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盎叶记[八]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2H 页
朱之琏
雍正二年。谕朕近于圣祖所贻书笥中。检得未经颁发上谕一道。以明太祖崛起布衣。统一方夏。经文纬武。为汉唐宋诸君之所未及。其后嗣。亦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入(一作亡)国之迹。欲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官职。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朕伏读之下。仰见大度深仁。远迈百王。朕思史纪东楼诗歌白马。商周以来。无不推恩前代。后世类多疑忌。以致历代之君。宗祀殄绝。朕谨将上谕。颁发尔等。访求明太祖支派子姓一人。量授职衔。俾之永袭。但恐年代久远。或有奸徒假冒。尔内阁太学士会同廷臣。详明妥议。钦此遵旨。确访明代后嗣。是日。发出恭录圣祖谕旨。谕旨曰。朕于宫中。详览前史。每见开国之君。必英姿伟略。才识过人。始能创造丕基。奄有天下。其谟谋经画。间虽详略不同。未有不期其子孙善克负荷。以传永久。迨其嗣君。习于宴安。隳堕先业。或纵恣嗜欲。或委任匪人。遂致纲纪废弛。灭绝宗祀。其可悼叹。明太祖天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2L 页
授智勇。崛起布衣。经文纬武。统一方夏。凡其制度。准今酌古。咸极周详。非但后世莫能逾其范围。即汉唐宋诸君。诚有所未及也。及至末叶衰颓。灾荒叠见。臣工则门户纷然。盗贼则西北蜂起。京师失守。社稷倾覆。考其嗣主。宲未有如前代荒淫暴虐亡国之迹。盖亦气数使然耶。我朝歼逐逆寇。入关定鼎。明代诸陵。特设人员守护。使不湮于荒烟蔓草者。亦已逾于旧典矣。朕三经南巡。皆诣明太祖陵。亲行奠酹。更令严禁樵牧。岁加葺治。缅惟明太祖。旷代英雄。超轶往昔。规模典章。我朝尚多徵据。岂可使其宗记(一作祀)沦绝。承守无人。今宜大廓成例。访其支派一人。量授爵秩。以奉春秋陈荐。仍世袭之。庶可慰明太祖英灵于九原。亦以昭朕仁厚矜恤之怀。使天下后世。咸共晓焉。尔内阁大学士。即会同吏礼二部。确议以闻。钦遵圣祖遗命。议准明代后裔。有镶白旗见任直隶正定府知府朱之琏。乃明太祖第三子。代简王适派。谱系明确。已奉旨授为一等侯爵。世袭应仍。令于本旗居住。授爵之后。遣往江宁。祭明太祖陵一次。以礼部司官一人。赍祭文同往致祭。祭文由翰林院撰拟。祭品由该地方官备辨(一作办)。兵部给与勘合兵牌。祭毕回京。往昌平州。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3H 页
祭明十二陵一次。嗣后每年春秋二季。于该旗都统处具呈。前往昌平明陵致祭。至遇应往江宁陵祭明太祖之处。礼部届期请旨。令其前往应辨(一作办)事宜均照初次例行。(案朱之琏等六人引见。授之琏一等侯。其族内人丁。准入正白旗。)
女服从华制
太宗朝王妃冠服。自大明而来。宫中不知被荷之术。明升母彭氏指教。乃得知之。 世祖元年。明使尹凤赍诰命冕服来。 上遣宦官田畇。问凤曰。 中宫受赐冠狭小。又有簪。如何穿著。凤曰。梳发后。从顶后分囟左右发交相结。上作丫髻。将冠冒其上而仍插簪。畇曰。命服中宝钿。用之何处。凤曰。其名禁步。自两肩垂之于前。欲节其行。而不妄步也。十年。广州牧使金修上疏言。国家制作。摸拟华制。独妇女首饰服色。尚循古习。窃念执馔婢子入朝还来尚在。(案 世宗十一年。中朝遣内官尹凤等。选会做茶饭的妇女。十五年。又求理辨膳事女子。十七年。遣内官李忠等。送回本国妇女金黑等五十三人。盖先年。以会做茶饭。随选进女子等入京者也。)其衣服。皆在尚方。请令执馔婢与通事。择定医女及妓。教习首饰服色。 命议于该曹。近日 朝家禁加剃。此政女饰从华制之好期会。而犹用簇头里北髻。终涉苟简。
东国诸姓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3L 页
今上(正宗朝)十三年己酉。修舆地。捡汉城府帐籍诸姓。余以韵编次。而贯乡。繁不能记。○东。(十二姓。)洪冯公宫空𨳈。字书。无𨳈字。俗音作퉁。 工弓童东充通。○冬。(六姓。)龙钟佟宗邕冬○江。(三姓。)邦宠江。○支。(十三姓。)池皮奇追箕知司施伊慈玆丕蒒。○微。(二姓。)韦非。○鱼。(八姓。)徐余鱼诸馀庐于虚。○虞。(十四姓。)吴卢俞朱胡都苏夫芦虞于湖乌输。○齐。(四姓。)齐奎鞞西。○佳。(一姓。)柴。○灰。(六姓。)崔裴梅槐来雷。○真。(十二姓。)陈申秦辛宾荀彬莘仁银真春。○文。(五姓。)文殷云群芸○元。(九姓。)孙元门温吞论袁恩敦。○寒。(八姓。)韩潘安干竿盘檀单。○删。(二姓。)班间。○先。(二十一姓。)全权玄田干宣甄边钱先迁延连燕坚专天芊年鲜莲。○萧。(二姓。)姚要。○肴。(一姓)包。○豪。(四姓)曹高毛陶。○歌。(五姓。)河罗多阿禾。○麻。(四姓。)车花麻沙。○阳。(二十六姓。)张黄姜方梁杨仓昌王康强唐章房阳尝相庄良羌长襄商菖皇苍。○庚。(九姓。)明成程平彭贞庚荆京。○青。(六姓。)灵丁邢廷青星。○蒸。(十姓。)承胜僧升曾应冰升弘能。○尤。(八姓。)刘周秋牟仇丘由矛。○侵。(九姓。)金任林阴琴寻禁深壬。○覃。(一姓。)甘。○盐。(四姓。)廉严阎占。○咸。(三姓。)南凡咸。○蕫。(二姓。)蕫孔。○肿。(一姓。)奉。○纸。(六姓。)李史水起使仕。○语。(二姓。)许吕。○麌。(八姓。)禹鲁扈杜庾午竖武。○荠。(三姓。)启米礼。○贿。(四姓。)乃采每海。○轸。(二姓。)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4H 页
尹。○阮。(一姓。)饭。○旱。(一姓。)惮。○潸。(二姓。)简板。○铣。(四姓。)扁善软件。○筱。(二姓。)赵表。○皓。(二姓。)好老。○架。(一姓。)果。○马。(四姓。)马舍乜。俗音作먀。 夏。○养。(四姓。)蒋仰浪广。○梗。(四姓。)景井秉永。○有。(三姓。)柳守阜。○寝。(一姓。)沈。○琰。(一姓。)奄。○豏。(二姓。)范范。○送。(四姓。)贡凤瓮冻。○宋。(一姓。)宋。○寘。(七姓。)智季异泗自穗遂。○未。(一姓。)魏。○御。(二姓。)旀。字书。无旀字。俗音作며。 楚。○遇。(六姓。)具路遇素库度。○霁。(五姓。)芮桂契卫裔。○泰。(五姓。)太艾蔡秦柰。○卦。(一姓。)介。○队。(一姓。)菜。○震。(八姓。)印晋舜慎震顺俊信。○愿。(三姓。)顿万宪。○翰。(四姓。)段判炭汉。○霰。(二姓。)卞片。○啸。(三姓。)邵召肖。○号。(一姓。)号。○个。(一姓。)佐。○祃。(四姓。)贾夜化价。○漾。(五姓。)尚将唱旺壮。○敬。(四姓。)郑庆孟正。○宥。(三姓。)后当句。○艳。(一姓。)念。○屋。(八姓。)陆睦卜鞠伏复木独。○沃。(三姓。)玉烛笃。○觉。(四姓。)朴卓濯学。○质。(二姓。)吉弼。○物。(一姓。)郁。○月。(三姓。)曰骨发。○曷。(一姓。)葛。○屑。(五姓。)薛决契雪哲。○药。(四姓。)郭霍雀鹤。○陌。(四姓。)白石昔释。○锡。(二姓。)凤。凤古文俗音作궉。 狄。○职。(四姓。)国墨直稷。○缉。(一姓。缉一姓脱落)○叶。(二姓。)叶业。○复姓。(七姓。)东方司空西门鲜于皇甫南宫独孤。○舆地胜览。较今帐籍加录者。另载于下。可验氏姓古今有无之不同。○东。(二姓。)翁蒙。○支。(一姓。)时。○虞。(三姓。)珠瞿吾。○齐。(二姓。)嵇堤。○灰。(一姓。)苔。○元。(二姓。)藩原。○寒。(二姓。)桓端。○先。(二姓。)员骞。○萧。(一姓。)标。○歌。(三姓。)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4L 页
那何和。○麻。(二姓。)华瓜。○阳。(六姓。)㽵扬苌凉芳桑。○庚。三(一作二)姓。荣卿。○青。(一姓。)刑。○蒸。(二姓。)登乘。○尤。(一姓。)○侵。(一姓。)○麌。(三姓。)甫斧伍。○皓。(一姓。)草。○梗。(一姓。)耿。○有。(一姓。)部。○宋。(一姓。)种。○寘。(一姓。)位。○遇。(三姓。)傅固附。○啸。(一姓。)尿。○径。(一姓。)宁。○宥。(一姓。)祐。○陷。(一姓。)汎。○屋。(三姓。)六郁谷。○沃。(二姓。)曲绿。○质。(三姓。)毕律实。○物。(一姓。)物。○月。(一姓。)碣。○屑。(一姓。)别。○药。(二姓。)泽拓。○陌。(六姓。)席柏宅益册赫。○锡。(一姓。)翟。○职。(四姓。)翌则力克。○缉。(一姓。)入。○复姓。(二姓。)司马令狐。○陶谷丛说。(李宜显撰。)载二百九十八姓。而间有帐籍胜览所未录者。今抄记。○东。(一姓。)酆。○冬。(一姓。)龚。○江。(一姓。)双。○支。(二姓。)思弥。○灰。(二姓。)台才。○歌。(一姓。)牙。○纸。(一姓。)几。○有。(一姓。)寿。○叶。(一姓。)聂。○复姓。(二姓。)扶馀石抹。○已上帐籍四百七姓。胜览七十九姓。丛说十三姓。
中原城制
燕京内城。下石上砖。共高三丈五尺五寸。堞高五尺八寸。趾厚六丈二尺。顶阔五丈。外城下石上砖。共高二丈。堞高四尺。趾厚二丈。顶阔一丈四尺。雍正八年。覆准内外城墙。除土心之外。旧趾阔五六尺。顶阔三四五尺。不等。今议以趾阔六尺。顶阔四尺。著为定例。城顶海墁。坚筑灰土。铺垫平坦。毋使积水。
乾隆起居注
白华藁。(吴省钦著。)进乾隆四十二年记居注后跋曰。编字义而触圣名庙讳。则立正常刑。而故纵者。宜彰厥谴。朝鲜。有逆党潜逃。谕大吏时加察访。案编字义云云者。有王锡侯者。撰字贯。直书康熙御讳。不回避。不缺画。被极刑。朝鲜。有逆党云云。我国丙申讨逆后。依例陈奏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5H 页
八骏十二骏
太祖(我朝)开国时。所御骏马有八。一曰横云鹘。产女真。二曰游麟青。产咸兴。三曰追风乌。产女真。四曰发电赭。产安边。五曰龙腾紫。产端川。六曰凝霜白。产济州。七曰狮子黄。产江华。八曰玄豹。产咸兴。 世宗命护军安坚。图其形。集贤学士成三问等。作赞。 肃宗御制赞。 世祖九年。书下龙潜时所御马十二。仿唐家故事。图而传之。一曰靖世骠。二曰流霞骝。三曰黎花骊。四曰玉英虬。五曰凌空鹄。六曰逐风驹。七曰籋云螭。八曰腾雾豹。九曰轶惊鸿。十曰翼飞龙。十一曰戴芳麟。十二曰照夜骥。
苦槠
和汉三才图会。(日本良安尚顺撰。)苦槠子。(俗云。加之坚。字训中略也。)其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5L 页
坚刚。故今俗多用樫字。(犹以鲣字为加豆于也。)其花状如栗花而短。黄褐色长一寸许。有白樫赤樫二种。而白樫叶稍小。背淡白。木理细密。堪为秤衡,枪柄及棒杖。出于肥州天草者最佳。赤樫以为橹棹,车轴及锄柄。日向之产。理密而佳。萨州之产。次之。一名橿。(音江。和音训加之。)唐韵万年水(一作木)字锄柄也。此是我国所谓加时木。日本称加之。音相转也。己酉岁。编次武艺图谱通志时。偶漏此段。只录本草纲目槠木。
杜诗谚解
成化十七年。 成宗命弘文典翰柳允谦等。广摭杜诗诸注。逐节略疏。又以谚语译其意旨。凡二十三卷。修撰曹梅溪伟序之。崇祯五年。吴天坡䎘。为岭南监司。再刻。而新礼君张溪谷维序之。以东方僻陋之言。解杜氏邃奥之诗。其名物音韵。牴牾不相入。固其势也。然今距数百年。可徵方言之顿变。此则亦足为文献之一助也。
圣贤后裔五经博士
顺治元年。颜,曾,思,孟,仲后裔世袭五经博士。九年南宗孔氏世袭五经博士。十二年。朱子后裔五经博士。于婺源原籍。崇祀世袭。康熙元年。程伯子,叔子后裔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6H 页
授五经博士。奉祀祠庙。二十四年。元圣后裔东野氏。周子后裔授五经博士。二十六年。张子后裔授五经博士。二十九年。朱子后裔于崇安县奉祀。授世袭五经博士。与婺源县同。三十八年。闵子,端木子后裔授五经博士。四十一年。邵子后裔世袭五经博士。五十一年。授言子后裔五经博士。五十九年。卜子后裔授五经博士。六十年。冉有后裔授五经博士。雍正二年。冉雍冉耕颛孙子有子后裔增置五经博士。乾隆十六年。谕姒氏子孙世居禹陵侧。应世予八品官。选姒恒甸授官。此皆当行之典礼。而至若康熙二十四年。关公后裔亦袭五经博士。即礼之汰者也。乾隆十二年。覆准江西张氏世居龙虎山真人名号。非朝官卿尹之称。存其旧名。正所以别于流品。前因无案可稽。两遇覃恩。加至光禄大夫。封及三代。邀荣逾分。理应更正。至正一真人。有统率龙虎山上清宫道众之责。视提点演法稍优。按太医院使秩正五品。医巫类本相等。应将正一真人。亦授为正五品。至于朝觐筵燕未便。令道流厕身其间。应请一槩停止。此则虽不得革罢。犹愈于尊崇之无谓也。
澄泥砚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6L 页
言鲭。(吕种玉著。)载澄泥砚法。以夹布囊盛墐泥。水中摆之。得细者。澄去清水。令微乾。八(一作入)黄丹飞过。加胡桃油。搏搜如面。入模中压。令至坚微荫乾。利刀琢成曝乾。厚以稻草。并黄牛粪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不下于石。案古瓦皆用胡桃油拌均。故堪为砚材。惟汉瓦为然。如蜚廉馆瓦。灌婴庙瓦。皆已经为砚者也。世以邺城古瓦。即曹操铜雀台所覆。而崔后渠铣作砚辨。以为魏之宫室。焚荡于汲桑之乱。赵燕以后。迭兴代毁。何有于瓦砾。北齐起邺。南城以黄丹铅锡和泥为瓦。岁久而锡花乃见。其纪年非天保。则兴和。盖东魏北齐也。王渔洋士禛。引老学丛谈云。铜雀瓦。皆阳字纪。建安十三年造。据此说。则后渠辨甚迂。铜雀虽毁。其瓦则可以久传。
吴百朋谈艺
吴百朋锦雯曰。胸中无十三经廿一史。而侈口言古文辞。天下无古文辞也。胸中未能贯串三百篇,楚词,汉,魏,六朝,三唐,宋,金,元,明大家有韵之言。而侈口言诗。天下无诗也。胸中有十三经廿一史矣。能博览三百篇,楚词,汉,魏,六朝,三唐,宋,金,元,明。有韵之言矣。而天姿不敏。慧心不开。遇物不能名。登高不能赋。生吞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7H 页
活剥。影写古人语。如王弇州,李沧溟。剽窃左,国,史,汉。以为古文辞与诗也。左丘明不袭六经。司马迁不袭丘明。班固不袭子长。沈休文自成宋书。姚思廉自成梁陈书。此是后世谈艺之旨诀。故今录之。
文人画人夭寿
谢肇浙曰。思虑多则心火上炎。火炎则肾水下涸。心肾不交。人理绝矣。故文人多无子。亦多不寿。职是故也。董其昌曰。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此两言未必尽然。而理或不诬。然文若浑厚。可得延寿。画若细巧。亦或致夭。俗谚曰。木工一生穷。冶叟毕竟富。此言其命数。应乎术业。木工以其截削也。冶叟以其敷衍也。
召公黄帝裔
史记。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古史考召公奭。周之支族。帝王世纪。召公文王庶子。尚书正义。左传富辰言。文王之子。一十六国。无名奭者。则召公必非文王之子。经典释文。黄帝姓姬。君奭其后也。朱竹坨彝尊曰。召公所出。众说纷论。当以陆德明为是。盖乐记所云。封黄帝之后于蓟者。即召公也。
崇祯纪元后几年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7L 页
东国文字。或书崇祯纪元后几年。中国人亦有行之者。金石文字记。(顾炎武撰。)华岳庙贾竦诗。在华岳碑之左旁。此碑前后空处。为宋人题名甚多。近代人踵刻者。尚未止。有一题曰崇祯七年后辛丑。和州逸人戴移孝再登岳。
慧通浚禅师
余既前录高丽王子义天事。今又载一段。毛奇龄。作慧通浚禅师塔志曰。康熙三十年。予送慈圣贤禅师。入高丽寺。上堂说法。尔时士民。皆言师得法。高丽其本师授法者。尚在方丈。至浴堂。见老衲拥垆被坏絮。从者指之曰。此老禅师也。尝考高丽。本禅宗。天成二年。吴越忠武王。宲刱玆刹。敕名慧因。至宋神宗朝。有晋水法师者。传马鸣大士之教。疏释华严诸经义。流传人间。致高丽国王世子航海来朝。乞留侍沙门。以受师法。而于是高丽称焉。至于今其所存法派。自高丽而后。已十七传矣。其在神宗朝。左丞蒲宗孟抚杭。有以慧因易。高丽以禅易教之疏。奏请勒石。而其后宗教间出。传灯录所称怀祥义宁者。即禅宗也。
㧬画
香祖笔记。(王士祯撰。)钮玉樵云。有王秋山者。工为㧬画。凡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8H 页
人物楼台山水花木。皆于纸上。用指甲及细针㧬出。设色浓淡。布境浅深。一法古名画。案㧬。当作巩。音筑。字书。以手㧬物也。近闽中。有织画。乃破纸为条。织成之。分柑馀话。(王士祯撰。)闽中。纸织画山水,花卉,翎毛皆工。设色亦佳。或言近日始刱为之。余案留青日札。嘉靖中。没入严嵩家赀。有刻丝,衲纱,纸织等画之名。则其来久矣。顷年余亦于洪湛轩大容家。见纸织山水障。细织如藤簟。无毫发憾。
鹿马素青
赵高指鹿为马。见于史。非惟此事为变乱之资。又有一段。礼记。或素或青注。变白黑。言素青者。秦赵高欲作乱。或以青为黑。黑为黄。民言从之。至今语犹存也。今即汉时也。
八股
八股之体。或云起于宋。或云起于元。或云起于明。今录其说。邵长蘅曰。八股之学。始于安石。论者。论宋之人才。初坏于绍圣。大坏于崇观。皆安石之流祸也。明制三年一取士。与今同而额倍之。每岁举于乡者。几二千人。举于礼部者。三四百人。通计二百八十年间。所取不下二十三万人。而其所谓才者。不得百一。而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8L 页
况中叶以后。苞苴钻营门户。水火。明之天下盖皆千百辈。八股之穿蠹而破碎之也。(案近世钱塘潘庭筠言。甲申年。摄政王入燕京大内。得一小纸书曰。谨具万里江山文八股。再拜。)毛奇龄曰。陆邦烈言自元仁宗朝。刱立八股。用朱子书取士。勒为功令。而明文皇帝。一遵元式。且造大全一书。以曲护其说。嗣此四书。无本文。且无旧注。即宋儒别说。亦槩从屏却。以归于一门。然元制八股。其刱立程式于后股。原经后原有结尾一项。明朝所云大结者。许自出己意。驳正传注。故崇祯壬午癸未。当科场终年。尚有浙墨君子务本二句。题其结尾。谓孝弟是仁本。仁不是孝弟本。而癸未房(房似榜)书。黄淳耀文于管仲非仁者章。结言子纠是兄。小白是弟。朱子错。而孔子不错。稍为圣门辨冤。今则结尾既废。而高头讲章。复曲体集注。刻魂镂象。使毫发不失。于是大中。论孟有传而无经。有儒说而无圣人之说。顾炎武曰。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成化以后。股者。对偶之名也。吴省钦曰。诗赋者。唐宋之时(一作诗)文。经疑经义。元明以来之时(一作诗)文。以经义异同。诏诸儒讲义。自汉宣帝,章帝始也。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自宋朱子始也。以四书发题试士。刱八比格。曰破题,接题,小讲,大讲,后讲,考经,结尾。(案本文。只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9H 页
是七格。落一格。)名曰书义。自元仁宗始也。
夏国公明升
明氏家乘。引松都志。 太祖(一作宗)朝有旨赐明升华蜀君。陈理平汉君职禄。又有一段家乘。未及引。今录之。尝考一书。 成宗六年。教曰。旧赐夏国公明升田十结。参议平原海。田二十结。其限代尽。仍结户曹云。案夏国公未知何时所封。当俟后考。明纪事本末。蜀地悉平。蜀主至京师。封归义侯。居第京师。已而。投于高丽。又案平原海。倭人也。明氏家乘。详载余所撰寒竹堂涉笔。
狗国
狗国。真有地方。故天星亦有狗国之名。陷虏记。(胡峤撰。)契丹国东至于海。有铁甸东女真。又东南渤海。又东辽国。皆与契丹略同。又南奚奚。与契丹略同。又南至于榆关。西南至儒州。西则突厥回纥。西北至妪厥律。又其西辖戛。又其北单于突厥。又北黑车子。又北牛蹄突厥。东北至袜劫子。其人髦首披布为衣。不鞍而骑。大弓长箭。遇人杀而生食。契丹等国皆畏之。其国三面皆室韦。一曰室韦。二曰黄头室韦。三曰兽室韦。其地多铜铁金银。其人工巧。善织毛锦。地尤寒。马溺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89L 页
至地成冰堆。又北狗国人身狗首。长毛不衣。手搏猛兽。语为犬嗥。其妻皆人。能汉语。生男为狗。女为人。穴居食生。而妻女人食。尝有中国人。至其国。其妻怜之。使逃归。与其箸十馀只。教其每走十馀里。遗一箸。狗夫追之。见其家物。必衔之而归。则不能追矣。契丹尝选百里马二十匹。遗十人。赍乾𩚙北行。穷其所见。其人自黑车子。历牛蹄国以北行。一年经四十三城。居人多以木皮为屋。至三十三城。得一人能铁甸语云。地名颉利乌于邪堰。自此以北。龙蛇猛兽魑魅群行。不可往矣。其人乃还此北荒之极也。(陷虏记。欧阳脩引入五代史。可知其言之信宲。)滇黔纪游(陈鼎撰。)金沙江两岸。皆白沙。佛书所谓恒河沙。即此也。上流即狗头国。今年大水。漂一狗头人至岸。上下衣服。同中国。口耳眉目。皆狗也。逾日得土气。狗人复生。问其言。答之如狗吠。与之饮食。大嚼也。土官解来大理军门府。因得寓目后。军门命土官。解还原处。解人行一百二十馀日。始抵其国。国无城郭。有宫室。国王朱冠皂履。跨白马。佩刀。官吏皆如之。服食起居。中国同也。潜谷笔谈。(金堉撰。)清译金希三道人也。尝言胡人入海。剽到一岛。岛中人有美女无数。浮于水上。只露其面。追捕三女而还。大狗成群。追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0H 页
吠而来。皆雄狗也。其面如猿。狺然欲噬。遂舍其二女。群狗退去。只取一女而还。饲之不食。衣之不著。不久而死。希三亲闻胡言如此。心史。(郑思肖撰。)回回,挟塔利,狗国等。出攻鞑西北。甚得利。
太乙紫金丹
神仙太乙紫金丹。一名紫金锭。一名万病解毒丹。医学入门。(李梴撰。)蚊蛤去虫土三两。(臞仙活人心方。一名五倍子槌破洗焙。)山茨菰去皮焙二两。武备志。作山茨菇。○刘氏经验方。南北处处有之。俗名金灯笼。叶似韭。花似灯笼。色白。上有黑点。结子三稷。二月开花。三月结子。四月初苗枯。即挖地得之。迟则苗腐烂。难寻矣。与有毒老鸦蒜。极相类。但蒜无毛。山茨菰有毛。包裹宜辨去皮。洗极净焙。○东医宝鉴山茨菰가무릇。○俗又名무릇。即野茨菰무릇之类也。 红芽大戟洗焙一两半。(刘氏经验方。杭州紫大戟为上。江南土大戟次之。去芦头。洗极净焙乾一两半。北方绵大戟色白者大峻利。反能伤人。弱人服。有吐血者。慎之。)续随子去皮油一两。(刘氏经验方。千金子。一名续随子。去壳。拣色白者。用纸包裹。换器研。数十次。去尽油以色白。再研纸无油。成霜。)麝香三钱。(刘氏经验方。拣尽白毛皮壳细研。)右为末。糯米粥和匀。捣千馀杵。(刘氏经验方。搅和数百次极匀。仍重罗一两。遍方用糯米浓饮。调和于木臼内。杵数千下。极光润为度。)每一料。分作四十锭。每服半锭。重者一锭。并用薄荷汤化下。(臞仙活人心方。研生姜薄荷汁。井华水研服。乾薄荷浓煎汤。冷磨服。亦佳。通利一两行无方。只用温粥止佳。)修合时宜端午七夕重阳日。或遇天德月德日。(刘氏经验方。黄道上吉日。)在净室焚香齐戒。勿令妇人,孝服人,鸡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0L 页
犬见之。治蛊毒,挑(一作桃)生毒,狐狸鼠,莽恶菌,河豚,死牛马肉毒,山岚瘴气毒,诸药,金石,草木,鸟兽,百虫一切诸毒。(刘氏经验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通治百病。常聚十数万锭。济人奇效。不可尽述。凡居家出入。兴大工。动大兵。及闽广云贵仕宦行兵。尤不可无诸毒。并用凉水磨服。蛊毒瘴疠。才觉意思不快。即磨服一锭。或吐或利。随手即愈。)自缢落水鬼迷惊死心头温者。并冷水磨灌。即醒。蛇犬诸恶虫伤。以酒化服。水磨涂伤处。刘氏经验方。痈疽发背,对口天蛇头,无名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诸风,隐(一作瘾)疹,赤肿未破时及痔疮。并用无灰淡酒磨服。及用凉水。调涂疮上。日夜各数次。觉痒立消。已溃出浓血者。亦减分数。阴阳二毒。伤寒心闷。狂言乱语。胸膈雍滞。邪毒未发。及瘟疫喉闭。缠喉风。冷水薄荷一小叶研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或淡姜汤磨服。赤白痢疾,泄泻,肚腹,急痛霍(一作癨)乱及绞肠沙等症,诸痰症。并用薄荷汤磨服。男子妇人。急中颠邪。喝叫乱走。鬼交鬼胎鬼气狂乱失心。羊儿猪颠等风。中风中气口眼歪斜。牙关紧急。语言蹇涩。筋脉挛缩。骨节风肿。手脚腰腿。周身疼痛。行步艰辛。诸风诸痫。并用煖无灰酒下。久近疟疾临发时。东流水煎桃柳枝汤。磨下。小儿急慢惊风。五疳五痢。脾病黄肿。瘾疹疮瘤。并用蜜水。薄荷小叶同磨下。及搽量儿大小一圆。作二三服。牙痛。酒磨涂及含药少许。良久吞下。汤火伤。东流水磨涂伤处。打扑伤损。炒松节。无灰酒下。年深日近头疼。太阳疼。用酒入薄荷研。烂磨纸花。贴太阳穴上。诸蛊肿胀。太麦芽煎汤下。妇人女子。经水不通。红花煎汤下。有孕妇人不可服。一家患传尸痨。兄弟五人。已死者三。方士令服此药。遂各进一锭。一下恶物如浓状。一下死虫如蛾形。俱获生。一女子久患痨瘵。为尸虫所噬。磨一锭服之。一时吐下小虫十馀条。后服苏合丸半月。遂如常。药品虽不言补羸瘦人。服之并效。诚济世卫身之宝也。山茨菰,千金子。皆有子可种。仁人君子。合以济人。阴功不小。牛马六畜虫毒。亦以此救之。一方加牛黄明透如石榴子者二钱。历试治诸疮。极效。 玉枢丹。一名追毒丹。治病服法同上。即紫金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1H 页
丹。加入雄黄一两。朱砂五钱。制法同上。案紫金锭药料。不是稀贵。功用极其利益。我国亦知剂合。而癨乱研服。毒肿磨涂。玉枢丹则络于小儿囟冒而已。今略考诸方。合为一通。以备广用云尔。
灵珀
尝见璊瑚中。有侧柏叶。青翠可爱。透见于外。盖玉石之类。俱是浓软之物。当初浓软。有物寓入。仍成凝结。玉在璞中。氤氲如烟如酥。斲璞则即化硬块。不是异事。灵珀一名物象珀。(雷公云。物象珀。其内自有物命动。)珀内之花。遇冬至。即长蕊。至五月间开。足夏至后。以次消落。近仲冬。即无所见。珀非玉石之类。而其中花蕊。衰盛有期。此稀有之异物。花非自外而入。乃是自生者也。皇集中。载灵珀赋。
海东异迹
洪长洲万宗。辑东方灵异之迹。名曰。海东异迹。凡三十八人。檀君,赫居世,东明王,四仙,玉宝高,金苏二仙,大世,仇漆,旵始,金可记,崔致远,姜邯酂,权真人,金时习,洪裕孙,郑鹏,丁寿昆,郑希良,南趎,智异山(一作仙)人,徐敬德,郑𥖝,田禹治,尹君平,汉挐仙翁,南师古,朴枝华,李之菡,寒溪老僧,柳亨进,张汉雄,南海仙人,蒋生,郭再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1L 页
祐,郑东溟撰序。
㕮咀
政和本草序例。凡汤酒膏药。旧方皆云。㕮咀者。谓秤量捣之如大豆。又使吹去细末。此不允当。今皆细切之。唐本草云。㕮咀。正谓商量斟酌之掌。禹锡以为㕮咀即细切之义。非商量斟酌也。广韵。㕮咀。嚼也。本草纲目注。李杲曰。㕮咀。古制也。古无刀以口咬。细如麻豆煎之。寇宗奭曰。㕮咀。有含味之义。如人以口齧咀。古方言㕮咀。此义也。案咀嚼。是正义。后世器用俱备。不必咀嚼。代以细切次第事也。
茅,杜二事
朱彝尊曰。世传唐宋八大家之目。系鹿门茅氏所定。非也。临海朱伯贤。定之于前。彼云六家者。合三苏为一尔。今文抄本。大约出于王道思,唐应德所甄录。茅氏饶于赀。遂开雕以行。即其评语。称关壮缪为汉寿亭。不亦剌谬甚欤。文既卑卑。诗亦庸钝。观其酬酢于医卜星相之流。知非意所存也。李绂曰。昔子元(一作玄)。冒向秀之书。延清。攘希夷之句。昔贤比之窃盗。而志其冥谴。陶周望。为徐文长蜜(一作密)弃其文于败烟灰黑中。不一引手。君子往往恨之。盖千古文人。生于间气。不幸有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2H 页
才无命。赍志以没。惟恃此区区心血所结撰之物。以留其名于后。以慰其苦心而瞑其目。一朝属之他人。弃诸无用。使其魂魄。私恨无穷。则不得不致罪于郭宋诸人也。南昌杜登圣先生。录安雅一集。多收不得志者之文。至比于葬暴骸哺弃儿。其言至痛。仆读而悲之。尝与二三同志。太息谓有力者。宜任焉。读此二段。足令文人。一惩一劝。
绵蛮
诗小雅绵蛮黄鸟注。绵蛮。鸟声。古歌谣许由箕山歌。河水流兮缘高山。甘瓜施兮叶绵蛮。此以瓜蔓之叶盛。为绵蛮也。以绵蛮。为黄鸟声者。非谓黄鸟之声绵蛮。绵蛮(绵蛮似衍)如雁之嗈嗈。鸡之喈喈。雉之角角。鹊之查查。直象其音也。绵蛮者。只喻其音连续不绝之貌。
秦冢藏书
皇览(刘劭撰)冢墓记云。汉明帝明公卿大夫诸儒八十馀人。论五经。误失符节。令宋元上言。秦昭王与吕不韦好书。皆以书葬王至尊。不韦久贵冢。皆以黄肠题凑。处地高燥未坏。臣愿发昭王不韦冢。视未烧诗书。王应麟曰。汉儒欲发冢以求诗书。其陋至此。胡应麟曰。使汉之人主。能用此言。发二冢。以求遗经而改葬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2L 页
之。俾先王典籍。日揭于煨烬之后。奚而(而似以)不可。当时二冢必存无恙。故以为言。亦可见先秦之世。有以书为殉者。至晋而襄冢竹书竟出。惜当时不能用云。
韵海镜源
唐大历七年。颜真卿。与李萼,陆羽,僧皎然等。著韵海镜源三百六十卷。今不传。释皎然诗。有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注。鲁公著书。依切韵起东字脚。皆列古篆。)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审其诗义。则似是韵府群玉,五车韵瑞之鼻祖耳。
器物称寿
考工记。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唐志席寿三年。毡寿五年。褥寿七年。王弇州曰。画寿五百年。书寿八百年。
稽古名异录
施尚白闰章。撰稽古名异录。序曰。禹航孙海门。辑名异录。盖取上古以来史传所载名氏谥号。歧异叠见者。萃为一书。前人有同名录。有同姓名录。不过综其所同。如两丘明两秋胡之类。近代陈士元心叔。网罗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3H 页
邃古。拾其名氏参错舛驳者。谓之名疑较。称博奥先生。又杂采荒史,竹书,外传,纬书,路史诸书怪异百出。补所未备。间及轶事。辨阙误。如仓颉之非史官。皋陶之渔雷泽。瞽瞍一作𥌒櫗。人但知顽也。不知其能作十二弦之瑟。免文王于羑里之难者。人但知散宜生。不知又有阴竞也。他如此类。不可胜数。著有孔氏全书。孟子外纪。四书编年。案昭阳李清映碧。取二十一史中。有名无姓。有姓无名。无字有姓。字无名者。各为分类。总为一书。又案槜李陈无功撰庶物异名疏。凡二千四百五十有二。则此皆有补经史。不可以识小斥之。
笠为雨具
笠。农人雨具也。我国人四礼及大小贵贱。无不戴。不惟不雨而戴之之(衍字)。甚无谓也。或云。东方人善斗。故箕子来东。制大笠长袖。使民不得便身。以止其斗。此齐东之言也。李氏僿说以为古弁遗制。此亦非也。弁如红姑娘。故红姑娘。一名皮弁草。今之笠顶平而檐广。乌睹所谓弁也哉。古者以草结笠。御雨而已。
笠当改造
今之笠制。转益高广。戴之没无雅致。不可入画。谚曰。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3L 页
笠太宽。项羽孱笠破败。学者悖。 朝家下令。一切禁之。别制冠巾颁之。以定等威。只制小笠。骑者步者。野行时戴之。以为御雨遮阳之具。可也。其制大帽受额。帽顶。不必若今笠之平。若割截亦不必尖如毡笠。但微杀顶围。使之不棱。檐可布帛尺二寸五分。缨广而不必长。观平壤武烈祠李如柏画像。可知也。 此其样云。
笠弊
笠之为弊。不可胜言。津船遇风。饱逆船横。矮室急起。帽圈挫额。窄槃共食。檐围弹目。稠人观场。短簿闷绝。此犹细事。至若野行风雨。帽狭檐广。纸套硬直。风入其间。鼓作霹雳。笠在顶上。四方游移。雨缨縆急。欲绝未绝。颐耳俱皱。髻须欲拔。油衣如裙。系顶藏手。方其雨打风掠。飞杨不定。不得不决纽。出手左右扶笠。水入广袖。重不可举。马又颠蹶。何手执辔。不暇愧其失容。死生迫在呼吸。此皆帽狭不受额。檐广恰饱风之故也。尝见女真人。马上逢急雨。𢞣著油衣。有袖有衽。又冒帽套。柔若幅巾。鞭马而驰。岂不快活。又今笠制作脆弱。帽檐之际。胶烂则陷。译官入燕。辽野遇雨。檐坏脱弃。只戴帽子。中国人以为东俗。亦有此冠。看若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4H 页
寻常。同行之人。莫不嘲笑。而何处可贸。每见野中行人遇雨。无套者。恐其陷坏。取草为经。箍于帽根。亦有脱笠腋挟。一手掩髻。拂拂而奔。盖一笠之直。至三四百。故护笠如护性命。其窘遁苟且。一至此极。至若草笠制样极怪。少年上头胥吏起复。一切着之。吉凶无别。此何礼节。且其密不漏风。颔不可支。不得不甘心解缨。谨献风伯。飞如纸鸢。杳不知其止泊。至于年旧垂肩。尤益可憎。且工深而直腾。痛禁可也。大抵懒惰之习。敖慢之容。皆从笠起。岂以旧俗而因循不禁可乎。
论诸笠
平凉子。是乞丐之笠。尤当改其制㨾。稍大其帽。不平不尖。快剪其檐。不摇不翻。或漆或染。略加文饰。则可免寒乞底气像。足为乡人通行之服。簟笠。如日本雨笠。不见天日。只可用于农夫田作之日。平时戴而入城者。严禁可也。只许僧尼戴之。草笠。亦改其制㨾。以备野居之服。可也。方笠。是金人之服。丽末宰相戴之。我 朝中叶。胥吏戴之。今则为丧人所著。其制尤为怪骇。东国丧服粗具礼制。而头著虏笠。不可不改正者也。以竹结大帽短檐野笠戴之可也。中原野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4L 页
笠。以草茎结辫。旋旋回回。积累为之。低帽。短檐。帽根。饰以黑绦。野居暑月所着。绰有雅致。中国胡服以后。士大夫心恶红帽。家居着此笠。往往画像。用此笠。带经堂集王士禛画像。官至大司寇而著此笠。稍高大。究其本意。亦云戚矣。尝见玉田县江姓老人。士夫也。戴野笠。著野茧黄䌷衣。曳杖抱书而来。宛是画中人。犹贤于红兜黑褂也。中原僧笠最阔大。彷佛如东笠。衣是我国道袍。但色缁而领未方耳。洪湛轩大容游燕。道袍革带。着笠而行。人皆指点为乞僧。自称礼义之服。只博乞僧之名。宁不慨叹。回子笠。锦作表里。大如东笠。而但左右檐向上而捲。如未展之莼菜叶。蒙古笠。亦如东笠。稍低小坚硬。金漆彩画花草。可为军装。东国毡笠。古者惟军汉着之故。亦名战笠。齐民只着平凉子。自丙丁乱后。为军民通行之笠帽。较布笠尤小而尖。近则檐渐广阔。与布笠无异。流弊极矣。且通四时长着。殊非冬裘夏葛顺时令之义。夏月毡笠。冬天纸扇。可谓的对。自庙堂出令。使庶民。春夏着绳结竹结。状如中国之野笠。秋冬着毡笠。亦大帽短檐。恰冒其额。可也。此个法条甚易易。众议纷纷。因循而止。倭乱时。天兵络绎。每指笑东国服饰之冗长。庙堂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5H 页
议行华制。送人天将营中。制衣作样。且禁着笠。民人难于变俗。在家必着笠。出门畏禁。不敢着。犹挟笠而行。后复因循。姑不禁。当此好期会而不得变。可谓末如之何。戎服中。马尾猪毛笠。虎须翠羽等饰。尤可改正者也。别颁冠巾。及行大帽短檐之笠。则头秃者。先受其效。
清劖
中国。以宋劖书本为宝。以其刻法书法。俱入精妙也。明无善劖。不足爱。今清劖。取法宋劖。字体清妍。出于欧率。更尽为至宝。我国铸字大者。卫夫人体。时带草气。然匀谓可用。小者正韵体。瘦仄不整。至于版本。写字官。虽稍楷整。专没书卷气。卫夫人字藏于芸阁者。及新铸卫夫人字。藏于 内阁者。大字书籍。以此印之。可无不足之虑。 内阁复议铸小字而未定。以愚所见。印书有大中小三等。今可铸中小二等字。中等用渊鉴类函字。小等用全唐诗字。割取精铸。以为活字。且择年少有才的写字官。皆摸此二种书法。则书籍之精妙。似不让于中国。今我 圣上(正宗朝)。建 奎章阁。稽古右文。祖述 世宗。前年。余与成校理大中。同监董御定八子百选活字本。今年又与监董 国朝宝鉴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5L 页
刊本。刻工摺工匀工。多有精深者。在上而指教者。若如朴堧,蒋英宲。则一变之期。可指日矣。
校书
刊书之精。专在校书之良。校书之官。当极择博洽精敏沉静勤励。真有嗜书之癖者。委任之。不具此四德者。事不济矣。书籍乃千古不朽之盛事。谈何容易。岂可付之鲁莽钝滞躁扰懈惰。厌薄文学之流。误了大业耶。书叶中丝左畔之下。必刻臣某校。此四库全书之良法也。
书版当爱惜
书籍一板之刻。为百代之利。万人之益。此天下至宝也。校书馆书版。元无庋阁之制。积置于败屋。两端冒格。脱叶亲地处腐湿。且其刷榻之墨。松煤粗恶。半杂灰沙。浸以尘埃之水。漉置恶石。粗捣略磨。极力刷涂。铜字亦泐。何论脆木。一经湿刷。散置烈阳。翻张坼。前功可惜。庆尚监营。多书版。甚至列置泥庭。以承沾。足可谓水火。以外一大厄也。海印寺佛经版。插架井井。可以为法。校书馆。亦用此法可也。至若刷墨。用精墨精砚。或用墨末调脂。仿印色法。可也。
版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6H 页
书版之材。中国用红梨木。倭人用桦木。我国用桫木。不必专用桫木。兼用红梨与桦木。以广其用。烹以盐水。待其乾燥。始刻字。若有湿气。则刻字后始乾。所刻丝栏与字缩小。众叶参差不齐。监董 国朝宝鉴刻版时。方觉此理。
册叶轻薄
册叶不厌其轻薄。国俗以广大厚重为好品。然则因用古之竹简木札。何所取于纸之便捷哉。贴纸纲目。一马难载。绵纸七经。窄室难容。一卷之大。童子难举。以其卷重。故不敢作函。无函故易失。朝才装潢。而夕为药囊。昨始藏弆。而今作壁褙。其为书厄。何可胜言。大绳如弦。五孔穿缚。两夹糊傅。其坚如革。以为累世之计。而墨涴油污。破坏难久。人有恒言。唐册易裂。尝见中原童子。敬对书帙。上论下论。上孟下孟。朝夕披读。而书叶如新。童子如此。长者可知。只系人之精粗。不在书之厚薄也。另出册纸。尺样。分大中小三品。颁于产纸之乡。造纸之匠。务其至薄至白。然后榻书。则无蹄纸太广之弊。蹄纸者。册三方之所截也。利归于册工。可谓暴殄天物。且制样大。故斤两重。斤两重。故价本高。价本高。故拓印不广。拓印不广。故藏弆不易。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一 第 96L 页
况济之以无嗜书之癖。罕勤读之士也哉。

莔与顈苘同。东国俗。名于作为。礼书所谓无葛之乡用顈者也。我国处处有之。而不知为民生有用之物。中国日用大小绳索。皆是物也。紧(紧似坚)韧。虽少逊于熟麻。而白如马尾。能耐湿。洁精可爱。中国人。作室。莔毳。调以油灰。厚涂屋柱。候其乾。以砺石磨治。以布缠贴。以朱涂刷。虽年旧而雨霖日炙。不皴不腐。又用莔毳。糊调若毡。长广可半丈。县于壁。履弊则割取。积叠补底。又按医书巨胜子茎叶宲皮。与此符合。无乃此物为巨胜。而世所谓荏子。非巨胜耶。莔实。玄而粘。多种之则亦可救荒。为州县者。可饬民种于篱落田间。其利不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