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盎叶记[七]
盎叶记[七]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0H 页

元末明初。选朝鲜女入宫。元顺帝第三妃奇氏。改姓肃良哈氏。名完者忽都。高丽人。揔部散郎子敖女。明周宪王元宫词。杏脸桃腮弱柳腰。那知福是祸根苗。高丽妃子初封册。六月阴寒大雪飘。张昱宫词。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腰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看过御前来。周宪王又云。奇氏家居鸭绿东。盛年才得位中宫。翰林昨日新裁诏。三代蒙恩爵禄崇。白酒新刍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刺苏。昨朝进得高丽女。太半咸称奇氏亲。最苦女官难派散。总教送作二宫嫔。刘诚意巫山高。刺奇后也。庚申。君宠高丽奇妃。立以为后。专权植党。浊乱宫闱。故作巫山高。以讽谏焉。其略曰。山中妖狐老不死。化作妇女莲花腮。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楚妃难。亦为奇后作。又梁甫吟。外间皇甫闻艳妻。马角突兀连牝鸡。亦为奇后而作。司䌽王氏。明宣德中女官宫词。璚花移入大明宫。一树凝香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0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1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1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2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2L 页

彭祖逖,蒋剧孟
破闻(一作闲)集。(李仁老撰。)学士彭祖逖。有贪书之癖。高丽史。蒋剧孟。德宗时为尚书左仆射。二人名可谓的对。
尘刹
今俗疏章。不用佛书。而惟尘刹二字。视若茶饭。其意义虽好。而安在其弗用佛书之义也。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象(一作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出于楞严经要解。此等语。用于诗及尺牍。则可也。亦不可用于古文。
贺玚论性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3H 页

新罗山
行程录。(许亢宗撰。)自同州四十里。至肃州。东望大山。金人云。此新罗山。其中产人蔘白附子。与高勾丽接界。案同州肃州。已是燕越。而称新罗山。高骊界者。既不孟浪。许亢宗。公然见欺。
沙吒忠义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3L 页

元学校清寺庙
续文献通考。(王圻撰。)元顺帝至元十五年。张立道除忠庆路总管。先是。云南未知尊孔子。祀王逸少为先师。立道首建孔子庙。二十三年。大司农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百六十所。二十六年。置高丽国儒学提学司。二十八年。司业司上诸路学校。凡二万一千三百馀。至正七年。韩镛为饶州路总管。选俊秀入学。求耆宿为五经师。朔望幅巾深衣。以谒先圣。蚓庵琐语。(王逋撰。)康熙六年。直隶各省巡抚造送册。内敕建大寺庙。共六千七十三处。小寺庙共六千四百九处。私建大寺庙共八千四百五十八处。小寺庙共五万八千六百八十二处。僧共二十一万二百九十二名。道士共二万一千二百八十六名。尼姑共八千六百一十五名。以上通共寺庙七万九千六百二十二处。僧道尼姑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4H 页

榌硳
牧隐诗郎舍当年势绝伦。鱼腥铜臭却熏身。更呼小吏书榌字。六故无端续得新。榌字。考字书无之。或曰。木柹(
大辽古今录
辽史历象志曰。高丽所志大辽古今录。称统和十二年。始颁正朔云。此书今不可考。
青鱼
我国青鱼。即鳙鱼也。尝见医书。有青鱼而形状。非我国青鱼。惟近世宋琬所记详悉。文亦藻雅。今录之。安雅堂集。(宋琬撰。)青鱼长不盈尺。青脊赤腮。立春后有之。肉香而松。随筋而脱。骨磔磔如猬毛。软不刺口。雌者。腹中有子。长阔竟体。嚼之有声。雄者。白最佳。初入市价颇昂。既而倾筐。不满十钱。海上人。用以代饭。谓之青鱼粥。琬。菜(一作莱)阳人。所居与我国西海相连。故鱼产亦同。闽中。亦产青鱼。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4L 页

清一统志。石坚。绛县人。永乐中。官行人。会高丽不庭抗。疏请往平之。上许之。坚单骑往见高丽王。宣布朝廷威德。王笑曰。子未知死所。敢大言乎。坚曰。中朝当问罪兴师。王遂修朝贡。以功擢按察佥事。案永乐二十二年之间。我国事大之诚。中朝字小之恩。可谓隆备。使价来往。历历可考。本无所谓石坚者。不庭兴师等语。自归于诬。今闻改修一统志。编选之臣。若知此事。其所删正。亦不难矣。一统忠。又曰。端复初。溧水人。洪武间刑部尚书。子孝文,孝思。先后使朝鲜。并著清节。朝鲜人为立双清馆。洪武三十一年之间使价。无端复初。建文三年辛丑。(我 太宗元年。)遣通政寺丞章谨,文渊阁待诏端礼。赐诰命金印。所谓复初。即端礼之字。而亲自使东。一统志。误以其二子使东书之。然则双清馆自肰落空。一统志。又载曾鲁字得之。新淦人。洪武初。授礼部主事。常遇春薨。高丽王遣使来祭。黄帕文不署洪武年号。鲁让曰。不书正朔。君臣之义安在。使者谢易去。案常遇春薨于洪武元年。而二年。高丽恭悯王遣成准得等入贡。此时致吊事或然也。
瑚公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5H 页

谥法纂
明孙能傅。撰谥法纂。备载明朝赐我国谥。自 太祖以下。称朝鲜国王姓讳。于 定宗。只称朝鲜国权署国事姓讳。(讳曰旁教。)
辽金元清字
契丹国志。(叶隆礼撰。)阿保机。服诸小国。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金史章宗纪。明昌五年。以叶鲁谷神。始制女真字。诏依仓颉立庙。例祠于上京。书史会要。(陶宗仪撰。)太祖用契丹字。命完颜希尹撰本国字。其后熙宗。亦制女真字。希尹所撰。谓之女真大字。熙宗所撰。谓之女真小字。元史元初。用汉楷及畏吾字。世祖中统元年。命国师八思巴。制蒙古新字千馀。其母凡四十有一。以谐声为宗。石墨镌华。(赵崡撰。)蒙古字法。皆梵天迦卢之变也。与佛真言相类。重阳万寿宫元碑。皆以蒙古字书。清一统志。达海姓觉尔察氏。(全韵诗注。作达海库尔禅。)正蓝旗人。生而神颖。九岁通满汉言。太祖使居内廷。司文翰。使正订国书。用以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5L 页

禾豆一斗粒数
禾一斗有五万一千馀粒。黍亦少此少许。大豆一斗一万五千馀粒。见齐民要𧗱注。依此粒数。贮器。可推测古升斗。
栿
韵会。(黄公绍撰。)栿音伏。梁栿也。正字通。(张自烈撰。)以小木附大木上。为栿。旧唐书裴延龄传。德宗谓延龄曰。浴堂院殿。一栿似有损蠹。我国以厅事大梁。为辅木。盖栿也。宲从华语。而今示人栿字。反茫然不省。
浪姓,异姓,太姓
近日有浪处浩,浪世龙,异在丰。俱登武科。为边将。太命哲。为司谒。皆僻姓也。浪氏。野人向化者之裔。异氏。高丽史有异膺夫。太氏。渤海国大氏之后。儒生课试榜。有公荣国。亦奇姓也。明有公鼐。谥文介。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6H 页

日本纪。(倭人所撰。)垂仁帝九十年春。命田道间守。遣常世国。令求非时香果。今谓橘者是也。同九十九年春。得非时香果八竿八缦还来。或书。(倭人所撰。)天皇既崩。田道间守。向皇陵叫哭而死。感其忠。呼香果为田道间。名良安尚顺。曰常世国者。新罗国。田道间守者。新罗国王子天日枪之玄孙。故遣之。案新罗始称徐耶伐。一作徐那伐。一作徐罗伐。南解王乙丑。改鸡林。基临王丁卯。改新罗。其间或称斯罗。或称斯卢。知證王癸未。始定为新罗。其曰德业日新。网罗四方之义者。傅会之言。何足取信。大抵方言以新为새로와。新罗建国。是新刱之事。故其称国号。许多名目。皆取诸新之义也。至今称国都。俗训为徐兀京者。遵故谚也。惟鸡林。取鸡鸣始林之义。日本之称新罗为常世国者。或日本之古音然欤。抑亦新又有别自号欤。
陆诩
陈书儒林传。陆诩少习崔灵恩三礼义宗。梁世百济国。表求讲礼博士。诏令诩行。还除给事中。天嘉初。侍始兴王伯茂读。迁尚书祠部郎中。案梁武帝天监十一年壬辰。即百济武宁王十一年也。是岁。百济遣使朝梁。则陆诩之行。或在是岁及翌年也。大抵百济之王号多取方言。而圣王元年癸卯。始制谥法。上其父王谥为武宁。此后连有谥号。曰圣王。曰威德王。曰惠王。曰法王。曰武王。皆陆诩讲礼之效也。其详不可得而考。可恨。
孟仲子
孟仲子。赵岐以为孟子之从昆弟。孟子谱。(撰人俟考。)仲子名睪。孟子之子也。三迁志。(撰人俟考。)孟子取田氏。生仲子。
画家颜色
辍耕录。(陶宗仪撰。)凡调合服饰器用颜色者。绯红用银朱紫花合。桃红用银朱胭脂合。玉(一作肉)红用粉为主。入胭脂合。柏枝绿用枝条绿入漆绿合。黑绿用漆绿入螺青合。柳绿用枝条绿入槐花合。官绿即枝条绿。是鸭头绿用枝条绿入高漆合。月下白用粉入京墨合。鹅黄用粉入槐花合。柳黄用粉入三绿标。并小(一作少)藤黄合。砖褐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7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7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8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8L 页

东方活字之始
活字始于 太宗三年癸未。 命置铸字所。出内府铜为字。案金祗大明律跋曰。大明律科条轻重。各有攸当。 圣上思欲颁布中外。然其使字人人未易晓。况三韩时。薛聪所制方言文字。谓之吏道。土俗习。未能遽革。宜将是书。读之以吏道。政丞平壤伯赵浚。命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9H 页

张旅轩出处之义
张旅轩门人。问出处之义。旅轩曰。学而优则仕。有礼意则仕。家贫亲老则仕。不仕有二耻。欲洁其身。乱大伦一耻也。欲假其名。索其价。二耻也。
造蔘
偶见或人册叶间录造蔘法。其下书曰。出智异山隐者方书。海防风一斤。去芦头去皮。长流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始入下药煎。汁晒至乾。而用何首乌括去粗皮。冷水浸三日。一日三换水。薄切。用雄墨大豆一升。水二升。同煎至半乾。出晒。地骨皮刮去粗皮。生姜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69L 页

华人记东事
唐艺文志。载奉使高丽记一卷。(亡名。)高丽风俗一卷。(裴矩撰。)新罗国记一卷。(顾愔撰。大历中。归崇敬使新罗。愔为从事。)渤海国记三卷。(张建封撰。)通志艺文略。(郑樵撰。)载渤海行年记十卷。(僧颜撰。似是五代人。)文献通考。(马端临撰。)载鸡林类事三卷。(陈氏曰。不知姓名。)鸡林志三十卷。(晁氏曰。皇朝崇宁中。王云编次。刘逵。吴拭。使高丽。云为书记官。既归。捃辑其会见之礼。聘问之辞。类分为八门。陈氏曰。自元礼。刱通高丽以后事宲。皆详载之云。)海外事程广记三卷。(陈氏曰。南唐如京使章僚撰。使高丽所记。海游及其国山川事绩物产甚详。史虚白作序。称己未十月。盖本朝开国前一年也。)高丽图经四十卷。(陈氏曰。奉议郎徐兢明叔撰。宣和六年。路允迪傅墨卿。使高丽。兢为之属归。上此书。图其形事为之说。今所刊不复有图矣。兢铉之后。善篆书。亦能画。尝自题保大骑省世家。宣和书学博士。又自书自信居士。)玉海。(王应麟撰。)载鸡林志二十卷。(崇宁中。吴拭使高丽。撰载往回事迹及一时诏诰。)鸡林志三十卷。(王云撰。其类有八。自高丽事类。至海东备检。云从吴拭。使高丽。○案宋史王云传。云字子飞。泽州人。举进士。从使高丽。撰鸡林志。以进。擢中书舍人。)鸡林类事三卷。(崇宁初。孙穆撰。叙土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0H 页

腩
僿说。(李瀷撰。)士虞礼四笾四豆之外。有胾四豆。郑注云。博异味也。胾切肉也。此类今俗设肝炙之南。谓之肝南。案炙有鱼肉许多名色。何必拈出肝炙。而曰肝南也。齐民要术。腩字注。脯炙也。肝南或是腩字之偶同而讹。而为南耶。
紫檀
丹铅录。(杨慎撰。)引嵇含草木状云。蒟缘子。浸以蜂蜜。点以燕檀。所谓燕檀。盖以燕脂合檀木也。紫檀木。出交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0L 页

袁陈格言
世范(袁采撰)曰。人之性行。虽有所短。必有所长。与人交游。若常见其短。而不见其长。则时日不可同处。若常念其长。而不顾其短。虽终身与之交游可也。长者言(陈继儒撰。)曰。一味见人不是。则兄弟朋友妻子。以及于僮仆鸡犬。到处可憎。终日落嗔火坑堑中。如何得出头地。故云。每事自反。真一贴清凉散也。此二则不欲其阿其所好。溺爱不明也。可为医俗之良剂。护身之灵符。予圣者。可以书绅。自好者。可以铭座。
高丽榜眼
近世李厚庵万运。辑高丽榜眼一卷。有曰。起光宗九年戊午。迄恭让王四年壬申。凡四百三十五年之间。得全榜十七。共五百四十四人。散榜二百五十。共四百六十五人。补榜共一百五十一。年应举试十榜。共三十二人。文臣重试三榜。共十人。侍学选侍(一作试)五榜。共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1H 页

假厮儿
金史后妃传。海陵时。凡诸妃位。皆以侍女。服男子衣冠。号假厮儿。我国方言。称男子为斯那海。盖斯者。犹新也。如新罗。称斯卢也。阳城李氏祖先。有以那海为名者。庆尚道称女人。为假斯那海。金人与我国接界。方言。或有相同者。假厮儿。与假斯那海。其为音训。或相近也。
食戒
余食贫且食量甚窄。又性本寒俭。而禀质脆薄。每欲知足而惜福。节食而摄生。尝爱涪翁食时五观。星湖僿说所论。今录之。五观曰。一曰。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此食。垦植收获。舂磨陶汰。炊煮乃成。用功甚多。何况杀害生灵。为己滋味。一人之食。十人作劳。家居即食父母心力。所营纵是己财。亦承馀荫。仕宦则食民之膏血。大不可言。二曰。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全此三者。应受供养。无愧缺则已。否当愧耻。不敢尽味。三曰。防心谓(一作离)过贪等谓(一作为)宗。于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1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2H 页

不预建太子
清制。不预建太子。尝密书诸子中属意者名字。藏于乾清宫。临崩顾命大臣。启视之而立之。此法盖与波斯国俗同。周书异城(一作域)传。波斯国。古条支国也。王即位以后。择诸子内贤者。密书其名。封之于库。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众共发书视之。其封内有名者。即立以为王。馀子各出就边任。兄弟不相见也。
二黄干
清一统志。黄干字尚质。长溪人。师朱子。著术(一作述)甚富。饶鲁幼从干游。官至直学士。与三山黄干。别为一人。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2L 页

磻溪柳氏曰。我 祖宗家法最正。比前代。深仁厚泽。在人者深。而大典定时。未免有因。苟成法者。制地则税轻而贡重。制人则先门阀而后材局。取人则先词艺而后宲德。用人则循资格而略功绩。加以促官任之迁。碎兵政之寄。锢庶出之子。广奴婢之门。其大体如此。故其条理排置。皆从此推去。法成既久。则俗因而习。此所以中间。虽有愿治之贤。建白之议。而不得有为也。以至今日百弊俱极。民理竭矣。国家必欲更张宿弊。必须从本变通。乃可救此。○星湖李氏曰。草郁则腐。木郁则虫。人郁则病。国郁则百慝并起。古今诗人咏闺情宫怨极多。居室之乐。人皆有之。或独守空房。或幽闭终身。其怨恨当如何哉。此皆士不遇之标准也。今世之人郁可数。其俗贱才。贤能必退。其风尚阀。有庶孽中路之别。百世而不通名宦。又西北三道枳塞。已三百馀年。奴婢法严。子孙不齿平人域中。愁郁十分居九。又至今日。党论公行。三朋五俦。各成部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3H 页

洪武会试录
荷谷朝天录(许筬撰)曰。明登科录三卷洪武四年吴伯宗榜丙科第四人金涛名下注。高丽延安县人。魏叔子集。(魏禧撰。)洪武四年会试录记曰。呜呼。此洪武四年会试录。国家养士三百年所自始也。不四十年。有逊国之变。忠臣义士。趋死如归。其后虽以靖难之芟夷。议礼之诛斥。逆奄之摧折。而甲申以还。天下搢绅之士。穷岩草衣。捐身立节。以自献于先王者。不可胜数。谓非圣祖养士之报。其能然哉。按考试官四人。詹同,宋濂,原本。其一则前贡士鲍恂也。以元贡士。俨然与本朝学士。并列考官。而兵部主事许方仅。主弥封。翰林编修唐肃。主对读。意当时。恂有文名。徵授学士。不就。故特命同主试事。而不可以加于郎官。史臣为嫌耶。其题先五经。次四书疑。共二首为第一场。论诏表各一为第二场。策一为第三场。是科中式者。一百二十人。九十七名金涛。则高丽人也。圣祖用人之无方。取士之法。并见于此。考事撮要。(鱼叔权撰。)洪武三年。帝遣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3L 页

西清古鉴
今皇帝集古董。纂西清古鉴。以商祖辛盉。为最古。又收藏古书。纂天禄琳琅。以宋椠前汉书。为冠。初为赵孟頫所藏。入明则自陆,顾两家。辗转流传。归之王世贞。赵与王。皆于卷前。自画其像。王并跋。
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门额。揭天下第一关。东国人。称为秦李斯笔。此齐东之见也。不惟李斯不习楷字。且山海关。明初。中山王徐达所拓而改筑者也。问门额所书者于中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4H 页

三韵通考
今世所行三韵通考。以平上去分三格。作横看。若年表世谱。附入声于后。分注二字。无过三字。总九千七百三十二字。金承旨济谦。增千七百九十八字。通用科场。为便要切近之书。但不能的知为何人所撰。芝峰类说。(李晬光撰。)三韵通考。出于倭国。而便于考阅。故今用之。僿说。(李瀷撰。)日本虽居海岛。典籍皆具。北海字义三韵通考。我国从倭得之。(案芝峰则似以为倭人所撰。而僿说所论。有若我国本有者。中间失之。复从倭得之。然盖未详其来历也。)磻溪杂识。今之三韵通考。乃江左沈约所定。或失正音。故洪武正韵。有所不从。(案此说则通考之行。在正韵之先。抑或有考而言欤所。)案此书。不见于中国书目。无由知其缘起。 国朝宝鉴。 世祖五年。礼曹启曰。训民正音。 先王御制之书。东国正韵。洪武正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4L 页

招安梁山泺榜文
居易录。(王士祯著。)载宋忠文公叔夜招安梁山泺榜文云。有赤心为国。不避凶锋。拿获宋江者。赏钱万万贯双执花红。拿获李进义者。赏钱百万贯。双花红。拿获关胜,呼延绰(一作灼),柴进,武松,张清等者。赏钱十万贯。花红。拿获蕫平,李进者。赏钱五万贯。有差。今叶子斗戏。有万万贯千万贯百万贯。花红递降降等。采用叔夜榜文中语也。又传中。方腊贼党吕师囊。台州仙居人。亦非杜选。但贼所陷。乃杭,睦,歙,处,衢,㜈六州耳。详泊宅编。又七修类稿言录鬼簿。元汴梁钟继先作。载宋元传记之名。而于此传之事尤多。癸辛杂识。(周密撰。)载龚圣与作宋江等三十六赞并序曰。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著。虽有高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5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5L 页

久边国
国朝宝鉴。 成宗十三年闰八月。久边国主李获。遣使献土宜。久边。前因日本萨州人。来通聘问。至是复遣使。献烧香,胡椒,镴,银,绢,瀹具,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6H 页

郭震卿
义兵将郭震卿。即僧而还俗者也。 仁祖大王。赐都总摄义严和尚诗曰。直将忠义酬明主。莫向烟霞栖碧山。原注。壬辰义兵将。后还俗。即郭震卿。官至同枢。案震卿与明末申甫事同。而震卿削发时为将。甫加帽后登坛。此则不同。
流鬼儋罗
新唐书。流鬼在黑水靺鞨东北。其传中。附儋罗,达末娄,达姤。有曰。龙朔初。有儋罗者。其王儒李都罗。遣使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6L 页

解鸟兽语
宛委馀编。(王世贞撰。)解兽语者。介葛卢。(见左传。)解鸟语者。公冶长。(见冲波传。)侯瑾字子瑜。(见燉煌宲录。)又广汉杨翁仲。解马语。(见论衡。)李南亦解马语。(见抱朴子。)詹何得牛鸣。知牛黑而白在角。(见韩非子。)廷尉沈僧照。听南山彪啸云。国有边事。当选人丁。(见梁典。)王氏亦未尽录。录今补记。唐僧隆多罗,白龟年。俱通鸟兽语。成子,杨宣。皆通雀语。太原王氏祭厕神。闻蚁言。(见五杂组。)成武丁。汉时临武人。为县小吏。至长沙。遇异人。授以药。遂通鸟兽言语。后乘白骡仙去。元时麦宗云南通安州人。吐蕃,白蛮诸种。书契。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7H 页

兄主
我国俗。凡尊者称主。雪冤记注。(申叔舟等撰。)河崙。矫传 恭定大王令旨于抚安兄弟。期会于后苑。抚安兄弟出外垣。问曰。兄主何在。因 而知国初已有兄主之言。则亦应胜国时言也。
各省北极高度
京师三十九度五十五分。盛京四十一度五十一分。山西三十七度五十四分。朝鲜三十七度三十九分。山东三十六度四十五分。河南三十四度五十二分。陕西三十四度十有六分。江南三十二度四分。四川三十度四十一分。湖广三十度三十五分。浙江三十度十有八分。江西二十八度三十七分。贵州二十六度三十分。福建二十六度二分。广西二十五度十有三分。云南二十五度六分。广东二十三度十分。○四裔志。(郑厚祚撰。)白头山。在甲山府北三百八十里。北极出地四十二度弱。汉城府编。西一度强。凡量地之法。以南北极之出入地。定南北。月蚀及节纪之差。定东西。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7L 页

古金石今始现
近世阳湖洪亮吉金石记后序曰。尚书弇山先生。成关中金石记。奉命调抚河南。复有中州金石之著。近者。圆石出洛阳。而知王伯舆为祔葬。残本藏太庙。而知宲溪典字伯并。昨冯户部敏昌。游王屋之山。于怀县。得司马升墓志铭。武进士亿。行巩洛之野。于蕫家村。得姜纂造像记。求之昔人。皆未著录。
五卫从元制
元史兵志。世祖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遇方面有警。则置行枢密院。事已则废。而(缺)都镇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万户佩金虎符。案高丽军制。槩从胡元。而我 朝五卫及镇抚所之名。亦元之旧制也。
轺轩
中宗三十九年。正言闵起文曰。宰相乘轩。皆张黑伞。远望之。如东宫青伞。殊未安。 上曰。古制年老。然后乘轩。今也虽年少者。位二品则便乘轩。甚不可。领事尹殷辅曰。中朝虽骑马者。皆立青盖。知事成世昌曰。在 世宗朝。议轺轩制度。一依梁制。轩上立青盖。以遮日。为老病宰相。难曝酷炎也。案青盖立轩之制。未知何时废之。而轩既无屋。则不可无盖。自古有车必有盖。今之乘轩者。复旧制可也。古者乘轩者。往往嚼舌。金自点。始于长辕上。立短柱。虽疾驱晏如也。
弓箭之制
清会典。载弓箭之制。弓胎用榆木。或欇木。南方或削巨竹为之。取材之法。视竹木之理平正端直。张而不跛。胎长三尺七寸。其面傅以牛角。背加以筋胶。外饬(饬似饰)桦皮。胎一而角两接。接处用鹿角一块。固以筋胶。加煖木皮于外曰弓靶。雨(一作两)弰以桑木为之。各长六寸三分。镶以牛角。刻锲其末。以受弦彄。弰与胎斗笋相接处。光削一面。以鹿角为方钉于角端曰蛰弦。弓弦有二。一曰缠弦。用蚕丝二十馀茎为骨。外用丝线横缠。以末之缠丝。分三节。隔七寸许。空一二分不缠。则不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8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9H 页

大觉国师
高丽史宗室传。文宗第四子大觉国师煦字义天。避宋哲宗讳以字行。文宗一日谓诸子曰。孰能为僧。作福田利益。煦起曰。臣有出世志。王曰。善。遂出居灵通寺。性聪慧。嗜学。始业华严。便通五教。旁涉儒术。号祐世僧统。欲入宋求法。王不许。至宣宗时。数请。宰臣极言不可。二年四月。煦潜与弟子二人。随宋商林宁船而去。王命御史魏继廷等。分道乘船追之。不及。遣礼宾丞郑仅。问过海安否。煦至宋。帝引见垂拱殿。待以客礼。宠数渥缛。煦请游方问法。诏以主客员外郎杨杰。为馆伴。至吴中诸寺。皆迎饯如王臣。王上表乞令还国。诏许东还。煦至礼成江。王奉太后出奉恩寺以迎。煦献释典及经书一千卷。又于兴王寺。奏置教藏都监。购书于辽宋。多至四千卷。悉皆刊行。始创天台宗。置于国清寺。已而南游。遍历名山。后退居海印寺。肃宗即位。遣使迎还。住持兴王寺。辽使王萼。见兴王小钟。叹美曰。我朝所未有。煦谓萼曰。吾闻皇帝崇信佛法。请以此献。萼曰。可。煦请铸金钟二簴。将献于辽帝。遂属回谢使李复。先奏其意。辽帝以萼妄有求索。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79L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80H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六十 第 80L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