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1H 页
上顺庵先生书(庚子)
顷日敬义之教。寔是动静相须。体用不离。可以上达天德。朱子所云此八个字。一生用之有馀。谨当书诸绅矣。尝看武侯书。窃有深契于中者。其曰鞠躬尽力。死而后已。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朱子尝赞之曰非独建立事功为然也。如此则知处不期宽而自宽。行处不期远而自远矣。窃以为曾子所谓弘毅。孟子所谓知言养气。蕫子所谓正谊明道之说。与此若合符契。学者只当识得此意分明。参前依衡。自不能舍。则其庶乎心志安静。路脉平直。不为名利之所淫。不为邪诐之所惑矣。然平居岂不讲论及此。若至于临利害定是非。往往失其所守。多有差误者。无乃所谓知之者非真知。行之者非力行欤。此尤可警惧者也。近来渐觉颇自得力。殆若食芹而美者。辄以此做话头。接引同志之士。亦不敢自信。玆以奉质焉。未知如何。
上顺庵先生书(戊申)
拜违丈席。遽已八个月矣。自昨冬无日不欲晋拜承诲。而汩汩忧患。讫至于今。向者重吉之还。将与之偕。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1L 页
又未果也。辜负前教。悚叹殊深。今因咸从。奉探静养体候顺时康迪。区区伏慰。德壹亲癠阅岁沉绵。宁日常少。近以儿忧浃朔滨危。私闷何达。近年以来。一种西学。鼓簧邪说。朱紫乱真。为吾道之蟊贼。亦云稔矣。独幸吾道一脉。赖而不坠者。惟先生讲明师门之道。排辟异端之说。眷眷累发于教席。故后生学子有所矜式。虽以壹之愚蒙。亦幸与有闻焉者也。日前尹老兄慎于李丈趾汉家。见一册子。即徐祖修所著文字也。其言曰李星湖,柳磻溪。甘为利氏之徒云云。夫西学之东来。在磻溪世。未之著闻。则磻溪一句语。不足卞也。若吾星湖先生。奋起绝学之后。直绍陶山之绪。造道门路。人无间然。平生著述。辟廓西士之学。昭载遗集中。然而彼辈中反有此邪说之见诬。若彼之一言。固不足为损益轻重。而抑其说似有所传闻而籍口者。且彼中安知不有甚于此者乎。从今以往。此说传播。讹以传讹。肆然无惮。则末流之弊。有不可胜言者矣。昔李泰伯,郑叔友之徒。著常语折衷等书。诋斥孟子。肆其丑诬。至比于市井贩夫。诗礼发冢之类。朱子尝著为文字。逐条明辨。不遗馀力。陆子静常谓周子图说出于老氏庄氏之说。朱子以为发前圣未发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2H 页
之论。往复诸书。至于连编累牍而不止。故孟子周子之道。到于今不湮于世者。宲赖朱子辛苦用力而为之扶持之功也。况今去圣益远。异端肆行。又重之以诬贤曲说。鼓倡于其间。则焉知其为吾道之害者。不有甚于郑李陆氏者耶。吾党之士。固不可恬然听之而已。顾此愚陋。其言不足为一世信重。窃有志于斯而未能也。伏愿先生著之不刊之籍。以明师道之正。使后之学者。有所尊信。则不独彼辈诬贤之说。得以辨破。而近日邪学之惑世诬民者。亦可以排辟。自知吾道之正矣。窃不胜千虑之愚。不敢自外。玆以奉烦。恕其率尔之言而垂察焉。星湖遗书中排西学文籍。犹未尽窥。如有所存者。一一下示。使之表章。如何如何。书不尽言。唯在咸从口达耳。不备。
上顺庵先生书别纸(己酉)
间传曰卒哭去麻服葛葛带三重。郑注云卿大夫既虞。士卒哭而受服。其受服之时。首绖腰带皆以葛易之。贾疏云卒哭之带。以葛代麻。带又差小于前。以五分去一。杨氏仪礼图亦详见。而唯书仪家礼无卒哭受服之节。丘氏仪节只云小祥腰绖以葛为之。窃恐书仪不泥古而从俗。家礼用书仪。而书未尽成。故从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2L 页
简仪节返古礼。而犹未尽变。则反涉苟简。近世之小祥熟麻带。即金氏备要中文。而靡然通行。熟麻既无古制。则不须复说。而仪节之受葛。在于练时。曷若遵用礼经之卒哭受葛乎。檀弓曰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丧祭。祭既以丧易吉。则服亦不可以不易也。故古礼卒哭练祥禫。皆有受服。而近世独于卒哭无变。则大违礼制矣。今将遵用仪礼。卒哭受葛绖葛带。而带则三重。至小祥而去首绖。至大祥而除葛带。则似合于渐杀渐轻之意。而庶不悖于古礼。未知如何。乞赐下示。
 
答曰。日前从士友间闻此礼。惟以一从家礼为言。今承所示。犹以为疑。愚意则古圣贤制礼。自有损益之道。故此后世之礼所以作。所谓礼从宜者也。家礼为天下后世通行之典。后儒只当从此而已。大体不过如是。客中无礼书可考。可恨。
上顺庵先生书别纸
伏承下诲。惟以一从家礼。然窃有未契者。玆敢更为仰质焉。谨按家礼小祥条云以练服为冠去首绖。而不言绖带。则当以成服时麻带。至大祥而直除之也。且家礼卒哭条详说哭泣居处饮食之节。皆有等杀。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3H 页
而独不及于受服一节。则恐是阙文而然耶。仪礼以后家礼一书。诚为礼家之集大成。则论其大体。非不尽善。而或于细条间有缺漏。于妇人不杖无绖带。于旁亲不言无衰负板辟领。若此之类。其未定之本也。言礼之家。已有其说。其为阙文。非但受葛一条而已。盖当初书成旋失。未及修润。间与后来定论不合。则此后学之恨也。经曰衰与其不称物也。宁无衰。衰之不称其物。犹以为讥。而况于全没古制乎。古之遗制。惟存于丧服。丧服亦不遵古。则安在其爱礼之义哉。未知今也将用家礼。只以成服麻带终三年乎。以丘氏礼小祥服葛带乎。以备要例服熟麻带于小祥乎。抑亦遵用古礼。而卒哭受葛乎。于斯四者。从宜行之。似莫过于仪礼。朱子所以令门人丧用仪礼者。宲有微旨焉。未知如何。
 答曰复承来教。节目颇多。历举古今礼。而欲从仪礼。何敢更言。考仪礼图似可矣。
与沈士润书(戊申)
问闻颇阂。未审比日清和。孝履支安。奉溯之挚。德壹亲候欠宁。久未复常。焦闷何言。惟我星湖先生倡道于绝学之馀。近绍陶山。远述紫阳。其入道造德。正大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3L 页
光明。吾党之所共宗师也。近闻有一彼辈人。私自劄记。诋诬先生。斥以洋学。迹其语脉。极为阴险矣。前见先生遗集中。论洋学则斥以瓦砾。讥以胶㓒。辟其天主鬼神之说。不有馀力。平日著述。斥邪说卫正道者。十分纯粹。深切著明。而若彼之见诬。乃反如是。则吾师门私淑之人。岂可晏然而受其诬也。西书之东出。在柳磻溪百年之后。而彼乃并诬磻溪。则其言率是虚妄。固不足挂牙间也。尊哀平时排辟西学。顾此愚陋者。亦愿为孟子所谓圣人之徒者也。彼辈诬告师门。归之异端。此无乃吾辈之不能真知实践。阐明斯道之责欤。环顾一世。士趍迷方。非尊哀则无可告语者。玆乃仰布所𢙇。未知尊哀以为如何。虽然须是吾学既明。洞见大本。因彼非而以察吾道之正。无使徒为譊譊相訾。免于自弊之讥者。如朱子之训然后庶或可也已。此正是吾辈自反处也。前见丌上有四七往复书新刊者。暂借如何。四七之辨。亦为学之切问近思者也。
与沈士润书(丁巳)
窃见近来士大夫家冠子者。鲜克以礼。今尊兄断然遵古行之。甚盛举也。然私冗拘絷。未赴末席。良用怅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4H 页
叹。日昨奉讨冠服仪节。面商未悉。玆敢书溷。初加之缁巾深衣。不忘古也。三加之笠子道服。从时宜也。无可更议。惟再加一节。容有商量者焉。仪礼曰皮弁素积。郑氏云与君视朔之服也。家礼曰帽子皂衫。朱子云居家常服也。于斯二者。折衷其义则似亦可矣。今也将以幞头襕衫。用诸再加。盖幞头襕衫。国俗惟新恩应榜时服色则既非常用也。故星湖先生尝谓幞头襕衫。不可用。且家礼幞头襕衫。既用之三加。而今乃易以再加。则于古人弥尊之义。得无违之云乎。愚窃以为士生斯世。从周为重则五礼仪是已。然而纱帽之再加。恐不称于无官也。人家贫窭。仪物不备。则礼式之删节可矣。然而笠子之单加。或有嫌于太简也。尝以是质诸顺庵先生。先生曰冠用儒巾。服用敞衣云尔。则儒巾即儒生见君之服。敞衣亦是今人常服。其几于皮弁素积帽子皂衫之义。与年前一二士友家。盖尝遵用之。愚亦识之家藏小帖。以为常行之式。未知尊兄意下如何。夫礼者。画出天理。仪则吾人。而况古者重冠。冠者礼之始也。有非一家之私议。一人之己见。而若是累烦者。非曰能之。聊诵所闻而质之。幸须博访于会中閒礼诸君子。务归正当。详悉赐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4L 页
教。则非但解此愚惑而已。抑亦为吾党中矜式焉。
答沈士润书
修书既四易月矣。今者胤哥袖传惠覆。披玩累过。槩见尊兄思辨之工。然愚意则欲其讲究而体行之。非为咎其既往。呶呶于不可追者也。尊兄既辨之甚力。愚亦更陈其一二焉。圣人制礼。三千三百。莫非节文天理。仪则人事。上自仪礼。下至家礼。其时则千岁之远也。其位则家国之不同也。然而析而论之。用殊而一源。参而用之。并行而不悖。故谓之达道。尊兄疑其两项。嫌其兼用。则既于愚陋之说。犹未能言下领意。况于古人制礼之义。岂可容易理会耶。仪礼以后。一部家礼。允为三尺。冠之三加。定以幞头襕衫。后之学礼者。如欲一截遵用。则仿以古服可也。或以古今异宜。则代以时服亦可也。尊兄自今刱改。降为再加。猝然变易先后之序。则非但有乖于弥尊之义。而亦不几于僭乎。星湖先生尝云幞头今俗无官者不敢用。而家礼亦不许其同于有官者。襕衫既非古制。亦非俗尚。又不必用。盖曰惟登仕者冠则三加用幞头。升司马者冠则三加服襕衫。然后谓其服之可称也。然而初非拟议于再加者也。尊兄之意。何其与此大相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5H 页
径庭耶。大抵幞头襕衫非古也。自唐宋以来。大夫士常服之。今世非通仕选士。不敢服也。道袍古裘之遗制。而今世贵贱莫不通用。笠子亦然。至于草笠。尤其卑贱者服之而已。今以道袍草笠。加诸幞头襕衫之上。自以为弥尊。则亦不知其可也。顺庵先生盖尝以儒巾敞衣。定为再加冠服。参古酌今。贵从其宜。非特顺庵之意也。星湖亦既有定论矣。准之家礼而有述焉。稽之仪礼而不谬焉。吾既有所受矣。抑未知三加冠服。降为再加者。谓之遵古礼则失其序也。谓之从时宜则不称其服也。是礼也。孰为而孰传之耶。求其说而不得也。若愚之固陋。谨守先辈成宪。仅免大过。斯亦幸矣。来喻曰泥曰拘等语。诚为着题。而有所不敢辞也。昔子游不据礼而曰诺。县子曰汰哉。子游在圣门。为文学高弟。论者犹以为未然。自非游夏以上地位。则虽于仪文仪物之末。犹不敢有一毫自专底意。尊兄之礼。不啻子游之不据。则世之识礼者。窃讥其傍而不止于曰汰而已。愚于近日读朱子书。至与张钦夫书曰。道术衰微。俗学浅陋极矣。振起之任。平日深于吾兄望之。若每事自主张。则必无好问察言之理。其流风馀弊。又将传于后学。非适一时之害也。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5L 页
未尝不三复而叹。窃为尊兄诵之。未知高明得无以拘儒之常谈而斥之乎否。不宣。
答沈士润书
窃承惠谕。槩详曲折。尊兄之言。乃出于立彼我较胜负底意。是乃不察乎义理之公而先动于气。气动则私也。又何礼之可论乎。今日吾辈。往复书牍。将以讲学也。将以言礼也。奚以訑訑声色。盛气加人。詈怨之讥谩之。譗譗焉不已。未知鄙书有何触冒其忌讳者。而及为激恼之至此极也。自有讲学。未之闻焉。昔朱子谓陆氏胡叫唤大拍头。然观其全书。何曾有一分此等口气耶。诚使人试取前后往复书。清朝静夜。平心舒气。合而谛观之。固有不待辨明而知其曲直。窃不欲段段劈破。枉费辞气。呶呶为也。程子曰子厚以礼教学者。使人先有所据守。更愿尊兄专心学礼。诚致其十年之工。则识见明透。言议安详。知其有所据而有所守。夫然后论其仪节之是非。庶不至于差忒。而亦不为晚也。后世学者。往往自谓专用力于本源工夫。至于礼则诿以仪文之末而不致意焉。愚窃以为不然。圣门六艺之科。礼居其首。故曾子问一篇。无非学礼之节目。而目省传习者。未必不在于斯。则此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6H 页
所以独得其宗者也。尊兄所谓固哉者所见。不过如是而已。不宣。
答安重吉书(己未)
俯询仪节。条列详备。读礼之工。可见愈笃。顾此愚陋。固不足以奉副盛意。惟愿益加精实工程。彬彬乎有成。而缵述家庭之旧业者。区区之望也。窃考退溪曰祥毕主入庙则素行朔望者。合行于庙。素不行朔望者。请出当奠之主于正寝而行之可也。寒冈曰禫祭前书辞孤子之称。家礼无改之之文。恐无妨于礼宜从厚之意也。此两条。先贤既有定论。且师门遵而行之。故愚曾于丧中已从此礼矣。祫祭盖三年废祭。丧毕而始有事于庙者也。父先亡而母丧既禫。则虽无易世迭迁之节。不可以不祭。故愚尝以是奉质师门。亦有所定行者。是礼已见于星湖礼说矣。至于练事。亦似不可废。传曰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通典曰婴儿无知。然于父母之丧。以缞抱之。其馀亲八岁则制服矣。今尊既有女子子及馀子。则虽云幼且贱者。亦岂无练祥变制之节乎。来喻既勤。不敢自外。率尔妄对。幸须更为博证广询。商处之如何。
答崔獜之书(庚申十二月初九日。先生易箦前四日。绝笔也。)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6L 页
德壹病卧江干。已八旬有日。日益鬼事不远。是命也已。只得俟之耳。敬奉惠书。贻以药石之言。庶令沉疴少弛。朝闻夕死。斯亦可矣。近年以来。道术衰微。俗学痼其心。异端侵其畔。使吾道益孤。如德壹者学浅识陋。盖尝有志而竟无就。然窃以平昔所受者。敬为高明诵之。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宲。居敬者所以为成终成始也。此寔程朱门下相传旨诀。而为学之大要。惟愿高明大家用力。不得不措。慥慥焉加工。且与二三同志人。勉以德业。规以过失。期成大业。则吾虽死。庶无憾矣。千万勉旃。使家季把笔。强疾呼草。昏迷不成所怀。谅照焉。
答韩稚厚书(乙卯)
从者累顾于陋室之下。坐处馀香。经月不散。玆承惠帖。倾倒甚至。披诵累过。殆若合席而讲讨之也。谨审近日来。侍候平迪。学履静专。奉慰十分。德壹岁㒲穷巷。中寒蛰病。翻阅册子。时时倚阁。秪切工夫易间断。义理难推寻之叹耳。来喻中读书难疑。固是士友之通病。其病在于或欲速而怠。或贪多而荒。强探力索则既失涵泳之味。含糊率易则全昧精密之意。曷若致一于真宲平稳。可以下功之地。沉潜反覄。不厌重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7H 页
复。体之以吾身。验之以吾心。真积力久。知行不差。则庶乎众理洞然。次第无隐。与寻常会得说得者。迥然不同。昔和靖门人赞其师曰。丕哉圣谟。六经之训。耳顺心得。如诵己言。此言尽有味正当也。躬所不逮者。而徒诵其所闻。愧腼良深。惟左右有以裁之。三家雍彻一段。朱子释之以无知妄作。已略而尽矣。盖天下之理。宲见得是。实见得非。然后可以辨惑。可以不疑其所行。苟或见识不能十分到底。则不几于不知乎。循天理则无妄。从人欲则为妄。故曰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况乎作于人欲之私则谓之妄也固宜。圣门旨诀。必先乎学问思辨。而终之以笃行之弗措者。盖以此也。后世学者。好径躐等之心痼之。傲然自大之习蔽之。务欲突过游夏以上者有之。乃敢自处以程朱地位者有之。若汾河姚江剽窃僭越之徒。及下此以往。盖不足道者。往往出焉。彼虽明着衣冠。高谈性命。自以为诵法经传。然率是异端者流。而即一吾儒之三家也。其不至于无知妄作之科者亦几希。盖真个顶门一针。向上一步则鲜能久矣。或者左右深见其弊。曾入思议。而不耻之问。于此乎及之否。经文本旨。似不如是。恐至翻澜之太过。而抑亦反之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7L 页
为己之学。亦未为无补。愿与同志之人共之也。礼云因丧废祭者。古无忌祭。皆指吉祭也。窦文卿问妻丧未葬。未知当废否。朱子曰忌祭丧之馀。祭似无嫌。然正寝已设几筵。即无祭处。亦可暂停。星湖先生尝云忌祭即丧之馀。参礼是伸参谒之诚。墓祭亦杀节哀省之礼。似无异同。以此推之。殡在异宫则忌祭墓祭参礼等节。恐似不可废也。近年以来。吾道渐孤。士友间经礼说话。寥寥未闻。足下以盛年才气。奋然颓俗之中。能行古人之事。继自今不我遐弃。书牍往复。惠加启发则何幸如之。
答韩稚厚书(己未)
来谕云云。䌤缕溢幅。顾此愚陋浅劣者。见识所不到。思议所不逮。何敢率尔容喙耶。昔和靖录中说程子尝见人好议前人长短。必曰汝辈且学他长处。朱子善之曰今人往往见二先生自许之高。便都有个下视前辈意思。此俗不可长。和靖之言。要当表而出之也。故君子当于有过中。求其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其有过。匡章通国谓之不孝。而孟子为之礼貌。许远时人谓之畏死而服于贼。韩子许其殉义。可见古之人乐乎成人之美。恶夫称人之恶者也。盖吾儒格致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8H 页
之方。思辨之道。惟于心身上实下自治之功者急先务也。圣人之教于子贡方人。必曰我则不暇。于子路责人。亦曰终无已。夫为学之切问近思者。固不在于此也。今因来示。窃以所闻者奉献焉。
答李士兴书(戊午)
行旆将西。惠然来思。上任未几。书问旋至。足叙前日未罄之蕴也。槩审临政起居。莅新增卫。慰贺殊品。德壹块处穷庐。蛰病经年。寻常简策。间断颇多。陡觉岁月易消磨。义理难推寻者。正为鄙辈说也。承喻见属过当。遽拟以师道之责。自顾空空。愧汗浃背。昔昌黎氏以一代弘儒。自任甚重。曰师曰弟子则犹不免群聚而笑之。况其大不及于古之人乎。近有二三少年辈。来从鄙所。离经辨志者。而辄忘其固陋。抗颜酬答。亦不过记问训诂之末而已。何敢与议于人师之称耶。然而世之说者。或贻书而戒之。或群言而讥之。又从而多少是非。往往加之。窃自讼平生言行。未能见信于人。无怪乎人之云云也。夫吾儒之学。不求诸人。必反诸己。此君子小人之几也。常以此自警。而因为遍告夫吾党诸人者。未尝不眷眷于斯耳。来喻又谓时惠以警。窃钦高明优于好善。而不遗一得之愚也。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8L 页
槩想大藩丛务。措置中窾。学优仕优。为政乎何有。惟愿以朱书,纲目等编。常置诸几案。政清事简之暇。时时披玩。念念默会。朱书为培养心性之本。纲目为酬应事务之资。则合内外之道也。前言往行。无往而不契。岂特方今为州政之功务。抑亦将来发挥诸事业者。未必无所补矣。朱子答郑自明书曰。向来一番前辈。少日粗有时望。晚来往往不满人意。正坐讲学不精。不见圣门广大规模。小有所立。即自为事业止此。更不求长进了。此诚可诫而可惧者也。固知高明于斯乎讲讨者。昔非不足。而不耻之问。不可虚也。狂妄至此。庶或不以为腐儒之常谈而恕谅乎否。悚仄悚仄。惠贶三种。荷赐良深。然古之于光不受者。得无愧之云乎。不宣。
与吴幼源书(乙卯)
积潦跨旬。绪炎烝人。辄思接尊兄清范爽论。欲开此襞菀于中者而讫未谐也。槩问日下尊兄起居违和。久稽平善。为之奉虑殊深。然君子之心。为斯世斯道之忧者。殆有甚于一身之疾痛疴恙而已。尊兄之贤。亦未必不知之者。故敢有所倾倒焉。近来一种邪诐之说。作幽于老诞于佛。傅会于吾儒。以眩惑愚夫。骎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9H 页
骎然侵畔。而人类胥入于夷狄。弟每与尊兄论此事。未尝不为之隐忧永叹者也。窃观尊兄志气刚方。识见赶迈。其于异端之流。固已知其非觑其邪者。然竟不肯大家出气力。极言覈论。如断其腕者。以警一世之昏昏也。意者其安于独善。不欲与之譊譊争辨。人或曰自守则犹之可。准之以君子任重之道。窃为之不取也。昔吕东莱谓吾道无对。不当与世俗较胜负。朱子曰异端邪说。一一剔发出。方见得个精明纯粹底无对之道。以东莱之明识博学。犹以专事于持养敛藏。则每每见规于朱子。而至有依违阴助之讥。抑恐尊兄或未之思及者耶。朱子之规东莱也。尝云此义与内修外攘之说亦相贯。盖曰修明我政教。缮备我器乘。而必膺其戎狄者也。故为吾儒者。言先王法言。行先王法行。下学而上达。日造夫大中至正之道。以之焉内修。非吾所谓道德。非吾所谓仁义。虽在其门庭而麾之。辞而辟之廓如也。以之焉外攘。内外交治。一不可阙焉。所谓天叙天秩天命天讨。不可不严也。亦不可以一日缓也。区区之望于尊兄者。于斯焉在尔。如弟者至愚极陋。事事不及于人。犹能口读圣贤之书。又幸而足迹游于先生长者之门。获闻其绪言。略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59L 页
知吾道之为可尊。异端之为可黜。窃有所慨然于心者。辄贡其愚说。未知尊兄不以人废言乎否。不任悚仄之至。
答吴幼源书(乙卯七月)
谨拜惠复。披玩累过。窃有所讶惑者。玆敢荐溷。往年弟自忠江历拜顺庵先生于德谷。先生谓曰近日新学渐炽。士趍靡靡。年少辈多叛去者。洛下惟吴幼源,沈士润能驻足于万马驱驰之中。他日卫正辟异之责。汝须与若人共勉之。不佞到于今不敢忘焉。前书之托。吾有所受者也。来喻中怪怪名目等说。是何言也。方今 邦令申严。异言者诛。风厉学者。修明先生之道。其间虽有一二污染之徒。苟能戴圜履方于斯世。而有一分秉彝之天。则犹知竞自濯磨。悔罪维新之不暇也。况如尊兄者。孰肯以是为玷耶。憎玆多口。从古已然。不虞之毁。君子之所不足恤也。昔韩昌黎一生以辟佛自任。身窜南荒。犹有传之者。妄或以为愈信奉释教。然昌黎不以此少沮其心。当时之人。后之论者。亦不以此少贬其道。尊兄何为以自逊于一昌黎氏也。今日之事。乃所以明吾道也。其孰曰为自明也。言可信则可质于鬼神。而况于人乎。尊兄之虑。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0H 页
过矣过矣。嗣今以往。强脊担负。毋以谦谦自居。正色以拒之。严辞以斥之。使后生辈迷不觉悟者。知其改辙而返矩。则抑亦为世道之幸也。且世有名声不闻。没没无称者。不足数也。若尊兄则地望攸归。而众责亦从而萃矣。苟或泯默因循。一如从前㨾子。则无以见孚于人。人言之来。恐有滋蔓而不熄。固不足怪而不可尤也。士润亦同志人也。当如示有书耳。不宣。
答姜伯贤书(戊午)
 来喻云近思既不之东。又不之西。如是则只是中。既不之此。又不之彼。如是则只是内。上下文意。似叠。而叶氏以动静分言者。似有归属。然中字内字。亦无甚区别。小人小丈夫不合少了。他本不是恶是。果小人小丈夫不合少了看者耶。小人小丈夫本非小人底姿质耶。明赐解释云云。
俯询近思二条。槩见贤切问之工。欣写殊深。来喻中内二字似无区别。愚窃谓中是浑然未发底。内是自外收敛底。故朱子论在中之义曰里面底道理。程子论直内之功曰必有事焉而勿正。中与内。其字义煞有分开。而内字用工。尤尽有力。盖人之所得乎天者曰降衷。衷者中也。本然自在。无所偏倚。故其动于几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0L 页
者。不以人己而间之。不以同异而分之。无一毫私底意。内自省焉。则是之谓主一而自然直内。朱子所云表里交正。动静不违者是已。小人小丈夫。以有教无类言之则不可少了。以民之秉彝言之则本不是恶。以小人视小人。克伐怨欲。无所不至。自君子观之则必以为彼虽愚昧不寤。自陷于小人之域。然诚为可矜。必思所以自新者。为其五常之未尝不具也。故子曰斯民也。古之所以直道而行者也。前一节是修己之方。后一节是接人之事。即违道不远之忠恕也。凡为学。须是知得十分透。行得十分宲。非为其古纸堆中一场閒说话而已。上蔡能言之讥。诚可畏也。仆受读是书者已三数十年。一无所真个得力。至于章句记诵之末。犹不如人。而况乎心身精微之蕴。其何敢容易说到耶。今既以是见访。率易妄陈。适所以重其过也。
与族从德弘书(庚戌)
祸辜残喘。苟延时月。跧伏殊乡。不识外事。乃于自洛来人。获奉闻先大父复官之 命。特降登闻之下。 天日在上。无幽不烛。不待百年。公议大定。先叔孝思二十年。抑而未得伸者。而今而后庶慰于冥冥中。则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1H 页
为子若孙者。一则荣一则悲。追昔如新。倘如何也。忠之距寿春三百里而遥。且身在俨然忧服之中。既未能委介致书。又未得躬造。展拜祠门。其乡往之𢙇。何尝一日忘之。以吾弟诚孝。办了此大事。嗣今以往。专心居业。九经三史。循序讲读。先以为己培壅本源。以其馀力。间肄时文。毋以吾年差过而中止。毋以吾力未逮而自画。大家用力。人一己千。将来当成法器。是乃继志述事之先务。为他日报 国家罔极之恩者。盖亦由是而裕如。荀卿子云千秋必返。古之常也。弟子勉学。天不忘也。此言尽有味。正当于今日也。夫人之问学。常以不得师友之贤助为患。如君者日夕折旋。不离跬步。而就正辅仁者。既自不乏人。苟有志焉。则亦必有事半而功倍者矣。尝自念早孤馀生。逮受先大父念恤不少。吾时年幼。虽无所识知。其恳恳勉业。抚髫发而道之者。到于今不敢忘。又有先叔所贻手帖二诗。留家中书箧。敬玩不替。其切磋眷爱之意。蔼然溢于言外。墨迹宛如。如闻謦咳。第以愚陋不敏。不能副先辈诱掖之赐。尝切愧惧。然区区今日之意。窃以是复有望于吾弟。吾弟益加勉之哉。益加勉之哉。俯仰今昔。信笔及之。不觉涕洟渍纸。今于转便凭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1L 页
书。未知何日达也。所居阂阔。亦未知何日相见也。
答洪景辉祭礼问目(戊午)
考妣并设一卓之义。祭统云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贾氏曰生时形体异。故夫妇别几。死则魂气同归于此。故夫妇共几。五礼仪亦云考妣一卓。然则上自周制。下至 邦礼。莫不同然。此举世所以通行者也。至于馔品一器合荐。亦有其义。少牢馈食云以某妣配某氏。凡鼎俎笾豆之类。悉皆同荐。而未尝各设。家礼初祖祭条云匙箸各一。盏盘各一。饭及羹各二杆。则此皆各设者也。如毛血腥肉熟肉蔬果之类。并合设者也。至若饼面之属。五礼仪皆以一器合荐。盖源于少牢初祖之义欤。
郊特牲曰。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盖鼎俎之宲。天产为主。即铏羹之类。笾豆之宲。地产为主。即果蔬脯醢之类也。笾人注曰大夫果四品。朱子语类大祭果用四味。故星湖先生尝谓脯是笾宲。䐹亦脯之类。(鱐乾鱼俗称佐饭之类)与四品之果。比列成六。则是亦六笾也。周礼四品之数。家礼六笾之仪。斟酌得宜矣。蜜果国俗所尚。然退溪先生遗戒既令勿用。星湖亦谓此乃饼俗。并置于饼楪之上。则似免杂陈之讥。蜜果之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2H 页
并列果品。似无义。
家礼以蔬菜脯醢。相间次之。所谓菜者。今之生菜熟菜沉菜之属。醢者。今之食醢鱼醢肉醢之属。又按醢人馈食之豆。有脾析(牛百叶)(大蛤)豚拍(豚肩)之庶品。则随其所办。依家礼六豆之数。亦不失古礼之意矣。
特牲云三鼎。少牢云五鼎。盖三鼎上士之礼。是谓三铏。星湖先生曰礼贵备物。用羽毛鳞三品。其意甚善。享人疏云牛用藿羊豕用薇。调以五味。盛之于豆。即谓之庶羞。若今之鱼肉和以葑芋。匏瓜以作羹者也。退溪先生家尝用素汤一品云。抑亦圣人从周之遗意也欤。
家礼之醋楪。即古之醢酱也。曲礼云醢酱处内。故家礼设于盏盘之列者是已。李氏要诀金氏备要。皆以清酱列于蔬菜之门。盖出于俗尚常食之例也。然礼贵从古。当以家礼为正。
古者三献。皆以肝从。郑玄曰肝饮酒宜。有以安之。故家礼初献用炙肝。至于亚终献用炙肉。盖取量人注郑司农肉殽从酒之说也。
谨考原图中。匙楪列于两盏盘之间。盖从家礼图。然家礼则考妣各一卓。匙楪宜居于中。若考妣共一卓。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2L 页
而匙楪居中。则恐有一左一右之嫌。今移设于卓之右端则似可。不然则用五礼仪各设匙楪亦不妨。
馔品之设。自有定数。亦有定列。旅轩先生曰东南多水。鱼所宅。故鱼居东。西北多山。禽兽所居。故肉居西。星湖先生曰米为稻面为麦。稻木也。木旺而生。金旺而死。麦金也。金旺而生。火旺而死。所以米食东而面食西也。礼有正羞庶羞内羞。笾人掌笾。以果莱(一作菜)为正羞。醢人掌豆。以醢菜为正羞。牲物为庶羞。即湆铏之属。今之鱼肉汤也。谷物为内羞。即糗饵之属。今之饼面也。笾豆之六品。大夫之礼也。正羞为上。庶羞次之。内羞又次之。其品渐杀。礼意攸存。故礼曰牲不及肥。火荐不及多品。盖先王制礼。不敢过也。朱子尝谓凡祭主爱敬之诚而已。贫则称家之有无。可及者自当如仪。夫如仪云者。无踰于品节之谓也。
삽화 새창열기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3H 页
俯询祭礼。窃愧愚陋。见闻謏寡。未能博考广證。然盛意难孤。率尔妄陈。不任悚仄之至。
答姜周钦冠礼问目(己未)
 儿子冠礼。家亲当主之。而家礼告祠堂条云某之子某。若某之某亲之子某。年渐长成云云。凡冠昏宗子主之。故某亲字是指伯叔兄弟第几亲而言也。今当云某之孙某耶。当云某之子某某子耶。祝版本式。既不称某之子若孙。则直书孙子。无或汰哉。
家礼主人告祠堂章注云。主人谓冠者之祖父。其祝云某之某亲之子。盖某亲者。长子介子之类也。今当云长子某之子某。则庶无违于家礼本文欤。
 戒宾宿宾等节当如礼。而非但近日士友中习礼者绝罕。而多不欲以知礼自处。一切辞逊。则请教与致辞常仪姑阙之。而当日推会客中一人。依笏记行之如何。
星湖删节冠仪云不宿宾。会中稍尊者行之。执事一人为赞一人为相。来喻亦允当。
 始加冠则当用幅巾。而深衣则不备。亦无借用处。欲以今所谓道袍代之。如何。
始冠必加缁布之冠。子曰示不忘古。故家礼初加云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3L 页
加冠巾。盖冠缁冠也。巾幅巾也。幅巾虽不备可也。缁冠不可废也。上古之制。唯此而已。且可以易备。则存羊之义。诚可爱也。至于深衣。寒冈先生尝言缘贫不能办。今既不备。则代以燕服。如今敞衣之属亦何妨。但其色用素。盖尚其质也。且取近于深衣之色也。深衣未备。则是亦不得已从简之意也。
 大带欲以黑缯绢之属夹缝为之。长广如今人常时所系夹带用之。未知如何。
古者大带。所以束衣。革带所以佩(一作鞸)及佩玉之属。仪礼三加之服。皆用鞸。而并言缁带。则缁革通用于三加也。家礼初加用大带。再加三加用革带。则亦从时之宜也。仪礼疏云缁带黑缯带也。士带博二寸。再缭四寸。屈垂三尺。依此制之如何。
 履当用何制。而不混于再加之皮鞋耶。
古者衣与冠同。屦与裳同。屦所以顺裳色也。然而后世不用衣裳之制。不可一一依古也。星湖曰今人堂上不用履皆废。至于靴则乃后世用于公朝者。施之三加。然则履则设而不用。靴则依家礼至三加而用之。或于从宜遵古之义似可耳。
 再加帽子皂衫则今既无之。仪节有代直领衣之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4H 页
文。而直领即今道袍也。既用于始加。则当以何服代皂衫耶。
帽子皂衫。朱子云士大夫居常服之。故家礼用之再加。然既非古服。且不可考其制。丘氏仪节不用矣。星湖曰今之赴试儒生所戴皂巾。恐亦是帽之类。用为再加之冠。顺庵先生尝以青色敞衣。为再加之服。盖取其居常之服。而亦足以比伦于皂衫故也。再加之冠儒巾服敞衣。已有两先生定论。知旧士友间。有遵而行者耳。
 三加用幞头襕衫绦带皂靴。亦不悖于弥尊之义耶。幞头仪节虽有代儒巾之文。服襕衫而冠儒巾。或不无貌样之差异耶。虽不用公服。依五礼仪用幞头如何。
幞头襕衫。在宋时上下通服也。家礼以为三加冠服者是已。至 明朝惟有官者得用幞头。而襕衫专为生员之服。故丘琼山已有代以时制之论。星湖亦言幞头襕衫。不用无疑也。尝著冠仪曰笠子国俗奉祭接宾。以为元服。道袍古者大裘之遗制。国俗以为上服。遂定为三加冠服。是诚斟酌从宜之义欤。
 三加祝辞兄弟俱在一句。若无兄弟之人。则似不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4L 页
当称。有人以此问于南溪。答云自亲昆弟。至于缌服昆弟。皆可曰兄弟。周钦家则亦无袒免之亲。何以变通措辞耶。
三加祝兄弟一句。若如朴说推之则袒免以外之亲。亦兄弟之属。至于姻戚执友之伦。亦莫不有兄弟之叙。似无嫌于兄弟之称。然古人冠者。其祝辞增删不一。随时随宜。改用其文。观于何休王堪之礼。亦可知矣。近世炭翁星湖诸贤亦然。今以无兄弟。谓非辞腆。则虽删之。亦何悖于礼意乎。
 醮而字之之仪。不可阙。而戒宿宾等节。既不克举。则醴宾拜谢之礼。亦随而阙之耶。
醴宾一献之礼。简而易行。且宾主酬献。其礼颇重。故星湖虽删节为一加之礼。而未之废也。
 冠者见于尊长之时。家亲在堂中南向之位。则周钦在东序诸叔父南向之位耶。在堂中而西向耶。堂室之制。欲以帟幕分定耳。
冠者见于尊长。尊长叙坐之仪。当准以冠时主人以下序立之礼可也。若祖为主则设父位于祖位之右而少退耳。详见冠礼图如何。
冠礼之不行也亦久矣。俯询仪节。猥及浅陋。不几于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5H 页
问道于盲。而肯亦不知而妄对者乎。然盛意不可虚也。略考前贤成说条陈之。幸须博访于知礼君子。裁择行之。区区之望也。
与慎文玉书
某闻传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以不慎也。昔韩愈论孟子之文。并列于屈原,相如之伦。朱子讥其无见识。苏轼论孟子之功。继叙以司马迁,李白之徒。朱子斥其不成议论。呜呼。朱子岂欺我哉。盖韩苏二氏。文学自任。大有时望。其原道篇佛骨疏。见称于世。中和院大悲阁等记。间有诋斥释教之语。然迹其所寄。不越乎言语文字之间。自昧乎道体之大本大原。宜其见识之差。论议之谬。故朱子尝诫其杯水车薪之救。束蕴灌膏之赴。愚每尚论古今。未尝不为二氏惜之也。近年以来。吾道益衰。士趋渐乖。坏于词章者有之。诱于名利者有之。尤其卑畀则往往入于诐邪之辞。矫诬上帝。斁败民彝。近理乱真。殆有甚于老佛。识者之忧。容有既乎。窃观尊兄。自任辟邪。直前担当。发诸言议。形诸书读。振拔颓俗之洿。自负世道之责。岂不称毅然大丈夫哉。槩闻尊兄抵尹士真甫书。论顺庵先生辟异一段。继之以艮翁李判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5L 页
尹所著文。对举并叙。有若一体而同道者。何其择之不精。语之不详也。惟我先生。承星门之嫡传。接陶山之遗统。道巍而德尊。业广而功崇。发挥经传之旨。继往开来之功。近世诸儒名家专门。莫能造其阃域。凡至异端杂学之流。靡不究其源委。辨其紫䵷。若天学考辨及答问等篇。参古订今。明白详备。其义质鬼神而无疑。其言俟百世而不感。使斯世斯人。晓然发蒙。复知有圣贤礼义之教。不至于夷狄禽兽之域者。即先生卫道之功也。孟子距杨墨。程朱辟老佛。而先生斥西学。前圣后贤。其揆一也。若至李公。其文宗马也。其诗学杜也。辟异一书。辞意见得。亦可尚也。为后进者。读其文诵其诗而称其人曰。文苑巨匠可也。近世名宰亦可也。然如其比列于斯文宗师。则固不可同年而语也。若统言其道学地位则何曾比于是也。若专言其辟异事业。则近日吾党诸人。或私自著述而排之。或誊诸章奏而斥之者。指不可胜屈。则其可以一并拟议于先生耶。盖其措辞命意。谓之如阴阳消长之对待者。不然也。谓之如尊卑大小之双关者。不然也。或谓之如君子小人善恶之分。一褒一贬。两边说去。则尤无着落。大不然也。窃尝求其说而不得也。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6H 页
晋之裴頠著崇有论以斥老庄。唐之傅奕上辟佛疏以汰僧尼。当世称之。史氏记之。然未尝与孟程朱诸大贤囫囵说出。比其功而并其武。若如尊兄所论。则是所谓不齐其本而齐其末则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者也。今之吾党后进。未必皆谓之德谷丈席讲业传受之士。而若一造觌德则当置及门之列。百世闻风则当在私淑之徒。毋论知愚贤不肖。莫不曰星湖后一人而已。人虽或知之有精粗。见之有大小。不可以一槩言之。然犹诿诸不得其门而入者也。至夫肆然贬薄。置诸词章小技之列者。从今而溯而上之。未之有闻也。夫物必先腐而虫生之。人必内羸而病售之。吾道不尊而后异端闯而入焉。荀况以思孟叙于十二子。而申韩鼓其说而从之。李贽以程朱列于五经之儒。而王氏倡其学而导之。若况若贽。自为异端之嗃矢。则虽欲原情差罪。稍从末减之科而不可得也。朱子尝言致一吾宗。苟不知宗乎一。则是二本也。吁可戒也。又何以效尤也。尊书一出。既曰辟异。则播传人口。人或以为其言之可信也。窃恐后之说者。由是而不得闻尊师之义。谓是固然。恬不知怪。视之若骚人韵士辈。不几于斯文丧而吾道失其传乎。当
拱白堂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6L 页
是时。有有识者出。而推原其始。谓之作俑。则固有所不得辞其责也。先集之霰。知其雨雪。寸肤之云。至于漫天。微不可不防也。渐不可不杜也。君子必于是乎三致诫焉。某虽不武。敢不直截剖析。极力而明辨之乎。山颓以后。世之知先生之学。尊先生之道者。盖鲜矣。邪说诐行之作。无足怪也。伊川之为明道墓碑曰。学者知所向然后见斯人之为功。知所之然后知斯名之称情。诚使吾党之士。有能言先生言行先生行。学先生之心法。则庶或知先生道学功业。追配古贤而无逊也。惟彼异言者。亦不敢肆。如雪见晛。抑亦为世道之幸也。某之平日所闻者。惟在乎上不得罪于圣训。下不流害于后学。是乃先生第一等辟廓底道理。某愚昧蔑裂。不能阐明师教。竟使贤如尊兄者。犹未免自堕于韩苏辈一套里。每一念至。自不觉愧汗沾衣也。顷者城偶奉遌。既讨其槩。巽言绎之。法语改之。古之训也。未知曾入之思拟乎否。不以腐儒迂言而斥之。何幸如之。不任悚仄之至。
 
(戊午三月。先生既裁书将传致。是时洛中众议朋起。渐生乖角。先生闻之。知其无益于本事。而虑其反生纷纭之弊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