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盎叶记[三]
  
璿系讳
氏族源流。(赵从耘著。)载 璿系。往往讳有异同。今谨书于此。○二世讳自延。(庆州金氏世系作子延。)○四世讳光禧。(禧一作喜。)○五世讳立仝。(三重大匡司徒。一云仕高丽。)○九世讳光庆。(世系。作允庆。或作充庆。牧隐集。作充庆。)十三世讳珍有。(世系。作有珍。甫尹追封户长。)○十四世宫进。(户长。)○十六世讳邻。(一作璘。)
郭香察
石墨镌华 明起(一作赵)崡著 曰。汉魏碑。例不著书刻人姓名。独汉西岳华山庙碑。题郭香察书为异。洪适隶释云。东汉循王莽禁。无双名。郭香察书者。察莅他人之书。又唐徐浩古迹记以为蔡中郎书。余案碑文云。京兆尹敕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句)遣书。佐新礼郭香察书。为二事。则洪公言似亦有据。青门集(邵长蘅著)曰。洪适隶释云。郭香察书者。察莅他人之书。小欧阳以为郭香察所书非也。明杨文贞跋以为郭香书。亦误。德懋案敕字遣字相应。市石察书相对。则郭香与杜迁同一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4L 页
字名也。
博学鸿词科
清既以外国入中国。而明之遗民。或有不心服者。康熙虑其横议煽动人心。又或著书讥嘲。设博学鸿词科。勒聚天下之宿儒。取五十人。而皆拜翰林院检讨以放之。能得驾驭之术。制科杂录(毛奇龄著)曰。康熙十七年。(戊午。)吏部奉上谕。特开制科。以天下才学官人文词卓越才藻瑰丽者。召试擢用。备顾问著作之选。名为博学鸿儒科。敕内外大臣。各荐举来京。先是二年间。上厌薄八比。已谕内三院九卿。于甲辰丁未两科。改换策论。著以经济时务取士。而廷臣狃于故习。皆言古学不可猝办。仍暂用八比。以俟徐复。因特开是科。次年三月初一日。赴来体仁阁下。设高桌五十张。每张。设四高椅。光禄寺设馔十二色大碗高攒。值四百金。先试一日。上命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拟题皆一。文赋一诗。高阳李师。拟璿玑玉衡赋。赋得雨中春树万人家。宝坻杜师。拟王者以天下为一家。论省耕。益都冯师。拟十三经同异。考耕籍。内阁学士项公。拟士先器识而后文艺论。赋得春殿晴薰赤羽旗。阁学李师。拟岣嵝碑赞远人向化歌。掌院学士叶师。拟圭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5H 页
特达赋。三江九江考。赋得龙池柳色雨中深。上用高阳师赋题。宝坻师诗题。三相公暨掌院学士参阅启奏。判作四等。曰上上。曰上。曰中。曰下。定为五十卷。上上卷作二十。作一等。上卷三十。作二等。中下卷分。作三等四等者。总名为下第。不填榜内。上降旨。取中人员。俱为翰林官。其杜越,傅山,王方谷等。文学素著。念其年迈。从优加衔。以示恩荣。于是已仕者。授讲读宫坊编修等。其未仕者。概授检讨。总充史馆官。纂修明史。其杜越等。俱授内阁中书。听其回籍后。同籍五十人。集于众春园。仿题名古事。各赋诗一首。施愚山为之序。(毛录止此。)余不见全榜。搜考诸书。杂记于此。只知彭孙遹之为壮元。彭孙遹。(字骏孙。海盐人。顺治己亥进士。)施闰章。(字尚白。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汤斌。(字孔伯。睢州人。顺治壬辰进士。)汪琬。(字苕文。长洲人。顺治乙未进士。)秦松龄。(字留仙。无锡人。顺治乙未进士。)钱中谐。(字宫声。吴县人。顺治戊戌进士。)黄与坚。(字庭表。太仓人。顺治己亥进士。)宋实颖。(字既庭。长洲人。顺治庚子举人。)曹禾。(字颂嘉。江阴人。康熙甲辰进士。)乔莱。(字石林。宝应人。康熙丁未进士。)方象瑛。(字渭仁。遂安人。康熙丁未进士。)王顼龄。(字颛士。华亭人。康熙丙辰进士。)汪霦。(字东川。钱塘人。康熙丙辰进士。)毛奇龄。(字大可。萧山人。)李因笃。(字子德。富平人。)尤侗。(字展成。长洲人。)陈维崧。(字其䄵。宣城人。)严绳孙。(字荪友。无锡人。)庞垲。(字雪崖。任邱人。)汪楫。(字舟次。休宁人。)朱彝尊。(字锡鬯。秀水人。)潘耒。(字次耕。吴江人。)徐釚。(字电发。吴江人。)李澄中。(字渭清。诸城人。)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5L 页
嘉炎。(字胜力。嘉兴人。)陆葇。(字义山。平湖人。)邱象随。(字季贞。山阳人。)钱金甫。(字越江。上海人。)倪粲。(字闇公。江宁人。)袁佑。(字杜少。东明人。)高咏。(字阮怀。宣城人。)范必英。(字秋涛。长洲人。)冯勖。(字寅江。长洲人。)王昊。(字惟夏。太仓人。)邓汉仪。(字孝威。泰州人。)孙枝蔚。(字豹人。三原人。)傅山。(字青主。阳曲人。)李良年。(字武曾。秀水人。)李来泰。(字石台。临川人。顺治壬辰进士。)吴元龙。(字长人。华亭人。康熙甲辰进士。)张烈。(字武承。大兴人。康熙 缺缺 进士。)励杜讷。(字近公。静海人。)李铠。(字公凯。山阳人。顺治 缺缺 进士。)吴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凡五十人。而王方谷字里不可考。其馀五人。又不能记。惟顾炎武以死自期。终不与荐。独为完人。魏禧以病辞荐。而为郡县督迫就道。病笃而归卒。抑亦炎武之次也。馀皆污染失身。而如毛奇龄之类。全没羞耻。如恐不及。陋不足诛。穆堂李绂曰。雍正十一年。(癸丑。)世宗皇帝特诏。开博学鸿词科。令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总督巡抚。会同学臣。荐举人品端纯学问优赡之士。以应御试。盖自康熙己未召试。垂六十年矣。事严典旷。中外相顾。莫敢先发。踰年。河东督臣举一人。直隶督臣举二人。他莫有举者。特旨切责。又踰年。太学士高安朱公举四人。今上登极。再诏督促。明年。(丁巳。)天下所举士集阙下者。百八十馀人。天子临轩亲试之。读卷者。犹持严重之意。仅以十五卷上。(案此科取几人。不可考。)余以为康熙时制科人。皆生长于明时。故俱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6H 页
是不臣。不惟鸿博。虽他科。不试可也。至若雍正乾隆时人。皆生于明亡以后百年之中。不可苛责也。
日本刀歌
欧阳公日本刀歌。有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此不过诗人一时笔端之语。因日本刀而发也。非真有闻见纪宲之质言也。自古好奇之士。必诵此诗。以为日本真有古本。杨升庵曰。五代广顺中。高丽进别叙孝经。记孔子所生及弟子从学事。又有孝经雄(雌雄)图。说日之环晕。星之慧(一作彗)孛。宋乾道中。南诏使者。见广南人。言其国有五经广注,春秋后语,三史加注,张孟押韵集,圣历诸书。欧阳公日本刀歌云云。由此观之。则尚书全篇。日本国尚有之也。星湖僿说(李瀷撰)曰。日本刀歌。恐传闻之误也。其国所行之书。往往得之。至近时。极欲誇张词藻。而犹不见古经之存焉。若或有之。彼必不待求而衒售者久矣。其令严不传云者。尤极可笑。是甚谋计。而若此之绸缪乎。僿说所论。可以打破千古疑窟。然亦不必质责。欧阳公传闻之误。竟未觉得。不过因刀作诗。而偶然引出古书未焚也。青泉申维翰之入日本也。问雨森东(案雨森姓。东名。日本对马州书记。)曰。徐福入海。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6L 页
在秦皇燔书之前。故世传日本有古文真本。至今数千年。其书不出于天下者。何也。东曰。欧阳子亦有所言。皆不近理。圣贤经传。自是天地间至宝。鬼神之所不能秘。故古文尚书。或出于鲁壁。或见于舫头。日本虽在海中。自有不得不出之理。日本人心好夸耀。若有先圣遗籍。独藏于此。而可作千万岁奇货。则虽别立邦禁。当不能遏其转卖。况初非设禁者乎。日本人之言如是明白。则足为公案。恨不使中原人知此。
拔都
辙耕录。(陶宗仪撰。)中书丞相史忠武王天泽。髭髯已白。一朝忽尽黑。世皇见之。惊问曰。史拔都。汝髯何乃更黑。对曰。臣用药染之故也。汉人赐名拔都者。惟王与太师张献武王弘范及真定新军张万户兴祖耳。我 太祖歼倭酋阿只拔都。骤看之。似是倭名。然非也。我国方言以小儿为阿只。云峰之役。所馘之倭。年甚冲稚。而勇敢绝人。盖高丽服属于胡元。凡名号称谓。皆蒙古语。故伊时倭酋。以其年幼而为将领。姓名官爵不可详知。漫称阿只拔都。但拔都之称。未知为何等。而史天泽,张弘范之属。得此号。则乃是尊贵之称。犹我国之大监令监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7H 页
太祖又破女真人胡拔都。
巫女掷米
我国巫女。堆白米于盘中。撮米小许。掷之。口诵咒而指头辨米。自言以知吉凶。此俗亦有所由。辽史正朝日。上于窗间。掷米团。得只数。为不利。未知米团。为粉团之类欤。
朱虚侯
城阳景王。即汉宗室朱虚侯章也。风俗通(应劭撰)曰。自埌(一作琅)邪。青州六郡及渤海。皆为章立祠。惟乐安太守陈蕃。济南相曹操。一切禁绝。后稍复如故。五杂组(谢肇浙撰)曰。唐以前。崇奉朱虚侯刘章。家祠户祷。若今之关王云。然自壮缪兴而朱虚之神。又安之也。今世所崇奉正神。尚有观音大士,真武上帝,碧霞元君三者。与关壮缪。香火相埒。妇人女子。语以周公孔子。或未必知。而敬信四神。无敢有心非巷议者。行且与天地俱悠久矣。又曰。关王自唐以前。未之有闻。迨宋以盐池一事。遂著灵异。德懋以为神不自灵。依藉人心。随以盛衰。诚笃则理具焉。势重则气应焉。自汉至唐。家家虔奉。则自有灵验。如今日之关王。而传记不可考。然朱虚之衰。人心亦弛。而神亦无灵。关庙始盛。公私之虔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7L 页
奉。岁加日添。其所灵应。灼然可据者。往往有之。假令几百年后。虔奉始衰。则神道亦歇。又有继起者。如岳武穆之类。其灵验。不下于关王矣。李氏僿说曰。祝允明关王庙记。宋时。追封武安王。庙号义勇。而道家又崇之为神君。伺(一作何)关于清净无为之道家。而崇信至此。意者。修鍊之术。必驱除鬼魅故然也。明之追封伏魔。即其事也。西国朱宗元之说。最得其实。宋之伏魔。即以魔驱除也。魔性本欲奉己。故假古士名目。现为神异。使人仰望。非真有关羽之神如此也。
古人勤学
宋洪容斋迈。手书资治通鉴凡三。金宗室密国公璹。读资治通鉴三十馀过。柳眉岩希春。背诵朱子大全。宋龟峰翼弼。背诵朱子语类。赵重峰宪。大全语类。俱背诵。李榕村光地曰。耜卿。(案耜卿。榕村弟也。)能背诵十三经。而解其义。李牧(一作穆)堂绂曰。冯夔飏。岁读十三经。必数过。钞撮十七史。盈百卷。他坟籍称是。为文奇敏。一日可得十数首。以上诸公。虽有过人之才。非勤何以得此。至如金柏谷得臣。读伯夷传一亿一万三千遍。诚过矣。虽多。奚以哉。尹耆七十馀。口诵纲目。不错一字。
原宪燕伋字子思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8H 页
毛奇龄丧礼吾说篇。辨檀弓子思之哭嫂也为位。按史孔子世家。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子思生白。字子上。皆单传者。子思无兄。焉得有嫂。况自子上。至孔鲋。又五传。而始有鲋弟子襄。为汉惠博士。孔疏引孔氏连丛云。一子相承。以至九世是也。皇氏疑此子思。或是原宪字。然当时但称原思。否则称宪。如论语原思为之宰。宪问耻。并无称子思者。即檀弓称原思。亦但称宪。如云仲宪。言于曾子。而凡称子思皆是孔伋。德懋以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原思字子思。又燕伋字子思。以毛西河之博洽。亦未之考欤。
名画目
辍耕录。画十三科。佛菩萨像。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林。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用。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宣和画谱。叙论道释,人物,宫室,番族,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蔬果。(药品草虫附。)尝阅古画名目。最为典雅清异。诗意高马小儿。○钱选。明皇击梧桐朋甲。○谢稚。轻车迅迈。○杨契丹。长安车马人物。○姚云度。南朝贵戚。○马和之。鹑奔鸡鸣风雨。○米芾。文德皇后遗履。○周昉。杨妃出浴。○苏轼。自画背面。○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8L 页
尹继昭。雪宫。○周文矩。汉宫春晓。○王蒙。听雨楼,破窗风雨,秋林书屋。○倪瓒。渔庄秋色。○沈周。雪馆清话。○唐寅。水高午翠。○文徵明。松窗试笔。○毛惠远。剡中溪谷材(一作村)墟。○陶弘景。永嘉居邑。○张择端。清明上河。○阎立本。异国斗宝。○顾宝光。高丽斗鸭。○王商。𦲫林风俗。○胡瑰。番部盗马。○孙位。春龙起蛰。○僧传古。滚雾戏波龙坐龙。○蕫羽。战沙龙。○刘寀。群鲌戏茭。戏荇鯚鱼。○关仝。侧作泰山。○荆浩。楚山秋晚。○燕肃。楚江秋晓。○王维。秋林晚岫。○郭熙。树色平远。○王诜。烟江叠嶂。○赵令穰。秋村暮霭。○黄公望。春山欲雨。○仇英。海天落照。○蕫其昌。孤烟远村。○李唐。霅川秋意。○钱选。竹深荷净。○李成。秋山静钓。○许道宁。秋江喔渡。○李公年。欲雨寒林,日出长江,疏林晚照。○罗存。秋江归骑。○祁序。潇湘逢故人。○李赞。华千角鹿。○李公麟。马性。○宗炳。狮子击象。○王凝。绣墩狮猫。○黄筌。蝼蝈戏猫。○徐熙。宽菜戏猫。○赵士雷。春岸初花。○赵仲僩。翠竹新凉。○赵仲佺。飞鹭戏晴。○赵士腆。寒禽畏雪。○赵士雷。雪汀百雁。○黄筌。雪竹文禽,红蕉水鹤,柘竹鹞子,玛瑙盆,鹁鸽,芙蓉鸂鶒,萱草山鹧,桃竹锦鸡。○滕昌。牡丹睡鹅,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9H 页
拒霜花鸭,茴香睡鹅燕。○黄石寀。海棠锦鸡,水荭鹭鹘。○徐熙。红药石鸽。○徐崇嗣。海棠禽会。○唐希雅。雪竹噪禽。○丘馀庆。牢牛夹竹。○文仝。纡竹。○孙克弘。朱竹。
倡优吹指
东国倡优。作戏筋斗。必屈指接唇而啸。其声划然。盖亦中原之旧俗也。急就篇。(汉史游著。)箛篍起居课后先。颜师古注。箛。吹鞭也。篍。吹筒也。言督作之司。吹鞭及竹筒。为起居之节度。又挍其程课。先者。免罚。后者。徵责也。今之伎倡。欲相号令者。则吹指为节。盖吹鞭之遗事也。
匾桃
今校书馆直庐。有桃一株。植于东墙下。结匾宲。如俗所谓窭籔柿。(谚训作애감。)故人称柿桃。而不知为异国珍品也。酉阳杂俎(唐段成式著)曰。匾桃出波斯国。呼婆淡树。宲似桃子而形匾。西域诸国。并珍之。
野合
礼记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郑注。父母野合而生孔子。徵在耻不告。(德懋案假使野合。何关于父所葬。而徵在耻不告于孔子。郑说䵝昧。)正义曰。按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29L 页
子。郑用世家之文。故注言野合。不备于礼也。若论语云。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及野哉由也。非谓草野而合也。但徵在耻其与夫不备礼为妻。见孔子知礼。故不告。(德懋案徵在若知孔子之知礼。则尤告其父墓。使之行礼。有何耻野合而不告。正义说。亦涉模糊。)言不知墓者。谓不委曲。适知柩之所在。不是全不知墓之去处。其或出辞入告。总望本处而拜。今将欲合葬。须正知处所故云。不知其墓。案家语云。叔梁纥年馀七十无妻。颜父有三女。谓其三女曰。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年馀七十。谁能与之为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妻之。而生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王肃据家语之文。以为礼记之妄。又论语纬撰考云。叔梁纥与徵在。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今郑云野合。于家语文义。亦无殊。何者。七十之男。始取徵。灼然不能备礼。亦名野合。又徵在幼少之女。而嫁七十之夫。是以羞惭不能告子云云。郑与家语史记。并悉符同。王肃妄生疑难。于义非也。星湖李氏曰。左传嘉乐不野合。史称叔梁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也。盖祷祀而张乐于野也。又曰。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先儒已疑之。有一事可證。中庸云。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0H 页
也。然则夫子既尝事父矣。又如孟子书。有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后以五鼎之说。则是知孔孟皆非幼孤。
扬雄非莽大夫
周亮工曰。扬子云投阁之事。孙明复曰。太玄一书。乃明天人始终之理。君臣上下之分。盖疾莽而作也。王介甫诸家。以年数考之。谓子云与莽不相及。上符命投阁。恐系谷子云事。凿凿有据。李本宁在川西。以此段刻之墨池上。乃与同时。意见不合。后竟入弹章。魏礼曰。紫阳纲目。书莽大夫扬雄死。盖举褚渊,冯道所未尝加者而加之。按雄至京见成帝。年四十馀矣。自成帝建始改元。至天凤五年。计五十二岁。以五十二合四十馀。已近百年。则与所谓年七十一者。相牴牾矣。又考雄至京。大司马王音奇其文而音薨永始初年。则雄来必在永始之前无疑。然则谓雄为延于莽年者。妄也。雄郫县人。郫人简绍芳。辨证尤悉。引桓谭新语云。雄作甘泉赋一首。梦肠出。收而内之。明日遂卒而祠甘泉。在永始四年。去莽篡尚远。剧秦美新。或出于谷子云。然考之法言云。汉与(一作兴)二百一十载。自高祖至平帝末。盖其数矣。而谓雄卒永始。亦未必然。计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0L 页
雄之终。或在平帝末。则其年正七十馀矣。因雄历成哀平。故称三世不徙官。若复仕莽。岂止三世哉。又潜居录谓雄卖文自赡。文不虚美。人多恶之。及卒。其怨家取法言。为窜益云云。冯元成。以美新。为刘棻作。
牖墉
群经别解。(撰者当考。)论语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朱子注。引礼君视疾南面北牖之义。殊属若(一作苦)心。以予观乎燕齐之俗。人家土炕。多近窗牖。疑古亦然。则问疾者。不入户。自牖执手。特常事尔。不用辞费诠释也。金石文字记。(顾炎武撰。)唐上柱国任恭碑其文曰。未挂东都之冠。先覆北墉之首。按论语伯牛有疾注。礼。病者居北牖下。仁山金氏曰。牖字误。当作墉。盖室中北墉而南牖。墉。墙也。德懋亦见中原室制。北墉而南牖。古制亦然。则伯牛卧北而无牖。孔子恐无自牖执手之势也。古制或北亦有牖欤。
海物肖人一体
海物多有奇奇怪怪。肖人一体。艅艎日疏。(元凌准撰。)蚨蜻似乎人首。玄罗似人足。戚车似男阳。文齧似女阴。按戚车。或是海蔘。一号海男子者欤。抑亦俗所谓五万铜之别名欤。文齧。或是红蛤。一号东海夫人者欤。章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1H 页
举之脚。似痘儿指。取譬极妙。鬼鲎之匡。具将军面。造化至巧。吁亦异哉。
诗人死后荣辱
摭言。(撰人当考。)韦庄奏请追赠近代人不及第者。孟郊,李贺,皇甫松,李群玉,陆龟蒙,赵光远,李甘,刘得仁,陆逵,傅锡,平会,贾岛,刘稚圭,顾邵孙,沈佩,顾蒙,罗邺,方干诸人。俱无显遇。(一作皆)有奇才。丽句清词。遍在时人之口。冲冤抱恨。竟为冥路之尘。伏乞追赠进士及第。各赠补阙拾遗。(案钱谦益。以为孤魂及第。)齐东野语。(周密撰。)政和中。大臣有不能诗者。因建言。诗为元祐学术。不可行。时李彦章为中丞。承望风旨。遂上章。论渊明,李,杜而下皆贬之。因抵黄,张,晁,秦等。请为科禁。何清源至修入令式。诸士庶习诗赋者。杖一百。德懋以为诗人之死后荣辱。一何相反。一则衰世之弥文。一则亡国之稗政。天顺七年。会试。贡院火。举子焚死者九十馀人。上怜之。赐死者俱进士。此犹可慰冤死之幽魂。以其被烧非自取也。与我国儒生争门而死。有异焉。
徐宁武松
三才图会。王折(一作圻)著。 兵器类。钩镰。为徐宁所用。鉴。为秦叔宝所用。龙吒。为马操所用。梅吒。为黄山岳所用。钢鞭。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1L 页
为尉迟敬德所用。混天戳为李存孝所用。湖壖杂记。(陆次云著。)武林六和塔下。旧有鲁智深像。今毁矣。当日听潮而圆应在此处。进泷浦下。有铁岭关。说是宋江藏兵处。有石门。进者。每为伏弩所射。又国初。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日进征清溪。用兵于此。稗乘所传。殆不尽诬也。惟涌金门金华将军。人以为即张顺归神非是。案宋江等三十六人姓名。往往见于记宲之书。而其事迹不过水浒传演义之言。不足取信。然三才图会兵器皆宲用。而载徐宁钩镰。与前史所载许多名将。共言之。或水浒传所称以外。别有徐宁钩镰。可据之事。而引入之欤。蓟州翠屏山。刻潘金莲像。我国人亦有见之者。此好事者。因水浒传而为之焉。鲁智深像。亦此类也。至于武松之碣。则真有其墓也。
白起恶报
三代至于春秋。用车战。其所杀人。不过射与击刺。故不至伏尸百万原野厌人之肉。自秦上首功。天下之人。始遭杀运而以渺然之夫。杀人之多。当以白起为巨擘。所谓轮回报应无之则已。假令有之。起之受报。理固然矣。旷园杂志(吴陈琰撰)曰。辽东蕫某。康熙初年。任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2H 页
繁峙令。尝言家居时。邻人宰猪褪毛。见胁下。秦将白起四字。物理小识(方以智撰)曰。京师显灵宫道士。买一鱼。腹有秦白起妻字。余以为白起固有罪。而其妻之受报于一千九百年之后者。何也。意者。长平之役。其妻赞成欤。二书所撰。吴陈琰,方以智。俱经术名儒。其所记应不至孟浪。吴方二人。又记秦桧事。有曰。万历丙子。京口邬。汝翼来杭。见屠家宰猪。毛尽。腹有秦桧十世身五字。其色红。
孔子闻孙
孔鲋。孔子八世孙。安国。十二世孙。融。二十世孙。颖达三十二世孙。道辅。四十九世孙。
东坡体
东国诗人。自高丽至我 朝中叶。习东坡体。东人诗话。(徐居正撰。)高丽文士。专尚东坡。每及第榜出。则人曰三十三东坡出矣。高元间。宋使求诗。学士权适赠诗曰。苏子文章海外闻。宋朝天子火其文。文章可使为灰烬。千古芳名不可焚。宋使叹服。其尚东坡。可知也。香祖笔记。(王士禛著。)余昔阅高丽史。爱其臣金富轼之文。又兄弟一名轼一名辙。疑其当宣和时。去元祐未远。何以己窃取眉山二公之名。读宦游纪闻云。徐兢以宣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2L 页
和六年。使高丽。密访其兄弟命名之意。盖有所慕。文章动蛮貊语不虚云。观此。则知余前疑不误。而是时中国方禁锢苏黄文章字画。岂不为岛夷所笑哉。有学集。(钱谦益著。)跋皇华集本朝侍从之事。奉使高丽。例有皇华集。此则嘉靖十八年己亥。上皇天上帝泰号。皇祖皇考圣号。锡山华修撰察颁诏播谕而作也。东国之体平衍。词林诸公。不惜贬调而就之。以寓柔远之意焉。故绝少瑰丽之词。若陪臣篇什。每二字含七字意。如国内无戈坐一人者。乃彼国所谓东坡体耳。诸公勿与酬和可也。愚案中原人之侮朝鲜。如朝鲜俗之贱庶人。殊失大公之义。然王士禛编感旧集。而列清阴金先生于皇明遗民之间。钱谦益跋高丽板柳文。深许其尊正朔大一统之义。此则可见中原人虚怀本色。
猉獜非麒麟
东国人多以麒字麟字命名者有之。往往从俗麒作猉。麟作獜。大不可也。麒麟瑞兽。而似鹿故从鹿旁。若从犬傍。则是麒麟为似犬之兽耳。猉獜二字。自有别义。案集韵。汝南谓犬子为猉。说文。獜健也。山海经。依轱(一作轱)之山。有兽焉。状如犬。虎爪有甲。名曰獜。
崇祯皇帝四柱
崇祯皇帝庚戌十二月二十四日卯时生。四柱为辛亥庚寅乙未己卯。若遇善推数者。当问之。剪寇录。(撰人当考。)李自成米脂人。张献忠肤施人。俱生于万历三十四年后四年。明烈帝生。绥寇纪略。(吴伟业撰。)万历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丁巳。李自成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3H 页

我国。有凤姓。其音权亿切。(俗音궉。)善山有凤氏村。盖多士夫。字甚稀僻。音亦诡异。故人或嘲郭氏。与凤同谱。以其音相近也。亦以为东国刱造之字。非也。案订正篇海。(张忻撰。)凤音凤。五音正韵。(米芾撰。)凤古文凤。凤氏。似不识凤字之音义。却是平常也。
宋元通鉴
薛应旂宋元通鉴。书某年月。朱熹归㜈源。拜省丘墓宗族。某年月。岳珂程史成。朱子之行藏出处。有关世道。若撮其大者。书于史策。可也。至于拜墓省族。毕书之已无谓。而至于岳珂鄂国之后。其人虽可爱。其所著程史。不过为说部。而大书特书。亦何书法。及见朱彝尊之论。实获我心。朱氏曰。方山以帖括擅长。既负诗名。遂专著述。所续通鉴。孤陋寡闻。如王你,李焘,杨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3L 页
仲良,徐梦莘,刘时举,彭百川,李心传,叶绍翁,陈均,徐自明诸家之书。多未寓目。迸辽金二史。亦削而不书。惟道学宗派特详尔。宪章录一编。似未睹宲录而成者。若浙江通志。简略太甚。俾后之欲知前事者。漫无考稽。文献不足徵。是谁之过欤。昔刘仲原父谓可惜欧九不读书。览方山遗编。颇同此恨。
龙身
辽史。辽主射龙获之。角尾长。脚短。身长五尺。舌二尺五寸。龙舌之长半其身。异闻也。书影。(周亮工著。)张菉居曰。燕市有龙身。方鳞钩爪。长六尺许。头角悉具。此龙之长。几与辽主所获相同。而龙鳞之方。亦异闻也。亦有丈馀之龙。筠廊偶笔。(宋荦撰。)顺治二年。寓长安。见大内所藏龙盘。贮一箧中。一角五爪。鳞甲如铁。长丈馀。俨然所翁图画也。龙有一角。亦异闻也。
血流标杵
兼明书。(丘光庭撰。)武成云。血流漂杵。孔安国曰。甚言之也。血流漂杵。不近人情。当为杵字之误也。按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左传郤至举此云。公侯之所以捍城其民也。则是古人读干为汗。捍一名楯。一名橹。汉书云。血流漂橹。即捍俗呼为傍牌。此物体轻。或可漂。此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4H 页
盖周馀遗民。靡有孑遗之类。孔氏说。无弊。
高丽王冠
五杂组。今内竖帽样。高丽王冠制也。国初。高丽未服。太祖密遣人。瞰其冠。命诸内竖皆冠之。及其使至。指示之曰。此皆汝主等辈也。汝主尚不降邪。使者归言之。遂奉正朔。案此事。不载于明史朝鲜传。谢氏从何书而引之耶。必是讹传。国史不少槩见。抑亦讳而不传欤。三才图会。载明宦者所戴帽。与纱帽不同。盖无翅也。
笑蕈
阳山志(岳岱著)曰。蕈惟山中有之。盖草木之脂入土。兼得膏泽则生。惊蛰时生者。名曰雷惊。凡白摺面红者。纯白与无摺者。采宜弃之。生枫树者曰笑蕈。食之令人笑不止。饮以土浆则愈。此我国所谓时时蕈也。(谚训시시버섯。)时时笑声。
释奠苍颉
周书。冀俊字僧俊。太原阳邑人。性沈谨。善隶书。工模写。官襄乐郡守。时俗入书学者。亦行束脩之礼。谓之谢章。俊以书字所兴起自苍颉。若同常俗。未为合礼。遂启太祖。释奠苍颉及先圣先师。案释奠苍颉可谓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4L 页
报本之礼。大胜于云南之祀王逸少。为先师也。
王文林
遗山集。(元好问著。)王黄华墓碑讳庭筠。字子端。姓王氏。家牒载其三十二代祖烈。太原祁人。避汉末之乱。徙居辽东。其后辽东亦乱。子孙散处东夷。十七代孙文林。仕高丽为西部将。没于王事。又八世曰乐德。居渤海。以孝闻。辽太祖平渤海。封其子为东丹王。都辽阳。案王文林。高句丽死节之臣。而为王黄华之先祖。故表而出之。以资博雅。
地肥
楞严经注。劫初之人。体有飞光。足若御云。由乎食地肥啖香稻。故其体渐重。足不离地。通载云。劫初人生。地肥生。色白如蜜。甘(一作其)味甘美。人竞贪食。地肥隐。复生地饼。其味甘美。人竞贪食。地饼隐。复生林藤。其味甘美。人竞贪食。林藤隐。复不耕种。而自然生香稻。众取食之。足不离地也。案劫初火食之前。其所渐次。想当然也。地肥之前。人皆服气。故足若御云。
崇明老人
后世称陆贾分金五子。周流就供。以终馀年。为享福之人。而万里掉舌。得归蛮金。不足艳羡。秪可哀怜。余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5H 页
读三鱼堂集(陆陇其著。)崇明老人记。益觉陆生之良苦。其记曰。崇明县。有吴姓老人。年已九十九岁。其妇亦九十七岁矣。老人生四子。壮年家贫。鬻子以自给。四子尽为富家奴。及四子长。咸能自立。各自赎身娶妇。遂同居而共养父母焉。卜居于县治之西。列肆共五间。伯开花米店。仲开布店。叔开腌腊(缺)店。季开南北杂货店。四铺并列。其中一间。为出入之所。四子奉养父母。曲尽孝道。视膳每月一轮家。周而复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轮。则必历三月后方得奉颜色。太疏。复拟每日一家。周而复始。媳又曰。翁姑老矣。若一日一轮。则历三日后方得侍奉颜色。亦疏。乃以一餐为率。早餐伯则午餐仲。晚餐叔则明日早餐季。周而复始。若逢及十。则四子共设于中堂。父母南向坐。东则四子及诸孙辈。西则四媳及诸孙媳辈。分昭穆坐定。以次称觞献寿。率以为常。老人饮食之所。后置一橱。橱中。每家各置钱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毕。反手于橱中。随意取钱一串。即往市中。嬉贾果饼啖之。橱中钱缺。则其子潜补之。不令老人知。老人间往知交游。或博奕。或樗蒱。四子知其所往。随遣人密持钱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嘱其家。佯输钱于老人。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5L 页
老人胜。辄踊跃持钱归。老人亦不知也。率以为常。数十年无异云。老人夫妇。至今无𧏮。其长子年七十七岁。馀子皆颁白。孙与曾孙。约共二十馀人。崇明总兵刘兆。以联表其门曰。百龄夫妇齐眉。五世儿孙绕膝。洵不诬也。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记。崇明老人。壮而鬻子自给。老犹博奕樗蒱。虽克享大年。不过为碌碌庸人耳。所可敬者。其子四人。厮养卒也。不读诗书。不知理义。乃父母鬻其身而不怨。及拮据成家。惟知孝养其亲。不特能养口体。且能养志。盖亦难矣。呜呼。世之有亲不能养。养而不能曲尽其道者。睹此能无愧乎。(此一段。亦陆氏所撰。)
万舞
月令疏。夏小正曰。丁亥万舞。何休注。公羊云。周武王。以万人服天下。商颂万舞有奕。盖殷汤亦以万人得天下。此夏小正。是夏时之书。亦云。万者。其义未闻。或以为禹以万人以上治水。故乐亦称万。案邶风简兮之万舞。即武王之乐也。集传。舞之总名。与此有异。
朝鲜津卒
古今注。(崔豹撰。)箜篌引。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起刺船而棹。有一白首狂夫。披发提壶。乱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6H 页
流而渡。其妻随呼止之不及。遂堕河水死。于是。援箜篌而鼓之。作公无渡河之歌。声甚悽怆。曲终自投河而死。霍里子高还以其声。语妻丽玉。丽玉伤之。乃引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焉。丽玉以其声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引(一作焉)。车五山(天辂)以为朝鲜津。即今大同江也。案箜篌。汉武帝时所作。(宋书云。箜篌初名坎篌。汉武帝灭南粤。祠太一后土。用乐。令乐人侯晖。依琴作坎侯。所谓坎应节奏也。侯者。因工人姓。后言空音讹。)而又曰。朝鲜津卒。则此卫满朝鲜时也。亦或为汉置四郡后欤。霍里子高,丽玉,丽容。名甚美雅。殊异于夷俗名字鄙侧不可究之类。卫满本燕人。意者。子高亦自中国而来居欤。
毛奇龄驳忠臣
毛奇龄。辨忠臣不徒死曰。龙逄,比干。三代忠臣。此为最著。然韩诗。以周公相孺子。管仲相桓公。俱不必死。因有以伍员伏剑为死怨。而汲黯戆直。反得与东方讽谏。同享忠名。是死亦忠。不死亦忠。伊管不死。不必遂远在逄干下也。若夫齐逢丑夫。以貌类项公。而代公死。汉之纪信。假汉王之车。以代汉王。此皆身代君死者。其亦忠矣。然犹曰此必君之佞幸。与齐孟阳代诸儿同。故左氏与汉史。俱未称之。礼教不明。江河日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6L 页
下。无论在官在籍。祗君死亦死。国亡亦亡。但知以一死塞责。全不计与君事国事。毫釐有益与否。此则唐虞以后。宋元以前。并无此等。不待言也。然且身不在官。名未通籍。以无何之人。苟非韦布。即是袯襫。目不见君王。足不履殿陛。亦复弃父母抛妻子。以觅一死。夫事君以忠。谓事君则用之。岂有不事君而亦用此者。今无端求死。以生前限分。必不许其得共事者。而今且挨身而入。公然身死。则其为狂惑。宜如何者。乃今作表忠记者。多载此等。且更以用兵所在。不幸冒刃者。皆称忠臣。如此则长平之卒。尽国殇矣。德懋以为若如奇龄之言。则孔子所谓杀身成仁。孟子所谓舍生取义及亲上死长。主辱臣死之说。皆教人徒死。不足为圣贤垂世之训也。其所谓唐虞以后。宋元以前。并无此等云者。一何厚诬千古为其君死节之臣乎。所称逄干。亦是唐虞以后之人。而至若苌弘屈原王蠋豫让。以至南宋张陆诸贤。皆奇龄之罪人也。嫉忠之甚。居然以佞倖诬蔑。逢纪二忠。何其悖戾若是之憯欤。奇龄以明之儒生。苟且偷生。清兵南下。不剃发者皆杀之。奇龄惶怖。匿于土室中。髡头为僧而免死。后登康熙制科。行迹不洁白。故贬驳忠节之臣。以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7H 页
弥缝其平生。若其著书。诟骂程朱。犹属细故。当时顾宁人,魏冰叔之伦。视此人。当唾之矣。

东国俗。以朱书聻字。贴于门楣。未识其义。张自烈正字通。纪之详悉。故录之。聻旧注。(案旧注即字汇。)音积。相传人死为鬼。人见惧之。鬼死为聻。鬼见惧之。若篆书此字于门旁。百鬼远离。其说未知所出。按聻音贱。俗谓之辟邪符。以聻为鬼名。酉阳杂俎曰。时俗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府鬼神之名。可以消疟疠。又张续宣室志曰。裴聻。隐居伊上。有道士李君曰。当今除鬼。无过聻。时朝士皆书聻于门上。又汉旧史傩。立桃人苇索沧耳虎头等。沧耳。即聻也。又通典。聻司刀鬼。渐耳一名沧耳。与宣室志矛盾。合沧耳渐耳为一。未可尽信。搜真玉镜本。作聻。俗因渐。能制鬼。故作魙。旧本(案旧本亦字汇。)鬼部。魙音斩。与聻分为二。或以裴渐为李渐。并非。又梵书聻。为语助。音你。如禅录云。何故聻云。未见桃花时。聻皆语馀声。旧注。又女纸切。音你。指物貌亦非。
人命八字
榕村集。(李光地撰。)以六十年甲子。乘十二月。得七百二十。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7L 页
以六十甲子。乘十二时。亦得七百二十。又以年月七百二十。乘日时七百二十。得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则凡生于天地之间者。人禽虫鱼草木之伦。其大数。皆管于是矣。康节之数。亦从十与十二起。然康节以三百六十。乘三百六十。故其数终于十二万九千六百。禄命家以七百二十。乘七百二十。故其数终于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一万八千四百者。四倍十二万九千六百之数也。于是焉阴阳五行之变尽。于是而动植之化齐。就其二五之参差交错者。推之则偏正纯杂。于是见焉。清浊贵贱。于是分焉。此禄命之术所由起也。书影。(周亮工著。)人命八字。共计五十一万八千四百。天下人恒河沙数。岂止于此。必相同者多。然富贵贫贱寿夭。必无相同者。命之理微。非五行所可推测。亦非术士所可县断也。即以上四刻下四刻论。亦止一百万零三万六千尽矣。文文山曰。考天下盛时。九州主客户。有至千四五百万。而荒服之外。不与焉。天地之间。生人之数。殆未可量也。其所得四柱。皆不能越于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之外。且五十一万八千四百之数。散在百廿期中。姑以百年为率。其所受命。止当六分之四有奇。则命愈加少。而其难断亦可知矣。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8H 页
宇宙民物之众。谓一日止生十二人。岂不厚诬。此论最当足缄星家之舌。予曾问之一谈星者。曰。然。四柱虽同。当分方域看之。方域虽同。当合祖宗功德坟墓盛衰家属隆替看之。此说近是。而究其所言。未必能中也。案榕材及谈星者。回护术家。弥缝其说。未免窘遁。周氏及文山之论。可论(一作谓)光明磊落。极本穷源。贤于吕才远矣。
王维画石
丹青记。(撰人俟考。)王维为岐王。画一大石。一朝。风雨雷电俱作。忽拔石去。后见空轴。乃知画石飞去。宪宗朝。高丽(案唐宪宗时即新罗非高丽。)遣使言。神嵩山上。飞一奇石下。有王维字印。王不敢留。奉献。作此谎说。最关心术。
重瞳
自古重瞳。大舜,颜子,项羽,王莽,吕光,沈约,鱼俱罗,萧友孜,李煜。舜与颜大圣大贤。而馀皆不克终。我国南衮郑命寿及郑汝立子。皆重瞳。俱为奸凶。我族人有一眼重瞳者。碌碌无他技能。平生有不吃饭之病。朝夕只以饼饵充腹而死。亦异事也。明霍韬。亦重瞳。金官志。撰人关(一作阙)。 首露王始生。容貌甚伟。身长九尺。龙颜重瞳。
永乐大典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8L 页
设局编纂之书。卷帙浩大。肇于宋朝文苑英华册府 元龟等书。而较明永乐大典则眇然矣。至清图书集 成。则大典始瞠乎。后矣至若四库全书。虽非类纂之书。洋洋大观。前者数种。风斯下矣。明肇运纪(撰人俟考)曰。永乐五年十一月。太子少师姚广孝等。进重修文献大成。更赐名永乐大典。上为序略曰。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汇聚群分。著为奥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始于元年之秋。而成于五年之冬。案朱竹坨曰。僧善启字东白。预修永乐大典。疑编纂之不不(衍字)易。而其诗云。昔出当严冬。玆还及春暖。盖不过数月事尔。考当日赐钞者。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则因编孴者多。宜成书之速矣。以竹坨之极博。尚不知历五年而成欤。 总二万二千九百二十卷。春明梦馀录(孙承泽著)曰。永乐中命解缙。纂集类书。为文献大成。(案明史解缙传。洪武中上书言。愿集今之儒者。臣请执笔。随其后。上溯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之传。随事类别。删其无益。勒成一书。上书。上接经史。备一代太平之制作意。以为缙传。无编纂大典事。而观其上书。素所蓄积如此。故永乐中辑文献大成。)嫌其未备。乃命姚广孝重修。(案明史陈济传。成祖诏修永乐大典。用大臣荐。以布衣召为都总裁。而曾綮等为之副。词臣纂修者及太学生数千人。翻秘库书数百万卷。与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秩然有法。书成擢古赞善。)正总裁三人。副总裁二十五人。纂修三百四十七人。催纂五人。编写二百三十人。看详五十七人。誊写一千三百八十一人。续送教授十人。办事官吏二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9H 页
十人。凡二万二千十一卷。(案成祖御制序。总二万二千九百二十七卷。与春明录。有异。朱竹坨静志居诗话。则以为共二万二千九百卷。而又竹坨日下旧闻。则以为二万三千九百三十九卷。自相矛盾。当从御制。)装成一千九十五本。贮文渊阁。副本。贮皇史宬。(案说文。宬屋所容受也。芜史皇史宬。藏太祖以来御笔宲录。左右小门曰𤾭。音龙。)
孟子异文逸句
绎史。(马骕著。)所引孟子异文逸句。与日知录。(顾炎武著。)略有异同。○孟子谓惠王曰。虐政杀人。何异刃邪。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谓率兽食人。且人恶之。况虐政乎。敬老爱幼。推心于民。天下运掌中也。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虽有智慧。不知(一作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齐人讥管晏。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若久涂炭。则易政。○见孺子入井。非孺子之父母。亦有恻隐之心。○枉己者。未能直人。当以直矫枉。若以曲。何以正人。○子产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孟子曰。不知政。不如以时修桥梁。●白羽白性轻。白雪白性消。白玉白性贞。虽俱白。其性不同也。○伊尹不以一芥与人。亦不取一芥于人。○齐人有一妻一妾。其夫出则餍胞(一作饱)而反。欺其妻妾云。与富贵人共饮食耳。夫出。伺之见。乞人祭馀食之。妻乃告妾。相与泣于中庭。其夫自外来。未知。犹骄其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39L 页
妻妾。由君子枉道得富贵而骄人也。(本注。马总意林所录。与今文多异。唐时。尚未尊孟子。故与诸子并列。)○孟子曰。仁义礼智信。天爵也。(后汉书注。)○孟子曰。太山之高。参天入云。孟子曰。有人道我善者。是吾贼也。道吾恶者。是吾师也。孟子曰。千年一圣。五百年一贤。贤圣未出。其间有命世者。孟子曰。墨子兼爱。摩顶致于踵。(文选注。)●孟子云。千年一圣。谓之连步。(拾遗记录。)○孟子曰。今人之于爵禄。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死。(梁书。)○孟子曰。人无好恶是非之心者。非人也。孟子曰。杀一不辜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三国志注。)○孟子曰。伯夷叔齐。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与乡人居。若在涂炭。盖圣人之清也。(世说注。)○鲁平公。与齐宣王。会于凫绎山下。乐克备道孟子于平公曰。孟子私淑仲尼。其德辅世长民。其道发政施仁。君何为不见乎。(广文选。)○孟子曰。滕文公卒。葬有日矣。天大雨雪。甚至于牛目。群臣请弛期。太子不许。惠子谏曰。昔王季葬涡山之尾。栾水齧其墓。见棺前和。文王曰。先君欲见群臣百姓矣。乃出为帐。三日后葬。今先王欲小留而抚社稷。故使雪甚。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本注。艺文类聚引。又(一作按)战国策。魏惠王卒云云。不谓孟子语也。 ○孟子曰。战老危事也。(北堂书钞。)○孟子曰。人之善不善。在其目。其心正则童(一作瞳)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0H 页
瞭然。其心不正则童(一作瞳)子眊然。(白孔六帖。) 孟子曰。舜年五十而不失其孺子之心。本注。坊记注。右诸书引用。多与今本文异。其今本所无者。或是外书。○案马氏。又有所引法言。孟子曰。夫有意而不至者有矣。未有无意而至者也。韩诗外传。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弗知求。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之求。其于心。为不若求鸡犬哉。不知类之甚矣。悲夫。终亦必亡而已矣。故学问之道。无他焉。求其放心而已。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高子问于孟子曰。夫嫁娶者。非己所自亲也。卫女何以得编于诗也。孟子曰。有卫女之志则可。无卫女之志则怠。若伊尹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夫道二。常之为经。变之为权。怀其常道而挟其权变。乃得贤。夫卫女。行中孝虑中圣权。如之何。诗曰。既不我喜。不能旋反。视我不臧。我思不远。盐铁论。孟子曰。今之士。今之大夫。皆罪人也。皆逢其意以顺其恶。孟子曰。尧舜之道。非远人也。而人不思之耳。汉书。孟子曰。纣贵为天子而死。曾不如匹夫。是纣先自绝允(一作天)矣。非死之日。天去之也。风俗通。孟轲曰。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啚景失形。 日知录。史记。伍被对淮南王安。引孟子曰。纣贵为天子。死(案马氏所引。死上有而字。)曾不如(案马氏所引。如作若。)匹夫。(案马氏所引。匹夫下。有十五字。)法言。修身篇。引孟子曰。云云。(案与马氏所引同。)盐铁论。引孟子曰。吾于河广。知德之至也。又引孟子曰。尧舜之道。非远人也。人不思之尔。(案马氏所引。也字下有而字。尔字作耳。)周礼大行人注。引孟子曰。诸侯有王。宋鲍照河清颂。引孟子曰。千载一圣。犹旦暮也。颜氏家训。引孟子曰。图影失形。(案马氏所引。即风俗通。子作轲。影作景。啚字上。有十六字。)梁书处士传。引孟子曰。云云。(案与马氏所引同。)广韵圭字下注曰。孟子六十四黍为一圭。十圭为一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0L 页
合。以及集注中程子所引荀子。孟子三见齐王。而不言事。门人疑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今孟子皆无其文。岂所谓外篇者耶。(本注。史记索隐。引皇甫谧曰。孟子称禹生石纽。西夷人也。恐是舜生冯诸之误。汉书艺文志。孟子十一篇。风俗通曰。孟子作书中外十一篇。)
四库全书
乾隆甲午。始蒐辑天下之书。名曰四库全书。盖亦成祖召天下文人。编辑永乐大典。以锁靖难后不平之气。康熙设博学鸿词科。勒集明末遗老。蒙之以科名。阴杜横议之口。同其意也。近年以来。胜国之顽民。虽曰老死。其书尚多。则或虑其寓讥于文字之间。外示购书之盛意。优诏博访。毕集无遗。于是烧者抹者。悬为令甲。盖其为计。亦云巧矣。戊戌游燕时。见坊曲揭黄纸诏书。严禁钱谦益,屈大均,金堡三人遗集。毁板焚烧。勿遗片言。藏者抵罪。盖谦益则以明朝宰相。投降清朝。而其述诗文。侵斥不已。大均堡革世后。托迹编流。亦斥清朝故也。至若已死于明朝者。如黄道周,刘宗周辈。其于疏章间。或有凌侮清人之语。此系为其本朝。只可林(一作抹)去侵斥之句语。亦为誊写四库全书中。其大略如此。问琉璃厂书四陶生。则以为涂抹句语之书。如亭林集三魏集之类。可至三百馀种云。 其甲午仲夏。御制题武英殿聚珍板十韵。有序曰。校辑永乐大全内之散简零编(案大典引用诸书。近世不传者多。故抄聚其散现者编之虽未为全书。犹可还其面目。此皆人间稀有之书。)并蒐访天下遗籍。不下万馀种。汇为四库全书。择人所罕觏。有裨世道人心及足资考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1H 页
镜者。剞劂流传。嘉惠来学。第种类多。则付雕非易。董武英殿事金简。以活字法为请。既不滥费枣梨。不久淹岁月。用力省而程功速。至简且捷。考昔沈括笔谈。记宋庆历中。有毕升为活版。以胶泥烧成。而陆深金台纪闻则云毗陵人。初用铅字。视版印。尤巧便。斯皆活版之权与。顾埏泥体粗。镕铅质软。俱不及锓木之工致。玆刻单字计二十五万馀。虽数百十种之书。悉可取给。而校雠之精。今更有胜于古所云者。第活字版之名。不雅驯。因以聚珍名之。而系以诗。稽古搜四库。于今突五车。开镌思寿世。积版或充闾。张帖唐院集。周文梁代馀。同为制活字。用以印全书。精越鹖冠体。(原注。昨岁江南所进之书。有鹖冠子。即活字版。第字体不工。且多讹谬耳。)富过邺架储。机圆省雕氏。功倍谢钞胥。联脉事堪例。埏泥法似疏。毁铜昔悔彼。(原注。康熙年间。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藏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所得有限而所耗甚多。已为非计。且使铜字尚存。则今之印书不更。事半功倍。信乎深为惜之。)刊木此惭予。岂复羡梨枣。还教慎鲁鱼。成编示来学。嘉惠志符初。盖此序及诗。必载于每种之端。此是四库荟要。(案此。即聚珍取版所印者也。)亦踰卷卷统为誊写者。为万馀种。则其为卷。当不下十万。(案聚珍版东来者。只十馀种。戊戌入燕时。求聚珍版书目。则潘庭筠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1L 页
出示小纸。列书书目二十馀种。盖此目刊刻印纸者。而潘曰。此皆武英殿发卖书也。俱是来东者。而荟要踰万之目。不可见矣。或曰。誊写凡四件。分值四处。选天下善书者六百馀人。号曰誊录官。廪食燕京。尝于潘氏家。见誊本。则册样稍大。而朱丝阑。字体不甚楷精。潘曰。此役已踰五年。从今以往。五年可以迄工云。)每壹种。总纂官陆锡熊纪(昀)。必撰小识。论难其得失。又分命词臣校订讹漏。册叶之旁。必署其姓名。浙江书目。(浙江布政使王亶望辑。)载乾隆三十九年五月十四日上谕。今阅进到各家书目最多者。如浙江鲍士恭,范懋柱,江启淑,雨(一作两)淮马裕四家。为数至五六七百种。皆其累世藏弆。克守其业。因思内府所有古今图书集成。书城钜观。人间罕觏。此等世守陈编之家。直俾专藏四书。著赏古今图书集成各一部。以为好古之劝。又如进一百种以上之江苏周厚堉,蒋曾莹,浙江吴玉墀,孙仰曾,汪汝瑮及朝绅中黄登贤,纪(昀),励守谦,汪如藻等。亦俱藏书旧家。每人赏内府初印之佩文韵府各一部。俾亦珍为世守。以示嘉奖。布政使王亶望序略(案时亶望开局徵书。此其书目序。)曰。浙中藏书之家。鄞县范氏天一阁。至今世守。若越中祁氏,钮氏。禾中项氏,曹氏。钱塘赵氏。其间不无剖散流落人手。尚多可稽。近当文治嗜古之辈出。若杭城吴玉墀,鲍士恭,汪启淑,汪汝𤨧,孙仰会(一作曾),慈溪郑大节。颇有可观。自壬辰秋。讫甲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2H 页
午夏。作十二次综录奏进。凡四千五百二十三种。为卷凡五万六千九百五十五。不分卷者二千九十二册。一方之书。浩穰若是。合天下而撰次之。盛美可想见。案浙江书自(一作目)凡例。亦王亶望所作。虽与原序重复。今录之浙省储书。前代甬上范氏天一阁。禾中项氏天籁阁。越中钮氏世学楼。折氏澹生堂。国朝曹氏倦圃。朱氏曝书亭。赵氏小山堂。其著也𨓏𨓏多所湮灭。惟天一阁岿然独存。近时杭城五家。鲍氏知不足斋。吴氏瓶花斋。汪氏开万楼。汪氏振绮堂。孙氏寿松堂。慈水郑氏二老阁。颇不寂寞。

棉𣏜(𣏜)同。广韵。棉树名。案本草。木棉有蓖(一作草)木二种。 南史高昌国传。有草宲如茧。中丝为细纑。名曰白叠。取以为布。唐环王传。古贝草缉花为布。粗曰贝。精曰氎。(案二者所引。皆是草棉。)吴录(张勃著。)交阯安定县。有大棉树。高丈馀。通鉴梁武帝送木棉皂帐。(案史炤通鉴释文。木棉江南多有之。二三月下种。一月三𧂭。至秋黄花结宲。其皮四裂。其中绽出如▣▣绵。○案此即草棉。称木棉。)胜国遗事。(申钦著)恭悯朝文益渐。(案益渐。字日新。恭悯九年登科。江城人。我 太宗癸巳卒。官左司议右文馆提学。 本朝赠富民侯。谥忠宣。)使元得之归种。尽枯只一茎生。比三年。遂大藩衍。其舅郑天益。刱造取子车。缫丝车。至今为东大利。案赠富民侯。有以也。世传。益渐得草棉种。藏于髻中而来。其子琜。始作纺车。故东俗呼纺车。为文琜。其子瑛。始作机织布。故呼棉布曰文瑛。东俗不辨草木二种。只称木绵。亦未知绵棉之别。绵即新絮茧之所绎也。何关于草绵(一作棉)。俗称绵花。亦称去核。称棉布曰白木。或单称曰木。甚无谓。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2L 页
改撰宋史
朱彝尊曰。柯维骐字奇纯。莆田人。嘉靖进士。南户部主事。宋辽金元四史。惟金史差善。其馀潦草牵率。希斋(案柯氏号。)撰新编。会三史为一。以宋为正统。辽金附焉。升𤅀(一作瀛)国公益。卫二王于帝纪。以存统正。亡国诸叛臣之名。以明伦。列道学于循吏之前。以尊儒。历二十载而成书。先是。揭阳王昂。撰宋史补。台州王洙。撰宋元史质。皆略焉。不详。至柯氏而体稍备。其后临川汤显祖,祥符王维俭,吉水刘同升,咸有事。改修汤刘稿。尚未定。维俭宋记。沈于汴水。(案李自成。灌开封城。宋史沈木。)余从吴兴潘氏抄得仅存。案王士禛曰。汴梁王司空损仲。删正宋史。为宋史记二百五十卷。钱宗伯谓大梁之乱。损仲啚书尽没于水。吴兴潘昭度家。有宋史抄本。此或即吴兴本也。目录列传。删并涂乙甚▦(一作多)云。是汤义仍手笔。义仍亦删宋史。则此书或王本。或汤本。皆不可知。康熙庚午。石门吕葆中。携以入都。朱竹坨借抄其副。余仅抄凡例一卷。闻吉水刘壮元晋卿。亦删宋史。不知江西兵燹后。犹有存否。○损仲。王维俭字也。 然三史取材纪传则会(一作曾)巩,王你,杜奎,彭百川,叶隆礼,宇文懋昭。编年则李焘,杨仲良,陈均,陈桱。礼乐则聂崇义,欧阳脩,司马光,陈祥道,陈旸,陆佃,郑居中,张炜。职官则孙逢吉,陈骙,徐自明。舆地则乐史,王存,欧阳忞税,安礼,王象之,祝穆,潘自牧。著录则王尧臣,晁公武,郑樵,赵希弁,陈振孙。类事则徐梦莘,孟元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3H 页
孝,李心传,叶绍翁,吕中,马端临,赵秉善,刘祁。述文则赵汝愚,吕祖谦。诸书俱在。以余贱学。亦曾过读。其他宋金元人文集。约存六百家。郡县山水志以及野史说部。又不下五百家。及今改修文献。尚犹可徵。余尝欲据诸书。考其是非同异后。定一书。老矣。未能也。谨按 今上(正宗朝)己亥四月。以宋史繁芜。 命判书臣徐命膺。参判臣徐浩修,徐有邻。承旨臣柳义养,沈念祖,郑志俭,李在觉。分排删修。 命名宋史筌。○光葵谨案岁甲辰。先君出为积城宰。 命以宋史筌诸臣。删修本携之官。更加修正。于是先君按例修润。补撰辽,金,蒙古,高丽列传及遗民列传。凡四年。釐为四十册。以 进。
诸葛武侯
抱朴子曰。魏武帝严刑峻法。果于杀戮。乃心欲用乎诸葛孔明。孔明自陈不乐出身。武帝谢遣之曰。义不使高世之士。辱于污君之朝也。(案此虽不出于史传。而葛稚川。距诸葛不远。其言可信。孔明之出处。千古一人。操亦能知孔明心事。)张南轩曰。即侯行事而观之。绝姑息之私意。本常理之大公。听言犹恐不及。见善若出诸己。侯于斯世。所欲不存。身都将相三十年间。一国之柄。举出其手。而人不知其有权。或谓侯劝照烈取荆州。为不义。不知刘琮既已迎降于操。则荆州固魏之荆州矣。于以取之。岂不正乎。(榕村李光地曰。或疑武侯规取荆益。为兼并之谋。非王佐之道。短于用兵。淹历年岁。非王佐之才。曰此鄙儒之论。非识经权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3L 页
体者也。璋表以枝叶之亲。上无周公定国之规。下无晋文勤王之举。而攘据巴西。观望江表。僭拟擅专。坐自贵大。此为辅乱之徒。宜伏管蔡郑卫之诛者矣。先主时方寄食衰樊。众不盈旅。名义威力。两有未便。然因琮瑁之乱。将举国附赋。声而讨之。未负于信。既得荆州。结兵拒魏。正名西征。兼弱攻昧。未损于权。及乎先主托孙之盟已坚。而弃荆土于前。法正,张松之谋既行。而覆西州于后。遂使江东求地。有所执言。成都攻围。未免遗议。此则时事之变。非武候之本啚也。奇谋为短。此陈寿之言也。夫兴大业者。无近功。志王道者。绝小利。若袭韩彭之馀策。事攻取之急谋。以暴易暴而助乱略。多杀不辜而得天下。事虽成。其本蹶矣。○案榕村之言。发挥孔明正大处。令人快绝。)杨升庵曰。昭烈于十六年冬。从刘璋之迎。而击张鲁。是时。孔明留守荆州。至明年。乃至葭萌据涪。出正之计。昭烈亦强忍从之。若使孔明在。举措当不如此。今以取刘璋。为孔明病。盖亦未知考也。(升庵又云老泉谓孔明弃荆州而就巴蜀。吾知其无能为也。然不考孔明草庐见先主之言。已云。则荆州用武之地。弃而不取。乃先主之失。以此病孔明。不亦误乎。○案升庵所谓若使孔明在。举措。当不如此云云。此太回护。反不如南轩榕村说之为公正。)又曰。俞豹论孔明忠于玄德而非忠于汉献。以汉献尚在而玄德之立。为不当也。此说谬矣。习凿齿曰。惠公朝秦。而子圉以立。更始犹存。而光武举号。先主合议讨贼。是宜速尊。以奉大统。民欣反正。出睹旧物。可谓识时之卓见。豹盖亦未尝见此论也。(王阮亭曰。新建徐世溥作武侯无成论云。诸葛之出师。即周公居东之志也。其尽瘁而无成功。则昭烈如其不才。卿可自取一言。酖之也。斯言也。昭烈之疑忌尽见。生平深险毕露。非惟昭烈不知孔明。孔明亦不知昭烈甚矣。被以飞。羽既殁。老宿无人。嗣子冲愚。而亮以良平之才。据伊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4H 页
周之地。一朝之后。有蜀者。未知为刘民否也。故若示以开心。见诚而宲。豫防逆折。予读之该然。世溥何人。而敢污蔑先贤如此。薛能诗。当年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及周岌之难。人以为口业之报。该闻录云。薛能从事西川。每短诸葛功业厚诬之。见于诗。不一而足。竟不免许州之祸。世溥晚死于盗。安知非口业报之哉。)袁孝若曰。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者不冠。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雨。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不顾。帅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所至。营垒井灶圊溷藩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蜀人轻锐。故坚用之。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小国贤才小。故欲其尊严。田畴辟。仓廪宲。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华似哗)。路无醉人。本立故末治。有馀力而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亮持本者也。其于应变。则非所长。故不敢用其短。安可以备体责也。张南轩曰。予每恨陈寿私且陋。凡侯经略次第与夫烛幽消患。治国用人驭军行师之要。悉闇而不彰。幸杂见于宅传及裴松之所注。因裒而集之。不敢饰辞以忘其宲。○杨升庵曰。宋儒论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曰。孔明不以经子。辅导少主。乃以刑名兵法可耶。吾(吾似唐)子西云。人君不问拨乱守文。要以制略为贵。后主宽厚。襟量有馀。权略智谋不足。当时识者。咸以为忧。六韬述兵权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4L 页
多奇计。管子责轻重慎权衡。申子覈名宲。韩子攻事情。施之后主。正中其病。药无高下。要在对病。此言当矣。予又观古文苑。载先主临终。敕后主曰。申韩之书。益人意智。可观讳之。三国志。战(一作载)孟孝裕问却正太子情尚。正以处恭仁恕答之。孝裕曰。如君所道。皆家门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知调(一作谋)何如耳。然则孝裕之见与孔明合。而后主之观申韩书。亦先主遗命也。独以是病孔明。不惟不成人之美。亦不识时务矣。○案治乱国。不得不用峻法。袁子之论。去孔明不远。故其所道井井规度。宛如昨日。而其曰应变非所长。盖亦拾陈寿之馀论。而不识孔明者也。升庵之论。明白可感。
甲申京师殉节
崇祯十七年甲申三月。自成陷京师。诸臣殉节。清顺治九年。(案明史藁。作九年全韵诗注。作十年。)赠谥凡二十人。(案命所在有司。各给地七十亩。建祠致祭。忠魂义魄。岂肯享之。)东阁太学士范景文。(字梦章。吴桥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赴井死。弘光时。谥文忠。顺治亦仝。)户部尚书倪元璐。(字玉汝。上虞人。天启二年进士。自缢死。弘光时。谥文正。顺治亦仝。)左都御史李邦华。(字孟闇。吉水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投缧死。弘光时。谥忠文。顺治忠肃。)户部尚书王家彦。(字开美。莆田人。天启二年进士。自缢死。弘光时。谥忠端。顺治忠毅。)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字允吉。交河人。天启二年进士。自缢死。弘光时。谥忠贞。顺治忠靖。)进士孟章明。(字纲宜。兆祥子。自缢死。弘光时。谥节悯。顺治贞孝。○案明史。附见兆祥下。并此则为二十一人。)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字尔韬。馀姚人。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服药死。弘光时。谥忠介。顺治忠悯。)大理卿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忠清。顺治忠介。)左庶子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崇祯四年进士。自缢死。弘光时。谥文忠。顺▦(一作治)文肃。 吏部给事中吴麟徵。(字圣生。海盐人。天启二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忠节。顺治贞肃。)谕德周凤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5H 页
翔。(字仪伯。山阴人。崇祯元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文节。顺治文忠。)谕德刘理顺。字复礼。杞县人。崇祯七年进士。投▦(一作缳)死。弘光时。谥文正。顺治文烈。 检讨汪伟。(字叔度。休宁人。崇祯元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文烈。顺治文毅。)户科给事中吴甘来。(字和受。新昌人。崇祯元年进士。投缳死。弘光时。谥忠节。顺治庄介。)按察使王章。(字汉臣。武进人。崇祯元年进士。骂贼死。弘光时。谥忠烈。顺治节悯。)按察使陈良谟。(字士亮。鄞人。崇祯四年进士。自缢死。弘光时。谥恭悯。顺治恭洁。)学政陈纯德。(字静生。零陵人。崇祯十四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恭节。○案顺治谥阙。)太仆丞申嘉胤。(字孔嘉。永年人。崇祯四年进士。投井死。弘光时。谥节悯。顺治端悯。)武库主事成德。(字元升。霍州人。自缢死。弘光时。谥忠毅。顺治介悯。)考功员外郎许直。(字若鲁。如皋人。崇祯七年进士。自经死。弘光时。谥忠节。顺治忠悯。)兵部主事金铉。字伯玉。武进人。崇祯元年进士。投水死。弘光时。谥忠节。顺治忠洁。○王鸿绪曰。自范景文。至铉二十人。皆自引决。其他率委蛇见贼。贼以大僚多误国。槩囚系之。庶官则或用或否。用者下吏。政府铨除不用者。令诸将榜掠取其赀。大率降者十七。刑者十三。福王时。以六等罪。治诸从逆者。而褒恤忠臣。甚至文武臣殉难。并予赠荫祭葬。且建旌忠祠于都城。祀景文以下二十人。及大同巡抚卫景瑗。宣府巡抚朱之冯。布衣汤文琼诸生。许琰四人。曰正祀文臣。祀新乐侯刘文炳。惠安伯张庆臻。襄城伯李国桢。驸马祁尉巩永固。左都督刘文耀。山西总兵周遇吉。辽东总兵吴襄七人。曰正祀武臣。祀太监王承恩一人。曰正祠内臣。祀烈妇成德母张氏。金铉母章氏。汪伟妻耿氏。刘理顺妻万氏。妾李氏。马世奇妾朱氏,李氏。陈良谟妾时氏。吴襄妻祖氏九人。曰正祀妇人(人下似脱祀字)。又祀进士孟章明及郎中徐有声。给事中顾鋐,彭琯。御史俞志虞,徐标,朱廷焕七人。曰附祀文臣。祀成国公朱纯臣。镇远侯顾肇迹。定远侯邓文明。武定侯郭培民。阳武侯薛濂。永康侯徐锡登。西宁侯宋裕德。怀宁侯孙维藩。彰武伯杨崇猷。宣城伯卫时春。清平伯吴遵周。新建伯王先通。安乡伯张光灿。右都督方履泰。锦衣卫千户李国禄十五人。曰附祀武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六 第 545L 页
臣。祀太监李凤翔,王之心,高时明,褚宪章,方正化,张国元六人。曰附祀内臣。有司春秋致祭。然顾鋐,彭琯,俞志虞辈。特为贼栲死。诸侯伯亦太半以兵死。而郎中国之茂。员外郎宁承烈。中书宋天显。署丞于腾云。兵马指挥姚成。知州马象乾。皆以不屈死。顾未邀赠恤也。○乾隆御制全韵诗注曰。丙申春。以世祖章皇帝时。表章崇祯末死事诸臣。仅据传闻。未暇遍为搜访。迨久而遗事。渐彰。明史所载。按籍可考。若史可法之力支残局。矢死全忠。刘宗周,黄道周之謇谔立朝。临危授命。均足称一代完人。其他或死守城池。或身殒行阵。与夫俘擒骈僇。视死如归若而人者。皆无愧疾风劲草。即自尽以全节。亦并可矜怜。又如福王之仓猝偏安。唐桂二王之流离窜迹。已不复成其为国。而其臣茹苦相依。舍生取义名。能忠于所事。亦岂可令其湮没。又如我 太祖蕯尔浒之捷明。良将若刘綎,杜松等。皆殁于阵。其时抗我颜行自当狝薿。至今迹其竭忠效命。未尝不为嘉悯。又若明社将移。孙承宗,卢象升等之抵拒王师。身膏原野。周遇吉,蔡懋德,孙傅(一作传)庭等。以闯献蹂躏。御贼亡身。凛凛犹有生气。总由明政不纲。权奸接踵。遂致黑白混淆。忠良泯灭。每为扼揽不平。福王时。虽间有追谥之人。而去取未公。亦无足为重。予惟以大公至正为衡。若钱谦益之自诩清流。腼颜降附及金堡,屈大均辈之倖生畏死。诡托缁流。均属丧心无耻。自当严春秋斧钺之诛。而明季尽节诸臣。为国抒忠。宜加优奖。准情理而公好恶。即以示彰瘅而植纲常。因命大学士九卿等。集议徵考姓名。仍其故官。予以谥号。一如世祖时例。议上予专谥者二十六人。通谥忠烈者一百十二人。通谥忠节者一百九人。通谥烈悯者五百七十六人。通谥节悯者八百四十三人。并各节叙事宲。集为胜朝殉节诸臣录。刊行以垂不朽。此惟远绍祖德。而所录几多至百倍。有若当时。留待此日之推行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