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后溪集卷之一
 诗
   立春夜大雪
   骊江舟中
   映花堂应制退归(并序○癸卯)
   十梅园中。梅花盛开。和东坡韵。
   题晚村寓居(丙午)
   晚村
   拟植松菊于堂前。以为庭实。盖取其皆有晚节。允合于村名也。先以一绝寓吟。
   中秋既望夜。步游江上。江上古有胜滁亭。中间颓圮。今只存其处。
   广岩瀑布(并序)
   向溪茔立石所。早朝骑牛。由汾川过陶山。
   暮归过西翠屏。又吟一绝。
   晚寓即事
   无题
   立春。题门窗二绝。(首绝。先稿壬戌韵。)
   次东溪书院韵(移建升号。追享先祖蒙斋先生。)
   上元夜看月(俗语。以月占丰凶。乃惑也。丁未。)
   种梅(春分前日。移根于罗浮。)
   种菊
   二月十三日喜雨
   览征蛮录有感(征蛮录。即闻韶县吏李擢英所录也。吏居家有孝行。壬辰以营吏。赴巡相幕下。积苦兵间。而一念未尝不在于老母。观其所录。良觉苦心。后有一官人。名其堂曰孝思云。)
   奉和琴(宗润)(三首)
   三月初一日。自温惠过清吟石。石有松斋先生回字韵。其后先祖凡七和之。每过此。不胜感叹之怀。谨此用其韵二绝。
   三月三日。游广岩。敬次先稿丁未踏青韵。
   又示同游诸君
   得广岩水石。往来其中。洞下有尹姓人。自称主人。戏我以呼宾作主。当讼而辨之。相与一笑。赠一绝。
   代主人答
   夜有风雨。朝视桃杏尽落。使人甚无聊。杜诗所云。风飘万点正愁人者也。
   杜鹃
   癸卯夏四月。自广兴寺移接于棣华亭。时李上舍圣功,权上舍季善。相与往来。浃旬团话。且有唱酬数十篇矣。今过此亭。日又维夏。梅阴满庭。杨花飞雪。正似往年光景。而李上舍避疹奔迸。无由相见。权上舍虽相见而乍别。余又以事即归。虽欲复续前日之游。而不可得。怅吟一绝。拟示二友。
   园中杂咏(四首)
   种竹(五月十三日。为竹醉日。栽竹多茂盛云。故以是日移。)
   易东书院会讲心经。出外未参。为甚叹恨。敬次精一斋韵。追呈𦤎比之下。
   族曾大夫知县公。 升秩佥枢。庆席有诗。谨次。
   夏晴即事
   松檐
   七月既望。游广岩。赋即事。
   秋夜咏声
   山家
   题历书
   秋朝吟
   尝以事至偃室。借得海东名山记六册来。乃姜怀仁所撰也。吾东名区胜境咸在。而关东枫岳录尤多。如稼亭(李谷),西河(林椿),秋江(南孝温),耻斋(洪仁祐),再思(李鼋),鲁西(尹宣举),明斋(尹拯),农岩(金昌协),松月(李时善),懒隐(李东标)十君子所记。尤尽工美。篇篇披来。一山真面。宛在案前。以平昔梦想之所。而有今日卧游之乐者。侯之赐也。因还册。浼呈一绝以博笑。
   十月望后。清凉洞门作。
   读心经。谨次先祖次惺斋心经绝句韵。
   岭儒以戊申倡义事上言。得蒙 优褒。仍奉 十行纶音。归谕乡曲。相与拜颂 天恩。一绝志喜。
   浮浦南山之下。泉石尽奇伟。可作亭游咏。因以一律识之。
   二侄学林性林命名(并序)
   江楼八咏(并序)
   国朝史诗二百八十韵(己未春病中作)
   月澜庵。敬次先稿和西林诗二首韵。(并序。)
   雪中。踰岭出丹邱。马上口占。(己未。)
   十五日到斋。奉审 陵寝有感(二首)
   斋居遣兴
   即事(  本陵守护军三十名。各有保人二名。合九十。分三名。轮番三日。)
   思家
   巡山
   咏怀
   读书
   怀健之(野淳)
   敬次 御画竹本河西韵(并序)
   楼前有桧数十树。苍翠可爱。
   二十八日夜。梦到一处。奉见我 世子。明睿异凡。周旋酬酢。如私家人。见说一讲官。善于授业云云。扣睿学。已通四书矣。因转近 天颜。良久而退。甚异事也。向尝从翊赞柳象远寻春。得闻 元子讲学之说。今又册礼。只隔数日。臣民同庆之喜。至发于梦寐而然耶。谨以一绝记之。
   送正字李景瞻(周祯)归乡。次韵。
   三月二日。是 禧陵忌辰。前夕有大风。有感而作。
   晚春巡山
   四月旬。始见池中莲叶。
   闰四月南归。与李修撰而执(鼎秉),李监察际可(秉运)同行。至金迁分路。路上口号叙别。
   闷旱
   黑牛(鸟岭北水桥村。有牛纯黑直角。不穿鼻。问之。乃牺牛。)
   杜鹃
   雨后莲花始开。清远极可爱。山中寂寥。恨无与同吟。得四绝句。若与莲花相赠答者。寄示前僚及邻僚。
   莲花
   君子楼(并序)
   泮村寓邸扁以岭舍
   杜鹃声(世称鹃啼。或归蜀。或归蜀道。有短长曲不同之时。而农人则称鹃啼。三曲则丰兆。二曲则凶兆。所谓三曲者。谓鼎小。释言则为三曲。所谓二曲者。谓鼎虚。释言则为二曲也。俚俗之语。无足信者。而曩日旱时。啼尝二曲。近日雨后。啼为三曲。亦可怪也。)
   孝陵怀古
   次健之所寄白鸥赠答诗八绝(自余除祠官。健之复寄诗云。前日相与为白鸥赠答者。至是而不可无一语结案。遂逐绝次寄。以备两造云。)
   六月旬。解直出斋。莲花已向残矣。吟二绝。题莲叶而归。
   十一月三日。 因山发靷。夜出香岘。望哭。依挽歌词。以寓哀痛之私。
   哭淑人李氏
   雪夜
   辛酉元日
   谨次朱子和林择之元宵诗韵
   春夜。次陆放翁韵。
   次韵晦庵先生远游篇
   池上花
   庭前
   湖儒李基休,朴大权二人。来留斋旬馀。当踏青日。用先祖丁未诗韵。共赋。诗中末联云云。以 仁宗国恤内也。今年亦然。又适在 仁庙陵寝。不胜古今之感。故用此韵。
   陵园中多野鹤巢松树。取落羽为扇。
   次健之寄示 国恤时月夜寓感韵
   次韵紫霞翁扇吟
   思乡词
   莲叶词
   秋月
   狎鸥亭先祖韵
   夙梦亭 御制韵(故领府事洪乐圣江亭)
   病卧斋中。有客叩门。自言能诗。呼韵赋之而和。
   奉别记注李景瞻。次院僚赠别韵。
   族弟来卿(泰淳)闻喜宴。次健之韵。
   九日
   次尚忠祠韵(并序)
   伏次 英宗大王御制 孝陵安香厅壁上韵
   斋中守岁。次一老圣应至日韵。
   再用前韵。别呈李圣应,崔圣会二国子。(残官不能输桂相助。如 宣陵气势之为。谨以出自机杼者。替呈寒词冷韵。宜令一座增粟。可愧又可呵也。)
   拟赠李圣应
   邪学叹
   四十九岁作
   读放翁诗。次六日有雪意韵。
   又次夜分不寐韵
   又次衢州奉祠韵
   读朱书节要有感
   无题
   巡山山花满发
   寻花至后冈。邀 昭显墓官同赏。
   春日即事
   自 贞陵转至北渚洞而还。崔令圣会戏诵犹是青云九分人之句以嘲之。步韵见答。
   既望泛舟
   汉上夜会(并小序)
   缮工直中作(七月晦都政。迁缮工监奉事。)
   和霞𦤎七月既望十绝
   金吾夜直
   再用前韵。别学先(观淳)族兄。
   姜公叙世揆与名胜游漕溪。以壁立千仞四字。分韵各赋古诗一篇。为余诵之。遂步得四绝。
   癸亥二月。雨雪弥月。寒冽如冬。 上教许以四山风落木。依发卖例。散给都民。实盛德事。感赋以寓舆诵。
   游洗剑亭
   金吾昼直
   夜直
   泮舍会饮。公事违约。追次会中韵。
   又次奉泮中诸益
   谢简漱亭。兼寄管城一枝。
   奉赆北评使柳士铉(台佐○并序)
   靖斋东墙下。有古梅一树。清绝可赏。谨用先稿。为湖堂梅。和东坡诗韵。步成一律。(按 陵志。本 陵斋前植梅已久。不知年代。或云陵军居西江者。得梅盆于中国。漂船。陵官取而植之。以其出自中国。故人谓罗浮种。或云。高僧惟政。以和事入日本。遇中国人得梅。还置奉恩寺。后移植于斋室。又云。李赞成慎诚为斋官时所植。又云。 陵底近里居金老万容。取松厓徐相国所置罗浮种。而移植于安香厅。数说传疑。未知孰是。而梅品绝佳。花叶大而倒。不类常格。好事者传相接种。殆遍京城。尝于 英宗朝斋官。从窗隙引枝入室。外以尘土。厚培其根。重裹其干。室煖气蒸。及冬而开花。暗香满室。冬至献官。归奏其事。 上异之。遣中使视之。中使摘数朵花献之云。)
   靖斋梅有䕺生者。盆移于泮中寓舍。
   七月既望。与吏部员外郎姜公叙。 宣陵寝郎权(遇仁)。自斋所出南洞口。泛舟于大峙村前环米岛。溯小滩而上。至三田渡。由大川顺流。过鹤滩。系舟于白鸥洲崖石间。已而沿回舞童岛,楮子岛水潴处下舟。入东洞口。
   次崔圣会寄示苦雪韵
   甲子立春二首。和兴洞寓客。
   龙山书事十一篇
   监中池荷。为潦水所伤。六月只开数萼而止。时余持被仅得寓目而已。至七月末。又见数三蕊。特发于积水之中。晚景益可爱也。僚友朴稚孝。曾以余独赏奇景为嘲。今当递直。尚有残红。足以偿雁门之踦矣。为留拙句以解嘲。
   用泮友韵。奉赆李圣应员外还乡。
   圣应临归。解赠螺瓢。遂作瓢歌十韵以寄谢。
   挹清楼。次板上韵。
   中秋夜述怀
   九日龙山事非偶然。乌帽起策。登后冈高处。举杯独酌。微醺把笔。题其处曰落帽台。
   重阳后二日。约与李典籍景瞻,李持平善始(在玑),姜正言公叙,沈典籍君实(英锡),辛著作文瞻(硕林),小舅金上舍(熙镛)。汎舟龙山江。以九秋无日不重阳之句分韵。余得秋字。
   龙湖舟中。又赋一律。
   泮中诸友。登望乡台。作登高饮唱酬绝句。余以就直未偕。追步其韵。
   和别崔记注儒瑞(廷镇)
   乙丑人日。以 东朝圣寿周甲。 慈宫宝龄望八。称庆颁赦。臣为省觐。求岭南差员。赍奉 赦文。晡时渡江。马上口号以志喜。
   鸟岭关
   六臣墓(  悯怀墓修改告由祭官。赴始兴。归路历瞻。)
   喜闻海底金令公(翰东)。新川族君蒙宥。(辛酉二月。族君君宅。因献纳姜世▣疏。配渭原。十一月。海底金令。因持平郑彦仁疏。配明川。癸亥二月。金令量移歙谷。君宅量移长渊。乙丑三月。并放还。)
   三月二十三日。书报喜信于长渊。四月四日夜梦。见君宅在座读朱书。
   次姜正言清之(世白)。与泮中诸友相酬。
   西江达河楼。参税船点捡。会归直中。追次赵尚书(镇宽)楼韵。
   惠民署医女。自锦城来者。来受朔料。仍进行下帖题给斗米。以一绝戏之。
   太庙幕次屏。画关东八景。斋留终夕。逐景谩吟。以记卧游之胜。
   北岳(丙寅正月八日。以祭官登临。)
后溪集卷之二
 诗
   归田(丁卯)
   庚午春。向东都。由峡路。宿立岩书院。
   良洞。次李士仰士温。
   挽李大宪(鼎揆)
   到凤城。赠主倅尹眉白(东寿)
   陟州纪行五绝。示主镇令(申善应)
   晓起观日出。为云霭所蔽不果。
   竹西楼(楼。一名第一楼。)
   黄池歌
   穿川十六韵
   东海碑
   除夕
   挽金镇岑(珩吉○辛未)
   敬题家藏先集卷面
   挽卧隐金令公
   菊花
   梧竹斋同枢赵宜阳挽
   闻嘉山郡守郑(蓍)立节二绝(壬申)
   哭四弟(师淳)十绝
   后溪名斋二绝
   商山李丈(之存)无号翁。在县衙。书来为陋居涧亭。以诗成屋未就五字。要使分韵各赋。余得成字未字。
   无号翁归投示一绝。次呈。
   挽金丈(宗儒)
   挽金丈(莹)
   眼昏吟
   茆屋叹(甲戌)
   罗浦之南。有枌树大数围。枝稠叶密。荫覆数亩。翠盖青幢。四面周遭。可坐百馀人。人言老树杈枒者。被火烧死。有蘖生不过三四十年。而蕃殖如此。或言乙未。大树漂来著根于此。二说互相传疑。甲戌季夏日。为避暑群饮于此。饮罢。咸曰。古有枌榆社。此树不待好事修筑之功。自生大野寥廓之中。繁阴甚盛。为吾里结社之所。自今岁修树下之约。传为里中故事。岂不美乎。遂占韵。各赋一律以识之。
   观涨
   挽申天汝(圣烈)
   冷斋书怀
   生朝
   深夜观书
   赋瓶梅戏赠邻友
   园中种梅有年。至今春花意始动。追忆乙巳春。在十梅园。赋苏韵。癸亥。在 靖陵。继而和之。到此十数年后。不胜追旧感今之意。如先诗题意所云者。又赋一篇以叙怀。(乙亥)
   有过客善画。欲图梅菊松竹四节友。附于屏。戏赠一绝以乞画。
   游凌云台。敬次先稿独寻二绝。
   菊花二绝
   挽琴士教(汝卨)
   挽琴天翊(大锡)
   挽柳孟渊(致默)
   涧亭
   郑立斋宗鲁挽(丙子)
   七月既望夜。携琴君继闻,族叔晦闻(师延)。自陶斋登江台。饮酒玩月。敬次先集风月潭约游韵。
   挽四从弟箕老(林淳○丁丑)
   挽琴丈(畴锡)
   既望夜。独坐茅亭。敬次先祖壬戌风月潭韵。
   挽崔上舍敬之
   挽姜君(善焕)
   重修清凉志。敬次志中莲台诗。
   梧柳亭。次金(养直)韵。
   金宅明(川进)贻书问盆梅消息。兼诗一律。诗中有折寄之语。而花尽替以青实。次韵却寄。
   木假枕
   石假山十韵
   后溪书堂杂咏(并序)
   真率吟十绝
   挽琴仲弼
   白云亭。次板上韵。
   琴善吾(养纯)定嗣孙。设酌以志喜。步其韵以赠。
   绝句
   挽金炳如(虎灿)
   挽申上舍而周(冕朝)
   过观听洞。见瀑布。谨次先诗三绝中二绝。
   唤仙庵
   挽李持平景瞻(以开城经历榇归。)
   挽李上舍春伯(宗周)
   次赠金宅明大谷斋閒居吟二律二绝
   桃花
   挽族兄清安倅幼性(秉淳)
   游陶山九曲。敬次武夷棹歌韵(十首。○并序。)
   风琴
   古意
   碧涧吟二绝
   次琴元礼(汝模)东都行编韵
   题清凉题名录后二绝(并序○庚辰)
   晚洲权丈挽(以复)
   园中接养梅树双干。长丈许。移植盆中。被寒枯死。地种后晚生䕺叶。
   新秋咏月
   元日大风寒。题历书。(壬午)
   壬午五月二十一日作
   辰君(承淳),把洗马子(汇宁)所送 内赐扇。敬题。(东坡称其弟子由为卯君。以生年己卯也。五弟生庚辰。故称辰君。)
   挽中表李兄敬儒
   哭伯氏
   往在戊寅年间。梦见颀然一丈人。号眉叟先生。来临浮浦之旧草堂。同诸父兄列侍。周旋移日焉。既觉心窃异之。仍以一绝记之曰。尼父当年梦元圣。我今髣髴许眉翁。文章道业名公是。底事衰年有感通。忽忽年迫七旬。始见长眉生焉。尝闻眉翁眉长过目。故号眉叟。享有八十八龄。年老后生之所可愿学者。惟有延龄一事。复以一绝戏题。
   元月五日。雨终日。冻冰瀜解。乾涧涨流。有声聒聒。(癸未。)
   七十吟(癸未)
   挽族叔参判公(龟云)
   挽族兄仲五(民淳)
   挽族叔箕瑞(龟洪)
   七月既望。续游风月潭。敬次先祖韵。
   溪山世稿编成后。会周亲老少燕饮。吟近体一首以示意。
   既望。官设白日场。病未赴。速口号一绝。
   琴继闻以其家藏盆梅见开。寄诗四叠来。其首一篇。特言老夫所常借畜勤护之意。赓之以谢。
   后日赏花。不可无一言以谢梅兄恋旧之意。追呈一律。
   玉洲诗有云。泉水才生遇险鸣。沦沙壅石迄无声。忽然一泻天涯去。沧海茫茫深且平。玉洲不知为何人。然见其诗意。适道吾亭小涧事。故爱而题之。仍次其韵。
   脚病
   辰君就养湖邑而归。会门老游剡湖松亭下。醉吟一律。
   影月上人。示以东溪祖师所传诗轴。敬次以赠。
   续会清吟石。敬次回字韵。
   雨留东溪书斋。朝来观涨。谨次惺斋八咏中活源塘韵。
   追挽中表叔柳公(洛休○丁亥)
   挽柳仲虎(炳文)
   挽柳仲协(致翊)二绝
   次琴元礼侨居韵
   次族叔稚容(龟晦)虎洞新居咏怀
   拟赠柳判书(相祚)冬至正使行
   奉贺俗隐族叔(龟星)重牢筵
   挽槐潭处士裴(相说迁葬时)
   三山柳公(正源)(缅礼时)
   挽金参判(熙周)
   挽族弟(健之)
   浮罗楼课事后。仍使次进楼韵。聊以见吾里文雅之胜。
   上巳日。道会清凉山。发精庐刱建议。
   鹤巢台
   梅花
   追挽李掌令而拱
   挽中表叔柳壶谷令公(范休○癸未)
   挽赵忠彦(居信)
   挽金云举(思翼)
   挽琴文则(昌绩)
   挽金以教(养观)
   挽族叔(师愚)
   次棣华亭韵
   赠郑甥(裕观)
后溪集卷之三
 疏
   拟上应 旨疏(癸亥腊月。仁政殿灾。 上降 旨求言。时待罪军资监。欲应 旨搆草。闻一二大僚外庶官无举行者。故不果上。)
   拟辞侍讲院说书疏(代族人作○丙子)
   请辨金后彫谥状中山云诗及改定谥号疏
 书
   上族大父(级)时任易东山长(丁未)
   答卧隐金令公(翰东公。辛酉冬。因台疏。责明川。○壬戌。直金吾本府时。)
   与李际可。兼示泮中佥益。
   与李君宅金一老
   与洪承宣(时济甲戌夏。疏请蔡樊岩申理。责机张。)
   与金巡相(鲁敬丁丑春陶山文集改刓时。巡到院。助给文五千。纸百束。请印一帙。)
   与德川书院会中(代士林作○辛巳)
   与韩判书(致应○壬午)
   与蔡参议迩叔(弘远○癸未)
   与柳士铉(台佐○癸未)
   拟上金府院君(祖淳论后彫谥状事。门中联名。○乙酉。)
   与乡中(壬申)
   与金斐仲(是瓒○壬申)
   与金斐仲,族弟健之别纸。(年谱附录。追刊中可详条。○丁丑。)
   上内仲舅
   与南丈(汉宗)
   与柳表叔畴叙(洛休○癸未)
   答族弟健之(野淳)
   答健之(己未)
   答健之(庚申)
   与健之佥堂史
   与健之
   与族弟来卿(泰淳)
   与琴仲弼(汝玉○壬戌)
   与琴元礼(汝模)
   与权晚洲(以复○乙亥)
   答金宅明(戊寅)
   答族叔恩瑞(龟星)
   与柳仲玉(璧祚○己卯)
   答三从大父(世育○壬戌)
   答三从大父
后溪集卷之四
 书
   与陶院会中
   与族侄君宅
   与君宅(壬戌)
   答君宅(癸亥)
   答君宅(甲子)
   与君宅
   与君宅(乙丑)
   与申文始(冕周○癸酉)
   答申文始
   答申文始(乙亥)
   答申文始(癸未)
   与崔庆州
   答赵而得(居让○丙戌)
   答权君常(载经○丁卯)
   与内弟金承天从兄弟
   与内弟金稚用(在铉○癸未)
   与绍修会中
   与李婿会而(在亨○戊辰)
   答李会而(己卯)
   与李会而(庚辰)
   答李会而(辛卯)
   答金彭老(甲申)
   答金彭老
   与金以命
   与金以命
   答金以命(丁亥)
   答郑甥裕晋佥昆季(丙戌)
   答外孙李能正(壬午)
   上大人(庚申)
   上大人
   上伯兄(庚申)
   上伯兄诸弟
   上伯兄(癸亥)
   答三弟稚宗(丁丑)
   与五弟康老(甲申)
   答五弟康老(乙酉)
   答五弟康老(乙酉)
   答再从弟稚和(癸亥)
   答稚和(丙寅)
   答汇寿侄
   寄汇寿,汇桢,汇圭侄,汇炳儿。(辛卯)
   答汇圭侄
   寄宗汇宁侄(壬午)
   答汇宁侄(甲申)
   寄汇宁侄
   寄汇宁侄
   答汇宁侄(乙酉)
   答汇宁侄
后溪集卷之五
 杂著
   [东溪书院叙]
   大造殿修理时记事
   校宫重修记事
   游陶渊录
   论粜籴(戊午)
   谥辨
   金阐儒单辞条辨
   清凉精舍名堂轩记事(讷翁谋创白云庵。论堂室之制而曰。清凉亦先师之云谷武夷也。云谷之晦庵三间。武夷之仁智堂亦三间。陶山书堂亦三间。故依书堂制。复置斋轩。而其东南。增设退柱二尺。稍广数人之座。名斋轩云云。而合而扁之曰清凉精舍云云。○按先辈讲定堂室之论如此。今当取而为法。而一道会所。止于三间。恐有难容之虑矣。陇云精舍。即门徒居业之所。而与书堂同时所命者。则实有合于所营之意。故依其六间之制为图。而与堂室位置。稍异其制。以便于群居云。)
   秋月寒水亭揭扁记事
   文纯公宅里水石亭台祠庙
   丧葬仪节
后溪集卷之六
 序
   莲花唱酬集序
   陶山记一本。赠金德培(植休)序。
   风月潭既望续游录序
   溪上宗门录序
 记
   文石记
   南山记
 通文
   通太学文(代道儒作)
   通绍修鼎山会中文(代陶山士林作)
   通陀阳士林文
   呈巡相文(代陶山院儒作)
   呈巡相文(代乡儒作)
 传
   花王传(少时作)
后溪集卷之七
 识跋
   题海东名胜录后(戊申)
   先祖家庙 致祭时日记跋(乙巳)
   题汉上夜会帖后
   金吾禊帖后叙
   题同声社谱后
   题文集改刊日记后
   昌黎集续目录后叙(乙亥)
   敬书游清凉山题名录后
   书清凉志末编入丽释天因答莲台庵主诗后。
   重修清凉志后叙
   题太极,通书,西铭,天命图说后。
   敬题高祖知郡公挽祭誊本后
   敬题曾祖知县公挽祭誊本后
   梅花三叠曲跋
   溪山世稿跋
   蒙斋稿后识
   青壁稿后识
   晚湖稿后识
   易院重修事实后识
   晦斋先生年谱后叙标识
   书孙儿千字文后
   家礼辑解后叙
 箴铭
   读近思录。撮大纲五条。为铭以自警。
   泮舍座隅铭(掇取先集至言要训。叶韵编句。以自警勉。)
   三图屏铭(并叙)
   六艺杯铭(先集三图屏诗句。以杯停六艺难知味为俪。同注云。家有六艺杯。杯之制虽未可详。然窃意瓦杯写六艺字。如今盆院器之。以胡青画矣。因宗侄赴仕京中。转托盆院官制。杯为六棱。青写礼乐射御书数六字燔来。与三图屏为偶。而有时衔杯。辄思名义而自警。)
   圣学十图赞(并序)
 上梁文
   孤山亭重修上梁文
 哀辞
   三弟将仕郎君哀辞
 诔辞
   柳仲玉诔辞
 祝文
   社稷坛祈雨祭文(丙寅夏恩津莅任时)
   净土山祈雨祭文
   佛明山祈雨祭文
   土神再祭文(时怪疾急炽。村村祈禳。)
   土神三祭文
   家宅开基时。祭土神文。
   清凉精舍开基时。祭地神文。
   拟祭服斋奇先生墓文(代人作)
   易东书院庙宇修改后。还安告文。
   东溪书院堂斋扁号揭板时告由文
   奉安后告文(庙宇修改时)
   陶山书院 致祭时告由文
   先生文集改板时告成文
   桐岩里社 赠持平龟岩权公奉安文
   常享祝文
   松斋先生影帧改摹后。还安告由文。(代本孙作。)
   先祖祠板还奉文
   家庙权安时告文
   奉安后告文(家庙移安时)
   乡贤祠邹川孙公奉安文
后溪集卷之八
 祭文
   祭外舅通德郎李公(汉佑)(己亥)
   祭李碧潼(汉佐)
   祭樊岩蔡相国(济恭)(代再从弟作)
   祭三山柳令公文(庚寅改葬时)
   祭卧隐金公(翰东)(辛未。○代家兄作。)
   祭李大宪(鼎揆)(辛未)
   祭内舅持宪金公(熙成)(丙寅)
   祭姜监役(宅一)(代三从大父作)
   祭容渊金丈(宗发)(壬申)
   祭权正言(文度)
   祭晚洲权丈文(辛巳)
   祭苍泽琴丈(宗润)(庚辰)
   祭金进士晦彦(显运)
   祭三从大父知县公(世胤)
   祭族叔东壑公(龟敬)(癸未迁厝时)
   祭柳君复(亨春)(乙酉)
   祭琴仲弼(汝玉)(戊寅○代家兄作)
   祭妹婿郑善之(元休)(癸未)
   祭甥侄郑(裕鲁)(甲申)
   祭察访柳仲玉文(代仲儿作)
   祭三从大父(世益)(乙酉)
   祭三从大父(世淑)(庚午)
   祭三从大父(世育)(庚辰)
   祭族叔参判公(龟云)(乙酉)
   祭三从叔(龟裕)(戊寅)
   祭宗侄知郡(志淳)(代家君作。○丁卯。)
   祭宗从弟知郡(志淳)(丁卯)
   祭伯兄(钟淳)
   祭三弟(明淳)(庚辰)
   祭四弟(师淳)(壬申)
   祭故室宜人宣城李氏文(庚申)
   祭从子妇孺人崔氏文(庚申)
后溪集卷之九
 墓志铭
   故通德郎朴君墓志铭(并序)
   六代祖考将仕郎行 社稷署参奉府君墓识
   五代祖考奉直郎行 庆基殿参奉府君墓识
   祖考通德郎府君墓识
   先考通德郎府君墓识
 遗事
   处士义城金公遗事
   高祖考通训大夫行醴泉郡守,安东镇管兵马同佥节制使府君纪事。
   曾祖考通训大夫行歙谷县令,江陵镇管兵马节制都尉府君行略。
   祖妣恭人完山柳氏行略
   晚湖处士公遗事
   先兄处士公纪事
   先府君将仕郎公行略(为从子汇龙代述。)
后溪集卷之十
 附录
   故恩津县监后溪李公墓志铭[姜必孝]
   后溪先生墓碣铭(并序)[李汇载]
   后溪先生行述补略[琴书述]
   后溪书堂重建上梁文[李汇宁]
   先考大夫府君言行序次草略[李汇炳]
   先考大夫府君事行记闻续录
   仲祖后溪府君遗事[李晚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