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x 页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纶音一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4H 页
即阼日纶音(丙申)
王若曰。呜呼寡人。思悼世子之子也。先大王为宗统之重。命予嗣孝章世子。呜呼。前日上章于先大王者。大可见不贰本之予意也。礼虽不可不严。情亦不可不伸。飨祀之节。宜从祭以大夫之礼。而不可与太庙同。至于惠嫔宫。当有京外贡献之仪。亦不可与大妃等。其令所司。议于大臣。讲定节目以闻。既下此教。怪鬼不逞之徒。藉此而有不敢言之言。则呜呼。先大王遗教在焉。当以当律论。以告先大王之灵。咸须知悉。
逆臣金尚鲁追夺官爵纶音
呜呼。金尚鲁之罪。可胜诛哉。当丁丑十二月二十五日。恭默閤入侍。敢以罔测不道之语。肆奏前席。苟有一分北面之心。万古天下。岂忍发此等凶言于两宫之间乎。先大王尝譬之冯道。壬午年复设东宫之后。教予小子曰。尚鲁汝雠也。予之勒令致仕。所以白予心于天下后世也。壬午事。虽不敢更提于他日。前壬午五年之时。酿壬午五年后兆。即一尚鲁而已。公除之后。拟欲洞谕。昨夜取见政院日记。月日不差爽。故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4L 页
奉朝贺金尚鲁当追施逆律。以正君臣之大义。使乱臣贼子知所惧。而追律既有先朝禁令。为先追夺官爵。
布告文女罪恶纶音
王若曰。呜呼。当此月逢此日。崩霣摧咽。如不欲生。呜呼。以予今日之心。岂忍发号施令。而噫嘻圣国。穷天极地之罪恶。予之所以腐心镂骨。而含愤茹痛者也。若于今日。不为洞谕。百官万民。何以知此贼之本末。而共愤于穷天之罪。胥痛于极地之恶也哉。嗟尔小大臣庶。明听予哀苦之辞。呜呼。圣国之罪恶。不可以十百计。而千罪万恶。无非罔测绝悖。不忍提不忍言之凶图逆节也。夫彼圣国。以仆隶之贱。有虺螫之性。内挟妖妹。外结贼相。凡所以日夜绸缪者。苟非篡夺之计。即是弑逆之谋。粤自癸酉以来。其志愈肆。其谋愈急。后庭深处。銮舆幸临。则圣国与其妹。谮间我两宫。为言罔极。或曰某日为某事。某时行某事。无时不谮间。无事不谮间。呜呼。当时毓德春宫。令闻日彰。而圣国则乃谓问寝不以时。视膳不以时。甚至杀越人命。渔取女色等语。欲试眩惑天听之计。此特搆捏之一端。噂沓之初阶也。凡玆数事。已是覆载之所难容。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5H 页
则况且乐善之火。祟于圣国。禁井之变。由于圣国。痛矣痛矣。此岂予所忍提道者。而只开端倪。不明圣国弑逆之谋。则今日臣庶。安知我大行大王天地之仁。日月之明哉。傥非我大行大王。逆折奸萌。屏逐闾里。使不得接迹于宫禁。则宗社之危。国本之绝。可立而待也。幸赖我大行大王止慈之恩。烛奸之圣。使宗社几危而复安。国本几绝而复续。此非但予小子含恩颂德。没世不可忘。将且有光于天下万世也。呜呼。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呜呼。皇天不吊我东土。大行大王慈覆之德。如彼其挚且切矣。则先亲前日之沉痾。庶几由是复常。而酝酿之凶计既久。疑惧之积渐难医。呜呼。伊时则不但问寝可得以时。视膳可得以时。之时也。我大行大王。亦尝频遣左右。问其起居之安否。察其饮食之多少。此乃慈孝两宫之一大好机会。而其奈患候之转益沉痼。而莫可平复何哉。天乎天乎。胡宁忍予。噫嘻痛矣。圣国之罪。虽千剐万戮。何足以少赎贯盈之恶。而少泄神人之愤哉。每当文女有娠之时。潜求良人之子。表里交煽。阴图篡夺。此正不韦盗秦之谋。僧旽亡丽之术。不但宫省之中有口皆传。抑亦市井之间有耳皆闻。此实亘古今。所未尝闻。所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5L 页
未尝有之乱贼也。每一念至。重为之心寒而骨颤。呜呼。记昔予三岁时。大行大王。见和宁与予言。而教予勿复语。及予之长。常提不临延龄君家之事。以训予曰。兄弟之情。非不至矣。所不忍者。䄙嫔祠版之同在一室。以此推之。可以仰大行大王指教予小子之微意也。呜呼。如䄙嫔微细之故。而以大行大王友于至德。犹且不临延龄之家。况予之所以罪文女。何可已乎。罪圣国。又何可已乎。胪列罪状。昭示八方。已及于处分之传教。而欲书则涕不禁。欲言则声先吞。不忍泚笔。泯默至今矣。悲恸交集。中宵不寐。苫枕呼烛。敷此心曲。咨尔大小臣庶。咸须听悉。
先正文正公宋时烈追配孝宗大王室庙庭纶音
昔在我孝庙朝。先正宋文正公。以不世出之大贤。膺不世有之殊遇。圣祖授以仔肩之托。先正期以鞠躬之诚。而其昭融契合。密勿谟猷。即春秋之大义也。夫知遇如此其殷。际会如此其盛。而配食孝庙。迄未举焉。非但为朝家之阙典。予惟念于昭圣祖在上之灵。安知不有待于芬苾焄蒿之时乎。今之议追配之礼者。或以本朝所无为言。或以前史所载为證。前史所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6H 页
载虽多。不足为本朝之例。至若本朝所无云者。此政无稽之说也。不亦固乎。如翼成公黄喜之追配世宗大王庙庭。文敬公金安国之追配仁宗大王庙庭。玆岂非我朝之成宪。今日之明据的證乎。予则曰圣祖之于先正。既有非常之际遇。则予后人所以崇报先正者。又当讲究非常之典礼。举而行之。已例有无。元不足较计。呜呼。师先正之道。法先正之言者。环顾域中。果未知其几许。而尊德之心。秉彝所同。必将泯然一辞。莫或有异论于其间也。事在旷古。礼岂循常。可令所司。追配先正臣议政府左议政文正公宋时烈于第九室孝宗大王庙庭。
科制变通纶音
王若曰。予闻诸程伯子之言。曰天下事大变则大益。小变则小益。方今朝廷之大弊。莫有甚于科举。倖占者滔滔。一年甚于一年。一日甚于一日。几何而人不得为人。国不得为国乎。大抵科举之制非古也。古之取人之道。礼乐以成其材。询咨以𥳑其贤。降及后世。里选之法坏。而汉之科制刱焉。贤良孝廉之分其道。续食计偕之备其礼。虽有教士尚贤之意。而三代宾兴之盛。则已扫如耳。专以词赋。始于隋唐。间以经义。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6L 页
昉于宋元。而彼以声韵为学。此以帖诵为能。则古人所谓日诵万言。何关治体者。真的确论也。逮夫皇明。损益历朝之制。隔帘而禁其交通。分房而策以治道。其视前代之徒取词藻。不啻若辽越。我朝取士。亦用科目。或咸聚八路之士而广举之。或只试馆学之儒而略取之。明经制述之分其制。而有初试会试之法。增广式年之殊其名。而有大科小科之目。法制不一。名目寔繁。国有庆贺。设科取士。则志在同庆。而取唐家增广之名也。秋以初试。春以会试。则各有定岁。而用皇明式年之制也。所谓别试。必在丙年。或遇邦庆而行之。所谓庭试。必设殿试。或备讲式而取之。此皆无异乎增广式年之大科也。亲谒圣庙。则有谒圣之试。时值令节。则有节制之试。此特列圣朝慰悦多士之一时殊渥也。明经之必以四书三经为法者。盖欲得经行之士。而亦使为士者。必皆从事于斯。不驰骛于他歧也。制述之必以论策赋表为制者。论以观其论议。策以叩其经纶。赋以取其文辞。表以用之馆阁。上之所以举贤而共国者。必用是规。下之所以出身而事君者。亦由此路。则尽乎科目之规。实为朝廷之一大政。然而制非不美。而久则生弊。名非不善。而实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7H 页
则无效。朝家之设科。前后何限。而未闻得贤之誉。举子之决额。踵武相接。而未有需世之材。乌在其立法定制之本意也哉。必也随弊而改其方。观时而适其宜。稍存旧法。严其考试之规。略仿古制。修其选举之政。则此岂非大易所谓变则通。通则久者耶。挽近以来。科弊愈甚。举子则罔念一试奔驰之警。未闻三分举业之诲。主司则藻鉴不明。而冬烘贻诮。黜陟不公。而春卿失才。临科申禁。徒归文具。从以国体损而士趋坏。至若卿相家子弟。倖占一第。不问才学之如何。历扬华显。把作自己之物。岂但为今日之大可寒心。他日主试取士。亦将委诸此辈之手。史所称谬种流传者。亦云近之。环顾今日之士。科累人欤。人累科欤。为士者。自在少壮时。不得闻君子之大道。乃反闭门学诗赋。至于天人性命全体大用之学。不啻若笆篱边物。科法之坏了人才。有如是夫。杨绾所谓公卿以此待士。长老以此训子弟。其反淳朴崇廉让。何可得也者。政为今日道也。噫。取士之法。莫善于乡举里选。而莫不善于功令考试。三代盛时。仕道有二。由乡学而进者。掌于乡大夫。而用之在大司徒。由国学而进者。掌于大乐正而用之在大司马。设六德六行六艺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7L 页
之教而宾兴之。分选士俊士造士之名而爵禄之。此法今可复行欤。科场防奸之道。莫严于皇明隔屋之制。内则考试官主之。外则监试官主之。又令提调官总察之。此法今可行欤。自夫科法既刱之后。其法意之甚善者。惟西汉为然。朝廷之所求者。惟资贤良孝廉。而必能备礼。旁搜士子之所习者。惟在圣学时务。而不肯枉己自售。先儒所谓去古未远。深得求贤之要道者此也。今可行此法欤。古之论科法者甚多。而固莫如朱夫子贡举议之周详缜密。其议则诸经及四子。分年试义。诸史及时宜。次年试策。使治经者。持守家法。答义者。通贯经史。则士无不通之经。不读之史。而可用于世矣。惜乎。当时虽未上闻。天下莫不称诵。则先儒所谓后世贡举之法。未有过焉者。非虚言也。今可行此法欤。今之科弊。不可不苏革。其所苏革之道。不可昧于古而泥于今。亦不可滞于今而忽于古。苟能酌古参今。适于时中。则成周乡举之制。可以仿欤。皇明隔屋之制。可以比欤。西京孝廉之制。可以举欤。朱子分年之制。可以行欤。此果有不失古意。而亦有合行于今日者欤。咨政府馆阁之臣。可各以议进之。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8H 页
贼臣洪麟汉,郑厚谦等罪恶播告纶音。
王若曰。呜呼。辛壬之事。尚忍言哉。衅孽之徒。枭獍之种。乃敢异论于建储之策。歧议于代听之教。阴谋滋长。怨心转痼。驯致戊申之乱。酿成乙亥之变。滔天之祸。急于燎原。几使宗社颠覆。搢绅涂炭。相厥所自。自于辛壬。而辛壬之时。不能扫荡。毕竟祸胎。终至于莫可救之境。此为已然之辙。方来之鉴。则玆岂非今日君臣上下所可惩前而毖后者哉。近日凶逆之狱。其端虽微。其流甚大。始也猜克于侪流之间。中焉争抗于贰极之尊。末乃肆传不道之说。显有不满之心。至于今御极之后。谋愈急而计愈密。其所以烂漫绸缪。狼藉和应者。即耇,辉,镜,梦之所不敢道于辛壬者也。噫嘻。是何心肝。是何肠肚。为今日北面之臣。苟有一分秉彝。则固不敢萌于心而发诸口。况是渠辈之徒党。家世簪缨。受国厚恩。躐跻清显。坐致富贵。则有何怨怼于国家者。而效此辛壬凶徒之觊觎于失志之后哉。此予之尤所痛骇于凶逆之徒党者也。原夫狱事之颠末。即是凶徒之交通宫闱。缔结戚里。踪迹诡秘。脉络通关。团聚而伺衅。酝酿而闯发。奸毒之计未行。而狠怒之意益深。如困兽之反噬。恶草之旋生。至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8L 页
于今番事端之作而极矣。予今不谕。在廷诸臣既未知凶徒之谋。又不见鞫狱之案。则何以知曩日储宫之孤危。国势之岌嶪哉。呜呼。当日之事。诚不忍更提。亦不欲尽说。略举其万一。以谕中外。嗟尔臣庶。静听无哗。向予在储之时。戚里近习。未尝假借者。诚以予之若浼之性。不合于侧媚之态也。以此之故。异志不逞之徒。左右潜伺。日夕阴探者。亶在剪除储君之羽翼。眩惑储君之心志。凡系近侍仆御。以至掖庭贱隶。布植渠辈之爪牙部曲。储君之一言动一语默。无不闻之。无不知之。把持牢笼。不可以笔舌道也。当此之时。予之不得解衣而寝者。不知其几许月。则到今思之。其孤危岌嶪之状。可谓汲汲乎殆哉。戚里近习。既皆如此。左右前后。又无可恃。赖此一宫僚之竭心保护。至有今日。凡为戕害此人之计者。乃是剪除羽翼之凶心。是故。逮至昨秋。流言益甚。用计益急。观于令宫僚舍予避祸之教。可以知事机之迫在呼吸也。何幸天心止慈。奸情照烛。至月之初殿座还内之日。已有所下教于宫中者。则渠辈于此无辞沮遏。故乃以御将执手之说。泥岘窃柄之语。又以与书金尚默之言。包得无限罔测底意。内外煽动。恣意恐喝。使予为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9H 页
渠辈之所胁持。而不得受先朝之明命。又于二十日筵中。麟汉以三不必知之说。肆然仰对。以至三十日筵中。挥手止之之举。而无忌之心极矣。予犹宽假而曲恕。若重臣徐命善之一疏。辞理严正。打破其凶谋。则怨憾次骨。毒螫向人。及当听政之后。穷鬼之计。愈往愈急。唤出妖云。以为翻覆之图。渠辈以为春间痰候少差之时。密奏云书。则临门之举。可以唾掌而待。又以为云书中。温室树查问。则可以一网打尽矣。又以为宫僚剪除。则徐命善辈如摧枯拉朽。噫嘻。是何心也。历观前史。逮治东宫官僚。果是何许时也。则渠辈以此。为剪除羽翼之要方妙计。至于腊月二十一日。内设盛馔进之。外以妖云急书投之。伊日即试取之日也。渠辈又以为今日试事观之。圣候之不劳于临门。可以知之。至欲朝呈云书。暮售凶计。幸赖天佑宗国。圣鉴孔昭。未试巧憯之术。旋有惩讨之论。则囚人南间之说。出于厚贼之口。理外湛灭之语。登于麟汉之启。愤郁交中。怨怼弸心。乃于即阼之后。当日怨国之徒。各以其罪。并在扫除之科。而戚里半在其中。所谓戚里无非角立国家。雠视君父者。则顾安有藩蔽之可恃。宫闱之间。又甚孤危。亦无保护之可言。则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09L 页
言念国势。其为凛然而寒心者。又非在储时比。自在春宫。以至今日。左右近侍者。只是一介臣。则如有一分为宗国之心。岂忍必欲除去。使予孤危。而益无所恃也。大抵渐磨既久。根柢且固。言其兆眹。始予潜德之时。究其权舆。实自浮言之日。其所煽惑诪张之状。殆乎无人不闻。无人不知。诚予不欲污口。不忍泚笔。毋论事之某事。言之某言。无非渠辈之所为。设使渠辈初无所犯。其所传闻而流入者。皆因渠辈之党。则渠辈虽欲发明得乎。渠辈设有似此之阴谋诡计。不从渠辈而闻之。则予何知之。不徒此也。由渠辈之浮言。为渠辈之胁持。曾无一日而弛心。一时而安坐。此予之饱经而备尝者也。呜呼。养德春宫。朝夕讲筵。所与讨论者。不过经史。则渠辈抑独何心。做出无根之言。作为传说之资乎。宫官虽甚无状。设有云然之说。予无所答。则安有酬酢之可言乎。又如渠辈之浮言。则宫官之无状。姑无论。予之不能潜德。可以知之。噫嘻。储君之于廷臣。亦有君臣之分。以廷臣而无礼于储君者。其可谓之有臣节乎。自不觉其归于欲驱宫官。而反逼储君之罪。真所谓欲巧反拙者也。听政之前。初无政令事为之耸动瞻聆。则渠辈敢以浮言。为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0H 页
惑世之把柄。听政之后。既有设施注措之昭布耳目。则渠辈反以谮言。为害人之机关。其计穷而其势急。则一转而有云书。再转而为渊奏。声气似殊。志味相连。枝叶才治。窝窟旋绽。到今凶逆之徒。即前觊觎之辈。此予所谓其端虽微。其流甚大者也。从古乱逆。不一其迹。虽有称兵之贼。跋扈之凶。而未有如近日诸贼之傍伺阴蓄。始于在储之日。至于即阼之后也。若商辂以麟汉之切姻。敢生怨狠之心。贻书趾海。以重臣之疏。曰以机关阴秘。又以为景象危怕。末又曰。近以风色之不佳。脾胃不定。噫。重臣之疏。即是为宗社大计。则曰以机关者。指意何归。机关之不足。又以为阴秘。听政之日何等时也。授受正大。朝象清明。则渠独何故。始焉危怕。至于不定耶。其心所在。路人所知。又若善海。亦以重臣之疏。谓之下语阴惨。则是与商辂肠肚相连者也。若趾海,缵海。麟汉之血党。若渊,敬彬,相𥳑之死友。趾海则商辂之书。往复于听政之时。宗厦之说。酬酢于登极之后。缵海则帐殿亲问之下。肆然而发恶。商辂叵测之书。不以为凶言。若渊则感麟汉馆录之恩。预相𥳑翻案之谋。泰渊为忠赤麟汉为国边之说。本情已绽。因山后某般讨逆。为迎合之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0L 页
语。真赃毕露。至以用人专任。谓之以举国以听。庚申狱事。引之为自明之端。其排布设置之状。渠既自服而受人之指嗾。为人之嚆矢。则即一渠党中孤雏腐鼠。敬彬则不参听政朝参之事。已无臣节。少论欲杀老论之说。共济父恶。诪张书筵之说。辄矢口而传人。剪除宫官之谋。率攘臂而称先。究厥罪状。不可殚记。然而凡此数贼之罪恶。非不贯盈。特不过虱附豢养。为渠辈之卒徒。苟究其本。相𥳑,恒烈是已。惟彼相𥳑,恒烈。俱以狐狸之性。济以虺螫之心。声势固结于麟汉。奥援潜通于厚贼。转相汲引。暗自结纳。门生之教。人蔘之馈。苟非情之至密。爱之至深者。固如是乎。以故相𥳑,恒烈。在宫僚之时。则渠辈莫不吹嘘延誉。及其解宫僚之后。则渠辈又复荐引恐喝。不胜其纷纭。一或不得遂其意而副其望。则胥动浮言。噂沓背憎。乃曰昨日书筵。论及某事。今日召对。酬酢某言。特以一二事言之。昨夏科试曰。以予将起狱。昨冬代点曰。以予有用意。朝言而暮已入。昨说而今已彻。是果孰言而孰传之欤。当是时也。以予孤危。畏彼气势。既不能严辞退斥。则毋宁温言巽辞。以探其本。故其根因端倪。予已熟知之矣。似此等事。于渠薄物细故。其所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1H 页
包藏。其所干犯。若止于此等事而已。则人命至重。岂不用宽贷之典。王言宜𥳑。何如是播告之脩耶。噫嘻往在戊己辛壬之间。世道屡变。渠辈当局之后。相𥳑与恒烈。于讲筵敢曰。邸下不扶邸下之外家。而不除不利之徒。则戊己之徒固当为大北。而邸下亦将如何。重言复言。威之胁之。噫嘻痛矣。予以孤露之馀。所依赖以生者。惟是慈宫也。且于奉朝贺元无欲害之心。则渠辈初何敢以大北等说。拟议于其间。为人臣亦何敢以此等之说。肆然直陈于储君之前哉。此予所以至今骇痛。久而不忘者也。渠辈初为此疑乱恐动之言。欲为尝试之计。予既严斥而不得遂。则又转而为迎合之谋。乃于直中杯酒之间。两贼屏人。而相议己巳之馀论。又从以流闻于予。将作他日容悦媒宠之资。是以相𥳑之招。既曰果有谋议于恒烈。恒烈之招。又曰。果有传说于某处云。则其阴惨巧恶之前后情节。即前古所未有之乱臣贼子也。大北之说。既不得行。己巳之论。又不敢售。则潜附养厚。阴结泰渊。今日做一讹言。明日做一讹言。集千古人君所无之失德。厚谦恐喝于内。麟汉威胁于外。直使予昼夜煎熬。日夕危凛。汉之梁冀之恶。不足以比于麟汉。唐之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1L 页
士良之罪。不足以浮于厚谦。此非特麟汉,厚谦之所自办者也。专由于诸贼之怂恿煽惑。巧密排布之致。外面骤看。则相𥳑之于厚谦。似不从游。恒烈之于泰渊。似不亲密。而养厚出没于中间。泰渊绸缪于左右。同一妖肚。同一凶言。千方百计。或诱或胁。欲使予。堕渠辈圈子之内。何幸天诱予衷。予志予守。愈久愈固。则于是乎举怀自危之心。又思自全之计。辗转层激。穷凶极恶。几使予不安于储位。及夫听政之后。狼心益狠。枭肠愈肆。至以光明之义理。欲为沮败。则不可不除羽翼之宫僚也。羽翼之宫僚。欲为除去。则不可不进心腹之人也。心腹之人进用。然后可以行胸臆之恶。而惜乎麟汉之不得以趾海为相也。其所密图于内。力荐于外者。若得售于听政之前。则国家之事。其将奈何。言之发竖。思之眦裂。以至今番若渊之招。而怨国不道之状。尤为昭著难掩。恒烈,相𥳑。真所谓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总而论之。专出于得失之患。终归于辛壬之逆。此予所以谓之以始也猜克。中焉争抗。末乃不道。不满于御极之后者也。噫嘻。谓天可欺。天可欺乎。谓神可诬。神可诬乎。奸情自露。罪人斯得。国势因是而赖安。予诬由此而快辨。则此岂非上天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2H 页
之休。宗社之庆哉。虽然。辛壬之所以为戊申乙亥者。特以当日之凶徒。诳诱草莽乡曲无识之类。以为乱阶。予于今日。若不洞谕前后之奸状。明示诛讨之本意。使八域臣庶。咸知诸贼之所以为凶逆。则安知无今日之为辛壬之徒者。啸聚馀党。团结无赖。以复图戊申乙亥之变哉。且夫诸贼。多出于故家大族。则其姻娅亲友之间。渐染其气味。讹惑其论议者。必多其人。皆从罔治之意。俾底惟新之化。咨尔中外臣庶。咸须知悉。
朝祖礼遵五礼旧仪纶音
朝祖之礼。屡命收议者。盖以古礼。既不可猝复。遗意亦不忍或违。欲期于得当也。大臣,儒臣,礼官之意皆曰。古礼则古今之异宜而难行。丘氏之说则苟𥳑不可行。至于遣官替告。以旌代辞。甚为苟𥳑云云。古礼既不可复。则毋宁一从国朝已行之礼之为得。今见章氏之言。与先正之议。足为可据之资。在于先朝献议之时。如有引此两说建白者。岂不断然从之乎。传所云善继善述者。谓其事之以礼。显扬先德。今若深加裁量。亟除苟𥳑之礼。岂不有光于先大王志事。而唯我先大王陟降之灵。亦必悦豫于礼文之得当。谋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2L 页
之既广。断之宜独。朝祖一节。依五礼仪。
除罪人已故者追律加律纶音
法者。天下平也。虽以人君之尊。操生杀之柄。决不可以一毫私意。低昂于其间。唯视罪之浅深。而法以之轻重焉。是以断死罪。未死而必捧结案。既死而必准律文者。即我朝不易之常典也。向者一罪囚之援用东鼎之例。两贼魁之傍照耇辉之律者。虽出于一时严惩讨之意。而实非先王宁失不经之义也。噫。雠如尚鲁圣国。逆如商辂翔云。而亦不得以私意而参错。好恶而低昂。两贼之若是用律。此岂法者天下平之义乎。自今以后。未结案而用逆律。身已死而追施孥籍。结案于次律。而加用极律之法。一并除之。既知其非。何嫌销刻。处分之在于先朝以外。亦皆依今受教施行。
戚臣金龟柱罪状洞谕纶音
噫。戚里为国家之害。从古皆然。予自在冲龄。深知其弊。虽贤如广国。才如阴识。犹不可使之预闻朝政。况互相攻击。凶国祸家。厥罪惟均者乎。一戚里之罪。胪列已尽。举国咸知。不必更诰。而金龟柱之暗地情状。中外之人。何以知之。当溯其本源而言之矣。龟柱初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3H 页
与厚谦。绸缪排布。结为死交。合力而攻奉朝贺。如欲原情而曲恕。则不害为属之公议。而听言闻谋。本事之决。非出于公正之愤。则知之久矣。且于论奉朝贺之罪。少有不惬于意。则虽以储君之尊。敢欲争抗。乃于辛卯二月初五日驾诣旧邸之夜。金汉耆与厚谦。瞰予不随驾之时。乘间私觌。眩惑天听。无所不至。竟有宫城扈卫之举。时值夜深。而惟圣德之或有伤损。予诣慈殿奏曰。奉朝贺既无推戴之迹。则至作此前古所未有之变。不自觉其上累圣德。此何举措。奉朝贺虽有许多罪辜。今日之事。即是构诬。以此杀之。非其罪也。即速下书于承候之人。缓此事机。以光圣德。是臣所望也。予于伊时攻斥之。公议亦不以为非之。至于非罪构诬。常以为不可。惟彼初五之事。出于公愤乎私憾乎。以私憾而累圣德。厥罪何居。及夫回銮之日。先大王教予曰。两戚里相攻。国家之忧不少。苟非先大王至仁至明。洞烛其欲杀之心。出于私憾。则虽于其时杀奉朝贺。能服死者之心。而解天下后世之惑乎。苟非慈殿明于大义。止于慈爱。重小子之言。而为国家深虑。则亦何以戒饬戚属。得至解纷乎。究厥罪状。一则龟柱。二则龟柱。嗟彼汉耆。性本纯悫。为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3L 页
其侄所威胁而恐喝。自陷于指使同情之归。吁亦哀哉。亦何深责。且龟柱必欲杀奉朝贺之心。横著肠肚。愈往愈甚。乘机抵隙。闯发不已。不念贻累圣德。不顾语犯莫重。不惮得罪储君。噫。辛卯之春。既不得杀奉朝贺。则及至其秋。又以某年罔极不忍闻之说。恐动之。此事予不索言。而予于九月二十二日。召金汉耆于廷班而见之。缕缕面谕者有焉。盖答郑履焕疏批中上段辞意也。至此而计又莫售。则又呈壬辰之疏。其疏中一款。是岂陈于先大王者。而且以予为储君。则安敢笔之于书。若是肆然无忌惮乎。及予御极之初。郑履焕之疏又出。而又提此不忍闻之说。予之处分于德师,一和辈者。果是何许义理。今又复提一字半句。则是先王之逆臣。先亲之逆臣。寡人之逆臣也。若有一分严畏之心。则乃敢如是乎。至若追崇之说。详于筵话。不必更谕。今予此教。出于两斥戚里。镇安朝著之苦心。此正今日在廷诸臣。明是非定去就之一大机会也。以此令政府。布示中外。
岁首劝农纶音(附北关关东别谕○丁酉)
王若曰。民者国之本。而农者又民之本也。爱民明农。即我列祖务实惇元之盛德至善。而守令七事。农最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4H 页
居先。则民之所以为天。国之所以为本。从可知已。每岁元朝。辄下十行纶綍。劝谕而兴起之。凡在承流守土之列者。固当明白对扬。罔敢或忽。而挽近以来。吏怠于职。视以为常。可胜叹哉。今日予即阼之元年元正也。体列祖子惠之德。凡所以固邦本而裕民产者。亦不越乎农之一字。噫。老农吾未学矣。稼穑艰难。予何以知之。而无逸之戒。七月之篇。粗尝闻瞽人之诵矣。古语有之。一夫耕之。十人食之。沾体涂足。莫病于夏畦。而秋场才涤。冬粮辄竭。官租仅完。瓮盎已罄。终岁勤劳之资。不足当县门之入。乐岁而妻子啼饥。凶年则老弱填壑。重之以莅民者。未见佩犊之美。游食者。举有悬鹑之形。蔀屋呼庚之状。宛在予目中。为民父母。宁忍使斯民颠连也。经曰。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又曰。既富方谷。苟不能仰事而俯育。何责乎亲君而死长。三之日四之日。方届俶载之期。千斯仓。万斯箱。可占屡丰之祥。咨尔方伯。居留牧民之长。体宵旰之悯恤。念民生之疾苦。省耕课农。补其不足。灌水疏堰。究以实惠。使地无遗利。民奠其业。以补我一初懋本之治。予不多诰。
 予以寡昧。缵承我列祖丕丕基。志切爱民。政先利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4L 页
物。而治不及于期月。化未洽于生民。夙夜祇惧。罔或暇逸。矧玆新正。即予元年。阳春布和。万物方畅。思欲对天之时。体天之仁。普济我亿兆生灵。而不幸东北二方。饥馑最甚。旱涝风雹。收穫无几。冻馁殿屎。流散居多。有土之民。无谷可食。无土之民。失所靡依。催税纳租。室家如罄。扶老携幼。道路如织。噫。予为牧民之主。一夫之饥。犹己之饥。一夫之寒。犹己之寒。况今万姓顑颔。如在涸辙。为民父母。使赤子不获其所。静念厥咎。夜辄明发。赒赈之策。日夕讲究。既付于道臣。申之以御史,守令之辞陛者。亦莫不谆谆面饬。凡任分忧之责者。体予至意。竭诚抚摩。尽心赒恤。使饥困者。免于填壑。流亡者。得以安堵。又其种粮之俱乏者。耕牛之未备者。区划劝分。毋令东作失期。以贻嗣岁之忧。呜呼。一命之士。存心于爱物。犹有所济。况予享千乘之尊。岂不能活我两道之民乎。咨尔监司暨御史。饬我列邑。布告父老。凡可以利吾民而济吾民者。或以便宜措置。或以状闻禀裁。东北子大夫之有私积者。苟能体朝廷之德意。周急恤穷。有所拯活。则褒赏之典。予何悭惜。呜呼。德未能格天。惠未能及民。至于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5H 页
荡析离居。今虽发仓移粟。董饬分赈。是不过使饥者免死。流者还集而已。是岂足为安生乐业之实惠也哉。
刑具釐正纶音(附棍制釐正教)
王若曰。予尝观宋朝故事。艺祖开国之初。虑狱囚之瘐死。命诸州长吏恤系囚。又以盛暑。诏狱吏五日一检视。洒扫狱户。洗涤杻械。贫者给食。病者给药。小罪即时决遣。自是岁以为常。寡人以为有宋屡百年基业之绵远。未必不基于斯云耳。况我列祖钦恤之盛德。即我家传授心法。予小子叨承丕绪。敢不式克钦承。对扬休烈之万一也哉。凡系钦恤之政。固当随处惕若。而今当暑月。又值三伏。死囚之滞狱者。屡被拷掠之馀。系之枷而锁以杻。真所谓蓬头鬼形。与鸟兽无异者。噫。当刑而不刑。当杀而径放。适足为启侥倖之门。增罪戾之道。殊非刑期无刑之义。初不可拟论。而其于审恤之方。勿以大罪小罪。而区而别之。一仿宋朝之故事。举以行之。抑或为钦哉之一道。咨尔京外有司之臣。其宜惕念。至若刑具。制各有度。笞杖之长广圆径。枷杻之尺寸斤两。视其罪之浅深。而异其制焉。即是不易之关和也。近闻京外决狱之地。多不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5L 页
遵法。以己之私。而法亦随而低仰。不免为官长饰怒之具。可胜寒心。噫。法者。天下平也。虽以人主操其柄而御其权。犹且不敢以一毫偏私干于其间。况乎命吏哉。可并知委京外。恤囚断狱之际。体予申勤之教。恪谨遵行。予闻化自近出。政由内治。京师之狱如彼。外邑奚论。刑房承旨。驰往法府,法曹。取其笞杖枷杻之不如法式者。一并收聚。照法准。视条列以闻。外邑鳞次差遣御史。抽栍凭验。如其犯者。随现重绳。方伯及居留之臣。划即釐正已前之违越格式者。除非大不法属之令前。姑勿上闻。
 
日昨以法府,法曹笞杖等格式之一遵法度有敕令。而军门之棍杖。即军中之法杖也。以是昨有各营棍制釐正之命。命其釐正者。盖不欲偏大偏小。如总厅之太大。守厅之太小也。予意秖在适重适轻。均其不均。无甚大甚小之殊也。若或未会予意。欲准偏大之制。则欲均不均之制。而反致伤人之患。欲准偏小之制。则将以乱纪蔑律。而必增用棍度数。俱非予釐正之本意。各营棍杖。一并收聚。详细阅视。参酌折衷。均一定制。开录启闻。至于一营之中。大将与将官所用之棍制。本有大小。亦当从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6H 页
前日差等之例。至于真木之棍。先朝既有禁令。而令已久矣。安保其更不循谬。或有营中留置者。一一鸠集。速即烧火以闻。
慈宫进号纶音(戊戌)
嗣位而上号于东朝。俟祔庙毕。陈册宝。礼也。惟予寡昧。缵承大位。奉慈殿为王大妃。有司议尊号如古礼。居诸迅驶。先大王祔礼在近。俟礼举行。将进册宝于东朝。惟予抚弓剑而增恸。攀綦组而播徽。俯仰穹壤。当作何怀。礼隆显号。情著报本。此从古帝王尊亲之令典。在予寡昧。亦可谓欣感交中。然独于慈宫。不得上一字之称。则以情以礼。得无觖然而怅然。呜呼。予所秉执之大义。在廷臣僚。必已领会。予不更事多诰。而又或近于贰尊。涉于压尊。而予或拂义而任情。非其礼而为之。则所谓崇奉。非吾所谓崇奉。而不以不当崇奉之礼崇奉者。乃吾所谓崇奉也。呜呼。宫园仪之泣血撰次。良以是也。至于玆事。既无嫌贰之可言。又属揄扬之一道。则其所举缛典而进美号。乌可已哉。且求之前史。有可据。稽之本朝。有可述。此予所以义起于中。而又以为不可不讲而行之者也。进号当否。询之大臣。爰及九卿三司。佥议谐同。亦可见不悖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6L 页
于义理也。可令仪曹。知悉举行。
禫月勿用乐纶音
闻于先儒之言。曰与其礼有馀而哀不足。不若哀有馀而礼不足。盖礼由天理。哀自人情。礼固严矣。虽不得不从。哀之至处。亦不可不伸。顾今光阴荏苒。丧制垂终。先大王祥祀既过。禫礼在即。予虽强从礼防。奈此至哀之难抑何哉。按礼曰。祥而缟。是月禫。徙月乐。又曰。孟献子禫。县而不乐。夫子许之以加于人一等。斯乃今日所当法者。而谨考国典。禫之日。陈轩县。如仪振作。呜呼。慨廓之馀。孺思益切。俯仰穹壤。惟有莫追之恸。鸣玉被袗。不敢或废。钟鼓管籥。岂忍遽闻。哀慕之深。有此谕示。莫曰无于国朝之典礼也。礼有徙月乐之文。抑非可援之一端乎。说者。或以为古人禫祭。行于祥月之中。故礼曰是月禫。此云徙月者。指过祥月而谓也。朱夫子岂不言礼当从厚乎。文公家礼之书既成。郑玄之说行。而王肃之论绌。王之论绌。则后之看解礼经者。当从郑说。而礼之是月禫云者。犹言是日哭也。则徙月乐。亦当以徙禫月看。恐不大悖于礼经本旨。先大王禫毕当月之内。大小法乐。可并县而不作。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7H 页
初元朝参日纶音
王若曰。寡人承列祖丕绪。夙夜寅畏。如履渊冰者。三年于玆。我英宗大王祔制已讫。仪文即吉。乃以衮冕钟鼓。祇谒太庙。受群臣朝贺。斯礼也。先王之礼也。惟予小子践先王之位。莅先王之民。敢不以先王之心为心。先王之政为政。克追我先王之志事。当自一初访落之会。君臣上下。宜勉交修之道。乃诞诰于大庭。目凡有四。曰民产也。曰人材也。曰戎政也。曰财用也。经曰。凡厥正人。既富方谷。制民产。必自经界始。上古井田之法尚矣。惟是名田一事。最为近古。秦汉以来。未尝行之。而自元魏至贞观。仅二百年。略有施行者。至于我东。壤地褊小。而山溪居多。井界难设。而豪右并吞。自在祖宗盛际。均田量田之议。格而不行。盖以习俗难更。而群嚣易夺也。噫。民之为食。惟在于服勤稼穑。而人不能各有其田。虽欲致力。乌可得乎。工商末务也。民赖以裕衣食。则犹为利用厚生之资。而以言乎川泽之利。滨海之地。数罟不入。非不欲以时。奈民力竭而国税重也。且东南之产。多归辽渤者。地理有所变迁而然欤。以言乎樵采之业。昔之蓊蔚者。今焉濯濯。是知非宫房之横占。则衙门之攘夺也。彼涤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7L 页
釜而待火者。艰辛冰雪之中所得亦几许哉。以言乎纺绩之工。十指之所出。尽输于县官。以言乎盎瓶之贮。百亩之所遗。不及于寡妇。噫。按道守土之臣。既不能尽己之责。以绥民志。从以贪墨之吏。舞文而射利。椎肤剥髓。人不聊生。签及乳臭。孩提不免。徵彼枯骨。比党皆困。若其武断乡里。残虐愚氓者。殆有甚于江东之三害。凡厥弊端。难以毛举。以备例之事言之。司设常平。仓置济民。邑筑堤堰。秋熟而颁分等之式。冬尽而下停捧之令。雨雪而贮蓄。耕耘而灌溉。以至岁歉移粟。遇庆蠲租者。所以备水旱也。所以救民饥也。所以共民乐也。斯皆小惠也。安有制民产之可言乎。欲懋本也。岂无其道也。故曰虽一命之士。苟存心于爱物。于人必有所济。不其然欤。经曰。蔼蔼王多吉士。成人材必自教育始。太上宾兴。其次乡举里选。降及隋,唐。专尚科制。至于我东。圣神相承。儒贤辈出。时则有廊庙之材。有干城之材。有方岳之材。以至百执事而皆任其材。朝有汇征之美。野无遗逸之叹。人材之兴。于斯为盛。噫。作成之方。惟养与教。而不能养有素教有方。既蔑德艺之训迪。但有科目之取舍。贤关首善之地。未闻通经之誉。庠试培养之本。徒致尚文之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8H 页
归。厖俗益渝。鸿匠不出。而至乎武科也。医科也。译科也。阴阳律历之科也。弊则同然。皆袭一套。若所谓铨选鉴别之智不明。侥倖之门大开。黜陟则不循考绩。注拟则未见为官。清显之衔。昉于中正。而卿相之媒进有阶。地阀之用。始于世卿。而寒畯则致身无路。教选之方。若是乖舛。虽欲致治。不亦左乎。以备例之事言之。循资之法。所以防滥也。甄叙之规。所以疏滞也。廉节之褒。及其子孙。贪墨之惩。至于没齿。政府举方伯之才。藩臣荐遗逸之士。而斯皆末节也。安有成人材之可言乎。欲懋本也。岂无其道也。故曰周王寿考。遐不作人。不其然欤。经曰。重门击柝。以待暴客。诘戎政。必自制置始。成周之兵。籍于司徒。属于司马。兵以寓农者也。汉之南北军。唐之十六卫。宋之东西班。皇朝之十二卫。互有长短之别。而于是乎兵农分焉。至于我东。文治立国。武略亦备。府兵而为三军。三军而为五卫。内置总管。外设镇管。各有统领。兵民为一。官无廪饩之费。军有精锐之称。虽惩丽末之弊。亦仿周初之法也。故守则固。攻则克。龙蛇以后。始有训局。自是分军之制作。而五卫遂废矣。重以募兵而设营。分部而设局。又有割总畿辅之卒。或称兵使。或称大将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8L 页
者。俱皆措置繁氄。沿革无常。其他阃外节度之制。淆杂而无纪。视内尤倍蓰。以言乎制胜之略。将无虎桓之威。卒有乌合之虑。三军分属于五营。五营各专其一军。不几近于家兵之弊。多门之患欤。若其鍊习之方。则韬略孙吴之书。束之高阁。场操水操之式。便同儿戏。盖由戚法出而古制坏。所谓御倭之方。犹不能尽其道。况四境阴雨之备乎。若言军籍。则闲丁日缩。若问马政。则畜牧不蕃。以至养兵之道。布饷设保。立法。未始不密。而流弊至于加敛。举一国财赋之半。作一尾闾之所。万有一边尘有警。羽檄旁午。则以此制置。虽使古之名将。受青冥之寄。不可展其谋略也审矣。真所谓本之不正。而末不可救也。以备例之事言之。日省月试。所以讲习也。厚赏薄罚。所以激励也。践更所以均劳逸也。犒士所以同甘苦也。营各有帅而大臣领之。文士佐之。以至小大营镇。互置文武。各相维制。而斯其大略也。安有诘戎政之可言乎。欲懋本也。岂无其道也。故曰君子有不战。战必胜。不其然欤。经曰。量入而为出。裕财用。必自蓄积始。夏有贡。殷有助。周有彻。汉有三十之税。唐有租庸之法。代各异制。而皆是益下之政。至于我东。任土辨壤。厥等有三。而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9H 页
错贡于赋。贡赋为均。此所以国有常储。人乐其业者也。挽近以来。经用渐广。公私俱困。敛财之方。既无遗利。耗财之道。殆难胜计。以言乎帑储。一岁之入。不能当一岁之出。冗官冗兵之食。十居七八。从而各设官府。分总钱谷。版曹不得专出入之数。惠局无以管小大之供。害在袭谬。弊痼因循。平籴和粜。制非不美。而沿袭既久。古意寖失。敛散乖当。法弊为贪。内而京司。外而列邑。不正之目。无稽之名。不知其几矣。计则出于足食。而民反受厉。弊渐滋于肥己。而吏因为奸。如是而虽日罪逋吏。日督穷民。其何益乎。关市不征。泽梁无禁者。圣王所以与民共之之意也。今则渔船有丈尺之税。盐盆定大小之徵。铜铁银铅。皆有其敛。以至于民结身布。无不征之利。无不榷之物。此由减布充代之故。而先王之意。亦岂得已而然哉。是以先王。尝有言曰。均役一事。即予事业。而犹未知允合于人情。当观干事臣子孙之兴替。以验其善不善也。大哉圣人之言也。惟寡人但当遵而勿失。是所谓欲罢不能者也。以备例之事言之。月有会计。岁而勘簿。所以防尾闾也。罢宫税减贡名。所以懋节省也。斯皆细务也。安有裕财用之可言乎。欲懋本也。岂无其道也。故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19L 页
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财恒足矣。不其然欤。大抵总而言之。目今之弊。不一而足。譬如大病之人。真元虚矣。血脉阏矣。瘿瘤出矣。纪纲紊乱。堂陛不尊也。言路杜塞。鲠直无闻也。乱逆层生。义理益晦也。何莫非危厉之證。迫在朝夕。而今之所以特举四目者。诚以邦本不可不固也。固本在民。养民在食。食足则可教。既教矣。又必警卫而助益。此保邦之大本也。于戏。试看今日之国事。以为更张可乎。以为因循可乎。大厦之倾。一木难支。百川之决。片苇难杭。三代之制。虽难遽复。小康之治。亦无其期。未谙对證之剂。实昧下手之方。岂谓之以有意而莫遂也。亦岂诿之以不为而非不能也。言念到此。寡人之心。良云戚矣。然玆皆寡人之志未立。寡人之学未就。苟执其咎。亶在一人。噫。王言宜𥳑。而若是谆复。不知止者。欲道其详。语不得不烦也。其所以讲究先王之大道。修复先王之旧章。毋负我先王付畀之责者。深有望于共理庶明之人。咨尔在廷群僚。傥不以寡人之教。视为空言忧国。以向所称懋实之方。启迪予寡人也欤。
英陵宁陵展谒日纶音(己亥)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0H 页
王若曰。恭惟我世宗朝。姿禀上圣。德配天地。谟训迈乎有虞。礼乐焕乎成周。难名之治。无为而化。庸基我万亿年磐泰之洪业。薄海群生。亲贤乐利。愈久而愈切。粤我孝宗大王。膺千一之运。际百六之会。险阻艰难之备尝。动忍增益之有自。日暮途远。大义弥章。左海而东鲁。鳞介而冠裳。永有辞于天下后世。今予小子践位行礼。周旋乎二陵象设之间。僾僾然如觌如闻。而瞻望中州。匪风下泉之思。益不禁寤言忾叹。遂起同德之贤。爰及树节之士。遍侑诸臣。才有成命。而元元成育。即我家法。予寡人为民父母。德不足以绥我黎庶。恩不足以惠我黎庶。频年水旱。俾不免饥荒之忧。矧玆畿甸。土瘠而民贫。赋繁而役殷。念其困苦愁恼之状。当寝而绕榻。当食而停箸者屡矣。今幸天心垂祐。穑事告登。园陵祇谒。原隰省敛。睹黄云之遍野。喜苍生之安堵。见吾民欣欣相告之色。予亦为之嘉悦。凡为下民之弊者。命诸邑并行蠲除。至若辇路所过。不可无别般施惠之道。聚三邑之人。设科而取之。小民则今年三邑秋赋。特令减之。凡三邑士庶年七十以上者。赐食物。年八十以上再经幸行者。各加一资。曾经卿宰年七十以上在近邑者。亦赐食物。以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0L 页
表君臣相悦之意。呜呼。予寡人虽居九重。或闻民间疾苦。或有颁恩布泽之政。而为长吏者。多不能宣扬德教。使实惠下究。时一思之。若恫在己。今见尔等扶老携幼。坌集争迎。而予为尔等。不能尽父母之责。对尔等。心先惭愧。然尔等须思祖宗朝恩泽。且知予视尔等如赤子之意。各守尔业。各安尔生。毋负予寡人至意。噫。行驾殆二百里。驻跸凡八九日。所以优恤慰劳于三邑之人者。特异于常格而然也。故玆谕示。想宜知悉。
观耕台粢盛谷观刈日纶音(辛丑)
王若曰。帝王之躬耕耤田。所以上供粢盛。而为万民先也。重农厚本之意。槩亦寓于其间。第其耕而不穫。于礼有缺。肆我先王义起。而刱为观刈之仪。于夏于秋。前后凡三临。而粤在己丑。宝龄已跻七耋。犹未之倦。猗欤盛哉。岂非予小子继述之一事也欤。时维仲夏之殷。耤田麦告熟。乃以本月之八日。遣大臣。先祀于先农。星言夙驾。仍举观刈之仪。百亩黄颖。可验登稔。爰庤钱镈。取彼来麰。乃登农夫。劳以社酒。乐具入奏。同人于野。噫。践位行礼。予作何怀。予因是而有播告者。予寡人御极以来。一念民天。不敢遑息。上辛祈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1H 页
谷。元朝劝农。予惟曰继述。而是日观刈。予亦惟曰继述。顾否德不足以克享天心。天眷吾民。贻我数岁之丰。予不敢知今年八路之麦。亦如此麦之穰穰穟穟否欤。大凡人情。丰亨则弛。或者但见污邪之多稌。不思嗣岁之盖藏。身惰手游。不昏作劳。有田而莫之垦。有莠而莫之耘。则天虽欲锡以大有。土自辟而禾自长乎。民之质矣。日用不知。兴起劝课。在于长吏。今之长吏。即古之农师田畯也。农师之巡稼。田畯之观馌。可见考勤警惰之意。毋谓民人之自趋生业而不加兴起。亦毋谓蓄储之薄有馀赢而少忽劝课。使之躬行畎亩。殚诚董饬。且今喜雨周洽。慰满三农。时哉时哉。可失可夺。董之或勤或慢。予其有赏有罚。噫。铚刈才毕。心腹诞敷。咨尔方伯居留之臣。体予躬率之至意。布告字牧之官。懋修警劝之政。俾有继此屡丰之庆。
谕济州大静旌义父老民人纶音
王若曰。咨尔耽罗一岛。处于海外千里。包贡橘柚。有似乎夏后之扬州。岁献骅骝。有似乎唐家之河湟。玄牡而备牺牲。榧实而供笾豆。亦粤蠙珠毛革竹木芝箭之属。可以资器用而需刀圭者。指不胜偻。厥民聚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1L 页
石为垣。编茅为屋。俗痴俭有礼让。少疾病。多寿考。抑海岛之一都会也。第其壤地硗瘠。惟麰麦豆粟生之。经纪契活。寄于木道。吁亦危乎崎哉。肆朝家特垂轸念。视同内服。凡所以慰抚之悯恤之者。靡不用极。而猗欤我先大王。考图按贡。发政施仁。告饥馑则船粟而往哺之。献方物则糇粮而资送之。搜才询瘼。则辄遣衣绣之臣。轻徭审刑。则每饬佩符之官。环一岛几万生灵。涵囿于柔远之化者。五十年所矣。逮寡人御极以来。迄无一惠一恩之覃及尔等。田无荒岁。纵荷天心之眷顾。舟有漂流。多愧海波之不扬。又是逖矣沧溟。隔截九重。有疾苦而控诉无处。抱才略而荐拔罔阶。予甚怜之。噫。贡献之贻弊必滋。而孰肯为尔等导达。州县之差役必繁。而孰肯为尔等蠲除。生才实均于今古。降衷无间于岛陆。圭窦之间。岂无如高维,高兆基之俊彦。而孰肯宾贡。编户之中。岂无如金秤,郑烈妇之孝节。而孰肯褒扬。元牧山牧之蕃孳。而能无害马害民之政。鲍人船人之宁谧。而能无失业失所之叹欤。讼狱则剖决称平。而果无抱冤之类。吏胥则诛求痛断。而果无被困之患欤。似此民隐。宛在目中。每一南顾。玉食靡甘。噫。无远无迩。皆予赤子。今予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2H 页
为尔等父母。而未能尽父母之责。中宵兴惟。宁不自恧。玆命选部。择文武有资历者。易三邑四长吏。俾新字牧之政。又命前弘文馆应教朴天衡为御史。往布予心腹。仍命设科试取。此正有愿必遂。有才必用之会也。咨尔大小军民。静听予申恳之谕。克体予采访之意。无隐于予。噫。向来引鳆之特命减数。虽不过九牛之毛。或有一分半分之效。而至于六苦役之革罢轮回。各山场之创始横筑。驱点军之永除前规。牛马监之新定劝赏。亦有比前斟酌之益否。自馀系关于民瘼邑弊者。事无巨细。咸须奔诉于御史。予其待登闻。为尔等裁处。
岭南慰谕使赍去纶音
王若曰。呜呼。岭以南七十州。实惟我国家根本之地。其民俗厖厚。安土力业。出粟米麻丝。以供上惟谨。故国家常恃以为固。一遇灾伤。则恐有一夫之不获所。以抚摩赒恤。视诸路为最。列圣朝深仁厚泽。玆用浃于尔民。民虽愚。亦岂不感戴。予自嗣服以来。夙夜忧勤。惧无德以及民。而岭南又频以灾告。戊戌之歉。俾仅免于沟壑。而近幸一二年稍熟。少纾予宵旰之虞。不意今岁之灾。殆甚于往昔。始萎于旱。中损于虫。末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2L 页
又大雨以风。不惟其禾稼浸剥。塍浍覆落。乃民之溺者。四百有馀人。屋庐之漂若颓者。且以万计。噫嘻惨矣。予闻此报。恻然伤念。惟厥父母妻子哀号之声。如入于耳。老稚扶携。昏垫暴露之状。如在于目。不自知玉食之为甘。厦毡之为安。呜呼。予惟否德。不能享天心而弭天灾。使吾民。沦亡而阽危。至此之极。尚谁咎哉。死者已矣。惟拯且葬。庶可慰其孤寡之心。而即其存者。无居无食。何以为生。其尚赖亲戚之相赒。而得以糊其口欤。邻保之相救。而得以庇其身欤。予已饬守土之臣。恤其死而抚其生。朝家常典之外。亦有以经纪措置。俾无荡析殿屎之患。而守土之臣。其果能宣德意而究实惠欤。抑或慢弃而缓于行欤。予用是忧虑。乃拣廷臣。往巡被灾各邑。吊尔灾而察尔隐。仍谕予怀保之心。呜呼。尔等方艰于食。不奠于居。而虽欲离散他境。以冀一日之倖。谁将为家为食而待之。秖益其颠连饥寒。卒以死于街路而已。曷若守尔乡里。依尔族姻。营构尔蔀屋。掇拾尔穗粒。图所以安其堵而复其业。若夫赈济蠲恤之方。朝家当另有区划。而道臣守宰。亦庶几殚竭。夫岂立视而不之救欤。呜呼。民惟予赤子。予惟民父母。予方切如保之念。民岂
弘斋全书卷二十六 第 423H 页
无孔迩之意。尔其无轻自绎骚。以保安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