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x 页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行状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7H 页
司仆寺正河阴申公行状
公讳楫字汝涉。河阴其号也。申氏本出平山。而始祖以上邈矣无徵。丽末有进士贤居宁海。子孙因贯焉。恭悯时有赐名得清判礼宾寺太仆正。我 光庙时有生员祉举孝行。除义盈库副使不就。享里社。是为公六代祖。高祖讳眷副司果。曾祖讳从渭知竺山郡事。性至孝。庐墓终制。 朝廷录孝行。有影堂在真城之合江。祖讳演习读。始移居于青松府安德县。 赠汉城右尹。吾先祖文庄公铭其墓。考讳庆男主簿 赠承政院左承旨。妣安东权氏。参奉济世之女。以万历庚辰五月日。生公于安东松村之外氏第。幼岐嶷才智过人。承旨公教导亦严。常令肄业于学室。不得少须臾间出入。九岁已属文。作史记诗。叙历代治乱得失无遗。又能知事长节。起居有仪。旅轩张先生见之。啧啧称不已。十三值黑齿乱。举家窜山谷中。习读公挈公手登绝顶问曰。若倭将杀汝。百般哀乞。以图生乎。公对曰死生有命。岂可苟活。宁抗贼一骂而死。习读公大奇之。习读公素有寒疾。欲温处调理而不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7L 页
可得。公得一盘石穹通如灶突。爇薪煖之。遂得调治。丁酉春道伯李用纯为倭所迫。投入安德。闻贼兵又逼近。欲埋军器。走之他境。议于乡人。公以妙龄在席末。慨然曰閤下以阃外将。乃出此计。甚非忘身报国之道也。李惭而止。及倭寇平。公西向拜手。作平倭颂数百言。尝与仲氏柁及姨兄石门郑公荣邦同榻。一日叹曰士生斯世。但汩没于名利场。不知为己学耻也。遂同游于吾先祖门。得闻格致诚正之方。自此造诣日深。一时侪友皆敬服焉。甲辰同岭儒上疏辨晦斋先生乙巳事。自 上优答之。乙巳丁祖母丧。终期制食素。以父兄命治举业。丙午捷文科。戊申差三陟教授。庚戌授著作郎。先时公尝斥一权贵子语侵侮退陶先生者。见忤于执政。至是坐罢。人或慨之。公笑曰臧氏子焉能使余见黜乎。壬子升博士。时吾先祖在被诬中。公草辨疏数千言欲上之。先祖力止不果。冬授典籍。见废朝政乱。退处十馀年。与一时诸贤。结道义交。置别庄于咸宁之栗里。教授生徒。多发蒙效。庚申丁内艰。葬于龙宫之河丰。毁踰制。庐墓以终丧。号河阴以此也。癸亥 仁祖改玉。除求礼县监。为政清简。治民御吏。一出诚意。及归行李萧然。邑民立铜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8H 页
碑以寓思。丙寅除刑曹佐郎。寻拜江原都事。戊辰除工曹正郎。又迁刑曹正郎。冬兼春秋馆记注官。参宁社原从勋。移授忠清都事。庚午出宰务安县。经乱生百弊。公条陈于监司。以闻而革之。 传旨有百里太古。列邑矜式之教。又有冤狱久不决。时天大旱。公片言折之。而亲自祈雨。雨即下。民大悦。丙子清兵犯都城。 大驾入南汉。公时在乡纠义旅。欲敌忾。旋闻下城报。痛哭而止。丁丑冬授汉城庶尹。还拜刑曹正郎。戊寅授成均馆司艺。寻拜公州牧使。皆以病辞。己卯授司仆寺正。八月除密阳府使。未及赴任。下乡省觐。因感疾而卒。九月二十四日也。临绝无他语。但以屡被 恩命而无丝毫报为恨。又以未得终养为憾。而顾语季氏以善养。享年六十。十二月葬于龙宫梦美酉坐原。缝掖会者数百馀人。配缶林洪氏。司正德禄之女。文匡公贵达玄孙。先公卒无育。嗣子光夏。后配商山金氏生员继之女。生二男。光旭光星。光夏二男邦式,邦说。光旭二男邦允,邦俊。三女朴存遇,金万最,南锡明。光星二男邦翊,邦重。三女赵岑,琴格,曹凤翼。曾玄以下不尽录。公天资正直。气宇爽朗。寻师求友。早闻为学大方。筮仕三十馀年。行藏之义。无一之或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8L 页
爽。方其退处乡曲。不以片札及都下知旧。绝无营为较计意。至于诗章歌曲。发于谈笑杯酒之间者。亦皆轩畅磊落。标致意像。迥出尘表。盖得于学力者为多。故苍石李先生所赠诗。有八道如君最美质及大原勉究天人学之句。石门公诔文亦曰。忠孝俱全。才器魁伟。将大有为。命与时违。其推许悼惜有如此者。今有遗集若干卷藏于家。而亦掇拾于煨烬之馀。一时师友间往复书疏论说文字。十亡八九。其下附家状及遗事十数条而已。日公之后孙思兼。奉以示余。属为状。余惟吾先祖文集中。所与共问答语盖不少。故尝以是窃意公学问事迹。必有大过人者。而以其子孙之远居。无由得详。常以为恨。今窃幸所料之果然。又观门人录中先辈过百数。而其已尸祝者殆三之一。独公尚未焉。岂非可慨也哉。遂为之序次如右。兼附所感于心者云尔。
振武功臣嘉善大夫仁原君李公行状
仁川李师孟。奉其六世祖仁原君事迹。自咸安北走四百里。踵余门求为状曰。先祖始终。已具于当时 宣教赐祭之文。昭揭宇内。又有碑若志。照映泉道。惟是所阙者状也。愿执事惠以一言。余即受而敬阅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9H 页
叹曰大丈夫生于世。其得文武备具。忠孝兼全。如公者盖无多矣。而其褒崇阐扬。又如彼。余复何言之有哉。顾此只备礼依文而已。且公之素行伟迹。有乐道而不厌者。故遂按而叙之曰。公讳休复字士长号养拙亭。高丽开国左仆射许谦。其鼻祖也。后为尚书令平章枢密侍中以上者凡数十人。女子为国母者三。侍中文忠公公寿司空文正公之氐父子协谋。大义灭亲。与靖内乱。名德勋业。与丽朝匹休。至参赞大提学恭度公文和。始入我 朝。五传而有 赠通礼讳郊, 赠参议讳元盛, 赠判书讳寅。是为公曾祖祖考。妣庆州朴氏参奉希参女。以隆庆戊辰三月日生公。天资刚洁庄重。少治博士业。发乡解。壬辰乱父母俱殁于贼锋。泣血誓复雠。召聚乡兵。出没讨贼。乱定后遂投笔业武。 宣庙丙午登虎榜。壬子崔讱斋晛以监军从事。荐公才略。为龟山募将。公创立规画。不二年募军四集。军需充足。甲寅除备边郎。时 朝家多事。簿牒旁午。公口应手写。立谈皆办。筹堂惊叹。乙卯迁训鍊都监郎。不期年军器火药。比前倍蓰。用是升六品。越明年又以勤干功玉其顶。丁巳冬为弥助镇佥节制。修颓堞缮官舍造战舰。一心抚卒。流逋还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89L 页
集。庚申瓜递。未几佐李统制庆深幕。及归李与公旅宦费。盖知公家贫。惜其才器。欲使早得展也。壬戌冬赞画使李公时发在西边。招置幕下为耳目。使巡捡列邑。裁决皆当。癸亥 仁祖改玉。公佐都元帅张晚幕。张甚倚重之。启为黄州助防将。甲子春授慈山郡守。未及赴贼适与明琏叛。举兵入京。 上南幸。张帅以公为别将兼顺川假守。与卒千人。公兼领炮手二千。从元帅蹑贼后至鞍岘。先登第一峰。与贼兵殊死战。挫其前锋。贼众大溃。适与琏俱就戮。乱遂平。 上还京录勋。公参振武元功。二月拜顺川真守。 下褒书赏赐白金千锭厩马一匹。加公竭诚奋武号封仁原君。 赠三代爵。公到郡才半岁。清谨抚字。阖境晏然。自 朝廷又将处之以骑曹亚卿。八月二十八日卒于官。享年五十七。临终取官簿一皆封识。以防涂攃之患。遗戒敛勿用锦。葬勿用灰。盖以丧亲于乱中。不能备故也。某月日返葬于家山先垄亥向原。 上命道臣县次护送。又令给葬需。 遣官致祭。以公未及会盟而卒。乙丑春下丹书。食实田六十结。奴婢七口银二十两表里一袭马一匹。别赏赐奴婢八口。追赠户曹判书。配光山金氏教授以砺之女。葬祔公。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0H 页
一男昶。昶有三男铁坚,锡坚,玉坚。铁坚二男岱,岐府使。岱三男寿恒,寿豪,寿贤。寿恒二男恪,忱。恪嗣子师孟将仕郎。尸公祀者也。公自在髫龀。举止异凡。稍长志学读书。惇行孝悌。性简约。不为奢靡傲放事。喜怒不妄。耻言人过。尝与乡父老纠正乡风。修举废坠。一时侪流皆推重之。虽以武艺发身。一以儒行饬躬。练达世务。细入秋毫。处事慎密。盛水不漏。志操坚确。未尝以关节媒进。以故低佪下僚。进涂不畅。而亦不之悔。识者多之。常戒昶曰吾家以三世孝烈。所传者清俭。所业者诗书。不幸吾发迹弓马。忝先极矣。尔盍惕念无坠家声。其素尚亦可知也。夫以公文武忠孝。始不免沈屈于寻常期羽之中。而及其一朝遇变。功烈大著。为 朝家所倚任。方将待之以腹心干城之重。而天又夺之斯亟。使其素蕴终不得大有所展。身后易名之典。亦未能与一时诸勋臣并焉。岂不可慨也哉。 正庙庚子咸之士俎豆公于忠武祠。百世之下。宜其崇报之如此哉。
府使竹溪安公行状
公讳憙字彦优。竹溪其自号也。安氏出顺兴。显自高丽。至文成公晦轩先生裕。以兴礼乐设学校功。从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0L 页
圣庑。历子文顺公竹屋于器,孙文淑公谦斋牧,曾孙文惠公元崇。至玄孙景质公瑗。 本朝屡徵不就。是生吏议 赠吏判从约。即公五世祖也。高祖讳琇文科司成。曾祖讳昌恭进士。自京始居咸安。祖讳忠武卫 赠参议。考讳公轸将仕郎 赠参判。初聘南平文氏。继配广州安氏生员宅女。以嘉靖辛亥。生公于郡东茅谷里。幼聪警不群。六岁入学。不待严课而文理自达。又能属句有惊人语。既长多从时之闻人游。知举业外有吾儒学。俛焉以从事。又甚爱古风节人。尝著首阳赋。有曰可无周武王。不可无夫子。其语意凛然。万历丙子举进士。乙酉擢文科隶典籍。壬辰倭大抢。 上西狩。公初入金海之金伊山。叹曰国危如此。可苟活乎。即檄谕同志。募兵得千馀人。遮遏贼路屡败之。九月被其不意袭。十二州军皆披靡退。公独得脱。以全义旅。是冬丁外忧。毁几灭。时公兄监察慜战亡于镇海。先公临殁谓公曰。吾死后如有可为势。努力王事。为忠义鬼。不者以丰基为归可也。公泣受命。既葬率诸子收残兵。赴金鹤峰晋阳阵。俄而城陷。公三子皆亡。公独得脱。是癸巳春也。公计无奈何。八月遂入丰基。谒白云洞文成公庙。省智庄山先茔。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1H 页
因漂泊湖岭间。时有土寇乘乱起。公飞檄谕之。寇皆丧胆。战士气为倍云。己亥拜户曹佐郎。升刑曹正郎。寻拜利川府使。清勤为治。庚子入为户曹正郎。九月出为长湍府使。莅官四年。政成民和。 内赐大学一部。丁未又除刑曹正郎。四月拜丹阳郡守。其治一如长湍。戊申 宣庙升遐。夏赴 因山。七月拜大丘府使。苏残去害。惟恐不及。延访境内有学行者。与之讲讨义理。训迪生徒。修整军伍。士民翕然以悦。庚戌正月以差官相劳役。 特赐厩马一匹。辛亥升通政。癸丑三月日卒于官。享年六十三。葬咸安治南可藏洞坐甲原。公早有大志。其咏怀诗有曰磨剑当年羞管乐。许身平日比皋夔。如何漫作怀秋客。行色依然杜拾遗。盖其天质之美。固自迥异于人。而家世积累节行文学之气脉。亦不可诬。故其自许如此。抱负经奇。欲以大展布于时。顾常落落自守。无屈节求合意。筮仕几多年。只得游散下僚。略施远邑而止。此可慨也已。当国家板荡之时。奋不顾身。倡义讨贼。以沮其方张之势。逮夫丧三子馀。只手势无可奈何。则遵先人命入丰基。以奉先祠。俱系忠孝大节。而又与诸名胜重建曹南冥祠于灰烬之墟。并享申处士松溪。使缝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1L 页
掖辈得寓崇报之诚者。亦其好贤之至意。他如祭鹤峰吊将士檄湖盗等文。皆激昂悲壮。可见素所蓄者绝出流辈。而其外凡诗若赋书序之所形。无非根于义理。出于感慨。间多一饭不忘君语。往往与同谷七歌类焉。读之令人不觉钦仰而叹咜焉耳。公之兄监察战亡后。其子信甲以草溪守。锐意复雠。大杀贼因殉节。录原从勋 赠爵表闾。其亦无愧为乃家人哉。配淑夫人兴海崔氏。牧使崙女。坡平尹氏。吏参秀宗之曾孙兵参铎之女。有二子。得男朝散大夫,大男通仕郎。二女朴瑾别提,姜大逵。得男嗣子国磐。一女赵敬久。大男一子徽祖。国磐二女成昌绪,成夏一。徽祖嗣子世稷。国磐三子世益,世稷出,世说。一女河润夏。世益三子圣兴,达兴出,武兴。俱以孝㫌。圣兴 赠持平。二女赵景松,柳浚。世稷嗣子达兴。一女文应弼。馀不录。日公之七世孙羽龙。以公遗事属余为之状。遂序次如右。
都承旨安溪李公行状
公讳宪默字伯容姓李氏。其先骊州人。文元公晦斋先生讳彦迪之七代孙也。历司瓮院判官 赠左承旨应仁,河阳县监 赠司仆寺正宜潜,从仕郎皊,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2H 页
赠司仆寺正墀, 赠吏曹参议德恒。至 赠吏曹参判宽中。是为公考。妣 赠贞夫人月城孙氏。处士是权女。景节公愚斋仲暾八世孙。参判公第三弟纯中。即公生考。娶神光陈氏 赠参判𥥈女。以 肃庙甲午十二月十五日。生公于玉琴寓第。是夜孙夫人梦月将坠。受而怀之。翌日闻公生。心异之。竟以公为后。公容貌魁硕。眉眼滢澈。七岁学十九史。不烦师教而通大义。读有定数。数不满虽有事不辍。一日有优人行歌于里。群儿掩卷争就观。公读自若。傍人问何独不去。公曰彼必来此。坐见何晚。闻者皆称其有器量。九岁挟册往本生家。涉水误入深处。衣尽湿。公戴册而手抉以出。人比之杜祈公保帽事云。自少治博士业。二十五中东堂试。三十五入京治业。及秋将还赴乡试。试官则京人也。时岭儒之留泮者皆进谒。公独不往曰。临科儒生。如藏闺处子。可自媒乎。是冬丁参判公忧。 英庙庚午擢丙科。 上命入侍。问汝将何以事君。对曰欲以诚之一字。 上曰尔以文庙从祀人后孙。今参谒 圣。甚贵矣。七月入翰荐。八月 特除自如道察访。时驿凋弊甚。公到即按旧簿。覈祛宿弊。查出盐釜之别划者七百馀缗。别置所。俾永作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2L 页
马助。邮卒为立石颂之。辛未弃归。入实注书荐。壬申除司宪府掌令。公以升六前台衔是格外。不敢赴。至被拿。呈原得释。癸酉 除司谏院正言。是岁丁生妣忧。丙子正月拜成均馆司成。六月 除奉常寺正。八月又拜掌令。疏论六条。一祀享时祭官择差。一入对时可否相济。一州牧之荐。一奢侈之弊。一湖岭伯不职。一旧逋停捧。皆切时语也。特蒙 嘉纳。旋因事罢归。十二月复 除奉常正。丁丑九月 除军资监正。十月又拜掌令。戊寅七月拜 世子侍讲院弼善趋召。十月 除大同察访。箕都以色乡名。阅数岁一无所眄。为式年推刷巡各驿。旧有例赂钱殆千馀缗。公骇之。敕逻吏严禁。时箕伯与公有宿嫌。意踵前事。欲构以赃。遣亲裨密探。中路还白公廉谨状。伯乃大叹服。为邀见致款。邮卒又立石颂之。己卯十二月。以司谏院献纳 召还。违牌递。庚辰正月又 特除献纳。辞不允。入侍 启曰近来国纲渐坏。世道日下。浊浪横流。清节难见。修饬者反见讥笑。贪黩者略无惩畏。以至掊克多端。民受其困。良可寒心。前闻台臣或请抄录廉谨。或请成置赃案。此实 圣朝旧章。请令铨曹就议庙堂而修复之。以砺一时风习。翌日 上谓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3H 页
筵臣曰昨见李宪默。为人纯实。所谓贪吏案。予颇靳持。而争之愈固。是亦纯实之过也。是后 除献纳者二。辛巳正月 除弼善。四月拜宗簿寺正兼春秋馆编修官。五月 除献纳。八月拜掌令。九月 除司成。十月拜献纳。十二月拜掌令。壬午二月以弼善趋 召。四月递归。五月 庄献世子讳音至。公以春坊旧僚。白衣带终期年。闰五月拜司成。七月拜司谏。并不赴。十月又拜司谏。公以屡违 命不安强赴。时八路旱饥。三南尤甚。公疏陈恤民之策。又请停半籴。 上允之。令庙堂施行。及明年公还乡过鸟岭。有男女数百坌集马前。谢曰微使台。吾属皆填壑矣。十二月玉堂进讲大学先慎乎德一节。 上见公入侍。顾问文义。公对曰此德字即明明德之德。而一篇之纲领也。克明其德则以下四者。皆自此推矣。至于财用。虽不可废。然欲聚财则害民。必损上益下。然后民可聚矣。殿下轸念三南圻甸。特减半租。实有合于财散民聚之义矣。 上曰约而尽矣。仍 下教曰此人因置台谏则必投疏下去。特除 世孙侍讲院司书曰。东宫讲学。人才京乡何异。况邹鲁之人乎。癸未正月夜对。以司书入侍。 上问东宫讲学近果何如。对曰 睿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3L 页
学夙就。文义发问。出人意表矣。 上曰尔勤久供职。予甚嘉之。寻以女婚由还。五月 除司仆寺正。七月除执义。是月拜冬至书状官。八月承 命入都。 特除弼善入侍。 上问先正文集几卷及板本所在。 命道臣印出于玉山书院以进。十月 除执义。又 除司谏弼善。十一月发燕行。 上引见慰谕。赐丸药胡椒暖帽丹木等物。 中殿及东宫亦赐丸药。以时带春坊故也。书状例兼行台。捡束一行。诸译畏公廉谨。莫敢欺。既至燕毕使事还。至白塔堡。同行张采维以时相狎人。得备关而来。欲专诸译杂物买卖利。一行惧不敢言。公曰诸译之万里酬劳。惟此而已。岂可挫于威势。启无穷之弊。即回报备局。极力防塞之。及到义州。阅上使橐装有潜货。遂据实状闻。湾尹亦以故例阅公行装。只书册衣褚及西洋琴一张而已。是月 除弘文馆修撰。台谏以不能严防。上使潜货启罢。五月 除弼善。寻拜校理。当公之燕行也。与上副使循古例乘坐车。 朝廷以北使之来。有新敕禁不得乘轿。谓乘坐车可嫌。有待还归俱配义州之 命。公与上副引咎呈礼部。礼部宣敕曰此非禁所及。嗣后进京。仍乘坐车。然公以配命之下。又属有台启。连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4H 页
辞之。兼陈句读学。本不合顾问职之意。知申奏李宪默终不膺 命。方席藁俟罪矣。 上曰席藁俟罪云者皆虚言。而此人则必至于免冠矣。传谕一谢 恩命则可许副。及入侍。又曰。儒臣引嫌过矣。古之先正亦多以明经为儒臣。但强迫非礼。使之道故。今姑许递。此后勿复过辞。 命仍任前职曰。如许岭人。使 世孙见之好矣。即 除弼善。寻又 除校理。公请由归。六月 除执义。七月 除副校理。皆辞不赴。八月除执义。乙酉正月又 除副校理。寻拜司谏兼知制教。时本州有一奸吏。为一邑巨害。公前任执义。因民人之愤。严加惩治。府伯李海重以为逼于己。嗾其妻党郭镇纯请改正三司。 上察其受嗾状。 严旨退斥。至是公上疏引嫌。 批曰风闻过情。业已谅矣。对章雍容。心庸喜之。四月 除执义辞。六月又 除执义。八月 除司谏皆辞。十二月又 除司谏。时 上候不宁。不得已入京。更引前嫌。附陈保啬之说。 批曰业已洞察。一向撕挨。不亦过乎。兼附所陈。深嘉爱君。遂黾勉出谢。翌年四月递归。其后 除司谏者五。执义者一。皆辞不赴。丁亥七月又 除执义。公以屡违 命为未安遂赴。闰七月移拜副校理。公上疏略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4L 页
曰我 殿下诞膺纯嘏。宝筹深隆。此实我东方亿万年无疆之休。而比之尧舜文王之年。尚未为多。古人之言曰圣人之血气。有时而衰。圣人之志气。无时而衰。中庸曰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然则天之道在于不息。而帝王之所以合德于天者。亦惟在于不息也。卫武公行年九十有五。犹箴警于国。抑戎一篇丁宁反复。不以衰耄有所自懈。 殿下每以此为平生警省之要。孰不钦仰赞诵。而第念圣学之要。亶在于诚敬二字。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敬者圣学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也。夫操舍无常。出入无时者。惟是心也。非诚无以存此心。非敬无以持此心。况人主之心。万化之原。人主之心。正则朝廷正百官正万民正。政令施措动静云为之节。莫不一于正。臣敢以大学正心之义。孟子养心之训。为 殿下诵之。其要则不越乎诚与敬而已。又曰 中庙朝先臣文元公某进一纲十目疏。有曰古昔圣帝明王。法天存性。主敬谨独。终始惟一。无时间断。不以吾治已隆而自逸。不以吾德已盛而自满。不以吾齿已衰而自怠。常存戒惧于不睹不闻之地。以致昭格于无声无臭之际。伊时得蒙 圣祖嘉奖。至有古之真德秀无以过矣之教。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5H 页
猗欤盛哉。此岂非今日之龟鉴耶。 批曰顷者春坊特除。为思尔祖。疏中所陈。其言切实。且诵昔年尔祖之言。复陈于予。可不体念。十月 除执义。戊子四月除司谏。七月 特升承政院同副承旨。旋以在外递。九月拜刑曹参议。赴肃辞归。壬辰十月闻 上候不宁。有在外侍从臣上来之报。罔夜驰上。癸巳五月 除大司谏。甲午十一月 除同副承旨赴 召。十二月转右承旨。丙申二月递归。三月 英庙升遐。七月赴因山。鞫狱方严。公与岭南搢绅联疏请讨根柢。 正庙戊戌闰六月 除右承旨。又 除兵曹参议赴召。八月移拜博川郡守。或以邑残路远。欲公勿行。谓不久当得好窠。公曰审如是。是陇断也。吾不忍为。单骑赴任。郡俗素犷悍善斗争。前此莅任者。专以刑法绳之。公一以静镇之。如张方平之齐鲁待蜀。郡中洽然感化。以不挈衙眷。例供诸需皆却之。郡有饬军留钱。自前官殖利为私用资。公居二载。锁其门终不出纳。又有军器修理钱馀数凡数百缗。市税钱亦至千馀缗。而太半为官私用者旧矣。公不秋毫犯。一一照数置严封锁。以为日后公费需。郡人服其廉白。其有以钱货争者。欲诉而旋止曰。不可以不义强聒于此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5L 页
官之庭。尝值晚旱。百谷枯损。公葺祀坛欲祈雨择日。监司不许。公自制文手写以祭。祭毕大雨滂沲。岁以不饥。又看详学制。严立科条。劝课郡中子弟。文教大兴。庚子秋弃归。一邑士民皆出饯。或有垂涕言自此翰墨无讲质处矣。其后绣衣到郡阅治迹。为褒 启焉。辛丑五月拜右副承旨入侍。 上曰承宣几年而来。对曰四年矣。方留何处。曰兴德洞矣。 上曰大阙近好矣。因传曰此承宣先正遗裔。当时宫僚出身。已过三十年。升资又近十年。趁此上京时。二品窠备拟。时适无实窠。拜同知中枢同义禁副总管。寻为 经筵特进官。壬寅五月以焚黄呈由还。十月拜刑曹参判。癸卯二月拜行右承旨。七月拜汉城右尹。八月拜同知中枢。九月拜都承旨。公时在乡本院。 启曰明日动驾时当备员而不可阙。合有变通之道。 上曰虽无都承旨。别无苟艰事。第令催促上来。公闻 命惶悚即驰赴。未入城。大臣 启以科时举行多端。递拜同义禁。十月拜户曹参判。转拜都承旨。因内阁进文元公所著太极论辨。 上曰如此好册子。曷为稽奏。更使道臣印上。甲辰正月递拜同中枢知义禁。公感 两朝知遇之隆。图报万一。而七耋筋力。不堪从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6H 页
宦。三月呈告下乡。是年岁末。 命道臣赐岁馔。乙巳正月又如之。时逆变无无岁。公不胜忧愤。上疏请穷治。仍乞解所带枢衔而未蒙 允。自是连有给岁馔之命。六月 除同义禁。七月拜行大司谏。公自踰悬车之岁。决意退閒。就溪西静僻处。构七间精舍。以村名安溪扁之。时与亲戚老旧。逍遥团圞。啸咏自娱曰。三十年浮荣。不如此乐矣。戊申三月患痢。弥月沈㞃。每问 诞庆有无曰。国本未立。吾死目不瞑矣。谓诸子曰尔毋惑堪舆术。占阡于他人禁处。求挽亦非美事也。案上诸书。皆 圣主所赐及先贤遗集。不可亵污于病室中。移置他所。平日所借他人书册。速还可也。仍命修理宅傍书塾。力疾舁往。即定席曰窗栊畅豁。病似愈矣。又令设幔帐于南牖外。隔内而终。即五月十一日也。享年七十五。以是年十月十九日。葬于府北金谷山丁坐之原。公天资淳实敦厚。沈重寡默。自少未尝与人谐谑。而亦未尝自异于人。望之俨然。即之愉愉如也。笃于孝友。常以禄不及养。为没身痛。每值生朝。不令设酌。家庙床卓庭除。必躬自洒扫。子弟请代劳而不许之。先生祠宇在稍间地。院亦数十里以远。而每京行必迤进拜谒。及归亦如之。祭礼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6L 页
节。一遵先生奉先杂仪。虽粗粝不继。必前期备需。无或临时具之。语诸子以必尽诚敬于远代如亲忌。叔弟早死无后。及延末子妇入门。邀寡嫂以姑主其礼曰。吾于渠入地日。已心许之矣。参判公墓前有馀穴。公自意为身后计。见从侄遭父丧。欲葬穷不能择地。即许用之。并松楸画界与焉。凡诸女子出嫁者。手书小学中最切于妇人语以授。使皆佩服。御家众以恩。待宗族以睦。处乡党以敬。虽舆儓下贱。无不得其欢心。出而事君。一心奉公。常以忝先为戒。虽在决退之后。寻常语言词句。太半是忧国恋主之意。居常浑厚。不露圭角。而至义利剖判处则一剑两段。确乎有不可夺者。庚子秋长子鼎采方赴东堂试。试官为谒先生庙。前期到玉山。公以洞主接见之。既送别即贻书止其行曰。嫌不可不避也。每得京中僚友书。不使藏弆曰。吾恐后世或有不肖子孙。以是称有世谊。怀简奔走。为干谒媒。如流俗之为。则耻孰甚焉。性俭素。不喜华靡。家又贫。自奉有不可堪者。处之晏如。非其义也。一毫不以干于人。博川时却一士人白鱼苞。绝其干谒之萌。燕行归后。或闷公飧麦粥。欲假贷富民以济之。公不可曰淡泊吾常分也。劬书之癖。到老弥笃。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7H 页
每于客散夜静之后。鸡鸣昧爽之时。必整襟庄诵。声出金石。至如心经近思录及先生遗集则没帙不差。又看退陶言行录。间遇紧要处。必招子侄示之曰。此鲁论之乡党篇也。一言一行。无非后人模范。又曰士君子当饬躬笃行。科业乃馀事耳。若心无所得。而为利禄所诱夺。则终至于陷身必矣。可不惧乎。吾以匪才。猥荷 两朝恩遇。皆是先荫攸暨。故一生操心。不敢少忽。汝辈之所知也。盍体吾此意而固守之哉。其言出于片片赤衷。夫以大贤之后。禀纯正之气。早登科第。历扬清要。而谦恭自持。未尝有骄矜之色。俭约自守。不变其寒素之操。处身行事。克遵规矩。进而立于朝则恳恳乎其爱君之诚。退而处乎家则慄慄乎其忝祖之戒。财利声色。泊乎无以累其心。势位爵禄。淡乎无以动其中。难进易退之节。可见于前后去就之际。而待人接物。一出于天真本色。终始不失为文元公贤子孙。而 列圣之殊遇。盖亦有则哲者存焉。不特旷感于先正而已。则于乎盛哉。求之今世。若公者岂其易乎。公前配达城徐氏。士人始大之女。柔顺勤俭。以尽妇职。生一男即鼎采。一女李龟祐。后配月城孙氏。处士是树女。庄温纯厚。口不言非义事。见人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7L 页
穷饿。必恻然善遇之。奉祭祀以诚。御家人以和。邻里莫不叹服。公亦敬重之。生二男鼎来,鼎赉。二女权载经,崔云庆。日公之孙义祥。以孙上舍国济所撰公遗事。属为状。辞不获。谨序次如右。
弘文馆校理主一斋李公行状
公讳埦字致道姓李氏。其先韩山人也。上世有稼亭谷牧隐穑父子。以文章德业。大显于丽末。自后伟人硕德不绝。为海东文献族。世居京师。至县监讳弘祚见昏朝政乱。踰岭家安东之苏湖。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孝济。曾祖讳硕观。祖讳泰和。考大山先生讳象靖。得退陶嫡传。逮 正庙初。拜官至礼曹参议。 上方向用。而以遽易箦未究焉。妣淑夫人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混之女。以 元陵庚申十一月三日生公。颖悟出伦。五岁能咏雪。有步骤语。见流丐挈幼冻皴。即解衣衣之。及娶李公范中女于庆州。州俗遇新入门者。侪流群聚谈谑。公矜庄不与狎。大见敬惮焉。壬午 朝家设庆科。公时在李公之温阳任所。被其办行具劝之举。而辞以病不赴。及归先生喜曰吾以汝所馆近京。能不赴未必。今果副吾望矣。乙酉先生讲道于庐江。公陪往。多士之云集者辨诘纷然。公承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8H 页
命应对精洽。一座皆叹服。己丑丁淑夫人忧。辛卯中司马。甲午登第。 健陵丁酉拜 厚陵别检。公以亲老不欲行。先生以为吾晚来特蒙 宠擢。而老不能陈力就列。汝又不仕。是父子俱负 恩命。使之趋肃。未半岁呈旬归。辛丑丁先生忧。丙午以登第十年升六品。丁未付典籍。戊申拜持平。己酉正月 上追念先生。 特命除副校理。仍传曰其家之人。必异他人。文学人品。曾亦习闻。欲置之顾问之列。以观所存。公感激 殊遇。即起趋 召。三月差三日制对读官。轴中有一表。贸换字画。添改偏傍。而句内有商辛虐民。自底灭亡等语。坼号乃星州金俊俭也。朝廷以为隐语诽讪。包藏祸心。请设鞫严问。 上以公居岭南。下问星州风俗及与俊俭有雅分与否。公据实陈启。 上称其奏对精详。翌日次对。廷议请讨益严。公意以为此不过乡曲痴蠢者。不知字体。誊呈故作之致。春秋之义。何等谨严。而遽欲施之此辈。非事体攸宜。欲痛陈而未敢发。左相李性源请玉堂奏言。公起伏对曰。以臣愚见。其文非此题之作。语未毕。左相辄奏语太缓。 上止之。俄又召入。一二日制赐第者任㸁,尹明烈面试进退赋表。二人俱不能立就。廷议欲拔去。令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8L 页
玉堂可否之。公又以为人才有敏钝。而朝家无先甲之今。况昨日 谒圣赐第。皆不用此例。而独于此二人断以一切之法。未知其可。仍奏曰国家设科取人。将以试才。而彼其灭裂如是。断以法意。在所当黜。然臣愚妄见似有宽恕之道。左相又劾奏曰 殿下招延不识何状之人。而前后奏对如此。请罢黜。 上又止之。公即退出禁门。俄而 召牌踵至。以不进罢。公即日南归。后攸司按验。金俊俭果誊呈其祖文者也。未几 命叙用。三月 除副校理。五月 除修撰。旋拜校理。六月 除副校理。七月 除校理。数月之内。六膺 召命。公益知险途难进。坚守退步之志。且以当日因大臣论驳。不能竟其说。殊非无隐之义。因辞疏具陈。尾附进贤退小。夬示乾断之意。七月以过限不肃被拿囚。一宿 命分拣。 召牌屡降而终不进。时 上眷益隆。晋途益辟。而有柄臣秉铨。拟公西学教授。因以浮言达 天听。以售其阳推阴挤之计。公曰此不可以不明白也。即上疏自列。言甚切直。尾陈贼鲁秽骨埋在新 园隋城之内。请掘去之。 上屡临朝称赏。并命勿施西学望筒以勉副之。公以所带馆职未递。故不敢遽归。及以迁 园受服扈 驾。露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9H 页
处一宿。因感疾。九月二日卒于泮邸。享年才五十矣。讣闻 上嗟惜之。屡形于言。公诸孤奉榇返。十二月窆于蓬岘淑夫人墓傍。戊辰迁于赤罗县西毛老洞卯坐原。从先兆也。公以大山先生之胤。自幼少服习庭训。有食息而不敢离者。则其造诣成就。已有大过于人矣。及先生年益高。远近信向益多。考德问业者常满于门。公周旋其间。酬接如流。进参讲质。退与商确。或至夜分不倦。晚年尤用力于培固根本之工。除日用事务外。辄俯读仰思。极深研几。俛焉若不知年数之不足。又与先生门人东岩柳公长源,川沙金公宗德,后山李公宗洙相切磋。其于义理之辨。覈之犹恐不精。说之犹恐不详。直穷到底。未尝苟为䨓同。虽于尝过庭之日。亦不以父师之言而遽从之。时有所违覆。先生亦或有舍己而从之者。盖其资性介而塞。操执励而确。和易而不流循。英明而不发露。温恭仁厚。刚果缜密。胸怀无纤微之翳。工夫无滞泥之累。是其天品与学力。为如何哉。若以其见于行者言之。其事亲也。竭力就养无方。其寝疾也则不解带。日夜扶抱。敦牟匙箸之进。不令人代。积屡年如一日。至尝粪以验㞃歇。其居先生忧。得二日寒热之症已久。柴毁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299L 页
益甚。晨昏馈奠。未尝不躬执。哭泣之声。哀动左右。占阡于梵宇近地。且有人冢。禁者纷起。亦惟以至诚感动之。竟得无讼而窆。窆时摓𦁹会者千馀人。首尾三昼夜。力疾受吊而不少休。犹得支保。人异之。以为其诚孝所致云。先生遗文极浩穰。一一编摩。不住修写。不旬岁能成二巨帙。帙凡七十馀篇。又手录先生平日言行大致与可以发挥前光者。名曰痛慕录。以寓羹墙之慕焉。事季父小山先生如先生。朝夕不废省问。得一味必先进。有事则禀。有疑则质。或有辨难。宛转敷达。小山性庄严。于子弟不假辞色。而于公之言。多所许可曰。是其言解。使人心平气和。又尝曰汝取科第历清显。而无一毫以是自处之心。是长处。更益勉于庄重缜密之工。以镇流俗持世道可也。其奉祭则盛服澡身。斋明肃将。必期感格于神明。处家则恩洽威孚。闺门之内斩如。而融泄之意并行。常持家亡礼先亡之戒。屡举似以训诲。故至妇孺儿童。亦皆诵此一转语。教子弟严而不迫。必使之勤课业敦孝悌。待宗族睦义俱至。赴急难规过失。无不曲尽。常以先教化后刑罚为心。仆隶有罪。反复晓告。使之自新。邻里有一氓不顺于其母。则招使前谕以大义。卒得感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0H 页
化。至如乡党朋友。则一接以谦逊忠信。事有可从即从之。而绝不和光同尘。义有可砭即砭之。而未尝讦以为直。断断赤心。素孚于人。故责善之际。虽或言人之所难言。而人亦不甚怒之。往往有解忿释憾。犁然而服从者。凡有儒林间事。难于折衷。则莫不待公以左右之。盖其所秉执。公正无偏私。惟大体是持。方缝掖之为俎豆先生。齐发叫阍之议也。或者以为若未蒙 允。则私设亦难奈何。公曰所以叫阍。为冒禁之不敢也。若未蒙 允。虽百岁以俟可矣。尤惓惓于引进开发之义。严其科条。谨其程限。往往酬接烦剧而不以为疲。常以颜子之犯不校。孟子之三自反。程子之不敢疑不足责。忘怒观理等语。为持己待人之第一义。而三复教告曰。苟如此。天下岂有可与争者哉。且苟有一毫计功谋利之意。虽做惊天动地事业。亦伪耳。为己切身之工。惟当以四子洛建诸书为本。不然而汎滥掇拾于外传杂记。则何益之有哉。悯道学之名为世所嗤。间有有意者。亦不敢对众讲说。以为如此怕人指目。含糊暗默。则将见些少志气。亦不免于坐以消磨。而可乎哉。以是虽于稠广中。必昌言明辨。以尽导率之方。而信向者亦多。如中庸性道体用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0L 页
之论。是义理大原头。极精微处。而李后山以率行以前。属之性界分。只就率行处谓之道。一时诸先达皆右其说。公独谓未发时不偏不倚。亦是循其性之自然。而道之体在是。亦名为道。何独行处为道。道只有用而无体乎。往复辨难。至屡数十牍。毕竟为未决之案。然公之独到精诣之见。大抵皆此类也。家素清寒。蔬粝或不继。处之晏如。盖有自得之乐在其中。夫既贫贱之不能移如此。则出而行于世。富贵之不能淫。威武之不能屈。而无愧为孟子所谓大丈夫。可执左契。而不幸中道遽殒。使方进之志业。有所不究。而其抱负之实。世或莫之知也。可不悲哉。虽然金川沙之称公宦达而绝无所挟云者。亦与小山一语不爽。李后山则以为睿足以辨义。文足以贲猷。才足以成务。直足以无隐。刚足以必往。玆数公之言。亦岂不传信于后哉。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公笔法亦好。世多取之云。配即李氏。生三子二女。子长秉运今知咸昌县。次秉进次秉远生员。女柳晦文进士,柳鲁文。日知县兄弟以公遗事示余属为状。噫。余之知公夙矣。盖自丁酉岁拜先生时。已与之结交。有自别谊。及先生下世则先生之典刑。惟在于公。每当高山景行之思。辄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1H 页
欲相切磋于暮途。以偕至彼岸。孰谓公之先我殁。已过二十年。而吾独伥伥焉如是耶。俛仰今昔。不觉怆然以伤。遂为之拨昏强衰。撰次如右。以冀秉笔者之或有采焉。
孝子 赠宗簿寺主簿德滩金公行状
公讳斗南字汝仰。金氏出鸡林。祖阏智。其贯义城。自太子詹事龙庇。以讨红巾贼功。食采是邑始。历四世有吏议 赠户判路。是生直提学叔俭。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安中府使。曾祖讳巅直提学。祖讳允佑大护军。考讳守一佥枢。妣江阳李氏副将枢之女。以隆庆丁卯生公。有异质。温粹沈静。性至孝。自孩提时已能爱敬亲。恒在侧不离。出外得异味。必袖而进之。及长不计家有无。竭力备甘旨以养。其有疾病。不解衣侍护。及丁内忧。毁逾制。绝复苏者再。庐墓啜粥。号哭如初丧。以终三年。几丧两明。父殁又如前丧。瘠几死卒免焉。人谓神明所扶。每逢先执。辄哽咽而泣曰父友无恙。吾父安在。敬之有加于前。每月朔及岁时展扫。望墓门则已号哭。皇皇焉如有求而不得。见者皆流涕。友兄弟姊妹。曲尽恩意。养庶母如所生。凡经理庶务。皆先彼而后己。邻里咸服。有过惟恐公知之。尝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1L 页
于壬辰乱。公年才弱冠耳。与忘忧堂郭先生同声倡义。事载应募录。文才赡博。志学时词藻已就。顾无进取意。以亲命从事应举。永感后即谢去之。构数间精舍于德川之上。自号曰德滩。一以教子弟训后进为己任。百家群书。无不熟复。而尤致力于四子。专心研究。其所养又可想矣。于是一时诸名胜如李芦坡,朴无闷,李竹阁咸乐与为道义交。远近文学士多出门下。万历乙卯遘疠卒。享年四十九。葬堂洞枕乾原。 仁庙甲戌以孝 闻赠宗簿寺主簿。 孝庙庚寅特命㫌闾。配南平文氏处士勉之女。祔公左。有二子二女。子长克敏,次克亨。俱以文行名。女宋来远别提,卢腆。克敏二男八谐无后,八和有至行。三女成继昌察访,李益坚,姜大逸。克亨四男八休,八硕,八举,八徽。二女李炯震,李星良。克敏,克亨及八谐,八和,八休,八举其丧亲一如公之为。八谐,八休,八举皆以毁死。 显庙丙戌。三世六人并给复㫌孝。于乎盛哉。公不止以养口体为能。愉色婉容。一于养志。恭敬承顺。以亲心为心。亲忧亦忧。亲喜亦喜。殆不知其形之分体之二。则亲殁之后。其疾痛惨怛。没身罔极。恶得不如彼之至哉。由是而友同气。由是而敌所忾。由是而又有式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2H 页
谷似之者。子与孙六孝之萃一门。世罕与俦。使天下之为人子者。皆得如是。国家其有不治者乎。宜 圣朝之褒赏如彼。而诸名胜称述之言。又可徵于百世。公之裔孙收九愈欲阐扬之无已。求余状如是。收九亦孝孙矣哉。
成均生员负暄堂金公行状
公讳楷字正则姓金氏。其先安东人。丽功臣大匡太师宣平之后也。代有闻人。至高祖讳时佐。以孝行授参奉㫌闾。曾祖讳缉郡守。祖讳士得生员。考讳光灏有文行。娶清州郑氏生员伸女。芝轩士诚孙。以崇祯癸酉十一月日。生公于丰山里第。容貌端雅。气质明粹。儿时嬉戏异凡。长者虽急招之。必衣袜而后进。寻常言语。必思而后发。有群童偷人园菰。欲与共食。公义不可曰是盗物也。即挥斥之。博涉经史。文词浩汗。年未弱冠。已成巨儒。乡里文衡。悉归于公。侪友莫及也。至二十八庚子中生员一等。名誉动京邑。识者莫不以远到期之。天性至孝。侍处士公病。不解带不交睫。两手奉额。积数月如一日。及丧毁踰制。及遭内艰。年已向衰亦如之。既合窆。因庐墓终三年。墓在深险地。狐狸所嗥。常独守以读礼。夜坐于阶上曰父母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2L 页
灵迩矣。能使我不至大危怖。家甚贫。极力营办。立表石安床石。遇忌日沐浴斋戒。以致如在之诚。置土田臧获。使宗子主祭。笃友兄弟。临财无物我。甚欲与之同居而未能也。中岁移家于尚州之大道村。茅栋萧然。远近名硕。迭相往来。如李懒隐东标情好尤密。尝题其所寄牍面曰琵琶山下室如舟。走卒皆知金进士。晚年又移于近岩村。名其里曰保家。扁其堂曰负暄。以寓野人献曝之意。图书自娱。间以啸咏。有时疏粝不继晏如也。丙申十月日。考终于正寝。享年八十有四。明年正月。合窆于夫人延安李氏之墓。在云达山某向原。公天禀高洁。操履坚确。事涉非义。秋毫不以浼己。尝曰吾于欲字上。消磨几尽。惟忿懥一切最难。非有疾病事故。手不释卷。文章宏肆滂沛。凡有儒林大小应酬。动多倚公属草。盖取其辞气劲正。旨意明白。而其不合于世。亦以此焉。公不顾也。晚而读易。探索微奥。遂著启蒙覆绎而阐发之。又得安氏河洛考定图。辨斥其穿凿傅会之病。于丧礼备要。亦考證其疑误处。而与金农岩昌恊论深衣方领续衽之制。遂自制以服。至如天文地法律吕算数之学。无不淹贯洞晓。而其论量田法。谓莫如随等各造其尺。则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3H 页
吏不敢售奸。虽愚民不失一段者。亦良制也。夫以公孝友之行敏健之德。文足以贲饰王猷。识足以上达天道。才足以经纶世务。向使得遇于时。而翱翔内外。以展其所蕴。则必有大过人之事业。而顾乃栖迟于荒閒寂寞之滨。穷苦以终其世何哉。虽然寿考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乃洪范五福之四。而公兼之。杜门恬养。肆力于沈涵种绩之工。不特司一路文衡之寄。而其所著易解礼辨。炳然有可垂于来后者。又尝以读书课农四字勉后生曰。懒者天下之恶德。可不戒乎。此言虽浅。其平日勤励不息。又可见于此。若公其令名懿范之永世长存。岂一时富贵者之如朝华夕悴比哉。公尝注李杜诗。以正旧讹。而李则未及卒业。笔法又遒媚。自成一体云。李氏判书五峰好闵之兄孙汉美女也。有二男万祉,万祯。一女蔡善徵。万祉二男命天,命全。四女安福履,高命承,蔡湜进士,李寅纲。万祯以命全嗣。命天子宅仁。命全以族子好仁嗣。宅仁子尚伦。尚伦子佑良,佑直,佑东。好仁子正伦。正伦以族子佑天嗣。佑良子显奎生员。日显奎以公遗集及清台权僖靖公所撰碣铭。示余求为状。余读之不觉敛衽。遂序次如右。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3L 页
成均生员讷翁宋公行状
公讳硕忠字元老号讷翁姓宋氏。丽中大夫左谏议孟英。寔为鼻祖。食采于陜川冶炉城。子孙因贯焉。其后世有圭组。入我 朝有京畿观察使构。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吉昌开城府尹。重封冶城。曾祖讳千祐掌隶院判决事。祖讳守谦县监。考讳伦县令。所莅有声绩。 成庙朝参佐理勋。始家王城之好贤坊。号京山。妣淑人清州韩氏。 赠领议政清州府院君昌之女。以景泰五年甲戌月日生公。幼有英表。及长聪明绝伦。敏而好学。内舅议政公曰是真吾宅相。既就傅。谒佔毕斋金先生。求为己之学。以言忠信行笃敬。书揭座右以自警。尝论伊夷惠三子曰任固未易学。学和亦未易。惟清或庶几乎。天资刚洁谨讷。其学敬以操心。礼以律己。而行之于日用彝伦之间者。必以孝悌为本。执亲之丧。一遵家礼。讲究性理之暇。兼习射艺程文。二十四中司马。时寒暄堂金先生居同坊。与相交。崔锦南溥,朴灵川聃孙,申崇阳希演及公。会寒暄第。结道义契。列书名字曰年相若道相似。情志交孚。契会图即寒暄笔也。及当 康靖王之世。公默观时变。绝意名涂。劝诸贤色举。遂南下隐于小白之阳刚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4H 页
州之东。未几祸作。寒暄谪熙川。啧啧称公有先见之智。既而诸君子并入于网打中。或至及于泉壤。公闻之伤痛。乃悉取平日著述及知旧书疏投水火。终身不谈人间事。南归以后。贫益甚。处之泊如。惟与村翁野叟。说桑麻菽粟而已。有时相固要相见。阴使所厚者劝之仕。公谢不应。以讷扁其斋。每以病物自处。虽家人子弟。莫知其托疾之意。惟同志如李忘轩胄,李桃村秀亨诸公独知之。禹丹山锡鼎赠别诗有岁寒磊落肠愈坚之句。嘉靖甲申月日卒。寿七十一。葬于州南平隐驿东冈。以治命不徵铭不求挽。然桃村哀词有曰允矣讷言子。兢兢守以愚。父师京毕(一作华)老。交友蠹暄徒。修道介于石。缊才器也瑚。一生移病尽。心迹足长吁。后百有馀年。郑柏谷,寒冈两先生操文而祭之。至 正庙丙午。乡士林俎豆公于山泉书院。配沃川全氏。管城君侑之后。生进护军孝哲之女。妇行甚备。有四男俨通政,仪参议,侃内禁卫,你副司直。三女李峻根参奉,安配坤忠顺卫,权五纪文科左通礼。俨二男福崇参议,德崇虞候。四女权瑞日,琴应南,李弘济进士,金允钦生员。仪五男福龄主簿,福男,福稔,福基察访,福源生员。一女权宗庆。侃三男福荣,福恒,福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4L 页
绥副护军。三女金进宪进士,权在兴,申汝恭。你三男福仁县监,福聃,福庆正郎。一女韩祐。李峻根男檃。安配坤男卫,女朴承健察访。权五纪男祐察访,女朴承任大司谏。福崇男沈。内外曾玄多不录。日公之九代孙晦烨。以诸信笔属余为之状。辞不获。谨阅之。盖如一蠹郑先生则称公为孝仁。金濯缨驲孙,南秋江孝温,权睡轩五福,李藏六鳌,孔仁斋仁达。皆一代名胜。而或称其刚正。或称其固穷。或称其邦无道足以容。夫岂不知而云然乎。呜呼。公家本士族。所与联姻皆戚里勋旧之家。向使公苟与之合。富贵可躐取也。顾乃视之若浼。绝不与绮纨子弟相往来。超然远引。甘心晦迹于穷乡遐裔之中。以终其世。宜诸贤之所推许如彼。而公于是其真明哲保身不可及之君子哉。夫人之垂休光照后世者。不在于高位重爵。故仲尼之门只称四科。先生之前。未有执政。若公者既与寒,蠹道相似矣。虽以布衣殁。庸何伤乎。用是后世之名胜。亦皆乐为之称述。如朴啸皋承任,金鹤沙应祖之表与识。俱可传信于百代。而大山李先生奉安文。又极其郑重。状行文字。虽无作可也。只为欲备礼依文。见求如是。故玆敢备采诸信笔。略构芜语。以塞其请。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5H 页
且以见苟有实德。不系于一时之穷达如是云。
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闻韶金公行状
公讳始东字季源姓金氏。新罗敬顺王子锡封义城。因贯焉。中世有龙庇袭封。以功德庙食于邑。入 本朝有讳希参号七峰。南床舍人 赠天官卿。是生讳宇宏号开岩官副提学。是生讳得可号柱峰县监。 赠司仆正。是生讳瑮号天有堂进士 赠左承旨。是生讳秋吉号鹤汀生员 赠天官亚卿。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声厚 赠司仆正。祖讳汝铎 赠天官右侍郎。考讳景泶 赠天官亚卿。三世皆以公追恩也。妣贞夫人宣城金氏。文节公淡之后行秋女。以 英庙七年辛亥六月日。生公于安东虎坪里第。幼岐嶷异凡儿。十岁遭侍郎公忧。学于外祖梅鹤公及族父鹤阴公。及贞夫人遘疾。命干家事。遂未得专意于学。公事偏慈。承顺无违志。每事必禀命而行。友爱三姊妹甚至。析箸既优。而恤匮又勤。仲父老穷独婴奇疾。侍护不离侧。及殁奉主以祀。竟为立嗣置田宅。拊爱如同气。取再从弟稚子无归者以养之。又营产业臧获。俾有室家。率还再从侄寓他邑贫无以自存者与居。死即养其女。具装奁嫁之。宗族有不能殓葬及备输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5L 页
官租者。必出力以济之。每当穷节则遍问其未炊者赈之。虽于素未识者。解衣以救其寒。人有假贷而久则辄折券而不问。尤笃于奉先之诚。累代坟庵祭田。皆极力营办。使之一新以赡。子孙之继葬者亦自墓所合祭之。即令无财或无后皆无馁而之叹。常曰家之有宗。如木之有干。支子是枝叶也。可不思所以庇之之道乎。古人有九世同居者。只是忍字而已。若不与之相较。今何独不能。公只有一子承宣君。而自在孩提。教导甚严。少有斗争。必加夏楚。岁时俗节。亦令不废日课曰。一日不读书则惰矣。吾家文献之望。专在于汝。遂割爱资送于乡先进家。闻其艰食。亦任之曰男子许多事业。皆从吃辛中出。如渭阳聘家则不许往来曰渭阳之人善戏。戏则亏其行。聘家之人必优待。优待则害于工。除亲戚葬祭外。使不得閒出入。日授程限。无或暂时停废。如是者凡十五六年。及于逆旅见大山李先生而归语之曰。吾日夜期汝以立扬。立扬之道。不在于荣达。自有实地根本。即令往受业焉。盖以自家少不能从事于此学。为恨而然也。及承宣君连中科第。历扬华显。则常戒之曰一资半级。皆有定分。不可以智力求。又吾先世清德重望。为世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6H 页
所推。而官秩不大显者。盖以恬雅自守。未尝与权贵相识故也。汝须体此意。谨守家法。惟思𨃃蹶报效。以答 隆眷可矣。尝往其宁海任所。谓生民休戚。在于守宰。一或取怨于下则是负国。每衙罢必令具告所为事于前。邑人相谓曰板舆至。大守声绩益著。有知公嗜江鲜者。供进一盘。公曰此必为其私求媚于我。不可久留此。以累官政。遂即还家。又不令儿曹久处衙中曰。处父兄官所。鲜不损其志。每有 除命。辄以一诚字与作事 君之元符曰。立朝处事。莫踰是矣。雅性勤俭。居有田园之饶。养有专城之奉。而衣不取精细。食不求珍腻。乐善嫉恶。见人有善则称赏之不已。其有不善则诃责之不恕。对人不论儒士农夫与妇女。辄各以其业劝勉之。不独家人子弟为然也。庚申以侍从臣父年七十加通政资。自佥枢 除五卫将。庚午升嘉善副护军。因拜同知中枢府事。辛未五月日考终于寝。享年八十一。遗命棺毋用漆殓毋用锦。越明年正月窆于府北葛山里及时谷亥坐原。夫人潘南朴氏。啸皋先生承任之后孝述女。恭俭慈柔。勤于女工。生丁未卒壬子。有一男熙周。即承宣君也。娶安东权思汲女。生二男在恭,在翼。一女李勉淳。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6L 页
男在顺。在恭娶应教李龟云女。生四女皆幼。在翼娶翊赞柳寻春女。生一男幼。李勉淳一男一女幼。公仪貌丰伟。志气坚确。见得是处。必行己志。识虑之周。绝异于人。凡有事为。纤悉无遗。处家庭务尽其道。孝友之行敦睦之义勤俭之操。竭力奉先之诚。殚心教子之方。类非人人所及。而语其本领则笃厚忠信其天性也。加之幼服习小学之教。日用凡百。无一非自得中出来。平居寡言笑不戏狎。与人交必从胜己者游。又有干事器局。公三从氏龙潭,素庵二公交称之。或曰是其文学虽不足。见人有用工于实地者。诚心好之。此正是难及处。或曰使吾弟为度支。于 国家必有益。惜乎穷而在下。事业止于一家。然后当食其报。承宣君又衔训不怠。前途未可量。亦岂非公后禄之及于无穷者耶。承宣君近尝辱与我相好。日以累然衰服来。示其族老龟湖右尹㙆氏所为铭。属以状行之役。辞不获。序次如右。
赠弘文馆修撰依隐李君行录
君名元祥字善长姓李氏。其先骊州人。文元公晦斋先生九世孙也。八世祖讳应仁。司饔判官 赠左承旨。是生讳宜润号无忝堂。游寒冈门下。生讳皗进士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7H 页
参奉。生讳墩直长。生讳德种。生讳诚中直长。是为君曾祖。祖讳宪祖。考讳鼎厦。俱蚤卒不补荫。妣丰山柳氏谦庵先生云龙之后士人濎之女。生考讳鼎象。妣安东权氏生员濂之女。以 元陵壬午十月日生君于良佐洞里第。生六日生考殁。柳氏以 朝命取为嗣。君天资温雅警悟。幼不好弄。侍长者应对惟谨。受学于族父静窝鼎勋。文义精审。见识通朗。静窝称曰此儿学业必夙就矣。八九岁时就郑上舍熺家塾试著书。有性即理也之语。上舍击节叹曰宜其为夫子胄孙。渊源必不渴矣。甫成童文艺已就。 正庙癸卯发乡解。所作大为考官所称赏。及赴礼围。樊庵蔡公因人通欲见意。君不肯往。自是藻思日进。甲寅发两解不中。道臣绣衣荐文行才谞。多推君为首。乙卯参儒生应 制。承 命入侍。 上问显族。君以前参判鼎揆对。或谓何不言先正嫡孙。君曰 上所不问。非所敢也。 当宁辛酉遭权夫人丧。癸亥又发两解。未及赴。丁柳夫人忧。送终守制。皆克致无憾。至丙寅始以铨荐除 孝陵参奉。故事有陵官题名案。其先有逮事 仁宗者。皆书某后裔以自表。而君不书。丁卯中进士。铨官素荐君者。嘉君才行兼全。要与一见。而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7L 页
终不往。因荣扫归曰吾以匪人。席先祖荫。得一命足矣。更何求。遂自号依隐。日阅坟籍诲子弟以为乐。越五年辛未。君年五十。作知非吟以自警。癸酉秋 国有大庆设增广。君自以世臣义当赴。即应举得中。十月对策登丙科。及 殿试。大僚见君铭引惊曰。此岭儒所罕习。而华藻如此。当置之文任。知旧宰臣皆以邦国斯文幸相贺。于是荣名藉甚。满朝致问。而君一不谢。唱胪日即出城。行装依旧淡素。君素慎痘。偶遘于荣扫行。舆而还。或有问曰能不动心乎。君曰死生天也。吾何动为。及疾革更衣正席。言不及家事。翛然而逝。即十二月二十八日也。享年才五十二。远近咸咨赍涕洟。翌年春 朝廷用特典 赠朝奉大夫弘文馆修撰,知制 教兼 经筵检讨官春秋馆记事官,中学教授汉学教授, 世子侍讲院司书,文兼宣传官。六月葬于松涛山午坐原。将作郎林下李君敬儒志之。配 赠令人延安李氏。佥枢刚斋承延之女。将作君之妹。贞静端淑。壸范甚备。为宗族所爱戴。一子在正。一女金镇华。继配闻韶金氏大司成邦杰玄孙士人复运女。一子一女皆幼。呜呼。君以文元公之冢孙。世袭家庭之训。长又出入于刚斋之门。讲磨擩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8H 页
染。德器早成。其操心也诚。其行己也恭。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仓卒无遽色。平居无惰容。谦卑自牧。绝无钓华干誉意。和柔岂弟。未尝有较于人。至剖判义利则确乎不挠。生平操执如一日。德义内充。符彩外见。清澹寡欲之象。直与壶月相似。此君之大致也。至其日可见之行则柳夫人早寡性严。事有少拂。或不假辞色。君柔婉曲承。一无所忤。至作婴儿戏以悦之。于其姊亦极其恩意。得一味必与分。永感后尤笃其体承之道。友生兄甚挚。尺布斗粟。靡不与同。诚于奉先之节。笾豆鼎俎。务极精洁。常以不逮养为终身痛。讳日号哭如袒括时。每出入必展拜家庙。闷从兄家甚贫。教养其子于家。与己子无异。静窝公有一子。君与之同学。相爱如天伦。及疾病君携处其室。疗治尽方而竟不救。又为之庇其孤。使得成立。虽功缌之亲。必源源寻访。曲尽人情。与诸宗族每时节作花树会。岁以为常。亦惟恂恂焉。未尝以宗子加焉。所御婢仆。亦不施诃责。以待其自化。通乎物情。绝不为崖异之事。故前后避忌寓人家者。不知几处。而所过无不感服焉。其居乡一以谦恭。不事表襮。盖有在彼无恶。在此无斁者存焉。尝赴公车。同乡人为写君策。天寒冽。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8L 页
笔砚皆冻阁不能写。君呵毫自写毕。仍卷置座右。待撰其人券欲并呈曰。得失固不在早晚。且吾则幸沾一资。无不足。君门户衰替。今若见擢则吾亦与有荣焉。其人常啧啧说。自奉淡约。不厌疏粗。常以家不赡贻忧宗党为闷。虽登第后一件朝服外。无丝毫浮饰。惟于徭役籴粜。必欲先期奉纳。为凡民倡焉。性至聪强记绝人。凡有涉猎。弥久不忘。如百史九流山川地志兵农稗说。无不淹贯领略。叩应如响。其于圣贤书。则研穷微奥。过专门章句。然常自韬晦。有若无实若虚。故人鲜知其为博通儒也。又长于诗律。冲澹閒远。深得古人遗响。与将作君相唱酬累十篇。名之曰采芝录。雅有高致。每遇佳山水。辄啸咏竟夕。以舒其萧散之趣。若君岂非所谓其仪一而心如结之淑人君子乎。于乎。以若资质之粹学行之美。为 圣朝之所宠异。向使享有年寿。得究其志业。展布于当世。则其为吾党之仪表。而斯民之依赖者。当如何哉。而独奈何天道难谌。中涂遽摧。祥凤之羽。将仪于九韶之庭。而神骐之足。忽蹶于发轫之初。贺者在门。吊者在闾。若是其乖舛何哉。今 朝家哀赠之典。迥出寻常。而吾意君后禄必及于子孙。以卒彰我文元公百世未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六 第 309H 页
艾之福。定无疑也。始吾见君于刚翁所。固已心爱之。顷年君不以我无似。托其子甚有步骤者。使从游焉。及君荣归之路。访我以致其慇勤焉。其气貌容色。有胜于昔者。故吾所以期待君者尤不浅鲜。常谓其前途万里。一朝人事已变。君之子要我以状行之文。呜呼悲夫。遂据志文及其从叔鼎济所撰遗事。而叙次如右。以冀秉笔者采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