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x 页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谥状
谥状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6H 页
赠判中枢府事兼兵曹判书梁公(大朴)谥状
公讳大朴。字士真。姓梁氏。南原人也。其先有讳朱云。勋伐冠丽朝。封龙城君。入本 朝。世有圭冕。高祖讳敬老。庆尚道节度使。曾祖讳启沃。副司直。祖讳自润。司圃别提。考讳舣。司宪府执义。以直道见忤权奸。位不显。配安东朴氏。佥使总之女。以嘉靖癸卯生公。幼有至行。父母病革。辄断指进血。及丧庐墓。啜粥三年。不踰礼。早知性理之学。师事牛溪成先生。平日服用。专主忠恕二字。其理气问答。实有心得之妙。先生亟称之曰。学识姿品。吾侪中未易得。然性卓荦不群。才气且绝伦。凡六艺九流。无不旁通。而尤深于兵历。每静居夜深。往往读孙吴书不掇。尝从思庵朴公,松江郑公。探赜经史。且谈当世事。或忘食而达曙。与金公千镒,边公士贞。讲兵阵形名之学。又能疏财喜急难。而饬躬则必审义利。诲人则必尚气节。是以远近人士。咸心输而诚服。荐为 寝郎去之。寻差傧使从事官。仍升济用监主簿。不得已就职而非公志也。自丙戌以来。 国家有倭衅。而 朝廷不以为忧。公独遑遑
公讳大朴。字士真。姓梁氏。南原人也。其先有讳朱云。勋伐冠丽朝。封龙城君。入本 朝。世有圭冕。高祖讳敬老。庆尚道节度使。曾祖讳启沃。副司直。祖讳自润。司圃别提。考讳舣。司宪府执义。以直道见忤权奸。位不显。配安东朴氏。佥使总之女。以嘉靖癸卯生公。幼有至行。父母病革。辄断指进血。及丧庐墓。啜粥三年。不踰礼。早知性理之学。师事牛溪成先生。平日服用。专主忠恕二字。其理气问答。实有心得之妙。先生亟称之曰。学识姿品。吾侪中未易得。然性卓荦不群。才气且绝伦。凡六艺九流。无不旁通。而尤深于兵历。每静居夜深。往往读孙吴书不掇。尝从思庵朴公,松江郑公。探赜经史。且谈当世事。或忘食而达曙。与金公千镒,边公士贞。讲兵阵形名之学。又能疏财喜急难。而饬躬则必审义利。诲人则必尚气节。是以远近人士。咸心输而诚服。荐为 寝郎去之。寻差傧使从事官。仍升济用监主簿。不得已就职而非公志也。自丙戌以来。 国家有倭衅。而 朝廷不以为忧。公独遑遑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6L 页
如朝夕且至。尝夜起看天象。忧形于色。人问其故。则曰东民且苦兵矣。一日登广汉楼流览。太息曰。未十年。此楼当烬矣。戊子。倭使橘康光来。公为觇虚实。潜迹舆儓以从行。康光睨枪卒曰。枪竿何短也。公应声曰。尔之釰铓何钝也。康光大惊。下马谢之。辛卯。平秀吉遣平调信。致书求和。辞绝悖。公贻书松江曰。今秀吉敢称朕。语犯 皇朝。是天下之贼也。我之于 皇朝。君臣而犹父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是宜沐浴请讨。亟奏 宸升。斩倭使。飞报 皇朝。白我心事。否则吾当草邦衡之疏。蹈鲁连之海。松江得书叹曰。此春秋之法也。尺纸可以却百万师也。沙溪金先生闻之曰。沐浴请讨。深得夫子之旨。壬辰夏。倭果大举入寇。釜山东莱陷报至。公与南原府使尹安性。亟往见巡察使李洸。劝急提兵北上。洸慌惧不用计。公知洸必败。驰还南原。将募兵勤王。闻京师失守。 大驾西巡。恸哭七日夜不绝声。拔釰击木石以自矢。木石为之裂。时郡邑民士。皆投匿林壑。百里无人烟。公以一骑一僮。赍糗粮。出入搜访。激之以义。晓之以利。穷崖邃谷。足迹殆历遍。远近闻者莫不靡然向应。遂手草檄传告列郡。读者至在吾民何以生为。而此贼不可忘也。祖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7H 页
逖之志。中原可清。真卿之名。天子不识之句。皆失声掩涕。于是豪杰闻风争集者三千人。发苍头百馀。编为行伍。日椎牛大飨。尽倾财赀。鼓铸器仗。义声日闻。军势大振。先是公与高公敬命相友善。驰书约会于潭阳。及至。公按釰语于众曰。首事举义。自立为将。是示人以利也。今高公忠义人也。年位具在吾上。盍以事我者事之也。不从者当斩。众皆曰诺。遂以高公为上将。自居其副。以听节制。六月八日。合师大阅。众至四千人。形马喢血而盟曰。不灭贼不还。乃遣公长子庆遇。率兵二千。往守砺山。高公以大阵进次于全州之完山。互为声援。公复徇湖左。加募死士千馀人。从任实路。将向全州。至云岩。倭游兵如潮拥山至。摆络成阵于岭下。众皆有惧色。或曰。贼锋甚锐。不可轻犯。莫若旋取乌院路。径趣全州。与大军合势也。公奋然曰。兵以义名。宁可见敌自挫乎。况贼方游掠无纪律。今若出奇乘虚。可以一鼓歼之也。遂分兵为二队。使仲子亨遇领一队。循山左麓而下。潜伏白云庵东谷。见贼即止。待我军鏖战。出为左翼。部分既定。公自帅精锐。建旗鸣鼓而前。贼方列灶炊饭。见先驱已下岭。并力拦道而战。炮交集。烟埃弥野。公抽釰大膊。合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7L 页
匝挥䨥之际。其机如神。义兵皆殊死战。无不一以当百。亨遇亦自谷口大噪而出。缀其中脊。贼兵截而为二。义兵左右攻。落其角距。贼遂大溃。公手斩五十馀级。义兵所击杀且千馀。积尸相枕。川水为之不流。夺还俘口二百。所获兵器战马无计。伐大木白而书曰某年月日。某破倭于此。后人名其地曰伐亭。后贼望见公旗号。辄崩奔莫敢战。移军至全州北亭病。赤血下注日至数斗。医曰。祟于尽瘁。无以医也。将革。忽力疾扶坐。呼诸将语曰。吾梦登天。乞救于上帝。上帝已许之。神告丁宁。国事可无虞矣。天兵果以是月东援。人谓是梦之验也。公所乘马名乌龙。日行五百里。忽不食而死。公叹曰。乌龙先死。吾其已矣。死当化厉。必灭此贼。吾岂在张巡后耶。无一言及私。谆谆昏呓。皆讨贼事。及卒。白虹起西方。直亘壁垒。夜又大雷雨。时万历壬辰之七月七日也。义兵在锦山珍山者闻公丧。皆失声号哭。士气遂大沮。明日。高公亦军败而死。初公之倡义也。或曰。子于 国家。无高官厚禄之义。何必至死后已乎。公正色曰。古人有以家世而报仇者。张良是也。有以微官而效死者。高渐离是也。吾世受 国恩。奚止于五世。吾又食君之禄。岂下于伶人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8H 页
哉。又于起兵之日。与高公各志名于战袍内幅。要为后日寻尸之验。呜呼。公之一死。已决于出师之初。则虽不幸病没于军中。而与蹈刃带镝。临阵死绥。实无异焉。其忠功义烈。辉赫磊落。有可以轩天地争日月。而志士之千古赍恨。直欲与祁山之孔明。过河之宗泽。合传而并美者。其可已欤。况其上松江书暨倡义檄一纸十行。激烈悲壮。扶万古之纲常则胡澹庵斥和之疏也。鼓一世之忠义则文文山正气之歌也。若非以刚大不枉之姿。兼问学至精之工则岂能尔也。桐溪郑公赞公八事。曰学兼文武。曰春秋大义。曰十年先见。曰首事倡义。曰云岩破贼。曰识人明鉴。曰尽瘁王事。曰诚格天人。梧阴尹公见上松江书曰。一生定力。都自学问中得来。泽堂李公跋倡义檄曰。天地间纯刚之气。磅礴为青溪一檄。 天使熊化序公遗集曰。云岩方略。语其奇则狄之度昆崙。韩之夺赵壁也。文武大业。颉颃于蜀之诸葛。噫。以诸公之贤。诔列模写。昭垂百世。使公之威灵声光。飒然如生。若可以上薄穹苍。鞭霆呵风。此足以少慰公不化之恨欤。公爱青溪山水。晚而筑居。仍号为青溪。配高灵申氏。参议复淳孙也。同葬于南原蛟龙山负艮之原。子庆遇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8L 页
号霁湖。官太常正。有文章节义。克趾其美。壬辰。从高公军于漂阳。乙未。募民粟七千斛。以济天兵。癸丑。当光海政乱。弃官不起。至是特 赠吏曹参议。与公同旌一闾曰父子忠义之门。亨遇号东崖。及昏朝废母议起。上疏切谏。谪北塞。 仁庙改玉。以忠清都事还。熙遇进士。吏议之子振翮。都事之子振翰并进士。振翮生焘文科博士。振翰生烨。焘生宇夏进士。今持状来者。即公六世孙前参议周翊也。参议君有侄弼本。以尸公祀云。公没后四年。以霁湖公募粟劳。推恩公 赠兵曹参议。今 上丙午。因湖南多士言旌闾。秋。多士又请褒典。加 赠兵曹参判。粤十年今丙辰。 上命入公遗稿。览已若曰。倡义先于高敬命。勇断优于李舜臣。杀身危忠。与两人同归。一阅遗集。英爽勃发。如见其上马讨贼。下马草檄。其赠正卿。赐谥赐祭。遗集及倡义录。令道臣刊进。于是攸司 赠大司农以启。 下教责铨臣曰。上卿天官。何赠可靳。 命超六秩。特赠为辅国崇禄大夫判中枢府事兼兵曹判书。又兼文武诸衔。仍 命臣载瓒曰。尔曾在文垣。尔其撰状。俾牒太常。猗欤我 圣上旷世起感。特轸阐揄。褒嘉之举。不靳殊礼。旌貤之恩。并延厥嗣。至使断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9H 页
简残藁。几晦而复显。不但公灵之陨结泉下。抑可以树风教于天下万世。曷不休哉。臣祗拜受 命。谨纂录如右。庸备公易名之典。亦以对扬 圣上之明命云尔。
领议政韩公(翼谟)谥状
公讳翼谟。字敬夫。自号静见窝。清州人。清州之韩。皆祖高丽太尉兰。其后益大。如太学士康。右政丞渥。太学士方信。尤著者也。在 国朝。襄节公确。策靖难功。笃生 昭惠后。以左议政封西原府院君。配食世祖庙庭。忠靖公应寅。策平难光国功。官右议政清平府院君。为 宣庙名臣。勋业在国史。忠靖生同敦宁德及。敦宁生尚州牧使寿远。寔公高祖也。曾祖讳圣佑事 肃庙。尝抗疏论君德。大忤 上意。由是直声动一世。后官至吏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祖讳配义汉城右尹。 赠左赞成。考讳师范进士。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俞氏。市南先生棨孙。癸未七月生公。自幼凝默沈重。举止有常度。嶷嶷有不可狎者。辛亥。擢柑制。甲寅。例升兵曹佐郎。转持平。坐违 召罢。乙卯复拜。上疏陈戒曰。懋圣学则体验而服行。无徒应文而备数。做荡平则建极而明好恶。以通一世之是
领议政韩公(翼谟)谥状
公讳翼谟。字敬夫。自号静见窝。清州人。清州之韩。皆祖高丽太尉兰。其后益大。如太学士康。右政丞渥。太学士方信。尤著者也。在 国朝。襄节公确。策靖难功。笃生 昭惠后。以左议政封西原府院君。配食世祖庙庭。忠靖公应寅。策平难光国功。官右议政清平府院君。为 宣庙名臣。勋业在国史。忠靖生同敦宁德及。敦宁生尚州牧使寿远。寔公高祖也。曾祖讳圣佑事 肃庙。尝抗疏论君德。大忤 上意。由是直声动一世。后官至吏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祖讳配义汉城右尹。 赠左赞成。考讳师范进士。 赠领议政。妣 赠贞敬夫人俞氏。市南先生棨孙。癸未七月生公。自幼凝默沈重。举止有常度。嶷嶷有不可狎者。辛亥。擢柑制。甲寅。例升兵曹佐郎。转持平。坐违 召罢。乙卯复拜。上疏陈戒曰。懋圣学则体验而服行。无徒应文而备数。做荡平则建极而明好恶。以通一世之是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09L 页
非。无徒两边之对互。开言路则必思培养之道。无为摧折之举。慎爵赏则必思褒忠而伸枉。勿为保奸而容慝。恤民隐则约损振刷。无为喣喣牵架之政。言动事为。必祛姑息苟且之意。继以保养元良之道。反复为言。又论一边人遽停逆党之启者。寻递旋仍。时方营主第。 命取旧阙枯松以助之。台臣有言之者。 批教多未安。公疏曰。宪臣之言宫木。不过憯其古耳。木虽古。枯朽为蝼蚁之宅。不以取材。将安用也。 殿下以是开谕。则群下自当晓然。何必过费辞气而后快于心乎。 批旨之改下。即 殿下悔心之萌。而不平底意。终未尽释。是忿𢜀之心。初不尽平而然也。此由于度量不弘。芥滞未祛也。岂不大可闷哉。历正言,兵曹正郎。选知制教。丁巳。入弘文馆为修撰。会岭人金圣铎投疏。讼其师李玄逸之冤。语甚叵测。 上命鞠之。将施护逆律。礼原君赵显命疏救甚力。 上亟削显命职。承旨李寿沆等迭救显命。公上章言悖逆如玄逸。而圣铎欲直之。律以护逆。得春秋之义。今显命无难营救。致圣铎之跳踉者。显命有以成之也。以玄逸之未正法。作为今日救圣铎之一證。噫。当时一种邪议。倡为悖理之论。大逆如希载。尚欲傅生。至如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0H 页
玄逸。谁复争之。使玄逸老死牖下。犹为失刑。而显命欲 殿下又失之。圣铎削职犹太宽。仍请喉院之右显命者罪。上以挟杂。虽 下责教。而竟递寿沆等职。玉堂郑履俭疏救显命。至以金忠献,李忠文两大臣伸雪之论。归之护逆。尹公汲疏言此辈之操持两臣。适足为雠代理之归。一边人群起噪聒。公车日积。 上震怒教曰。韩某之疏。非特非斥显命。拖引甲戌。别生葛藤。其心何其不忍。由此而甲戌辛丑互对戚我。分义扫地。遂却膳不视事。一边人陈疏者皆胥 命。上以公及尹公不胥命。亟 命亲鞫。教以韩某居傲。党论亦甚。仍荐蕀(一作棘)于海南。于是光佐复相。圣铎亦酌处矣。校理李锡杓疏陈 处分之过当。冬命撤篱。继因大臣言。遂全释。己未春始叙用。自是数年。连拜馆职学校授。多不就。虽或暂出。亦未尝久于职。 上屡下开释之教。且召赞成公谕意勉出。仍差南汉试才御史。以往役不得已膺 命。庚申。为文学。疏陈辅导之宜。请择左右。慎居养之节。而尤惓惓于身教之方。 上嘉纳之。辛酉。除永春县监不赴。拜校理,修撰。兼校书校理。迁吏曹佐郎。寻转副修撰。乞养为龙岗县令。明年。以馆职还。转吏曹正郎,文学,司宪府掌令。兼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0L 页
汉学教授,西学教授。正言赵重晦疏陈频幸私庙。且劾赵显命。 上怒甚。辞教震叠。又将诣私庙。公方陈章请告。即赴阙求对。 严教不许。乃上劄曰。今者赵重晦何足动 殿下声气。而不忍闻之教。荐下筵席。至使诸臣不敢承闻。惟幸传闻不广。庶几 圣心回悟。而今则形诸丝纶。宜布八方。臣惊懔忧迫。苍皇求对者。惟在于反复力陈。冀寝辞教之非常。仍斥喉院不即缴还。疏入不省。激恼转深。至不视事。大臣三司请对。不得入。公复上劄切谏。不报。遂与诸僚排闼入卧内陈戒曰。 殿下之私庙屡幸。虽或过当。是亦过于诚孝。重晦之疏妄矣。其罪岂至于死。重晦一小臣。何难处分。而自为过举至此耶。心平则气和。气和则自无激恼之病。益加治心之工焉。已而 上意稍解。辞教过中者。悉命收还。公复以事过而悔。不若初无所失。克谨其始。无悔其终之意。陈疏进戒。甲子。以弼善移副校理。进讲心经。先是 上每激于朝象。屡有苦心二字之教。公因文义规戒。辞甚婉切。特赐表里以奖之。公以为上无纳采之实。而不可徒受赏赐。上疏辞谢曰。 殿下苦心之教。其为非常。果如何哉。自古圣人之履艰险遭患难者何限。虞舜成汤而不得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1H 页
免焉。文王孔子而不得免焉。彼四圣人。不惟不以是为病。用能动忍增益。以负荷大任。艰难之不足以病圣人。亦明矣。藉令四圣人。不幸遭值。积有感慨。固必一念。留滞不已。横着心中。岂不贻累于圣人之德乎。匹庶尚不可。况帝王以天地为心。以尧舜为期者乎。倘 殿下留心澄省。则臣虽伏罪于前。其心荣感。万万于奉恩褒而受盛赐矣。顷之 上违豫。翌瘳。公又疏言深于学者。治心而能疗其病。善于医者。疗病而先治其心。为学也慎疾也。其事虽殊。无不归重于此心。愿 殿下以治心之道。为对症之剂。本源之上。务加澄治。事物之来。以理顺应。必祛固必之私。俾无偏滞之患。如是用工。真积力久。则真得尧舜心法。而荣卫之愆。自当勿药而为喜矣。盖公以苦心之教。大为心法之累。必以治心之方。一言再言。谆复为说。或冀 上心之一悟。而人以为深得论思之要也。由兼弼善,辅德。拜副应教。时 上怒言者有过中之举。公因辞疏切谏。冬有雷异。又疏陈匡救之义曰。 殿下少振励之志。有退托之意。吾衰之叹。无乐之教。屡发于中朝。群下方期以太平万世之业。而 圣心之不自强如是。天道不外于 殿下之一心。安得不失序而为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1L 页
异也。愿 殿下以治心之道。为消灾之方。本源之上。务祛偏私。勿以向衰而少勌。毋曰无乐而自懈也。未几。擢拜同副承旨。乙丑。以礼曹参议。膺湖西审理之 命。报恩有骨肉争杀者。狱疑久未决。公一按得其实。掘瘗而视之。果验公言。罪者始服而抵于法。湖人至今称其明。归拜右副承旨。转兵曹参议。出为广州府尹。威爱并至。军民便之。丁卯。遆授大司谏。自丁未时事大变。忠逆遂未分。一种嗜利者。始为调停之论。号为荡平。以迎合 上意。由是一有惩讨之言。辄为 上沮抑。庚申。始追夺凤辉,泰耇,锡恒官爵。公议稍伸。至是三司并发光佐,泰亿追削之启。威怒遽震。右议政闵公应洙,副提学尹公心衡。迭上章论之。亟 命罢职。公以承旨争难。被 责教。及拜谏职。即上疏曰。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一有干犯。罪不容诛。彼二人负犯。虽以 殿下之至仁。亦不能专事掩盖。今此大论实一国之公议。夫岂近似于党论。而二十馀年抑退之不足。更加摧折于重发之后。一语争难。平日委仁之大臣。不难谴罢。如尹心衡,赵明谦之相继罢遆。有不足言。驯此不已。干纪之徒。将不知惩畏。何不虑及于此。而直为此过中之举乎。疏入。下严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2H 页
教递。戊辰。除全罗道观察使。廉饬自守。一路肃然。己巳。司书朴盛源因事素憾于公。诬公在营不法状。极其搆辱。事多切悖。公上书自列。仍请覈治。及盛源为正言。对章益诋斥。 上命查。卒无验。特削盛源职。公亦屡疏力辞。竟罢职。庚午。由吏曹参议。历判决事,刑曹参议。拜大司谏。上书 小朝。论勤学求治辅养 元孙之道。仍请刊改宫僚之不择者。又上疏大朝。略曰 殿下处事应物。每多失中而过当。往往躬驾于汉唐中主之科臼。岂非可惜而可恨者乎。 殿下临筵。每称苦心。群臣习熟听闻。不惟不敢矫其非。或从以仰对曰。 殿下此心。臣亦知之。噫。此何言也。人主一心。无所偏系。然后可以凝庶绩。今乃先着一苦字于方寸。摆脱不得。临御二十载。多少病痛。皆从此出。必以祛苦心为圣学第一义焉。近日媕婀成风。直声无闻。 殿下每有一番过举。诸臣辄落一层风节。驯致以言为讳。公相禁戒。宁不心寒。仍举 御制自省编重耳目开言路诸条。及大小臣工随事勉我之 教。规戒甚恳挚。不报。辛未。拜庆尚道观察使。以亲老辞不就。壬申。擢授嘉善大夫江华府留守。踰年入为兵曹参判。兼备局有司堂上。自是连除礼曹参判,汉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2L 页
城左尹,同义禁副总管,造纸署提调。丙子。以大司成进秩为汉城判尹。兼司译院提调。时俞夫人年老且多病。公上书陈情乞一郡便养。遂荐为广州府留守。寻遭艰。己卯服阕。拜吏曹判书,掌乐院提调,知 经筵,世子右副宾客。庚辰。伴送北使。及还大臣以微事奏罢。无何叙为刑曹判书,尚衣院提调。持平郑枋论事忤 旨。命替治宪吏。拿枋亲属于狱。将究问。枋发启状。公力言不可。特 命罢职。寻以大臣奏。收叙拜大司宪,观象监提调。因雷异上书曰。 大朝实 邸下之天也。欲得上天之心。先体 大朝之意。 大朝之所求于 邸下。初非高远难行之事。以慎疾则望其节宣之得宜而无感于六气也。以勤学则望其两筵之无阙而受用于经训也。以勤政则望其日次之无旷而恢广于听纳也。近日 睿候失宁。两筵之久停。日次之不行。固其势也。而进见之常礼。渐至迁就。责备之 圣心。无以仰塞。臣民之忧叹。上天之谴告。安得不致之。 邸下若即命舆卫。进候 龙楼。自致三朝之常节。则八域歌舞。万姓欢庆。岂不休哉。或曰。调摄中动驾。虑有添损。而臣谓百神所劳。决无是理。强疾问寝。尤光 睿孝。亦可以宽 大朝惟疾之忧。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3H 页
夫然后更务慎疾之方。益加保啬之道。虽于卧内。频接臣僚。以之讲学。以之听政。以 大朝止慈。岂不悦豫。而上天之疾威。方可感回。书入优答。辛巳。为礼曹判书,内局提调。迁吏曹判书。公以前在铨任。为大臣劾奏。义不可复膺。遂力辞下金吾。犹不出坐罢。已而叙拜刑曹判书,同知成均馆事。复授吏曹判书。虽迫严命暂出。竟自引免。除典牲署提调,宣惠厅堂上。特擢判义禁府事,右参赞。转为吏曹判书。壬午。兼奉常寺提调。以 世孙嫔册礼正使劳赐厩马。寻以政注不称 旨罢职。既叙拜艺文馆提学。引古人辞知制诰事辞不拜。会有罗景彦者投书刑曹。侵犯 小朝。语极凶悖。 上鞠景彦。时 世子诣帐殿下庭伏。公奏曰。储君与鞠囚同庭。大伤国体。狱成。奏当以大逆律。 上以律太重。罪律官。公进曰。诬储君。非大逆乎。力争不已。终不听。竟用次律。又请覈指嗾者。亟 命罢职。及退。 世子坐建明门外。遣宫官邀召。公对以臣方被罪 大朝。不敢入见于 小朝也。宫官三往返。终不承令。趋而出。 世子叹曰。今日廷臣。只有某一人。俄叙为吏曹判书,艺文馆学,司仆寺提调。及闰五月。有颁教文制进之 命。公连违 召牌。伏金吾俟罪。又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3L 页
屡召不进。 上曰。不制教文。分义然矣。遂 亲制以下。将举贺仪。促令公制致词文以进。公又不制。左议政洪凤汉大恚。言于公座曰。某于 处分。有不满心矣。咆呶不已。竟至削职。后 上语及公是日事。教以予心戚然。癸未。因赞善宋公明钦奏。始 命叙用。即疏陈危蹙之情。 批以往事予则谅矣。今览卿章。心已白矣。遂拜吏曹判书。台臣徐秉德坐言事被谪。以公拟秉德台望特罢。又以铨堂有停望者。 命削职。初宰臣曹命采尝辞连鞠狱。久枳铨地。至是上使之复望。铨臣不承 命。上怒以停望始于公。有是 命。后复拜铨职。而以此自引。竟不就。公自立朝。言议出处。素为 上所重。而数年以来。益知公确乎有守。注意逾深。人谓公朝暮入相。由是大为当路所猜怒。必欲沮去。而公则夷然不为意。乙酉。持平崔益男疏劾公不立亡弟后。言甚憯毒。 上教以虽莫知事故。一时饬励亦玉成。 命罢公职。公即屏居郊垌。益无当世意。及有叙 命。上章自辨曰。臣有一弟无子而夭。臣既有二子。许继其后之意。言及于臣弟病革之际。是时臣母在堂。而臣弟艰于子嗣。生辄不育。臣母必令从后立嗣。臣操文于弟妇曰。禀承慈训。灵或记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4H 页
有。溺爱虽昏。忍能二三。即此两句。可明臣心。下温批开释。冬。 上因事激恼。诣私邸。特拜公议政府左议政。仍出 御鍊戎台。经宿不还。公不暇辞巽。即入谢于 行殿。力请回銮。夜天寒且大雪。卫士皆股栗。公犹坚伏不起。 上动容称叹。乃还宫。 驾还。连上章辞。 优批敦勉。有今番处义。予深钦服。今卿之器。予望深之 教。时崔益男为人所驳。因对章大肆狠恚。诋公尤甚。公出城丐免。 命削益男仕版。促公入朝。公辞益力。遂除药院都提调。停诊以待之。公不得已承 命。仍兼御营都提调。俄以户判荐违 旨。责免首相。公以与闻荐议。请被同罚。始许旋寝。会言官言 祀享不用酒非礼也。儒臣宋钦明久在罪籍。非 圣朝待士之道。 上询大臣。公曰。酒用享于神礼也。宜复旧以光圣孝。且禁酒而至用一律。有司不敢发。令反不行。宜寝前律。儒贤枉罹罪籍。士气益摧。世道益下。宜思扶植之道。且以臣为大臣。不能导达 上心为自引。正言柳知养言事触 上怒。以不讨知养罪。并罢诸相职。历数日复拜。仍兼司译院都提调。 国朝祀邦内五岳。定平之鼻白山为北岳。公奏我国之北关。如周岐汉沛。而白头山实镇于北关。为炳灵发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4L 页
祥之地。北岳之祀。宜移于白头山。若以近彼界难之。望秩高山。古礼即然。当于近山镇堡。设坛祀之。 上下其议。皆以公言为是。遂从之。鼻白之祀亦不废。会正言任观周疏斥大臣。至谓以不识廉耻。公与僚相。出城乞免。 上命窜观周。屡召而终不起。特许勉副。未几复授。敦礼逾挚。至有躬驾之 教。遂入谢。 上诣毓祥宫。行酌献礼。时天甚寒。公请早还宫。 上怒免相。翌日复拜。献纳姜趾焕坐言事。 命逐乡里。 教以趾焕语犯 上躬是不敬。大臣三司盍讨罪。公进曰。言官指陈阙失。亶出忧爱。是宜嘉纳。何可罪也。 上不听。加罪趾焕。 上尝因激恼。将幸旧邸。怒云观奏时之晚。拿入提调赵云逵。罢领议政金致仁。公即劄言崇宰不可拿入。首相不可遽罪。 上悟。批以随事勉戒。心庸钦叹。及登 筵。又申劄意曰。 殿下不胜威怒。拿重臣于庭。是无前之举。领相之一言匡救。有何可怒。而遽加罢斥耶。 上优答。一日 上怒廷臣不称旨。复幸旧邸。不许诸臣入。大臣或谪或罢。公出城俟勘。即日复拜。遂驰进排闼入苦争。始还宫。秋。有光佐,锡恒,泰亿职牒还给之 命。时 上威怒大震。辞教非常。群臣莫敢言。公与僚相。力陈三贼不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5H 页
可赦之罪。且请收前后过当之教。 上虽不纳。而亦不之罪也。先是以 太祖陟方旧甲。 命藏乐。公尝劄言 圣孝虽追远服禫。藏乐非礼之正。至是以诸臣多请复乐。 命仍撤。至明年夏。公又力言不可。特免相旋寝。又以请进御药。职付西枢。庚寅。复拜左相。兼扈卫大将,宗庙署训局都提调。 上以是年 肃庙进宴旧甲。而公曾祖判书公与宴。赐公表里。进笺谢。𧫎议权震应疏辨裕昆录中语及其先祖文纯公及宋文正公者。 上震怒。 命荐棘于济州。又责大臣不讨罪。并不叙。翌日即寝。右尹李基敬以谏 上厌薄儒贤 命窜。献纳李一曾疏救基敬。遂鞠一曾。公求对言基敬言是而一曾救之。反鞠一曾。岂圣世事乎。 命罢职。顷之复授。请忠臣高敬命不祧。收录宋文正公嗣孙。忠臣洪霖后。以励一世。从之。辛卯。入耆社。引年乞致政。不许。劄三上。辞益坚。敦谕荐下。又有予八旬犹总万机之 教。公不得已视事。时 上以党议疑廷臣。大行威罚。会领议政金致仁奏语有错。 上遽以为党心。亟窜绝岛。责大臣阿好不言。并罢职。俄以大司宪韩必寿,大司谏尹勉升违召 震怒。临鞠。又以不讨罪。罢诸大臣职。因台启削职。未几拜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5L 页
领议政。公谓以求退反升。义不可出力辞。不获 命。遂请近日诸臣之坐事禁锢。且免为庶民者并荡涤。从之。 上方议 显庙世室。以公不为对扬。 命不叙。寻叙付判中枢。癸巳。复拜领议政,内局都提调。太学斋儒金稙因事入对语有失。下攸司刑配。时公入 诊筵问 候未更端。 严教遽下曰。稙罪甚。卿不一言耶。公起而徐对曰。泮儒固妄矣。罪不甚大。且臣忝为大官。 殿下不宜面骂如是也。仍胥 命于金吾。谕召踵至。至有减膳以待之 教。犹不进。责教截严。三司启以执拗而致有烦恼。请削职。允。继请付处。又允。即日寝前旨慰释。 命付枢府。兼军器寺都提调。居数月。拜领议政。会儒生申疏请追崇毓祥庙。泮儒又继之。物色多未定。未知 上意所在。公既膺 命进曰。日前儒疏后。 圣教有曰重光定制昭如日星。此教何谓也。宜明示 圣意。使群下晓然也。 上举 肃庙辛巳受教曰。勿以嫔御升正宫。即 先王所教而为后世定制。予所谓重光日星。乃所以光我 先旨。如日星之揭也。公遂反复仰勉。 答以当遵守不挠。于是浮议乃止。寻因都堂弘文录。选忤旨之人罢职。叙付领中枢。秋 上候添剧。药院移直。既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6H 页
平复。 上曰。非予病加。欲观群下之为尔。公对曰。直宿何等重事。况移直而乃可以故为乎。 圣教诚慨然。 上动容叹曰。谢卿直言。 赐皋比。甲午。拜领议政未旬日。因请贺与僚相皆免。乙未复拜。时公年至病甚。且自乞休致。必欲决退。而 上宝龄弥高。圣候益添。日夕忧惶。身不得自由。虽黾勉承 命。而非公之素志然也。十一月。行常参。 上教曰。巡监军付标。一付中官。安知不有图免者乎。公对曰。 圣明在上。此辈安敢乃尔。况 圣聪无遗。不足忧也。又 教曰。予气如此。大臣尚可争乎。遂命不紧公事。达于东宫。盖上久在静摄。每以军国机务为忧。尝于诊筵。以 世孙代听分劳之意有 下教。贼臣洪麟汉以三不必知之说力沮之。至是大策已决于 圣心而有是 命。麟汉又极口沮遏。使承旨不得书 传教。公及诸大臣。亦略陈不敢承奉之意。既退。公素患痰癖猝剧。即先还。旋有巡监军及吏兵批受点于 东宫之 命。即扶疾驰诣。诸大臣已求对入侍。 教以领相何往。仍 命罢职。前参判徐命善上疏讨麟汉沮遏代理之罪。又言前领相左右无足忧之说。何为而妄发也。身为首相。质言阉竖事。古大臣亦有是否。两司继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6L 页
请削黜。 允之。无何叙付判中枢。丙申春。 大朝遣史官敦谕。公附奏曰。孽由自作。罪负至重。鈇钺岭海。日夕所俟。 恩纶诞宣。开释备至。既恕迷错。又促谢命。感泪被面。不知自措。臣以无似。谬叨重任。当国家莫大之举。蹈人臣难贳之罪。衷情莫白。烦冤转甚。 小朝下令曰。卿之向日筵奏。辞未畅意之致。见卿书启。意旨淳厚。绰有古大臣风。余之起敬。良亦多矣。公又上劄引罪。批以卿之所失。不过言语未畅。何尝有一毫心迹之可言哉。 圣谕已勤。余亦释然。又下别谕。慰释逾挚。公犹深引不敢进。即遣宫官。益加敦召。公感激入谢。 大朝引见教曰。今见卿面。余心释然。 小朝又赐对慰勉。三月。 英庙升遐。公已病剧。而犹朝晡入临。看审 山陵。以伸自效之义。夏鞠尹若渊。 命招大臣。公病未承 命。陈劄引咎。 批曰。予之曲保于卿。为卿老也。今则卿之处义。与前大异。卿须谅之。公惶惧胥 命。三司以昨冬 上教之下。徒事弥缝。不即奉行。启请削黜。即 允。寻 下教曰。韩某以首相。当国势岌嶪之时。袖手傍观。已极寒心。称病而去。无或学留正之事而然乎。然岂有他哉。论以国体。不可无处分。中道付处。初谪礼川。有悯老之教。移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7H 页
延安。三司请远窜。不从。丁酉。有 宥命。辛丑。卒于果川屩舍。寿七十九。葬于广州月谷坐乾之原。配杞溪俞氏。大司宪㯙曾孙。封贞敬夫人。宽勤庄重。为闺阃范。先公四年卒。附葬于公。生三男。长好裕早夭。次泰裕通政郡守。出为公弟监役后。次鼎裕文科承旨。四女适进士金致永,佐郎金谦柱,沈颐之,大司谏柳文养,郡守洪大膺。庶女嫁张用元。好裕无嗣。取从父兄后裕子参奉用中为子。泰裕继子用洪。二女为洪秉纯,鱼在后妻。鼎裕继子用汝。女为尹范烈妻。金致永子钟杰。金谦柱子鲁哲。沈颐之子能定。婿李羲年。柳文养子诗。婿李。用中二子。兢履文科。权知承文副正字。成履。内外孙曾凡若干人。公卒之明年壬寅。特 命荡涤罪名。甲辰。 命还给职牒。子若孙勿拘调用。 教曰。判府事韩某乙未冬筵奏。特辞不达意。请对时未及入参。亦事势适然。其心无他。不特与逆麟不相能一事。世孰不知。若以事属乙未。不为区别。大非丁酉放送壬寅减等之本意。此人参恕然后。逆麟之罪尤为彰著。癸丑。特 除公仲子守令。又 教曰。乙未冬传谕。孰不知本意。大臣附奏。至今庄诵。给牒之 教。录后之 命。不知者尤必知之。况昨年以故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7L 页
相事有申申者。故相子今始混入于近日收录中。可谓欠事。以其难言。故尚无文迹。向于筮仕照拟。不以承传悬录。今有言端。不可仍默。此意铨曹知悉。使朝家彰阐之政。快有区别。此乃为前后义理堤防益明益严之意也。于是乎公覆盆之冤。照烛无馀。而 恩言一下。百世可惩。公可以得此无憾矣。公幼有至性。十二岁。遭议政公丧。哀毁如成人。事母夫人甚孝。在亲侧。未尝有疾言厉色。虽老而官高。左右服事惟勤。其爱慕一如婴儿时。及丧。年已近六十。执礼有感人者。见衣服器用之亲所尝御者。必摩挲涕洟。不忍舍也。出而处朝廷。语默不违常节。步履亦有成规。每正色簉班。凝重如山。一座皆肃然。公未有问。卿孤以下。莫敢先语。及侍 上进言。气意笃厚。辞理端直。款款诚爱之意。达于言貌。虽威怒震荡之时。不慑不沮。必尽其所当言者。是以为 英庙所信重。诩之以大器。奖之以忠实。尝手书知卿忠诚恳五字以赐之。性本喜俭约。虽位至上相。律己一于简素。身衣大布。案无重肉。一鞞刀六十年。燕处惟古砚弊茵而已。子弟服用稍华美。不敢以见也。自少笃工在经典。至老犹轮诵不错字。尤工于汉书及纲目。人有叩问。应说如响。为文典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8H 页
雅赡博。有古作者规度。噫。公以忠亮醇笃之姿。有沉密练之识。自在韦布。已负公辅之望。而及至立朝。言议动一世。瀛馆斥奸之疏。凶徒屏息。经席苦心之谏。 圣主动色。以之而威望日隆。 主知日深。历剔外内。绩庸茂著。而以直道立己。纯心事君。为终始服用之第一义谛。至于 铜闱之独进忠言。则神天可感也。艺苑之力辞君命。则鈇钺不畏也。历数 元陵之纯臣。公庶几其一。而惟是遭时多艰。事与心违。十年承弼。未尽其素所蕴抱。后之尚论者。有足以知其时也。若其乙未冬一事。日月所临。衷悃自暴。前后昭晢之旨。既烛其辞未达意。且教以适然无他。十行所暨。哀荣备至。可以泣幽明而贲泉涂矣。今不佞更何敢言为。公之曾孙兢履。不佞之伯姊子也。将请公易名之典。以其先大人参奉公所纂状文见属。谨叙次如右。用告于太常氏。
副提学李公(秉泰)谥状
上之八年戊辰。相臣白于 上曰。故副提学李秉泰清操苦节。无愧古廉吏风裁。淡泊为生。孤枯焉终。今则有何处得来之叹矣。贪墨成俗。举世皆浊。褒奖之政。若先此人。庶为廉顽之一助。命赐恩侑。仍许美谥。
副提学李公(秉泰)谥状
上之八年戊辰。相臣白于 上曰。故副提学李秉泰清操苦节。无愧古廉吏风裁。淡泊为生。孤枯焉终。今则有何处得来之叹矣。贪墨成俗。举世皆浊。褒奖之政。若先此人。庶为廉顽之一助。命赐恩侑。仍许美谥。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8L 页
庸为风四方愧一世之道宜矣。 上亟可之。公之孙县监羲耆以是年▣月。祗受赐祭于家。将请谥于太常。以不佞曾参文垣。且以相臣奏公实迹。托以易名之状。不佞虽不文。义不敢辞。谨按公讳秉泰。字幼安。李氏之本于韩山者。皆祖高丽户长允卿。至稼亭文孝公谷。牧隐文靖公穑。益大而振。讳种善仕 本朝。官中枢院事。谥良景。自是世有名德。至讳庆流。以兵曹佐郎。 宣庙壬辰。与尹公暹。从征于南。殉尚州之战。 赠秩旌闾。是为公高祖也。曾祖讳穧文科府使。祖讳廷龙郡守。两世俱 赠亚卿。考讳浃进士。屡 赠至吏曹判书。妣清州韩氏。参军济愈女也。公以 肃宗戊辰生。自幼清介有至操。貌莹然如其心。见人有不是。望望若浼己。苟合于义。虽不堪百苦。处之尝裕如也。尝读范傍传至母子相诀。辄泫然泣。长者已知为仁孝人也。及长。文艺屈曹偶。乙未。成进士。丁酉。除 思陵参奉。仕满。升平市署奉事。署有驺直。郤不受。储于署中。及迁官。留为署货。殖至万计。官有大经役。赖以为用。称之以李奉事钱。辛丑诬狱起。以直长引病去。癸卯。擢增广乙科。以资穷升付司果。甲辰。始授广兴仓主簿辞递。乙巳。历兵曹佐郎,侍讲院司书。寻拜司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9H 页
谏院正言。合三司讨凤辉,光佐,泰亿不轨状。及入对。言益剀直。仍论光佐媚君固宠之罪。盖嗣位初。光佐首请为私亲建祠竖碑。以悦 上心。人皆侧目而莫敢言。至是公洞陈其罪。语多触激。 上怒甚曰正言非矣。玉音震厉。左右皆惶駴失措。公起而徐对曰。人君新莅大位。大官当以疾敬德諴小民。补导新政。光佐乃阿 上旨颛国柄。反以追隆私亲。先事迎合。臣实痛之。今 殿下责臣妄言。有人臣不敢闻者。然古人有牵裾而谏者。臣何敢徒自惶惧。当言而不尽言乎。 上悟曰。谏官勉予甚切。诚直矣。昔汉帝谓夏侯胜毋惩前事。谏官亦无以此为嫌。自是注意日深。夏选玉堂为吏曹录。七月。拜副修撰。连除校理,检祥,吏曹佐郎,献纳。兼司书,文学,汉学教授,东学教授,校书,校理。尝带知制教。李公宜显判吏曹。公久处郎官。未尝以一事有干。李公叹曰。铨郎执笔当大政。辄用数四窠。君独无所言何也。乃留阙属公补之。公竟不应。 上营建私庙。阅月功未讫。公疏陈岁饥民穷。工作侈大。将累 圣德。宜务节损。 上优答而不能用。时掖隶横甚。与捕校相斗格事闻。 震怒命杖汰捕校。掖隶勿问也。公以献纳登 筵奏曰。掖隶多豪猾不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19L 页
畏法。虽峻绳尚患不戢。今驱人于外。不抵罪。独治捕校。将何以抑近习而服民志也。 上亟称善。命勿治捕校。丙午。升副应教。因召对进曰。臣每以立志勉 圣学。而 殿下既无一定规模。且不能奋发刚毅。 圣工实无著效。近因 侍汤。久停讲筵。苟欲频接儒臣。讨论咨访。或便殿或卧内。岂无赐对之暇乎。 上动容曰。儒臣每以立志儆予。甚嘉之。是时旧臣多摈逐。元恶在位如故。 上将并用两边人。以安反侧。大臣从而迎合。号为荡平。自是廷臣进言若忤 旨。辄疑以党私。威罚相继。公慨然谓人君以党目先疑群下。君臣相睽。忠言不入。此必亡之兆也。屡抗章切谏。 上虽厌闻而亦不之罪也。一日 上临筵问牛,李维州之争。胡氏,司马氏之论孰是。公对曰。胡氏之言固有理。然论以王导。司马氏所论为正。盖王者待戎狄。诚信为大。僧孺以言出。德裕必沮之。德裕以见沮。僧孺益怨之。皆不能念及 国事。大臣如此。甚事可做得也。 上喜曰。儒臣善剖折矣。以今鉴古。近日事皆由党议。奚特牛李为然也。公遂历陈党祸之所由起曰。我国朋党。初则同是士流。激成为东西标榜。自东而分以南北。北又分为大少。大北则为彝伦之贼。后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0H 页
无其名。西分而为老为少。忠逆遂判。今不可以党论言矣。自有党目。门户相传。今至数百年。无一人或免于此。臣亦不能无素定色目。然各主其所主。各尊其所尊。习于闻见。已成俗尚。非自知其不然。而故为偏党而然也。有非一时威力所可禁者。在 上者恢至公至正之道。徐徐调剂。方可打成一团。并跻于大和之域。若先以党私视之。事事而系着。言言而疑阻。欲以威令而必祛。则无异于挑汤止沸。而君臣之交。渐至乖离。党不祛而祸甚于党矣。又言训局军升付禁旅。倍给其料。乃所以激劝拣选也。今则专事慰悦。无计其材不材。徒费廪养。古人平时绝不施赏曰。临乱何以得力者。实深远计也。未几乞养为温阳郡守。先时以亲老疏丐一县。铨官将迁金城以畀公。大夫人闻而止之曰。巧于仕宦。君子耻之。今迁人而自代巧也。公亟辞之。竟除是邑。朝廷惜其去。居数月。以司谏召。上疏曰。备忘中气质病痛之教。臣切有所感。 殿下所谓自知为巽软。果非谦辞也。 殿下诚有是病。志气无竖立坚凝之美。政令无缜密严重之效。既自知其为病。则何不务为刚大笃实以矫之。反以群下仰诫以轻侮者。自诱以巽软也。先正臣李珥进言于 宣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0L 页
庙曰。 殿下受善之量未弘。偏系之私未祛。好胜之癖未医也。仍以涵养克己。为变化气质之方。今 殿下听纳未恢。辞令不简。恩赏太褺蕀(一作亵)。财用大费。掖隶浸横。宫庄浸广。群臣之以此献规。非不多矣。而天听愈邈。是 殿下必有偏系之私好胜之病。訑訑于言者也。试以先正之言。反躬自省。则必自知病源之不止于巽软而已。方今世道日下。人心日陷。搢绅之间。风俗已败。治田宅美衣食。蹊径请托。门庭货赇。奔竞之道。广而官方坏。谄谀之风盛而士气渝。 殿下所以标极者。又不能光明洒落。反为气质病痛所掩。宁不痛心。噫。气质变化在于学。而涵养克己。为心学之要法。然臣于此亦有欲言而趑趄者。盖自有宋君臣之谭治道者。莫不以心学为本。 经筵所讨论。章牍所敷奏。洋洋可听。粲粲可观。而顾其实则蔑如也。时君世主。言之则在尧舜之上。行之则在汉唐以下而不以为耻。以心学二字。为冷谈閒话。臣虽极言。恐归一例。然非此无藉手也。答曰。向于乞养。已示未久召还之意。盖虑直言之未闻。今观勉戒之言。无愧古人。可不猛省。仍留疏不下。又教曰。今览李某疏。言予病痛。言甚切实。不孤召还之意。特赐虎皮。今玆锡皮。非徒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1H 页
取其言。实嘉其心也。转副应教。兼中学教受,侍讲院弼善。因讲筵。指陈外邑情债之弊。请择守令均军役。终以先自 上躬率之以正。为救弊之本。又曰。朱子曰人主正心然后纪纲立。而守土之臣。方可以有为。臣躬自经历。始觉其言之切中今日也。 上嘉纳。寻坐言事罢。俄复授前职。召对于便殿。因文义深陈女色之戒曰。 殿下甫过谅闇。复吉不远。忧爱之心。有此仰勉焉。 上称善。文衡欲选公湖堂。会 景宗将祔庙。以公为大祝。公曰。大祝当升一资。入朝未几。骤升吾所惧也。然大祝宁可就耳。湖堂非吾志也。遂以大祝擢通政。为同副承旨。公之不乐荣途。所操然也。迁刑曹参议。差 实录纂修堂上。丁未。拜副提学。尝夜对讲心经。进曰。今日所讲。有论忿懥及诟詈者。近日处分多过中。要皆不免诟詈之病也。金龙庆等谴罚。初非可怒之事。而 严旨太过。臣非为诸臣地。敢为君德忧。 上从之教曰。孺臣反复陈达。可不示转圜之道乎。又奏曰。臣闻安嫔李氏生翁主凡七年。始封嫔。成事虽不可言。嫔御岂可不慎乎。卜姓之戒。愿加警省焉。三代以后。更无贯鱼之美。而一有宠幸。辄有蛊心害政之端。大可畏也。且 宣庙以前。王子驸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1L 页
马第宅。比近日诸宫。不啻如窭人居。及 仁穆大妣悯怜贞明公主备经困厄。所赐田宅。极为礼厚。自此诸宫视以为例。不胜其弊。今 殿下又为后宫置臧获。恩遇过多。至以守御厅屯土赐后宫。谏官固争。终不 回听。臣为 圣朝惜此举也。由是 上益惮公谅直。丹岩闵公叹曰。幼安之直。非今人所能及也。连拜礼户二曹参议。秋。时事大变。群少复进用。讨逆诸臣。迸逐殆尽。独公不被谴。盖相臣赵文命,宋仁明托调停之说。曲当 上心。而借公名延誉于 上前。外示公举而萤惑之也。 上入其说而公之免罪以是也。公亟上章自劾曰。前日三司所论以为逆者。 殿下特加优礼。忠逆变于俄顷。黜陟行于仓卒。嘻噫此何故也。臣每忧 殿下欠于诚信。亦不意至此也。臣久在三司。讨逆之论。靡不与同。今独幸逭。是必今之向用者。方有一种新题目。𥳽弄一世。拗引异己之人。凑成参合之迹。 殿下倾信其术。故取如臣无足比数者。拔之于罪也。何其待臣 太薄也。疏入。批以勿辞。两相所讦。旋 命削黜。戊申乱作。 上侑在谪诸臣。首除公承旨。公自乡奔赴。仍昵侍帐殿。遇事直前。 上甚倚重焉。俄拜忠清道观察使。大臣言此时不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2H 页
可使此人居外。即还本职。乱定。引旧罪申疏告退。荐拜副学,吏议,泮长。下 严教促召。终不就。己酉。以副提学上疏陈荡平之终必败国。 上躬之渐多阙失。更申义不可复进之意。凡屡千言。辞直意恳。下优批慰谕之。庚戌。授庆尚道观察使。违召坐罢。辛亥。除承旨不出。特补陜川郡守。壹以清严自持。冰檗为操。纤芥无累。一境化之。岁适荐饥。悉心赒赈。邑无捐瘠。远近流民。咸以公为归。久之有请内移者。 上曰。李某孤直不肯仕。姑借郡绂。使陜人被廉吏之泽也。癸丑。奉板舆有事还京。五月。得疾卒于家。寿廑四十六。讣彻。 震悼赐吊赙。大夫人给禄终身。嗣子待阕服录用。异数也。以扬武原从功。 赠吏曹参判。复以孝廉。加 赠吏曹判书。墓在广州突马面先局癸坐之原。配 赠贞夫人潘南朴氏附左。后配贞夫人晋州柳氏。同岗而异封。继子献重县监。孙俊永判官。大永牧使。女朴宗福县令,洪述祖牧使。俊永子羲耆今县监,羲老。女金溉根,甲在夏。大永以羲老为子。羲耆子翼在进士,䎘在。女申在箕,宋继洙。羲老子宽在,审在。公禀姿刚方而祸福焉不渝。操履亢洁而绳尺焉必争。孝忠廉三字。为一生所成就。而其警俗立懦。世益远而名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2L 页
益畅者。尤在于廉焉。公早丧父。事母夫人至孝。如孺子之爱亲而容色自著。以寒士之食贫而志物咸备。病将临革。痛未终孝。而强作言笑。以冀其少宽亲心。既殁得二纸。一是不忍贻戚。自为文祈命也。一是遗戒薄敛也。平居遇同气如一己。不有尔我。必共甘苦。立朝则侃侃自持。守义扶正。职在三接而动不忘于陈闭。时值百变而迹不蹑于机括。当其筵席争难。章牍献替。惓惓有古遗直之风。以是受知于 圣明。身后隐卒。哀荣备至。出而为吏。货赇视如粪土。辞受严若斩截。官府之内。肃然如洗。闻公风者。莫不慑威而知戢。家居。母夫人知公之廉。虽箪豆之微。苟非义不忍入其门。凡有问遗。未尝先开其封。必待公言。告以可受而后受之。是以甔石无资。堵篱不掩。每虐冬溽夏。索然无烟火之气。人不堪其忧。而公必幽吟孤啸。嘐嘐有出尘之想。此所谓举世皆浊。清士可见者欤。陜之士民。立祠享公。名曰清白祠。缁徒刻石记德。谓以清德碑。公殁后三十有七年。孙大永以儒生入 侍于 英庙。特赐公夫人米肉。翌年 教曰。光武封卓茂。为褒德侯。今予暮年褒奖。宜先实政。故副提学李秉泰。廉洁刚直。饥饿而终。予尝嘉尚。遣礼官赐祭。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3H 页
若曰。世道日下。九原难作。家贫思良。政在今日。呜呼。公忠廉见孚于 君父。褒嘉不替于存没。重宸赐侑。出自云汉。而诔列实德。可诏百世。是可以不朽公也。猗其至矣。不佞自颛蒙。慕义尚德。今于世衰教弛之时。益不禁山仰之思。今于是役。曷敢不自力。谨循家状所纂。略加檃括。用请节惠之典。
判敦宁李公(敏辅)谥状
公讳敏辅。字伯讷。姓李氏。上世有讳茂。以唐中郎将。从苏定邦东征。封于延安。子孙遂籍焉。入 国朝。文康公石亨事 宣陵。为佐理名臣。官判府事。封延城府院君。至左议政文忠公讳廷龟。主盟词垣。文章闻于华夷。文靖公讳明汉。官吏曹判书大提学。有四子。长一相继主文衡。三世主文。古未有也。次端相以副提学。早弃官隐德不起。号为静观斋。是生祭酒讳喜朝。经行重一世。世称芝村。生大司谏讳亮臣。疏论荡平之非。讨光佐十二罪。大忤 旨。官遂不显。配平山申氏。吏曹参议镡之女。于公为本生考妣也。初静观公有季子贺朝。早卒无嗣。取从父弟监司海朝子崇臣为子。官至郡守。又无子。以公为后。妣青松沈氏。府使澄之女也。公以 肃宗丁酉十月十四日生。幼羸脆
判敦宁李公(敏辅)谥状
公讳敏辅。字伯讷。姓李氏。上世有讳茂。以唐中郎将。从苏定邦东征。封于延安。子孙遂籍焉。入 国朝。文康公石亨事 宣陵。为佐理名臣。官判府事。封延城府院君。至左议政文忠公讳廷龟。主盟词垣。文章闻于华夷。文靖公讳明汉。官吏曹判书大提学。有四子。长一相继主文衡。三世主文。古未有也。次端相以副提学。早弃官隐德不起。号为静观斋。是生祭酒讳喜朝。经行重一世。世称芝村。生大司谏讳亮臣。疏论荡平之非。讨光佐十二罪。大忤 旨。官遂不显。配平山申氏。吏曹参议镡之女。于公为本生考妣也。初静观公有季子贺朝。早卒无嗣。取从父弟监司海朝子崇臣为子。官至郡守。又无子。以公为后。妣青松沈氏。府使澄之女也。公以 肃宗丁酉十月十四日生。幼羸脆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3L 页
善病。长者不加课督。犹自壹意向学。稍长。折节治古词章。大为晋庵,月谷诸公所称诩。声名动士友间。已而拜黎湖朴公,陶庵李公。闻为学之要。大加警悟。自是尽弃旧好。读小学四书五子性理诸书。沉潜究赜。务祛一截浮华。必期以向里收效。凡功令之工。不乐为也。间以亲意赴举。匪素志然也。己未庚申。连遭本生忧。哀毁逾礼。几不自保。丁卯。成进士未几。丁郡守公丧。守制一如前丧。己巳。补 永禧殿参奉。旋移童蒙教官。辛未。以玉册敦匠劳。升六品阶。由济用监判官。出为阳城县监。不乐去。选入桂坊。授世子卫率。丁承重制。乙亥。起拜开宁县监。岁适大饥。公莅官简而严。务在弗扰。官廪之出于民者。悉以归赈。不私毫芒。四境无流殍。观察使褒闻于 朝。特 命升叙而奖之。后宁人立祠而颂其惠。丁丑。移韩山郡守。明年。丁内艰。制终。差宣惠郎。历户曹太仆郎。除尚州牧使。尚是湖岭一都会也。农贾并趍。俗重利喜讼。公临以公勤。裁断无滞。州尝多籴。吏恣偷逋。前后历累官。莫之觉焉。公按簿计斛。剔发有方。辄置之法无少贷。吏畏而民悦。大修学校。选邑中人士馆之。或执经而讲习。或考券而诲戒。各定功课。躬自教导。到岁终。以才学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4H 页
居优者。必燕酬而乐之。无不知劝而就学。人谓南士作兴之盛。尚为最焉。寻坐微事罢。己丑。以翊卫司司御。迁司导佥正。拜三陟府使。邑以山水名。俗醇官閒。公每暇日登临。啸咏自娱。嘐嘐有遗世独迈之志。然其于临民治事。未尝不密察而曲当。官税之病则悉蠲之。民食之告罄则必赒之。诚力所孚。人自知感。每当公纳之输于官。不待诃督。先期竞集。未踰年。政成事简。门庭如水。虽吏校之桀黠者。见公帘阁静居。吟哢自适。相与戒曰。偶我以心。使君不可欺也。入为翊卫司翊赞。移掌乐院正。又移司御。丙申。自广兴仓守。迁交河郡守。时公年已六旬。不复为仕进计。引病遆。屏居于芝山旧庐。环堵萧然。契业荒疏。而淡然不以为意。左右图书。穷日夜研索不勌。取毛诗孟子周易。轮讼如己言。辄录其未释疑者。劄成一书。反覆考订于一二士友。自以为暮年自得之乐也。戊申。特拜掌乐院正。时 上幸北苑视事。以协律郎。执麾立陛。 命入待教曰。此人二十年沉屈。心尝嗟惜。已而擢授承政院同副承旨。寻升右副。每赐对。 天语温粹。至以历代治乱。 国朝故实。靡不询访。或夜漏屡下。每赐卧内御膳。始令归院。由是契遇日深。虽已遆。如值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4L 页
幸行。必 命以假承旨随驾。盖左古顾问。欲使公不离近列也。世皆荣之。后筵席。若有与公厚者。先问公安否。时节多有赐赉。以示优异之数。庚戌。今 上诞降。加恩区内。公以朝官七耋。援例晋一秩。仍授户曹参判。兼副总管同义禁。辛亥。特擢都总管。俄除工曹判书辞遆。提举司导寺掌乐院。秋。以汉城判尹知义禁。因金吾事。左补坡州牧使。壬子内移。季子肇源登第。以侍从父。超崇政阶。拜刑曹判书。兼典医监缮工监瓦署典生署提调。夏除肇源载宁郡守。命公就养。仍令给马。癸丑。为判敦宁。乙卯。 上陪 慈宫幸华城。行养老宴。 命公从之。加廷臣一资。即广庆也。公升崇禄。是年。仲子始源又登第。公以年满八十。进辅国。荫官之跻正一品。国朝未多有也。丁巳。公因事上疏。 上批曰。两老回卺。二子顶玉。地上仙之褒。于卿亦云。又以优老恩。特除始源安岳郡守。俾受专城之供。 教曰。资跻辅国。年过八十。回婚后偕老。又近十年。可谓吉祥善事之不可泯也。公之所被恩荣。前后不可殚记。而至此又无以加焉。己未正月初六日。遇疾卒。 正宗二十三年也。寿八十三。以礼月葬于杨州别非谷酉坐之原。贞敬夫人徐氏祔。夫人正郎命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5H 页
圣之女。举三子一女。男长太源官判官。先公殁。次始源历长吏兵部。以兵曹判书终。次肇源今冢宰。女赵寅哲。太源子骥秀注书,骏秀进士。女尹景仪。庶子夔秀县监。始源子凤秀侍直,鹤秀内阁待教。女韩成履。肇源子龙秀承旨,麟秀进士,象秀。二女。▣▣▣▣▣▣公有至性。尝以大谏公直道多忤。位不能称德。寿且未过中身为至恸。每遇忌祀。号慕为孺子哭。年踰大耋。匪甚病。未尝不躬执享事。遑遑如袒括时。盖五十年一日也。孝子有终身慕。公于是无愧矣。与群从兄弟居。相友善如一己。堂室之内。融然无贰言。虽宗族之远且疏者。一于睦而视之无间。若穷不自保。中心伤怜。有所干求。必曲意周施。是以无远近。莫不归仁。早以荫涂进。晚承知遇。十年之间。超致崇显。 上之所以知公者以其心也。公之所以事君者以是心也。方寸之感。 天鉴遂格。洗心台前席之对。云汉昭回。褒翊无蕴。会心东洛老之句。寔为公一生状德。而得之于 宸章。君臣相与之盛。公可谓无憾。遂以会心名其室。以识荣感之意。公殁后。 命入公家状。弁其卷首。若曰八旬年自不欺心。会我灵台遂旷襟。噫。千古为人臣。而以心得君如公者几希矣。公一念图报。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5L 页
到老益笃。在 上前。知无不言。言必出自丹衷。退而家居。子弟自公归拜。先问 上候动静。闻 朝廷有一善政。辄喜动色辞。若有失。忧不能寐。世以是益知公终始于国者实以心也。公为人慈谅坦直。不设表襮。遇事不以利害萦心。待人不以贵贱有间。而但嫉恶最严。见人有不是处。若将浼己。必不借言貌。侃侃诲斥。尽吾所欲言而乃已。尤厌世之有机关多权数者。见辄蹙然欲割席曰。君子当信心直行。韬藏秘匿。惟恐人知之者。是所谓阴恶也。然事过便即忘之。未或留诸心内。是以善者无不慕义而怀惠。不善者虽畏惮而亦未敢深怒于公也。是以意有所合。不存形迹。不分辈行。虚襟相交。各尽情款。每于酒所韵席。风流逸鬯。下上谈咤之间。使人神夷心醉。凡有疾病丧故。必躬往存恤。书讯伻候。虽后生少辈门生贱流。一此道无懈也。居官以清谨为法门。非义之财。丝毫无犯。常廪之羡。宗戚与共。亲友自岭邑归叹曰。某真士大夫也。无累于籴粜者。独某也。按使从关东还语人曰。东民之言。百年内不犯封山一木。惟李侯也。贤哉。然公盖天性然也。不以是自多。人亦不甚知也。公于经史。用功既深。而最好洛建诸书。以及我东诸贤文
海石遗稿卷之十一 第 526H 页
字。如栗翁理气之说。退高四七人道之辨。无不缕析毫分。如指诸掌。近日韩,李两公心性之论。便成儒家一案。公就两家折衷曰。韩公本然气质之单指兼指。即据栗翁之说。而所谓在于一处云者。以单兼指之间。只是一性。非二性故也。论者直驱于荀,杨则过也。孟子既举犬牛人三者。形质见具。则安得无各异之性。朱子以各循其性之自然。释中庸之旨。此不害为成之之性。而一切以仁义礼智蔽之。凡物之异于人之五常者。目之曰偏也。非全也。不知偏处亦未尝无本然则岂不惑乎。著为成说。屡为往复于鹿门任公圣周。终有不能尽契者。公自弱冠。工于词律。遒华圆裕。自成一家轨范。为文流转纤鬯。杼轴不穷。虽长篇大牍。绝无窘涩处。当世碑志多出公手。诗文十卷藏于家。公每以门阑盈盛。惕然为惧。以温恭敛约。为禔身保家之方。谆谆戒诸子。至病亟呻呓。皆是语也。公即我先君子文贞公执友也。不佞自胜冠。躬拜床下。多荷抚顶之诲。觌德承教。所受赐甚多。且与判书公兄弟。托以友道。克追先武。今家宰公将请公易名之典。以其仲氏公所撰家状。猥托不佞。不敢以不文辞。谨掇状中之梗槩。裒成一篇。俾告于太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