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弘斋全书卷四十五 (自动笺注)
弘齋全書卷四十五
 批四
  
公元1796年
綾恩君具允明致仕疏批(丙辰)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卿年近九耋。
登第又近六十年。
而資至輔國
秩視大官
四代同朝祿仕
五世一堂晉對。
卿之周甲所得曾孫
接武
卿子重臣
受知於胄筵。
掌中權而叨文任。
將以再明年臘。
可作僚於耆社。
元朝送歲饌也。
稱之以遐壽純嘏
誠非溢美之稱。
際見卿章。
申申三字美稱
卿旣老矣。
固難責以事務
懸車之請於禮當。
而亦足爲賁飾吉祥善事
當於便殿
親臨宣麻
別試試官問啓批
聖遠經殘。
士習不古
往往有自侮之端。
幷與西京孝廉廢。
而唐宋以來
糊名之式。
而有封彌官
挾册之罪。
而有搜篋官。
筆畫易書
易書謄錄官
差下。
謄錄故又不得不另定査同枝同官
此猶不足
設棘圍。
禁亂官守之。
字號收券官書之。
滔滔千載
莫能一洗
至于今。
不以待士之禮待士。
士亦不自待正士端士
論治本之政。
莫過於俾各誦習經傳
自好自重
卓然自期聖人之徒
在朝修明
之如何。
何責乎試官
何尤乎諸生
所謂考試者。
皆從這裏騰驤者。
則今忽以揖讓杯酒之風。
求備試官
評彈四起
譴訶隨加。
今之爲試官
不亦難哉。
師道不明於上。
士風益渝於下。
由歸之於朝廷
則固可。
歸之於試官
誠寃矣。
二所試問大文云云
雖與眞箇捧講有異。
事係格外
當該試官
爲先從重推考。
監試官
兼有不能䂓正之失。
禁推
至於一所徹宵流入。
晏朝閉門云爾
則臺章論列
未免差爽
亦無二所叩問講章之擧。
則別無爲罪之端。
使之退去
備局請寢濟州加請穀啓批
不承權輿
凡人猶戒之。
况爲民父母乎。
在陸民猶不可
島民乎。
匹夫匹婦失所
猶且不忍
况幾萬生靈。
近止之命乎。
莫曰已船運者至二萬二千包之多。
足可濟活二萬六千餘名。
一包不足
致有一人之塡于溝壑
則亦可謂之惠乎。
道臣之持難。
廟堂之防啓。
特坐於未見鶉衣鵠形而然耳。
若使易地而處。
安知加請之不如該牧乎。
設令漁採之屬。
有裕資生
魚出於海。
不卽成穀。
其間永晷。
將何生活
予自耽羅告之後
重溟千里
如在目前
當食忘餐
當寢忘眠久矣
何惜數千包之穀。
反孤一島待哺之望乎。
今玆加請之數。
終若見塞。
則將以已船運者。
僅僅塗抹
飢民之當受二升者。
必減一升
當受一升者。
必減幾龠。
如此之際。
顑頷
顚連之患。
何以保其必無乎。
島民民也。
民民也。
不忍島民重困陸民。
移轉可議
歲初特下內帑錢一萬五千兩。
伊後或慮其更請。
已有剩數之措置者。
今又特下木綿五百匹,錢四千兩,胡椒一百斗,丹木三百斤。
付之新牧使。
都會官。
從長貿取
次第輸入
期於計日繼巡。
仍將此意。
播告島民
奠厥攸居。
毋使予有不承權輿之歎。
繕工奉事魏伯珪疏批
省疏具悉
徵稿得其所存矣。
賜對而敲其所抱矣。
聞有十年硏究
著爲萬言封事者。
又命大農而給筆札矣。
今見其章
誠富且贍矣。
初一立志明學之奏。
予庸嘉乃。
予志不立也。
民志不能壹。
正學不明也。
邪學不能熄。
莫非反省處。
體念
其二𥳑弼擧賢之奏。
予庸嘉乃。
人事君。
大臣之責耳。
剔蔽拔茅
野無遺賢
有望於今巖廊
三次四次五次六。
言言剴切
切中時弊
四維之不張。
近日若也。
國綱不振
惟是時卽然。
躁競甚而士趨日卑。
侈汰
則貪風日盛。
無復古昔彝憲
稗政疵法。
指不勝僂
中夜以思。
繞榻不寐
自顧初心
不覺顔發騂也。
爾以遐陬疎蹤。
能竭論至此
求聞所以求益也。
就中大比之歲。
方伯節度令之薦人。
科擧文體之不如法
則削其榜事。
廟堂消詳稟覆
俾有導之以言之實效
爾年七十。
承召上來
只令依願還鄕
則眞所謂去來何所聞見
且欲遲待計仕。
有甚於馮老之郞潛
畀以一邑
得施所蘊。
靖陵直長愼師俊所懷
第一條定田制
惟先定界
田賦可均。
八口之家。
得免飢寒
國俗尤異中土
貧富之外
別有貴賤
言中定結較稅。
雖甚有理
若使紀綱不立
其餘皆末也。
予所夙夜瞿瞿者。
在於紀綱
爾言第當留意
第二節財用。
予雖否德
衣服飮食
未敢一毫放忽於撙節之戒。
然而經用日匱。
杼柚日空。
僭汰成俗
莫可矯改。
豈非予反求處乎。
至於卜定誅求之弊。
付之廟堂
隨聞釐正。
第三條均良役。
二匹之減爲一匹
民蒙先王之至恩實惠。
伊來百弊。
甚於均役以前
靜言思惟
夜輒明發
矢于心。
銘于肺者。
自有一二商度
先從爾言中從重役貧從輕役云云
一問籌謨之地
矣。
四條擇守令。
擇守令。
在於銓曹
擇銓官。
在於朝廷
一吏
差一倅。
非不慥慥致愼於下點之際。
勤飭勵於注擬之臣。
而已筮仕
徒取門地
龔黃未易得來
使然矣。
所以求雋於草野
期有搜羅實效
兼以淸白之選。
申明舊例者也。
第五敦敎化。
爾言是矣。
風草之化。
豈必遠求
第當體念
第六條革科弊。
宣召魏伯珪疏批。
有許施者。
欲待諸議而決之矣。
七條修學校。
士習不古
文敎未闡。
如是出自科目者。
豈有經邦謀國之才乎。
慨然修明經術
而多歸言敎
第當益加留神
第八崇正道。
斥近所謂邪學
先倡正學
區區苦心
可質屋漏
際聞爾言。
陡覺犂然
九條選任
古則德懋懋官
而今之官反是
地閥爲德。
此習若不丕變
何以立賢無方之效。
不待爾言。
政欲銳意
十條納諫諍。
言路不開
官箴莫聞。
古往今來
寧有若近日乎。
此必予有訑訑之色。
骪骳媕娿
愈往愈甚
反躬省檢。
徒切靦然
若使朝著之間。
一介忠志之士。
不我遐棄
昌言讜論
予欲虛襟而受之。
今予優批於爾者
亦出於先從隗始之意也。
順陵直長蘇洙中所懷
第一懋昭君德
所引先儒諸說甚勤。
可喜
至若泛應運用
流動鼓舞云云
言甚宛轉委曲
而猶勝於不聞。
當念在玆矣。
第二輔導元良
體念
第三崇明正學
朝家法。
在於崇儒重道。
名雖不列於抄選。
身雖不外祿仕
皆能說性論心
家程戶朱。
人有觀感之效。
俗無猖恣之譏。
今則經學二字
便屬羞恥
童習白紛者。
只是令之格。
叢稗之書。
所以中朝發嘆。
切欲亟改而一洗
爾亦略言之。
隨處留意
四條扶植人才
科目取人
人才不出
千載眞儒
未必不由科擧累人
爾所云試法之遵頒制。
鄕庠之保應試
初試前捧講經
出榜後坐薦主
多可採者。
許令廟堂之臣稟奏
第五節省財用
爾言是矣。
須見直長愼師俊批也。
第六作新兵制
予於近年設施
略寓兵農相依之義。
後當知之。
五衛
六鄕
無已迂乎。
七條改定田賦
量久而訛。
籍古而弊。
則改其量而釐其籍。
非不急先務也。
守令不得人
田亦不可量。
繩標之難於察姦也。
圭梯之易於容私也。
故昔有湖南一倅。
自任以量田。
朝出暮歸
盡量他郡之田。
至今傳笑。
此予所以難愼鄭重者。
第八條釐革糶糴。
昨年蔭官對策捄弊
如爾說者亦多。
而還
弊之蝟興
方在說不去之域矣。
向日端揆筵奏中。
引喩劉晏故事
或似便當
至於社倉之制。
已詳於發策十難之中矣。
九條申明圖帳。
籍政之紊。
政合釐改。
號牌古猶難刱。
况乎圖帳。
十條修復水利
廢堰作畓之律。
山腰犯耕之禁。
如輪翼之不可偏廢
卽令該司拔例。
嚴飭諸道。
期有實效
爾等三人
同日造牘。
良亦美事
予甚嘉之
上護軍李柱國疏批
君爲元首
股肱以喩相。
腹心以喩將。
諫官耳目
承旨喉舌
近取諸身。
一則不可
腹心最緊且重。
五官
元戎之緊重。
尤倍兩營
近日復畀之擧。
不以旣耄而難之。
予知卿之可使。
觀於用卿捨卿之異於凡帥。
慧眼達識
必有窺其相與之際者。
卿之所陳一二條。
卽予嘗所櫽栝彌綸
以求其易行之術。
以待其可爲之期。
夙宵一念
寤寐如結
一欲展施而後已。
若使此計成而轉以及於大於此者。
則均役之聖志可明
初元設言可踐。
三軍萬民
擧在帲幪之中。
而如卿所云上番之停番。
軍舖棊置方略
不期而採
其時
與有榮於卿大矣
環視有位
語孰到此。
所以一聞犂然
丕加嘉乃。
童蒙敎官崔崐所懷
第一條正風俗
大抵治隆於上。
然後可言俗美於下。
今也敎化頹弛
習尙壞悖。
三綱淪。
九法斁。
不知其性之所有而全。
其所以異於禽獸之別。
綱紀名分
儀章法度駸駸日趨陵夷
次第事。
興言及此
寧不凜然心寒
予近欲留意鄕約修明者。
救焚拯溺要道
莫云迂遠不切事情
常談之中。
自有妙理
故曰觀於鄕而知王道易易
第欲申諭京外。
期有其效。
第二興學校。
道之所存
師之所在
所以學校之設。
廣如彼。
小學
敎之以灑掃應對之節。
大學
本之以躬行心得之要。
次第節目
煥然可述。
於是乎能者治人
不能者治於人。
師道在上
化民成俗
降及後世
恥言學一字
幷與庠序校宮之外儀文
而擔却笆籬邊。
賢關已然
鄕校可知
且况近者朝端
矜式拂士
人人放縱
事事繩檢
不知君臣父子日用當然常行之則。
正學由是不明
師道由是不尊。
甚至所謂西來洋學出。
將使冠裳左袵
人猶不知懼焉。
予乃蚤夜耿耿
不敢遑寧
際聞爾言。
可嘉乃。
予則曰先從經旨大明
儒風丕振
然後外治敎。
始可語到云。
縷縷十行
每歸
言敎一日二日
未見刮目之效。
後之視今者。
謂何等時乎。
第欲另加留意
第三條變科制
科制之於用人
末也。
若使風俗正學校興。
而朝著之間。
知有禮義廉恥
無論講取製取。
其爲得人則一也。
所以三致意右二條也。
四條明田政。
爾言是矣。
先自本道之成川之地。
舊陳之田。
不可改闢者。
廟堂
嚴飭道伯。
期於査正。
第五條均糶糴。
本爲益民而設者。
今反歸於厲民
寧不痛歎
近日發策而遍詢。
命大有司之臣。
講行矯捄之政。
姑欲觀其稟決之如何。
第六條修軍政
朝因元戎封章
敷示十行之批。
爾須取見於朝紙也。
七條奢侈
儉而未有不治之國
奢而未有不殆之邦。
豈俟智者
可以知之。
然而百千弊病
愈往愈甚
此蓋躬率未盡其道而然歟。
一念到。
食息何甘。
近以矯正變革之策。
別有詢諮筵席
若無別般淬礪之政。
難責食效。
更欲十分著念。
第八條革時弊
雖以紙弊一事言之。
前朝令。
不啻截嚴。
則淳昌南原等邑之依舊有弊。
揆以紀綱
駭痛莫甚。
卽令問道伯。
俾卽嚴査狀聞
又若靑大竹之弊。
亦有別加申禁。
誅求不止
冗費多端
一竹之費。
至爲中人幾家之產者。
亦可曰國有法乎。
廟堂知悉
一體
査問
公元1797年
判府事尹塾辭職
兼陳所懷疏批。
(附註
丁巳隱卒敎。)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卿之氣岸
不似俗人之骪骳。
節次擢除。
豈特爲卿之異於人。
然卿病矣。
難以職事責勉。
縻以判樞漫銜。
只示欲一用本意
際見卿章。
如對卿面。
且况附陳數條。
可見老臣愛之悃。
殊庸歎賞
另當體念
宣召人事
二百年來科宦。
不踰於城門之外
經綸事業者。
空老巖穴
特勢耳。
近日膺召之人。
一一假借優待之者
欲從隗始
責實效。
其中雖有疏語不審者。
由於鄕人不嫺章奏之體也。
訓將李柱國中一款語
意亦在於番上之制。
而是其奏哉。
於此有爲三軍萬民心上經度
適見其疏之拖及近處
深味之而已。
至於一改前䂓
亦非所已定者
卿乃有懷無隱
尤覺嘉乃。
卿其安心調理
(遽聞長逝之報。
却疑非眞。
間因其淹病
雖未大用
頻訊精力
不至旣愆云。
今焉已矣
朝家於此重臣
施恩禮。
豈爲重臣地。
今予不忍提及
而其人也卓乎樹立之外
剛毅果可用。
惜乎。
九原難作
特贈議政之銜。
祿俸三年仍給。
孫調用。
弔祭及禮葬等事
視同大臣例。
重臣易名
宜及立旌之前
不待議諡。)
犯夜泮儒。
依式移送法司事。
訓局啓批。
村民家與集春營舍。
甍桷接連
不可以犯夜論。
無論朝官士子
酒戶太窄。
未聞酩酊風流
此儒之能知酒趣
可嘉
自外營軍餉色。
題給酒債米一包。
以示醉以酒觀其德之意。
卿勿待罪
哨官勿論
左議政蔡濟恭引義箚批
中虛爲誠之象。
上巽然後下說
中實孚之象。
盈缶然後有吉。
否德沗位。
誠未相孚致令。
股肱之託者。
折旋未盡中矩
而朝筵無隱之諭。
一情勢。
蒼黃出城。
重駭瞻矚
靜言思惟
予甚靦然
此際卿又以不同其退。
尋箚自引
過矣過矣。
右議政刊布煑硝新方筵奏批
廟朝印頒煑硝方。
實爲永久遵行金石成憲
予亦奉置此冊于丌上。
卿言適又若此
政合予意。
大抵我國人。
昧於煑硝之法。
貿來於中國
如弓角。
一自完豐府院君諸人編書纂方。
關西人成根。
覓納煑法之後
雖始略知其制。
而品猶不精
副使就道
使譯官金指南
購求於燕肆。
歷屢歲屢送。
而又至故相南九萬提擧武庫
功效大著
一以用一年草。
山木不濯。
一以取土於大路。
人家不侵。
一以爇柴用其灰。
而又省土之三分一。
以是昔年
大加稱奬
別有賞典指南
卿之此奏。
修明一端
武庫印頒。
副修鄭履言事疏批
爾說卽近日盈耳聒聒之說也。
便不新新
不滿一哂
昨春左相筵奏中。
擧直不錯云云
其時尙可
爾爲說之曰。
好惡之無明白
爾說抑何說
朝廷之上。
大義理之未及闡發者。
調停寅協。
將於何著手。
如彼也。
故當好者好之。
當惡者惡之。
物各付物
物來順應
之者有罪則斥之。
之者而後用之。
無將迎。
無內外。
嘉善而矜不能
忘怒而觀理。
捨短而取長。
惟予眼藏
看看好人
人人惡人
雖欲區以別之。
不知何者陰。
何者陽。
孰是彼。
孰是此。
怎麽半陽
怎麽半陰
近於此。
近於彼。
乃右所謂義理關頭之無形現可言者。
惜乎。
何乃混圇䵝昧。
昏夜黑窣窣而莫之爲恥
予癖本在太陽證。
似此無稽弗詢之
不堪掛齒牙間。
費却辭敎於從違之際。
八道儒生朴漢欽等。
文烈公趙憲文敬公金集從祀文廟疏批。
省疏具悉
文烈文敬先正道德學問
造詣淵源
合從祀之列。
周幾張豫。
程敬朱誠。
與夫敬義夾持
明誠兩進
下學上達
千言萬語中準的也精英也。
古人亦有定論兩人
然躋配重典。
自昔難愼。
今何
一言
卽諾於爾等
八道儒生李明采等。
申請文烈公趙憲文敬公金集從祀文廟疏批。
凡有關於裨補斯文之功者。
予必欣然樂聞而贊成之。
况玆兩先正腏廡之晠擧。
豈待爾等之屢籲。
而其難其愼。
致意却顧者。
昔躋文元
今祔文敬
父子幷侑。
於典無稽
曾點曾參
以及門之高弟
升堂從享
尙矣不可方論。
粤若先正文靖公金麟厚
洞見義理大原
獨得其宗而其危忠姱節之往往發之風騷
不足以爲多。
古人國朝人物
道學節義文章
忒有品差。
其兼有而不偏。
先生庶幾云者
予亦云然
爾等章甫之疏凡三徹
不以文靖弁焉。
何異於有子之似聖人
不與十哲同享。
爾等退。
林樊隱德之士。
講明之。
外儒李奎南等。
文靖公金麟厚文烈公趙憲從祀文廟
文敬公金集腏食事。
博詢公議疏批。
爾等
以文父子幷侑之爲鄭重
益有光於文敬云。
而又引儒賢之往復書札以證之。
士林公論
可見不謀脗然
予亦無二辭矣。
文靖文烈從祀之請。
軒輊兩賢
而入我朝以後
首闡性理
始見大原
天地中間
只知有仲尼紫陽二人
文靖一人而已
雖使五賢以下從祀諸儒。
今世皆必讓與文靖
欲擧追配之典。
斷當單擧文靖
然後有功於斯文。
嘉惠後學
宏功大惠
隱而未章者。
庶能酬其萬一。
唯予寤寐俛焉。
一念孳孳
在於修道之爲敎一句
豈可以否德。
或忽於當仁不讓師之義乎。
大抵師之所在
道之所存
爾等若以予言爲不離於道。
更訪草野韞德之士。
將此批旨。
與之細叩潛繹。
以求其單擧文靖
莫涉於不僭不汰之方也。
護軍徐有乞休致疏批
先卿文淸。
與南文淸。
後先稽古之勞。
予視卿等。
如視家人
痾癢與共
無欲不遂
以先之子
持盈盛之懼。
決意勇退
不俟年至
卿言可感
卿心可貴
今當矯時正俗之會。
如卿泊然進取者。
若不副其懇。
其可曰念先卿乎。
疏懇特許所請。
公元1772年
右議政東請壬辰義兵梁大樸加贈賜諡筵奏批(附註
贈兵判梁大樸
忠烈公高敬命
賜祭敎。
忠臣梁誌旌贈敎。)
予意則以爲此人倡義
於贈贊成高敬命
勇斷優於忠武公李舜臣
殺身危忠。
兩人同歸
一閱
公元1798年
集。
英爽勃發
如見其上馬討賊
下馬草檄之狀。
向於禮判入侍也。
朝家崇報之尙欠稱當
幷其遺集板本
不戒于火。
指示丌上斷爛謄編而咨嗟之。
卿之所奏。
政合予意。
曹參梁大樸
正卿
賜諡祭
內藏靑溪集及倡義錄。
內閣下送道臣處。
開板印進。
其子太常梁慶遇
忠勇勁直
政是肖子名臣
文章筆翰
猶屬餘事。
棄官戊午
遯跡癸亥
節義隨處圓全
豈或泯然
一階
其所著霽湖集。
一體印進。
仍令道臣
改旌其閭曰。
具官梁大樸梁慶遇父子忠義之門。
(銓曹事。
豈不慨然乎。
見遺集。
益知其所不知
使之特爵秩
上卿天官可靳。
我國凡事
只看勢力
觀於李忠武之未上相
反讓於其麾下統帥
前始雖加
銓曹難於秉公
自昔而然。
今日因厥稿印出事聞之。
前政
戶判云。
寧有是也
判書梁大樸
職以輔國崇祿大夫判中樞府事兼兵曹判書改付標啓下。
而文銜。
俱帶經筵文任,成均金吾春秋
武銜。
例兼訓鍊。
別兼五衛
諡贈誥日
遣官致祭
狀文。
吏判旣經文任。
使之卽令撰送。
每欲一番致祭高忠烈未果
此人與忠烈伯仲
此人另
况於忠烈其可恝然
左贊忠烈公高敬命家。
於贈判府事梁大樸致祭時。
同爲賜祭
○昨見儒生梁性默之居魁於節製
思之其祖故忠臣梁誌。
壬辰朔寧殉節從事一人
而與方伯沈岱共約同死。
節義凜然
至今如生
年前特命立祠朔郡。
揭號表節。
侑祀四忠
亦皆旌閭矣。
問於性默。
獨渠祖見漏云
豈非欠事
故忠臣朔寧倅梁誌旌閭間。
一依慶元姜壽男已施之例。)
右議政東。
請故制使珩,故訓鍊都炳然諡筵奏批
公元1777年
柳氏之門。
何多忠臣名將也。
忠武,貞翼。
仲家聲。
往史所罕聞
忠武後裔
屢勤收錄
貞翼家與此家
年前相斗一人付祿。
近日李得一人越薦。
何異於儀不及物
際聞卿所奏。
實獲予意。
大抵統帥相柳珩。
其孫故都判書炳然
忠武公李舜臣
翼公李浣之或擧以自代。
或薦以將才者。
其人之爲名將
於薦擧者可知
何况涅背之忠。
祖孫同然
易名之典。
施於我東之二武穆而孰先乎。
特幷贈諡
故知中樞兼摠戎使琳之爲天朝全節金州之役。
彼人至今嘖嘖
孝傑以珩之子
不屈弘立之辟府。
庶弟智傑。
未冠而遽髻。
請代行。
殉身深河。
孝傑之子
有故訓將領相柳赫然炳然
俱在貞翼之薦。
密勿訏謨
無不與聞
人謂相須之力。
譬之如左右手
向因試武士
駕過太平橋也。
路出故將遺墟
咨嗟久之
今於其家收錄之日。
何可或爲或否。
智傑如無之事。
詳考文蹟
施以當施之典。
故訓柳赫然奉祀孫坐罷者。
叙錄
又思之。
忠武之子葂。
殉於丁酉
薰殉於甲子
藎殉於丁卯
而旌之典。
無所施云。
今於智傑旌贈問議之時。
忍於忠武家。
不施之可乎。
華銜。
館學儒生洪準源等。
文靖公金麟厚從祀文廟疏批。
答曰。
省疏具悉
先正文靖
卽我東之周子也。
兩程張朱。
先侑聖廟
而使周子獨漏於從祀之列。
兩程張朱之心。
乎否乎。
爾等今日之請。
趙文正李文純李文成宋文正之心也。
允諾之姑徐至今。
意在重其禮愼其事而已
疏旣三上
更何持難。
爾等所請先正文靖公金麟厚配食文宣王庭事。
許施。
禮官
考典禮。
卜日擧行
廟堂江界三川坊新闢地
限年寬稅啓批。
玉洞三江等地十年寬稅。
何異兗州田賦
必待十有三載。
然後與共他州乎。
朱夫子曰。
除却治水八年
蠲賦五年
摠計爲十有三年。
大抵十年之限。
倍於禹貢
非不知太久且遠。
前旣從其請。
而到今出稅。
近於罔民
依前知委遵行
至於三川坊事。
諸議亦各有據。
予則曰當此上土移鎭之時。
攘檿剔柘。
立治建舍。
有非鎭將一人之獨辦。
勢將役其民。
如欲役其民。
盍亦蠲其稅。
舊伯雖以移鎭之費。
當用賦稅
惓惓於前狀今奏。
而從願許入。
與勸令募入有間
十年
限。
不必援用應式。
三年勸耕外。
加蠲兩年之賦。
聿追禹甸之成賦遺義
合謀始之體。
以此施行
此後四郡土地次次民願加闢者。
只蠲勸耕三年以爲例。
度支版籍司。
載之掌攷。
政院因雷異陳戒啓批
爾之六條絮屑。
不可以應文看也。
使言路眞正開廣
豈有可堲之言。
而率欠稱停
非捏則誣。
善者不彰
惡亦胡癉。
滾作尋戟場中
孰有推車樣子
於是乎取倣華扁治表之術。
對而投之。
只箇好吸斗醋。
未暇及於麴蘗之作醴。
邈焉和衷之績庸。
而其弊也職是訑訑
不得不自反
使人眞正登崇
豈有可改之䂓。
右賢左戚本意
反愧於西京
中夜以思。
每覺瞿然
欺竊成俗
威福潛移
張弧伏莽
人皆卷舌
年來非不去太去甚
丕新觀瞻
特以才難且乏。
昨日今日
徒事容與
所謂夬夬揚庭之美。
不啻全未全未
於是乎竊比老彭觀井之義。
靜而鎭之。
只箇做得南羹。
相反茅茹之拔彙。
今時政。
大行黜陟乎。
無所偏陂乎。
子道長。
小人道消
士夫知禮義而庶民慕效乎。
不得不自反
又如爾言。
紀綱不立
奢侈未祛
士趨之如此。
民隱之如彼。
於予無非
自反處。
爾等勿以予欲自反六者敷敎
謂莫我與先從。
爾等各自反於惟允之際。
曁于凡百有位
莫不體予自反
則反今回古。
轉災爲祥。
豈有過於此者乎。
曹文正公金麟厚從享時。
東西位次換奉啓批。
(附註
外邑鄕校告由敎。)
位序似然。
而六版之換妥。
事係重愼
只請知委本館擧行
未知爲當
朝見泮長。
已以在外大臣儒臣
雖難遍詢。
在京大臣處。
使之獻議
然後歸一
示重其事之義爲敎。
且况原續五禮儀,文獻備考印行之書。
不但錄其東西位次
先朝御製文廟從祀錄。
亦是不易刊本
今番釐正之後
從祀錄。
不可不更印。
以遵先朝定制本意
雖以告由一事言之。
尋常修改
亦皆先告。
則諸儒祠版之互廡移奉。
禮當措辭於祝帖。
以此意。
發遣曹郞
收議于在京行公大臣
因此而又有詢問者。
配食之禮。
太廟聖廟
豈有差等
而今卿曹考奏之說。
敎書徑傳於本家
從享時無宣敎之節云。
此必以罕有之禮。
文獻莫徵而然。
今若略倣太廟配享例。
其日先告事由於聖殿
而仍於廟庭宣讀後。
陞祔當廡。
禮畢
以其敎書
賷傳本家
合儀
文。
(諸道列邑。
於今年內擧行
而告由之節。
略倣京中文廟東西廡酌禮之故事
由於先聖位。
致侑於當位
祭品
一盛淸酒
一盛芹葅
一盛時果
曾聞外方
則別設禮成之祭。
無義莫甚。
自今亟革謬習。)
經筵官李城引咎疏批
向來曰疏曰書。
已屬水流雲空
今何必追掛齒牙耶。
爾疏以父子同列
大爲宋文正嚴斥者。
追後考見爲說。
覺之固好。
後時何妨
大抵求疑於無疑
設疑釋疑
問學第一好道理。
况於儀文節族之間。
雌黃朱紫
古人比之聚訟
予於曩事。
以爲云。
吏曹判書沈煥之疏批
臺閣不得臺閣久矣
戚畹威勢
則畏他媕娿
外朝顓寵權。
則怵彼囁嚅
雖爭呈萬言彈章
除非切逼於時諱。
等是死僧之杖。
卿亦試考
內閣所在定章彙編公車文叢數百餘冊。
幾十載之間。
無論其說之輕重緊歇。
生意下手當路頂門上。
其人阿誰
所謂數百餘冊蠅頭字
特皆之書燕之說。
於是乎位日益高
日益豪。
期以長此樂而保此利者。
每忽於知止之義。
莫逭乎惡盈之理。
云靡不有初。
鮮克有終
此之謂也。
朝廷何負於此輩。
此輩負國
相率入於罟擭
言念及此
令人不寒
如使臺閣
隨事勤攻。
人人能樂臺閣
寧或不得臺閣
自有昨屛姦之處分
接此而在黜陟激揚之地者。
彰癉稱停
人心慴服
奬一而勸百。
勵十以戢千。
舊俗維新
囂習底靜。
藉令無可洗之跡。
無可覓之端。
日望月朝之來。
諷說登庸
敢言擢拔
遠邇瞻聆。
咸知其今日䂓分明如此
然後可以無怍於奉朝賀中尊聖德三古句語
而以予觀卿
誠未覺其何政之稱停
甚事慴服
出自卿手之臺閣
卽無非言出其口。
罪隨其身者流
此果卿則進諤諤之士。
予反施訑訑之擧而然乎哉
苟或不然
卿之夙夜憂懼
恐負大何
豈待人之所云云
今於寥寥寂寂中。
諫長陳腐常談
看作有意用心
聞朝筵之敎。
不念顚倒竭蹶之方。
萬有一人皆嫌於專用卿等。
當言處。
却步不言而囚舌。
則卿狼狽且置之。
依舊是昨以前爻象
等之罪。
合置何辟。
公元1797年
議政洪樂性乞休致疏批(附註
知事李敏輔辭職疏批。
丁巳)
几者。
隱身也。
杖者
扶衰也。
年雖至於懸車
禮實昉於投轄
宣賜之期。
已命卜日
三字之銜。
豈或準施。
至於卿之異於人之至懇。
予所感卿言而銘念。
卿當信如四時
守若拱璧者。
書庸識哉。
(兩老回巹。
二子頂玉。
地上仙之褒。
於卿亦云。)
原任大臣請施李明淵屛裔之典聯箚批
四亭八當之謂義。
當然固然之謂理。
雖於當然固然之事。
須得四亭八當之宜。
然後可謂天地鬼神
百世以竢聖人不偏不倚
無少虧欠眞正大義理也。
差豪謬千。
忽於微也。
朝薰暮蕕。
忽於細也。
故愈微而愈謹。
愈細而愈矜。
客臘之勇斷此也。
今日寬假亦此也。
拘拘粗跡上寬勇。
黽勉聽從等之說。
則有非平昔制理推。
率循其則之本意
何惜李明淵。
何顧於李明淵。
而有是敎耶。
顧惜之者
其官言官
其事言事
而上一半能討兩囚。
一半專攻時政
若有十倍於兩囚之罪。
無貳辭於三尺之典者。
云緩云遽之間。
曰可曰否之論。
尙又歸之以右袒
目之以背馳
施之以同情之律乎。
如是也。
反爲圭玷眞正大義理。
未可以大民志
藉使淵。
失其常性
君恩而附匪氛。
不滿中情
敢言外面
是亦可怒在彼。
於我何有
安昌君燝疏批
公元1800年
先朝庚申年
上號於東朝
別有爲所重也。
若以母臨年紀彌久
而欲擧徽揚之典。
當行於三十年辛亥。
四十年辛酉。
五十年辛未。
而前乎庚申辛亥
未嘗擧。
後乎庚申辛酉辛未而亦未嘗行。
行於三十九年庚申。
在於所重。
不在庚申也。
所以戊申不敢是儀
至再昨年乙卯
慈齡五旬
始加美稱
凡今東臣庶。
不知予之意。
且况何等重大儀文
則卿無稽之說。
不守本色
挺身封章
不審大矣
在先朝。
一宗臣。
爲似此疏擧
嚴賜處分
卽所仰覩。
卿則施以不叙之典。
以爲妄言邦禮者之戒。
朝賀金鍾秀告歸陳所見疏批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卿當遠離之日。
有此告歸之章。
惓惓於大義之或晦。
娓娓微言之莫彰。
歷說契悟所自由。
仍叙三十年如一日之秉執
卿言非不足聽。
卿心固亦可感。
李明擧措
卿則執其跡而論其痕。
不欲區別於虎羊之鞹。
特知淵之爲人
曩於面對
略有云然
今豈更有他辭。
其詳又在賓筵記注
可取覽。
卿將好享專城之奉。
戒駕在邇
前一造。
寧或鄭重
玆於宣批之行。
兼訊路引日期
備邊司以華城募民事啓批
城于華。
爲所重也。
漢時豪富戶於茂陵
况此城之所重。
在於拱衛仙寢
環護行宮
體貌尊嚴
茂陵尤有別焉。
使京外四方之富戶
聞風爭集。
若水
下。
日夜休時
不召自來
不求而自至。
交易之物。
無論某事。
不拘何項。
令通得其所欲。
相勸其業。
樂其事。
安其土。
利其利。
則是所謂千金之家
可比一都素封
而始可言爲所重。
築斯城之功效
於是乎渠輩之功甚鉅。
當觀誠實勤恪之如何。
次第拔例擢用
示信王言之義。
領府事洪樂性。
將作郊墅之行。
請解兼管諸司箚批。
夙宵顒若之餘。
甘澍霈然
測雨器水深
且近半尺
三農萬萬慶幸
中書重任
卿旣卸解。
膏車秣馬
徜徉鏡湖綠野之間。
安往不可
卿其隨便盤桓如箚之請。
兼管都相諸司
各有提擧
未必爲勞於卿。
安心摠察。
左議政蔡濟恭
因人引義箚批。
世之持卿把卿。
侮之蔑之者
是豈卿之忤於世。
世亦豈眞惡於卿而然哉。
朋淫于下。
餘風未殄。
汲汲黨同而伐異。
其勢自不得不是者不能是。
非者不能非。
私意橫流
公眼皆眯。
卿雖日以嘉謨嘉猷
對揚廊廟之間。
言發以爲疵。
捃摭當隨至。
於今番事。
亦足爲鑑。
査問云者
問於臺臣之謂也。
右相箚說此。
於卿箚數百言
曷嘗這箇一問字耶。
爲其査正。
承宣問于臺臣
捧現告。
現告改捧之請。
右相箚辭也。
大抵本事
之者予也。
之者右相也。
而間於其間之卿。
忽地替被陵踏。
朝體之寒心
姑舍是。
予心之瞿然
如何
目今百度不貞
萬事不振
手中之衡秤。
不欲爲人所低仰
人若敲撼。
其將依其言副施。
又或窺覘
其可墮其術露示乎。
予有捨卿之心。
然後捨之。
卿有負予之跡。
然後退之
雖使李羽逵洪致榮輩。
在於前後左右
投匭上章
迭名爭出
何損於卿。
何害於卿哉。
大臣事君之道。
異於具僚
國事而後身計
莫云人言不可不恤。
到不得不然
處自有時措之宜。
卿若知身不己有之義。
體此十行之諭。
更勿以引遞等語。
煩予黈纊
三公亞於一人
三公尊。
一人亦尊。
卿等雖欲自輕。
得乎。
禮曹判書鍾顯請祀靈星壽星疏批(附註
內閣博攷啓批。)
詩之絲衣曰。
絲衣其紑。
載弁俅俅
自堂徂基。
自羊徂牛。
鼐鼎及鼒
兕觥其觩。
旨酒思柔。
不吳不敖。
胡考之休。
朱子釋其大旨曰。
此亦祭而飮酒之詩。
祭卽祭靈星。
而爲農祥而祀之也。
爾雅曰。
壽星
角亢也。
角亢
公元1795年
列宿之長。
稱壽星。
壽星
老人星也。
或於秋分日享之。
或於千秋節日享之。
卽祝萬壽之無疆也。
靈星
角宿北。
北極八十六度。
老人星
弧矢南。
南極三十八度。
自周以來
祭於仲秋之月。
至漢。
縣邑
各置靈星祠。
唐宋仍之。
朝之幷祭二星者。
諸侯得祭邦內分星辰
而漢挐山在我邦。
常見老人星
至於祭靈星。
天下通行之制也。
令儀節。
皆載於五禮儀。
卿職在宗伯
申明修述之者
正合祝豐祈壽之義。
祀典
內閣弘文館
博攷我朝已行之禮以聞。
(我朝家法。
致誠致潔於祀典
致敬愼於似此享事
以予重農而願豐。
愛日祝壽之心。
手釐新編
在于丌上者久矣
尙且遲遲屢加紬繹之者
祀令雖列於小祀
禮重
其事嚴。
今於申明之後
齊明糦蠲。
如刱祭定制之初。
可議修述
此予所以樂聞宗伯之請。
而更又顧問於卿等者也。
侯邦之行之不僭
已例之綽有可據
不待博攷知者
于大儒臣
令文任之獻議。)
司僕提調李秉模筵奏批
箭串牧場牧馬
欲試修明之效者久矣
趑趄鄭重荏苒至今者。
特以紀綱不若昔也。
昔者
八道丁夫
建築城垣
始自龍馬峯
南至于箭串。
北至於泠浦。
而箭串以外
限以纛島一帶
泠浦之內界。
大川直流
南迤西廻
至于
而又竪柵設門。
週遭如是闊遠
經始彼其博大
之外
垣之底。
畫野百
畝。
許民耕食
之者皆食於官。
而俱隷牧場
嶽瀆助其勢。
田民共其力。
場內東西南北
卽放千羣萬馬之所。
而亭號華陽
亦名區
八駿從此出。
其然也。
紀綱漸下。
百度叢脞
所謂朴排之法作。
而纛島箭串之間。
便不牧馬之場。
於是乎害於馬。
妨於牧。
不一其端。
場內外。
無非蟊賊
丘隴纍纍然。
畎陌井井然
甚至隙地蘆葦
幷入宮房折受
大抵地用莫如馬
牧馬於是地。
以補東城遮障者。
豈特馬政
在地利。
毁畫之不足
疎虞莫甚。
謀國者。
孰不先欲留意修明二字
紀綱不立
則餘事皆苟也。
所以一任不能收拾
而年前一大臣
銳意修明
購騋而實其場。
聚牝而殖其種。
加以懃懃樹藝
予猶以爲太上
克復纛島之水朴排。
其次
都執朴排外
水田旱田
環衛狀。
私田八井之於公田
一井衆心牢如長城
馬政不期修明
自可修明云爾
仍以試之之意許之。
太上與其次之策。
姑舍是。
其後攻駒大節細事
果然日計月計
以至歲計實效乎。
不可只爲定式樹藝一事
卿等以下
慥慥孜孜
而俾此修明之擧。
名實相副一助
地利也。
馬政也。
昔年刱設之聖謨宏規
則不惟卿等之與有榮。
予亦始可自信修明爲當然底道理
先從筵諭中其次條件
竭力盡心
左議政蔡濟恭論事箚批
凡今四百四病
無一不爲孼爲祟於卿之前所謂文具
所謂塞責
其證類屬於陰脃。
脈訣涉於虛浮
惡如烏喙
毒如沙工。
有甚洪水猛獸
人知烏喙不可食。
工之不可近。
懷襄可使隨山
蛇龍可使放菹。
獨奈塞責文具病根
護疾而忌醫。
和泥抹粉相襲
遮鎌偸鈴之皆沿。
事君如彼而凶于國。
事親如彼而害于家。
家而不家。
國而不國。
則是尙謂人乎鬼乎。
中國夷狄乎。
噫。
誠者。
天也。
之者
人也。
反於誠是曰僞。
僞之枝榦筋絡
文具
塞責
所以矯革斯二者之方。
於何求之。
不外於吾心之本原
予亦坐在這裏
旣聒於衆楚。
又泥於十寒。
卽事卽物。
非不工於懋實
朝而出一令
夜以省其私。
始似充然犂然者。
旋覺瞿然欿然。
今日世道朝象之日委日卑。
孰當執其咎而當其誚哉。
風草之喩。
聖人不以欺我之辭。
設而爲訓。
則治而日不徯志
敎亦日不從欲
昨日不若大昨。
今日不若昨日
日新日新成效明驗漠然
歲月如流推尋之歎。
此時求助
渴求飮。
向卿一箚痛說病源
不啻乎蓄七年之艾。
三年之病。
卿於予。
薛居州也。
豈料深文俗習
俾卿不安於心。
此亦不徯志不從中一事。
何有於卿哉。
何有於卿哉。
卿何引以爲妄發。
至發控免之語。
非所期於卿者。
予聞大臣進思盡忠
盡之爲言也。
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之謂也。
卿若懲羹弊俗乖習。
囁嚅趑趄
却顧退步
是非孤負而何
多少申申
非獨爲卿一人地。
政欲使人消滅四百四病
共享延年益壽之樂。
不亦休哉。
不亦韙哉。
所辭不允
春秋編印摠裁左議政蔡濟恭右議政李秉模辭賞箚批(二首)
卿是摠裁大臣也。
告成而賞其勞。
上駟之易以文皮。
特出稱量
又何辭爲。
卿須安心領受
卿於辭賞之箚。
敷衍於承周之文反之質之義。
卿之惓惓忠愛
欽歎萬萬。
顧今澆俗弊弊
人將不得爲人
職由文勝
若文之變。
而欲反之於質也。
則是猶欲移江河而行之山。
雖似太迂闊時中之義。
外此何求。
故曰春秋何爲準。
無如中庸
及見卿箚。
益激予心。
隨處體認卿言。
要作座右之銘。
兼欲倍用力施措之際也。
言道
史載事。
而經中之史。
是書是已。
三重柯則
在此。
萬世龜鑑可徵。
用之於經筵而探隱賾奧。
用之於場屋而家誦人習。
識得義理
則雖未能造其精微極處
亦庶爲尊王絀伯。
君子小人一助
卿乃引卿先祖文靖公建白昔日之語。
仍請試之於今日。
言足聽聞
不受用
許令館閣稟裁。
臯比之錫。
寔遵彝典
公元1798年
持平孝成疏批(戊午)
爾是游泮樂育一人
乃以民事
開口張皇
能副求助之念。
殊可尙也。
年穀不登何限
而今年則屢朔之旱。
兼旬之風。
互發而層有。
殆似初見
而賙飢恤窮。
其策未易
所以日夕憂悶
不遑寧處者。
酒禁一款。
祀玆酒而已
其次服田力穡
純其藝黍稷
暇又肇牽車牛。
遠服賈。
事其父母
父母慶。
然後洗腆用酒。
顧今農夫不敏
秧馬乖方
人功之虧墮。
甚於時行災沴
祀享之外
幷與洗腆之需。
定限禁止
不可已。
令出惟行
萬有一攸司失其職。
有其號而無其實
荒歲之巨弊。
一曰擾民
二曰擾民
未有甚於擾之爲弊。
惟今紀綱
立乎否乎。
觀於紀綱之立不立
酒禁當爲當爲
可以決之。
爾若以紀綱尙可令行。
須宜更陳一疏也。
代播之發令
仍許蠲稅
出於苦心
而今
公元1794年
見爾疏。
旣播反畊。
勒令改揷。
從又以鞭扑從事
是誠何心。
未知何道某邑之若是無狀
而今日俵災之守令。
向者勒揷之守令也。
難責權度精切云者
爾言誠是
甲寅已行之例。
衆所共知
貪婪昏憒
不堪臨民者。
不待殿最
啓聞勘罪。
無憚大吏
拘曲嫌。
趑趄因循者。
廟堂糾察論勘。
掌令鄭㝡成。
疏論臺臣長源推後
避嫌啓批。
矯俗
一何難哉。
導之使言。
不中无咎
不諱勿責。
從又奬之賞之
尙患其依舊軟熟
無望生割爾者
逐句紬繹
逐段鉤賾
抉瑕聲罪
覓瘢搆釁。
爲此等悖常之論。
前恥未洗。
新弊反甚。
聞者解體
爲害非細
爾亦不率敎中一人
寧不駭然
以諫爲官。
許其言事
豈可裁量取捨敢言敢言之間。
擇言而發乎。
以今習氣
能有納言之疏。
竊幸今世亦有徑情之士。
所謂可罪
予則曰可賞。
豈其賞之不厚。
致爾疏避之雜進乎。
若更不卽明示弦韋
無以定其趨向
爾則削職
司諫長源
副承旨除授
訓院移蹕時庭請啓
聖人
人倫之至。
所願者。
聖人也。
周公不疑管叔
公元1795年
虞帝常見有庳
若謂姬舜。
非聖人則已。
否則今日之擧。
豈聖吾不敢之意也。
是擧也。
始於挹淸之樓
至于再焉。
又爲於南小營者一。
爲於北營者一。
太倉
於畿營。
於敦府之前路。
於鍊戎之郊館。
金陵行殿
於今日是院。
而一爲再爲。
幾爲十餘者。
誠以予鬱陶結轖私情
不可以不伸。
慈旨屢宣。
順志爲大。
故遠于將之。
郊遂之外也。
稍欲近之。
城闉之內也。
汀花渚柳托意
馳馬試劒寓令
霜雪之夜。
風雨之晨。
經營揣摩
積費精神
而才經一番撓鬧。
致一番委呻。
未衰而髮白
未老而齒落
近作何狀也。
千載之下。
想亦有知我而恕我者矣。
予雖惽然
豈不欲出之津防。
置之京第。
俾朝夕源源
而非曰徐徐
蓋有竢也。
沁帆一閃
風波隨惹。
轉轉至於難處
收拾不得境界
將無以保我廷臣
無寧自取尺布斗粟之譏。
一年一見
命爲年課
使彼聒聒者。
眼稍慣而耳稍熟。
吾心到此。
安乎不安乎。
苦乎不苦乎。
今年則自徂秋
一直悶旱。
疏決庶獄
日不暇給
滾到今日。
而今日幸相値矣。
昨於判府之批。
有所云云
以其姑未入城也。
趁鑰招來
將欲叙阻。
今又直言於卿等。
示信也。
顧此孤露之心。
見其來也。
充然如有
得。
見其往也
惄然如有失。
默計底靜之會。
遐圖能全之方。
亦復欲還送。
大臣以下
勿事更煩。
州牧使李宗燮應旨陳弊疏批
出自經幄
條陳民隱
湖南
又能先於人。
可嘉也。
其中首論之扇政事
聞甚痛駭。
爾邑卽蕞爾十室
而以斂民。
歲過千金
所謂他邑可知
嶺南又然云者
誠然矣。
扇政胡大事也。
前至廟堂之關飭。
而其效蔑如
寧有如許紀綱
加斂之錢。
尤爲無狀
爲先革罷
已捧者。
還給。
更犯者。
營邑之臣重繩。
至於大竹事。
一簳之費。
殆近數千。
豈不欲聞卽蠲除
而取瀝和藥
實有開鎖之奇效。
自多波及
雖難全減。
亦豈無方便處置之道。
許令爛商稟處。
湖南民庫事。
結收之不足
戶斂而後已。
其弊言之。
痛哭云者
爾言切實矣。
朝廷所不知。
大農所不管。
中間營私之弊。
民將盡瘁。
不聞則已。
登於疏章者屢矣。
若無眞箇刮目之效。
何以南民乎。
昔者故相李宗城
關西
嚴立民庫節目
而列邑之托公染指不爲遵行者。
首鄕
先斬後啓爲式。
關西猶然
南中乎。
以不屑之意。
前年先使廟堂
嚴飭道臣
俾各釐正。
未知其間已爲釐正。
而綾州一邑
獨未被救焚之惠乎。
抑兩南
公元1791年
看作例飭。
不留意下手。
邑宰亦無股栗竦息
一任其襲謬乎。
關西方伯所能立威守法之事。
廟堂
難禁戢。
廟堂忨愒
朝廷紀綱
則不率敎之道伯守令。
若不拿致王府
勘以當律。
而立民瘼
徒事剝割之守令。
直以贓汙律。
嚴囚南間。
三嚴刑。
期於得其情實
則其朝廷
其可曰朝廷乎。
其間何以擧行與否
廟堂之人。
豈無査知之道乎。
關西
以故節目
更加修明
無或干科之意。
宜使該伯知之。
今番三南侍從邑倅諸人上疏
先從此一款之耳剽目擊者
或廣探。
詳問
論理敷陳
萬一顧見顔面
不直實者。
其爲辜負如何
令政院。
下諭于各其道秩高守令。
使之遍示道內諸侍從
無論歉歲豐年
小民
務當不撓
長吏
宜益懲貪。
近來貌樣。
如此乎否乎。
誅一貪婪之吏。
勝於賑濟萬口飢民
其可忽諸
寺奴婢事。
必欲矯改。
卽予苦心
換奴爲保。
豈不便當
然而辛亥特詢之後
未免依舊牽架。
非欲因循
意在一番大釐正。
才於嶺奴。
嚴飭
飭墨未乾。
爾以湖南邑宰
說弊又如此
則最多之西北切骨之瘼。
尤可反隅
大抵今之持疑通變之論者。
以箕聖遺制
奴婢居一
不可輕議毁畫爲言
所以至今未決者此也。
僧役番錢
邑各異例。
猶有俗人替當處。
略加闊狹
俾知咸恒之義。
惟是營邑之臣。
因俗制法之如何。
未知爾邑以保名代捧之例有之乎。
若有其例。
仍之亦可。
初元頒令。
卽罷刷官。
而刷官雖無。
吏姦反滋。
無告之備受困督。
如在目中。
旣聞之後
何可循例賜批。
卽令廟堂
先爲嚴飭南道臣。
拔例周察。
不能束濕之守令。
現狀聞。
續當按廉道臣行之勤慢。
而內奴驛奴。
奴則一也。
一體各別救瘼。
俾有大釐正前絲豪實效
右議政沈煥拜相辭疏批(三首)
公元1795年
答曰。
省疏具悉卿懇。
於大拜後初呈辭本。
首言處置得宜四箇字。
政道予所欲道者
凡今爲俗之弊。
難一二計。
而莫有甚於人各爲心。
心觀心。
心心楚越
車不推乎康莊
室亦爲之畏壘
和衷寅協固尙矣。
下殿一如上殿時。
以至義理
則似章而不章。
䂓模則欲矯而不矯。
曷故焉。
一言處置不能循其軌也。
退計數十年竊嘗所自期者。
尤悔懊憹
怳然坐我汾水
望道未見
燕居發歎。
予亦不知何爲也。
抑予聞之。
羣飮于河。
充其量
程門之敎人也。
人人樂爲之用。
郭氏之用兵也。
蓋其擧措允愜物情
片言或重於九鼎
方輿反輕於一羽
干戈衣冠
語其致則未嘗不同焉。
爲國乎。
舍此奚以哉。
今之取於卿者。
踐歷也。
非才猶也。
政欲承佐於陶鎔之地。
彌綸於渙萃之象。
札之幷蓄。
蓋底之相脗。
一世喙息行之倫。
有以于于然自樂。
知無不言
無不進。
於是乎而康而色而翕受之。
優容寬假
裁酌損益
一半私意
莫或參錯其間
純然一出於大至公
蕩蕩平平之福。
壽考康寧之美。
四方風動
人將歌舞
何有民隱
何言於朝象。
卿駐江干
有日矣。
蒼葭白露
遡洄良多
須體至意
出而論道
庸副予側席虛佇之思。
夜行攝享於太室
出宿齋所
坐燭屢跋。
仰念祖宗盛際
俊乂在廷
涵育元元
風流篤厚
協寧寬舒
以詔萬億无疆
永惟光前裕後之圖。
心竊有蘄於鼎軸承佐之地矣。
際見卿巽牘又至。
江湖軒墀
若與面談
卿之甌卜已有月。
非不知日事敦勉
而以卿持重姑且遲遲
蓋亦優游不迫之義。
庶幾亮之
前批且悉予意。
卿須卽日肅命
丕闡對颺之方。
庸副朝野之望。
卿登台司月三改。
而書亦三上矣。
徜徉海嶽江墅
之間。
遲遲久而又遲。
則予始可以敦迫於卿。
而卿亦無更費之辭矣。
卿須體予延佇之思。
卽日入城肅命
予當整衣而俟之。
左議政李秉因災乞免箚批
休咎徵於五事
五事
求於五行
五行
驗於天人
其際甚可畏也。
大抵至微者。
理也。
著者
象也。
屬於水。
以至著對至微
互爲其根。
吾心寧則天地之和應焉。
今雨暘燠寒風
無不交錯失其叙。
朝有杌隉之歎。
野有殿屎之苦。
艱虞溢目
澒洞熏腸。
而治日益從欲
人日益不率敎
予亦於是乎志氣頹闒
血氣衰倦
幷與向來鉅鹿之想。
掛却一邊
一豪不伏
此等人意思。
胷中碨礧
轉覺不平
吾心如此
天地之和。
可以應乎。
不應乎。
自在三事百工之列者。
無不淬礪振拔
擧措事事不苟
䂓橅一一反僞。
邇之事君精白
遠之莅官廉潔
人皆爲可仗可信之人。
則是所謂時靡有爭。
王心載寧
中和功用
郅隆肸蠁
似此策免之箚。
雖欲爲之
其道末由
而將見雲觀日奏
卿雲興矣。
非曰求備
意在仰成
卿其勿辭。
安心視事
原縣監朴命燮應旨陳弊疏批
是日
陽至之日也。
昔我先朝
下至綸音
詢及便
民之策。
時有詞臣詠其事於帖詩。
予則未能追踵垂綍之至意
使斯民困而阻飢
怵然竟夕
無以爲心。
爾章際到。
備說民隱
爾邑卽蕞爾十室
縱使得一半分痼瘼。
豈足爲有無輕重
得寸亦寸。
猶賢於虛度是日
諸條幷付廟堂
卽令的確回啓。
莫或塞責之歎。
其中十邑移來軍摠四十餘名還屬。
近於移疾
特許除減。
所謂物膳硫黃
營鎭募屬等案外勒徵者。
幷行査汰。
大抵田功之於水利
利且博哉。
荷臿決渠。
衣食億萬
古今通然之道。
豈使白公專利
觀於碧骨,合德恭儉等堤。
已然之設始。
餘可類推
近日籌謨
十之七八。
在此一款。
另當更加留意
附陳前任河陽民事
河與漆。
等是龜玆。
何可一靳一施
所請許之。
兩邑恒窠。
非殘蔭卽冷弁。
適逢法從之倅。
邑民
爲回顰之機。
所以拔例措處也。
梁山郡守魯東應旨陳弊疏批
爾章
雖後於諸疏。
其言。
較詳於他說
對策老儒轉軸之體者。
可嘉也。
本邑流來未頉百餘結事。
特令道臣
査決狀聞
島中兩面民勢。
困瘁於旱損。
海溢獨被之害。
聞甚切矜。
况所請者。
不過是如干名。
退布於
木條之代錢也。
特爲依施。
道臣李泰永。
以流
公元1796年
各樣陳頉
降等
三年免稅事。
未知其後營邑擧行之何如
而今云量陳外。
忽又載之於出稅之案。
亦甚可惑。
分付道臣
嚴覈限內猝徵之由。
法外徑收之處。
依爾言待明年申諭定稅
無至解體
密陽漕倉設事
前旣屢詢。
今雖更陳其說。
當如前。
使之無前見
別般理會之意。
嚴飭道臣
機張戶結之弊。
十室八夫
闔境荷擔
旣聞之。
若不另有所措。
烏在其借口寄聽於爾等本意乎。
今爾一言
在機民。
爲回嚬爲笑之好機會
時不可失
親執爬櫛於受弊之故。
必以一新之道指揮
然後以其槩略狀聞事。
下諭道臣
而九浦之民。
困於昔無今有之採鰒云者
尤合釐正。
仍令句管堂上與左兵營
狀聞下條件。
往復帥臣
從長蘇捄草記。
鳴旨島鹽事
其弊可勝言哉。
鹽政始於周官鹽人
刮地之產。
熬波之味。
與夫汲於井。
積於鹵而成者。
各有祭祀膳羞商賈之用。
何嘗設官而征其利。
榷稅而折其課乎。
一轉而爲夷吾富國
北海之衆。
無復聚庸。
漢承秦法。
其利卄倍。
再轉而爲士安理財
天下之賦。
鹽居其半。
至宋李沆
留意於寬民力
而發鹽得船爲便。
回船得鹽爲利
我國鳴旨煑鹽
亦倣文靖建安置倉之式。
近反官擅其收。
民奪其業。
半百餘釜。
所縮幾半。
島氓之失哺。
無論
道內左右沿民。
將食無鹽而肌生毛
年來補估添直。
徒歸有名無實
予於朝夕對盤。
不敢飴鹽之供。
此豈一分有助民生日用乎。
所謂船路阻。
則竊恐餘釜漸空云者
道得如畫
透破眞境
如今之計。
莫若治本
廟堂拔例措辭
必以勿涉於榷利
如古茶馬之爲。
非但嶺民爲大幸
亦有關於世道時政汙隆矣。
養馬之旣罷喂養
反責贖木事
爾言亦然
無馬而責其飼需。
猶近無名
幷責故失之贖。
有足關聽。
令該寺。
從長回啓。
還分之不以錢以穀。
營邑之臣。
自當按法遵例者。
不必更煩朝令。
所謂回回分。
不食還之。
任其姦弊
尤極無狀矣。
下納大同木事
繡啓之後
弊復如前。
在道伯。
更當考察矣。
外此驛屬願納之弊。
在所當禁。
南倉債利之弊。
特從爾請。
爾其申諗今批之效益與否
差待內移時。
一一條陳也。
憲府請竄任長源啓批
長源事。
臺閣又出一箇鄭㝡成矣。
朝家之深惡痛斥於㝡成者。
意在於革染。
以新一世耳目
兼欲明示好惡。
定趨向也。
齋所賓對。
亦旣辛勤敷諭。
有耳者孰不聞之。
則其敢曰不知爲此啓乎。
萬一
知而故爲
是㝡成之處分不嚴
好惡趨向
信之猶不篤。
擇之猶不精也。
大抵優容長源者。
非爲長源地。
卽爲朝象也。
世道也。
官以言名。
豈有敢言敢言之言乎。
欲長敢言之風。
先從妄言於不敢言之事者。
毋論其言之過與不及
一例虛襟開懷
使人得以其所蘊。
然後目今弊俗
庶或得一半分
以是宮筵筵敎。
至引園寢象設之制而諭之曰。
屛風石。
所不爲者。
交河長陵已例。
照而遵用
以寓不以儉之義焉。
假使言者
只知有勿爲之受敎
不知交河之已例。
而或有所爭執之擧。
尙亦付之勿問。
况華城城役。
雖有所重。
比象設。
亦自有差等。
長源之說。
豈足謂敢言不敢言乎云云
爾之今日發啓。
當乎不當乎。
是乎不是乎。
㝡成則已越點於歲抄。
何敢獨免重勘乎。
爾則削職
長源
但容長源
在㝡成。
但斥㝡成而已
事屬華城。
關係何如也。
容與斥間。
決不可旣提復提。
重言復言
看作茶飯說話
此箇道理
今日廷臣敢不諦認乎。
明日
此啓勿爲。
連啓。
雖呈勿捧。
右議政沈煥之遭彈辭免箚批
卿之引箚請譴。
不已過乎。
以卿而有日前之筵奏。
量其無適莫空。
蕩蕩中出來。
公論亦必服其公心
至於臺章堂疏之侵斥
不過官師相規
卿亦以爲美事
何必深加自咎乃爾
卿箚中昔者嚴處
可謂半夜雷聲
千門醉夢
今日肆赦
無損於大義。
足爲聖朝世臣一端云者
卿言略而盡矣。
附陳不捧之堂疏臺章。
異於一事迭發
亟賜裁處云云
雖出於恢張言路之意。
而旣啓又疏。
卽難矯之弊習流俗
必欲痛革而亟改。
此一款。
勢難副施。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