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耳目口心书[六]
耳目口心书[六]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5H.gif)
焦赣易林卦总四千九十六。词甚奇奥幽妙。天地间别种文字。盖其心界灵通。物无不触。又骂世太毒。多有嘘唏泣下处。意者。元成之间。皇政陵夷。则此其寓愤之书乎。又有诙谑绝倒者。亦玩弄也。然则焦先生其君子乎。钟伯敬曰。似谶似谣。似诨似隐。似寓似脱。异想幽情。深文急响。又曰。有数十百言所不能尽而藏里。回翔于一字一句之中。真名言也。
焦易繇辞灵验异常。我国壬辰倭乱之前。有人筮世事曰。文巧俗弊。将反大质。僵死如麻。流血漂橹。皆知其母。不识其父。干戈乃止。后壬辰倭乱。 明兵来援。仍通妇女。多生子。其言始验。近者又闻。京中一氓失其妻。来告邻士请筮之。士本不知占。第筮焦易有曰。南山大玃。盗我媚妾。士谓曰。汝试往南山。连呼大玃。必有应之者。妻可索矣。氓如其言。果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5L.gif)
周易略例。晋王弼著。儒家虽讥其老庄名理论易。然其文辞明净可读也。邢璹曰。略例大则总一部之指归。小则明六爻之得失。承乘逆顺之理。应变情伪之端。用有行藏。辞有险易。观之者。可以经纬天地。探测鬼神。匡济邦家。盖亦信之笃矣。
略例明象曰。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邢璹注曰。若乾能变化。龙是变物。欲明乾象。假龙以明乾。欲明龙者。假言以象龙。龙则象意也。略例曰。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忘意(忘意之忘字当作明)。得意而忘象。犹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也。然则言者。象之蹄也。象者。意之筌也。注曰。既得龙象。其言可忘。既得乾象。其龙可舍。略例曰。触类可为其象。合义可为其徵。义苟在健。何必马乎。类苟在顺。何必牛乎。或者。定马于乾。案责(责疑贲字之误)卦有马无乾。则伪说滋漫。难可纪矣。余以为其言理到。推以为读书之法。可也。世以其言谈格调。不似后世之烂熳。以为老庄之学而斥之欤。平心静读。可见至理。不可以晋代清淡。罪而攻之矣。
京房。焦赣弟子也。著易传。盖世应。占之祖也。辨三易。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6H.gif)
三坟书。始出于宋元礼年间唐州民家。周礼太卜。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杜子春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玄曰。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孔安国曰。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孔颖达曰。按世谱等书。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黄帝一曰归藏氏。并是代号。则周易称周。取岐阳地名。郑渔仲曰。夏后氏易。至唐始出。今亡。归藏唐有司马膺注十三卷。今亦亡。隋有众参军薛正注十三卷。所存者。初经齐母本著三篇。文多阙乱。其辞质。其意古。后之人。能为此文乎。马端临曰。连山归藏。乃夏商之易。然归藏。汉志无之。连山。隋志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6L.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7H.gif)
今读三坟乾坤易。有曰。日山危峰。月山斜巅。气云散彩。山气笼烟。川气浮光等语。六朝口气。岂唐尧以前文字也。又伏羲策辞。所谓天王升传教台者。亦浅近。汉艺文志。既无此目。其后数千年。不少槩见。而至宋而始出于民间耶。反不如汲冢书之犹有凭据也。其初得而序之者笃信。至曰胤征引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岂后人之能伪耶。余以为奸人欲作赝书。潜引古书。以乱其迹。亦伎俩。梁周兴嗣所著千字文。汉章帝书之。何也。此亦是类耳。
子夏子贡。俱是圣门亲炙之弟子。则其言诗应无异说。今读子夏诗小序及子贡诗传。何其相反也。试以关雎论之。小序则以为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诗传则以为文王之妃姒氏。思得淑女。以共内职。赋关雎大相不同也。朱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7L.gif)
今考小序。编次风雅颂。与朱传同。朱子盖从毛传。而毛传与小序相表里故也。但笙诗次第。朱子从仪礼。与小序不同耳。
四家诗者。齐辕固诗传亡于魏世。鲁申培诗传及说。亡于晋世。今传诗说一卷。燕韩婴有内传外传。今只有外传。赵毛苌诗传凡四家也。盖汉时只立三家学。至卫宏,贾逵,马融,郑玄之徒。皆从毛诗。而学者翕然从之。至魏晋时。三家皆废卜商千(一作十)馀传。而至鲁人毛亨。亨授苌。苌为小毛公。亨为大毛公也。
子贡诗传与申培诗说。大同小异。其编次之序。两书皆同曰。周,召南,鲁,邶,鄘,卫,王,齐,魏,唐,曹,郐,郑,陈,秦。小疋。小疋续小疋传。大疋。大疋续大疋传。周颂,商颂诗说。但商颂上。有二颂字也。欧阳公曰。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豳,秦,魏,唐,陈,曹。此孔子未删诗之前。周太师乐歌之次第也。周,召,邶,鄘,卫,王,桧,郑,齐,魏,唐,秦,陈,曹,豳。此郑氏诗谱次第也。按皆与小序朱传。不同尔。
子贡诗传。申培诗论(一作说)。黍离亦大同小异。又可惊怪。诗传曰。王世子宜臼。弑其君幽王。自立于雒。尹伯封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8H.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8L.gif)
戴德礼记。为大戴礼。戴圣礼记。为小戴礼。今立之三礼之列者。是也。周礼仪礼。周人之古经。而二戴之记。盖其辑众家之说。以为二经之传者也。汉兴。礼书凡三百一十四篇。大戴删为八十五篇。小戴仍之以损益。为四十三篇。曲礼檀弓杂记分上下。马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9H.gif)
夏小正。意夏时月令流传者。而汉儒仍逐条疏释之欤。盖其逐月标题者。文甚简古。其若疏释者。虽与之连文。而多用何字也。字如公谷之传焉。是故。知其为正文释文之别也。哀公问及投壶篇。与小戴记无甚异。礼察与经解同。曾子大孝篇与祭义相似。劝学及礼三本。见于荀卿子。保傅篇。见于贾谊疏。其帝系本命易本命等。又如管子淮南子家语等书。小戴记月令。取于吕不韦。缁衣。本乎公孙尼子。中庸,大学。子思,曾子之所著。曲礼,王制。撰于曲台博士。则二戴礼记。皆辑诸家而应无自家手撰也。
蕫仲舒春秋繁露十七卷八十二篇。其中三篇逸。按本传曰。说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繁露,清明,竹林之属。数十篇十馀万言。颜师古注曰。皆其所著书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59L.gif)
董氏书。雄浑宏博。皆可读也。论衡所谓文中之乌获者。非虚言也。朱子尝言困苦而无精彩。是极好处。今阅之果然也。但其论性驳杂。且有时拘于灾异纤(一作谶)纬。以仲舒之为儒者而犹然。况刘子政父子耶。
魏相传。相引高皇帝所述书。天子所服曰。春夏秋冬。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0H.gif)
王元美尝有标窃。摸拟诗之大病之语。而自家诗全犯此病。嗟乎。使王李辈。少不言开元大历语。庶免中郎受之辈之辱矣。
论春秋之人。固难矣。袁宗道历评列国大夫优劣。有曰。论功则宜首管民(一作氏)。而孤(一作狐)赵为次。敖百里奚又次之。论心则宜首展禽。而侨瑗札次之。士会士燮等又次之。其为论次颇精覈矣。
汉长安许商。善为算。至九卿号其门人。唐林为德行。吴章为言语。王吉为政事。炔钦为文学。王莽时林吉为九卿。钦章为博士。商蹈袭圣学。宜乎莽之用其弟子也。
杨无咎游娼馆。作折枝梅于矮璧。往来士夫。多往观之。娼藉此以壮门户。偷儿窃去其璧。车马顿稀。张逸人尝题崔氏酒垆云。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云游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自是酤者愈众。诗画小技也。使妓酒顿添价如此。况服事贤圣者乎。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0L.gif)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左氏传十九万言。自黄帝迄汉武三千馀年。史记七十万言。班固汉书十二帝二百三十年。一百万言。世愈降而事愈多。事愈多而言愈繁矣。
酒器六彝有舟。所以戒其覆。使酒曰酗。所以戒其凶德。周官萍氏。掌几酒。本草述萍能胜酒。古人垂戒于酒。可谓微矣。又醉字系卒。醒字系生。卮字类危。杯字属不。
石守道作怪说。以刺杨大年之文体。王彝作文妖。以砭杨廉夫之制作。文名已是怪妖。欲讥人而反不觉自归怪妖也。
东史云。檀君命彭吴。治国内山川。以奠民居云。盖洪水之世。若中国之有伯禹也。本纪通览云。牛首州有彭吴碑。牛首州。即今春川也。金时习诗曰。寿春是貊国。通道自彭吴。按汉书食货志。武帝时彭吴穿秽貊朝鲜。置沧海郡。然则彭吴。武帝臣也。非檀君臣也。东人之鲁莽类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1H.gif)
贾生死时。年仅三十三。其惜誓赋曰。惜予老而日衰。又曰。寿冉冉而日衰。其语老成无馀蕴。不祥甚矣。挹翠轩朴学士被祸时。年才二十六。而诗多用老衰字。有渐成枯槁老容颜。白首诗书今有味之句。反常为不祥也。
陈情表。忠孝蔼然。固是吉人善士。阳节潘氏刺其少事伪朝。孙霜厓有诗曰。伪朝料得非公笔。不得当时墨本看。杨用脩曰。佛书引此文。伪朝作荒朝。密之初文也。晋改之以入史耳。霜厓亦见佛书所引否。
杭人。削松为小片薄如纸。镕硫黄涂其锐。名曰发烛。亦曰淬儿。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此其始也。清异录曰。批杉染硫黄。呼为引光奴。东国则削柳木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1L.gif)
高丽之初。凡言语。以大者。为王。此王太祖将起之谶。高丽之末。忽呼粳米为李米。此我 朝将兴之兆。晋天福中。浙中儿童市井。皆以赵字为语助。如云得则曰赵得云。可则曰赵可。后宋祖受禅。钱氏纳土浙中。皆属赵氏。
或举杪秋杪冬之义。如七月十月为杪耶。九月十二月为杪耶。世人混用之何。余适引钟伯敬诗。杪冬孤艇发。初冬则杪。乃季月也。又梁元帝纂要九月曰。末秋杪秋。十二月曰。暮冬杪冬。
古人命名多以物名为之。亦淳朴之风也。如楚狂之名接舆。燕侠之渐离。一则草也。说文曰。荇为菨馀。一则虫也。说文曰。螹螹离也。虽字形有异。其音则同。亦转而伪也。
汉制三公。月俸三百五十斛。自中二千石。至百石。凡十四等。中二千石。月俸百八十斛。百石月俸十六斛。后汉大将军三公。月俸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月俸七十二斛。钱九千。至一百石。月俸四斛八斗。钱八百。晋品秩第一一千八百斛。后周凡九命。三公一万石。至下士一命。一百二十五石。唐正一品。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2H.gif)
王阮亭池北偶谈。霍亮雅曲。周人倜傥任侠。卒后。其邑人刘津逮逢源。哭以诗云。门前债客雁行立。屋内酒人鱼贯眼。或曰。此败家子弟小影耳。予按此。唐人诗也。阮亭何不知也。李播诗。债客。作债主。屋内。作屋里。酒人。作醉人。
古今黈。后稷挚尧契四人。同为帝喾高辛氏之子。契则十三叶而得汤。稷则十四叶而得文王。然则夏之世历四五百年。而商之世又历五六百年。计千馀年。而文王始生。若以代数较之。文王之于汤。但不及一叶耳。是则殷之先。一何夭。周之先。一何寿乎。此为甚可疑者。前志必有脱误。
自伏羲氏。至清乾隆正统天子。统二百五十。并计吕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2L.gif)
古今黈。郗超之郗。则读如絺音。郤诜之郤。则读如绤音。今人不复别白。皆从绮逆反。大谬也。
杨用脩丹铅录。龙生九子不成龙。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碑龟趺。二曰鸱吻。性好望。今屋上兽。三曰蒲牢。性好吼。今钟纽。四曰狴犴。形似虎。立狱门。五曰饕餮。好饮食。立鼎盖。六曰蚣𧏡。性好水。立桥柱。七曰睚眦。性好杀。立刀环。八曰金蜺。形似狮。好烟火。立香炉。九曰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门铺首。予按今义禁府厅事。名虎头阁。取龙之第四子之义欤。
孟蜀王仁锴好手录。书至数千卷。卷皆白藤纸细书。极为端好。每候朝尚于檐子上。得一二番。袁俊家贫无书。从人假借。必抄写自课。日五十纸。读书者当作此观拈此为。补眉公读书十六观。
剂药之名。曰汤。曰饮。曰子。曰丸。曰丹。曰膏。皆有义意。独曰散者。似无意。然酒卮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觯。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则散之为散。或此意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3H.gif)
虎伥嗜酸。机陷之径。置梅子则伥引虎而去。鬼嗜土鼠。食之则死。或云食蛙亦死。妖狐嗜鸡。而食梧子油则死。故渍梧子油于鸡食狐。则虽九尾善幼(一作幻)媚者。必死。虎事出寄园。寄(寄似记)狐事出留溪外传。
我朝翰林荐。不罢时。其誓文有曰。荐非其人。殃及子孙。盖重其事也。清康熙戊辰。考试官徐乾学。作誓文曰。某等敢以瓣香。昭告司盟某等。荷朝命。典试礼闱。学术固陋。大惧弗克得士以备国家任。使致寒俊抑而不章。用是矢诸明神(神明)。其有偏私玩易。弗虚公于乃心。弗恪恭于乃识(识似职)。上负圣恩。下负多士。神其殛之。俾蒙蔽贤显僇。祸罚及于厥世。谨此如(如似与)翰林荐誓文。同其意。
新罗斯多含。年十五六。风标清秀。志气方正。时人奉为花郎。其徒无虑一千人。明陆琼台天资高迈。会讲东林。年未三十。弟子已八百。此二事相类。蒲衣八岁而尧师之。睪子生五岁而赞禹。项橐七岁而为孔子师。
罗李李罗罗李李。为君难。为臣难。难又难。创业难。守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3L.gif)
明淩迪知万姓统谱。以四声韵谱编之。计姓二千七百五十三。复姓一千三十一。三字姓六十六。四字姓二。王元美曰。刘之望最夥。为二十五。王次之为二十一(一作四)。张又次之为二十四(一作一)。李又次之为十一。皆不如我国李之望为六十馀。
阮亭池北偶谈。载清阴先生诗十馀联。甚称美之。今见阮亭带经堂集。有戏效元遗山论诗绝句三十六首。自建安至崇祯末。历叙诗人第三十三。诗曰。澹云微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时。记得朝鲜使臣语。果然东国解声诗。注曰。明崇祯中。朝鲜使臣过登州作云。盖首二句。清阴诗也。
读都玄敬京师香山记。入寺观千佛殿。殿圆制极工。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4H.gif)
王贻上集。载兵部侍郎李辉祖神道碑。有曰。铁岭李氏。自宁远伯成梁。以阀阅显胜国。至本朝。其门益大。入参帷幄。出为将帅。李之先出于朝鲜。其徙襄平。自英始。英以军功。授铁岭卫都指挥使。子文彬。文彬子五人。长春美。春美子泾。生宁远。次春茂。春茂子润。润子成功。成功三子。长曰如梴。知太原府。三曰如梓。如梓子恒忠。官副都统。世袭一等阿达哈哈番。子三人。长辉祖云云。其从兄荫祖。亦官兵部尚书。辉祖三子。锟,鋐,锴。皆官。盖恒忠降于清也。宁远之派。死国事。独陵替。如松之裔。流落东国者。能知此否乎。如梴子哈哈番思忠墓志。汪尧峰著。
以人身体字。喻物之形。似甚捍格。而古或有之。皆典雅可玩。如湄字水之眉也。衣衽交处。谓之衣眦。此与庄子缘督以为经同。督。人之督脉。即脊之谓也。然则任脉。即衣衽之衽同也。礼记曰。马黑脊而般臂。山海经曰。水马状如马。文臂牛尾。臂即前脚也。庄子所谓虫臂。亦应前脚之谓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4L.gif)
世以牛耕。始于汉赵过。然多疑冉耕字伯牛。为周时人。则牛耕似先于赵过矣。盖两牛耦耕。自过始矣。按山海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然则牛耕古矣。叔均凡四见。一曰舜之子商均。一曰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然则与舜之子同名。而叔均。即稷之从孙(一作子)也。周之先。盖业农者多也。一曰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蚩尤谓(一作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然则叔均。非唐虞人也。
敬斋古今黈。前汉赵过。始用牛耕。石林援冉伯牛司马牛。皆名耕。以證过以前。耕非用牛。则名字何取以相配乎。古盖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5H.gif)
国子监生陆万龄。以魏忠贤颁要典。比孔子作春秋。杀杨左周魏诸公。比孔子诛少正卯。请建祠国学之右。与先圣并尊。江西巡抚杨邦宪。毁周程朱三贤祠。兼夺澹台子羽祠。碎其像。思陵即祚之初。疏请建魏忠贤祠。康熙年间。道州周濂溪子孙。有逋赋者。州守张大成径诣祠堂。枷锁先生像三日。圣贤之厄。于斯为甚。
平壤永明寺中。有一穴。试立其中。左右皆石筑。长几一丈。广可六七尺。上亦覆石。石上阜陵。穴甚长。西向而行六七十步。窈黑。使人以炬火导之。烟郁而返。世传东明王。乘麒麟朝天之处。仍号麒麟窟。余亲见之。若冰库。案后汉书云。其国东有大穴。号禭神。十月迎以祭之。唐书云。国左有大穴。曰神禭。十月。王自祭。此可以此窟当之。而但不知起自何王而为何神也。且疑是东明之墓也。若穷探其底。则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5L.gif)
唐陈子昂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曰。姬人。姓薛氏。东明国王金氏之胤也。昔金王有爱子。别食于薛。因为姓。世不与金氏为姻。其高曾皆金王贵臣大人也。父承冲。有唐高宗时。与金仁问归国。帝畴厥庸。拜左武卫将军云。余按句丽始祖。为东明王高朱蒙。今曰。东明国王金氏。非也。夫薛。新罗之大姓也。金亦罗王之姓也。唐武德四年。新罗人薛罽头。随海舶入唐。至太宗时。拜左武卫果毅。及征高句丽。力战。死于驻跸山下。太宗脱御衣覆尸。授职大将军。金仁问。新罗武烈王第二子也。二十三人(一作入)唐高宗时。挟唐师。共征百济。后官至柱国。死于唐。子昂所谓薛承冲者。余盖以谓新罗人薛罽头。改名承冲也。况所谓别食于薛。东国古郡。本无以薛为号者乎。然则武卫之拜于高宗者。非也。既曰。与金仁问归国。则仁问之入唐。或在于太宗之时欤。又曰。帝畴厥庸。则罽头从征有功。故帝嘉其功也。其所谓帝者。余以谓太宗也。志又曰。姬人幼有玉色。少号仙子。年十五。大将军薨。剪发出家。见宝手菩萨。靓心六年。青莲不至。乃谣曰。化云心兮思淑贞。洞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6H.gif)
宋熙宁末。洛中有民。耕于凤凰山下。获石碣方广二尺馀。乃妇人志其夫墓之文。文曰。汉进士曹禋墓志铭。君姓曹氏。名禋。字礼夫。世为洛阳人。二十八岁。两策不举。卒于长安道中。朝廷卿大夫。乡闾故老。闻之无不哀。其孝友姻睦。笃行能文。何其夭之如是耶。惟儿闻之。独不然。乃慰其母曰。家有南亩。足以养其亲。室有遗文。足以教其子。凡累乎阴阳之间者。生死数不可逃。夫何悲喜之有哉。丙子年三月十八日卒。以其年十月十五日。葬于凤凰山之原。予姓周氏。君妻也。归君室十八岁矣。生子一人尚幼。以其恩义之不可忘。故作铭焉。铭曰。其生也天。其死也天。苟达此理。哀何复言。其生也浮。其死也休。终何为哉。慰母之忧。余按禋二十八岁丙子死。而周氏归曹凡十八年。则禋十岁婚矣。汉王吉上疏言。世俗早婚。此可考也。妇人之文亦明。净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6L.gif)
文人而啬。尤可惜也。文人而好施。可谓快活。李白上裴长史书云。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而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韩愈与人交有死。即恤其孤。为毕婚嫁。孟郊张籍之类是也。盖为碑版。受润笔以施之也。退之既好施而又善推奖后辈。退之与皇甫湜。为一代龙门。牛僧孺携所业谒之。二公大称赏。俟其它适。访之。大书其门曰。韩愈皇甫湜同访。翌日。遗阙以下咸往投刺。因此名振。李贺年七岁。名动京师。退之皇甫湜览其文曰。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二公因诣其门。令赋高轩过。呜呼。此风不可见矣。惟施也无论而奖也何有哉。读破万卷。只办了猜一字矜一字。安用文章为哉。唐杨祭酒爱才公心。尝知江表之士项斯。赠诗曰。度度见诗诗揔好。及观标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7H.gif)
日本上毛多胡郡碑文弁官苻。上野国片罡郡,绿野郡,甘良郡并三郡内三百户部。成给羊成多胡郡。和铜四年三月九日甲寅宣。左中弁正五位下多治比真人。太政官二品𥛸襀亲王。左太臣正二位石上尊。右太臣正二位藤原尊。此碑在多胡郡池村。日本东都平鳞字景瑞。写字官也。甲戌年。见此碑。始表而出之。其前好事者。皆未之见也。遂摹勒。杂引书籍为考證附刻。盖封侯食采碑也。文多不晓。字大如儿掌。奇古剥落。痤(一作瘗)鹤铭鲁公书。太彷佛。有时如童子涂鸦。徐汝五以为奇则奇矣。字不成闻。金英仲斗烈。大奇之也。和铜四年甲寅。乃日本元明天皇四年。唐睿宗景云二年也。至今倭皇伪宝历六年丙子摹勒之时。则计千四十六年。按古钱谱。则有日本和同通宝。铜与同有异。或钱谱讹耶。考證解弁官引职原抄云。辨七人。左右大辨二人云云。解𥛸襀亲王。引公卿补任云。知大政官二品穗积亲王云云。弁辨。与穗(穗与)积衣禾旁之有异。盖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7L.gif)
高丽宣宗八年。进奉使李资等。还自宋。奏云。帝闻我国书籍多好本。命馆伴书所求目录。授之。乃曰。虽有卷第不足者。亦须传写附来。百篇尚书。荀爽周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8H.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8L.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9H.gif)
王元美。秉天下之文盟。低昂声价。宲自有文人以来。未之有也。趋伏者引之。异己者斥之。海内名士。皆为掌握中物。忌之者亦多也。然能免焉者。亦想见 盛明之世。惟可以容身也。其所许与者。前后各分为五子。前五子。曰济南李攀龙,吴兴徐中行,南海梁有誉,武昌吴国伦,广陵宗臣。后五子。曰南昌余曰德,蒲圻魏裳,歙郡汪道昆,蜀郡张佳胤,新蔡张九一。广五子。曰昆山俞允文,魏郡卢楠,濮阳李先芳,孝礼吴维岳,南海欧大任。续五子。曰阳曲王道行,魏郡石星,岭南黎民表,豫章朱多煃,虞邑赵用贤。又有二友。曰王宗伯锡爵,弟学宪世懋。其言曰元驭拔我于雕虫而进之。太上刮濯而就之。我友也。宲我兄也。敬美匡我保我。我弟也。宲我兄也。又重纪五子曰。汪司马道昆,吴参政国伦,余宪副曰德,张御史太夫佳胤,张九一。其言曰。昔为五子篇。后为五子篇。盖三十年去已半矣。今其存者。一时集焉。故为五章。又有末五子。曰赵太史用贤,李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6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69L.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0H.gif)
癸辛杂志曰。海舟必用大板。护其外。不然则舡身必为海蛆所蚀。按日本人。亦用此法。谓之甲舡。久则剥弃。又用新板。舡身则长如新也。甲申通信使回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0L.gif)
朱子曰。恭字软。敬字硬。勉斋黄氏又曰。恭似低头。敬似抬头。西山真氏又曰。敬有坚强意。恭有柔巽意。敬恭之别。三先生皆同。而北溪陈氏独曰。敬工夫细密。恭气像阔大。敬意思卑屈。恭意思尊严。与三先生之言。不同矣。
老子曰。知不知上。不知知病。不知而曰知。尽是病也。知而曰不知。无乃曲乎。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平白无后弊。可为万世之法也。
李老儒某。善解术数之书。余尝问曰。凡诸占家。何者为最善。李良久曰。平生笃信一占书。中庸曰。至诚可以前知。一言足矣。它杂占。皆旁流也。余笑曰。然。
汝五尝言书字莫非心画。何以知之。如人左手把笔而书之。虽不如右手之便。其字形则不出自家本㨾。足摄笔。口含笔而书之。无不皆然。此岂非心画乎。
子贡诗传。简兮。伶人名也。简字作柬字。申培诗说。亦然。新台。小序作新。诗传作寴。诗说作亲。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1H.gif)
韩诗外传曰。楚庄王赐其群臣酒。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云云。余以为此语非也。庄王虽伯者。岂有挟其后。与群臣夜饮于一殿之理哉。且王者夜宴。应非独爇一烛也。
大戴礼记帝系篇曰。𥌒叟产中(一作重)华。是为帝舜及象产敖。此文意难通。以谓𥌒叟产三子。曰舜。曰象。曰敖云。则其所谓父顽母嚚象敖者。何也。马迁虽引帝系为三代世表。然舜于黄帝为九世孙。于尧为四世从孙。则举二女嫁舜。何也。
余尝觉饱食。令人神浊。大不利于读书。客曰。历观少年多吃饭。必夭折。今看博物志。有曰。所食逾少。心开逾益。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知前言之有验也。
日啖珍馔而腹果然。反以思之。莫如我稻饭。日游历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1L.gif)
古来好着棋奕者。虽贤人。脱然不染甚难。惟韦昭,王肃,葛洪,陶侃,颜之推,皮日休,林逋数人。盖极力辟之也。余平生不乐此技。非徒不能。亦不欲为也。人或曰。它技可绝也。棋则闲雅可为也。余笑曰。棋为罪魁。诸伎岂不从此中流出耶。欲辟技戏。先从棋始耳。废事业。竟昼夜。争途喧嚣。不见雅致。先为棋奴耳。
管子谓少男少女曰吾子。谓老男老女曰诸君。吾子者少而易之之意。诸君者。老而敬之之意欤。齐之俚语欤。
古者寝时。既有寝衣。则应有寝冠。今则头风者独有寝冠。尝爱管宁遇风波。自讼三晨不裹头之语。以为冠不可一刻免也。岁甲申。同等辈五六少年。攻举业三夏。诸人终不一脱冠。人而(一作以)为难也。及见风俗通。有曰。巾所以饬首。衣所以蔽形。乃士君子所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2H.gif)
余已辨世传三坟书。是后世赝作。怪其得之而序之者。宋人而序末。不书姓名。甚以为疑。今按王应麟尚书考异。有曰。元礼中毛渐。得之西京。或云。张天觉。得之比阳民家。非古也云。余又按其序。有曰。元礼七年。予奉使西京。巡按属邑。历唐州之沁阳。道无邮亭民舍。有题于户。三坟书某人借去云云。则两人宲难辨也。考异曰比阳。此曰泌阳。比泌音讹欤。
尝见一人文集。辨格物物格之言。有曰。格物。与唐人诗行到水穷处者。一般矣。物格。如唐人诗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者。一般矣。孔门诸弟子问知问仁等事。皆是格物。而曾子之唯于一贯。是物格时事也。取譬甚理到。故书之此。
古人云。和气格天之本。笔墨中和之气。天地之福泽气也。又曰。值不如事。但有料理。更不烦恼缠缚。又曰。贫穷亲友。时时在念。无米而急人朝饥。又曰。读书有得。不私其善。辄引以告人。期于同有。又曰。读史论事。必先称其所长。并不轻责人以死。又曰。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2L.gif)
世都知王元美为文章宗老。大名所压。无不羡慕。是固然也。然不知文章之弊。为二巨灵者。作马吊。赌法也。作金瓶梅。淫书也。尤侗。清儒也。作戒赌文。辟之甚力。历言明世上自缙绅。下至皂隶。若痴若狂。丧廉没耻之极。下段即曰。吾闻此风。明末最盛。曰闯曰献。又曰。大顺流贼作乱。其名皆应。相公马吊。百。老阮姓。南渡亡国。不祥先谶。圣王在上。岂容妖氛。敢告司寇。宜制严刑。天罡地煞。大盗馀腥。诛不待教。有犯必黥。火其图谱殛此云。其为大祸。可胜言哉。金瓶一出。助淫者多。少年。不看此书。为大耻。害亦至矣。
明末至于今。小说之学。陷溺人心。钟山黄周星。清人也。有曰。六旬始思作传奇。毅然成人。天乐一种。骎骎乎渐入佳境。乃深悔从事之晚云。噫。惑之甚矣。
清儒周文炜。独辟小说曰。昔人谓黄鲁直。作艳词。以邪言荡人心。其罪非止堕恶道。近日作小人。岂止艳词。非常报应。人人亲见之。案头如有片纸只字。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3H.gif)
清儒龙眠石庞天外悟语曰。金圣叹。施耐庵之后身也。耐庵作水浒。弄尽舌锋。直于圣叹身。遭一杀劫。以了前因宜矣。斯言虽戏。亦甚爽绝。以其圣叹。评水浒故也。
四月悬灯之夜。满城灯竿。点缀如星。予静听。墙外有男子自语。声如破锣曰。愿忽地急雨暴降。从以猛风。则灯光尽灭。我当行拾其灯盏哉。余闻其语而如见其面之狞悍也。其心术之乖张也。噫。推是心。何事不为。
世传富家谷廪中。必有蛇或黄鼠。谓之业。人时馈白粥。待之如神。余甚异此说。及按蛇谱。有云。色微黄而间以青。腹白舌赤齿黑。长不过四五尺。如穴人家仓囷下。米粟必多倍于所入。故曰。富贵蛇。除夕。必设樽俎香灯祀之。始知世所谓业者也。又闻有物如马驹者。号曰驹业。未可知也。然业遁而家随败云矣。
文心雕龙曰。身与时舛。志共道申。标心于万古之上。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3L.gif)
文心雕龙曰。山沓水匝。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妙解为文处。匪陈文腐士所可及。余尝爱此言也。
心溪宗侄曰。东国之大科。犹有受用处。其所谓小科者。果何依据。叔既攻举业。何不只治大科业乎。余曰。小科世以为门户计。心溪曰。我则虽当世为正兵。少无怨尤。叔则忧子孙之为正兵。余笑曰。吾之心豁然无牵。庶几一死生。齐彭殇。何暇忧后世之门阀。是不尽知我者也。心溪亦笑。
丁亥四月。余到心溪。与宗侄及族宗侄命燮。谈吐竟日。余曰。世间有多少乐心之事。而举皆不易得。故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4H.gif)
朴孺子齐云。岐嶷夙慧。尝曰。我尝有七字语。曰为善之效如忍色。余究之良久曰。以为无后害欤。孺子曰。非但无后害。为善之甚难。如忍色之甚难。然而及其有效也。如忍色而无害同焉耳。
白大鹏诗曰。醉插茱萸独自误(一作娱)。满船明月枕空壶。旁人莫问何为者。白首风尘典舰奴。此诗有名于世。余尝见此人。上某宰相告目。知其为隶也。而不知事迹。及见柳梦寅作村隐刘希庆传。有曰。与书吏白大鹏(大鹏下似落一人姓名)酬唱。许筬使日本也。欲与白大鹏。洎生偕死。以养老辞。独以大鹏行。逮壬辰之乱。巡边使李镒。以大鹏谙倭中事。强之同行。死军中云。然则不惟华国。能办一死。可以胥隶而蔑之乎。观其诗。已知其豪达之伦。尝为典舰司书吏。而自称典舰奴欤。
杨雄之为人。毁誉相半。盖其文章才华则美也。失身则大矣。不待朱夫子。而北齐颜之推驳之甚正。其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4L.gif)
心溪尝叹曰。可买善吃草果下马。闭牖读书。逢疑难处。即骑马。裹书挂鞍。随意而寻胜于我。讨论乃归。不亦善乎。
心溪尝言曰。尹教傅得观以为世儒。但知月受日光为明。而不知日亦受月光为明。以其阴阳相济为明云。
边子钦曰。余素性迂疏。庶几无机心。近觉机心。稍稍萌动。此将奈何。余曰。前后左右耳闻目见。莫非机心之事。故酬应周旋。自然如此。此无倍人之定力故也。甚可悲也。子钦曰。君言信然。出没于世。则无绝断机心之道。吾当十年后摆脱。入万山中。无所应接。则机心自然退伏。此外无它谋耳。余笑曰。欲做佛耶。子钦曰。持吾儒本色。但绝机心。虽处穷山。何害之有。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5H.gif)
南中有稻。名大明。梁潇洒园后孙济身。移文于华阳洞。使之播种。为 皇庙粢盛。又求诸贤诗以扬之。禁中大报坛前。有花。亦名大明红。
明人之先创别立门户者。自何大复始。而卒不能别立门户。终是唐人脚下。至徐文长而后。突出别创之论。而亦不乱骂王李。至袁中郎。始极口大骂。几至于仇雠王李。徐文长肖 诗序曰。古人之诗。本乎情。非设以为之者也。是以有诗而无诗人。迨于后世。则有诗人矣。乞诗之目多。至不可胜应。而诗之格亦多。至不可胜品。然其于诗类。皆本无是情。而设情而为之。夫设情而为之者。其趋在于干诗之名。干诗之名。其势必至于袭诗之格。而剿其华词。审如是则诗之实亡矣。是之谓有诗人而无诗。有穷理者起而救之以为词有限而理无穷格之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5L.gif)
徐文长文之神妙。余尝咄咄称奇。尤喜其感梦祭嫡母文。有曰。惟母在昔。以病而死。胡昨夕梦。不死而病。裸坐室隅。展户自掩。儿诊其候。呼涕激面。脉数以烦。知不可理。诡曰其愈。须旦夕耳。掩面痛哭。扶母于床。哭罢而觉。泣涕犹滂。梦母于病。哀且不禁。觉哀其死。儿何为心。文长不害为孝子也。余读此而未尝不泪淹缨而欲溘然也。
清儒尤侗字展成。号悔庵。长洲人也。作外国竹枝词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6H.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6L.gif)
金艺园斗烈。字英仲。一号南村。又曰褐宽斋。诗文豪达。又能传神篆籀行草与图书印章。无不精通。其篆尤大名于世。盖慨慷奇士也。其自叙图章曰。诞圣后五年。浴佛前二日己亥。吾以降。光山金斗烈。新罗璿源系。朝鲜诗礼阀。愿将潘岳笔。庸寓直清说。盖乙卯四月初六日己亥时生也。潘岳。述家风。而直清。柳玭字也。
金艺园子五言古诗。有汉魏风皆可诵。其悼亡诗曰。自君之殁矣。厌见亲戚札。不知人已殁。犹问病剧歇。我虽刚肠者。何忍答其说。不答知不可。欲答已呜咽。又曰。何处难忘君。朝晡祭奠时。祭奠众生为。众生最可悲。昔君饮食时。请益亦或辞。如今满床设。胡为总无知。其沃川贞女行曰。沃川有佳人。无愧古贞烈。少小在闾巷。纺绩聊生活。良人异梁鸿。焉知孟光德。暴风日以吹。泾渭混清浊。妾有寸心誓。但知古女则。不嫌新人妒。愿我郎好合。破屋仅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7H.gif)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7L.gif)
许积生于忠州。四岁忽失所在。人见积于屋上。探雀雏恣啖。盖无梯而登屋。甚怪事也。至贵而杀人之象也。世传尝斩毒蛇。蛇呵青气。直入口中。仍生子坚。后以逆诛。又传尝为台官。闾阎女新嫁。衣锦段。以为犯禁。发吏捕之。鞫杀之。女瞪目直视积。良久乃死。后生坚。克肖其女云。坚儿时袖鳆鱼。打杏桃子。童队皆随而拾之。以银龟镇被四角。冬月以貂围溺器。其滥侈。皆此类。性聪慧。不读书。只使人读经史。卧听之。皆记念。终身不忘。庚申伏诛。积将坐死。自案曰。有子逆坚。万死无惜。社稷西畔。有许积址。
朴晔字叔夜。为人豪举。少时善蹴鞠。有干能。料事如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8H.gif)
余雨中卧念。一生向人乞借。可历数也。余性甚拙。先度人有难色。不忍开说。明知彼之于我不少悭惜。始言之。借人马驴。只六七番。馀皆步行。或借人奴马。虑其饥困。心甚不安。绝不如缓步为便也。父母有病。无以为药。向亲戚乞钱百文米稻数斗。尝当妻病。真气大败。乞药于宗人。心少跼蹐。决不如父母病时求之之为宜也。坐于疏迂。有时误事。而亦不取大辱也。
余平生有大病根。对能容受吾迂疏底人。则评山水。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8L.gif)
余瘦弱不胜衣。而看人险仄事。则胸中热激。直欲手搏。此非君子函容之量也。余每戒之。不挂口角。不置心曲。一切以消遣为法。久而寻常若痴人。人或疑我为不明是非者也。或目以为占便占宜。或以为好老道。余亦甘受不办。是岂真知我心哉。世界甚窄。既无挽回世道底真正气力。则吾一偏客气。骂人砭人。岂不为辱身之阶乎。如有容听我言。敏于为善者。则余岂不竭言其过哉。
每见龌龊淀涊之事。则未尝不独自咄嗟。至欲裂冠入山。却羡屈平之怀沙。鲍焦之立枯。然瞑目移时。火气始降。则反觉自家太狭窄。于是究竟宽平和缓悠远虚静等字义。心界始宁谧。然郁轮时节多。恬泰时节少。噫。此客气也。安得吾儒涵养法而矫之也。
青庄馆全书卷之五十三 第 47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577A/ITKC_MO_0577A_A258_479H.gif)
易书素问。先秦古书多叶韵。道德经尤然。且古时村谣里谚。才出口已成韵。此由世犹淳真天植之声。不浇讹也。论语疏曰。公冶长辨雀语云。唶唶啧啧。白莲水边。有车覆粟。车脚沦泥。犊牛折角。收之不尽。相呼共啄。鸟亦能叶韵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