机等属。非外邑所能多备。但计门数雉数。而各备一二坐。火炮等具。西路今无解造工匠。自京下送善手匠数人。分往大邑数处。随力打造。分给各邑。且今西邑教师不解藏放。宜使京军门择送数人于监兵营及大邑数处。分明教训。使之次次传习。以一人而教十人。自一邑而教一道为宜。火炮打造。若以物力难办为忧。则见今西路有月课铳药丸分送各邑之规。限年停止。以其财力移用。则似无难办之忧矣。
西路各邑。每年冬三朔及春孟朔合四朔。皆有操练。此四
三者既依法。则凡系华鲜之饰。非外邑事力所可责办。只可随力为实际事。或用土石相杂。或用土或用石。而内托以土。皆无不可。务要坚密杵筑而已。如是则省费矣。门内瓮城。不必大段高厚。只如馆舍墙垣足矣。非特门内为然。城内皆为内墙。或二重或一重亦宜。
绕城皆掘垓子。垓子外。多掘品字小坑以绕之。以防贼骑驰突。
仓库军器等物。皆寘城内。
火炮,佛狼机等属。非外邑所能多备。但计门数雉数。而各备一二坐。火炮等具。西路今无解造工匠。自京下送善手匠数人。分往大邑数处。随力打造。分给各邑。且今西邑教师不解藏放。宜使京军门择送数人于监兵营及大邑数处。分明教训。使之次次传习。以一人而教十人。自一邑而教一道为宜。火炮打造。若以物力难办为忧。则见今西路有月课铳药丸分送各邑之规。限年停止。以其财力移用。则似无难办之忧矣。
西路各邑。每年冬三朔及春孟朔合四朔。皆有操练。此四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7L 页
次中。两次则依时行法练习。两次则习守城之法为宜。或曰脱有缓急。各邑束伍兵。皆将领赴镇营。将何以守城。而乃使之习守城之法乎。曰有变则束伍领赴镇营。民兵保守本城而已。今民兵不可调发鍊习。只使束伍兵常时练习。而使民兵常常见之。则自知向方矣。所谓民兵。皆是境内人。自然习于耳目。而其于当难守城之时。大胜于全然生疏矣。
直路邑为尤紧。而此是敕使经行之路。如以刱筑无前之城为难。则只立雉城。两雉之间。但以土筑作城。周基址。且掘垓子于外。此外之城门瓮城等具姑阙之。闻变然后掘品字坑。以其挖出之土。急依城周之基。筑作土墙可矣。如值冬月土冻。不得掘坑与筑墙。则已之亦可。盖雉城完固。而用人守之。备火器以待之。则两雉之间。贼不敢接足。虽无墙而已自为壁垒之形。其视全然空荡。相去远矣。
缓急之时。人民四散奔溃。最为可闷。此宜有预授方略。俾有固志。今使民居或十洞而一处。或七八洞而一处。作为一屯。择山麓之四无依附。中突一峰者。上筑墙堡。多堆石子。如当变时。使老弱妇女。搬其米谷牛马而入避之。有贼来犯则投石以御之。老弱妇女虽力弱而先据高处。抵敌仰攻之贼。不患不足矣。且如此处来犯之贼。非大势贼。而
直路邑为尤紧。而此是敕使经行之路。如以刱筑无前之城为难。则只立雉城。两雉之间。但以土筑作城。周基址。且掘垓子于外。此外之城门瓮城等具姑阙之。闻变然后掘品字坑。以其挖出之土。急依城周之基。筑作土墙可矣。如值冬月土冻。不得掘坑与筑墙。则已之亦可。盖雉城完固。而用人守之。备火器以待之。则两雉之间。贼不敢接足。虽无墙而已自为壁垒之形。其视全然空荡。相去远矣。
缓急之时。人民四散奔溃。最为可闷。此宜有预授方略。俾有固志。今使民居或十洞而一处。或七八洞而一处。作为一屯。择山麓之四无依附。中突一峰者。上筑墙堡。多堆石子。如当变时。使老弱妇女。搬其米谷牛马而入避之。有贼来犯则投石以御之。老弱妇女虽力弱而先据高处。抵敌仰攻之贼。不患不足矣。且如此处来犯之贼。非大势贼。而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8H 页
不过零锁剽掠出没樵汲之贼。只以入避之民。优可敌之矣。入居之民。亦须交替候望。轮回休息。常使力逸。亦不必恒时入避。贼过则下山耕作。俾勿失业。如此则人民不散而根本晏如。列屯相望而脉络相通。牛马谷物。捲入其中。而清野之法行矣。处处杀贼。而积小之益多矣。此法骤看。甚似龃龉。而如令民人耳习眼惯于贼。而心胆坚固。则避贼之方。莫过于此。呜呼。此可与知者道矣。
关西之清川江一带。为一道当中之门户。自宁边之獐项台以下。至大定江下流相合处百馀里地。最宽展。今宜于江之北边。遍植榆柳。如平壤之长林。其中当为大路处。并通开作路。闻变则略发地方民丁。斫木结栅。横塞大路。每二三十步为一栅。每于两栅间。多掘品字小坑。选士卒精炮者。散匿于道傍树木上。俟贼过前然后放丸。必发无不中矣。炮卒所着。如猎虎者所着。多以槲叶枯枝。遍插于衣上头上。使人难辨。放丸之后。藏形屏息。出没窜匿。使贼不测。则贼不敢过矣。另具图如右。
余在宁边。尝贻书于道伯曰。柳琳之破虏于柏田也。募精炮十卒。越栅潜遣。毙其贵将。所谓精炮者。必安州宁边等邑之人耳。西人炮技之精。自古如此。今若得数千石谷物。还分取耗。以为料赏之资。每朔作二十窠赏格料。使境内
关西之清川江一带。为一道当中之门户。自宁边之獐项台以下。至大定江下流相合处百馀里地。最宽展。今宜于江之北边。遍植榆柳。如平壤之长林。其中当为大路处。并通开作路。闻变则略发地方民丁。斫木结栅。横塞大路。每二三十步为一栅。每于两栅间。多掘品字小坑。选士卒精炮者。散匿于道傍树木上。俟贼过前然后放丸。必发无不中矣。炮卒所着。如猎虎者所着。多以槲叶枯枝。遍插于衣上头上。使人难辨。放丸之后。藏形屏息。出没窜匿。使贼不测。则贼不敢过矣。另具图如右。
余在宁边。尝贻书于道伯曰。柳琳之破虏于柏田也。募精炮十卒。越栅潜遣。毙其贵将。所谓精炮者。必安州宁边等邑之人耳。西人炮技之精。自古如此。今若得数千石谷物。还分取耗。以为料赏之资。每朔作二十窠赏格料。使境内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8L 页
之人。勿拘班贱。皆令应试放。而姓名不隶行伍。服着许令从便。则应试者众。而不出十年。可得精炮千名矣。道伯以为然。而无财力可区划。只成一场闲说话而止。可胜叹哉。诚能推此法而行之于一道。则邑邑皆有千百精炮手。而铳药丸之散在民间者。无非当难制贼之利器耳。且使各邑守令。取其每朔举案而谨藏之。则临急可以按此招集。不烦选募矣。此非小小排铺。何惜若干所费乎。
西路各邑。皆有试射料窠。监兵营则又有边将与直赴出身之试。故武艺比他道最胜。退计四五十年前。多有绝人之艺。命中之才矣。余之在西邑也。大举尚武之政。邑人比之于尹相蓍东矣。然而试求命中之才。皆老且死矣。独博川折冲韩士元一人而已。问其故。则曰昔则兵营试取甚公。有艺者必得利。且兵使多爱才。故激劝之风。人自兴起。近来则此风寂然。而试取优等。皆出于安州城内。故武士以为费弓矢废农业。为此无益之艺非计也。由是昔日射亭。十空七八。而西路几无善射者云。可胜痛哉。今宜另饬道帅臣。勿拘虚文。诚心劝课。而西北文武士。另加擢用。则庶有兴起之效。而可使心系本朝。缓急得力也。设险者地利也。劝射炮用人才者人和也。
西路各邑。皆有试射料窠。监兵营则又有边将与直赴出身之试。故武艺比他道最胜。退计四五十年前。多有绝人之艺。命中之才矣。余之在西邑也。大举尚武之政。邑人比之于尹相蓍东矣。然而试求命中之才。皆老且死矣。独博川折冲韩士元一人而已。问其故。则曰昔则兵营试取甚公。有艺者必得利。且兵使多爱才。故激劝之风。人自兴起。近来则此风寂然。而试取优等。皆出于安州城内。故武士以为费弓矢废农业。为此无益之艺非计也。由是昔日射亭。十空七八。而西路几无善射者云。可胜痛哉。今宜另饬道帅臣。勿拘虚文。诚心劝课。而西北文武士。另加擢用。则庶有兴起之效。而可使心系本朝。缓急得力也。设险者地利也。劝射炮用人才者人和也。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9H 页
书品
余少日。颇临习右军诸帖。而独于兰亭未能也。盖以难于形似而惮之也。今冬 上候在静摄。余随诸阁僚后。常会于铸字所。黄山令公出兰亭善本。使余临摹。不觉欣然应之。然目暗废书。不敢复求形似。愿黄山知此状尔。甲戌腊后六日书。
羊毫东来。仅十数年。国人甚尚之。今所临兰亭二本。初本即用羊毫书者。颇纤瘦。此固羊毫之长短不相掩处。揽者可详之。
羊毫未知始于何代。尝读朱子文。有曰余性不善书。尤不能用兔毫弱笔。建安蔡藻以笔名家。其用羊毫者尤劲健。余是以悦之。然则羊毫之出亦久矣。然今之羊毫谓之劲健则未也。此当与博古之士讲之。
黄山所示稧帖刻本有二。其一五字未损者。其一镵损五字者下。有赵子昂十六跋。而僧独孤吴静心本。皆损五字云。则子昂所见。即此帖之第二本尔。稍肥不如第一本之古雅。但恨无人发挥耳。
子昂言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非神眼。不能看得到此。
子昂云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玆其所以神也。此须玩味古帖。深知用笔之意。方得之。后
余少日。颇临习右军诸帖。而独于兰亭未能也。盖以难于形似而惮之也。今冬 上候在静摄。余随诸阁僚后。常会于铸字所。黄山令公出兰亭善本。使余临摹。不觉欣然应之。然目暗废书。不敢复求形似。愿黄山知此状尔。甲戌腊后六日书。
羊毫东来。仅十数年。国人甚尚之。今所临兰亭二本。初本即用羊毫书者。颇纤瘦。此固羊毫之长短不相掩处。揽者可详之。
羊毫未知始于何代。尝读朱子文。有曰余性不善书。尤不能用兔毫弱笔。建安蔡藻以笔名家。其用羊毫者尤劲健。余是以悦之。然则羊毫之出亦久矣。然今之羊毫谓之劲健则未也。此当与博古之士讲之。
黄山所示稧帖刻本有二。其一五字未损者。其一镵损五字者下。有赵子昂十六跋。而僧独孤吴静心本。皆损五字云。则子昂所见。即此帖之第二本尔。稍肥不如第一本之古雅。但恨无人发挥耳。
子昂言兰亭与丙舍帖绝相似。非神眼。不能看得到此。
子昂云右军书兰亭。是已退笔。因其势而用之。无不如志。玆其所以神也。此须玩味古帖。深知用笔之意。方得之。后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39L 页
人学兰亭。既不能得其用笔之意。又不能得其笔。所以极意临仿。而去之更远。
书以格品神韵为贵。亦须大有俊气。学古人书。固不可舍其形似。而尤贵得其神韵。可与知书者道尔。
朱子跋东坡帖曰。东坡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可复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未知孰为后先也。古人临书之法。可以相(相字更考。想。)见。今黄山求余临兰亭。盖将自临习尔。为录数语以还之。余方以是自勉。亦愿黄山勉之哉。立春前三日又书。
画题诸品
梅以标致为重。如东家国艳。着粉施朱。各极其态。未可以绛缟为甲乙。
试为舟中人作诗曰。落帆古壁烟波宿。卷幔篷窗苇荻风。其肯否。
高房山颇作米家点法。几不可辨。惟米为茆屋。高多瓦屋。以是为别。今秪见点法。并道是米法则错矣。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月黑林间逢缟袂。灞陵醉尉误谁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真妙绝。横窗影彻骨。清寒蘸水枝。不共人言惟独笑。忽疑君
书以格品神韵为贵。亦须大有俊气。学古人书。固不可舍其形似。而尤贵得其神韵。可与知书者道尔。
朱子跋东坡帖曰。东坡笔力雄健。不能居人后。故其临帖物色牝牡不可复以形似校量。而其英风逸韵。高视古人。未知孰为后先也。古人临书之法。可以相(相字更考。想。)见。今黄山求余临兰亭。盖将自临习尔。为录数语以还之。余方以是自勉。亦愿黄山勉之哉。立春前三日又书。
画题诸品
梅以标致为重。如东家国艳。着粉施朱。各极其态。未可以绛缟为甲乙。
试为舟中人作诗曰。落帆古壁烟波宿。卷幔篷窗苇荻风。其肯否。
高房山颇作米家点法。几不可辨。惟米为茆屋。高多瓦屋。以是为别。今秪见点法。并道是米法则错矣。
梅梢春色弄微和。作意南枝剪刻多。月黑林间逢缟袂。灞陵醉尉误谁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真妙绝。横窗影彻骨。清寒蘸水枝。不共人言惟独笑。忽疑君
竹石馆遗集册七 第 540H 页
到正相思。皆咏梅佳句也。而坡翁寒梅似与春相避。未解无私造物情。意高语新。超人数格。真非可及耳。
画蟹。不系于二螯六跪。要在用笔生活。踽踽欲动。当与知者道尔。
画蟹。不系于二螯六跪。要在用笔生活。踽踽欲动。当与知者道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