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盎叶记[七]
盎叶记[七]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0H 页
碽妃
元末明初。选朝鲜女入宫。元顺帝第三妃奇氏。改姓肃良哈氏。名完者忽都。高丽人。揔部散郎子敖女。明周宪王元宫词。杏脸桃腮弱柳腰。那知福是祸根苗。高丽妃子初封册。六月阴寒大雪飘。张昱宫词。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看过御前来。周宪王又云。奇氏家居鸭绿东。盛年才得位中宫。翰林昨日新裁诏。三代蒙恩爵禄崇。白酒新刍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刺苏。昨朝进得高丽女。太半咸称奇氏亲。最苦女官难派散。总教送作二宫嫔。刘诚意巫山高。刺奇后也。庚申。君宠高丽奇妃。立以为后。专权植党。浊乱宫闱。故作巫山高。以讽谏焉。其略曰。山中妖狐老不死。化作妇女莲花腮。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楚妃难。亦为奇后作。又梁甫吟。外间皇甫闻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亦为奇后而作。司䌽王氏。明宣德中女官宫词。璚花移入大明宫。一树凝香
元末明初。选朝鲜女入宫。元顺帝第三妃奇氏。改姓肃良哈氏。名完者忽都。高丽人。揔部散郎子敖女。明周宪王元宫词。杏脸桃腮弱柳腰。那知福是祸根苗。高丽妃子初封册。六月阴寒大雪飘。张昱宫词。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看过御前来。周宪王又云。奇氏家居鸭绿东。盛年才得位中宫。翰林昨日新裁诏。三代蒙恩爵禄崇。白酒新刍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刺苏。昨朝进得高丽女。太半咸称奇氏亲。最苦女官难派散。总教送作二宫嫔。刘诚意巫山高。刺奇后也。庚申。君宠高丽奇妃。立以为后。专权植党。浊乱宫闱。故作巫山高。以讽谏焉。其略曰。山中妖狐老不死。化作妇女莲花腮。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楚妃难。亦为奇后作。又梁甫吟。外间皇甫闻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亦为奇后而作。司䌽王氏。明宣德中女官宫词。璚花移入大明宫。一树凝香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0L 页
倚晚香。赢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吹彻月明中。静志居诗话。(朱彝尊撰。)元制。岁贡高丽贡美女。故张光弼辇下曲。宫衣新尚高丽扑云云。杨廉夫宫词。北幸和林幄殿宽。勾丽女侍婕妤官。君王自赋昭君曲。敕赐琵琶马上弹。明初相沿未改此。孝陵有碽妃。长陵有权妃也。权为高丽光禄卿永均女。善吹箫。宫中争效之。宁献王诗。宫漏已沈参差到。美人犹自学吹箫。王司䌽亦云云。皆为权贵妃作。考事撮要。(鱼叔权撰。)永乐六年戊子。帝遣太监黄俨。选女子以进。工曹典书权执中女。仁宁府左司尹任添年女。恭安府判官李文命女。侍卫司中领护军吕贵真女。中军副司正崔得霏女。预选。七年己丑。又遣黄俨。令更进好女。选知宜州事郑允厚女。以送。光禄卿权永均赴京。钦奉宣谕。再来时休打海上过。只旱路上来。永均权氏兄也。十二年甲午。译官元闵生。于棕殿内。钦奉圣谕。自皇后崩逝后。令汝国权妃。管六宫事。汝国吕氏。请于高丽内官金得,金良。借砒礵于银匠。和楜都(案即胡桃)茶。以与权妃毒死。朕已杀内官银匠。又用烙铁。烙吕氏一个月杀了。你说与权永均知道。十五年丁酉。元闵生。回自京师。奉圣谕。选宗簿副令黄河信女。知淳昌郡事韩永碇女。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1H 页
与同黄俨等送进。洪熙元年乙巳。遣尚宝监少监金满。赐祭权氏兄永均。宣德二年丁未。以帝敕。选工曹判书成达生女。右军同知总制车指南女。右军司正吴倜女。右军司正安复志女。侍卫司右领护军郑孝忠女。中军副司正崔㳽女。左军司直卢从得女。同钦差昌盛等送进。三年戊申。以帝敕。选知淳昌郡事韩永碇女。同昌盛等送进。宣德四年己酉。帝遣少监金满。赐祭于崔氏父得霏。彤史拾遗。(毛奇龄撰。)权妃者。朝鲜人。永乐七年五月。朝鲜贡女。充掖庭妃。随象(一作众)女入。上见妃色白而质复秾粹。问其伎。出所携王管吹之。窈眇多远音。上大悦。骤拔妃。出众女上。逾月。册贤妃。授妃父永均。为光禄卿。八年十月。妃侍上北征。凯还而疾。至临城曰。不能复侍上矣。遂薨。上哀悼。亲赐登谥曰恭献。命厝其柩于泽县。敕县官守之。时朝鲜所贡女。其见具位号者。复有任顺妃,李昭仪,吕倢伃,崔美人四人。皆命其父。为京朝官。顺妃父添年。为鸿胪寺卿。昭仪父文。(文下落命字。)倢伃父贵真。为光禄少卿。美人父得霖。(霖得霏之讹。)为鸿胪少卿。其后永均。以宣德(一作洪熙。)中卒。讣闻。上仰惟先泽。遣中官赐祭。赐其家白金二百两。文帛表里有次。僿说(李瀷撰)名臣录云。骊妃(案妃号以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1L 页
骊未知何意)韩氏。清州韩永碇之女。永碇生二女。俱膺明朝之选。妃兄确。年十九。太宗召赴京师。宠遇殊等。拜光禄少卿。我 世宗受禅。确为册封正使。以帝旨。遂留不还。以副使刘泉复命。后又赴召。欲以仁宗之女尚之。辞以母老。不果。按(李瀷撰)宣德三年。选知淳昌郡事韩永碇之女。送进。宣宗乃太宗之孙。而韩氏二女。俱为后宫可异也。确是西原府院君。其女又是我 章顺王妃。韩氏之尊崇如此。弇州别集云。永乐中权贵妃,任顺妃,李婕妤,崔夫人。(案妃号。与毛氏所录。互有异同。而无吕婕妤。)皆朝鲜人。权妃之父光禄卿永均等。皆贵至列卿。而尚居本国云。然永均乃贵妃之兄。(案朱氏毛氏。弇州不知永均为妃兄。)弇州犹不及韩妃事。则有未备。而永均等不闻官光禄卿。亦必因西原事之误传也。(案鱼氏毛氏所录。俱言永均为光禄卿。李氏偶未之考也。)德懋按此皆我国女子入中国大槩。而碽氏事尤奇异。国人鲜有知之者。今表出之。字汇。(梅膺祚撰。)碽姓。太常寺志。明祖妃碽氏。(案集韵。音公。击石声。)静志居诗话。明南都太庙。嘉靖中为雷火所焚。尚事湛若水。请重建而夏言阿世宗意。请罢。有旨并入。奉先殿。按长陵。每自称曰。朕高皇后第四子也。然奉先庙制。高后向南。诸妃尽东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载南京太常寺志。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2H 页
盖高后从未怀妊。岂惟长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后生也。世疑此事不宲。诵沈大理诗。斯明徵矣。明诗综。(朱彝尊辑。)沈玄华(字邃伯。嘉兴人。嘉靖壬戌进士。大理少卿。)诗。敬礼南都奉先殿。纪(一作祀)事微臣承祀事。入庙歌凫鹥。高后配在天。御幄神所栖。众妃位东序。一妃独在西。成祖重所生。嫔德莫教齐。一见异千闻。宲录安可稽。作诗述典故。不以后人迷。彤史拾遗。马皇后生懿文太子标,秦王樉,晋王棡,成祖文皇帝,周王橚,宁国,安庆两公主。初。后生成祖。有龙见于寝。尝梦遇贼。成祖以马进。扶后执鞚。贼见成祖避去。后以故钟爱之。及上厌太子柔弱。后始以梦告。其后卒有靖难之功。德懋按毛奇龄。与修明史。则其所载录。可以取信。然朱彝尊。亦史官。其所考据的确可信。高后未尝怀妊。必有所见。况有太常寺之志。沈玄华之咏。明白无疑乎。博考万姓统谱及我国氏族诸书。元无碽字姓。近世罗杰入燕京。见博明问碽妃事。明曰。即故元元妃。见明太常志云。明。蒙古人。元世祖之后也。官主事。博学多著辑工书。有曰。故元元妃者。亦有所据。盖庚申君与奇氏同入。元亡后。为太祖之妃。而国史讳之。或是贡姓而加以石旁欤。余见僿说。有吴后事。今附见女子入中国而尊贵者。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2L 页
如奇皇后,权妃,韩妃之类。人皆知之。如明宣宗吴皇后。鲜有识者。吴氏镇川人。按考事撮要。宣德二年。选右军司正吴倜女。其进。当是此人也。始为后宫。生景泰。后。景泰尊为太后。后思念本土。以画像。归之东国。既无以处也。乃置之僧舍。樵牧侮玩。至今尚存。续通考云。母丹徒人。都督吴彦名女。肰影还本国。真有其事。此岂可诬者耶。意者。明史以外夷讳之耶。或言后父官至参判。德懋按若如李氏说。则景泰诞生戊申。见于明史。吴倜女子。丁未入选。翌年生景泰。然则仁宗之丧未终。宣宗尚在谅闇中也。
彭祖逖,蒋剧孟
破闻(一作闲)集。(李仁老撰。)学士彭祖逖。有贪书之癖。高丽史。蒋剧孟。德宗时为尚书左仆射。二人名可谓的对。
尘刹
今俗疏章。不用佛书。而惟尘刹二字。视若茶饭。其意义虽好。而安在其弗用佛书之义也。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象(一作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出于楞严经要解。此等语。用于诗及尺牍。则可也。亦不可用于古文。
贺玚论性
彭祖逖,蒋剧孟
破闻(一作闲)集。(李仁老撰。)学士彭祖逖。有贪书之癖。高丽史。蒋剧孟。德宗时为尚书左仆射。二人名可谓的对。
尘刹
今俗疏章。不用佛书。而惟尘刹二字。视若茶饭。其意义虽好。而安在其弗用佛书之义也。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象(一作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出于楞严经要解。此等语。用于诗及尺牍。则可也。亦不可用于古文。
贺玚论性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3H 页
中庸疏。贺玚论性最精。故录之。其言曰。性之与情。犹波之与水。静时是水。动则是波。静时是性。动则是情。左传云。天有六气。降而生五行。至于含生之类。皆感五行生矣。唯人犹禀秀气。故礼运云。人者。五行之秀气。被色而生。既有五常仁义礼智性。因五常而有六情。则性之与情。似金与环印。环印之用非金。亦因金而有环印。情之所用非性。亦因性而有情。则性者静。情者动。故乐记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故诗序云。情动于中是也。但感五行在人为。五常得其清气备者则为圣人。得其浊气简者则为愚人。降圣以下。愚人以上。所禀或多或少。不可言一。故分为九等。孔子云。唯上行(一作知)与下愚不移。二者之外。逐物移矣。故论语云。惟(一作性)相近习相远也。亦据中人七等也。
新罗山
行程录。(许亢宗撰。)自同州四十里。至肃州。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其中产人蔘白附子。与高勾丽接界。案同州肃州。已是燕越。而称新罗山。高骊界者。既不孟浪。许亢宗。公然见欺。
沙吒忠义
新罗山
行程录。(许亢宗撰。)自同州四十里。至肃州。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其中产人蔘白附子。与高勾丽接界。案同州肃州。已是燕越。而称新罗山。高骊界者。既不孟浪。许亢宗。公然见欺。
沙吒忠义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3L 页
唐李峤撰封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郕国公制曰。三韩旧族。九种名家。夙奉戎麾。遂参文卫。昔临雁塞。能羁缚马之妖。今拒狼河。更煎奔鲸之孽。勤功允著。诚效克宣。宜酬矢石之劳。用广山河之赋。可封郕国公食邑三千户。此亦李怀玉,王思礼之类。而不可考其派系。
元学校清寺庙
续文献通考。(王圻撰。)元顺帝至元十五年。张立道除忠庆路总管。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二十三年。大司农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百六十所。二十六年。置高丽国儒学提学司。二十八年。司业司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千三百馀。至正七年。韩镛为饶州路总管。选俊秀入学。求耆宿为五经师。朔望幅巾深衣。以谒先圣。蚓庵琐语。(王逋撰。)康熙六年。直隶各省巡抚造送册。内敕建大寺庙。共六千七十三处。小寺庙共六千四百九处。私建大寺庙共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庙共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僧共二十一万二百九十二名。道士共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尼姑共八千六百一十五名。以上通共寺庙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二处。僧道尼姑
元学校清寺庙
续文献通考。(王圻撰。)元顺帝至元十五年。张立道除忠庆路总管。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二十三年。大司农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百六十所。二十六年。置高丽国儒学提学司。二十八年。司业司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千三百馀。至正七年。韩镛为饶州路总管。选俊秀入学。求耆宿为五经师。朔望幅巾深衣。以谒先圣。蚓庵琐语。(王逋撰。)康熙六年。直隶各省巡抚造送册。内敕建大寺庙。共六千七十三处。小寺庙共六千四百九处。私建大寺庙共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庙共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僧共二十一万二百九十二名。道士共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尼姑共八千六百一十五名。以上通共寺庙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二处。僧道尼姑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4H 页
共二十四万一百九十三名。元清俱以外国。入中原。元之学校若是之盛。而无救乱亡。清之寺庙。若是之多。而亦享治平。何也。(案唐混元六典。天下观。一千六百八十七所。)
榌硳
牧隐诗郎舍当年势绝伦。鱼腥铜臭却熏身。更呼小吏书榌字。六故无端续得新。榌字。考字书无之。或曰。木柹(
))也。又有诗曰。长湍南畔硳城西。硳字。字书亦关(一作阙)考。硳城。似是积城。沿江皆石壁。(案姓谱。有硳城白氏。)
大辽古今录
辽史历象志曰。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云。此书今不可考。
青鱼
我国青鱼。即鳙鱼也。尝见医书。有青鱼而形状。非我国青鱼。惟近世宋琬所记详悉。文亦藻雅。今录之。安雅堂集。(宋琬撰。)青鱼长不盈尺。青脊赤腮。立春后有之。肉香而松。随筋而脱。骨磔磔如猬毛。软不刺口。雌者。腹中有子。长阔竟体。嚼之有声。雄者。白最佳。初入市价颇昂。既而倾筐。不满十钱。海上人。用以代饭。谓之青鱼粥。琬。菜(一作莱)阳人。所居与我国西海相连。故鱼产亦同。闽中。亦产青鱼。
榌硳
牧隐诗郎舍当年势绝伦。鱼腥铜臭却熏身。更呼小吏书榌字。六故无端续得新。榌字。考字书无之。或曰。木柹(
))也。又有诗曰。长湍南畔硳城西。硳字。字书亦关(一作阙)考。硳城。似是积城。沿江皆石壁。(案姓谱。有硳城白氏。)
大辽古今录
辽史历象志曰。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云。此书今不可考。
青鱼
我国青鱼。即鳙鱼也。尝见医书。有青鱼而形状。非我国青鱼。惟近世宋琬所记详悉。文亦藻雅。今录之。安雅堂集。(宋琬撰。)青鱼长不盈尺。青脊赤腮。立春后有之。肉香而松。随筋而脱。骨磔磔如猬毛。软不刺口。雌者。腹中有子。长阔竟体。嚼之有声。雄者。白最佳。初入市价颇昂。既而倾筐。不满十钱。海上人。用以代饭。谓之青鱼粥。琬。菜(一作莱)阳人。所居与我国西海相连。故鱼产亦同。闽中。亦产青鱼。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4L 页
石坚
清一统志。石坚。绛县人。永乐中。官行人。会高丽不庭抗。疏请往平之。上许之。坚单骑往见高丽王。宣布朝廷威德。王笑曰。子未知死所。敢大言乎。坚曰。中朝当问罪兴师。王遂修朝贡。以功擢按察佥事。案永乐二十二年之间。我国事大之诚。中朝字小之恩。可谓隆备。使价来往。历历可考。本无所谓石坚者。不庭兴师等语。自归于诬。今闻改修一统志。编选之臣。若知此事。其所删正。亦不难矣。一统忠。又曰。端复初。溧水人。洪武间刑部尚书。子孝文,孝思。先后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洪武三十一年之间使价。无端复初。建文三年辛丑。(我 太宗元年。)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礼。赐诰命金印。所谓复初。即端礼之字。而亲自使东。一统志。误以其二子使东书之。然则双清馆自肰落空。一统志。又载曾鲁字得之。新淦人。洪武初。授礼部主事。常遇春薨。高丽王遣使来祭。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不书正朔。君臣之义安在。使者谢易去。案常遇春薨于洪武元年。而二年。高丽恭悯王遣成准得等入贡。此时致吊事或然也。
瑚公
清一统志。石坚。绛县人。永乐中。官行人。会高丽不庭抗。疏请往平之。上许之。坚单骑往见高丽王。宣布朝廷威德。王笑曰。子未知死所。敢大言乎。坚曰。中朝当问罪兴师。王遂修朝贡。以功擢按察佥事。案永乐二十二年之间。我国事大之诚。中朝字小之恩。可谓隆备。使价来往。历历可考。本无所谓石坚者。不庭兴师等语。自归于诬。今闻改修一统志。编选之臣。若知此事。其所删正。亦不难矣。一统忠。又曰。端复初。溧水人。洪武间刑部尚书。子孝文,孝思。先后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洪武三十一年之间使价。无端复初。建文三年辛丑。(我 太宗元年。)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礼。赐诰命金印。所谓复初。即端礼之字。而亲自使东。一统志。误以其二子使东书之。然则双清馆自肰落空。一统志。又载曾鲁字得之。新淦人。洪武初。授礼部主事。常遇春薨。高丽王遣使来祭。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不书正朔。君臣之义安在。使者谢易去。案常遇春薨于洪武元年。而二年。高丽恭悯王遣成准得等入贡。此时致吊事或然也。
瑚公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5H 页
我国人遍游中国者。当以高丽僧瑚公为巨擘。李益斋曰。大禅师瑚公。北观京都。南游京浙二广。西游四川甘肃云代。
谥法纂
明孙能傅。撰谥法纂。备载明朝赐我国谥。自 太祖以下。称朝鲜国王姓讳。于 定宗。只称朝鲜国权署国事姓讳。(讳曰旁教。)
辽金元清字
契丹国志。(叶隆礼撰。)阿保机。服诸小国。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金史章宗纪。明昌五年。以叶鲁谷神。始制女真字。诏依仓颉立庙。例祠于上京。书史会要。(陶宗仪撰。)太祖用契丹字。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真小字。元史元初。用汉楷及畏吾字。世祖中统元年。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一。以谐声为宗。石墨镌华。(赵崡撰。)蒙古字法。皆梵天迦卢之变也。与佛真言相类。重阳万寿宫元碑。皆以蒙古字书。清一统志。达海姓觉尔察氏。(全韵诗注。作达海库尔禅。)正蓝旗人。生而神颖。九岁通满汉言。太祖使居内廷。司文翰。使正订国书。用以
谥法纂
明孙能傅。撰谥法纂。备载明朝赐我国谥。自 太祖以下。称朝鲜国王姓讳。于 定宗。只称朝鲜国权署国事姓讳。(讳曰旁教。)
辽金元清字
契丹国志。(叶隆礼撰。)阿保机。服诸小国。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金史章宗纪。明昌五年。以叶鲁谷神。始制女真字。诏依仓颉立庙。例祠于上京。书史会要。(陶宗仪撰。)太祖用契丹字。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真小字。元史元初。用汉楷及畏吾字。世祖中统元年。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一。以谐声为宗。石墨镌华。(赵崡撰。)蒙古字法。皆梵天迦卢之变也。与佛真言相类。重阳万寿宫元碑。皆以蒙古字书。清一统志。达海姓觉尔察氏。(全韵诗注。作达海库尔禅。)正蓝旗人。生而神颖。九岁通满汉言。太祖使居内廷。司文翰。使正订国书。用以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5L 页
译明会典,素书,三略诸书。天聪五年。征大凌河。使招总兵祖大寿。六年卒。年三十八。谥文成。清文鉴。(撰人俟考。)太祖始制十二字头。共为一千五百馀字。对合成语。无不毕备。今皇上。又加钦定经史诸书。举皆翻译。布之天下。满洲字。亦有篆楷行草法。满洲十二字头外。又有太宗所制叶汉音之字。名曰外字。榕村韵书略例。(李光地撰。)国朝十二字头之书。但以篇首五字。使喉舌唇展转相切。而万国声音备焉。盖于韵部。以麻支微齐歌鱼虞为首。于字母以影喻为首。独得天地之元声。故可以齐万籁之不齐。而有伦有要也。从来为此学者。部多首东。等多首见。盖失其本矣。
禾豆一斗粒数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见齐民要𧗱注。依此粒数。贮器。可推测古升斗。
栿
韵会。(黄公绍撰。)栿音伏。梁栿也。正字通。(张自烈撰。)以小木附大木上。为栿。旧唐书裴延龄传。德宗谓延龄曰。浴堂院殿。一栿似有损蠹。我国以厅事大梁。为辅木。盖栿也。宲从华语。而今示人栿字。反茫然不省。
浪姓,异姓,太姓
近日有浪处浩,浪世龙,异在丰。俱登武科。为边将。太命哲。为司谒。皆僻姓也。浪氏。野人向化者之裔。异氏。高丽史有异膺夫。太氏。渤海国大氏之后。儒生课试榜。有公荣国。亦奇姓也。明有公鼐。谥文介。
禾豆一斗粒数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见齐民要𧗱注。依此粒数。贮器。可推测古升斗。
栿
韵会。(黄公绍撰。)栿音伏。梁栿也。正字通。(张自烈撰。)以小木附大木上。为栿。旧唐书裴延龄传。德宗谓延龄曰。浴堂院殿。一栿似有损蠹。我国以厅事大梁。为辅木。盖栿也。宲从华语。而今示人栿字。反茫然不省。
浪姓,异姓,太姓
近日有浪处浩,浪世龙,异在丰。俱登武科。为边将。太命哲。为司谒。皆僻姓也。浪氏。野人向化者之裔。异氏。高丽史有异膺夫。太氏。渤海国大氏之后。儒生课试榜。有公荣国。亦奇姓也。明有公鼐。谥文介。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6H 页
常世国
日本纪。(倭人所撰。)垂仁帝九十年春。命田道间守。遣常世国。令求非时香果。今谓橘者是也。同九十九年春。得非时香果八竿八缦还来。或书。(倭人所撰。)天皇既崩。田道间守。向皇陵叫哭而死。感其忠。呼香果为田道间。名良安尚顺。曰常世国者。新罗国。田道间守者。新罗国王子天日枪之玄孙。故遣之。案新罗始称徐耶伐。一作徐那伐。一作徐罗伐。南解王乙丑。改鸡林。基临王丁卯。改新罗。其间或称斯罗。或称斯卢。知證王癸未。始定为新罗。其曰德业日新。网罗四方之义者。傅会之言。何足取信。大抵方言以新为새로와。新罗建国。是新刱之事。故其称国号。许多名目。皆取诸新之义也。至今称国都。俗训为徐兀京者。遵故谚也。惟鸡林。取鸡鸣始林之义。日本之称新罗为常世国者。或日本之古音然欤。抑亦新又有别自号欤。
陆诩
陈书儒林传。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宗。梁世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还除给事中。天嘉初。侍始兴王伯茂读。迁尚书祠部郎中。案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壬辰。即百济武宁王十一年也。是岁。百济遣使朝梁。则陆诩之行。或在是岁及翌年也。大抵百济之王号多取方言。而圣王元年癸卯。始制谥法。上其父王谥为武宁。此后连有谥号。曰圣王。曰威德王。曰惠王。曰法王。曰武王。皆陆诩讲礼之效也。其详不可得而考。可恨。
孟仲子
孟仲子。赵岐以为孟子之从昆弟。孟子谱。(撰人俟考。)仲子名睪。孟子之子也。三迁志。(撰人俟考。)孟子取田氏。生仲子。
画家颜色
辍耕录。(陶宗仪撰。)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胭脂合。玉(一作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柏枝绿用枝条绿入漆绿合。黑绿用漆绿入螺青合。柳绿用枝条绿入槐花合。官绿即枝条绿。是鸭头绿用枝条绿入高漆合。月下白用粉入京墨合。鹅黄用粉入槐花合。柳黄用粉入三绿标。并小(一作少)藤黄合。砖褐用
日本纪。(倭人所撰。)垂仁帝九十年春。命田道间守。遣常世国。令求非时香果。今谓橘者是也。同九十九年春。得非时香果八竿八缦还来。或书。(倭人所撰。)天皇既崩。田道间守。向皇陵叫哭而死。感其忠。呼香果为田道间。名良安尚顺。曰常世国者。新罗国。田道间守者。新罗国王子天日枪之玄孙。故遣之。案新罗始称徐耶伐。一作徐那伐。一作徐罗伐。南解王乙丑。改鸡林。基临王丁卯。改新罗。其间或称斯罗。或称斯卢。知證王癸未。始定为新罗。其曰德业日新。网罗四方之义者。傅会之言。何足取信。大抵方言以新为새로와。新罗建国。是新刱之事。故其称国号。许多名目。皆取诸新之义也。至今称国都。俗训为徐兀京者。遵故谚也。惟鸡林。取鸡鸣始林之义。日本之称新罗为常世国者。或日本之古音然欤。抑亦新又有别自号欤。
陆诩
陈书儒林传。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宗。梁世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还除给事中。天嘉初。侍始兴王伯茂读。迁尚书祠部郎中。案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壬辰。即百济武宁王十一年也。是岁。百济遣使朝梁。则陆诩之行。或在是岁及翌年也。大抵百济之王号多取方言。而圣王元年癸卯。始制谥法。上其父王谥为武宁。此后连有谥号。曰圣王。曰威德王。曰惠王。曰法王。曰武王。皆陆诩讲礼之效也。其详不可得而考。可恨。
孟仲子
孟仲子。赵岐以为孟子之从昆弟。孟子谱。(撰人俟考。)仲子名睪。孟子之子也。三迁志。(撰人俟考。)孟子取田氏。生仲子。
画家颜色
辍耕录。(陶宗仪撰。)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胭脂合。玉(一作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柏枝绿用枝条绿入漆绿合。黑绿用漆绿入螺青合。柳绿用枝条绿入槐花合。官绿即枝条绿。是鸭头绿用枝条绿入高漆合。月下白用粉入京墨合。鹅黄用粉入槐花合。柳黄用粉入三绿标。并小(一作少)藤黄合。砖褐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7H 页
粉入烟合。荆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标合。艾褐用粉入槐花,螺青,土黄,檀子合。鹰背褐用粉入檀子,烟墨,土黄合。银褐用粉入藤黄合。珠子褐用粉入藤黄,胭脂合。藕丝褐用粉入螺青,胭脂合。露褐用粉入少土黄,檀子合。茶褐用土黄为主。入漆绿,烟墨,槐花合。麝香褐用土黄,檀子入烟墨合。檀褐用土黄入紫花合。山谷褐用粉入土黄标合。枯竹褐用粉土黄入檀子一点合。湖水褐用粉入三绿合。葱白褐用粉入三绿标合。棠梨褐用粉入黄土(土黄),银朱合。秋茶褐用土黄入三绿,槐花合。油里墨用紫花,土黄,烟墨合。玉色用粉入高三绿合。驼(一作鮀)色用粉漆绿标,墨入少土黄合。氁子用粉土黄檀子入墨一点合。蓝青用三青入高三绿合。金黄用槐花粉入胭脂粉合。鸦青用苏青衬螺青罩鼠尾褐用土黄粉入墨合。不老红用紫花银朱合。葡萄褐用粉入三绿紫花合。丁香褐用玉(一作肉)红为主。入少槐花合。杏花(一作子)绒用粉螺青墨(墨螺青)入檀子合。氁绫用紫花底紫粉搭花样。番皮用土黄银朱合。鹿胎用白粉底紫花样。水獭毡用粉土黄合。牙笏用好粉一点土黄粉凝。皂靴用烟墨标柘。木交倚用粉檀子土黄烟墨合。金丝柘同上不入墨。紫袍用三青胭脂合。其馀。一一不能备载。在对物用色可也。凡合用颜色细色。头青,二青,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7L 页
三青,深中青,浅中青,螺青与苏青,二绿,三绿,花叶绿,枝条绿,南绿,油绿,漆绿,黄丹,飞丹,三朱(一作朱),土朱(一作朱),银朱(一作朱),枝红,紫花,藤黄,槐花,削粉,石榴,颗绵,胭脂,檀子。其檀子用银朱浅入老墨胭脂合。芥子园画传(一作谱)。(王槩撰。)石青只宜用所谓梅花片一种。以其形似故名。研就时倾入磁盏。略加清水搅匀。将上面粉者撇起。谓之油子。用着人衣服。中间一层。是好青。用画正面青绿山水。着底一层用以嵌点夹叶及衬绢背。是谓头青,二青,三青。石绿。用虾蟆背者佳。亦水飞。作三种。头绿,二绿,三绿。亦如用石青法。朱砌(一作砂)用箭头者良。次则芙蓉块。研䌷(一作细)。用极清胶水同清水。入盏内。少倾将上面黄色者。撇一处曰朱标。着人衣服用。中间红者。是好砂。又撇一处。用画枫叶栏楯寺观。最下色粗者。人物家或用之。银朱无朱砂。当以银朱代之。亦必用标朱带黄色者。水飞用之。珊瑚末。唐画中有一种红色。历久不变。此珊瑚屑也。宣和内府印色。亦多用此。雄黄拣上号通明鸡冠黄。水飞之法。与朱砂同。用画黄叶与人衣。但金上忌用。即烧成惨色。石黄妮古录。载石黄用水一碗。席片覆碗。炭火煅之。待红如火。置地上。以碗覆之。候冷细研。调柞松皮及红叶用之。乳金。先以素盏。抹胶水。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8H 页
将枯。彻金箔。以手指。醮胶粘入用。第二指团团摩榻。待乾粘碟上。再将清(一作胶)水滴许榻开。屡乾屡解。再用清水。指上碟上一一洗净。置碟中。微火温之。少顷。金沈将上黑色水尽。行倾出晒乾。碟内好金。临用时加清胶水调之。又法将肥皂核。内剥出白肉。镕化作胶。似更轻清。傅粉。古人率用蛤粉。以蛤蚌壳煅。过水飞用之。今画家槩用铅粉。以手指乳细醮清胶水于碟心。摩擦待乾。又醮胶水。如此十数次。搓成饼子。晒乾。用时滚水洗下。再清(一作将)清滴胶水数点。撇上面者用。下则拭去。调脂。须用福建胭脂以少许。滚水略浸。将两笔管。如染坊绞布法。绞出浓汁。温水顿乾(顿乾温水)用之。藤黄。郭义恭广志。谓岳鄂等州。崖间海藤花蕊。败落石上曰沙黄。就树采撷曰蜡黄。周达观真腊记云。黄乃树脂。番人以刀斫树枝滴下。次年收之。其说虽与郭异。然亦皆言草木花与汁也。味酸有毒。蛙牙贴之即落。舐之舌麻。一种如笔管者。最妙画树。以藤黄水入墨内。画枝干。便觉苍润。靛花。凡靛花四两乳之。必须人力一日。始浮出光彩。再加清胶水洗净。杵钵。倾入巨盏澄之。将上面细者。撇起。盏底黑者。弃去。将撇起者。置烈日中。一日晒乾。凡制他色。四时皆可。独靛花。必俟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8L 页
三伏。而画中亦惟此色用处最多。草绿。凡靛花六分。和藤黄四分。即为老绿。靛花三分。和藤黄七分。即为嫩绿。赭石水研细如泥。投以清胶。水飞之。取上层。底下所澄色惨者。弃之。赭黄色藤黄。加以赭石。用染秋深树木叶色苍黄。自与春初之嫩叶有别。如着秋景中。山腰之平坡。草间之细路。亦当用此色。老红色。着树叶中丹枫鲜明。乌桕冷艳。则当纯用朱砂。如柿栗诸夹叶。须用老红色。当于银朱中。加赭石着之苍绿色。初霜木叶绿欲变黄。有一种苍老黯淡之色。草绿中加赭石用之。秋初之石。破土径。亦用此色。和墨树木之阴处。山石之凹处。俱宜加墨。则层次分明。有远近向背矣。若欲树石苍润诸色尽。可加以墨汁。自有一层阴森之气。浮于丘壑间。但朱色。只宜淡着。不宜和墨。
东方活字之始
活字始于 太宗三年癸未。 命置铸字所。出内府铜为字。案金祗大明律跋曰。大明律科条轻重。各有攸当。 圣上思欲颁布中外。然其使字人人未易晓。况三韩时。薛聪所制方言文字。谓之吏道。土俗习。未能遽革。宜将是书。读之以吏道。政丞平壤伯赵浚。命
东方活字之始
活字始于 太宗三年癸未。 命置铸字所。出内府铜为字。案金祗大明律跋曰。大明律科条轻重。各有攸当。 圣上思欲颁布中外。然其使字人人未易晓。况三韩时。薛聪所制方言文字。谓之吏道。土俗习。未能遽革。宜将是书。读之以吏道。政丞平壤伯赵浚。命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9H 页
检校中枢院高士褧。与予嘱其事。详究反复。逐字直解。予二人草创于前。三峰郑先生道传。工曹典书唐诚。润色于后。功告讫。付书籍院。以白州知事徐赞所造刻字。印出颁行。时洪武乙亥。详究此文。始知活字非创于 太宗朝也。徐赞所造刻字云者。即木活字。无乃赞创造欤。或自丽朝有此法。而赞之所造。又是新样欤。铸铜之制。始起于 太宗朝欤。印大明律乙亥之岁。已先于铸字癸未之岁九年矣。金祗号尚友堂。似是郑道传之门生也。乙亥。距道传被诛才六年。而颁行其编阅之书。可想当时法网之太疏也。
张旅轩出处之义
张旅轩门人。问出处之义。旅轩曰。学而优则仕。有礼意则仕。家贫亲老则仕。不仕有二耻。欲洁其身。乱大伦一耻也。欲假其名。索其价。二耻也。
造蔘
偶见或人册叶间录造蔘法。其下书曰。出智异山隐者方书。海防风一斤。去芦头去皮。长流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始入下药煎。汁晒至乾。而用何首乌括去粗皮。冷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薄切。用雄墨大豆一升。水二升。同煎至半乾。出晒。地骨皮刮去粗皮。生姜
张旅轩出处之义
张旅轩门人。问出处之义。旅轩曰。学而优则仕。有礼意则仕。家贫亲老则仕。不仕有二耻。欲洁其身。乱大伦一耻也。欲假其名。索其价。二耻也。
造蔘
偶见或人册叶间录造蔘法。其下书曰。出智异山隐者方书。海防风一斤。去芦头去皮。长流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始入下药煎。汁晒至乾。而用何首乌括去粗皮。冷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薄切。用雄墨大豆一升。水二升。同煎至半乾。出晒。地骨皮刮去粗皮。生姜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9L 页
自然汁浸一日晒。各五两。黄菧去皮。蜜水浸一日晒。白朮酒浸三日。去皮脐。薄切。姜汁浸汤去盐味为度。甘草生去皮各一两。右六料。如右法制后。始入水三斗于瓦鼎内。煮至六升许。去滓。因入海防风净大者。浸而出晒。以汁尽为限。甚坚宲。以油纸包裹。常置之于温煖处。
华人记东事
唐艺文志。载奉使高丽记一卷。(亡名。)高丽风俗一卷。(裴矩撰。)新罗国记一卷。(顾愔撰。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愔为从事。)渤海国记三卷。(张建封撰。)通志艺文略。(郑樵撰。)载渤海行年记十卷。(僧颜撰。似是五代人。)文献通考。(马端临撰。)载鸡林类事三卷。(陈氏曰。不知姓名。)鸡林志三十卷。(晁氏曰。皇朝崇宁中。王云编次。刘逵。吴拭。使高丽。云为书记官。既归。捃辑其会见之礼。聘问之辞。类分为八门。陈氏曰。自元礼。刱通高丽以后事宲。皆详载之云。)海外事程广记三卷。(陈氏曰。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游及其国山川事绩物产甚详。史虚白作序。称己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年也。)高丽图经四十卷。(陈氏曰。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书自信居士。)玉海。(王应麟撰。)载鸡林志二十卷。(崇宁中。吴拭使高丽。撰载往回事迹及一时诏诰。)鸡林志三十卷。(王云撰。其类有八。自高丽事类。至海东备检。云从吴拭。使高丽。○案宋史王云传。云字子飞。泽州人。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中书舍人。)鸡林类事三卷。(崇宁初。孙穆撰。叙土
华人记东事
唐艺文志。载奉使高丽记一卷。(亡名。)高丽风俗一卷。(裴矩撰。)新罗国记一卷。(顾愔撰。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愔为从事。)渤海国记三卷。(张建封撰。)通志艺文略。(郑樵撰。)载渤海行年记十卷。(僧颜撰。似是五代人。)文献通考。(马端临撰。)载鸡林类事三卷。(陈氏曰。不知姓名。)鸡林志三十卷。(晁氏曰。皇朝崇宁中。王云编次。刘逵。吴拭。使高丽。云为书记官。既归。捃辑其会见之礼。聘问之辞。类分为八门。陈氏曰。自元礼。刱通高丽以后事宲。皆详载之云。)海外事程广记三卷。(陈氏曰。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游及其国山川事绩物产甚详。史虚白作序。称己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年也。)高丽图经四十卷。(陈氏曰。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书自信居士。)玉海。(王应麟撰。)载鸡林志二十卷。(崇宁中。吴拭使高丽。撰载往回事迹及一时诏诰。)鸡林志三十卷。(王云撰。其类有八。自高丽事类。至海东备检。云从吴拭。使高丽。○案宋史王云传。云字子飞。泽州人。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中书舍人。)鸡林类事三卷。(崇宁初。孙穆撰。叙土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0H 页
风朝制方言。附口宣刻石等文字。)海东三国史记五十卷。(淳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明州进士沈忞。上海东三国史记。赐银带付秘阁。○案玉海。又另载三国史记五十卷。高丽金富轼撰。首载新罗。次高勾丽。次百济。有纪表。盖王氏。不辨海东三国史记,三国史记。本自一书。错认海东三国史记。为沈忞所撰也。)海东三国通历十二卷。(高丽高得相撰。系以中朝历代正朔。)明艺文志。载朝鲜复国经略六卷。(宋应昌撰。)朝鲜征倭纪略一卷。(萧应宫撰。)朝鲜纪事一卷。(倪谦撰。)奉使录一卷。(缺缺。)朝鲜杂志三卷。(钱溥撰。)使朝鲜录三卷。(龚用卿撰。)宁都先贤传。(魏礼撰。)载使东日录。(董越字尚矩。成化进士。翰林院侍读。孝宗登极。进春坊右庶子。赐麒麟服。颁朔朝鲜。馈赠一无所受。朝鲜岁使至。必问起居。以南京工部尚书卒。谥文僖。著圭峰文集。使东日录。)列朝诗辑。(钱谦益撰。)载高丽世纪一卷。(会稽吴明济子鱼。朝鲜诗选序云云。明济又撰高丽世纪一卷。载朝鲜事最详。)
腩
僿说。(李瀷撰。)士虞礼四笾四豆之外。有胾四豆。郑注云。博异味也。胾切肉也。此类今俗设肝炙之南。谓之肝南。案炙有鱼肉许多名色。何必拈出肝炙。而曰肝南也。齐民要术。腩字注。脯炙也。肝南或是腩字之偶同而讹。而为南耶。
紫檀
丹铅录。(杨慎撰。)引嵇含草木状云。蒟缘子。浸以蜂蜜。点以燕檀。所谓燕檀。盖以燕脂合檀木也。紫檀木。出交
腩
僿说。(李瀷撰。)士虞礼四笾四豆之外。有胾四豆。郑注云。博异味也。胾切肉也。此类今俗设肝炙之南。谓之肝南。案炙有鱼肉许多名色。何必拈出肝炙。而曰肝南也。齐民要术。腩字注。脯炙也。肝南或是腩字之偶同而讹。而为南耶。
紫檀
丹铅录。(杨慎撰。)引嵇含草木状云。蒟缘子。浸以蜂蜜。点以燕檀。所谓燕檀。盖以燕脂合檀木也。紫檀木。出交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0L 页
趾。性坚。新者色红。以水湿浸之。色能染物。又画家合色。有檀子用银朱浅。入老黑燕脂合之。故曰燕檀。俗曰紫檀色。讹为紫棠也。案紫檀似是苏木。俗名丹木。不必单指色赤。而名曰丹木。亦应檀与丹同音。而非香木之紫檀也。
袁陈格言
世范(袁采撰)曰。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长者言(陈继儒撰。)曰。一味见人不是。则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僮仆鸡犬。到处可憎。终日落嗔火坑堑中。如何得出头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贴清凉散也。此二则不欲其阿其所好。溺爱不明也。可为医俗之良剂。护身之灵符。予圣者。可以书绅。自好者。可以铭座。
高丽榜眼
近世李厚庵万运。辑高丽榜眼一卷。有曰。起光宗九年戊午。迄恭让王四年壬申。凡四百三十五年之间。得全榜十七。共五百四十四人。散榜二百五十。共四百六十五人。补榜共一百五十一。年应举试十榜。共三十二人。文臣重试三榜。共十人。侍学选侍(一作试)五榜。共
袁陈格言
世范(袁采撰)曰。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长者言(陈继儒撰。)曰。一味见人不是。则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僮仆鸡犬。到处可憎。终日落嗔火坑堑中。如何得出头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贴清凉散也。此二则不欲其阿其所好。溺爱不明也。可为医俗之良剂。护身之灵符。予圣者。可以书绅。自好者。可以铭座。
高丽榜眼
近世李厚庵万运。辑高丽榜眼一卷。有曰。起光宗九年戊午。迄恭让王四年壬申。凡四百三十五年之间。得全榜十七。共五百四十四人。散榜二百五十。共四百六十五人。补榜共一百五十一。年应举试十榜。共三十二人。文臣重试三榜。共十人。侍学选侍(一作试)五榜。共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1H 页
七人。进士魁一百三十五人。十韵魁六十五人。生员魁三十七人。都合一千四百四十六人。内叠入凡七十九人。以计则宲一千三百六十七人。
假厮儿
金史后妃传。海陵时。凡诸妃位。皆以侍女。服男子衣冠。号假厮儿。我国方言。称男子为斯那海。盖斯者。犹新也。如新罗。称斯卢也。阳城李氏祖先。有以那海为名者。庆尚道称女人。为假斯那海。金人与我国接界。方言。或有相同者。假厮儿。与假斯那海。其为音训。或相近也。
食戒
余食贫且食量甚窄。又性本寒俭。而禀质脆薄。每欲知足而惜福。节食而摄生。尝爱涪翁食时五观。星湖僿说所论。今录之。五观曰。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此食。垦植收获。舂磨陶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杀害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即食父母心力。所营纵是己财。亦承馀荫。仕宦则食民之膏血。大不可言。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应受供养。无愧缺则已。否当愧耻。不敢尽味。三曰。防心谓(一作离)过贪等谓(一作为)宗。于
假厮儿
金史后妃传。海陵时。凡诸妃位。皆以侍女。服男子衣冠。号假厮儿。我国方言。称男子为斯那海。盖斯者。犹新也。如新罗。称斯卢也。阳城李氏祖先。有以那海为名者。庆尚道称女人。为假斯那海。金人与我国接界。方言。或有相同者。假厮儿。与假斯那海。其为音训。或相近也。
食戒
余食贫且食量甚窄。又性本寒俭。而禀质脆薄。每欲知足而惜福。节食而摄生。尝爱涪翁食时五观。星湖僿说所论。今录之。五观曰。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此食。垦植收获。舂磨陶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杀害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即食父母心力。所营纵是己财。亦承馀荫。仕宦则食民之膏血。大不可言。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应受供养。无愧缺则已。否当愧耻。不敢尽味。三曰。防心谓(一作离)过贪等谓(一作为)宗。于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1L 页
上味食务远物而求难得。是之为贪。于下味。起恚怒。以口腹之故。鞭扑人。是之谓嗔。食不过充饥。而求食前方丈。是之谓痴。君子食无求饱。离此过也。四曰。正事良药。为疗形苦。五谷五疏以养人。鱼肉以养老。形苦者。饥渴为主病。四百四病为客病。故须食为医药。以自扶持。是故知足者。举著常如服药。五日(一作曰)。为成道德。方受此食。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先结款状。然后受食。既食。不可怠于道业。僿说曰。财莫(莫下似有脱字)于谷栗(一作粟)。一日两盂饭。有口皆吃。禾必皆其勤力所出。故财常患乎乏绝。手不勤而口无餍。虫兽何别。古之君子。坐而论道。作而行之。是则与勤力出粟者。均其功。余性喜书。终日呻吟。省其粮。不多食。为第一良策。夬一盂而省其一合之米。一日两盂。则二合矣。一家十口。则二升矣。一郡万家。则积有二千斗之多。况一口之费。不止一合之少耶。又况一人终岁之食。积至许多。其所费龠合。皆可惜也。我国人务多食。天下为最。近有漂有(有字似于)琉球者。其民笑之曰。尔俗常用大碗鍮匙。抄饭健食。如何不贫。盖前已漂到。谙悉者也。余尝观边海人。一口之食。可食三人而无饥。国守(一作安)得不窭。幼而习饱。肠肚渐宽。不克(一作充)则觉饥。渐习渐饥。有饿死者矣。习而有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2H 页
宽。则必有习而窄者。于是。有绝谷不食者。山野禽兽。冰冻雪积。而能不死。习之所致也。纵不能恒饥。岂无减其太过之理。饥而难忍。心也。非特腹为之也。山僧疏菜而不瘠。或孝子断肉。多病者。嗜欲病之也。由是观之。今人之不忍饥。心之未定也。兵戈既远。安逸成习故也。国俗谓午饭为点心。点心字出于礼书。晨羞之称。注谓。小食点心也。今人早起白粥。谓之早饭。当午顿食。谓之点心。富贵之家。日日七食。酒肉淋漓。珍异相高。一人之费。可食百人。何曾之骄逸。家家皆然。民安得不困。余谓事之效速。莫有如忍饥不食。一饥二饥。未必生疾。一升二升。随饥米羡也。与未忍少饥。而米绝先病者。知愚何如也。(案言言切宲。但一饥二饥云云。虽出节食之美意。不可责之人人。恐或纤吝之弊启。)
不预建太子
清制。不预建太子。尝密书诸子中属意者名字。藏于乾清宫。临崩顾命大臣。启视之而立之。此法盖与波斯国俗同。周书异城(一作域)传。波斯国。古条支国也。王即位以后。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于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众共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馀子各出就边任。兄弟不相见也。
二黄干
清一统志。黄干字尚质。长溪人。师朱子。著术(一作述)甚富。饶鲁幼从干游。官至直学士。与三山黄干。别为一人。
不预建太子
清制。不预建太子。尝密书诸子中属意者名字。藏于乾清宫。临崩顾命大臣。启视之而立之。此法盖与波斯国俗同。周书异城(一作域)传。波斯国。古条支国也。王即位以后。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于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众共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馀子各出就边任。兄弟不相见也。
二黄干
清一统志。黄干字尚质。长溪人。师朱子。著术(一作述)甚富。饶鲁幼从干游。官至直学士。与三山黄干。别为一人。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2L 页
柳李言俗弊
磻溪柳氏曰。我 祖宗家法最正。比前代。深仁厚泽。在人者深。而大典定时。未免有因。苟成法者。制地则税轻而贡重。制人则先门阀而后材局。取人则先词艺而后宲德。用人则循资格而略功绩。加以促官任之迁。碎兵政之寄。锢庶出之子。广奴婢之门。其大体如此。故其条理排置。皆从此推去。法成既久。则俗因而习。此所以中间。虽有愿治之贤。建白之议。而不得有为也。以至今日百弊俱极。民理竭矣。国家必欲更张宿弊。必须从本变通。乃可救此。○星湖李氏曰。草郁则腐。木郁则虫。人郁则病。国郁则百慝并起。古今诗人咏闺情宫怨极多。居室之乐。人皆有之。或独守空房。或幽闭终身。其怨恨当如何哉。此皆士不遇之标准也。今世之人郁可数。其俗贱才。贤能必退。其风尚阀。有庶孽中路之别。百世而不通名宦。又西北三道枳塞。已三百馀年。奴婢法严。子孙不齿平人域中。愁郁十分居九。又至今日。党论公行。三朋五俦。各成部
磻溪柳氏曰。我 祖宗家法最正。比前代。深仁厚泽。在人者深。而大典定时。未免有因。苟成法者。制地则税轻而贡重。制人则先门阀而后材局。取人则先词艺而后宲德。用人则循资格而略功绩。加以促官任之迁。碎兵政之寄。锢庶出之子。广奴婢之门。其大体如此。故其条理排置。皆从此推去。法成既久。则俗因而习。此所以中间。虽有愿治之贤。建白之议。而不得有为也。以至今日百弊俱极。民理竭矣。国家必欲更张宿弊。必须从本变通。乃可救此。○星湖李氏曰。草郁则腐。木郁则虫。人郁则病。国郁则百慝并起。古今诗人咏闺情宫怨极多。居室之乐。人皆有之。或独守空房。或幽闭终身。其怨恨当如何哉。此皆士不遇之标准也。今世之人郁可数。其俗贱才。贤能必退。其风尚阀。有庶孽中路之别。百世而不通名宦。又西北三道枳塞。已三百馀年。奴婢法严。子孙不齿平人域中。愁郁十分居九。又至今日。党论公行。三朋五俦。各成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3H 页
曲。苟一得志。馀悉屏逐。天地何以变化。草木所以不蕃也。野人云。草宲渐减。木围不大。是固其證也。但恨无决其郁者。
洪武会试录
荷谷朝天录(许筬撰)曰。明登科录三卷洪武四年吴伯宗榜丙科第四人金涛名下注。高丽延安县人。魏叔子集。(魏禧撰。)洪武四年会试录记曰。呜呼。此洪武四年会试录。国家养士三百年所自始也。不四十年。有逊国之变。忠臣义士。趋死如归。其后虽以靖难之芟夷。议礼之诛斥。逆奄之摧折。而甲申以还。天下搢绅之士。穷岩草衣。捐身立节。以自献于先王者。不可胜数。谓非圣祖养士之报。其能然哉。按考试官四人。詹同,宋濂,原本。其一则前贡士鲍恂也。以元贡士。俨然与本朝学士。并列考官。而兵部主事许方仅。主弥封。翰林编修唐肃。主对读。意当时。恂有文名。徵授学士。不就。故特命同主试事。而不可以加于郎官。史臣为嫌耶。其题先五经。次四书疑。共二首为第一场。论诏表各一为第二场。策一为第三场。是科中式者。一百二十人。九十七名金涛。则高丽人也。圣祖用人之无方。取士之法。并见于此。考事撮要。(鱼叔权撰。)洪武三年。帝遣
洪武会试录
荷谷朝天录(许筬撰)曰。明登科录三卷洪武四年吴伯宗榜丙科第四人金涛名下注。高丽延安县人。魏叔子集。(魏禧撰。)洪武四年会试录记曰。呜呼。此洪武四年会试录。国家养士三百年所自始也。不四十年。有逊国之变。忠臣义士。趋死如归。其后虽以靖难之芟夷。议礼之诛斥。逆奄之摧折。而甲申以还。天下搢绅之士。穷岩草衣。捐身立节。以自献于先王者。不可胜数。谓非圣祖养士之报。其能然哉。按考试官四人。詹同,宋濂,原本。其一则前贡士鲍恂也。以元贡士。俨然与本朝学士。并列考官。而兵部主事许方仅。主弥封。翰林编修唐肃。主对读。意当时。恂有文名。徵授学士。不就。故特命同主试事。而不可以加于郎官。史臣为嫌耶。其题先五经。次四书疑。共二首为第一场。论诏表各一为第二场。策一为第三场。是科中式者。一百二十人。九十七名金涛。则高丽人也。圣祖用人之无方。取士之法。并见于此。考事撮要。(鱼叔权撰。)洪武三年。帝遣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3L 页
侍议舍人卜谦。颁科举程式。中书省移咨。令本国。乡试中选举人出给公据赴京会试。遣乡试举人朴宲,金涛,柳伯儒等。赴京会试。四年。金涛中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除授东昌府丘县丞。以不能中国语。愿回本国。朴宲柳伯儒下第。亦愿回国。礼部奉圣旨。与盘缠。俱著回去。(案金涛字长源。号萝葍山人。恭悯王壬寅登科。辛祦己未。坐杨伯渊被害。官密直提学。)六年。遣乡试举人金潜,宋文中,曹信等。赴京会试。在海值风。金潜,曹信,贺正倍臣周英赞等。俱渰死。再遣宋文中。赴会试。七年。礼部以宋文中不及试期奏。奉圣旨免他再试。发回本国。擢用。(案洪武七年。金义杀明使蔡斌。奔于北元。后因停朝鲜人赴试。)
西清古鉴
今皇帝集古董。纂西清古鉴。以商祖辛盉。为最古。又收藏古书。纂天禄琳琅。以宋椠前汉书。为冠。初为赵孟頫所藏。入明则自陆,顾两家。辗转流传。归之王世贞。赵与王。皆于卷前。自画其像。王并跋。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门额。揭天下第一关。东国人。称为秦李斯笔。此齐东之见也。不惟李斯不习楷字。且山海关。明初。中山王徐达所拓而改筑者也。问门额所书者于中
西清古鉴
今皇帝集古董。纂西清古鉴。以商祖辛盉。为最古。又收藏古书。纂天禄琳琅。以宋椠前汉书。为冠。初为赵孟頫所藏。入明则自陆,顾两家。辗转流传。归之王世贞。赵与王。皆于卷前。自画其像。王并跋。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门额。揭天下第一关。东国人。称为秦李斯笔。此齐东之见也。不惟李斯不习楷字。且山海关。明初。中山王徐达所拓而改筑者也。问门额所书者于中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4H 页
原人。则以为萧显所书。而不识显为何许人。尝考徐四佳集。有曰。用萧进士山海关登楼诗韵注曰。广宁道中。遇辽东丘生。信宿同行。间以进士萧显秋日登楼诗见示。又求余见和。有客乘轺来望阙。何人衣锦此还乡。(此四佳句也。注曰。萧进士。有荣还衣锦之句。)此天顺庚辰。徐公使中原时所作。而萧显系是辽东人。则书山海关额。断然无疑。
三韵通考
今世所行三韵通考。以平上去分三格。作横看。若年表世谱。附入声于后。分注二字。无过三字。总九千七百三十二字。金承旨济谦。增千七百九十八字。通用科场。为便要切近之书。但不能的知为何人所撰。芝峰类说。(李晬光撰。)三韵通考。出于倭国。而便于考阅。故今用之。僿说。(李瀷撰。)日本虽居海岛。典籍皆具。北海字义三韵通考。我国从倭得之。(案芝峰则似以为倭人所撰。而僿说所论。有若我国本有者。中间失之。复从倭得之。然盖未详其来历也。)磻溪杂识。今之三韵通考。乃江左沈约所定。或失正音。故洪武正韵。有所不从。(案此说则通考之行。在正韵之先。抑或有考而言欤所。)案此书。不见于中国书目。无由知其缘起。 国朝宝鉴。 世祖五年。礼曹启曰。训民正音。 先王御制之书。东国正韵。洪武正韵。
三韵通考
今世所行三韵通考。以平上去分三格。作横看。若年表世谱。附入声于后。分注二字。无过三字。总九千七百三十二字。金承旨济谦。增千七百九十八字。通用科场。为便要切近之书。但不能的知为何人所撰。芝峰类说。(李晬光撰。)三韵通考。出于倭国。而便于考阅。故今用之。僿说。(李瀷撰。)日本虽居海岛。典籍皆具。北海字义三韵通考。我国从倭得之。(案芝峰则似以为倭人所撰。而僿说所论。有若我国本有者。中间失之。复从倭得之。然盖未详其来历也。)磻溪杂识。今之三韵通考。乃江左沈约所定。或失正音。故洪武正韵。有所不从。(案此说则通考之行。在正韵之先。抑或有考而言欤所。)案此书。不见于中国书目。无由知其缘起。 国朝宝鉴。 世祖五年。礼曹启曰。训民正音。 先王御制之书。东国正韵。洪武正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4L 页
皆 先王撰定之书。吏文又切于事大。请自今文科初场试。讲三书。依四书五经例给分。终场。并试吏文。依对策例给分。从之。笔苑杂记。(徐居正撰。)我 英庙(世宗朝)。命儒臣。分局撰次高丽史,治平要览,兵要韵书,五礼仪,经书音解。同时撰修。皆经 睿裁。书成。一日 御览数十卷。德懋以为宝鉴杂记所载二。则似是今三韵通考。日本亦得刊行。又转至于我国欤。以俟更考。
招安梁山泺榜文
居易录。(王士祯著。)载宋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云。有赤心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一作灼),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蕫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今叶子斗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降等。采用叔夜榜文中语也。又传中。方腊贼党吕师囊。台州仙居人。亦非杜选。但贼所陷。乃杭,睦,歙,处,衢,㜈六州耳。详泊宅编。又七修类稿言录鬼簿。元汴梁钟继先作。载宋元传记之名。而于此传之事尤多。癸辛杂识。(周密撰。)载龚圣与作宋江等三十六赞并序曰。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
招安梁山泺榜文
居易录。(王士祯著。)载宋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云。有赤心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一作灼),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蕫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今叶子斗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降等。采用叔夜榜文中语也。又传中。方腊贼党吕师囊。台州仙居人。亦非杜选。但贼所陷。乃杭,睦,歙,处,衢,㜈六州耳。详泊宅编。又七修类稿言录鬼簿。元汴梁钟继先作。载宋元传记之名。而于此传之事尤多。癸辛杂识。(周密撰。)载龚圣与作宋江等三十六赞并序曰。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5H 页
黜。余年少时。壮其人。欲存之画赞。以未见信。书载事宲。不敢轻为。及异时。见东都事略中。载侍郎侯蒙传。有书一篇。陈制贼之计云。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材必有过人。不若赦过招降。使讨方腊。以此自赎。或可平东南之乱。余然后知江辈真有闻于时者。于是即三十六人。人为一赞。而箴体在焉。盖其本拨矣。将使一归于正。义勇不相戾。此诗人忠厚之心也。余尝以江之所为。虽不得自齿。然其识性超卓有过人者。立号既不僭侈。名称俨然。犹循轨辙。虽托之记载。可也。古称柳盗蹠。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至于极处。能出类而拔萃。若江者。其殆庶几乎。虽然。彼蹠与江。与之盗名而不辞。躬履盗迹而无讳者也。岂若世之乱臣贼子。畏影而自走。所为近在一身。而其祸未尝不流四海。呜呼。与其逢圣公之徒。孰若蹠与江也。呼保义宋江。(案赞词无甚奇异故今阙。)智多星吴学究。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尺八腿(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跳张顺。船火儿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鞭呼延绰(一作灼)。混江龙李俊。九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5L 页
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关索杨雄。一直撞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拚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塔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此皆群盗之靡耳。圣与既各为之赞。又从而序论之。何哉。太史公序游侠。而进奸雄。不免异世之讥。然其首著胜,广于列传。且为项籍作本纪。其意亦深矣。识者。当自能辨之云。华不注山人。戏书。湖壖杂记。(陆次云撰。)载武林六和塔下。旧有鲁智(智下脱深字)像云云。(案此段。前已录之。)三才图会。(王圻撰。)载徐宁钩镰枪云云。(案此段。前已录之。)案宋史侯蒙张叔夜传。俱载宋江事。又有诸家所记。若是明白。但榜文及赞序所载。与水浒传姓名称号。互有不同。所谓三十六天罡真有之。而七十二地煞。乃作者傅会耳。作者因当时讨盗文字。敷衍撰次。其详见于庄岳委谭。
久边国
国朝宝鉴。 成宗十三年闰八月。久边国主李获。遣使献土宜。久边。前因日本萨州人。来通聘问。至是复遣使。献烧香,胡椒,镴,银,绢,瀹具,素等物。上书愿得大藏佛经曰。贵国之广大。圣德之无穷量。齐天地。臣
久边国
国朝宝鉴。 成宗十三年闰八月。久边国主李获。遣使献土宜。久边。前因日本萨州人。来通聘问。至是复遣使。献烧香,胡椒,镴,银,绢,瀹具,素等物。上书愿得大藏佛经曰。贵国之广大。圣德之无穷量。齐天地。臣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6H 页
虽不肖。吾民即陛下之民也。以远近。莫恪生民之殖福。俯赐一藏。以契佛之遗漏。百拜顿首云云。 命优礼送之。佛经。以无有谢不遣。案历考东南海外诸国。无所谓久边国者。此时倭人狡狯。杜撰国名及王姓名土贡名。打扮一使人。乃敢诳我国尝试之。以求大藏佛经。而当时谋国者见欺。而不能明辨而痛斥之。盖李氏。即我国姓。外视附托。自称李氏。而我国大藏。倭所以尝津津垂涎而不得。故设此此(此衍字)诈谋以要之。终未觉得。惜哉。其所谓字。考之倭字无有也。谋国者。不可不详知。海外诸国。西北诸沿革,年代,方域,道里,风俗,物产。以应不测之变也。
郭震卿
义兵将郭震卿。即僧而还俗者也。 仁祖大王。赐都总摄义严和尚诗曰。直将忠义酬明主。莫向烟霞栖碧山。原注。壬辰义兵将。后还俗。即郭震卿。官至同枢。案震卿与明末申甫事同。而震卿削发时为将。甫加帽后登坛。此则不同。
流鬼儋罗
新唐书。流鬼在黑水靺鞨东北。其传中。附儋罗,达末娄,达姤。有曰。龙朔初。有儋罗者。其王儒李都罗。遣使
郭震卿
义兵将郭震卿。即僧而还俗者也。 仁祖大王。赐都总摄义严和尚诗曰。直将忠义酬明主。莫向烟霞栖碧山。原注。壬辰义兵将。后还俗。即郭震卿。官至同枢。案震卿与明末申甫事同。而震卿削发时为将。甫加帽后登坛。此则不同。
流鬼儋罗
新唐书。流鬼在黑水靺鞨东北。其传中。附儋罗,达末娄,达姤。有曰。龙朔初。有儋罗者。其王儒李都罗。遣使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6L 页
入朝。国居新罗武州南岛上。俗朴陋。衣大豕皮。夏居革(革似草)屋。冬窟室。地生五谷。耕不知用牛。以铁齿杷上。(上字似讹。)初附百济。麟德中。酋长来朝。从帝至太山。后附新罗。开元十一年。又有达末娄,达姤二部首领。朝贡。达末娄自言。北扶馀之裔。高丽灭其国。遗人度那河。因居之。或曰。他漏河东北。流入黑水。达姤。室韦种也。在那河阴冻末河之东。西接东头室韦。东北距达末娄云。案儋罗。即耽罗也。其曰。新罗武州。即今全州。当时九州之一也。达末娄达姤二部。即室韦之种。而与儋罗同传。失其类从也。
解鸟兽语
宛委馀编。(王世贞撰。)解兽语者。介葛卢。(见左传。)解鸟语者。公冶长。(见冲波传。)侯瑾字子瑜。(见燉煌宲录。)又广汉杨翁仲。解马语。(见论衡。)李南亦解马语。(见抱朴子。)詹何得牛鸣。知牛黑而白在角。(见韩非子。)廷尉沈僧照。听南山彪啸云。国有边事。当选人丁。(见梁典。)王氏亦未尽录。录今补记。唐僧隆多罗,白龟年。俱通鸟兽语。成子,杨宣。皆通雀语。太原王氏祭厕神。闻蚁言。(见五杂组。)成武丁。汉时临武人。为县小吏。至长沙。遇异人。授以药。遂通鸟兽言语。后乘白骡仙去。元时麦宗云南通安州人。吐蕃,白蛮诸种。书契。
解鸟兽语
宛委馀编。(王世贞撰。)解兽语者。介葛卢。(见左传。)解鸟语者。公冶长。(见冲波传。)侯瑾字子瑜。(见燉煌宲录。)又广汉杨翁仲。解马语。(见论衡。)李南亦解马语。(见抱朴子。)詹何得牛鸣。知牛黑而白在角。(见韩非子。)廷尉沈僧照。听南山彪啸云。国有边事。当选人丁。(见梁典。)王氏亦未尽录。录今补记。唐僧隆多罗,白龟年。俱通鸟兽语。成子,杨宣。皆通雀语。太原王氏祭厕神。闻蚁言。(见五杂组。)成武丁。汉时临武人。为县小吏。至长沙。遇异人。授以药。遂通鸟兽言语。后乘白骡仙去。元时麦宗云南通安州人。吐蕃,白蛮诸种。书契。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7H 页
无不通晓。旁及鸣禽。亦解其语。(见清一统志。)辽太祖铎骨札。以本帐下蛇鸣。命知蛇语人。神速姑解之。言蛇谓穴旁有金。因得金以带。(见辽史。)
兄主
我国俗。凡尊者称主。雪冤记注。(申叔舟等撰。)河崙。矫传 恭定大王令旨于抚安兄弟。期会于后苑。抚安兄弟出外垣。问曰。兄主何在。因 而知国初已有兄主之言。则亦应胜国时言也。
各省北极高度
京师三十九度五十五分。盛京四十一度五十一分。山西三十七度五十四分。朝鲜三十七度三十九分。山东三十六度四十五分。河南三十四度五十二分。陕西三十四度十有六分。江南三十二度四分。四川三十度四十一分。湖广三十度三十五分。浙江三十度十有八分。江西二十八度三十七分。贵州二十六度三十分。福建二十六度二分。广西二十五度十有三分。云南二十五度六分。广东二十三度十分。○四裔志。(郑厚祚撰。)白头山。在甲山府北三百八十里。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弱。汉城府编。西一度强。凡量地之法。以南北极之出入地。定南北。月蚀及节纪之差。定东西。
兄主
我国俗。凡尊者称主。雪冤记注。(申叔舟等撰。)河崙。矫传 恭定大王令旨于抚安兄弟。期会于后苑。抚安兄弟出外垣。问曰。兄主何在。因 而知国初已有兄主之言。则亦应胜国时言也。
各省北极高度
京师三十九度五十五分。盛京四十一度五十一分。山西三十七度五十四分。朝鲜三十七度三十九分。山东三十六度四十五分。河南三十四度五十二分。陕西三十四度十有六分。江南三十二度四分。四川三十度四十一分。湖广三十度三十五分。浙江三十度十有八分。江西二十八度三十七分。贵州二十六度三十分。福建二十六度二分。广西二十五度十有三分。云南二十五度六分。广东二十三度十分。○四裔志。(郑厚祚撰。)白头山。在甲山府北三百八十里。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弱。汉城府编。西一度强。凡量地之法。以南北极之出入地。定南北。月蚀及节纪之差。定东西。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7L 页
地面直线行二百里。在天差一度。南北有定所。东西无定位。故以绘地者之所居。为中线。从东从西。测天而计地之差度。假如以北京为中线。则汉城府在偏东十二度。汉城府为中线。则北京在偏西十二度之类是也。
古金石今始现
近世阳湖洪亮吉金石记后序曰。尚书弇山先生。成关中金石记。奉命调抚河南。复有中州金石之著。近者。圆石出洛阳。而知王伯舆为祔葬。残本藏太庙。而知宲溪典字伯并。昨冯户部敏昌。游王屋之山。于怀县。得司马升墓志铭。武进士亿。行巩洛之野。于蕫家村。得姜纂造像记。求之昔人。皆未著录。
五卫从元制
元史兵志。世祖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缺)都镇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案高丽军制。槩从胡元。而我 朝五卫及镇抚所之名。亦元之旧制也。
轺轩
中宗三十九年。正言闵起文曰。宰相乘轩。皆张黑伞。远望之。如东宫青伞。殊未安。 上曰。古制年老。然后乘轩。今也虽年少者。位二品则便乘轩。甚不可。领事尹殷辅曰。中朝虽骑马者。皆立青盖。知事成世昌曰。在 世宗朝。议轺轩制度。一依梁制。轩上立青盖。以遮日。为老病宰相。难曝酷炎也。案青盖立轩之制。未知何时废之。而轩既无屋。则不可无盖。自古有车必有盖。今之乘轩者。复旧制可也。古者乘轩者。往往嚼舌。金自点。始于长辕上。立短柱。虽疾驱晏如也。
弓箭之制
清会典。载弓箭之制。弓胎用榆木。或欇木。南方或削巨竹为之。取材之法。视竹木之理平正端直。张而不跛。胎长三尺七寸。其面傅以牛角。背加以筋胶。外饬(饬似饰)桦皮。胎一而角两接。接处用鹿角一块。固以筋胶。加煖木皮于外曰弓靶。雨(一作两)弰以桑木为之。各长六寸三分。镶以牛角。刻锲其末。以受弦彄。弰与胎斗笋相接处。光削一面。以鹿角为方钉于角端曰蛰弦。弓弦有二。一曰缠弦。用蚕丝二十馀茎为骨。外用丝线横缠。以末之缠丝。分三节。隔七寸许。空一二分不缠。则不
古金石今始现
近世阳湖洪亮吉金石记后序曰。尚书弇山先生。成关中金石记。奉命调抚河南。复有中州金石之著。近者。圆石出洛阳。而知王伯舆为祔葬。残本藏太庙。而知宲溪典字伯并。昨冯户部敏昌。游王屋之山。于怀县。得司马升墓志铭。武进士亿。行巩洛之野。于蕫家村。得姜纂造像记。求之昔人。皆未著录。
五卫从元制
元史兵志。世祖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缺)都镇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案高丽军制。槩从胡元。而我 朝五卫及镇抚所之名。亦元之旧制也。
轺轩
中宗三十九年。正言闵起文曰。宰相乘轩。皆张黑伞。远望之。如东宫青伞。殊未安。 上曰。古制年老。然后乘轩。今也虽年少者。位二品则便乘轩。甚不可。领事尹殷辅曰。中朝虽骑马者。皆立青盖。知事成世昌曰。在 世宗朝。议轺轩制度。一依梁制。轩上立青盖。以遮日。为老病宰相。难曝酷炎也。案青盖立轩之制。未知何时废之。而轩既无屋。则不可无盖。自古有车必有盖。今之乘轩者。复旧制可也。古者乘轩者。往往嚼舌。金自点。始于长辕上。立短柱。虽疾驱晏如也。
弓箭之制
清会典。载弓箭之制。弓胎用榆木。或欇木。南方或削巨竹为之。取材之法。视竹木之理平正端直。张而不跛。胎长三尺七寸。其面傅以牛角。背加以筋胶。外饬(饬似饰)桦皮。胎一而角两接。接处用鹿角一块。固以筋胶。加煖木皮于外曰弓靶。雨(一作两)弰以桑木为之。各长六寸三分。镶以牛角。刻锲其末。以受弦彄。弰与胎斗笋相接处。光削一面。以鹿角为方钉于角端曰蛰弦。弓弦有二。一曰缠弦。用蚕丝二十馀茎为骨。外用丝线横缠。以末之缠丝。分三节。隔七寸许。空一二分不缠。则不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8L 页
张弓时。可摺叠收之。一曰。皮弦。剪鹿皮为之。用于战阵。弓力强弱。视胎面厚薄。筋胶轻重。为断。一力至三力。用筋八两胶五两。四力至六力。用筋十四两胶七两。七力至九力。用筋十八两胶九两。十力至十二力。用筋一斤十两胶十两。十三力至十五力。用筋二斤胶十二两。十六力至十八力。用筋二斤六两胶十四两。箭笴以杨木柳木桦木为质。取圆直之杆。削成之。别用数寸之木。刻槽一道曰箭端。箭笴必取范于端。以均停其首尾。刻衔口以驾弦曰括。其端受镞。凡镞冶铁为之。曰鈚箭。曰梅针。皆战箭。施于教阅者曰骲箭。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发则受风而鸣。又谓之响箭。铁镞上加骨角小哨者曰鸣镝。黏羽翎于箭括曰箭羽。青鹤翎,蝉鹅翎,鸬鹚翎,鹳翎,鸨翎,芝麻翎,雁翎。皆箭羽也。我国六镇人交市时。买角弓。沈于水二十日。始解。盖我弓短。彼弓长。故取其角改制。而其制作之坚致。可推而知也。我弓。天阴则角与胶不亲。将何用之。且彼之弓之干弦。箭之笴羽。取料甚广。皆可法也。乾隆三十三年。奉旨。步射大侯。以八十步为则。太远。善射之人。多致遗弃。嗣后改为五十步。以二矢为合式。盖步近则矢力专而发必中。我国尚远射。非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9H 页
计之得也。
大觉国师
高丽史宗室传。文宗第四子大觉国师煦字义天。避宋哲宗讳以字行。文宗一日谓诸子曰。孰能为僧。作福田利益。煦起曰。臣有出世志。王曰。善。遂出居灵通寺。性聪慧。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教。旁涉儒术。号祐世僧统。欲入宋求法。王不许。至宣宗时。数请。宰臣极言不可。二年四月。煦潜与弟子二人。随宋商林宁船而去。王命御史魏继廷等。分道乘船追之。不及。遣礼宾丞郑仅。问过海安否。煦至宋。帝引见垂拱殿。待以客礼。宠数渥缛。煦请游方问法。诏以主客员外郎杨杰。为馆伴。至吴中诸寺。皆迎饯如王臣。王上表乞令还国。诏许东还。煦至礼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迎。煦献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又于兴王寺。奏置教藏都监。购书于辽宋。多至四千卷。悉皆刊行。始创天台宗。置于国清寺。已而南游。遍历名山。后退居海印寺。肃宗即位。遣使迎还。住持兴王寺。辽使王萼。见兴王小钟。叹美曰。我朝所未有。煦谓萼曰。吾闻皇帝崇信佛法。请以此献。萼曰。可。煦请铸金钟二簴。将献于辽帝。遂属回谢使李复。先奏其意。辽帝以萼妄有求索。
大觉国师
高丽史宗室传。文宗第四子大觉国师煦字义天。避宋哲宗讳以字行。文宗一日谓诸子曰。孰能为僧。作福田利益。煦起曰。臣有出世志。王曰。善。遂出居灵通寺。性聪慧。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教。旁涉儒术。号祐世僧统。欲入宋求法。王不许。至宣宗时。数请。宰臣极言不可。二年四月。煦潜与弟子二人。随宋商林宁船而去。王命御史魏继廷等。分道乘船追之。不及。遣礼宾丞郑仅。问过海安否。煦至宋。帝引见垂拱殿。待以客礼。宠数渥缛。煦请游方问法。诏以主客员外郎杨杰。为馆伴。至吴中诸寺。皆迎饯如王臣。王上表乞令还国。诏许东还。煦至礼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迎。煦献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又于兴王寺。奏置教藏都监。购书于辽宋。多至四千卷。悉皆刊行。始创天台宗。置于国清寺。已而南游。遍历名山。后退居海印寺。肃宗即位。遣使迎还。住持兴王寺。辽使王萼。见兴王小钟。叹美曰。我朝所未有。煦谓萼曰。吾闻皇帝崇信佛法。请以此献。萼曰。可。煦请铸金钟二簴。将献于辽帝。遂属回谢使李复。先奏其意。辽帝以萼妄有求索。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9L 页
加峻刑令勿献。及复还。刑部奏治其罪。煦卒。册赠大觉国师。案义天。即宣宗肃宗之弟。而宣宗二年乙丑。即宋神宗元礼八年。辽道宗大安元年也。海印寺藏经版。古志以为新罗哀庄王丁卯雕造云。而哀庄王在位十年。元无丁卯岁。盖高丽宣宗四年丁卯。义天雕造经版。而讹传为哀庄丁卯欤。义天退居海印寺。则藏版于寺中。亦未为不可。余游海印寺。试拈 世祖朝所印经二册。下方一刻癸卯岁。大藏都监奉敕雕造。一刻甲辰岁。又寺僧别有所记曰。戊申年。高丽国大藏都监奉敕雕造。义天刊行为五千馀卷。今藏元数。为六千五百二十九卷。厥数不同者。癸卯以来。连岁补刻。义天所未刻一千五百馀卷欤。但未知癸卯等岁。的指为何朝。若使余尽阅经版。则可知其缘起。而不可得也。○湖壖杂记。(陆次云著。)高丽寺者。宋神宗时国王。尝祈嗣于佛。得一子。昼夜啼。惟闻木鱼声。则暂止。有声自空中来。或远或迩。王命寻声所自起。愈寻愈遥。渡海而南。得之于武林镜湖之畔一僧。端坐招提。静宣贝叶。击鱼按节。使者。请涉朝鲜。以疗世子。且曰。其臂间。湛然有佛无灵字。佛之所赐。而题识谓之无灵。此何说欤。僧曰。异哉。为尔往视。渡海见王。僧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80H 页
合掌作礼。世子笑而受之。僧曰。世子吾师也。吾师僧为比丘。其先盖舆夫也。肩舆得金。建刹湖上。遂为释。吾钦其德为之徒。乃师一年跛。明年盲。三年为雷声以死。吾深不平。因濡笔。题无灵字于其臂。孰意其生于此欤。王曰。佛有灵矣。因为建寺于其旧地。颜曰高丽。且进金塔以表奇。因志失载。碑不存矣。余记其略。以贻主僧。今寺惟无梁(一作量)殿尚在。案岂有寻声而越重溟之理。因高丽寺而傅会之也。○赵孟頫所书。有观音院记。有曰。元祐五年。高丽王弟义天僧统。渡海问法。提刑杨杰为馆伴。其所以不惮险远而来者。为佛法也。靖康兵火。澒洞知殿道言。以像匿井中。兵退。众寻大士不见。忽瓦砾间。划然有声。发井得像。其灵异如此。至于曰雨。曰旸。随祷辄应。或现或梦。代不绝书。曩朝赐赉。具有记录。矧圣朝重建补陁道场。备极庄严。高丽相去差远。里巷间。惟能诵东坡诗曰。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坐高堂。知有诗而未知有佛。故国人莫之信奉也。三膺朝命。来莅江浙。因得诣天笠礼大士。凡有恳祈。应如响答。近叨圣恩。备员右辖。复致祷焉。取天竺事略观之。则知观音菩萨神通广大。施无畏于众生。愿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80L 页
力弘深。度有情于一切。现三十二应。月印千江。化千百亿身。水行大地。无远不届。有感必通。世其归依。人知信向。独高丽未有殿宇。尚缺修崇。谓宜刻木范金塑像作绘。捐金币以建造。出珠玉以庄严。似望利益群生。福归圣上。次及国土咸臻安乐。谨述事迹本末。告于高丽众相公。愿乞启白国王。特与建殿造像。致严崇奉。庶几佛法流通人知(缺)幸甚。大德八年六月日。案大德元成宗䄵号。即高丽忠烈王三十年甲辰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