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x 页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行状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6H 页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行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弘文馆提学艺文馆提学蓝溪表先生行状。
先生讳沿沫字少游号蓝溪。新昌表氏。高丽閤门祇侯仁吕之后也。高祖讳光远官大夫。曾祖讳乙忠军器寺少尹。祖讳河温水监务。考讳继奉直郎尚州教授。妣主簿安某女。以 皇明宣德某年月日生先生。弱冠已以文行名世。从佔毕斋金先生游。得闻为己之学。自是益肆力于实工。操心饬躬。一以义礼。于同门士最为蔚然。所与交。道学则有金寒暄,郑一蠹两先生。文章则有曹梅溪,金濯缨诸君子。相切磋推许之。一时侪友皆以蓝溪先生称焉。事亲尽孝。愉婉奉养备至。及遭丧哀毁过人。送终无憾。时俗用隧道葬。如刍灵茅马金枢石室亦僭为之。又奉释氏教设七七斋。先生独非之。一遵朱子家礼而行之。时毕翁适宰咸阳。以先生孝行报营。期登闻。先生贻书毕翁。自陈无实。请还报牒。毕翁尤贤之。成化己丑中司马两试。壬辰登文科。即选拜检阅。丙申秋 上命徐四佳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6L 页
居正与政府吏曹及馆阁堂上。抄启读书文臣。赐暇山寺。名曰读书堂。先生与金颜乐,赵知足应选。佳辰令节。 特赐燕饮。时人荣之。丙午擢重试第一人。又以居丧尽礼闻。 命加一资。拜弘文馆应教直提学。未几升承政院承旨。又升嘉善同知中枢兼两馆提学。乔桐主戊午史狱起。毕翁被泉壤之祸。当时门徒并遭窜戮。先生杖流庆源卒焉。寿六十八。葬在咸昌立岩山某向原。配星山李氏。护军从林之女。生三男二女。男长准。次凭文科直提学。次冲俱无嗣。女郑允诚,姜浒 赠判书。先生学问醇朴。操履笃实。际 成庙盛时。昵侍 经幄。启沃献替。无非匡君为国之谟。而 弓剑遽遗。未克大施。乔桐主立。纵欲败度。尝出游江上。欲舟下龙山。先生抱楫争之曰。从陆安乘舟危。不可舍安从危。主不听。令篙师夺棹。而先生颠于水。主命负而出之。问曰何投江为。对曰臣欲下从怀王臣屈原。主怒曰尔果见屈原乎。曰臣见屈原。屈原赠臣一诗矣。曰何诗。曰其诗云我逢暗主投江死。君逢明主底事来。主笑而止。其以诙谐寓规讽。以悟回主心多类此云。尝于翰苑燕饮之日。牛肉之设。为 上所知。例以犯禁皆坐罢。自后见禁肉辄去之曰。不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7H 页
忍更犯法也。在玉署徐四佳撰东国通鉴。先生相其役。编摩纂述居多焉。所著诗文。濯缨以为善鸣国家之盛。足以振大雅高风。而逸不传惜哉。 中庙改玉。特赠吏曹参判。遣官致祭。士林妥灵而崇奉之。咸阳则有龟川书院。咸昌则有临湖书院。天之报施先生。其在此也欤。宗鲁尝读戊午党籍。得先生事一二。既又伏读 赐祭文。见其盛有所褒奖。有曰蔚乎儒林。如鸡群独鹤。扬于王庭。如秋天一鹗。而诸先辈称述之语。其见于国乘野史者亦不少。为之悲先生之冤而仰先生之风者夙矣。今者咸之儒。皆谓先生墓道既无志若铭。至如纪行之状。亦阙然焉。此可恨也。遂博采其散载于诸文字者。汇为一通。而属宗鲁一言。自惟眇末后生。何敢当是任。顾屡强而不舍。亦念托名状末。实与有荣焉。敢序次如右云。晋阳郑宗鲁谨状。
正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 谥文匡公虚白洪先生行状
先生讳贵达字兼善姓洪氏。其先中国人也。唐初有来居于南阳者。遂为东韩大姓。其后散居诸处。而在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7L 页
缶溪者。即先生贯也。丽有讳鸾始著显。至内侍讳文永移居尚州。子讳淳司宰监。子讳得禹 赠天官亚卿。子讳孝孙 赠夏官卿。配副司直安康卢缉之女。赠贞夫人。是为先生祖考若妣。而以先生贵追荣焉。正统戊午先生生于咸昌羊积里。幼有异质。聪明颖秀。既入学。自力不怠。家无书。从人借读。必成诵而还之。年十二闻天子北巡。慨然流涕曰。天下倒悬矣。识者异之。及长大肆力于经传百家。浸涵积累。无所不淹贯。而其志尤切于求道。潜心服膺。要必有诸己。为文章优游宏肆。以自适为宗。己卯解国子。辛巳对 亲策登第。主司得其券喜曰。他日传吾家衣钵者必此人也。徐文忠居正亦推以主文手。初试三馆职。历艺文馆奉教侍讲院说书。时 命才兼文武者为宣传官。先生膺焉。文兼之职昉于此。丁亥北关之役。先生佐元帅许忠贞琮。协筹整伍之功为多。事平超拜水部郎兼艺文应教。是选也惟将典文衡者膺之。转弘文校理。兼带如故。迁司宪府掌令。言事切直。一时疏劄。皆出先生手。递授成均馆司艺。铨部拟外授。徐文忠启洪某宜文翰职。不可出。特授弘文典翰。尝 筵侍请于燕閒时。夜对讲义。以为永规。 上嘉纳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8H 页
经席夜对。盖自先生始也。 上将幸松都。时相请以女乐随。先生入侍极言不可。 上愕然改容曰微尔言。几乎失矣。即命停之。后于正殿礼宴。亦命勿用女乐。以深有悟于先生之言也。俄升直提学。擢承政院都承旨。己亥秋观察湖西。以事递。寻特升嘉善阶。佐贰秋曹。移拜汉城右尹。时先生有第在南山下。就傍皋筑一亭。扁以虚白。而自号涵虚子。每公退幅巾藜杖。啸咏其中。萧然若遗世者。辛丑夏奉使贺千秋节。先是使行之过辽阳也。站惟给一日费。虽病淹雨滞。绝不复馈。宾旅坐窘甚。先生与书状申从濩。诉礼部请优得奏可。自后进朝者永赖焉。还到龙湾。闻贞夫人丧奔赴。甲辰除天官亚卿。进阶嘉义。出按关东。兴学校恤军民。公务之暇。游三日浦四仙亭。有留诗于石。邑人为刻置亭上。时判书公已老。先生请解职归觐。盖以国法方伯无越封例故也。 上特命带职而觐。乙巳秋递。再贰秋曹。为便养乞外尹庆州。己酉春以大司宪召还。上劄乞归养不允。三月丁判书公忧。前后丧皆庐墓三年。辛亥除服。构小屋于判书公墓西。名曰爱敬堂。以寓慕父母意。寻拜成均馆大司成。慨然以兴起斯文自任。因材命业。训励多方。远迩韦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8L 页
布闻风云集。愿一经指授者。动以百数。建白立香室于 圣殿傍。又立享官厅于尊经阁之北。而撰序记以揭之。时大提学缺。 上难其代。虚位有月。朝望咸属于先生。壬子春进阶资宪。以知中枢兼两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上劄请弘文馆学士勿拘年限。令制月课。且选其年少有才行者。分番赐暇读书。 上从之。转议政府右参赞。寻迁天官卿。兼带文衡如故。适有朝京之命。先生发素患风疾乞免。法司以惮避劾罢之。先生退闲于南山下。与一时朋旧欢饮赋诗。或投壶以为乐。见者不知其为公卿贵也。甲寅起拜地官卿兼同知 经筵春秋馆事。是年冬 成庙礼陟。以三都监提调。管护 玄宫事。燕山乙卯增秩正宪。上劄救斥佛儒生。夏王行人献臣来锡命。先生为远接使。王性峭峻少许可。见先生欣然若素交。其后遇东人必问先生起居。已而又拜右参赞。复兼大提学。俄升左参赞。兼带如故。戊午撰 成宗实录。夏史狱起。以先生久典文衡。知金驲孙史草而不为启闻。被勘左迁。寻以实录未毕。复文衡之职。秋兼知义禁府事。时主虐日甚。台谏以言事贬戮相继。己未先生上疏论拒谏累千言。其略曰臣闻亡身之事非一。而好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9H 页
色者必亡。亡国之事非一。而拒谏者必亡。治国犹治身也。血气一日不运则身危。言路一日不通则国殆。此必然之理也。又曰人主无所于屈。惟屈于台谏。屈而从其言。使治道高出百王。则所谓暂屈而永伸也。又谏其游畋。略曰近者内则雷雹示灾。外则戎狄搆患。宜上下交修。以弭灾消患为务。猎获虽曰奉 宗庙。今之被杀掳者。皆 先王先后之赤子也。赤子被杀掳。而子弟不之恤。顾欲以猎获致孝。则亲其享之乎。旧例开閤受讲。讲毕台谏先起论事。弘文馆继之。自馀入侍者必待顾问乃言。言之不甚力。诿以事体当然。先生独奋然曰人臣有怀必达。尽言无讳而已。吾不知事体为何物。每入侍必移晷论启。庚申又上劄请设备戎司。疏陈十一条。其一略曰人主一身。万物之宗。一心万化之原。未有身不修心不正而天下国家之理。百官万民之正者也。傅说之告高宗曰念终始典于学。言一念终始。常在于学也。诗人之颂成王曰学有缉熙于光明。言继续而光明之。无时间断也。 殿下春秋尚少。学问未遍。其于圣贤治心养性之要。或有所未至。此正日新又新。惟日不足之时也。古人云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19L 页
有来年。凡为学工夫。其急也如此。况人君之学乎。愿殿下以二帝三王存心出治之法为师。勤御 经筵。日复一日。继之以夜。无作无辍。积之以年。则自然圣学益高。治道益隆矣。其二略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此人情之常也。虽然天下之事。其始善者其终亦善。有其始而无其终者有矣。未有无其始而有其终者也。故古之人重谨始也。愿 殿下鉴善终之戒。敦谨始之道。日用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敬以作所。无敢豫怠。常若敌国外患将至于前。则子孙万世。苞桑之固。盘石之安。其道在此。其馀若广言路慎好尚。明赏罚忧兵额。择守令检使行。休军兵停营缮诸条。皆关宫禁秘事。而反复开讽。言言切直。主积不平已久。至是大怒。会有告先生间涉行私者。主即下其事。仍夺经筵大提学参赞等官。左授敌职。弘文馆启过微罚重。非所以待重臣。况文衡之任。非人人所宜据。请复之。主愈怒。癸亥出为京畿监司。有内嬖家数以非理干请。先生不听。遂搆谗于上。又以他事罗织。择恶地流于庆源。先生与家人诀曰。我以咸昌一田卒。致位卿相。成亦自我。败亦自我。亦复何恨。怡然就道。既而有戊午党人加罪之议。令逮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0H 页
付京狱。行到端川。承命官驰至。授一策书。先生开览。从容遂遇害。实弘治甲子六月二十二日也。时先生诸子俱配海岛。惟僮仆数人。稿葬其地。及 中庙改玉。 赠议政府左赞成。特致赙祭。太常谥曰文匡。诸子亦蒙放。遂得扶榇还乡。葬于判书公墓下亥坐之原。呜呼。先生以弘毅笃实之资。加之以淹博悠久之工。閒居燕处。必整襟危坐。俨若山峙。常目典训。夜以继昼。而平生用力。尤在于克祛己私。确然不以外物动。敬天畏人之意。无时或弛。充养既久。英华自著。渊渊乎其学问之邃也。郁郁乎其道德之光也。发而为文章。著而为事业。方其际遇 成庙。出入中外。论建施为。正大光明。常谓帝王之学。在于知所先后。而本之于身心。施之于有政。如斯而已。故前后陈戒。未尝不反复于斯。而必欲格君心措时务。盖以尧舜君民之责自任。虽如燕山淫虐之主。未尝以吾君不能。而必欲纳之于无过。引之以当道。其所以启沃陈闭者。有如事明君谊辟者之为。曾不知刀钜鼎镬之在前也。是其蔼然忠爱之意。至诚恻怛之心。实本于平日所养之深。所积之厚。纯粹白直。无非从道义中流出来。而先生造诣之高。于此尤可见矣。岂特持正论。面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0L 页
折廷争。以取窜殛之祸。为其大节而已哉。先生与金佔毕,曹梅溪,成慵斋为道义交。时以四君子称。尝与成伣权健承 命撰历代明鉴与序文以进。大要主劝戒裨益治道焉。当祈户部顺奉诏而来也。与徐文忠相唱酬。祈欲以多穷之。作登楼赋六十馀韵。先生代文忠立次之。祈赞赏良久。世之求碑碣题识者。皆归先生门。得一语莫不以为荣焉。然斯则先生之馀事也。先祖文庄公尝序先生遗集曰为 成庙之名卿易。为废朝之直臣难。为黼黻之文章易。为朴实之谏说难。此固为百世之定论。而若其所以难者则其一本于道德。又安可诬也。先生事亲爱敬兼至。承顺怡悦。温凊滫瀡。靡不曲尽。而丧致哀祭尽诚。无或有憾。笃于兄弟。与之友于如手足。姊妹之子穷无归者。馆于家而嫁娶之。治家有法。门庭肃然。性和而有容。人无贤不肖接之谆谆。至或以非义干之。截然不顾焉。配贞敬夫人商山金氏。洛城君先致之后。司正淑贞之女。贤而有妇道。配君子无违德。甲子四月卒。有五男二女。男长彦弼有能诗声。早夭无后。次彦升县监。有二子复昌,复明。己酉之变。俱冤死得伸。次彦邦弘文博士。有二子琬将仕郎。琰早夭。次彦忠弘文校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1H 页
理号寓庵。有三子皆早夭。次彦国参奉。有一子景参荫补司果。即奉先生祀者也。女高克亨奉事,柳喜清参奉。景参有二子长德禄荫补司正。次德禧荫补司勇。司正子镐官大司谏。大司谏子汝河官司谏 赠副提学。子相文参奉。相民翊卫。相勋通德郎。司勇子礼约司勇。守约将仕郎。好约察访。礼约子汝量。守约子河量有学行。好约子浚量。汝量子克己。河量子克家。浚量子克仁。馀不录。万历戊子。士林立临湖书院以先生入享焉。乃者院儒以先生行状之尚阙。属宗鲁役焉。自惟晚生小子。何敢当是任。顾其敦迫甚切。且在外裔之末。义亦有不容辞者。遂为之备采家乘国史与碑铭所载。谨以芜语就加序次如右。虽不足以阐扬盛德之万一。然以寓夫区区景慕之私则或庶几云尔。
赠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行通德郎弘文馆校理桐溪权先生行状
先生讳达手字通之号桐溪。姓权氏。安东人。高丽太师幸之后也。高祖讳允均工曹典书。曾祖讳恢郡事赠吏曹参议。始卜居于咸昌。祖讳有顺牧使 赠吏曹参判。考讳琳县监 赠吏曹判书。妣延安李氏。判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1L 页
书补丁之女。成化己丑某月日先生生。幼有大志。卓荦不群。未弱冠文名大振。患时辈业举者掇拾陈腐。力为古文。赋祖杨马。诗取建安。每所作出。后生争传诵之。所与友者。皆一代名流。如李容斋择之,金提学仁老,朴挹翠仲说,郑虚庵淳夫其尤也。 成庙己酉。与伯氏大宪公俱登司马。先生兼两试。壬子登第。即补艺文馆检阅。当是时 上锐意文治。专尚儒术。妙选文学之士。肄业于龙山读书堂。先生与金濯缨诸贤同膺其选。士林荣之。历司谏院正言,弘文馆修撰,吏曹佐郎。又升正郎。未几 成庙宾天。燕山袭位。先生时在 经幄。以书状朝天者再。寻丁内艰。与伯氏庐墓三年。服阕复入弘文馆为校理。甲子以母妃尹氏废死。归罪于 先朝宫人。又极其徽号。将欲追崇。下百官议。酗怒方炽。忤旨者辄遭害。尸积于街。满廷恟惧。莫敢立异。合言惟上意。先生独奋然曰何可靳吾命阿顺。负 先王灵。持不可。同列义其言皆如之。主大怒皆杖流。先生配龙宫。居半岁并逮捕。将摘倡言者极法之。皆傍推先死。剖发朽壤以苟免。先生独自引伏。不为负亡僚自活计。奋笔书供曰不肖臣达手敢为之。供毕颜色不变。与之酒立尽吸。就刑如平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2H 页
常。即甲子十二月初二日也。在系时。有一台员亦以先发具铁锁在傍。狱吏哀之曰与其两死。宁归之一而一生之为愈。其人然之。更言玉堂先于台。先生张目熟视曰某乎某乎。尔果后我而为之者乎。其就决案也。同囚有变辞而求免者。先生责之曰汝心何不正若是。先是先生见日下白气亘空。语人曰我其死矣。及被祸之前夕。谓狱中人曰凡人远行。必有祖送之事。我明将行矣。诸君何不相送。因酌酒而饮之。举止阳阳然。于乎壮哉。非先生贞忠直气得之于天。而平日熊鱼之辨素定于中。其视死如归。岂若是烈乎。先生天姿瑰玮。襟度畅达。与人披豁天真。笑语侃侃。持论謇谔。未尝枉己而循物。文章志业。蔚为一时最。若使遭 成庙初年盛际。则其被宠擢而展布焉者。为如何哉。而不幸恩遇方隆。 弓剑遽遗。因值群贤阳九之会。毕竟树立只得躬办一死。而树风声于百代。又其遗文并逸于祸变之际。玉堂论思之言。艺苑冠冕之作。无复可徵于今日。此志士仁人之所共于悒而绝叹者也。然赖先生擎天贯日之节。人皆知义重于生。而奋励激昂。苟遇当死之地。即白刃亦竞蹈之矣。斯其扶世教立人纪。又岂浅鲜也哉。 中庙改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2L 页
玉之初。 特赠都承旨。 命所在遣官致祭。而官其子孙。 宣庙庚寅士林享于县西黔岩书院。壬燹后重建于临湖以享之。配东莱郑氏监察继金之女。左参赞甲孙之曾孙。奉舅姑处妯娌。俱有礼则。及先生被祸。夫人在乡家。勺饮不入口。设位日三祭。昼夜哭不绝声。泪尽血继。既殆曰吾苟活至今者。欲及见良人之骨返此土也。返必以吾祔。又曰愿以良人之兄正郎公之儿。为良人后。言终而卒。事闻 赠淑夫人命旌闾。嗣子绍官府使。生二男二女。男长景龙生员。次景虎壬乱倡义。官至郡守。以扈从功 赠吏曹参判。生员生一男澍郡守。参判生一男淳县令。以原从功 赠吏曹判书。郡守无嗣。以判书第五男以亮为后。官县令。判书生五男。长以稷,次以益,次以悦都事。曾孙镜生员县监。戊申倡义。子圣河进士参奉。孙栯进士。其外多不能尽录。先生行状合有之久矣。而历数百馀载。尚阙如也。故院之诸章甫。合议欲追述之。今以属宗鲁。宗鲁作而对曰。先生之名。烂然如日星。其事迹之见于国乘及诸先辈文字者。俱章章焉。亦安用此为哉。况宗鲁以非其人。决不敢当。屡辞不一辞。而其意弥勤。玆敢就遗事叙次之。以为状云。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3H 页
赠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 经筵春秋馆事,艺文馆提学。行嘉靖大夫礼曹参判弘文馆提学仁川君谥襄靖公懒斋蔡先生行状。
先生讳寿字耆之姓蔡氏。仁川人。十二代祖讳慎徵仕高丽。用武功拜大将军。是生讳宝文事毅宗。以文章称。位至礼部尚书。历七代至典书讳贵河。丽亡与李朴两典书入杜门洞。号多义。是生军资少监讳泳。是生侍讲院左弼善 赠礼曹参议讳伦。是生南阳府使 赠吏曹参判追封邵成君讳申保。即先生考也。娶文化柳承顺之女。以 皇明正统己巳八月初八日生先生。幼颖秀异常。聪明绝人。及长豪迈不羁。就学数年。才学大进。佔毕斋见其文曰他日鸣世者必此子也。二十中司马。翌年擢甲科第一。即授监察。是举也先生连魁馆试及 殿试。国朝以来魁三场者。惟李樗轩石亨暨先生二人而已。时 成庙锐意文治。初置艺文馆。依集贤殿故事。妙简一时文学之士。先生首膺焉。拜修撰兼知制 教。越五年升校理。俄拜司宪府持平。以忠翊府都事迁吏曹正郎兼掌乐院佥正。还入艺文馆为应教。 赐暇读书。奖待隆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3L 页
重。人荣之比登瀛焉。戊戌又为应教。时任士洪为都承旨。先生察其奸邪。奋笔草疏。备陈其情状。 上始怒之。竟斥士洪于外。朝野快之。九月升典翰。十一月超拜同副承旨。先生以不次辞。 上御书褒勉之。转至左承旨。坐事当左迁。 命降授右副。本院启院中上下。礼分甚严。当递不当降。 上曰如蔡寿不可不在喉舌。卿等安知予意。不数月超拜都承旨。先生累辞。 上又降御札。至引古名臣以勉之。会有天变。先生入对极言得失。且曰丙子之狱多冤滥。罪不及孥。先王之典。况天道十年必变。宜有肆赦。以承天意。 上大感悟。疏放者数百人。先生雅爱山水。遂出游关东。遍观诸形胜。翛然有出尘之想。壬寅起为判决事。时大宪缺。 上即擢拜之。趣召入谕之曰。宪长须用慷慨人。予久知卿心。今特命之。毋太刚毋太柔。务执其中。仍 命近臣取金带带之。先生自以被不世之遇。益思尽言以报效。一日侍 经幄。先生启尹氏虽坐废。曾配至尊。今亵处闾阎。奉养亦窘。请别置一室。官给廪饩。 上震怒以为是取媚于元子也。 命鞫之。 天威方盛。事在不测。先生證据古今。辨对明切。上怒犹未解。命下禁府。已而赦之。犹夺职者数年。乙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4H 页
巳始西叙兼知 经筵。丙午又兼弘文提学。出为忠清道观察使。戊午拜汉城左尹。奉使如京贺圣节使。还迁成均馆大司成。己酉丁外忧。服阕除同枢。癸丑兼同 经筵义禁府事。甲寅以户曹参判遭内艰。丙辰又拜汉城左尹。是乔桐主二年也。先生见国事将非。不乐仕进。累求閒地。戊午史狱起。善类尽歼。先生知无可柰何。惟浮沉而已。己未拜礼曹参判。壬戌移刑曹。癸亥拜平安道观察使。秩未满以病辞。授西职。甲子搢绅祸作。追论先生为承旨时谚翻 大妃罪状尹庶人谤书。宣付史官为可罪。杖配丹城。时士洪复起用事。平日仇怨。必陷于死地。至有阖门遭祸者。人皆为先生惧。先生怡然不以为忧。虽在迁谪中。言笑自若。无异平日。未几放还。丙寅 中庙反正。当举义前一日。朴元宗等相议曰此间不可无蔡某。使武士邀之。如其不来。取其头来。先生女婿金勘知事急。而意其必不从。令其夫人托他事迎致。进酒至昏醉。因扶拥直到阙门。酒犹未醒。先生见庭火煌煌。而军声大振。始知为所误。大惊以手击地曰此岂敢为者乎。此岂敢为者乎。如是者再。及录靖国勋。封仁川君。先生叹曰年少际遇。食禄四十馀年。荣华已极。不去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4L 页
何为。遂尽室南下。居于咸宁之利安。即先生赘居之地也。宅西有断峰临流。颇有溪山之胜。搆小亭其上。扁曰快哉。日夕偃仰以自乐。时之贤士大夫皆慕称之。以为名遂身退。今世一人而已。越十年乙亥十一月初八日。先生无病而卒。盖先生于是年。题一诗于壁而有蓬莱顶上伴神仙之语。岂其有先知也欤。明年葬于县南外栗谷癸坐原。自 上特赠议政府左参赞谥襄靖。遣官致祭。至 肃庙辛未。士林啜享于临湖书院。先生性疏宕。与物无忤。平生好读书。虽疾病未尝释卷。为诗文操笔立就。而灿然成章。当时名文章相上下者无虑六七家。而其俊逸捷敏。为华国大手。每推于先生。至如山经地志。无不精该。虽海外异国。瞭然如亲见。其赴 皇京也。逢云南人崔瓛。历言其地山川形胜。道路远近。巘(一作瓛)大惊曰某山下。即吾所居也。未知大人何时历游。先生之博览强记。为远人所钦服又如是。呜呼。先生长柏府而有废妃给廪之启。都银台而有丙狱疏放之启。带应教而论士洪之奸状。其大节之卓荦。固震耀一世。而又有难于是者存焉。外高祖木斋洪先生尝曰给廪之启。知者可能也。疏放之启。仁者可能也。斥奸之疏。勇者可能也。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5H 页
乃若靖国时录勋。当日此举。出于顺天应人。带砺之盟。云台之画。赫赫然炤人耳目。顾懒斋则非其志也。故独超然远引。不曾以一毫功名为意。非懒斋则能若是乎。后欲知先生心事而有所谓尤难者。观于此亦可以徵矣。先生配贞夫人安东权氏。府使以顺之女。墓与先生同茔。有三男四女。男长胤权进士参奉。次绍权文科判书号拙斋。次承权进士。女长即金勘延昌府院君。次李承俭监役。次金安老。次李耔文科参赞号阴厓。参奉生四男。长无恤进士县监。次无逸生壮进士文科献纳号休庵。配食临湖。次无害,次无敌生员县监。判书生二男。长无彊进士别提。次无垠。俱无后。以弟承权子无怠为嗣。进士县监。进士生四男。长无竞,次即无怠,次无言,次无垢。无恤无嗣。以弟无敌第二子有根为后。官主簿 赠左承旨。无逸子有邻监察,有光佥正。无怠子有孚参奉 赠判决事,有喜壬乱倡义 赠判决事,有终亦倡义官直长。以外多不尽录。其中以节义显者曰泓。壬乱扈驾死贼。赠参判追封仁阳君。曰得沂丙子扈从沈阳。官别座赠执义号雩潭。曰以恒丙子斥和。官县监 赠吏判谥景宪号五峰。以孝行褒者曰之瀛。 赠庶尹旌闾。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5L 页
曰泂同枢 赠判书。以科宦著者曰之沇。文科府使。曰献徵文科弼善号愚轩。曰命宝文科正字。曰命运文科骑郎。曰天启参奉。曰得湖参奉。曰河徵生员主簿。曰命千荫别检。曰梦翼武科营将。先生之殁。距二百馀年而尚无述行之状。院儒相与议曰我先生文章风节。固在于国乘。传于野史。然凡前辈之有状古也。此不可已。遂汇为一录。而属宗鲁役焉。宗鲁以非其人屡辞不获命。谨撰次如右。盖亦以寓平日景行之思云尔。
嘉善大夫吏曹参判寒碧斋郑公行状
公讳锡坚字子健姓郑氏。寒碧其自号也。始举国子。成庙朝以俊良被召。历屡官出为比安,智礼,金山。所至吏畏民怀。或勒石歌之。选清白。入为南台。棘棘有谏臣风。成化癸巳。遣使贺千秋节。 上妙简书状。公首膺以行。佔毕金文简公饯之曰中国有赏音者。必知海外有斯人也。及归橐装萧然。惟 皇朝人韵语而已。甲午登上第。拜吏曹佐郎。有坚忮者在谏院文中之。左迁秋曹。已而入玉署。历修撰校理至应教。先是馆无丘史。出入则借于他司。公独不借。每以蜡牌皂卒。一导马前而后随一奴。公当中而高。状如山字。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6H 页
见者目笑之。号为山字官。同寀诸公戏问借一丘何害。而为山字官。公曰从卫背后事也。吾所不睹。借丘眼前事也。吾岂苟哉。吾宁作山字官。在三司十数稔。自两司亚长升同副承旨至左。又迁大司谏。有讆言涉内而云自谏院。 上震怒亲鞫。左右侍臣皆股栗。公不少沮。从容敛膝而言曰臣老矣。就彼栲必难全命。无罪杀臣。恐为 明朝之累。又曰臣出入迩列。不能辅导 圣主。有此过举。臣之罪也。 上遇公素异于众。为之改容而不之罪焉。屡转为诸曹参议。间出建节者一。及拜吏曹参判。公年已踰六十矣。力求退归。以庚申正月。考终于第。四方识与不识皆来吊。越三月葬于开宁五指山某向原。郑氏起于海州。大显于高丽。丽季有讳初。累殈巨盗。官至大将军。见时政紊。遁居崇善。即公高祖。曾祖讳允成生员。祖讳希彦赠户曹参议。考讳由恭端川训导。 赠吏曹参判。妣贞夫人沃川陆氏。配某氏祔公墓。有二女姜世卿,俞庆亿。庶子凫也。公气专而容肃。襮顺而里方。自少律己以小学。动有仪则。博通经史。强记绝伦。至于洛建诸书。皆如诵己言。与二兄铁坚,银坚。征迈不辍。寒暄,佔毕,梅溪诸贤。望门愿交。使节过者皆式。明于人伦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6L 页
鉴。尝谓从子新堂鹏曰此吾家玉树也。既命束脩于寒暄门。俾闻行己大方。又携入京师。授以性理书。提撕磨砻。终成大儒。当是时诸贤蔚兴。几乎有宋之淳熙。而信道直前。不戒贞厉。公甚忧之。戒新堂曰君子处世。虽不可诡随。而亦不可挨异流俗。为其所挤。盖虑夫东汉季也。其后果有三大密网。一时善类。皆被芟刈。或及泉壤。而新堂止于流窜。公屡典雄邑。又历名藩。而冰檗之操。终始如一。及其罢归。四壁萧然如旧。每春夏之交。命凫采乌藓以自给。尝有访公者驲而至。家前泽畔则在在地坟而草祛若耕锄然。异之诘吏。吏谩应曰某公近有乳猪。客拜公因语及之。公笑曰非真猪也。乃豚儿为耳。其贫如是。而常陶陶自适。略无外慕。故人尤贤之。论当世高士。必以寒碧斋为首。至于学问之精。造诣之深。则又有非人人之所能识。而立朝几年。位不称德。又无嫡子以世其家。而新堂亦早殁。平日之嘉言懿行。皆湮没而无传也。岂不惜哉。公之傍孙惟旭。持家状来示余。乞一言以阐其幽光。辞不获。遂为之叙次如右。
成均进士竹亭张公行状
公讳潜字浩源。竹亭其自号也。张氏世居玉山。丽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7H 页
讳金用。官三重大匡神虎卫上将军。后世至德宁尹安世,金海府使仲阳父子皆义不事二君。我 太祖以有邸旧。降御札屡徵。终不出。遗命并官衔不书碣。府使生 本朝掌令脩。掌令生丰储仓丞辅。丞生通赞孟储。通赞生忠顺卫嫡孙以孝闻。是为公皇考。妣和顺崔氏大司成士老之孙典护军汉忠之女。以弘治丁巳六月二十六日生公。公生有美质。性高洁孝顺。甫离襁褓。已不处污秽。母夫人疾。见其痛楚。常在侧啼号。不随群儿游戏。九岁丁忠顺公忧。哀毁服丧如成人。十二始读经传。皆为之手自净写。敛衽端坐而读之。无惰慢色。十六方伯亲试士本县。公作居魁。公以让长者曰序不敢乱。方伯伟其器量。十八游京师。就静庵赵先生学。与白休庵仁杰,成听松守琛结为四科友。明年从静庵于砥平之龙门寺病痘卧。闻崔氏丧。力疾冒雪而奔。庐墓终制。常见鼠污奠物。泣自责。有顷鼠自毙于床下。己卯静庵谪绫城。公往拜而归。及闻其卒。呜咽不食者三日。移卜幽居于凤颡洞深处。名其塘曰洗心。台曰啸咏。草屋竹篱。唯以书史自娱。甲申晦斋李先生知本县。礼重甚至曰竹亭主人。饱吃麦饭笋羹。读味圣贤书。一生清乐孰过焉。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7L 页
每衙罢杖屦临访。或亭或岩。与之讲劘经义。亹亹到夜分。有人题其岩曰二贤岩。其迎送之衢。又号为德衢云。嘉靖辛卯中进士。不待榜而归。邑宰致门贺。辞以永感而不受。外舅郑公为设宴邀之亦不赴。庚子夏旱。草疏论时弊十二条。将上之。旋闻退溪李先生以持平已达于 筵中。遂焚之。乙巳为伸静庵冤。与馆儒合疏。其略曰赵某以豪杰之才圣贤之学。感 先王不世之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徒知有君而不知有身。不幸谗言罔极。仓卒难辨。至于抱恨入地。是岂我 先王之意哉。伏愿 殿下洞烛而快雪之。未几 仁庙大渐。降复职之命。是年尹元衡等搆大狱。戕杀善类。延及者多。公遂称病归乡。因废举业。作小斋扁以逍遥。读书其中。乐而忘忧。绝口不谈时事。然每清宵皓月。抚琴悲歌。以舒慷慨之怀。壬子正月二十六日终于家。寿五十六。三月葬于县西北卯向原。公自少嗜学。常曰一日不对卷。鄙吝辄萌。清心之要。只在读书。虽以母夫人命从事科臼。而其所志不在于是。及得大贤为师。学业日益进。作进修警心等箴以自顾省。又尝命画工摸圣贤遗像揭座右。肃敬瞻仰。如在函丈閒。居常竟日危坐。以俯读仰思。日用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8H 页
行。动慕古人。伯氏殁其孤方幼。公常置膝下。不离须臾。出则使人襁负而前。卒致其成立。二弟贫甚。议设宗家祭田。公分自家臧获以与之。修姓谱以敦门族。揭学规以饬黉儒。创置乡约法与善恶籍。以峻好恶劝惩之方。收聚童蒙。教授不倦。从之游者多知趍向焉。迨其寝疾。手书遗戒十条。以诏家人。又尝谓门弟子曰士生斯世。不得达施其道。致君民于尧舜。则宁嚣嚣然处畎亩之中。读古人书求古人心。安分乐天。以终其年。不亦可乎。若公其可谓有学有德。而庶几于古之逸民也夫。配延日郑氏。丽相袭明之后。生员濩之女也。生三男。长曰昆参议。次曰嵂。次曰嵷。参议有六男。曰天翰无嗣。曰景翰主簿。曰光翰。曰龙翰号岐村。有德行。享于乡祠。曰凤翰号㝏翁。有学问及忠义。享于乡祠。曰鸿翰判官。主簿一男曰乃贞。光翰二男曰乃节县监曰乃迪判事。岐村一男曰乃亮司仆寺正。㝏翁一男曰以俞生员。判官四男曰庆曼 赠参议,曰庆暹,曰庆最,曰庆昱。自玄以下多不录。乃者公之八世孙敬穆氏。持公遗事及旅轩先生所撰碣铭而来。示余言曰。吾先祖享于贤岩书院。今已三十五年。而尚阙状行之文。子盍勉诸。余以非其人辞不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8L 页
获。且念公之行已得大贤而揄扬之。无复馀蕴。则此特备礼依文而已。初非待我轻重者。故遂为之撮其大纲而序次如右。
通政大夫槐轩郭公行状
公讳再谦字益甫姓郭氏。其先苞山人也。鼻祖讳子仪。高丽金吾卫校尉。后五世讳允贤官工曹典书。子讳琼仕 本朝判司宰监事。子讳得宗义盈库使。子讳安邦 世祖靖乱功臣。录清白吏。乡人为之立祠。是于公为五世祖。高祖讳承华进士。游佔毕门。从享道东祠。曾祖讳玮中司马两试。官县监 赠左通礼。祖讳之蕃文科司成。 赠左承旨。两世赠秩。皆以公再从忘忧堂再佑贵也。考讳超。妣李氏临瀛大君之子洪阳守玩女。以嘉靖丁未二月十二日。生公于玄风县率礼里第。幼颖悟出人。始学字。一闻辄记。稍长性好读书。长者虽止之而不辍。八岁季父参议公赳登第。设闻喜宴。人皆争睹。公独端坐读书。父老许其有远大志。十五与大庵朴公惺,再从叔存斋公䞭。游洛川裴公绅之门。是年丁皇考忧。庐墓终制。毁几灭性。二十往见溪东全公庆昌。溪东赠以近思一部曰此真子之书也。三十拜寒冈郑先生。讲思传朱书。先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9H 页
生叹曰吾之益友也。先生于公为葱旧。而公执弟子礼不懈。早事举业。屡中乡解。而雅志不屑焉。遂隐居求志。不以功名自期。结书社于解颜柳溪之上。杜门静坐。讽诵遗经。乙酉以东冈金先生荐除 健元陵参奉不赴。壬辰避寇公山。出见招谕使鹤峰金先生论兵事。募丁聚粮。多设方略。于江北要冲之地。贼不敢轻犯。至翌年春。进见唐将刘总兵綎。以其所带兵属之。助其军势。冬以事诣都元帅权公慄辕门。裨将有劝以酒者。公曰主上蒙尘。 二陵遭变。臣子岂忍近酣。却不饮。乙未还入公山。与假将等讲军务。暇会慕堂孙公处讷讲心经。丁酉春倭再动。公携义旅赴火旺城。与忘忧公誓心抗贼。运致兵食。道臣以闻。特资通政阶。秋公山城陷。公从权将军应洙追击倭达城下。乱平惟以聚徒设讲为常。癸丑患风痹。越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卒。享年六十九。闰八月日。葬于达城府北屯基东卯向之原。会者数百人。公资性宽仁。恬静寡欲。笃志为学。不喜人知。九岁以小学童子复生于乡见称。盖寒暄金先生常自称小学童子。故人之比拟而期待者此也。每读书常掩卷曰孝弟诚敬外。更有何事。其事亲也色养无违。丧致哀祭致严。以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29L 页
居远于先垄。筑望拜坛。每朔望望拜。虽病不废。事伯氏如父。老年委身。救其疠疾。不忍暂时离舍。继染几危而获安。人服其孝友。教子弟为著十六图。使之朝夕观省。皆推原古贤旨诀。而其中自得者为多。乐善好贤。与崔守愚,李石潭,徐乐斋诸公暨一时同志。会辄讲讨。吾先祖文庄公莅达府按岭节也。或访其衡宇。或邀诸院学。其见推之重如此。游于门者柳沙月时藩,徐东皋思选其尤也。处心忠厚。而于人好恶不苟。士有一行则虽寒贱敬接之。人无可取则虽尊贵亦不重也。尝为研经洞主。与诸生习礼。道伯适至。公避不见。盖鄙其为人也。平居夙兴夜寐。正其衣冠。手未尝释卷。充养之至。气象和融。襟怀澄澈。有使人不觉起敬者存焉。公以堂后有槐。自号槐轩。至今 上甲辰。士林跻享公于柳湖祠。夫人永川李氏。佐郎杜文之女。有二男。曰渐死于壬倭。妇宋氏随殉无后。曰滴生员。生二男。长民瞻 赠参议。次民觉。公之七世孙元泽氏使其子柱南。持慕堂所撰墓志及诸贤信笔。求记行之状于宗鲁曰。两家先谊。备载遗事。是状也微子而谁任。宗鲁自顾非其人。而义亦有不敢辞者。遂拜受而序次如右以归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0H 页
成均生员沙峰金公行状
公讳天泽字大亨。沙峰其自号也。金氏之贯义城。自新罗敬顺王子锡。食采于是邑始。至讳龙庇。为高丽太子詹事。而有功德于民。邑人祠之至今。入 本朝有讳用超。佐我 太祖。有原从功。官湖南兵马节度使。是于公为七世祖。曾祖讳允迪。祖讳关石。以孝荐授 齐陵参奉不就。考讳聃老副护军。妣一善金氏。都事珣之女也。公以嘉靖乙卯生。万历乙酉中生员。乙未卒。享年四十一。葬于星州土谷向坤之原参奉公兆下。公资性夙悟。才气颖发。八岁受小学。十二三通群经奥旨。吐词惊人。同学者莫之及焉。孝友出天。奉父母大父母。承顺愉婉。抚爱诸弟。导迪尽其方。睦于宗族。信于朋友。下至仆隶之属。亦曲加恩意。常曰人而不学。马牛而襟裾也。筑一室于沙峰之下。与群弟读书其中。日讲说义理。既又从寒冈郑先生质疑请益。大有所得。盖公雅志不在科目。而重违亲意。黾勉业举。及登司马。遂谢绝公车。有终老林泉之计。壬辰乱。岭南先刳。公奉亲避山谷间。闻 大驾播越。命诸弟及二子使供菽水。而倡起义旅。赴忘忧郭公军中。谋共讨贼。于凡对敌应变与措置兵食。规画弘多。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0L 页
事在倡义录。干戈四载。尽瘁成疾。遂以卒。遗命长子楫曰吾不见贼平而死。又未能终养于重闱。何以得瞑。汝其体余志。勉为忠孝。且士专务科业而不知实地工程。则终不免俗儒之归矣。汝须往拜泗上。以识造诣门路可也。远近闻者。莫不悼惜焉。配星山李氏。大司成铁均之曾孙好仁之女。即山花先生坚干之后也。惠和有妇德。阃范甚备。有二男。长即楫 赠执义号退隐。次某云。乃者星之士。以公祖考参奉公及公及公子退隐公享于州德泉祠。徵余以奉安常享等文。既不揆无似而僭为之矣。今公之六世孙之范氏遣其再从弟宏范甫。以公外玄孙宋公命基所录公遗事。示余而属为状。是役也。又不轻而重。其非余任明矣。顾公之德美有使人屡道而不厌者。故遂据所录而撰次如右。
通礼院右通礼知制 教锄谷李公行状
通礼院右通礼知制 教锄谷李公殁百有馀年。其五代孙尧相奉其遗集五卷及其族兄尧福氏所撰公遗事来。示余乞为状曰。公苍石先生第二子也。以万历丁酉十一月十日生。自幼聪颖出类。甫学语已知属文。十一魁营白场。道伯疑或假之人。呼韵使赋。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1H 页
公应口对警绝。道伯大惊异。及长学益博文益进。所试辄居第一。先愚伏先生以考官见其策叹曰。久知此子词华富赡。不料其波澜之动荡如此也。吾苍石先祖亦以格力高古。非吾所及。大奇之。然乃其志不特在于文章而已。故既受义方训于家庭。以自饬躬励行。又就先先生而学焉。其所以薰陶成就者。盖有一时侪友之所不及矣。二十八中进士。越五年以荫丞济原邮。时当兵荒之馀。各驿凋弊甚。公力言于监司以纾救之。四十三登别试隶槐院。政院注书掌秘史者累年。后以病乞递不允。未几出佐关东北及两湖幕。复除关西岭南都事不赴。时有一权贵张甚。公治疏请损夺之。未及上其人败。世服其先见。癸未应求言旨上万言疏。陈八条。一曰建皇极以破朋党。二曰清仕路以振淹滞。三曰精选择以求将帅。四曰严考课以核长吏。五曰减赋税以恤穷民。六曰汰逃故以修军政。七曰敕该曹以信命令。八曰快睿断以孚情意。而以克敬有仁。为八者之纲领。疏入 上优批曰条陈之辞。无非嘉言至论。深嘉尔忧爱之诚。越六年除兵曹佐郎。选知 制教。又八年除成均司艺。其明年除大邱府使不赴。除礼宾寺正。越五年拜通礼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1L 页
院右通礼。其明年复拜礼宾寺正。皆兼知 制教。盖公正直刚方。不合于时。故官不遂至此。晚年弃归。卜筑于锄岩之下。因以锄谷自号。玩索图书。奖进后学。南州人士多归之。寿六十五殁。即辛丑九月十三日也。夫以公渊源之学。雄骛之词。其得大鸣于一世。黼黻皇猷。笙镛 圣治。特其分内。而卒沉屈以终。平日之懿行令范。亦无有记而传之者。今其遗事诚不免草略。如得执事一言以阐扬之。则庶可凭信于后。敢以请。余作而叹曰苍石先生。以西厓柳先生高弟。得闻陶山之绪。蔚为儒林百世之所景慕。是其遗风馀韵。虽他人得之。犹足以鸣于一世。况公以先生之胤。日薰袭于诗礼之训。又服事吾先祖。平居化导之方。出寻常万万。则其以之斐然成章而卓然成材。安得不如彼乎。世常称天之降才也不数。间气所钟。苟有一番大崛起之后。则其家之能继者鲜。然以公观之。其降才也亦数矣。独其不偶于时。怀抱利器。而不得试。此为可恨。然乃若其英华之发于外者。先生犹自以为不可及。是乃三不朽之一。而万言疏所陈。又无非经国之策切时之务。百世之下。亦可以想见素蕴甚富。而不止于是。至其无所往而不正直刚方。意不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2H 页
独天资为然。必其识见之得于学问者。极其明彻。初无一毫私意著于其间。故自信不疑。独立不惧。以是枘凿于世而穷且死。亦无所悔。推是心也。其于天理人欲之几。遏之存之之际。亦何难于烛之明决之勇。以终至于上达之极乎。呜呼。人之所莫尚者是刚德。而公能独有之如此。世顾不知其可贵。而反疏外之。使无由展布其万一。斯则可归于时耳。庸何损于公乎。所恨者其遗事甚略。平日懿迹并湮没无传。然观于其大体。亦可以想得。而状在是矣。又有遗集。足为百世文。固不待余之无似敢为阐扬。而忝在契家后裔之末。义亦有不容辞者。故既书陋见如右。仍记其世系子孙曰公讳元圭字器哉。系出兴阳。鼻祖讳彦林生员。至孙讳阳升。仕丽朝。契丹之乱。力战死。历数世讳吉文科封兴阳君。入我 朝讳舒原门下赞成事。讳垠大司宪。讳堰尹全州。以清白名。讳寿川举有道拜执义。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兆年判官。以伉高名。曾祖讳琢从仕郎。祖讳守仁 赠左承旨。考即苍石先生讳埈。官副提学 赠吏曹参判。享玉成书院。妣善山文氏秀民女。继妣绫城具氏别提忠胤女。参判凤龄之孙。并 赠贞夫人。墓在某乡某原。配高灵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2L 页
朴氏成范女。有一子在发。病不承祀。绫州具氏文纪女。汉阳赵氏宣略称女。俱无子女。取从弟身圭子在雄为嗣。侧室女宋可徵。在雄娶佐郎星山李亨千女。生二男四女。男诚至,允至。女金必千,李寅宾,金持贵,金是柱。诚至二男增炜,增华出为允至后。允至二女吕齐璜,朴东泰。曾玄以下不尽录。
山阳处士活斋先生李公行状
先生讳矩字大方姓李氏。活斋其自号也。八世祖孝宁大君靖孝公讳补。即 恭靖王第二子。与兄让宁大君。有泰伯虞仲之德。历事九朝。寿考以终。至 章孝王朝褒其祠曰清权。子孙袭封。四世至讳孝彦。始通朝籍。官县监 赠左承旨。是生丹城县监讳景嵚。是生户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讳惇。是生工曹正郎讳光洽。即先生考也。当光海政乱。超然远避。娶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刑曹正郎时干女。以万历癸丑二月十二日。生先生于忠原里第。自幼少时。聪颖端重有儒者气度。其随家在京邸。邻有罪籍家财货。无赖之徒多乘时乾没。一女奴亦从以染指。先生适见之。痛禁使不得近。闻者咸异之。既就傅受小学。文理骤达。通朗超迈。凡经传诸史。一览便瞭然无不晓。为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3H 页
文章随意立书。不蹈古人绳墨。而笔力理趣。滂沛融洽。吾先祖文庄公见其所著甚奇之。书贺先生外祖黄公曰君有贤宅相矣。及长读辥文清书。至儒有向上工夫。文章特土苴等语。即慨然有会于心。遂尽弃旧学。专心于圣贤之道。以朱子书退陶集为求端用力之地。因之溯洄于濂洛而浸涵于洙泗。微言奥旨。天人性命之理。皆得了然于心目之间。而尤致力于持敬立诚之方。居常整齐严肃。如对神明。存养省察。无少间断。而隐微幽独之中。所以戒谨者愈严密。粹然以天德王道自任。视世间一切荣利。皆无足累于灵台也。顾以亲故。黾勉就功令。魁乡解者一。占别试者再。及丙子下城之后。先生耻宗国之至此。而超然有蹈海之意。遂断弃举业。挈家踰岭。隐居于商山之山阳村。杜门静养。盖数十年。于是操履日益纯固。造诣日益高明。其所充扩。人不得窥其涯际。而先生之为道学忧其或失真者。又无穷已。常曰理气者。性命大本原。学问大头脑也。苟不于此而看得透。其弊有不可胜言。乃就朱子剥解处。而更加推演。以极其发挥。又取东贤书。表出其论理气处。而逐段论辨。不容毫釐差焉。又谓道之全体。无所不该。易象礼家之外。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3L 页
如天文筹数律历等书。亦莫不旁通曲畅。而于历代史则又以为是乃后世龟鉴所在。凡古人心术微处及是非得失。随事别立论断。使锱铢莫逃于权衡。然乃其所致意。尤在于春秋尊攘之义。岁甲申中国遂陆沉。先生益不胜匪风下泉之思。自后不复近清历。而私造以观节序。尝有诗曰。山中无历日。犹记大明春。盖纪实也。先生怀道抱德而不得试。栖迟林下。嚣嚣然有以自乐。而其心未尝忘斯世。乙酉因求言草疏陈十条。而其言圣学大要及政弊时瘼甚切。及呈本府。府伯托以危言而却之。庚寅岭之多士起争升庑事。先生制其疏。大为世所嫉。坐被禁锢。而任之不顾曰。吾为吾道忧而已。祸福命也。何惧焉。天性至孝。正郎公尝疾革。先生断一指。以血和药而进之。得回苏。越三年丁忧。癸巳又丁母夫人忧。泣血羸毁。几于成疾。左右劝其滋补。先生不应。执丧愈谨。不释衰绖。不废哭泣。遂以卒。乃甲午八月二十五日。而享年才四十二。先生同志友沟壑斋权公丘。议欲为私谥。如孟贞曜,徐节孝故事。木斋洪先生曰此古道。未易言。惟状其行编其书。以垂不朽。则他日太史氏传东方卓行。畴有出其右者。十月葬于延丰之长丰山巽向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4H 页
原。配清州庆氏。缮工监役有后之女。生一男曰胄昌。林川赵氏。秉节校尉仁辅之女。生一男胄万。一女金鼎南。胄昌四男鼎蕃,震蕃,观蕃,颐蕃。一女宋儒良进士。胄万一男师蕃。三女权琛,李之挺,崔㦂。金鼎南二男允命生员,允俭。一女金瑞凤。奉祀曾孙囿春进士。馀不录。先生颜貌莹粹。资禀刚明。盖天生近道君子。是故当先正既远。吾道方微之际。能勃然以兴。而倡明性理之学。凡平日处心行己。持论立言。无一非醇儒成德之所为。至于接物而蔼乎若春风之温。临财而超乎若冰霜之洁。遇事制义而凛乎若金之刚矢之直焉。则其中所存。固若可得而知。而试举其庸行之一二。从母病废无子女则奉之于家。生事葬祭。无一毫有憾。姊氏身殁多子女则取而养育。无异己出。若此类殆不可以胜记。然此特其著于近者而已。何足以尽先生哉。木斋先生以诗哭之曰南朝只君子。东国一名儒。龙洲赵先生曰掞天雄辩分朱陆。拔地瑰材见杞楠。世路浮荣曾避臭。道腴真味晚方酣。清台权先生亦尝曰庚寅之疏。举世之哗然。攻牛栗者。只据其粗迹两款事。以为断案。而至于学术精微处。无有能语及之者。先生独以认气为理等语。缕缕陈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4L 页
辨。使吾道本旨。昭揭于宇宙。丙丁之事。举国悲愤。而当时之人。无论朝野士。忍耻奔走者滔滔焉。先生独义不帝秦。甘心隐遁而无怨悔。思以只手障百川之波浪。一身扶万古之纲常云云。噫。观于三先生之言。而先生之大致。其亦可见矣。向若天假之年。而使明理体道之功。益臻乎其极。则虽以遭时之不幸。不得出而有为于世。处而屹然为儒林之乔岳。烂然为圣门之璧宿。其功利之及于人。光辉之照于后者。为如何哉。而天顾夺之速如此。以先生之孝。岂不知灭性之戒。而卒于不胜丧之归。则此实斯文之阨。而有不容人力者。呜呼悲夫。先生遗集若干卷藏于家。一方学者苟知先生行迹。无不诵说而景慕之。至 健陵丙午。遂啜享于近岩书院。斯可谓报施之一道也耶。日先生五世孙元阳。持遗事示宗鲁。请为状。辞不获。敢撰次如右。
㝏翁张公行状
公讳凤翰字文举。㝏翁其号也。张氏系出玉山。高丽三重大匡神虎卫上将军讳金用为始祖。其后有正宪大夫德宁府尹讳安世。嘉善大夫金海府使讳仲阳。丽亡父子退居玉山私第。我 太祖康献大王为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5H 页
有邸旧。降御札徵府使以庶尹不出。府使遗命书丽爵于墓碣。是生讳脩南台掌令。是生讳辅丰储仓丞。是生讳孟储通赞。是生讳嫡孙以孝行闻。是生讳潜游静庵赵先生门。又与晦斋李先生为道义交。号竹亭。享俎豆。是生讳昆 赠户曹参议。即公皇考。妣淑夫人阳城李氏。参判拱之孙。司直薰之女也。以嘉靖丙寅十月九日生公。公质性粹正。自能食。凡所获木实或鱼肉。辄持献于父母。甫五岁。参议公抱置膝上教五伦。至长幼有序。公即下趍伯仲兄席末。跪曰长幼有序此乎。参议公拊背曰闻斯行之。是吾家五岁季路也。八岁就讲小学于族从兄旅轩先生。对案跪读。俨若长者。先生甚器重之。十六丁参议公忧。执丧踰制。啜粥三年。西厓柳先生闻公至行。及观察本道。巡到玉山。欲致见公。公辞曰童子而迹公门尤不可。既冠乃往拜于南溪书堂。二十四执贽谒寒冈郑先生。受心经。与及门诸贤。讲磨不辍。二十七遭壬辰乱。奉母夫人避入山谷。虽以亲在未能纠旅倡义。而不胜忠愤。时或奋身往见义将金松庵沔于智礼阵。与议讨贼机务。方是时星州牧诸沫战死。州僧赞熙赞夙受倭牌。自立为牧判。熙旋就捕诛。夙向导倭大充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5L 页
斥四方。湖岭诸义将屡为所败。湖将任启英欲退师。公檄止之。募丁设机捕夙斩。驰诣松庵阵。松庵大喜。欲上功 行在。公曰敌忾获丑。臣子职也。何功焉。若必以闻。请自此辞矣。松庵叹曰树功辞赏。真君子人也。及松庵鹤老相继云亡。公亦归伏于伽倻山中。时旅轩方持其母夫人服。转窜到公所。虽在崎岖畏约中。公讲问丧制及礼记等书不懈。甲午二月。闻天将刘总兵綎自八莒移阵南原。公贻书论兵势不宜退。三月丁母夫人忧。时公兄四人俱染疠。弟鸿翰以尚州判官。亦遘疠殁于阵中。公以只身救病治丧无馀憾。挈其柩以归。前后冒危难若此。卒免焉。己亥春南警始弛。公寓居于星之大家谷。为近寒冈先生所居也。庚戌先生为朴而立所诬。事将不测。公与道内儒生。屡上章辨诬。章出公手者多。丙子冬胡兵猝至。 大驾入南汉。公时年七十一。露立北望。涕泣却食。遣子以俞。与乡人倡义兵。管其饷。及闻 下城。仰天痛哭。即往金猿山。访见桐溪郑先生。崇祯甲申十一月八日。寿七十九而终。葬于州北苏野山左尹公墓同麓负癸原。公早受业于寒旅两先生。笃志力学。一遵师教。平居常鸡鸣而起。盥栉衣冠。终日无懈惰容。玩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6H 页
索经传。深得其味。而于朱子书。用工尤至。旅轩于冬至。率宗族祭始祖。因有各慎之训。公推演慎字义著数百言。钜细幽显。靡不发挥。旅轩亟称其规模功效。可以全一姓而传百世焉。晚好读易。刻励如少壮时。子孙悯其衰欲止之而不可得也。惟其好学如是。故孝友忠义。既出于人远甚。又恬于财利而笃于伦情。先是公聘家极富厚。田园遍数郡。及其家亡于兵乱。主之者惟公。而所在为人横占甚多。公焚其券一不问。世业分土之在故里者。任诸从子及侄婿辈耕取。禁家人推检曰张公艺九世同居。今虽在他乡。未能此。犹得少慊于心。自少绝意功名。尝以尹和靖故事质于旅轩。而隐居行义。临殁书孝弟忠三字。命诸孙佩之。其终始典学之意。于此尤可见矣。配昌原俞氏参奉遂之女。敬静端淑。后公七年卒。葬祔公。生一男一女。男即以俞生员。女李重亨生员。以俞生五男一女。长振玉,次挺玉,持玉,授玉,择玉。女文世经。李有五男四女。男杜齐,杜文,杜章,杜光进士,杜长。女罗必素,金铨,朴尚真,禹汝矩。振玉有四男。茂先,茂行皆武科,茂养,茂弘。挺玉二男茂昌,茂荣。持玉二男茂元,茂膺。授玉一男茂硕。择玉无子。以茂行嗣。玄孙以下多不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6L 页
能尽录。公之六世孙敬穆氏。持公遗事来示余曰。吾先祖殁十三年。乡人发祭社议。立庙于伊水之阳。至今 上庚戌。移建而奉安焉。伊时侑神之文。实藉于子。子之知吾祖已详。盍更一言以益阐其幽光也。余惟星之士既俎豆公如彼。所以显扬公于无穷者。有不待余言。顾公之隐德懿行。有使人乐道而不厌者。遂为之序次如右。
通训大夫宁越郡守月潭金公行状
公讳廷龙字时见姓金氏。月潭其自号也。鼻祖讳锡。以新罗王子。食采于义城。子孙仍贯焉。丽有讳龙庇封义城君。入 本朝有讳用超。佐 太祖参录原从功。历五世至讳关石。以孝行除 齐陵参奉不就。享星州德泉祠。子讳聃寿号西溪。以遗逸除缮工参奉。累徵不就。跻配晴川书院。是为公祖考。考妣昌宁曹氏承旨梦吉之女。以嘉靖辛酉生公。公资禀俊迈。器宇超卓。儿时一先进见其游戏而责之。公即发愤读书。年十五博通诸经。文词大进。万历乙酉。登别试第。乙未除成均博士。丙申九月特除礼安县监令运粮。时岛夷充斥已五载。 天兵又方驻近。公尽瘁举职。间病疽甚。不暇自恤舆疾驱驰。竟不乏军兴。 上特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7H 页
赐黄柑以示褒嘉意。壬寅丁祖妣丧于任所。癸卯又丁考西溪公忧。凡生事葬祭。一以礼无憾。丁未拜骑曹郎。其冬除宁越郡守。有治理效。戊申连下别谕者三。辛亥守丰基。声绩又蔚然。公雅不乐仕进。未几即解绶归。考槃自乐以终。享年若干。葬于西溪公墓右坐卯原。公自少嗜学。既承受家庭之训。而是时如寒冈东冈月川雪月诸先生皆在近地。盖觌德心醉者又多。故其律己治心。动皆慕效。虽当颠沛危难之际。而未尝少辍其工。尤得力于小学书。晚年至为之缮写一部而服膺焉。则其所以养成德器而增益其所不能。以之蕴蓄于中而著形于外者。甚不浅鲜也。顾不克大展布。宜若可恨。然人莫大焉。公则既忠既孝矣。又于退閒之日。与季氏菊园公。讲讨征迈。不知老之将至。盖亦所谓浩然而全归者。用是乡人士为俎豆公于洛岩祠崇报之。尚安用深嘅矣乎。配善山金氏引仪煦之女。察访就鍊之孙。江阳李氏判敦宁天授之女。东莱郑氏忠义卫应星之女。生四男四女。男以元,以亨俱进士。以利,以贞。女李时健,金阳复,黄师宪,柳元立。元三子埏别提,垠,塯。亨一子忌进士。利一子㙐 赠判决事。贞无子。以塯嗣。别提嗣子益南。馀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7L 页
不录。日公之六代孙东弼氏。以公遗事属余为之状。辞不获。遂撰次如右。
嘉村,台岩,翠微轩三柳公行录
嘉村公。姓柳氏讳炮字子包。系出晋州。左右卫上将军讳挺。即其鼻祖也。上将生讳淑中郎将。中郎生讳敦式晋兴君。晋兴生讳洪林枢密院府事。枢密生二子。良和公讳栯军簿总郎。讳槫。总郎生评理开城君讳玕。评理生三重大匡晋川君讳之淀。大匡生广州牧使讳巽。牧使生三司副使讳晖生。副使娶 赠右参赞司宰事朴文老之女。以洪武八年乙卯生公。公幼有至性。事亲克孝。和颜柔色。礼敬备至。凡所以悦耳目乐心志者。靡所不用其极。及至遭艰。身负土以葬。庐墓三年。哀毁踰制。几至灭性。县为上其事。 朝廷嘉之。擢为庆山县令。又于所居比安村 赐号嘉里。又立石以旌之。复户以褒之。事载舆地胜览。居庐遗址。今犹宛然。其后比安县监崔公地纬。操文祭墓。其略曰负土感乌。泣血如羔。门旌户复。褒典特异。一士之行。百世之表云。后人因其所居地。号为嘉村先生。士林啜享于比安白川祠及咸宁清岩祠。咸宁以公杖屦所及。而又尝欲卜居故也。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8H 页
台岩公。讳达尊字伯三。考嘉村公娶判事全义李以艺之女。以洪武二十八年我 太祖四年乙亥生公。公幼岐嶷。恰如老成人。聪明闻识。绝出等夷。年才十岁。已通经史。日就月迈。文词大达。一时侪流无出其右。人皆以远大器期之。十九中永乐辛卯生员。因废科臼之业。而专意于为学。左图右书。沉潜涵养。以是为终老之计。大为先生长者所推许焉。天性仁孝。事亲睦族。无不竭诚。嘉村公见咸昌山水之明丽。有卜居之志。以公娶其县咸宁君金饶之孙女。命公先宅于陶溪村。盖距亲庭为百里。而省觐必以时。从祖姑李氏寡无子。依于公。公事之如母。奉养备至。常得其欢心。恤穷周贫。宗戚皆赖庇焉。其懿行固得于家庭。而学力所至。亦不可诬也。年若干而终。子铁山亦以孝行屡荐。官至阴城县监。时称公家为孝子门。公尝栖息台岩。故号台岩。亦啜享于清岩祠。
翠微公。讳宗仁字士元。高祖讳达尊。即台岩。曾祖讳铁山。即阴城县监。祖讳正厚。散阶从仕郎。考讳希任朝奉大夫习读官。与兄参奉希清。并受业于虚白洪先生之门。先生命其名。说见虚白集中。习读初娶东莱郑氏监察继金之女。再娶公州李氏生员諴之女。
立斋先生文集卷之四十三 第 238L 页
公以正德十一年丙子生。至嘉靖二十四年乙巳卒。享年才三十矣。生有美质。德宇天成。言行有度。喜怒不形。家庭之内。和气蔼然。于书不待师受而自能融解。晨兴对案。竟夕忘倦。究观圣贤之旨。深得造诣之方。尝曰博览不如专攻。手抄经传之切于受用者。终身服膺。其好学用工之笃。有如是焉。于是世之知公者。皆以小颜子称之。而宗党则悦其孝友。乡邻则服其行谊。咸曰斯人也。不但为一乡善士而止也。不幸短命死焉。呜呼惜哉。公尝卜筑于陶溪之翠微台。因以翠微号其轩。士林尊慕公不已。亦啜享于清岩祠。
 
右三公行录皆略矣。然嘉村之事亲也。其自尽如彼。而子若孙咸趾其美。三世以孝闻。可不谓永锡尔类而式谷似之者乎。至于台岩之沉潜经学。又殆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非其气质之清粹有过于人。乌能然哉。于是毓灵孕秀。乃有如翠微轩者出。而得小颜子之称焉。年虽不永。令名实无穷。余故为感叹不已。因其后孙上舍栻之请。而就行录稍加檃括。俾览者知懿迹所载。不可以其略而少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