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弘斋全书卷十一 (自动笺注)
弘齋全書卷十一
 序引
  
公元1800年
靖公奏藁總叙(庚申)
惟我寧考宗大王
五紀光御。
登崇儁乂
布之有位
壽考作人之化。
洋溢歌頌
時則同德之士。
不貳心之臣。
左右疏附
參贊巍煥之治。
而躋一世太和元氣之中。
議政翼靖洪公其一也。
公自年少時。
已負公輔之望。
及乎雲龍風虎
蔚焉成章
六官而綰五營
百務而董九流
則其專聽篤毗之隆。
歷選廷紳
未有如公之多者。
公乃感激殊遇
不擇夷險
禮樂兵農。
憲度綱紀
都兪吁咈之間。
慨然奮庸自任
每公餘。
引退將,老吏
軍國利病
靡弊不擧
靡擧不臧
朝野以爲重。
垂四十年。
可謂壯哉。
且念公風範端凝
志氣超逸
足以周物。
足以鎭俗
委蛇廊廟
色長趨。
羣僚爲之動容
造言退牘。
明白懇摯
之國乘。
澤流遐裔
是豈無所本而然乎哉
公先祖文敬公
旣以長德其後
文懿公貴主
詩書自命
貞𥳑公曁貞獻公
忠藎惇樸
種德樹業。
夫公
劬躬澡行
益昌而大。
慶膺沙麓
地比莘塗。
爲國肺腑之親。
踵茂。
金犀盈門
內外子孫
福履之盛。
汾陽
中山
未易及也。
其流長者
其源深。
其支繁者。
其本固。
後之尙論者。
於此可以知公存心愛物之仁。
有以致之也。
若其駭浪吹於康莊
叢鏑闖於杯酤。
人與時睽。
跡與心違
猜羣忌。
時去而時來
君子謂之命也。
於公乎何有哉。
予嘗慕朱夫子書祝公遺事
裒輯公筵對諸奏偉績閎休之可紀者。
備閱尙書起居注中外掌故文字
分門立目。
目以類會
凡爲類者六。
爲目者五十有九。
又有別攷一篇
叔舅往復商訂
三易燧而始就焉。
名之曰奏藁
首之以典禮
章五庸也。
次之黜陟
三考也。
繼之以法紀
六翼也。
承之以財賦
重八政也。
因之以軍旅
九賦也。
附之以營繕
百用也。
而上于古。
昭其委也。
推而抵于今
詳其來也。
統而及於判花視草口呼手拈之文。
蓋亦提其領而擥其要也。
淵乎懿哉。
精義妙用
轉運方寸之中者。
在斯矣。
金科玉條
輝映悠久之後者。
在斯矣。
尊主庇民
元元本本
以引以翼。
爲經爲法
而擔夯於一己之重。
承佐於三事之寄者。
在斯矣。
碩畫宏䂓
指陳纖暢。
陸奏近之。
朝章國範
揚扢錯綜
杜典似之。
太史公所謂藏之名山
副在京師
不其然乎。
遂付剞劂
以爲謀國指南
而俾有以仰認我英
君臣之際。
如此云爾
靖公奏藁典禮類叙
有體用。
統之於心曰體。
踐而行之曰用。
六官六翼
廟社宮府
學校器幣
朝覲供御之節。
所謂體也。
三千三百。
祭祀燕饗
登降獻酬
贈答作興之文。
所謂用也。
然而由體而及用。
因用而入體。
會而統之於制度章程之間。
擧以行之於施爲注措之際。
未可以世有也。
漢興七十年。
稱才欝然
高堂生朝儀
徐生修禮容。
蕭奮享禮
而能融解於之體之用。
闡明先王之旨。
申復昭代之典。
刀訓同其傳。
史乘垂其聞者。
惟公庶或近之。
際遇明時
特蒙殊知。
知無不言
無不用。
無不合於時王憲章
若其損益沿襲隨時異宜也。
豐殺存減之與世而殊見也。
自有秉筆者書之。
不可以此而槩公也審矣。
遂就公建白屬於禮者。
立部門。
按其類而彙之爲篇。
名之曰典禮類。
其目凡二十有一。
  廟社
 邦國所重。
莫有先於典禮
典禮所尊。
莫有先於廟社
奏藁而以典禮爲先。
典禮而以廟社爲先。
所以尊事面而重䂓制也。
朝廟社之建。
在於國初三
年。
書雲觀事權仲和。
廟社宮殿朝市之圖。
堪輿李陽建,裴尙忠
審視面勢
而設工作局以營之。
社在東。
在西
太廟七間。
同堂異室
以基我萬億無疆之祿。
而與公劉瓜瓞之詩。
匹美而同慶
廟朝用宋之建四祖殿於太廟西之制。
太廟之西。
建永寧殿。
禮曹判書李之剛。
與相地官李陽建,高仲安,尹敦智。
卜其基。
明廟元年
增建太廟三間
宣廟朝以廟制面南。
廟主向東。
始定廟主向南之禮。
廟朝建永寧殿東西夾室各二間
先朝增建太廟四間
御製太室記實之文。
藏之望廟之樓。
此我列聖朝奉先之儀也。
公之奏達先朝
定制於廟署者。
祭器欌之加設也。
曰守僕之考講也。
地衣之隨毁隨補也。
東翼近東二間
祭器庫。
祭器安於鋪甎之上。
先朝於東西北壁。
桌以三層
門以二層。
標鍮木瓦之類於門扇以識之。
仍設朔望祭器之欌於東月廊之北壁
至是就翼室第一層之西。
隔之以板。
表之以門。
以奉簠簋之蓋。
則不用於陳設之時。
故扃而不開
西翼室近西二間儀物庫。
奉藏移還安所用神轝褥席屛風
而公就其空間垂簾之處。
又設架
公元1794年
日後之用。
鉶羹所盛之器。
刻以牛羊豕字。
亦自公始也。
字大如掌。
猶或相混
予命於享祀時。
大書紙面而付其器以辨之。
又於甲寅
牛羊豕之分盛三匣者。
合盛於外匣。
使捧俎官一人
入傳于薦俎官。
自昔攝享時。
每室捧俎官各一人
三運捧俎。
入由南門
出由東門
如是者三。
予命牲匣先奉於各室尊所。
薦俎時。
薦俎官率捧俎官。
南門入。
則捧俎官於各室自尊所入。
於薦俎官。
仍命獻官於各室獻爵
自尊所從楹內而行。
薦俎官從室內而行。
以倣室與階承之義。
以爲式。
以其有助誠敬
無損儀文也。
祭器則每過享。
官監滌入欌。
載之掌故
守僕以廟署下。
典僕自秋官啓差。
故謂之守僕。
數四十。
宣廟提擧李好閔稟定爲三十。
及公爲都提擧
以太常典僕隨闕移差。
寢格不行
予命以守僕子支。
自本署直差。
又於署官久任窠。
勸課之。
仍明旬講之式。
守門護軍復舊例。
蓋今之武臣軍銜堂上
卽古之護軍也。
墻隅隊長
旣無五衛之制。
親享時。
以挾輦軍代用
廟中地衣
有毁則補。
或以一二紋者。
古例也。
先朝致美盛意
命以全席不以紋。
公依古例
陳奏
公元1789年
可。
經遠之圖也。
予於己酉
木竹祭器及尊所地衣諸種排年預備者。
隨毁修改者。
竝定其年限以爲式。
親享而詣享所也。
不但陪享官稟旨就次。
亞獻以下
皆稟旨就次。
五禮儀之所載也。
公有復舊之請。
而近又以就次。
百官稟旨。
予將修復古制
而如公到底誠力
今世不可復見矣。
太廟之禮。
宜𥳑不宜縟。
玄酒是尙。
貴其本也。
大羹不和
美其質也。
大圭不琢。
尊其樸也。
朱絃登歌
象其德也。
於乎盛哉
詩云。
以享以祀。
以介景福
其斯之謂歟。
予於樂章
有所詢問掌樂諸臣者。
大抵樂章考次之論。
始於宣廟朝禮判書黃廷彧
而其言以爲諸廟樂章。
樂工協律者。
不能被諸管絃
仍用舊文爲欠典。
仁廟命撰宣廟樂章
禮曹判書李廷龜言。
初獻則以煕文引入。
基命以下九章及繹成引出
而爲一曲舞。
終獻
昭武引入
以篤慶以下九章及永觀引出
而爲一曲舞。
其於永寧殿。
則曰樂舞宗廟同。
以此觀之。
四祖旣祧之後
太廟仍用四祖樂章
永寧殿亦用第一室第二室樂章明矣。
必因循而然也。
文宗成宗之室樂章
竝不載樂學軌範五禮儀。
蓋各
室之樂。
樂章長而奠獻易。
纔始而獻已畢。
必纔徹。
不成曲舞。
故作一樂
始贊先德
終贊列聖
以爲通用之樂。
意似非偶然。
不行
初獻及亞終獻九章
章句數字數。
初獻共七十二句三百八字。
亞獻八十七句三百二十八字。
詞臣撰出時。
偶有多少
樂師皆云。
初獻樂章稍短。
用他聲引出
乃以宣廟室新撰樂章
添入於初獻貞明之下。
其後仁廟相臣吳允謙金尙容
廟朝相臣金堉
廟朝儒臣宋浚吉
廟朝樂主簿李萬亨。
副提學李鳳徵。
皆有各室各撰一章之議。
先朝以此
議于大臣
議政金在魯以爲九章
卽千百代通用之樂。
加減不得
遂定
宗廟樂章
非刱於英廟朝
而實作於光朝。
太平大業
本英廟朝禮之樂。
朝。
極其聲容之盛。
不用宗廟
可惜
遂移此二舞
用之宗廟之享。
而命詞臣崔恒製其詞。
其所以通降神三獻
而皆以九成爲節者。
卽功以九成
示以九變之義也。
朝嘗敎曰。
穆淸
文王之詩。
而用之郊。
用之廟。
我國太平大業之樂。
通用宗廟永寧殿亦可。
猗歟盛哉
大聖人所作爲
尋常萬也。
古人之論聲音也。
必以擊磬爲主
律管也。
必以絫黍爲本。
八音聲器。
分於八節
金聲舂容
秋分之音也。
莫尙於鐘。
石聲溫潤
立冬之音也。
莫尙於磬。
絲聲纖微
夏至之音也。
莫尙於琴瑟
竹聲淸越
春分之音也。
莫尙於管籥
匏聲崇聚
立春之音也。
笙竽繫焉。
土聲函胡
立秋之音也。
壎缶繫焉。
聲隆大。
冬至之音也。
鼗鼓繫焉。
木聲無餘。
立夏之音也。
柷敔繫焉。
有虞氏堂上之樂。
鳴球琴瑟詠歌之奏。
而無笙管等器。
堂下之樂。
下管鼗鼓
笙鏞柷敔之作。
而無絃歌之音。
中古以來
其法浸變。
堂上堂下之樂。
其數不同
而其音各具。
自能成章
禮之郊特牲曰歌者在上
匏竹在下
貴人聲也。
故自三代至漢。
未嘗以歌雜之堂下
廟朝堂下樂之有舞無歌。
各製歌詞
載諸樂部
先朝顯美章。
音韻疏緩
貞明章。
音韻不能疏緩
顯美貞明
一章
以備一成
而自肅廟朝
重光一章刪去之論。
以百餘年已奏之樂章
不可徑刪。
二章合奏之擧矣。
合章分章。
九章之議。
大抵尙未歸一
公於在朝時。
所與議。
略記其槩如右
而今之用於廟享
俗樂也。
太平之樂。
太平之舞。
黃鍾淸宮平調
大業之樂。
大業之舞。
黃鍾宮羽調也。
迎神晨祼薦俎。
初獻則用保太平樂舞
終獻
用定大業樂舞
欲由今而反古
則雖未復雅音之舊。
登歌軒架之合奏
可用於俗譜。
而亦庶幾左旋右旋
於此乎於彼乎之微旨至理
雅音鳴球琴瑟詠歌鼗鼓柷敔笙鏞
堂上下之樂。
樂之作也。
上下遞奏間合而後
節族乃成。
今之俗譜腔調與器品。
堂上堂下之別。
合奏一欵之所以三致意
而以待後之知樂者。
近於景慕享事
奠幣進饌
送神籩豆合奏
蓋引英廟朝依宋制祼鬯奠幣。
合爲一章之例也。
廟樂大節
西漢則各廟故異樂
東漢一廟同樂
文帝昭德之詩。
武帝盛德之詩。
東漢祫祭之時。
廢而不用
東平知禮
其所以義起而垂法如此
俗樂堂上下合奏。
不大悖於禮律
古者朝會黃鍾宮
以其黃鍾十二律之首。
十二律
皆統於黃鍾也。
太廟俗部之樂。
卽我英廟朝朝會之樂。
故純用黃鍾之宮。
其時望闕禮。
改以姑洗之宮。
用修侯度
當初黃鍾宮之純用於享禮
一言
朝會之樂。
移用享禮也。
朝會
之樂。
御法殿。
殿門鼓吹
殿庭軒縣
遞奏合作之節有之。
享樂合奏
於義亦或近之歟。
  殿宮引
公元1808年
 我朝之影殿
用漢世室立廟郡國之意。
而諸宮之建於京師者。
亦倣成周先妣有廟之制也。
全州慶基殿。
刱於獻陵朝。
京師之永禧殿。
始於仁廟朝。
而殿以永禧稱者。
蓋自肅廟朝始也。
先朝戊辰
摸寫肅廟影幀。
而命永禧殿門外。
乘馬
廟社門外
竝設下馬路臺
至是公奏立下馬之碑。
儲慶宮儀節。
先朝義起之禮也。
公以有司敦匠。
而毓祥廟之陞宮。
昭寧墓之陞園。
蓋先於此
四時之享。
二分二至
不用筮日之例者。
文靖公李植之禮。
有據於司馬氏之書儀
時有宮園式例。
公所與聞而彙成也。
予小子於景宮儀節。
采用宮園式例。
太牢之牲。
六佾之舞。
所以祭以諸侯之禮也。
籩豆之十。
樂成之三。
所以降於太廟之義也。
庶可以質諸聖人無疑也歟
然而祀天三成
地六成。
人神九成
禮也。
人神八成
見於周官
此猶或可。
三成無義
所以近始以三爲九也。
  陵寢
 
公元1777年
朝陵寢。
關北
王季文王之墓於雍州也。
王畿東西
武王成王以後之墓於京兆也。
拱護之圖。
修掃之節。
不克克敬
而公畿伯
審十九陵寢
秩宗上相
凡係封築播植之方。
公所奏。
可按而知耳。
予於御極以後
多有推演施行者。
丁酉
修治東陵舊池者。
卽公疏導陵水道之意也。
丁未
命各陵陵官
日日奉審莎草蟲損處。
隨卽播植者。
卽公從便補之式也。
戊申
命蜂峴春秋審察
以爲例者。
卽公圓峯相役之法也。
甲辰
置補土堂上
而不設都監者。
卽公主管補土之䂓也。
丙辰
元陵位田換以陵外者
卽公崇陵位田許耕陵底之議也。
修儀物之動退。
廨宇頹圮
付諸陵官
不煩有司
祭器小大不齊
新鑄改造
各定年限
未踰限而有傷。
則寢郞論責。
已踰限而不補
則該堂問備。
節享修改之時。
官監董。
待役完。
然後復命
祭品之中。
豆餠當暑欠潔。
換以餠。
外此行幸時。
齋殿之不設交椅也。
小次嚴禁補階也。
此皆公未及設施
而予所著式者。
遂書此。
與行幸篇同攷焉。
  園墓引
 
公元1796年
園墓之重。
於陵寢。
而我朝封園之制
始於仁廟朝。
興慶園毓慶園。
尋進號爲章陵
先朝封昭寧園順康園。
嗣服
封綏吉園。
水原花山
千載一遇之時。
千里一逢之地。
龍珠呈瑞
鶯石效靈
依仁廟朝
金浦郡治
遷奉章陵之禮。
乃移水原府於八達山下
克襄灤水之儀。
封爲顯隆園。
可以少慰予小子終天之慟也歟
百世在前
千世在後
尙有以亮予之情。
而苦予之志也歟
俯仰穹壤
何以爲心哉。
若置田土於園內。
穫而藏之
以供園用者。
蓋述昭寧園祈稔閣故事
而舊園洞外之田。
作爲香炭之需。
公之所以陳達設置者。
於斯而亦仍舊之意。
各墓獻官。
舊例差以內侍
及肅廟朝
定以堂下朝官
先朝辛巳
公言文官差定。
行之數年。
如初
予於甲寅
命懿昭墓獻官。
差以文臣堂上
餘則以蔭官曾經三品者差定。
以爲式。
  諸壇引
 我朝諸壇神位
奉於太常西園
號曰神室
凡三十四位。
東帝神農氏句芒氏,后稷氏,東海天駟東方山川,先牧
祝融氏后土氏,智異山,南海熊津
伽倻津,南方山川
中央風雲雷雨三角山白嶽山漢江,木覓山,國內山川城隍
西蓐收氏,嶽山西海,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西方山川
西陵氏,玄冥氏,鼻白山,豆滿江,蚩尤北方山川
又奉無祀鬼神十五位。
風雲雷雨國內山川城隍三神位。
竝行祀于風雲雷雨壇。
神農氏后稷二神位。
竝行祀于先農壇
西陵氏神位
行祀于先蠶壇
句芒氏,祝融氏后土氏,蓐收氏,玄冥氏后稷六神位。
竝行祀于雩祀壇。
冥氏神位
又行祀于司寒壇。
智異山,三角山嶽山,鼻白山東海南海西海熊津,伽倻津,漢江,德津,平壤江,鴨綠江,豆滿江,東方山川,南方山川中央山川西方山川北方山川十九位。
祈雨時。
竝行祀于北郊壇。
三角山白嶽山二神位。
竝行祀于白嶽壇。
江神位。
行祀于漢江壇。
木覓山神位。
行祀于木覓壇。
四方山川神位
禜祭時。
方位
分祀于四城門。
城隍神位與無祀鬼神十五
行祀于厲祭壇
天駟先牧神位
有事則行祀于馬祖壇。
此諸壇之制也。
親耕始於成廟朝。
築觀耕臺於先農之壇之南。
享先農。
禮成
禮儀使
請行耕耤禮。
耤田令進耒。
僕正靑牛
樂作。
司僕
公元1799年
執轡五推
從耕宰臣七推
判書臺諫九推
先朝親耕凡三。
而曰己未
癸酉
丁亥
公於癸酉
宗伯莅之。
丁亥
予陪駕行七推禮。
先朝始行觀刈之儀。
享先農。
禮儀使
請觀刈。
耤田令。
啓刈
樂作。
庶人耦刈。
奉常正。
竹箱進之。
禮儀使
藏之太常
以備粢盛
宣敎曰。
敬勞耆民
民行四拜
親耕與觀刈。
皆有勞酒禮。
予於辛丑
行觀刈。
樂章
仍定諸臣參班之䂓。
大臣閣臣九卿三司儀註中。
大抵諸壇在郊外。
修掃茀除之節。
專委壇直也。
故公請依聖敎
壇下居民
差壇直。
得宜也。
予於壬子
命當部另擇壇直。
京兆尹句撿。
南壇祀典
一品之獻官。
今爲從二品
三品之羹。
今爲羔豕兩品
問議于大臣
而從五禮儀釐正之。
神轝奉詣。
細仗前導
仍命禁衛大將淸道
以爲式。
申命禮曹四孟朔。
郞官奉審諸壇。
太常神室修改也。
獻官以太常提擧
或禮曹亞堂。
大祝以太常正差定。
都提擧提擧中一員。
戶曹堂上監董
仍及外邑諸壇。
享禮祭品
令修潔。
壇壝欞門。
亦竝葺理
可謂煥然改觀
然嘗欲修明舊典
而姑未之行者則有之。
靈星壇,老人星壇,先牧馬社壇之祀
公元1792年
是也
朝靈星壇
南郊
以立秋後日祀之。
神坐南向
祀官四拜
老人星壇。
亦在南郊
秋分日祀之。
儀如靈星
先牧馬社壇。
東郊
仲夏中氣剛日
先牧
仲秋中氣剛日
馬社
牲牢豕一。
祀官四拜
其寢而不行
蓋闕事也。
周制仲秋之月。
祭靈星。
秋分享壽星。
壽星
老人星也。
漢高帝八年
郡國縣邑
靈星祠。
縣令長侍祠。
國都南郊
老人星廟。
祀以仲秋矣。
曾謂郡縣令長侍祠者。
不之行乎。
周公制禮也。
築壇祭星
所以祈命而祝釐
則其不爲天下國家者。
當先者乎。
馬政
國之所重也。
養馬者。
謂之先牧
乘馬者。
謂之馬社
載諸祀令。
自周盛時
則亦豈可以曠其祀而不擧乎。
於爨則祭先炊
於樂則祭樂祖
用射則祭侯
用火則祭司爟。
用龜則祭先卜。
養老則祭先老
田則先嗇司嗇
學則先聖先師
禮也。
東國周禮
而尙多未遑類如此。
嘗命內閣博考以聞。
用竢僉議咸諧。
至若大報爲壇
卽我肅祖尊王盛德大業
逮我先朝
竝祀三皇
而又以中山武寧王徐達寧遠伯李成梁文貞公范景文從享
可以有辭天下萬世矣。
公於其時
公元1779年
五忠臣後孫之陪於壇享建請。
三學士之後
先已與於顯相之列。
儀文自此漸備。
予於己亥
命親享莅。
誓於春塘臺。
肄儀拱北門。
望位禮時。
陪班百官
淸齋一宿
宋文正李忠武,林忠愍之後
許令參班。
高皇帝諱辰望拜
若値閏五月
則以閏月行禮
闕字之牌。
舊則混用於政府習儀之時。
至戊戌
新造奉安于皇壇之香室
是謂奉室。
大明集禮。
太常卿禮儀使之文。
省牲儀增修也。
以奉常提擧
太常卿之任
提擧非實職。
改命宗伯
且集禮審鼎鑊
視滌漑。
明水
親臨
而壇享則禮儀使攝行
從周之義也。
定以親詣省視之禮。
兩闕之有敬奉閣,欽奉閣。
所以皇朝誥勑也。
己未
移建于壇西
而揭奉如初
李提督三學士金文忠文正,鄭𥳑後孫行禮
詩以識之。
壇享之班。
皇朝人子孫及本朝忠臣子孫陪享。
序在百官之後
異於虞賓在位
遂命皇朝人子孫。
班于軒架之西。
本朝忠臣子孫
班于軒架之東。
仍令詞臣裒輯殉義臣事
命之曰尊周錄。
遂罷漢人牙兵
陞爲漢旅
漢人之自瀋東歸者甚多
孝廟命寄接於宮底。
御寶位。
屬之內司給糧。
尋編訓
牙兵
俾業漁以資生。
其時滄桑始變。
忌諱多端
管寧之後
無聞遼東
韓信之子
不齒廣南
其勢然也。
未時移事往。
百有餘年之後
因使中華士夫之胄。
淪落行伍之間。
則是豈曰懷好云乎哉
龍虎營禁旅鎭撫義旅之例。
號曰漢旅
夫子,曹於國風之末。
都士女。
想見漢官威儀之意也。
壇之時享也。
漢旅
權襲冠帶
奉神榻陳饌徹豆籩諸事
忠義衛而行焉。
入直禮門
其中
定守直官三。
輪日分直壇側
中官守直之䂓。
又命壇享攝行
議政不參。
左議政以下原任大臣
曹啓稟始差。
牽連書此。
俾覽者知有春秋一統之義。
  享祀
 祭禮之興。
肇自太古
茹飮而有毛血之薦。
汙抔而有玄酒之奠。
及夫人文寖開。
禮物寖備。
三牲八簋之盛。
五齊九獻之節是耳。
然而斟酌存乎時。
因革在乎人。
公於小大祀典
仰承我先大王至誠苦心
致虔致愼。
夙夜慥慥
儀文度數之末。
齊其不齊
正其不正
油果舊規修明
卽其大節目耳。
有衆聒聒
事幾見格。
昔唐盛時
太常卿韋縚
以太
公元1792年
酒爵之僅容一合
請令稍大。
太子賓客崔沔曰。
禮文以小爲貴。
昭載於開元禮矣
油果尺寸之釐合古式。
竝與所盛器品之整以爲一。
卽我肅廟朝重臣閔鎭厚筵奏定制者乎。
當是時。
綾恩君具允明宗伯
公與之商議修整
及予踐阼十年
綾恩君又以宗伯建言
油蜜尺數
法久而弛。
申明舊式
揭板於殿宮陵園廟墓典祀廳之壁上
仍命典祀官照飭烹爓等事
公嘗禁貢人之貿油。
進用祭享矣。
予於壬子
咸興永興兩本宮祀需。
販之京肆之謬例。
竝行停罷
內廚措送。
公嘗禁殿祭享陵園親享時。
女人之造泡矣。
予於癸丑
東西陵寢
造泡合造進用
忌辰祭。
則造於典祀廳矣。
公嘗禁捧俎官。
中庶塡差矣。
予於辛亥
典祀官。
以三另行擇差。
公嘗禁外祭享祝幣之不埋矣。
謹按大明集禮。
宗廟望燎
社壇望瘞
郊祀之禮。
以陽爲主
故歷代有燎而無瘞。
社稷之禮。
陰爲主。
故歷代有瘞而無燎。
惟宗之禮。
或瘞或燎。
不相沿襲
自古瘞燎。
只擧玉帛
不及於祝。
似以玉帛爲重。
而然我朝五禮儀。
廟社大享
俱曰望瘞
先朝改瘞爲燎。
故予於辛
公元1771年
丑。
改定儀註
而外祭品
以羔代羊。
謂之單牲。
代則一也。
若羔若豕。
其所有而通用焉。
又若羔一豕一。
鹿醢
代以醓醢
不煩二器
先朝受敎
特用豕二。
仍命以典祀勤怠。
黜陟
至若太常造脯。
亦如油果違制
孝廟辛卯
肅廟甲申
先朝癸酉
皆有遵法受敎
而其大漸增。
增之不已
以至加籩而盛之。
予乃斷然改之。
創爲鍮標。
以考其制。
及時代封之䂓。
申公前日志事
且咸興永興兩本祭器
新造矣。
又爲儀式之冊。
悠久敬遵
蓋亦公改造北道陵寢祭器
仍與祭圖而頒示遺意也。
宣廟文忠公李恒福太廟牲牢以爲太廟五享之祭。
一牛分爲十室之牲。
五廟以上
薦頭四脚
六室以下
乃以肩胉脅脊段段分裂
不成形樣。
安有廟享大禮
不體薦而折俎乎。
先朝議政金在魯言。
祭享時㽅羹各三器
牛羊三物
見於儀禮文獻通考
而今竝用牛肉
大失禮意
太廟永寧殿。
每祭請加定羊一豕一。
從之。
予以宗廟子孫億萬斯年之計。
當從𥳑蠲之義。
不當豐昵之嫌。
開元禮曰。
享祀刲割滋廣。
非所以全惠養之道。
協靈祇之心。
務存修潔
誠敬
先朝有掌令閔墡。
以文王騂牛一
武王牛一
用特牛各薦一室
先朝祭禮從先之意。
不從
大聖人穆覽悠久之圖。
豈非後嗣紹述之資乎。
假使周人一室一牛
洛誥祭禮
成康以下
豈皆於一王各用一牛乎。
不待博考而自有較然
從今億萬斯年
不加犧牲之數。
用首用脚而不足
至於三四折。
豕羊如牛。
以至粢盛庶品
隨便分奠。
此予竊嘗欲爲定制
以此隱度于心。
籩豆之品。
如脯鱐之同盛諸器。
亦欲校定者
未起公而共商也。
  
耤田
 我朝有東西耤田
東在國東門十里
村曰典農。
有廨曰苾芬閣。
貯各穀以供太廟以下別祭粢盛太廟六穀薦新
西在開城府東二十里。
亦名典農
有廨曰馨香閣。
貯各穀以供太廟以下元享粢盛太廟六穀薦新
先朝親耕田一百畝。
井田法。
爲公田。
公田外可耕十一日者。
公田耕作之民。
減其稅。
公田九穀
因命親耕觀刈。
太常每歲稟啓。
穀旣熟。
太常又啓聞。
而二耤受弊者甚多
公乃執奏而釐革。
至今永賴云爾
  
行幸
公元1764年
 上陵之禮。
始於明帝
而詩云敷天之下。
裒時之對者是也
朝家法。
春秋謁陵盛典
春官掌儀節。
度支整理
司馬掌輿衛。
而如豐德驪州之幸。
御膳支供
之外邑。
治道造橋
責之沿民。
及至先朝
大同會減之命。
民邑稍能紓力。
隨駕衙門果之費。
固自如矣。
甲申幸。
公請百官自持飯具。
予於丁未
永除壺果。
壬子
仰體廟朝宿炊載行之盛德申禁之。
己酉遷園之後
每歲園幸。
從官盤纏
軍兵糧料
軍馬芻豆
竝自官給
至乙卯
慈宮拜園也。
度支整理之例。
整理所。
出堂郞。
管園幸諸務
而又於華城。
別庤財力
號曰外整理所
以給盤纏糧料芻豆之需。
而不欲一毫有損於經費
貽弊於民邑也。
其詳在整理儀軌
如使至今在者。
犂然相會也。
  朝儀
公元1795年
 我朝冬至正朝
正殿
受羣臣朝。
誕辰
行慶壽禮
如正至
謂之三大朝會
立春人日
當直宰相押班
謂之小朝會。
赦宥而有讀敎書之儀。
封冊而有遣冊使之儀。
五日一視政。
謂之衙日
命相謂之宣
麻。
國初之美制也。
每月初五日十一日二十五日
百官朝參
每日宗親府,議政府,忠勳府,中樞府儀賓府,敦寧府,六曹,漢城府堂上官
憲府,司諫院
一員
經筵堂上堂下官各二員
輪次常參
啓事陞殿
政府六曹當直堂下官及監察
常參
經國大典也。
廟朝始令百官輪對
東班六品以上
西班四品以上
各以衙門次第
月輪對。
廟朝增備局。
三次對。
六對
此我列聖勤政盛德也。
自古名碩所以致意儀度格例間者
蓋亦嚴堂陛也。
尊紀綱也。
故諸臣背坐闕庭
至有杖贖之制。
公在相府
董率具僚
惟以堂陛紀綱爲重。
濟濟蹌蹌
百揆師師
人到今稱之。
於斯
深有所契。
戊戌
命殿內外鹵簿大仗侍衛軍兵陳列諸事
兵曹判書鹵簿使
禮儀使啓下之例。
騎郞二人
分掌檢飭鹵簿
半仗
小駕
用法駕。
一遵古禮
其時
禮文陳列
正殿朝賀時。
甲士把門
仍命印布朝會班次之圖。
己亥
命樂院。
軒縣鼓樂之所。
皆各復舊
又命弘文館
文武呵導之制。
博考以聞。
庚子
依先朝。
戊申
受敎常參
定以每月朔望。
備邊司出。
政府六曹
公元1781年
循名責實之效。
次對重而常參輕也。
啓事上殿
繖扇侍衛先退。
以從五禮儀。
辛丑
常參日。
兼行次對
則籌堂竝參西行
甲寅
命大時獻以下
皆著官給祭服
而冠用漆紗金縷之制。
大明集禮,五禮儀之所不載。
仍用朝服金冠
而靴亦有黑白
禁中著白靴。
及到閤門
換以黑靴。
予旣命禁之。
因於淺淡服時。
許著黑靴。
以省彌文
蓋亦仰述我先朝陽傘用無紋。
日傘用方紬。
輦輿金飾
改以錫糚之意也。
周公明堂位。
所謂朝儀也。
朝儀有關邦禮
有如是夫。
  
供獻
公元1810年
 諸道供獻有三。
方物
曰物膳。
曰朔膳。
湖南供獻諸種
比他道。
其數爲倍。
大同會減之價。
每於各種
不及過半
或給添價於營邸。
使之進排。
京司之作貢焉。
或給會減之價於浦民。
除身役。
如烟戶之分徵焉。
邑各異規。
行之且久。
先朝庚午
鹽船稅之竝屬於均廳也。
各邑無以措手
或謂除役
而遍徵於坊戶。
或謂添補
而略收於田結
於是時。
以此筵奏。
特劃各邑結錢三千兩及山郡所在軍作米檢營米。
耗一千石。
付之本道
公元1796年
添補之需。
湖南萬生靈。
得以回咷而爲笑。
按堵而奠業。
而且於劃米之際。
必擧山郡者。
以其山峙而沿枵也。
於斯可以見公裙屐精神之無所不周矣。
其時道臣以浦民之願在防納。
每人收一百五十文。
名之曰進上軍。
有非朝廷爲民除瘼之良法也。
予於丙辰
羅州御營上番軍。
以靑大竹保代送之事。
廟堂査問諸道。
竝行革罷
雖物膳所重。
慈宮誕辰
進上榴柚柹瓜。
代以柹。
仍及供獻諸種
所謂鷹師契之放獵活雉。
卽其大者也。
獵軍爲五十牌。
一牌多至十餘。
少亦不下七八。
自廚院人給一帖
男婦老少騎者負者。
橫行閭里
掠奪酒食
所過雞犬
爲之蕭然
甚至殺越之變。
出於畿坰之間。
而人莫敢誰何
孟子所謂率獸而食人者。
何以異諸。
辛丑
禁廚院之帖。
只許京畿之帖二十。
東湖西海西之帖各十。
而其弊也猶夫昔矣。
問于大臣
特竝代捧。
以除雉獵。
諸道臘供之猪獐及鹿如獵雉。
燕晏無事之時。
軍民
鳴金伐鼓
打圍噪呼
村里騷繹。
害及山澤
竝許代捧。
嶺南關北
依先朝乾秀魚價弊故事。
元會磨鍊
俾勿令民邑添價。
湖西監司到界。
進上生獐及牛
脯。
命代捧。
誠以獐則旣難活捉。
而牛則自有禁令也。
以至改油席之聯幅。
正扇制之違式
蕩湖刹之供柹。
華府之封蟹。
爲養竹產
則貢停捧。
爲軫紙政。
種楮申令
沿海之海衣也。
魚卵也。
廣魚也。
罷糊付涎塗之謬。
不拘體樣小大
以及於耽羅減灰鰒之貢。
禁村之摘。
則非曰惠之云也。
區區爲民之意。
誠不欲以養人害人也。
  贊頌引(附祈請)
 君而賢聖
國而嘉泰。
在下者贊而頌之。
三代已然也。
雖以著於詩者言之。
關雎麟趾
王化之本。
干祿百福
子孫千億
假樂之章也。
萬斯年
受天之祜。
下武之什也。
以至天保思齊諸篇。
莫不刻畫聲烈
被之金石
所以鴻號千秋
駿命百世也。
公之顯揚
在我先王盛際昌熾煕洽之時。
而旣又戚聯公家
祝慶之悃。
稱慶之願。
以外廷而兼內朝
非與具僚比也。
故因公所美者
別成一目贊頌
仍附祈請
來者
有以其時而想其人也。
顧予叨守丕丕基
上奉怡愉之歡。
下得付托之重。
諸臣或有贊頌祈請者。
心堅息壤在玆。
非但否德不足以比先王之觀也。
誠以銜恤
痛。
無樂南面也。
殿宮知予心。
尙不欲強之。
後之視今者。
亦必有諒會予者矣。
  講說引(附診筵)
 我朝日三御講筵
謂之法講。
前一日。
承政揭示粉板曰。
來日某時朝講
則領經筵一員
經筵事,同知經筵中一員。
特進二員
承旨一員
玉堂上下番,兩司一員進參
晝講
朝講
而領經筵事。
不與焉。
特進一員輪對
宗臣武臣一員
兩司城上所詣臺者。
微稟同入。
夕講。
如晝講。
又有召對焉。
夜對焉。
特進官之設。
始於成廟朝。
參朝講。
中廟朝命竝入三講。
宗臣武臣之入於晝講
始自肅廟朝
閣臣之參於召對夜對。
予所著式者也。
法講體貌嚴重
過於朝參常參
儀之截然
而雖大臣之隨入者。
若非領事參講席者。
必後於史官
憲之兼副學。
而雖班在西壁者。
講時必南行焉。
似此定制
皆經公稟裁。
胄筵講式。
略倣經筵儀。
經筵領事
左右相也。
胄筵之師傅
左相也。
時任大臣
必兼講說之任者。
所謂宰相
須用讀書人也。
然於故事
經筵玉堂先讀。
胄筵則春坊先讀。
在先朝。
以公伊吾金石聲
公元1781年
領事讀之。
宮筵會講。
亦或如之。
公於讀畢。
條陳文義
娓娓罄陳。
所欲陳之語。
與其筵者。
莫不歎服
安窩公。
亦有家庭濡染
誠心勸課於予。
予所資益之者甚多
雖以諭善朴聖源
贊讀尹勉憲之自任講官者。
亦皆推讓
今編公奏藁
不禁今昔之感
且胄筵講䂓。
一卷畢。
將已講之卷。
抽栍誦一章御前
一帙畢。
將全帙抽栍講。
如每卷例。
所謂殿講也。
予在邸。
小學四書二經
乙酉以前
皆經殿講。
公與安窩公。
多與是講。
先朝嘗笑諭公曰。
幾番殿講。
不錯一句讀。
此豈予與卿訓導之力乎。
又敢以所記之語。
敬錄如右
又公在首相
管惠局也。
米粟
重修紫陽綱目印板之在完營者。
爲胄筵所進。
而幾百年間。
罕有之擧也。
近日
重修甲寅鑄字
一般意致
嘗按掌故
獻陵朝置集賢殿
侍讀金科
常侍中以備顧問
又命置鑄字所。
範銅爲字。
印書籍。
李稷,朴錫命主其事。
及我英陵朝。
鑄銅字。
是謂甲寅活字
小子甲寅
重印三經四書大全
又印春秋左氏傳
復設鑄字於昌慶宮之考文館
內閣主管
卽亦繼述一端
內閣藏活字。
皆本於英陵朝甲
公元1795年
寅字。
而亦未必權輿綱目重修
豈非公之力歟。
予於讀書之工。
餘一帙。
以爲常。
近年以來
有手選諸書
選必印頒。
與人共之。
且以導率之意。
躬先誦習
乙卯
朱書百選。
丙辰
五經百篇
丁巳
讀史英選
戊午
八子百選。
往在幼少時。
一帙
慈宮輒設小饌。
俗稱冊施時者也。
今冬之課。
春秋左氏傳
旣完讀。
告于慈宮
慈宮喜甚
略備酒餠以識之。
遂召監印懸讀諸人
醉恩飽德
猗歟慈宮寶齡。
恰過羲卦周復之數。
予小子亦近蘧伯玉知非之年。
萊衣承歡
宛若幼少時。
豈不盛哉
爲賦一律
登筵之臣。
曾經春桂僚屬
賡和
以寓朱夫子壽母詩中年年今日之祝。
記昔先朝春秋七十三歲丙戌
小學題辭
小子陪講。
山呼獻壽
與公一席周旋
顧今三十四年之間。
喬山日月寖遐。
鼎湖弓劒莫攀。
而公儀形
莫得以見之。
予小子於此
安得怵然興愴。
篇末
附以診筵。
以示公嘗藥之勞。
而診筵事例
經筵等。
亦以類會之也。
  陳戒引
公元1085年
 此篇。
卽公陳戒之辭也。
乙丑秋
承旨筵奏者。
不忍復提。
在所略也。
  學校
公元1110年
 我朝太學
刱於國初七年
相地國都之東崇敎坊
乃命驪興府院君閔霽治之。
於是成均之官
粢盛之田。
建明倫之堂。
武定文治之盛。
可以竝稱姬周辟雝矣。
獻陵朝。
謁聖之禮。
命大提學卞季良
廟庭之碑。
陞配曾子子思子於聖廟
又以子張
十哲之列。
董仲舒許衡從祀兩廡
揚雄之享。
釋奠之式。
廟朝
王世子入學之禮。
成廟朝。
尊經閣
五經四書藏之
八道書板
竝印以儲之。
經史百家
無慮數萬卷
大射之儀。
養老乞言之禮。
位版之設櫝。
享祀之用桌。
皆昉於是時。
宣廟朝。
兵燹
朔望之奠始廢。
而只行焚香
廟朝
酌獻文廟
仍定酌獻之制。
廟朝
太學生序齒之禮。
慈壽仁兩院
僧尼城外
以其材。
丕闡堂于明倫堂之西。
廟朝
公伯寮等十人之享。
龜山楊時豫章羅從彥延平李侗勉齋黃榦從祀兩廡
崇節
以祀董養何蕃陳東歐陽澈
陞配宋六賢聖廟
而我朝儒賢之從祀
中廟鄭文忠始也。
謹按皇朝
典。
州郡之學。
器用八籩八豆
樂用六佾
朝之用十籩十豆。
蓋違於禮意也。
啓聖祠之議。
始於有宋熊禾洪邁
皇朝嘉靖初
張璁言。
始建祠以祀之。
宣廟朝。
文烈公趙憲
質正官。
回自京師
請倣皇朝
建啓聖祠。
廟朝
因儒章。
博詢儒臣
文正公宋時烈力贊之。
歲儉
克成
逮我肅廟朝始成。
學校所由興也。
予惟興學之方。
在於尊經
尊經之閣
書籍蕩然
殊非朱夫子藏書白鹿之意也。
命館官掌出入
以嚴其典守
仍令館官另擇而久任
任峻選而罕遞。
崇儒重道之綸。
三綱二倫之書。
仍躋先正文正公金麟厚於聖廡。
銓曹故都瑞麟
參奉孔德一支裔中。
世世祿仕
以倣中朝衍聖公世爵
朝籍無孔姓人。
則輒付初仕以爲制。
蓋欲明天理淑人心。
用追三代學校之盛也。
念昔齋薦之
成廟朝。
得文獻公鄭汝昌
中廟朝。
文正公趙光祖文康公徐敬德
宣廟朝。
趙穆
可以見我列聖菁莪棫樸之化。
卓冠千古
公於通籍之前
在泮爲掌議。
一以復舊反本之方。
慨然作爲己任
公之受知寧考
基於此。
自此屢被寵光
未幾登第
遂膺心膂
公元1148年
托。
而處地親比。
謹拙自持
不得不勉屈初志
大關係處。
亦不欲斂形迹
兩宋先正從享時力贊。
卽公宗伯建白也。
及至位躋中書
彌綸朝端
不知公者。
不知陰護之力。
觀於戊辰一奏
後之人庶知公本心
  待士引
 我朝以儒立國
待儒之禮。
旣盛且隆。
玉帛弓旌
所以賁其物也。
緇衣白駒
所以篤其誠也。
王國多吉。
儒賢輩出
蓋自賢關始也。
成廟朝每朔。
諸生臥內
講經義。
賜酒食。
仁廟朝。
司業
廟朝
祭酒
修明儒敎
自是以後
培養崇奬之效。
蔚然可觀
春絃誦。
家程戶朱。
濂洛關閩之統。
遂在東矣。
宣廟嘗禁擧子之用老莊文字者。
李涵莊語登第
旋削。
至仁廟朝
申其禁。
先朝因泮隷之設棚張樂於泮中。
施罰齋生
是皆作興之懿典。
振發之昭軌也。
於是乎文忠公權近
勸學事目
文成公李珥
學校模範
文正公宋浚吉
有四學䂓制。
大司成趙翼
學校節目
所以敦本懋實
修己治人之具。
造士之盛。
可以比隆三古矣。
予於戊午之冬
試泮儒於春臺
午飯
賜銀杯。
詩記之。
公元1799年
敬遵廟朝故事
己未之秋
命大銓臣道臣
慣習朱子書者。
俾各薦剡
先是令之體。
問經史之義於諸道儒生。
或賜及第
通仕籍。
裒其書。
命之曰賓興錄。
仍令道臣
別薦經明行修之士。
或除職。
或直拜守宰
名曰宣召人。
尙亦可以追列朝菁莪之化歟。
昔公奏我寧考曰。
周之士貴。
之士賤。
此非士之有異於周秦。
在於導之之不同
殿下務盡崇儒之道。
苟欲待士。
則先從崇儒始。
遊泮之士
自待亦重。
將使思皇之盛。
復見於今日。
林樊巖穴之間。
亦必聞風于于
有是哉公奏也。
  
科試
 科擧之法尙矣。
始於虞廷之咨采。
於周家之賓興
而在漢則曰孝悌力田
賢良茂才
魏晉則曰九品中正
在隋唐則秀才進士
我朝立國之初。
遂定其制。
內而成均正錄之所。
外而按廉旬宣之地。
經明行修者。
開具年貫及所通經書。
登于成均館。
四書五經通鑑
其高下。
是爲第一場。
送之禮曹。
試表古賦
是爲中場
試策問。
是爲終場
通三入格者。
三十三人
送于吏曹
量才擇用焉。
於乎盛哉
試以經書
古明經之意也。
試以表
賦。
博學宏詞之䂓也。
試以對策
直言極諫之義也。
其後隨時因革不一
文忠公權近
請設漢吏之科。
以其漢語吏文嫺習也。
厚陵朝設科
乙丙等第
竝設生員進士試。
此小科生進之始也。
獻陵朝。
卽阼稱慶而設增廣之科。
只擧生員試。
增廣取士之始也。
試文臣。
放榜錫宴。
文臣重試之始也。
設文武科
龍虎榜
武科之始也。
幸學試士
謁聖試士之始也。
廟朝
擧人講書
製述先講之始也。
呼名納棘圍
搜挾官。
分立門外
搜括衣襟
如有文書挾持者。
捉付巡綽官
天明出題
當午收券。
卽英廟盛典也。
增廣分兩所試取。
殿試之講。
四書一書
文廟懿範也。
進士試。
十韻詩。
古詩
詩賦合爲一場
卽端廟美制也。
廟朝
別設二所
講易
此別試之始也。
成廟朝。
親行釋菜
試士陳賀
卽日放榜之始也。
中廟朝。
親耕耤田
別試講經之法。
此別試捧講之始也。
試館食堂儒生
此到記試士之始也。
宣廟朝。
設科春塘之臺。
春塘試士之始也。
試圓點儒生
此圓點試士之始也。
仁廟朝。
科擧之久不設行
設科取士
此庭試之始也。
監試時。
家禮小學
先講後擧
禮官姜碩期之言而行焉。
所謂照訖講也。
廟朝
文廟後。
還御春塘臺而試士
謁聖科行春塘臺之始也。
庭試後更試鄕儒。
後庭試之始也。
先朝三日製,九日製,黃柑試。
遵肅廟朝故事
賜第人日製,七夕製。
皆賜會試
凡有慶。
設科取士
所以廣慶也。
西北耽羅。
命官設文武科
所以綏遠也。
以至武科
勸奬興起之方。
取次大備
關北親騎衛。
關西武士
江華府壯義旅
海西武士
東萊府別騎衛之都試
於肅朝。
關東嶺南武士
六道選武軍官
海西追捕武士都試
始於先朝
道馬兵及南漢守堞軍官都試
卽予嗣服創行者。
國朝經文緯武之法也。
予於初元
先以科制
問於在庭。
大小科。
改制也。
曰生劃科。
增額也。
曰圓點科。
復講也。
而予每以爲朝廷誠能得人
九經齋。
不必復也。
延英院。
不必倣也。
館學之儒。
不必別選也。
辛亥
科場早呈。
躁競紛沓之歎。
舒緩和泰之音。
命大臣文任博議
先呈時限
以懸題後三時。
以爲式。
仍命修明照訖之講。
試官以三司。
蓋用先朝丁亥受敎也。
丙申秋
修明春秋到記之試。
發策取士
又於興泰
公元1777年
門外
筆札
用漢之賢良
宋之天章古事
到記之臨軒親試。
蓋始於此
而每於機務之暇。
課試太學生
躬考其卷。
手書其等。
或賜及第
或付初試
予以內府書籍楮毫。
而歲一筮仕
太學齋薦之例。
每年外應製榜目。
類以各姓。
姓凡一百一十。
命之曰育英姓彙。
仍以泮儒應製
手加批圈。
故例文臣應製也。
文衡之券。
特用御筆親考。
則御考事體
迥異常格
自今御考初試者。
十度初試
許赴十次會圍。
而泮儒親試。
始於丁酉之冬
試券御考。
始於壬寅之春
又於辛丑
講製文臣三十七歲以下圈人。
講以經史。
製以詩文
蓋欲長其識解
諸事務。
以需當世之用。
倣宋講讀官於不講日進漢故寔之意。
命以經史子集國朝文獻
次第
則庸,學,語,孟,詩,書,易,三禮春秋
史則史記,前後漢書唐鑑,宋名臣錄。
子則五子
集則陸宣公奏議
國朝國朝寶鑑五禮儀,文獻備考經國大典大典通編。
以爲上下質難之資。
至今數十年之間。
大官至翰注。
多從此出。
其於籲俊用人之方。
未必無所補也。
謹稽先朝己卯
下勸士讀書綸音
式年科謁聖科外。
皆令三經中一經。
公元1766年
從自願背講。
監試會試
背講小學
而圓點之試。
亦令先講而後製。
及至丙戌不復行矣。
呂成公浙江
敎人科擧之學。
朱夫子嘗非之。
况今赴擧者。
惟以抽黃配白。
尋行數墨
沾沾自命
而不讀經傳之書。
不知性理之說。
文體職此而漸乖。
士風職此而漸渝。
敎職此而漸薄。
大抵講經之乍行旋罷。
可惜也。
故予於館學次之講。
輒命齋任及居齋儒生
一經
槐市芹宮之間。
日聞誦讀之聲。
然而鄕擧里選之䂓。
不得行於後世
科制之弊。
無可以矯捄者矣。
或有言面試者。
予則曰古昔盛時
券無糊封。
封無割標。
降及後世
士不自重
範驅變以詭遇
揖讓化爲傾奪
於是乎縛束拘檢之。
禁網寖密
有識竊譏。
無文而倖科者。
朝廷之責。
主司之失耳。
今若又設面試之法。
則是齊魯待士之意哉。
夫子不爲已甚者。
政在此也。
公於選擧之制。
建白者多。
而或廷議不一
或因俗習之難矯。
未能展盡所蘊之經綸事業
尙記公對予言選擧不公
慨咄不已曰。
人臣容私於場屋取捨
其心之無憚。
甚於擅用威福
得一分。
必有一分之益。
目今先務
於革科弊正士趨。
如使
公起之九京
謂能禮樂征伐之出於出處耶。
恨不能質焉。
  憫恤引(附繼絶)
公元1783年
 我朝之恤典
文王四之德也。
臣隣優禮殊待之。
有光於𥳑策。
廟朝
鄭昌孫丁母憂
近臣慰撫
特停朝市一日
宣廟朝。
沈喜壽作相三年
未有室廬
命召
不知所在
特出廏馬
賣馬買家以賜之。
仁廟朝。
鄭忠信病。
太醫
給人蔘二斤
至今以爲盛事
予於癸卯
作字恤典則之書。
命京外收養遺棄之兒。
給糧饌以濟之。
五部頹戶。
始照外邑之例。
恤典
信度公愼勤之閭。
贖忠翼公鄭崑壽之第。
立秀泉君之後
金宗瑞之祀。
今見公所奏。
往往有先獲我心者。
不覺拍案而起也。
宗親勳戚大臣重臣之家。
忠賢遺裔四民無告
優恤收錄
猶恐或遺。
莫不以此多公。
公亦自在釋褐之前
念念存愛
至于綸扉而執國命
慥慥一念如一日。
拯濟救活者。
以千百計。
蓋公性度然也。
嘗在相府
有一錄事單衣弊袴
侍於公者。
公卽解衣而與之。
有言公之此擧稱道之者曰。
不待勉強油然自不能已。
不徒錄事事爲
然。
親戚故舊喜施與。
致意急人之難
以是所居蕭然
不知槐棘之門。
雖以世人不悅於公者。
不敢以吝於財利疵公。
予笑應之曰。
未曾阿好之者
其言乃若此。
大同公論
卽此可驗。
編是書。
不可不以異於公者。
譽公之言。
特錄之。
外此公之樹德播恩之常所慣習見聞者。
近於一己溢美
不能槩及其萬一云爾
  優老
公元1782年
 養老之禮。
昉自有虞氏之二庠。
歷代承之。
深衣玄衣
昭其儀也。
祝哽祝噎
優其禮也。
我朝是禮。
始於英廟朝
百歲以上者。
歲首賜米
月致酒肉
八十以上賜爵
賜宴
而羣老去杖拜。
一坐再至。
坤殿宴老婦思政殿。
中廟朝。
湖南長水縣惟良趙氏年一百二十二。
而四十三生子名行
坤年八十。
敎以堯舜之年。
亦不至此
賜衣食。
廟朝
庶人百餘歲者。
給扶而致之庭。
珍羞
廟朝
以大王大妃殿周甲
公私賤年八十以上者加資。
三十二年。
行老人宴。
與宴者一百有五十人
先朝嘗頻御闕門
士庶年九十以上綿。
朝官年八十以上食物
宰列以上父年六十以上
侍從以上
年七十以上
特賜米肉
又或賜庶民耆老宴於通衢
當先壽域春臺盛會
凡於覃恩廣慶之際。
公所仰贊而俯施者屢矣。
逮予踐阼
朝官年八十。
士庶年九十。
每歲加資。
在京者。
自可按例
而京外士庶外邑朝官
須有子孫上言
始乃覆奏
命京而五部
外而列邑。
躬親訪問
報于京兆巡營
單狀聞。
夫人封爵準此
每歲正月二日
以老職加資下批。
政事入稟敎旨
地方官傳給後。
道臣狀聞
年過百歲者。
超付崇政階。
拜樞銜。
歲饌加給
以爲式。
甲寅
以慈殿聖五旬
慈宮寶齡六旬
百官進賀于殿宮。
朝官七十。
士庶八十以上士庶未八十而偕老者。
爵人一級
資窮及朝官七十而偕老者。
賜米綿有差
年及格而資者二萬五千四百九十五人
夫妻偕老四萬九千六百五十人
七萬五千一百四十五人
而挈其年合數之。
爲五百八十九萬八千二百十歲。
編之爲書人瑞錄。
乙卯
慈宮詣顯隆園。
還御華城。
進饌於奉壽之堂。
宴老於洛南之軒。
而乙卯生老人
亦許參宴。
隨駕老人議政洪樂性等十五人
華城老人參議李奭祚等三百八十四人
扶杖就位
公元1793年
一坐再至。
賜饌散花
三爵
第一工歌鹿鳴天保
第二爵。
工歌關雎鵲巢
第三工歌南有嘉魚南山有臺
頒黃紬巾。
以佐鳩杖之繫。
賜帛一匹
華城老人
竝加資。
是歲領議政洪樂性,僉樞權挻爲司馬回榜。
中樞李弘爲文科回榜。
僉樞日輝武科回榜。
親臨放榜於萬八門。
五世同堂
癸丑回榜之綾恩君具允明行四館故事
八十元輔之回榜。
罕有盛擧也。
况其回榜之榜。
卽前乙卯稱慶之科。
其時靈城君朴文秀北山志喜有詩。
予尙今以爲感。
命領議政以下往遊北山
續和靈城之詩。
顧予皇天祖宗之眷祐。
千載難逢之會。
擧國朝初行之禮。
從今億萬斯年
無非祝慶介福之日也。
  旌贈引
 我朝旌閭贈職之典。
始於獻陵朝注書吉再旌閭
侍中鄭夢周之贈職。
宗親文武官實二品以上
追贈三代
大典之法也。
醫譯中庶贈職者。
勿許參判。
摠管加設同樞贈職者。
勿許左右尹。
續典之法也。
公嘗承聖敎
定贈職階梯
至今按而行之。
宗親武官正二品
始許易名
儒賢及死節人
公元1772年
非正二品
特許之。
蓋亦金石之章。
當是時。
二品以前未經顯職者。
陞正二品
爲知中樞
則輒議諡
故公乃筵奏。
非經亞卿實職
無敢僥濫
百年以前
卿宰議諡
輒筵稟始許。
亦公在中書時定式者。
而今復閣不行
有司之責耳。
予於崇飾忠義之方。
如恐不及
崇節之祠於松京
宣金濟之諡於平海
以及金澍,尹璜諸人
而竝施節惠之典者。
勝國忠臣也。
和義君及成勝之諡。
贈朴季愚尹生之職。
築壇於莊陵之側。
從與享之者
卽端廟忠臣也。
忠義壇於尙州
以祀文烈公尹暹。
贈副學朴箎。
承旨李慶流。
加贈忠武公李舜臣
爲領議政
親撰旌忠尙武之碑。
遂及諸沫,梁大樸金德齡李億祺,鄭運。
皆許贈職易名者。
壬辰忠臣也。
三學士之後
七義士之享。
宣額於龍灣之兩祠。
篆首於㺚川之遺墓
以至李尙吉尹棨洪命耇。
特命不祧
議鄭雷卿之諡。
旌姜孝元之里
卽丙子忠臣也。
衛士山僧之微。
若能立節死國
朱夫子表章之。
蓋亦有深意也。
所願者。
朱子也。
慕堂洪公贈諡
所以尙德
而亦爲摯任之也。
公如有知。
知應與有榮且幸矣。
  
使价引(附咨文,別星,支勑)
公元1394年
 予閱奏藁
至使价篇。
附以咨文,別星,支勑者。
未始掩卷而歎也。
念昔天啓以前
詔使之來也。
儐相唱酬
禮之問答
儀章整肅
遺風雅韻
至今被於江山文墨之間。
鹿鳴皇華之盛。
不可復見矣。
洪武甲戌
朝京之使有四
冬至正朝聖節千秋使是耳。
謝恩奏請進賀陳慰進香
隨事差遣
自仁丁丑
千秋而有歲幣使。
乙酉因彼國言
三節歲幣一行
公於使价之行。
多有建白者。
其一。
使行節目也。
其二。
比包也。
其三。
官帽也。
其四。
象譯也。
予於丁未
就使節目
依彼國之會典
照我朝之通編。
參互淘洗之。
明季淸初文集及稗官叢史雜說
有害於世道者
竝與雜術文字
而別立科條以禁之。
仍以禁紋節目
印給於使行與曆行
不爲帶去者。
灣府論罪
所謂刷馬驅人之爲弊於彼地者。
無異強盜也。
刷馬減則驅人亦減。
驅人減則其弊也可以稍革矣。
故命於八十二匹減其半。
代給銀七百五十餘兩。
柵門
雇車載運
又於癸丑
申潛商之禁。
而明比包之法。
蓋潛商各貨。
金貂蔘珠。
無脛渡江
及燕
公元1781年
物之販來也。
變換名物於比包之冊。
減其折價之數。
掩其潛越之迹。
故命廟堂明節目。
又於辛丑
因帽廛之失業
劃給無稅之帽二百隻。
甲寅
以譯院公用之漸縮。
歲取銀貨於箕營。
命二百隻。
各付千隻應出之內外
象譯柵貨。
必準千隻之帽。
然後始許貿他物。
一隻準式
則帽稅準此徵用
蓋昔使行時支用
象譯策應
自宣廟朝倭館開市之後
燕貨自本流通於倭館。
與之交販。
及倭自長碕島。
通貨南京館市。
鹽菜而倭銀不至
象譯無以充其包而失其利。
先朝戊寅
設官帽。
內而戶曹及各營。
外而關西監兵營
宣川義州出官銀四萬兩。
每使行貿帽一千隻。
分給於帽廛及箕營,松都灣府商賈
俾散賣取其利。
作銀還納
而每隻加納銀十八兩。
付之譯院。
以爲支用之需。
其時戶曹以每行貿帽。
遍滯京外。
自歸陳棄。
報廟堂。
請禁別使時貿帽。
公判之曰。
別行加貿。
雖似贅剩
渠曹契活。
不可以全防。
節行六百隻。
曆行二百隻。
別使之行。
曆行咨行。
毋過一百隻。
以爲式。
奏藁所不載也。
是後銀貨漸踊。
還納之時。
無以作銀。
至於以錢代銀。
公家之給銀捧錢。
戒在尾
公元1775年
閭。
乙未罷官帽。
官帽旣罷。
支用無階矣。
予於丁酉
始設稅帽。
每使行不給官銀
使私商自備
貿帽。
亦以一千隻爲準。
自灣府。
收每隻稅錢四十兩合四萬兩。
付之譯院。
仍命廟堂
改定勑需定例
畿內列邑。
置勑需之穀。
蓋於公所經紀者。
潤色增損之也。
使行入燕之必趁臘月之卄三也。
燕中公用之毋過銀貨之六千也。
卽亦新式
丁巳命燕行八包之用蔘。
古例卽然。
而蔘踊則代銀。
銀踊則代蔘。
國體與事面。
甚爲正大
自今銀蔘通同充包。
成事目以行。
而定蔘以一百五十觔。
彼中南北語音各異。
我國譯語
有新舊本。
新本卽方語也。
舊本卽正音也。
故命於科試取才以新本。
長語取才以舊本。
而又命文臣。
漢語殿講。
著意肄習
仍於朝夕觀閱之書籍
逐字漢音以覽之。
蓋寓思漢之意也。
  交隣引
 我朝交隣。
日本也。
琉球也。
野人也。
琉球野人
修執壤之禮。
則我有郊勞館享之儀。
成廟朝。
有久邊國王李奉表稱臣
其後無聞焉。
野人竝於滿州
琉球阻於耽羅。
不至
日本至今
公元1789年
通書契。
而其使价不許上京
令就釜山館而止。
畠山以下諸酋遣使
宣廟己酉而罷之。
倭館在釜山鎭之西草梁之村。
館以待之
蓋自英廟朝矣。
往來聘問之節。
則有癸亥約條。
壬申約條。
己酉約條。
癸巳定式
辛卯約條。
裁判差倭。
公幹輒來。
竣事則還。
始於孝廟朝
館守倭率禁徒。
戢館倭。
始於仁廟朝。
蓋於龍蛇之後
倭因沈惟敬求和
我朝拒之。
及源家康款請通好
羈縻不絶焉。
公嘗以倭料米依續典施行爲請。
謀國良法也。
予嘗命廟堂
撰成接倭節目
其一。
差倭出來之後
柴炭之任譯者
永爲革罷
自濟每年送錢四百兩。
以爲策應之需。
其二。
差倭跟役之濫率者。
若不諭還送。
任譯私自供饋
施以極律。
其三。
差倭留館支供
趁期入給。
其四。
倭物若非開市日。
切勿出門
營閫邑鎭。
不時貿取者。
一切嚴禁
犯則監司以下施以重勘。
其五。
公木五十匹。
定稅十兩
一如灣府帽稅之法。
以爲任譯公費
其六。
商賈藥材海蔘。
出公米手標者。
以潛商律論。
其七。
木八升四十尺兩端靑絲者。
趁三四月輸送萊府。
其八內局所用黃連
不爲去毛
以除難捧之弊。
似此籌
邊謨畫。
恨未與公講劘
每對筵臣。
未嘗不言濟時之具。
近古罕倫
而爲之愴然者久。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