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x 页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文]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5H 页
观市说(己卯)
余有事适广州。由仁川取路。憩于虚所。是日赴虚者。盖以千数。各持废著售衒。哓哓然校赢量缩。忽一人失声走。一市人随而大崩溃散走。弃其货物。或百步或五十步而止。始矍然相问其故。初不自觉其为何事所惊动。余怪而诘之。皆不能知其所以然。傍有荛者前曰。俄有一獐自山上趍下蹂落木。蔌蔌有响。彼一人妄惊怪。挈一市而走。初不知其为獐也。市人望风而奔。亦不知其为何事也。此甚可笑。然我幸而得免。走者以为荛而见之也。若混于市则难乎免矣。抑子之不见獐。而独不走而询之者何也。余曰尔之不走也。以有所见为不走也。吾之不走也。以无所见为不走也。且尔虽不走。不见獐则走矣。恶在其不走也。吾虽不走。不知其不可走而反生疑怪。恶在其不走也。自其走而言则尔与我固不走也。自其不走而言则我与尔皆走也。然则直不百步。五十步耳。是亦走也。又何暇笑彼哉。于是市人相与招聚反来。质于荛者。荛者具道其所见。乃各依旧坐货。噫。奚独市为然。凡世之闻讹而惊。望风而动。增衍其所闻。张大其所见。鼓天下之人而走之者何限。古语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形而走者。市之惊獐迹者也。声而走者。市之随而走者也。不但声而走。又有以无声之声。自走而走人。人之走者。又不自知其何为而走也。呜呼。其亦惑之甚矣。由市而大之则天下也。由獐迹而大之则小人之流言也。随人之谬而增之者。百步者也。谄人之讹而附之者。五十步者也。随波而靡。丧其本然之心而不知者。市之弃货物而走者也。不知其所以然而贸贸伥伥。载胥及溺者。市之相问其故者也。有大人者观之。则得无荛者之笑乎。有仁人者闻之。则得无闵荛者之笑者乎。吾于是乎有感。
买刀说
余买一小刀于行货。其体至朴。其用至钝。以试诸物。不缺则卷。盖天下劣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5L 页
材也。余因鞘以牛尾。佩之衣带。客有过者见而唾之曰。恶用是买为哉。甚矣子之无眼于剑也。且物有幸不幸。是刀也曩遇知者。则将麾之不暇。又焉得为人用乎。惟其遇不知者。故得为之用。又从而珍之。其亦刀之幸而遇子也。抑是刀也不遇子。而为田夫贩妇之所有。则亦不可谓不称其人。其于渠也。尤岂非大幸乎。今子佩是刀而居家。凡用之者莫不病之。携是刀而出游。凡见之者莫不嗤之。一则尤大冶之无金。二则笑吾子之不知。其亦刀之不幸而遇子也。因出所佩刀以詑之。犀作其把。银饰其室。外固足以惊人眼。试拔而拭之。则霜雪之色。吐花而耀月。举而指之。则踊跃之气。斩蛟而截玉。信不可与余刀同日语矣。余曰子之刀信宝矣。然顾无用。未若吾刀之有用也。子徒知刀之美者之可好。而不知人之用之之有当。徒知吾之不知之无眼。而不知子之能知之无眼。子之刀虽宝。亦吾所不愿也。客曰何。曰夫剑之用。在人不在剑。是故古人论剑。有天子诸侯庶人之别。今子以若刀求若用。将焉所施哉。亦不过用吾刀之所用而已。吾刀虽劣。亦优于吾一身之用。吾之游戏翰墨也。引是刀以裁割纸牍。有馀用矣。吾之徘徊园亩也。抽是刀以疐华果蓏。有馀用矣。以至于剪吾指爪而其用足焉。备吾厕筹而其用裕焉。凡吾身之逐日要用。是刀皆足以当之。若是则不既有用矣乎。吾自幼读古人书。志圣贤道。而学雕虫小技。殆数十年。无一事成。吾之才可谓鲁矣。吾力未能挽一弓。心未尝在大剑。吾之禀可谓拙矣。是虽有倚天之剑。可以斩长鲸。龙光之刀。可以干斗牛。于吾身。不翅若宫人之戟盲者之镜也。况今 圣明在上。八域晏粲。偃武修文。销兵衅甲。弓剑积武库之尘。髫白锄桑柘之影。熙熙然人自忘于春台玉烛之中。而不知刀剑之有用。伊吾之鸣。楚城之麾。漫入骚人挥麈闲话。则吾见子之刀无用于此世。未若吾之刀切于日用也。且子诚有觉于此而犹为之。则是不过欲誇衒于人。取胜于佩饰之间而已也。此又不可。凡物有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6H 页
其实然后其名可取。有其用然后其美可称。苟无其实用。而徒取其名美。则未有不招讥笑于识者也。子其慎之。客曰以吾之刀易子之刀则何如。曰不愿也。夫易也者。以彼此之物相类也。是故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以械器易粟者。不为厉农夫。吾尝见今之以附身之物相易也。见人有好则不计己之美恶。皆曰易之。以布易锦。以石易玉。己不知愧。人亦恬不以为怪。此所谓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者也。吾窃骇是习。平生未尝易一佩用于人。又安肯以子之所病。而易子之所宝也哉。今吾之刀以其劣而幸为吾之用。子之刀以其美而幸为子之用。得其所哉。何以易为。故论其价则吾之刀固不敢希子之刀矣。吾所不为也。语其用则子之刀又不若吾之刀矣。吾所不愿也。为我谢吾党。学吾之刀。无学子之刀。客默然有𧹞色。收其刀而退。遂闭户而记其酬酢。
祭星湖先生文(甲申)
维甲申八月某朔某日。门人尹愭哭告于星湖李先生之灵曰。呜呼先生。生于辛酉。又辛酉愭也生。又二十年庚辰。始抠衣门下。先生时则盖八十春秋矣。而精力尚王。聪明不耄。心欣然以为生虽晚地虽左。庶几得遂平生闻道之愿。于是跪而问一言可以终身服膺者。先生曰吾道只在论语一部。子归而读之。时适行忙。唯唯而退。辛巳冬。又进丈席。承诲移时。吟风弄月以归。昨年癸未秋。又趍拜则先生拥衾谓曰。余病矣。恐不复相见。子有资与才。子其勉之。顾以年少新学。猥蒙奖诩之隆。况且诀别之意。怆然于辞语之间。不觉感涕之自陨。而尚谓天寿仁人。一时微恙。未必为忧。时以应举。不得留连。容俟他日。更闻至论矣。孰谓斯言。便作千古耶。季冬。先生易箦。小子又以事滞远。既未得躬承末命。亦未能展哀殡葬。追惟先生畴昔之惓惓。小子之辜负多矣。呜呼。小子承先生颜者。才四年三次尔。所亲炙者。晷刻间警咳而已。所质正者。小学中难疑而已。曾未有沐浴薰陶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6L 页
于日月之久。而一朝遽失平生之依仰。今而后。小子何从而得闻古圣人之道也。呜呼。小子何足以知先生也。虽然盖尝有窃慕而钻仰者。先生气豪而德醇。颜和而言节。望之俨而即之温。守之确而行之安。使人如坐春风。如立寒雪。亹亹焉循循焉。觉吾之小而不知日之不足也。呜呼。使小子之生。早得数十年光阴。亦足以酬愿学之志。而裁奉杖屦。未及究其万一。则小子之不幸甚矣。然而先生之德容。小子犹及瞻之。先生之言动。小子犹及验之。则视他人之以未及门下为恨者亦远矣。其亦幸也。先生之所著述甚多。则圣学之渊源。议论之高明。小子逝将读而习之。犹可得前日未发之蕴矣。此岂非尤大幸也耶。呜呼。士之生斯世也。无传习之所。则虽有志者。率皆贸贸焉。莫知所之。是故才未尝乏而功无由就。今小子幸有其所。而天不早小子之生。又不假先生之年。终抱此生无穷之恨。呜呼痛哉。先生之仪刑。不可得而复睹矣。小子之愚蒙。不可得而复叩矣。独有论语一部。所以守先生之训而不敢失坠者。庶其在此。明灵不昧。监此衷曲。呜呼痛哉。
名解
余友有某人。以白过见忤于邑太守。有冶长之灾。多见下阱之石。莫有垂眢之绠。亲戚故旧遑遑吐舌。其至亲有一人。悯其横逆。凡拯救之道。靡不用极。某人素所信仰。文状润色。伻使往来。皆听其指挥。一日某人谓余曰。吾有宿痾。且以横厄。久在缧绁。欲达此意于太守。冀其怜悟。子为我搆其书。余哀之。即草成以示其至亲人。其人看毕。忽怫然曰。如此必然触怒。且文甚不佳。不可用。且向某甲请之。某甲即其邻。名于文者也。傍有一人知其非公言也。即诡应曰此乃某甲所撰也。执事何无藻鉴耶。其人乃熟视良久曰然乎。更视之。此亦无妨。又良久曰此好矣。固是某甲手段也。又良久。以手拍案曰我泛看。几失好文。此文一上。必然得释。某句语某文字。奇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7H 页
哉妙哉。非某甲。吾知不能也。遂许书上。余出而语傍人曰甚矣。私意之不可容一毫于方寸间也。私意一加。则西子可变而为无盐。盗蹠可化而为伯夷。非其眼之异于人也。非其心之殊乎众也。由一私意。做出来无限不好底光景。甚至于冠屦倒置。乾坤失位。无一物一事得其本色者矣。其不祥孰大焉。此文固一个文也。视之以吾之文则不可。视之以某甲之文则愈视而愈好。此虞讷所以诋于张率而媚于沈约也。非其文之幻于即地也。非其眼之更于俄顷也。所以视之者然也。然则文之好否。果何与乎。亦由于有名与无名而已矣。自识者观之。则其见笑不足羞。其见诩不足荣。而抑世之不以名为眼者。其几人哉。某甲早登科目。飏声艺苑。其名已足以詟人心眼。余虽自幼读书。志学古圣。而年过弱冠。尚尔龙钟。盖无一事足以得人之推服。平居自反。不寒而栗。今此一事。尤不胜其内讼。则乡也夫人一抑扬之间。未必不为羞怍。自勉之一大助也。然则于余与不既有益矣乎。但古圣人不以人废言之义。遂废而不讲则戚矣。又何诛乎。昔退溪先生尝于村舍。闻人呼李书房。以为呼己。徐察之则乃村夫也。退溪以为此实由于我亦李书房。彼亦李书房。其称无异也。故致有此辱。因此加勉。卒登科。遂成大贤。余之所自取者。无亦类是乎。傍人曰我适间意甚笑之而已。今闻子言。非但子所自勉也。吾亦有所猛省。请终身佩服。余遂归而记之。欲时观而自警焉。
记惊(乙酉)
上之四十一年乙酉暮春者。 上行谒 圣礼。前一日。四方儒生咸集于明伦堂下。盖以其翼。将设科取人也。余亦与于计偕。获睹吾 君八耋之年。躬行盛举。暨 王世孙随其后克肖。羽旄管籥之美。环桥门者亿万。窃不胜爱慕欣抃之忱。拱而观之。是夜第四钟。 上亲酌献 圣殿。百执事罔不精白执豆笾骏奔。未及终礼。一场屋忽大惊溃。乱喊狂奔。閧閧乎骚骚乎。有若波涛捲海。风霆蹴天。与余同位者。有睡者有坐者。亦莫不从风而散。余甚怪之。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7L 页
欲询其由。则傍已无人矣。乃举目四顾。但见无数冠儒冠者。叫呼惶㥘。狼狈奔走。自相推倒。久而后乃定。各还厥位。余乃逢人则问。皆云不知。俄而 上命宣传覈视。谴大司成。余仰而叹曰噫。此变之大者也。儒林国之元气也。 圣庙乃儒林之所宗仰。而国之所恃以为国也。今 上率世孙。躬行奠礼。济济多士。肃穆盈庭。则此何等盛举。何等地面。而乃于 圣庙深严之地。帐殿咫尺之间。转相惊动。疑走虚喝。挈一场而骇之。其从之者又莫知其所由而徒遑遑焉。若焚巢之众鸟。遇伏之败军。载胥及溺。靡所止戾。至使 上心惊疑。国子被责。不敬孰甚焉。如此则宗仰 圣庙之意安在。而国何所恃以为元气而以为国乎。嗟夫士者修于家而行于朝者也。今日之所取者。不过此中人耳。他日之扬扬政事堂。行呼唱于道路者。亦不过此中人耳。以如此之人而以如此之㨾。出而事君。则以之为史臣。其能秉笔而直书乎。以之为谏官。其能犯颜而廷争乎。以之分百里之忧。其能清简而爱民乎。以之处庙堂之上。其能论道而经邦乎。脱有不幸兵革之警一朝卒起。安危之机在于呼吸。则其能坐而运筹决胜。进而伏节死义。镇安于震撼击撞之时。调和于纷纶槃错之际乎。此则不待智者而后。知其决不能也。然则国之取士。将焉用哉。噫。今年设科。取此等人。明年设科。取此等人。以至于十馀年之后。则布朝行据禄位者。殆尽是也。吾未知是时又有几番大惊溃也。其不祥。又孰大焉。或有解之者曰。条侯军中夜惊。扰乱至帐下。亚夫坚卧不起。史特书之。千古以为美谈。此固非人人所可能也。子何以亚夫之事。责睡中人哉。余曰陋哉子之言也。君子责人。必欲其善。不曰彼不能也。观人必于不意。不曰势固然也。夫人以圣贤豪杰自期。犹患不至。况以亚夫为不可及。则其所安者为何等人耶。亚夫汉之一将军耳。其临敌应机。料变镇众之术。犹尚如彼。而况君子正心诚意。穷理居敬。凡天下之事变。举不足以动其胸中。则一遭不意之扰乱。不问东西头尾。遽辄忙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8H 页
乱叫走。与帐下同归。岂有是理哉。余慨夫世之所谓儒者。实未尝留意于学。而专尚躁竞。惟务藻绘。忘廉弃耻。东走西乞。以争得失于一夫之目。其平日所为。固有似于此者。故于众中之虚惊。随波助澜。曾未有一人砥柱于中流。小者如此。大者可知。虚者如此。实者可知。可不惧哉。可不戒哉。于是乎退而记之。重以自警省焉。
濯缨亭记
环汉阳城三面皆水也。澄潭清濑。明沙白石。逶迤屈曲。处处奇胜。士大夫往往置亭台供游眺。最西有数间一小亭。山水风景。比东南更绝。三角卧牛镇其后。冠岳青溪拱于前。左控五湖之胜。右揽二水之奇。别于天作台上俯临自然镜面。高而不露。阔而不散。咫尺市朝而耳绝喧譊。寻常烟火而身疑羽仙。信乎亭之得地也。试观亭下有水。大小帆影。隐隐拂檐棂上过。水外有沙。十里玉屑。滢滢绕汀洲边圆。沙外有水。一带清光。与沙内水特异。水外有村。列岸疏烟。视水内村尤奇。又有若岛若林。若岩若径。花柳于妆点。楼台于色态。凫鸥以幽闲之。箫鼓以富贵之。钓歌樵讴。带落照而遐归。渔火商棹。忽深夜而来往。风雨也烟月也冰雪也枫菊也。四时光景。万千其状。朝暮顿变。远近各殊。丑者反为妍。俗者反为雅。凡无限分外不意之物。举为吾眼中赏。左右呈献。应接不暇。是无乃造化儿故为此一片亭地。先设无数奇观以饤饾之。而毕竟结局于终条理。以关锁万里长流之气势耶。何其壮也。亭之号曰濯缨。盖取水之清也。余偶借居之。日夕临流而濯缨。冯栏而乐心。因其名而窃有感焉。凡天下万事。盖莫非沧浪之自取也。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缨之濯。固其清有以自取之也。足之濯。亦其浊有以自取之也。今此水幸以其清而人以缨之。缨之而又以亭之。亭之而又以名之。名之而又以流之于终古。人虽有欲淆之者。吾知其必不能也。是由其真自有清之实而非假名也。苟有一毫过情。则国人皆将下流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8L 页
之矣。又安能得此声于洗心挹清之间哉。伯夷清之圣也。故天下之论清者。无愚智皆归之。盗蹠恶之极也。故天下之语恶者。亦无愚智皆指之。此非其所自取乎。以物言之。则山林楼观之遇不遇。禽兽草木之幸不幸。皆自取也。以事言之。则吉利尊荣之至。侮辱毁伐之来。皆自取也。以人言之。则智愚贤不肖之归。敬怠义欲之验。皆自取也。自取而诿之势与命。归之怨与尤者。非愚则妄也。余自幼读圣人之书。求脩身之方。殆过数十年。而卤莽者不除。灭裂者益甚。家贫亲老。屈首赴举者。又殆过十馀年。而无所成名。知绳墨之为患而不能改。知桔槔之为便而不能从。转喉触讳。摇手覆洎。以肉则值热。以浆则会凉。炎燠烈烈。众风我炉。雪霜贸贸。众貉我绤。醇既酽而人我溲。芬既馥而人我莸。莫往莫来。自信自守。踽踽伥伥。进退无据。毕竟资身之策。不过从人借宅以寓居。则斯亦可谓自取之甚者矣。噫。水以清而自取濯缨。亭以得其地而自取美名。而吾以迂懒而自取龙钟。物能善于自取而人独不善于自取。其可愧也已。抑吾之借居。不于玆而于他。则其能须臾饱此无边之风光乎。而幸得朝于斯暮于斯优游于斯。弄一泓之澄波。溢极目之清兴。管领豪富景物。闲者便为主人。有若自己之固有。忽忘一钱之不买。视彼无数亭台之锁。到老不曾来者。不可谓无所得。则其所以自取者。亦云美矣。倘非乡也自取之不善。则安得有今日自取之善乎。然则吾之平生所自取者。果无负于斯亭。而亭之得吾以为主。未必为自取之不幸也。其亦奇矣。余乐其清感其名。既为之记。又赓孺子而歌之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如有不濯缨而濯足。夫何损乎水之清。
题蟠桃海鹤图
此桃三千年一结子。不知被南牖小儿几番偷吃。鹤应在傍知状。
题小儿戏图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9H 页
小儿戏纷纷不一。有采莲者。有斗鸡者。有角抵者。有坐小车而前挽后拥者。世之慕身外而逐虚名者皆是也。但不知谁能高卧欹枕看耳。
题击瓮图
瓮穴水注满庭何。为瓮傍小石所击也。击瓮何为。救瓮中儿也。瓮中有儿何。群儿共游。一儿跌也。不思全瓮以拯而击之何。没者转眄且无奈。而救者力不暇他也。彼众髫目瞠。如颈缩如风靡。鸟窜奔迸。苍黄走急而仆于地者。既仆而复还坐回顾者。方走而惟恐后者。已走而隐身屏息。相问奈何者。虽厥状不同。其意莫不在瓮间何。无计援其溺而仓卒骇惧。姑以欺长者之耳目也。两髦髧髧。眉目秀雅。凝尔有俨。嶷然独立。不动声色。疾运神机。石落瓮拆。水喷儿出。一举手之间。生死儿而措群儿于泰山之安。视他走者。其年不能长。其体不能加。其力不能胜。而彼如彼此如此何。汗血之驹。固有以异于果下。凌云之芽。固有以异于拥肿也。击瓮儿为谁。他日史所称温国公司马光也。
观舟说
余借居濯缨亭。亭在城西。压临长江。江中上下帆影。从檐棂间过。大小高低。隐隐然如幻如画。余日冯槛观之。欣然若有契于中者。夫舟一无情之物耳。何其似乎吾人之学也。观夫刚毅而木讷近乎仁。潮汐而往来近乎信。虚中受物。非君子休休有容之量乎。任重致远。非君子死而后已之工乎。近而周旋乎浦溆之间。远而穷极乎海天之际。有似乎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内而间架深广之井井。外而棹桡旗帆之堂堂。有似乎外极其规模之大。内尽其节目之详也。博施济众。不亦仁民之至意乎。先登于岸。不亦造道之极致乎。小舟有小舟之用。大舟有大舟之用。君子之用人而器之也类之。顺流有顺流之具。逆水有逆水之具。君子之随时而通之也肖之。若夫烟汀月洲。短棹轻桡。人恰受于两三水。如坐于天上。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89L 页
消摇乎翱翔乎。载钓竿之闲趣。送渔篴之清响。其巢由漫浪之象乎。大海风涛。柁倾楫倒。人皆无乎面色。惟副手之梢工。运智焉奋力焉。截层浪之赑屃。奏危樯之利涉。其周召暨济之义乎。水非舟。无所于载。则众非后。何戴也。舟非水。无所于行。则后非众。罔与守邦也。不量其力。大言轻进。欲以漏船之沉醉。妄犯阳侯之危险。自取臭载之祸者。是非无其才德。而贪位慕禄。履盛满而不止。卒败灭而莫悟者耶。备其器械。一其心目。揣万全而用力。弃危道而不由。中流而有风波之虑。则敛帆桡而勇退。就渚港而驻泊者。是非畜其德业。以道而进。务正己而御物。不曲学以阿世。一有斯举之色。则见几而作。不俟终日者耶。又有获全安于险涛之中。而反颠覆于安流之边。所谓有备则无患。而所忽则患生也。出恶声于有人。而息褊心于虚船。所谓有迹则易疑。而无心则自公也。及夫雨集潦盛。水涨滩急。则逆流者必以百丈挽之。人虽少而专心致力则其上也易。人虽众而戏怠虚徐则其上也难。或有不劳而上者。或有困而后上者。及其上则一也。或有几尽上而忽泄缓失手。一退十里者。或有人皆上而独惮于用力。自画中止者。或有尽其力而不得其上之之术者。或有欲其速而反不达者。不犹吾学之笃信力行则可至于圣。以怠胜敬则终不可入。与夫生知者困得者。山亏一篑。井未及泉者。中道而废。自暴自弃者。心非不慕。行非不力。而未能真知。终不免诱夺于外物者。妄思躐等而卒不有进者之有万不同乎。然而迟速虽不同。及其成功则一也。过不及虽不同。及其下流则一也。呜呼。其可惧也已。盖尝因是而论之。水之来。不知其几万里也。逶迤曲折。如环之回。如带之绕者。又不知其几万状也。激射冲搏。跃于石而击于岸。怒则雷而喷则雪者。又不知其几万变也。然而其性则天下之水一也。舟之形。不知其几万㨾也。顺流逆溯。风利而挂席。滩险而牵缆者。又不知其几万殊也。轻而驶。重而迟。器械之利钝。篙师之巧拙。又不知其几万条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0H 页
也。然而其性则天下之舟同也。至于人。何独不然。人之面万不同也。妍丑长短。强弱捷钝。寿夭贫富。贵贱欢戚。又万不类也。上自上圣。下至下愚。气质之清浊。培养之得失。又万不齐也。然而其性则天下之人同也。同者何也。理一也。水之清而可以就下者同也。舟之浮而可以运载者同也。人之善而可以至圣者同也。然而皆有所异焉。异者何也。分殊也。水之清而不为物所浊者。浊而不能保其清者。与夫澄潭者波澜者。过颡而在山者。逆走而横击者异也。舟之如凫鹥如鲸鲵。柔橹之鸦轧。巨浪之出没。吴樯也楚柁也者异也。人之纯乎天理而生知安行者。溺于人欲而醉生梦死者。反之者学之者。与夫驳杂而不一者。放失而不求者异也。其同也固天理之本体。而所以为万殊之本。其异也亦天理之自然。而初不害其为同也。且夫水不舍昼夜。放乎四海。往者去。来者继。未尝有一息之间断。而未尝有所增减于其间。是果孰使之然哉。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日往则月来。寒往则暑来。一往一来。而不言之妙。于焉而寓。达而观之。则吾与舟均是其中之一物耳。又焉有所择哉。今欲以尾闾焦土之说。而穷其极则诞也。以坐井守株之见。而拘于泥则惑也。噫其难言也。夫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吾于观舟而有感。
金进士家旌门通文(戊子)
子之为亲而孝。妻之为夫而烈。此天理之自然而民彝之同得者也。然而从古及今。以节孝特称者。盖罕而有焉。诚以临大故而决一死者。在恒人为极难。而极难之中。又有尤难者。非死之难。处死之难。凡人之情。惨毒卒遽。不能自忍之际。则慷慨决之或易。而时移事往。志意稍定之后。则从容就之甚难。苟非烈行卓节。根于性而审于义者。不可与议于此矣。是故国家所以表宅里而树风声。士流所以好是懿而扬厥美者。尤以是为重。而天下后世之所仰慕而不已者也。可以当此者。其惟近故进士金公圣迪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0L 页
之妻恭人原州李氏乎。而其子颐默之至孝。又非凡儿所可办者。则一室之内。节孝并萃。其不可以堙没无称也明矣。李氏平日端庄淑贞。事舅姑以孝。奉祭祀以诚。闺范无违。令闻夙著。前遭舅姑之丧。六期蔬食。一心哀毁。继以金公之疾四载沉绵。躬亲扶护。昼宵焦煎。贫窭虽甚。药饵必备。及至危笃之境。则夜半露庭。祈天请代。如是者阅累朔如一日。丙戌五月。金公竟不起。李氏叫叩昏窒。日至数三次。而凡于殓殡之节。犹能强自看饬。成殡之后。闭目缄口。委顿苫席。至靷行。素轿随柩。临圹永诀。自是气力日渐澌缀。若不保朝夕。而以葬地之不叶。必欲移窆。抑哀强饮。支过时月。及其更占山地。将以戊子二月二十六日行缅礼。李氏既经纪葬需。又备藏自家敛袭之具。乃于前三朔丁亥十二月二十六日。仰药自尽。盖预计其月数。欲因而为同日同穴之地也。李氏之初不死。非不能死也。乃欲保护其子女。又虑移葬之迁就。故延过岁月。待葬日之定然后徐为之所。一以顺克襄之礼。一以遂同归之志。称量轻重。安保逝存。使节义情礼曲尽无憾者。乃素所蓄积于中而良有待于后也。抑情于难抑之时。决义于难决之日。不为匹妇沟渎之自经。而能办君子从容之就死。此非蕴卓绝之行。审义理之正而能之乎。且其子颐默年今十四岁矣。而诚孝出天。已自金公病革之时。辄欲血指而为傍人所沮。及李氏之属纩。乃斫指折骨。呼泣垂血。幸得少苏。食顷而后遂绝。是儿年未满志学。知不过童蒙而能此者。岂非至性之攸发。而抑可以见天理民彝之有不容自已者也。呜呼。从容就死。死得其义。丈夫之所极难。而李氏以妇人能之。斫指流血。以死自尽。长者之所希罕。而颐默以童子行之。此岂寻常之人强勉所能者。而之节之孝。真可谓有是母有是子矣。虽在闾巷下贱。有此一节。其在敦尚褒劝之方。不可无旌彰之举。今此金公之门。妻则烈。子则孝。一时巍卓。而不思所以表扬显示之道。则庸讵非士林间羞耻之端。而为朝家一大欠事耶。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1H 页
玆敢因一洞上下之公称。歆古昔旌别之盛举。遍告于同志之诸君子。并赐鉴烛。特轸矜赏。趁时呈于仪曹。俾得转以 上闻。幸甚。
觉蒙千先序
人情有子。莫不思所以教之。而教之之术。亦必先易而后难。急近而缓远然后。用力省而收功倍。苟或欲速图大。冀之以难能。强其所未及。则是犹马之未成而衔辔之驾轭之。以责其鸣和銮清节族也。吾见其不能尺寸行也。间读书。稚子方四岁。从旁以手问之。辄能识有。殆百有馀言。而披历浩汗。择而不精。因念教小儿之书。有所谓千字类合者。世以此为最初发轫。而皆无先后缓急之序。或有滥竽遗珠之叹。余病之。蒐辑选撮。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进其凡而退其罕。详于实而略于虚。五言成句。类而韵之。不杂不重。满千而止。命之曰觉蒙千先。要以便于领习。不甚至于茫洋也。非敢外他人之所尚而别为之地也。若能因是而读而诵之。识而通之。则夫义理之已然。古今之成迹。直次第事耳。汝勉之哉。抑古人有诗曰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又曰人皆生子愿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吾非不知此书之成。乃为汝忧患之始。而以其所以自误者愿汝也。盖生于忧患。未必不为玉成之资。而人之聪明。亦在乎所以用之如何尔。骐骥有千里之德。而不遇则盐车。不可以惩盐车而遂弃汗血也。尔其从此进步。无安于姓名之粗记。而能为聪明之可愿。则乃父之志也。于是弁以为祝。
义原君行状(己丑)
公讳赫。字晦仲。自号谨独堂。 仁祖大王之曾孙。麟坪大君忠敬公讳㴭之孙。福宁君讳栯之子。司宪府持平许公悦。即公外王考也。 纯文王二年辛丑八月十三日。公生于骆东第。幼被 王朝麟趾之化。长袭家庭诗礼之训。天资孝友。敏而好学。折节为行。甫十岁。丁福宁君忧。执丧如成人。 显义王元年乙卯三加。初授义原正。旋升都正。盖是时。公已通四书二经矣。丙辰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1L 页
三月。 上亲讲诸宗经学。公以论语居魁。 上大嘉之。命加资封君。十月行卺礼。丁巳。以推恩升中义。兼都总府副总管。戊午辞遆。从伯氏阳原君入枫岳。遍探关东名胜而归。己未。谋印出 仁孝显三朝御笔。上 疏封进。上优批命加承宪。是岁 上观武才于春塘台。命诸宗射侯。公三中。有 锡马之典。庚申。公仲父罹祸。公坐窜金海,阳原,兴阳。癸亥。量移近地。由金海,襄阳。由兴阳,通川。戊辰。太夫人凶音至。拘于法。不克星行。惟日夜号恸。及襄遥泣血。为文送纳诸圹。闻者莫不哀之。己巳。有一廷臣上疏曰。福平与阳原,义原。亲则王孙若王曾孙也。或在绝岛。或在海滨。愁居慑处。已经十馀寒暑。如使三人者。被雾岚瘴毒。有不终其天年而死者。 殿下岂不病尺布斗粟之谣乎。公由是得蒙 恩宥。庚午。卜居于坡州沙鹜村。壬申。 特教授职牒。癸酉。迁忠敬公墓。 上命给抱川旺方山二岗及东园材。他赐予甚优异。亲制祭文。御笔缮写。遣近臣致祭。 宸翰极其恳恻郑重。又有公兄弟特叙之 命。仍接见于宣政殿。 上曰。予意既悉于祭文。实非偶然。而追思前事。良可惭愧。今特收叙。开示予意。安心行公。仍 命宣酝。又 赐内厩马。 各殿俱有赐物。异数也。是岁十月。自坡山移住冰湖戴恩亭。甲戌。卜新第于双里洞。颇有幽胜。读书之暇。辄杖屦逍遥其间。是岁三月。公与诸宗英承 召诣阙。 上出后苑。御映花堂。东宫侍。淑徽,淑明两公主亦在侧。 玉音殷勤。为家人饮。投壶极欢。堂后有池。泛彩船。 命共登。自荡桨。又 命周观后苑爱莲,鱼水,逍遥,清漪诸亭阁。上下御制诗。有曰鱼水一堂鱼水乐。何妨清宴赏佳辰。 命次之。公进曰。臣等素不闲诗律。亦不敢违 圣教。请进一绝。以写平日情衷。诗曰臣罪应万死。全生天地仁。花堂今日会。尤祝圣恩新。 上亟称其意好。沾赐御笔及豹皮。人皆荣之。传以为盛事。未几因台启。有削职归田之 命。公出广陵。还坡山旧墅。一日梦侍福宁公。作诗曰伯牙不须鼓。钟子无相识。直钩垂钓者。空咏沧浪曲。公之平生自守。盖见于此。而其精诚之发于宵寐。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2H 页
亦异矣哉。自是之后。杜门求志。唯圣贤之书。是读是究。或有止之者曰。末世宗室。无用学问。学问实祟祸。公曰。子诚爱我。然亦未可谓知我者也。吾所以若是者。非为寻摘字句以为名也。以圣贤之书。求圣贤之道。欲于奉亲事君行己处事之际。庶几不至于违天理也。将欲使畏世怵祸。不读不识。自不觉骎骎入于悖理妄作之域。则向所谓求免祸者。反所以媒大戾也。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非苟且偷生之谓也。易曰含章可贞。括囊无咎。惟当修身以俟命而已。至若祸患之横来。在昔圣人。犹或不免。吾何以不忍顺受乎。尝读中庸。曰作圣之功。不越乎第一章。古人谓论语半部。足以治天下。余谓中庸一章。亦足以治天下。遂扁其所居小斋曰谨独堂。盖取诸慎独二字也。己卯。蒙 邦赦。仿晦斋自戒之辞。书之丌上。曰为君亲。有未诚与。日月在上。持心术有未正与。鬼神在傍。日三省吾身。愿不愧怍。其厉志笃行。盖如此。癸未。公年四十三。始弄璋。先是人皆以为公平生。未尝有一毫伤人害物之意。至于蚤虱之属。亦不手残。此人岂无后者耶。至是果验。尝有人戒其刚直果敢而勉以宽缓平恕。公曰。余少时果有此病。失于勇者多矣。今则锐气顿减。反近太柔。而人之言犹至此。此吾气质之未变化也。其虚受人。类如此。丙申。自抱川楸下。作白云之行。公自少性好佳山水。凡有名胜。游历殆遍。洒然若有得于仁智之乐。戊戌。重患时疾。多试瞑眩。得良已。而侍病人卒无传染者。人皆异之。庚子。复读中庸。以为久废经书。自觉工夫日益荒芜。所以收拾前功。是时公年恰六帙矣。其笃业不懈。犹若是。公之平日所自期者。可谓不浅鲜。而其所以吃紧实践之工。亦勇矣。曾谓贵公子之流。而有能如是耶。是岁十月。猝患风疾。德文王二年壬寅九月。疾渐笃。自冰湖移寓城中。为医治也。十一月十二日。皋复于正寝。得年六十二。公平日与东平都尉郑公载崙,双湖崔参奉道鸣为友。心期相许。临终。为书告诀。无一言及家事。癸卯二月。克襄于抱川先公墓下。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2L 页
 当宁元年乙巳。命给职牒。辛亥。相臣洪致中建白以为庚戌后大君祠宇。久废香火。宜有继绝存亡之义。于是 特命以兄亡弟及之例。使公之子安兴副正。奉大君祀。令世世不绝也。乙卯三月二十七日。郡夫人属纩。闰四月。迁公墓同竁于广州先茔亥坐之原。辛未。安兴升资。 命追赠公嘉德。庚辰。安兴复加阶。又 赠公兴禄。于戏。公之气质之纯粹。学问之笃厚。报本追远之诚。素位安命之志。固非一二揄扬所能既者。而槩其以近宗之贵。处患难之地。其所阅历。不翅霆霹风涛之震撼击撞。使非公者。亦难乎若是其坦荡而为能超然世故。不丧其守。屏迹于山野之间。从容乎礼法之中。极其韬晦而犹不废学行之进进。笃其履操而卒不露章美之表表。出则徜徉乎水石。处则研赜乎坟典。左右插架。诵读涉猎。兀兀穷年。自幼至老。未尝一日释手。文辞该洽。诗律精深。尤邃于礼学。今见其所著五礼集说,礼说类聚等书。类非寻常末学所可模拟。至于世记要览及历代君臣录。又见其淹博勤笃。而在公特馀事耳。盖其充养之方。践守之工。固已有早岁之所心得。而其动心忍性。增益于困坎厄穷之际者为尤多。虽在流离窜谪之中。惟以朝闻夕死为定向。以圣经贤传为依归。沉潜反复。俛焉日有孳孳。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谨于享祀。斋沐必洁。牲器必精。与郡夫人必躬与之。尝曰祭以诚敬为本。仪节为文。苟尽其本。则文或有不备至者。祖先之灵。必无不假之理。贫穷则亦当称其有无。虽一器饭羹。庸何伤。每日必晨谒祠堂。虽风雨冱赩。不敢一废。出必辞。还必拜。尝值痘疫大炽。人皆不祭。公独曰祭不当拘忌痘疾。先儒有论甚正。虽家内有痘。亦不可不祭。况邻比乎。吾东自古畏痘。多有废祀。习俗难晓。诚可慨然。又尝于寒食大风雨。公曰。古者墓祭。于三月上旬。择日行之。则俗节非比忌祭。有如当日有故。翼日行礼可也。君子霜露之感。何独切于节日而已乎。只在尽诚焉耳矣。其所以酌古参今。不随流俗者。皆可以为后世法。安兴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3H 页
生有癃疾。不可以口授。公遇物则诲。指彼喻此。因东晓西。使之意会心融。触类引伸。卒至于无所不通。世称以为异事。夫人之于教子。孰不用其极。而公能施教于不可教之地。虽曰教亦多术。而苟非至诚所透。又安能如彼也。至于事亲奉先。亦莫不以身先之。俾目濡心化。孝弟之端。油然而生。终有式谷似之之美。则公之于孝。可谓得于天而行于身。修于此而施于后者也。公性不喜华奢。衣服饮食居处之节。极其薄略。或曰君生长富贵。自奉若是。何以堪之。答曰。非是乐为。家贫故也。乃曰此人岂知我心哉。与伯氏友爱笃至。一言一事。必经咨禀。视兄弟子。无间己子。待亲戚。虽疏远亦无外。诸宗族无不满意。至于今相与感诵。津津不已。其教人。读圣贤之语。恒勉以反己而体贴之。无徒事口读为也。闻人死丧。其情理之可悲者。为之泣下。慈仁之出于天者然也。尝过水口门外。见路傍有露尸。意惨之。制衣裤敛瘗之。沽酒灌之。如是者不翅数三次。人或谓之曰彼若有罪。触刑宪以至此则固也。何必收葬为。公曰不然。此人之有罪无罪。非所可论。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岂择死人之贤者而后。必墐之也哉。借曰以罪而死。既死之后。为之掩髂。亦何伤。况世或有无罪而枉罹者乎。又况此人安知其必为刑死者乎。此又可验其恻隐之发。自有不期然而然者。而实非人人所可容易行之也。又性喜施与。闻人有急。必因其人之所亲而给钱财。使自周之。令受者不知其出于己也。所以阴惠人者甚夥。盖不欲当其名也。公之积德馀庆。其必未艾也。尝喜读朱书。曰千言万语。反复教诲。都在向内做工夫。所谓向内。又在于主敬勿欺心而已。彼浮华务外饰者。不可与语也。尤致力于春秋。尝手书卷后。自叙其七载讲读之所得。而于夫子笔削之微意。及读诸传之次第。皆究深探妙。卓尔自得。有可以为学者训。每读 宣庙行状。至壬辰事。未尝不慷慨流涕。见己卯野史。辄废卷太息曰。搆祸奸凶。固不足言。其时诸君子锋锐太露。亦不无激成之叹也。于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3L 页
此又可以见公之善处忧患。一心玩赜。克透敛晦之义。不为长戚戚之态。虽其得于天者。有过于人。而学问之力。亦不可诬也。其处坡山也。乡中士流。相与钦服不已。曰以若德行。必为斯文宗匠。血食千秋。而惜乎其地处云。其为人山斗之仰。又可知也。公容貌端肃。动止详重。虽燕处。怠慢之气。不设于身。鄙亵之语。不出于口。望之俨然。使人敬惮。而及其承颜接辞。蔼然和气可掬。以故见者无不悦服。及至观化之日。从容不乱。澡身易席。诵曾子启手足之语。怡然而逝。公之于世。盖不相干涉。似无足称者。而其谨独之实工。讲学之美范。见于行事。施于家庭。絅锦之章。蕴玉之彩。终有不可得而掩者。河间之诗礼。东平之为善。岂足专哉。双湖崔公诔之曰。有志于学者。孰不知为己为人之分。而以其有所求于世。故多不免为人之归。惟公无所求于世。故专用心于为己之学。问其名则绮纨公子。校其迹则韦布寒士。古所谓君子人哉。其果多乎此哉。斯人者深知公平生而善状之。与夫阿所好者。亦异矣。盖公之学问可能。而在公之地。而为公之学问不可能也。公之韬晦可能。而以公之才。而为公之韬晦不可能也。是其造诣之深。有不可以易而论之。而其亦不可以草草堙没而已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公其有乎。又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公其免乎。公配安东郡夫人权氏。郡守德广女。生于甲辰八月二十一日。贞淑端顺。克承夫子。后公十四年而卒。享年七十二。生一男一女。男安兴君埱。女未笄而夭。庶子墀早殁。庶女适成寿龙。安兴娶柳潗女。生一男一女。男镇翼。女适沈师章。又有庶子幼。墀追赠安溪守。娶许级女。生一子夭。以宗人镇璧为后。镇翼进士前任麻田郡守。娶县监金道健女。生三男一女。男长秉淳生员。娶金尚柱女。次秉源娶郑义焕女。馀幼。镇璧登武科。前任德源府使。娶安相鼎女。生一女适沈鑏。沈师章有一女幼。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公者其殆庶几乎。麻田持公遗事。要余为状曰。斯亦不足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4H 页
以尽发潜德之幽光。而若夫溢美则又非先王考遗志也。余素耳薰而心服公者盖稔矣。今获此诚幸耳。于是遂强拙谨序如右。虽有愧于古人立言之体。而姑以俟当世之大笔云尔。
火垆铭
土以埏埴。楦以围范。不圆而方。不窳而范。尔职维何。炎上是荐。晴窗净几。一穟袅篆。苟得其宜。沉脑可薰。倘失所遇。腐庮亦焚。一垆之事。噫亦参差。小哉之器。君子大之。
偶题棋局
父教丹朱。子分黑白。纵横十九。冷暖三百。清簟疏帘。古松流水。无所用心。犹贤乎已。
与辛少年书
以吾怅恋。知君缺然。别后眠食。何似于前。大病之馀。尚亦慎旃。我幸得达。四日于船。清江白石。幽思可拳。飘泊生涯。万事相牵。尔爱其游。我爱其年。别诗攸戒。愿毋孤焉。归便告辞。匆匆不宣。维夏之晦。敬夫之笺。
戏为春帖
妇爱刑家。夫爱内助。夫夫妇妇。子匍而嶷。女婉而处。子子女女。奴可掘桑。婢可溯水。奴奴婢婢。鸡晨于报。狗夜于守。鸡鸡狗狗。
又戏作连珠体
多男子寿富。尧则辞我不辞。攸好德康宁。箕曰福吾之福。玩寻常理于天根月窟。厥数自一二至千万亿而无穷。惜分寸阴于贤传圣经。其日盖三百有八十四如不足。(右丁亥)
维赤猪月贞丑既望未初。乃黄鼠斗插寅建节已讫。若他时十灾八难四百四病之属。举皆如律令。风彍而电先。凡今年百回三转五十五日之间。莫不惟心意。男欣而女悦。(右戊子)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4L 页
天圆地方说
世之言天地者。不过曰其形也圆而方。纷纷然为之说。吾未知天何为而圆。地何为而方也。晋天文志。有倚盖棋局之喻。为此说者。未必不为天下后世言天地者一误套也。信如斯言。则天地之形不同。而南北极三十六度九十馀万里。一万三千六百馀息之间。必有碍滞而不通者矣。乌有是理。昔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圆而地方。诚有之乎。曾子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参尝闻诸夫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然则圆即天之道而非天之形也。方即地之道而非地之形也亦明矣。今之言天地者。因循而不知悟。因仰而指天曰彼如倚盖之圆。又俯而指地曰此如棋局之方。至于一物之圆则取以象天。一物之方则引以象地。真若有形器之可言。方所之可指。则是可谓知天地者耶。夫天地之高明博厚。覆载万物。运行不息。健顺相配。则焉有一定之规矩。如倚盖如棋局者乎。此不待明者而后知也。志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混沌如鸡子。又安有鸡子而中有四角之方乎。以理推之。必有龃龉难合之患矣。且圆而神方而知。乃言蓍卦之德。则天地之圆方。独不言其德而言其形乎。天之形虽包乎地之外。而其气实透乎地之中。地虽一块物事在天之中。而其中实虚。容得天许多气。故坤道承天而动。有直方大之义。乾道应地而行。有健不息之象。天地之道。要不过如是而已。岂容以圆方分为之形。而又从而为之辞乎。或曰。道亦形也。形亦道也。道以形而道。形以道而形。天地之道既圆方。则谓天地之形亦圆方。无所不可。既曰圆方。则谓之倚盖也棋局也亦宜。抑虽谓其道之圆方。而人未得见天地之极际。则其圆其方。未可知也。又乌得强说圆方之非其形也。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夫苟求其故而明其理。则虽四海之外。九天之上。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而况天地圆方之言道而不言形。易知而易见者乎。虽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后之言者。盍亦详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5H 页
察乎圆方之形而明辨乎圆方之理。
孔子诛少正卯论
圣人之法。贵乎使民远罪。而不贵乎道政齐刑。是故四凶之罪。止于流放。三苗之恶。不过分北。虽其轻重取舍。阳舒阴惨之不同。而钦哉钦哉。惟刑之恤之意。则未始不行乎其间。罪虽已形而犹加审察之意。恶虽已彰而常开自新之路。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国人皆曰可杀然后杀之。则其肯逆亿其心术之恶。而遽立己见。诛之戮之。不少假借。启万世勒罪妄杀之端哉。志曰。孔子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子贡进曰。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焉。一曰心逆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余尝读之以为此非夫子之言也。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则虽使其中有五者之恶。而其罪未形也。其恶未彰也。圣人岂肯直以五大恶置之。而诛之于七日。戮之于两观。尸之三日。有若弑君父犯首恶者哉。其必示之以圣人之道。化之以圣人之德。布其不屑之教。责其自新之效。彼若终不能改。而真有反是独立撮徒成党之意。则沐浴而请于君。明辨而谕于众然后。君子之诛乃可施也。若是则彼必无辞于罚。而天下后世洞然皆知大圣人作为出寻常万万。而其待人也如是之仁。其用法也如是之严也。安有摄政七日而汲汲然诛之。而无一言出诸口。虽以子贡之颖悟明达。闻一知二者。犹有疑于失刑然后。乃语之以五大恶乎。然则当其时也。鲁国之人。举皆疑而不服矣。岂唯鲁人。抑亦天下之人闻之者。莫不疑而不服矣。圣人刑人杀人之法。果若是乎。此盖论语所不载。子思孟子所不言。虽以左氏春秋内外传之诬且驳而犹不道也。乃独荀况言之。是必齐鲁陋儒愤圣人之失职。故为此说。以夸其权。家语以后世始出之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5L 页
书。袭而记之。则吾又安敢轻信其言。遽稽以为决乎。且谓五者有一于人。而不免圣人之诛。则春秋之世。如此之类。滔滔皆是。指不胜偻。使圣人为政于天下。则将比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窃盗不与于五者。则是圣人不假于五者。而独假于窃盗也。又岂有是理。且夫子之言。不应若是有圭角。不浑然也。圣人一言语一动作。靡不载于论语及诸经传。则若此大政令大施为。有可以为天下后世法者。何顾无一言之记。而独见于彼乎。余故踵朱子之论。而曰诛少正卯。非夫子之事也。
孔明可兴礼乐论
礼乐之兴。必有其人有其位。而又有其时然后可。有其位非其人。与有其人无其位。固皆不可。而若夫以其人居其位。而非其时则亦必不以居其位而强行之也。先儒有言曰。孔明无死。礼乐可兴。世以此意其不死则必有大煞施为。余独曰孔明虽无死。礼乐虽可兴。孔明亦不为矣。何者。试观孔明之时。非兴礼乐之时也。就使以其人居其位。亦不得展尽其底蕴。以成一代之礼乐矣。孔明以高迈独出巍然三代之佐。其德其才俦于伊傅。则其兴一代之礼乐。盖无足疑。而以其时而论。则非不能也。不为也。噫。兴礼乐。是何等事业。何等力量耶。以周公之德之才。而继文武之后。当文明之会。得成王之令主。又有召保以下名臣硕辅同寅协恭。故能成治定法。制礼作乐。贲一代之文物。垂百王之轨则。此其以周公之圣。居周公之位。当周公之时。兼三而施之。殆千万古一人。千万古一时耳。故克有兴礼乐之功。而后世莫能及焉。若夫孔明之时。则昭烈既不可以并文武。而刘禅闇弱之资。又不足与有为。诸臣中又无表表可称者。而黄皓辈日夜潜伺于其傍。则孔明虽不死。亦无可兴之地矣。先儒之言曰。礼乐其有兴乎。又曰礼乐可兴。夫其者期之之辞也。可者未然之辞也。是其孔明之兴礼乐。其势有所不可必者。故以其字可字惜之。而程朱诸贤。又从而许之。盖其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6H 页
天资之高明。学问之正大。若当升平之时做出。必须光明磊落。不可以汉唐人物。想望其风采。而无奈不得其时。徒付礼乐可兴四字嗟惜底说话。则政使不死。吾知孔明之不为此无益底举措也。观夫孔明之治蜀。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与康诰慎罚章吻合。其与后主言。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与太甲篇末同意。至于出师表。与伊训说命相为表里。其出处大节。与夫正己格君。靡不与易道相合。程子于易传。每以伊尹周公之类。并而称之。则周公后兴礼乐者。舍孔明其谁哉。不幸当三国之际。躬耕南阳。抱膝长啸。谩以礼乐中人。消却岁月于草堂之梦。后来虽应先主之聘。徒纡筹策于鼎足事业。及其末年。运移汉祚。志决身歼。则孔明此时。已绝兴礼乐之望矣。纵使天假之以年。北定中原。还于旧都。以成昭烈之遗志。亦必如朱子之言。只是兴粗底礼乐。不过宫府一体尊统攘奸已试之事而已。此其已包一部周礼在其中矣。必不欲强复大段设施。以受时人之沮败也。夫子非不欲兴礼乐。而袖手于危亡之国。程朱非不欲兴礼乐。而无奈于漏船之醉。则孔明之于礼乐。所能者虽存。而所不能者时也。是故孔明未死之前。则固有所不遑。而孔明已死之后。则又孔明所不为也。岂肯规规剪剪于仪章度数之末。音响节族之繁。而费心力于不可兴之礼乐也哉。余故曰孔明虽不死。礼乐虽可兴。孔明亦不为矣。非不能也。时有所不可也。呜呼。时之义大矣哉。
伪游云梦论
汉高之所以待韩信者。平生不过一伪字而已。何者。夫以汉高之明达。岂不知待臣下之不可以伪为。而至于韩信。有以知其不可以常法御之也。故自初至终。以伪待之。当信之杖剑归汉也。帝亦非不知信之可用也。其以为治粟都尉而未之奇也者伪也。责萧何以追信者伪也。设坛拜大将。而使之一军皆惊者伪也。晨称汉使。驰入夺符者伪也。及信之请为假王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6L 页
也。怒而骂之者伪也。复骂而拜为真王者亦伪也。徙为楚王。使之快平生恩雠者亦伪也。夷考其平生驾御之迹。盖无一事非伪也。暨乎陈兵出入。人告其反。则帝亦无所用其伪。而平生驾御之术。至此而亦穷矣。彼绛灌辈。皆不知帝之待信。别有其道。徒齐声而贾勇曰。亟发兵。坑竖子耳。噫。亦过矣。信高帝之所畏而仅以伪御之者也。岂诸将所能竖子之哉。诚用此谋。是龙且之续耳。乃公平生用意。将无着落归宿处。而天下事去矣。夫惟冠玉孺子。独能揣其然也。故当帝之默然问之也。以一伪字为第一策。而帝于是乎欣然从之也。观夫帝之待臣下。若萧曹张陈之流。曷尝以伪与之也哉。彼韩信兵仙也。国士无双。一举足则天下其谁有敌手耶。苟非伪以待之。则智不可以应之。勇不可以屈之。此帝之所以不得已而伪游云梦也。而凡前之无数伪字。未必非预知有此举也。世之人徒见游云梦之伪。而不知游云梦之前。皆是伪也。故一见伪字。纷纷然为之说。是韩信固已在帝伪中。而天下后世之人。又皆堕其伪中矣。吁其颠倒笼络。神鬼不测之术。一至此哉。抑又论之。帝之伪游。可见其料信熟也。夫天子巡守会诸侯固礼也。而废而不讲者。凡几年矣。八载干戈之馀。未尝定其礼于朝廷。布其令于天下。若约法三章然也。借曰行之。亦不当行之于是时也。夫云梦南也。南巡守。闻以五月。未闻以十二月也。今乃不定其礼。不审其时。而卒然令之曰吾将游云梦会诸侯。其诚耶伪耶。将不待明智者而疑之也。使信果有不轨之心。而将计就计。据汉水方城之地利。鼓木罂沙囊之神智。邀其来而袭之。则吾未知是时陈氏子又劝帝以伪游何处也。然而惟彼信也不过城下钓徒。市中裤夫。其所多多益办。特将兵耳。一闻游云梦之言。茫然若堕云雾而迷梦呓。将奔走待命之不暇。乌能知其伪也哉。惟帝明知其见伪而不知也。故率一武士。南而缚之。如探囊中物然。若信足以知之。而犹为此计。则不亦龃龉狼狈。为天下后世之笑乎。虽然云梦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7H 页
之事。奇则奇矣。而揆以古圣王以诚待下之道。亦有馀愧矣。夫信则诚自取之矣。一伪字岂所以刱业垂统。为可法于后者耶。呜呼。信之于汉。其功果何如也。与高祖首建大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平齐灭楚。汉所以卒得天下者。大抵皆其力也。假王之请。虽见跋扈之疑。而只是贪功之心。固陵之师。虽失期会之信。而亦由裂土之望。则原其本情。寔不过不学无识之过而已。观其感解衣推食之厚待。拒武涉蒯彻之甘言。一闻会侯之诏。遽行迎陈之礼。则信何尝有他肠哉。当帝之初问也。如陈平者宜告之曰。信虽桀骜。亦人耳。汉之待信。不为薄矣。其志愿亦已遂矣。何苦反耶。且人虽告反。未有明验。宜使人审其真假然后。徵彭越黥布辈。谕以大义。声其罪而讨之。信之才虽枭雄。信之罪将无所容于天地之间。蔑不禽矣云尔。则庶几哉主不失忠厚保功臣之名。臣不违引君以当道之义矣。奈之何以一伪字。逢君之心。遂使上下疑阻。卒成其反。陷其君于少恩之域 也哉。然则其鞅鞅怨望而归于叛逆。非信之本心也。实平使之也。其后萧相国伪告豨死。绐信入贺之谋。皆从伪游中翻案出来者也。不仁之祸之烈。一何甚哉。呜呼。信之一生。在汉君臣。一伪字𥳽弄手段。以之王。以之死。及至钟室之日。始知为儿女子所诈。而犹不觉其平生大梦之在伪字乾坤。信亦愚人也哉。余故每读史至此。始则哀韩信之不学无识。中则咎汉祖之不诚少恩。终则诛陈平之阴谋逢君。
祭安岳郑生(垣)(代内从兄作)
人亦有言。知人未易。我独于公。肝胆相视。人亦有言。士为知己。我独于公。存没多愧。昔公来思。膂力靡愆。今我访止。濛汜倏迁。繄我之交。馀数十年。倾盖如旧。忘形欣然。人朋以面。我友以心。杨山高低。汾水浅深。每一相思。千里命驾。瘦筇花春。孤灯雨夜。浊酒三杯。言笑吓吓。嗟慨一世。间以嘲骂。奋气攘臂。吐泻襟期。自得之妙。人孰能知。河洛至理。亲见包羲。行诜何有。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7L 页
信毅非奇。三十六宫。都是春而。二十四位。岂容胶之。不假于文。不传于师。高迈独出。低视婴儿。我闻其言。如醉如痴。识公之心。验公之为。奇公之才。仰公之持。凡今之人。惟利是追。稍有术技。罔不矜诐。逐臭俯仰。望风奔驰。所媚营苟。所争觅吹。黄龙朝尝。阱石暮随。缉缉睕睕。飘风九嶷。公视此辈。喙唾胸嗤。威武不屈。炎凉不移。貌古而奇。辞讷而宜。所交惟人。不知其他。权门要路。简傲不过。小不如意。若浼纳履。穷交贫友。不远万里。义气攸感。死生不变。有所不诺。一诺必践。岂如世人。食言而肥。确然自守。不少依违。岂如世人。中无是非。为人谋事。一以至诚。岂如世人。每利舞情。外若卤莽。中则覈明。岂如世人。䪥质攫名。顾我于公。偏感厚谊。前后相地。奚止一二。金盏玉杯。青乌白马。妥灵万年。祖祢以下。公不自功。我则可忘。公家素窭。又荐凶荒。苦不自聊。爱而莫助。维夏京路。欣荷历叙。谓当即会。孰料永诀。二竖才婴。大暮已忽。岂固命耶。抑药未达。眷怀我居。叮嘱临殁。旅榇空山。景色惨绝。寿享稀年。在公为折。名播八域。在公为屈。二子见星。寡妻呼天。向婚未毕。孟褐可怜。日月如流。浅土惊秋。孰裹绵酒。孰付麦舟。我力嗟绵。辜负实多。老失知音。此恨如何。已矣斯世。不可复觌。山阳笛横。酒垆人邈。返柩以船。海西迢迢。汉波悲鸣。枫叶哀号。我今来哭。髣髴灵至。一篇哀辞。金风吹泪。
良平不与元功论
自古论者皆以为良平之不与元功。以其不履行阵而徒有帷幄之讲论故也。余独曰不然。此盖高帝之微意也。信如论者之言。发纵指示之萧何。何以反居于七十馀创之上。而鄂君之言。又何以为帝所采乎。亲冒锋镝之是与。而决胜千里者独不与焉。躬犯战阵之得参。而动出奇计者顾不参焉。此后世庸主之所不为。曾谓高帝而有是耶。夫高帝豁达大度。深谋远虑之人也。方其提三尺起丰沛也。顾其所取者能耳。是以凡有奇谋诡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8H 页
计可以有益于胜败之数者。靡不博收而曲采。若其谋虽奇而有违于正义。计虽神而不合于大经。则帝亦非不知也。及夫天下大定之后。则歼嬴馘项。已作先天事。而创业垂统。燕翼贻谟。为可继于后者。乃急务也。于是乎诏定元功十八人位次。则其所以抑扬与夺之微意。正在这里。方其时也。若但以定天下之功。则高帝之臣。夫孰有可以比论于良平者。而独使之不与焉者。是必有其说矣。噫。良平高帝之所由取天下者也。则其奇谋秘筹。诚千古一人。所谓天授非人。而惜乎其于大义理上。有所未尽耳。堂堂张也有儒者气象。而背约劝追。不义甚矣。冠玉孺子有六出之奇。而阴诡机变。不经大矣。当其屈群策之时。固可以不厌其诈。而暨乎定邦典之日。亦将以此为训乎。惟高帝为能知此义也。故干戈抢攘之际。则诈计诡策。无所不用。海内宁谧之后。则阴谋不义。有所不取。其意若曰吾之八年所用者。诚足以取天下而已。若夫鼎彝旂常之为天下后世则者。则无宁付之于战阵汗马之徒。而不忍与之于不义阴谋之流也云尔。则其垂统贻谟。深计远虑。夫岂偶然而已哉。呜呼。指三万而使择壮。曲逆而移封。则帝之于赏功酬劳之道。不为不厚。而独此元功之昭揭来许者则靳之焉。其意盖不难知。而亦可谓并行而不悖矣。丁公有引还之功而斩其不忠。雍齿乃平生之憎而封其有功。盖莫非所以示后世昭劝惩之意也。岂以一时之功过。而遽加诛赏也哉。惟此定功一事。其用意也婉而深。其垂训也谨而严。既不宜追责其既往。又不欲显言其微意。长虑却顾。浑含不露。泯然无可见之迹。故当时诸臣。无得而知之。虽以良平之神智。亦未必能窥其涯涘。而至于后世之尚论者。求其说而不得。乃曰不履行阵。是帝之不测机权。不但行于一时。并与后人而瞒之。呜呼。此高帝之所以为高帝也与。
晚悔窝记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8L 页
人莫不有悔。而能知其可悔而悔之者鲜矣。知而悔之。而能知所以改之者又鲜矣。知改之。而能不使悔于前者悔于后者尤鲜矣。悔而不改。则将不胜其悔。而以可悔为不足悔也。反不如不知悔者之犹为无责也。改而又悔。则将不胜其改。而以可改为不足改也。又不如不能改者之犹为无心也。若是者终于悔而已矣。是故君子悔而必贵乎改。改而必求乎无悔。不欲其频复。以至于迷复之凶也。余过姜永休城西之居。见其扁曰晚悔。固喜其能悔而有志于改其悔也。及叩其所以。则曰吾之悔多矣。吾少居乡陋。无严师畏友。以及时就学。不能早取功名。以悦吾亲。后乃家于洛亡几何。有枯鱼衔索之叹。眼中有二三儿子。又不能教育成就。而吾之发亦将种种矣。吾惟不能悔于早而致有此终身之悔。今虽悔晚矣。何益焉。余曰恶。是何言也。子惟不悔。苟悔也。何早晚之有。使子悔之于早而不能改。改而不能又无悔焉。则吾见其随事随悔。无无悔之日。何贵乎早。使子晚而悔之而真能改之。改之而必求无至于悔。则彼在天之不可奈何者。与夫在人之难容力必者。吾不知已。其在我之所当为而所得为者。子欲无悔。斯无悔矣。又何晚也。子之悔早矣。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又曰教诲尔子。式谷似之。若是则庶几哉悔可无也。而若夫其所以行之之道。是在乎子。子勉夫。永休乃请书之以为记。永休岂有意于人所鲜能者邪。岁旃蒙协洽阳月三十四日。无名子书。
伯夷,太公不相悖论
余尝谓伯夷,太公不相悖之说。似也而未尽善也。何者。夫所谓不相悖云者。所遇之地适异。而其道则未尝不同。故易地则皆然也。易地而不能皆然者。未可谓不相悖也。是故尧舜之与贤。禹汤之与子。其事虽殊。而易地则皆然也。孔子之尊周。孟子之别树。其言虽异。而易地则皆然也。禹,稷,颜回缨冠闭户之不同。而易地皆然者。以其道之同也。曾子,子思武城卫国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9H 页
之不同。而易地皆然者。以其义之一也。此真所谓不相悖者。而乃若其事之不同而若相悖者。特其所遇之地有不同。而其所以不同者。乃所以为时措之同也。今二公则不然。其时同。其迹同。其为天下之大老又同。当其避纣而待天下之清也。或居北海之滨。或居东海之滨。固未可谓相悖也。及其闻文王而为己归也。一则曰善养老者。二则曰盍归乎来。亦未可谓相悖也。是其仁人之心。盖有所不谋而同者。而暨乎牧野之役。尔月斯迈。我日斯征。扬鹰于叩马之际。分茅于采薇之时。从前凿凿如合符节者。到此而不翅若丹㓒朔南之相反。则其事可谓相悖。而不可谓不相悖也。此果何故也。试使圣之时者而同遭此时。则其将俱为伯夷耶。俱为太公耶。抑一为伯夷而一为太公耶。是未可知也。且所贵乎圣人之道者。以其易地则皆然。而其事有不同者。以其地之易也。而今则地不易而不皆然。此又何也。噫。二公之事。殆不可并而论之也。彼其扶纲常于天地。惧万世之无君者。伯夷之所以为伯夷也。拯民生于水火。恐一日之无君者。太公之所以为太公也。伯夷自伯夷。不可以其事之悖于太公而疑其悖。太公自太公。不可以其事之悖于伯夷而疑其悖。则又何必以不相悖三字。并而论之。而有若虞夏孔孟禹颜曾思之事异道同。易地皆然者哉。是故夫子论伯夷者屡矣。而未尝及于太公。孟子断清圣者审矣。而未尝列于太公。至其并论也。则只说得归西伯以前事。而亦不及于会孟津以后事。则其各自为一节而不相及也。盖亦明矣。苟若真有可以并称而不相悖者。则此何等大关节。而孔孟之言。曾不及于是耶。盖此二人之举。皆出于天理之公。非由于人欲之私。经权并行。不可偏废。故遂有不相悖之论。而伯夷也太公也。分明是一日之间。二人之事千里相反。则乌可辄以为同其归也。吾必以为伯夷百世之师。而谓之圣之时则未也。太公达权之才。而谓之圣之时则非也。俱不可以易地皆然论之。而自后世观之。撑宇宙君臣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199L 页
之大经。树百世廉顽立懦之功者。惟孤竹清风是已。又岂可与一时燮伐之勋并称也哉。余故曰史氏之以不相悖三字断之者。似也而未尽善也。
轮诵要选序
夫记诵之学。固非其至也。而薄记诵不为。则又无以领略前言。受用于吾身矣。若是乎记诵之不可废也。虽然书契之生久矣。天下之文字无限。而吾人之精神有穷。张华之藏。盖三十乘矣。而未闻其能遍诵。则又不得不以最要而尤切者为先。固其势然也。余素患记诵之不广。每于心闲夜静之时。反绎幼学。辄龃龉疑失。愈浩而愈迷。未尝不咄咄也。间见儿子受业。试以故温之。或举其漫而反遗其要。不胜卤莽。甚病之。乃就古经及先贤粹语。谨撮其最要而不可一朝废者为内篇。又于文章家。遴拣诗文赋俪之绝代而独立者为外篇。内篇二十五。外篇亦二十五。揔命之曰轮诵要选。盖欲以此逐日课诵。周而复始。而吾与尔共之也。噫。圣谟贤训之日星于简策者。与夫古今藻华之墙垒相望者。只字片言。夫孰非可诵。而乃独拈出此若干篇者。固取其便于念诵。无浩汗遗忘之患。而抑下学上达之要纲妙诀。大约皆备于其中。至于外篇所载。自是作者正派。而儿童女子之所往往歌诵者也。此而不能熟于口存于心。则其于实地之工夫。馀事之文章。尚何论哉。且李陵苏武之罪人。而以其言之悲咽慷慨而收之。雄赋离骚之谗贼。而为其词之奇崛炫耀而存之。陈情之感人何如。而义忽悖于遣辞。原道之立言何如。而讥反取于无头。则讽诵反复之间。亦足以知其劝戒也已。抑内篇兼乎文章。而外篇则有文章而已焉者。所谓有德必有言。有言不必有德者。不其信乎。余之所感者。不徒在于记诵而已也。岁旃蒙协洽复月复日。无名子序。
画屏序
余雅不识画。直以矗者为山。波者为水。柯而叶者为树。巾而趋若坐者为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0H 页
人。天下之不识画。无在余下者。然每见善画者画。余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萧散夷旷。见造化之流动而莫测其迹。其神会意适。乃有画者之所未及。当此时也。天下之识画。亦无在余上者。向尝与客语此。客诘之。辄不能状其所以然。众皆笑之。余亦无𧹞也。间过友人。观所谓华国画。画凡七纸。皆有山水之境。而四时朝暮晴雨之景。具幽阒邃夐平淡奇巧。峰翠欲流。泉响若答。侧而视之。盖有无限格趣。或令人畅悦。或令人萧瑟。或令人有登潜岳之意。或令人有听黄鹂之想。咫尺而有万里之势。转眄而成百种之态。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闯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虽画者自不觉入于三昧。岂惟画者。即观者亦恍然自疑坐渔舟而窥桃源。想其解衣盘礴之际惨憺意匠。良独苦矣。然一恕先也。而为郭从义。作远山数峰于一角则宝之。为岐人子。作小童持线车放风鸢。引线数丈则怒之。此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昔李伯时作山庄图。使后来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见所梦。如悟前世。见山中泉石草木。不问而知其名。遇山中渔樵隐逸。不名而识其人。此无他。天机之所合。不强而自记耳。醉中不以鼻饮。梦里不以趾捉。龙眠之在山也。不留于一物。故其神与万物交。遂乃形于心而形于手。是可以舐吮渲染之工拙较议也哉。参寥非画者也。见子美楚江巫峡之诗。则自不能不一朵颐于江瑶柱。神之所交者然也。向使寥真画此句。何患不克。然则画之妙。其亦可言也已。其亦不可言也已。为语主人。以此画作之屏。列之座。不待蜡屐理筇而自可得卧游之乐。是固子之清福也。余虽不识画。他日寻山。有此画之境。将不待问其矗者波者柯而叶者之名。而知其为此画之本色。子如闻某山某水之间。有巾而趋若坐者。亦能不名而识其为吾也邪。著雍阉茂遁月四十三日。无名子书。
沈从叔(寿锡)东游录序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0L 页
公已游矣。尚何事乎余言为。余未游矣。虽欲语公游。乌得而语诸。虽然苟游之以真游也。虽未游犹游也。庸讵知吾之未游之未始不为游乎。又庸讵知吾之游之未始不为真游乎。然则公虽索余言可也。余虽为公语之游亦可也。虽然未游而游。又不若以游而游。盖吾所谓游者。固不在乎足目之所涉历。而亦必有待乎心神之所感会。苟能因其足目涉历之迹。而自得乎心神感会之妙。则不既贤乎坐谈龙肉而实未得尝者哉。夫论仁知之乐于千载之下者。不为不多矣。比之摄齐攘袂于农山沂水之间者则有间矣。且也境虽真过则梦也。意虽逼传则画也。世之游其所游者。皆梦馔而詑饱。画蕊而嗅香也。是虽穷天下诡怪之观。吾必谓之未游矣。今公之游蓬莱枫岳也。既足目以梦之。而诗文以画之矣。抑未知有所超然默契于心神之妙。而得其真于万二千峰之际耶。余雅知公意其必有以异乎人者。于是敢以为问。
恒窝序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此南人之言。而夫子诵之曰善夫。恒之于人。不可以一日无也如是夫。是故之为字也古作𢛢。盖象一只船两头靠岸。是个一条物事。彻头彻尾。夫岂可以易言乎哉。虽然恒有恒之恒。有不恒之恒。恒之恒易知也。不恒之恒难为也。恒人遇恒事。恒恒于恒。恒不恒于不恒。恒于可恒。不亦善乎。恒于不可恒。不几于泥于常乎。天地以不恒为恒。故能恒不息。日月以不恒为恒。故能恒照。四时以不恒为恒。故能恒成。君子以不恒为恒。故能立不易方。于雷风震动之时。均一恒也。在九三则不恒其德而或承之羞。在六五则恒其德。贞而夫子凶。是则可恒而不恒。与不可恒而恒。皆非恒之中也。虽然自以为恒于不恒。而不知恒于恒。则其所谓恒者。非吾所谓恒。而将见层涛赑屃之中。一个舟亡维楫。没头没尾。反不如刻舟求剑者之犹为无后灾也。此又不可不知也。余过城西权季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1H 页
量家。扁之曰恒窝。盖有意乎恒者也。固喜其能自拔于恒人。而又恐其泥恒也。乃语之曰。子不见夫月之恒乎。月不恒圆。亦不恒缺。而终古照之者。以其得天而恒也。此殆非巫医之所能及。而君子之所以者也。子能匹之则善矣。于是姑为之说。以验诸他日云。章敦之嘉平。无名子书。
讲说
上之五年辛丑二月二十五日。 上命大司成率讲制儒生。入侍映花堂。贱臣亦同为入侍。 上命讲论语司马牛问仁章。臣读讫。 上曰问仁者多。而独于司马牛之问。必曰其言也讱何也。臣对曰圣人答问。必随其人之所造诣。与其病处而言之。司马牛病处。正在于躁。故以此告之。而圣人之言。亦无所不包。无所不当矣。 上曰仁之道至大。而今于问仁。只以其言也讱答之。然则其言也讱。便可谓之仁乎。臣对曰仁者心存天理。自是不苟。事事皆要合当道理。故其言也自不得不讱。然则其言也讱。虽不可直谓之仁。而仁之道亦不外于此矣。 上曰言既讱则行亦当讱乎。臣对曰以下文为之难之训观之。则为者行也。难者处事不苟。而有讱底意。盖以其言之之讱。验其为之之难。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则言虽欲讷而行则宜敏矣。 上顾侍臣曰似此文义。虽登科中人。亦未易得之矣。仍 下问曰汝居在何处。臣对曰居在京畿通津地矣。 上又曰汝谁之族乎。臣对曰族党中今无立朝者矣。 上又曰汝曾参月三讲乎。臣对曰臣新自乡来。未尝参矣。 上曰试官亦可问文义也。试官问曰司马牛斯谓之仁矣乎之问。可谓其言之讱乎。对曰注亦有观此则牛之易其言可知之言。而牛之此问。只是疑圣人直以言之讱。答仁之问而再问之也。岂有讱不讱之可言乎。 上即命收栍。臣退于阶下。制表以呈。退待于台下。 上命设夕食堂于台上。分列东西。一依食堂节次。 上命大司成躬行劝饭。又 进御以馀赐侍臣既罢。即以纸笔墨 赐臣等。臣等退出集春门。即又 赐送酒肉面雉于明伦堂。其翌。臣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1L 页
等诣敦化门外。 上谢笺而退。(后因史役。见政院日记。则试官俞彦镐出讲章。自颜渊篇首章。以次呼名。注书赵衍德呼讲生姓名。上殿进伏。上曰一二讲生所对颇有条理。而其馀皆免不作。文官安知快胜于此儒也。次考制述。讲制居首生员韩允镇纸三卷笔五枝墨五笏。讲之次生员尹愭,进士崔光泰。制之次崔光泰,生员金养知。各纸二卷笔三枝墨三笏。命夕食堂备入此庭。上曰先朝屡行此举。于今遵行。甚盛事也。)
答金长卿书
日前泮人来传手毕。披读欣慰。益仰见识之超诣也。宜即修谢。而病未之果。想致讶矣。即辰秋日清爽。斋中读履。仰惟珍重。此间河鱼之祟。久未获痊。良苦。大凡观人论人。最难得其中。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者。岂其易乎。世之以私好恶为说者。固不足道。而虽或有自以为公平持论者。亦多未厌人意。举其大体而略其小节。犹之可也。议其细疵而没其全美。失之远矣。是故古圣贤之论人。不特取其大体而已。虽其大体无足可称。而苟有一长片善。则靡不表扬。卫灵公无道之君也。而能用王孙贾,仲叔圉,祝鮀。各当其才。则夫子称其夫如是奚其丧。鲁人之朝祥暮歌。子路笑之。则又戒其责人无已。庾公之斯欲全私恩。反废公义。而孟子引以喻取友之必端。邓伯道系树绝恩。至不忍也。而朱子以其弃子全侄。人所难能。载之小学。是其意岂真以为之人之事。有足以垂训来后也哉。苟有一端之可傅于善者。在所不废耳。今高明乃谓大体既欠。则其他言行。虽有些少善处。不足称也。至以铁炉零金弊缊寸锦为譬。愚恐零金寸锦。虽不足与论于全体大用。其可贵者则终有掩不得者矣。盖圣贤之心。至公无私。苟可以垂世教而为后戒者。无不收采。阳虎之言也而引之。佛书之语也而喻之。非如后世之以人而遂废其言也。不识高明以为如何。
书翼儿诗东人册
此翼儿所誊科魁诗也。起癸巳。癸巳乃吾小成之岁。而渠之为此。亦将欲以有资乎小科之工也。终乎吾而始乎尔者。其在斯岁乎。于乎尔惟毋怠。尚亦有终。终而始。始而终。指穷而火传。无名子漫题。
与柳士衡(询)
近乍阻。殊庸渴仰。伏惟暵热。直履宜胜。慰溯区区。辛生推奴事。自是辛生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2H 页
呈于兄者也。弟何尝有一言半辞发于口而形诸笔哉。日昨适往里洞。则族兄出示兄答族兄手札。其中有尹进士独非哀兄族党乎云云之说。且传兄对交河族祖言。尹进士则必欲督推。尹丧人则怒其推捉。此事难处云云。笔之于书不足。而又明之以言。噫。所谓尹进士。亦困恼矣。亦多事矣。何苦代人健讼耶。设令弟真有参涉之事。固不当舍当者而移及于弟。况是梦不呓之事乎。弟既目见兄手迹。则不敢以为偶然误书也。且兄难处之言。虽出于传说。族祖与族兄。俱决非做出妄言者。则又不敢以为公然虚传也。而人亦必以为弟之真个从傍力主是事。弟亦无辞可明也。夫为讼官者。拈出隐伏之讼只。则当之者虽喙长三尺。何以自辨。而讼只之恶之也。将倍筛于呈诉之人。此必然之势也。兄何为而公然加是名于弟。而有若离间人族党者然哉。弟固知兄必不为此。而又不敢不以为然。此弟所以矍然愕然。求其说而不得。诚莫晓其何以致此也。且族兄既非与辛生不识者也。辛生之欲推其奴。族兄亦何尝以为非哉。兄则惟当直据事理。可以推给则推给。如其不能。置之而已。何必空事无味之推捉。姑以应辛生之呈诉。又别把出千万意外无片言没半字之尹进士。聊以答族兄之书责乎。借曰弟与辛生非泛然亲知。故如是云尔。则凡辛生之事。举皆以弟为證乎。此又必无之理也。反复思惟。终不得其故。窃欲俟兄脱直就叙。而明发乡行。不得不以书替告。若赐详教。则其感如何。弟本疏迂狷狭。凡于接物处事之际。率不免谬悖。以此动遭多口之患。日夕恒凛凛然救过不暇。曷敢小有尤人底意。而第于此事。弟实无一半分干涉。而若其难安之端则乃有不可胜言者。此亦无非自反处。而既有滋甚之惑。不敢不奉质于兄耳。欲达己意。言不能不长。幸望曲恕而俯谅焉。馀挠甚不宣。
晚悟堂记
悟亦多术。有吾道之悟。有异端之悟。以至于百家众途片艺曲技。莫不各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2L 页
自有悟。然而悟之中。有早悟。有晚悟。有悟悟而悟。有不悟悟而悟。有不悟悟而未始不悟也者。有悟悟而未始悟也者。有悟其悟而不自谓悟也者。有不悟其不悟而自谓悟也者。其歧盖万也。而要其归则悟悟也。不悟不悟也。自悟者而观之。则悟其悟。不悟其不悟。自不悟者而观之。则不悟悟不悟。不悟甚则不悟有以为悟。悟有以为不悟。是不可不谛其所之也。嗟乎。悟岂易言乎哉。而亦可以早晚言乎哉。自悟以前皆非悟也。自悟以后皆悟也。盖不悟而后有悟。使其悟于初则尚何容悟云。是故生知之圣。未尝曰悟。而其悟焉者。皆不及乎生知者也。虽异端之所谓顿悟者。亦皆始迷而终悟。故有击竹而悟。捲帘而悟。悟于钟声。悟于棒喝。一朝航苦海而灯昏界。则纷纷然送者自崖而返。而君自此远矣。且学草书一也。或见蛇斗而悟。或见浑脱舞而悟。或见公主担夫争道而悟。及其悟则均也。而其所以悟则不必齐也。夫竹与帘。与钟声棒喝。非参禅之偈也。蛇与舞。与担夫争道。非学书之具也。而其悟也则在乎此。而不在乎指花数珠腐毫脱腕之间。是必有所以然矣。盖其天机所触。闇融倏透。如瞎者之忽视。聩者之忽聆。始得宇宙间真境。非复畴曩之墨墨。斯所谓心会神遇。不言不动。不期悟而自然悟。我虽欲语人而不能。人亦虽欲学之而不可者也。斲轮之子。所不能受之于斲轮。而况其他乎。余尝耳之于古人。而未之或亲见也。近过驹城赵戚兄。额其堂曰晚悟。固喜其能悟也。而既又叩其所以悟而所以晚。则曰难言也。吾少窭蹇。晚幸安适。今垂六帙发种种。所阅历不为不多矣。其于物理世故。盖自以为不无所悟焉。悬赘可以蜕也。㓒盆可以水也。北翁之马。车子之贿。梁叟之子。总之罔两之责景也。昔焉惑。今焉析。昔焉䵝。今焉豁。往往寱之觉而酲之醒也。视向之伥伥然擿埴。不既有悟矣乎。始也不悟悟而悟。卒之悟其悟而悟。人之谓吾悟不悟。吾不顾也。独恨吾之悟也不早。诚使悟于早。吾不为是半生之直没没也。今虽悟。晚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3H 页
矣何悟为。余曰惟不悟。悟则晚。非所病也。借曰病之。不犹愈于卒不悟者乎。圣人有言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世之卒不悟以死。而自谓悟者皆是也。患悟之非悟耳。苟能人不悟悟。而自悟悟则何晚之有。黄粱未熟而一梦初罢。轫兹以往。尽无非快活底世界也。孰谓黑窣窣地。乃有此光明景象耶。虽然悟亦多歧。尚勉旃。主人笑曰子真悟于悟耶。何其言之悟吾也。请书以为记。
祷痘神文
维玄黓摄提格之年林钟之月下弦之日。无名子莫出。见有折杻为马。编藁崇斝。若将有事者。讶而询之是何故也。村婆进曰。今兹痘神客吾家。几一朔于兹。式显厥灵。妙运其机。始儿之病也。或轻或重。或速或迟。其发癍也。或深或淡。或密或稀。胀而脓脓而痂。有验孔神。不差毫釐。盖三五日而后良已。虚软者或变而为坚致。美妙者或幻而为险诡。必斋洁肃清。谨言语慎行止。不接外人。不作他事。凡臭秽猥恶之类。一切不使迩焉。苟或犯是。动有其祟。兹故俺等奉之甚惴。神今驾有日矣。敢不祗戒行李。以谢其庇。无名子曰。诚若乃言。甚灵异也。汝既知此。胡不早指。吾亦有所大病。倘可因是而求已欤。遂乃缨冠整襟。束带綦履盥澡。长揖于神之止。仰首而言曰。窃闻明神执造化之机。主生杀之权。都可使鄙媸可使妍。变厥初生。惟神所专。视其慢敬。殊厥憎怜。孚应孔昭。如左契然。俾彼蚩蚩奔走恪虔。华扁逡巡。参黄失色。死生美恶。咸归尔极。神之为灵。亦云不忒。盍广其施。而反区区于痘疫。余睹斯世。不能无惑。人亦有言。福善祸淫。天理玄窅。苦难斯谌。或如符节。有赫其临。往往缪盭。不可覈寻。仰之欲质。自古迄今。颜焉而夭。蹠焉而寿。原胡尔贫。石胡尔富。恶未必罚。善未必祐。苟使篆于铁者印于纸。种于前者食于后。凿凿而中。毫无纰缪。则将见人无奊奊。世绝怐愗。不待刑而惩。不俟赏而就矣。若之何独灵于痘。而不遍乎穷宙。顾余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3L 页
藐尔。门寒迹畸。性既疏迂。才又钝𧧺。以貌则寝。以辞则痴。百不犹人。矧又病羸。龙钟蚑蠢。庐蜗缩龟。袁雪王锉。儿呼寒而妻啼饥。人生斯世。又焉能不接物而酬时。摇足转喉。动被嗔欺。均酒而人我浆。同肉而人我葵。地丑而人我奴。年若而人我儿。其言窃窃。顾我则默。其交諿諿。值我则螫。黄眉幻黑。青眸忽白。恭者反傲。亲者反逖。惟彼西子。宜笑宜颦。我欲效之。骇走四邻。莫往莫来。踽踽孑身。苟究厥故。岂无其因。木拙尔容。讷钝尔舌。人之对之。辄不怡悦。自然而然。非有意绝。静言思惟。惭惑嗟咄。天之饷我。胡若是阏。惟尔有神。变化翕歘。随厥蕲祝。显以灵验。杀活惟意。喜怒不僭。今余攸病。宜在矜念。倘垂冥佑。不劳而赡。神之孔仁。胡独啬俺。辞毕。复揖而退归不敢卧。坐而假寐。恍有人兮吾之左。星冠甚伟。玉佩有亸。举笏笑指。语汝曰坐。凡尔所歉。乃台攸可。尔曾读书。何言之过。以若所操。求若所哿。越辕燕轼。未足喻些。苟欲同流。盍思自涴。惟天有命。卬则无奈。惟尔有志。奚问于我。命有所定。身在自修。惟违于时。乃与道俦。兰摈于艾。玉攻于石。甜爽者安知不毒。儡漼者何遽非福。铅刀珠鞞。莫邪不辱。果下金鞍。蒲梢敛足。天岂欲信于彼而诎于此。奈何乎时不齐而命有局。凡尔所祈。尔自不欲。不欲而祈。何相戏之至斯。我主乎痘。其馀不知。纵欲佑之。非余敢私。夫人兮自有美。君愁苦兮胡为彼。世态之浮薄。固自昔而若兹。猗君子之荡荡。顾焉足以为疑。但内省而不疚。诚自求乎纯禧。言终而逝。余亦惊寤。开户四顾。惟缺月之在树。呜呼。我生有命。寔天攸赋。我形可改。斯不可变。我辞可假。斯不可倩。已而已而。又谁怨而谁羡。
梧竹斋记
凤凰之于飞鸟类也。梧若竹之于众草木亦类也。拔乎云尔。恶得谓非类。然而类之中。有不类者存焉。故凤凰之栖而食。与飞鸟类也。而其栖而不于枳棘。食而不与鸡鹜啄粟则不类也。梧若竹之根于土。枝而叶。与草木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4H 页
类也。而其柯碧玉而实琅玕。为威凤之栖而食则不类也。其所以类而不类也相类。则凤凰之于梧竹。真不类而类也。故其栖也必以衬荣。其食也必以练实。物犹以非类而以类相感。而况君子之比德。又岂可以非吾类而不以类之乎。古之人之于凤凰也。必以为圣德之符而希世之瑞者。盖有取尔也。非为其鸿前麟后。鹳颡鸳思。五色备举之不类而已也。是故霁月孤柯。菶菶其容。则想翙翙之于飞。清飙迹叶。猗猗其影。则思缥缥之爰止。又非为其櫜鄂之五乳。云槊之万尺。不类于凡卉也。吾闻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见则天下安宁。飞则群鸟从以万数。又曰梧桐生于朝阳。朝阳者山之东也。然则彼翔于千仞。遥增击于细德之险微。而览辉下之者。必在于天下之东。而其所止而栖者。又必在于山之东。则岂不以四方之中。东属于仁。为君子之国。而有声相应气相求之理耶。今赵上舍宜阳氏。安东之贤者也。游于太学。余获拜而甚敬之。意其居之必有异也而叩之。则曰吾之居。有山曰凤凰。有台曰览德。因扁吾斋曰梧竹。子盍为我记之。余惟吾东天下之东而君子之国也。安东又东国中君子之乡也。天下无凤则已。有则必在于斯。无乃丹穴九苞之羽。徊翔于山之东台之下高梧脩竹之间。而又有高世之贤为之主人。相与和德音于雍雍喈喈之际耶。然则君子之于凤凰。凤凰之于梧竹。果为非类之类而其所以为类者。盖有所不相期而自然相感之理矣。斋之以是名。不亦宜乎。赵上舍曰。子之言。余恶敢当。余作而曰。上舍之名。固宜于朝阳者也。不佞之言。不可谓不类也。于是谨书以归之。
祭伯氏文
维岁次甲辰三月丙戌朔二十六日辛亥。舍弟愭谨因祖奠。再拜哭告于伯氏学生府君之灵曰。呜呼。今有三尺之童。随长者而行。进退左右。惟长者是视。虽半夜深山。虎裂崖而魅啸林。犹不甚恐者。以其有所恃也。乃于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4L 页
转眄之顷。忽失长者所在。则其迷茫惴慄。彷徨悲号。盖有使人不忍言者矣。呜呼。孰谓小弟今日不幸。类是耶。我尹氏以世家大族。式至于今。衰微孤弱。日甚一日。内无缌功之亲。外绝友朋之援。兄弟二人。若形影之相吊。兄又弃弟。弟将畴依。我观他人。有兄庇之。繄我独无。我宁不悲。我观他人。有弟奉之。我独不能。我宁不悲。人之埙篪。我莫效之。人之阋墙。我犹羡之。平居恒忽忽。忘言而忘生。自我无兄。于今才四五朔。而犹尚如此。况乎从今以往。无非绝悲至恨底情地。则安得不失声长号。心碎而肠摧也。呜呼。以吾兄之抱负。而止于斯耶。聪敏之姿。超逸之才。粤自髫龄。人莫能及。过眼万签。曾不再读。下笔千张。扫尽一瞥。论古今则二酉五车。森在胸中。对研椠则风樯阵马。驱来座上。盖自百文各体。以至曲艺众技。触处洞然。迎刃而解。投之所向。无不精绝。观者叹服。闻者惊倒。又若人情物态。事理义例。凡世间百千万般。举皆瞭然无疑。逆料遥测。若烛照而龟卜。与之论者。靡不爽然自失。人皆期其早登科第。夬扬王庭。内有以黼黻皇猷。外有以剸理盘错。而顾乃屡举不中。卒未得一科名。徒使人不能无麾下偏裨万户侯之叹。则是果一身之数耶。一门之运耶。衰世之事耶。倾者覆之之理耶。孰谓天生才而必有用也。孰谓理不爽于食报也。孰谓穷则必通否则必泰也。此小弟所以直欲仰质诸苍苍而无从也。呜呼。以吾兄之仁德。而止于斯耶。孝友之行。慈祥之性。能全所受。不渝于俗。数十年来。家计荡败。箪瓢屡空。而事我亲必以诚。一姊一弟。不能自存。而升米束薪。必欲分之。常有同饥饱之心。每以不能相救。蹙然见于色发于书。性又好施。见人艰乏。苟有所储。曾不悭吝。物我无间。靡所较计。以故婢仆感戴。邻近称诵。然至见人不是。必正色面责不少贷。人又敬惮之。不敢以歪语相接。人有过而既改。则亦未尝理会科斗时事。是皆岂弟君子求福不回之道。而顾乃五十年忍饥受寒。未尝一日展眉。又未有生育之乐。其于一切世味。盖淡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5H 页
如也。环顾世间。多子女富厚安乐。贵且寿者。未必非握齱薄德人。则又孰谓善者福而淫者祸也。为善者何以劝而为恶者何以惩也。此所谓天难谌而理难必者耶。呜呼。以吾兄之寿格。而止于斯耶。心志凝定而无浮动之病。骨相坚刚而无虚脆之患。人以遐享望之。公亦以此自期矣。孰知才过知命之岁而遽尔观化耶。夫以吾兄之才且仁。而卒不得受其报。嵚崎孤穷以终其身。而又靳其年而促之。彼造化翁之把柄。一何其偏且酷也。吾家自得姓以来。冠冕之绝。至公身而忽已三世。无乃理有盛衰。运值阳九。终至于沉滞不振也耶。念吾先君子以独步一代之声名。而卒不得展布其蕴。至今国人无不嗟惜而疑天道焉。公又继之。亦止于斯。夫既与之丰而报则啬。此又何理也。堪舆家訾风水。五行家咎磨蝎。是或然耶。未可测也。呜呼痛矣。吾之兄弟尝三矣。惟公长于弟八岁。仲氏少于公五年。尚记幼小之时。同被共案。未尝暂离。自谓天下之一乐。吾辈全之矣。仲氏以清秀之容神异之才。才过十岁。不幸短命。当是时。吾家之运。已可知矣。然而犹幸兄弟二人。相依相期。读则联榻。做则并研。自小至长。皆资家庭之学。未尝出外交游。邹圣有言曰人乐有贤父兄。正小弟之谓也。顾弟材智下。每当共业之时。仰叹才格之出常。而自愧其无能为役。公犹不以弟愚不肖而弃之。见弟终日终夜诵读不怠。则喜形于色。一言一行。粗率不谨。则教寓于怒。萧寺之负笈。场屋之携券。动辄相随。庶几有所成就。以为悦亲之道矣。其奈命与仇谋。解额之联璧者三。而及其会围。辄皆见败。此又难容人力者也。癸巳之春。小弟幸忝小成。而其后连以侍汤。奔走京乡。兄弟相对。每不禁伤哉之叹。暨乎戊戌风树之后。则遂成孤露。万事灰心。回思昔年之乐。若隔前尘。此生此世。更何由复得也。洛水汾曲。东西漂泊。落落若秋天之晨星。飘飘如洞庭之落叶。一壑菟裘之计。谩作诗中之空言。而每于凭便开缄之际。辄作数日恶况。复数年来。荐遭大无。长时顑颔。实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5L 页
有大命近止之虑。前冬进拜时留四五日。长枕而寝。语及图生之策。只有茫然相悯而已。归时又历辞于芝山。惟以岁初为更拜之期矣。梦岂料凶音之遽承于七八日之间。而芝山拜别。仍作千古永诀耶。虽曰死生有命。人事难期。祸变之急。胡至于此。同气之间而未百里之地。乃不得承遗训于属纩之时。是岂人理之所宜有者耶。粤在庚寅。天不戮我以塞祸。而使之当不忍当之境。苟非如小弟之至顽忍者。岂能苟延视息。以至今日。而乃今日复作后时之行。此莫非小弟之获罪神明。有以致之也。呜呼痛矣。公无子。以弟之子为之子。幸成长。今二十岁矣。粗能寻行数墨。新妇颇孝顺勤谨。公亦尝称之。此其稍可慰者也。天若假公以年。则庶或粗成家业。抱孙优游。以娱暮境。而所可恨者。当此饥岁。又值凶变。想来万事。茫无涯岸。而人心俗态。日移时变。纵曰哀怜。谁复顾藉。百尺竿头。更无进步之地。几个食口。难免颠壑之患。累代祠宇。何以奉之。两家群率。何以保之。至此而向所谓童子之失长者。不足以喻其苦也。言念及此。宁欲无知。公其于斯而尚有忧悯之心耶。抑脱然无系。顿忘人世之累耶。呜呼痛矣。继自今吾家事。都担在小弟脊上。而顾念气质脆弱。素自善病。志意庸懦。全欠干事。况自草土以后。渐多衰徵。发种种而视茫茫。望已绝于立身。计又违于谋生。将何以了得许多般耶。顾今苟有可以合两家之势。则奉丘嫂课儿子。以期他日之成立。自是小弟之责也。而左思右量。计不知所出。有弟如此。不如无弟。公又谅此否耶。呜呼痛矣。自冬至今。力不从心。殓事襄礼。俱不能及期。罔非小弟之罪。而惟彼梧林。即吾亲山。则所当继葬馀穴。而术家以为不合年运。又无新卜他山之势。故不得已将权厝于舍后。以待后日之迁奉。而前头保存。未可预期。再举大事。安保如意。呜呼痛矣。往者小弟之来也。公必忙步出外而带笑迎语。其辞也。必随而送之。每有怅惜之色。今焉来不见吾兄之出。而去无有吾兄之送。只有一小子累然持衰。深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6H 页
墨而若不胜。小弟心非木石。安得不悲。呜呼痛矣。在京而见乡书之到。则若将索公之笔。在乡而当寝睡之时。则若将待公之出。及其入内也。又若将瞻公之坐。聆公之语。而但见素帷飘拂。丹旐寂寞。悲风寒月。随处伤心而已。则公之容。不可得而复睹矣。公之诲。不可得而复承矣。惟有昔日遗迹。往往留箱箧几案间。触目在手。只增悲涕。小弟将何以自慰乎。事有难。孰从而决之。文有疑。孰从而质之。风雨中宵之对床。已矣难得。池塘春草之好句。梦亦何时。遥天鸣雁。似诉失群之哀。空庭紫荆。如含摧枝之恨。此何人斯。能自堪忍。呜呼痛矣。至情无文。焉用是为。而悲恸之怀。匪辞莫宣。兹庸饮涕搆拙。以摅胸膈。而言有尽而意无穷。哭有止而悲无已。惟灵不昧。尚鉴于兹。呜呼痛哉。
大隐岩记
大隐不隐。以隐为隐。隐之小者。不隐而隐。乃隐之大。若所谓大隐金门。大隐朝市者皆是也。有岩于象魏之北门之北。盖物之不隐而隐。而其必待人之不隐而隐者欤。昔朴挹翠遇是岩。题之曰大隐岩。嘻。深山绝壑之中皆岩也。而是岩也独隐于不隐之地。不为市夫歹子之所辱。而托若人以寿其大隐。隐之不在乎隐。而物之有待于人审矣。后之得是岩而以不隐隐者。盍亦挹挹翠之风而不徒物其物焉。逢徐阳月大雪日。无名子记。
乙巳立春。乃甲辰腊月二十四日申时也。戏作连珠体。
猗欤苍葭乍动。丹蓂迭抽。自申时便是新正。惟辰年自作旧岁。月青阳而流化。均陶甄于白屋朱门。日黄道而扬辉。各欢欣于碧桃红杏。
代人作祭其妻祖文
呜呼哀哉。粤在己亥。委禽公门。获拜于公。洵俨且温。公之爱我。有加诸孙。于时食食。于时言言。江声入琴。山影浮樽。陪随杖屦。不翅几番。顾以重侍。躬奉晨昏。每拜旋辞。曾未源源。越至于今。七易寒暄。岂意一朝。万事风翻。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6L 页
南宿晦彩。白云无痕。存没之间。欲言声吞。槩公平生。在公无冤。箕畴五福。寿为之元。犹七十稀。矧九耋尊。筹添偕老。觞举回婚。精力尚旺。视听靡浑。 圣朝尊年。式推殊恩。鬓金腰紫。荣耀闾村。兰茁其二。孙枝且蕃。匏葵摘篱。芋栗收园。问钓秋艓。课耕春原。咏柴门迥。绝尘世喧。考槃之乐。永矢弗谖。性既朴厚。行又纯敦。亲戚之间。咸叙以惇。暮境优游。左粥右飧。同采芝绮。异卧雪袁。生斯老斯。太平乾坤。纯禧备福。既美且繁。此其大略。何必絮烦。惟是小子。善病而惛。波未理楫。路莫脂辕。岂不爱屋。久矣辞轩。庆无躬贺。吊靡即奔。孤负眷爱。悲思缤翻。悠悠此怀。曷可具论。即远有期。载启丹幡。杨江如咽。杨山若鶱。公弃斯世。公有英魂。幽明纵殊。不昧者存。监我衷曲。庶歆格爰。呜呼哀哉。
辟异端说
异端者何。异乎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者也。辟之者何。开其蔽塞而使之廓如也。异乎圣人之道。则必害乎圣人之道。为圣人之道者。恶可不辞而辟之乎。夫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当是时。异端之害。似若有不甚可忧者。而圣人之言如此。其为后世虑。至深远矣。故程伯子有言曰。道之不明。异端害之。辟之而后。可以入道。异端之不可不辟也。有如是夫。在昔战国之时。杨墨以为我兼爱为异端。而孟子以为无父无君。又曰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其辟之之严。盖如此。及孟子没。而异端之说。日新月盛。咸能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而又未有若老佛之弥近理而大乱真。故其所以陷溺人心。为吾道害者。至此而极。然自汉以来。未有能辟之者。至唐韩昌黎始奋然笔之于书。以辟老佛为己任。伟矣哉。自是厥后。又寥寥未之闻焉。至于宋。程夫子兄弟者出。而传千载不传之绪。斥二家似是之非。朱夫子又继起而辟之。使圣人之道。粲然复明。而葱岭伊蒲塞气味。遂不敢肆。譬如太阳亭午而魑魅遁。春风和畅而阴冰消。天下后世之人。皆知一染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7H 页
异端。便作吾道之罪人。趣舍有定。路径无歧。昌黎子有言曰。孟子之功。不在禹下。愚亦曰朱子之功。不在孟子之下。惟我东国。虽僻在海外。素被父师之教。独传礼义之俗。至于我 朝。圣神相继。崇儒重道。一洗罗丽之陋习。制度文物。郁郁乎不让姬周。里皆弦诵。门成邹鲁。人非孔子之道。不习也。士非朱子之言。不从也。无论杨墨老佛。即权谋术数百家众技之流。一切皆鄙夷之。不待辟而自无所容于世。诗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其此之谓乎。余虽有生晚之叹。犹以遭值斯世为幸。闭门读圣贤书。于今四十年矣。虽时复应举。而病且懒。不能出入交游。人亦无肯顾之者。每恨离索穷陋。不能有以尽其切磋讲劘之方矣。近日客有来者曰子亦闻所谓天主学乎。曰未也。何以谓之天主学也。客曰其学本出于西洋国利玛窦。其书有所谓天主实义等十许目。而中国人有治之者。年前我国使行时购其书以来。轻俊之士。见而悦之。多学焉者矣。余曰其学之宗旨云何。请无问其详。且问其略。客曰其学专事天主。天主者上帝也。大意以为人虽生于父母。特不过偶然形化。则所可尊奉者。惟天主是已。于是模出天主之像。有若真有形体之可象者。而朝夕顶礼。以致虔诚。一此弗懈。则升彼天堂。享受快乐。虽身犯大戾。手足异处。亦无害也。小或怠忽。及有斥其说者。必入地狱。日夜所冀者。惟在乎肉身速蜕。魂灵返真。所讲者不过乎真道自證教要序论等书。其于儒家则所不敢毁者惟孔子。而自孟子以下不取也。至于程朱则攻斥之甚至。此又清人毛奇龄之言也。其大致如此。他馀奇诡之说。不一而足。子以为何如。余曰此异端中之尤无伦而绝悖理者也。顾何足多辨也。盖自古异端。虽其所以为说者。各自不同。亦皆有把捉论辨之义。如杨之似义。墨之似仁。老之清净无为。佛之寂灭顿悟。举足以惑天下之人。而至于佛氏之法。尤为近理。故汉唐以来。高才明智之人。率多逃焉。此程朱所以极力辨破。而其有功于圣门。不可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7L 页
胜言者也。今子所谓天主学。是果何义何说也。此盖佛家之劣乘。而其陋悖之说。又佛之所不道也。苟粗有知觉者。必笑而不答矣。又何足以惑之哉。吾闻利玛窦于天文地理及天下之事。无所不通。自谓四海万国。迹无不及。故其星历推步之术。最极精妙。至今天下遵用其法。虽在外夷绝域。亦可谓神智之人也。不佞平日每论及此事。未尝不想像而奇叹之。岂料更为此一种杜撰之学。而遗风馀波。至及于一片礼义之邦耶。尝试思之。自古有才智者。类不肯循蹈前人之迹。而必欲别立门户。以自寿其名于千秋。故常反前人之为而为之。如苏秦既合从。则张仪反之为连横。杨朱既为我。则墨翟反之为兼爱。此其意以为已然之迹。不足以新一世之耳目。而使之靡然从之也。故必也翻案出来。换做名目。以为拔赵白旗。立汉赤帜之计耳。彼玛窦者挟才多智。自以为超古今骋寰海。而独立万物之表也。必将以神圣自处。刱出万古所未道之语。以作万古所未有之人。而乃以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之继天立极者。为庸常而不足述也。周公孔子颜曾思孟之立言垂后者。为陈腐而不足师也。程子朱子继往开来卫道距邪之千言万语。则又卑之。且恶之而斥之。将欲异乎此而别为一端。则凡异乎此者。从古不为不多矣。皆已经群圣贤勘破。五尺之童羞称之。是不可以自立标榜。欺天下后世。于是乎拈出至高无上至尊无对底天之一字。暗依经传中上天上帝等语。而又不欲用儒家文字。乃以天主二字。为其尊事之目。而尊事天主而已。则又不足以诳惑愚民。故复为肉身魂灵天堂地狱之说。要以神其说而歆动恐惧之。既又虑其混于浮屠之流。乃更外为诋毁竺教之论。以别其指。原其情状。盖亦巧矣。而自我观之。可笑不足怒。可哀不足战也。至若其说之是非邪正。譬若白黑之易分。玉石之不混。不待辨析而自无所逃。又何足费辞呶呶也。客曰子之言诚然矣。然而今世之士大夫子弟。已多为此学者。恶在其不足辨也。余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8H 页
曰恒人之情。好新而喜奇。且苟非持守有素。则鲜有不动于祸福者。此所以骤见而悦之者也。然而人谁无良知良能。而甘自入于外伦常没义理之教哉。如或有酷好而甚信。终迷而不返者。斯乃失其常性者耳。又岂多乎哉。此固不足虑也。又况 圣明在上。尊崇儒道。非若他时之人各异师。士不同道。百家腾跃。万匠驱驰。致有邪害正非胜是之患也。设或有诖误渐染之弊。则必有严斥痛禁之美。子姑待之。且子如见为此学者。为我语之曰人无无父母而为人者。士无无圣人而为士者。天不可诬。道不可二。火其书洗其心。无惑西胡之邪说。无为吾道之罪人。客去。乃记其说。以示儿辈。
 余既为此说。以为不足辨。而私又咄咄曰。异哉自朱子以后。庶无更有异端之惑人者。而于今忽有之。稍有才而尤好奇者。率多归焉。直欲使西土高于华夏。玛窦贤于仲尼。扬扬焉得得焉。自喜自足。若将蹈水火而不顾。此何故也。无乃运气之所使然耶。不然何其不当惑而惑之。一至此也。居亡何。 朝廷治逆狱。株连于为其学者。司寇因捕其教授者。刑而流之。其徒初或愿与之同死矣。后遂不敢复言。其他同学之类。恐其连及。纷纷然争迭呈文。以自明其不为。又太学发文以斥之。其人或反自署其名。以示共摈之意。其情可怜。还可笑也。盖其初悦而学焉者。专为祸福所动。故及其利害所关。曾不移时而争相投降。惟恐人之指以为为其学者。此必然之势也。余于是喜其前言之幸而验也。更书于后。
又记答人之语
谨按程子曰。老子书。其言自不相入处如冰炭。其初意欲谈道之极玄妙处。后来却入做权诈者上去。如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之类。然老子之后有申韩。看申韩与老子道甚悬绝。然其要乃自老子来。苏秦张仪则更是取道远。初秦仪学于鬼谷。其术先揣摩其如何然后捭阖。捭阖既动然后用钩钳。钩其端然后钳制之。其学既成。辞鬼谷去。鬼谷试之为张仪说所动。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8L 页
如入庵中。说令出之之类。然其学甚不近道。人不甚惑之。孟子时已有置而不足论也。夫鬼谷仪秦。其术易以动人。故当其驰骋之时。七国之君。皆从风而靡。天下振动。名流后世。此非趢趚者丑也。而孟子以为妾妇之道。程子以为甚不近道。人不甚惑。盖其揣摩捭阖之术。虽足以钩取当世一时之功名。险诡鄙陋之言。亦不能陷溺天下后世之人心。非如杨墨老佛之愈出愈近。易以惑人者。故曰不足论也。今此所谓天主学者。奚翅甚不近道。直可谓全不成说。其所谓尊奉天主。虽欲依仿于经传中昊天上帝等语。而以无声无臭之载。欲求之形像模画之中。此不可以欺灶间老婢也。其所谓天堂地狱。虽欲祖述于贝叶间轮回报应之说。而粗浅庸俚。反不能窥其藩篱。殆甚于小儿之尘饭涂羹。人谁信之。至于弃父子之伦。斥圣贤之训。胡叫乱嚷。备尽无数丑恶底光景。又有狂夫醉汉之所不敢道者。余虽不见其书。闻人传说。其学不过如此。诚不晓今世人之何为而始或不能无入于其中也。然当自起自灭。置而不论可也。
𤧗窝记
余既靡家而屡迁。窃自比于𤧗氏之三刖。因名所处小屋曰𤧗窝。客有问者曰。刖则信有取已。璧亦可谓云尔已矣乎。曰则吾岂敢。虽然有说焉。当璧之藏于璞而隐于荆山也。特不过一拳石耳。樵夫游人。日见之而不顾。及其见知于𤧗也。亦惟𤧗一人而已。𤧗思以其所知者知于人。卒三刖而不已。为璧谋则善矣。为身谋则吾不知也。洎璧之为璧也。天下争宝之。楚欲悦于赵。则明光奉而之邯郸。赵欲售于秦。则相如以头睨柱。秦欲餂之。则白起并四十万于长平卒之虏。迁嘉而夷之。皆璧为之祟也。然后单斯寿之技。作天子之玺。万世相受。重于九鼎。璧则遇矣。而天下多不幸耳。尧舜抵璧之世。闻有授时之𤧗。未闻有抱璞之𤧗。又何尝有传国之玺也。然则𤧗之刖。非不幸也。今余让他识宝一只眼。未免为荆山下寻常樵夫。其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9H 页
不能为璧谋固也。而为身谋则亦可谓匹夫无罪。岂若𤧗怀璧以为其罪耶。璧之为璧。若不为璧。乃非君子之所先也。而祟天下不幸。而使人谓己非不幸。又非吾所欲也。独恨余幸生昭代。而无一能可以效芹曝之诚。自取陵阳之美名。顾踽踽焉遍国中。无与立谈。东西飘泊。朝莫栖遑。反有似于泣刖。故尚友以况之。盖𤧗之所能。固吾之所未能也。𤧗之所为。又吾之所不为也。而独其所遭遇。殆与之相类。是之取尔。客唯唯而退。遂书以为记。
权氏庙重修完议小识
天下之事。有经或有权。以人家立庙奉先一事言之。庙于宗子宗孙之家而祀之。固万世不易之大经也。而事变无穷。不幸而宗家或不免于荡析琐尾。不能自存之患。而庙底于荒颓之境。则为其庙之支孙若外裔者。其可曰我非宗孙非我责。弗思所以修葺之道乎。是则所谓可以权者也。余外王考妣庙在汾津。而其宗孙窭甚。弗克安土。保抱吁徂。庙不蔽风雨。倾圮在朝夕。瞻拜之馀。不胜怆痛。乃言于庙下支外孙曰。吾与子等。皆忝在诸孙之列。而庙今若兹。其敢曰不知。宜各出力以葺治之。且以时节。无废香火。佥曰唯。因详定其节目仪式。俾有遵守之方。若夫各自勉旃。无相犹矣。以底永久则宜不待余言。玆不复申。岁乙巳十一月初八日。外孙坡平尹愭拜手谨识。
名字谜
惟土惟皮。(坡。)圣法衡同。(平。)君不尚口。(尹。)耳顺心通(愭。)于以直内。(敬。)上达天衷。(夫。一云厥土织皮。圣法如准。伊后无人。立心耳顺。苟能右文。上通于天。)
白木砚匣铭
木近仁饰。弗用金银。白昭质色。弗加朱漆。我尔取因。以定石友。
与内从侄权伣
即惟辰下。孝履支持。向闻有所遭曲境云。今则已出场而能有雪愤之望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09L 页
耶。远地不能种种闻知。甚为闷郁。此中顷才迎婿。又将有送门之事。无非愁乱处。奈何。祠堂改造事。虽赖会议而定。其所仰成则非哀伊谁。近闻尚无始役之举云。未知缘何而迁延耶。若谓诸论歧贰。则其时相议。已知佥同之美意。到今数三朔之间。似无变改之叹。若谓物力不足。则当初已有商确。不必材瓦之完好。只斩园中之木。构成一间。盖之以草足矣。哀或以此为持难之端。而吾意则只主乎祠宇之免颓压而庇雨雪。与其为外面之观听而淹延时月。以致罔极之变。曷若务安奉之实地而急速图办。俾无目前之患乎。盖吾辈之为此论。诚非得已也。据今所见言之。则实有时刻不忍忘者。故不顾希圣之怒敬伯之嗔。而妄出从便之计。哀之心岂后于吾之心。而凡完议中诸人之心。亦岂泛忽耶。如此等事。既以为不可不为。则只当各自为其所当为。而毋责他人之不若己然后可以有成。苟或彼责此非。甲效乙尤。则岂所以共谋为先之意乎。窃想哀之心。虽使独当。有所不辞。而安叔则使之来役。必不敢避。贯之则看役及有所出物。亦必乐从。吾虽在远。苟有所共出力者。则谨当如约。其馀诸人则渠自以为先之心。随众效力则好矣。而倘或不然。亦何必强迫之。又从而效之耶。完议既成之后。今若中止。则揆以情理。参以事面。实有所万万未安者。故兹以书议。幸须亟遂前约。无贻后悔焉。馀不宣。
𤧗窝上梁文
伏以所谓富贵行富贵贫贱行贫贱也。斯乃圣训当行。不曰一国友一国天下友天下乎。至有古人尚友。玆于容膝之所。庸揭指目之名。主人技惟雕虫。命乃磨蝎。自少读圣经贤传。旁及诸子百家。至老昧物态世情。常愧一未亿中。志谩笃于附骥。义向黄卷中每寻。才则短于画龙。望断青云上自致。一日二日以至此耳。尚谁咎哉。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不足畏矣。至若处世而接物。尤患寡合而多违。遍国无与立谈。犹耻齐乞人行色。在涧独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10H 页
寐寤宿。莫追卫隐者高踪。禀赋迂疏。无奈得乎天者如此。言辞拙讷。有非学于人而可能。毋论远近亲疏老少尊卑。率皆龃龉若方凿圆枘。其于冷暖燥湿取舍向背。动辄乖戾如燕轼越辕。阅历奚止百千万般。颠沛难以一二数计。诵孟子一乐之训。已矣此生。愧叔孙三立之言。未能不朽。虚占龙门解额。几度增广庭试之场。甘与马卒比肩。堪羞成均进士之号。好美而丑好少而老。何颜郎未遇者多。卖肉则热卖浆则凉。盖姜子所值也巧。是以东西漂泊许多岁。竟作嵚崎历落可笑流。靡室靡家而未奠厥居。殆甚突不黔席不煖。于京于乡而莫适所向。颇似舟无楫车无绥。不闻人送汝。但见汝送人。那免揶揄于鬼手。岂惟世弃我。抑亦我弃世。已绝恋系于心头。洞庭之秋叶飘飘。何处歇泊。长天之晨星落落。靡所亲依。固知栖栖者何为。徒自嘐嘐然曰古。衡门泌水之乐。仰高标于千秋。索带野径之歌。挹遗芬于三阕。如满得于空门。韦楚得于山水。禹锡得于诗。皇甫得于酒。美哉白乐天之风流。梧琴托之峄阳。石磬托之泗滨。竹榻托之梦。南华托之心。展也李建勋之闲适。伊终古安分知足之何限。固多简策流芳。彼没世逃名灭迹者几人。类皆草木同腐。窃观卞子故事。最近老夫平生。自以为宝焉。世孰肯信。人皆曰石也。汝何独知。始献之武王。再献之文王。三献之成王。胡至此苦不知止。既刖其左足。又刖其右足。并刖其两足。未可谓善自为谋。悲风助荆野之声。泪继以血。浮云视陵阳之贵。心质彼苍。玆当鹪鹩之栖一枝。益叹狼狈之同前辙。三年谋数椽之构。奈尔拙之似鸠。百代感一士之风。嗟厥迹之合贙。备尝千辛万苦。何似屡蹈刃之时。穷研二酉五车。不啻独抱璞之举。或侨或僦或借或寄。盖尝数十年而数十迁。如醉如病如痴如狂。相望千载上而千载下。乃于青门之内。爰定白屋之居。世争称洛阳东村郁葱茏之气象。山遥分上林北麓耸飞舞之精神。巷接朝阳楼朝阳桥。名园台榭之似图画。地号莲花坊莲花洞。清水芙蓉之去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10L 页
饰雕。井冽寒泉。蔼赴萃以灵气。离奇老木。澹偃蹇如高人。庸建数楹。先相隙地。鸠聚得木石茅索。规模则房一间轩一间。乌能免瓮圭荜绳。妆点者墙半面帘半面。斧彼锯彼。曾不借梓匠指挥之功。缚之编之。真可称氓亩目巧之室。杜工部浣花溪上。谩想裴节度王录事高风。邵尧夫天津桥南。难继尹宣徽司马公遗躅。惟其闲居最僻。所以幽趣无穷。十丈红尘。何关咫尺之热闹。一区翠霭。堪乐寻常之阒寥。麓林俨环抱之形。此是天作屏也。岸柏疑崒嵂之状。岂非木假山耶。雪堞嵯峨。明落照于南汉。碧柳掩映。媚韶光于东闉。白叟黄童。咸共乐于康衢烟月。幽花怪鸟。各自得于城市山林。于焉吾爱吾庐。于以自嘲自解。绝跫音于空谷。纵叹离群而索居。凝心神于一床。旋喜随处而默契。垂帘塞兑。坐虚白而闭重玄。扶杖遐观。绕千红而开万紫。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有明月。谢譓之闲趣依然。径其户则若无一人。披其帷则非无主翁。傅昭之静界宛尔。敢为峣峣而皦皦。不恨踽踽而凉凉。残书几卷了却焉。所愿学者紫阳夫子。破屋数间而已矣。若是班乎玉川先生。效昔贤四不赴四不出之规。所贵行可则行止可则止。异前人二宜去二宜休之迹。何必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坐而琴酒里而松柏乡而云山。远爱元漫郎之志槩。梅则寒秀竹则瘦寿石则丑久。暗照文与可之襟期。欠伸屋打从君嗤。高明鬼瞰非吾愿。翚甍燕厦。固是他自好而我无缘。蜗庐鹑衣。何妨人多厌而世看丑。爰居爰处爰笑爰语。泥龟之性情难违。载寝载兴载啸载吟。樯乌之生涯随遇。张仲蔚之蓬蒿一径。谁识穷巷寒儒。陶元亮之菊花数丛。聊作晚境胜友。或自叹息而长想。一何真假之倒悬。魏田父之获明珠。遽弃远野。宋愚人之藏燕石。十袭缇巾。物有实美虚名。盖亦遇不遇也幸不幸。世无真知的见。孰能是为是而非为非。惟世事固自如斯。彼𤧗氏独何为者。怀璧其罪。伊冤酷无容议为。裂土非心。噫愚忠有足悯矣。口不言其中之必有真是。明月之暗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11H 页
投。心独惜此物之非常。只恃白日之临照。举荆楚而莫识。宜其小怪而大惊。曾葵卫之不如。是何艰多而知寡。嗟乎我非子而安知子。奇哉迹不同而有相同。痴诚徒抱于献芹。奈乏怀宝之美誉。嘉谋无取于食藿。况论椟玉之善沽。或见知或未见知。语厥终则尔固胜也。有全足有不全足。论其始则吾为优乎。彼一时此一时。纵云参差其遇。由百世等百世。若夫孤畸则均。于是扁以𤧗窝。揭诸矮壁。顾名玆在玆之义。蔽之一言。用大书特书之规。表以二字。楚山之宝气悽怆。尚想三日泣苦忱。荷麓之环堵萧条。每惭一只眼真具。彼世人之好蔽。虽使题以石亦何伤。欲吾志之必明。至于视犹土则太过。斯诚尚论于古。可无肇锡以嘉。千霜兴隔晨之怀。聊复尔耳。片月留照夜之色。以观子心。曰友之云。窃欲比予于是。于我乎见。且可随分而安。至今咏葭苍露白之诗。尚庶几托子知己。自古多栀黄蜡泽之爱。独奈何俱丁不辰。自以缺陷界晚生。幸作太平世闲迹。竟日无败意之俗物。虽设门而常关。半夜有会心之好书。时掩卷而太息。人似樗栎无所用。犹足得全。玉如桃李不自言。鱼目亦笑。年愿丰而道希泰。不禁㓒室女之忧。山瘗影而石韫辉。谩羡光斗牛之瑞。粗免木处土处。何用轮焉奂焉。陈元龙之高卧百尺楼。纵难追湖海奇气。管幼安之坚坐一木榻。庶可学辽野逸民。酒谋病妻。老去经纶不草草。书课稚子。闲来事业自恢恢。成亏相仍。试抚枯桐三尺。输赢互变。默观残棋半枰。由来多忤少容。敢曰安贫知命。积雪闭户。无人问袁安之家。淋雨连旬。有谁裹子桑之饭。曲肱乐亦在其中矣。不愿文绣膏粱。鼓腹歌何有于我哉。莫较缊袍狐貉。狷狭之性转甚。嗟不免昨日这㨾今日这㨾虚过百年。疏懒之病难医。愧未能退人一步低人一步壁立万仞。载飏善颂。以落幽居。
儿郎伟抛梁东。骆岑初日射窗红。宫园松桧如君子。一色青青四序同。
儿郎伟抛梁西。天为幽栖设小堤。遮却市朝成别界。春来芳草自萋萋。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11L 页
儿郎伟抛梁南。峰深紫阁绕苍岚。午门漏尽多车马。卧听钟鸣三十三。
儿郎伟抛梁北。华岳高高拄斗极。下有仲尼数仞墙。德音躬奉何由得。
儿郎伟抛梁上。只有苍苍天可仰。暗祝丰登候月星。好风好雨终宵望。
儿郎伟抛梁下。圣明之世悠悠者。时时欹枕看儿嬉。为是年来无事也。
伏愿上梁之后。客有可人。案多奇字。心无忧身无病。永作升平闲民。天不怨人不尤。好验随时妙义。古来不识宝。任他赤水遗玄珠。席上自有珍。休教青蝇点白璧。(人谓余此作。多作科体对偶。殊非古俪文体也。此恐不然。古俪文及古律联。亦多不以义对而以字对者。若不以科体眼观之。而只作不对之对观之。亦何妨也。)
九乐轩记
昔有荣启期者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曰。天生万物。惟人为贵。而吾得为人。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三乐也。贫者士之常。死者人之终。处常得终。当何忧。夫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余尝读而慕之曰。嗟乎往古来今。有此三乐者。不为不多。而能知其乐者。盖荣启期一人而已。此所以见称于圣人。而其高风遗韵。至今历几千百载。犹足以令人景仰不已也。岂不诚伟人乎哉。又反而求之曰。之三乐。奚独之一人。吾亦庶几焉耳矣。但未知能到得九十地界。而顾今屈指数九十。已强半。虽使过九十以往。亦不过如斯而已。视彼不免襁褓者。其乐盖与九十者无多让焉。特自他人观之。差有五十步百步之别耳。既又犹然而笑曰。吾之乐。奚独之三者。盖又三之矣。请自之三者以下。足而数之。吾观世之人获天刑者。多眇者兀者哑者聩者唇缺者齿齾者尪而齆者挛而痿者籧篨者戚施者赘瘿者骈枝者偏枯而支离者。千奇百怪。不可殚举。形既生矣。腕或烂于炭。指或截于莝。势或啖于猧。堕而折偻。颠而痕疣。又有癞痣癃疮虫食风中口喎眼斜病心丧性之疾。亦不可胜纪而吾得免焉。此乐之四也。人生不辰。遭遇板荡。或骨肉分散。或肝脑涂裂。毋论战国秦汉以下。即
无名子集文稿册一 第 212H 页
三代亦然。观于诗书所载。可知已。今天下虽曰晏然。顾瞻周道。尽入毡裘之域。微吾东。吾其被发左衽。而幸以殷父师遗民。又际我圣朝至治。偃仰自在。歌咏太平。此乐之五也。人或有不学无识。目昧一丁。己既冥擿。人不齿数。盖其平生无非羞愤之日。而吾得粗传家庭之教。其于圣贤之训。古今之变。略不无依俙髣髴焉者。此乐之六也。我国最有君子小人之别。哀彼小民。秃指黧面。终身不得休息。又皆编于行伍。督急租庸。动被鞭枷。至若奴隶之属。恐恐然恒以得免笞骂为幸。而吾幸赖祖先之馀庥。乃得冠儒冠服儒服。获厕于士君子之列。此乐之七也。人或有奇才美行。而家世亲属一有世累。则终身不齿。爰及苗裔。或与人有世嫌。出门辄拘碍。又有自玷其言行。见摈于一时。遗臭于后世者。而吾无是焉。此乐之八也。人皆有亲疏取舍。以之为恩怨祸福。怨有招于疏与舍。祸或胎于亲与取。而吾以迂疏拙讷之故。人不甘之。平居终岁。无剥啄者。吾亦不能事追逐。遂与世莫往莫来。固已省𢷎揖酬应之烦。全静寂优闲之味。尽有惬于懒散之性。而时或倦游太学。遇相识寒暄外。彼辄漠然。吾以为不可以绝物。强欲与之谈则乃冷答之。甚则顾左右。吾竟怃然而退。以故虽自视踽踽凉凉。亦不见有切齿以胥之者。是真所谓无所与而超然者也。又焉有恩怨祸福之可言乎。此乐之九也。夫以太仓稊米之至微者。兼此九乐而有之。此皆天也。非人也。天之所以饷我者。不亦厚乎。若其区区之科宦得失。人世忧乐。直外物之外物耳。虽并日而食。易衣而出。如此而生。如此而死。敢以是为忧耶。于是遂额所居小轩曰九乐。盖演荣启期之馀意。而欲以其所以自宽者自宽也。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又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余之所乐。虽不敢妄议于此。而其所以随遇安分。无求于外。则或不至见笑于泰山丈人矣。人之见之者。尚亦有以罪我而知我乎否。岁在圉朝之凉月下浣。无名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