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x 页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磊磊落落书补编[下]
  
(一作朱)世孙
(一作朱)世孙。失其名。 太祖第五子定王橚之后。父恭枵守汴。御李自成有功。及自成再围汴。决河灌城。河北援军。以舟迎恭枵去寓。死彰德。赠谥未行。世孙。国亡南走。死于广州。
吉王慈煃
吉王慈煃父由栋。 英宗第七子简王见浚后。藩长沙。传六世而至慈煃。崇祯九年嗣。十六年。张献忠入湖南。慈煃与惠王常润。走衡州。随入粤。国亡。死于缅甸。
荣王慈炤
荣王慈炤。父宪王由枵。 宪宗第十三子庄王祐枢之后。藩常德。传五世而至慈炤。张献忠入湖南。奉母妃姚氏。走辰溪。不知所终。
益王由本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3L 页
益王由本。 宪宗第六子端王祐槟后。藩建昌。传四世而至由本。万历四十三年嗣。国亡。窜闽中。不知所终。
惠王常润
惠王常润。 神宗第六子。先时。福王之藩。内廷蓄积为空。常润年二十。未选婚。其后兵事亟。始减杀成礼。天启七年。之藩荆州。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再破夷陵荆州。常润走湘潭。遇风于陵阳矶。宫人多漂没。仅以身免。就吉王于长沙。十六年八月。张献忠陷长沙。常润走荆州。就桂王。衡州继陷。与吉王桂王。走永州。巡按御史刘熙祚。遣人护三王。入广西。以身当贼。永州陷。熙祚死之。常润不知所终。
定王慈炯
定王慈炯。 烈皇帝第三子。崇祯十四年六月。谕礼臣。朕第三子年已十龄。敬遵祖制。宜加王号。但既受册封。必具冕服。而会典开载年十二或十五。始行冠礼。受封加冠。可并行乎。于是。礼官历考经传及本朝典故以奏。是岁册封。越二年。行冠礼。九月。封定王。十一月。选新进士。为检讨国子助教等官。为待诏讲读官。以两殿中书。充侍书。十七年。京师陷。不知所终。
永王慈炤
永王慈炤。 烈皇帝第四子。崇祯十五年三月。封永王。贼陷京师。不知所终。
淮王常清
淮王常清。父翊𨨣。 仁宗第七子靖王瞻墺后。藩饶州。七传而至常清。国变。不知所终。
岷王子
岷王子。失其名。 太祖第十八子庄王梗之后。永历己亥。从 帝入缅。不及。与其族八十馀人。入暹罗。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4H 页
朱术桂
朱术桂。故宁靖王辽藩后也。国亡。依郑成功于台湾。清康熙癸亥。将军施阆。破台湾。术桂以王印。授郑克塽。遂投缳死。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荷姐。从缢于堂。越十日。藁葬于凤山县长治里。
朱重容
朱重容字子庄。宁献王九世孙。乱后。隐居南昌之蓼洲。能诗工书。善兰竹小品。
朱谊㳆(子存杠存柘)
朱谊㳆字子斗。故永兴王府奉国中尉。万历以来。宗室文人。莫盛于秦。秦之宗有七子。谊㳆最少。为人孝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4L 页
悌忠信。以诗文。为关中士人领袖。子存杠,存柘。存柘为诸生。李自成陷西安府。义不屈。投井死。存杠扶其父。逃之村墅得免。甲申后十一年卒。年八十。存杠亦温恭惠慎。以求全于世。惟恐人目之为故王孙。然盱衡扼腕。言天下事。无所忌难。顾炎武叹曰。国家向日。裁抑太过。无有强宗大豪如南阳诸刘得以挠新莽之威。而保先人之祚者。悲夫。
十三王
十三王。明宗室。失其名。庚寅。同长史某。避兵武林。为清人所杀。
朱之瑜
朱之瑜字鲁屿。号黄檗。禅师舜水人。明宗室。国亡。入日本。不娶无后。
钱龙锡
钱龙锡字稚文。松江华亭人。万历丁未进士。由庶吉吉。授编修。屡迁少詹事。天启四年。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明年。改南京吏部右侍郎。忤魏忠贤。削籍。烈皇帝初即位。以阁臣黄立极等不足任。诏廷臣。推举十人。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首得龙锡。遂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太学士。明年六月。入朝。与李标,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5H 页
刘鸿训等。协心辅理。朝政稍清。龙锡故主定逆案。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等。衔之次骨。会袁崇焕。杀毛文龙。初文龙拥兵皮岛。有跋扈状。崇焕尝与龙锡语文龙可诛。及崇焕欲成和议。龙锡移书止之。二年冬。清人薄都城。 帝怒崇焕战不力下狱。捷遂上章。指通款杀将。为龙锡罪。且言祖大寿师溃。由龙锡所挑。又言纳崇焕贿数万。巧为营干。 帝遂发怒。逮龙锡论死。且用夏言故事。设由西市以待。四年五月。大旱。刑部尚书胡应台。给事中刘期珠等。乞宥龙锡。乃释。戍定海卫。十二年不得京。弘光时。复官归里。卒年六十八。
钱士升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丙辰。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乞养母归。久之。进左允中。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口受珰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所推。崇祯二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时 帝操功臣。下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中外嚣然。士升固撰四箴以献。大指谓宽以御众。简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5L 页
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 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喜也。无何。武生李琎。请括江南富户。行首实籍没法。士升曰。此乱本也。乃疏言。今秦晋楚豫。已无宁宇。独江南数郡稍安。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其势不止。疏入。 帝报曰。即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前疏谓四箴也。士升惶惧乞休。 帝即许之。士升初入阁。温体仁颇援之。及体仁推毂。谢陆,唐世济,士升皆助之。文震孟被挤。士升弗能救。论者咎之。至是。乃以谠言去位。国变后七年卒。
黄景昉
黄景昉字太稚。晋江人。天启乙丑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庶子直日讲。崇祯十三年。 帝御经筵。问用人之道。景昉言推官成勇,朱天麟。廉能素著。而不得预清华选。刑部尚书郑三俊四朝元老。清白无俦。不当久系狱。三俊旋得释。勇等亦改官。十五年六月。召对称旨。与蒋德璟,吴甡并相。明年。加太子少保。改户部尚书文渊阁。南京操江。故设文武二员。 帝欲裁去文臣。专任诚意伯刘孔昭。又以副都御史惠世扬迟久不至。命削其籍。景昉俱扬争之。 帝不悦。遂引疏归。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6H 页
隆武初。召入直。未几。复告归。国变后。家居十数年卒。
吴甡
吴甡字鹿友。杨州兴化人。万历癸丑进士。历知邵武晋江二县。天启二年。徵授御史。初入台。赵南星。以年例拟出之。甡乃荐方震孺等。追论崔文升李可灼罪。遂得留后。又言内操宜罢。请召还邹元摽(一作标),冯从吾,文震孟。乃积忤魏忠贤。七年二月。削其籍。崇祯初。起故官温体仁。讦钱谦益而周延儒助之。甡恐 帝即用二人。因言枚卜大典。当就廷推中间用事。遂得已。时大治。忠贤党又值京察。甡言此辈罪恶。非考功法所尽。宜先定其罪。毋混察典。御史任赞化。劾体仁。坐谪。甡论救而力诋王永光媚珰。皆不纳。寻按河南。捕诛妖贼。奉命赈延绥饥。因谕散贼党。复按陕西。劾大将杜文焕冒功。寘之法。超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八年秋。清人平察哈尔。旋略朔州。直抵忻代。守将屡败。甡坐镌五级。戴罪视事。先是。定襄地震者再。甡曰。此东胡之警也。饬有司。缮守具。而已果入。定襄以备。独不被兵。山西大盗贺宗汉等。就抚而拥众自恣。甡密令参将虎大威等。诛之。树二白旗。胁从及老弱妇女。跪其下。即免死。全活甚众。在晋四年。谢病归。十二年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6L 页
春。起兵部左侍郎。时边关戒严。甡久不至。 帝怒。落职閒任。十三年冬。起故官。明年。命协理戎政。 帝尝问京营兵。何以使练者尽精。汰者不哗。甡对曰。京营边勇营万二千。专练骑射。壮丁二万。专练火器。廪给厚。而技与散兵。同宜行分练法。技精者散兵。拔为边勇。否则边勇降为散兵。壮丁亦然。老弱者汰。补。以渐。不可使知有汰兵意。 帝然之。又问别立战营。能得堪战者五万否。甡曰。今练兵。要在选将。有战将。斯有战。兵法。忌纷更。不必别立战营。 帝顾兵部尚书陈新甲。趣行之。初周延儒再相。冯铨力也。延儒许复冠带铨。果以损财赈饥。属抚按题叙延儒。拟优旨下户部。公议大沸。延儒患之。冯元飙为甡谋。说延儒。引甡共为铨地。延儒默援之。遂以十五年六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太学士。及延儒语铨事。甡唯唯退石。户部尚书傅淑训曰。逆案不可翻。寝其疏不覆。延儒始悟为甡绐也。十六年三月。 帝以襄阳,荆州,承天连陷。召廷臣。垂泪谓甡曰。卿向历岩彊。可往督湖广。甡请得精兵三万。自金陵趍武昌。扼贼南下。 帝方念湖北。不悦。御昭文阁谕曰。南京隔远。何必退守。甡曰。左良玉踞江汉横甚。臣若节制不行。徒损威重。南京从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7H 页
襄阳顺流下。窥伺甚易。宜兼顾。非退守。 帝令兵部速议发兵。尚书张国维请以总兵唐通马科及京营兵畀甡。又言此兵方北征。敌退可调。甡屡请。 帝曰。徐之。踰月。延儒出督师。朝受命夕启行。蒋德璟谓倪元潞曰。上欲吴公速行。缓言想慰试其志。盍观首辅疾趋哉。大学士陈演。又言关门无备。请留通兵。甡不得已以五月辞朝。出劳从骑。 帝犹命中官。赐银牌给赏。越宿。忽下诏。责逗留。命辍行入直。甡惶恐引罪。遂许致仕。甡既行。演及银衣都督骆养性。交搆之。养性即延儒党。而为甡所抑者也。七月。 帝鞫吴昌时。因发怒曰。朕待延儒厚。乃纳贿行私。命甡督师。乃百方延缓。延儒被纠。甡何独逭。既而曰。朕虽言。终无纠者。锦衣卫可宣。甡候旨。甡入都。敕法司议罪。十一月。戍金齿。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驰疏救。不从。明年。行次南康。闻国变。未几。 弘光帝立南京。赦还复故秩。吏部尚书张慎言。议召用甡。为刘孔昭等所阻。国亡后。久之卒于家。
范复粹
范复粹黄县人。万历己未进士。除开封推官。崇祯元年。为御史。廷议移毛文龙内地。复粹言海外生灵。谁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7L 页
非赤子。倘栖身无所。必各据一岛为盗。后患方深。又言袁崇焕。功在全辽。而尚宝卿,董懋中。诋为逆党所庇。持论狂谬。懋中遂落职。文龙亦不果移。寻巡按江西。丁艰归。服阕。还朝。屡进左少卿。亡何。超拜礼部左侍郎兼东阁太学士。时同命者五人。翰林惟方逢年。馀皆外僚。而复粹由少卿。尤异数也。 帝欲阁臣。通知六部事。故每部简一人首辅。刘宇亮掌吏部。程国祥掌户部。逢年掌礼部。杨嗣昌掌兵部。蔡国用掌工部。刑部无人。复粹以大理代之。累加少保。进吏部尚书。十三年六月。薛国观罢。复粹为首辅。御史魏景琦。劾复粹及张四知。学浅才疏。伴食中书。遗讥海内。 帝以妄诋下吏。明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贼陷洛阳。复粹引罪乞免。不许。 帝尝御乾清宫。语及福王被害。仍泣下。复粹曰。此天数也。 帝曰。虽缘气数。亦赖人事挽回。复粹等。不能对。 帝疾愈。大赦天下。命复粹录囚。自傅宗龙以下。多所减免。是年五月。致仕。国变后。卒于家。
易应昌
易应昌字瑞芝。临川人。万历癸丑进士。 熹宗时。由御史累迁大理少卿。为逆党所劾。削其籍。崇祯二年。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8H 页
起左佥都御史。进左副都御史。时史𡎊高栖素憸邪。为清议所摈。吏部尚书王永光。力荐之。应昌与曹于汴。力持之。为所重。是年冬。清人薄都城。狱囚刘仲金等百七十人。破械出。欲踰城。 帝震怒。下刑部尚书乔允升,左侍郎胡世赏于狱。欲寘之死。应昌言允升等。罪不至死。 帝并逮应昌。遣戍边卫。 弘光帝立。召故官。迁工部右侍郎。国变后。卒于家。
郑三俊
郑三俊。字用章。池州建德人。万历戊戌进士。授元氏知县。天启初。进光禄少卿。改太常。论魏忠贤乱政。矫矫以风节闻。屡迁左副都御史。及忠贤逐杨涟等。三俊遂引疾去。已而。忠贤党张讷。劾三俊与邹元标,冯从吾,孙慎行,余懋衡。合污同流。褫职閒住。崇祯元年。起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南京诸僚。多忠贤遗党。是年。京察澄汰一空。明年春。以建储入贺。多所建白。或从或不从。进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初户部尚书侯恂。坐击贼逗留。下狱。 帝欲重谴之。三俊屡谳上。不称旨。谗者谓恂与三俊。皆东林党。曲法纵舍。工部钱局。有盗穴其垣。命按主者罪。三俊又拟轻典。 帝大怒。褫其官下吏。应天府丞徐石麟。讲官黄景昉,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8L 页
黄道周各疏救之。 帝不纳。切责三俊欺罔。以无赃私。令出狱俟讯。宣大总督卢象升。大学士孔贞运。复救之。乃许配赎。十五年正月。召复故官。会吏部尚书李日宣得罪。即命三俊代之。 帝下诏求贤。三俊举李邦华,刘宗周自代。且荐道周,史可法,冯元飏,陈士奇四人。三俊为人清严端亮。正色立朝。惟引吴昌时为属。微为诟病。时文选缺。郎中昌时。以仪制郎中。欲得之。首辅周延儒力荐。 帝且以嘱三俊。他辅臣及言官。亦多称其贤。三俊遂请调补。 帝特召问三俊。三俊复徇众意以对。 帝即命昌时。以他部调选郎。前未有也。 帝恶言官不职。欲多汰之。尝以语三俊。三俊与昌时。谋出给事三人御史六人于外给事。御史大哗。谓昌时弄权紊制。力攻之。并诋三俊。三俊乞休致。诏许。乘传归。国变后。家居十馀年。乃卒。
金光辰
金光辰字居垣。全椒人。崇祯戊辰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视西城。内使周二杀人。牒司礼监捕之。其人方直御前。叩头乞哀。 帝曰。此国法。朕不得私。卒抵罪。出按河南。条奏至三百馀章。弹劾不避权势。九年还朝。京师戒严。光辰分守东直门。劾兵部尚书张凤翼。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9H 页
三不可解。一大可忧。 帝以凤翼方在行间。寝其奏。时 帝以边警方急。顾诸臣类萎腇不任。仍分遣中官卢维宁等。总监通津临德等诸路兵马粮饷。而颇讳言之。光辰疏言不可。 帝怒。召对平台。风雨骤至。侍臣立雨中。至以袖障霤。 帝召光辰责之。对曰。皇上以文武诸臣。无实心任事。委任内臣。臣愚以为任内臣。诸臣益不任事。 帝大怒。将重谴光辰。而迅雷直震御座。风雨大作。光辰因言臣往在河南。见 皇上撤内臣而喜。语未终。 帝沉吟。即云。汝言毋复尔。然意亦稍解。人谓光辰有天幸云。时张元佐。以兵部右侍郎。出守昌平。而同时内臣提督天寿山者。闻命即往。 帝顾阁臣曰。即往而侍臣三日未出。朕用内臣过耶。翼日。诏光辰镌三级调外。久之。由浙江按察司照磨。召为大理寺正。进太仆丞。十三年五月。复偕诸大臣召对平台。咨以御边救荒安民之策。光辰班最后。时已夜深。光辰独对。烛影中娓娓数百言。 帝为耸然。明日。谕诸臣各缮疏以进。寻移尚宝丞。陈罢练总。换授私派。佥报。数事报闻。历光禄少卿佐通政。十五年五月。复偕诸臣召对德政殿。备陈贼形。 帝悦。擢左佥都御史。无何。以救刘宗周。仍镌三级调外。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29L 页
明年。丁父忧。弘光时。起故官。未赴。国变。居家二十馀年卒。
李长庚
李长庚字酉卿。麻城人。万历甲午进士。授户部主事。历江西布政使。所在励清操。入为顺天府尹。改右部都御史。巡抚山东。尽心荒政。讨禽武定诸州盗。四十六年。辽东用兵议。行登莱海运。长庚言自登州望铁山西北口。至羊头凹。历中岛长行岛。抵北信口。又历兔儿岛。至深井。达盖州剥运一百二十里。抵娘娘宫。陆行至广灵一百八十里。至辽阳一百六十里。每石费一金。部议以为便。遂行。明年二月。特诏户部侍郎一人。兼右佥都御史。出督辽饷。驻天津。即以命长庚。长庚奏行造淮船。通津路。议牛车。酌海道。截帮运。议钱法。设按臣。闻事例。严海防九事。时。议岁运米百八十万石。豆九十万石。草二千一百六十万束。银三百二十四万两。长庚请留金花行。改折借税课。不听。时诸事刱始。百务坌集。长庚悉辨治。天启二年。迁南京刑部尚书就。移户部。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未任。以忧归。崇祯元年。起工部尚书。复以忧去。久之。代闵洪学。为吏部尚书。六年正月。修撰陈于奏。疏陈时弊。宣府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0H 页
监视中官王坤。力诋之。侵及首辅周延儒。长庚率同列上言。陛下博览古今。宁有内臣参论辅臣者。自今以往。廷臣拱手屏息。岂盛朝所宜有哉。臣等溺职。请立赐谴黜。终不忍令内臣轻议朝政。长庚不植党援。与温体仁不合。尝举郎中王荗学。为直定知府。 帝不许。复推为顺德知府。 帝怒。责以欺。蒙令回奏。秦(衍字)上斥为民。家居十年。国变。久之卒。
方士亮
方士亮歙县人。崇祯辛未进士。历嘉兴福州推官。擢兵科给事中。与同僚朱徽,倪仁祯等。谒大学士谢升于朝房。陛(一作升)言今上大用聪明。致天尽𡑡。又曰。诸君不必言款事。皇上祈签奉先殿。意已决。诸人退。相谓陛(一作升)诽谤君父。泄禁中语。士亮发之。疏数十上。 帝大怒。削陛(一作升)籍。已而。士亮连劾诸督抚张福臻,徐世荫,朱大典,叶廷贵及兵部侍郎吕大器,甘肃总兵马熿。事多施行。又请召旧谏臣姚思孝,何秸,李化龙,张作楫,张焜芳,李模,詹尔选,李右党,林兰友,成勇,傅元初。恤已死者吴执御,魏呈润,傅朝佑,吴彦芳,王绩灿,葛枢。 帝颇采纳。周延儒出督师。请士亮赞画军务。延儒获谴。士亮亦削职下狱。久之释归。弘光时。复官。国变后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0L 页
卒。
詹尔选
詹尔选字思吉。抚安人。崇祯辛未进士。授太学博士。八十擢御史。时诏廷臣举守令。多而难择。莫若精择郡守。郡守贤。县令无不贤。因请起用侍郎陈子壮,推官汤开远。报闻。明年。疏劾陈启新。宜召九卿科道。觌面敷陈。罄其底蕴。果有他长。然后授官。吏部尚书谢陛(一作升),大学士温体仁。不加驳正。尸素可愧。 帝怒。未几。大学士钱士升。以争武生李进事。忤旨。引罪乞休去。尔选上疏曰。琎以非法导主上。其端一开。大乱将至。辅臣忧心如焚。忽奉改拟之命。遂尔执奏。竟郁郁以去。恐后之大臣。无复敢言者所曰与皇上言者。惟苛细刻薄。不识大体之徒。似忠似直。如狂如痴。售则挺身招摇。败则潜形逋窜。骇心志而爚耳目。毁成法而酿隐忧。疏入。 帝震怒。召见武英殿语之。左右皆震慑。而尔选词气不挠。 帝命锦衣提下。尔选叩头曰。臣死不足惜。皇上幸听臣。事尚可为。即不听。亦可留。为他日思。 帝愈怒。罪且不测。诸大臣力救。乃系于直庐。明日。下都察院议罪。议止停俸。 帝以语涉誇诩。并罪视草御史张三谟。令史部同议。请镌五级。以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1H 页
杂职用。复不许。乃削籍归。自后言者屡荐。皆不听。十五年给事中沈迅,左懋第相继荐。有诏召还。未及赴而都城陷。 弘光帝立。首起故官。未上。群小用事。惮尔选鲠直。令补外僚。遂不出。国变后。十二年而终。
方孔炤
方孔炤字潜夫。桐城人。万历丙辰进士。天启初。为职方员外郎。忤崔呈秀。削籍。崇祯元年。起故官。以忧归。定桐城民变。十一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击贼李万庆,马光玉,罗汝才于承天。八战皆捷。时熊文灿。纳张献忠降。处之谷城。孔炤条上八议。言主抚之误。不听。即阴厉士马备战守。已而。贼果叛如孔炤言。贼故畏孔炤。不敢东。文灿乃檄孔炤。防荆门当阳。孔炤上请专断。德黄守承天。护献陵。会杨嗣昌代文灿。令孔炤仍驻当阳。时惠王常润言孔炤遏献忠。陵寝得无虞。请增秩久任。章下部未奏。而部将杨世恩,罗安邦。以川浣兵。剿行山寇。两将深入。至香油坪而败。嗣昌既恶孔炤抚议异己也。又忮其言中。遂以事劾孔炤。逮下诏狱。子以智。伏阙讼父冤。膝行沙塸者两年。帝为心动。下议孔炤护陵寝功多。减死。戍绍兴。久之复官。以右佥都御史。屯田山东河北。驰至济南。复命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1L 页
兼理军务督大名广平二监司御贼。命甫下而京师陷。孔炤南走。马阮乱政。归隐十馀年而终。
张慎言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慎言举万历庚戌进士。泰昌时。擢御史。踰月。 熹宗即位。慎言预论三案。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 帝怒。夺俸二年。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宜招集以垦。诏从之。尝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铨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假(假似暇)归。铨属曹钦程。诬劾慎言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按抚徵赃。编戍肃州。崇祯元年。起故官。会当京察。请光治珰孽。其他始付考攻报可。旋擢太仆少卿。历太常卿刑部右侍郎。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时国用不支。廷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太学士杨嗣昌议政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不可。其后卒不能行。由左侍郎。迁南京。就改吏部。掌右都御史事。十七年三月。京师陷。五月。 弘光帝即位南京。命慎言理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2H 页
部事。上中兴十议。曰节镇。曰亲藩。曰开屯。曰叛逆。曰伪命。曰功赏。曰起废。曰褒恤。曰惩贪。曰漕税。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勋臣刘孔炤,赵之龙等。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咜彻殿陛。又劾慎言当迎立时阻难。怀二心。乞议慎言欺蔽罪。慎言疏辨。因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荫一子。时山西尽陷于贼。慎言无家可归。流寓芜湖宣城间。国亡后。疽发于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慎言少丧二亲。鞠于祖母。及为御史。讣闻。乞归执丧三年。子履旋。举崇祯十五年乡试。贼陷阳城。投崖死。事闻赠御史。
解学龙
解学龙字石帆。杨州兴化人。举万历癸丑进士。历金华东昌二府推官。天启二年。擢刑科给事中。辽东难民。多渡海。聚登州。招练副使刘国缙。发帑金十万。赈之。多所乾没。学龙废之。国缙遂获谴。王纪。忤魏忠贤。削籍。学龙言寘纪廊庙。必能表正百寮。裁决大务。遂失忠贤意。不报。又劾川贵旧总督张我续贪淫。新总督杨述中缩朒。 帝不之罪。学龙通晓政务。时辽饷滥冗。国用缺乏。乃请修屯政。而沟涂之界。各树所宜木。小可获薪果之饶。大可得抗扼之利。 帝亟下所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2L 页
司。而议竟中格。稍进右给事中。五年九月。御史智铤劾学龙及编修侯恪党东林。遂削籍。崇祯元年。起历户科都给事中。劾蓟抚王应豸剋饷激变。又足饷十六事。 帝皆采纳。迁太常少卿太仆卿。五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疏言臣所部州县七十八。而坐逋赋降罚者。至九十人。由数岁之逋。责于一岁。数人之逋。责于一人。故终无及额之日。请别新旧。酌多寡。立带徵之法。可之。时四方盗贼蜂起。江西独无重兵。学龙以为言。诏增置千人讨平都。昌萍乡诸盗。合闽兵击灭封山妖贼张普薇等。十二年冬。擢南京兵部右侍郎。明年春。将解任。例荐属吏。并及迁谪官黄道周。帝怒。徵下狱。责其党庇行私。廷杖八十。削其籍。移入诏狱。竟坐遣戍。十五年秋。道周召还。半道请释学龙。不听。十七年正月。 弘光帝立于南京。召拜兵部左侍郎。十月。擢刑部尚书。时方治从贼之狱。仿唐制六等定罪。学龙议定。以十二月上之。是时。马士英,阮大铖。必欲杀周钟。学龙谋之次辅王铎。得缓其死。士英大怒。使其党保国公朱国弼。御史张孙振等。诋其曲庇行私。遂削籍。学龙既归。南都亦陷。久之。卒于家。
毛士龙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3H 页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万历癸丑进士。授杭州推官。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亲乖张。时杨涟去国。士龙抗疏请留。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陆梦龙,陆大受,何士晋,马德澧,王之寀,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帝是之。李选侍之移官也。内竖刘朝,田诏,刘进忠等五人。以盗赀。下刑部狱。尚书黄克缵庇之。数称其冤。 帝不从。论死。是年五月。王安罢。魏忠贤用事。诏等。进重赂。令其下李文盛等讼冤。克缵复助之。立释此五宦。士龙愤甚。劾克缵阿旨骪法。不可为大臣。且数朝等罪甚悉。由是。忠贤及诸阉衔士龙次骨。忠贤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永芳。逮其一家五十馀人。下诏狱。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忠贤憾 张后抑己。诬为死囚孙二所出。布散流言。士龙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忠贤益憾之。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辅忠大惧。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忠贤从中下其疏。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风闻。请宽贷。忠贤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閒住。忠贤恨士龙不已。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明年三月。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3L 页
入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已而。辅忠骤迁兵部侍郎。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下法司逮治。士龙。知忠贤必欲杀己。夜中踰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有司无如之何。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烈皇帝嗣位。忠贤伏诛。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士龙始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 帝怜之。命复官致仕。竟不召用。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杨。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十月谢病归。国变。隐居以卒。
高斗枢
高斗枢字象先。鄞人。崇祯戊辰进士。授刑部主事。坐议巡抚耿如杞狱不中旨。与同列四人。下诏狱。寻复官。进员外郎。五年迁荆州知府。久之。擢长沙兵备副使。楚郡之在湖北者。尽罹贼𥚁。势且及湖南。临蓝湖湘间。土寇蜂起。长沙止老弱卫卒五百。又遣二百。戍攸县。城库雉堞尽圮。斗枢至。建飞楼四十。大修守具。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4H 页
临蓝贼艘二百馀。由衡湘抵城下。相距十馀日。乃解去。转攻袁州。遣都司陈上才。蹑其后却之。寻击杀乱贼刘高峰等。巡抚陈睿谟。大征临蓝寇。斗枢当南面。大小十馀战。贼尽平。诏赍银币。十四年六月。进按察使。移守郧阳。郧被寇。且十载。属邑有六。居民不满四千。荆榛数百里。抚治王永祚以襄阳急。移师镇之。斗枢至甫六日。张献忠自陕引而东。斗枢遣游击王光恩及弟光兴。分扼之。战屡捷。贼不敢犯。光恩者均州降渠小秦王也。十五年冬。李自成陷襄阳均州。攻郧阳四日而去。明年春。复来攻十馀日。不克。乃退屯杨溪。五月。斗枢召游击刘调元。入城。旬日间杀贼三千馀。自成将来攻。卒不克。乃令光恩复均州。调元下光化。躬率将士。复谷城。将袭襄阳。闻孙傅廷败。旋师。均州复为贼有。十七年正月。自成遣将路应标等。以三万人。攻郧。斗枢遣人。入均州。烧其蓄积。贼乏食而退。当是时。湖南北十四郡。皆陷。十五年冬。抚治王永祚。被逮。连命李乾德郭景昌代之。路绝不能至。中朝谓郧已陷。不复设抚治。十六年夏。斗枢上请兵疏。始知郧城尚存。众议即任斗枢。而陈演与之有隙。乃擢徐启元右佥都御史任之。加斗枢太仆少卿。路阻不能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4L 页
达。是年二月。朝议设汉中巡抚兼督川北军务。擢斗枢右副都御史以往。三月。斗枢始闻太仆之命。即以军事付启元。七月而闻北都变。并及汉中之命。地已失。不可住。 弘光帝立。移斗枢巡抚湖广。代何腾蛟。复以道路不通。改用王骥。斗枢皆不闻也。国变后。数年卒。
熊明遇
熊明遇字良孺。进贤人。万历辛丑进士。知长兴县。四十三年。擢兵科给事中。旋掌科事。上疏极陈时弊得失。 帝不省。丌诗教等。以明遇与东林通。出为福建佥事。迁宁夏参议。天启元年。以尚宝少卿。进太仆少卿。寻擢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建营伏虎山。选练苍头军。以资守御。齐庶人睿爁者。自负异表。谋不轨。明遇捕获之。寘其党十馀人于法。魏忠贤之党。谋尽逐东林。以明遇尝救御史游士任。五年三月。给事中薛国观。劾明遇党庇徇私。忠贤即矫旨革职。未几。坐汪文言狱。追赃千二百金。谪戍贵州平溪卫。 烈皇帝即位。释还。崇祯元年。起兵部右侍郎。明年。进左部。迁南京刑部尚书。四年。召拜兵部尚书。疏陈四司宿弊。悉见采纳。杨鹤被逮。明遇言鹤以抚贼无功。就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5H 页
逮。恐诸臣因鹤故。尽戮无辜。绝胁从生路。宜急敕新督洪承畴。谕贼党。杀贼自效。 帝亦纳之。五年正月。山东叛将李九成等。陷登州。明遇信巡抚余大成言。主抚议。莱城几陷。乃调关外军讨定之。当是时。清人入宣府。巡抚沈棨与中官王坤等。遣使议和。馈金帛牢醴。清人乃旋。事闻。 帝恶棨专擅。召对明遇等于平台。明遇曲为棨解。 帝不悦。逮棨下吏。于是给事中孙三杰。力诋明遇,棨交关误国。同官陈赞化,吕黄钟。御史赵继鼎连劾之。明遇再疏乞罢。 帝责以疏庸偾事。命解任。候勘。寻以故官致仕。久之。起南京兵部尚书。改工部。引疾归。国变后卒。
丁启睿
丁启睿永城人。万历己未进士。崇祯初。历山东右参政。坐事谪陕西副使。九年。宁夏兵变。杀巡抚王楫。启睿捕斩首恶六人。军中大定。再迁右布政使。分守关南。从巡抚孙傅庭讨贼。十一年冬。就拜右佥都御史。代傅庭巡抚陕西。十三年。用督师杨嗣昌荐。擢兵部右侍郎。代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讨贼。明年。嗣昌死。加启睿兵部尚书。改称督师代嗣昌。赐釰敕印。启睿实庸才。谨慎无过。及督师专制。莫知为计。既已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5L 页
受命出潼关。将由承天赴嗣昌。军于荆州。湖广巡按汪承诏言。大寇在河南。荆襄幸息警无烦。大军尽匿汉津船。启睿至五日。不得渡。折而向邓州。州人闭门诟。过内乡。长吏闭之䊮。军行荒山间。割马赢(一作羸)。燎以野草。士不得饱。是时李自成已陷洛阳。围开封。有众七十万。启睿惮不敢援。闻张献忠在光山。固(一作因)始间少弱。乃曰。 上命我剿豫贼。此亦豫贼也。遂檄左良玉。破之于麻城。开封日告急。则曰我方有事于献忠。不赴。闻傅宗龙将入关。督秦师。启睿乃以自成委宗龙。九月。宗龙败没于项城。启睿又不能救。十二月。自成再围开封。河南巡抚高名衡告急。启睿督兵赴之。避贼入城。贼乘之几陷。部下又大淫掠。会总兵陈永福。射中自成左目。明年正月。贼解围去。已而复攻。六月。 帝释侯恂于狱。命督援剿诸军。救未至。开封围益急。帝数诏切责启睿。启睿不得已乃会。良玉,虎大威,杨德政,方国安之军。偕保定总督杨文岳。以七月。会于朱仙镇。与贼垒相望。启睿欲战。诸将皆惧。良玉归营。即先走。师大溃。启睿文岳。联骑奔汝宁。贼渡河逐之。追奔四百里。启睿敕书印釰俱失。事闻。诏褫职。候代。九月。贼决马家口河。灌开封。开封遂陷。乃徵下吏。久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6H 页
之释归。自嗣昌死二年而启睿败。启睿败又二年而明亡矣。弘光时。启睿因马士英。督河南劝农剿寇诸务。寻以禽斩归德伪官。拜兵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其一子。事败。脱身旋里。久之卒。
张镜心
张镜心字孝中。号湛虚。晚号晦臣。先世襄垣人。天启二年进士。知萧县调定远。再调泰兴。以治行高等。擢礼科给事中。进太常少卿。迁大理调南光禄寺卿。擢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部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入为兵部右侍郎。会蓟辽总督张福臻未至。命镜心代之。加兵部尚书。俄福臻至。议镜心别用。旋丁母忧归。 弘光初。詹事黄道周荐镜心。老臣宜大用。时马士英,阮大铖用事。道不能安其位。镜心避去。清顺治中。大臣推荐章数上。会丁父忧。因谢守制。遂终不起。晚年闭户。注易。与孙奇逢往复商确。逍遥泉石。自称云隐居士。顺治十三年卒。年六十七。
郑同元
郑同元字黄中。潮州潮阳人。崇祯进士。为六合知县。以诖误戍台州。放还。明亡。遁迹梧桂间。值容县之乱。与长子振芳。俱死。
郭之奇
郭之奇字仲常。潮州揭阳人。崇祯进士。改庶吉士。历官詹事府詹事。后遁迹南交山中。殉节死。
鲁㮚
鲁㮚字季㮚。号韦庵。肃简公宗道之裔。建炎间。南渡遂家会稽。㮚登崇祯癸未进士。历官庶吉士。李自成陷都城。魏学濂谓㮚曰。吾辈居此围城之中。死固分也。然死有三节。 先帝上升之日一也。李贼登极之日二也。 先帝发丧之日三也。已而。大行发引。学濂果死。而㮚得先期自拔。闭户不出以终。
陆符
陆符字文虎。世为宁波望族。年四岁。大父相龙。引置膝上。口授以杨涟草疏传奇。符对客。辄抗声高唱。意若深慨慕之者。及长。为学使周斗恒所知。拔置第一。授徒𣴴昌。符风貌甚伟。謦咳如洪钟。一时士大夫听其议论。皆以为陈亮,辛弃疾复出。崇祯辛巳。复保举之制。副使许平远。以符应诏诣京。入国学。 上幸学。符进退从容。 上过而目之。中壬子顺天乡试。赐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奉使闽中。不果行。请查卫所钱粮。千户冯如斗。乾没独多。恐发觉。刺符于厅。事不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7H 页
殊。归而养病。结雪瓢于白岩山。丙戌十月卒。年五十。
余正元
余正元字中山。睢州人。崇祯癸未进士。历山东清河县令。仅七日。遭流寇变。怀印去。居州东北郊。开鹤林社。教授后学。足迹不入城市。自号雪崖樵者。善草书。山水。自写胸臆。虽不入格。而意趣自雅。
杜文焕
杜文焕字𡸅武。昆山人。父桐万历间名将。季父松。以勇力闻。死于四路之役。文焕由父荫叙。历延绥游击将军。累进参将副总兵。四十三年。擢署都督佥事。宁夏总兵官延绥被寇。文焕赴救。大破之。明年。遂代官秉忠镇延绥。屡败寇安边,保宁,长乐。斩首三百有奇。西路火落赤卜言太惧。相率降。沙计数盗。为文焕所败。遂纳款。既而。复与吉能明爱合。驻高家柏林边。要封王补赏十事。文焕袭其营。斩首百五十。火落赤诸部落。攒刀立誓。献罚九九。九九者。部落中罚驼马牛羊数也。已(已未详)沙计。又伏兵沙沟。诱杀都指挥王国安纠猛克什力。犯双山堡。复犯波罗。文焕击破之。追奔二十馀里。当是时。套寇号十万。然其众分四十二技。多者二三千。少及千骑。屡不得志。沙计乃与吉能明爱,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7L 页
猛克什力。相继纳款。延绥遂少事。文焕寻以疾归。天启元年。再镇延绥。诏文焕。援辽。文焕乃遣兵。出河套捣巢。以致寇诸部大恨。深入固原,庆阳。围延安。扬言必缚文焕。掠十馀日始去。命解职候勘。奢崇明围城都。总督张我续。请令文焕赴救。至则围已解。偕诸军复重庆。崇明遁永宁。文焕顿不进。寻擢总理。尽统川贵湖广军。度不能制贼。谢病去。坐延绥失事罪。戍边七年。起镇宁夏。宁锦告警。诏文焕驰援。令分镇宁远。进右都督。调守关门。寻引疾去。崇祯元年。录重庆功荫。指挥佥事。三年。陕西群盗起。五镇总兵。并以勤王。行总督杨鹤。请令文焕。署延镇事兼督固原军。数败贼。贼亦日益多。会山西总兵丘国梁。击王嘉允于河曲。大败贼。入据其城。部议设一大将兼统山陕军。协讨。乃令文焕。为提督。偕曹文诏驰至河曲。绝饟道。以困之。神一元陷宁塞。文焕家破。遂留。又诏令文焕。西还。四年。御史吴甡。劾其杀延川难民冒功。给事中张承诏复劾之。下狱褫职。十五年。用总督杨文岳荐。以故官讨贼无功。复谢病归。子弘域。天启初。历延绥副总兵。七年夏。文焕援辽。即擢总兵官。代镇宁夏。积资至右都督。崇祯中。提督池河浦口二营练兵。遏贼南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8H 页
渡。颇有功。十二年。移镇浙江。寻谢病去。国变后。文焕父子归原籍昆山卒。
陈启新
陈启新。山阳武举人。崇祯丙子。诣阙上书。请停科目。以绌虚文。举孝廉。以崇实行。罢行取考选。以除积横之习。蠲灾伤田赋。以苏民困。专拜大将。以节制有司。便宜行事。捧疏跪正阳门三日。中官取以进。 帝大喜。立擢吏科给事中。历兵科左给事中。刘宗周詹尔选等。争不可。歙人杨光先。讦其出身贱役及徇私纳贿状。 帝悉不究。然启新在事所条奏。率无关大计。御史王聚奎。劾其溺职。 帝怒。谪聚奎。久之。御史伦之楷。劾其请托受赇。还乡骄横。始(一作施)诏行勘。未上而启新遭母忧。给事中姜埰。因劾其不忠不孝。大奸大诈。遂削启新籍。下抚按。追赃拟罪。启新竟逃去。不知所之。国变后。为僧以卒。
沈通明
沈通明字克孝。淮安人。明末尝为总兵官。任侠轻财。好从中原士大夫游。士大夫皆称之。数与流贼战。有功。尝被射洞腹。通明。裂甲裳裹创。亟逐杀射者。由是。一军壮之。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为人。厚遇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8L 页
之。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会清人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且并捕通明。是时。通明已杜门散遣。所部捕者。凡十馀辈。合噪围其居。通明走入寝室。饮酒数斗。裂帛缚爱妾于背。上马大呼出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而免。僦居苏州。变姓名曰申宗耿。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入灵岩山。祝发为浮屠。又称玄弇。已复弃之。访故人于邓州。每醉。辄歌呼市上。杂以曼声。酸楚动听。一市皆以为狂。州人彭子篯有名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子篯执其手曰。君状貌稍异。必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子篯亦豪于酒。日夜与通明。纵饮甚欢。久之。遇赦。始得出。
恽本初
恽本初字道生。后改名向。号香山。武进人。明经博学。崇祯间举贤良方正。授中书舍人。不拜。工山水。有画旨四卷。
焦之雅(弟之夏)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9H 页
焦之雅字大雅。西安府三原人。佥都御史源溥子。源溥为李自成所害。之雅与弟之夏。冒死寻得父尸。归葬。毕弃家。隐华山。之夏亦隐居终身。
房廷详
房廷详字发公。西安诸生也。与焦之雅同郡。父建极。崇祯末。官兵部主事。归里。李自成陷关中。建极入都赴难。廷详时年十五。易道士服。从父间关。避贼走二千里。抵京圻。而京都已陷。乃与父归。未几。建极卒。既葬。庐墓终身。
邹之麟
邹之麟字臣虎。号衣白。万历庚戌进士。授工部主事。未几归。 弘光帝立。起为尚宝丞。迁都宪。南都破。还里。自号进老。又号昧庵。善山水。勾勒点拂。纵横恣肆。胸中。殆亦有碨礧者欤。
曹履泰(子元方)
曹履泰。字大来。海盐人。天启乙丑进士。子元方字介皇。崇祯癸未进士。履泰初任同安知县。缚海寇李魁奇等。以功擢吏部给事中。有李希揆者。骤躐铨司。履泰纠之。希揆衔次骨。媚大阉王承祚。诬履泰。下诏狱。遣戍狱方急。子元方。走京师入狱。视饘橐。摩创吮血。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39L 页
昼夜不交睫。出则囚服泥首。控诉公卿之门。见者怜之。元方既登第。旋遭甲申之变。弘光初。中丞祁彪佳为履泰讼冤。且荐其才可重任。而元方亦谒选。父子同至南都。初履泰在狱。与马士英同系相善也。士英既当国。欲致门下。履泰不可。乃荐元方。署职冀为德。元方。亦不谢。上书愿循分守外。语侵士英。士英怒。授常熟县。亡何。金陵破。履泰变姓名。间道入闽。元方弃官从之。谒 隆武帝于建宁。拜太常少卿。累升兵部右侍郎。元方为吏部文选主事。是时。郑芝龙擅权。与黄道周相齮龁。 帝拱手而已。履泰七上疏。言时务。报闻而已。顾元方太息曰。国不可为矣。元方乞视师江上。甫抵浦城。郑家溃兵突至。缒窜山寺中。获免。履泰趋赣州从 帝。中路相失。土豪将执以迎清。履泰急掷身百丈岩下。绝复苏。舁卧僧寺中。元方号泣求之。间关乱兵中数日。始得迎还故里。履泰愤甚。疽发背而死。元方乃奉母挈妻子。迁硖石村。筑东山草堂。自号耘庵。布衣蔬食。杜门读书。暇则遨游山水间。足迹不入城市者。四十年。卒八十二。
顾朱
顾朱。崇祯末。举进士第。即受行人。理饷两浙。国亡不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0H 页
归。父郁郁成疾。亟遣伯子。驰告吾日夕以望。独不相念耶。朱闻而泣下。沈思终夜。明日遂归。养亲备至。及丧哀毁尽礼。亡何。朱亦遂没。朱在浙时。奉命往请兵部尚书张国维。国维语曰。吾受国重寄。义当死。子起家日浅。尚可隐遁。吾有某山。今日之桃源也。盍往居之。朱默不应也。
范养民
范养民。崇祯十七年。为东宫侍读。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方李自成。挟东宫二王以出也。养民知其必西奔。于是弃其家。走关中从之。乃东宫。不知所之。徒步入华山。为道士。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起居其中。
李覃
李覃溪。失其名。官侍御史。国亡。隐居不出。服御起处。悉从贬损。蔬食布衣。出不车。暑不盖。以寿终。
李实
李实。号如石先生。崇祯癸未进士。为吴县令。国亡。僦居锦帆泾侧。杜门著书。方巾布袍。终其身。
朱治升
朱治升。馀杭文学。弘光乙酉。清兵略定杭州。下薙发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0L 页
令。治升。即狂走窜天目山中。阅月。知不得脱。自经于林。
周容
周容。字鄮山。鄞县人。明诸生。少以诗见知于钱谦益,黄宗羲。善书工画。尝渡蛟门。脱友人之厄。几死不悔。康熙己未。有欲以博学鸿词荐。笑曰。吾虽周客。实商客也。遂止。所著有春涵堂集。
张长澜
张长澜。长洲诸生。甲申。 烈皇帝凶问至。长洲诸生。方会哭明伦堂。直指朱一敬。谒文庙。衣绯鸣金。呵殿而来。长澜前数直指曰。此何等时。犹服此耶。指堂额示之。褫其服。直指悚然。长澜。兵后。以布衣终其身。
张采
张采字受先。太仓人。与同里张溥。友善。号娄东二张。采严毅喜甄别可否。崇祯戊辰。举进士。知临川。溥亦归。自京都。相与复古学。名其社曰复社。四方名士。争奔走其门。声气通朝。右所题品。颇能为荣辱。执政大僚。由是恶之。会里人陆文声。闽人固之夔。讦复社恣横状。因穷究不已。提学御史倪元洪。巡抚张国维等。救之得解。然事犹未竟。刑部侍郎蔡奕琛。坐党。薛国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1H 页
观系狱。告溥遥握朝柄。已罪由溥。因言采结党乱政。诏责溥采回奏。时溥已死。采上言。与溥平生相淬砺。死避网罗。负义图全谊。不出此念。溥日夜解经论文。失心报称。曾未一日服官怀忠。入地不得。泣血自明。良足哀悼。当是时周延儒柄国。溥座主也。其获再相。溥有力。故采疏其事。事即已。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埰。交章言采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帝御经筵。问采小臣。言官何为荐之。延儒曰。好读书能文章。言官是以惜之。 帝曰。亦未免偏。遂不果用。弘光时。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乞暇去。已而。南都失守。奸人素衔采者。群击之。至死。复用大锥乱刺。已而得苏。避之邻邑。又三年卒。
沈巨儒
沈巨儒字越溪。夔州万县人。隐居山中。自号西溪野人。总督李国英。知其夙学。劝之仕。不应。辟草堂。以诗文自娱。
李光祀
李光祀者。蓟人。中崇祯癸未进士。翌年国变。杜门不出。清人三徵不起。因游远方。不知所之。
黄宗炎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1L 页
黄宗炎字晦木。一字立溪。人称曰鹧鸪先生。宗羲弟。崇祯贡生。尽江之役。兄弟步迎监国。事败。入四明。参侍郎冯京第军。军覆。隐于白云庄。乱定。游石门海昌间。卖画以自给。工缪篆。又善制砚。所著有周易象词,寻门馀论,学图辨惑。
朱朝瑛
朱朝瑛字美之。杭州海宁人。崇祯进士。除旌德知县。而归兵后。隐居。事穷经。初漳浦黄道周。精易篆历数之学。以授时历。分配三百八十四爻。验古今治乱。词旨深粤。朝瑛受业其门。独能通之。编释五经。多破前儒成说。名之曰五经略记。
宋振麟
宋振麟字子正。邠州淳化人。事母至孝。病盲三年。忽梦神人指示救疗方。母目复明。清康熙己未。以博学宏词荐。不起。
赵天骐
赵天骐字平符。心洲武乡人。幼称神童。崇祯末进士。甲申闯贼。遣其党来聘。天骐焚冠服。探深崖下。衣挂树。不得死。清顺治初。尝以遗佚荐。不起。姜壤之乱。授官。不从。劫其家。亦不为动。母卒。庐墓三年。种园织麻。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2H 页
以供父。父卒。遂不食死。著有续高士传等书。行于世。
徐开禧
徐开禧字锡馀。昆山人。崇祯戊辰进士。官翰林。为文。一本先正法程。举业家。咸师尊之。
项圣谟
项圣谟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秀水人。子京孙也。善画。客有饷以酒者。越数日索。其坛已为游兵所击碎。圣谟遂画一空坛。偿之。中作桃柳三两枝。或斜倚。或倒垂。丰姿婉约。国亡。隐居以终。所著有朗云堂集。
樊圻
樊圻字会公。以画名。与龚贤,高岑,邹哲,吴宏,叶欣,胡造,谢荪等。号金陵八家。曲阜孔(缺)赠诗曰。叉头挑出古云烟。混入时人乞尽钱。内府收藏君总在。标识半是启祯年。观此可想见其人也。
卜舜年
卜舜年字孟硕。吴江人。工画。少见赏于陈继儒董其昌。乱后。佯狂卒。临殁之岁。人有乞书画者。但题泥无身云。舜年家盛泽。镇盛泽。
文明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2L 页
文明。文默族人也。崇祯庚辰。廷试贡生。例得博学。不赴选人。以清顺治五年卒。子楠孙掞。并以画名。
张风
张风。字大风。上元人。故诸生。乱后。弃去。家极贫。居仅容膝。妻亡。不再娶。善画山水花草。无师承。以己意为之。颇有自得之乐。画尾署真香佛空四海。或称升州道士。尝游燕赵间。公卿争迎致之。风挥洒以应。有中贵子。招饮欲馆之。风起立。瞪视不答。酒罢引去。后归金陵。所著有双镜庵诗。上药亭诗馀,楞严纲领,一门反切。其反切法甚简。只用音和。一门。为平生最得意之作。
萧从云
萧从云。字尺木。号无闷道人。当涂人明经不仕。善山水不传宗法。自成一家。笔亦清快。与孙逸齐名。兼长人物。尝于采石太白楼下四壁。画五岳图。漫堂宋荦为长歌。镌诸石。平生所画太平景,离骚图。好事者。镂板以传。著书等身藏于家。
宋珏
宋珏。(亦作谷。)字比玉。莆田人。故国子监生。善画。其写松树尤秀。王士禛诗话。亦叹其小诗工绝。
陈应麟
陈应麟字璧山。江陵人。父死明季难。应獜了然终身。卖画以给。专工芦鸿。遂成绝艺。
赵甸
赵甸字禹功。会稽人。家极贫。学画以养亲。萟绝工。时称赵孝子。及长。游蕺山刘氏之门。丙戌后。立高节。隐于缁。卖画以活。世所称壁林高士画者也。晚年。讲学你山。生徒甚盛。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3H 页
查士标
查士标字二瞻。号梅壑散人。海阳诸生。弃举子业。专事书画。家故饶裕。多鼎彝及宋元真迹。遂精鉴别。年八十四。卒于杨州。士标性疏懒。嗜卧。日晡而起。畏接宾客。盖有托而逃者。有王额驸者。贵甚。拥高赀。尝云顾士标终不答。亡何。王败。人服其先见。平生无疾言危论。见后辈书画。必奖誉之。故名高而人不忌。与同里孙逸,汪之端等。称四大家。
黄家舒
黄家舒字汉臣。无锡人。以文章名。与顾杲同里友善。国亡。弃诸生服以终。
萧显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3L 页
萧显字中素。一字芷。江南松江人。能诗。国变。隐云间。㓸棺为业。尝持斧豪吟。后有物色之者。偕王介古遁入东海。不知所终。
张致中
张致中。字性符。淮安山阳人。隐居以终。有看尹文集。
朱明德
朱明德吴人。尝得程克勤宋遗民录而广之。得四百馀人。顾炎武序之曰。庄生有言。越之流人。去国期年。见似人者而喜。余尝游览山之东西河之南北二十馀年。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
王玑
王玑。杭州府钱塘县学生员。王氏本为商。而通经义。思用之天下者。自玑始。及父没而家益落。遂走京师。历蓟抵宁远。观边镇大势。每以大计当事者。不用。转客东莱。闻京师之变。哭 烈皇帝于莱山之阳。驰至南都。公卿又无下士者。遂僦居于吴。集宋遗民事。著信书一编。
常延龄
常延龄。字苍谷。江宁人。开平王遇春之裔。怀远侯元振曾孙也。少孤。事母至孝。崇祯十六年。全楚沦陷。延龄请统京兵。赴九江协守。又言江都有地名常家沙。族丁数千。皆其始祖远裔。请鼓以忠义。练为亲兵。 帝嘉之。不果行。南都诸勋戚。多恣睢自肆。独延龄以守职称。国亡。即弃世爵。奉母遁居上上之熟湖山中。躬耕自食。未尝入市。当事者。累招不出。以麻衣葛巾。终老。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4H 页
龙在田
龙在田。石屏州土官舍人。天启二年。云南贼安效良,张世身等。为乱。在田与阿迷普名声,武定吾必奎等。征讨数有功。得为土守。备新平贼剽石屏。安效良攻沾益。在田俱破走之。巡抚闵洪学。上其功。擢(缺)营都司。崇祯二年。与必奎。收复乌撒。八年。流贼犯凤阳。诏徵云南土兵。在田率所部应诏。击贼湖广河南。有功。擢副总兵。总理卢象升檄讨襄阳贼。至则象升已奉诏勤王。命属熊文灿。十年三月。击禽大盗三海。十一年九月。大破贺一龙,李万庆于双沟。进都督同知。明年三月。大破贼固始。斩首三千五百有奇。张献忠之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4L 页
叛也。文灿命在田。驻谷城。遏贼东突。诸将多忌在田。及文灿被逮。在田亦罢归还。至贵州。击平叛贼安陇壁。十五年夏。中原盗益炽。在田上疏曰。臣以石屏世弁。因流氛震陵。奋激国难。损赀募精卒九千五百。战象四。战马二千。入楚豫破贼。贼不敢窥江北陵寝。滇兵有力焉。五载奏捷二十有八。忌口中阻逼。臣病归。自臣之罢。亲藩辱而名城屡陷。臣妄谓讨寇必须南兵。盖诸将所统。多乌合。遇寇即逃之。饷即噪。滇兵万里长驱。家人父子同志。非若他人易溃也。且一岁中。秋冬气凉。贼得驰骋。春夏即入山避暑。养锐而出。故其气益盛。夫平原战。既不胜。山蹊又莫敢撄。徒致师老财殚。滇兵轻走远跳。善搜山。臣愿整万众力。扫秦楚豫𤾂诸寇。不灭不止。望速给行粮。沿途接济。臣誓捐躯报国。言而不效。甘伏斧钺。 帝壮之。下兵部议。寝不行。踰二载。乙酉八月。吾必奎叛。黔国公沐天波檄在田及宁州上知州禄永命。协击禽之。未几。沙定洲作乱。据云南府。在田不敢击。明年。定洲攻在田。不下。移攻宁州。寻陷嶍峨。在田走大理。又明年。孙可望等。至贵州。在田说令攻定州。迄破灭。在田归卒于家。
谭先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5H 页
谭先字宾纶。贵州安顺府安乐县人。生而孝友。好读书。母刘安人。早殁。泣血三年。至于骨立。伯兄光美。由举人。任户部郎中。流寇犯黔。光美死之。先冒险入贼境。负其骸以归。尝求友四方。复社诸贤。皆与之善。中崇祯壬午乡试第一。官泗州溆州知州。时戎马蹂𨈆(一作躏)中原。国随以变。先知事不可为。弃官归里。家甚贫。然遇人患难煢苦。无不周恤。多贮书籍。训诱子弟。寒暑不少辍。安平瘠县。当往来之冲。先筹画利弊。劝有司。课耕食(一作息)讼。民气少苏。刊县志。以备文献。修学官。以安师徒。年八十馀。乃终。
魏菁
魏菁。字明之。先世官江西南昌。因家焉。后徙建昌府广昌县。菁年二十。为县学生。崇祯丙子。贡入太学。授中书舍人。值世乱。弃官。归水斗砦之离株溪。纠其族。避贼山谷中。会有族人在砦。通贼为乱。雠杀族中数辈。守将杜承芳檄围砦而贼逸。承芳将屠砦。独素善菁。菁徒跣谒承芳以缓之。复破产得千金。为承芳寿。以三百金。赂其左右。兵入不戮一人。菁家饶于产。自少施惠。至老且穷。不能自赡。国亡。不复仕。独喜饮酒。至醉不乱。时时贼(一作赋)诗以寓意。屏迹株溪。不入城府。晚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5L 页
更遭乱。大师争欲致菁。菁终不出。子方泰请写像。菁怃然曰。置我丘壑间。科头箕倨。不知汉晋可也。生于万历丁巳。卒于清康熙庚午。年七十四。
周有凤
周有凤。字竹友。其先居杞县之瓦屋营。有凤夙为制业。锐于进取。值中州寇乱。遂去之。业书画琴奕。至壶矢驰射击刺之技。靡不习。避地毫凤间。大师某聘为幕僚。值清人之乱。乃归。以布衣终。年七十四。有凤美须髯。风度脩洁。言笑不苟。当其议论古今兴亡理乱政治人才之得失消长。与当世所关切者。娓娓不休。慷慨正襟。忧慎交集。明季尝条议时事。受知于督归史可法。可法欲用之。有凤知事不可为。谢去。其后复欲以白衣上言。言甚危切。其友力止之而止。时康熙八年也。
董升
董升。字尽人。世居海宁。为望族。高祖某婚于嘉善。因家焉。升幼有大志。常慕陈亮为人。为诸生。意殊不屑也。明季天下多故。辄因张髯奋谈天下事。久不少懈。有不知者在坐。窃问人曰。董君。受何人不平事。而顾为作色语乃尔邪。坐客无不大笑。升才敏。为文。顷刻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6H 页
数千言。所交皆四方士。家极贫。郡邑长吏重其人。所赠有至千金者。辄散之昆季朋友。以五经分授邑人。多有成业者。醉后。常大言曰。人恨无死所耳。此外更何虑。闻者皆以为狂。弘光中。弃家浮海去。不知所之。或曰死。或曰为浮屠云。
顾大纲
顾大纲字君常。居葑溪东里。自号东里子。善射能挽强。工书法。幼有大志。有古豪士风。居恒拊髀曰。生不能以七尺驱。驰骤中原。徒于牖下。字章句何也。大纲既。不复求知于时。与博徒酒人。耕钓缁素。优游以老。卒年六十五。
刘应期
刘应期字瑞当。又字遂当。慈溪人。崇祯间。吴中倡为复社。以网罗天下之士。高才宿学。多出其间。应期于诸子中。顾益峻格。诸子皆引为畏友。未几而南北横溃。应期乃谢所尝往来者。求法书,名画,古器,奇花。以自遣。悴然不知有生之乐。刘宗周殉难。亲戚不敢过其门。应期见其夫人。谓曰今日事。夫人惟有自尽。吾待命于此。及夫人死。始出。
樊梦斗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6L 页
樊梦斗字北一。号文成。崇祯壬午乡贡生。尝上书阙下。请为国家效力封疆。报可。无何。以内难归。已而。明亡。俯仰唏嘘。既力不能有为。遂绝意仕进。携家人。入桐柏山中以终。
李先生
李先生。失其名。抚宁人。年九十馀。独不薙发。常游深山中。罕与人接。
谢秀才
谢秀才。失其名。国亡。聚其徒。出没于湖南。将以有为。丙戌。清人击擒之。欲谕降。秀才骂不绝。断其手抉其目而射杀之。并其家七口同戮。
康世爵
康世爵者。荆州人。其曾祖祜。战死蒙古地。祖霖。从杨镐。东征倭。死于平山。父国泰。青州虞候。坐事。谪戊(一作戍)辽阳。世爵年十八。随父至辽阳。牛毛岭之败。父又败死。世爵在军中。独脱还。走辽阳。及辽阳城陷。世爵逃之凤凰城。与广宁人刘光汉。纠合辽阳散卒三百人。拒城守。无何。光汉战死。世爵转侧山谷。摘草木实。以充饥。不粒食十三日。不死。于是。阻虏不得归。东走渡鸭绿江。游朝鲜之关西诸郡县数月。以近虏惧难。去之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7H 页
踰岭。客咸兴端川间。八九年。转至北庆源钟城。世爵长仅六尺。便捷善拳搏。粗解卜筮。倜傥有大节。既客游。久见清人已有天下。事无可为者。与农父。杂作力田蓄牧。然人不见有戚戚色。时过。所与识者。辄索饮。至醉乃去。常曰。吾于人无所求。然惟酒能忘忧。吾每从而觅之而已。为州邑者。怜世爵羁客。争招延善遇之。世爵辄知其贤否。其不可者。虽邀。未尝往也。一邑宰。尝与之贝缨。辞曰。我华人也。冠帻。不戴笠。奚以缨为。所居田作。郡尝税狼尾。世爵乃之田间。缚木为棚。宿卧其中。候视之。久乃罢。诣郡曰。郡之税也。视田所出。而田今无狼。吾安所得狼尾。而输郡税乎。郡卒无以责之。又尝夜渔于溪。他渔者。网塞下流。鱼不得上。世爵置网无所得。乃多取木叶。俟渔者睡。投诸水。木叶流下。水急网溃。而渔者不之觉也。于是。世爵举网。大收鱼以归。其玩俗不羁。又如此。为方语不能了。笑曰。吾少去中国。今四十馀年。既忘中国语。又习东语而不成乎。又曰。吾知朱氏不能复兴也。汉四百年而亡。虽以昭烈之贤。不能复。唐与宋。皆三百年而亡。明自洪武至崇祯。亦三百年。天之大数。谁能违之。虏其终有天下乎。夫虏方兴。而中国之人困敝已极。虽有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7L 页
英雄豪杰。莫能为也。俟五六十年。虏势少衰。中国得休逸。奋于积耻之馀。起以逐之。如元氏之亡。此其已然之迹。可知也。又叹曰。吾年十三四时。已有志在家为孝。在国为忠。有所树立。今吾孝不成于家。忠不成于国。为不孝不忠之人。世爵取东妇生二子。有孙若干人。戒令同居。北俗多化之。扁室曰楚冠堂。起居其中。北人衣服皆资清产。而不以自近。家濒豆满江。江北即胡地。多茆鲜。民取以葺屋。世爵独以藁葺曰。人疑我涉胡地。何以自解。
田好谦
田好谦字逊宇。广平府鸡泽县人。父允谐。吏部侍郎。祖应旸。兵部尚书。好谦生万历庚戌。隶乡学士。尝至椵岛。崇祯丁丑。清袭椵岛。岛覆之。好谦就俘。会虏将奇其貌。释之。遂与其徒十馀人。东来属训鍊都监大将且(一作具)宏。席地命之座。馈酒。好谦不肯饮。宏遽延坐堂上。行宾主礼。 仁祖尝三召见。好谦感之。每名节庆贺。辄诣 閤门。叩头。 孝庙尝欲除一边将。好谦以不解东语固辞。 显庙丙寅终。年七十七。好谦儿时。有相者曰。是于法不寿。寿则必离乡乎。至是若验。在广平。有子曰存儿。东来复娶张氏女。张亦金华义乌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8H 页
县人。父龙。从天兵征倭。留仕本朝。为同知中枢府事。好谦性谨厚。能通书籍。公卿大夫莫不爱之。最与东平尉郑载嵩善。尝泣谓载嵩曰。远托异国。昔人所悲。今中原陆沉。吾得免左衽。幸也。况蒙 国恩。廪食终身。且有室家子姓。复何求哉。惟是身没寝远。名与骨但(一作俱)朽。累累北邙。谁知我中土人乎。载嵩闻而悲之。
李应仁
李应仁。太傅宁远伯成梁之曾孙。少保征倭提督如松之孙。辽蓟总督中军副将性忠之子。生万历戊午。李氏本籍朝鲜。成梁曾祖英。始入中原。世居广宁之铁岭卫。成梁。始以武功显。父子六人。并列国史。如松与弟如柏如梅。着(一作著)绩朝鲜。始如松自朝鲜还。戒其子孙曰。天下将乱矣。朝鲜可以避地。及崇祯甲申。李自成陷北京。 天子殉社稷。性忠与兄子遵祖之死(之死。未晓。)。未几。清人破自成。据北京。而天下遂为戒矣。应仁时年二十七。义不薙发。乃脱身。东出朝鲜。至汉师。朝廷欲官之。应仁辞曰。国破君亡。何以官为。朝廷重其义。不复强。而命世世复其家。应仁遂入东峡。至淮阳居焉。终身不出山门。言语不改华音。每值 崇祯讳日。辄上屋后山颠。西向恸哭终日云。应仁初名应祖。以避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8L 页
乱。故改今名。以 肃宗甲午卒。年九十七。先是。如梅之子宪忠。死于深河之役。其子成龙。逃入朝鲜。子孙多居海曲。 肃宗甲申。筑大报坛。廷臣有以成龙之孙白。即 命录用。 英宗庚申。 命立如梅主。不祧。 当宁(正宗朝)戊申。又 命立如松主。不祧。
麻舜裳
麻舜裳。遵化总兵里光子。都督贵孙。世袭指挥同知。父死于深河之战。舜裳被俘在虏中六年。逃入中国。丁卯。督粮登州。遇风于庙岛。三日抵礼川。同舟二十九人。皆溺死。舜裳独生。流寓湖南之光州以终。舜裳善治蚕绵。其诀多传于湖。
文可尚
文可尚。宋信国公天祥六世孙。父荣光。居杨子江。崇祯乙亥。漂至朝鲜之殷栗县。寻遭丙子之乱。移居恩津。尝手录华语三卷。进于朝。授通政阶。
胡克己
胡克己。宋文正公安国十七世孙。万历庚申进士。自登州。漂至朝鲜之凤山郡。因流落北关。好文章。晓天文地理医药卜筮之术。其孙斗弼。 英宗乙巳上书。请守护华阳洞万东祠。初尤庵先生宋时烈。托门人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9H 页
黄江权尚夏。建草舍于华阳洞。以祭 神宗毅宗两皇帝。又取我 宣祖万折必东之教。扁以万东祠。斗弼之言以此也。 王仍给斗弼禄。录其族有才者。亲书克己姓名于万东庙锦屏。
王凤岗
王凤岗。一名以文。济南人。崇祯名臣楫之子。我 昭显世子在沈阳十年。清人既克北京。仍许之反。凤岗与庠生王文祥,冯三仕,王美承,杨福吉,郑先甲。大同人刘自成,裴三生。杭州人黄功等十三人。从之来。 孝庙居之朝阳楼下。欲官之。凤岗辞曰。天若祚明。克复区夏。臣归死足矣。 孝庙亦不强。而衣食于官。凤冈风裁魁伟。有大节。自以国破家亡。居常愀然。人有门(一作问) 皇朝事者。辄掩泣。虽家人。亦不忍言。其妇黄氏。侍 仁宣王后有劳。尝从帘隙。窥贺班金冠象笏玉佩声琅然。叹曰。吾家昔尝服是服矣。不意复见于此也。凤岗之徒。有善渔者。常网鱼献之。 上后属训局。名曰汉人牙兵。今 上庚戌(正宗朝)。 命别为汉旅。毋属训局。并蠲渔丁之役。凤岗等子姓甚繁。并为委巷入。独美承无后。 肃庙设大报坛。以凤岗之孙。为领役将。
黄功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49L 页
黄功。杭州人。举进士。官池河守备。以战功显。后在沈阳。事我 孝宗。崇祯甲申。与王凤岗等八姓。东来家朝阳楼下。 朝廷授嘉善阶。告身。不书清纪元号。及殁。赐地以葬。初福建人。林寅观等。漂到耽罗。赍永历大统历。为言 永历皇帝保有广西。守臣闻于 朝廷。朝廷恐事泄。将缚送于燕。寅观等号泣不去。 朝廷令功谕之使去。有木兰词及黄陈问答录。传于世。
冯三仕
冯三仕。山东人。父秀举进士。官兵部。崇祯中清人侵山东。三仕被驱。入沈阳。事我 孝宗。甲申。与王凤岗等东来。 朝廷赐田民。给衣食。
陈凤仪
陈凤仪。万历乙酉。配堂邑王第一女宝庆县主。后流离东来。 显皇帝诰命。至今传于家。
郑先甲
郑先甲。琅琊人。曾祖文谦。嘉靖间吏部左侍郎。先甲崇祯甲申。与王凤岗。东来。家朝阳楼下。后赠参判。 英宗乙亥。录其孙。
裴三生
裴三生。大同人。父山大。俘于清。时 皇朝人被俘者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0H 页
十数姓。同居谓之明人村。乙酉。 孝宗返自沈馆。赎之东来。山大道死。子三生。以其生于中国。掳于清。归于朝鲜。名三生。时才三岁。鞠于 皇朝宫人崔回姐。居于朝阳楼南。
王俊业
王俊业。李如松外裔也。乙酉。从 孝宗东来。流寓关东。居歙谷县金刚外山瓮迁之背。刻曰明人王世业。岂俊业之一名欤。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完山 李德懋 懋官 著 男光葵 奉杲 编辑 德水 李畹秀 蕙邻 校订)
 磊磊落落书补编[下]
  
韩登科(刘太山金长生)
韩登科。未详其乡里。 肃宗乙卯。与其徒刘太山,金长生等上言曰。俱以中土之人。寄托本国。已过四十馀年。值此凶荒。将颠沟壑。登科年八十。太山五十九。长生六十。日薄西山登科。又壬辰征倭。备御宗功之孙微劳。亦可纪也。户曹请给衣食。 从之。
张道士
张道士名云起。金陵人。龙虎天师道陵之后。天启壬戌。从镇江。至朝鲜。因兵戈。不能自还。沦落东海上。 显宗乙巳。金锡胄傧倭于东莱馆。遇云起。年六十四。工麻衣法云。
弘瑜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0L 页
弘瑜号月章。故中书舍人王作霖。会稽人。国亡为僧。善山水。兼长仙佛法。书真草。俱佳。
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从征播州。良玉别以精兵。自随。破金筑等七寨。为南川路战功第一。后千乘为部民所讼。庾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众。良玉为人饶胆略。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掉兵。泰昌间。徵其兵援辽。兄邦屏,邦翰。皆力战死。赠都督佥使。予世荫。良玉与幼弟民屏还家。甫一日。奢崇明反。良玉斩其使。驰檄夔州。急防瞿塘。上下驰解成都围。命封夫人。锡诰命。良玉益感奋。明年。民屏战死大方。崇祯三年。清人陷永平四城。良玉与邦屏子翼明。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上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䌽币羊酒赋诗。以旌其功。会四城复。乃诏良玉归。不复援剿。专办蜀贼。十三年。破罗汝才于马家寨。斩其魁东山虎。会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三万。守重庆。县州知州陆逊之按行诸营。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冠带饰佩刀出见。置饷礼。酒数行。语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归(一作妇)人。受国恩。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1H 页
谊应死。独恨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其故。曰邵公移我自近。去重庆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归巫万山颠。俯逼吾营。令必败。令败及我。我尚能救邵公急哉。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可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亡何。张宪忠果败杀。令良玉趋救。不利。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发峒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官饩其半。捷春谢不用。良玉太息归。有秦缵勋者。良玉族人也。党贼被擒。杀狱卒而逸。良玉捕以献献忠。尽陷楚地。长驱入夔州。良玉图全蜀地形。上巡按刘之勃。请益兵守隘。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及夔州陷。良玉陷。援又有溃。及全蜀尽陷。良玉号咷曰。吾兄弟三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妇人。受国恩二十年。不幸至此。其敢以馀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献忠赍金印。易其官。不为动。贼党无敢入其境者。良玉竟以寿终。子拱明。死于普名声之乱。赠恤如制。
童夫人
童夫人。龚鼎孳妻。鼎孳故尚书。仕清。历官大宗伯。夫人居合肥。不肯随宦京师。且曰。我经两受明(一作明)封。本朝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1L 页
恩典。可与顾太太。顾即杨州娼顾媚。字眉生者也。后清人编鼎孳于贰臣传。
屈氏
屈氏。明宫女也。本苏州良家女。时明政方乱。大吏贪淫。夺民间女子有才色者。屈氏生母欲杀之。会有救者乃已。七岁。选入侍周皇后。李自成陷京师。 烈皇帝崩。 皇后步趋寿皇亭。屈氏从之。 皇后戚然麾使去。 皇后既崩。屈氏逃匿闾巷。及清人破自成。入北京。屈氏被获。屈氏习闻流寇恶。及见虏常。慢骂曰流贼。九王者。清太宗第九弟也。貌甚雄杰。尝圆兜短衫。垂面纱而坐。屈氏辄笑骂曰。男子亦面纱乎。真流贼也。面纱者。汉女饰也。九王甚惭然。爱其端丽不忍杀。是时。我 昭显世子质于虏。虏以屈氏侍。及 世子归。从至朝鲜国。属万寿殿。事 庄烈王妃屈氏。既东来。常北望中原。泫然泣下。语流贼。必愤骂若狂。 孝宗与一二臣。议北伐清事甚秘。屈氏独心知事常愿忍死。见 皇朝之复兴。年七十馀卒。将死。语曰幸埋我西郊。庶几见王师之出云。如其言。葬高阳郡大慈洞。 孝宗尝询髻制于屈氏。尤庵先生宋时烈。请其制。世守之。屈氏善扰禽兽。指使无不如意。有弟子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2H 页
进春者。颇传其法。 肃宗。命广平田会一家。主屈氏祀。岁给祭需。会一。好谦之子也。屈氏不知书。自言在皇朝时。宫中颁廪籍书。其姓如尺字。其音为圭。我人。呼以圭姐。录其语。翻于燕。乃屈字。
崔回姐(柔姐紧姐)
崔回姐。青州府寿光县人。父云溥。为红通知县。还家而生姐。故名回姐云。嫁同县秀才张九箫。崇祯壬午。为清人所掠。翌年六月。侍 昭显世子于沈馆。乙酉。随世子东归。姐能画善刺绣。常在宫掖。 皇朝女子之仳离殊方者。不啻一二。而皆已身故。只有崔回姐一人。侍卫累朝。年迫八十。宜有轸恤。其令吏曹。特赐尚宫教旨。亦令地部。优给衣资食物。乙酉殁。葬于杨州香花村。尝言明季灾异。有白狗人立而言曰。天乱天乱。又有男子。飞入人家。自称仙人。索茶啜已。复飞去。编发为三条。姐见之云。又有柔姐紧姐。皆于甲申之乱。与回姐东来。紧姐。中朝宰相之妻也。娟秀善妆梳。有女士风。死于丁亥。柔姐善刺绣。死于庚申。遗言火葬。诸姐长于宫中。不解书。其姓名籍贯。皆不可考也。
王烈母
青庄馆全书卷之四十七 第 352L 页
王烈母。顾炎武母也。有孝行。常断指疗姑病。崇祯间。巡按御史王一鹗。奉旨旌表。乙酉夏。母年六十。避兵常熟之路。濂泾谓炎武曰。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及闻两京皆破。绝粒不食而卒。遗命炎武。读书隐居。不仕二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