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杂著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2H 页
书示韩孟沃(癸未)
君子言学。以道为志。言人以圣为志。志立而后有定。可与共学。可与适道。夫学学做人。学做人则学圣人。惟圣人做得个人。圣人做得人。学之至也。凡人做不得人。不学之过也。孔子大圣也。犹自云学不厌也。盖为学之道四。一曰穷理。二曰存养。三曰省察。四曰笃行。穷理所以知其止。存养所以立其本。省察所以克其己。笃行所以践其实。四者阙其一。非学也。
人之为学。心与理而已。天下之事物。莫不有所当然。亦莫不有所以然者理也。主乎身而神明不测。足以穷其理者心也。凡穷理之功。或在读书上。或在讲论上。或在思虑上。或在行事上。博学审问。资于人。慎思明辨笃行。存乎己。五者思为重而处乎中。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物之理。无不具于心。心之知。离物而无可穷。穷一理又穷一理。穷一层又穷一层。真积力久。万殊贯一则心与理一也。一则知远之近。知微之显。无攸往不穷其理也。
心主乎身而不存则不得其正。性禀于天而不养则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2L 页
不有其恒。故君子收其放心。不逐于物。尊其德性。必循于理。一息而必有所存。一瞬而必有所养。动亦定静亦定。既存个心。便是养这性。性心之所具之理也。事物既接。顺其理而不害。则是动而养。事物未感。守其理而不违。则是静而养。一动一静。交为存养。九思九容。存养之工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亦莫不皆然。心是活物。随物而迁。或因于气质之偏。或蔽于人欲之私。往往知既诱之。物将化焉。故君子尤致其戒慎。内省而闲一毫之邪思。精察而绝一分之妄念。不以己独知而肆。不以人不见而怠。审微于未形。御变于将来。善恶于斯乎几。圣狂于斯乎界。燎原之炎。可扑于焰焰也。决堤之流。可防于涓涓也。起方寸而如对越格思。处闇室而如通衢庄岳。须将四勿。省察于心身。三省省察于事为。则近道矣。
君子之道。必观于行。道若大路然。人所当行者也。故朱子曰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盖穷理则穷其所行之理也。存养则存养其所行之本源也。省察则省察其所行之枢机也。学莫贵乎行。夫行之大者。夫子所云事父事君事兄与朋友交。即君子之道四也。孝悌忠信。人之性也。率其性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3H 页
而存诸心。则见诸行事而自然合于天理。推诸百行而准无所处而不当。故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吾儒之学。自有一定门路。人皆可为。不可自画而止。不可半涂而废。不可躐等而进。不可间断而有所就。惟在于一敬字。在穷理则惟曰居敬。在存养则惟曰持敬。在省察则惟曰思敬。在笃行则惟曰执事敬。敬者德之聚也。贯动静彻上下。圣学终始之大要也。语其规模则敬斋箴至矣。语其节目则夙兴夜寐箴详矣。退溪李子曰二箴在勉日用崇敬畏。学者所宜受用者。其在斯乎。夫读书所以知为学之方也。学者必以为先务洙泗洛闽诸书。进学之行程历也。从上圣贤亲经历。踏脚实地来说与人。句句实言言精。非高远难行底事。必也一遵先哲教人之法。理会义理。循序渐进。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真实体验。则自然主敬。聪明才智。亦由敬而进。知不期著而著。行不期谨而谨。庸敬为身之基。不亦君子云乎。
 孟沃问为学于斗湖老人曰请赠言。将以书诸绅。老人曰挽近世材智年少辈。惟文词是尚。惟名利是趋。文词末艺也。名利外物也。习俗靡靡然。视吾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3L 页
儒家法。在笆篱边物。惟孟沃挺然自立。方读圣贤书。问向上这正路。观其志可嘉。闻其言可喜。吾虽病昏。曷不副其愿。乃掇拾旧闻以勖之。无谓我言耄。自是古训。毋谓此陈谈。自有妙理。孟沃识之。昔子路在圣门。未之能行。惟恐有闻。故为曾子畏友。孟子称百世师。学者苟非子路之勇。虽师友之法言巽语。日闻于前。亦何足以牖其蒙而立其懦也。朱子尝撰困学恐闻编。以告来学之士。使困而学者。须先学子路。方有着跟立得定。庶可以致一吾宗云。孟沃勉乎哉。
诫崔孙遇周(癸未)
尝闻诸曾子曰动容貌。斯远㬥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盖曾子平日修身持敬之法也。容貌思远㬥慢。颜色思近信。辞气思远鄙倍。则未发之中也。容貌动而恐其㬥慢。颜色正而恐其未信。辞气出而恐其鄙倍。则未发已发之几也。容貌远㬥慢。颜色近信。辞气远鄙倍。已发而著乎外也。在未发则戒慎恐惧。静而存养。在未发已发之几则精之一之。必十分审其微。在已发则朴实地头步步趋趋踏脚来。一动一静。一出一入。无一息之有违。无一分之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4H 页
或差。则于是乎容貌斯温恭而舒泰矣。颜色斯无厌然掩其不善矣。辞斯一于理而气斯协于和矣。存诸中而形诸外。制于外而养于中。德性可全。实行可践。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汝面目既可爱。才慧亦可教。第其在小学。未能以致培养之基。至大学。未足以拓修治之路。故容貌太粗率。辞气太卑凡。颜色又安能齐整严肃而副其心乎。古人云克己须从性偏难克处克将去。尔须于三贵上。勉旃勉旃。昔者吾友空谷子。尝与余讲此章。盖曰修己教人第一法。今为汝诵之。尔其勿坠乎世范哉。
刚说赠许文心(翼)
古之学者。为学惟曰志气。夫志为帅。以御于气。其用在乎识见。识见必须于学问之功。故退溪李子言之必常有不可夺之志不可屈之气不可昧之识见。盖其目三。而一言蔽之曰刚。君子奚取于刚哉。言乎志则三军之帅可夺而不为夺。言乎气则百里之震。远迩惧而不为屈。言乎见识则如登泰岳。万品皆低。历历可睹而不为昧。又如登岳者。必自卑始。真积力久。进一步更进一步。上一层更向一层。一直向上而后乃到上上冢顶。学问然耳。故曰学文之力。日淬月鍊。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4L 页
惟刚者以之。天道刚健而成其中正纯粹也。圣人之道亦刚健而就其光辉笃实也。皋陶九德刚而塞。变其气质也。箕范三德沈潜刚克。培其本性也。夫子所云吾未见刚。制乎欲也。子思所云刚毅有执。方乎义也。朱子亦云世衰道微。尤用硬着脊梁。无所挠屈。世间𥚁福得丧。一不足以动其心。盖刚之义。尤较著也。李子又从而述之。从上圣贤。何尝不从一刚上致其力哉。世之学者。鲜能自立乎大。大开眼觑得。大开口说破。惟方便轩轾之。其言则中行非在刚。以柔济之乃可尔。几何不至于学问焉委靡。见识焉庸懦。其志贰以二参以三。其气风吹草动。随东西颠倒。末梢济得甚事做得甚个人。君子窃耻之。文心乃于是冬。读孟子七篇既讫。概知夫持志无㬥气。气之至大至刚之言。则可与语尔。请以是说奉规焉。
书示李乃心
君子之道。莫先于言行。吾夫子答子张之问曰言忠信行笃敬。盖符于心之谓忠。践乎实之谓信。深厚而不轻发之谓笃。慎惧而如恐失之之谓敬。忠信庸言也。笃敬庸行也。语小则吾人日用之一动一静也。语大则君子枢机。所以动天地也。堂堂乎张也。在圣门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5H 页
问达问行学干禄则失于务外。不能反求乎心身。故夫子以此丁宁诫之。寔圣人教人。此是第一等法门。弟子承教。亦是第一等工夫。当时七十子之徒。语其言行则惟曰颜曾。不迁怒不贰过。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非礼勿视听言动。颜子以之。为人谋忠。与朋友信。传必习。动容貌远㬥慢。正颜色近信。出辞气远鄙倍。战战兢兢。如临深履薄。曾子以之。颜之拳拳服膺。曾之日省吾身。贤于子张之书绅远矣。学者诚能非颜曾法言不言。非颜曾德行不行。心心念念。步步趋趋。一于此不懈。则颜曾岂远之云乎哉。众人蚩蚩。语颜曾则乃曰如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是乃自画也自弃也。恶可与语夫言行也哉。乃心年既富力且强。足以有为。古人云有为者亦若是。懋哉懋哉。为学先从言行始。言行先从忠信笃敬始。庶乎其可也已。
书示权养叟(颐宪)
盖闻为学之道。须先识其本。本恶乎在。惟曰一身主宰之心。故子曰操则存舍则亡。操舍其几。为圣狂界。口操则得其官。如止水如明镜如光风霁月。舍则失其位。如悍马如铦锋如疾雨迅电。于斯乎必审思其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5L 页
操之曰四勿曰三省。诫其舍之曰四不正曰三不在。一则存乎内。一则制乎外。非若有形气之可见而揽也。直内则可存。非若有声影之可追而觅也。方外则勿舍。觉其舍而思操则即存。存而勿舍则乃存。荣禄焉勿淫。穷厄焉勿移。死生焉不屈。是真个操。君子以之。或一毫淫或一分移或一息屈。是终为舍。君子耻之。君子进德修业。不赖勇而裕如无容议。其次闻斯行之勇。又其次知耻近乎勇。三行三知之等尔。如耻之。耻穷理不若古人。耻居敬不若古人。耻言行不若古之人。奋发振起。一直向上。毋因循毋迟滞毋半涂废。迁乎善如风之速。改乎过如䨓之决。夫何患乎心之不存。何忧乎不若古之耻云。今贤来从寂寞之滨。目其貌耳其言。志可尚也已。于其归。请益于存心。书庸识哉。懋哉懋哉。
不祧祀议(甲申○为涟川士林作)
圣人制为五宗之礼。大宗一小宗四。大宗者继百世不迁之宗。小宗者继祢祖曾高。而五世则迁之宗也。小记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郑注云虽非别子。始爵者亦然。陈注云别子有三。一是诸侯适子之弟。二是异姓公子来自他国。三是庶姓起于是邦为卿大夫。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6H 页
皆称别子。为不迁之大宗。丘琼山曰人家初有封爵仕宦为起家者为始祖。又曰凡有功德于民者。虽其爵有尊卑。皆得立庙祭祀为始祖。其子孙世守。盖上自七庙五庙。下至三庙。士大夫皆有太祖之庙。太祖即始基之祖也。程子曰凡言宗者。以祭祀为主。言人宗于此而祭祀也。故宗法立而可以尊祖。可以长睦。可以率诸小宗而统理之。故曰宗子有君道。周制然矣。后世礼制已乖。宗法不立。洛闽诸贤。拳拳言之。程子曰立宗法。非朝廷所禁。但患人自不行。朱子曰祭祀须用宗子法。方不乱。宗法之制。厥攸重矣。至于我东 国典只许王子勋臣世祀。国典必使此等世祀之。而未尝禁其他别子也。今之人虽世阀之家。立宗法者亦鲜。是亦沽野之俗也已。昔朴醉琴轩五世孙宗祐。以迁主之义。禀诸寒冈先生。答云醉琴先生事业。岂特勋封者比。宜永世不祧。星湖先生八世祖敬宪公首阐北路。官至大司马。星湖稽古礼收族议。始定为不祧之祀。近世赵龙洲,尹孤山两贤之孙。皆以祧礼质于顺庵先生。答以依家礼立始祖之庙于墓下。岁一祭之。永世不迁。不然则别立一室以奉云。寒冈星湖遵古礼而行之。顺庵则以其非 朝命而有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6L 页
五庙之嫌。故别庙别龛而不祧者。亦慎重之义也。窃观眉叟先生德崇业广。为百世师范。士林俎豆。 朝家锡命。则为子孙崇奉之道。奉为不祧之位。允合礼意。既定不祧之礼。则主面改题。属称以几世祖。或先祖始祖。旁题以孝几世孙。岁事则以春秋时享。或岁一荐。忌祀是一日之丧。而后世之所义起。且世数既远。似为不行。此是星湖所定之礼也。略采经礼及先贤说。妄论大礼。不几汰哉。幸须博询知礼家裁之。幸甚。
巴社七里洞规(甲申)
一。大洞修契立规之义。将以正纪纲也敦风俗也。非为货利。非为会饮。取货利则贪。取会饮则乱。贪者善心梏亡而争端起。乱者言语鄙悖而威仪丧。此将欲禁之。反生其弊。则非修契之意也。必也纪纲先正。风俗自敦。为第一件事。
一。教法兴行。必自在上契者始。既称士大夫。而持身居家之道。处事接物之节。为庶民矜式。然后可免于腹非而心笑。庶为厌服之道。先为为上契所当行者立规而勉谕之。
一。士大夫所行之方。经传昭载。为士者非不习知也。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7H 页
既有古君子自修治人之约条。玆以列其大槩。其可不警惕而深勉之哉。
一。其约有四。一曰德业相劝。二曰过失相规。三曰礼俗相交。四曰患难相恤。并为条列于下。
  所谓德业者。吾人当行之道。圣贤教人之意也。诚能进其德修其业。慥慥不已。则进可为 王朝之吉士。退可为乡党之长德。可不勉哉。
 诚敬事亲。友爱兄弟。诚礼丧葬。整齐家政。亲睦族戚。敬事长上。礼接朋友。和同邻里。义方教子。训诲后进。言必忠信。行必笃敬。笃志文学。专精居业。廉介持心。谨慎持身。见善必从。闻过必改。导人为善。规人过失。
  所谓过失者。己所当戒。人所当规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古人所贵。过而文之。终陷于不义。己有过而告之者爱我也。知其爱我而喜者。子路之贤也。闻其过而喜则人孰不乐告哉。苟如是则今虽有过。而其过必寡矣。
 纵酒失仪。斗猜詈骂。侮慢齿德。交非其人。闻善不从。闻过不改。论人长短。是非官政。护短匿过。游嬉怠惰。动作违度。衣冠不饰。临事不恪。用度不节。营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7L 页
私太甚。非道干求。好着杂技。评谈女色。面约背负。造言诬毁。
  士夫尊尊则责望重。庶民卑卑则责望轻。责望重者。以士君子之道期之也。责望轻者。以凡人之事使之也。孔子曰以人治人。改而止。孝经亦有士庶之等。所以易从也。庶人之中。亦未尝无士君子之行谊者。若有其人。则固不可以一截限之于下流也。今乃略举庶民之过失可戒者。别为条例如左。若言行日用之间。少无干于其一则为善人。或有犯于其一则乱民也。苟有人心者。谁肯舍善名而乐就于乱科哉。警之哉诫之哉。
 不顺父母。不友兄弟。正妻疏薄。亲戚不睦。以下凌上。以少凌长。尊前无礼。邻里斗鬨。非分希觊。诈伪饰非。用度过制。衣冠踰滥。好言隐过。𨠮酒乱话。奸淫他妻。冒禁杂技。营利已甚。偷欺他物。惰逸农务。游逸窥利。
  所谓礼俗者。与人相见之际。必尽其礼节也。乡里见习。或多沽野之俗。不成仪节。古者士相见之礼。固未易行。而必致其相敬之意。庶不失法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8H 页
家之风。亦可以正淆败之俗矣。(详见朱子约条本文)
 尊幼辈行。视其年齿。造诣拜揖。致其恭逊。请召迎送。尽其礼节。庆吊赠遗。称其情礼。
  所谓恤难者。邻比有急。不可不救也。同井同闬。情谊既重。若有患难。恬然坐视。非君子恻隐之心。固宜观其情势之缓急。而力之所及者。殚其情谊。毋怠忽毋迟滞。遑遑若不及。是乃急难之义。岂可泛泛。宜惕念焉。
 水火盗贼则竭力往救。疾病死丧则资药助事。孤弱则救济有依。诬枉则伸明救解。贫乏则拯其困急。
   右四条洞规。大同之约也。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天下平。大而治天下国家。率以是行。小而治一家一身。亦以是先。况于乡里同闬。欲其明纪纲敦风俗。舍斯而奚由哉。凡我同约之人。各自敕励。毋至犯科。则庶不负于国家导民化俗之教矣。
塾规(壬午)
 古者四家为比。五比为闾。闾有塾。塾有师。师率一闾之童。咸萃于塾而教之。教必有规。先之以事亲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8L 页
事长之道。即为人子为弟子之仪也。易曰蒙以养正。盖人之在童蒙。天赋未丧。人欲未著。可全粹然之本心。故必导之以正。示小节履小仪。使之易知而易行也。然则日用动静之际。型范其身心。培养其德性。以之消融其气质之偏。则已具其做人坯朴。然后可以读书。可以承教。由是而循序渐进。示大节践大义。至于真知实践。成己成物之功。亦庶几焉。教人自洒扫应对。至于穷理尽性。程夫子岂欺我哉。苟或不然。人家子弟稍长则思虑之偏生于内。众口之嚣铄于外。虽欲矫其末而复其初。不为捍格者鲜矣。古之少仪曲礼学则训学规等书。塾之教也。余乃裒辑前言。列其条例为塾规。毋曰卑毋曰迩。惟曰圣功寔于斯乎始。勉乎哉。
〔夙兴〕鸡鸣而寤。提醒精神。昧爽而起。起必冠服。敛枕襡衾。置诸屏处。
〔盥洗〕起而栉发。敛而无剃。进盥洗面。紧捲两袖。勿令沾湿衣裾。齐敛两手。勿令浸洒席地。囚首丧面。尤所当戒。
〔整服〕身体先正。冠衣必整。饮食勿令点污。行步勿令泥渍。垢则洗绽则补。常令爱护。毋至搊摺。每须紧束。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9H 页
毋至宽缓。制毋华美。着毋偏斜。燕处毋袒露。当暑毋褰披。一身仪章。须令俭而洁。
〔叉手〕左手紧把右手大指。其小指皆向右。而大指向上。右手皆直其四指而向左。如掩其胸。勿令太着高。勿令太垂下。端拱不妄动。是谓手容恭。
〔揖〕稍阔两足。立必稳妥。直其膝鞠其腰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下至膝畔。手随身起。当颐而止。两袖勿尖直。
〔拜〕两手端拱。先跪左足。次屈右足。俯首至地而起。先起右足。两手齐按膝上。制度安徐。不可匆遽。拜揖之节。礼容之先务。
〔坐〕正容拱手。手稳双膝。膝皆着地。以尻着蹠。衣衽敛整。肩背竦直。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勿令欹斜动摇。勿令倚着屏案。故曰坐必安。
〔立〕拱手正身。两足齐立。必顺方位。俨然如植。勿侧勿跛。勿倚靠墙壁。立容以德。
〔步趋〕拱手须令圆正。举足不可太阔。必徐必缓。毋赴毋拔。勿令衣裾摇摆。勿令支体轻浮。行一步心须在第一步。行二步心须在第二步。
〔视听〕收敛精神。常使耳目专一。目看书则一意在书。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09L 页
不可旁视他所。耳听父母训诫与先生讲论。则一意承教。不可杂听他言。勿侧听。侧则奸。勿淫视。淫则邪。外物交侵。思虑随移。圣门四勿。视听为先。
〔言语〕居常静默。言必详缓。声气安舒。专务敦实。毋儳毋剿。毋轻忽毋叫呼。勿令自矜己能。勿令亢傲訾人。勿议他人长短。官政是非。勿为鄙俚戏谑之谈。必则古昔。惟曰礼义。烦则支易则诞。
〔应对〕尊长呼则随声而应。尊长问则随事而对。应不可慢。口在食则吐。地在远则趋而近。对必以实。或顾望。或辞让。恭陈所问。事疑则无质。亦不敢隐。
〔进退〕进必鞠躬趋而前。勿令逼长者。退必伸躬趋而出。须令后长者。毋践履毋踖席。举趾必安详。衣裾必整齐。
〔出入〕家庭之间。出入之节。出必告反必面。许出方出。不得自专。其在塾舍。亦如在家。
〔饮食〕朝晡对案。须先敛身。举匙箸必雍容。进饮啖有次序。毋求饱毋贪味毋放饭毋流歠毋拨乱肴蔬毋咀嚼有声。安放盘箸。俱当加意。
〔居处〕洒扫室堂。必由奥始。勿令尘起。自向扱之。拂拭几案。整顿书籍。须令笔砚器用。齐正定所。居必有常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0H 页
处。虽在燕閒。须令端恭。毋至怠肆。人所不见。尤宜加慎。
〔仪容〕正衣冠尊瞻视。俨然肃然。动容貌出辞气。凝如穆如。念念不忘居敬进学。时时犹恐失仪丧德。君子仪容。德之符也。
〔省定〕昧爽适父母之所。省问夜来安否。俟父母起。敛枕席扫床席。既昏父母将寝。布席整衾。安置而退。夏则常扇于其侧。清暑炎驱蚊蝇。冬月常察衣裘厚薄。垆火多寡。亦须点检窗壁罅隙。房突温凉。务为父母安处。子姓一人。寝兴常侍。以便使令。饮食衣服。左右服事。勿令旷阙。是乃人子常节。必诚必慎。父师义一。礼当率是。
〔受业〕早起受业。序齿以进。整衣敛容。离席以跪。或展书讲论。或引事质疑。专一敬听。铭心不忘。如或未通。须自反复思索。思索未透。先叩年长。然后更为就正于师。不惮重复。期于必得。庶有启发之功。
〔交游〕交游之际。尤为审择。善则相劝。不善则责。起居勿相狎侮。言语勿相尔汝。忠信敦厚而道吾过者益友也。轻薄谀佞而导吾不善者损友也。益者亲德日进。损者亲业日坏。古人云子弟宁可终岁不读书。不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0L 页
可与小人一日处。慎哉慎哉。
〔接人〕客至。主人必整冠服。年长以倍。降阶迎拜。随后升堂。十年以上。降阶肃迎。升堂而拜。若其适己。出户而迎。升堂相揖。坐定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问起居稳酬酢。客将去。年长倍。降阶而拜。出大门而送。上下马并扶将之。十年以上。拜于户外送于阶。敌己揖于堂。送于户外。其次平常之人。视其人而品节之。客退立视其行。不复顾然后入私室。
〔读书〕正其身体。一其心志。对卷看字。句读分明。音节详缓。毋令目视左右。毋令耳听声音。要多遍数。须至成诵。毋泛观毋贪多。熟读而精思。潜心而默会。有疑看得无疑。无疑看得有疑。须令一字一句。皆有下落。常令辞义条理。涵濡心胸。庶可渐次习熟。识得圣贤立言本意。勿令泛滥杂书。恐分精力。恐坏心术。枉费少壮岁月。
读书之法。莫如温习。读过一卷。温过一日。读过二卷。温过二日。逐日带温。逐月反复。章章抽绎。常常理会。勿令少有放过。自然惯熟。永久不忘。如或有疑。即置册子。逐一抄记。随节随问。不可护短而自欺。以致终身而黯暗读书。须知读书将以学圣贤之学。须学圣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1H 页
贤。方是做个人。如读论语子曰入则孝。须思吾尽其孝。曰出则悌。须思尽吾悌。曰言忠信行笃敬。犹恐其言未忠信行未笃敬。至于曰进德修业。曰存心养性。莫不皆然。方是读书人。若徒读其书。无有乎躬行心得。则反不若不学。
〔写字〕端正磨墨。勿令污手。坚贞把笔。勿令草率。一点一画。须令整齐。毋糊涂毋欹斜。不问工拙。惟在楷正。故曰心正则笔正。
〔夜寐〕日既昏。遂明灯。或诵读经传。或讨论古事。或讽咏已惯之书。或默会未究之理。将就寝。乃布衾设衽。须有定所。所脱衣冠。须令整齐。勿令散乱。易于寻觅。既寝齐手敛足。身体宴息。勿至怠肆。心神归宿。静养夜气。是乃敬之理。
日省图示学者(并说)
삽화 새창열기
昔朱夫子训门人曰。人若于日间。閒言语省说一两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1L 页
句。閒人客省见一两人也好。浑身在闹场。如何读得书。盖言语人客。人之居常酬应接对所当先者。故特举此二条。余窃推其义曰閒思虑省着一两端。閒文字省看一两行。閒事为省做一两件。继而演其说曰省閒言语则惟讲学论礼。必为之切实。省閒人客则惟就正会文。必为之亲敬。省閒思虑则惟存心养性。必为之内省。省閒文字则惟嘉言善行。必为之诵习。省閒事为则惟明道正谊。必为之笃行。是为主一之敬也。敬者朱子不云乎。身在是则心在是而无一息之离。事在是则心在是而无一念之杂也。非居敬无以读书。非读书无以知学。德由是可进。业由是可修也。夫人之患。惟在于閒。天下事未有不因閒坏了。苟非志士哲人则恒居之日。思虑易萌于閒。始则冗杂而或至于邪妄。文字易披于閒。始则稗僻而或至于诐淫。事为易趋于閒。始则鄙琐而或至于妄作。言语易发于閒。始则戏嬉而或至于诡悖。人客易接于閒。始则柔佞而或至于巧伪。閒为之兆也。一两时閒散则渐至于无时不然。一两处閒放则循致于到处皆然。一日二日。几何不閒度了此生。有一于此者。小则丧德失业。大则败身坠名。嗟嗟小子。曷不惕然恐惧。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2H 页
怵然戒慎哉。遂排列为图。揭诸座右。作日省之助云尔。
读书次第图(并说)
삽화 새창열기
下庐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412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圣贤存而道在于圣贤。圣贤远而道在于圣贤之书。书所以记圣贤之法言德行与心学之传。为万世立则。非读书。后之人无以知为学之方。盖圣贤之书。远则如天。近则如地。如天则极高明。如地则致广大。高明则不可以躐步而造其阈也。广大则不可以骤看而测其涘也。然而其言庸言也。其行庸行也。其心则同得之天也。人皆可读。人皆可为其道也。日用而不远于人矣。读者先须循序有常。致一不懈。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沈潜玩味。反复体验。非圣贤德行。不敢作于吾之身。常如圣师贤传俨临于座。其相传心学。炯然默契乎吾之中。书与我为一。则近道矣。传曰升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知所先后而后。可与共学。可与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