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盎叶记[一]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1H 页
数目姓
一炫宗。(明延州人。正统中灵寿县丞。)壹元。(汉人见印薮。)贰尘。(后魏平阳太守。)三宝柱。元畏吾儿入(一作人)知瑞安州。 参徐。(宋人。)四象。(宋庆元间知汀州。)肆敏。(汉汉阳太守。)五京。(汉人。见印薮。)伍参。(楚大夫。)六。(皋陶之后。以国为氏。)陆通。(楚狂接舆。)七希贤。(明施州卫人。正德中永春县训导。)柒文伦。(明宣化人。弘治举人。)八通。(明江宁人。正统中礼部主事。)捌思。(北朝护姜校尉。)九嘉。(唐夏津人。高祖时翰林。)玖。(见姓苑。)拾。(见姓苑。)百政。(汉人。见容斋随笔。)陌。(见正字通。)千献。(汉蜀郡都尉见风俗通。)阡能。(唐人。)万章。(孟子门人。)亿。(见姓苑。)兆元亨。(明人。见正字通。)惟二字十字姓。无之。复姓亦有。一那娄。(北魏三字姓。后改娄。)第二从直。(唐玄宗时中尉。)三乌群。(汉人。)三闾。(楚姓。)三饭。三饭缭之汉(一作后)。 三种。(代北复姓。)四饭。四饭之汉(一作后)。第五伦。(汉人。)五鹿充宗。(汉人。)五鸠卢。(周赵将军。)五王。(妫姓见风俗通。)伍参蹇。(楚昭王时人。)破六韩。(代北三字姓。)步六孤。(代北三字姓。)阿六桓。(代北三字姓。)宿六斤。(代北三字姓。)普六茹。(代北三字姓。)井疆六斤。(代北四字姓。)第八矫。(王莽时讲学大夫。)九方𦤎。(秦穆公时人。)九百里。(姓苑云垈县有九百里为小吏。)鸟九。(代北复姓。)九卢。(代北复姓。)奚什卢。(代北三字姓。)百里奚。(秦人。)统万。(代北复姓。)万纽于谨。(三字姓。西魏柱国。)万俟普。(北齐特进万斯读若木其。)

金日磾(音密低),马日磾,于栗磾,段匹磾四人。皆边鄙之人。日栗匹皆入声。声相近。无他义而下皆磾。似是北鄙方言也。汉尹翁归。翁归二字。亦无义。汉时羌酋。亦有翁归靡皆应方言也。古今诗话。刁约使契丹。有诗云。饯行三匹制。注。匹制。犹今沓杯。俗云。套杯。或五或六。外大内小。次第叠之。按匹制之制。与匹磾之磾。音相近。则或同其义欤。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1L 页
薛瑶
全唐诗小传曰。薛瑶。东明国人。左武卫将军承冲之女。嫁郭元振为妾。唐陈子昂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曰。姬人。姓薛氏。东明国王金氏之胤也。昔金王有爱子。别食于薛。因为姓。世不与金氏为姻。其高曾皆金王贵臣大人也。父承冲。有唐高宗时与金仁问归国。帝畴厥庸。拜左武卫将军。(陈文止此。)按高句丽始祖为东明王高朱蒙。今曰东明国王金氏。非也。(金蛙生朱蒙故子昂以为金氏欤。)夫薛。新罗之大姓也。金亦罗王之姓也。唐武德四年。新罗人薛罽头。随海舶入唐。至太宗时。拜左武卫果毅。及征高句丽。力战。死于驻跸山下。太宗脱御衣覆尸。授职大将军。金仁问新罗武烈王第二子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2H 页
年二十三。入唐。高宗时挟唐师。共征百济。后官至柱国。死于唐。子昂所谓薛承冲。余盖以谓新罗人薛罽头。改名承冲也。况所谓别食于薛。东国古郡。本无以薛为号者乎。然则武卫之拜于高宗者。非也。既曰与金仁问归国。则仁问之入唐。或在于太宗之时欤。又曰。帝畴厥庸。则罽头从征有功。故帝嘉之也。其所谓帝者。余以为太宗也。志又曰。姬人。幼而玉色。少号仙子。年十五。大将军薨。剪发出家。见宝手菩䔒(一作蕯)。靓心六年。青莲不至。乃谣曰。(全唐诗。一曰返俗谣。)化云心兮思淑贞。洞寂灭兮不见人。瑶草芳兮思氛氲。(全唐诗作芬蒀。)将奈何兮青春。遂返初服而归我郭公。长寿二年太岁癸巳二月十七日。卒于通泉县之官舍。(陈文止此。)按贞观十九年乙巳。薛将军死之。(战死驻跸山下。)其时姬年十五。则姬辛卯生。是薛将军归唐十年。始生斯女也。
三万二千石
石奋。与长子建次甲次乙次庆。皆官至二千石。于是号奋为万石君。然庆方为丞相时。诸子孙至二千石者十三人。则为二万六千石。合庆丞相禄四千石。(汉制三公月俸三百五十斛。)则为三万石。合奋禄则为三万二千石。
官字为名及字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2L 页
东人为俗甚陋。所少见多所怪。势固然也。至若制名及表德。恒用不过数十字。名谦则字益。名鼎则字和。名趾则字美。名最则字良。稍外于此。则虽嘉名雅字。众咻群嘲。何其鄙耶。余字懋官。颇虑有骇其无前者。故略引古人以解之。公子少官。(秦本纪。孝公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于逢泽。)长官。(甘旸集。古印谱铜印龟钮。)承官。(汉人。)师宜官。(姓师宜。汉灵帝时南阳人。善书。)独孤天官。(唐人。)惟官方。(宋绍兴间。知南安郡事。万姓统谱。)徐官。(著古今印史。)赵官钦。(元人。万计学之最。榕村集。)耶律官奴。(字希隐。沈厚多学。官节度使。辽史。)刘官二。(明孝陵卫百户。永乐时人。漂水县志。)赵官。(明武宗正德六年。进士出身。明史。)王士官。(明欧阳南野。有与王士官书。)孙官。(字德懋。平湖人。能古文辞。楷书遒劲。郑端简公集。)王懋官。(万历年间。通州儒生。重峰先生。朝天日记。)周官。(画人物。无俗韵。与张霝同时。丹青志。)周官。(明孝子。新都县人。)王官生。(壬辰倭乱。天朝将官。象村集。)司懋官。(号建庵。四川夔州人。游击将军。倭难时。领兵东来。象村集。)阎懋官。(明人。死节。)李官。明万历间人。工篆隶。邵青门(一作文)集。 沈官弟。(明闺秀山阴人。道州守备。至绪女。知书通兵法。年十五。父与猺力战死。官弟出战。胜之。夺父尸还。清一统志。)朱官。(明安庄人。知云南宾川州。爱民如子。清一统志。)郎官。(明广宁县人。武科。盛京通志。)周官。(万历中霝寿知县。立碑滹沱河。三鱼堂集。)凌官球。(世韶字也。明时人。官主事。明诗综。)张懋官。(明人。张懋赏弟。流贼陷北京。兄弟俱死于家。)张官玉。(明因社诗人。)霍玉官。(之琯字。玉官。清顺治进士。范阳县知县。有治绩。清一统志。)吴不官。(名时德。见诗持二集。)赵有官。(清锦县人。武进士。盛京通志。)周官。(清陕西宁夏人。宁海县典史。盛京通志。)林官。(侯官人。见柴绍炳族葬图说。)黄官叙。(清广昌孝子。黄元吉父。穆堂集。)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3H 页
圣官。(魏伯子集。有赠袁圣官诗。)郑官五。(名陜。闵人。学于张伯行。)周龙官。(修大。清一统志。官翰林院检诗。)沈兰官。(见陆圻冥报录。)以余之寡闻所记忆止此。又东国官昌。(新罗忠臣。三国史。)金义官。(新罗伊餐。三国遗事。)金官一。(见庆州金谱。)
烧酒
医方烧酒。出于元时。然宋田锡曰。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云。则非元时也。又唐时有剑南烧春。则已先于宋矣。我国有再煎酒。名曰还烧酒。亦暹罗法也。(阿难陁烧酒曰。阿剌吉酒。琉球及萨摩州烧酒。曰泡盛酒。)
摩展
说文。衦字义曰摩展衣。赵宦光。(说文宦养也。室之东北隅食所居。与之切。)笺曰。摩。研也。展。转也。以辊(卷)帛。取光之名。凡辊转通你(称)。展当作辗。轹也。(赵说止此。)按此砑光之名也。东方所谓横捣砧也。俗以洗浣衣帛。为洗踏。又曰。摩展。摩展。但有音而不知为何义。今始知之。然乾研。与水浣有异。而以其功相近。故混称也。
女子为男子官
王元美宛委馀篇。载女子为男子官者。若军司马孔氏。顾深母也。贞烈将军王氏。王廞女也。侯氏,唐氏,王氏。俱唐行营节度许叔冀果毅也。陈女白颈鸦。为契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3L 页
丹怀化将军。独不知唐太宗追赠新罗(一作善)德女主。为光禄大夫。册真德女主。为柱国。封乐浪郡王。薨。高宗赠开府仪同也。(见金富轼三国史。)
续诗传鸟名卷
毛西河奇龄。著续诗传鸟名卷。其所辨驳集传。多有可取。往往考据该洽。而亦多穿凿傅会之病。识者恨之。释睍睆黄鸟曰。黄鸟以色名。又以目名。旧云。黄鸟好视善窥人。凡窥伺人者。多名莺窥。故诗人以睍睕称之。睍睕者。好视也。又出目皃。谓视之滑露者也。乃解(指朱传。)睍睕(一作睆)作黄鸟声。且以清和圆转释之。此何据。按(此亦毛说。)郭注。作黄离。陆玑作黄栗。留当葚熟时。每来伺桑间。故里语云。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否。谓其善看视也。(毛说止此。)德以为可为善解。西河又曰。黄鸟本名莺。集韵广韵。俱作黄莺。以两目出鸟上为名。正所谓睍睕(一作睆)出目者。其又作莺。以易传离为目。目本离火。而尚书洪范伏传。则又以五事之目。属五行之火。谓火之外光。如目之视物。故莺首之戴两火。莺首之戴两目。其字从二目一八。二目者。离二之目。一八者。以鸟亦喙属。即艮八也。此固合尚书周易毛诗解一物者。乃以目部字。而解作音声。(此一段。得六书解经之旨。)不惟六经亡。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4H 页
世间尚复有识字者乎。(西河开口。骂宋儒程朱以下。甚至曰罪大恶极。不知反陷于罪大恶极之科也。)德以为已上一段傅会也。按字书引禽经。莺鸣嘤嘤。故名。或云。莺项。有又故从賏賏项饰也。此正解也。其曰。二目一八之说。识字者固如是乎。不惟不识賏字。亦不识贝字既象形。(篆作。又作。作。皆象其形。)则奚取于目。而亦何与于八九之八耶。莺即黄鹂。诗小雅。交交桑鳸。有莺其羽。毛传莺有文章也。则莺之为莺。以音同。亦取其文章而名也。其曰。首戴两火者。何其陋也。若然则炎下冖无所归属。何其不如䀠下八之有所云云也。说文。离黄。仓庚也。从隹离声。卦名之离。乃仓庚离之假借也。何尝干涉于鸟名。因卦而又引目。因目而又至于鸿范五行之大。以抵于莺。无乃遥遥乎。西河之博洽。余所爱慕者也。然其词繁而不明六书。此大瑕也。
行下
今官员。借人官物及与人物。皆手署小纸。而书行下二字。汉书郊祀志。置寿宫神君。神君居帷室中。天子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欲言行下。注。晋灼曰。神君所言。行下于巫师。
渔鼓简子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4L 页
渔鼓简子者。元时乐也。截竹以猪胞。传其两端。刳竹片如燕尾。打竹身。铿然有声。画仙人韩湘子者。必抱此器。湘。文公之从子也。安知元时乐哉。
得天下早晚
周武王八十六岁。统天下。清世祖七岁。定天下。皆异事也。
麈角解
麈音主。说文。麋属。(案字书。别有𪊧。音圭。今俗认𪊧为麈。不能辨也。可恨。麋大于鹿者。)唐本说文曰。大力一角。北道六镇。产一角鹿。俗名独童串。童串者。方言簪也。翻以训民正音。为외동곳。 六书故。(字书也。戴侗著。)似鹿而大。尾可为拂辟尘。陆佃曰鹿大者曰麈。群鹿随之。视麈尾所转而往。(案群鹿以麈为主。故从鹿从主。)古谈者。挥焉。(续博物志。麈尾置茜帛中。能留红。岁久色不黯。拂毡毡不蠹。)近世祝德麟著(与李雨村调元齐名)悦亲楼集。(刻其功令诗赋。丁酉岁。柳琴弹素。自燕中持来。)曰臣谨按鹿属甚繁。其见于尔雅者。麔麎䴠为麋属。麚麀麛为鹿属。惟麈独见于许慎之说文,陆佃之埤雅。夫麋鹿属。麈又麋属。种类虽近。阴阳互差。别丑区名辨章。宜审月令仲夏之月。鹿角解。仲冬之月。麋角解。自不韦著令。马融足经。承谬袭讹。未之有改。皇上文思天纵。函盖古今。而好学渊怀。即一名一物之微。莫不析奥研精。折衷至当。乾隆三十二年冬至。敕内官。就南苑畜麋鹿所。伺其蜕者以进。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5H 页
上亲验之。别其为麈。乃著说而辟其讹。窜经而传其信。并命钦天监。改刻时宪书。以家喻而户晓。会二仪之造化。阐万物之乘除。得自目治。非同凿空。遂使二千年未抉之秘。旷若发矇。是不特起郑,王,贾,孔辈莫赞一词。即询之不韦诸人。应亦俛首帖服。臣生长南国。目不识麋鹿之群。伏读圣训。殆如坯户之蛰。闻春雷而知蠕动已尔。敬赋诗纪事如右。(诗不录。)
许商门人
汉长安许商。官至九卿。号其门人。唐林为德行。吴章为言语。王吉为政事。炔钦(炔钦哀帝时。为博士。上书言。大司空师丹。无罪贬黜。○苏林曰。炔音桂。桂氏族谱曰。桂贞为秦博士。遭秦坑儒。改姓昋。其孙避地。改姓炅。第四子居齐。改姓烓。烓亦音桂。不忘所自出。○唐韵。昋音桂。姓也。后汉太尉陈球碑。有城阳炅横。汉末被诛。有四子。一守坟墓。姓炅。一子避乱居徐州。姓昋。一子居幽州。姓桂。一子居华阳。姓炔。○张自烈曰。正韵笺七队逸字昋注。晋有昋道元。王元美读桂。杨用修作吞读天。按六书略论创意曰。炅,昋,炔三字。并音桂。乃秦博士桂真之后。避地各撰其姓之文。而不殊本者。炔得桂声。而又无义。炅昋声义两涂。俱难通文。而非文字而非字者也。)为文学。王莽时。林吉为九卿。钦章为博士。商蹈袭圣门。莽假借周公。室乎莽之用其弟子也。王莽之为国。文中子之为经。李献吉之为诗文。皆匪真也。
训民正音
训民正音初终声。通用八字。皆古篆之形也。ㄱ。(古文及字。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5L 页
象物相及也。)ㄴ。(匿也。读若隐。)ㄷ。受物器。读若方(一作大)。 ㄹ。(篆己字。)ㅁ。(古围字。)ㅂ。(篆口字。)ㅅ。(篆人字。)ㅇ。(古圜字。)又ㅣ。(上下通也。古本切。)翻切。(俗以为谚文反切。读反为背反之反。不知反切之反。音翻也。一行各十一字。)凡十四行。逐字横读之。则(若可拿多罗之类。)自然如梵咒。盖字画莫善于篆籀。匪圣人。乌能与于此乎。(世传 庄宪大王。尝御圊。以厕筹排列。忽悟解。命成三问等。创制云。)
钱生于度衡
今俗以钱一个。为一分。钱十分。为一钱。钱十钱。为一两。究其义。盖出于度与衡也。十釐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钱一文之厚。合十釐之积。一分也。延至于十文之积。合十分之积。一寸也。百文之积。厚可一尺也。(此计周尺之度。东人卤莽。只知用布帛尺。)衡则十釐为一分。十分为一钱。十钱为一两。今钱之名数。取衡之名数也。然今钱一分云者。即衡之二钱五分重也。

今俗有官者。以土物相馈遗。列书物种。左方必书一际字。接以礼相接曰际。庄子徐无鬼篇。仁义之士。贵际。
达摩影石
嵩山达摩庵中。塑达摩像。案前石。高仅二尺。广半之。达摩之形宛然。其上拭之益显。盖庵之上四里。有达摩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6H 页
洞。玆石乃其九年所面者。此精神缘此而出透于外者也。通天犀角。或如日星。或如云月。或如葩花。或如山水飞走鱼龙宫殿衣冠杖履眉目毛羽。无不完具。或曰。犀爱一物。玩之久。则物形潜入角中。此精神缘被而入照于内者也。
书画种子
书家。王氏最多。王导。王恬。(导第二子。)王洽。(导诸子。)王邵。(导五子。)王荟。(导六子。)王珣。(洽长子。)王珉。(珣弟。)王廞。(荟子。)王敦。(导从父兄。)王邃。(敦从弟。)王允之。(邃从子。)王廙。(导从弟。)王旷。(导从弟。)王羲之。(旷子。)王玄之。(羲之长子。)王凝之。(羲之次子。)王徽之。(羲之子。)王操之。(羲之六子。)王涣之。(羲之子。)王献之。(羲之七子。)王淳之。(羲之兄子。)王濛。王脩。(蒙子。)王述。王坦之。(述子。)王绥。(坦之孙。)王弘。(珣子。)王昙首。(弘弟。)王微。(弘弟。)王裕之。(廙曾孙。)王道隆。王道迄。(道隆兄。)王僧虔。王慈。(僧虔子。)王俭。(僧虔从子。)王僧裕。(俭从子。)王氏妇人。亦皆工书。郗夫人。(羲之妻。)谢道韫。(羲之妻谢奕女。)荀夫人。(洽妻。)汪夫人。(珉妻。)李意如。(献之保母。)唐颜氏一门。皆善书。颜真卿。颜允南。(真卿兄。)颜旭卿。(元孙子。)颜頵。(真卿子。)颜曜卿。(元孙子。)颜勤礼。(真卿从祖。)颜昭甫。(真卿祖。)颜有意。(昭甫诸弟。)颜元孙。(昭甫子。)颜惟贞。(昭甫子真卿父。)颜䪻。(真卿子。)颜颙。(真卿侄。)颜顗。(真卿侄。)颜防。又一门善画。元有赵氏。明有文氏。赵孟坚。赵孟淳。(孟坚弟。)赵孟頫。赵雍。(孟頫子。)赵奕。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6L 页
(孟頫子。)赵凤。(雍子。)赵麟。(雍子。)赵孟吁。(孟頫弟。)管夫人。(孟頫妻。)文徵明。文彭。(徵明子。)文嘉。(徵明仲子。)文台。(徵明叔子。)文伯仁。(徵明从子。)文元善。(嘉子。)文从简。(元善子。)文震亨。(徵明曾孙。)文从昌。(伯仁孙。)文承光。(从昌从子。)文世光。(从昌子。)文俶。(震亨侄女。赵宦光子妇。)文点。(震亨从孙。俶从侄。)
文人无耻
扬子云。文人之无耻者。剧秦美新。(按书影曰。孙明复曰。太玄一书。乃明天人始终之理。君臣上下之分。盖疾莽而作也。王介甫诸家。以年数考之。谓子云与莽。不相及。上符命投阁。恐系谷子云事。凿凿有据。李本宁在川西。以此段刻之墨池上。乃与同时不合。入弹章。)为后来口实。陈子昂上大周受命颂表一篇。大周受命颂四章。其词云。乃命有司。正皇典恢帝纲。建大周之统历。革旧唐之遗号。在宥天下。咸与维新。赐皇帝姓曰武氏。杜甫进封西岳赋表。有云。维岳授陛下元弼。克生司空。谓杨国忠也。(按池北偶谈云。子美他日。作丽人行云。慎莫近前丞相嗔。自为矛盾。)宋汪彦章。为张邦昌雪罪表云。孔子从佛佾(一作肸)之召。本为尊周。纪信乘汉王之车。盖将诳楚。秦桧为相。台州曾惇。献诗称圣相。凡投献者。以𦤎,夔,稷,契为不足。必曰元圣。颜棫草韩侂胄制言。其得圣之清。易祓撰答诏。以元圣褒之。四方投书献颂者。谓伊,霍,旦,奭。不足以儗其勋。有称为我王者。陆放翁晚年。为侂胄作南园记。辛稼轩词。用司马昭假黄钺异姓真王故事。高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7H 页
似孙献诗九章。每章用一锡字。魏忠贤骄横。当时文武大吏建祠。其褒颂之词曰。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乃文乃武。同日月而长明。国子监生陆万龄。以魏忠贤颁要典。比孔子作春秋。杀杨(涟),左(光斗),周(顺昌),魏(大中)诸公。比孔子诛少正卯。请祠国学之右与先圣。并尊李自成犯阙。有上表劝进者云。比尧舜而多武功。同汤武而无惭德。其词出于当时大词林之手。高丽穆宗时。契丹主入兴化镇。执副总管李铉云胁之。铉云献诗曰。两眼已瞻新日月。一心何忆旧山川。壬辰倭难。倭入咸镜道钟城。府使郑见龙。欲表降。至有抚我则后。虐我则雠。何使非臣(一作民)。何事非君之语。
大猛火
楞严经曰。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闲(一作间)狱。又曰。云何十因一者。淫习交接。发于相摩。研摩不休。如是故有大猛火。光(一作光)于中。发动如人以手自相摩。触煖相现。故有铁床铜柱诸事。(注淫习。研摩不休。自耗其精。则火界炽然于其生也。尚有痟渴内热等疾。则其死也。见大猛火宜矣。)余观楞严此言。尝以为疑。后阅因树屋书影。(周亮工著。河南祥符人。号栎园。明进士。清侍郎。)果有此事。有曰。曲周陈公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7L 页
令桐言。其邑富翁子妇。偕卧不复起。烟扑鼻如硫黄。衾半焦火烁之有孔。二体俱焚。惟一足在。王虚舟曰。焚砂石为龙火。焚金铁为佛火。焚人之火。是为欲火。(书影言止此。)人之一身。都是水火所聚。故道家以水升火降。为极工。医家以滋阴降火。为至要。淫欲者。譬之薪也。引而炽火。乃焚其身。理固然也。此惟外炽也。人以为怪。凡以色死者。皆内焚其府藏也。
顾伊论性
顾亭林(名炎武。字宁人。昆山人。明之遗民。著日知录。)曰。人亦有生而不善者。如楚子良生子越椒。子文知其必灭若敖氏是也。然此千万中之一耳。故公都子所述之三说。孟子不斥其非。而但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盖凡人之所大同。而不论其变也。若纣为炮烙之刑。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纣蹠虽恶。其本性岂全亶纯恶而无一善。亦无一刻善心或萌之时耶。此言大有病。)此则生而性与人殊。亦如五官百骸。人之所同。然亦有生有不具者。岂可以日(一作一)而槩万乎。伊藤氏曰。(名维桢。字原佐。日本人。著童子问。)孟子之意。本非谓天下之性皆善而无恶也。就气质之中。而指其善而言之。非离气质而论其理也。而其所谓善者。就四端之心而言。非谓未发之时有斯理也。(未发之时。果是空荡荡枯木死灰境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8H 页
界耶。全指气质而言。大是迂阔。)故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夫水之就下。在流行之时而可见焉。(夫水停蓄之时。自然具流行之理。故流行之时。无所碍滞。亦犹未发之前。已具发皆中节之理。)又曰。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言四端之心。人人具足。不假他求。犹四体之有于其身。而相离不得也。天下之众。间或有生而无目者。或有耳不闻者。或有四体不具者。其无有四端之心者。亦如此。如高阳氏不才子。子越椒羊古之类是已。犹有人之形而无耳目四体者。然人而无四体者。亿万人中之一二耳。人而无四端者。亦亿万人中之一二耳。(天下岂有无四端之人。此是顾伊之相同处。皆由于曲护。越椒等生而不善。以形论性。自归于不知性。)顾亭林。明末之博鸦(一作雅)鸿儒。伊藤氏。日东之道学高士。余尝读其书。敬其人。其不知性。不谋而同如此。余惜而驳正。周隋之际。性学卤莽之时。然武帝之诏。(姓字文讳邕。)论性甚正。有曰。民生而静。纯毅之性本均。感物而迁。嗜欲之情斯起。虽复云鸟殊世。文质异时。莫不限以堤防。示之禁令。朕君临万宇。覆养黎元。思振颓纲。纳之轨式。
陆游字务观
诗话曰。陆游字务观。母梦秦少游而生。故名其字而字其名。(诗话止此。)按冲虚经。(昌黎诗注。天宝元年。亲享玄元皇帝于新庙。以庄子为南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8L 页
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配享。缺 太清宫成。命工于太白山采白石。为玄元真像南面。玄宗肃宗像侍立左右。)云务外游不如务内观秦观盖取此为名及字也。(王阮亭池北隅谈曰。宋玉景文诗云。直翁 谓史相浩。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阴陆务观。放翁笑曰。我字务观。乃去声如何。把做平声押了。可为不详出处者戒。贞观亦去声。)
宋明制名之令
宋宣和中。禁民天王君圣字为名。明洪武二年。命翰林。定官民书礼仪式。禁革民间借先圣贤大国君臣汉唐晋宋等为名字。(张自烈曰。若是者。尊君父尊天。)德按苗贲皇。(春秋人。)溤野王。(汉人。)顾野王。(唐人。)骆宾王。(唐人。)杜于皇。(明遗民。名浚。字于皇。)耿帝德。(孙奇逢门人。)俱涉僭越。晋天福三年。于阗国王李圣天。遗使来贡。此蕃人。慕华文胜而夸侈也。刘彭祖。(汉宗室。)雷比干。(汉人。)刘箕子。(汉宗室。)庾黔娄。(北齐人。)金庾信。(新罗人。)金扬震。(本朝人。)令人解颐。至若乞伏炽。磐遣。乞伏孔子。击契。汗秃直。日本猎人。有大伴孔子。(大伴姓也。)汉有曲仲尼。太常卿。尤为僭妄。(古人以宋齐丘。自拟于孔子。以为愚也。此辈何足责。)道家乾坤。字仲尼。号伏羲。坎神。字大曾子。震神字小曾子。甚无谓也。清世宗雍正元年。命凡地方姓名及临文所用。遇先师圣讳。并加阝旁。(丘象升。顺治乙未进士。而雍正以后。诸书改为邱象升之类也。)读作期音。以昭至敬德。以为此虽出于崇道重儒之至意。而亦系后世文胜之弊。恐非我夫子之素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9H 页
心也。(后按宛委馀篇曰。汉有朱孙卿。许颜回。晋有王彭祖。梁有庾晏婴。祖孙登云。)
辽金蒙古国名
何孟春曰。契丹国号辽。实以镔铁为号。(案镔铁为刀。甚利。)张自烈曰。金国本名朱里真。外国古语。讹呼为女真。避契丹兴宗名。(案兴宗名宗真。)改女真。肃慎氏遗种。渤海兄族也。僻处契丹东北隅。一说其初酋长新罗人。号完颜氏。完颜者。犹汉言王也。女真妻之以女。生二子。传至阿骨打。因其国产金。有金水源。号曰金。(张说止此。)按蒙古方言。银曰蒙古。因为国号。女真方言。以金为爱新。故清朝之姓曰爱新觉罗。觉罗犹宗室后裔。盖自称金人之后裔。故以为姓。(案言鲭曰蒙古。因女真号国曰金。乃以银。号其国也。)
走桥
正月十五日夜。东国男女历游城中大桥。谓之踏桥。以为不踏桥。必病脚。此亦燕京风俗。帝京景物略。(明宛平人于奕正。与谭元春,刘侗著。)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朝鲜事三条
詹去矜曰。京师穷市上。有古铁条。垂三尺许。阔二寸有奇。形若革带之半。两面鼓钉隐起。(德按此是轿。盖四边装铁也。何足宝哉。堪哂。)欲易钱数十。人皆不顾。有高丽使客。旁睨良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89L 页
久。举五十金。畀鬻者曰。此名定水带。神禹治水时。得此带九。以定九区。平水土。若携归吾国。价累钜万。航海每苦水咸。一投水带其中。则立化甘泉。(东俗好说谎以欺中国。此其伎俩也。然鬻以五十金讹也。)遂命汲苦水数石。杂盐搅之。投水带。水沸作鱼眼。饮之甘冽。鬻铁者言。闯王陷京师时。自老中贵。盖先朝大内物也。(见周亮工书影。)○王于(一作子)一作寒碧琴记云。昔子瞻为登州司户参军。子由省之。携琴游大海。舟覆琴堕海。后高丽人得之。献王。王知为苏氏物也。藏之数百年。迨明崇祯间。高丽困于兵。请援。遣总兵某。帅帅(一作师)救之。濒行赠以琴。琴遂复还中国。(王阮亭曰。东坡年谱元礼八年。知登州。到郡才五日。即以礼部郎官召。作诗有五日匆匆守之句。公未尝为司户参军。少公亦未尝省公子登也。崇祯间。亦未尝遣师援高丽。于一好奇诞。而考證甚迹。每为人欺多此类。○见王士祯带经堂集。)○王光谦者。温州府诸生也。客于通洋经纪之家。初至日本。获利。继又往。飓风骤作。不知所之。见有山泊之。三月馀。有小艇数十来。问知中国人。载以往。此皆朝鲜徼外巡舡。(国中元无徼巡之事。)王召见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耶。因以浮于海为题。光谦援笔而就曰。久困经生业。乘槎学使星。不因风浪险。那得到王庭。王善之。三年。(岂有淹留三年之理。)始具舟资。送于辽。王赐甚厚。光谦在彼。诸臣僚赋诗高会。无不招致。临行。赆饯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0H 页
颇多。(见徐岳见闻录。)历考全史所载东国列传。诬谬特甚。尝与李姜山(书九)议。一一辨析驳正。作为不刊之典。以示天下。而浩汗未果成。今此三条。尤系无谓。故表出之如右云。
拟谢昭雪宗系表
皇明萧修撰良有撰拟朝鲜国谢赐昭雪宗系表曰。伏以圣德如天。丕冒裔夷之境。王言若綍。明昭世系之传。诬雪先臣。感深后代。臣申谢臣惟人本乎祖。义不忘先。凡玆戴发含齿之伦。皆知木本水源之谊。岂曰异域而无是心。伏念臣先祖(某)系出全州。忠闻上国。回戈鸭绿。夙输内向之诚。嗣位(嗣位二字有病)朝鲜。寔迫众推之会。是以高皇帝命名曰(旦。臣德懋按 高皇帝命国号为朝鲜。而未闻 改赐御名。夫朝典日下一义同。故良有转讹而混称欤。或者。中国别有书载此事欤。李廷馨东阁杂记。只载 太祖即祚。改御讳。使郑道传撰表德以进云。则亦非 高皇帝改赐。)赐号为王。系既昭然。义亦甚正。夫何谗人罔极。造语不根。诬以弑逆名。指为仁任之子。穷荒绝徼。流传易以见疑。袭舛承讹。久远何由昭雪。伏遇皇帝陛下乾坤为量。日月同辉。合夷夏以并包。辫发雕题。尽蒙覆露。穷幽遐而毕照。覆盆蔀屋。得辉光明。臣幸际熙时。冒陈掩抑。诚不忍忘其祖。讵知得请于天察。今是而昨非。爰改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0L 页
疑而传信。载之会典。尽刊旧史之文。赐以敕书。俾作世家之宝。先臣之心迹。晦而复明。累叶之源流。乱而复正宁。独云初之裔。世世铭恩。环玆日出之区。人人咏德。敢不益坚忠悃。永受藩篱。虽大造难酬。斯勉希乎犬马。即此生莫报。尚誓戒于子孙。右出 皇明馆课。经世宏辞。(太原王锡爵元驭父增定。四明沈一贯肩吾父参订。)大抵被诬一节。载于高皇帝祖训。故旧史可正。会典可改。惟祖训事系重大。不可移易。纂修史传之家。有二歧。亲见改修会典之人。明知其被诬。其所著述。无不昭洗。但后来之人。必以 祖训为信史。故著书引用。无所容贷。至于朱璘而极矣。变诬事起于国初。则恨不于 高皇帝生时。亟改祖训也。只是当时任事者之责也。
东国史
留记。(高句丽始用文字时。有人记事一百卷。名曰留记。不传。)新集。(婴阳王诏太学博士李文真。约古史为新集五卷。不传。)鸡林杂传。(新罗金大问著。不传。)花郎世记。(金大问著高僧传,汉山记。不传。)新罗殊异传。(崔致远著。)古今录。(高丽朴寅亮著。)三国史记。(高丽仁宗。命金富轼撰进。徐四佳笔苑杂记曰。三国史掇拾通鉴三国志南北史隋唐书。为传纪表志。已非传信之书。至于记事。每引所出之书。尤非作史之体。又如侵伐会盟等事。以一事而叠书于三国纪。文不稍变。不足取。)三国史略。(河崙李詹权近等。将三国史加檃括。革其鄙俚。芟其繁芜。)三国史节要。(徐居正编进。)三国遗事。五卷。曰记异二卷。曰兴法。曰义解。曰神咒。曰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1H 页
通。并三卷。第五卷之首曰。国尊祖(一作曹)溪宗迦智山下麟角寺。住持圆镜冲照大禅师一然撰。其说荒诞。 高丽本史。(金宗瑞郑麟趾撰。开刊中国盛行。)高丽国史。(我太祖命郑道传郑总等。撰进。郑总序。自元王以上。事多僭拟。今以其称宗者书王。称节日者书生日。诏则书教。朕则书予。所以正名也。○采摭各朝实录及闵渍纲目,李齐贤史略,李穑金镜录。仿左氏编年。三年而成。卷数为三十七。)校雠高丽史。(我 英庙以郑道传等所撰高丽史。元宗以上。有所追改。似失其真。 命柳观,卞季良。更取元宗以上实录。比较新史。如改宗为王。节日为生日。太后曰。太妣。太子曰世子之类。复从当时旧史。)高丽史略。(李齐贤撰笔苑杂记曰。高丽本史长编成于本朝。金宗瑞,郑麟趾尝见郑总序云。恭悯朝李齐贤撰史略。止于肃宗。李仁复,李穑撰金镜录。止于靖宗。史略。虽不见全书。齐贤之论行于世。金录不见其书。疑其书之未成也。本朝 命郑道传郑总。撰高丽史。郑总为序。然不见其书。疑其书之未成。抑有未尽处。不之传耳。)高丽史节要。(李克堪等。修进高丽全史。又裒集事迹之关于世教者。表年叙事。以便考览。)东国通鉴。(凡二部。一撰者阙。三朝鲜四郡二部三韩三国新罗纪合四卷。高丽纪十二卷。凡十六卷。○又一徐居正撰。初 世祖命文局。撰东国通鉴。未就绪。 成庙朝徐居正启陈。续撰书成。凡五十七篇。三国纪八卷。新罗纪四卷。高丽纪四十四卷。三国以前杂采诸书。称外纪为一编。同撰诸儒臣郑孝恒,孙比长,李淑瑊,金淬,李承宁,表沿沫,崔溥,柳仁洪,李克墩。克墩序。)东国史略。(凡五部。○一权近撰。○一朴祥撰。三朝鲜四郡二部三韩三国纪一卷。新罗纪一卷。高丽纪四卷。○一李堣撰。○一柳希龄撰。凡十二卷。先提其纲。后叙其实。以中国东国传授总图。历代国都分理世系等图。及世年歌。置其首。○一闵齐仁撰三卷。)东史纂要。(吴沄撰。三朝鲜四郡二府三韩三国高丽。三国时。小国僭国略记。其国都年代。为一卷。高丽名臣传五卷。叛逆权凶传一卷。○自叙曰。就三国史节要,东国通鉴等书。撮其要。略记其国都年代名臣行迹。旁引诸书。以补其遗。叛逆权凶。别录于下。分为八卷。印布之。略于纪。未为完书。更就原史。自新罗始祖甲子。至高丽恭让王壬申。一千四百四十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1L 页
九年间事迹。删冗节约。纂成君王纪。乃刊去前刻。第一卷以后。撰纪。依训义纲目例。分作上中下四卷。追刻而弁之篇首。)编年通录。(高丽金宽毅撰。宽毅毅宗时人。仕为检校军器监。高丽史引用。)编年纲目。(忠宣王。命闵渍修撰。)王代宗录。(金宽毅撰。徐居正曰。金宽毅,闵渍。于高丽世系。曰龙孙。曰唐贵姓者。皆诞妄无实。显宗朝黄周亮。撰太祖以下七代实录。无一言及此。若如是说。丽祖。舍曾祖不祖。而反祖曾祖母之父。然后之撰丽史者。取以附外纪。何耶。)世代编年。(忠穆王。以闵渍所撰纲目。多所阙漏。命李齐贤等。更撰世代编年以进。)编年通载。(睿宗命洪灌。撰集三韩以来事迹以进。)古今金镜录。(李穑李仁复撰。)金镜录。(郑可臣撰。)帝王韵记。(李承休撰。上卷论中国帝王授受兴亡。而下卷论东国君王开国年代之事。中国则七言诗。东国则五言诗。押韵以纪之。)治平要览。(英庙命儒臣撰之。自周迄元。东方自箕子终丽代。国家兴衰。君臣邪正。风俗污隆。政教臧否。凡关彝伦。无不载之。)历代世纪。(阙撰人。)历代年表。(徐居正撰。上自帝喾甲子。下至成化戊戌。东方则自檀君戊辰。迄本朝凡三千八百十一年。上列甲子。下注年代。)历代年纪。(金时习撰。)历代帝王纪。(阙撰人。鱼叔权考事撮要序曰。所载太略。而颇涉于国乘。)历代歌。(吴世文撰。从大金贞祐七年己卯。逆数至四万九千六百馀岁。为盘古开辟戊寅。)历代世年歌。(英庙十八年表章。曾先之历代世年歌。 命大提学尹淮。参注释。独元朝阙焉。补以张美和之诗。东国年代。不可不知。命判书权蹈撰次。仍为注解。 亲加睿裁。极为明备。)历代要录。(内外二篇。柳希春编自题曰。昔司马公作稽古录。此编历代要录之意也。谨取先儒要论。粗加详节。起上古迄于元。)国朝宝鉴。(世祖朝。命申叔舟等撰。 太祖太宗世宗文宗宝鉴。名目国朝宝鉴。 肃宗朝李端夏撰。 宣庙宝鉴。 英宗朝命李德寿等撰。 肃庙宝鉴。 今上五年。以六朝以外十三朝宝鉴不备。 命赵㻐撰。 定宗端宗睿宗仁宗景宗五朝事实。郑昌圣撰。 世祖朝事实。金鲁镇撰。 成宗朝事实。洪良浩撰。 中宗朝事实。徐有邻撰。 明宗朝事实。闵钟显撰。 仁祖朝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2H 页
实。金熤撰。 孝宗朝事实。李命植撰。 显宗朝事实。赵㻐李命植金熤撰。 英宗朝事实。并前三宝鉴。合刻为十九 朝宝鉴。仍称国朝宝鉴。凡六十八卷。又有别篇。所以纪 仁祖孝宗显宗肃宗英宗五朝酬报 皇恩之大义也。)东海野言。(许篈裒稡诸家小说。录为此编。)石潭日记。(李珥撰。一名经筵日记。)野史初本。(六卷。李植撰。如石潭日记。颇称详备。)丽史提纲。(俞棨撰。)东史会纲。(林象德撰。弱冠纂辑。未成。年才三十而卒。夫人朴氏。判书师洙之妹也。博通经史。续成之。刊行于世。)东史纲目。(安鼎福撰。)东国历代总目。(洪万宗撰。)历代帝王传世图。(朴繘撰。)经世指掌。(洪启禧撰。)皇极一元图。(徐命膺撰。指掌始于唐尧。此则起于伏羲。)东史撮要。(阙撰人。颇详要。)春坡日月录。(李星龄撰。)青野漫辑。(李震秀撰。)震乘记要。(阙撰人。颇汗漫。)东圃汇言。(金时炜撰。国朝典章极其精要。有补史家。)纪年儿览。(李万运撰。中国自太古。至于清。东国自檀君。至于 本朝。详计年纪。略寓书法。中国东国下。又各附历代地界郡邑总数。较诸家纪年。最为精简。德懋亦为订补凡七编。)东贤事迹。(权近编。东国名贤行迹。)东国名臣行迹。(阙撰人。)东国名臣言行录。(有二部。一周世鹏撰。○一柳成龙撰。或未详。)东国名臣录。(金堉撰。)东名臣录。(吕光宪编。自三国至高丽。著辑精神。)国朝名臣录。宋成明(一作辑)四百一人。迄于孝庙朝申参校。 东儒师友录。(朴世采辑。)续东儒师友录。(李世焕辑。)此外野史之流。若朝野佥载。朝野记闻。海东野乘之属。不可胜记。以上所录不过耳目所及。或传或不传。或不刊行者。而史家者流。想不止此。
(一作网)
三才图会曰。国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风。乃以丝结网。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2L 页
以束其发。名曰网巾。识者。有法束。中原四方平定之语。(洪湛轩大容谓钱塘严铁桥诚曰。网巾以马尾戴头上。此冠屦倒置。诚曰。何不去之。湛轩曰。安于古常。且不忍忘明制耳。仍论妇人缠足曰。网头缠足。乃中国厄运之先见者。德以为额上系巾痕。大是不好。)蚓庵琐语。(王逋肱枕甫著。)网巾之制。创自明太祖。微行神乐观。见道士以茧丝结小网。问以何为。曰。用以约发。网口以帛作边。多边字(一作子)。边字(一作子)两幅稍后。缀二小圈。用金玉或铜锡为之。(按不载中朝圈子品级。何也。东国则一品。漫玉圈。二品。用金牵牛花㨾。梅花㨾。双螭。三品。用玉牵牛花。梅花等㨾。四品以下。至士庶。用玳瑁羊角。丧人用牛蹄。尝见诗人严继兴玉圈雕花奇巧。乃袁崇焕物云。)边子两头。各系小绳。交贯于二圈之内顶。束于首边。与眉齐。网缠统加一绳。名曰网带。收约顶发。取一网立而万法齐之意。前高后低。形似虎坐。故总名虎坐网巾。(东俗前高。而两鬓上稍低。曰八字网巾。)太祖喜。立命道士。官结数十顶。颁行天下。(案蓝仁字静之。明初人。赋网巾曰。白头难掩雪霜踪。纤手穿成络索同。映带暮年微矍铄。遮藏秋色久髼松。牵丝秪讶蛛临户。览镜翻惭鹤在笼。便与黄花相见好。不愁破帽落西风。)至万历间。民间始以落发。马鬃代丝。(案东国亦应随中国用丝用鬃。而不可考。今只用马尾。尸用黑缎代网。丧人以布代之。凡马尾网巾。两端系处及着圈处。用黑缎半。寸寸縺饰。有重服者。以白易。)制府县系囚有司。不时点闸。天启中。囚苦仓卒间除网不及。削去网带。止束下网。名懒收网。便除顶也。民或效之。然搢绅端士。不屑也。十年来。天下皆带懒收网。网带之制。遂绝。(案今网巾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3H 页
之制。先织边子。若组广指大。仍结网。广周尺二寸馀而止。仍条条纵立上端。各成彄以贯统绳。懒收网既不用带。则条条纵立者。能不乱垂。似不与东制相同。而穿带处。亦只网目。今考三才图会。果然上下同网。而上一半稍细于下一半。盖懒收网服妖也。其将剃发之兆也。甲申之乱。公卿大夫自魏藻德以下。坐纳金不多。因系考掠者相望。亦验懒收网也。尝闻中国戏子用网巾。或贸于东人。安南琉球。亦着网巾。而常时不着。而朝贡时暂带之。尝谒李如松画像于平壤。边子甚阔。 英宗朝禁阔边。只许周尺半寸。今则太狭云。)又男子蓄发。未冠之先。用边子。自前至后。系束首发。名曰边子勒头。余儿时。犹及见之。后除矣。案枕甫当鼎(一作革)之际。眷眷于明制。故其言甚详。 因树屋书影。(周亮公元亮著。)新安丁南羽言见唐人开元八相图服。皆穿(一作窄)袖。有岸唐巾者。下露网纹。是古有网巾矣。或其式略异耳。(案网巾古縰及帻之类。縰帻皆掩发之具。则唐人所著。亦此类。其曰网纹者。似是用孔方縠为之也。)天禄识馀。(高士奇澹人著。)网巾之制。出自明初。时有发束。中圆四方平顶之谣。或曰。杨维桢。制此戴之。以见太祖。
斗昴
五杂组。(陈留谢肇浙著。)北斗相传如豕状。唐一行于浑天寺中。掩获群豕。而北斗不见一云。北斗九星。七见二隐。和汉三才图会。(日本良安尚顺编。)引宿辉经云。昴为六星火神者。不知其据也。天文书云。以望远镜窥之。则昴七星。而实则三十七星也。(图会所引止此。○尝闻昴星主胡本七星。而自清入承大统以后。一星入紫垣。故昴止六星云。案晋书天文志。昴七星。天之耳也。此六星曰卷舌。主察。知佞谗。中一星曰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3L 页
天谗主巫医。或曰。彗埽昴毕。蒙古以亡。今察昴果六星。)步天歌。(丹元子著。)三垣二十八宿。并附近星。总计二百八十三座。一千五百六十五星。微星万一千五百二十。天皇会通。(王应电著。)星一千四百六十五。为座二百八十三。张衡曰。中外之官常明者。百有二十四。可名者。三百二十。为星二千五百。微星之数万一千五百一十。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二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案南极入地。自古不知南。维有几星。利玛窦始亲见之作图。自制名如三角星,孔雀星之类。皆象形。)
暹罗日本使臣
大明成化十三年。暹罗国。遣使群谢提素英,必美亚二人。来贡方物。美亚。本福建汀州士人。谢文彬也。昔因贩盐下海。为风飘入暹罗。仕其国。尝至南京。其从者瓒偶遇识之。为织殊色锦绮。贸易番货。事觉下吏。始吐实。正德六年。日本遣使臣朱素卿。来贡。求祀孔子仪注。不许。鄞人朱澄告言素卿。本臣从子。叛从夷人守臣以闻。以素卿正使释之。此二事。大抵略同。沿海人之往各国贵显。或施其才学者多有之。而人自不知耳。清夜录曰。(宋俞文豹著。)庆历中。华州士人。张元昊累举不中。落魄不得志。负气有纵横材。尝薄游塞上。有经略西鄙意。雪诗云。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4H 页
满天飞。欲谒韩范二帅。耻自屈。乃刻诗石上。使人拽之市而笑。二帅召见。踌躇未用。间已走西夏。与曩霄谋。抗朝廷。连兵十馀年。秦桧当国。时。有士人。假其书谒杨州守。守觉其伪。以白金五百两。缴原书。管押以回。秦接见之。即补以官资。或问其故。曰。有胆。敢假桧书。若不以一官束缚之。则北奔胡。南走越矣。观秦此举。加韩范一等矣。(俞说止此。)愚以为后世用人。科第以限。士文法以束人。又从以资格门阀局之枳之。其贤者固甘受穷饿枯腐而死。至若负气赍志莽宕磊落之流。不激而作贼。则往往为他国之用。非国家之利也。故唐之黄巢。宋之侬智高,张元。(张元。即张元昊也。)明之牛金星。皆愤于落第。起而为盗贼者也。至于我国。林巨正徐文之徒。(以强盗横行海西。 明宗壬戌。遣南致勤。讨诛之。)使之驾驭若有术。亦将需用于国家矣。(案五杂组曰。倭酋关伯。吴越诸生。累不第入海。讹甚。)
三尸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著。)上尸青姑。伐人眼。中尸白姑。伐人五脏。下尸血姑。伐人胃。命一曰尸虫。道家言。人身有尸虫三。处腹中谓之三彭。玉函秘典。(道藏书名。)上尸彭琚。(五杂组作倨。)小名阿呵。中尸彭瓆。(五杂组作质。)小名作子。下尸彭𤩝。(五杂组作矫。)小名季细。守尸之鬼曰。破射。每庚申夜。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4L 页
伺人昏睡。陈其过恶于上帝。减人禄命。故道家遇是夕。(案皮日休白居易皆守庚申东国只守岁末庚申。)辄不睡。卧时左手抚心。呼三尸名。令不敢为害。虞兆湰曰。彭字书一训作近。而倨傲之性。质见之性。矫戾之性。人人有之。而三尸奏帝者。不过谓人之性。一近于倨傲。一近于质见。一近于矫戾。则罪过日多。而上帝视之。其所谓守庚申者。正欲人断除。此三种性情。方可入道也。盖庚。取更新之义。申。取申明之义。道士陈紫宵诗云。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尔三彭说是非。案虞说陈诗。足破邪怪。
姓名连意
日知录。(顾炎武著。)古人取名连姓为义者。绝少。近代人命名。如陈王道,张四维,吕调阳,马负图之类。榜目一出。则此等姓名。几居其半。不知始自何年。尝读通鉴。后汉有虢州伶人靖边庭。胡身之注曰。靖。姓也。优伶之名与姓。通取一义。所以为谑也。考之。自唐以来。如黄幡绰。云朝霞。(唐书魏谟传。)镜新磨。(五代史伶官传。)罗衣轻。(辽史伶官传。)之辈。皆载之史书。益信其言之有据也。嗟乎。以士大夫而效伶人之命名。则自嘉靖以来然矣。案顾亭林之该博。何不知姓名连意者。自古有之。而不昉于唐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5H 页
乎。但多偶然相连不尽。如唐以后之有心而连也。今考自周至隋。廉洁。(孔子弟子卫人。)白圭。(周人。)乌枝鸣。(齐大夫。)沃焦。(吴人见神仙传。)贯珠。(齐人。)神通。(汉中郎将。)班彪。(汉班固父班与班同。)田畴。(汉北平人。)田礼。(袁绍别驾。)偏倚。(汉都尉。)天高。(汉长社令。)冠玉。(汉人。见列仙传。)锦被。(汉郎中令。)谏忠。(汉御史。)战兢。(汉谏议大夫。)直不疑。(汉。)古初。(汉人。)陆续。(汉人。)牛牢。(光武微时友。见池洲府志。)未央。(汉人。知天文。见李淳风乙巳占。)雷同。(蜀将军。)华表。(华歆字仕晋。历太常卿。)解系。(晋雍州刺史。)解结。解系第(一作弟)御史中丞。 龙衮。(南北朝时人。撰江南野史。)皮豹子。(北朝魏名将。)临深。(后赵秦州刺史。)元亨。(隋卫州刺史。)柳条。(隋御史。)余尝恶高丽史。有安刘勃。毛西河集。有刘勃安之命名。甚贱而不典也。姜渭老,田见龙,尹起莘,赵完璧,河一清之流。到处相逢。指不胜屈。韩氏必曰。后俞,景俞,宗俞,景琦。裴氏必曰。景度,后度。滔滔皆是。讫可休矣。亭林之训。岂不峻整。(有人言。尝见监试榜中。有金生丽,玉出昆。令人绝倒。)
恭悯王画
高丽恭悯王手写坡平君尹侅像及尹栗亭泽,李杏村岩像以赐之。又写秋山图。赐尹密直虎。达磨折芦渡海图。童子普贤六牙白象图。觉云龟谷大字。赐曹溪宗师云公。尝见李洛瑞(书九)家藏恭悯王天山大猎图。破绢翩翩如坏蝶翅。只馀麖麚数三群。画如藕丝。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5L 页
真天人之笔也。
姓与名同意
马牛羊翠䲶鸯乐欣谐。(俱见急就章。)寅午辰。宋(一作元)延祐初嘉兴教授。 兰芙蓉。(唐人。)近世有姓一。(或曰姓壹。)名二三。字五六者。为军门哨官。此姓名同意者也。又有名与姓字同者。司马马。(汉人。见印薮与金孝子,郭狗狗为的对。而但司马姓也。而狗狗名也。)尧宗尧。(宋元符进士。)程名程。(清金山知县。)席前席。(震泽人。参订明诗综。)定定。(字伯安。高昌人。明洪武间。广德州同知。)有子有。(孔子弟子。有若。字子有。)文文起。(明文震孟字文起。)
明年号
明永乐年号。与前凉张重华。五代蛮贼张遇贤,宋方腊伪年号同。天顺年号。与金杨叛儿,元阿速急八伪年号同。正德年号。与夏主李乾归伪年号同。天启年号。与南朝陈时梁永嘉王庄。北朝魏时宋元法僧伪年号同。案南诏(一作朝)。亦有天启年号。日本亦有弘治永历年号。 堂堂天子年号。与伪贼同。而漠然不知。当时宰相。可谓不学。
文人手书
韩文公。手书欧阳,四门哀辞而识之曰。余生平手书仅此二通而已。以遗崔清河,刘彭城。王弇州。作李良材墓志。手书其志于卷。与其子焉。李沧溟书甚拙。钟伯敬归熙甫。俱手笔甚拙。
蔗横生
宋神宗。问吕惠卿。蔗字从庶何义。对曰。凡草木种之。俱正生。蔗独横生。(张尔公曰。草木横生者非一。岂惟蔗为然。吕氏御人以口给。类如此。)盖庶出也。故从庶。(吕说止此。)案左思蜀都赋。旁挺龙目。侧生荔枝。相如赋作离支。黄山谷题杨妃病齿图云。多食侧生。损其左车。(案颊为辅。故齿为车。)亦知荔支之支。支庶之支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6H 页
割肝
余尝读一统志及史传记。孝子往往有割肝疗亲病而不自死者。而窃怪之。又读留溪外传。(陈鼎著江阴人。)有赵希乾。割胸探心。误割肠尺馀。烹而疗母。仍创合。粪从胸下。以管出。(闻杨州有人。与邻人斗。不胜忿。拔刀自剚腹而肠突出。因割其肠。仆地气窒。旁人纳肠于腹。以药傅之。久之创瘉。肠一头。不尽纳。垂其孔于脐上。而粪出焉。其人尚在云。)又孙阿堵,王祚昌,张三爱,潘焕。皆割肝瘉亲。俱创合无𧏮。又记李孝妇割肝疗亲事。此皆明清间事。记订明白。又吴介玆(晋)。作闵孝子传。孝子刺胸割心。疗父病。以药傅之。诘朝无创痕。此尤理之不可晓者也。
多名多字
明崔丹。字道母。更名子忠。字开予。又字青蚓。(工诗善画。)归庄字元恭。(震川之孙也。字本玄恭。回避仁帝讳改元。)崇祯中。忽请于学使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6L 页
者。改名祚明。自是以后。或称归妹。或称归乎。来表字或称元功。或称园公。或称县弓。则号恒轩。亦号普明头拖。又号鏖鏊钜山人。(鏖。乌刀切。杀也。鏊音傲。烙饼平锅。)清毛奇龄。又名甡。(避仇时所称。又名王彦。)有字十五。曰大可。曰初晴。曰春庄。曰春迟。曰齐于。曰晚晴。曰于。曰秋晴。曰两生。曰更生。(两生更生。名甡时字。)曰僧开。曰老晴。曰西河。曰僧弥。曰二晴。号西河。
渤海通日本
渤海文明富彊。外夷中之最盛者。文迹荡然无考。唐书渤海传。亦甚寥寥。柳检书得恭。搜罗古书。撰渤海考一卷。盖与日本南北绝远。风马牛不相及。亦无所相资。而间关海路。称臣奉表于日本。不啻屡度。今考倭史。只录二段。续日本纪。(菅野朝臣真道等撰。)圣武天皇天平四年九月庚寅。渤海郡使首领高斋德等八人来。著出羽国。遣使存问。兼赐时服。十二月丙申。遣使赐高斋德等衣服冠履。渤海郡者。旧高丽国也。淡路朝廷七年冬十月。唐将李绩。伐灭高丽。其后朝贡久绝。至是渤海郡王。遣宁远将军高仁义二十四人朝聘。而著虾夷境。仁义以下十六人。并被害。首领斋德等八人。仅免死而来。五年正月甲寅。天皇御中宫。高德斋等。上其王书并方物。其词曰。武艺启。山河异域。国土不同。延听风猷。但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7H 页
增倾仰。伏惟大王。天朝受命。日本开基。奕叶重光。本支百世。武艺忝当列国。滥总诸藩。复高丽之旧居。有扶馀之遗俗。但以天崖路阻。海汉悠悠。音耗未通。吉凶绝问。亲仁结援。庶叶前经。通使聘邻。始乎今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别将舍那娄二十四人。赍状。并付貂皮三百张奉送。土宜虽贱。永敦邻好。于是斋德等八人。并授正六位。上赐当色服。仍宴五位已上。及斋德等。赐大射及雅乐。日本逸史。(上鸭祜之县主撰。) 昭弥天皇延历十五年四月戊子。渤海国。遣使献方物。其王启曰。哀绪。已具别启。伏惟天皇陛下。动止万福。寝膳胜常。嵩璘视息苟延。奄及祥制。官僚感义。夺志抑情。起续洪基。祗统先烈。朝维依旧。封域如初。顾自思惟。实荷顾眷。而沧溟括地。波浪漫天。奉膳无由。徒增倾仰。谨差庭谏大夫工部郎中吕定琳等。济海起居。兼修旧好。其少土纳。具在别状。荒迷不次。又告丧启曰。上天降祸。祖大行大王。以大兴五十七年三月四日薨。背善邻之义。必问吉凶。限以沧(一作溟)。所以缓告。嵩璘无状招祸。不自灭亡。不孝罪苦。酷罚罪苦。谨状力奉启。荒迷不次。孤孙大嵩璘。顿首。又传奉在唐学问僧永忠等所附书。渤海国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7L 页
者。高丽之故地也。天命开别天皇七年。高丽王高氏。为唐所灭后。以天之真宝礼祖父天皇二年。大社(案社当作祚)荣始建渤海国。和铜六年。受唐册主。其国延袤二千里。无州县官驿。处处有村里。皆靺鞨部落。其百姓靺鞨多。土人少。皆以土人为村长。大村曰都督。次曰判吏。其下百姓。皆曰首领。土地极寒。不宜水土田。俗颇知书。自高氏以来。朝贡不绝。
字典引辽史
字典謜字注。引辽史世祖纪。高丽王世子王謜来朝。案辽时。本无所谓世祖。辽史。即元史之讹也。謜。即忠宣王也。
金膏
石药。有可以接骨者。俗名散骨。方书称自然铜。案穆天子传。示汝黄金之膏。束晢(一作晰)曰。金膏可以续骨。崔寔政论呼吸出纳。非续骨之膏。无乃自然铜之本名。为金膏欤。
五鬣松
我东以海松子为柏子。盖误也。通雅。(方以智著。)萧炳言。五粒一丛。五叶如钗。即新罗海松子。如小栗三角。其仁香美。粒是鬣误。癸辛杂识。(周密著。)栝松每穗三须。而高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8H 页
丽所产。每穗五鬣。新罗国记。(撰人俟考。)松树大连抱。有五粒子。形如桃仁。而稍小。皮硬。味如胡桃。清异录。(陶谷著。)新罗使每来多鬻松子。名玉角香。又名龙牙子。以此赂公卿家。案中国。以海松子。为油松果松。
掘柘枝
丹铅录。(杨慎撰。)乐苑云。羽调有柘枝曲。商调有掘柘枝。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于二莲花中藏之。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呈。实舞中雅妙者也。段成式寄温庭筠云蓝纸诗曰。三十六鳞充使时。数番犹得寄相思。待将袍袄重抄了。写尽襄阳掘柘词。今温集中有掘柘词。掘音担。我国乐。有鹤舞。藏二女童于莲花中。又有两人。被鹤楦而舞蹁跹。以咮坼开莲花。二女对舞花中。此是掘柘枝遗意。
一钱加倍数
假令初一日一钱。初二日二钱。初三日四钱。日日加倍。计至三十日。该钱为五兆三亿六万八千七百九两一钱二分。○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一百二十八○二百五十六○五百十二○一千二十四○二千四十八○四千九十六○八千二(一作一)百九十二○一万六千三百八十四○三万二千七百六十八○六万五千五百三十六○十三万一千七十(十二)○二十六万二千一百四十四○五十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八○百四万八千五百七十六○二百九万七千一百五十二○四百十九万四千三百四○六(一作八)百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八○一千六百七十七万七千三(一作二)百十六○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六千七百十万八千八百六十四○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一万七千七百二十八○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二(一作三)万五千四百五十六○五万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 兆亿万千百两钱分
姓名奇僻
姓之奇僻者。降垣。(阜平人。宣德中山西都司经历。)饥恬。(汉滇昌大豪。)狸。(舜时八元季狸之后。)悲。(孺悲之后。)辜甫。(宋泉州人。嘉祐中登科。)奴管。(高邮人。嘉靖中登科。)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8L 页
章。(王莽将。)豚少公。(汉人。)冤。(冤句县名。)难从党。(南北朝人。出镇河东。)奸兰。(万历间山后人。平山卫千户。)蛸。(即萧氏。齐武帝。以巴东王子响。叛逆。改为之氏焉。)枭。(隋炀帝诛杨玄感。改其姓为枭氏。)鹅。(明河南郑县。有鹅氏。)呙拯。(南唐歙人。)蛇元。(南朝建武将军。)蜗。(见姓苑。)丧左。(楚大夫。)羌迪。(石冰将。)忙义。(正德中常德卫千户。)刑穆。(汉大司徒。)忧。(见姓苑。)不准。(晋汲郡人。得竹书。)蚁逢。(汉人。见印薮。)鬼臾区。(周人。见素问。)虺。(见姓苑。)虏。(见姓苑。)狗未央。(汉人。见印薮。)痛无忌。(周人。见急就篇。)彘恭。(周时人。)败崇美。(五代晋时守泽潞。)患。(见姓苑。)贱琼。(汉右北平太守。)独立。(永乐间举人。)蝮。(唐武后。杀武惟良。改为蝮氏。)辱。(见姓苑。)毒。(见纂要。)浊。(见货殖传。)乞力。(五代人。)弗砻。(汉人。见印薮。)没未央。(汉人。见印薮。)刖。(见姓苑。)渴。(见姓苑。)杀。(见姓苑。)落子渊。(南北朝虎贲将。)贼利。(吴人。)疾敬。(弘治间贡士。)急。(见姓苑。)妾胥。(见印薮。)池北偶谈。(王士祯撰。)予在仪曹时。见有宛平人碧某者。吏误作碧。其人不应。问之云。碧音如樊。此万姓统谱奇姓通诸书。所不载者。高密有姓。音閦。又禚姓音卓。诸城有姓。音支。又寿光有鳖姓。河南有骊姓。吾邑有俳姓。壬子典试四川。有副榜(一作某)。音拓。明有指指(一作挥)八通副将九聚。○名之奇僻者。新稚狗。(晋大夫。)番亡。(汉人。)何失。(元人。能诗文。)张买奴。(南北朝平原。该博经义。国子助教。)羊雅仁。(南朝梁度晋候。)皇犬子。(初名太子。南朝梁人。)刘渴。(北朝魏忠臣。)阎没。(魏大夫。)宛射犬。(郑大夫。)赵拔扈。(南朝新城人。)赵震动。(拔扈兄。)傅竖眼。(北朝魏散骑常侍。)建牛吾。(见印薮。)郭狗狗。(见元史列传。)宁猪狗。(见元史列传。)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9H 页
猱头。(见元史。)刘仕貆。(见明史列传。)马足轻。(见明史列传。)罗衣轻。(见辽史。)萧韩家国舅。(见辽史。)刘杀鬼。(见画品录。)刘乌贼。(见画品录。)(见穆天子传。)邦辟勿丁咓。(字汇补。咓音瓦。宋熙宁七年。赐姓名赵从义。)盖咓。(宋赐姓名赵秉义。与邦辟勿丁咓。俱西族瞎征之后。)结咓龊。(亦人名。)苦唒。(汉贼名。见朱俊传。)肰。(玉海孝经郑氏注。咸平中。日本僧肰所献。)阿噔啜。(见五代史。)王晋𤍔。(明铅山人。见谥法纂。)朱谋㙔。(㙔俗韩字明宗室。)赵𢎪安。(𢎪音旦。见柳州集。)王知𢏅。(𢏅音冰明宁河人。)赵不愿。(宋宗室。)范元𠎶。(字汇补。𠎶音宰。楚人。湖广俗字。)熊八𠎶。(注见上。)(见穆天子传。)陇㭮。(宋时。赐陇㭮姓名曰赵怀忠。见宋史。)朱惟燱。(高子遗书。明宗室。)朱日爃。(字汇补。明昆山人。)庞𥼴。(见韩非子。)胜𦟓(见战国策注。)赵士皘。(宋宗室。)李周𧬤。(见唐书宦者传。)赵师𨎣。(宋宗室。)𨖄磬。(考古图。有𨖄磬铭。)荀霬。(音翼。见三国志。)朱充𩶀。(明宗室。)靳𪏘。(见战国策注。)(见印薮。)周天王诸侯名之奇僻。胡齐。(周釐王。)夷。(周周王。)夷吾。(吴子。)夷昧。(吴子。)夷𦤎。(晋灵公。)夷吾。(晋惠公。)夷。(晋昭公。)夷。(曹僖公。)夷。(郑灵公。)胡。(蔡仲。)与夷。(宋殇公。)丐。(周敬王。)骄。(周安王。)骄。(晋哀公。)扁。(周显王。)敖。(鲁武公。)戏。(鲁懿公。)雠。(鲁顷公。)仇。(晋文侯。)诡诸。(晋献公。)髡。(卫康伯。)荒。(蔡白。)不信。(韩简子。)宫涅。(周幽王。)弗涅。(鲁惠公。)黑背。(晋公。)黑肱。(鲁成公。)黑臀。(晋成公。)黔牟。(卫公。)黔。(卫献公。)脾。(曹太公。)哙。(燕王。)汉宗室名之奇僻。郢客。(楚夷王。)将闾。(齐孝王。)终古。(川王。)熊渠。(胶东王。)胡。(济北王。)辟疆。(赵文王。)买。(梁恭王。)毋伤。(梁贞王。)彭离。(济东王。)不识。(济阴王。)不周。(河间王。)庆忌。(鲁孝王。)非。(江都王。)彭祖。(赵敬肃王。)附胊。(长沙王。)鲁人。(长沙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499L 页
位。(中山王。)云谷。(广德王。)去。(广川王。)膊。(昌邑王。)嚣。(楚孝王。)箕子。(中山王。)罢军。(管共侯。)戎奴。(管侯。)雄渠。(白石侯。)自当。(安成侯。)不害。(浮丘侯。)楚人。(平望侯。)革生。(临众侯。)鼻。(平的侯。)利亲。(平的侯。)帅军。(平度侯。)奴。(临胊侯。)豨。(雷侯。)犊。(尉文侯。)胡伤。(封斯侯。)未央。(薪馆侯。)(一作匈)(距汤侯。)曜丘。(五据侯。)寓世。(利昌侯。)山𥞂。(安众侯。)母妨。(安众侯。)丧。(安众侯。)㱈。(安众侯。)钉。(有利侯。)外人。(山原侯。)罢师。(柳侯。)莫如。(柴原侯。)将夜。(乘丘侯。)罢胡。(高丘侯。)过伦。(樊舆侯。)异众。(樊舆侯。)狩燕。(洮阳侯。)骨。(众陵侯。)舞。(虖葭侯。)妨。(广饶侯。)蟜。(魏其侯。)周舍。(洨侯。)集古印谱汉人名之奇僻。冯鼻,容疾,庞危,司马马,虞女,朱圣人,胡戎,吴讳,豺奴,之雷,比干,来鼻,君新,牛陈,奴原,豕爰,闾奴,樊疾,孙雠,颜齿,高羌之,长书,张女,庄虏,王戏,王病己,王仆之,周其侯,彘任,土之,阴夫人,董耳,史上,李状,李书,李弗,吕未,吕黑,许赏,鲁妨,茝夫人,赵婺,赵鼻,马姬之,狗毋伤,宋富人,解乃少,内郁伤,禹乐贫,世阙竖,薄戎奴,郦妨,戚欧。○姓名奇僻者。尸佼。(战国时人。)蚳蛙。(见孟子。)夷杀大。(汉人。)狐夜姑。(晋大夫。)哀骀它。(见庄子。)寒贫。(汉末人。)过急。(汉荆州刺史。)沙胡狸。(正统中锦衣指挥。)蛇后。(南朝南安人。)狂狡。(宋大夫。)苦灼。(汉会稽太守。)弊无存。(周时人。)屈罢。(楚大夫。)屈丐。(楚将。)物奴。(宋淳熙间进士。)狄黑。(卫人。孔子弟子。)昭沙掉尾。(汉平州侯。)流水发根。(汉武帝时人。)丑门弟子。(南北朝将军。)大拔石失卑。(唐左武卫大将军。)荔菲某生。(唐宝应节度使。)尔姬婆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500H 页
触。(后秦冠军将军。)𢒉复弟震贡。(唐关西节度使。)石抹狗狗。(见元史。)阿剌兀思剔吉忽里。(元史列传。)巴而朮阿而忒的斤。(见元史。)皂旗张。(见明史。)居易录。(王士祯撰。)明宗室诸藩。生子。例由礼部制名。主者索贿。不满意。辄制恶字予之。如崇祯举人。朱慈。衡府王孙也。字火西。诗文有盛名。宋赵彦卫云麓漫抄云。宗籍凡袒免亲已上。赐名受官。或寓不典之言。如令诛令鲧等。不可槩举。乃知此风。宋已有之。苗蛮有名阿斩阿亡者。尤可骇笑。案春秋时人。宋明宗室。不胜其繁。故姑不详载。姓之奇僻。又有衰,非,狐,驹,孤,鸡,泥,颓,尘,蛮,貂,浇,嚣,羔,狼,尪,荒,犹,尾,尽,绞,丑,愧,刺,兔,怕,陋,犊,仆,秃,蛭,烈,孑,蹶,貉。名之最奇僻者。又有㔨督。(韵会。㔨音背。人名。晋有背督。又晋载纪石勒初名㔨。)宋鑫。(篇海。鑫音歆。金长。又音训。盂器。宋子虚名友五子。以鑫,森,淼,焱,尧立名。)黄鑫。(南康郡志。黄鑫监察御史。)姓名奇僻。又有狪豺相。(见印薮。)钜腹𪏆。(吕览注。精于墨之道者。称钜子腹𪏆也。高诱云。钜姓腹𪏆字六书故。他昆切。檀弓孺子𪏆。)或曰。今子所记。亦安所用。予曰。此小学也。出于史传者。不止此。而略记之。以识夫人之姓名。无所不有云尔。
弇州达观
弇州祭沈铁山文。有身有患。无生无灭。区区五福。幺么琐屑。真宰戏尔。博作一物。掷而还之。如鸟笼脱。自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四 第 500L 页
玆以往。谁笯谁括。纵横大年。调笑日月。胸次烦酲时一读。落落然作旷达之观。弇州题弇园八记后曰。余以山水花木之胜。人人乐之。业已成则当与人人共之。故尽发前后扃。不复拒游者。幅巾杖屦。与客屐。时相错。客既客自我。余亦不知其非客。弇山园之名。日益著。于是。群讪起谓不当有玆乐。吾玆与子孙约。能守则守之。不能守则速以售豪有力者。庶几善护持。不至损夭物性鞠为茂草耳。且吾一转眄而去之若弊屣。吾故不作李文饶之不能为主。而吾能不为主。似尤胜之。子孙晓文义者。时时展此记足矣。又何必长有玆园也。益觉弇州之为达士。试思之。世间万事安往而非弇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