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密阳 朴齐家修其甫著)
 书
  
答崔(辉祖)
短日如永。是暄之故。即看书中。静居如昔。可慰可慰。不佞顷者之出。适与足下入城之日同。是不佞之不幸也。于足下何有。向托文字。只缘风雪昏阴。疾病间之。尚不能握笔一思。少俟如何。不佞之意。以为其言非挽非诔。惟以不佞之于足下。所以慰之之中。略加事实者为得耳。足下以为如何。近藁虽有索。实无所蓄。自立秋来。罕言诗文。诚懒矣。且揔而言之。极涉区区。足下之言。是以昔日之我。视今日之我也。然不能也。非不为也。厩中有驴。选日骑出计也。不备。
答李(梦直)
岁时得复书。遥认哀无大𧏮幸幸。仆病与齿添。学与日退。柰何柰何。仆之甥于哀之门者凡几年矣。日闻吾言。日见吾事。犹有此二子疑邪。仆平日口拙。不能与人淋漓。懒不能尽力为学(一作举)子文。此所以不容于它人者也。或有所往。皆如我孤寒迂阔之士一二人外无之矣。以此为多识人乐出游则岂非言之过哉。足下试聚十人而问之。岂无不识一人者也。试以一月而观之。岂无一日不在家之故耶。仆尝谓友曰吾恐后人之目我以文人而已也。其心犹有不忍为舞文轻薄之为者。此岂非哀之所明知明见者哉。今足下之责我。岂非爱我之深乎。仆岂不知也。夫足下知谤之滋甚之法乎。有人于此。一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58L 页
客来则先问曰某人谤我。子闻之否。其人若已闻则必曰闻之果然否。是使其人明信其前者之说也。其人若未闻则必曰是何言也。然则不得不举其本末尽说之矣。是又添一人之口也。几何而其谤不遍天下也。仆见足下有亲旧。必先爱我而誇之。誇之而又虑之曰此人好奇。如此如此。是足下之亲旧知我好奇也。其人闻而又与其亲旧言曰某人言其妹夫某人之名。虑其好奇云。于是四座相应曰然其言是也。夫好奇非末世之利也。是足下亲旧之亲旧。知我好奇也。如是数月。孰不知我之好奇也。其实仆何尝好奇哉。其实足下辈以奇蒙之也。夫好奇云者。以其诗文书札。少异于人耶。足下见仆言语书札。不问谁人。尽皆如是耶。仆有一二人许如是。又如足下许如是。如足下许不如是。则何处而为之哉。足下见吾书则藏之。向人初勿誇。我又勿虑。我有过则从容言之于仆。则仆当曰是真爱我者也。今足下有若以仆不纳谏而自圣者然。是弃我也。岂仆之所心哉。夫谤以自口添。爱以易誇败。匪我非亲。越亲则疏故也。辨论之际。不免自讼。惭愧惭愧。仆之所以至今不言者。以待足下之自知耳。今而后足下得晓然哉。意不胜笔。词无伦次。恕之。
二年来侍奠气力支安。雨露无濡。孝子之心。想益无涯。遥遥悬溯。窃闻先府君墓前魂游石底。刻行迹以代志云。夫埋之地中曰志。有碑复有志者。古人深虑。俟千万年后地中之事以验之。今此石百年之内。不知其必无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59H 页
倾侧。则陵谷未变而使人疑先府君志又已出人间也。殊欠永久。仆以志文自在。以俟它日。又别作一铭以刻之。于义无害。于传后之道。亦有所补。犹杜元凯二碑之意也。仆今作魂游石铭并序四百字。其文非志非碣。而而谓之志与碣。亦无不可。使后人见之。知于公非它人之作。而仆亦少叙平日区区为公之意。哀可去就之。仆之文。生平不合于时。此亦惟哀心决。不必问之它人。听其可否。仆亦不敢舍己徇人。以求合也。愿图其石形以来。当书之以送矣。 先府状草。仆何敢慢忽。秪缘屡更草藁。终无合意。此非时日之事。少俟则完矣。后未知以此受志文于何处。而近世必以爵位取祖先墓。至于僧辈碑铭。亦假时宰官衔。或有它人作之。取位高者名以充之。此卑卑之习也。夫为其先也。思欲不朽。当取天下万世可传之文。非有一分爵位关于其间也。哀辈能摆脱此习。则朴美仲先生现在之韩苏也。其文虽多被俗人訾謷。然此非可与不知者言。则先府君志文。不可谓无其人也。仆虽非敢阿其所好。然仆之言。亦何望其必信于足下也。惟尽吾心而已。
与柳惠甫
雨如牛涎。三日不绝。想孝子之巷必泥。弟欲一话于哀者久矣。而骑驴则难于久坐。不骑则难于远步。所以蹰躇耳。但卖驴买屋而相近则幸也。
复秋声馆丈人
夕日尊书到扉。岂非有情。春雷启蛰。仰惟起居吉祥。贺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59L 页
不胜焉。鄙人永昼无为。与睡为邻。乱帙蒲团。略约有趣。足下之杜牖不出。政是书生本相。夫可观多在静坐。鄙人每恨不见管处士四十年木榻上为何事耳。足下其以所有示之否。李懋官亦安閒云。而深泥隔巷。有怀莫寻。鄙人或出门散步。怅然而止耳。适有它事。使来人久立罪罪。
岩栖翠樾。纵谭千古。足称晟事。足下之案。譬如佛头。鄙诗不合久污。请还之。
鄦氏说文。仆畴昔之观多草草。见在足下而不能借。则他家所藏尚何道乎。俗讹谓借书一痴。痴者瓻也。黄庭坚曰不辞借我书千卷。它日还君酒一瓻。瓻酒瓶也。足下更详之。
与洛书哀
丝雨丝烟。摇曳残春。不审孝子诸节如何。仆妻忧少弛。而武陵先生游满月台。懋官作黄州行。转向平壤。归期各一月内外也。惠甫足下辈皆罪蛰。惠甫闻又客于宋氏村云。是以出门无所适。吾辈青春弱冠。尚尔落落如此。年纪稍长。俗缘转深之后。则时事可知。一二年前。翩翩去来。饮酒繁华之事。已如破梦之不可续。流水之不可捉也。仆近日无所寓心。不读书已数月。花树楼台之观。亦大无聊柰何。送懋官诗呈焉。一览可矣。
答孔雀馆
十日霖雨。愧非裹饭之朋。二百孔方。爰付传书之仆。壶中从事乌有。世间杨州鹤无。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0H 页
附原书
 厄甚陈蔡。非行道而为然。妄拟陋巷。问所乐而何事。久此膝之不屈。柰好官之莫如仆仆亟拜。多多益善。玆又送壶。满送如何。
寄炯庵
侧闻先生新盖其庐。茅茨甚洁。想先生坐著。日益翛然。仆家居杂绝三页。玆求评点。仆以为文无先生评。如葬不得韩君铭。先生何秘惜不出。使慧墨坐乾。妙字归空乎。
与龙湾人
关塞千里。消息动以岁计。怅怀非特今日。第问自此踰西。想间关多矣。仆日以断编残书为业。碌碌无可言。遥念统军亭上酒。威化岛中猎。未尝不翩然矫首。不知形胜繁华。能消得客愁几斛耶。仆生平无嗜好。惟中原纸爱之入骨髓。龙湾之界燕。其近若衣缝然。此纸呼吸可致。足下能发橐中钱贸赐否。以其宜书画耳。
与郑生员(文祚)
齐家稽颡再拜言。胤郎之逝。是何言欤。它人易得。胤郎不可得。如可赎兮。人百其身。虽其骨肉之情。非所论于死者之才不才也。以天地观之。尤当为贤人嗟惜也。向者伯从氏临门。闻郎疹已消而病不退云。憧憧之心。无日无之。而丧居食贫。僮婢鲜暇。凡诸问讯。类多自绝。咫尺之书。竟未遂志。只屈指计日。谓当盥栉而坐矣。谁知不忍闻之声。忽及于梦不到之地耶。惊疑之极。不能自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0L 页
定。因人推问然后。方知下药且几遭。而疾革且几日。而余犹不及知之也。如果知之。虽衰服之中。独不可破礼一诀而返耶。言念及此。遗恨曷追。窃念胤郎平日。无它徵逐之诸少年。而独好一日长之余。入吾巷未尝不过余也。过余未尝不款款焉不忍去也。论心出乎科举之表。讲学及乎书数之末。磨砻切磋。期造乎远大高明之域。天理难谌。秀而不实。浇漓日甚。气数不完。命也如之何。夏初游北汉。归言有草画数幅。竟当自袖来云。即此一语。便成千古。偶一触及。心死气尽。从今以往。百千万日。思之不穷。忘之不得。不知将何以处之耳。伏惟慈爱隆深。摧裂哀酸。何能堪抑。昔人语程先生云先生平日所学。正今日要用。固知守道之笃。必能以理遣之。而区区所望。亦惟此耳。残暑尚尔。殡殓之节。及期未易。尤为悲系之至。齐家苫坐之人。礼不可往吊。惭负幽明。愧恨何极。临书潸然。伏惟鉴察。
与金石坡(龙行)
足下可谓忍人矣。方仆之坐望月寺也。足下不经出托以便旋乎。已复过期不返。仆以为当先往玉井寺。遣僧寻之不得。仆将躬往天柱。时雨雹交作。蹰躇而止。终宵啧啧。不知足下滞于何寺。而思我不已也。翌日晓大雾漫漫。四望如水。仆褰衣从林脊。寻玉井路。至则无矣。再踵国清寺。遍问皆不知。有老释云昨午单身容人。暂入旋出。恐或此耳。仆乃怅然良久。遂至天柱。见背立而颀然者。辄心动足下之来归也。然又虚到矣则始怨矣。方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1H 页
足下之与余期于开元寺也。地是五十里。日是数三日。足下乃能不来。何其过人也。及其既逢。饭而联案。寝而同衾。同赋诗也。同饮酒也。忽然不告而去。使多情弱质之友生。不能一刻放心。至于两日。则非狂即忍。足下其为何哉。且深峡初来。行路不惯。步有危石。行怖恶兽。狐疑不定。视发则犹不白。视膝则已泥矣。又窃思开元寺是仆辈初度信地。郑子禽之所留约处也。冀足下之或在于斯。疾走如风人探之。不觉仰首之长吁。悲凉踯躅。如𥌒之无相。此时此情。今日已忘之矣。且足下谓郑子禽六日必来。故仆之留专以此也。然其日阴晴不定。仆恕之曰或不来。犹非无信也。翌日复终日于望月。三遣人觇之。仆亦自往候之者三次。不逢然后沛然有归志耳。然今日历路。又往嘱僧徒。谓若有二秀才自冠岳来者。当说我名姓。喻以斯意云云。归时益叹足下之又作捕风语也。堪叹堪叹。今才入门。暝色入研。有言莫尽。且无伦次柰何。为足下忠告之意。如是而已。
与徐观轩(常修)
仆居穷巷。不闻人事。白永叔送人言足下北谪。仆急赴寺洞。行已四日云。仆以不即通咎懋官。懋官谓当已知无疑不报云。嗟乎。既已当别。亦复柰何。朱炎赫然。何以作行。板屋殊风。何以眠食。獠音毳裘之间。何以消遣。仆老母宿疾复发。兄与弟夜不交睫。昼不解带者二十日。今虽几差。馀候尚尔。既不能临行握手。慰劳相遣。又不即乘便作书。为店中颜面。回忆前游。落落如星。仆每往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1L 页
塔下。必审稼云。读书而归。然家远不能数也。仆近日惟思控一快马。往观六镇山川。与足下相见而归。然妄想也无益耳。绝塞人稀。书牍莫凭。惟愿自爱于风露之中。一幅纸不能千万。
北关其镇白头。豆满,鸭绿之所出也。其木桦其鱼比目。女红多麻。男子射猎荒原水草之间。野人之烟可望。役车辚辚。马畜成群。朝鲜一隅。独此有中国风俗耳。行役二千里。为客数十日。古迹名胜。领略多矣。此亦 圣恩。但二亲老病在堂。弱子读书。无扶护成就之道。为足下念之如己。然稼云之学。有懋官在。复何忧哉。仆尝闻塞北处暑日必霜。足下当早寒。惟愿努力加餐。前书书致既久。又尾此书。板屋无聊之夕。展而慰之也。
齐家罪逆深重。十一岁而丧父。二十四而今又丧母。所谓生我鞠我之恩。一无报效。哀苦之情。弥亘天地。念先母孀居食贫十有馀年。身无完衣。口无适味。鸡鸣不寝。为人佣针。而遣子游学。子所交游。往往多先生长者。当世知名之士。则必极力招致。具酒肴以待之。见其子者实不知其家之贫也。仆之得专意游学。以有今日。皆母之赐也。嗟乎。仆既不得以菽水承颜之资。尽子职于平日。则欲以文字不朽之业。扬亲名于身后。徒见其无益而重其不孝也。然庶当世之仁人君子见而怜之。
会友记送去耳。仆常时非不甚慕中原也。及见此书。乃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2H 页
复忽忽如狂。饭而忘匙。盥而忘洗。嗟乎。此诚何地也。朝鲜耶。吾则浙江也。西湖也。彼竖高横阔。不计道里。浩浩荡荡。不辨牛马之辈。隐然以此为真世界。生老病死于数千里圈子中。其心果能知有中原乎否也。其一语及中原。必逊言而谢之曰。朝鲜尚未尽观。其一夏虫井蛙。其二鹤唳风声。其一叫呶欢欣。称道不歇。一则中原。二则中原。何者好之。而何者不好之者耶。不然则书册器用。极欲效颦。一见已觑其可笑矣。纵使真假莫辨。索然则久矣。夫吾与惠甫辈则其天性乃能自好中原。又其所为略略暗合。此谁教而孰传之。若以我为勉强学之而然。岂真知者哉。嗟乎。吾东三百年使价相接。不见一名士而归耳。今湛轩先生一朝结天涯知己。风流文墨。极其翩翩。其人者皆依依焉往日卷中之人也。其言者皆历历焉吾辈心头之言。则彼虽漠然不知相隔于此千里之外。吾安得不怜之爱之。感泣而投合也哉。
与郭澹园(执桓)
齐家顿首澹园足下。齐家之获睹足下诗者。已数阅月矣。遥托神交。业已自处于友道之万一者。真如墦间之夫。每每称道其显者。而显者反茫然不知为何状。而足下之于我也。方且冥冥漠漠。因想无从。则魂梦之不接。与乘车不入鼠穴奚异哉。使足下它日而终知有吾则固不可不谓之友。而如或不然则其所自友者。岂不为人之所笑乎。然而并生斯世。亦可谓之大缘。比之九原之古人。犹若有未尽之气存于其间耳。夫终古贤人。同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2L 页
时者何限。而顾好其遥遥千载之上之人焉曰友也友也。则友之不可论于面与不面也审矣。嗟乎。仆点检身心。无一善之可指。而至于友朋一节。钟情独深。见古人之最重知己。或千里命驾。片言相合者。辄感激不能自定。自得足下诗。知足下胸中有磊落不磨之气。环顾一世。不肯与龌龊者游。故观其所语。思其所友。一日之内。神精百往。窃念生平慕中国如慕古人。而山河万里。日月千古。则每与炯庵诸人论此事。未尝不浩叹盈襟。弥日而不释也。初欲搆呈绘声园集序。兼寄拙诗数册。聊充纻缟。缘儿忧浃月。笔研无暇。顷于湛轩席上。只将澹园八绝。草草书过。昨闻炯庵诸人序草。皆就封裹已讫。便价将发。势不得罄竭愚诚。歉恨良多。又闻诸人或有请堂额记文者。仆亦欲与有所恳。愿得汾晋间名士之手刻。寄尚友中原。卧游古人之印章一枚。使海外穷巷书帙生辉。则非徒观美于研北。亦足断案于身后矣。如或叠赐高吟。因风寄音。永示不遐。则只取其相好之意而已。又何必以记事之文。髣髴而遥度也哉。嗟乎嗟乎。从今以往。我知有子。子知有吾。则百千万日。皆与足下相思之日也。生生死死。何忍忘之。心之所触。笔随而落。语无伦次。惟在恕谅。
癸巳中秋二日。朝鲜楚亭鄙人朴齐家和南。
  
(附)答书(郭执桓)
 大清国山右尧都居士郭东山。顿首拜书。奉朝鲜楚亭先生足下。于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上浣。以敝友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3H 页
邓汶轩先生得接大教。并承制荒园八景佳什。殊深感荷。惟是弟远处遐荒深山穷谷之中。得与足下作诗文交。寔前生夙缘。幸何如之。虽地处窎远。把握难期。当圣天子敷政宣化。中外一家。而此心耿耿之私。惟共瞻此中天化日。印结寸心。所去亦不云远且隔也。至索三晋墨法。在古者远不可追。而近代寔乏钜手。寄奉先大夫遗墨二册志铭二本图章二枚。统希朗照。诸君子悉致问。并道企慕。万里修书。何胜翘切之至。
 东山再白。我辈大世界大光明中。结此大缘。寔前生种此。但徒契神交。莫由握手。即朝鲜风土人物。亦无由聆睹。憾憾。思得一法庶可遣之。祈便中寄赐朝鲜版图图志全部。并足下小照。以便题赠数言。却寄送还。如此。虽不若把握朝夕为切切。然亦可以想像于意中也。何如何如。东山桓再顿拜。东山居士小像将来亦当寄奉。又启。
 桓顿首再启。弊居在汾阳东卧虎东山下。世事耕读。殊乏显宦。显者固无由而知。亦不欲其知也。日事疏慵。笔墨寔良友。承足下不弃。作人间神交良雨。寔前生缘。即来生缘也。愿时寄佳音。以慰鄙私。想不惮烦。以藉鲤腹雁足耳。再日本纸甚佳。或可购求。其惠寄之。上楚亭先生足下。东山桓顿首再拜。八月初一日。
与李羹堂(调元)
朝鲜畸人朴齐家。谨再拜献书于羹堂李先生门下。齐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3L 页
家海外之鲰生也。年今二十有八岁。家人罕睹其面。邻里不闻其名。不意今者因敝友柳君弹素所抄巾衍集。见赏于中朝之大人。倾倒淋漓。不啻若合席谈而倾盖遇也。此固毕生之大幸。不世之奇缘也。始而听之。惊疑失当。以为此特大君子包容之盛心耳。及观其评点之语。深入腠理。历历有当于心。决非寻常过去之比。然后直欲仙仙轻举。飞落燕邸。望颜烧香顶礼而返。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岂其好誉恶短而然哉。亦必有举国非之而不惧。一人是之而过望者矣。何则寸心之自知。不可以苟欺也。窃观先生著书满家。其未见者姑不论。试取其皇华集一二读之。韬光敛衫。斲雕归真。不为浮誇矜止之色。而沨沨然见其元气之鸣于纸上也。信乎大家之音也。而况先生以卓荦雄赡之才。处清华铨选之任。其一言之可否。足以进退天下之名流。则于斯时也。身为属国之布衣。名托上都之龙门。不朽之荣。比它尤当万万。虽然齐家庶几天察其衷。得随岁贡。备马前一小卒。使得纵观山川人物之壮。宫室车船之制。与夫耕农百工技艺之伦。所以愿学而愿见者。一一笔之于书。面质之于先生之前。然后虽归死田间。不恨也。先生以为如何。侧闻弹素之言曰。先生将欲刊行巾衍集云。若于一二年内。得见其印本。则绝胜于眼前之一杯酒矣。弹素以为有妨于弊邦之耳目。仆则以为其不知者则虽赏之不见也。但当择其心腹之人于传授之际耳。适以对策被选。将赴会闱。俗务缤纷。万语千言。笔何能达。惟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4H 页
在先生默谅。
  
(附)答书(李调元)
 调元奉书楚亭先生足下。自得手书。重如拱璧。其中眷眷款。实不任肝胆之切。尤令人肃然起惊。仆于君非有握手之缘。而以情相归如此。此亦有缘焉。喁喁之心。何由假翼自驰耶。足下之诗文。虽未获窥全豹。而即所寄各种风格。直驾曹刘。近亦在盛唐以上。洵人群之鹤而艺囿之凤也。以视世之椎剽而骄扬者。何止云泥之别耶。仆于文词。本不甚深。特以性之所近。如侯虫时鸟之时或一鸣耳。不谓足下谬见推许。岂心爱者见其好而不见其丑耶。所恨天各一方。未得共酒食之会。文字之欢。相与上下议论。参酌乎金石鼎彝之间耳。闻足下善草隶。及见手书。果名不虚。附仆所著有金石关文考。惜未得与足下见之。一订其失也。炯庵言足下为人短小棱劲。志慕中原。奇气横绝。夫豹死留皮。人患不传耳。足下年甫二十七。而所得已如此。必传无疑。何中外之云。夫天地之所以长留者。以其气也。为文之道亦然。有生气勃勃。贯乎其中者。其文必与天地同寿。古来忠臣孝子之所以不泯者。亦其气之不泯也。天地有时而倾陷。而此气必不与之倾陷。何者。有形者易敝而无形者不敝也。足下以为何如。刻诗之举。已与弹素言之。弹素兢兢以见怪为惧。而足下来书。有云不知者虽使之见。亦不见也。此言似较弹素更进一解。来诗一首。酷似康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4L 页
乐。依韵和之。自惭岛瘦。有韵难转处。加二三韵。想不以为非也。拟尊集一序。自愧不文。足下见之如见有疾者。幸勿之也。并候近祉。不宣。楚亭先生足下。丁酉七月初四日。李调元拜。
与潘秋𢈢(庭筠)
朝鲜畸人再拜白。潘秋𢈢先生门下。足下之知吾。自巾衍集始。而仆之交于足下者。盖已十年矣。仆与洪湛轩初不相识。闻与足下及铁桥严公,筱饮陆公结天涯知己而归。遂先往纳交。尽得其笔谈唱酬诗文读之。摩挲不去。寝息其下者累日。嗟乎。仆情人也。阖眼则见足下之眉宇。梦寐则游足下之里闬。至作拟书欲自达而止。可览而知也。何幸天缘凑合。敝友弹素柳公得交于李雨村先生。因而又与足下通其殷勤。至出敝集而批评之。自此以往。仆之心固已得接于吾秋𢈢之前矣。意者精诚所到。鬼神通之而然耶。其跋语之翩翩。序文之丁宁。各能随事而尽意。其与雨村先生时有不同处。亦足以知其指意之所在。可知中朝君子之慧眼如月。无所容其毫发之欺蔽也。仆素不喜为诗。且其才品最下于集中之诸君子。而若其慕中国之苦心。则诸君子亦各自以为不及也。非诗之足称。庶几因此而附尾而得不朽于千秋。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也。筱饮之进士见作何官。何时在京。从今以后。惟愿一见秋𢈢之颜范。倾囷倒廪。当胜读十年书也。未知竟成此志否也。筱饮先生处亦有信息。幸为致意。山川间之。后会无期。临楮惆怅。魂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5H 页
销目断。柰何柰何。忙甚未及尽意。统希雅照。
  
(附)答书(潘庭筠)
 庭筠顿首再拜启。楚亭先生足下。春间读巾衍集。始知先生名。钦服妙咏。及三君子之作。叹为目中所罕见。深以未得相与题襟为憾。悬拟先生品望。必嵚㟢磊落。迥异恒流。读诗可以知人。又见诗注中猥及贱名。感先生之知筠。而愧筠之不能知先生也。诗卷迫于朝夕持去。匆匆一读。未及获尽窥籓篱。钞掇仅二三十首。益滋愧矣。顷接手书。雅意勤拳。奖许逾分。又读八年前拟寄筠书稿及笔谈跋语。感且欲泣。先生之知筠久且深如此。而筠懵然未知。一朝知之。即千里命驾。终身追随。犹恨其晚。况都不可得。虽木石鹿豕。亦难为怀。不特令人感交道之重也。先生初未识洪君湛轩。闻其入都订天涯旧雨。而即往友其人。又因洪君而爱及屋乌。并欲以其友为友。虽古人之重交道。亦未有若此者。即使旁观之辈。亦必增其意气。况筠之获知既深且久乎。至于文章之妙。波澜老成。又如春云出峡。态度蔼然。雒诵数四。沁入肝脾。即此诗文之间。尚愧知先生未尽。何况知交之感。郁勃于中而不能自已耶。人生终身晤对。往往不足言交。而关河间阻。未谋一面。闻声相思。神交弥挚。古人亦或有之。然求如先生之于筠。未之前闻矣。万里而外。千载而下。亦复有知筠两人之交若此也耶。使去期促。倥偬奉简。命作集序及堂额。容续寄上。临池依溯。驰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5L 页
念不尽。丁酉七月四日漏下三十刻。庭筠再拜白。
 五言二章。语简而情景无穷。匆匆未和。容续寄前者读巾衍集。朝夕即持去。未得尽为领略。所缀评语。疑未尽当。犹记中有古诗用韵七虞与十一尤通。忽忆陌上桑曾有之。唐以来则未之见。今则尤韵独用久矣。又歌麻韵本通。但从无入近体者。想海东韵书稍有异也。曩承湛轩选寄海东诗。洋洋大观。诸家小传。可订传闻之讹。拟合诗综诸选及巾衍集为一书。以永其传。并拟作诗话一卷。俟属稿稍定。当以寄览。庭筠再拜白。
谢郑吏议(志俭)求见李吉大书
承谕有向者以巧艺事求之勤。而不荐李生吉大。见讶于执事者。吉大于齐家友焉耳。当责以士。不当责以艺。进人于执事。亦当进以古之道。不当进以技艺者之贱。执事之所得人而共事者。亦当先其大而遗其细。问其深而不究其浅。今执事之求其人者。以为得其人则可以运智刱物。学中华之制。使益于国而行其道者哉。抑且姑试目前。观其成否。获小利于一家而已哉。今之言此者盖多矣。其始也车榨机。纷纷然若将有意。一月之后。其不为玩戏之归者几希矣。若是则梓匠轮舆多矣。奚所须于荐士也。世之不荐士久矣。其所谓荐士有数焉。或有目为谨信。明于出纳。而托于钱谷者焉。有笔翰翩翩。善承人意。而托于记室者焉。有程文课训。左酬右应。交其子弟。而托于科举塾师者焉。又有一种方外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6H 页
之交。破其常格。别致劳问。深居简出。卧收时望。潜涉蹊径。售其捭阖者焉。若此者莫不欲夤缘当世。以成其求者矣。其道愈深。其迹愈险。则世之所谓荐士者。特关节之雄耳。齐家不敏。顾何敢援引同己。以涉万一之疑哉。若吉大之为人则固未必卞随伯夷之伦也。其心未必不欲得一知己。以成其名。以托其身也。虽齐家亦悯其饥饿颠沛。室家遑遑。将见其才其艺。一不遇以死也。虽然终不敢以当世之交。有所俯仰于其人者。诚有所甚于彼者存焉耳。今国中之贤而以一艺名者。齐家莫不接焉。其近者或与之游焉。虽不接焉不游焉。而亦必闻其名得其人矣。大率其人者多贫贱。故艺固可贱。而今之侮艺也为尤甚。以可贱之迹。处尤甚之时。迈迈乎其不可出矣。虽执事之求者异于是。齐家之所以绍介者。不与世之荐士者同。而人谁信之。谁复知之。齐家之论交际曰和不及侮。贞不至怒。贫不近耻。艺不涉技。若浮若沈。若出若处。其志不敢不高。其行不敢不屈。其所以自处而处人者。大槩然也。以为生既处约。有不得不如是者耳。人见不得不如是者。而遂以为骎骎然若可驯致也。则此其人者。与齐家之心。皆足以不服。夫用其人者。先服其心。而不求其艺。其心服则士固有为知己死而不辞者矣。何艺之足云。如以艺而已则艺亦未必尽得。譬如嗜酒者。人卒然呼之以酒。人则必有踧踖羞赧而不敢受其杯者何也。嫌己之累于人也。及其遇忘形之友。而无顾眄之忌。则未有不自促其饮。犹恐其酒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6L 页
之或少也。今吉大之于执事。得无有嗜酒者之嫌欤。虽然执事之于吉大。非艺则初无所求。而吉大之往于执事也。不试其艺而返则为虚𢓸。故不往则已。往则知吉大之必用也。用则度其成就。不过一车一机一榨一而止。则道不足行而身受艺名。其人固不足道。而于执事所以用人之道。有未广焉耳。今执事受知于 君。处清要之途。将讲求民生日用之具。思所以便利之。慨然有用夏变夷之志。则固当得马周冉璩之客而礼之。荐之于朝。与国家共之。又何以区区私交一士。私造一器为哉。齐家尝语吉大曰子喜艺而多名。求艺者将集子之门矣。如此虽日造千车。犹之吾之学一未试也。盖未尝不勉其进于艺者也。若夫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是心则人皆有之。苟执事之进此而求之。则将齐家之见之者。岂特一吉大而已哉。
与徐内翰(有矩)
齐家白。齐家受不世之 恩。刱设阁衔。出入深严。十有四年。所事者罔非至重。而所被者罔非至荣。窃自期蒜发龟背。服役于玆。以效万一之报矣。不幸自五年前。连夜失睡。左眼眯废。叆叇莫效。所恃者惟一目耳。忽于数月以来。昏花又作。灯翳而失其剪。笔滞而错其钳。往往用目稍过则金屑弥空。数日不止。如钱如波。摇摇荡荡。如黳如斑。不可名状。又肿寒而思阖。睫涩而思拭。此皆衰相之实现。而非浮瞖之偶至者也。第念 内阁之职。写书与校正为多。而二者又专责于目。 御题也日省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7H 页
录也日历也 临轩功令也。骤至而积。又皆有日限时限。而又有时时横出之役不在此。穷而无告之役。横生叠出。无身可分。无人可推。以十分之目而供其一分。尚恐无全。以一分之目。欲供其十。当作何状。如是而强之职则职必废矣。废职而居其位。责将谁归。由是恐惧。冀得辞以免尸禄之诛矣。议者或曰子目虽暗。尚不至于盲。傥有惎之者加之以巧避之疑。勒之以辜恩之谤。则身且不保。奚有于目哉。此则有不然者。夫负重忍痛。胁息而不前者。疲马之情也。鞭箠不已。至死而不觉者。马不能言也。使能言之则固不至此也。矧今 圣明在上。无微不烛。胎卵湿化岐息肖翘之物。莫不曲遂其性。而凡润色皇猷。敷奏顺外之臣如执事者在。则其所以俯听而上道达之者。必不待言之毕矣。夫乐工之用在听。辩士之用在舌。未闻乐工聋而犹执其器。辩士瘖而犹使敌国也。今检书之用在目。则目暗而退固其宜也。前夕促膝之言。谅非偶然。所以迟回至今者。诚以官无小大。迹系近密。虽祈免之事。不敢有迈迈之色故耳。虽然齐家宁能高飞远走遁世绝俗哉。不过祈解万分之迫。冀全一线之明而已。至于元至起居之班。讲筵之执事。编辑凡例之议定。凡不甚用目者。尚可支数年之用。而 内阁既有权着帽带之例。则亦足以时出入。少遂恋结之诚矣。嗟乎。一家之仰哺关于此。一身之进取出于此。虽至愚者。皆知非 内阁则如鱼之失水鸟之失巢。孑孑然无所归。将颠连穷饿以死也。然而忍为此祈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7L 页
免之计者。必其甚不得已者。亦可见矣。昔沈驎士养身静默。八十而双眼复明。张籍与李浙东书。冀得复见天日。以为从今以往。皆閤下之赐。见今僚员有阙。势将差补。伏望执事议以后禀将齐家所带之职。并许递代。获副驎士之愿。毋让浙东之赐。千万幸甚。
寄南甥
向者新妇行。谓当有书而未获。怅黯可胜。风雪甚重。閒又晴和。侍况连佳否。初欲以中春遣骑邀君。而客使未返。出没于坡山永平之间。冒寒往来。殆千有馀里。近始委卧京第。又送君内。冲冲无聊。又有伯女仲女之疾病层出。闷恼不可状。君既有志于学。则决非村闾求田问舍中点染陶镕得出。何不抽身向京耶。迨骨节未强。犹可及也。来月望间。闻有君家忌。故不送马。望后当治送奴马。须率君内同为上来。以为白云金水之游。亦何妨耶。科场亦何以为之耶。都在面悉。不一。
寄南甥
一月无闻。方切怅恋。伻至见书。知侍彩晏吉。慰喜不可言。此中衰惫日甚。 先王虞卒奄毕。伥伥天地。靡有攸从。廓然柰何。君之学问。政在人鬼关头。必须猛省痛责。下了顶门针。无藉他人。都是己分内事。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亦须亲近胜于己者。无自堕落第二议谛至望。
寄南甥
儿来得书。喜可知也。此中姑无大病。时读四书。聊以忘忧。不能鞭辟近里。反求诸身也。君亦努力自荣。勿隳家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8H 页
业。得奎章全韵大本。用白纸捣砧摸过一通。可以识字。又可精书。须必为之也。弃尔幼志。即冠时语。亦可奋发向前去。勿悠悠旷日为望耳。
寄稔儿
日长如年。公庭寂然。思汝能读书有得。慎毋抛却好光阴也。寻常简牍。辞不达意。何不取茶饭四书上口。又取小学习熟。当自别也。儿辈课读则有效。但不能无阙。此非它之过。即多事之时。不教而然柰何。日前李注书温仲到南面。仍与入白云。经宿而还。差可慰也。柳嘉平有和韵。须督付也。
连见书可慰。安生何其数往来。小人不可作缘。既命之矣。数理书藏书家亦罕。蓄价当为四十两。无论价之多寡。非急务也。于四书尚未读过。此所谓躐等也。如有癖可以借观于泠洞诸处不难也。吾独卧斋中。时时梦噩惊起。又厌食不能食肉。服麦饭青苏支惫。拟以十日入都。以雨大田稼被伤甚多。方逐日摘奸。修成册以置。故望前似难发行。民事可闷。儿辈课读耶。
吾宿西屹廊。翌日冒雨行八十里。仅仅得抵。而翌日之雨。甚于其日。还可为幸也。但念汝必作楸行。若以雨不发则幸也。春秋节日。墓祭与时祭忌祭差间。退日行祀。扫墓而归。不甚害礼。恐汝胶守日子。发行后必大狼狈矣。燕生今日当发。热未知果。如期不爽胜也。
寄稔儿
吾二十四日而到配。中间万水千山。亦能自强。脚疮稍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8L 页
愈。今能如厕。不藉人扶。但无医药。又无针手。自然迟了完合。为可闷耳。粟饭寒菹。安之如素。汝辈绝不可以我为念。勤教两弟。无废学为上。汝来亦不紧。但明春一次之行。情理难禁。但三司之论峻发。汝辈危怖在心。又有乘机暗射之徒。真可畏也。此天地尚有公论。此冤委官以下皆知之。命也柰何。但当顺受天命。惟为善可以消厄度灾。汝辈决不可自暴自弃。吾虽在二千里外。考终于此。犹正寝耳。何恨乎。俟一年二年。汝辈来此相会。家属团栾。亦王土王臣耳。所谓惠州不在天上者矣。营门以罪重不令外人相通云。主人恐㥘。固无足怪。不知本事里面则营饬亦无怪。凡书札只作平安字。只以每年二次信为限足矣。此地既不许外人相通。则书册又不可借矣。片璧九经及三升室玻璃眼镜极者可以带来。如朱书甚重。何以持来耶。极思一读不可得耳。仲姊氏之病为末疾。而吾之归期不可料。恐永诀。此最伤神。南内最可念。弱质惊魂。致烦吾思耳。
寄稔儿
十三日有便寄信。未知何日能入京。而又闻有人南去。故玆又作札。虽五六日间。当一开眼也。吾脚疮已完。但如木之剥皮而长势也。吾幼时在义洞第。 先妣看卦影云名满天下。身有大颣。吾以为颣莫大乎枳塞矣。今而后乃觉谈命者果神矣。吾改号曰颣翁。所以识也。日前得奎璧四书于新榜进士。读中庸几尽成诵。苦无纸笔得劄记。前书未及之。可以空格册子随大小多少付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9H 页
来也。一番寄信。动过两月。岁前似难得日边信矣。腹中虫症甚恶。欲痛除之。向者列录中胡椒亦可作蜜丸大豆大数十丸持来为可。此身康健。不必费思虑。惟当善教两儿。善治家务。无至错乱可也。不长语。
济得似于望间先入。而金儒生亦当以今日继入矣。伏闻十六是 嘉礼吉日。八域欣悦。诗所谓天立厥配。受命既固者也。抚念畴昔。只有怅慕之至。吾自九月以前。肩背不仁。又版齿作痛。似因时行感冒。今月则已瘳。饭亦如前矣。十五日祀事。又过于此土。不忠不孝。只欲无生。姊主小祥又隔日。当作何怀。汝辈俱安过读书否。勿以我为念。只当勤学。无负此时为望。岁时雪塞。消息必隔百有馀日矣。此便回在岁前。而自此付书似无期。亦何关心耶。家信吾不欲数闻者。以不动情故也。但愿汝等勤读经书而已。中庸尚未净书。俟日长方始。而礼记仅至半。礼必考仪礼周礼及注疏然后。可以成书。无携来之道。可郁可郁。
月朔因过去朝纸。伏读 东朝传教下者。知贱臣亦蒙放宥之典。始信 天日无幽不烛。虽肖翘微物。莫不涵濡于造化好生之德。俯仰今昔。感涕交迸。院启堂疏。固是傥来。亦岂必惎我尼我而然耶。从今以往。虽死于此地。不为不瞑之鬼。何足以归家迟速为燥郁之端耶。哲仁初六日始到。可慰则极。而何不于出场后治送耶。我则无急心。而渠必不耐。差迟柰何。虽幸发关。吾当徐徐作行。一登盖马观大泽。遵海而南。随所止而处焉。汝辈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69L 页
不必计日以俟也。且吾无一蜗屋在松楸之侧。又不敢偃然入城。将行且谋之。向子平所谓敕断家事。勿复关我者得之。吾尝爱金刚后麓。鉴湖旁近有可耕处。杨蓬莱之所逍遥处。欲历占之。但恐人马赍粮无策。当观势为之。或中途步行。作云游道人乞食足矣。当使汝辈知我在处而已。台启未停前。不可不告所住处故耳。
金君想已传书矣。归期似未出场矣。采薇出车之诗。自其家人为说也。若余无靡盬之劳。方且逍遥游于无何有之乡。与古为邻足矣。但欲女辈免作下流人耳。五月之六。略具饭蔬。祭女仲姊为可。吾虽不言。此义女辈亦知之否乎。岁以为常。不亦善乎。主人虽贫。供馈胜于昔。稍过分数。数月以来。连吃稻饭鱼肉。自俗眼观之。以为颜色颇充实。自视则神精稍昏。其强健不过粗气。以此知断肉亦可堪也。礼记签数百条。不可不讨仪礼周礼一准。故姑不成书为可郁。廪馣若稍习书则归可编书。亦何易期耶。万事俱除去。惟茶与鼻烟。欲祛不得。不得则成疾。甚矣犹有癖焉。此去二十馀里有杏花村。有一门人具鸡黍邀余。当宿而归矣。匆匆不多及。
答燕生
十五日见汝书。故十三日寄汝仲兄书。以为无书也。闻读小学必如其中所言。方可以见我也。慎独之义。与兄同学。先以勿欺为主。九容九思。为第一也。吾姑无病。但闻仲姊之讣于隔年之外。恨如不欲生。惟勤惟敬。无作禽兽。吾何他望。乏纸如此。不多言。汝兄尚无消息为郁。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0H 页
寄稔儿
女去后不闻途中消息。自前月十四日以后。至十八日间。自京来者三人。而并不得家信。亦复柰何。此州迎送在即。新官似于前月内发程。女必不能趁此寄信。寄信亦何必多费细辞。但得家中一片平安音可也。吾于十三日怀绪茫茫。赋一诗见志。仍开窗瞑坐。为雨气所触。晓来忽觉足冷食滞。即终日寒粟。亦不发热。竟二日苦痛。疑其痁也。甚恐矣。服茶及清心元。绝食两日。今已快复。似导滞而痁不成耳。其间中庸筳说已毕。计前去者外又可五十馀张。盖黄纸书者已廿有馀矣。苦无可以净写者。此留空格纸又不足。于孟子将奈何。伏枕得石鼓歌四十韵。恨不寄示也。无病则万念都不关。几乎忘家室矣。汝辈须努力自爱。无至失学之归是望。四书筳之筳字。改以只说二字。盖取延平李先生只是说也之意也。须填改之。序文下段亦改。自延平止意须见到。心广体胖。遇事一一洒落处。方是道理。不尔只是说也。
此月垂尽。吾将度 国祥于此地矣。其至恨岂以迁谪之所由乎。若迁谪之事则吾已不留于心久矣。近四书或问已毕读。不可谓全然无得。恨无起予者相与激发耳。昨日即廿七日也。女辈往拜西门外祠宇乎。来月家忌又稠叠。不知何以为心耳。女辈不须念我之远。若念我时。只可切实下工夫。决不可悠悠泛泛如我在时。两蒙又不可使之失时。期于勿脱羁靮为可。大抵百馀日后。或闻信或不闻信。亦何足数闻耶。不念女辈之饥。但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0L 页
念其不学焉耳。吾曾有小本周易仅誊上经者。女须续书下经。必见寄也。近或读易。觉其怡然理顺。不至甚难。可知年之衰矣。有数诗抄付矣。昨日大雨雹。雹如碎冰片麦尽。
新守到任在初三日。而得女书恰又一月矣。知汝行廿一日达京师。可谓快矣。况有得孙之报。慰满不可言。但未能见益可恨。今日 祀事。汝能率诸弟往参耶。 国祥又隔日。家中祀事稠叠。念卢稣斋相国为不忠臣不孝男之句。未尝不肠九回也。笔墨及空格册数卷及经书易春秋礼记诗书具注者为好。而必须次次入送。以副此望可也。无此则无以为命。十三经之责。岂不在我乎。未死前必了此债则幸矣。前去四书说中有删改者。又有误处已改之。不可轻出。有疑亦何条问见寄也。旁无书手。中庸孟子尚未脱藁可闷。易则只俟纸来。而朱生若祖为乡校书册有司。三经大全可以得借。而易无系辞可叹。女亦熟读四书。兼治或问及精义等书。朱子全书亦熟看可也。来月十九日。外祖祖父忌日也。女无它事则必往参焉。如我在时可也。孙儿以愿卿名之可也。盖取坡诗语也。初四日新倅以我不赴点考。忽打主人三棍。十五日吾亲往。则又闭门不欲见曰此后则使主人代点可也。其轻佻如此。何足道哉。但使我有书。如上所列。则在此如在家。自念平生无此閒日。天之饷我至矣。了无穷愁之意。女辈只可克己看书。不可悠悠泛泛失此时日也。石鼓歌藁本付去。可抄一本再寄我。此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1H 页
等作不妨转示柳哀也。论语因或问补七十馀条改四五条。序中亦改十馀字。当追示也。女亦读书。随读随劄。毋空过。如尔雅孝经之类。所谓小经者。可略辨其疑。證以本草之属亦妙。见抵诸生书。有蒲帆凌风之语。此非孝子之言也。舟而不游。明有古训。况海途乎。今冬不必来。虽来岂可议水道乎。
前月廿四书。想于昨再昨入去矣。今闻科便玆付之平信耳。  邦庆无前。沛泽旁流。而覆盆阴谷。敢望白日阳春乎。周南留滞。固是豪华语。有北投畀。不作分外想也。女辈能不废课读否。吾亦散漫无程课。但所见与前自别。但平日不读一字书为可惜耳。孟子仅毕手书。而四书义理无穷。埋头无出日。是可闷也。若得诸种书。又有女辈在旁抄写则可谓至乐。而此事何可望耶。昨日女慈忌。女之姊妹未知皆会否。我自伤神。何况女辈。又不见我乎。今日为汝生日。明日即 先朝千秋节也。抚念畴昔。当作何怀。又明日为尹室生日。而尹郎果尚在京第否。此去金公文人酒人也。虽无佳肴。邻酿必佳。可劝数杯。不必至醉也。两儿勤教。必无虚过。为可为可。
寄稔廪馣等
腊月旬有一日。因武科直赴人得汝至月十三日书。知儿辈痘疹俱善。可谓喜报。而所谓济得者落留金化云。而至今仲春已半。而仍绝消息。其闷郁甚于举子之待发也。吾姑安。礼记已尽付签。诵诗遣日。苦欲见注疏柰何。汝必有欲觐亲之情。但家无主管。两儿浪游。何必来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1L 页
耶。今年雪甚。恐尔中途阻泥。亦恐已发程也。欲得一稍旷处。有数三学者。可以炊饭。白发有还黑者。照镜则青鬓如二十年前。但髭须已长不变。镊之则生黑。为可怪耳。
寄廪馣
汝辈亦思我否。若果思我则不如读书之勤。为不负我之思汝之心耳。勿虚度迟日。课书习礼。去其觅饭跳踉之心可也。
腊月见汝辈书。雷同可知其不诚。念汝尚不改前习。殊可憎也。疹病之后。亦恐触寒添伤耳。愿卿想有孩笑。时时入梦耳。女兄或恐发程。复此寄信。吾以旧主人家有丧之故。移寓一学童家。凡节殊胜。但其家甚贫。而必欲作白稻饭。饭必有肉。还觉不平也。学童与女同年甲。长大夙成。姓金名嵓。方教以书学。日诵奎章全韵半张。读通鉴十卷耳。女辈则诵四书诗书可也。文理方至何境。悠悠泛泛。必无长进。此乃忘我不忘我之明證。女辈任意为之可也。
寄稔儿
日前金生因科行复作京行云。故付书。似于今望前入去矣。哲仁亦好留可慰。但尚无关文。应是相持未出场耳。不获罪于 天足矣。归之迟速。宁足介意耶。但汝辈稍俟决末。买骑送来则恰为完好。而枉添一口食。欲送不得。欲留无益。为蹰躇莫甚。为渠代闷而已。移寓学童家。食肉一朔。气力不惫。然甚觉其混浊。此亦当断去矣。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2H 页
绵衣拔绵以服。亦足度时。室中薰薰。已服袷衣。寒暑之如流可叹也。
寄稔廪馣等
南济得闻虽纡回作路。想已入城。汝辈以吾背疮为念矣。背疮已平。首尾几一月有馀。终不至于成脓。颇费医治。凡用牛粪灸三日。烧酒灸三日。盐水洗六七日。细针五六十穴。其发散者如炭火之有熚爆。始则赫赫。终亦皮脱数重。痒于肢末及尻。今已无痕矣。近来苦炎。近又阴雨。时时读易。得前所未解。可乐也。汝辈勿以我为念。努力读书。善于家中为可。
寄稔儿
得书又踰月矣。汝辈常以停启为归期矣。启已停而又罥于府之不发关。似未易出场也。 天鉴无幽不烛。拔之坑堑。置之衽席。又何足以未即归为恨耶。自有时非人力也。但叹汝辈不肯读书。不能干父之蛊。安能使老无咎耶。曾闻卖屋。吾不欲以家事累心。而在此又不可如吾意。我若归则云游八域。自有资身之计。汝辈不必虑我。但寻究义理。孳孳不已。勿为衣食所挠。耕也馁在中之训。真不可泛听也。如欲乡居。扶馀亦可。吾自善处。读书自遣。至于一切世味。情缘几乎断送。可谓去神仙不远。但旁无起予者。哦然自笑而止。日对古圣贤。日日顿饭。颜色比昔加胜。此外何恨。扶馀李相国亭子破落。而其下澄潭似是胜境。汝往问之。汝不必求它。方全家往耕吾田。不至饥乏。节俭不作食肉。想亦可储蓄。何不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2L 页
念之。
答仲季两儿
廪也笔墨。一向忙急草率。顿无诚意。文理可推而知。人品之不长进亦可知。此为可闷。馣也字画稍胜。但寻常行用之字。每每错书。似无提教而然。何不考见全韵耶。此处童子自二月至四月。日课奎章全韵。以薄版覆其注使诵。有不通者。一字辄予一杖。初限半张。二篇以后则能课一张。凡百二十日而毕。此后教经书。却不甚费力。汝辈亦宜效此法。兼可通字画耳。但悠悠万事。莫如收放心之为第一急务也。念之念之。
寄稔儿
有官人便。才栽札封付矣。即者济得来。见书可慰。府疏顷已得见。此系身命。非人力也。自有归时。岂容一毫思虑经营祈祝耶。但以蝼蚁之身。而屡烦 天意。只切悚惶。汝辈努力读书。以图后报至可。姑不作归计。计在随时。何足以一身为念耶。向平是吾师也。
校奴来。见汝前月十九日书。想汝作收租之行。计已当返。汝母忌日隔日。怆怀如何。吾之归期。何足介意。在此但恐读书不如意。仅成易甚解一卷。亦未净写。今冬当收拾戴记。惟春秋一部。尚未下手。且说经亦不甚难。只是敬不立。恐遂不免下流之归耳。汝亦不须念恶衣食。死力读书。作君子则胜于公卿陶朱公远矣。归后住处。未必先谋。亦无如扶馀琴潭之为得。其亭虽敝。可收拾筑一小屋。杜门不与人接。渔樵遣日。岂非至乐耶。我亦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3H 页
心未定。归路当随意托足。何必东西南北之可择哉。洪原北青之间。亦可优游。但未知何时归耳。
前月十九日书。当于望念间得抵矣。此月又回。感时追远。何可为心。但眼食粗安。易传已成。但不能净写。冬有倩手。将出副本。水飞墨青白笔亦难继。又无灯烛。为可闷耳。来药二贴煎服。然岂可责顷刻之效耶。惟愿女辈留心读经。勿妄看它书。以费时日也。
吴哥便去书。亦不迟滞否。民洞姊主大祥已过。抚念前事。当作何怀。宁欲无吪。非为未归而然耳。吾粗安。但读书思索。不及曩时。岂渐衰耶。去日有期。则亦岂无马未去耶。但恐发关无期耳。女辈努力读书。勿虚抛时月。吾犹在女旁也。否则虽归。亦无益耳。适有便云。暂示平信。
寄稔儿
天休滋至。 邦庆荐叠。此年何年。即 先朝之所尝屈指俟之期也。瞻望南云。企抃之外。继以怆伤。岂独留滞周南之思而已耶。曾闻华城 动驾有命云。果于何日。又伏闻依甲辰例云。而节目未尝闻。须于后便寄示可也。吾依遣。汤饼牛肉。岁色如京师。而但汝辈不在旁耳。
近颇困蒙。经业亦损。亦不耐深思。未免泛泛耳。内惫少胜。眼睫倦迷多汁。又苦内热。盖炕煖所致。吾自去年二月不素食。又未尝吃全粟。长服稻粱。可谓安居。然别无益。人之强健。固不在服食也。汝辈日读经日课书字。无至放过。放过则见我益迟。以此加念为可。
想汝寂寞。恨不团聚。而家事掣肘奈何。今日作松檐。屋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3L 页
宇无暑。而念汝何以得食。又不能不关念也。哲仁之脑病颇不轻。煮饮一蛇为好。服黄柏和煮浊酒散而为头疮则免矣。使试之而不听。汝须考方命药否。勿忘用药也。日月滔滔。何时得遂山海之乐。教汝辈经学。中夜不眠者屡矣。经说亦在草藁未净书。此亦未了之债最急者也。
与汝辈别四易岁。既蒙 恩生还。而又各居一舍之外。与不归无异。不知几日能图奠居完聚。教经念学耳。鹤浦常入梦。而家事尚未出场柰何。吾历见南甥。病少间。而饭于星浦。宿楸下。哭青坪姊氏墓。吊宗孙。自松坡还行二百里。人事稍展。紫霞水石。遇雨甚佳。本倅欲同游。俟晴当往也。
答廪馣
汝等全不读书可闷。吾颜肿已平。明再明间当出矣。 天恩浩荡。蒙收簪履。阖门颂祝。曷其有已。柳君尚不来可叹。
与任甥(得常)
呜呼哀侄。姊氏竟弃世耶。汝等斩衰之禫月未终。又遭齐衰之恸。天之降割于汝家。何其荐酷耶。吾身婴奇祸。投之有北。而继有尚右之戚。神之贻罚。何其孔极耶。缘我获戾于天。波及于汝辈耶。千古之别。而闻诸百日之后。人理绝矣。尚谁尤哉。死生常理。宿疾又贞。固已知朝暮之事。而使我无事在家。得少致力于敛葬之时。亦复柰何。患在同气。病未必不由我而㞃也。转展思惟。直欲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4H 页
无吪。襄事克终。虞卒奄过。岁华又新。汝等尚能保其生乎。闻已鬻屋。生理可想。亦不可肆情极哀。以伤其生。惟望必戒必慎。期复见我也。吾身姑无恙。温习旧经。聊以消忧。但不知在世能几时也。儿稔闻欲来觐。而山海重叠。反用关心。在家二小儿。时时顾念。使之勿浪游为可。适闻有便而甚忙。玆付一唁耳。千万自力。不具。构成状草付后。便当掇成墓铭也。
答尹甥(兼镇)
得君一札。奚翅逃空虚者之足音耶。且以侍彩安吉。为慰倍挚。闻营江居。想已整顿。恨不得邻曲源源。而独处穷荒。以御魑魅耳。奇祸中人。终古何限。而吾岂敢自谓无罪乎。但平日积忤于人者。有以至此。虽无愧怍。宁无他过乎。集平生之过。固一谪而有馀矣。人未必尽然。而我独谪焉者。此所谓天之厚于我也。盖犹有未见绝者存焉故耳。此地无书。只取奎璧四书。读之百馀日。著有筳说数百条。不知何日能与君辈讲论此事耶。吾平昔素无趋时赴势之性。特以受特达之知于 先大王。所履乃过于禄仕。未敢言退之一字。及夫庚申六月以后。忽忽无生意。所以有平康观田之行。欲俟方丧既毕。浩然赋遂初。非低回至今也。事与心违。忽落井擭。亦命耳。命可逃乎。苟能因此而困心横虑。以收桑榆之功。安知非天之厚饷乎。何叹之有。至于区区衣食之失节。居处之不安。亦已不留于心者久矣。吃榧子祛腹疾以后。神气颇胜。髭发不加白。吾必不死矣。君辈尚少。安知不复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4L 页
获团聚耶。不须费念。天之降割未尽。任氏姊之丧又出。宁复有不死之心耶。已矣已矣。惟冀努力读书有进。日边之信既罕。又有隔江之思柰何。
答金大雅(正喜)
薄曛奉书。如自帷中望见。甚可异也。在杨偶取遁之大象。足下何以径闻此号耶。乃知韩康卖药。忽作灞陵山中想耳。客驴无控。如得小奚。未必导前。宜令随后。但春朝寒有威矣。不利于水石之行可怅。欲早往饭前回来。食后当向东郭外矣。归亦有仰复。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密阳 朴齐家修其甫著)
 书(答问)
  

经文极明白。其序次曲有意义。决不可以后世注疏家凡例。论曾子之文也。夫大学者。修己治人之事。修己治人。皆以至善为限。此乃大纲领。凡十五岁入大学者。无不知之。故曰知止而后云云。使之自虑自得。复以本末终始先后明言之。以起下文六先字。而使之自致其知。自格其物。盖三纲及六先字。其昭垂揭示。不啻如关石和匀象魏悬法。若其所以然之故。则必使自得之而后谓之知之至。故德者得于心者。正谓此也。末又以修身为本。明指本字。又以厚薄喻之。以明凡人之情。元无逆行倒施之理。然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人皆曰予知而不知辟罟擭陷阱。则乃自归于倒施逆行之科。则圣人厚薄之喻。所以极亲切警惺如此。又重言知本知之至以结之。盖于格致无所加说。故即以诚意接之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5H 页
学者之事。虽万端思量。莫有先于慎独。无慎独则虽治国平天下。皆假也。古人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不为。正谓此耳。慎独者。将以至于至善。故即引诗以咏叹之。所以指至善之所在也。夫修己治人。皆以至善为限。则至善之先于明新固矣。明新之后乃说止字。正所谓皆当止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犹言上马下马。必先说马而后方言上下。未有空上空下之理者此也。其下又以知本重言复言。犹恐不知本而逆行倒施。经文幸而得全。若是不紊。则天之未丧斯文也。
经文凡例虽同。文必曲避之。曰所谓诚其意者。终之曰必诚其意。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终之以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曰所谓齐其家。添其一字。终之以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终之以二层。一曰故治国在齐其家。又曰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曰平天下在治其国。以变上文治国无其字之例。古人修辞之法如此。
格物之物。若是天下万物之物。则经当曰先格其物。而又当曰物者何物也。今但曰知曰物者。盖知者即此物。而前已明言物有本末。知所先后。不啻大书特书。则物非外物。可知无以复加矣。
朱子之文。善用有以二字。序文五用有以字。曰不能皆有以。曰无不有以。曰内有以外有以。曰有以接乎孟氏。明德注亦有以必其有以皆有以明其明德。汤盘注一日有以涤其旧染。诚意章下有以见其用力之始终。于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5L 页
论孟集注亦多用之。此虽笔端之有惯串。然亦可见慎重持难。不以直截为贵也。
大学须先熟读古本。次看章句。尽通朱子注意。然后方可有问。不然则非但无以为问。虽答亦必不通矣。
近世一儒。见盗贼杀人于道曰。恕字工夫不足。人以为笑。推其言则良是。然于盗非所宜言。故笑之耳。小人为不善。果是不能实用其力。然于此不当论用力不用力耳。若以自欺为半知半不知。则此小人亦半知半不知者耶。所以不欲连下文看。
为不善。且勿论被人觑破。纵使能瞒过天下后世。自欺则一也。自欺欺天。天非高远。自己之心即天也。观杨震四知语可见。
百世以下。皆可谓之没世。而逮事者尤切。注以后贤后民断之者。见其逾久而不忘也。逮事者自在其中矣。
意者心之一端。心者意之全体。故诚意在正心之先。意者自内而发。故慎其独。忿𢜀好乐等。皆由外而入则形于事矣。故始言心字。先后当如是矣。然诚意未尽前。亦有正心时节。未必待诚意极至之后。几月几年。始正心修身。此皆致知之属。能得之物也。修身▣▣▣▣乃所以为家也。此皆诸儒所澜漫说破者。岂未见耶。虽未见。但熟读经文。亦自可得。凡有真疑者。必善问。
玉溪卢氏曰为不善于独者。惟恐人知而人必知之。此慎独之正解也。如曰实与不实。非他人所知。则独则独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6H 页
矣。有何惟恐人知耶。非它人所知。如其责在我云耳。其责在我之事。必畏人知而后审其几耶。鄙疑正在此。故前已陈之。又此缕缕。冀有以发之也。
至善皆以君人引之。盖治平是为人上者之事故耳。
经文引诗书多。三引或四引。或起或结。如今本释止至善。一直五引诗。如中庸末章则无或过欤。
双峰曰心广体胖。即心正身修之验。又是不通。此指自慊而言。故必于诚意章言之也。章句不能剖析。若泛称有德者。故双峰说至于如此。
双峰曰诚意不特为正心之要。至平天下。皆以此为要。故程子论天德王道曰其要只在谨独。天德即心正身修。王道即济治平。谨独即诚意之要旨云云。此非特不通经文。并与程子说而不通。谨独即诚意。岂可曰诚意中谨独为要耶。此盖出于以慎独为审几而勘自欺以公罪之故也。程子之所谓王道者。言虽至治平。不谨独则霸道。非王道也。其天德乃不已之极功也。极功须从此做得之谓也。此乃慎独切至之正训。而亦非难知者。如以天德为心正身修。王道为齐治平。真所谓统称有德者润身。而不知必于诚意下之类矣。此虽在大全小注。亦不必看。然则采此说以成大全者之学问。又可知已。
无以为进德之基者。言心虽已明。而又不谨独。则失其所明。而无以为诚意之本也。新安陈氏曰诚意者。进德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6L 页
之基。则又不通朱子之说矣。
格致是梦觉关者是也。得其先后之故。而必慎其独则可谓觉矣。若如今之穷理。所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则无乃以觉为梦耶。此之云云。非谓舍穷理而不为也。特不欲于诚意以前别设一位。异于曾子本经耳。

尔辈且须熟读经文。观古圣人命意立言。锱铢不差。然后眼力方到。聚讼棼如。随处破绽。亦不可以一得之见。轻与人辨。但于为学体贴处。务求至当。最初下手。亦不过先慎其独而已。
正心章曰释正心修身。修身章曰释修身齐家。盖经文起结。虽有其字。而无其义。承上接下。势不得不句连。至齐家章末。两称齐其家。始可言并释治国。此虽小节。亦赘矣。详经文可认。
节斋蔡氏曰知不致则真是真非莫辨。何所适从。行不力则虽精义入神。亦只为空言。请因其说而复之曰。只一毋自欺。是坦然大路。不患无所适从。何用别致知耶。意前之思。心前之事。虽精义入神。终是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思枭炙。所谓太早计者。恐不如以慎独为基而不求基上之基。以应事为心而不作心前之心。则做与说无二致矣。
古人何尝不穷理。而理学之名。起于宋。盖自诚意之前。已穷物理。初学后生。高谈性命。至有与晋世清谈。并称之讥。夫老庄玄言。何尝非至理。但不急于实用耳。然一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7H 页
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则犹可以即其言而知其造诣。若性命之说则往往长奸雄而匿党私。盖道学之名。人所不敢攻。而异己者斥之。为叛徒把柄甚易。门户之见倾轧之习起矣。此又朱门之罪人也。
  附
经说须眼力心力笔力俱到始得。三者皆学也。仆少不知学。只喜点缀文词。以为藻缋。又从宦二十馀载。虽日登群玉之府。长栖二酉之藏。而文书俗务居多。不能肆意读书。书与道为两无当。到今白首窜斥。无所于归。始乃有穷经之思。可谓死而后已。不亦近乎者矣。第以易箦结缨之义。欲策励自效其一日之力于天地间耳。根本既薄。光华不敷。势固然矣。犹冀高明勤赐针砭。使夔州处女犹知粉黛之为功耳。
凡思有缘物而起者。有超物而过者。训诂亦然。有从心直解者。有因它说而反之者。朱子之为说也。必以古注为不足而有反之者矣。后人因朱子说而又超而过之。安知不反与古注合也。所以为讼也。然听讼者。亦有是古者。亦有是今者。则听讼者又讼矣。故论经者。不患说之不明。患党心之未袪。若其可东可西者则不必论。其有大关系者。亦必巽以辨之。务归至当。稍涉矜己。便不足观。故曰如毛西河。有明辨而无笃行者也。
贞蕤阁文集卷之四 第 677L 页
集中追记当时邻居之胜事。以寓离合之思。每览此卷。有异世同心之感。相与叹息者久之。友人李君十三合书燕岩炯庵诸公及余诗文尺牍若干卷。余为题之曰白塔清缘集而序之如此。以见吾辈之游胜于当日。而且以自举平生之一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