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x 页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行状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39H 页
吏曹参判翠竹轩李公行状
公讳应蓍字君瑞。翠竹其号也。以 世宗别子临瀛大君讳璆。为六世祖。历英阳君涵,马城君神孙,丰阳都正春,军资判官 赠吏曹判书梦祥。至京畿观察使讳廷臣。即公考。妣东莱郑氏。郡守休后之女。以万历甲午。生公于金堤郡衙。骨格英俊。自孩提知学字。稍长文辞蔚然。尤长于诗笔。或以王杜称焉。乙卯中司马。华闻藉甚。庚午荫补礼宾别提。癸酉擢文科。选入槐院。甲戌历典籍礼郎。丙子除延曙丞不赴。是冬清兵犯都城。 大驾幸南汉。副体察使崔公鸣吉辟公为从事。公扈 驾入城。丁丑春拜刑曹郎随 驾还都。转全罗都事。冬移直讲。戊寅春出守安岳郡。治称公廉。辛巳以疾去官。邑民遮道乞留。及归立颂碑。壬午冬拜成均司艺。癸未升司宪府掌令。出为顺天府使。是沿海都会地也。商𩦱讼烦。素称难治。而简以制烦。严不为苛。猾胥敛手。邑大治。甲申因事罢归。民又立碑颂之。乙酉以书状官赴燕。例得银币。尽散驿卒。虏中所遗马。亦遗弃湾上。关西伯赆金亦还之。既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39L 页
还又拜掌令。因灾异疏救李敬舆,沈,洪茂绩。丙戌又上疏极言姜嫔冤狱。有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我国家三百年社稷。赵淑媛灭之。又曰褒姒亡周。骊姬乱晋。汉成唐明。妇言是听。卒致几亡。衽席之间。溺爱常多。古之圣人。以此为戒。且 殿下方在静摄中。尤宜远女色为务。 上震怒以为营救姜嫔。 命配极边。三公两司力请还收不报。冬竟配庆源。金文贞公弘郁又请疏释不报。己丑 孝庙嗣位。因金清阴尚宪伸救。 特命量移稷山。庚寅蒙放。秋拜议政府检详。辛卯春拜司谏院司谏。移 世子侍讲院弼善。因差祔庙都监郎厅。移弘文馆校理。寻拜舍人。秋以都监劳升拜承政院同副承旨。进左右副。移兵曹参议。壬辰进阶嘉善。授成均馆大司成。进都承旨艺文馆直提学。转兵曹参判司谏院大司谏。会有不悦者阴嗾台官。构以关节之罪。玉堂上劄辨之。 上乃悟即命治诬人罪。并远窜之。犹以公得关节名配之近邑。月馀蒙放。癸巳拜咸镜道观察使。大修学政。变其蹶张之俗。 上褒谕特赐表里厩马。递拜工曹参判。冬因事递。丙申转兵曹参判。丁酉春拜忠清道观察使。旋递间差谢恩副使。戊戌秋拜大司谏。疏陈修省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0H 页
道及当时急务。 上嘉纳之。己亥春拜大司宪。因灾异上疏。力陈金公弘郁前论姜嫔事冤死状。 上于筵中下询大臣儒臣。即 命复其官。除其子侄锢。夏孝庙升遐。公请遵朱夫子君臣服议制丧服以临不报。寻移都承旨。转汉城左右尹兼承文院提调。升嘉义拜礼曹参判。庚子移吏曹参判。是年冬考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七。讣闻 上震悼。吊祭如例。后 赠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明年春窆于果川藏宜先兆下壬坐原。配贞夫人草溪郑氏。牧使钥女。赞成宗荣孙。南阳洪氏参奉勖女。五男一女。男泰徵,虎徵,义徵,云徵监司,硕徵副率。女李震冕。孙曾以下不录。公天性坦易。任真无表襮。世称为公平长者。然其立朝居职。不顾虑利害。有直前勇敢谏风。诚忠志节。素孚于上。故虽累被谴斥而卒免于危祸。此其大致也。平居必晨兴拜庙。终日危坐。虽子弟未见其惰容。励操冰蘖。屡典藩府而清白如一。至被廉吏之选。有时粗粝或不继。而处之晏如也。夫以公璿源赫胄。生长于绮纨之家。而禀资英特。持身谦约。生平主张。惟知义理之为自己常分。故其见于施为履历者。举皆焯焯然在人耳目。而其中掌宪时二疏。皆言人之所不敢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0L 页
为人之所不敢为。至今百载之下。犹令人反覆庄诵。而有激颓立懦之意。非其炳然丹衷。自来有得于天者。乌能如是乎。至于平居饬躬乐贫之操。在公虽若细节。而愚意此实为其本领。故并著之。以诏公后昆。然惜其遗事荡佚无存。今玆所记。只是岱岳之一毫芒尔。可不悲哉。公之玄孙三运跋涉六百里。属余状公行。余于公为外裔也。不敢以不文辞。谨序次如右云。
原州牧使东岩李公行状
公讳咏道字圣与号东岩。文纯公退陶李先生之孙。系出真宝。高祖讳继阳进士 赠天官卿。曾祖讳埴进士 赠贰相。考讳寯军器寺佥正。妣奉化琴氏。司导佥正致湛之孙。训导梓之女。以嘉靖己未九月日生公。幼俊爽有器量。文纯公甚爱之。命小字曰河庆。教诲异常儿。不暂舍。出入溪山。必与偕。常以解听指授语称之。盖喜其夙悟也。及庚午冬。先生易箦。翌年春。母夫人又殁。公时年十二三。哭泣周旋如成人。癸未秋。佥正公令义城。卒于官。既葬。二兄又不胜丧。公孑然守制。羸瘁几不保。时宋公言慎因奉使行。为吊哭而去。既复命。 上问南中事。对曰先正臣李某孙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1H 页
咏道。丧其父与二兄。方庐于山谷中。其毁瘠状殆不忍见。 上恻然动容。特命俟服阕官之。乙酉九月制毕。铨曹以无便窠 启。授军资监参奉。翌年二月换集庆殿。丁亥六月又换昭格署。己丑冬进济用监奉事。壬辰倭大举入寇。公适由退在乡。即日趣装奔问。过忠州见巡边使申砬阵弹琴台。入谓曰鸟岭天险也。一夫当关则万夫莫开。柰何舍此而欲当贼锋于平旷之野乎。此必败之术也。急以大兵移据要害。无已则用偏师数千把守。亦要务也。申不听。不数日果败。人服公先见。及还朝 大驾西狩。公亦扈行至坡州。 上命侍从外徒行者勿随。公南归倡义旅。参谋于安东义阵著劳效。癸巳九月丞连原。时忠州缺牧使。方伯以 闻升为判官。管邮如故。州新刳兵。重以饥馑。公设赈馈。俾得聊赖。漕转邻邑谷以给军。募民垦荒几数千顷。秋大熟。得数万斛。以赈馀储仓。州及驿官有积始此。民感之。后于公京行。为赁船出骑。持壶觞追饯。其老吏卒见公子孙。或有道旧而垂涕者。丙申三月。除翊卫司翊赞。冬除备边司郎厅。丁酉春除翊卫。皆不赴。五月朝议以户曹多事。须得人而难之。 上特命公为佐郎。八月天将杨经理镐行师到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1L 页
龙湾。问兵食。备局以为非李某不可。启请公驲驰条对便宜。皆凿凿中的。经理贤之。许以国器曰。我见 国王。当言其大用。接伴使汉阴李公以闻。九月升正郎。复命 上面劳之。未几大军南下。廷议以公长于筹画。请先遣以备粮饷。 上可之。公受命踰岭。距家未一舍而不入。直至安东。督列邑转输。用不乏馈饷。时沿路管饷之官。皆被天兵驱打。独于公辄罗拜曰吾仰食官也。公又承 命安集流民。择閒旷地。给农粮与牛使耕。于是附贼者亦相告来归。己亥八月特选为本道灾伤敬差官。亦以举职称。庚子九月监玄风。才一年流亡四集。巡察使李公时发褒 闻。赐表里奖之。癸卯升金堤郡守。丙午升青松府使。治皆最。壬子为宣惠郎。癸丑春除太仆正。秋除军器副正。俄拜荣川郡守。境内皆亲旧。而沛然行无窒碍。距家甚近。绝不以私挠公。及当光海政乱。见有大骇机。叹曰三纲绝矣。可复仕乎。有一附势者造门请见。而公牢闭不纳。丁巳七月又为惠郎。十月除训鍊监郎。皆不出。癸亥 仁祖改玉。五月出为益山郡守。甲子有适变。领赴西军。往还砺山。旋以前官乏岁入军布坐罢。不之辨。己巳拜缮工佥正。肃 恩而还。庚午拜内赡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2H 页
寺正。入侍轮台。为本寺事有所启。蒙嘉纳。时廷议将拟公银台。冬除原州牧使。有朝贵争人葬地。公不少挠断以法。彼怒嗾台官罢之。后台官知其为所瞒。惭悔不已云。丙子秋除军资正不赴。冬清人围京师。诸道兵相继败没。公年老无由自力觐 王。励乡人倡义。命子弟纠家丁。捐家赀以助军兴。明年二月闻下城报。西望痛哭。因感疾卒。即是月二十六日也。享年七十九。十月葬于莫枝洞向午原。以宣武原从勋 赠承政院左承旨。公以英发之资。浑厚之气。生长于文纯公之侧。耳擩目染。无非盛德至训。则其所以薰陶成就者。固已大过于人。故律己谨饬而履用矩方。待人推恕而和气春温。世莫不以大贤之孙称之。至其见于事为者。一从凝厚中出来。无论家与国。动皆为经远之计。此其大致也。是以文纯公尝于公伯氏蒙斋喜席。指公谓座客曰绵吾世者。必此儿也。及蒙斋公早世无嗣。文纯公门下咸谓公可继宗祀。公不忍之。摄而行者。殆数三十年。居官祭需之封。必及于邱嫂。待诸子长。择贤而承之。凡文纯公遗书及墨帖。虽片只之细。必宝藏惟谨。家法支子之官者。不得奉庙以行。故为近邑。请于方伯。朔望必来参谒。家居距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2L 页
祠宇几数里。俗节茶荐必与焉。虽风雨不废。及其既老而亦不懈。绣谱牒藏板于陶山。以图永保。恤邻睦族。一视其情分。无或有憾。疾病则亟问而馈以药。其于死丧必救之。性喜客。在官随至辄延。门无滞者。在家则必选胜招邀。为壶觞之乐。乡里艳慕之。尤致力于尊奉先贤。凡书院规制。依文纯公所训多所增扩。士林益倚重焉。总之继世一款。兄亡弟及。是举世通行之礼。当时诸贤之议。又同然一辞。而公终始固避。处置得宜。无一毫或歉于天理人情之间。则公之德义。据玆可推。而其继绝重宗。足法于后来矣。本领如是则细行疏节之见于日用者。固宜如彼。而大抵治郡则以约己裕民为务。一箑之费无多。而子弟有求。乃以旧且弊者与之。馆廨仓廒。皆葺治其圮毁。令举事修而民不怨。所至皆有去后思。亦惟沉晦敛退而不自多焉。于忠原若龙湾若安东。劳绩尤著。方干戈荡残之日。最急而甚重者。无如军食。而劳身竭智。报效是期。不惟为临时取办之策。异日收复之基本。亦未必不有赖于此。其视身赴矢石。功止斩搴者。果孰多也耶。尤可敬服者。当光海政昏。见几遐举。散逸林坰殆十年。确守不变。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者。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3H 页
非公之谓耶。方公退休之日。长子岐不赴省试。因屏公车。所谓北人势燄薰灼。其徒之来。辄闭门峻拒者。盖亦有以阴折其邪心。而担着天地间纲常之重。虽胡康侯大冬松柏之节。何以加焉。公始虽以荫补起。及其应用。圆活无滞。敦厚弘深。正天将所谓宰相之器。而出世路五十年。终止字牧之任。当日银台之议。不过为身后之例赠。岂非尚论者之所慨惋也哉。乡人士咸欲俎豆公者久矣。而尼于 邦令未果云。配淑夫人安东权氏。县监东美之女。忠定公冲斋先生橃之孙也。有二男。长即岐 恭陵参奉。次嶷 社稷参奉。后伯父蒙斋公。奉文纯公祀。侧室一男溪。三女朴以焕,金从善,李𤽂。 恭陵参奉二男希哲察访 赠吏曹参议。克哲主簿 赠司仆寺正。三女琴三达,琴圣徽参奉,任宪。 社稷参奉四男命哲参奉,诚哲判官,信哲,允哲。三女柳敬之,高尔龄,黄石来。察访子櫰 赠吏曹参判。子守约参奉 赠吏曹判书。诸曾玄以下不能尽载。惟登科宦者。矩 赠参议。守纲佥知。守元 赠参判。世震文科司书。世恒典簿。世复佥知。世师文科知事。世泰文科参议。世翊同知。世立生员。龟元佥知。龟书参奉。龟容佥知。龟云文科今应教。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3L 页
龟星县监。野淳参奉。泰淳文科今郡守。家淳参奉。彦淳文科今县监。老淳进士。汇远生员。皆 恭陵参奉出也。杲郡守。栥参奉。守谦县令。守仁生员。守渊翊赞。世德县监。世白文科都正。世胤县监。龟应郡守。龟哲生员。颐淳县监。志淳判官。皆 社稷参奉出也。日寝郎君野淳。以公遗事属余为之状。而其勋劳树立。俱卓然。是宜诏于百世者。遂就加檃括而序之。以俟秉笔者有考焉。
通训大夫司宪府掌令知制 教懒斋申公行状
公讳悦道字晋甫。懒斋其号也。鹅洲之申。祖于高丽版图判书允濡。是生按廉使祐。以至孝旌。事载舆地志。吾先祖文庄公表其墓。于公为八世。高祖讳俊祯教授。曾祖讳寿。祖讳元禄 赠户曹参议。以至行旌。考讳仡 赠左承旨。妣 赠淑夫人顺天朴氏。副尉伦之女。县监璯之曾孙也。万历己丑十月二十一日。公生于义城乡校里。姿貌端洁如玉。沉重异凡儿。旅轩先生见而异之。教幼仪。既就学。聪敏日有进。十馀岁已通经史百家语。有姊夫以新 恩来。设倡优百戏。观者如堵。公闭户读不辍。讱斋崔公奇其志不在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4H 页
小也。甫成童。即就张先生学。先生以儒门有人称之。丙午中进士。游泮大为泮长所敬重。又执贽游寒冈郑先生及吾先祖之门。益知为学之方。甲寅连遭内外艰。先是淑夫人病在床数年。公手药躬爨以护者如一日。及是毁甚。与二兄庐墓终制。礼无遗憾。天启辛酉 朝廷遣体察使试取三道士。公被选居魁。甲子秋许直赴 殿试。登乙科选补槐院。乙丑升著作。丙寅自博士升成均典籍兼春秋馆记事官。丁卯当西耸。扈 驾入江都。与仲氏修撰公抗疏争和议之非。崇祯戊辰拜刑曹佐郎。俄充 圣节使书状官。时朝京由海路。风涛险恶。人咸危之。公晏然无惧色。既到贺毕。 皇朝以我进贡路迫近奴酋。疑或有观望意。将移海路。险恶倍。且责我人曾潜买硝黄事。公呈书军门及礼部。辨甚力得止。又以本国饥荒乞罢故事上下马宴。至明年夏复 命。是行 天朝以 皇子生而难于别遣使颁敕。令我使赍归。公与上价据旧例争之。不能得。台官以是劾罢。 上不允。只命推考。盖察公有执而不自由也。俄连拜礼刑户曹佐郎兼史馆职。庚午又兼知制 教。辛未还兵郎。壬申复礼郎。寻通判镜城。邑俗素称难治。公拊驭得宜。吏民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4L 页
悦服。明年秋病递。邑人立石颂之。丙子转成均直讲。俄移兵曹正郎。冬拜司谏院正言。未几西兵大抢。公扈 驾入南汉。复还兵郎。及和议成。与同志上疏力争之。明年 大驾出城。公即病还乡里。戊寅令蔚珍县。因求言上章。极言民瘼军弊。又以多难兴邦。燕昭越句践之事。三致意焉。 上皆嘉纳之。东溟金公世濂谓人曰此山城后第一议论也。凡境内有慈孝贞烈之行者。无存亡皆表章而优恤之。或为文以祭其墓。每月朔会邑中秀子弟。敕诲不倦。又讲行乡约法。皆所以为民劝也。及归邑人又立石以思之。乙酉以工曹正郎差关北京试官不赴。俄迁兵郎。属有二子丧。呈告还乡。丁亥拜司宪府掌令。被 召还朝。疏论加意本原。天人交泰之义。 上优答焉。冬递付西枢。戊子还掌令者再。己丑拜司导寺正。寻出守醴泉。革弊苏残。惟恐不及。又应 旨陈章。言宽民力减兵籍。追古先哲王宫府一体之意。又请以李文纯公所进宣庙圣学十图作屏障。以为宥坐之具。庚寅冬以事忤方伯。即移病归。壬辰秋还拜掌令。入对言时政得失。冬牧绫州。俗素号强悍。公抚驭有道。均赋役薄税敛。阖境孚感。未几为修郤者所构罢。民又立石思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5H 页
丙申还司导正。又迁宗簿寺正皆不就。杜门养疾者数年。己亥四月十九日。考终于家。寿七十一。八月葬于县南飞亭负亥之原。公以笃厚纯实之资。蕴沉静明达之识。又被诸大贤薰陶诱掖之教。其造诣成就。尤有所卓然不可及者。而若其平生所讲习服膺。以为德行之本。则如大学中庸及圣贤切己之训。居常反复吟讽。尤喜读朱子书。未尝一日去手。谓能进修之极其至。惟在用力不怠。遂以懒名其斋以自警。惟其所养之深如此。故其行谊之孚于家。忠爱之尽乎上。与夫声绩之著乎外。皆章章有可纪者。盖孝友公家法也。而公又克世之。在亲侧常怡声婉色。务悦其心。及孤以禄不逮养为至痛。每当祭祀。必斋沐以致如在之诚。或在外不得将事。则必设位哭奠。以寓其慕。奉姊氏如母。虽自吃苦淡而不使厨珍或匮。周恤宗族。人无间言。敦睦之风。著于乡党。其急人亦如之。凡遇 国讳。必食素惟谨。不以病笃而废。当 仁庙升遐之日。致哀如丧。日一进糜粥者凡六日。既成服。饮食居处之变。亦有加焉。立朝四十年。一切栖迟下僚。而毫无怨尤意。每闻朝政得失。辄为之喜忧不已。佩铜莅民。一惟悃愊而无华。然前后勤恳于章奏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5L 页
间。忧劳于剸理之际者。无不凿凿可行也。至其当沁汉讲和之日。明大义以斥之者。尤卓然有辞于百世。盖公谦恭自牧。和气薰人。凡有论议。虚心咨访。隐恶扬善。略无圭角。而至临患难处义理则确乎其不自失如此。是虽得之于天分者为多。然非其学问之力有过人者而能之乎。平日亲炙尤在于玉山门下。凡其一动一静。无不熟察详记而为效法地。及其殁也则又为之倡率多士。建院而俎豆之。以尽崇报之义。观于遗集可知已。家素贫寒。环堵萧然。所居不蔽风雨。而处之晏如。治家严整。内外斩斩。而教子弟有方。常谆谆以读书修身为急务焉。为文词不事雕琢。而温雅有体裁。其奉使上国也。大小文字。皆为华人所称。有朝天录仙槎志闻韶志及遗文若干卷藏于家。配闻韶金氏鹤峰先生讳诚一之孙。从仕郎浤之女。端淑孝义。壸范甚备。生壬辰殁庚午。葬县南五土山负甲原。有五男二女。男长㙨无后。次圾,次堪,次塼,次垶。女金宗源,权霔进士。圾生二男五女。男应锡,兴锡。女郑惟兴,曹寿,金命贤,李圭,金道平。堪生二男一女。男仁锡,义锡。女张宇枢。塼生一男一女。男斗锡。女南亨夏。垶生四男一女。男徽锡,徵锡,鼎锡,舜锡。女文道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6H 页
亨。侧室有二子增,壁。曾玄以下不能尽录。公之六世孙致教。以家状示余而曰。吾先祖行迹。鹤沙金先生所撰墓志固备述之。然不可阙者又状也。敢以请。余惟公寔为我先祖门人。平日景仰不浅鲜焉。则谊不容以不文辞。故谨序次如右。
县监药南李公行状
公讳宪洛字景淳姓李氏。高丽乡贡进士世贞为鼻祖。自是贯骊州。后移居延日。复徙庆州。入我 朝至讳蕃生员 赠左赞成。有二子。长讳彦迪文元公晦斋先生。季讳彦适松罗察访。以孝行 正庙甲辰赠持平。与赞成公并享世德祠。是于公为七世祖。高祖讳皪。曾祖讳㙫。祖讳德薰。考讳慎中。寿职佥枢。妣月城崔氏贞武公震立玄孙及第德基女。 肃庙戊戌二月日。生公于良佐洞里第。端秀聪悟。六岁读曾史。至舜禹世系问曰。舜于颛顼为六世孙。则禹何为颛顼孙。闻者惊异之。十岁读周易。已知揲蓍布卦法。未成童。众艺俱就。为宗党所期待。十八捷乡解。二十七中生员。声誉藉蔚。辛未丁母夫人忧。服阕以亲命游国庠。前辈权僖靖公器异之。多劝勉语。时 朝廷选才谞士。公屡与焉。庚辰始拜 康陵参奉。壬午 上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6L 页
命生进应 制得中者。进讲计画赐第。公讲羲经。屡蒙 天褒而竟屈焉。癸未夏升平市奉事。冬换南部。甲申移义禁府都事。乙酉升司圃署别提。丙戌夏迁掌乐院主簿。俄拜河阳县监。及陛辞 上曰汝为能吏为良吏。对曰臣才不逮。何敢预自期。但欲于治民竭心力而已。 上又曰汝是邹鲁乡人。勿 负今日命送之意可也。及到官治尚文雅。首访学校。谒许文敬公祠。搜拾其遗迹刊行之。每夏课试邑子。捐廪赏其尤。治民以如伤为心。阔狭得其宜。吏民便之。辛卯瓜归。壬辰丁佥枢公忧。甲午服阕。丙申正月 朝廷择名儒备桂坊。公与安顺庵鼎福同被选。拜翊卫司卫率。三月 元陵升遐。秋岭中搢绅合疏讨逆党。疏出公手而辞语甚严。冬除通礼院引仪。丁酉夏迁尚衣院主簿。秋为咸昌县监。县在岭左右交。知旧日填门。公迎接无倦。值岁大无。极力赈救。公见桐溪郑文简公祠庙荒弊。香火不继。恻然为之葺理。忌辰及令节。辄赍送祭需。庚子以邑事承 严旨解归。壬寅因交承者被重勘。延及前官。谪关东之蔚珍。时樊庵公亦被削郊居。赠诗曰。莫恨蓝关马。犹胜滟滪船。公次曰秖羡风波里。超然自在船。公于谪中探海山奇胜。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7H 页
著仙槎录以寓其兴。樊庵得见之。复贻书曰琼什烂然。不带离骚恨。当见不日赐环矣。其秋果宥还。庚戌国有大庆。公以朝官年满。加资授佥枢。盖公自罢官后。卜筑湖山间。以泉石自娱。尝题诗壁上曰遗落尘冗。放浪形骸。何求何虑。优哉游哉。山静日长。吟讽徘徊。浊酒尊畔。元亮又来。其峡庄在药山南。遂自号药南翁。辛亥十一月日卒。寿七十四。方病时犹不废看书。夜则诵会心古人诸书以自遣。及疾革遗戒棺敛务从朴素。又命侍者整顿书籍几案。因恬然而逝。翌年四月。葬于飞鹤山南麓负坎原。配月城李氏。益斋齐贤之后文龙女。生二男。鼎容以才行称。鼎涵。鼎容二男旭祥,曦祥。鼎涵二男杓祥,枢祥。一女金民寿。旭祥一男在瑗。曦祥一男在琦。杓祥二男在宽,在宅。枢祥二男皆幼。公资性恺悌。襟怀雅洁。色温而粹。辞约而婉。外近疏宕而内实紧密。貌仅中人而气甚轩昂。一生行己处事。若不甚异于众。而介然有超脱萧散之趣。此其大致也。少而贫。蔬粝不继。公竭诚奉二亲。供甘旨得无阙。其在河阳。以专城养者六载。而晬辰辄上寿。荣光赫然。人皆以孝思不匮称之。爱兄弟至。忧乐饥饱。无不与同。其在咸宁。奉伯氏于衙中。如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7L 页
佥枢公。一弟有才不成名。挈寓一处。埙篪迭唱。以尽共被之乐。察访公旧有祠。毁于邦禁。公考陈董仪文。与宗族营建一宇。俾春秋祀之。自奉俭约。晚年家稍温。常不忘在莒意。服饰饮啖。只取掩体适口而已。惟尽心于祭祀宾客焉。其处乡无亲疏。款待如一。若见其有疾病。若己恫瘝。其有穷饿。随即施与。虽旅宦在京。接济岭人之窘急者甚多。内有所守。一心奉公。外则不恤也。河阳时方伯尝以其奴充县军。面有所请。公按视其籍。乃廿年前所充也。即以非一时知县所敢下手报之。方伯瞿然称谢。与樊庵少相善。虽爵位迥绝之后。殆如乐正裘牧仲之与孟献子。唱酬还往。几乎忘其势矣。博记载籍。而于鲁论曾传尤习焉。看历代史。必究其治乱兴亡之原。不以包罗为能。发之为文词。明白简切。曲尽事情。诗亦陶写性情。自成一家之体。性嗜酒而饮不过两三杯辄醉。美须髯。风采萧洒。虽于簿领间。常有超然遐举意也。雅好山水。如金刚九月伽倻内延等地。足迹无不遍。所题咏多。辄弃不收。今只有若干卷藏于家。日公之孙旭祥。以公遗事属余以状行之役。辞不获。遂序次如右。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8H 页
资宪大夫同知中枢府事畏警堂河东郑公行录
公讳时淳字士淳。畏警其自号也。郑氏系出河东。高丽时有讳逊位。历仕五朝。至资宪大夫知礼部为鼻祖。讳世裕官至刑部尚书。入我 朝有讳惟謇官察访号东江。寔公五代祖。大父讳墉号龟谷 赠左承旨。父讳元镜 赠户曹参判。世以孝义文学著闻。母庆州金氏 赠贞夫人。冲庵先生净之后通德郎渡之女。 肃庙癸酉生公于沃川耆士川。天性至孝。甫十馀岁父患宿疝。兼毒痢症日谻。公竭诚救护。尝粪祷天。靡不用极。百药竟无灵。一夕绝。公取莝斫刀。断左手第二指一节。垂血于口。须臾微有苏意。即又断第三指一节。以血连垂之。良久乃得苏。居五朔。父又病绝。公仓卒觅刀不得。即击破砂器。乱刺出血以垂而不复苏。公昼夜号擗。治丧居忧。一遵家礼。终三年毁如初。每祭必斋沐亲供需以行之。事伯兄友敬并至。寝食尝侍侧与共。及殁哭辄至于顿绝。奉寡嫂拊孤侄。恩礼曲尽。于财又积而能散。既中分以与宗侄奉先祀。贫族穷交。周之如不及。宾客日满堂。款接无倦色。年九十以寿得天爵。秩正二品。越三年 正庙甲辰卒于家。葬郡东于隐洞坐乾原。夫人朴氏祔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8L 页
朴氏士人济钦女。端庄有妇德。无子子兄子大柱。大柱亦有孝悌行。早殁。二子国焕,锡焕。一女姜淳也。日锡焕持公遗事。示余乞为状曰。大父卓行有如是。乡人士为呈邑与营。求上 闻旌褒。皆诺而不果。考诸牒可知已。今则岁月已久。玆事尤未可必。而因遂湮没易矣。盍为之一言。俾得传信于后也。余曰亲病断一指。犹谓之至孝。况断二指而未已者。非烈孝其孰能之。是其得旌褒终当有日。余言固无足传信。顾耸闻之馀。不自觉津津乐道。遂并著其友睦行如右云。
资宪大夫知敦宁府事李公行状
公讳穦字叔馨。李氏系出骊州。显于丽朝。至大提学文节公行号骑牛子。以德行文章名。是生逖。入 本朝为艺文馆直提学。是生孜。馆甥于让宁大君。官中枢府事。是生曾硕中和郡守。是生师弼。燕山朝避地密阳。子迨选翰苑。挤于权奸。退居月渊上。因号月渊。官止司导寺副正。子元忠 赠工曹参议。子润寿 赠汉城右尹。为西厓柳文忠公妹婿。幼养于龙宫姑母家。因居龙宫。生四子。仲灿以遗逸官正郎号菊窗。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长春。曾祖讳万枝 赠左承旨。祖讳之瑎有文行 赠户曹参判。考讳济时。以厚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9H 页
德见推士林。 赠户曹判书。妣竺山全氏。府院君元发之后僖大之女。有女士风。 赠贞夫人。皆以公贵也。公以 明陵壬辰五月十二日生。幼有逸气。及长以判书公义方训。抑损为恭谨周慎。戊午判书公以痘卒穷谷寓。公独罹之。克尽哀礼。凡附身与棺。必诚信无遗憾。通豁不局。方物发虑无滞碍。门内及儒宫大事。皆倚公以办。父老咸以公辅器称之。甲戌擢增广第补槐院。丁丑授 翼陵别检不赴。癸未丁贞夫人忧。尽情如前丧。服阕以正字转著作博士。迁太常直长。夙夜恪勤。例升典籍。丁亥移刑曹佐郎。听断公平。不纳私嘱。诸堂上敬惮之。每有裁决。必曰李郎僚以为何如。兼带春秋馆。入侍 筵中者月馀。 英庙尝特问其年纪居住。顾谓左右曰诚悫淳实。不失岭南本色。数年还乡。庚子除持平。以在外递。辛丑除殷山县监。寻除正言。皆不赴。壬寅连授掌令者三。公病疸不能趋 召。上疏乞免。兼陈旱亢修省之方。以应遇灾求言之旨。 上下批曰近于寂寥之际。有此敷陈。另欲反诸身体察。尔其勿辞。俟病间上来察职。敕令道臣探病间起送。实 异数也。公尤不胜惶蹙。更陈病谻状。尾言补君德饬官方之意。未达而递。因除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49L 页
宗簿寺正。癸卯除掌令。丙午除司成。戊申又拜掌令。皆不赴。己酉加通政阶。俄除工曹参议。庚戌进嘉善。除刑曹参判。辛亥进嘉义。甲寅升资宪。除知敦宁府事。入耆司。推恩三代如典。公素有脾病。及是渐谻。而犹自力行焚黄。感激 洪恩。涕流沾地。以十一月初一日卒。寿八十三。用翌年闰月十八日。葬于县南九美山负庚原。配安东权氏同知怡之女。端庄有妇道。先公五年歾。 赠贞夫人。始权厝后祔焉。生一男三女。观燮。女南必骏,李有燮,柳宅祚。观燮夭无子。子族侄章奎。有一女权载述。公操守坚确。进退得正。尝曰仕宦之人。常自激昂。不以进取念横于肚里。则庶不坠坑坎矣。释褐初有一朝士频访累书欲纳交。而公不一谢曰。士君子持身如未字女。若媕娿回护而与彼交。与钻踰何异。未几其人果败。人服其鉴识。尚书南有容。于公戚也。尝见公于政堂。致款要参寻。后公屡过其门而不入。公退必闭门旅邸。足不迹頖村外。尝于由还时。有传铨官言者曰少留可得邑。公笑曰是促吾行。即日治发。家食三十年。绝不以片书入洛。其恬介有如是。平居笃于彝伦。事亲尽其孝。奉先尽其诚。每当祭祀。斋蠲亲莅。以致其爱悫。惇睦宗族。无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0H 页
间亲疏。忧患吉庆。日必躬讯。艰窭孤独。尤加怜恤。尝有孽属死于疠。穷无以收。公雇人殓之以己衾。因无被过冬。不以介意。诸子侄有过失。谆谆晓谕。不以声气加之。每恨叔世不知重宗义。为大宗虑其旁落。议于门族。别置土田以辅之。以忠信处乡党。以和厚待宾客。客至无尊卑。必正衣冠下阶迎送。不以贵老而或怠。稠会广坐。笑谑满堂。而凝厚敛坐。风猷旁荫。事无可言。言不轻发。至分别义利处。截然无所扰。喜扬人之善而曲掩人之过。不随众为毁誉。故人皆敬服。恃之如帲幪。其在京邸。同道人因事到京。公款遇指导。无异骨肉亲。或有病者。尤为之极力视护。全活乃已。以此岭人号公为道长。盖公器局沈静。襟韵弘长。济之以详密慈温。则其于处己接物。宜其曲尽而无憾也。好看古人书。每得紧要语。辄书之壁上。以资潜玩。至于大学。终身爱诵之不辍。居常晏寝早起。几案书籍。堂宇阶砌。每整饬洁扫。婆娑丘壑。乐而终老。不复知倘来轩冕为何物也。及其年德渐隆。位跻崇班。则每以过越为惧。蹙然见于言面。尝书心隐知足四大字而旋去之。盖不欲标榜而然。然爱君忧国之心。不以处散而少弛。闻时政得失。未尝不以为忧喜。当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0L 页
其病革。人有传 元子盛德一二事。则蹶然起坐。若将蹈舞曰。此吾东方亿万年无彊之休也。顾何以仰瞻岐嶷之表哉。临终阳阳如平日。所语皆国家事而不及于私。若公岂非乃心王室。之死而犹不忘者哉。清台权僖靖公尝称曰刚毅足以任重。宽厚足以容物。牢确足以不淄而不磷。大山李先生曰纡馀勤恪。畴施不宜。南野朴公曰非学问中人。而夷考其云为。便是学问中人。郑牛川鸣皋诸公亦称许之。或谓合置大司农。或谓吾辈特。观是数说。亦可以见公大略。而乃若 英考之褒。出于则哲之明。而岭南本色四字。足以一言而蔽之。信乎知臣莫如君矣。抑公之终始恬退。以保完名。又可警末世奔竞之习。起后生景慕之心。其流风远韵。殆将永百世而不泯。呜呼。岂不盛哉。公之孙章奎持遗事。乞余为之状。余辞不获。谨叙次如右。
承政院同副承旨秋潭高公行状
公讳裕字顺之号秋潭姓高氏。其先开城人也。高丽版图判书瑛为鼻祖。是生士原。入 本朝官直提学。至郡守 赠都承旨讳仁继号月峰。享俎豆。曾祖讳汉翊宣教郎。祖讳师锡有文行。考讳奎瑞。以恬雅称。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1H 页
妣义城金氏。西溪聃寿后。以 景庙壬寅正月日生公于尚州之蚁谷里。姿容端紧有精彩。识度英敏。六岁见女奴夜偷藏物。低声谓欲执者曰若尔则是暴其恶也。不若使自觉而走。尝游川上。见群儿采薪不能负。使束浮于水。待流下取之。又尝夜独行。有人张目直前。公知其欲试己。颜色自如曰吾已知之。尔敢尔耶。七岁遭母夫人丧。哀毁哭泣如成人。在先公侧不须臾离。或值其出则终日候诸门不去。八岁作始皇金人论。从祖可庵公曰大吾门者必此儿。既长笃学。经史子集。无不淹贯。十六擢乡解。庚申赋立春诗。有禹阴当惜。汤盘是浴之语。清台权僖靖公叹曰此传后文也。辛酉中生员。翌年魁泮宫亲试。 上见其于多士中。仪表步趋有特异者。 命进前执手问时政得失。公条对甚悉。癸亥赴庭试。选补承文院。甲子以堂后入侍。有一相臣欲借笔。公不与曰此笔非史官不可用。尝于政院见洪奉朝贺凤汉当户坐。不许人经过。公徐谓曰相公当路。防塞后进耶。洪逊谢而避。乙丑拜 崇陵别检。丙寅赴重试。有人以方在要津者意。来言其欲见而曰见则有力。公谢曰士而媚灶可乎。其人色沮而退。是年以 特旨除连原丞。公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1L 页
蠲驿贡半以纾其力。戊辰升典籍。以兼史入侍。 上谓相臣元景夏曰是以若干年释褐。而其文学自足如此。真可谓及第矣。己巳迁礼曹佐郎。又迁兵曹。癸酉出为庆尚都事。 朝廷命考覈道内田结。簿牒云委。公剖决如流。讼无或枉。事辄中理。观察使尹公惊曰何其神也。甲戌以兵郎入侍。 上曰予欲一用尔。今登科十馀年矣。因诵公科制数句曰予至今不忘。又教曰此人甚紧确。一日 上问伏羲神农蛇身牛首之说。筵臣对皆不当。公曰神圣之状。有异于众。且如汉高之龙颜。唐宗之凤姿皆是也。是必额上有日月角分明。四体有文章著见。故史氏类记之如彼耳。上颔之曰此言是也。丙子移直讲。丁丑又以 特旨监昌宁县。县才经荐歉。民不聊生。公博询周咨。锄栉弊瘼。大率主以仁爱。济以严明。行之数月。阖境得苏。是时当该方伯创设漕仓于密阳。令下道春漕秋纳于此。其费耗至不可堪。公移书言宜革者凡十六。伯终不肯。公乃申诸庙堂竟得请。下道民皆至今称颂焉。又有僧南鹏者。以邑氓挟权数。历抵卿相。恣行不法。一守令按治其罪。反见罢。自此莫敢谁何。公至即致之狱。有柄相书救而不答。竟杖杀之。先是县有甲。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2H 页
以金要妾于乙。乙以女许。及昏见甲老且丑。心厌之。利其金姑使与寝而潜杀之。诈为甲因作游观行。书抵甲之子。及过期不归。其子始疑之。号泣迹其父不得。遂告于官。官按之亦无验。因成疑案者久。公钩得乙之奸。索尸还之。有一商宿于店。失其金。迹之盗盖斫竹篱而出。商以其状告。公曰凡斫竹者。自外则其尖在外。自内则其尖在内。使视之。果在内。遂捉致店主。一问而服。索金归之。一日有持斧者猝至。公入见则其人故张目掀髯作威怒容。公笑曰君子仪乃若是乎。其人即改容而夜驰去。盖试公也。草溪有廉氏女被人诬。讼冤于官。官使卒曳出之。卒执其手。女拔刀剥手而死。 朝廷遣使按覈之。监司右讼官曰女之死。非出于贞。公适在座。正色曰人所恶莫如死。非贞而能之乎。若公之言。其何以劝世。监司乃悟。使亦以实闻。廉遂得伸其冤。以接慰官飨倭于莱府。倭望见叉拜曰必有德君子。既竣事因径归。民闻之追至密阳。遮道泣挽不听去。公乃夜发而归。昌人为立石寓其思。秋拜兵曹佐郎。辛巳丁忧。毁屡绝得苏。壬午拜正言。还呈教旨。制阕拜京畿都事。乙酉拜持平。趋召至中路疏辞。因陈匡君语三条。略曰今 圣寿已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2L 页
高。天颜非昔矣。而事系微细者。亦莫不留在 圣念。以损冲和静密之气象。非所以建立大本。顺成至治之意。伏愿 殿下法乾坤简易之功。收穆清宁谧之效焉。又曰近者言路不通。噤嘿日甚。一名官论覈一守令驳击。亦且无闻焉。则衮职有阙。谁能补之。朝纲渐颓。谁能振之。伏愿 殿下务开容谏之路。以致尽言之道焉。又曰太学者首善之地。而曩岁青衿至被府隶之曳出。前冬多士又见暮夜之奔迸。使儒生诚有可罪之端。则自有应施之罚。而以 圣上爱士之德。有此过中之举。儒生纵不足惜。其柰太学之重何哉。伏愿 殿下特思以宁之休。益务培养之方焉。 上下批曰尔以若干年释褐。不负乃祖匡君。予甚嘉之。所陈三条。其一于予药石。可不勉焉。其二诚若尔言。若有翕受之量。岂无謇谔之风。宜自猛省。其三予已无孜孜扶植之效。儒岂有济济贤关之美。览尔章。予心腼然。岂曰事往而忽哉。当益勉焉。八月拜吏曹佐郎不赴。丙戌拜掌令 。上曰高裕曾见其无须。今予望八。尚不更见。莫知其须之有无也。岭人固执。予甚嘉之。然君臣之分。无所逃于霄壤。顷者半途而回。极为寒心。不可任其慢蹇。特施罢职之典。已而叙拜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3H 页
掌乐正。丁亥又拜掌令。赴召入侍。 上命进前。顾谓相臣徐志修曰此人老耶。予目昏未之辨也。因叹曰予之知尔。忽已二十馀年矣。公对曰前者 圣批有不负乃祖之教。臣之祖先。既无勋烈于 列朝。而似此 圣教。有踰私分。臣诚惶蹙。 上良久曰然乎。有大臣继达曰某言是也。然其六世祖臣仁继位虽未显。其名行为士林矜式。 上曰然矣。盖 上认为文烈公高敬命之后而有此教。故至是白之。己丑又拜掌令。疏论天理人欲未发已发涵养之意。及名分纪纲等。旨意剀切。克尽纳约之方。 上嘉纳之。辛卯拜军资监正。癸巳 上将拣可东宫弼善者。大臣以公对。遂拜焉。寻移司谏院献纳。乙未拜司仆寺正。丙申英庙升遐。 正庙即祚。拜掌乐正司仆正兼 英庙实录郎厅。丁酉掌湖右试士。又拜司仆正。以司谏擢拜同副承旨。 上自在东宫。已闻公名。入侍之日。 眷注隆重。戊戌冬拜安州牧使。安地近边塞。其民羯夷不驯。至或兄弟相讼。公感之以诚信。谕之以孝友。未几得其悦服从化。万历间梧里李公莅此州。捐官田种民桑使蚕。后因废。公踵修之以利民。又有其所设惠民库民户钱等。本以利民。而官饕吏奸。反病民。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3L 页
公悉革复之。民为之语曰古有李公。今有我公。本府例供兵使。兵使金相玉贪猾。所徵索饮食帐御多踰滥。公动辄裁抑之。出入时百炬亦定给数炬。所欲筑沿江堤。又以妨农执不可。相玉发怒出不逊语。公即治簿决意归。得其摧谢乃止。又为民永蠲渔户纳半。除屯田税。申上司损虚户八千。安民皆鼓舞。明年闻长子丧将还。民数百日守官门。以遏其行。公乃夜驰发到肃川。民追至执轿杠以返之者三。至其终不可遏。则送于数百里外。或有望见而流涕者。公素清羸。只有二子。先已丧其季。至是大伤恸。病遂作。行到闻庆县而卒。即己亥七月二十七日也。享年五十八。远近闻者莫不嗟惜曰天之报公乃如是耶。用其年十月葬于州之桧山负子原。公未尝以经术自标。而动静云为。不违于礼。举一生心迹。无愧古人。其非有默识而实践之者。其能然乎。盖其机警颖发得于天。而辅之以文学之懿。平居言笑乐易。不治边幅。风流酣畅。和气袭人。而及其遇事物裁义理。则瞥然之间。析缕破竹。其分数之明。措处之精。虽庖丁之理解。郢人之鼻斲。亦莫之过也。又其秉直道守正见。利害祸福。不得以动挠者。实有万牛难回之力。故世之号强辨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4H 页
自用。气压流辈者。一见公容仪。而听辞令观行事。不觉惝然自失。若公岂不诚出天之异材。绝伦之利器也哉。夷考其内外之行。则事亲养志体备至。无论居官处家。不畜私财。虽微细物。必禀而后用。及其有疾病。竭力侍护。日夜祷天。忽于似梦非梦之际。有人告尔莫忧药且至。果有持当剂而来者。试之即效。又尝以亲癠冒夜寻医。虑医拒以夜黑。备火具即明烛以进。医服其诚敏。姊妹二人贫无以为生。公亦贫甚。而率置比屋。饥饱寒暖与之同。有薄田若干亩。而及秋方熟则三家持筐筥迭取之。见者不知其为谁田也。家庭之内。一于雍穆。子弟侍侧。未尝有声色之遽。婢仆有罪。亦未尝有鞭扑之加。律己清严。接人忠恕。少尝读书。村舍有一少艾。乘夜纳媚。公据理峻责之。居官之日。屏远声妓。非有上客在座则丝竹粉黛。不列于前。平生不治产业。家人以饥寒为忧。则晓之曰是分也。尝于曦阳山下买一区田。为终老计。所掌人潜卖之。公闻即烧其券。待如旧。或有言人过失者则辄止之曰乌有是。恐传者误耳。登科四十年。入而奏对则指陈委曲。规讽宛转。其得 眷注被宠遇。非止一再。而素坚难进之操。特励不挠之志。玉署清班。公议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4L 页
惟均。而终为不悦者所尼。银台迩列。 上意方属。而亦惟勇退之是为。以公平日匡君之术。未能尽达于经席之上。出而莅民则规度久远。不事姑息。要在使吏民俱便。邑有冤狱。累年不决。公一阅文案。辄得其情伪。有孝行节义者。必搜问而奖褒之。盖仁明之泽。浃人肌服人心。故及其解绶而归也。如昌民不但立碑以颂之。每当公生朝。必送人问起居。以至没世。夫以公抱负才器。向使得处于方岳之任。以夹辅 圣明之治者。岂下于陶荆州柳河东。而天不慭遗。此亦莫之能焉。呜呼。是岂特吾党之无禄而然哉。方公之在世也。声满一国。下至都民辈。亦皆诵公之姓名。公殁之后。庙堂大臣欲得人材。与共国事者。深以九原之不可作为叹云。于是而公之为间世不易得之人。尤可见矣。配竺山全氏。佐郎光济女。无育。顺天金氏郡守圣钦女。仁淑有妇德。二男梦麟,梦根。梦麟一男益谦。二女黄献老李汇章。日益谦子彦弼。以其先人意奉遗事乞为状。余盖累拜公而艳慕者也。遂不辞而序次如右。
全罗道观察使卧隐金公行状
公讳翰东字翰之姓金氏。其先义城人也。世系官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5H 页
俱载鹤阴公墓碣。鹤阴公讳景泌。官兵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即公之皇考也。妣 赠贞夫人西原郑氏。贞简公琢之六世孙士人周贤女。以 英庙庚申五月日生公于永嘉之海底里。姿状丰秀。警悟绝人。五六岁能属文。读生文如熟。未十岁连遭考妣丧。持服哀毁如成人。事仲父知县公如父。不违矩度。受曾史至成汤放桀。辄掩卷却坐曰天下有大变。又尝问孤字义。知为幼无父之称。因泣下。未成童。知县公以登千万丈高峰。忆千万古英雄。命题作古风。挥笔成百句。词藻灿然。自是隶程文。踔厉疾捷场屋藉甚。癸未中司马。辛丑冬除 敬寝郎。甲辰夏迁中部奉事。冬升平市直长。丙午升尚衣主簿。即移司宪府监察。丁未魁人日 制。直付 殿试。己酉春始唱第。寻除成均馆典籍。因移兵曹佐郎。以先公莅是职。丧归不忍复莅。不肃焉。八月 上下询岭南人才谁当为最。右相蔡公济恭以公对。 上曰向见其人。已知不草草。今欲更见。承旨报岭伯使起送可也。公以白衣趋 召为嫌。而时值 永祜园迁厝。不得已赴焉。十月拜司宪府持平。庚戌四月除司谏院正言。六月除弘文馆副校理。公以 特除辞不允。七月蒙召对。讲贞观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5L 页
政要李大亮章曰。大亮以藩臣。密表进谏。诚非易事。然使之能谏者。以太宗从谏之美也。伏愿省念焉。 上可之。九月移修撰。十一月还校理。辛亥正月除修撰。五月除副校理。皆旋递。六月又除副校理。因次对入侍。 上顾语大臣曰岭人纯直。不易其所守。此俗可嘉。予于此儒臣。深有所期待。因传曰曾见岭人某某至宰列。而是当出其右。虽铨任可堪。速拟应教可也。因出为咸镜道掌试官。未复 命除副修撰。十月又除。适引嫌辞递归。十一月除献纳。从县道上疏辞。兼陈荒年籴政烦苛。民生流离之苦。 上嘉纳之。十二月连除馆职。壬子正月又赴 召。差会试试官。试毕入直。以事递归。四月又再除修撰赴 召。时星汉疏逼 景慕宫语至凶。公约本道搢绅章甫。合疏共讨。及治疏将上。太学不许谨悉。喉院又以无谨悉阻搪。公上短章陈其状。即 命捧入。又命搢绅章甫同入侍。又 命儒臣数人升殿听教。公以班首。率疏儒上 殿。遂承十行哀痛之批。翌日除修撰。违牌罢职。五月岭疏又上而终未蒙 允。方拟三疏之际。以前望又除修撰。时适值 皇坛望拜礼隔宵。而玉堂阙员。黾勉出肃参陪班。即陈疏径出。略曰臣之情势。必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6H 页
自托于章甫之末者。欲以士论为重。而不以官职自居也。岭中人士虽疏贱。所秉者百世之大义。所言者一国之公论。章甫首发而搢绅联参。则臣亦疏中人也。义理未伸。何敢以官爵承膺乎。且伏念千里踰岭。相率沥血。未蒙 允俞。而臣独供职。道理分义。俱所不敢也。因违牌蒙罢。自政院急传 下教曰。前玉堂金翰东之径出。闻由于岭儒之尚不下去云。何以加于再疏后言乎。圆胪方趾之教。已悉于前批。而今此申申。寔出于待士之意。金翰东虽在罢散中。使之冠带常仕。疏首李㙖招致政院。以此下教。传之岭儒。必当日捲归矣。翌晓承 命入侍。 上教曰诸儒留欲何为。公对曰 圣教至此。故诸儒虽不敢久留。而愿少须臾无归。过 斋日后去就云矣。 上悽然曰不得不更谕一番矣。予于此事。岂有一毫不诚而然哉。自有极难处之端。诚难如诸儒期望之意耳。甲申春有 先朝手教。予亦有仰对者。义理本自如日月。而今日之大明。实亦岭儒之功也。公对曰小臣亲承谕旨。犹为疑晦。况遐远儒生。何以详知。所以掩抑而不忍遽归也。 上曰诸儒可归。而汝则不可归矣。公对曰诸儒退归之日。亦当同归矣。 上又教曰须以教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6L 页
意出语诸儒。使之速归。公又对曰虽百般晓谕。终始如一。臣无以仰达矣。既退政院以 筵教书问诸儒去就。公答书略曰当初所以一道同心。千里裹足者。谓可以伸百世之义理。忱诚浅薄。未蒙 允俞。群情抑郁。咸愿少须臾无归。此则翰东之所已告达者也。最是下给粮米一事。实非义分之所敢当。方聚首惶懔。罔知攸措矣。盖自 上给粮于疏儒。而疏儒不受。上教严重。辞受固难。故并陈之。俄有粮米还收之命。是日除副校理。承命入侍。 上教曰今则义理既明。岭儒不必留。俄筵有左相所奏。出问大臣。详传于诸生可也。盖蔡相所奏有曰 圣教中 先大王追悔一句。即辨 睿诬之大关捩。岭儒抱此而归。志愿毕矣。请以今日哀痛之教。颁示八方。 上可其奏。故有是教也。翌日又自政院命公誊出去昨日下教。又誊一本使给诸儒。公遂退与疏儒寝三疏议。以 上面教不得与诸儒归。以诗饯别曰恻怆丝纶傍有鬼。肃清宫禁夜无人。东方百世知君父。北面 三朝几搢绅。俄除南学教授。六月升掌令。旋拜副应教。寻移太常正。旋除副应教。九月升拜同副承旨。违牌递。寻又连除同副。并因事递。复除同副。时岭儒以五月 圣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7H 页
教。藏于安东校宫。校长安宠纵其徒。蹴破奉 教匮。驱逐诸儒。儒呈本营。营查乖实。公疏辞尾及安宠事而劾之。 上严教岭伯施宠窜配之典。冬又除同副。癸丑正月。由同副升右副。以在外递。三月除同副移右副。四月连除同右副。五月趋 召见递。旋除同副。出肃捧入蔡相疏。疏即复申大义理者也。 上严教封还。因 教曰岭俗纯善。见识秉守。必异于流俗。似能知予苦心矣。岭南则专委同副。须以此意。相与晓谕。俾各洞知可也。右相金钟秀大言领相疏语之非。至以凶逆目之。因斥公捧疏之失。 上曰该房欲为处分。而于领相有欲入闭门之嫌。故姑置之矣。公遂陈疏径出。六月除左副。俄移兵曹参议。又还右副。以伴直交递。降为同副。 上特教曰同副老矣。处暑前其毋入直。冬又除右副。甲寅正月除顺天府使。顺州钜以剧。素称弊邑。公到即蠲除海役。时值大无。捐俸金设赈。一境赖活。严戢奸胥。豪民不法者数事及由还。绣衣郑晚锡受其嗾。诬启论罢。 上不允。特教促还。不得已还任。乙卯冬以承旨递还。丙辰正月连除同右副。因坐次单添书升左承旨。二月除右承旨。三月又除。五月再除左副。六月再除左承旨。皆旋递。而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7L 页
特下 召。遂承 命还朝。旋除右承旨。七月连除承旨。旋移兵议。寻还左副入侍。 上问文贞公所撰续纲目曾进览印刊见之乎。公对曰未也。 上又问文贞院号曰文贞极是韪人。私家誊本之刊。岂不以是乎。因命所印二本一赐本院一赐公。而竟寝不行。八月除左承旨。旋除右兼尚衣提调。十月除大司谏。疏陈时弊。略曰恭惟我 殿下躬行俭德。率励群工。将以风动一世。而功化所及。一切相反。奢侈之俗。日滋月盛。上自公卿下至匹庶。转相慕效。举世靡丽。于是乎贪官污吏之掊克生灵。以自封殖者。辄皆藉卖权贵。以诳愚俗。臣恐 殿下淬励之志。久而或懈。奋发之气。渐不如初。卒莫能允升于大猷也。又曰自古为国尽节之士。能轻爵禄重名义。自任以天下之重。故不以温饱为意。而今之所谓处清要者。未闻有一个恬雅之守。东华软尘。逐逐汩汩。一经腴藩。富埒陶猗。按使而行贩买之术。牧守而效吏胥之奸。转换谷簿。孳孳为利。此我 殿下端本出治之功有所未至而然也。试于乙夜危坐之际。惕然提警。湛然澄澈。则万理毕照。物无遁形。凡今日救药之方。灼然可见也。又曰刑狱审理之政。是 殿下苦心至德之所在。而牧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8H 页
民之官。乃敢恣行威怒。滥杀无辜。诸路皆然。而岭南尤甚。此党论坏之也。苟其趋向不同则文致其罪。阴售厉虐。噫。无辜之士。遇酷吏之嗜杀而枉陨性命。有罪之守宰。遭 殿下之恤刑而得保安逸。同仁一视之中。岂容有幸不幸之异哉。又曰铨选之法。国之大政。 殿下以革旧习改旧观为务。夙夜严恭。董正群下。而任其事者不能仰体 圣念。黜陟或欠称停。激扬不厌人心。若使一任泄泄。窃恐世道朝象。无丕变之日。今宜申加饬励。以懋远图也。又曰朱子曰帝王之学。虽与韦布不同。其所以讲明义理。存体应用则一也。夫义理之在天地间。如饮食裘褐。而只缘讲习无渐。真妄相浑。不能致吾知于高明之域。而卒无以立大本而行达道也。是以古之圣贤。必汲汲于讲明。而为修齐治平之本。夫经传义理之渊薮也。张横渠曰书所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朱子亦曰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此皆讲明之要法。而其于义理之源。庶可以尽之矣。又曰今之为士者。工声病争新巧。徒为速化之计。至于摄仪饬躬。不以为意。究厥弊俗。专由于蒙养之不端。礼教之不行。此朱子所以深致意于小学之教。而横渠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8L 页
教人以礼为先。亦以是也。夫小学即大学之根基。而童稚讲习。方无捍格之患。故昔我 先大王眷眷乎培养之教。而惟是书为先。我 殿下亦尝遵而守之。申明讲规。今宜更敕有司。严立课条。内则使教官会讲于公廨。外则择其文望者为之塾师。不专尚乎句读之末。而隶之以应对进退之节。则其于治化。岂云小补哉。其馀台选之不清。 经筵之久旷。掖隶之恣横。均厅贸米。壮营积弊。复贡举抑躁竞。举乡饮成礼俗。首尾凡万馀言。 上优批曰尔言多实用之可采者。当随处而试之。仍命各道校院行乡饮礼。吏判沈焕之以公疏中论及铨选。引义违牌。 上严责之。公亦引嫌违牌数十次得递。十二月出为成川府使。丁巳五月除全罗监司。以荒岁迎送有弊。旋递仍本职。州有蓝田县。公因名思义。仿吕氏乡约设教条。俾行于坊曲。又因 朝令与儒生行乡饮礼。民喜曰不图弓马之乡。始见礼仪。戊午二月以承旨召还。三月除谏长。从县道陈疏。首言年凶民散。而以正军制均还谷严籍法。为救瘼之急务。中言明正学以惩邪说。慎通拟以严堤防。终言忠良子孙往拜北庭。归参 坛享。义理甚缺。请勿复差北使。以敦风教。右参赞金文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9H 页
淳自以忠良之孙。尝膺使命。上章发恚言。公亦控疏辞递。自四月至十二月。除左副者四。右承旨者三。左承旨者一。而皆病不能赴。己未春连除左承旨皆径递。四月又除前职。未及拜 命。上以前此屡召不来。命拿处。既就理即放。俄除左副入侍。 上曰承旨何经年坐递。公对曰岭俗以无职踰岭相戒。故虽承下谕。递报并至则其无职一也。所以不敢上来。分义虽甚惶懔。而先辈遗风。亦不敢毁坏也。 上笑曰予岂欲毁坏岭风也。但久不来故云耳。五月再除承旨。七月又除谏长。时正言任㸁疏斥李剡溪潜。至以贼称之。校理朴吉源当议蔡相谥时。突入擅断。谓忠字不可。故公陈疏略曰李潜事。 先大王当日临门敕教。恳恻严重。实是大义理关系处。其后四十馀年之间。无敢有更说道者。渠是何人。乃敢若是。请施刊改之典。故相臣之平生秉执。孰不知其为忠。而吉源乃以为惟沈奎鲁一人知之。此而不知则其可曰今日之臣子乎。请施窜配之典。 批下㸁依施。吉源以已经处分靳之。修撰一时流反劾公。被 上严教者再。时朝象溃裂。齮龁日甚。公遂尽载朝具而归。庚申二月特除侍讲院弼善。赴 召入对。讲孟子离娄首章。公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59L 页
进曰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盖先王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典章法度。于是乎备焉。遵而勿失则为治也易故也。今我 祖宗之法。即尧舜之法。而先儒言欲法尧舜。当法祖宗。亦孟子此章之意也。又曰天之方蹶以下。专就臣道上说责难之意。盖人主之为治。不能独运于上。必君臣同德。上下协恭而后。可以行尧舜之政也。又昼讲齐人有一妻一妾章。公进曰战国之时。阿谀苟顺之徒。得志横行。骄人于白日之下。由君子观之。其可羞可贱。有甚于墦间之乞。孟子此训。一以警流俗。一以警时君。向使时君因此开悟。枉道循人者退之。直道守己者进之。岂不能变其俗哉。此等处伏愿深省焉。又讲山木章。进曰章末所引。最是千古心学之指南。盖心体本静。岂有出入。而惟其外物所诱。走作无常。才有走作。不知所在。然其出非自内而出。舍之而亡也。其入非由外而入。操之则存也。操舍二字。特留神焉。 世子问圣人亦有夜气欤。公对曰圣人纯是浩气。不以昼夜而有加损。故曰圣人无夜气。夜气之说。当以众人论。又讲无惑乎王之不智章曰。章下程子之训。最是人主之龟鉴也。夫人主生长深宫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0H 页
之中。日进于左右者宦官宫妾而已。则其逢迎将顺。足以养成人主傲惰之习。为人主者诚能频接贤士。列于左右。论道讲学。则自然有涵养薰陶之益矣。今日 书筵特使读此章注者。臣不胜钦叹。而文义之外。窃有所怀。程子此训。盖亦宫官时也。我 邸下睿质夙就。讲筵日开。政延接贤士之时。而如臣愚鲁。备员而已。虽今人才不及古时。求之林下。岂无其人。伏愿延访而布列焉。 世子又问涵养当用何工。公对曰敬字最好。 邸下诚能此工夫则何有于成德哉。六月 正庙升遐。 当宁即位。八月除承旨。十一月进参 因山。制进挽词。辛酉二月除右承旨。四月除左副病不赴。七月除敦宁都正。八月递拜承旨。九月还都正。壬戌二月除左承旨。庚申以后时事大非。院相焕之用事。公无复当世念。遂卜筑于黄田山中。种菊莳竹。自号卧隐。客至惟以棋酒相娱。时洛下一知旧过公曰当今之时。虽义理上事。不必太露圭角。不尔恐有塞外之行。盖知柄臣意也。公厉声曰吾宁作塞外行。可忍为媕婀态乎。十月台臣郑彦仁果以公己未疏为罪案。又以 因山不参构诬。焕之素嫉公秉执。至是请曰他事勿论。只 因山不参。难逭重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0L 页
遂窜关北之明川。时公年老病痹。杜门久矣。送者皆涕洟。公略无几微色。怡然就道。处恶地如善。日以书史自娱。癸亥春因邦庆 特命放释。右相徐龙辅持不可。量移关东之歙谷。公曰比明川无异乡关。此亦天恩也。凡无聊不平之怀。一寓诸诗以自遣。时洪羲运依附权要。颇作威福。伯子熙益于鸣冤行。为之一见。公怒叱曰吾宁作岭海鬼。岂可藉力于臧氏子乎。甲子春判义禁。一时宰。以公己未疏时。其侄之反劾公。被 上谴。及于其先。深衔之。至是谓郑彦仁驳公疏。误以己未为甲寅。请釐正年条。实所以重其案而修前郤也。 上教曰其子累鸣冤。可知其冤也。乙丑特 命还。仍命叙用。公栖迟林泉。养痾自遣。壁上题商山紫芝歌和诗以寄意焉。己巳伯胤赴省试遘痘殁。公举数声哭而止。榇归拊而呼者三而已。其妇翁权上舍思晦悼甚不忍来见。公贻书勉之曰我且耐过。公何过焉。邀与相慰。不复大戚。然素有脾膈之病。又中伤于塞外风霜。遂转辗沉铄。以辛未五月日考终于寝。享年七十二。十一月葬于春阳面鞍岘负坎原。士林会者数百人。讣闻自 上遣官吊祭如仪。公天资卓荦。志节高亢。刚果而子谅。英迈而谨厚。昂昂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1H 页
乎其气槩也。烨烨乎其风采也。自少声望蔚然。先生长者便皆许交。所到莫不望风虚座。性嗜酒。每被酒谈论。披露性灵。风流动人。人无贤愚。随遇尽情。和气蔼然。见其有不是处。则亦质责不饶。旋复赐颜。人亦不甚怨之。平生以早失怙恃为至痛。遇丧馀号哭如袒括。又以贞夫人之丧。幼未持衰。当遭丧周甲。终其年若持心丧然。尝于成童时。叔父知县公宦游在京。贻书勉公以勤学体先之意。公终身佩服。考终后得其书于囊中。纸面如新。其怀简之诚有多如此。事二姊曲有情爱。远者侦便问讯。迨无虚月。近者省视如同闬。得旨味辄割送。事从父兄上舍公暨监役公如亲兄。日省候不废。视诸侄如子。训诲敕励。各尽其方。处门族恩意周至。而于孤煢者尤致意焉。值壬癸大侵。门族嗷嗷。公使人贷子母钱百馀缗。贸粟以救饥曰。早晚倘得一麾。吾且偿之。及为顺天。又加送百缗。贸谷别峙。为荒年不虞费。因令增其式。廓置田宅如范家故事。宗族至今赖之。捐俸置先代墓田。俾永香火之奉。外党之贫不能祀者。亦为之立庙置田。知旧求贷者。相继杂沓。而酬接如流。散累千金。后因财匮。家人欲徵之。公度贫不能偿者焚其券。其可偿者亦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1L 页
令勿促也。有贷数百缗者以垈券归之。公曰汝多子姓而俱在羁丱。若无此则无以嫁娶。待毕昏蓄力以偿之未晚也。聪敏绝人。顺俗健讼。或日至千数。远近书疏又堆案。而公目览讼牒。手执笺笔。笔翰如流。门无滞诉。答无留时。赠遗存问。殆遍一道。下至贱隶缁徒之可念者。亦无遗焉。急人之义。出于诚心。人有不虞事变。辄先人倡救。不以自己利害为趋舍。李台在简罪废身死。其亲知亦畏连累。莫肯往来。公以先公之丧。受恩于其家。将造吊。人多戒之。公曰吾不忍畏累而忘恩。遂往吊焉。平生俭约自守。幼而伶仃。长又三遭盆戚。家甚贫窭。橐饘屡空。人不堪其苦。而不沮不挫。处之泰然。筮仕初弊鞍具。至官达然后改之。而亦惟苟完而已。衣服不取华侈。在官次禁家僮衣苧布。厅妓着锦鞋甚严。解官归。戒家众勤于藨蓘曰。欲令子孙不失农家本色。常以常调自处。凡有除召。未尝无故坐违。然至关廉隅处。亦不苟趋。银台时 天眷隆洽。有拟铨之命。而公时适还乡。李台益运以 上意贻书促还者屡。而皆不赴。后以承旨赴 召。李曰令何不早来。公笑曰固将赴 召。令书尼之。李至今称叹。尝主试者屡矣。门子侄应举者亦多矣。而未尝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2H 页
以关节自累曰。吾不欲以父兄枉了子侄。伯胤将赴夏课。岭伯即公旧要也。请公得一书。公叱却曰纵使汝由此得高官。吾不为也。宦游京洛数十馀年。而公故之外。脱巾守馆。不曾浪迹追逐。壬子以后尤担负义理。一边图所以念念阐挥。永不负 先王恻怛之教。及时事一变。悲愤抑郁。往往扼腕蹶起。愤涕盈睫。方其寝疾。邻倅尹东寿来问。语及国事。公为之下泪。尹出语人曰令公之疾剧矣。炳炳丹忠犹如此。令人敬服。于人雅爱淳实。甚恶修饰边幅。尝戒子侄曰士君子志当高洁。不可苟慕非分。又曰人之浑厚固好。而太浑厚亦非嘉。则须稍存棱角。方可自守而正人。又曰士夫之为士夫。自有道理。徒文学不可。徒科宦不可。徒高谈不可。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然后可以为士夫。吾家素贫寒少宦达。而世之称之以士夫家者。以守得士夫规模也。近观家风不古。换作豪华相。甚可惧也。雅性有恒。日用攸为。常有节度。衽席向趾。不易故常。至疾革亦然。居常不喜著述。或有述作。惟以辞达理畅为主。有乞幽竁之文。辄牢谢曰自有玄晏。代斲血指。吾所羞也。有诗集疏劄若干卷藏于家。配真城李氏县监世德之女。文纯公八世孙。有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2L 页
女适士人郑燧。全州柳氏泰源之女。顺天金氏圣镒之女。襄景公承霔之后。有二男一女。男长即熙益。嗣子在钦。次熙复三男二女。长即在钦。馀幼。女适士人柳致翊。四男三女箕镇,家镇,鲁镇,馀幼。余于公生并一世。居又同道。艳闻公夙矣。公又谬眷于无似。当丙辰滥恩之降也。承 上问。奏对既过实。又欲与之一面。行至中路。病而还。余亦欲造门而老未能。盖精神之相映彻久矣。而方公之在世也。又约为昏姻。公之孙在钦。即余之孙女婿也。尤以公未及见成礼为恨。今者熙复以公从侄熙奋所撰遗事。属余为之状。感念存殁。益不胜后死之悲。遂撰次如右。以冀秉笔者之采释云尔。
弘文馆校理豹林金公行状
公讳熙稷字公叔。自号豹林。金氏出新罗敬顺王子锡。以其食采义城。因贯焉。其后有讳龙庇。以功德食镇民祠。又有讳用超。佐我 太祖录开国功。历累世至讳希参。官弘文校理。以德行著。号七峰。是生讳宇宏。弘文馆副提学。游陶山门。号开岩。两世俱享俎豆。又三世有讳秋吉。游吾先祖门。号鹤汀 赠天官小宰。是生讳声厚 赠太仆正。是生讳汝铎 赠天官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3H 页
右侍郎。是生讳景潚仆正。公有弟讳声久观察使。子汝键弘文修撰。子讳景瀗进士。是生讳虎东。寔为景潚后。即公考也。妣汉阳赵氏。玉川公德邻孙士人喜常女。以壬戌某月日生公。幼嶷然有异质。始以大人命治博士业。公不屑也。旋以病去。博涉经传子史。文词蔚然。及应举不以得失为念。一家长者求试文。辄制与之。尝隶业于小白山。吟一诗曰。晚踏青山路。东风醉袂垂。石留僧去后。花发客来时。眼大元无物。胸虚更觉奇。楼居近帝座。不敢浪吟诗。未几登第。即丁酉春也。既入堂后。庙堂诸公无论知不知。咸一辞称华国器也。人或贺之。不色喜焉。翌年夏行免新归。叹曰我家东冈翁。尝以免新比之昏夜乞哀。果然矣。居常敛迹。绝不与朝贵相识。甲辰为本院实官不赴。乙巳除 明陵别检。以僚嫌递。丙午三月除 孝陵别检。盖自 上三退望而以末拟蒙点。公不敢辞。就直无几日。有诗曰。千里高阳雨一犁。闲云无事渡前溪。诗愁暗共山光滴。归梦应随草色齐。老树阴边莺出谷。落花庭畔燕含泥。今朝始觉真机动。杯酒天涯强把提。遂弃归。庚戌夏除义盈库主簿。壬子春选入馆录。四月除修撰。时有柳星汉以柄臣爪牙。投疏有诬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3L 页
逼至凶语。公奋然上封事曰。彼星汉尝北面于 殿下之庭者。而敢以诪张馀习。忍为白地悖说。国无法则已。有则无将。不道之诛。宜亟加于此贼也。五月除副修撰。癸丑三月除修撰。四月除校理。甲寅三月除修撰。七月除海西掌试官。乙卯二月除副修撰。又除文兼宣传官。六月除司谏院献纳。寻移司宪府持平。八月除校理皆不赴。十月除副修撰。公谓累 召之下。不可不一谢。十一月入城。时星汉党李安默。疏侵岭疏事。左相俞彦镐又进劄显护星汉无所忌。 上虑朝著纷纷。设禁有言者抵罪。公未及肃。即上疏略曰。壬子义理。即撑天地亘万古毁灭不得者。一自设禁以后。莫不畏懦含默。渐就漫漶。噫。彼星汉之负犯何如也。罪关 宗社。愤切神人。而不意近日章劄之间。乃敢有张皇妆撰。营护而不忌者。臣实未知其故。而惩讨未严。驯致如此。一则设禁。二则设禁。臣生长岭土。讲服义理。区区秉执。断断无他。玆敢冒万死号吁焉。喉院以禁令不捧。遂违牌蒙递。翌日除校理。既拜 命。复申前疏之说。 上温批以答而靳俞音。即呈辞还乡。丙辰春连除修撰皆不赴。丁巳二月日。考终于家。享年五十六。讣出远近闻者。咸赍咨惜之。用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4H 页
其年某月日葬于虎坪负丙之原。从先兆也。配固城李氏左相原之后士人元绩女。淑婉勤慎。配君子无违德。宗党称之。一男在商。二女崔鸿羽进士,柳奎祚。在商六男重铢,馀幼。三女柳进汇,权载华,馀幼。柳奎祚一男。公天禀宏伟。器局峻整。风采言论。磊落慷慨。测之若吞云梦于胸中。望之若振羽翮于天外。其人品故自有不可及者。而擩染于诗礼之家。感发于圣贤之训。凡所以持己行事。皆卓卓有可纪者。其事母夫人。以蚤失所怙。益笃其孝。一承顺无违志。及遭丧为左右所持而不得割指。殁齿以为恨。忌日则哀号如袒括时。事季父如父。友姊妹并至。祭祀必预办需。丰约合宜。岁时省扫。不令人代。睦于亲戚。有不合意。必谆谆开晓。不以诃责加焉。见有一善。心诚爱好。若己有之。尤长于镇众。宗党有睽异。辄一言解之。取族女幼孤者。善视而妆归之。平生未尝留意产业。而义所当为则不计有无。每以不能置义田以活贫族。如范公故事为叹。宇量恢廓。与人争可否。始或牢执不回。而既知其非则立舍之。盖未尝苟同于俗。而亦不欲崖异于人。凡事惟其是焉。尝曰人生荣达。自有定分。非智力可求。自释褐后。官不调者十馀年。或戏曰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4L 页
朝家已物故君矣。公笑曰吾生于斯游于斯。虽谓之物故何关焉。盖公于免新时。有当路家子弟以本院先生。要与私觌而终不往。其人又问公归期。欲来见之。公谢姑无期。明日即归。其人大衔。后当柄用。绝不拟。人有举亦枳之。公之沉滞盖坐是。及拜 明陵别检。同僚与公有世嫌当避。公本不欲赴任。适会一宫人传政官语曰少缓赴任。当得好窠。盖为彼地也。公曰吾岂仰人息惨舒者。其翌遂肃 陵。其自 孝陵归后。以 特除久未递。知旧交勉以分义未安。公亦然之。将发又有人传时宰言曰某苟还仕。匪久当入瀛选。公曰吾若为是而往。是希进也。士可不自重其身乎。仍不赴。家贫饘粥或不继。鞍马仆从率弊而晏如也。待人接物。一以天真。无亲疏贵贱之间。岸韵冲逸。少饮辄醉。醉辄雅谑。有时与村翁野老相杂于渔钓歌咏之间。悠然有自得之趣。人为之语曰虽位跻卿相。不失布衣规模者必此人也。雅好山水。于葛川得一佳境。欲结茅送老而未及焉。平居乐成就人才。凡子弟后生必谆谆教诱。使有所立者多。呜呼。使公而寿。其所以敦礼俗激颓习振纪纲树风声。以补于家国者。当不止一二数。而不幸中道遽折。未究其志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5H 页
业。使楩楠豫樟之材。夜光明月之珠。不得施其巨厦清庙之用。而委翳埋没于穷山绝壑之中何哉。且其文辞炜烨。有足以赞襄 睿猷者。而今只有寂寥巾衍之藏。亦可悲矣。然最公之平生。虽以科目显于世。而乃其心则真所谓天放之野逸。而不可以爵禄拘之者也。其处世三四十年之间。荦然自立而无所愧于俯仰。毕竟浩然而归。又何憾焉。日在商以其从叔承宣君熙周所撰遗事。属余为之状。余固闻公之风而夙有慕者。遂不辞而撰次如右云。
赠朝奉大夫司宪府持平金公行状
公讳熙普字济仲姓金氏。其贯义城。自新罗敬顺王子锡受封始。高丽时太子詹事龙庇。有功德于民。邑人尚祠之。十一世有讳希参。历三司号七峰。以学行享川谷傍祠。子讳宇宏官至副提学号开岩。享涑水院。是生讳得可昌宁县监。以清白名。 赠司仆寺正。是生讳瑮进士副护军 赠左承旨。是生讳秋任 禧陵参奉。游吾先祖愚伏先生门。子讳声直。孙讳汝璜。曾孙讳景濂。玄孙讳国采生员。是为公考。妣载宁康氏有楷之女。南溪先生之孙。以 肃庙甲午六月五日生公。公生即有孝心。方饮乳。见母夫人病。即以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5L 页
手扶额而有忧色。不吮乳。虽饥不啼。人劝之吮则掉头而不从。病已乃吮之。及髫龄父母或笞之则泣已必笑。人问其故。对曰吾痛故泣。然痛则惩。不亦幸乎。是以笑。岁戊申叔父处士公将赴倡义阵。公时年十五。请替行。处士公不许。将潜行。会乱定不果行。父老咸啧啧曰昔木兰以子替父。此子尤贤矣。母夫人尝病左眼失明。公夙夜煎泣。至诚药治。得复瞭然。其以风咳在床褥者积岁。而侍护之节。靡所不曲尽。夏则扇枕使凉。将衽必先卧。引蚤蝎尽出。而后方易席请寝。冬则躬爨突以适其温煖。洞洞属属。一心惟在于亲。先公尝患毒痢症甚笃。甘旨皆不适口。惟思雉肉。公方泣求之而不能得。忽有一雉登庭树而鸣。惊喜投石。雉应手坠。遂以供。人以孝感称之。己未丁内艰。公哀毁踰制。勺水不入口者四日。既小祥犹不食菜果。墓在七里外。而日往哭。虽祁寒盛暑不避也。辛未丁外忧。哀毁亦如之。越三年五月初七日。以毒疠不胜丧。享年四十。葬于开口岩下向辛原。公天性笃厚。其孝亲既如此。替事叔父如父。叔父贫无衾。公以己衾进之。未几见烧。又制而进之。公则无衾以终身而不自恤。季氏尝发疽几死。公昼夜扶护。治药多秽恶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6H 页
物。无所不先尝。至为之口吮脓汁。方其危谻。中夜斋沐祷神天。竟得全活。及其丁外忧。伯氏又病革。公竭诚疗救而竟不救。则哀痛愈极。其卒也不但虐疠为也。天之不相孝子。乃至此哉。公德器涵弘。风仪庄重。儿时与同学筑坛树下而隶业焉。公立约曰不孝不友者出之。凌长侮类而废课者用上罚。在丑而争及谗朋造言者用中罚。言或鄙悖。行或狂奔者用下罚。约既定率而行之。同学皆敬惮之不敢忽。及长嗜学。行有馀力。未尝不对卷。而兀兀穷年也。于易尤所玩味。而旁通诸家术。盖将观变玩占而尽物理。以致其用者如此。顾殁于中年。志业不克遂。惜哉。至如治家之严而有法。友兄弟处宗党而曲尽其道。与夫临财廉与友信。人无不悦服者。则在公特常事。可略之也。配兴阳李氏生员麟至之女。月涧先生之玄孙。生二男一女。男达天,达义。女姜世济。达天嗣子鍊刚。达义四男长即鍊刚,次鍊健,鍊纯,鍊粹。二女金永祚,黄夏汉。姜世济一子肱钦。一女张夔燮。鍊刚一子尚诲。馀幼。日鍊粹持公弟持宪公所撰遗事来示曰。大父至行有若此者。往在 正庙己酉。道伯采乡议以闻。 特赠司宪府持平。愿执事为一言以状之。俾实迹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四 第 266L 页
传焉。余曰诺。天下莫尚者孝也。孰不乐道之。遂撰次如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