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竹石馆遗集册三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x 页
竹石馆遗集册三
 记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79H 页
逸窝记
人之所爱莫切于身体。而身体之所适。莫过于安逸。孟子曰。四支之于安逸性也。巧于谋身者。宜若皆逸而不劳矣。然吾观于人。拙者恒逸而巧者常劳。或劳心或劳力。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止。非巧之不能逸。所取以为巧者非也。夫所谓巧者。其智能才艺足以有为。故其势恒处于多事之地。庄周之言曰。巧者劳拙者逸。是其言也。亦犹是也。人孰不欲逸。惟不知所以巧而耻居其拙。故作诈伪设机关。以求其能逸。卒至于两失已矣。世之称巧者。自名一艺。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苏张管商之所营。刘项桓文之所争。极矣。究其所归。壹皆曰利于身而已。身体之所安。劳则忧逸则乐。岂异于人哉。彼皆役心志苦筋骸。其巧大者其身益劳。呜呼。是得为巧也欤。集天下古今之巧者。莫或幸而能逸。一有人焉能居之。斯可谓之大巧矣。而世终莫之许也。又从而笑其拙。是恶知夫至巧之所在。长堤李处士。恬靖幽旷。不竞于物。无求于世。生老太平。早眠晏起。时从邻里朋友。饮酒围棋以自娱。余尝至其室。桑麻鸡犬蓊然。隐者之居也。处士名其居曰逸窝。求余记之。余谓处士古之逸民也。而适类于余所谓巧者。故为是说以复之。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79L 页
适成亭记
君子之道。适其宜而已矣。当为而为者。可为之适其时也。当喜而喜者。可喜之适其事也。故达于道者。虽有树宏伟之绩。著殊异之能。不拘拘焉执以有之。亦惟曰适然而遇之。适可而应之尔。余友郑侯友古之(之字▦▦▦)治载宁之三年。作亭于西池之上。名之曰适成。夫宁海西之中。地肥美。有江水沃野粳稻金铁之饶。民食稻鱼。崇侈靡。盖一都会也。前岁辛未。两西大饥疫疠。民死亡多。既又关西盗起。海西列郡。骚然为守备徵发馈饷。与被兵等。于是郡县户口损且半。田畴芜莱。井闾少人烟。长吏厨传萧然。侯至郡。亟罢征敛无艺者。剔欠负钱缗数万而还之。廨廒倾圮者悉葺之。邑士愿学文者。治东西二斋居之。越明年。政成民安。复其旧观。乃以暇日。治斯池而作斯亭。疏堙塞芟榛莽。树之嘉木。植芙蕖竟池。民大悦赴功。不数旬而成。夫侯之为政于是郡。可谓劳矣。有功于其民。可谓大矣。今广轮百武以为池。架六楹以为亭。盖亭池之小者耳。然非侯之贤。能比年而举困弊。有馀力及游眺之所乎。是岂适然之谓也。侯乃不以是自多曰。适遇者时也。吾何有焉。吾民喜之。吾亦喜其喜耳。亭之工。始于仲春之中旬。其日雨。其占为有年。成于暮春之谷雨日。其日又雨。而其占亦为有年。其民相与语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0H 页
曰。天告之矣。昔苏公亭成而雨。名其亭曰喜雨。是宜名。侯从之。亭名适成。取其记中语也。遂求文于余以为记。余念侯少治应举文有誉。其志盖将自振励为世用。卒不偶而为郡县吏。是其迹之适然已。应其适然者而其心未尝不自适也。亭与雨适相值。而遂谓之以适然。侯之贤于人远矣。若以知效一官。自喜而自有者。非侯所屑为也。尝试观苏公之语。太守不有而卒归之于太空。君子之达于道也如是。侯之有取于斯文。亦此意也欤。是不可以不书。
文漪堂记
申汉叟名其堂曰文漪。送书于予曰。吾性乐水。而常恨阛阓中无泉池之观。虽有观水之术。无所于施。观于天下地图而有得焉。盖积水苍然。九州万国。大而如帆樯之布列。小而如鸥鹭之出没。人之遍九州万国者。皆水中物耳。此堂之所以名也。子其为我记之。予见而笑曰。世固有无其实而处其名者。今子之名其堂。可谓无其实矣。虽然子亦有说。今有家于海岛之中者。人必谓之居水而不谓居山矣。岛人固亦有环墙而宫。闭户而坐者。以其不日狎于涛渊而谓非居水不可也。如是者人皆知其然矣。而何独疑于子之言乎。大地一岛也。众生岛人也。虽浮家泛宅而日与水居者。亦其势不能以驻眼不移。必有暂时移视而须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0L 页
臾无心于斯时也。跬步与千里一也。今子居于斯堂。而一欲观乎水纹之沦漪也。虽朝于阛阓而将夕于江湖。其不能常目于水。子与彼无以异矣。或在于转眄之久。或在于朝暮之顷。转眄之比朝暮则有间矣。然盖将自其久者而言之。则俛仰之间。已为陈迹。自其不久者而言之。则千百年为一朝矣。夫俛仰之为久。而千百年之为不久。则以转眄笑朝暮。吾不知其可也。夫孰曰非其实也。或曰子之言。辩则辩矣。虽然吾惧人之责汉叟以鱼鳖为礼也。予曰苟如是。子能唤渡于欧阳子之画舫斋乎。相与大笑。
游紫霞洞记
居冠岳黔芝之间而有水石之胜者曰新林。新林之最邃而尤异者曰紫霞洞。水自两山来者合出新林洞如壶口。从姜太师书院前。屈折南入。缘源渐东行数里。望小峰隐然出林表者曰国士峰。其下树木蔚然。人家隐映。有三老槐大合抱。下有二老堂旧址。是为申氏之紫霞别业也。缘溪渐上。忽见两石夹流对立如门阙。自此石益巨溪。皆石为底。达于两涯。石列在水边者。或侧立如甍。或平铺若床。色皆磨莹。可布棋可写诗。顶稍平宽。小亭居焉。当溪东北曲折处。西南俯水溪始出。自恋主台。至亭东布流回洑。下陡垂坠为短瀑。旁刻第一溪山四字。水绕亭趾。湾回萦络。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1H 页
层鸣触𣽜。复环折至亭西。渟蓄为小潭。皎澈可鉴毛发。月彩涵泛倒射。檐宇摇漾。如泻汞不定。山支自国士峰迤出随水行。环周如屏障。过亭西百馀步而止。嘉木丛蔓蒙络。披拂上。正平夷旷可数百亩以为园。其树多踯躅。其果多栗。水一派自女笄潭而下者。抵园西壁绕出。与紫霞溪合流。西峰有李真人鍊药坛。女笄潭亦称奇胜。皆不及穷。余始约洞主。登冠岳绝顶而不果。故所记止此。
灵泉立石记(辛亥)
灵泉者。 庄陵祭井也。其深数寸。大旱涝。不增减。每寒食 祀享。则水辄大至。越人相传为异事。 当宁十五年春。 上刱义起之礼。筑坛于 陵下。侑祀癸酉以后死事者二百馀人。时子规楼故址显。楼得以重建。坛之创楼之复。同时如相期。其事甚奇。具载楼记。寻以忠正公朴彭年嗣孙基正。超授宁越府使。 命采访越中异闻以奏。基正之官。有以 祭井事言者。验之果然。乃因筵臣以闻。 上大异之。锡名灵泉。遂 命基正书石以标之。事固有奇瑰异常。贤者信之。不肖者瞠焉。自 上王东巡。至今数百载。虽愚夫愚妇。莫不吞声饮泣。是其蕴结壹郁之气。阅劫不散者。往往薄为风雨。融为水泉。以效其灵异。其理固不可诬也。然亦必待我 圣上继志述事。昭枉伸屈。感召灵应。导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1L 页
达和气而后。迹之奇瑰异常者。毕彰靡晦。楼以之复。泉以之名。吁亦异矣。况斯泉也固未始自晦其奇也。而世之人未由知。越人士女虽知而不能言。始及忠正之孙。而发之而闻于朝。是尤天定之胜人。而忠臣义士尚可以知所勉矣。是为记。
流觞石记
余治宁之明年。客有好奇者。得水石一区于府署北百馀武。盖宁之治环以山。峰壑雄邃。清泉之滃然仰出。淙然布流者。洞洞然也。此其一也。水出平陆。萦洄纡曲。屡折而坠为小瀑。瀑之下石洼仰卧。如刳槽以受其流。两傍青壁皆丈许。被以蔓萝丹绿之叶。东岸壁尽处。承以大盘陀。可坐十馀人。石之下为小泓。层流汇碧。坐乎石则正与西之壁相对。顾而瀑泉垂。俯而泓潭澈。信可乐也。夫斯石也处于公馆甚近。可以朝夕至。其幽靓之致。足以供耳目之娱。而湮晦不显。未尝著称于前焉何哉。或曰地亦有遇不遇者非也。非余客之好奇甚。鲜不以易而忽之也。乃使数丁持畚锸。剔其朽翳。疏其沙砾。二日而止。泉若增清。石若增奇。遂与客流觞于此。识其石曰流觞石。客柳运玉琯。时二十年丙辰仲秋日。
杭眉亭记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2H 页
铁瓮之城有八池。西者最大。中为岛置亭焉。申府使德夏所刱。实 先朝四年戊申也。其后二十二年。李府使章吾凿池之东。又置南北二岛。后十七年。李府使殷春益治其亭而大之。六阿十二楹。绕以栏楯。饰以赭垩。望之如霞也。池周二百馀武。轮狭广修。环以堤筑以石。以防疏泄。贮水常累万斛。种以鱼。禁民钓渔。以为守城备也。岛与堤。列以嘉木。交荫映蔚。自北岸起桥。抵于西岛。以通人之往来于亭也。置舫于池。以为沿洄宴嬉之具也。岁乙卯。余乞养为此府。登于斯亭。周览逍遥。惜其岁久湮芜。翌年丙辰。始召工鸠财。因前制而新之。惟华采之饰。架虹之桥增于旧。多植芙蕖枫柳之木。亭旧名六胜。至余而改扁杭眉。斯池之为铁瓮眉目。若西湖之于杭也。池之舫为小阁而未有名。榜之曰天一方斋。盖宁之治事堂曰望美轩。望美者诗人意也。而坡老亦尝取以为赤壁之辞矣。今余以近密出。良有 京阙之恋。遂缀其意而名斯舫。所以居焉游焉而寄余怀也。亭宜有记。而余不能述以文。只叙亭池之因起。以备撰地志者采之。
重修梦泉庵记
岭之东其州九。遵海列处。负崇山临巨浸。洲屿沙渚之所萦纡。寺观亭台之所错置。瞰日月之门户。揽鲸鱼之骇涛。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2L 页
可喜可愕。瑰哉其观也。而高城之郡。特著于八州者。以其有三日湖也。湖之上。有小寺曰梦泉庵。为宾旅游览者设也。寺旧无泉。梦神人指示而得泉故名之云。是湖也汇于野。轮六七里。广三之一。望之若无涯涘。瀰漫平恬。微澜沦涟如也。其南秀松苍然离立。奇峦之逦迤环列者。三十有六。窈窕明媚。能使人怡悦。而寺居湖之北岸。冈支之左右者。若弯两臂。坐于寺则湖面圆整。如开鉴如铺縠。诸峰益回合纡密。窈窕者益靓而深。明媚者益秀而丽。湖之胜。固甲于九郡。而非至是寺。不足以尽其胜也。有是湖。不可无是寺也。寺刱自罗代。盖尝屡废兴矣。赵公持谦为此郡。惜其废。既归。抵书于郡守申侯汝拭以重新之。其时 肃宗丙寅也。甲子岭东火。一日延七百里。寺亦烬焉。今郡守朴侯咨嗟太息曰。寺之不复。吾之责也。乃募僧劝缘凡若干。侯竭其力以助之。经始三年而成。又今 上丙寅也。是年秋。余东游枫岳。九月之九日。踰雁门至于湖。侯系舟以相待。同舟访丹书壁。读埋香碑。沿洄而登四仙亭午饭。于寺栋楹而屋宇矣。而未涂塈也。余固已心识之。余归之踰月。侯以书至曰。寺今完矣。盍记之。余乃叹曰。贤哉侯乎。是役也众人之所不急。而侯乃视以先务。募檀越以施之。捐薄俸以补之。能使寺不废其旧。湖不改其观。而游赏者得以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3H 页
休息。不贤而能之乎。余见侯之名与寺同其久也。此不可以不书。侯名尚荣。字庆甫。高灵人也。
自平康之金城道路历览记
发平康行二十里。得赤滨院。院为宾客憩马而置。平康金化两邑共治之。大溪绕之。过溪为金化地。水色绀莹。溪上石壁为基。院居之对。石屏周绕数百武。屏未甚高而雕镂可观。色黝玄而枫栝覆之。红叶正鲜。驻马少顷而去又行一里。得山岘。大石拔地千尺。色黄垩。间以黄赭之木。亦可玩。又行十里。为垂杨亭。昼炊。行十里踰馀坡岭。为金城地。又十里踰兄弟岭。下山而得正迁。溪水直流可三百步。缘溪为磴。奇石间置。枫榆森挺。舍骑而舆。故故徐行。罨厓之里。东泠之洞。皆清流曲折。奇壁环周。被以嘉木丛蔓。其叶杂赪黄翠碧之色。写在画史。皆可为小幅秋景。东泠洞尽而野。望见金城县治南西大川。长林郁然。渡西桥转折少行。得披襟亭。乔木万馀。前临大川。余于庚戌辛亥。三往关北。辄历登斯亭。今复至焉。斯亭处大路之侧。南北者日登眺。无待余纪之。而至若赤滨以下诸胜。居于穷处。有心者罕过之。余惜其不著于世。特书之。丙寅九月二日。
淮阳新院记
踰断发岭得平野。野势宽而修。大川贯其中直南流。缘溪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3L 页
以西。皆小石屏。红叶点缀。石洁沙平。一览皑如。人家错置。稻田满野。行路多遇佳村。金城之上下岐城。亦乐土也。而峡束溪浅。不如新院之昭旷可乐。自通口向长安寺者。必秣马于此。故置院而待之。
枫岳记
东国名山之元。曰枫岳之山。其木多枫故名。亦曰金刚之山。曰怾怛之山。山之迹发自僧徒。故冒以佛氏语。是山临于东海之上。北迤南播。为万物肖之洞。过温井之岭。为毗卢之峰。布条支穷变化。磅礴蜿蜒。丛抽骈秀。横于高城。盘于淮阳。东曰外山。西曰内山。其峰之耸然高者。盖不可胜数也。而毗卢特尊。面南蟠踞。前为众香之城。弥而复竦。为望高之台。左为具其之渊。右为九龙之瀑布。其后内水之岾。山之表里。于是乎界。其洞天之著者曰长安寺之洞。内山之第一曲也。曰灵源之洞。曰百塔之洞。曰百川之洞。一山众水之所会也。溯而上曰表训寺之洞。大伽蓝在焉。其上曰正阳寺之洞。又数里。左挟青鹤之台。右挟小香炉之峰。曰万瀑之洞。过须弥水。又北而上。曰八潭之洞。曰迦叶之洞。其在众香之下。曰白云之洞。在毗卢之下。曰圆寂之洞。踰内水岾而为晓云之洞。未数里。曰船潭之洞。又数里。曰榆岾寺之洞。洞府宏敞。佛宇瑰丽。曰中内院之洞。与百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4H 页
塔之洞。相表里以居。望高之台。淑气亭毓而为此也。曰百川桥之洞。曰钵渊之洞。曰神溪寺之洞。诸洞皆有水出焉。盖其峰皆堆皑叠镂。其水皆漱玉鸣瑶。其洞或曲折纡回。或幽森邃夐。或昭旷可乐。或险绝不可跻。或峭凛不可久居。可以栖隐沦。可以宅灵仙。 上之六年丙寅。余自平康之金城。踰断发之岭。由内山至于外山。踰温井之岭。凡七日而周。始余至断发岭也。秋阴小雨。候吏言岭上望见枫岳。而云雾蒙之。不可辨。余心念昔韩子默祷而开衡山之云。自谓正直感通。余为是惧。行三十里。至铁彝之岭。望诸峰列立呈形。云收日照。森朗骇瞩。下岭而得大溪水。遵岸而上。忽复涉溪。盖一水而屡渡也。行十里馀。得长安寺。山之门户也。自此舍骑而舆。陟而厓厉而涧。绕廉折之磴。蹑蒙密之丛。凌绝壑则度空虚。蹋悬壁则发眩掉。顷刻登降。如附桔槔。奇峰回合迭出不穷。巉屴者森然欲搏。突兀者睅然若挡。谓山已尽。忽尔回旋。清流奇石。与人相期。山皆纯石多罅。罅皆土附之。嘉木生焉。自半腰以下。钜木寿藤。轇轕合沓。郁然深樾也。时季秋之初。其叶丹赭黄碧。列绣铺锦。文文章章。夺耀人目。内山之诸寺诸洞。余迹所至所睹皆然。正阳寺在众香城之西。其高居山三之二。下临众壑。深不见底。有楼曰歇惺。台曰天一。与众香城正相对。自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4L 页
须弥迦叶。至望高之台,现佛之岾。而毗卢,日月之顶。重叠附背。森罗璀璨。呈露面目。悉列于前。无一遁形。自北东及东。至于东南。连延二十里。远近高低。其相万殊。晨暮云日。其色百变。古称其数为万有二千者。今不能悉计。而概而言之。方者圆者。锐者直者。平者横者。俯者仰者。疏而相离者。附而相属者。驰骤而相逐者。拱揖而相让者。突而特者。迸而争者。走而不顾者。往而复返者。慢欲徐行者。亟若趁期者。頩如薄怒者。端丽若标持者。妍好若矜冶者。威武若意乌者。类类不侔。态态各殊。神变之所已穷。巧历之所不能诘。应接之所不能暇。又数里。得万瀑之洞。八潭须弥二洞水。交会喷射。大盘陀承之。散流撞潨。人语不可辨。由西洞溯上。其水则青壶之渊,龙曲之潭,万折之洞,太上之洞,清冷之濑,慈云之潭,羽化之洞,赤龙之潭,降仙之台。其山则青羊之峰,沈香根之石,三难之石。曲曲殊异。入洞数里。底铺之盘。旁立之壁。状皆层叠。行二十里。须弥之塔。忽尔特立。附山十之一。馀可周匝。其形圆。其皴若雕。其级当沿者。若融液欲流然相轮。界霄巨石以为跗。水绕之。旁近之石。大都层积。或方或圆。方有正方斜方直方。圆有正圆斜圆椭圆。而方圆之变。不可胜穷也。过此以𨓏。连峦周绕。头头秀拔。竞巧争奇。琳琅触目。迭相映发。累而为塔者。尤不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5H 页
胜其可指也。然而树密无蹊。舍舆摄衣。披榛揭流而后。至源尽而瀑。瀑之旁得石磴。左为永郎之岾。右为须弥之峰。正阳之遥相对者。至此而狎矣。磴之高视山十之六。故左右之峰。俯见旁侧。雕镂槌凿之迹。崎岖龃龉者。悉呈窾窍。齿齿差差如也。由万瀑之洞。沿流而北。得青龙之潭,洗头之盆,白龙之潭。水极其莹澈。石极其皓洁。又北上为八潭。其名曰黑龙。曰琵琶。曰碧霞。曰喷雪。曰真珠。曰龟曰船。曰火龙。首尾十许里。一石为之底。或高或低。或嵚或舒。或掘而臼。或刳而槽。或削而圭。或环而洼。或槎牙如龈腭。或等折如戺级。其状百千。水之流者。萦回曲折。因石赋形。触而激折而旋。布而散洄而汩。𣿬而为泓。坠而为溜。骋而若瓴之侧。漫而如塘之溢。若白虹之偃。若匹练之拖。若明珠之撒。其色澄而碧。绀而黛。金膏之蓄而沆瀣之渟也。其声佩环鸣而空乐奏。洪钟撞而雷鼓訇也。盖观于正阳而山之能事毕矣。游于八潭而水石之观止矣。八潭既穷。未数里。得摩诃衍。诸寺之小者也。地益峻洞益深。穴望之灵窍。玲珑可眺。寺之后曰迦叶之峰。正阳东北之第三撚尖也。峰之下洞门窈而狭。溪水达于两崖。崖皆削成。入洞者揭厉乃行。选石以蹈。左右跳捷。遇陡断。编木为梯。句股竖以缘。遇仄磴。上者腹蒲伏。下者背逡巡。端睇不敢反顾。洞中群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5L 页
峦。挺秀错镂。与须弥相类。夫山有中边之别。譬如玉之有璞。正阳以北。至于摩诃。正当其玉。灵源百川。犹未离乎璞也。过摩诃则玉尽而反近乎璞矣。迦叶之东踰一冈。有万灰之庵。庵之东曰白云之台。台之下曰白云之洞。众香面目。森列于前。而磴道狭危。挽铁绠始上。佛地庵之洞。有曰甘露之泉。水出石罅。承以小笕。取以饮。甜柔如乳。意陆羽所云惠山乳泉。其此类欤。行二十里。得内水之岾。回望毗卢。全驱耸地雄杰。连嶂叠巘。森挺秀拔。离离皑皑。此为内山之背。而众香所眺其颜也。行至榆岾寺。高城宰书至。曰盍先观三日湖乎。余从其言。登犬邱。东临大海。澄碧拍天。有山在海中。与云涛相出没。僧曰此海金刚也。至百川桥。复舍舆而骑。桥毁。只有古碑。桥之东。有外圆通寺古址。其次之洞。为钵渊下流二洞。自丁酉大浸。寺废不复通云。行二十里。至高城之野。西望外山。群峰罗立挺特。顾长康谈会稽山川之美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余于是乎悟其言之有肖物之妙也。三日湖为岭东诸胜之眉目。中有屿。屿之上。有四仙亭。世称新罗时四仙之所游止也。湖之胜。有余所为梦泉庵记。神溪寺在九龙渊之下洞。黛嶂横绕。如秋空列戟。盖外山多肉。而玆洞之峰。多刻露挺秀。由洞溯流行二十里。得飞凤之瀑,玉流之洞。磴益危石益滑。肩舆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6H 页
者汗喘如牛。下而徒。足酸𤁧弥窘。又十里。得九龙之瀑布。一洞盖全石凿成巨磐。可坐万人。壁之高。仰以后见其顶。而四周及底。未见缝合。瀑之高可三十丈。如绠之悬。如霓之饮。如霆之震。屃奰砰磕。战斗鬼神。下有大泓。深不可测。光晶荡潏。鳞鳞烁烁。恍惚不可以目。凄凛之气。洒淅人毛发。是为神物之所窟宅。瀑之侧。其壁双耸。如石阙之柱。左右纡密。以护瀑身。虽入斯洞者。非直当其前。不能观也。瀑之有具其九龙。如塔之有须弥百塔。而之二者余皆得其一而遗其一。今不敢甲乙。万物肖之洞。在温井岭之北。蓬莱杨士彦为记。盛言其状诡异。靡象不该。后人未知其处。今其可得以睹者。从温井岭道上行。可以仰见一峰蟠地。大与毗卢等。小峰层叠附之。色相态䫉。大类众香。而精细过之。盖峰之表也。而瑰巧已自殊绝。峰内诸洞。定蕴奇特。而非恃舆者可到也。余渐老。不能恣意冥搜。出山之日。窃有馀恨也。所记诸胜。详于中而略于边者。举其大而小者可知已。普德窟之铜柱。妙吉祥之石佛。三日湖之丹书古刻。诸寺之檀越宝器。俱伟观也。而此皆人力可为者。并在所略云尔。
重修含毬门记
含毬门者。平壤之南门也。天启癸亥。蹙城而小之。置朱雀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6L 页
门于南而含毬废。自是浿之人。谓旧城为中城。以其间于内外城也。其详在李文忠公所著正阳门记。 英庙戊子。监司郑公宲始筑中城。李公景祜继之。复置是门。城今毁。门虽存。椽摧桷陊。阙其半矣。余按节之明年。召工葺之既完。登于其谯。顾语僚侣曰。是门也李提督之所用兵破倭处也。提督遣诸将三道攻城。而骆将军尚志实由是门。方其肉薄先登。跳荡叱咜。何其壮欤。今百年之后。过是门者。徒见阛阓栉比。井洫铺列。人物之殷庶。江山之佳丽。孰知 显皇威武燀赫炳灵。庸再奠我东方之功之德也。是门也载诸信史。著于中国。是固不可以无也。虽然有城斯有门。徒门不可以守。此古之人所以惓惓于中城之兴废。而若余者盖有志而未暇焉。后之人见余之致力于是门。而尚知余之有遗恨于斯城也。抑余之所惧者有之。夫城将以御暴者也。昔之为斯城者。执扑抶丁。惟恐其不厚完也。及夫为贼所据。以我之人。攻我之城。梁丽轒辒。杂然于城下。其不反以高而不可踰。坚而不可拔为忧也欤。然则徒恃城池之险。以为可守者。尚可谓识其本欤。此余与诸君之所共知勉者夫。佥曰善。遂书以记之。
竹石馆遗集册三
 论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7H 页
周公论
天下之患。常起于偏重之处。故圣人审之于有国之始。防乎微而杜乎渐。要使常久而无患。不幸而遇事之变。其势不得不偏重。则虽有圣人。亦无如之何矣。若夫周之亡患。在于君弱臣彊。周之法非有不善也。其势然耳。何哉。武王既没。成王幼。不能践阼。周公负成王朝诸侯。百官奔走执事而听于己。当是时。周公亲则叔父也。德则圣人也。齿则老成也。爵则师保也。成王以藐然衣不满尺之身。居于其上。垂拱仰成。方且有过。而伯禽不免乎挞是惧。其视周公。固巍巍然也。岂惟成王视之如此。即其诸侯百执事视之。莫不然。此其势所以不得不偏重者也。偏重则偏轻者有所归。而强弱之形。又随而生矣。太公就国。周公问何以治齐。曰尊贤而尚功。周公曰后世必有篡弑之臣矣。鲁公就国。周公问何以治鲁。曰亲亲而尊尊。周公曰后世其浸弱矣。闻政于立国之初。逆定于数百年之后。若烛照而龟卜之。岂有能知之于人。而不能知之于己哉。虽周公必踧然。思所以处之矣。凡可以自卑而尊君者。无不为也。防微而杜渐者。无不至也。是非有毫末不善也。存乎己者。先己可敬可畏。虽欲引而自屈。众且推之矣。其弊也乃至于下陵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7L 页
上替。而遂使后世以为口实。是岂其心也哉。必有不得已者焉尔。向使假武王以年。而周公辅之则无是矣。武王虽没。而成王长则亦无是矣。故周公者处于其不幸而无如之何者也。霍光骖乘。宣帝严惮之。若芒刺在背。及后禹山诛灭。世谓霍氏之祸。萌于骖乘。文彦博当哲宗初。侍立终日愈恭。程子曰。潞公四朝元老。事幼主。不得不如此。彼霍氏者居周公之位。不能行潞公之事。宜其及也。余故牵连书。后之君子可以览观焉。
老子论
道也者。不待人而足。不待物而安。不如是。不足以为道也。道自夫妇之所能知能行。推而至于圣人之所不能尽。由至粗而极乎至精。由至微而尽乎至大。由至常而通乎至变。辨之而愈不可穷。攻之而愈不可破。终日言之而不可以出乎其范围之内。故㞐之易安。而由之易足也。周之末。老聃,庄周,杨朱,墨翟,田骈,邹衍之徒。争为异论。相高以辩。相务以奇。各持其私说。而天下之所从。常于老氏为多。为其说者。遂欲绝圣弃智。掊斗折衡。以为天下之患。皆自圣人作之。然老子之意。盖未尝如是阳为其私说。而阴假圣人之道以自安者也。其言盖有之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又曰后其身而身先。夫居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8H 页
于后。乃所以为先。而守雌守辱。乃所以为雄为荣也。是其所用常在于所行之外也。而所行既不足以观其所用。则所言又岂足以考其所行哉。是故欲知老子之道者。观乎其所用而已。彼常曰上古上古。向使老子之世。相率而为上古之事。茹毛而饮血。橹巢而穴处。击搏挽裂。与禽兽争一朝之命。惴惴然朝不谋夕。则其无乃病诸。夫有圣人者出。教之以养生之具然后。老子之徒得以一日安于天下。而治其猖狂浮游之说。不然。吾惧其忧死之不给也。是故老子而无圣人。不能为老子。圣人则虽无异端。甚安而至足。欲求孔老之是非者。盍于是观之。虽然其术能使民愚。故为其道者。亦皆由之而莫之知。徒信其深博无涯涘之辞。而不知求其用以辨之。悲夫。
范增论
事有必欲其如是。而己之所为。乃使之必不得如是者。若此者人莫不笑之。而亦莫不哀之。若范增之劝项羽杀沛公。是其尤可笑。甚可哀者也。沛公之初起。人莫之奇也。项羽自负才气。视沛公在田儋,赵歇之间。又俱北面怀王。约为兄弟。未尝有猜害相加之心。而独增知其为天子气。疑其终夺项王天下。必欲甘心。而独患不得其机耳。及羽之破关。至鸿门羽之怒方盛。使羽一举手。而沛公为齑粉。于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8L 页
此时增之计。可以行矣。然卒不能害之者何哉。羽之怨沛公。以曹无伤之谗也。曹无伤之言曰。沛公欲王关中。珍宝尽有之。羽于是始有害沛公之心矣。项羽小竖子耳。其入秦也。利其府库财也。非为地形便利。可都而有也。收其货宝妇女。东归彭城。自比于衣绣。则其志可知已。若范增者。何尝须臾而忘沛公哉。闻其入关。毫毛无所取。忌其志大。劝羽急击勿失。然则羽之怨沛公。以其尽有秦之财也。增之忌之。以不取珍宝也。君臣之志。一东一西。龃龉而不相入。宜其忽若不省而计之不行也。沛公之语项伯。樊哙之语项羽。皆曰秋毫不敢近。此殆子房教两人者言之。以破羽之所以怒者。卒释其怨而脱沛公于虎口者。皆此言之为也。增方说羽曰。沛公居山东。贪财好色。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其所以运筹帷幄。附耳密勿者。乃出于敌国之谋臣自为之地者。从见怒之发而不探乎所以怒之本。徒欲乘其怒而不得乎所以乘之术。将以成之而适以息之。必欲杀之而竟使必不杀之。卒至于恚怒疽背。自残其身。而终不悟己之所为有以致之也。岂不哀哉。为增计者。不如因曹无伤之说而遂实之。项伯,樊哙虽三尺其喙。羽必不之信矣。以增之黠而不知出此。殆天也欤。殆天也欤。
竹石馆遗集册三
 辩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9H 页
象武辩
事有出于久远。而传乎二说则奚从。曰从其人可也。众人之说如彼。君子之说如此。则舍众人而从君子。君子之说如彼。圣人之说如此。则舍君子而从圣人。此欧阳子所为春秋之说也。春秋者有经有传。故等之以人而无疑乎取舍也。今夫礼之度数。乐之名物。或非圣人之所正而杂出于诸儒之说。而其说有异同。则如之何从舍。曰考其世可也。后之君子言之如彼。古之君子言之如此。则舍其后者而从其古者焉。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孔子奚贵于文献也。贵其世之愈近而传之可信也。故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问者岂徒然而已哉。必将有得焉耳。尝所不知而问而知之者。必有之矣。尝所疑而闻而不疑者。亦必有之矣。老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而以其及于古也则犹就以正焉。况其贤相若。而其博相等者乎。况后之君子。或不如古之君子者乎。此举世之人。皆知其然。而为礼乐之说者。或异于是。礼曰。下管象舞大武。郑玄曰。象武王伐纣之乐也。以管播其声。又为之舞。孔颖达曰。堂下管中奏此象武之曲。庭中舞此大武之舞。大武即象也。由是则象与武为一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89L 页
物。春秋传。季札观周乐。见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犹有憾。见舞大武者曰。美哉周之盛也。由是则二者明有分别。后之人。不于人不于世。胶于注疏而不知变。亦惟曰象即武也。亦疏矣。夫鲁周公之国。而先王之礼乐备在焉。自韩宣子言之。而孔子亦尝曰吾舍鲁何适矣。既舞象。又舞武者。非有司之失其传。明矣。季札观周乐。尽知其意。鲁人敬焉。以为美谈。左丘明鲁人也。而其去季札未远。则今其所记。宜如何信之。夫以鲁谓不知周乐不可也。以左丘明谓不知鲁事。又不可也。二者无一可。则郑孔二子之说。有不得以为是者矣。彼二子者。其人诚贤者也。其学诚博矣。然其所以能博者。非生而知之也。师心得之也。必将据依于古之贤且博。如左氏者然。则其失于此者偶耳。非私于立说而故废前人也。若曰非是之求。而惟二子是从。吾见其诬而已。非所以尊之也。
竹石馆遗集册三
 传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0H 页
金孝子传
世辅者。其先月城人。幼丧母。继母李性严。世辅左右承顺。卒得欢心。少豪纵不羁。不喜读书。父忧之。一日忽悟曰父老矣。自是力为节约。李尝疾病。世辅度非人蔘莫能药。家贫不可得。乃遍走都下药肆求之。辄泪下。卖药人亦争与之。病得已。父病。刺指血滴口。获少苏。父殁及葬。世辅将移其母冢以祔之。时大饥疫。亲戚皆止之。世辅谓堪舆家曰。母葬未甚久。幸棺不朽。庶可集事。君视何如。术者遽曰无虞。乃凿而出。已烂矣。世辅大恸绝。会大雷雨。抱柩哀号终夜。见者悲之。有为办其具者。得合葬。既免丧益困诎。乃贷富人货。从行懋迁。入极北数年。赢累钜万。叹曰可以止矣。世辅为人。宏毅有器度。与人款嗜义如不给。能得人之死力。以此凡所为事未尝败。卒致富饶。李尝欲为诸妇具衣饰而未之言。世辅察其色。问曰儿见母。若欲有语而未果发者然。敢请其故。李喜告之故。世辅立致钱三万。恣母所用。同父弟三人。买田宅以居之。日给其菹酱。身被服粗疏。而三人者美衣食终其身。奉先务尽心。至旁亲无嗣者。修墓祀必谨。诸弟子女嫁娶。辄具资装以遣之。不使其父母忧也。其笃于人伦皆此类。世辅地不显。不能以取荣贵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0L 页
矣。而有子五人。长子泰祯。又生七子。人以为笃行之报云。赞曰。世辅有孙曰泂。尝之南阳。邑人闻其为世辅孙也。有言其祖旧为此府中军。有遗爱碑。因 朝禁埋在地者。泂访得之。果如其言。后泂为其祖。请铭于李公匡吕。李公具记其事曰。爱军卒修兵器者。前乎君必有其人。未尝为碑。独君为碑。是其亲爱慕乐。使人不忘。必有其故。后将有知德者。夫李公不轻与人。此其言必徵于后矣。泂亦意䫉专悫。类笃厚古人。
竹石馆遗集册三
 碑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1H 页
迟迟台碑铭
居华城广州之界。斗然而为岘者曰迟迟岘。岘之上有台曰迟迟台。望见西南。峰峦若隐若显。其上常有佳气郁郁葱葱然者。花山之诸麓也。昔惟我 正庙十有三年。移奉 显隆园于花山。每岁孟春。拜园以祀。驾还。回瞻不忍去。至于是岘。辄驻跸旋望。延伫良久。盖辇路渐远。花山渐隐。至岘而华之地界亦穷矣。乃因其地。垒石为小台。台与岘皆以迟迟名。今 上践阼。华城御史申绚。请立碑于此。以纪其实。 上可之。其文以命臣荣辅。臣承命悸恐以对曰。呜呼。夫不知然而然者。至诚之发也。臣获事 先朝。伏睹我 先王。既奠园兆。地协于吉。礼致于隆。作于新邑。为行宫曰。是予汤沐邑也。奉 御真于斋殿曰。庸替予定省之礼也。猗欤 圣慕。盖未尝须臾而离于华也。故将行之日。吉朝既差。夙斋以俟。皇皇焉如不及。龙旂载启。行迈斯亟。瞿瞿焉如有求。笾豆既陈。象设既瞻。悽怆于荐祼之时。掩抑于周旋之际。旋跸而北。忾然僾然。依依如也。恋恋如也。由园至岘数十里。其行盖迟而又迟也。昔夫子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夫子非有意于迟迟也。迟迟而不自觉也。我 先王所以于斯乎迟迟者。亦悫爱之存于中。而自不得不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1L 页
迟也。礼称孝子之志。如将复入然。其惟至诚可以与于斯矣。今夫循华之涂。亭堠邮畷陂堤之多。草木植物之微。孰非我 先王圣虑之所运。平昔之所迟徊屡顾者。而迟迟之思。到此而尤切。至于今南北者。赍咨彷徨。不能便过者。亦于此而尤深。惟我 殿下祗谒 陵园。岁过是台。怵惕兴感。如见羹墙。庸昭 睿孝。丕载显刻。我 先王报本垂裕之盛。我 殿下继志述事之美。于斯乎可考其万一也夫。臣谨拜手稽首献铭曰。
皇矣 宁考。于华为台。于乎不忘。孝思烝哉。 王昔拜园。露未既濡。夙驾瞿瞿。仆臣载驱。既禋言旋。 王心遂遂。巍峨者山。载见载秘。彼羽旄斯。胡不迟迟。道之迤矣。回瞻曷其。 王至于台。羽林如复。云之郁郁。自我花岫。诚至爱著。放海而准。凡厥遗黎。畴不涕陨。我 后曰咨。台惟睿孝。顾名思义。来许以诏。有屹龟趺。我 后维则。词臣稽首。铭示无极。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2H 页
彰忠祠碑
居昌之县。以忠为祠者二。曰景忠。曰彰忠。享于二祠者六人皆慎氏。其祠于景忠曰溟翊。与李述原相继为功曹。死于贼。其五并祀彰忠。曰克终。曰锡显。曰德显。曰致勤。曰光世。初熊辅,希亮既叛。克终倡义兵。潜购勇士。图杀贼魁。寻疽背死。时贼起安义。犯居昌。知县弃符印逃匿。锡显,德显。力言其不可。忼慨泣下。不听。两人相与谋。戒吏民无动扰。纠合丁壮。遮截要路。募善走者数人。倾家赀厚资遣。告急于观察使,节度使及将兵诸镇。于是诸营悉知贼情乃进兵。锡显等往迎之。支馈饷刍茭。民所输田税绵布在官库。贼掠而去。夺而还之。御营兵吕海达从贼在贼阵。锡显等素知其人可用。阴与结。为檄以与之。谕其徒以逆顺。遣家僮入贼中纵反间。贼麾兵向牛头峙。方行。其千总郑彬周者。挥旗罢阵。贼兵乱。海达等从阵中攻捕熊辅,希亮,崇坤。缚致官军斩之。锡显等之图事也。致勤,光世实终始从之。贼平。锡显录原从勋。德显曰。吾职也。辞不居。是岁 英庙戊申也。 正庙十二年。 上追感旧事。用大臣议。 赠克终官佐郎。已而道臣启言锡显等四人义甚高。乡人立祠以祀。是宜有褒嘉。 下诸大臣议。有言并施貤赠为宜。 教曰。故乡吏慎锡显,德显,致勤,光世。一门四人。忠劳并著。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2L 页
施以郎署 赠职。乃皆 赠佐郎。后邑之士李克珍等。移其祠。敬刻 圣批于石。将求文于荣辅。以记其阴。时余病杜门。郑学士文始为之请。余念岭南之俗重礼义。如中国之邹鲁。 国家有难。殉事死义者相属也。亦未有若慎氏之出于其群从兄弟也。方事之亟。四人者焦竭心思。奔走应机宜。备尝险阻。卒捍大患。其忠与述原等同。而其事尤难。肆惟我 先王既许其忠。又奖其劳。云章昭回。炳朗宇宙。呜呼至矣。夫四人者以忠见褒。则先四人而受貤者之为忠可知已。五慎之并祠彰忠宜也。自一乡而观之。亦必并数景忠而谓之六忠。盛矣哉。锡显乡吏也。余闻乡吏不服臣之裔。其先必显官而忠于所事者也。是则五人之忠。有自来矣。世之为乡吏者。庶几知所勉夫。余既按状而叙次之。系之辞。以寓迎神送神之意。辞曰。
于粲兮豆觞。罗列兮中堂。山有殽兮涧有芼。洁余佩兮琼粻。隐思君兮太息。穆将迎兮相羊。叛盗讧兮熙代。魅幽幽兮羌昼狂。咄长吏兮冠而带。食 君之禄兮委其章。瞋余目兮眦为裂。忽奔奏兮焦肝肠。殪封豕兮膏斧。莞我库兮修我墙。桂之山兮郁郁。瀯之川兮汤汤。星纪周兮 王心恻。尔忠尔劳兮貤诰煌。邦人报祠兮辰之吉。春露濡兮秋雨霜。灵缤纷兮来下。云为旗兮霓为裳。具醉饱兮饮食。芬苾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3H 页
苾兮未央。聿归兮废彻。无远逝兮翱翔。载贞石兮歌以祀。诏穷宙兮伦纲。
竹石馆遗集册三
 状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3L 页
赠吏曹判书朴公谥状(谥状也故具载原疏之文)
公讳在源。字而川。姓朴氏。其先潘南人。有讳尚衷。显于丽季。官右文馆直提学。世称潘南先生。入 本朝。讳訔际遇 献陵。官至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谥平度。四传而至冶川先生讳绍。笃学砥行。尝论斥金安老。为其所挤。遁于岭南以终。子讳应福大司宪。子讳东亮右参赞锦溪君。子讳瀰锦阳尉。以文章气节。名重当时。称 宣庙贤都尉。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世桥佥正。曾祖讳泰万校理。祖讳弼哲大司谏。屡典雄府。辄有冰蘖称。考讳师复佥知中枢府事。妣 赠淑夫人韩山李氏。参奉秉哲之女。公以癸卯七月十五日生。自少力致功令。屡屈于有司。 英庙癸巳。始魁菊制。付甲午式年 殿试。历典籍,骑郎,持平。是年秋。选入玉堂。尝在直值雷异。故事。居言责者当陈戒。时 圣节近。又将进宴。众皆趑趄不敢发。公独力主劄议。与诸僚上劄陈十条戒。 上赐优批。寻命停宴。乙未。除北评事。以亲老递。丙申。以京试官。试士湖西。六月为持平。时有袒免族名登台启者。公引避不署名。台臣请罢职。 上特命推考。公尝为 太庙大祝。中使奉 上命来掷奸。诸享官以次呈名帖。公独曰。吾经幄之臣。不可以拜中使。献官固劝。公终不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4H 页
动。中使既还。 上意公有病。遣在直玉堂。驰问献官。将以代之。献官欲以病奏。公不可曰。贱臣未尝病。但以实奏。遂以实奏。 上称善。戊戌夏。 慈殿下谚教命拣嫔。公时呈告觐母夫人于叔弟牧使公左源振威县衙。从县道上疏。其略曰 慈殿所下谚教辞旨。蔼然恳恻。 宗国之虑。靡不用极。在上下仰体之道。孰敢有歧贰之议哉。今玆拣择之举。质之古礼而无疑。考诸 圣朝而有据。又况 慈教之下。在廷诸臣。固将奉承之不暇。而第伏惟念我 殿下制讫谅闇。礼当复寝。八域延颈之忱。正属我 坤殿笃生之庆。遽伏承 玉度愆和。则百难期。臣民之惊忧失望。当如何哉。臣未知 坤殿目下患候。以何㨾症祟。有妨诞育。而闾巷之间。年少妇人。病或积年成痼。怀妊无望者。善为疗治。投以当剂。不但沈疴之快祛。旋得产育之报应者。比比有之。惟彼士大夫传家之计。若是其周也。何况千乘之君。拟亿万无穷之休者。其于迓续之道。容有极哉。臣窃谓 坤殿患候虽云沈重。而详其源委。审厥证形。广延良医。博施珍剂。则岂无可疗之方乎。 内殿诊候。最系至难。其所凭听者。不过女使之口传。而详略失宜。症㨾难的。此何等至重至慎之地乎。伏愿 殿下每于听朝之暇。时时躬诊详询。出而晋接药院诸臣。 教以某症如此。某候如此。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4L 页
而自夫当初之所祟。与今月(月似目字之误)前之所苦。使之无遗洞悉。俾得殚竭诚款。为汲汲调治之举。决不容一日少缓也。疏入。贼臣国荣。方在禁中。大怒咆于众坐。遂四布密诇。将网打士类。而公实自办。侦之无所得。事得已。既而元嫔被拣入宫。国荣凶图益急。距牙大张。一世承其风旨。目公疏为凶疏。铨官不复捡拟公。而素相识。或至有绝迹者。公无几微色。日与诸弟相对萧然。疏粝不继。亦不介意。庚子春。国荣败。公乃拜司谏院献纳。上疏曰。国荣无君之罪。于渠告休之章。自道无馀。而至若壸治罔涯四字。尤万万凶悖。惟我 中宫殿下。壸德夙著。令闻日彰。八域臣民。咸仰协赞阴功。资成内治。以裨我 圣上关雎樛木之化。渠焉敢以四字不道之说。肆然笔之于书。以为疑乱听闻之计耶。此其凶肚逆肠。与沮遏大计。一串贯来。明若观火。而近日论启之章。曾无一言及此。臣窃惑焉。人臣罪恶。如彼国荣者。真所谓国人皆曰可杀者。亟施显戮之典。快泄神人之愤。断不可已也。未几。戚臣金峙默。投疏捏诬公。至请寘极律。 上不从。只命放逐田里。公素贫。无所于归。栖遑郊坰。竟得疾。以六月十七日卒。葬于坡州黔岩负子原。公天资亢洁。自知性寡谐。平居不事交游。与伯氏进士公同寝处。共理经史。蚤夜不离。母夫人晚年婴疾。恒在床。 公未尝不在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5H 页
侧。药饵饮食。必躬奉以进。便溲之器。亦必亲涤。积累年。家人未见公有怠色。公没后七八年。群凶之害公者。次第诛殛而国是定。士大夫皆追思公不已。而街巷小民。亦莫不悲公之不及见也。戊申冬。玉堂李殷模上疏请赠公爵秩。 上赐批曰。故校理朴在源事。伊时未能嘉奖。至于摧折。予实自觉其非。褒奖之举。不待尔言。已有商量者。其时 坤殿方设产室厅矣。己酉春。相臣有 筵奏者。 上曰。朴在源事。伊时不能嘉奖。至今追悔。向来堂疏后。姑未下教。盖有待耳。特命 赠公弘文馆副提学。今 上元年辛酉。校理吴翰源疏请加赠。 上命大臣覆奏。领议政沈公焕之,领府事李公秉模,左议政李公时秀,右议政徐公龙辅咸曰。朴某加赠。实合树风声之政。乃加 赠公吏曹参判。甲子冬。右相李公敬一白 上曰。赠参判朴某戊戌一疏。忠贯日星。义建天地。实无愧于古之忠臣义士捐躯而卫国。请加赠正卿。仍令弘文馆议谥。 上可之。加 赠公吏曹判书。于是乎两 朝所以㫌报公者备矣。公既世传清直。内行甚笃。与人不苟合。虽当路鸱张气焰。足以祸福人者。远之若浼。厚谦,国荣。相先后持权柄。而公不识其面。挺挺持直道。宁肮𩪝而不脂韦。盖其素养者厚。故能自树立。如彼其卓也。呜呼。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是之谓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5L 页
三不朽。方国荣之谋危 壸位也。豺豕狺而虺蝮螫。搢绅大夫缩颈丧守。靡然坐视。民彝几乎坠矣。公尺疏叫阍。只仗孤忠。不知有其身。如狂澜潏而砥柱屹。大冬冽而孤松挺。使鄙夫壬人。心破胆裂。此非其德欤。卒之其躬危而 国母安。以眇然一身。树万世之纲常。此非其功欤。诸葛孔明未尝著述为文章。而出师两表。照耀宇宙。胡邦衡只论秦桧一疏。而读之者凛凛乎发竖于千载之下。公之始为疏也。尽吾分而已。是岂有意于传后也。然而纯刚至正之气。轩天地而光日月者。庶可以上配数君子无愧。金石可泐。此文不可弊。此非其立言欤。然则古所称三不朽者。公尽有之矣。夫言出于心。心者身之主也。是故士之遇不遇。视其言之用不用。身之荣悴不论也。若公者其身虽穷。其言卒见施行。及夫戊申堂疏之 批。则煌煌华衮。辉光日星。忠臣志士。可以忘死。后之尚论公遇不遇者。必有以辨之矣。且以国荣之甘心于公。终不能以刀锯鼎镬加之。则公之身亦未尝为不遇也。呜呼。非我 先王之圣。安得成就公至此也。公娶全州李氏。同知中枢敦中女。 赠贞夫人。有二子二女。男长宗明进士。童蒙教官。次宗京文科承旨。女适洪取渊,申绰。教官无子。取承旨子英寿为后。奉公祀。女适宋持恒。承旨二子二女。长英寿。馀幼。洪婿系子秀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6H 页
儆。承旨君谓荣辅曰。吾先子易名之典。子宜为状。念不佞后进。未能及事于公之时。而尚记先君在乡庐。闻公下世。泫然流涕。字公曰。吾侪中成就一身为完人者。惟某甫一人耳。今承旨君之命我者。非谓不佞能为文耳。义不敢辞。且以文字托名于公为荣。谨据牧使公所述家状而掇其著者。论撰如右。以告太常。
赠左承旨郑公谥状
我 圣上五年。东部儒生李德秀等。伏辇路上言曰。臣等窃伏以 赠训鍊院正臣郑得说。当万历壬辰。以才勇选。出为泗川县监。累击倭固城,镇海。收复沿海列郡。是年冬十月。再与倭战于晋州城下。军无后继。力战死之。其破贼复郡事。概见于 宣庙宝鉴。其力战殉义事。杂出于中兴志,晋州殉节碑及故副提学臣权忭所撰野藏。其功烈卓然如彼。而貤爵不过三品。侑祀不及。臣等窃悲之。臣等谓郑得说加赠赐谥。跻之晋州坛祀之列为宜。 上下有司议。吏曹判书臣朴宗来曰。郑某力战殉国。宜有加赠赐谥重典。请议于大臣。礼曹判书臣曹允大曰。晋州有壬辰死义诸臣俎豆之所。而郑某不与。士论惜之。请议于大臣。左议政臣李时秀议曰。郑某忠节卓卓。宜加别异。风励百世。追配有禁。虽不可许。晋州死义诸臣所被之恩。独不及于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6L 页
郑某。百年之后。公议愈郁。特 命加赠赐谥。允合褒忠之政。请 上裁。 上可之。于是 赠公通政大夫承政院左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公之后孙进士遂龟。将请谥于太常。以状属荣辅。谨按公字君锡。河东人也。五世祖讳麟趾。以文章勋业。官上相。封河东府院君。谥文成。高祖讳崇祖判度支。策佐理功。封河南君。谥庄靖。考讳希永佥知中枢府事。妣全州李氏。以嘉靖乙丑八月十一日生公。美须髯。勇力绝伦。好读书。深沈有智略。戊子。中武科。壬辰。选授泗川未几。倭大举入寇。陷釜山,东莱。时升平久。郡县瓦解。公闻变。悉发县中兵。甫三百馀人。时节度使柳崇仁。据昌原御贼。公引兵驰会。每战先士卒。善驰射。所至克捷。寻闻贼犯泗川。乃引还。与晋州判官金时敏。合击固城,镇海诸屯贼。贼惧而遁。是年冬。倭酋羽柴藤元郎。由右路乘胜。悉众攻晋州。时敏婴城固守。公与加背梁权管朱大清。驰至晋州。城闭不得入。贼且至事急。撤民屋设栅以自固。崇仁兵溃于昌原。闻公在晋州。单骑来依之。已而贼大至。众三万人。崇仁欲入城。公不可曰。时敏坚守于内。我力战于外。城可完。不战虽入。无益于死。麾部伍背城而阵。贼围之。公激厉将士。昼夜格斗。所杀伤过当。贼见公兵少无援。围之益急。公气益励。令麾下壮士随后。手铁挝驰贼阵。左右突之。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7H 页
所过无不披靡者。当是时。公年二十八。常骑白马。贼号曰白马将军。避之不敢近。战方酣。崇仁中丸堕马。公急救之不及。会日且暮。天大雨。士卒无人色。贼悉众蹙之。飞丸四面集。公引弓射杀数十百人。矢尽肉薄。力竭遂死之。实 皇明万历壬辰冬十月初六日壬辰也。大清同日死。公所领三百人。罕有免者。公既死。而贼亦大挫。卒不能破晋州而西。湖南得以无事。事闻。 赠训鍊院正。㫌其闾复其家。公临战。戒士卒无取首级曰。人臣但竭力杀贼。取贼头求功赏。非夫也。且馘一死而纵一生。非计也。公从奴名曰白从。求公乱尸中。公左额有大黑痣以为验。负至家启视之。赫然血朱殷。无完肤。葬于扶馀东陵山先兆侧。配晋州姜氏。翰林宗庆女。醉竹公克诚孙也。有一子泽雷。公没时。泽雷才七岁。姜夫人治丧无违礼。教泽雷以义方。魁进士。光海废大妃时。倡率大学诸生。抗疏极言。窜南海以死。其配东莱郑氏死于烈。其子千寿甫十一岁。亦死于孝。三世四人。尽三纲之道。君子以为难。公以相门华胄。忼慨投笔。盖将捍卫 王国。扫荡丑夷。其志固已伟矣。激励吏士。以少击众。陷阵复郡。声震岛夷。何其壮欤。及其遇敌于晋州也。提数百孤军。无列镇之援。而抗百倍莫强之贼。以与之野战。相枝梧三日。杀贼不可胜计。虽古名将。何以加之。若其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7L 页
众寡之不敌。公已计之审矣。力尽而明白死。横尸原野。英灵毅魄。驱叱风霆。躏大板吞武藏(藏字更考)。是公之志已。当其贼锋之方盛也。彼区区之晋城。一趯可倒。而贼之精锐。公太半鏖之。其气摧矣。由是观之。金时敏守城之功。公之力居多。而黄进诸公之死义。亦公倡之也。盖闻晋州人。以公亡日。招魂祭公。至今不废。可见忠义之感人心者深矣。夫谥所以壹惠也。而见危授命。能捍大患。在法当谥。公官不显。未有以易其名。尚论者嗟之。今多士齐吁。有司奉准。貤诰降而阙典举。 圣朝所以崇报公之忠之功者。可以无憾也。谨述公事行。以告太常氏采之。
竹石馆遗集册三
 墓志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8H 页
秀轩公墓志
吾家在 本朝。世袭簪组为大家。至 肃庙 英庙两朝。四世五公。衮衮相承。清德直道。为国人之标望。文学笃行。为搢绅之楷范。若吾从祖秀轩公。寔生于家运方盛之时。入则以贤子弟称。出则为士林眉目。世之人见公。若睹麟凤焉。荣辅晚生。稍长有省识。则家世旧闻。已寝远而寝衰。犹得逮事公晚年。公过加奖爱。提诱甚至。至于笔札。师公书学习。每谒见于长兴坊第。左右图书。凝尘满席。公童颜皓发。眼光烨然。若神仙中人。自公下世。不复见如公风度矣。从叔父以吾 先君奉 朝贺公所撰行状。授之而命之铭。呜呼。 先君为此状。今且二十年。每念昔日。公与 先君。论易劄记答问。荣辅愚鲁。虽未知其为何语。而犹知其为盛事也。今几年矣。荣辅险衅摧剥。免丧甫周岁。神精销落。尚安得发挥万一。以诏来后也。至若状文。非不肖所敢赞一辞。谨按状曰。公姓徐氏。讳懋修字勖之号秀轩。籍贯达城。高丽少尹讳闬之后。世显仕。讳弥性入 本朝。官牧使。以仲胤文忠公居正贵。 赠达川府院君。五传而讳渻判中枢忠肃公。在 宣祖 仁祖。号为名臣。子讳景霌达城尉。子讳贞履府使。 赠左赞成。寔公高祖。曾祖讳文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8L 页
尚兵曹参议。 赠领议政。祖讳宗泰领议政文孝公。号晚静堂。考讳命均左议政文翼公。号保拙斋。妣 赠贞敬夫人清风金氏。右议政忠宪公讳构之女。领议政文清公讳志修。为文翼公冢嗣。而公其季也。以我 肃宗丙申八月二十六日生。貌类晚静公。晚静公器爱之。尝以玉圈弄之曰。当传与汝矣。七岁。贞敬夫人捐世。文翼公悯公稚弱。不加督责。而公服袭典训。聪颖夙茂。李檗溪,尹白下诸先辈钜公。咸期以远大。十八。发解汉城试。就泮课。辄居前列。华闻蔼蔚。风标玉立。人皆属目。司马议魁元。必推公为首而卒不偶。屡屈会围。阨于一第。沈抑荫路。物论为之叹惜。而公则恬如也。乙丑。遭文翼公忧。壬申。筮仕敦宁府参奉。叔父蛰翁公叹曰。不意此子做此官也。癸酉。迁翊卫司洗马。甲戌。以监造劳升司御。移掌乐院主簿。按轨谱审声律。便得其要领。二六习乐。音节有不协者。辄呵之。工师称服聪明。以为始见也。转东部都事,掌隶院司议。丙子。拜咸悦县监未几。以监司亲嫌递。丁丑。复入桂坊为卫率。戊寅。出为恩津县监。辛巳。升丹阳郡守四年。因微事罢。丁亥。以掌苑署别提。移司䆃寺佥正。戊子。除长城府使五年。病求解。升除光州。而长城罢状适至。并递焉。冬为惠局郎。翌年遆。甲午。由司仆寺判官。出南原府使。丙申。准考内迁 温陵令。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9H 页
丁酉秋。从子某遭台论。公遂解官静居。书翰自娱。好读易。积年探索。著说屡数万言。有独得之见。语子弟曰。吾今晚景。门党之内。时晦为弟。圣载为友。又与某侄论易。世上好事无踰于此。天之饷吾者厚矣。时晦郑公景淳。公之外从弟。圣载李公匡吕。公之妇从弟。皆当世之长德词宗。与公齿肩随。后生辈观仰而矜式焉。二公每步屧候公至。则谈经文诗辞。娓娓移晷。逌然为乐而不知老也。如是者九年。乙巳九月二十三日。以疾考终于居第。寿七十。启手之日。神识不乱。公眉宇峻朗。神采动人。容止雅静。被服朴素。挹之有古士夫风范。其在文翼公侧。油油翼翼。爱敬备至。居丧。毁戚中礼。溽暑不脱衰。讳日。哀恸如初终。其事蛰翁公,季父靖简公。如事文翼公。文清公友爱深笃。而公事之甚谨。每事必禀命。仲姊老家贫。公随力补助。尝奉往南邑以养。晚年家居。数迎致。饭粥与共之。公少颇俊爽。长复谦慎。直谅而任性。恭约而畏分。内绝邪妄。外祛矫饰。平居未尝有暴慢忿厉之容。欺谩鄙亵之辞。所雅言文翰。耻言人过失。声色货利无所好。一切世事。不婴于怀。吾家素称谨饬。超然于势权之涂。而公益自简澹。口绝时论。席无杂宾。非官事与庆吊。罕出门参访。竟日独坐。翻经展帖。户庭阒若无人。至于朝廷有阙失。则忧叹形于色辞。亦世禄之义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399L 页
居官廉约。小心奉职。而事近干誉则故不行。政规务安静不挠。若始振刷之不足。及其递去。仓廪必充矣。廨宇必葺矣。坏堰颓堞。必疏筑矣。兵械礼器。必修备矣。民乃觉其利泽岁计而有馀。称叹为贤士大夫治法。在两湖。屏远声妓。佳辰良夜。登楼泛舟。高眺平吟。韵致萧散。有吏隐之趣。屡典郡邑。归橐如洗。家人内窘。而处之晏如。尝曰。饮食亦系于心。心不为难。则疏食菜羹。无不可口。雅喜临池。而文房之具。亦无长物。虽一芥之微。平生不苟求不妄取也。公自经草土。遂抱贞疾。而克自啬养。年弥高而体寝充旺。至耆耋。韶颜不损。燕处少倦卧。见弟侄必起坐。某奉文翼公祠宇。居乡里时。公已六旬有馀矣。而二忌辰。必赍果品来将事。祈寒盛热无阙。所居与宗家稍间。而朔望参拜。先世祀享。未或不在曰。吾不敢以老而不自尽。岁壬寅。先夫人下世之周甲。公痛苦哀慕。端居若忧。恒有戚容。屏障挥洒。亦以近于纷华而废之。终期年乃复常。公于笔艺。天分特高。童年。为白下公所赏。声誉已藉甚。而益勤临习。卒成门户。尤长于半行。体裁齐整。步骤遒俊。得晋人规度。病近世书法多放率。务为典重雅驯。绳尺谨严。或不合于时尚而不顾也。墨迹殆遍于国中。而得之者皆藏弆以为宝。为诗清健警拔。圣载公和公诗。有语追韩,杜之句。其推许如此。易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0H 页
说及诗藁若干卷藏于家。前配淑人李氏。参判真淳之女。观察使德成之孙。判书孝敏公景稷之玄孙。淑慎柔惠。育一男二女。生于戊戌九月十日。卒于己卯三月二日。继配淑人李氏。学生光素之女。两淑人俱宗姓也。又曰。先仲父恭谨之行。清素之操。为士友之所慕向。呜呼。 先君此文。庶可徵信于后人。不肖何述焉。公葬于长湍松西面鹰峰巳坐之原。文翼公墓左冈也。继配生于辛酉五月一日。卒于癸丑三月一日。两淑人皆祔于公墓。男长有教。中司马试两场。今县令。次有敦。女适士人赵广镇,进士李寀镇,进士李玄好。县令一子献辅进士。次男二子一女幼。长婿子云路进士。次婿子沆潞。女适郑基一。荣辅尝仰睹公读易有悟。辄瞿然曰。前人所未发。而自我发之。不已泰乎。偶戏笔作米南宫法。人有叹赏者。公不喜曰。吾以不满意。故不恒为。今以众悦而遂以为佳。则自欺欺人也。公之谦慎直谅。盖如此。今于幽堂之铭。不敢为溢辞。恐伤公遗志也。铭曰。
祖文孝而祢文翼。文清为昆公其季。皎如玉树容颀晰。标若霞举词彪蔚。曷不公孤士曰嗟。浅知犹识麟芝瑞。艺追羲献造神妙。学穷卦繇开扃秘。德厚而才惧或胜。文斐而质必先绘。律身敦素不近名。畏天任真不欺心。谦其受益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0L 页
理不忒。远有遗赢后视今。彼睪如者从先兆。湍山清淑湍水深。有欲勉忠厚而耻浮薄。此其考之先生之风。
学生金公墓志
公讳世光。字德叟。金氏出新罗王子兴光。高丽太祖割光山以封之。子孙因家焉。其后世显于丽朝者。曰大匡讳吉,文贞公讳策,文安公讳良鉴,文肃公讳周鼎,忠肃公讳深,翰林学士讳精,元帅讳宗衍。显于我 朝者。曰典翰讳崇祖。其子讳纪。亦官典翰。三传而至 赠参判秋潭讳友伋。以布衣抗议于昏朝。 仁庙改玉。荐授寝郎。配食于徐节孝棱之祠。是生通德郎讳汝鋿。与伯氏大司宪薇山讳汝钰。俱有盛名。事亲孝。寔公考也。娶文化柳氏生员义男女。泽堂李公植甥女也。公性行笃至。九岁遭内忧。哀擗如成人。食素甚严。别具器皿以授(授似受之误)食。食毕复藏之。不令肉食亵也。人皆异之。通德公享高年。公奉养尽诚。家贫。躬自结网调鹰。以供甘旨。通德公末年。公已踰耆。而不以衰老少懈。及疾革。斫指以滴血。得延数日。居丧啜粥。羸毁成疾。免丧数月而没。距其生庚午为五十二岁。葬于长城石朴山向巽之原。配扶安金氏。讳湍之女。三男。长会精为伯父后。次会瑞。次万英为大宪公子一光后。二女高世俊,辛鼎和。会瑞子天必,天吉,天逸,天骘。女林琉,任伯昌。天必子尚孝,尚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1H 页
彦,尚权,尚建。天逸子尚烈。内外曾玄若干人。尚烈以状谒为铭。睹其意甚恳。不可以不文辞。铭曰。
天降衷于民。受而全之在人。惟光山华胄。远自文贞文安。为忠为孝。为烈为文。随遇以之。率时其本然。式至于公。独以孝闻。盖用舍之异施。而全其降衷也均。
贞敬夫人金氏墓志
夫人姓金氏。籍彦阳。高丽名臣威烈公讳就砺后。曾祖讳晢监役。祖讳南甲县监。考讳致龙参判。配贞夫人迎日郑氏。佐郎讳淹女。夫人以 肃宗壬申十一月二十九日生。十四岁。归于故左议政贞简郑公。公东莱人。讳锡五。以翼宪公孙 赠赞成讳赫先之子。出为东平尉讳载崙冢嗣 赠领相讳孝先子。贞简公既显。夫人累封至贞敬夫人。端庄笃敬。事公一循道理。婉而无违。公奉贵主庙。赀财饶。夫人又早贵。而性俭约。罕衣锦縠。时节祀享。躬视饎浆。必诚必洁。至老弥悫。宗党视以为法。处妯娌昆弟。恩义笃至。闺门之内无间言。戊辰。贞简公奉使赴燕。卒于沈阳。 英庙追惜不已。初祥日。 赐夫人食物。 仁元大妃遣人存问。异数也。庚辰二月二十日卒。祔葬于贞简公墓左。举一男二女。男养淳佥正。女徐晚修,曹允明。佥正男东荩醴泉郡守。东协晋州牧使。东保高城郡守。曹允明系子晚振。醴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1L 页
泉五男。泰容,晋容,谦容进士,观容,履容进士为高城后。晋州二男鲁容,汉容生员。女赵衍镇。夫周诗二南。多言贤夫人性情之正。动止以礼。盖室家风俗之盛。王国所赖而治。彤管之史。必备于古以此故。荣辅谬当撰志。甚陋而不敢辞。为其有通家睹闻。庶可阐扬美实。以见夫人辅佐贤相公。贻范族亲。种祉昌后之美云尔。铭曰。
赫贞简配嫕德。笾豆蠲珩璜饬。煦愉愉是梱则。乐斯邱从相国。瘗美辞诏无极。
司饔佥正郑公墓志
公讳养淳。初字圣功。后避 英庙徽号。改晦叔。东莱郑氏。为本 朝盛族。文翼公讳光弼相 中宗。配享 庙庭。子孙世卿相。五传至翼宪公讳太和相 孝宗。配享 庙庭。左议政讳致和其弟也。无子。以翼宪公子东平尉讳载崙为嗣。生讳孝先早卒。复以本生从父弟 赠赞成讳赫先子讳锡五为子。官左议政谥贞简。寔公考也。妣贞敬夫人彦阳金氏。参判讳致龙女也。公以 肃宗壬辰正月九日生。乙丑。荫调敦宁府参奉。历郎司饔院,济用监,冰库,广兴仓。以 册礼敦匠劳升六品。又历义禁府,归厚司畜平市三署等官。 东宫翊卫,司宪府监察。复入厨院为佥正。出为军威县监,大兴郡守。又尝除开宁县监而不赴。乙酉八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2H 页
月二十八日卒。葬广州省达里先兆侧负艮原。淑人青松沈氏祔焉。公敦恪而周慎。宽裕而严恭。谦以自牧。言语恂恂。与人接。和气盎然。而内守甚笃。贞简公方崇显。宾客不能识公面。居官奉法。不踰尺寸。事亲先意顺旨。奉先祀甚敬。虽严寒必澡体。训诸子严而有法。戒勿论人长短。急人之困。周恤如饥渴。有丧者尤矜救之。尽其义。贞简公甚倚重之。 英庙尝召见。称其醇谨有父风。可大用。其宰军威。值岁饥。缩俸赈民。亟治水利。荒芜以辟。流亡大集。民多全活。及归。立石以颂之。平居罕参访。迹不到卿相之门。其不赴开宁也。当路者疑其亢。颇沮之。或有讽公者。公笑曰有命焉。竟以此肮𩪝于世。未能展布其所蕴。识者嗟惜。淑人领议政讳寿贤女。后公一年生。先公七年卒。服袭庭训。温恭贞一。孝友尤笃。出于天性。奉尊章。小心畏栗。事君子。率则无违。宗党以为楷则。生三男一女。男东荩醴泉郡守,东协晋州牧使,东保高城郡守。女曹善振。醴泉五男。泰容,晋容,谦容进士,观容,履容进士。系高城后。晋州二男鲁容,汉容生员。女赵衍镇。曹善振系子锡禄。女正字沈钫。馀幼。荣辅世通家。虽生晚。未及拜公。夙闻公敦重笃厚。有大家规范。可矜式。每见习俗日下。思前辈典刑。邈然不可追。今于公幽堂之文。重为之兴感也。铭曰。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2L 页
夫有世胄。严恭畏天。居视庸行。喜施敦亲。仕为郡县。其绩循循。介贞含朴。宁诎不伸。烝烝翼翼。率由其先。斯乃国桢。匪必枢匀。今俗之漓。由鲜此贤。以是铭公。尚勖后人。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3H 页
府使金公墓志铭
公讳亨大。字季长。月城金氏。系出新罗敬顺王。其后鸡林君稛,直提学千龄,庆林府院君命元。显于本朝。庆林公有孙曰南重。礼曹判书。谥贞孝。以长德笃孝称于时。公四世祖也。曾祖讳一振。成均生员。 赠领议政。祖讳柱臣。 仁元圣后考也。官领敦宁府事。谥孝简。考讳后衍刑曹参议。 赠吏曹判书。妣贞夫人海平尹氏。府使讳沆之女也。以 英宗庚戌九月十四日生公。始孝简公长兄进士讳圣臣。子学生讳象衍。两世无年。公既生。判书公以公承宗祀。学生公配青松沈氏。襁而育之。夫人应教讳濡之女。有女士风。公既天姿温秀。而自孩提。夫人导诱有方。及长。言动不越规度。笃于内行。中心恺悌。操履端介。以佳子弟称。士友多乐与之交。始受学。已聪悟见奇。及治功令文。声誉益播。屡中发解。壬申。以 国舅孙。除 懿陵参奉。移 东宫副率。甲戌。以 尊号都监劳。升六品。授典牲署主簿。公自以年少。不乐从荫仕。屡辞递。后历司仆寺汉城府司宰监掌乐院诸司主簿。掌隶院司评, 东宫翊卫,军资监判官。为司仆者三。掌乐司宰翊卫者再。戊寅。除宜宁县监三年。升荣川郡守又五年。迁延安府使不赴。越明年乙酉。拜仁川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3L 页
府使。是年十二月二日。卒于京第。得年仅三十六。亲戚朋友皆哭之哀。公于事亲。顺爱本乎性。在沈夫人侧。作婴儿戏。及外氏倾败。悲伤悯念。尽心力以救恤。人以为难。叔母韩孺人。寡而无子。公事之如母。宰外邑。辄将往。有疾不解带。煮药不以委人。孺人得享寿过九耋。事兄判书公如严父。每事必禀命。进退甚敬。笃于奉先。每享祀。净扫室堂。肆筵设卓。不使人代之。帷席弊则焚之曰。恐其亵也。喜施与。尝曰。世间好事。无如急人之困。以此宗族多仰而为归。推以及于故旧穷交。有同业生贫甚者。早来访公。时天寒。入门而波吒不能语。公卧未起。家人适进衣。遂尽以与之。居官。律己甚简。衣衾随身者。日辄卷束。恒若治严曰。公家事未可知。解官。当即日起行。不宜苟也。一以恩爱接下。而治事有法度。剔蠹理棼。曲中肯綮。未尝矜持为崖岸。而其下自然惮畏。无敢肆者。既去。吏民久而不忘。有邮人请公所乘马。仆告曰。贾于驿。利三倍。公不可曰。吾骑此马久。忍使日驰迫邮人手也。当公之时。门户方盛。诸兄列九卿。以公之贤且秀。宜若蜚英振耀。膺受遐祉矣。而独阏于年。未有以自著见。命矣夫。配礼山洪氏。 赠赞成讳镇辅女。宽厚有贤德。奉祭以诚。御下以恩。抚养庶出。皆成室家。先公二年生。甲寅二月一日卒。始公葬于交河野塘里壬坐原。至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4H 页
是祔于左而异封。一男思采今郡守。女适郡守徐有教。思䄵,沈讷之妻。侧出也。郡守系子永孚进士。徐之子宪辅文科某官。公皇祖进士公。华誉倾士友。顾早世。荣辅高祖晚静公为立传。今载遗集。两家既敦世好。余与郡守君少相善。喜其乐易端士。尝以告先君。先君曰。汝未见其大人耳。由是窃慕公之贤德也。今郡守君记公遗事。畀余为幽志。义不敢辞。乃谨受而叙次之。夫善虽小。可以为训者有之。一事之美。而其馀可知已。三千之礼。皆至教也。而龟策之埋。帷盖之不弃。必记焉。今余叙公事。虽细必书者。为其可法于后人也。以此铭公。亦以慰郡守君之孝思云尔。铭曰。
孝简家法。子孙多贤。 源之羡矣。宜礼其川。 轩驷列戟。群从兄弟。 公惟吉士。令姿恺悌。 介操顺行。谦躬蹈礼。 居视其施。作视其用。 仁族归之。惠庶诵之。 宜耇宜谷。谁之不如。 何龄不遐。税于半途。 我闻前辈。犹逮永誉。 惟夐之映。不在词诔。 钻石播芳。以慰孝子。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4L 页
忠州牧使徐公墓志铭
惟我高祖考晚静府君。于达城尉府君为三世。于我徐为小宗家。嗣学生公。贤而早世。叔子判书公长男牧使公。以晚静公命为其后。公既承宗祀。判书公为摄治宗事。及公长。孝谨祗栗。判书公甚宜之。既老遂不异宫。而我曾祖考文翼公。与判书公友悌笃至。居第接园庭。至于今子孙相继如一室。荣辅幼遨嬉。忘其孰为吾家也。每见高廊脩椽。园列翳如旧。藏书缥箱抵屋。公据椅敛睛。凝然若有思。望之起敬。诸子端拱趋走。若朝廷焉。门生故吏逮事晚静公者咸曰。先老爷规范也。指花果竹树其寿者曰。犹夫昔也。新者曰旧植处也。砚几书庋曰旧铺置不移所也。荣辅时騃甚。犹能记其语。及老阅世。见缙绅古家文献。鲜有足徵。虽以己自勉而不能。然后知公之为难也。夫以晚静公名德冠冕一世。御家简严有法度。而公克守遗范。弥久无改如一日。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公之谓矣。公讳日修。字新之。徐氏以高丽少尹讳闬为远祖。入本朝。讳弥性安州牧使。五传而讳渻 穆陵名臣。判中枢谥忠肃。都尉公其季子也。讳景霌。子讳贞履南原府使。子讳文尚兵曹参议。寔生晚静公。晚静公讳宗泰。领议政谥文孝。学生公讳命伦。配南阳洪氏。县令讳泽普女。领议政讳命夏孙。判书公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5H 页
讳命纯。军资监正。 赠吏曹判书。配 赠贞夫人全州李氏。观察使讳德成女。以 肃宗己丑八月二十六日生公。幼而峻茂有器度。为前辈诸公所期许。庚申。中增广进士。壬戌。除 英陵参奉。移 东宫侍直。以 嘉礼都监监造劳。升瓦署别提。迁长兴库主簿,工曹佐郎,正郎。乙丑。为镇川县监寻递。入为户曹佐郎。丁卯。除㫌善郡守。奉判书公之官。致专城之养。庚午解归。为 东宫翊赞,户曹正郎。出守林川周岁递。盖判书公已老。非将往。不能久游宦也。甲戌。丁判书公忧。壬午为三陟府使。岁大饥。殚心赒恤。民无捐瘠。后为金堤郡守,忠州牧使。皆未久而辞归。间历汉城军资判官,缮工副正,司饔佥正, 永禧殿令,宣惠郎厅。癸巳宰丹阳。乙未解还。丙申二月十日。考终于居第。公服袭诗礼之训。克自治于行谊为笃。沉淹下仕而随遇尽分。廉正律身。恪于守法。亲在。翼翼服勤不离侧。事虽细不敢专。判书公年高少睡。虽夜深。俟就寝乃退。未明已候于户外。花辰佳节。必有供具。请长老尊执。务以娱悦亲志。及奉讳。公已向衰矣。犹不脱衰绖。躬亲馈奠以终三年。 都尉公忌日。古则内外裔孙。得与宗家轮次备祭。至公而罢之。晚静公文集。既校正而未及刊。亦至公而发雕行于世。惟其内行之备如此。故居官制事。皆其推也。公既遵奉家法。不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5L 页
言动。睟于外者。凝重敦硕。容止可则。平居被服朴素。严于辞受。历典七邑。而产业不增于旧。荣辅尝闻公赴柑制。从者拾柑以献。公方以手破之。有一书生从傍就手里攫以吞之。猝不意。公徐曰宜求之。无遽色。俞参判彦铉大臣子。甚自矜重望。公于班联顾其吏曰。谁也。吏曰。某公也。俞改容曰。宰相器也。李公匡吕。公之舅弟也。谓吾先君曰。某兄风度冲远。真古典刑也。配庆州金氏。判决事讳泰衍女。判书讳南重玄孙。宽和婉顺。事舅姑奉祀享。诚礼备至。娣姒同爨无间言。判书公亟称其贤。乙丑生。乙酉七月二十日。卒于三陟府衙。葬于长湍都罗山负子原。实六世先兆之左麓也。公之初葬。亦在都罗山而异冈。癸卯。启淑人墓而合封焉。有四男。长有絅。次有应。次有昌府使。次有弘。三女婿。士人李鲁源,尹晎,承旨李养鼎。长男早歾。仲男一子羽辅。承长房后。女适校理金启温。府使子稷辅。女幼。季男一子靖辅。长婿子集玉县监。尹婿系子行殷。承旨子元默郡守。女适吴庆宽。羽辅二子承淳。其一幼。曾玄不尽记。府使公惧镵幽无志。授状而命之铭。不敢以卑幼辞。既按状而谨叙次之。仍述平日所睹闻一二。牵连为文。系之以铭曰。
我徐继别。贤尉配主。三世弥昌。 肃祖元辅。松冈与宅。厥木惟乔。谁其承祀。牧伯惟昭。既孝且友。仪棣器宏。猗䰈贤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6H 页
胄。展也老成。四时烝尝。芬芬嘉告。以顺以备。遐不谓畜。兴旧耆欲。匪必赤舄。凡在旅酬。宜所知式。尚多委祉。徵诸子孙。勖哉似之。先祖福尔。幽宫在湍。亦从先兆。我诗镵幽。庸诏邃杳。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6L 页
仁川府使宋公墓志
我 圣上十年冬十一月三日甲寅。府使壶山宋公卒于居第。其故人尝与交游者。皆闻之陨涕曰。厚德人不可复得见。其家窭甚。发其笥。无岁制之衣。又叹曰。为州郡十馀年。贫如是乎。将葬。其子持膺述公事行。属公之友达城徐荣辅以为志。其状该而恳。于是咸曰。是教子有文。是其德宜昌厥嗣。呜呼。斯可以徵公矣。公讳伦载字士叙。其先显自高丽侍中贞烈公讳松礼。入本朝。礼曹参议讳克讱。抗义昏朝。力救白沙李公。是为公六世祖也。曾祖讳徵奎黄州牧使。 赠左赞成。祖讳教明历翰苑。有时望早卒。官止大司谏。考讳翼洙。通政大夫朔宁郡守。妣庆州金氏。庆恩府院君讳柱臣孙。司仆寺正讳九衍女。有三男。长校理讳俊载。公其季也。公生于 英宗戊寅十一月十八日。 正宗癸卯。成进士。甲寅。校理公卒。 上追悼之。授公章陵参奉。旋改尚瑞院副直长。 特召见。谓左右曰。此人当显达。是岁序升直长。 特命升六品。除典设司别提。历户曹佐郎。出为闻庆县监居数年。与道伯忤弃印归。乃 启罢。 上烛其曲不在于公。寝其启。 命还职。戊午大歉。民多不能纳籴者。公揣其已窘。第令以粟代米。明年御史果论其非常法。坐谪金城。公受而为咎。不之辨。县民诉庙堂乞留。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7H 页
不能得。是岁宥还。翌年。甄除司仆主簿。移刑曹正郎。秋差 健陵都监郎厅。授忠勋都事。既复 命。提调与郎僚。并因事坐罢。壬戌。还刑曹正郎。出新宁县监。乙丑。升淳昌郡守。丁卯拜仁川府使。庚午夏。以新宁有仓吏流逋。自初宰是邑者。皆对吏论勘。金吾独置公徒律。谪牙山。左相金公载瓒追白其枉。得宥归。即公下世之前月也。公性度宽和。平居无疾言举色。事亲无违志。事校理公如事亲。同室而居。事巨细。悉相咨而后行。居官务存大体。不苟苛密。听讼必丁宁分晓。既断。两造俱无怨尤。致审于死狱。不以簿领委吏曰。不可使生死有冤。公之在秋曹也。 正庙谓筵臣曰。某也有良吏材。合试大邑。其在仁川值大饥。诚心赈济。所全活甚众。及递。邑人愿借。如闻庆时。为建阁以寓去思。喜施与。亲戚故旧贫不能丧婚者。多就而赖焉。族人有死于谪者。极庀之得返葬。家无田园之入。而日与会心人。杯觞为娱。不问有无。前配全州李氏。刑曹判书讳春跻孙。承旨讳昌伋女。与公同年。有贤德。庚子十一月二十五日卒。继配文化柳氏。文兴君讳思瑗后。学生讳汉相女。端厚有妇德。治家以勤俭节用。亦与公同年生。甲子九月十三日卒。李淑人之葬。在安城乾芝山先茔侧酉坐之原。柳淑人葬于其右而虚其中。至是成合祔焉。辛未正月也。李淑人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7L 页
一男一女未育。柳淑人二男。其一亦夭。次即进士持膺。承校理公后。侧室男女。持膺一女并幼。余椎鲁寡谐。每喜公被服朴素。襟袍疏旷。与人不畛。有古人风。自公之逝。思见如公者。而世罕其人。今因进士君之状。而姑叙次如右。以塞孝子之哀。呜呼。余何足以不朽公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8H 页
永川郡守徐公墓志铭(并序)
世称吾家笃孝悌尚讷慎。荣辅晚生。犹能及见诸长老靖恭敦硕。言行有规则。皆足以范于世而训于家。先德既浸远而淳朴亦漓。回思幼少所睹记。邈然如古昔之不可追。惟从叔父郡守公。宽绰有风度。欲求先辈典刑。于公可考也。余生后公四岁。稚小知爱慕。今老且死矣。习于公者。宜莫如余。然余尝以公之命。为秀轩公墓志。今又志公墓。余心悲乎不悲乎。公德器得于天赋。自幼不轻言动如成人。始余髫龀騃甚。已敬公而不敢狎。非但属尊为然。公十九中发解。文艺成就。皆先于余。虽朋友追游。余得随公之后。而余之视公则如师也。公性慈谅。识解甚精。与人言。必乐告以善道。其于余。尤爱之甚。虽杂细事。宜辄为之惓惓致戒。每与余谭经史古文词。论事可否。公既素直谅。不以色辞徇人。余又狷滞。不能苟同。所论或不合而未尝忤也。曰我无他长。惟从善是勉耳。量世之人。无如我爱汝。我所言汝不可忽。余每服公见之明而守之确。而爱我之笃也。卒多屈己而从之。自公弃余。思贤而爱我如公者。而不可得矣。余心悲乎不悲乎。余见公事亲孝谨。居丧尽礼。继妣之丧。羸疾几不全。秀轩公与前夫人之葬累迁兆。癸丑继妣之葬。始合祔安厝。公时贫甚。克致诚力。卒完事。及得官为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8L 页
邑。碑志仪物。备具无阙。继妣育一男。清脆善病。公抚爱甚挚。析置田产。多于己有。居家御下有法。事钜细井井有条理。尝豫治终事。务从俭约。敛殡葬奠之礼。斟酌合宜。皆有治命。古人所谓家事治者。公其庶几也欤。公累捷初解。而其成进士已晚。既从禄仕。为令长仅再。不足展布素蕴。而其在金城。见田无成籍。民困征税。乃决意量田。躬授方法。饶瘠畸剩。句梯方员。各得其宜。豪右始不悦。而公不少挠。及成。洽然称平。永川仓储。积久虚逋。称难治。公至一年。而完实如旧。亦未见公动声气费箠挞也。呜呼。使公进为世用。其见于事为。必不寥寥止此。公韶颜伟干。礼准而唇丹。言笑休休。宽而有制。明而能蕴。一见可知为长者。与之久而不厌。蔼然吉祥人也。自岭邑解归。公亦早衰。家居养闲。余窃谓祖先积德之报。可徵于公。而人亦谓公福禄且无穷。今公弃余而逝。使予无所为依。余心悲乎不悲乎。公讳有教。字胄卿。我达城徐氏。远有代序。高丽少尹讳闬为远祖。自是至 本朝。世袭显官。 宣庙名臣忠肃公讳渻子孙最盛。子讳景霌达城尉。三传而领议政文孝公讳宗泰。寔公曾祖。祖讳命均左议政。谥文翼公。考讳懋修南原府使。号秀轩。妣全州李氏。大司宪讳真淳女。以 英宗乙亥七月二十二日生公。继妣李氏亦宗姓。学生讳光素女。公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9H 页
以 正宗壬子。中司马两试。乙卯。除敬陵参奉。丁巳。换 泰陵参奉。转军资奉事,义禁府都事,冰库别检,军资主簿,户曹佐郎。今 上壬戌。差 大婚都监郎厅。以劳升刑曹正郎。癸亥。出为金城县令。丙寅。迁永川郡守。庚午递归。辛未秋寝疾。壬申二月二十三日。考终于居第。是年 月 日。葬于某邑某地某坐之原。配庆州金氏。郡守讳亨大女。庆恩府院君讳柱臣曾孙。有一男宪辅。辛未魁泮试。直赴 殿试。其一男三女皆幼。公之将葬也。直赴君泣谓余曰。先君之葬。宜有志而霣剥。不遑为状。惟兄为文。无待状也。先君平日。不喜过情之誉。其无溢词。呜呼。余惟不足以知公是惧。其何忍辞。亦何敢张皇之。以负幽明也。悲夫。铭曰。
夫以秀轩公之令仪令德。而公其克类也。我祖先之积善种庆。而公受厥庇也。享之不尽。于以遗贤嗣也。我铭甚实。庶其当公意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09L 页
判敦宁府事兼吏曹判书尹公墓碣铭
坡平之尹。东方大姓。高丽太师莘达为始祖。文肃公讳瓘拓东北界之九城。为睿宗名臣。 本朝。坡平君讳坤佐我 太宗。赐勋券。四传而讳倬官大司成。通经术任师道。又四世。汉城庶尹讳熻。八松先生弟也。先生既醇儒峻节。标闻海内。而昆季又皆贤。绍开后人。原礼委羡。至近世故判敦宁府事讳东暹行第。称多贤。有讳东洙,讳东源。以学行世其家。讳东度位上相。赞辨章。讳东升官参判。 英宗亟称为良臣。公庶尹公四世孙。参判公于公为季。诸公亲袒免。显闻相先后。盖亦一代之盛也。公字德升。号八无堂。曾祖讳海举 赠吏曹参判。祖讳扶户曹正郎。 赠吏曹判书。考讳彦教生员。 赠吏曹参判。妣新昌孟氏。典簿讳淑夏女。公生四岁。以判书公命。出后于伯父讳显教生员 赠左赞成。配庆州李氏。校理讳寅熽女。左议政讳庆亿孙。公以 肃宗庚寅二月十五日。生于温阳金谷里孟氏第。公幼孤。判书公怜之。未甚训笃。而艺业日就。朋友间。蔚然著誉闻。乙卯。中生进两试。公自念门户衰弱。遂刻意为应举文。所交游后多为名公大人。甲子。除 明陵参奉。会有陵役。叙劳升司圃别提。移义禁府都事,户曹佐郎。出为金沟县令。甲戌。擢增广甲科。资穷升通政。由西枢暂出平山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0H 页
府使。乙亥。除判决事,承旨。移大司谏。参鞫坐。罪囚有诬引朴公文秀者。 上始不之问。承旨以两司当言不言请何。问公乃引递。寻除礼曹参议。时有 命致祭仁嫔父母墓。或言当并祭前母。公曰。殷人祭简狄。周人祭姜嫄。各主其自出。今日赐祭。乃推及其所生。不宜并祭。 上从之。及其合主于祠也。又言继室不可上于前配。间出为骊州牧使。公在喉舌。出纳屡称旨。 上察公周详。宜处近密。故公之在朝。为承旨最多。国制。承旨有六房。分掌六官事。 上以公善于礼。常使为礼房。丁丑。 上将亲押 明陵祭文。 上方宅太母忧。公进曰。亲押乃祭祀事。以衰服行之。恐未安。 上遽曰。予固疑之。承旨言是也。易服而后行礼。特赐鹿皮。 上尝教曰。凡亲祭。吏曹判书进瓒爵而参议奠之。奠于神前者秩反卑。宜易其秩次。公奏曰。进云者亦主于神位而言。非谓进于献官也。 上是之。遂不改。辛巳夏。 上在静摄。 特命公兼药院副提调。既复常。以劳晋嘉善入侍。 上迎笑曰。朝玉暮金。金玉其人也。自是常为都承旨凡十三拜。兼副总管,承文提调。冬拜忠清监司。湖西故多豪右。公一以法裁之。不少饶。一路称治。明年夏。坐微事罢。代公者适病。不能治严。时大旱。大臣建白仍任。始湖民闻公罢。举曰。无用雩。只仍我巡使。至是乃大悦。公再疏辞。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0L 页
不报。七月。正言柳善养发启。以公为罪人严弘福。输粮买屋。请罢职。 上曰。知其人决无是事。然台启在。不可行公。遂依启而下严教。递善养职。弘福者家在州治。尝来谒叙戚。公特漫接之而已。既叙。上疏辨明。 赐批洞晢。除同敦宁。将还。民千百数罗拜挥涕曰。公弃我而归。我其沟壑矣。是岁秋大饥。大臣举公为湖西安集使。周行奥僻。布 上德意。流散多集。还朝。请宽大同停饷籴。又言道内蓄储寡。不给于籴贷。若抽此以资赈。农民必窘。宜移粟以济。相臣言大同有程期。宽之。国用不继。公争之曰。今虽剥肤椎髓。计民力必不能出。徒扰之耳。曷若宽其期以为德乎。历同义禁,大宪,汉城左尹,兵曹参判。乙酉。 上行祭于毓祥宫。赐宰臣父母米肉。孟夫人年八耋。设宴献寿焉。与赐诸臣。拜笺谢恩。 上数问老人起居状。一时荣之。时 王世孙有不安节。以都承旨兼药院。 上命公入直政院。久之平复。明年论赏。升秩嘉义。连除礼参判,同春秋。丁亥。遭孟夫人忧。与参判公庐墓终三年。日必哭临。不以风雨而或已。庚寅。特除吏曹参判。公以中批为难进。三除然后乃拜。历刑曹参判,造纸提调。辛卯。除同经筵。五月。以璿系辨诬事。差陈奏副使。拜户曹参判。受 命七日而发。 上亲送使西郊。赐御书臈药。官其一子。七月。至大凌河。疾作危甚。乃劝上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1H 页
使,书状先行。皆执手不忍别。而公直夷然。病间。将星夜驰。其下手辔止之。不听。冬竣事还。晋秩资宪。除知敦宁。已而特拜吏曹判书。力辞递。旋移兵曹判书。兼备局缮工宗簿提调。行政。振滞抑倖。翕然称平。壬辰。出按关西。参判公以节使过浿。公喜甚。共赋诗刻诸壁。见者美之。明年。参判公自燕还未几卒。 上悼惜。特递公俾得归。而自是公亦老矣。乃筑室于西湖上。每解官。骑驴便往。为终老计。丙申。 英宗礼陟。差国葬都监提调。换 山陵都监。兼蕫 永祐园碑阁。以劳加正宪。己亥入耆社。癸卯晋崇政。丁未升崇禄。己酉寿八旬。阶辅国。日月迁除。为左右参赞,礼曹刑曹工曹判书,汉城判尹,判敦宁。兼判义禁,知经筵,知春秋,都总管,司仆尚衣观象典设平市掌苑宗庙署提调。亦未尝久于官也。壬子四月五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三。吊祭如例。初葬高阳花田里。甲寅。移葬于龙仁愚山负艮之原。两夫人祔焉。公性度慈谅。器宇恬静。动止有绳尺。䫉不踰中人。而英华内蕴。临事默运。凡所作为。精神贯彻。终日端坐。不为疾言遽色。祥和之气。穆然可亲。事母以孝称。 英宗尝谓左右曰。尹某从容安详。必能得亲心矣。与参判公友爱笃至。日必相对。及没。抚孤侄如己出。推以及于宗族。疏兄第咸以为依归。明于礼学。疑文变节。靡不讲磨。取丧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1L 页
祭二礼。考据修润。必源于古而顺于时宜。名曰二礼笏记。盖其脩乎己而行于家。与受知 圣主。左右献替。不离乎礼之教也。自罗丽来。以书名家者。不解为八分书。公始得汉魏众碑。专精学习。深造其妙。端靓遒婉。自成一家。世之为八分者。咸推以为师法。中国人有以篆隶自许者。见公书大叹赏。献汉碑墨本以致意。所书公私金石甚众。残缣片楮。得之者藏弆为宝。立朝五十年。历事 两朝。无一玷行。阅世屡变。而标榜不及。遂为昭代完人。 正宗辛亥。 御容图写成。公承 命书标题。 上御书香阁。侍臣在殿上。卿大夫入瞻者在庭。公时年八十二。韶颜烱眸。步趍从容。涉笔就所。书已复位。 上属目曰。此重臣甚安静。静者寿果然。于时观者。无不啧舌。而曹公允亨。亦以善书有事。在列叹曰吾不能也。前配礼山洪氏。佥正重范女。永安尉柱元曾孙。继配全州李氏。通德郎廷焕女。 宣庙别子庆昌君珘五代孙。二夫人皆有壸德。前配未育。李夫人有四男一女。光孚郡守。光温,光廉。皆成进士早没。而光廉出后他房。光垂牧使。女适韩忠裕。侧室子光珉,光瑊。女适郑彦裕。善圭,徐有敦,林颖哲妻光孚出。赵云路,李潞,洪秀儆妻光温出。正言命圭光廉出。厚圭,郑基植,郑文升妻光垂出。内外曾孙若干人。荣辅于公为通家后进。每拜公床下而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2H 页
觌德焉。今郡守公授状托为铭。义不敢辞。乃据状而叙其大者。因为之铭曰。
尹显自丽。太师佐王。瓘威于朔。爰启昄章。倬抗师道。厥后弥昌。咸为大家。族罗条芳。蕃蕃公系。善积迟庆。公奋自躬。矫矫厥翔。持铨殿邦。出入践扬。喉舌惟允。屏翰惟良。神明内蕴。蔼然和祥。发为施措。靡不简当。 二圣有褒。曰静曰详。世之既歧。㘖㘖沸螗。公自无竞。人莫訾伤。雅志江湖。外物轩裳。礼故多仪。纷罗囊箱。折衷群言。唯诺萧堂。妙擅分隶。追汉中郎。旁通小学。急就凡将。名完畏道。秩崇朝行。番番黄发。受福无疆。桓楹有崇。愚山之冈。我铭不昧。刻示茫茫。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2L 页
弘文馆校理尹公墓志铭
昔吾先君子。简素寡谐。鲜交游。惟故校理尹公相善。公至则先君喜甚。公风仪伟如。步履端庄。及席。宾主危坐甚敬。罕言笑。事巨细相咨。而必敦行义。合道理。所言皆可书而为训。相对竟日。澹如也。公之没。先君流涕曰。吾其无友也。夫盖友道交也。公没之二十三年。胤子正郎君。托余为铭。越明年。正郎君没。又十年。正郎之子荣远谓余曰。子宜卒我先志。呜呼。余已心诺之矣。其何辞。谨按公讳(行修)。字(诚立)。系出坡平。高丽太史讳(莘达)为始祖。自是代有伟人。文肃公讳(瓘)。文康公讳(彦颐)。文显公讳(宝)。 本朝昭靖公讳(坤)。忠景公讳(师路)。铃平尉讳(燮)最显。铃平有孙曰(俨)礼学甚邃。生于绮纨。而所游皆一代儒贤。登文科止郎署。以孝 赠校理。尹氏复兴焉。再转而讳(绛)。吏曹判书。号无谷。长子持平公讳(趾美)无子。以叔子东山忠正公讳(趾完)子通德郎讳(宰)为后。早卒。文化县令讳(尚衡)。以忠正公长男判官公讳(寀)长子承宗祀。生讳(暻)。文学雅操。有士友重望。乃早世。官止掌乐院佥正。寔公皇考。妣昌宁曹氏。牧使讳(命宗)女。文忠公讳(汉英)玄孙。尹氏为东方盛族。忠正公为国名臣。而公为忠正公肖孙。公以 英宗庚戌十月二日生。自幼凝重如成人。弱冠游泮庠间。时大司成李公鼎辅。以藻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3H 页
鉴名。所选极一时望。而公辄居前列。于是公之文名动一世。辛卯。擢庭试文科。隶槐院。厚谦方势盛。其党有欲引公为重者。踵门致慇勤。公为不知也者而待之。其人竟亦不敢言。癸巳。拜侍讲院说书。明年升正言。乙未。谏臣李迪辅。疏劾厚谦。两司请拿鞫不已。公曰。吾力不能救。其忍罪之。再除谏职。终不就。厚谦怒切齿。冬除弘文馆校理。兼侍讲院文学。 王世孙代理。进参贺班。丙申。拜副修撰。 英宗礼陟。与馆僚献 皇坛春享停止议。 正庙御极。首复铨郎。古规。凡通铨郎者。先拟献纳以为阶。铨曹举公。一世称允。己亥。拜吏郎。间历持平,兵曹正郎。兼 英庙实录编修官,中学西学汉学教授,文兼。而玉署则不一除。出为北评事,关西掌试都事,湖南京试官。公既恬素。始通籍。恶厚谦张甚。避之若浼。及国荣得志。倾士类不附己者锐甚。以公有重名。遇于公座。致尉荐。公穆然未有以应。国荣固恚之。吾先君既放。人皆为公危之。公益不乐。日月迁除。辄引疾。或黾勉少出。不久居。其为兵曹。尝移馆职。 上谓得人宜久任。特仍之。公躬簿领严。钩考数月。曹有赢储。其临庠课试。在丙申初元。 上方锐意革科弊。而公素有文望。无敢干以私者。第高下甚精。士皆拭目。掌试西南。亦称得人。而西士挟赀自雄者。一不敢售。监市北路。剔奸窦折蠹萌。商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3L 页
胥屏息遵条。北地远。其小民椎易愚绐之。镜城邸吏笼利甚。榷谷闭不出。民受窘。官不能禁。公按治不少饶。北人快之。道伯赵公曔雅敬公。访以赈事。多用公言。国荣欲一文官为狎客者通台望。及公居铨郎。乃逆为之沮曰。言之恐不听。公立朝十年。杜门敛迹以终始。故著于事者。仅郎署奉使而已。惜哉。公事亲。宗族称其笃行。仲氏通德郎公。亦吾先君友也。与公齐名。友悌甚至。同室而居。衣服器物无别异。见者不觉其为二身。严于辞受。一芥不妄取。知公者亦不敢辄有所献。庚子寝疾。十月二十一日。考终于正寝。素相识嗟悼不已。同朝卿大夫虽异趣者亦咨惜。修吊赙相续。疾革。顾正郎君曰。士之处世。固宜谦慎。若中靡常守。随众挠攘。何以自立。须要臧否得失。默有辨晰裁画于素。乃免牵诱。然必穷经慕古。以明吾识。可以语此。呜呼。斯可以见公矣。公性良直。举止恬雅。襟怀和豫。不为疾言遽色。宽厚伟人也。而泾渭内晢。操履甚确。洁介无苟。不受世俗垢污。又类古之狷者。居家简默无惰容。被服朴素。器用无长物。门无杂宾。案上书唯经传。至于势利机关忮求营为。与一切诈谩鄙琐。未尝一发诸口。呜呼。其可谓真士大夫也已。吾先君之所犁然于公。其亦在斯也欤。公初葬安山郡逶迤山先兆次。今 上辛酉。移厝于始兴县栗日里丑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4H 页
坐原。配淑人南阳洪氏。通德郎景夏女。文靖公瑞凤后。阃德甚备。后公一年生。丁酉二月十九日卒。葬安山九芝村巳坐原。未育。以仲氏子秤为嗣。即正郎君也。庶出女适李鸿休。正郎三男。荣远为长。次荣久,荣植。孙曾稚小不载。荣辅幼。与正郎君游。悲其贤而早凋。今荣远述公事该甚。以继其志。此足以慰正郎君矣夫。铭曰。
有文有行。有操与识。士之贤临。菲菲姱饰。亦既蜚英。亦既华践。若瑚荐庙。于光有咺。虽则絅章。厥闻四扬。如究位年。庶垂不朽。中寿而萎。芒乎孰咎。君子之道。其惟不苟。使公寿者。敢知合否。荣之可遗。传于何有。我仪光灵。匪直也名。不属而湮。曷训后人。惟昧之贻。其在铭词。余色无愧。请考于玆。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4L 页
谷城县监金君墓碣铭
故县监金君既没之二十三年。其二子具石。将刻之墓道。谒余为文。余念君于吾家。为三世客。君又疏爽干敏。凡有吉凶事。皆君左右之。吾家有亨否。而君如一日。吾家之姻党知旧。亦知吾家有客金谷城者也。非余为铭而谁为。铭曰。
姓金氏牛峰人。名宗一字汝元。讳万秋寔本生。考宇秋是过房。璧益重祖与曾。卯以降干维乙。月十二日初七。长八尺颇有须。善骑射雄百夫。擢武科年廿三。宰谷城湖之南。二十九专城居。困赈贷弊爬梳。省厥续若老成。识通敏刃发硎。投所向无不宜。视内行孝友慈。宗党睦和既翕。谋人忠如不及。不冷煖为趣舍。游京师老轗轲。维祝犁配作噩。春之仲翼生魄。公其逝吁其悲。所尝识咸泗颐。负坎原松之京。山万寿洞高陵。崇四尺是公茔。张淑人结城氏。父讳玩成进士。宜室家愉煦煦。生辛亥卒丙午。忌孟秋十有四。祔于左同幽竁。凡四育丈夫二。昆在洪文洪季。金履哲女齐体。中司马门阑喜。次锡裕其姓李。在洪出三儿郎。观礼渐乐为行。有马混妻以娘。文系叔乐鼎胤。金翼老居甥馆。曰金脩履哲子。有女六不尽记。孝子状思寿传。树贞石以表阡。我 圣上十一年。竹石翁为之文。后欲求考斯镌。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5H 页
李景芝墓志铭(并序)
君姓李。讳元愚字景芝。延安人。月沙文忠公八世孙。曾祖讳哲辅礼曹判书。致仕奉朝贺。祖讳福源左议政文靖公。父晚秀原任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号屐翁。母贞敬夫人达城徐氏。领议政忠文公讳命善女。君以 正庙丙辰重阳日生。甫四岁。长者教以天干地支。一闻便解相配六甲之法。稍长。聪颖绝异。于物无嗜好。往往手一卷竟日。十三四。作日出诗,萤火赋。不类童子语。为词苑诸公所赏。治应举业文。已具老成智。见者以为有文靖之风。十五。游泮中居前列。君不以自多曰。待我成进士。当事有用之学。月沙公既子孙贵盛。君家尤累世掌三馆为大官。屐翁公方为世宗匠。而君又才俊蔚然。如芳兰美玉。人知其为希代之瑞。咸期君之必世其家也。君性端洁岂弟人也。与人语。色笑温然。体弱若不胜衣。而神明内蕴。双眸炯然。其中介然有自守志。屐翁公年位既高。一切家常事为。皆君左右之。庚午。公按关西。君从焉。辛未冬十有二月。贼变卒发。夜四鼓。节度使秘报至。军吏愕不知所为。一城鼎沸。公将驰闻于 朝。机密事法不得委吏写。时君方睡深。呼遽起。徐问曰。有何故。回烛细书连牍。不失一笔。自是讨贼事日亟。飞骑常在途。文书旁午。公方口呼以应之。而必君持笔。暇辄籍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5L 页
记之。以事系日。条理秩然。时箕城日四五惊。讹言贼兵朝暮且至。公谓君曰。我官守臣。城陷当死。汝书生。不宜并命。君对曰。子之为父致死。犹君臣焉。若大人殉国。儿不可独生。于是闻者又知君之为国器也。年十八。得疾经岁。遂不可治。病革。意想恬闲。无嚬呻困苦之色。家人杂进琴奕诸技。欲其娱百方。皆不喜曰。选唐人古近体诗。可寄怀耳。使之易䌷裤。曰轻煖非儿衣。心不安也。竟以二月六日。弃世于居第。年十九矣。人莫不为李氏哀之。既就木。屐翁公叙其事行。谓荣辅曰。吾先子之积德而不能保一血胤。是吾咎也。儿之清明孝悌。不忍使之与土壤同腐。儿于父友。喜子甚。子亦视吾儿如子。愿为文。俾有以葬也。呜呼。吾辈老且死。死后事之待于后生者。非君而谁。今公乃命我而志君墓。可谓理之常欤。天假君以年。使君学成而充其志。其成就必奇伟卓然。垂不朽之业无疑。而今所书幼少事。虽不传可也。今欲以此而铭君也。则吾安得不痛惜流涕也。悲夫。君娶郡守朴尚荣女。未育。取再从兄渊愚子。立为嗣。君没之踰月。葬于南阳东面白鹤洞▣坐原。即文靖公宅兆局内也。铭曰。
善之积于世者。天不庇其嗣。蕃蕃泽流。其家曷修。才之得其全者。天又阏其年。寿考惟嘏。将施嵬琐。芒乎欲诘而莫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6H 页
因。奈何乎君。诏千龄与万祀。尚知尔翁之有此贤子。
竹石馆遗集册三
 祭文(祝文附)
  
阁僚祭故提学双溪李公文(甲寅)
治世之音。舂容尔雅。世掌丝纶。国之华也。惟公有之。晋谢唐贾。佩玉黻冕。步采趋夏。鸣我鸿朗。绝去粉冶。夙执衅耳。首长酉舍(舍上声舍仝)。高文大册。于宗于社。岂无钜匠。缩手汗赭。世归其权。公释不把。中书西楼。圣简神嘏。公在廊庙。色温辞寡。躁者以静。叫者以哑。晏仲弊裘。祁国灯灺。公退翛然。迹朝心野。机外超旷。虚舟飘瓦。阶庭金绯。应对扫洒。籯不遗金。庭馀旋马。曷不慭遗。何恸如且。文星沦彩。巨栋摧厦。公归乘风。与化上下(下去声)。惟此殄瘁。有涕滂泻。庶鉴芜辞。于粲殽斝。
社稷祈雨祭祭文(祈雨祭祭文。一祭字。无亦可。下同。 昌陵亲祭祭文不仝。己未五月○杨州)
州有社稷。式司土谷。至哉阴功。泽施普漉。资生乃粒。烝民率育。上戊维春。明禋祈夙。繄今之旱。咎在字牧。甘澍旋閟。烈日恒曝。苗其枯矣。胡宁忍目。节既至止。奈此穜稑。蕴隆我心。如火迫肉。惟此忡忡。匪神畴鞠。曷不视此。嗷嗷蔀屋。词实诉衷。日不待卜。先于群神。洁粢蠲服。肃听灵佑。首稽足谡。贶以滂沱。贻我幪稶。是乃神职。昭应宜速。
城山祈雨祭祭文(己未五月)
治之西望。城山之岑(岑风叶▦▦▦更考)。壑之出云。谷之生风。其神孔灵。即主张是。小人所依。膏泽普被。旱魃为虐。首夏及玆。泉既涸流。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7H 页
秧且愆时。岂无同云。其雨其雨。凄飙忽起。廓扫天宇。俯听民咨。仰念 宸忧。心焉如灼。吏实多尤。宁谪我躬。民之无罪。敢爱斯牲。明神如在。控诉苦衷。宜蒙神怜。风马云车。锡我沛然。
佛国山祈雨祭祭文(己未五月)
奇挺维山。杨州之镇。维山炳灵。兴渰吐润。翕张蓄泄。宜调宜顺。寔司民命。民所依信。旱既太甚。神胡不慭。始夏惜乾。仲月将尽。间有骤霔。锄土及仅。污邪为龟。塍浍(塍浍殊义更考)无浚。祷社及岳。灵应无眹。油云点滴。其閟如吝。赫日恒杲。凄飙屡振。宁代鲁尪。惭为周畯。嗟嗟农夫。载停耜刃。畇畇膴亩。将为荼堇。瞻彼云汉。肠如车躏。民时难失。寸晷如瑾。往虽莫及。今犹可趁。是在明神。一举奋迅。疾声控告。洁斋扫汛。沛然滂沱。听我无瑱。
峨邱岩祈雨祭祭文(己未五月)
维邱岩岩。夙著灵应。有吁斯答。往前所證。于今旱暵。累月弥亘。禾稼俱瘁。陂池已罄。下民焦喁。其急如絙。顾忝分忧。煎迫曷胜。遍于群神。赍诚洁饤。祷岂不虔。胡莫我肯(肯在去迥韵)。始犹庶几。今大径庭。澒洞我忧。靡有底定。民其近止。唯于神听。凡百有渰。肤寸触磴。神实司柄。何难持赠。矧玆祁祁。自昨晡暝。遂赐滂沱。既洽且剩。沟塍(沟塍异形)皆满。高下均称。功被玆邦。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7L 页
喜腾明廷。词实写膈。无谓不佞。
判书郑(大容) 赐祭文
奎瀛应图。 宁考治规。矫矫群髦。振鳞偕时。卿于其间。蔚为伟人。文翼之世。厥有令孙。休休其量。内守不磷。严谨家法。笃厚人伦。玉佩粉黻。本原经术。十载金华。乃近乃密。讱言小心。居宠弥栗。礼䫉魁标。燕见如朝。三赈塞峤。再驰燕轺。惟勤惟诚。率是以行。夷险百变。终始完名。既多历试。盖将大畀。听于舆诵。咸曰宏器。予眷旧臣。擢自卿贰。天官长席。南臬重寄。谓行且召。曷不少住。廊庙储望。只迟跬步。文苑摛藻。惜未展布。何处得来。展如风度。瞻彼湖冈。载周星霜。嗟莫起之。九原茫茫。伻官蒇苾。邦典是将。
礼宁君赵(观镇) 赐祭文
昭代贤宰。礼陵冢孙。惟礼之食。 英庙初元。文苑台扉。元舅元勋。协赞皇极。泽施后昆。忠贞世济。鼎轴之门。卿嗣厥绪。叔世古人。风流笃厚。器度浩浑。爽迈之气。逸若骥奔。宽乐之容。挹如春温。其施也义。于伦则敦。胡不显世。伊早遘屯。乃全乃庸。惟 两朝恩。视以肺腑。 宁考恩言。墨绶绯袍。 宠锡便蕃。逮予嗣服。贰卿特抡。爵与带砺。命以驷轩。三载 享班。眼有涕痕。炳然寸丹。俾也可谖。嗟嗟佳胤。锻(似铩之误书。锻단打铁。锻하项铠。皆不叶义。)于方骞。卿又长逝。未屡寒暄。万事陈迹。寿春之原。帑宣特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8H 页
赗。礼蒇泂樽。庶几歆此。不昧者存。
昌陵 亲祭祭文
思文睿姿。德音宣昭。于赫龙飞。如华受尧。诞抚亨泰。惕若图理。煌煌谟训。勉勉纲纪。宪章六典。范围五卫。期月在宥。厥闻永世。有侐仙寝。吉冈峨巍。伣天在左。不显齐徽。每读宝鉴。兴慕于心。夙斋展礼。陟降如临。周旋怵惕。孔洁豆彝。冀垂歆顾。锡我不迟。
鹭江书院重修移安告由文
于维先生。正气寔禀。卓识邃学。拔类超品。承家诗礼。爱君忠敢。昌言正色。谔谔丹槛。摛藻掞庭。灿灿裳锦。邦运遘否。桂轮晦掩。公血其沸。公舌岂噤(噤。沁韵。去。)。尺纸叫阍。霆荡刃凛。嘻笑从容。蹈死不懔。遂逝于涂。其安如衽。人极乃树。臣道斯范。彼江之干。庙宇剡剡。仪刑在慕。俎豆兴感。檐楹载旧。级夷赭黭。营修斯亟。多士来谂。工既诹辰。礼宜移橝。何以荐之。兰搴芷揽。陈辞敬告。冀歆醴淡。(申宛邱以为重修之文。不宜如是铺叙。且此韵险。昌黎喜押硬韵。而此韵未尝用云云故改作。)
鹭江书院重修告由文
大江之干。有祠岿然。英灵攸芋。其光烛天。人纪罔坠。此庙不骞。卓识邃学。正色昌言。一死吾分。万古名飞。妇孺过者。稽首堕洟。檐楹载旧。垩漫级夷。营修斯亟。章甫赍咨。工既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8L 页
诹辰。礼宜权安。陈词敬告。羞我椒兰。
还安告由文
翼翼庙貌。载新奂轮。是虔是妥。于玆谷辰。曷其不敬。同我秉彝。崇栋不陊。永无穷期。
祭旗文(关西作)
邃古为兵。尚象制器。旗以威目。六师所视。气五陵五。大于五方。作绘伊何。龙文鸟章。有虎有龟。维蛇央央。于赫神官。居所司柄。厥像孔武。威德无竞。高惟用招。随位照之。厥门四正。厥角四维。虎翼叉杆。豹尾居内。清道如茅。金鼓旆旆。形名一龙。坐纛五斿。析羽注首。组络丹髹。以点以磨。以动以竖。濯濯厥灵。麾风偃雨。浿水浮浮。壮夫十部。监于苞桑。爰讲其武。载新其旗。织章缋䌽。树之于壝。其壝有垲。如霓如云。飞扬掩蔼。正正炜炜。壁垒精彩。生彘载房。稻醴嘉旨。櫜鞬稽首。伐鼓骇骇。神之格思。肃然风来。山高水清。永威边垓。
祭宛邱申公文
维九年青龙己巳大吕之月四日己丑。故参判宛邱申公灵柩。自成都馆次。过生阳之路。达城徐某。时縻官守。不得攀绋。替遣幕佐。谨具庶羞。敬告以文曰。呜呼。昔公来思。我迎于浿。今公归止。伻酹于界。悲欢几时。使我陨涕。大雅云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19H 页
远。作者盖希。下里疑頀。瓦缶混彝。一有哲匠。独葆真知。天生是人。以维斯文。前辈既没。繄惟公存。原本五经。演迤百家。发之甚奥。探之莫涯。裳锦絅章。孚尹粲葩。凡我词林。恃为根柢。公不少留。寥寥谁继。天意如何。云胡不慭。硕人之颀。君子之讱。闺门若朝。衣裘有襜。受知 圣主。奋自郎潜。 讲席委蛇。縻之金貂。三胤皆贤。遗赢(赢字更考)遥遥。文章命达。展也岂弟。顾我后生。拜公晚岁。公言未见。已有相契。倾向于子。如在卷中。自我既觏。多发蔀蒙。情所慕服。谬辱奖许。非直也文。宜求于古。佩公绪言。若获绳矩。敬公笔精。若护璜琥。公我宦游。多在于西。于江于岳。有朅有来。维夏公西。有煌板舆。行似之谷。荣踰惠疏。我有嘉宾。式宴以娱。名楼丝管。桧楫江湖。欣然叙阔。语我颜腴。喜我西为。曰惟子故。仲秋造谒。来宣其路。仙馆乐嘈。巫峡舟溯。冲度韶音。坐我璚圃。辞还三月。乃以讣至。浮碧之楼。我修公记。嗟嗟绝笔。弥见精粹。公逝无憾。适去顺也。馀生谁归。曷不沱泻。我不悲公。悲我寡谐。瞻望遗韵。如古莫追。柩过生阳。亦违攀輀。公喜我文。我岂无言。以我此心。与我斯樽。敬奠替告。为住灵幡。尚飨。
松泉书院。药泉先生追享例用祝文。
道德经纶。忠节文章。一羽云霄。万古桐乡。
王考文清公墓立石告文
将以是月。乙丑惟早。载竖贞珉。式表墓道。伐石为记。实在先考。追未卒志。痛深穹昊。
竹石馆遗集册三
 书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0H 页
论笔法与申汉叟书
余尝谓笔法。至于文董而极巧。亦至于文董而遂衰。何者。雕刻已甚。机巧毕出。而法意无复之耳。殆亦运气使然也。我东之有古法。则白下当为瞽宗。比诸中州。仅当李蔡之间。而近世二三大家若李公道甫。吾从祖与致章(致章当依题书以汉叟)妇翁。亦皆步骤钟张。则吾与子下。犹不失为王谢时耳。东国文气。殆晚开后衰。而方来者未已也。今致章乃俯就文董门户。趣窍书家之浑沌何哉。吾既知其然矣。及见致章之书。则又爱之重之而不忍舍何哉。犀有通石有晕。以取妍于人者。皆其病也。人之好之者。殆亦病也。然则致章之为此书。乃致章之病。而吾之见而好之者。又吾之病也。不亦惑欤。无已则胶庆世之目。攦致章之指。而为伯牙子期于无成亏之琴乎。想致章见此失笑。喷饭满案也。
论笔法与申汉叟书
俯示文漪堂名义。甚善甚善。题字何不自为而索于我耶。兄既窃比于画舫斋。故殆欲自同于欧阳子。而以君谟处我。不几近于梅圣俞之笑永(永字下似脱叔字)自比于退之。而遂以己为孟郊乎。但欧公自为记。以示君谟。而兄则复使君谟为记。为兄之君谟者。不亦劳甚矣乎。好笑。
与李周玉书(尺牍异于长书)
台亦曾见岭南地形矣。左沿旁海诸邑外。一道水都合于洛东江。此江当一道中央。自北向南。而智异下诸邑水聚而成江者。迤从晋州矗石楼下。其名为南江。自西而东。至宜宁高灵地。入洛东江。合流而东流。至金海梁山。南入于海。其形如人字。梁金即岭南一道都水口。故凡有水灾。梁金必偏受。而梁之地势下。故受害尤甚。今此之灾梁金事。诚悯恻。未知两邑守令为谁耶。为之切虑切虑。台试观之。不出几日。梁金昏垫荡析之报至矣。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0L 页
与李成仲书(尺牍不必录入)
向在京里。伏见伯氏閤下书教。审台驾北巡。自吉州回辕而南。计其间已还营。原隰撼顿崇体不瑕有损。褰帷揽辔。秋色并高。使礼沛黎庶。瞻福星而袭清风。甚善甚善。年谷礼歉。南北顿异。民势不至贻恼否。眷集亦应抵达。伏惟均庆。某前月晦前来平康。省觐老亲。再昨拜堂叔于金城。一宿转至枫岳。方宿长安寺。此行本非所期。来时朋友有问者。辄以无意无必适去适来答之。谁料尘界浮生。忽身到名山。长安是山之洞口。万瀑八潭之胜。尚未见也。而即此所见。已奇挺秀洁。雄特绝异。不图造化翁为山至于斯也。直可敬而不可议。每肩舆登顿之际。恨不令屐园老兄在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1H 页
吾前也。平康即三方界。来此过昌道去铁岭只由旬。声光若可相接。徒令人悒悒驰神。亦想公闻我入山。如我之思屐翁也。玆就佛灯。揩眼书此。托金城叔付发。念书到开缄。一回流怅也。山以枫岳名。红叶故自殊佳。折枝入书去。见此。亦远会万二千峰。皆此叶被之也。倘赐答及我未出山。何喜如之。非书可悉。惟希远照。
答李成仲书(虽非尺牍亦与长书有异)
某白。光阴迅迈。 孝安殿三年奄讫。廓然之情。中外惟均。献岁以来。驰想倍切。而自叨药院。在家时罕。未获把笔之暇。其亦精力之衰耳。玆者枉翰先施。欣审台体履端迓纳新休。大慰思仰。贤郎添齿。想头角益崭然。三冬读何书。益长进否。俯教累幅。见戒郑重。历多日读之。至十馀回未已。不审明公以仆犹可与为善而进之于道欤。仆实衰弊无能为者。倘因明公之一言而稍自振励。以收桑榆。明公之赐。岂不大矣乎。仆平素自期。亦岂至于放倒庸碌哉。而阅世之久。忧乐百端。譬如洪涛孤舟靡所止泊。居然其年且半百矣。每一思惟。无往而非尤悔。回思少壮。不觉怅然。是正程子所云自己一个身与心。尚且奈何不下。且老去无他精进。秪觉自知分数较明。已分为愦愦人矣。此所以发愿于再游名山。归守 先垄。明公谓此之难。甚于逐中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1L 页
之戎虏。明公既一鼓而起我之归气矣。乃沮之于不为非不能之地何哉。仆目暗肉脱。神精耗遁。非久于世者。古之名硕。其寿多五十馀。如仆不过假之数年而足矣。又何求焉。闻明公威德日着。北人敬之。或以为南,闵后初见。此心安得不喜闻也。愿公益懋明德。以副区区之望也。仆离亲经岁。每想老人倚闾之望。此心益不可理遣。才乞暇于朝。获蒙 圣主垂怜。得旬有馀日由。廿一定当发行耳。俯示次韵苏诗之作。沨沨乎治世之音哉。閒暇时当入思量。如可攀和。当不敢隐矣。日昨哭耆湖台终祥之祭。悲哉。昔秦佚三号于老聃。吾侪小人。俯仰人世。安得不怆然于即境。公闻此。想有车过腹痛之思尔。昏瞀艰写。止此未悉。鄙意惟在远会。不宣。
上族兄右相书(题是报司▦▦不必录入)
伏惟宵回。匀体万康。乔帅许已作书。而第念此月将旬矣。冬至只馀三十个日子。要之冰冻不远。坐而束手日复日。虚送此未寒时节。是诚无谋之甚者。每读朱夫子公移乞给降缗钱。使米商坌集。是岂非救荒之急先务乎。民事不可缓。而天下事莫善于知所先后。博奕小技也。得先后手者胜。反是则败。为今日乔桐计。给降缗钱。为当先一着。此区区所以累以空名帖一条仰浼者。今则此计可成。岂胜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2H 页
幸甚。第此时异于夏秋。坐失一日。如失千金。若迟待状 闻而回下之日。则江已塞矣。此诚渴闷。窃有一策可以两便者。盖空名帖之必得无虑。则得钱又无虑矣。然则乔桐可谓薛人之能出息者。而当见售于子母家矣。贷之以钱。毫无难偿之疑。毋论某衙门。限二千缗先贷。不过数朔之借。而在乔民。为绝处逢生之一大机会。方拟以此论报备局。故敢此先之。待报状即题。俾于一两日内出给。则谨当善为之区处矣。伏乞深留念而夬许之如何。不备。
答李领相书
倭船之漂到江华。极涉疑讶。盖倭国地形如人字。在我国之东南。对马州即在东之一岛。故得东风。直抵莱,釜。釜之与马。酉对卯也。倭岛之在我 国南洋外者。遇东南风然后。漂到我 国。而不过历兴阳之三岛,康津之古今岛,加里浦及或珍岛,灵岩,济州等地而已。过珍岛以后。我 国沿海。只临西海。故漕船上来者。自碧波亭前洋。折而向北。以向全罗湖圻右沿者。地势然矣。凡船之遇漂。漂于风耳。风岂有屈曲之风乎。以此推之。今番三漂船中其泊于济州者外。黑山来泊。已涉可怪。况江华必得数站顺势南风而后可到。则是岂漂风者一帆能到乎。此曲折不可不反复于问情之时。问情官下去时。自庙堂招致分付。恐不可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2L 页
已矣。
礼曹答对马岛太守书(丙寅○不用)
星槎远届。芳翰随枉。凭审起居清裕。慰沃殊深。俯示以为信使超溟。须在己巳之春间。又以为邀诸弊州。克襄礼事。若向所告。此弊邦之所欲一布而未及焉者。今因来示而悉摅之。幸垂察焉。往在辛亥贵国之议聘也。以信使之止于贵州为示。而弊曹不敢从命者。以约条之不可违也。甲寅回敬之书。可按而知也。伊后戊午。馆守约书。送使之期。退以丁卯。修聘之迟。虽系泄郁。敦好之义。务在宛挚。敢不惟命以俟数年。自是厥后。弊邦小大。东望翘企。惟华速是伫。不图奸人敢作梗蔽。乃于昨岁乙丑。弊邦译官崔,崔国桢等作奸事觉。派官鞫问。究得是实。盖译官朴俊汉,朴致俭等。与,国桢。自乙卯至乙丑首尾十有一年。垄断射利。以易地省费之说。为欺蔽两国之计。暗地绸缪。情迹诡秘。其告贵州则曰弊邦要在省费。告弊邦则曰贵州牢要易地。既惧贵州之不信也。则假作书契。赝雕印文。致诸贵州。又恐弊邦之或知也。则凡贵州文字之属于议聘者。无论先施与回覆。一切从中而隐匿。自外而赠酬。弊邦既未即察。贵州何由知诈。十年以来。情志不通。皆此辈之为也。宁不惊心而痛惋。俊汉,致俭。先已物故。,国桢。并枭首边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3H 页
上。而拟具事实。奉闻贵州。第以另差难遽。附便殊例。迟至于今矣。凡此曲折。贵州未之闻焉。则宜以退期与易地。谓弊邦之已知。而有若向所告之示也。两国交欢。世笃情好。凡有约条。奉之如金石。兢兢遵守。罔敢失坠。历数百年。未尝或否。此两国臣民所共信者。弊曹甲寅修覆。以守约为重者此也。贵国之览书而印可者亦此也。夫自我辞而后以为请。天下宁有是哉。贵州宜不待辞之毕。而庶察易地之非弊邦之愿也。弊邦土地瘠硗。物产鲜劣。不腆弊仪。虽不克称情。而交邻之礼。寔寓于是。有司之告具久矣。贵州倘或察焉。则可知省费之亦非弊邦之愿也。至于以己巳为退期。此乃弊译欺犯中一事。伊等计出挨免。图渐迁就。设谋虽巧。觑破非难。特弊邦初未闻。而贵州未及照耳。此何足多辨。窃想贵州览此。恍然省悟。贵州之今日。必如弊邦之昨秋也。译官是弊邦之人。而弊邦犹受其欺多年而始觉。况在贵州隔溟之远乎。君子可欺以其方。校人烹鱼。何损于子产之智也。贵国大君嗣位。弊邦耑遣贺价。其礼至重而尚今阙焉。岂不欿然而歉于心乎。今罪人斯得。诈伪悉露。两国之间。豁然开蔀。其何幸如之。从前之多少贻阻。事属已往。目下之应行礼节。理宜亟讲。遵例之使。固不可缓。丁卯之期。两国咸知。弊邦颙企。亶在于是。贵国相与。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3L 页
宁外于斯。幸望将此区区之情。转达东武。速赐回教。一依初约年期。即许差价前往。凡使行节目。并遵古例施行。俾弊曹得有以奉而周旋。千万幸甚。菲仪表忱。莞存是企。天时向热。切祈若序护𤓖。肃此不备。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4H 页
答友人书
示意详悉。君子日用百为。虽极意审慎。然而工夫造诣。未到汎应曲当地位。则又必于事过之后平居之时。常自点检过去作为。惧其或有过失也。至于居官而当重任者。方其在任也。恒若战兢而临渊履冰。及其既去也。追思默念。常若曰吾有所失而不自知觉也乎。此君子之用心也。今有他人洗君子之垢而索君子之瘢。则其人小人也。使君子而苟有可洗之垢可指之瘢。彼小人者索性以觅之。必无一或遗矣。如是而终不得焉。或指以为瘢而终非瘢也。则是其君子者。真无垢可洗。无瘢可觅。而粹然无疵之人也。然则彼小人者。为君子替行点检之工夫。而君子者大段省事矣。宁非心逸自在。不劳而得之之多少大方便乎。想览此欣然也。此纸姑勿烦多眼。留作传后之资。恐后之君子不鄙弃斯言也。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笺(表笺当属馆阁文字)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4L 页
桓祖大王,懿惠王后。追跻永兴本宫。称庆陈贺笺文。(乙卯○宁边)
宝甲届八回之期。虹流庆历。原庙跻两圣之祀。龙兴旧基。一日礼成。八域喜溢。恭惟继志述事。累洽重熙。邦庆潜周于是年。肇称殷礼。宸诚对越于丙夜。允叶天人。本宫之并祀将行。大庭之缛仪先举。伏念臣出自内阁。叨守外符。枌榆山川。遥想郁葱之佳气。蓬莱宫阙。但瞻蹈舞之迩班。 揆一前圣后圣。旃蒙乃河清之年。祀同咸兴永兴。沛礼为龙飞之地。事旷前策。功光我朝。恭惟法祖为心。报本推孝。定原庙祀享之式。寔在前岁甲寅。追神德跻祔之规。钦遵 肃宗乙亥。肆当八周之宝甲。诞举并享之盛仪。伏念曾叨衔纶。今縻佩绂。想枌榆之生色。若有微诚之偏欢。眷榛苓而翘思。那堪贺班之伊阻。
老亲周甲。食物 赐给谢笺文。
恭遇乃于老父初度之日。特纡食物输送之 命。恩出格外。感镂衷曲。毛发皆归陶甄。天覆地载。米肉特致惠养。海阔岳崇。喜深亲年。感结 君宠。伏念臣以牛马走。备鹓鹭班。夷险向前。敢曰此身之己有。悃愊事上。恒勉藉手于家传。猗今年乙卯昌辰。实我东千一嘉会。萱宫启七旬之纪。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5H 页
颂腾嵩三。瑶觞献八千之春。孝准海四。诸福毕至。合六庆而弥光。慈恩推施。囿万品于和气。仍念臣家私庆。窃幸与 国同休。爵秩推尊年之恩。更纡岁首之存问。鸠杖优养老之礼。特许洛南之叨陪。 邦庆覃及于亲身。若偏雨露之泽。家食莫修于子职。徒切乌鸟之私。特蒙锡类之 恩。俾遂便养之愿。洗腆羞耇。俯察小人之至情。甘旨专城。非比同朝之常例。休沐亦出曲谅。俾得千里相将。廪禄足以为供。宁或一饭敢忘。不料自天异渥。复在回甲生朝。紫泥煌煌。咨道臣而宣旨。玉粒粲粲。又庖人之继输。 丝纶纡非常之恩。吏民咸耸。殽馔用匪颁之物。杯盘增辉。百年可爱斯辰。一毫莫非 君赐。既醉酒既饱德。望美人兮余怀。如月恒如日升。与群老而齐颂。惟老父感戴之语。奉深心于世世生生。若微臣祈祝之情。愿同庆于年年岁岁。玆盖伏遇躬行曾闵。治跻唐虞。孝道克致于通神。殿宫享康宁之福。王政必先于及老。率普归善养之仁。遂令贱臣之家。亦被旷世之宠。臣敢不仰而知感。俯而图酬。铁瓮坚城。亮乏保障之誉。琼楼一梦。长结恋轩之思。
慈宫周甲。 大殿陈贺笺文。
圣朝际千一有之期。太岁乙卯。 慈宫献亿万年之祝。弥月诞辰。嵩呼者三。海准于四。恭惟养备志物。孝通神明。瑶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5L 页
册阐嗣徽之光。道莫大于扬显。萱晖届可爱之日。礼弥殷于贲崇。玆当贺仪之载成。益膺景禄之方至。伏念臣庆值家国。恩麾关河。荷天地锡类之仁。微私无不曲遂。瞻 宸扆有喜之气。此身恨未奋飞。
慈宫周甲。陈贺笺文。
瑞运驻萱晖之纪。周甲是年。嘉会叶林钟之宫。 诞辰令节。宝婺增耀。 慈天弥高。恭惟德著徽柔。庆毓长发。彝典勉循。睿孝猗九重舞䌽之欢。诞弥寔启。昌期亦 贰极流虹之日。肆当三呼之礼举。益膺九如之颂腾。伏念某值家国休。为郡县吏。圣渥寔推于同庆。奚但便养之荣。欢情若偏于微私。遥切祝釐之悃。
宝婺回笃降之期。太岁在卯。 萱闱驻可爱之日。是月今(今令更考)辰。八域欢声。九重喜气。恭惟大德必寿。长发其祥。 圣孝致康宁之祺。惟天命吉。庆节启熙洽之运。 前星同辉。肆当呼嵩之载成。益膺如川之方至。伏念某幸际寿域。遂及微私。推 慈恩之春嘘。若有一身偏被。想仙班之晓集。恨未千里奋飞。
元子诞生。陈贺笺文。(己巳)
膺华封之三祝。其唯圣人。锡室壸之万年。笃生 元子。 宗社永巩。率普胥欣。恭惟缵承显谟。迓续景命。乾坤正位。协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6H 页
文王好逑之诗。震索得男。符 肃祖诞弥之月。猗欤星辉海润之日。展也泰山磐石之安。伏念臣爰方来宣。忽闻此庆。一日千里。达欢声于戴白垂髫。万岁三呼。驰远诚于攒手蹈足。
竹石馆遗集册三
 教书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6L 页
奉朝贺郑(存谦)宣麻文(辛亥)
王若曰。君臣贵相知心。已谅遂初服至恳。进退必欲以礼。特许致为政彝章。作平地仙。攀自天诰。惟卿以二字谨慎。为一副规模。奕世家声。自文翼以来一门十相。公辅舆望。在 先朝已跻八座九卿。词藻大铺于文垣。夙著东阁之华誉。茂绩丕著于藩臬。不独西厅之喜谈。顷当群凶浊乱之时。不愧先民明哲之训。虽风波推荡之际。自在虚舟。明阴阳淑慝之分。所戒怀璧。自宾僚抗章之日。早许龙潜之交。故 寡躬嗣服之初。首膺鳌扉之擢。向敏中之大耐官职。若寒士平生。李文靖之正色岩廊。真贵人风范。事予馀十五载。倚卿最一二臣。房杜无可纪之功。善谋善断。安石有坐镇之量。不激不随。满腔之衷赤靡渝。两朝宿德。薄俗之雌黄不到。一代完名。久矣作楫之望弥隆。何遽悬车之请屡上。归洛之志早决。其奈君实之病深。思颖之诗愈多。初非欧阳之年至。念老成在朝之喜。岂便舍乎。稽礼经谢事之期。盖有待也。乃者是年元月。即卿耆英高龄。画幅增辉于西楼。番番黄发。琼函复申于北阙。字字血忱。耆耇乐升平之休。予欲成美。国家奠泰盘之势。卿可言私。岂予惜三字衔。肆今宣十行制。丹綍叙立朝大节。知应感涕之无从。
竹石馆遗集册三 第 427H 页
黄麻若拜相初年。别是宠光之特侈。追平日作肱之托。惜未尽素抱经纶。遂晚年乞骸之情。暇则多清时钟鼓。山斗之宿望素著。有大事必就询咨。京闉之居第不违。以吉月尚可朝请。予甚怅尔。卿岂浩然。于戏。绿野投閒。昭代饰稀有之典。寒花葆晚。士林高难继之风。生长老太平。尘世之荣辱何有。齿德爵三达。自家之日月弥长。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总戎使徐有大 教书(辛亥)
早登上将坛。托重者久。移授后军帅。注意则同。笠毂旧趼。跸路新宠。惟卿少也投笔。老犹弯强。体干魁梧。有虎头食肉之相。器度沈毅。著豹韬藏胸之誉。仗节五营。干城之茂才历试。典兵十载。渊冰之一念恒持。眷总帅素难其人。顾今日尤系重任。专制汉北巨镇。仗一面保障之才。管辖畿左雄州。护万年 园寝之重。惟斯职设置以后。孰不委任也专。方玆邑临幸之辰。益见所重者在。如欲得人以畀。所谓舍卿伊谁。玆授卿云云。卿其祗服宠章。无负隆寄。再试游刃。便是熟路之轻车。隐若在山。暂移元戎之重柄。抚防镇而御士卒。所贵宽严交须。缮铠甲而修城池。益勉勤励自效。凡厥典宪。自有禀裁。于戏。号令不烦。争迎旧时之部曲。精彩顿变。共睹春天之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