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x 页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潘南朴趾源美斋 著)
 热河日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58H 页
审势编
燕岩氏曰。游中国者有五妄。地阀相高。本是国俗之陋习。有识之居国也。且耻言两班。况以外藩土姓。反陵中州之旧族乎。此一妄也。中州之红帽蹄袖。非独汉人耻之。满人亦耻之。然其礼俗文物。四夷莫当。顾无寸长可与颉伉中土。而独以一撮之髻。自贤于天下。此二妄也。昔月汀尹公根寿奉使 皇明。道逢御史汪道昆。屏息路左。瞻望行尘。犹以为荣。今函夏虽变而为胡。其天子之号未改也。则阁部大臣。乃天子之公卿也。未必加尊于昔而有贬于今也。奉使者自有见官之礼。而耻其公庭拜揖。辄图宽免。遂成规例。时有接遇。率以亢简为致。恭谦为辱。彼虽不与苛责。安知不侮我之无礼乎。此三妄也。自知文字以来。莫不借读于中州谈说历代。无非梦中占梦。乃以功令之馀习。强作无致之诗文。忽谓中土不见文章。此四妄也。中州之人士。康熙以前。皆 皇明之遗黎也。康熙以后。即清室之臣庶也。固将尽节本朝遵奉法制。若造次谈论输情外藩。是固当世之乱臣贼子也。然而一遇中州之士。见其誇张休泽。则辄谓一部春秋。无地可读。每叹燕赵之市。未见悲歌之士。此五妄也。中州之士有三难。一为举人则全史全经。随事辨證。百家九流。略涉源委。酬答如响。不如是。未足以为士也。此其一难也。宽雅娴礼。休休有容。不施骄倨。虚怀接物而不失大国之体。此其二难也。小大远近。莫不畏法。畏法故慎官。慎官故制度如一。而四民分业。莫不自修。此其三难也。东人有五妄。实由中土之自侮。然其自侮之实。亦非中土之罪。而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58L 页
其固有之三难。又非东人之所可得以侮之也。昔陈庆之自魏南还。甚重北人。朱异怪而问之。庆之曰。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中。此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耳目所识。口不能传。由是观之。望洋发叹。今古同情。余在热河。与中州士大夫游者多矣。寻常谈讨。虽日知其所不识。而至若时政之得失。民情之向背。无术而可识。传曰。观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既无子贡之艺。季札之智。则虽使笙镛干羽日陈于前。固莫识政德之所出。况泛论上世之律吕而恶能识当时之污隆哉。然而不避其支离烦复之嫌。而故为此迂阔诞漫之问者。何也。盖中州之士。性喜矜誇。学贵该洽。出经入史。挥麈风发。然我人类多未闲辞令。或急于质难。径谈当世。或自誇衣冠。观其愧服。或直问思汉。使人臆塞。此等非但彼所忌讳。在我疏失。亦自不细。故将要得其欢心。必曲赞大国之声教。先安其心。勤示中外之一体。务远其嫌。一则寄意礼乐。自附典雅。一则扬扢历代。毋逼近境。逊志愿学。导之纵谈。阳若未晓。使郁其心。则眉睫之间。诚伪可见。谈笑之际。情实可探。此余所以略得其影响于纸墨之外也。呜呼。中州道术陵迟。天下之学。不出于一。而朱,陆之分。皆将数百年互相訾謷。疾如仇敌。至 皇明季世。天下学者。莫不宗朱而为陆者鲜矣。及清人入主中国。阴察学术宗主之所在。与夫当时趋向之众寡。于是从众而力主之。升享朱子于十哲之列。而号于天下曰朱子之道。即吾帝室之家学也。遂天下洽然悦服者有之。缘饰希世者有之。所谓陆氏之学。几乎绝矣。呜呼。彼岂真识朱子之学而得其正也。抑以天子之尊。阳浮慕之。此其意徒审中国之大势而先据之。钳天下之口而莫敢号我以夷狄也。何以知其然也。朱子尊中国而攘夷狄。则皇帝尝著论而斥宋高宗不识春秋之义。讨秦桧主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59H 页
和之罪。朱子集注群书。则皇帝集天下之士。徵海内之书。为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率天下而唱之曰。此紫阳之绪言。而考亭之遗旨也。其所以动遵朱子者。非他也。骑天下士大夫之项。扼其咽而抚其背。天下之士大夫。率被其愚胁。区区自泥于仪文节目之中而莫之能觉也。或曰。清人既尊尚中土之仪文。而不变满洲之旧俗。何也。曰。此足以见其情也。彼将曰。吾非利天下也。吾为明室。复大仇雪大耻。而天下无久旷之理。则吾为天下守中土。有主则吾亦将卷而东归。故不敢变祖宗之旧制也。或曰。彼所以自因旧俗则当矣。奈之何举天下而强循其法也。曰。此足以见其情也。彼将曰。帝王者。同文轨一制度而已矣。为清之臣子者。当遵时王之制。不为清之臣子者。不遵时王之制度尔。东南开明。必先天下而有事情。喜轻浮而好议论。则康熙六巡淮浙。所以阴沮豪杰之心。而今皇帝踵而五巡矣。天下之患。常在北虏。则迨其宾服。自康熙时。筑宫于热河。宿留蒙古之重兵。不烦中国而以胡备胡。如此则兵费省而边防壮。今皇帝身自统御而居守之矣。西藩强悍而甚畏黄教。则皇帝循其俗而躬自崇奉。迎其法师。盛饰宫室。以悦其心。分封名王。以析其势。此清人所以制四方之术也。独于中土。似若无所用心。然其心以为天下之小民。薄其赋敛则安矣。安知不反便乎我之帽服而不欲变我之制度乎。但天下之士大夫顾无可安之术。则姑尊朱子之学。大慰游士之心。其豪杰敢怒而不敢言其鄙佞。因时义而为身利。一以阴弱中土之士。一以显受文教之名。非秦之坑杀而乾没于校雠之役。非秦之燔烧而离裂于聚珍之局。(乾隆。以四库全书板。名之曰聚珍板。)呜呼。其愚天下之术。可谓巧且深矣。所谓购书之祸。甚于焚书者。正指此也。故中土之士。往往驳朱而不少顾惮。如毛奇龄者。或有谓之朱子之忠臣。或又谓之有卫道之功。或有谓之恩家作怨。此等皆足以见其微意也。噫。朱子之道。如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59L 页
日中天。四方万国。咸所瞻睹。皇帝私尊何累朱子。而中州之士如此其耻之者。盖有所激于阳尊而为御世之资耳。故时借一二集注之误。以泄百年烦冤之气。则可徵今之驳朱者。果异乎昔之为陆耳。然而吾东之人。不识此意。乍接中州之士。其草草立谈。微涉朱子则瞠然骇听。辄斥以象山之徒。归语国人曰。中原陆学大盛。邪说不熄。听之者又不究本末。若见此等谈论。先怒于心。噫。斯文乱贼之讨。虽莫远施于中土。容默异端之过。固难见恕于士林。罨溪花下少饮。阅次忘羊录及鹄汀笔谈。因滋笔花。露为此义例。使后之游中国者。如逢肆然驳朱者。知其为非常之士而毋徒斥以异端。善其辞令。徵质有渐。庶几因此而得觇夫天下之大势也哉。
鹄汀笔谈
昨日语尹公所。不觉竟日。尹公时时睡。以头触屏。余曰。尹大人倦矣。请退。鹄汀曰。睡者睡。语者语。不相干。尹公微闻其语。向鹄汀数转云云。鹄汀首肯。即收谈草。揖余同出。盖尹公老人。因余早起。过午酬酢。其昏倦思睡。无足怪也。鹄汀约明日设朝馔。要余共饭。余曰。每谈席。常苦日短。明当早赴。鹄汀唯唯。次日五更。使臣起趋班。余同起。因赴鹄汀。明烛而语。郝都司成相会。而尹公晓已赴朝也。且饭且语。易数三十纸。自寅至酉。凡八时。而郝公晚会先罢。故阅次谈草。为鹄汀笔谈。
余曰。尹大人昨日甚倦。客心不安。得无有视日早晚意乎。鹄汀曰。无是。尹公每值午刻。暂为龙虎交。不欲令人见他。熊鸟小数。并无倦客意。鹄汀问尹公何如。余曰。神仙中人。先生与他旧契否。鹄汀曰。蓬藋桃李。门径悬殊。此来證交一旬之上。
鹄汀曰。公子当精几何之学。余曰。何以知之。鹄汀曰。头炕奇按司盛言高丽朴公子精通几何。(称我东曰高丽。如东人之称中国曰汉曰唐。诸人又或称余为公子。)言月中有世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0H 页
界。当似此地。言地在太空。当一小星。言地当有光。遍满月中。皆奇论。可谓经纬天地。余曰。鄙人老。实未曾窥几何半个字。前夜偶携奇公赏月前堂。不觉奇兴悠然。因此纵谈不顾。乃一时谈语。况此臆致。非几何所推。鹄汀曰。不必过谦。愿闻地光。此倘有光。未知受日为光否。抑自发光色否。余曰。如梦读绿字书。此刻并已忘之。鹄汀曰。愚有平生独见之语。而亦不敢向人说道。恐令海内诸公大惊小怪。因此胎得痞结伏积證。冬夏苦剧。正恐先生感成此證。余曰。不如此刻道破。收几年勿药之效。鹄汀摇手笑曰。否否。余曰。客不先举。礼也。少顷饭至。先置果蔬。次茶酒。次饼饵。次猪炒卵煮。饭最后至。粳白而羹羊肚也。中国饮食。皆用箸无匙。劝酬留连。细酌佐欢。无长匙抟饭。一饱即掇之法。时用小勺。斟羹而已。勺如匙而无柄。如爵而无足。形类莲花一瓣。余持勺试一舀饭。深不可餂。余不觉失笑曰。忙招越王来。志亭问何为。余曰。越王为人长颈乌喙。志亭扶鹄汀臂。喷饭嚏嗽无数。志亭问贵俗抄饭用何物。余曰。匙。志亭曰。其形如何。余曰。类小茄叶。因画示卓面。两人尤为绝倒。志亭曰。何物茄叶匕。凿破混沌窍。鹄汀曰。多少英雄手。还从借箸忙。余曰。饭黍毋以箸。共饭不泽手。自入中国。未见匙。古人饭黍。将以手抔乎。鹄汀曰。即有匕。不若是长。饭黍饭稻。惯用箸。所谓操成习。古今亦自不同。
余曰。鹄汀先生。满腹轮囷。定然难产。志亭问甚么。余曰。大惊小怪胎。鹄汀笑曰。合用兜罗绵汤。志亭曰。可谓囫囵吞枣。余曰。若非安期枣。无乃魏王瓠。鹄汀大笑曰。是也。余曰。还不禁遍身燥痒。鹄汀曰。何处更请麻姑爪。志亭更请地光之说。余曰。鄙人第以妄言之。先生以妄听之否。鹄汀曰。不妨。
余曰。昼则万物照耀。夜则群品黯黑。何也。鹄汀曰。此受日为明。余曰。万物自无明体。其本质则莫不黯。譬则昏夜对镜。顽然与木石无异。虽含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0L 页
照性。其不能自具明体。可知也。借日然后乃发光色。其反射处。还生明影。水之于明。亦犹是也。今夫地外环海。譬则大玻瓈镜也。若自月中世界。望此地光。亦当有弦望晦朔。其面面对日处。大水大土。相涵相映。受照反射。递写明影。如彼月光遍此大地。其未及受日处。自当黯黑。如弦前初月。留挂虚魄。其土肤厚处。当如月中黯影扶疏。鹄汀曰。敝亦尝妄意。地有光影。与先生所论稍异。余曰。不必相似。愿闻其说。
志亭顾鹄汀。连道几句山河影云云。鹄汀掉头连称否否。余问甚么否否。鹄汀曰。先生才说地光。郝公错认山河影。余曰。佛说以月中婆娑。为山河影。是认月为一圈。虚明如镜。照物俯写。大地所谓凸凹形。亦为山河隆𥦔。如画副本。仰渲月中。皆非地月本分。鄙说月中世界者。非谓真有世界。本欲辨说地光。而无地可见。则设为月中世界。如云易地而处。设使吾人易处月中。仰看地轮。应似地上望彼月明。鹄汀曰。是也。先生此说愚已明白会听。既有月中世界。则自当有山河。有山河。则自当有凸凹。至遥相望。自应如此。不借大地。写得影子。第此地光云云。妄谓此非借日出影。自有本分辉映。大凡物大则神守。物久则精凝。老蚌吐珠。光能不夜者。神精所聚故也。地是可大可久。嵌空宝珠。则许大神精。自应光明。譬如君子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视彼满天星河。都有出身光耀。志亭且读且笑。打圈于月中世界望此地光。又打圈于地是嵌空宝珠曰。两个先生。当不免月中一走。讼明于姮娥娘娘。是时无追。郝成作證。鹄汀大笑。打圈于讼明姮娥句。
鹄汀曰。月中若有世界。世界如何。余笑曰。既未及月宫一走。则安能知何样开界。但以吾等尘界。想彼月世。则亦当有物积聚凝成。如今大地一点微尘之积也。尘尘相依。尘凝为土。尘粗为沙。尘坚为石。尘津为水。尘煖为火。尘结为金。尘荣为木。尘动为风。尘蒸气郁。乃化诸虫。今夫吾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1H 页
人者。乃诸虫之一种族也。若使月界以阴为地。则水其尘也。雪其土也。冰其木也。其火水晶。其金琉璃。未必月世真切如是。虽鄙人情量设辞。然亦安有许大成形。比德于阳。配体于日。而独无一物气聚蠕化乎。今夫吾人者。入火则焦。入水则溺。然亦未尝离火离水。以他界视此。则虽谓之居水居火可也。今夫诸虫水居。不独鱼鳖。虽鳞介为主。亦有羽毛之族。种种为宾。虽鱼鳖置陆则死。亦有时乎深藏淤泥。是鳞介之族。亦未尝离土也。敢问职方之外。定有几个世界。志亭曰。以西人所纪为信。则果有狗国鬼国。飞头穿胸。奇肱一目。种种奇怪。非情量所及。鹄汀曰。不特西人所纪。于经有之。余问何经。鹄汀曰。山海经。余曰。环此大地。定不知几处鳞皇。几位毛帝。则以地料月。其有世界。理或无怪。鹄汀曰。月世有无。不涉尘寰。则所谓越人肥瘦。无关秦人。前圣之所不论。今见先生之言。使我尘烦顿除。如坐广寒宫。衣冰纨。饮冰浆。与伯夷,于陵。揖让先后之也。乘桴浮海。乃夫子别界妄想。若先生冷然御风。皞也不敢后仲由氏。志亭打圈于别界妄想曰。吾不辞趯趯为兔。跃跃为蟾。相与笑哄一堂。
鹄汀曰。吾儒近世颇信地球之说。夫方圆动静。吾儒命脉。而泰西人乱之。先生何从也。余曰。先生则何信。鹄汀曰。虽未能手拊六合之背。颇信球圆。余曰。天造无有方物。虽蚊腿蚕尻雨点涕唾。未尝不圆。今夫山河大地。日月星宿。皆天所造。未见方宿楞星则可徵地球无疑。鄙人虽未见西人著说。尝谓地球无疑。大抵其形则圆。其德则方。事功则动。性情则静。若使太空。安厝此地。不动不转。块然悬空。则乃腐水死土。立见其朽烂溃散。亦安能久久停住。许多负载。振河汉而不泄哉。今此地球面面开界。种种附足。其顶天立地。与我无不同也。西人既定地为球。而独不言球转。是知地之能圆而不知圆者之必转也。故鄙人妄意以为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1L 页
一转为一日。月一匝地为一朔。日一匝地为一岁。岁(岁星)一匝地为一纪。星(恒星)一匝地为一会。看彼猫睛。亦验地转。猫睛有十二时之变。则其一变之顷。地已行七千馀里。志亭大笑曰。可谓兔嘴乾坤。猫眼天地。余曰。吾东近世先辈。有金锡文。为三大丸浮空之说。敝友洪大容。又刱地转之论。鹄汀停笔向志亭云云。似传洪字与号也。志亭问湛轩先生。乃金锡文先生弟子否。余曰。金殁已百年。非可师授。鹄汀曰。金先生字号并有著书几篇。余曰。其字号并不记忆。亦未曾有所著。洪亦未曾著书。鄙人尝信他地转无疑。亦尝劝我代为著说。鄙人在国时。卒卒未果。前夜偶同奇公赏月。对月思朋。因境起兴。不知所以裁之。大约西人不言地转者。妄意以为若一转地则凡诸躔度。尤难推测。所以把定此地。妥置一处。如插木橛。然后便于推测也。鹄汀曰。敝素昧此学。曾亦一二窥斑。如服七碗茶。不复劳精。今先生所论。亦非西人所发。则吾不敢遽信为然。亦不敢遽斥为非。要之渺茫难稽。而先生辩说甚精。如高丽磨衲针孔线蹊。一一明透。
志亭曰。如何是三大丸。如何是一小星。余曰。浮空三丸者。日地月也。今夫说者曰。星大于日。日大于地。地大于月。信斯言也。惟彼满天星宿。都不与此地相干。独此三丸。自相邻比。为地所私。立号日月。资日为阳。资月为阴。譬如人家求火东邻。丐水西舍。自彼满天星宿。视此三丸。其罗点太空。自不免琐琐小星。今吾人者坐在一团水土之际。眼界不旷。情量有限则乃复妄把列宿。分配九州。今夫九州之在四海之内者。何异黑子点面。所谓大泽礨空者是也。星纪分野之说。岂非惑哉。志亭自信斯言。至琐琐小星乱圈之。鹄汀甚称奇论快论。发前人所未发。
余曰。鄙人万里閒关。观光上国。敝邦可在极东。欧罗乃是泰西。以极东泰西之人。愿一相逢。今遽入热河。未及观天主堂。自此奉敕东还。则不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2H 页
可复入皇都。今幸忝游大人先生之间。多承教诲。虽适我大愿。然于泰西远人。无路相寻。是为鄙人所恨。今闻西人从。驾亦在是中云。愿蒙指教。或有相识。幸为绍介。鹄汀曰。此等元系监中奉敕。道不同不相为谋。且驻跸之地。总是日下。人山人海。寻觅自难。不必枉劳。志亭辞晚。间有冗。先起收谈草五六页而去。
鹄汀曰。洪湛轩先生。颇能晓占乾象否。余曰。不是不是。历象家与天文家不同。夫以日月晕珥彗孛飞流芒角动摇。预断休咎者。天文家也。如张孟,庾季才是尔。在璿玑玉衡。历象日月星辰。以齐七政者。造历家也。如洛下闳,张平子是尔。汉书艺文志。有天文二十馀家。历法十数家。判然为二。敝友颇能留心几何。欲识躔度迟疾而未能也。尝斥宋景三言。荧惑退舍。处士加足。客星犯座。为史家傅会。鹄汀曰。古之号精浑仪者。闳,张以外。有蔡伯喈。吴之王番。刘曜光初中。有孔定。魏太史令晁崇。皆得玑衡遗法。而宋元祐中。苏子容为宗伯时。参考古器。数年而成。及西术之来中国。仪器尽属笨伯。但其学术浅陋可笑。耶苏者。如中国之语贤为君子。番俗之称僧为喇嘛。耶苏一心敬天。立教八方。年三十遭极刑。而国人哀慕。设为耶苏之会。敬其神为天主。入其会者。必涕泣悲痛。不忘天主。自幼立四条信誓。断色念。绝宦欲。有敷教八方。愿无更还故土恋名。虽辟佛。笃信轮回。明万历中。西土沙方济者。至粤东而死。继有利玛窦诸人。其所为教。以昭事为宗。修身为要。忠孝慈爱为工务。迁善改过为入门。生死大事。有备无患。为究竟。西方诸国奉教已来千馀年。大安长治。其言多夸诞。中国人无信之者。余曰。万历九年。利玛窦入中国。留京师二十九年。称汉哀帝元寿二年。耶苏生于大秦国。行教于西海之外。自汉元寿至明万历一千五百馀年。所谓耶苏二字。不见于中国之书。岂耶苏出于绝洋之外。中国之士未之或闻耶。虽久已闻之。以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2L 页
其异端而史不之书耶。大秦国。一曰拂菻。所谓欧罗巴。乃西洋总名耶。洪武四年。捏古伦。自大秦国。入中国。谒高皇帝而不言耶苏之教。何耶。大秦国未始有所谓耶苏之教。而利玛窦始托天神。以惑中国耶。笃信轮回。为天堂地狱之说。而诋排佛氏。攻击如仇雠。何耶。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佛氏之学。以形器为幻妄。则是烝民无物无则也。今耶苏之教。以理为气数。诗云。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今乃安排布置。为有声臭。这二教孰优也。鹄汀曰。西学安得诋释氏。释氏尽为高妙。但许多譬说。终无归宿。才得悟时。竟是一幻字。彼耶苏教。本依俙得释氏糟粕。既入中国。学中国文书。始见中国斥佛。乃反效中国斥佛。于中国文书中。讨出上帝主宰等语。以自附吾儒。然其本领。元不出名物度数。已落在吾儒第二义。彼亦不无所见于理者。理不胜气者。久矣。以尧霖汤旱。为气数使然。敝友介休然先生。颇信气数之论。以为气数如此。本一理也如此。介号希庵。字太初。又字北宫翁伯。学贯天人。有翁伯谈薮一百卷。北里齐谐一百卷。又有羊角源五十卷。今年六十馀。尚不废著书。羊角源一书。尤深天根月窟之理。地转之说。如或有之否也。其解说之如鸢飞戾天。信足握固。鱼跃于渊。恃膘弸涨。万物莫不附地重心。地重心者。如雹自包。其不动处。如轮有轴。此等皆其妙处。敝年少时。不肯细心一读。只观其多少题目。到今亦忘其大旨。余曰。介希庵先生。愿于此刻拜谒。幸藉先生为蟠木之容。鹄汀曰。介非在是间。本蜀人。今在易州李家庄。贩茶为生。此距京师二百馀里。敝亦相见已七年以外。余曰。希庵先生相貌何如。鹄汀曰。窈目高观。阁老兆公(惠)。荐介经行于朝。特授江西教授。称疾不起。介尝美须髯。一朝自断其须。以明兆误荐。仍授七品帽服。有一达官。将荐其所著诸书。介欣然诺之。一夜庐舍失火。书皆烬。未果奏。余曰。先生痞證。可以道破。鹄汀曰。仆元无此證。老革多奸。烹鱼洋洋。何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3H 页
损君子。相与大笑。鹄汀曰。太初著书。实未曾烧。秘在其友董程董稽所。必传于后无疑。公外国人。仆所以畅襟一泄。余曰。介先生著书。多忌讳否。鹄汀曰。并无忌讳。余曰。然则何故秘之。鹄汀曰。比岁禁书。该有三百馀种。并是他君公顾厨。余曰。禁书何若是夥耶。总是崔浩谤史否。鹄汀曰。皆迂儒曲学。余问禁书题目。鹄汀书亭林,西河,牧斋等集数十种。随即裂之。余曰。永乐时蒐访天下群书。为永乐大全等书。赚人头白。无暇閒笔。今集成等书。并是此意否。鹄汀忙手涂抹曰。本朝右文。度越百王。不入四库。顾为无用。
余曰。前者。先生何贬赵宋。鹄汀曰。不成统。太祖无鸿功伟业。邂逅得国。不过当时印板天子。立经陈纪。每在顾成之庙。而太宗在家。未免负心之人。余问烛影一案。若道是真。奚特负心而已。鹄汀曰。此诚千古诬枉。是时。太祖已大渐。争朝夕耳。何苦作此大事。迹其行事。宜招是谤。此案元出胡一桂陈牼私史。始于李焘之长编。乃吴中僧文莹所著。湘山野录启之也。一缁徒何从知此严密。大约下语不无用意。遥见烛影摇红及闻大声好为。不过十数字。惹千古无限疑端。烛系昏夜之具。影是熹微之事。摇红乃倏翕明灭之光也。大声者。不和平之音。好为者。无别白之辞。遥见遥闻。又是不分不明之际。真成千古疑案。可谓狠笔。当时士大夫一不是于不踰年改元。二不是于逼嫂为尼。死不成服。积不是于廷。美德昭之死。如何厌得天下不是底心。六国之士积怒。嬴秦必欲先六国而亡之。巧撰吕不韦一段奇货。又况摅毒于焚坑之馀乎。汉之策士。一番骂秦。便成奇文。烛影一案并是此意也。仁宗英气。巽于汉文。而学识过之。神宗图治胜于汉武。而才略不及。建炎以后。无可足论。所可痛者。忘雠认亲。既非天伦。那得称侄力屈而服。是为畏天。称仆称臣。无柰天何。至若称侄称孙。辱孰大焉。当时士大夫欲免陪臣之耻。易臣为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3L 页
侄。阴纳其君于蔑伦之地。其蔑伦败常。石晋一辙而重贵。犹能坐招翁来临安。君臣方此厌然称贺。无识甚矣。不讲目前之急务。空谈影事。诚为可厌。理宗四十年格致之工。博得身后一理字。可笑可笑。未知平生所穷之理。果是何样物事。自古人臣。莫不欲其君之典学。而千载寥寥。仅得一宋理宗。然无益于胜败存亡之数。置之龟山门中。可称高足。其学问远不及。目不知书之石世龙,邈佶烈。天下未可作漂麦。看仇士良致仕。诫其徒勿令大家读书。然如宝庆,景定之间。天地四十年。昏雾四塞。坐穷今古掩书堂。二顷湖田一半荒。正道此时也。道君皇帝。尽是名士。虽乏个东坡先生松筠气节。其风流鉴赏。未必遽让于陈黄诸公。亨山大笑曰。胜比诸汉成。尤是浪荡。首夏皇上敕谕讲官。有曰。朕每观前史。臣佞主骄云云。大成门右墙张榜是也。余曰。卫武抑戒。无以加之。鹄汀曰。尽是。(昨日余随三使入谒 圣庙时王鹄汀及邹举人舍是为主人前导。大成门𥦔。置乌石于墙。刻康熙雍正及今皇帝训谕。其右墙。帖新榜。乃皇帝敕谕讲臣之文。大矜自家之学问文章。历诋前代右文之主无实得。徒增虚伪。殿上山呼。临朝发叹等。皆其诏敕之语。大抵戒群下。缘饰文义以谄上。为人辟者。徒恃己长以蔑下。余与鹄汀一读。累累千馀言。皆自矜自誇。余问殿上山呼。鹄汀言经筵讲讨。人君有得。则左右皆叩头呼万岁。侍讲得之而人主赐可。则左右亦呼万岁。归美上躬。谓从善也。又贺其得善言也。汉陆贾每前奏一篇。上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者是也。)余曰。理宗有宋垂亡之末主。其典学与否。本不足论。而至以世主好学。为作聪明之资。则先生之言误矣。苟使汉文,宋仁之美质。汉武,唐宗之英资。得兼程朱学问。则真个尧舜不足让也。何必预忧其词章之末艺。记诵之流弊。径要人辟之寡学哉。鹄汀掉头曰。做不得。吾本不论宋理宗。亦观宋史刑法志。殊令人愦愦。愚所论典学流弊。概论前代聪明英睿之主。正为汉武唐宗设耳。先生所谓得兼程朱学问云云者。乃是设辞。这个设辞。真令千古志士。多少怅恨。余曰。何以多少怅恨。鹄汀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多少怅恨。余问甚么。鹄汀曰。若使曹孟德头痛而死。岂不是汉家齐桓。余问这话甚么。鹄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4H 页
汀笑曰。如先生所言苟使若使等云者。乃是假设譬谕语。非真的也。假使诸葛亮。杀得司马仲达。长驱入中原。岂不快哉。假令唐明皇还至马嵬驿。逢杨贵妃嫣然转眄。岂不快哉。假令宋高宗。斩秦桧头。岂不快哉。假令程朱两夫子。临之九五之位。当一日万机。复有一个程朱在傍。事事以尧舜责难。还当作如何怅心。李夫人转身一见。当又作如何怅心。大约一代人主。除极昏庸大乖谬。号称中主。参商较挈。还胜当世之名硕。使当世名硕易地。则还有做不得处。余曰。自古帝王。好臣其所教。不能亲君子远小人。故其趋在下风者。固是耽荣冒禄之辈。其不及世主固宜。若使明良相遭则必不如此。明明扬侧。立贤无方。则板筑入梦。渔钓协卜。乃能同德。若彼有不求之。岂应天之降才尔殊哉。鹄汀曰。不然不然。做时不如说时。旁局胜似当局。所谓孟公绰优于赵魏老。而不堪作滕薛大夫。此敝看史平心究竟处。使宋仁宗。降诞濂洛之间。其道学之美。当不让诸贤。紫阳平生精力。尤深于四书。而其实仁宗先已风谕之。王尧臣及第则于戴记中。另赐中庸一篇。吕臻及第则又拈大学篇以赐之。其学识之高明。迥出世儒。其表章二篇之功。已在范文正之先。后儒责汉文帝不立贾谊作相。为汉业作无限缺望。复以斥张释之高论。为文帝卑鄙断案。然其实文帝贤于贾生远矣。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这是文帝由中语。非自屑屑与贾生较贤否。要欲大做。故量己料彼。先帝将相大臣。如何一朝。令未经事眇然一书生。弹压调伏。宣室前席。已倾倒他囷廪。要将老其才而用之。彼贾生雅量不及李邺侯。邺侯由白衣相左。转至江西判官。未尝为此自贻伊戚。贾生常郁郁。欲吐出胸中许多震耀。文帝善藏用。不露许多客气。此文帝有工夫处。封三庶孽。分天下半。当时素富贵诸公。出自推锋排刃。方安坐享钟鼎。孰肯出头赫赫做事业。文帝固已先贾生痛哭太息矣。贾生不胜其躁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4L 页
乃发愤指切言某事作痛哭太息。所谓立谈之间。遽为人痛哭。果作如何骇惑人。梁楚之釖客。先剚袁盎之腹。河朔之死士。当碎裴度之首。文帝固已虑及于此耳。余曰。为国譬如围棋。人君当局者也。人臣傍观者也。先生所谓旁局。胜似当局是也。当局迷时。何不听他旁局提训。鹄汀曰。否否。马上得之则每誇十指生血。践阼守成则袗衣女果。若固有之。举天下之事。尽属之陆下家事者。久矣。此千古不易之案。若消得一朕字时。便是立地尧舜。若遣不得这一字时。有谁敢伸手出袖。孔子诛小正卯。未免震主之威。周公营洛邑时。还犯东帝之嫌。三代以下经术大臣。无如王莽。王莽初非利天下。笃信圣人。要验平生所学。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何尝以事君为悦者。第其禀性躁扰。与其坐谈尧舜之道。不若施之当世。验之行事。必欲于吾身亲见之。余笑曰。圣人何尝教人作贼。鹄汀亦大笑曰。此论人臣做时。不如一代帝王之證。黄老治天下。或能收一代之效。经术做时。未尝不坏人国涂炭生灵。王介甫学术。非范韩诸公所及。要之贾谊,王莽,介甫方逊志。一例躁扰人。
有一人衣蟒袍。掀帘入坐椅。不著补服。亦不着帽。熟视余语云云。余对不解。其人与鹄汀耳语数转。即起去。余问彼是何人。鹄汀曰。这是济南人。姓邓名洙。见任户部主事。这个粗莽汉子。何所见而来。何所见而去。余问这位是先生亲知否。曰。否也。但知其邓洙而已。俄刻不识贵邦为震朝同文之国。余问济南尚有白雪楼否。鹄汀曰。于鳞旧楼。初在韩仓店。后改作于百花洲上。在碧霞宫西。今趵突泉东。有白雪楼。乃后人所建。非旧迹也。
余曰。先生贵黄老而贱经术。纵国贼为笃信圣人。推王介甫贤于范文正。抑扬太过。经术为坏天下之具。聊试鄙人否。鹄汀曰。先生如此见罪。小子何敢复言乎。余曰。先生所论皆高远。非拘儒陋见所可几及。不无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5H 页
河汉之惊。非敢以先生为处士横议也。鹄汀曰。可感先生纳污之量。大约天下事。不可诡遇获禽。亦不可枉尺直寻。如此处置。都无说话。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霸。如此立论。更无一事。韩昌黎所谓人其人火其书。还应天下太平。董仲舒所谓正其谊。不谋其利。还应天下。道不拾遗。且道先生三代已下经术做治。还得几人。仓公医人火齐汤。要煎大黄四斤。二百年之间。张仲景八味汤。已用附子五两。转头之顷。古今不同。伯夷叔齐叩马之时。还有扶去之太公望。若道天下无两是双非。则这两老子中一个。当不免黑龙江刺配。大约天下事。譬如两头引縆。引縆绝处。短者先沛。更不言初时力敌。故天下有逆顺而无是非。既有皎然成败之迹。则逆顺二字。还为灯后耳语。凡谈道者。如乌藏肉。乌之藏肉也。望云而识之。云则去矣。藏失故处。天下无凿成底义理。随时推移。经生措事。多少望云客。余曰。云去肉不逃。虽时移事。往古今不同。然义理自在。特人不索之耳。鹄汀曰。都是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余曰。经术坏国。岂经术之罪也。陋儒只盗经术之名。所以乱天下者。皆经术之糟粕也。若能真用经术。向所谓天下之田。始可井也。天下之诸侯。始可五等也。鹄汀曰。先生真个认仆大胆斥经术否。古来言者。未必有其心。作者未必有其言。一部虚伪世界。先生所言还是丹家一套语。余曰。何谓丹家套语。鹄汀曰。文成将军。食马肝而死。
余曰。圣人亦不肯就小动手。此不无古今之异。汤七十里。文王百里兴。孟子动引殷周以说时君。然滕文公天下之贤君也。而作之主。许行陈相天下之豪杰也。而为之民。至于班禄经界。已举大纲而未尝眷恋于滕者。所谓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不过为大国师。碌碌不足与着此经纶大手。齐魏之君至不肖。犹眷顾回遑。不忍去者。以其土地之广也。人民之众也。兵甲之利也。货赂之多也。因其势则易为力焉。所谓以齐王。由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5L 页
反手。鹄汀曰。孔子曰期月。孟子则已言五年七年之别。道非加尊于齐而有贬于滕也。古今之形殊而大小之势异也。孟子决不先言帝王。令人倦睡。余问卫鞅先言。是何许帝王。鹄汀曰。特假黄帝尧舜之号。谬为汗漫没要之语。故令人厌听。此孙子三驷之术也。(鹄汀于论辨古今人物学术义理。类多抑扬纵横。盖欲有意试余而余初不觉。犹恐见笑大方。问答之际。仅自守经。鹄汀每下笔数牍。而欲有所言。辄复含糊。余晚始觉之。出孟子一段以试之。鹄汀主论。亦醇如也。)此下数端失之。语不相属。
鹄汀曰。诸葛武侯学出申韩。郤是冤郤。未尝细心读书如后世经生。然其于孟子。郤见得大义分明。其胸中镂得一公字。眼中都不见成败二字。三代以还。独孔明一人可当大臣之责。其论治道。则曰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其勉君德。则曰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则曰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失。此可谓万世身死勿补大丞相。余曰。取刘璋。岂不是枉尺直寻。鹄汀曰。未必孔明教佗座中袭取。刘璋合当声讨。不宜学螳螂捕蝉。自其父焉。据全蜀天府之国。不佐诸侯讨国贼。此其意何在。刘表拥荆州九郡之地。兴学校。陈雅乐。此何等时也。而其雍容若是。若究其无汉之心。当先正同姓诸侯之罪。此草庐高卧之日。久已愤懑于表焉之徒。苟有一帝室之胄信义素著者。明目张胆。必先权操而致讨。程朱每恨孔明学未纯正。为取蜀惜然。跨有荆益。本是草庐开卷第一义。此孔明眼明国贼学术正大处。但刘焉有可讨之辞。而在璋则无诈取之义。荆州无代据之势。而于琮则有袭夺之机。刘琮明以国土纳贼。昭烈明以大义取之。则天下夫孰曰不可。抵死守信于荆州。忽露奸雄于益州。不食嗟来。竟未免抮臂。余曰。使个䲶鸯脚踢倒支离疏。鹄汀大笑曰。先生亦会使官话。(我东俚语。侮弱夺物谓夺。小儿染涕饼。又谓踢矮痤颐。余于路闻通官双林责其仆与人争诘。有鸳鸯脚云云。盖与踢颐同意。而句雅此刻语次。以华音用此语。而口钝不成声。鹄汀不识为何语。余书之。鹄汀大笑。有此讥。)假使成王杀周公,召公。岂敢曰在家不知。朱子答魏元履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6H 页
书。亦论昭烈不取荆州于刘琮迎操之日。狼狈失据。则乃出于盗贼之计。谓之经权俱失。然愚谓是时虽得荆州。亦守不得。曹公已以八十万压境。焉能以区区新造之荆。抵当得它。不如坚守廉让之节。还剩得天下信义之声。所以不取于迎操之日。此经权俱得处。刘璋暗弱。不恤士众。草庐初见之日。已质其兼弱攻昧之术。当不曾教他诈取。致堂胡氏。规规以玄德公。从游卢植,陈元方,郑康成。真个以经术学问之士推之。可笑哉。这时云蒸龙摅。啖人不俛眉之枭雄。无事则愁欲哭。有声则起问变。天地间独患无身。急则弃妻子走。何有乎刘璋小猴子。此刻。孔明决不当西向呼莒。后儒徒执成迹。责备先主。遽欲出汤武之右。此亦后世私意。于汤武。一二事敢怒而不敢言。于伊吕。例用庇护。淊淊千古。一座东林。牢不可破。伯禽被挞。竟是何罪。正恐夫子未出于正。一例事功。分戡心迹。此后儒党比之习。伯仲见伊吕。此善评也。大约千古君臣。俱有断案。一夫一妇。不获其所。若己推而纳之沟中。为人主者。举有是心。至若推斯心加诸彼。则杀一不辜。行一不义。王天下不为也。断无是心。此后辟之断案。虽暴君暗辟。犹或有纳忠奖直之举。虽一代之贤弼。未闻甘受勤攻。自开言路。在人主则虽雍齿之雠。或能恃而不恐。在人臣则虽韩,富之贤。殁身不能释憾。此千古人臣之断案。
余与鹄汀共处五日。每谈次。频发叹息之声。其声喟。古所谓喟然太息者是也。余问先生平居。何频发叹也。鹄汀曰。此吾痞證噫气。遂成长喟也。平生读书。千古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安得不成此痞患。余曰。读书时每发三叹。则先生所叹。当多贾傅六万太息矣。鹄汀笑曰。天下事每隔一水。只争济不济耳。敝读书。至夫子临河曰某之不济命也。吾未尝不三叹。项羽不渡乌江。未尝不三叹。宗留守三呼过河。未尝不三叹。只此九太息。已多贾傅六太息矣。相与大笑。余曰。头厄已发。志士万太息。鹄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6L 页
汀色变。已而色定。裂头厄投垆中曰。鲁人猎较。某亦猎较。岂不是时中之圣。李卓吾忽自开剃。这是凶性。余曰。闻浙中剃头店牌。号盛世乐事。鹄汀曰。未之闻也。是与石成金快说同意。(前日与鹄汀语。有头口足三大厄之说。)
余问明朝立国何如。鹄汀曰。礼称胜国是也。不必论。孔子称殷人。贤圣之君六七作。宋朝无可观。武力不竞。范,韩有其责。立国规模。如奕世诗礼家。其子弟雍容尊俎。未尝疾言遽色。僮仆委蛇阶庭。不见急步大唾。第是揖让未毕。饤豆已烂。寝庙方焚。祝史是招。余曰。可做礼乐否。鹄汀曰。固不乏多方依样。汉世如饮逻罗烧酒。气猛。酩酊大醉。歌者哭者舞者骂座者。使得天真都出来。宋朝如饮其退糟。相顾称醇。泊然整容。虽终日不乱。真意都丧。宗室大臣。未见一河间献王。有谁郑载堉。余问郑是何代人。鹄汀曰。前明宗室郑王之世子名载堉。著律吕精义。前明可谓金声而玉振之。余问何谓。鹄汀曰。始终本末。终是光明。无一苟且。余问果能若是否。鹄汀曰。太祖云云。(点笔而向余云云。不肯书。似是扫逐胡元。为正大光明也。)建文大内寿终大奇事。唐元宗竟未免铜丝箍彼天灵盖。余问甚么。鹄汀曰。李辅国椎碎张良姊。常进鸱脑酒瘖肃宗。天顺复位。大是奇事。千古无双。天子被拘。孰能免行杯执盖之辱。崇祯十七年。拜得五十相。用人之颠倒如此。其作事无渐可知。君子宁有玉碎不为瓦全。这是大居正。其兴亡。可谓千古无双。余方细书四海遗黎。鹄汀遽曰。本朝得国之正。无憾于天地刱业者。莫不为仇于革命之际。国朝还有大恩于定鼎之初。为前朝报雠。惟我朝是已。八岁小儿。浑壹区夏。自生民以来。未之或有也。我世祖章皇帝。初非有利天下之心。只为天下明大义复大仇。拯救斯民于血海骨山之中。天与之。民归之。首褒殉难之臣范景文等二十人。往岁。皇上追查崇祯死事诸臣。通与忠悯,悯节等谥一千六百馀人。大公至正。扶纲植常。自三五以还。未之或闻也。有天下者。无庭内惭德。然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7H 页
后能享国久长。
余求见乙未十一月内阁奉谕崇祯死事诸臣奖忠诏。鹄汀许夜间誊示。
余问前者先生言。前乎夷齐者。太伯,仲雍。后乎夷齐者。管叔,蔡叔者。何谓也。鹄汀微笑不答。余强之。鹄汀曰。自古义理譬如镕金注范。金无自成。随范为器。又似观贝。自有定色。而观者正侧。各自不同。决东决西。只此一水。余曰。激水在山。岂水之性。鹄汀曰。正为天下事多倒行。孔子曰。太伯三以天下让。商辛之于太伯之时。未及胞胎养生。古公之于诸侯之国。不过要荒附庸。未知当时天下竟是谁家。未知太伯三让果向何人。朱子言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因有剪商之志。此谬也。可谓太早计。克昌吾家则有之。岂合因此妄希非望。朱子又谓亦出于至公之心。说得非是。未知至公。果是何心。但周家肇基之迹。必有其故。而后世无传焉。孔子忽叹到太伯身上。而周家肇基之迹。隐然有甚样物事。雷公驳朱。还如刁民具控。余问雷公谁也。鹄汀曰。毛奇龄。国初大家也。余笑曰。毛脸雷公。鹄汀曰。是也。又称猬公。谓其遍身都是刺也。余曰。西河集愚亦曾一番骤看。其经义考證处。或不无意见也。鹄汀曰。大是妄人也。即其文章。亦如刁民具控。毛萧山人也。其地多书吏。善舞文。故明眼人目毛曰。萧气未除。
余曰。文王乃太王季子之子也。见小孙圣德之时。太王寿考。当不下百岁。自岐雍至荆蛮。道里不下万里。舍百岁之亲而采药万里之远。所谓三年之病。求七年之艾也。然而孔子称太伯为至德。朱子称太王为至公。非如伯夷太公之不相悖也。由太伯而论。则太王不应为至公。由太王而论。则太伯不应为至德。圣贤至微至精之旨。有非肤学浅见所可窥测。而鄙人亦不能无疑于此也。鹄汀曰。先生说得是。然亦不可迫人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7L 页
于隘。苏子瞻只外面看。遽斥武王非圣人。此子瞻读书粗处。论语称文王至德。三分天下有其二。犹服事殷。其集注以为荆,梁,雍,豫,徐,扬归周而属纣者惟青兖冀。此误也。愚谓三分。非如蜀汉,吴,魏之鼎峙也。如虞,芮之断讼而退。三分天下之心。二分归周也。乃若莽,操则真据天下二分之势。而已废服事之礼。文王则真得天下二分之心。而不知有我。不见纣恶。若子弟之服劳于父兄。蚤夜自行于臣道之中。非如说者之谓真有九州之六。其势足可以代商。而姑为此尽臣分为恭也。苟如说者之言。则孟德之周。文王曷足为至德哉。三分乃分数之分。其至德。正为文王若愚人然。都不辨是非。后世所谓天与人归者。于我何哉。朱子以为高于武王是也。天下有视其身为龟毛兔角。则纷纷以天下看作大事者。不过鹪巢鼹饮而止耳。上世固不乏此个学问。则孔子未必过许于太伯。而太伯是个顶天立地之汉子。太王是个强厉忍诟底为人。余曰。史记论伍子胥。强厉忍诟。庄周称殷汤。强厉忍诟。鹄汀曰。是也。仁而能杀。礼而能武。智而能问。勇而能伏。信而能变。此强厉忍诟底性情。不如此。亦不能拨乱反正。大约肇基刱业者。非挟风霜。不能乾清坤夷。天地交革。非风霜雷雹。不能成岁。十月之交。乃天地革之时也。安得无大震剥乎。周公铺述先懿。好作一篇神道碑。玲珑共玩中秋月。谁道前宵雨打窗。后世真认太王无心于天下。点检醉睡浑不知。何异庖丁磨刀念经。不容榻外他人睡。肯自营中醉似泥。太伯至德。不在让天下。让天下。孔子倒叙将来事。其至德。正在民无得而称焉。非愚则聋。都不识商室有何许恶天子。还未省家里生出何许圣德儿。自家未免大痴不慧人。非我太伯忘天下。天下都忘我太伯。所以民无得而称焉。朱子以为高于文王是也。春秋传。称太伯不从。是以不嗣。此妄也。太王将喋喋与谋之。而太伯将侃侃然谏之乎。若使天下称至德时。还败乃公事。此吾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8H 页
所谓顶天立地的汉子。向所谓前乎夷齐者。只从语注一番说。与今说不同。余曰。后乎夷齐者。管叔,蔡叔。然则先生亦将比德管蔡于太伯乎。鹄汀曰。敝本旨与此不同。只汉家刱业。正大光明。非谓管蔡还有至德也。有称管蔡殷室之忠臣。文王之孝子者。此虽愤曲学之阿世。激陋儒之苟同。然如此立言。岂不悖哉。仆只惋。徒看古今成败之迹。曲成义理。义理之上。叠帽义理。所谓扬之则出青天。抑之则入黄泉。吾儒亦不无纵横之习。抑扬太甚。亦一纵横也。汉平始中。王莽不受新野田。吏民守阙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诸侯王公列侯宗室。叩头请加安汉公九锡。以当日论之。则翟义陈丰。岂不是流言之管,蔡。若使管,蔡得行王法于周公。公案已成。则虽有千手观音。难扶姬某。余曰。王安石诗。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不令便死。使圣奸立判。岂非天意。鹄汀曰。这非荆公诗。乃乐天作也。周室固多变之家。周公多谤之圣。掊斗折衡。纵舍盗贼。虽是吊诡之论而洞照百代之弊原。孔子作春秋。自述其功罪。则周公制作。固将自伤为祸首。近世造墨者。皆仿詹成圭制。造针者。尽借李公道名。唐太宗将藉口于齐桓公。则急购副本之管夷吾。魏徵天下之奸人也。应声而出。唱个大喏。抗颜中天下而立曰。管仲在此有问尔。管仲何不死于子纠乎。魏徵仰看白日曰。圣人许我不死。问曰。何许圣人周全汝乎。对曰。鲁国之孔夫子。多闻博识。至公血诚之圣人。万世之师表。一唾落地。为金为石。质诸鬼神而无疑。建诸天地而不悖。俟百世圣人而不惑。问曰。夫子何尝许汝不死。魏徵扬声曼咏曰。岂若匹夫匹妇之谅也。自经于沟渎之间而莫之知也。岂不是仲尼许我。此非但魏徵自解脱。所以投契太宗。平生献媚处。若要当里保正飞报四邻手本。则夏侯令女。恐无截耳之日。余曰。何不再问于魏徵。曰。小白兄也。子纠弟也。管仲,子纠之不成臣。鹄汀曰。是也。魏徵与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8L 页
秦王世民。俱是大唐太子建成之臣。魏徵发迹黄冠。乃是米道。其十渐之疏。若耳提面命。市门谜语。千古无杀死之仲父。则贞观天子。不须杀我田舍翁。君臣驵侩。上下征利。此今古成败之一大断案。成败二字。非可形于儒者口。角侯之门仁义附焉。帝范一书。真是摹尧装舜。吾儒所说天命。跳不出气数二字。这个气数。还是成败之迹。常时说天与之。人归之。这是一套笨话。古来逆取顺守者。何莫非天命所笃。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何莫非神享民安。日闻汉民颂莽功德。未见虞神吐晋馨香。(鹄汀此语。阴有所指。非泛论历代也。虽极口每诵清得国之正。谈说之际。时露本情。特借历代逆顺成败之迹。以俯仰感慨。)
余曰。但说气数则天地间都无著手处。圣人罕言命。所以为世立教。不得不如此。然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天地间都是时来运去。鹄汀曰。然。所谓财成辅相。天工人代。自世教看。虽云顺理。自天意看。还有伤巧悖拂。余曰。人有恒言天不容伪。而方其兴也。王霸之诡言冰坚。天亦从伪。至诚祷祝。未必遂愿。而方其亡也。张世杰之瓣香祝天。快副其诚。天下之至公。莫如鸡鸣。使孟尝得脱虎口。则一人蹙口。万鸡随唱。天下之大信。莫如潮汐。使宋朝莫能复延。则钱塘江潮。三日不至。兴亡之际。鬼神造化之迹。亦有伪信互用。诚诡并行。其所欲与者。未必天之所说。而潜扶默护。曲有恩意。其所欲夺者。未必天之所憎。而残忍惨毒。若报深仇者。何也。鹄汀曰。我朝贝勒博洛统兵。趋浙营于江岸。而是时江潮。又连日不至。
余问。中国所称摄政王。谁也。鹄汀曰。这是睿亲王。讳多尔衮。我皇清之一个周公。顺治元年四月。赐睿亲王御前纛伞。自盛京统领大军。方进向宁远。而流寇已碎皇城。则平西伯吴三桂。迎我师入关。复雠除凶。睿亲王谕示官民。取残不杀。共享太平之意。民大悦。五月睿王进朝阳门。御辇陈明卤簿。受明文武众官朝贺武英殿。余曰。是时。天下都是睿亲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9H 页
王得之。何不遂自做天子。鹄汀曰。故是我圣清之周公。当时事。亦还有做不得处。当时诸亲王。个个英勇。人人豪杰。我世祖九月入京师。外则江左未平。内则亲贤翊辅。余曰。当时诸亲王功德如摄政王者几人。鹄汀曰。列圣实录。未及遍班中外。则宜先生未知也。明亡后。福王称尊江宁。改元弘光。顺治二年五月。豫亲王统师南下。乘胜渡江。直抵江宁。福王遁入芜湖。六月为总兵田雄,马得功所缚降。余问豫亲王名为何。曰。多铎。其英武不下睿亲王。英亲王名阿济格。追剿自成。肃亲王剿击张献忠。亲射殪之。快雪神人之愤。肃王名豪格。天所建也。孰能当之。余曰。弘光若斥马士英辈。而全仗史可法诸贤。则江南之也。如之何不世守也。鹄汀喟然叹曰。天所废也。孰能兴之。迹其行事。幽厉桓灵。曾所未见也。睿亲王遗史可法书。引春秋大义。君弑不讨贼。不当立君以责之。且说之曰。闯贼手毒君亲。中国臣民。未加一镞。朝廷除弃宿嫌。爰整虎旅。扫涤凶秽。为天下复君亲之雠。首崇怀宗帝后。咸如典礼。国家之定都燕中。乃得之闯贼。非得之明朝也。宜削尊归藩。永绥福土。朝廷待之虞宾。史可法答曰。国破君亡。社稷为重。迎立今上。(鹄汀。自注谓明福王。)天与人归。殿下入都为我帝后。发丧成服。凡为大明臣子者。孰不感激图报。而乃欲引春秋来相诘责。若坐昧大一统之义。将何以维系人心。莽移汉祚。光武中兴。不废山阳。昭烈践阼。怀悯北辕。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康王缵统。是皆亟正位号于国雠未报之日。而紫阳大书纲目。不斥为非云云。皇上御制书事一篇。明定是非。又御批通鉴辑览。大公至正。钦许福王稍能奋志有为。则未尝不可同宋之高宗南渡偏安。乃任用马阮奸党。是非颠倒。虽史可法力矢孤忠。无柰乎一木倾厦。钦此圣谕。可与天地同大。自古废兴。有数如此。柰何柰何。余曰。史可法书。又曰。贵国夙膺封号。(余亦自注。贵国。原书谓今皇清。)今驱除乱逆。可谓大义。乃反因以规此幅员。为德不卒。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69L 页
是所谓以义始而以利终也。其书可与日月争光。鹄汀大惊曰。公外国人。何从读此。(两书俱载李玄锡明史纲目。而鹄汀之意。似以余为外国人。当未能详知明清之际。故为之备说史之答书。而截注下段。夙膺封号等语。其意以摄政王入关事。为与国之救灾恤难。故余为继诵。则鹄汀惊其能备知此书。)余曰。史公此书。亦系禁书否。鹄汀曰。不是禁书。皇上手亲载之御撰诸编。我朝宽大不讳。前代所稀。余曰。这两书。义理孰是。鹄汀微笑曰。互引春秋而断烂已久。俱称天命而孰闻谆谆。随即抹去。余问睿亲王身后。缘何被籍。鹄汀摇手曰。多少说得长。鸱鹗之诗所以作也。程子称金縢。如近世祝文。当焚埋而重其事。故藏之金縢。此巧就周公。若然则李宸妃水银殡敛。亦一金縢。华林鸣蛙。为公乎为私乎。大约为世教立言。不得不为之迁就。则各尊所闻。又从而为之辞。宋之士大夫喜谈理学。然心与佛教者有之。躬行道教者有之。甘一代全史。都是演义十三经注疏。太半傅会诸子百家之语。多少寓言。此等区区自得。不可献诸君上。不可传与子孙。不可辄向同窗强辨。今逢海上异人。毕生无再会之地。又安得不激我衷情。因潸然泪下。又大笑曰。邵尧夫每事分作四柱。大是局滞。余问。如买盆占。其成毁否。鹄汀曰。如春夏秋冬。仁义礼智。皇王帝伯。金木水火。其学术无活机。似精而实粗。朱子评康节不及张子房。又评其奸雄手段。不及庄周十倍。逃不得朱夫子光明眼。朱子评庄周。其论道体甚好。其名理。非后儒所及。此朱子公明处。余曰。盈天地间万事万物。非朱子勘定。便似赝本。鹄汀熟视余良久曰。后朱子而生者。皆土木形骸否。偏听陈亮。则按唐仲友恐伤于刻。误解通书。则抵史局书。似涉于诬。所谓无极而太极。不知怎地话。一笔句之可也。
余曰。上国文教讫于四海。敝邦虽被东渐之化。而中外既殊。则即如立国规模。传受心法。莫得而知也。鄙人不无怅恨于同文之域。鹄汀曰。立国规模指得甚么。余曰。五帝不同乐。三王不同礼。即如夏尚忠。殷尚质。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0H 页
周尚文。鹄汀曰。观其所因则虽百世可知其损益。昔人以天下比之金瓯。今日金瓯。即如善熟之西瓜。余曰。金瓯无缺而西瓜易破。鹄汀摇手曰。否也。西瓜外青内黄。多仁爽利。所谓藏天下于天下。徵前朝流寇之患。凡赈贷之政。靡不用极。外兼三王而内济二教。驱策天下士大夫。囿之文教名分之中。而小民自行乎其素前代强本弱枝之术。不过隳名城杀豪杰。不然则徙诸田屈昭于关中。而不识所以抚绥之方。本朝文谟武烈。远过前代。尊尚儒术。专畀中土。阴销豪杰不逞之心。推广封典。遍加外藩。潜分夷狄兼并之势。挫抑满洲。待之以韎韐弓马之事。以壮根本之地。频开河功。聚天下奇技淫巧之士。以慰游食之徒。恭己正南面而已。夫天下何思何虑。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尧舜之意。而孔子述之而秦人用之也。余曰。又是奇论。愿闻其说。鹄汀曰。耕凿随分。帝力何有。此微服康衢暗欢喜处。自卫反鲁。删诗书正礼乐。此为世道迫不得已处。破封建。坏井田。焚诗书。坑儒生。此一统天子大有为处。自古帝王。比德于尧舜则喜。比德于秦皇则怒。而未闻学尧舜者也。于始皇则祖述之宪章之。未闻有一代之主。令天下曰。此尧舜之事。其议行之。此亡秦之事。其议罢之。此所谓十三经廿一史。都无开卷处。宰相比之萧,曹则逡巡而不敢当。比之鞅,斯则欲食肉而寝皮。然自萧,曹,房,杜号称一代之良佐者。皆鞅,斯之罪人也。彼鞅,斯犹能强公杜私。上下相信。然功烈如彼者。罪在所学。萧,曹元无可罪之所学。仅能自免于其身尔。得乎上则失于下。媚乎民则猜于君。未知一代之赞治何事。隔架遮栏。一失手则倒撞下来。
尹亨山自班出。直至谈所。余与鹄汀下椅肃揖。尹公忙扶余坐椅。出怀中鼻烟壶以示之。紫㻴瑚造成也。尹公又自怀中出黄褓裹异锦二匹。解而示余。鹄汀连称钦赐。尹公满面喜色。一鸦青羽缎绣桃花。一酱色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0L 页
云纹缎金线绣仙佛。亨山忙阅谈草一页。即涉笔曰。建文大内寿终。元无是事。王先生传闻之误。鹄汀曰。传疑。亦一史家体。余曰。吴亮掷脔故事。岂不是真。鹄汀曰。固多前辈辨说短长。此等不必索言必无。万一真时。岂不是千古奇事。白龙庵故事。虽系篱落卧被之书。亦一归来望思之台。笔笔心头血。一落染天地。余问。史仲彬致身录。岂后人拟作否。鹄汀曰。环佩空归月夜魂。年年杜宇哭冬青。此苦心人妄想也。亨山曰。昨王先生言。汉兴无惭德。可兴礼乐。说得非是。发号出令于朝廷之上。雷动风行。仁声所及。四方亿兆。皆得以考其得失。其闺壸燕私之时。隐行细德。有非外庭所得而知也。故必有贤宗室如河间献王者。为之歌咏叙述。又妙能审音。然后可以合其德。所谓琴瑟友而四时和。律吕调而万物统也。汉之乐歌。安世房中最似近之。而独枕一宦者股。仰数未央宫椽。元首丛脞。大风之烈委地矣。至于辟阳之惭。外庭难讳。人彘之酷。神人共愤。则造端之始。观刑可知。薄姬魏豹之美人。孝景王皇后。夺之金王孙。阴丽华之寤寐思服。未知谁所歌咏乎。王室至亲。无如河间之贤。而关雎之化。釐降之美。非所可论。故乐自乐而德自德。从可知也。余曰。白登奇计。是甚么奇计。鹄汀曰。其计秘。世莫得而传焉。余曰。这条奇计。莫不是城下长跪。事不自愧。缘何秘之。尹公大笑曰。发前人所未发。余曰。是时。冒顿当不会讲。衔璧舆榇。许多仪注。鹄汀曰。自古中国。未尝得志。康居授首。颉利起舞。是要啼偶打。余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则万乘真个苦。汉高祖枕股仰屋时。八年经营。所得何事。霜降水落。回首齿冷。想应是时。天下都似鸡肋。亨山曰。宰相亦然。酒色财气。都唤不应时。想到五云唱名。是诚何心。鹄汀曰。老爷颖尾求田。著数笔点缀。亨山大笑曰。眼前汲汲。都是身后计。蚕老自成茧。非期衣绣人。余问鹄汀。尚不废省围否。鹄汀曰。已付邓禹。笑人寂寂。问先生如何。余曰。一样。鹄汀曰。白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1H 页
头荆围。士之耻也。亨山把笔欲书。先自大笑。向鹄汀语。鹄汀亦大笑。余曰。两先生如此嗢噱轩渠。当有绝奇事。鄙人不识里面。无以捧腹助欢。两人尤大笑绝倒。亨山曰。康熙己卯省闱间。有百二岁举子。姓黄名章广州佛山诸生也。自言今科且未中。来壬午省闱。亦未可中。至岁乙酉。吾年百八岁。始当获隽。尚有许多事业。为国家效力耳。余亦不觉绝倒。问这黄章。果中乙酉科否。两人掉头。尤不耐笑。鹄汀曰。这个不中时。都快留作世间缺陷事。若符其言。时都没味也。
亨山曰。先生来时。曾游千山否。余曰。千山迂行百馀里。且缘行忙。只望天外数点螺鬟。亨山曰。老仆曾于岁戊寅。降香医巫闾。有贵邦人。墨题姓名。余曰。姓名为谁。亨山曰。六七辈其姓名偶未之记。余曰。敝邦先辈金昌业字大有。号老稼斋。曾于康熙癸巳游千山。而医巫闾山。亦当有题名处。亨山曰。千山敝无缘一见。稼斋金公还有几佳句作否。余曰。有数卷文集。不能记一二佳句。金稼斋亦于畅春苑。见李榕村先生。当时阁老。亨山曰。榕村先生。康熙癸巳间。想已南归矣。那缘相见。余曰。榕村先生讳李光地也否。两人皆点头。亨山曰。痴欲煎胶粘日月。是时日已暮。炕内沈沈。故已唤烛矣。余曰。不须人间费膏烛。双悬日月照乾坤。鹄汀摇手。又墨抹双悬日月。盖日月双书。则为明字。余则偶对粘胶句。而双悬日月颇讳之也。
余曰。昨谒圣庙。朱子升配殿上。然则为十一哲矣。何时升享否。亨山曰。康熙时跻享。十哲元非孔门恰当底定论。不过一时与难于陈蔡之间尔。自唐讫今。无敢议者。夫有若之言。四见论语。以其似圣人。子夏,子张之徒。至欲以事孔子事之。则其贤可知也。公西赤志于礼乐。有为邦之才。则不亦远优于宰我,冉求乎。求予之言行。不必徵诸史传。考之论语中。其优劣不可同日而语。宜进祀二子于殿上。改求予于庑中。先辈郑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1L 页
端简,王贻上论皆如此。王为国子祭酒。时具疏欲改正。为人所沮。疏未果上。此可谓万世之公论。士流至今惜之。
亨山问朴先生今有著书几卷。亦有佳集。携至中国否。余曰。平生学殖卤莽。未曾著得几卷书。亨山曰。虽有周公才美。若涉骄吝。馀无足道。先生有如。(此下未及书毕其说。而奇礼额入来。示余皇赐鼻烟壶。遂罢起。)余所衣白纻袷。日暮稍凉。时月方垂轩。相与散步阶上。享山摸余衣曰。坐中不胜清癯。
余与鹄汀谈最多。盖六日对窗通宵会话。故能从容。彼固宏儒魁杰。然多纵横反覆。余离我京八日。至黄州。仍于马上。自念学识固无藉手。入中州者。如逢中州大儒。将何以扣质。以此烦冤。遂于旧闻中。讨出地转月世等说。每执辔据鞍。和睡演绎。累累数十万言。胸中不字之书。空里无音之文。日可数卷。言虽无稽。理亦随寓。而鞍马增惫。笔砚无暇。奇思经宿。虽未免沙虫猿鹤。今日望衡分外奇峰。又复随帆劈叠无常。信乎长途之良伴。远游之至乐。既入热河。先以此说。贽诸奇按察丰额。奇虽颔可。而不甚理会。鹄汀志亭亦多听莹。然鹄汀亦不以此说为甚非也。盖鹄汀敏于酬答。操纸辄下数千言。纵横宏肆。扬扢千古。经史子集。随手拈来。佳句妙偈。顺口辄成。皆有条贯。不乱脉络。或有指东击西。或有执坚谓白。以观吾俯仰。以导余使言。可谓宏博好辩之士。而白头穷边。将归草木。诚可悲也。及入皇京。与人笔谈。无不犀利。又见所作诸文篇。则皆逊于笔语。然后始知我东作者之异于中国也。中国直以文字为言。故经史子集皆其口中成语。非其记性别于人也。为之强作诗文则已失故情。言与文判为二物故也。故我东作文者。以龃龉易讹之古字。更译一重。难解之方言。其文旨䵝昧。辞语糊涂。职由是欤。吾归而遍语之国人。则多不以为然。良足慨然也已矣。罨溪雨屋谩书。
山庄杂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2H 页
夜出古北口记
自燕京至热河也。道昌平则西北出居庸关。道密云则东北出古北口。自古北口循长城。东至山海关七百里。西至居庸关二百八十里。中居庸山海而为长城险要之地。莫如古北口。蒙古之出入常为其咽喉。则设重关以制其阨塞焉。罗壁识遗曰。燕北百里外。有居庸关。关东二百里外。有虎北口。虎北口。即古北口也。自唐始名古北口。中原人语长城外。皆称口外。口外皆唐时奚王牙帐。按金史。国言称留斡岭。乃古北口也。盖环长城称口者。以百计。缘山为城而其绝壑深涧。呿呀𥦔陷。水所冲穿则不能城而设亭鄣。 皇明洪武时。立守御千户所。关五重。余循雾灵山。舟渡广硎河。夜出古北口。时夜已三更。出重关。立马长城下。测其高可十馀丈。出笔砚噀酒磨墨。抚城而题之曰。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八月七日夜三更。朝鲜朴趾源过此。乃大笑曰。乃吾书生尔。头白一得出长城外耶。昔蒙将军自言吾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今视其堑山填谷。信矣哉。噫。此古百战之地也。后唐庄宗之取刘守光也。别将刘光浚克古北口。契丹太宗之取山南也。先下古北口。女真灭辽。希尹大破辽兵。即此地也。其取燕京也。蒲苋败宋兵。即此地也。元文宗之立也。唐其势屯兵于此。撒敦追上都兵于此。秃坚帖木儿之入也。元太子出奔此关趋兴松。明嘉靖时。俺答犯京师。其出入皆由此关。其城下乃飞腾战伐之场。而今四海不用兵矣。犹见其四山围合。万壑阴森。时月上弦矣。垂岭欲坠。其光淬削。如刀发硎。少焉月益下岭。犹露双尖。忽变火赤。如两炬出山。北斗半插关中。而虫声四起。长风肃然。林谷俱鸣。其兽嶂鬼巘。如列戟总干而立。河泻两山间斗狠。如铁驷金鼓也。天外有鹤鸣五六声。清戛如笛声长𠺁。或曰。此天鹅也。
 我东之士。生老病死。不离疆域。近世先辈唯金稼斋。吾友洪湛轩。踏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2L 页
中原一隅之地。战国时七国。燕其一也。禹贡九州。冀乃一也。以天下视之。可谓一隅之地。而自元 皇明至今清。为一统天子之都。如古之长安洛阳。苏子由中国之士也。犹自幸其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而后。知天下之巨丽。况如我东之士。一得巨丽之观。其所自幸。当如何哉。今余此行。尤有自幸者。出长城至漠北。先辈之所未尝有也。然而深夜追程。瞽行梦过。其山川之形胜。关防之雄奇。未得以周览。时微月斜照。关内两崖。百丈壁立。路出其中。余自幼时。胆薄性怯。或昼入空室。夜遇昏灯。未尝不发动脉跳。今年四十四。其畏性如幼时也。今中夜独立于万里长城之下。月落河鸣。风凄燐飞。所遇诸境。无非可惊可愕。可奇可诡。而忽无畏心。奇兴勃勃。公山草兵。北平虎石。不动于中。是尤所自幸者也。所可恨者。笔纤墨焦。不能大书如椽。且未及题诗为长城故事也。及东还之日。里中争以壶酒相劳。且问热河行程。为出此记。聚首一读。竞拍案叫奇。
  一夜九渡河记
河出两山间。触石斗狠。其惊涛骇浪。愤澜怒波。哀湍怨濑。奔冲卷倒。嘶哮号喊。常有摧破长城之势。战车万乘。战骑万队。战炮万架。战鼓万坐。未足谕其崩塌溃压之声。沙上巨石。屹然离立。河堤柳树。窅冥鸿濛。如水祗河神。争出骄人。而左右蛟螭。试其挐攫也。或曰。此古战场。故河鸣然也。此非为其然也。河声在听之如何尔。余家山中。门前有大溪。每夏月急雨一过。溪水暴涨。常闻车骑炮鼓之声。遂为耳祟焉。余尝闭户而卧。比类而听之。深松发籁。此听雅也。裂山崩崖。此听奋也。群蛙争吹。此听骄也。万筑迭响。此听怒也。飞霆急雷。此听惊也。茶沸文武。此听趣也。琴谐宫羽。此听哀也。纸窗风鸣。此听疑也。皆听不得其正。特胸中所意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3H 页
设而耳为之声焉尔。今吾夜中一河九渡。河出塞外。穿长城会榆河潮河。黄花镇川诸水。经密云城下。为白河。余昨舟渡白河。乃此下流。余未入辽时。方盛夏。行烈阳中而忽有大河当前。赤涛山立。不见涯涘。盖千里外暴雨也。渡水之际。人皆仰首视天。余意诸人者仰首默祷于天。久乃知渡水者。视水洄驶汹荡。身若逆溯。目若沿流。辄致眩转堕溺。其仰首者非祷天也。乃避水不见尔。亦奚暇默祈其须臾之命也哉。其危如此而不闻河声。皆曰辽野平广。故水不怒鸣。此非知河也。辽河未尝不鸣。特未夜渡尔。昼能视水。故目专于危。方惴惴焉。反忧其有目。复安有所听乎。今吾夜中渡河。目不视危则危专于听。而耳方惴惴焉。不胜其忧。吾乃今知夫道矣。冥心者。耳目不为之累。信耳目者。视听弥审而弥为之病焉。今吾控夫。足为马所践。则载之后车。遂纵鞚浮河。挛膝聚足于鞍上。一坠则河也。以河为地。以河为衣。以河为身。以河为性情。于是心判一坠。吾耳中遂无河声。凡九渡无虞。如坐卧起居于几席之上。昔禹渡河。黄龙负舟至危也。然而死生之辨。先明于心。则龙与蝘蜓。不足大小于前也。声与色外物也。外物常为累于耳目。令人失其视听之正如此。而况人生涉世。其险且危。有甚于河。而视与听。辄为之病乎。吾且归吾之山中。复听前溪而验之。且以警巧于济身而自信其聪明者。
  乘龟仙人行雨记
十四日。入避暑山庄。望见皇帝殿中。黄幄深坐。庭班甚稀。庭中独有一老人。髻系仙桃巾。衣黄衫。黑方领。缘袪皆黑。腰系红罗飘带。履赤舄。胡髯半白而过胸。杖端系金葫芦及锦轴。右手持芭蕉扇。立大龟上。周行庭除。龟仰首喷水如垂虹。龟色青黑。大如盘托。初喷细雨。殿檐瓦沟淋漓。细沫飞跳。霏霭笼罩。或向花盆而噀。或向假山而洒。少焉雨势益壮。檐溜暴霔。霖铃殿角。斜阳如垂水晶帘。殿上黄瓦。浏浏欲流。苑东树叶。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3L 页
益明丽。水满一庭。霈然周洽。然后退入右帐中。黄门数十人。各持竹帚。扫除庭水。龟腹虽贮水百斛。不能如此霶沱也。且不令沾人衣服。其行雨之功。可谓神矣。若夫四海之望云霓而霈泽止于一庭。则亦已矣。
  万年春灯记
皇帝移御苑东别殿。千官出避暑山庄。皆骑循宫墙。行五里馀。入苑门。左右浮图高六七丈。佛宇及牌楼。弥亘数里。殿前黄幄连天。幄前皆白幕沈沈。悬彩灯千百。前立红阙三所。高皆八九丈。乐作陈杂戏。日既曛。悬黄色大匮于红阙匮底。忽落一灯。其大如鼓。灯联一绳。绳端火忽自燃。缘绳而走上及匮底。匮底又垂一圆灯。绳火烧。其灯落地。自匮中又垂铁笼帘子。帘面皆篆寿福字。着火青莹。良久寿福字火自灭落地。又自匮中垂下联珠灯百馀行。一行所联为四五十灯。灯中次第自燃。一时通明。又有千馀美貌男子。无髭须衣锦袍。戴绣帻。各持丁字杖。两头皆悬小红灯。进退回旋。作军阵状。忽变而为三座鳌山。忽变而为楼阁。忽变而为方阵。既黄昏。灯光益明。忽变而为万年春三字。又变而为天下太平四字。忽变而为两龙。鳞角爪尾。蜿蜒转空。顷刻之间。变幻离合而不错铢黍。字画宛然。只闻数千靴响而已。此斯须之戏耳。其纪律之严。有如是者。以此法。临军阵。天下孰敢婴之哉。然而在德不在法。况以戏示天下哉。
  梅花炮记
日既黄昏。万炮出苑中。声震天地。梅花四散如扇炭。而火矢迸流也。窥镜嫣然迎风攲斜。鲁钱欲古。兔嘴未敷。继以瓶史月表。女士殿最。跗绶分明。蕊靥廉纤。皆火而飞也。纤而鸟兽虫鱼之族。飞走蠕跃。咸具情状。鸟或展翅而伸。或以咮刷羽。或以爪刮目。或趁蜂蝶。或衔花果兽。皆腾骧挐攫。呀口张尾。千态万状。皆赫赫火飞。至半空冉冉而销。炮声益大。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4H 页
火光益明。而百仙万佛。迸出飞升。或乘槎。或乘莲舟。或骑鲸驾鹤。或擎葫芦。或负宝釖。或飞锡杖。或跣足踏芦。或手抚虎顶。无不泛空徐流。目不暇视。闪闪羞明。正使云梅花炮。分列左右者。其桶或大或小。长或三四丈。短者三四尺。制类我国三穴铳。火焰之横亘半空。如我国神机箭。火未及灭。皇帝起而顾班禅少话。乘舆还内。时方昏黑而无一灯前导。大约八十一戏。以梅花炮终之。名曰九九大庆会。
  蜡嘴鸟记
蜡嘴鸟。小于鸠。大于鹌鹑。灰色而翠羽。大嘴如蜡。所以名也。又名梧桐鸟。能晓人语。凡有指使。莫不应声听承。有驯而货于市者。以骰牌三十二个贮器中。以掌摩平。令观者取牌一个。识其为某牌。然后以其牌与驯鸟者。则驯鸟者。遍以示众。然后还置器中。再抚摩使乱之。呼鸟取其牌则鸟即就器中。以嘴含其牌。飞上叉木。取视之。果所识某牌也。竖五色旗。令鸟拔某色旗。则亦应声拔以与人。纸造重檐黄屋车驾象。令鸟驱车。鸟俛首入象腹下。以嘴含象两股间以推之。凡转磨驰射。舞虎舞狮。悉随人指挥。无一错误者。又以纸为小殿阁九重阊阖。令鸟入殿中。取某物来。鸟即飞入。随号含来。列置卓上。虽不能言语如鹦鹉。其巧慧似胜之。役使良久。鸟不胜热。张口吐舌。汗浃毛羽。每一使弄。辄食麻子一粒。驯鸟者。每自口中出而与之。
  万国进贡记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皇帝寿七十。巡自南方直北还热河。秋八月十三日。乃皇帝千秋节。特召我使。前赴行在参庭贺。余从使者。北出长城。昼夜兼行。道见四方贡献车可万两。又人担驼负轿驾而去。势如风雨。其杠而担者。物之尤精软云。每车引马骡六七头。轿或联杠驾四骡。上插小黄旗。皆书进贡字。进贡物。皆外裹猩猩毡。诸色𣯽𣰯,竹簟,藤席。皆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4L 页
玉器。一车道蹶。方改装。所裹藤席磨弊。稍露匮面。匮黄漆。可如一间小亭。正中书紫琉璃普一座。普下一上。可有二三字。而席角小掩。不可见也。何物琉璃器。其大如许。视此可推诸车所载。日既黄昏。益见车乘争道催赶。篝灯相照。铃铎动地。鞭声震野。虎豹装槛柙者十馀乘。柙皆有窗。才容一虎。虎皆铁縆锁项。眼光黄碧转地。狼体甚卑而丰毫厖尾。熊罴狐鹿之类。不可殚记。鹿有红羁如马牵者。此驯鹿也。鄂罗斯犬。高几如马。通身骨纤毛浅。跷桀峙立。胫瘦如鹤。尾回如蛇。腰腹细脩。从耳至喙可尺馀。皆口也。能逐杀虎豹。有大鸡形类橐驼。高三四尺。足如驼蹄。鼓翅日行三百里云。名驼鸡。昼日所阅。皆应此类。而上下行忙。无心而过。适日暮下隶闻豹狺者。遂与副使书状登虎车。始知日阅万车。不独玉器宝玩。亦多四海万国奇禽怪兽也。听戏时。有二极小马。载珊瑚树。自殿中的历而出。马高才二尺。色黄白。然鬃鬣窣地。嘶哮腾骧。具骏马之体。珊瑚树。枝干扶疏。大于马。朝日自行在门外。独步归馆。道见一妇人乘太平车而行。面施粉白。衣锦绣。车旁一人跣足拂鞭。驱车甚疾。发短覆肩。而端皆卷曲如羊毛。以金环箍额。面赤而肥。眼圆如猫。随车行。观者杂沓。缁尘涨空。初驱车者。形殊不类。故未及察。车上妇人更熟视之。非妇人。乃人形而兽类也。手毛如猿。所持物若摺扇。瞥视则貌似绝艳。然视之审。如老妪而妖厉。长才数尺馀。车褰幨帷。左右顾眄。目如蜻蜓。大抵南方产。能解人意云。或曰。此山都也。
 余与蒙古人博明。问此何兽。博明言。昔从将军礼公升额。出玉门关。距燉煌四千里。宿山谷间。朝起失帐里木匣皮箱。当时同游幕侣。取次见失。军中有言。此野婆盗之也。发卒围之。野婆皆乘木。捷如飞猱。势穷哀号。不肯就执。皆自经树梢而死。尽得所失箱箧。封锁如旧。开视之器物。亦卒无所遗毁。而箱内悉藏朱粉。多首饰奁装。得佳镜。亦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5H 页
有针线刀尺。盖兽而效妇人都冶自喜者也。俞黄圃问余漠北异观。余言驼鸡。黄圃贺曰。此乃极西奇畜。生中国者。闻名而未睹形。公外国人。乃能见之也。为言山都。皆无见之者。余自热河还时。至清河市中。有一矮人。长才二尺馀。腹大如鼓彭涨。类所画布袋和尚。口眼皆尾低。无腕无胫。即有手足。含烟昂藏而行。张手回旋而舞。视人辄大笑。独不薙发。为髻于脑后。系仙桃巾。布袍袖阔。坦然露腹。状貌臃肿。难以言语尽其形容之诡奇也。造物者可谓太嗜诙谐。余举此言于黄圃。黄圃诸人皆曰。此名天生异物。人而鳖弄者也。即今市肆间多见之云。平生诡异之观。无逾在热河时。然多不识其名。文字之所不能形者。皆阙不录。可恨也哉。平溪雨屋燕岩。识。
  戏本名目记
九如歌颂。 光被四表。 福禄天长。 仙子效灵。 海屋添筹。 瑞呈花舞。 万喜千祥。 山灵应瑞。 罗汉渡海。 劝农官。 檐卜舒香。 献野瑞。 莲池献瑞。 寿山拱瑞。 八佾舞虞庭。 金殿舞仙桃。 皇建有极。 五方呈仁寿。 函谷骑牛。 士林歌乐社。 八旬焚义券。 以跻公堂。 四海安澜。 三皇献岁。 晋万年觞。 鹤舞呈瑞。 复朝再中。 华封三祝。 重译来朝。 盛世崇儒。 嘉客逍遥。 圣寿绵长。 五岳嘉祥。 吉星添耀。 缑山控鹤。 命仙童。 寿星既醉。 乐陶陶。 麟凤呈祥。 活泼泼地。 蓬壶近海。 福禄并臻。 保合大和。 九旬移翠巘。 黎庶讴歌。 童子祥谣。 图书圣则。 如环转。 广寒法曲。 协和万邦。 受玆介福。 神风四扇。 休徵叠舞。 会蟾宫。 司花呈瑞果。 七曜会。 五云笼。 龙阁遥瞻。 应月令。 宝鉴大光明。 武士三千。 渔家欢饮。 虹桥现大海。 池涌金莲。 法轮悠久。 礼年天降。 百岁上寿。 绛雪占年。 西池献瑞。 玉女献盆。 瑶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5L 页
池杳世界。 黄云扶日。 欣上寿。 朝帝京。 待明年。 图王会。 文象成文。 太平有象。 灶神既醉。 万寿无疆。
八月十三日。乃皇帝万寿节。前三日后三日。皆设戏。千官五更。赴阙候驾。卯正入班听戏。未正罢出。戏本。皆朝臣献颂诗赋若词。而演而为戏也。另立戏台于行宫东。楼阁皆重檐。高可建五丈旗。广可容数万人。设撤之际。不相罥碍。台左右木假山。高与阁齐。而琼树瑶林。蒙络其上。剪䌽为花。缀珠为果。每设一本。呈戏之人无虑数百。皆服锦绣之衣。逐本易衣而皆汉官袍帽。其设戏之时。暂施锦步障于戏台阁上。寂无人声。只有靴响。少焉掇帐。则已阁中山峙,海涵,松矫,日翥。所谓九如歌颂者。即是也。歌声皆羽调倍清。而乐律皆高亮如出天上。无清浊相济之音。皆笙箫篪笛钟磬琴瑟之声。而独无鼓响。间以叠钲。顷刻之间。山移海转。无一物参差。无一事颠倒。自黄帝尧舜。莫不像其衣冠。随题演之。王阳明曰。韶是舜一本戏。武是武王一本戏。则桀纣幽厉。亦当有一本戏。今之所演。乃夷狄一本戏耶。既无季札之知。则未可遽论其德政。而大抵乐律高孤亢极。上不下交矣。歌清而激。下无所隐矣。中原先王之乐。吾其已矣夫。
  象记
将为怪特谲诡恢奇钜伟之观。先之宣武门内。观于象房可也。余于皇城。见象十六而皆铁锁系足。未见其行动。今见两象于热河行宫西。一身蠕动。行如风雨。余尝晓行东海上。见波上马立者无数。皆穹然如屋。弗知是鱼是兽。欲俟日出畅见之。日方浴海而波上马立者。已匿海中矣。今见象于十步之外。而犹作东海想。其为物也牛身驴尾。驼膝虎蹄。浅毛灰色。仁形悲声。耳若垂云。眼如初月。两牙之大二围。其长丈馀。鼻长于牙。屈伸如蠖。卷曲如蛴。其端如蚕尾。挟物如镊。卷而纳之口。或有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6H 页
认鼻为喙者。复觅象鼻所在。盖不意其鼻之至斯也。或有谓象五脚者。或谓象目如鼠。盖情穷于鼻牙之间。就其通体之最少者。有此比拟之不伦。盖象眼甚细。如奸人献媚。其眼先笑。然其仁性在眼。康熙时。南海子有二恶虎。久而不能驯。帝怒命驱虎纳之象房。象大恐。一挥其鼻而两虎立毙。象非有意杀虎也。恶生臭而挥鼻误触也。噫。世间事物之微。仅若毫末。莫非称天。天何尝一一命之哉。以形体谓之天。以性情谓之乾。以主宰谓之帝。以妙用谓之神。号名多方。称谓太亵。而乃以理气为炉韛。播赋为造物。是视天为巧工而椎凿斧斤。不少间歇也。故易曰天造草昧。草昧者。其色皂而其形也霾。譬如将晓未晓之时。人物莫辨。吾未知天于皂霾之中所造者。果何物耶。面家磨麦。细大精粗杂然撒地。夫磨之功转而已。初何尝有意于精粗哉。然而说者曰。角者不与之齿。有若为造物缺然者。此妄也。敢问齿与之者谁也。人将曰。天与之。复问曰。天之所以与齿者。将以何为。人将曰。天使之齧物也。复问曰。使之齧物何也。人将曰。此夫理也。禽兽之无手也。必令嘴喙俛而至地以求食也。故鹤胫既高则不得不颈长。然犹虑其或不至地。则又长其嘴矣。苟令鸡脚效鹤则饿死庭间。余大笑曰。子之所言理者。乃牛马鸡犬耳。天与之齿者。必令俛而齧物也。今夫象也。树无用之牙。将欲俛地。牙已先距。所谓齧物者。不其自妨乎。或曰。赖有鼻耳。余曰。与其牙长而赖鼻。无宁去牙而短鼻。于是乎说者不能坚守初说。稍屈所学。是情量所及。惟在乎马牛鸡犬。而不及于龙凤龟麟也。象遇虎则鼻击而毙之。其鼻也天下无敌也。遇鼠则置鼻无地。仰天而立。将谓鼠严于虎。则非向所谓理也。夫象犹目见而其理之不可知者如此。则又况天下之物万倍于象者乎。故圣人作易。取象而著之者。所以穷万物之变也欤。
幻戏记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6L 页
朝日过光被四表牌楼。楼下万人簇围。市笑动地。蓦然见斗死横道者。蔽扇促步而过。从者后。俄而追呼有怪事可观。余遥问谓何。从者曰。有人偷桃天上。为守者所击。塌然落地。余叱为怪骇。不顾而去。明日又行其地。盖天下奇伎淫巧杂剧。皆趁千秋节。待诏热河。日就牌楼。演较百戏。始知昨日从者所见。乃幻术之一也。盖自上世有此能。役使小鬼。眩人之目。故谓之幻也。夏之时。刘累扰龙以豢孔甲。周穆王时。有偃师者墨翟君子也。能飞木鸢。后世如左慈费长房之徒。皆挟此术以游戏人间。而燕齐迂怪之士。谈神仙以诳惑世主者。皆幻术。当时未之能觉。意者其术出自西域。故鸠罗摩什佛图澄达摩。尤其善幻者欤。或曰。售此术以资生。自在于王法之外而不见诛绝何也。余曰。所以见中土之大也。能恢恢焉并育。故不为治道之病。若天子挈挈然与此等较三尺。穷追深究。则乃反隐约于幽僻罕睹之地。时出而衒耀之。其为天下患大矣。故日令人以戏观之。虽妇人孺子。知其为幻术。而无足以惊心骇目。此王者所以御世之术也哉。遂记其所观诸幻共二十则。将以示吾东之未见此戏者。
幻者盥手帨净。整容四顾。鼓掌翻覆。遍示众人。乃以左手拇指。合其食指。摩如丸药如擦蚤虱。忽萌微物。仅如粟子。连摩渐大。渐如菉豆。渐如樱桃。渐如槟榔。渐如鸡卵。则以两掌疾相摩转。益团益大。微黄淡白如鹅卵。大才过鹅卵。其大不渐。倏如西蓏。幻者双跪其胸。渐仰摩团益疾。如抱腰鼓。臂苦乃止。按置卓上。其体正圆。其色正黄。其大如盎。可盛五斗。重不可举。坚不可破。非石非铁。非木非革。非土团成。不可名状。无臭无香。混沌帝江。幻者徐起。鼓掌四顾。复按其物。柔团温摩。物软手媚。轻轻如泡。渐缩渐消。指顾之间。还入掌里。复以两指摩摩一弹。即无有物。幻者使人剉纸数卷。大桶没水。纳纸桶中。手搅其纸如浣濯衣。纸解融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7H 页
混。如土入水。遍招众人。临观桶中。纸水泥浓。可谓寒心。于时幻者鼓掌一笑。卷其双袖。据桶捞纸。两手汲引。如茧抽丝。纸乃相纫。如初剉时。无有续痕。谁为粘之。其广如带数十百丈。盘委地上。风动翻飐。更观桶中澄清无滓。如新汲水。
幻者负柱而立。使人反接其手。缚其两拇。柱在臂间。两拇青黑。痛不可忍。众人环看。无不酸悲。于焉幻者离柱而立。手在胸前。其缚如故。未尝解脱。指血会肿。色益黑紫。不忍奇痛。众乃解绳。血气渐通。绳迹犹红。我人驿夫注目谛视。心中自怒。义形于色。鼓囊出钱。大呼幻者。先给与钱。要再细观。幻者称冤。我不汝愚。汝不我信。任汝缚我。驿夫发愤。投弃其绳。百解鞭绦。含口柔之。乃执幻者。背负其柱。反接缚之。比初益急。幻者哀号痛楚入骨。泪落如豆。驿夫大笑。观者益众。未见脱时。已自离柱。缚竟不解。以示神通。如是三次。无可柰何。
幻者以水晶圆珠二枚。置卓上。珠比鸡子差小。乃持一枚。张口纳之。喉窄珠大。未可吞下。吐出其珠。还置卓上。复于筐里。出两鸡子。瞋目延颈。乃吞一卵。如鸡饮蚓。如蛇吞蟾。卵滞项中。如附瘿瘤。复吞一卵。果梗其喉。噎噫哇歍。项赤筋立。幻者悔恨。如不欲生。乃以竹箸。搠刺其咽。箸折落地。无可奈何。张口示人喉。露小白。扣胸搥项。闷塞烦冤。小技浮誇。呜呼死矣。幻者默听。若痒耳朵。倾耳乍爬。如有所疑。以禁指尖窋其耳孔。引出白物。果是鸡子。于是幻者。右手持卵。遍示众人。纳于左目。拔出右耳。纳于右目。拔出左耳。纳于鼻窍。拔出脑后。项边一卵。终犹滞在。
幻者以白土一块。画地为一大圈。众人环坐圈外。幻者于时脱帽解衣。以沙砺剑。发出光色。插于地上。复以竹筋。搠刺项上。欲破鸡卵。据地一呕。卵竟不出。乃拔其剑。左挥右旋。右挥左旋。仰空一掷。承剑以掌。又一高掷。张口向天。剑头直落。插入口中。于时众人变色齐起。错愕无言。幻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7L 页
者仰面。垂其两手挺挺久立。不瞬双目。直视青天。须臾吞剑。如倒瓶饮。颈腹相应。如蟾怀忿。剑环挂齿。不没惟靶。幻者四据以柄筑地。齿环相格。阁阁有声。又复起立。拳击柄头。一手扪腹。一手握柄。乱搅腹中。剑行皮间如笔画纸。众人寒心。不忍正视。小儿怖啼。背走颠仆。于时幻者。鼓掌四顾。毅然正立。乃徐拔剑。双手捧持。遍向众人。直前为寿。剑尖血滴。煖气蒸蒸。
幻者剪纸如蝶翅为数十片。擦在掌中。诱众中一小儿。阖目张口。幻者以掌掩口。儿顿足啼哭。幻者笑而放手。儿且啼且哇。绿蛙跳出。连吐数十蛙。皆跳跃地上。
幻者净拭卓面。振拂红毡。铺卓上。四顾鼓掌。遍示众人。幻者缓步至卓前。一手托定毡心。一手毡起毡角。赤色一鸟。叫一声爵。向南飞去。又一撩揭东方。青鸟向东飞去。纳手毡底。潜捞一雀。色白咮丹。两足爬空握幻者须。幻者揽须。则又啄幻者左目。幻者舍鸟摩目。鸟向西飞去。幻者愤叹。又潜手执一黑雀。将以与人。失手放之。雀坠地宛转。卓下童子。争执雀。雀决起向北飞去。幻者发愤。撤去毡子。无数鹦鹆。一时飞起。鼓翅盘旋。集于屋檐。
幻者持小锡瓶。右手酌水一碗。注于瓶中。潋滟瓶口。幻者置碗卓上。持竹箸冲瓶底。水漏瓶底。点滴良久。淋泻如檐溜。幻者仰吹瓶底。漏水即止。幻者向空侧睨。口中念咒。水涌瓶口数尺。放泻满地。幻者喝声掬执水腰。水中截缩。入瓶中。幻者复持其碗。还斟瓶水。多小如初。而地上水迹。如倾数瓮。
幻者出二金环。置卓上。遍招众人。视此金环规可二围。无始无终。团团天成。幻者于是开张两手。各执一环。回旋乍舞。向空飞环。以环受环。两环相连。持此连环。遍示众人。无罅无隙。孰见连时。幻者于是开张两手。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8H 页
各执一环。一离一合。一连一断。断之连之。离之合之。
幻者铺绣氍毹于卓上。微揭氍毹一角。拈出拳大紫石。以刀尖微刺之。承杯石底。烧酒细泻。满杯则止。众人争出钱沽饮。要饮史蒯公则石流史蒯公。要饮佛手露则石流佛手露。要饮状元红则石流状元红。(史蒯公,佛手露,状元红。皆酒名。)不专一能。惟求辄应。一缕冽香。落胃晕颊。连泻数十杯。忽失石所在。幻者不惊不惶。遥指白云曰。石归天上。
幻者纳手毡底。摸出蘋果三枚。(蘋果。即我国所称沙果。中国所称沙果。即我国林檎。我国古无蘋果。东平尉郑国载崙奉使时。得接枝东还。公中始盛而名则讹传云。)连枝带叶者一枚。指向我人请买。我人掉头不肯曰。闻汝往日。常以马矢戏人。幻者笑而不辨。于时众人争沽啖之。我人始乃请沽。幻者始靳。久乃拈出一枚与之。我人一嗑即哇。马矢满口。一市皆笑。
幻者以针一握。纳口吞之。不痒不痛。言笑平常。啖饭啜茶。徐起扪腹。乃以红丝摩纳耳孔。静立良久。嚏咳数度。捉鼻出涕。以帨拭鼻。纳指鼻窍。若拔鼻毛。须臾红丝小见鼻窍。幻者以爪镊。抽其一端。丝出尺馀。忽有一针。卧度鼻窍。贯丝袅袅。抽丝益长。百十千针。皆贯一丝。或有饭颗。黏刺针端。
幻者出白色碗子。覆示众人。置诸地上。即无有物。幻者四顾。鼓掌示众。持一楪子。覆诸碗口。四向唱词。良久开示。有银五片。形如白蘋。幻者四顾。鼓掌示众。复以楪子覆碗如初。向空侧睨。喝声若骂。良久开视。银化为钱。厥数亦五。
幻者以银杏一盘。置地上。以一大盆覆之。向空念咒。良久开视。不见银杏。尽是山查。复覆其盆。向空念咒。良久开视。不见山查。尽是豆蔻。复覆其盆。向空念咒。良久开视。不见豆蔻。尽是丹柰。复覆其盆。向空念咒。良久开视。不见丹柰。尽是念珠。栴檀刻成。尽像布袋。一一含笑。个个胖腴。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8L 页
一串百八。无始无终。虽有巧历。从何数起。于时幻者。四顾鼓掌。遍招众人。誇示妙术。复覆其盆。翻置地上。盆下盘上。侧目喝声。若有所怒。良久开视。无一念珠。清水潋滟。一双金鲋。活泼盆中。呷水吐泥。一跃一泳。
幻者置画瓷盘经尺有咫者五枚于卓上。复以细竹数十枚置卓下。竹大小长短比箭。皆削其端。令锐之。乃持一竹。置盘其端。摇竹旋之。不倾不攲。若旋少缓则更以手击之。令疾盘急于回旋。不念危堕。盘若小攲。则更以竹激而腾之。盘离竿头尺馀。安下正中。回回旋旋。幻者乃插之右脚靴中而盘自回回。又以一竿旋盘如初。插左靴中。又以一竿旋盘。插右领。又以一竿旋盘。插左领。复以一竿置盘其端。摇之激之。旋旋回回。以手击之。铮铮有声。于时幻者以竹插竹。次次续之。盘重竿长。竿腰自弯。全忘落碎。回旋之不止。竿至十馀续。则高出屋上。于时幻者徐拔前所插竿。盘次第与旁人。还置卓上。于时幻者口含一竿如横烟竹。以其高竿。立之所含竹端。垂其两手。挺挺久立。于时众人。莫不骨酸。非为爱盘。实所目击。危哉危哉。一瞥风动。竿果中折。于时众人。一齐惊欢。幻者亦动。疾走承盘。更一高掷。盘飞百尺。于时幻者顾眄四众。意思安閒。轻轻受盘。不矜不誇。旁若无人。
幻者置稻壳四五斗于前。两手争掬。如嗜刍豢。须臾尽啖。地面如舐。于时幻者据地吐糠。涎团成块。糠尽烟继。笼羃唇齿。以手拭髯。索水嗽口。烟竟不止。扣胸摸唇。不耐烦燥。连饮数碗。烟势弥炽。张口一喀。赤火塞口。以箸挟出。半炭半烧。
幻者以金葫芦置卓上。又出绿铜花觚。插孔雀羽。须臾失金葫芦所在。幻者指众中一人曰。这位老爷藏弃。其人怒形于色曰。那得无礼。幻者笑曰。真定老爷欺负葫芦。在老爷怀中。其人大怒。口中且骂。一振其衣。忽自怀中。铿然堕地。一市齐笑。其人默然久之。立人背后。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9H 页
幻者净拭卓面。陈列图书。小炉爇香。白琉璃盘盛桃三枚。桃皆碗儿大。卓前置棋局及白黑子筒。设茵铺席。端方雅鱼。暂施帷幕于卓。须曳撤之。有珠冠荷衣者。有霞袂云履者。有衣叶跣足者。或对坐摆局。或拄杖傍立。或支颐坐睡。皆美须髯。形貌古奇。盘中三桃。忽连枝带叶。枝头开花。珠冠者摘桃一枚相与啖之。出其核。种之地中。又食他桃未半。地中桃子已长数尺。开花结子。对局者奄然班白。俄而皎雪。
幻者置大琉璃镜于卓上。设架立之。于时幻者遍招众人。开视此镜。重楼复殿。窈窕丹青。有大官人。手执蝇拂。循栏徐行。佳人美女。四四三三。或擎宝刀。或奉金壶。或吹凤笙。或踢绣毬。明珰云鬟。妙丽无双。室中百物种种宝玩。真定世间极富贵者。于是众人莫不羡悦。耽嗜争观。忘此为镜。直欲钻入。于是幻者麾众喝退。即掩镜扉。不令久视。幻者閒步。四向唱词。又开其镜。招众来视。殿阁寂寞。楼榭荒凉。日月几何。宝女何去。有一睡人。侧卧床上。傍无一物。以手撑耳顶门。出气袅袅如烟。本纤末圆。形如垂乳。钟馗嫁妹。鸺鹠娶妇。柳鬼前导。蝙蝠执帜。乘此顶气。腾空游雾。睡者乍伸。欲寤还寝。俄然两腿。化为双轮。而其辐轴犹然未成。于是观者莫不寒心。掩镜背走。世界梦幻。本自如此。犹于镜里。炎凉顿殊。一切世间。种种万事。朝荣暮枯。昨富今贫。俄壮倏老。梦中说梦。方死方生。何有何亡。孰真孰假。寄语世间。善心善男。菩蕯兄弟。幻界梦身。泡金电帛。结大因缘。随气暂住。愿准是镜。莫为热进。莫为寒退。齐施钱陌。济此贫乏。
幻者置一大盆于卓上。以帨拭净。覆以红毡。若将有所为术也。周旋之际。怀中一盘。铮然坠地。赤枣迸散。众人齐笑。幻者亦笑。收藏器什。因为罢戏。非不能也。日暮将罢。故为破绽。以示众人。本此假者。
 是日鸿胪寺少卿赵光连。联椅观幻。余谓赵卿曰。目不能辨是非察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79L 页
真伪。则虽谓之无目可也。然常为幻者所眩。则是目未尝非妄而视之明。反为之祟也。赵卿曰。虽有善幻难眩瞽者。目果常乎哉。余曰。弊邦有徐花潭先生。出遇泣于道者曰。尔奚泣。对曰。我三岁而盲。今四十年矣。前日行则寄视于足。执则寄视于手。听声音而辨谁某则寄视于耳。嗅臭香而察何物则寄视于鼻。人有两目而吾手足鼻耳。无非目也。亦奚特手足鼻耳日之早晏。昼以倦视物之形色。夜以梦视无所障碍。未曾疑乱。今行道中。两目忽清。瞖瞙自开。天地寥廓。山川纷郁。万物碍目。群疑塞胸。手足鼻耳。颠倒错谬。皆失故常。渺然忘家。无以自还。是以泣尔。先生曰。尔问尔相。相应自知。曰。我眼既明。用相何地。先生曰。还闭尔眼。立地汝家。由是论之。目之不可恃其明也如此。今日观幻。非幻者能眩之。实观者自眩尔。赵卿曰。然。世言飞燕太瘦。玉环太肥。凡言太者。已甚之辞也。既论其肥瘦而轻加以已甚之辞。则已非绝世之佳人。彼二帝之目。独眩于肥瘦之间。世之无光明眼。真定见久矣。太伯之文身采药。幻以孝者也。豫让之漆身吞炭。幻以义者也。纪信之黄屋左纛。幻以忠者也。沛公其幻也织。张良其幻也石。田单以牛。初平以羊。赵高以鹿。黄霸以雀。孟尝君以鸡。蚩尤之幻铜头铁额。诸葛之幻木牛流马。王莽之金縢请命。幻之未成也。曹操之铜雀分香。幻之破绽也。禄山之赤心。卢杞之蓝面。皆幻之拙者也。自古妇人尤能善幻。如褒姒之于烽也。骊姬之于蜂也。然圣人神道设教。亦有然者。愚虽未敢致疑于阶草之指佞。庭凤之仪韶。而亦未能尽信于负舟之黄龙。流屋之赤乌。自古神圣愚凡。莫不有一番不可知之事。或有嗜疮痂者。或有好驴鸣者。虽谓之幻可也。虽谓之性。亦可也。幻之为术也。虽千变万化。无足畏者。天下有可畏之幻。大奸之似忠也。乡愿之类德也。余曰。胡广之三公。幻以中庸。凭道之五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0H 页
代。幻以明哲。而笑中之有刀。酷于口里之吞釖耶。相与大笑而起。
避暑录
避暑录者。余游避暑山庄所录也。热河有三十六景。康熙逐景置殿阁。一曰烟波致爽。一曰芝径云堤。一曰无暑清凉。一曰延薰山馆。一曰水芳岩秀。一曰万壑松风。一曰松鹤清越。一曰云山胜地。一曰四面云山。一曰北枕双峰。一曰西岭晨霞。一曰锤峰落照。一曰南山积雪。一曰梨花伴月。一曰曲水荷香。一曰风泉清听。一曰濠濮閒想。一曰天宇咸畅。一曰煖溜暄波。一曰泉源石壁。一曰青枫绿屿。一曰莺啭乔木。一曰香远益清。一曰金莲映日。一曰远近泉声。一曰云帆月舫。一曰芳渚临流。一曰云容水熊。一曰澄泉绕石。一曰澄波叠翠。一曰石矶观鱼。一曰镜水云岑。一曰双湖夹镜。一曰长虹饮练。一曰甫田丛樾。一曰水流云在。统名所居。曰避暑山庄。康熙自为记曰。金山发脉。暖溜分泉。云壑渟泓。石潭青霭。境广草肥。无伤田庐之害。风清夏爽。宜人调养之方。朕数巡江干。深知南方之秀丽。两幸秦陇。益明西土之殚陈。北过龙沙。东游长白。山川人物。亦不能尽述。皆吾之所不取。惟玆热河。道近神京。地辟荒野。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引水在亭。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林泉抱素之怀。文禽戏绿水而不避。麋鹿映夕阳而成群。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远色紫氛。开韶景之低仰。此居避暑山庄之槩也。康熙五十年六月下旬所书。则康熙晚节。多在热河也。时方仲秋。而塞北暑气犹蒸。常著白苧单衫。而向午挥汗。每游览之暇。移椅斋外大槐树下。以清暑三官所得。辄为录之。名之曰避暑录。
奇丽川。满人也。性骄傲。显有藐视尹亨山之色。亨山佯若不知。容辞谦下。尹长奇二十馀岁。位亦差高。而汉人既为羁旅之踪则势所使然。丽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0L 页
川所居与余所寓对户。余欲往晤亨山。则必经奇户。故必先历奇。尹不解余意。必踵余而至。须曳起去。告以他往。奇笑而背指曰。尹公之他。尹公亦尝背评曰。鸠眼未化。满汉仇疾类此。丽川尝潜谓曰。有一山东布司苦乏廉声。尝出一对榜之衙门曰。视民若子。立法如山。夜有续其下曰。牛羊父母。仓廪父母。恭为子职而已矣。宝藏兴焉。货财兴焉。此岂山之性也哉。意似指尹。余偶一问尹曰。公曾莅山东布司否。尹公曰。然。○及还燕。谈次问识奇。则皆掉头。凭秉健奋然曰。士大夫安知靼子。问亨山何如人。皆欣然曰。乐天一流人。
光被四表牌楼南胡衕第二门首董氏宅。有一门双清扁额。康熙御笔。又有今皇帝御书门额。两世三孝。乃口外民家。而天子前后驻跸者三云。康熙游浙时。召见山阴耆民王锡元等兄弟五人。黄发儿齿。相扶相将。赐宴于行宫。长次同胎。时年八十。其次七十八。次七十六。次七十五。五人年共计三百八十九。五人子若孙。共计四十。五人各赐缎锦。御笔扁额一门仁瑞。皇太子赐联五枝锦树荣今代。百秩仙筹萃一门。可见近岁旌淑表异之典。务过前代。
北镇庙庭古松。皇帝自画刻乌石坎。置岩腹。岩高仅丈馀。 明时名翠云屏。今皇帝又号补天石。题诗画傍曰。镇庙门西似盖松。半存枯干半笼葱。凝神如见抱朴子。图貌惭非陈少翁。立下忽疑晴与雨。现前可悟色兮空。何当六月其根坐。读疏仡听谡谡风。署乾隆宸翰甲戌。东巡亲祀北镇。礼成。周览庙中。有古松已枯其半。槎枒如铁石。东干郁然苍翠。奇致夭矫。因立树下。写为是图。九月廿四。御笔印。天地为师。皇帝书画俱工。石傍又有三韩人金鼐诗。时登医巫闾山头。云舍沧桑望里收。石发岩衣嫌迹扰。鸟鸣蝉噪带人幽。凌空树古龙飞去。傍地花新凤垒留。北斗惟神天一柱。亿年万纪庇皇秋。署和公。笔力甚拙。或谓东人金鼐。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1H 页
而殊不识辽东人。亦称三韩也。顾亭林斥官衔地名。借用古号。然亦多效之者。且其诗虽非工。亦非东人口气。
兰雪轩许氏诗。载列朝诗集及明诗综。或名或号。俱以景樊载录。余尝著清牌录序。详辨之。懋官之在燕。以示祝翰林德麟。唐郎中乐宇。潘舍人庭筠。三人者。轮读赞许云。及余在此。论诗综阙谬。因及许氏。尹公曰。尤悔庵侗外国竹枝词。首著贵国。其曰杨花渡口杏花红。八道歌谣东国风。最忆飞琼女道士。上梁曾到广寒宫。注云。闺秀许景樊。后为女道士。尝作广寒宫白玉楼上梁文。余详辨其景樊之诬。尹奇两人。俱为分录收藏。中州名士。当又以此事。为一番著书之资。太约闺中吟咏。本非美事。而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然吾东妇人。未尝以名与字见于本国。则兰雪之号。一犹过矣。况乃认名景樊。在在见录。千载难洗。可不为有才思闺彦之炯鉴也哉。
诸幻中酒石最要。若真有是石。当为天下绝宝。世传 皇明天启中。倭攻琉球。虏其王。琉球太子。载其国中世宝。将以赎父。舟漂到济州。牧使某问舟中有何物。太子以酒泉石,漫山帐对。酒泉石。形如玛瑙。中𥦔容一盏。以清水贮之。即变为美酒。漫山帐。以海蛛丝染药。结造小张则可覆一屋。大张可覆一山。小而蚊蝇。大而蛇虺。莫能入。牧使请之不许。则遂发卒围舶。太子以石帐投之海中。牧使尽籍舶中所载。遂杀太子。太子临死。咏诗曰。尧语难分桀服身。临刑何暇诉苍旻。三良临穴谁能赎。二子乘舟贼不仁。骨暴沙场缠有草。魂归古国吊无亲。竹西楼下淊淊水。遗恨分明咽万春。此载李重焕择里志。牧使遭台参。减死长流云。余尝疑此近齐东。使此果真也。牧使之罪。虽肆市难赎。其子孙如何长享富贵。琉球中山王尚宁。屡以书币递付。年至使。甲申以后。不复通问。惜今行未遇海外诸使。以昨所见幻戏酒石观之。则琉球酒石。亦似幻术。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1L 页
以闽人王三宾所言。海蛛网虎为真。则漫山帐理或无怪。
热河酒楼繁华。不减皇京。壁上多名人书画。流霞亭。题功名富贵两忘羊。且尽生前酒一觞。多种好花三百本。短篱风雨四时香。又饮翠裘楼。壁间所题。墨痕犹湿。类于敏中阿克敦笔。问诸酒佣知此书主名否。对俄有一客。写揭才去。不知书者姓名。其诗致主初心陋汉唐。暮年身计落农桑。草烟牛迹西郊路。又卧旗亭送夕阳。两诗不知何代谁作。而临风一咏。令人感慨。俱书扇面。归问尹亨山则俱以名对。而余又忘之。
尹卿问高丽朴寅亮于君为何。余曰。犹毛遂之于毛聃。仆是土姓。分为八望。贯系各异。不相为族。亦不敢恸哭汾阳。尹卿曰。康熙中。有朴雷字鸣夏。朝鲜人。今大清中外一家。俱无青唇之嫌。余问何谓青唇之嫌也。尹卿曰。宋元礼中。高丽使至明州。象山尉张中以诗送之。朴寅亮答序。有曰。花面艳吹。愧邻妇青唇之动。桑间陋曲。续郢人白雪之音。有司劾中小官。不当私交外彝。神宗问左右青唇何事。皆莫能对。乃问赵元老。元老对曰。太平广记。有睹邻夫见妇吹火。为诗云。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雾中花。其妻告其夫曰。君岂不能学耶。夫曰。君亦吹火。我当效之。夫乃为诗云。吹火青唇动。添薪墨腕斜。遥看烟里面。恰似鸠槃茶。此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
余谓郝志亭曰。将军虽从弓马出身。掌故甚娴。笔翰流丽。虽宿学耆儒。当鲜与俦。不审中州武将。必须文雅。学问优长否。抑亦将军故是儒家渊源。乃效定远勒铭否。志亭曰。家世农家。幸际圣代。然随陆绛灌之恨。其来久矣。如成者则所谓车载斗量。曷足道哉。如今太学士阿公(桂)。如近古太学士舒公(赫德)。皆能文致太平。武遏乱略。富贵寿福。则汾阳西平。勤劳勋烈。则裴晋文潞。不如是。未可以做文。未可以做武。如今四彝宾服。风尘清谧。如成者可谓一介腐武。三十年来学六韬。英名尝得预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2H 页
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堂前昨夜秋风起。羞见团花旧战袍。此曹翰作。读其诗。想见其据鞍顾眄。自古儒将如孙武,吴起,廉颇,乐毅,王剪,赵充国,班超,沈庆之,韩世忠。皆致大耋。余笑曰。沈庆之目不识字。何谓儒将。志亭亦笑曰。沈公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当时已许其学问。戚南宫尤工于诗。画角声传草木哀。云头起对石门开。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鸿无数来。但使元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釖台。其将才可及。诗才不可及。
夕登礼润城。有一美髯长者。前揖自言姓名林皋。浙江人。求闻余姓名。且惊且喜曰。君岂非楚亭族亲乎。余亦惊喜问君何以知楚亭。林皋曰。前年朴楚亭与同国李炯庵共登文昌楼因宿。同郡胡迥恒。指城底一门曰。这是胡宅壁上有楚亭笔。遂同卞季涵,郑进士珏。入其中堂。日已昏黑。主人为张四灯。照壁一读。乃余家典洞时。炯庵在余作也。泬㵳秋令树先知。任忘暄凉做白痴。壁静万虫勤自护。帘虚一鸟惯相窥。抛他钱癖如将浼。呼我书淫故不辞。好事中州空艳羡。尧峰文笔阮亭诗。联白鹭纸二幅。笔态流动。一字恰如两掌大。先是。吾辈谈说中原。空费艳羡。数年之间。取次一游。又况万里异乡。如逢故人一面哉。
琉璃厂中六一斋。初遇俞黄圃世琦字式韩。目清眉秀。疑其为潘庭筠,李调元,祝德麟,郭执桓诸名士也。此诸人者。有先余交游者。故名芬牙颊。若数须眉。及与俞笔语之际。为写柳惠风送其叔父弹素诗。佳菊衰兰映使车。澹云做雨九秋馀。欲将片语传中土。池北何人更著书。黄圃问池北何人是谁。余曰。此用阮亭著池北偶谈。载敝邦金清阴事也。黄圃曰。感旧集中有讳尚宪字叔度。余曰。是也。淡云轻雨小姑祠。佳菊衰兰八月时。是清阴作。阮亭论诗绝句。淡云微雨小姑祠。菊秀兰衰八月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2L 页
时。记得朝鲜使臣语。果然东国解声诗。惠风此作。仿阮亭也。黄圃曰。惠风诗未易得。果然东国解声诗也。愿闻其他作。余又写看书泪下染千秋。临水骚人无限愁。碻士编诗嫌草草。豸青全集若为求。黄圃摇手笔指豸青全集曰。有禁。铁君祖系贵国人。余问缘何有禁。黄圃不答。有个诗人郭执桓。澹园联唱遍东韩。至今三载无消息。汾水悠悠入梦寒。黄圃批之。问郭是何地诗人。余曰。郭是太原人。问师东望杨维栋何如人。对皆不知。问书肆中。有新刻绘声园集否。卷首有师杨两序。亦有仆序。黄圃即书绘声园集四字。送人文粹堂(书肆扁额)求之。还言无有。余问足下知潘庭筠学士乎。黄圃曰。未尝證契。余问潘宅在宗人府间壁。仆来时有言曰。寻宗人府。历大门右转。其閒壁乃潘宅云。宗人府距此多小路。黄圃问足下当知礼部。有一客入座。即曰。不必寻宗人府。潘宅离此不远。杨梅书街段氏白膏药铺对门。便是潘寓。黄圃与客云云。即曰。去岁秋间。潘移寓于此。先生缘谁识他。余曰。敝邦洪大容乾隆丙戌随贡使入都。遇潘。其后继有相交者。仆虽未见。神情默契。潘工书画。尝自写桃柳。题诗赠洪曰。吾家西子湖边树。浅碧深红二月时。如此江南归不得。软尘如粉梦如丝。黄圃大加墨圈曰。愿闻贵友洪秀才佳句。余曰。未曾有记。惠风送弹素诗。浅碧深红二月时。软尘如粉梦如丝。杭州举子潘香祖。可怜佳句似南施。吾东艳慕中州名士如此。黄圃复圈之曰。潘诚名士。然惠风亦自大佳。黄圃即收其纸纳怀中曰。仆方录毬堂诗话。幸得一段佳话。同出门分袂。黄圃指示曰。此去杨梅书街路也。段铺。牌画大鱼者是也。
姜女庙在山海关外。所谓望夫石也。王建诗。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世多望夫石。一在太平一在武昌。王建所咏。非此石也。今有行宫。壮丽不减北镇庙。果亲王金字柱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3H 页
联。振古名迹。乾隆八年十月。皇帝题诗刻石曰。凉风颓树吼斜阳。尚作悲声吊乃郎。千古无心誇节义。一身有死为纲常。由来此日称姜女。尽道当年哭杞梁。长见秉彝公懿好。讹传是处也何妨。石傍有小亭曰。振衣亭。大抵今清。家世名笔。而果亲王尤善。似胜于米元章。
从使者入中国。须有称号译官。称从事军官。称裨将閒游。如余者。称伴当。国言苏鱼称盘当。盘与伴音同。既渡鸭绿江则所谓伴当。银顶翠羽。短袂轻装。道傍观者。指点辄称虾。不识为何称虾。而盖似是武夫之别号也。所过村坊。小儿群聚。齐呼哥吾里来哥吾里来。或随马尾。争唱聒噪。哥吾里来者。高丽来也。余笑谓同行曰。乃变三鱼。诸人问何谓三鱼。余曰。在道称伴当。是苏鱼也。渡江以来。称虾。虾亦鱼族也。胡儿群呼哥吾里。是洪鱼也。人皆大笑。因于马上口号曰。翠翎银顶武夫如。千里辽阳逐使车。一入中州三变号。鲰生从古学虫鱼。高丽本从高句丽。立号去句省马为。山高水丽曰高丽。则千字文中。金生丽水之丽。当属去声。而中国人呼为平声。隋唐时高句丽。皆呼高丽。高丽之号其来久矣。李懋官尝言。高句丽始见汉书地理志。而其先为金蛙。东国方言。称蛙曰皆句丽。又曰。王摩句丽。古人质直。直以君名为国号。而乃冒其姓。为高句丽。此虽一时诙语。而颇有理致。外国方言。类多有声无字。中国人译其音而字之。如呼银为蒙古。以好金为爱新觉罗。呼壮士为曳落河者是也。山西人郭执桓。字𡊋圭。又字勤庭。号曰半迂。又号东山。亦称绘声园。乾隆丙寅生。能诗工书画。家素封。宅枕虎山。门当芦泉。其父泰峰。字青岭。号锦衲。诰授中宪大夫。例晋资政大夫。锦衲日与沈德潜贾洛泽诸名流。倡酬其中。𡊋圭尝介。其同郡邓汶轩师,闵要澹园。八咏于东国名士。澹园,锦衲所居。盖为其父寿传也。余为题红蕉绿石出东墙。一树梧桐窈窕堂。傲骨平生迎送懒。丈人惟拜暮山光。(右来清阁。)南陀竟日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3L 页
影婆娑。耐可呼吾亦唤他。乍缀微风凫鹭去。不禁撩乱百东坡。(右鉴影池。)已观微白鼻端依。欲辨脏神掩两扉。独有暗香侵梦冷。罗浮明月弄辉辉。(右素必居。)松覆深深卐字栏。垂萝攲石翠相攒。一任画舫风吹去。尽夜寒声泻作滩。(右松阴亭。)噀轻堪醒醉魂花。天袅行空翠鬣髿。采药将寻刘阮去。路迷廉闪赤城霞。(右飞霞楼。)花似将归强挽宾。嘱他风雨反逢嗔。自从洞里修瓶史。三百六旬都是春。(右留春洞。)玉麈清宵独上台。杞棚霜落雁流哀。一声划裂秋云尽。万里瑶空皓月来。(右啸月台。)花蕊夫人初入宫。含羞将语脸先红。鹦哥舍利元非妙。谁识阿难悟道功。(右语花轩。)𡊋圭寄其所著绘声园集。刻本一卷。请余序之。观其集。清虚洒脱。类不火食者。自弱冠时。藉父绪业。招延海内词客。为文酒之会。杨维栋卢秉纯之徒。皆为序。其怀津门西亭曰。香散花残小院秋。西亭帘角月如钩。北来一雁横空碧。影下东南入海流。其题表耀山水小幅曰。蟹舍渔湾水色明。烟条露叶半阴晴。云间天际孤帆远。寂寞斜阳一雁声。其有感曰。壕梁月色照清秋。梦绕淮南芦荻洲。雨暗楚原连浦静。风催古木杂江流。孤舟无依乾坤阔。只影空持云水浮。最是萧条极目处。迢遥万里使人愁。余尝徜徉于金鳌玉蝀之间。而雨村(李调元。)秋楼(潘庭筠。)芷塘(祝德麟。)诸名流。庶几可遇。然郭氏执桓没已六年矣。(闻执桓死于乾隆乙未八月云。)绘声集。当有更刻之本。而求之厂中。竟未得。可恨可恨。
尹卿出黑纸小箑。画竹石乳。金书绿竹瞻君子。卷阿矢德音。挥毫开便面。握手得同心。下方书尹嘉铨题。时年七十。
明诗综。载余五世祖锦阳君大同馆题壁一绝。高句丽起汉鸿嘉。宫殿遗墟草树遮。怊怅乙支文德死。国亡非为后庭花。高句丽起非在鸿嘉。乃汉元帝建昭二年。成帝鸿嘉三年。百济太祖高温祚都稷山。先祖偶失点检。而俞式韩毬堂录。引日知录用东史所證书大传。以辨此诗鸿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4H 页
嘉之误。中州之士。勤于考据辨析。以为博雅类多如是。
长洲尤侗悔庵著外国竹枝词。首以我国。其下百馀国民谣土产。著其大概。而观其所述朝鲜事。尚多舛谬。况四海外万里之远而无文字可以通其土俗哉。其撰朝鲜曰。高句丽降下句丽。未若朝鲜古号。宜千里王京陈百戏。汉城犹见汉官。仪注云。古朝鲜并入高句丽。隋征之不服。贬为下句丽。 明洪武中。入贡奉诏。更号朝鲜。以汉城为 王京。每诏使至。杂陈百戏。又曰。长衫广袖折风巾。硾纸狼毫汉字真。自序世家传国远。尚书篇内九畴人。又小儿八岁号黄昌。舞剑能诛百济王。更唱嘉俳会苏曲。朝来蚕绩已盈筐。注云。新罗国黄昌郎。八岁为王。往百济舞剑于市。王召入宫令舞。因刺之。七月望日。王使王女。率六部女子。绩于广庭。八月望日。乃考其功。负者设酒相与歌舞。谓之嘉俳。一女起舞为会苏之曲。后朝鲜破新罗。拟为黄昌,会苏二曲。奇丽川出昭代丛书。拈此相示。余谓尹亨山曰。降号下句丽。乃王莽事也。尹曰。然。余曰。自序世家句极谬。箕氏朝鲜。为卫满所逐。尹卿曰。此错综言东方三国时。非专指贵国。其曰。传家远者。概论国号朝鲜。肇自箕圣。所以赞美贵国之极致。大约此非佳作。如痴人说梦。隔靴爬痒。余曰。注云朝鲜破新罗尤谬。敝邦承高丽。高丽承新罗。则安得破五百年前新罗。丽川大笑曰。所谓乙丑甲子。
余问尹卿曰。当世诗人海内称首者。可得闻名欤。尹卿曰。以海内之大。固不乏鸿匠妙才。而敝年老。断置人世事。年少才子。未能相识。敝老友袁太史枚。字子才。高蹈不羁之士也。不乐仕宦。放迹山水。最工怀古之作。因高咏数句。余未晓听。请书示。其博浪城诗曰。真人采药走蓬莱。博浪沙连望海台。九鼎尚沈三户起。六王才毕一椎来。虎龙有气黄金尽。山鬼无声白璧哀。大索十日还撒手。如君终古尽奇才。观其诗。可占中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4L 页
原士大夫之心。而亨山之独咏此篇。其意尤著。然不讳于奇丽川。何也。康熙戊午。江右女子季文兰。为胡人所掠。卖往沈阳。到榛子店。题诗璧上曰。椎髻空怜昔日妆。征裙换尽越罗裳。爷娘生死知何处。痛哭春风上沈阳。下题奴江右虞尚卿秀才妻也。夫被戮。今为王章京所买。将往沈阳。戊午正月廿一日。洒泪拂壁书此。惟望天下有心人。见此怜而见拯。奴年今二十有一。后六年癸亥。清城府院君金公锡胄。使过此店。录而归。后三十馀年。老稼斋金公昌业。又过此店。则壁间题墨犹有存者。今余后稼斋六十馀年而又过此店。徘徊咏想。而壁上所题。不可见矣。余偶举此诗。语之奇礼额。奇潸然泪下。问榛子店在于何处。余曰。在山海关外。奇即题一绝曰。红妆朝落镶黄旗。笳拍伤心第五词。天下男儿无孟德。千金谁赎蔡文姬。
康熙山庄诗共三十六首。皆陋拙无致。盖多勉强咏哦。以示素抱而群下必蒐罗群书。以广笺注。如烟波致爽曰。山庄频避暑。静默少喧哗。此何足多费训释。而为注者。引梁萧统诗。命驾出山庄。刘禹锡诗。绿萝阴下有山庄。戴叔伦诗。芝田枣径往来频。孙逖诗。地胜林亭好。时清宴赏频。魏徵九成宫醴泉铭。皇帝避暑乎九成之宫。梁简文帝纳凉诗。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白居易诗。望春花景暖。避暑竹风凉。南史沈麟士。传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人以为养身静默所致。皇甫曾诗。草长光风里。莺啼静默间。何逊诗。视听绝喧哗。此才两句。无不可解者。安用许多笺注。帝庸作歌。亦安用许多出处。朱子曰。关关雎鸠。出在何处。此可为诗学之大成。
街头喧诵河间传。闺里悲歌杨白花。此佔毕斋刺舍方知也。舍方知者。私贱也。自幼为女服。傅粉脂。学剪制。及长。出入朝士家。 天顺七年春。宪府风闻。逮讯其素所私一尼。尼曰。阳道壮也。令女医班德扪之。永顺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5H 页
君溥,河城尉郑显祖杂验之。皆吐舌曰。壮也。当时中朝。亦先有此。吴郡杨循吉蓬轩别记。 成化庚子。京师有寡妇。善女红。少而艾。履袜不盈四寸。诸富贵家相荐。引以教刺绣。见男子辄羞避。夜与从教者寝处。谨锁钥。人益信其严于自防。庠生某慕之。乃以厥妻。始为妹延寡至家。潜戒其妻。夜启户。佯如厕。生遽入灭烛。寡大呼。生扼其吭。强犯之则男子也。系送于官。鞫之。姓桑名翀。年二十四。自幼缠足。法司上其狱。 宪宗皇帝以为人妖。置诸极典。
望夫石千山范光远题。不见筑城人。但见贞女迹。试问万里城。何如一片石。
康熙所刊全唐诗共一百二十卷。宜无所遗而唐玄宗御制赐新罗景德王五言十韵诗。不载集中。三国史新罗景德王十五年春二月。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浙江至成都朝贡。诏曰。嘉新罗王岁修朝贡。克践礼乐名义。赐诗一首。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下。梯航归上都。缅怀阻青陆。岁月勤黄图。漫漫穷地际。苍苍连海隅。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人来习典谟。衣冠知奉礼。忠信识尊儒。诚矣天其鉴。贤哉德不孤。拥旄同作牧。厚贶比生刍。益重青青志。风霜恒不渝。宋宣和中。高丽使臣金富仪将刻本。示馆伴学士李邴。邴上之帝。(徽宗皇帝。)因宣示两府及诸学士讫。传宣曰。进奉侍郎所上诗。真明皇书。嘉叹不已。此诗既入中国。至经道君睿赏。而后世录唐诗者。并未见收。始知前代坠文非耳目所可穷。而海外偏邦之士。反或有阐幽之功。岂非吾辈之厚幸也欤。
吴中自古浮诞轻诡。然率能工文章善书画。类多名士。而中原人士皆恶之。目裨贩驵僧。则称杭州风。盖吴人多狡狯之术也。钱塘田汝成委巷丛谈曰。杭俗浮诞。轻誉而苟毁。道听涂说。无复裁量。如某所有异物。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5L 页
某家有异事。一人唱之。百人和之。身质其疑。皎若目睹。譬之风焉起。无头而过。无影不可踪迹。故谚云。杭州风。会撮空好和。歹立一宗。又云杭州风一把。葱花簇簇裹头空。又其俗喜作伪。以邀利目前而不顾身后。如酒搀灰鸡塞沙鹅。竿吹气鱼肉贯水。织作刷油粉。自宋时已然。余语奇贵州陆飞书画之工。奇曰。这是凡虫。盖亦杭州风之谓也。北人之憎嫉南士。类此。
崔杜机(成大)梨花庵老僧歌云。吴王看戏泣椎结。钱叟为僧托麟笔。我东先辈每于中州事。率因风闻而不详实迹。所谓吴王者。吴三桂也。钱叟者。钱谦益也。谦益三桂。俱以降虏。白头无聊。一则虽托义举而号先僭。一则寓意著书而大节已亏。虽欲巧逃后世之诛贬。人孰信之。吾东谚。凡事物之䵝昧者。称矇眬春秋。东人喜谈春秋而矇眬。若是类者多。岂不为满人之所笑也。宋徽宗大观中。叶梦得馆伴高丽使臣故事。使人到阙。不过月馀。即遣还。徽宗欲使观殿试新榜及上池。遂留几七十日。使者颇修谨详雅。叶饯行至占云馆而别。其副使韩皦如赠叶玉带云。此唐古物。其家世传为宝。自于笏上书示一诗云。泣涕汍澜欲别离。此生无复再来期。谩将宝带陈深意。莫忘思人见物时。叶以丽使故事无解挽例。力辞之。称其诗虽朴拙。而可见其意云。
雍正初。敕使书山题浮碧楼曰。风物独依旧。山河犹带羞。书山满人也。忽作思汉语。何也。
曩时商舶漂到瓮津。舶中有能诗者。以一律呈水使曰。故国谁怜钟簴变。殊方还愧姓名通。千秋周顗新亭泪。空洒沧溟水不穷。惜未得其全篇。而诗人姓名。亦无传。
石林诗话(叶梦得著)曰。高丽自太宗朝。久不入贡。至元丰初。始遣使来朝。神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6H 页
宗以张诚一馆伴。问其复朝之意云。其国与契丹为邻。不堪诛求。国主王徽(文宗讳。)常诵华严经。祈生中国。一夕忽梦至京师。备见城邑宫室之盛。觉而慕之。乃为诗曰。恶业因缘近契丹。一年朝贡几多般。移身忽到中华里。可惜深宫滴漏残。
钱受之所云。国内无戈坐一人。即金慕斋作也。见本集。受之之跋皇华集。举此以讥之。然其实华鸿山察颁 诏时。所作俑也。如广野无边水。长天一点鸿。野字写得广。天字写得长。水字去傍为无边。鸿字打批为一点。此所谓二字含意也。故陪臣远接龙湾。必妙选词学之士。为从事以备应卒。而诏使在道。必出此等。意在困迫接伴。当时接伴诸人。亦必预习此等。遂以为例。而非所乐为也。受之为鸿山跋此集也。没其实状。而独拈东人一句。以为嗤笑。至戒其勿与酬唱。恶能服东士之心乎。余举此谈之俞式韩式。韩收纳怀中。如获异宝。
崔简易三日浦诗。晴峰六六敛螺蛾。白鸟双双弄镜波。三日仙游犹不再。十洲佳处始知多。余尝登四仙亭。沈伯修书此诗。刻揭亭上。而此殊非佳作耳。世传简易谒王弇州。公务堆积如山。数十吏迭奏文状。弇州凭案挥麈。左酬右应。题判如流。众笔齐举。须臾云空。更有十馀少年。各呈所课。或诗或文。或小品书种。弇州研朱点阅。手不停笔。简易大惊服。问侍者曰。老爷往常如此否。侍者云。今适坐閒小间耳。老爷往日已得诗万首。著书千卷。简易默然心死。袖出所著文请教。弇州曰。有意于作者。但读书不多。闻见未广。可归读昌黎文中获麟解五百遍。当识作文蹊径耳。简易大惭恨深。讳见弇州一事。而为文务为僻涩奇崛者。学李于麟。于麟为弇州所畏。故欲以此雄压耳。
许筠之傧朱太史之蕃也。问朱曾见弇州否。朱曰。曾于癸巳春。往太仓请益于弇州。公时以南司寇致仕。貌不踰中人。眼光如星。筑堂花园。聚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6L 页
门徒饮酒赋诗。弇州日饮五六斗不醉。有求诗文者。令侍婢吹弹而磨墨伸纸。如有风云鬼神。又问弇州有畏惮否。朱曰。公平生所畏服。惟沧溟一人。每觅句。必先高咏。于麟秦关诗曰。苍龙远挂秦天雨。石马长嘶汉苑风。如何不畏。
沈汾续神仙传云。新罗宾贡进士金可纪为仙云。而章孝标送金可纪归新罗诗曰。登唐科第语唐音。望日初生忆故林。风高一叶飞鱼背。湖净三山出海心。可纪之归本国明矣。续仙传。称可纪居终南子午谷。后三年。航海归本国。复来衣道服。入终南。务行阴德。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忽上表言。臣奉玉皇诏。明年二月二十五日当上升。宣宗异之。赐宫女四人。香药金䌽。又遣中使二人伏侍。至其日。果有五云。鸾鹤笙箫。金石羽盖。幡幢满空。乘鹤而去。朝列士庶观者。填溢山谷。莫不瞻礼叹异。韩无畏传道录云。金可纪与崔承祐,僧惠慈。从申元之学道。逢钟离将军地仙二百等语。似涉傅会。
余友人罗杰仲兴。文章魁杰士也。邃于易。平生嗜钟王书法。遇赫蹄片札。则辄背作瘗鹤铭数字。或纸不足而点画拐勒。无可施处则运笔历纸。坐席尽黑。故若户外有仲兴履响。必先藏砚具。然后乃方出迎。仲兴入室。必先左右顾眄。苦觅纸笔。眼中无见。然后乃叙寒暄。其任真如此。岁丙申仲冬。随申书状思运入燕。其时正使。即锦城尉也。礼士殊深。奇罗跅弛。为助扇丸。数谕任译。毋阻衙门。然仲兴天性真率。所至多见搪塞。故不能恣意游览。亦未得遇一中州名士云。其行余送之松京。而其还仿华制。造太平车。载其妻子。入赤裳山中。于今四年不见。今余是行。检箧中知旧书札诗文藏之。得仲兴旧为诗行草烂然。遂入行橐。以示奇贵州。奇大加称赏曰。苍健沈郁。其格力真似老杜云。其偶成曰。山扉寥廓弃冠巾。老去渐能幽事亲。阶除留对日华静。空外翻过云片新。黄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7H 页
鸟忽来啼绿树。斑花无数度青春。知无一物违吾意。不负皇天长育辰。又天外锦西山复山。近来卜宅不离閒。孤峰晴石依空翠。侧径幽花点细斑。鸟避误疑沾雨过。蜂窥争占饫香还。兴长日日扶黎杖。一望一吟开旅颜。又战经黑齿郡之东。久住殊方事尽通。峡晓云移幽洞翠。涧曛日隐古城红。晚兴早寝从他好。短咏长吟不自穷。若道淹留无逸兴。何时得豁旅愁空。其不寐曰。入夜喜看连峡云。遥空渐改赤纷纷。对檐独坐息暄雀。支枕乍眠还聚蚊。峰树溪沙漫欲数。南箕北斗自成文。未怜愁剧添新病。剩得诗如刺绣纹。午枕曰。昏昏午睡困炎蒸。万事疏慵著不能。未卷床书窥紫燕。常馀砚墨饱青蝇。客过小径虚相问。妻对荒畦久欲憎。忽得清光看月出。错疑赫日碾空升。贵州曰。固多名句。而间不成律云。盖吾东音韵。或与华音相异。故间有不合于律者耳。
朴充,金夷鱼。皆新罗人也。入唐俱为宾贡进士。唐张乔有送金夷鱼。奉使归本国诗曰。渡海登仙籍。还家备汉仪。又张乔送朴充侍御归海东诗云。天涯离二纪。阙下历三朝。中州人士。与余初遇。必先问航海程途。下陆何方。余对直由旱路起程。自辽东入山海关。抵皇京云尔。则或有不信者。诵渡海登仙籍。为證。真以我东。为绝洋外国。如琉球欧逻。中州人有时卤莽如此。
李懋官在墨庄座。徵诗潘秋楼。(墨庄。翰林庶吉士李鼎元。蜀锦州人。秋楼。潘庭筠号也。)潘曰。吾前为诗。颇费思索。苦困作。故诗苦未多。比览恽铁箫寒柳册子。王秋史题四诗于后柳。为明殷相国通乐园旧植。感而有作云。愁心都付画工论。凄绝长条梦水村。海右亭荒名士散。天涯木落废园存。半规残月春留别。一例斜阳暮敛魂。六十年来看粉本。墨香笺色又尘昏。(其二。)看遍东风窣地新。蘸波吹絮总情尘。可怜碧叶吟蝉地。不见红栏系马人。衰影驿楼伤老杜。离悰门巷忆髯秦。(自注。秦关词。花下重门。柳边深巷。)鹊华山麓髡枝外。只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7L 页
有明湖冷濯巾。(其三。)画人吟子一时稀。减尽金城翠十围。缘岸卧枝攲暮雪。入楼暝色带冬晖。静中黄叶无多响。远处昏鸦数点归。犹有沾泥閒恨在。逢春莫更作团飞。(其四。)七十泉声乱石舂。两林憔悴野霜浓。前朝台榭沙痕在。晚岁关河树影重。偶为士流青眼放。恰如女妓白头逢。桐花零落山姜老。谁识王郎濯濯容。即此可见汉人之触处兴感。以示亨山诸公。莫不感伤挥涕。
南药泉九万。以绣衣巡到星州。夜阅本牧先生案。得诸沫万历癸巳正月某日到任。四月某日罢归。公未闻我东有诸姓颇怪之。问于尹衡圣。尹曰。中原江浙间。有诸氏。沫之先。当自中土东来。壬辰之乱。沫起义兵讨倭。所向克捷。与郭再祐齐名云云。此载药泉集中。以药泉之博识。犹不识百年内诸沫。则其出于微贱可知。虽立功如彼。而名遂湮没。则安得不幽郁而为冤魂乎。星州郑锡儒未第时。与本牧子弟。同做工令留衙。衙后梅竹堂。堂前又有支颐轩。一日郑独步轩中。时月甚明。忽有乌帽茜袍者。从篁竹间拂髯而来曰。我本州旧牧使诸沫也。本固城县民。当壬辰之乱。起兵讨贼。 朝廷特除星州牧使。其熊海斫营。鼎津迎敌。无不摧破。而文檄泯没。史乘无传。当时如郑起龙诸人。皆我之偏裨耳。仍拔腰间宝釖曰。以此尝斩倭数将。额上戎戎有火红。疏髯张动自吟曰。山长云共去。天迥月同孤。又言其墓在于漆原。无子孙。颓芜不治云。翛然长揖而逝。倏忽复入竹间。既明共话此事。平日虽知先生案有诸沫。尝疑其不书姓。亦不识功烈之如此。一朝得之。莫不嗟异。监司郑益河闻之。致郑锡儒详问之。方状闻于 朝。适罢官未果。则遂关漆原。改封茔域。为置守冢二户。漆倅鱼史迪昼寝。梦一官人来告。吾墓在治所几里某村某坐之兆。巡营当命修墓。君其留意。既觉而异之。其夕关到。鱼倅遂大为修治云。诸沫固村野。生前不能识字。故虽有殊迹。无以自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8H 页
著。而其精魄郁而不散。显灵如此。又能咏诗可异也。
辛评事庆衍年十二。自白川上京。路遇 明诏使。驿子夺辛所骑。辛窘甚。步及天使昼停。诉之。天使异其姿貌玉洁。指路上长丞曰。尔能赋此。当畀汝骑。辛请韵。天使命韵云云。辛即对曰。楚伯千秋尚有灵。渡江无面只存形。当年恨失阴陵道。长向行人指去程。天使大惊嗟赏。厚饷以文房诸珍。此作以无名氏。载录于明诗选。光海时登第。官平安兵马评事。时西边有事。九渡晴川江。仍卒于官。甚著灵迹。其后数十年。辛之友人某。遇辛于关西道中。辛字呼。道故如平昔。遂托曰。子孙贫甚。吾有所遗物而不能传之。宝刀及玉圈一双。在屋梁上。家人无知者。君幸传之。售此二物。当得善价。友人大异之。归即语其子孙。遂共检其屋。果得刀及玉圈。(吾东路上每十里五里立木偶。类将军形。以记地名及程距几里。俗号长丞。如中国之长亭短亭。故吾东诗人借用长亭。或有误认中国亭堠。亦如我国长丞。或有误认长亭为亭长。陋甚。余入中国道路立长亭。题之曰。某地。左右列短亭。记东至某所几里。西至某所几里。今来热河口外。长亭多书汛字。未知何称也。)
辛丈敦复氏。尝为余言。 中庙时南趎。年十九登第。入文衡之荐。而官至典籍。自幼多异迹。每朝就学于塾师而多不至。家人密踵之则路中径入树林中。有一精舍。主人清雅绝尘。趎趋拜讲质。必日昃而归。家人诘之。辄诡对。后遂为修鍊之术。及登第。遭己卯士祸。谪谷城县。仍止家焉。一日。送奴持书入智异山青鹤洞。有彩宇极精丽。有二人焉。一云冠紫衣。一老释。终日对棋。奴留一日受书而还。奴始以仲春入山。草树方荣。及出山。乃见野中穫稻。怪问之。即九月初也。及趎卒。年三十。举柩甚轻。家人启视之。空棺也。题其内云。沧海难寻舟去迹。青山不见鹤飞痕。村前耘田者。闻空里乐声。仰见。南趎骑马。冉冉在白云中矣。忠州进士南大有。其旁孙云。
韩诗。木石生妖变。唐季。苏州僧义师。见木刻佛躯。辄聚而焚之。吾东杨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8L 页
州桧岩寺。昔有木像大佛。极著灵异。远近僧俗。奔走崇奉。香火甚盛。懒翁一朝。以住持往居此寺。令众僧曳出焚之。众皆惊惧苦谏。懒翁皆不听。使僧百馀。用大縆。呼邪推挽。不动一毫。懒翁怒。自以一手推之即仆。乃曳出寺外。积薪而爇之。臭秽不堪。盖有大蛇盘缪佛腹。久而亦无灾患。大约木旧接神。废刹木像。类多他妖凭附。所谓木石生妖变。是也。今日班禅所赠佛躯几一尺。似是刻木镀金耳。安知无妖怪凭附耶。仓卒受此。一行上下。如沈手蜜瓮。罔知攸措。余夜问区处善策于正使。则曰已令首驿。造小匮子。余对曰。善矣。正使问所善何意。曰。此欲浮之江耳。正使笑。余亦笑。盖弃置沿道寺刹。则恐为中国所怒。以此入国。当骇物情。彼此交界。顺流而放海。莫如鸭绿江。
郑湖阴士龙。平生豪奢。方其年少。以礼曹佐郎。诣朴平城元宗。平城时为首相。坐别院深邃处。使侍婢数十。引湖阴入。湖阴踰历重门。处处彩阁。曲曲红栏。平城地坐池上盘松阴下。左右叉鬟皆曳绫绣。迭进珍羞。又引女乐数队。竟日欢宴。湖阴临罢。以公事进。平城不省曰。老夫武人耳。幸遭际风云。致身至此。惟自娱乐。以答盛世。君所持公事。归问本曹判书。湖阴茫然自失。平生所羡慕。故至老奢华。此载余六世祖锦溪君寄斋杂记。世传湖阴慕平城。善为窃狐白裘手段。尝为江原监司。巡游入金刚山。夜宿正阳寺。偷金佛。遂大致富厚。及既老。甚悔之。有诗云。正阳寺里烧香夜。蘧瑗方知四十非。余尝游正阳。璧间果有此题。今三使所受金佛共三躯。可得金数千两。若使湖阴当之。不必正阳觉非。余语之副价如此。相与大笑。余又曰。今此佛像。不幸木躯。故辞而辟之。廓如也。若果金身。辟异之论。合有商量。相与绝倒。
庄子曰。络马首。穿牛鼻。牛之穿鼻古也。东牛生七八朔。已穿鼻。王荆公诗。牛若不穿鼻。岂肯推入磨。推磨犹然。况驾车耕田乎。自入栅至热河。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9H 页
一户所养牛不下七八头。或多至三四十头。耕田驾车。皆羁角而使之。无一穿鼻者。牛皆绝大而家家放牧。一小儿能驱数十牛。然不但不穿鼻。亦不羁角。中原驯御之术。虽非我国所及。而其不穿鼻者。亦有古今之异欤。晋杜预上疏。有典牧种牛有四万五千馀头。不供驾。至有老不穿鼻者。以此观之。中国古时。供役则皆穿鼻。
姜女庙柱联。文承相所题悲壮曰。姜女未亡也。千年片石犹贞。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笔奇崛。果亲王允礼所题典丽曰。柏叶从来常自苦。梅花终古不为妍。笔神化。乾隆乙亥仲冬皇三子藤琴居士所题酸寒曰。松老颓垣见古祠。崩城姜女事堪悲。藁砧望断成奇节。环佩空馀识旧姿。石洒泪痕当日恨。水流呜咽后人思。振衣亭畔凄凉甚。犹忆凝眸睩曼滋。笔敏妙。芳流辽水。乾隆皇帝御笔。劲节凄风。果亲王所书。望夫石三字。太原白辉所书。
中国因字入语。我东因语入字。故华彝之别在此。何则。因语入字则语自语书自书。如读天字曰汉捺天。是字外更有一重难解之谚。(说郛。有鸡林类事。天曰汉捺也。)小儿既不识汉捺为何语。则又安能知天乎。郑玄家婢。总能说诗。为千载佳话。然其实中国妇人孺子。皆以文字为语。故虽目不识丁。而口能吐凤。经史子集。乃其牙颊间恒谈也。我人初见中国孺子。隔溪呼母。水深渡不得。大惊以为中国五岁儿。开口能诗。此殊不然。是乃语也。非有意成句也。老稼斋游千山。有村媪卖酒。问路僻人稀。有谁沽饮。对曰。花香蝶自来。无许多转折。而辞明意畅。自成韵语。此无他。因字入语之妙證也。余家小婢尝至迷当得饼而获他饵。喜谢曰。巴蜀亦关中。此本纸牌行语。婢本不识巴蜀关中。而但认是为彼此无异则当矣。始知华语非难。而未必郑婢擅雅千古也。
清脾录(李德懋著)云。三韩人遍踏中土者。无如李益斋。(名齐贤。)其所游历见于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89L 页
诗者。若井陉,豫让桥,黄河,蜀道,峨嵋,孔明祠堂,函谷关,渑池,二陵,孟津,比干墓,金山寺,焦山,多景楼,姑苏台,道场山,虎口寺,漂母墓,涿郡,白沟,邺城,覃怀,王祥碑,崤陵,长安,郑庄公墓,许文贞公墓,关龙逢墓,望思台,武则天陵,肃宗陵,邠州,泾州,宝陀窟,月支使者献马。其足迹所到。皆伟壮。有非东人之所及。其诗当为东方二千年来名家。华艳昭雅。快脱三韩僻滞之习。今世之人。甚至有不识益斋之为李齐贤。顾君侠编元百家诗选。而高丽人诗无一首与焉。当时牧庵姚公及阎子静,张养浩。举皆推毂公诗。而亦无一首入选。是可怪也云云。益斋墓在金川只锦里桃李村。墓下即益斋旧宅。因其旧宅。建书院俎豆之。余燕岩别业。距书院不十里而近。余尝一再至书院。读其遗集。益信清脾录所评为铁论。其思归曰。穷秋雨锁青神树。落日云横白帝城。其二陵早发曰。云迷柱史烧丹灶。雪压文王避雨陵。其舟行峨嵋曰。雨催寒犊归渔店。波送轻鸥近客舟。其多景楼曰。风铎夜喧潮入浦。烟蓑暝立雨侵楼。其函谷关曰。土囊约住黄河北。地轴句连白日西。我东诗人用事。率皆借用。而真能目睹足踏者。惟益斋一人。今余一出古北口而自多前人。其视益斋。真堪缺然。
感旧集。载清阴先生诗。王贻上先室邹平张氏。江南镇江府推官万钟之女。都察院左都御史谥忠定公延登之孙。 崇祯末。先生航海朝天。路出济南。时张忠定罢官家食。先生因万钟得见忠定。一见倾倒。为留六日。为序先生朝天录一卷。贻上所以熟习先生者。盖因其妻家也。其钞载先生诗。如三秋海岸初宾雁。五夜天文一客星。桥石已从秦帝断。星槎犹许汉臣通。五更残月水城头。咏史何人独舣舟。不向东溟觅归路。还依北斗望神州。南商北客簇沙头。画鹢青帘几处舟。齐唱竹枝联袂过。满城烟月似扬州。皆贻上所称清婉可诵者也。贻上为海内诗宗。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0H 页
而士大夫于贻上。只字片言。如茶饭。津津牙颊间。故无不识清阴姓名者。然先生亘古大节。莫能知焉。郝志亭成请得金叔度数篇佳作。余曰。仆原未有诵。此来有清阴先生六代孙履度别章。志亭大喜曰。又是奇事。余出示之。志亭讽咏再三。其后入录其所抄榕斋小史曰。华山金履度。朝鲜使臣金清阴尚宪六世孙也。其奉别燕岩朝京(原稿。赴燕。志亭改朝京。)曰。四面燕山阔。万里秦城高。中有垂鞭者。白发行迈劳。其二。耿介湛轩子。倜傥燕岩叟。海内知姓名。高风属前后。岁乾隆庚子五月二十三日。华山金履度题。字季谨。笔摹钟王。东国文章奇士也。与其友人朴燕岩,韩锡祜为诗酒莫逆。今岁仲秋。朴燕岩随贡使朝京。与余游甚相善也。于是得华山赠行诗三章。深得四牡皇华之遗意。余录其二首云。(原诗殊方知姓名。高风继前后。志亭改录殊方为四海。继字为属字。)
志亭又录燕岩之族孙南寿。字山如。号锦城。美如冠玉云。其赠行曰。莫云头已白。天地忽无穷。匹马辽东野。一鞭万里风。(锦城。余贯籍也。南寿书锦城朴南寿。山如则志亭认为号。)
又录曰。其邦之高士李在诚仲存号芝溪。燕岩之妇弟也。其赠行曰。鸭绿衣带水。长城宿春之。(原稿。燕城。志亭改长城。)悠悠远行客。(原稿。古来经游客。)历历知是谁。又。十载岩栖客。晨装告远游。半生方册里。今日帝王州。又。宿昔桑蓬志。沈冥鹿豕群。犹被双眼役。可忘白头纷。又。雨热关河涨。云蒸蓟树低。请君慎行李。去矣莫栖栖。(原稿。勉旃慎行役。)
又录曰。韩锡祜惠堂。梁尚晦伯厚。李行绰裕斋。俱开城人。开城。丽氏旧都。其邦称松京。古开州。旧号蜀莫郡也。有神嵩紫霞之胜。文人韵士。犹有乙支生,郑麟趾之遗风焉。圣朝文教。覃被遐外云云。惠堂送燕岩朝京曰。偶尔无方住著身。一天之下海东滨。如将远迩看平等。不出门时万里人。晓月依山涧户明。木莲花下蔼馀情。黄鹂不识中州好。啼作阳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0L 页
关惜别声。青天盖野四周环。渐失东南点点山。行到辽阳何所见。日轮回指海云间。常愿风漂万里舟。遍登天下有名楼。(宗侃谨按。此二句。乃原集中句。惠堂引用。)悠悠匹马金台路。何似孤帆碧海秋。长城自坏国随之。朝市人烟遂不移。夫子庙庭周石鼓。人间几度夕阳时。其春院细雨曰。露重梧先闻。雷轻鸟不疑。嫩草深疑梦。浓花恰欲痴。玄蚁缘阶滑。青虫抱叶危。水立双虹远。烟穿独鸟迟。悄悄孤客坐。湛湛美人思。伯厚送燕岩朝京曰。极目山河路一丝。心如相约未相随。离筵更进一杯酒。杨柳青青斜日时。李行绰送别曰。滨海行人信一鞭。辽天六月雨长悬。计程从此三千里。借问几时可到燕。中国人记载多此类。非但原诗之多为点化。其称乙支生郑麟趾之遗风。尤为绝倒。东方无乙支生。是乃乙支文德也。乙郑辽绝数千年间。而今乃并称者。似是乙见隋书。郑撰丽史。故表而出之也。其录季谨谓与韩锡祜。为诗酒莫逆。可胜捧腹。非但两人不相识面。虽同时。而亦不识名字。则安得为诗酒莫逆。而况两人平生。不能饮酒乎。余明日行李猝发。未得證谬。
李绂穆堂集。庚寅元朝早朝诗。朝鲜内属来王久。肯怪衣冠太俗生。纱帽版袍春入贡。海隅日出最升平。朝日山庄门外。见千官退朝。茜帽蹄袖。使人大惭。而我使衣冠可谓烨如仙人。然街儿惊怪。反谓场戏的一样。悲夫。
李益斋字仲思。一号栎翁。庆州人。十五登第。忠宣王在元邸。构万卷堂。不肯东还。召益斋置府中。与中州赵子昂,元复初诸名流。唱酬。其奉使西蜀。降香江南。所至题咏。脍炙人口。及东归相五王。四为冢宰。忠宣王之被谗窜吐蕃也。万里奔问。忠愤蔼然。后封金海侯。八十一卒。谥文忠。其诗华艳昭雅。快祛东人僻滞之习。其路上曰。马上行吟蜀道难。今朝始复入秦关。碧云暮隔鱼凫水。红树朝连鸟鼠山。文字剩添千古恨。利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1H 页
名谁博一身閒。令人最忆安和路。竹杖芒鞋自往还。余燕岩后麓隔一岭。有安和寺旧基。每咏公此诗。想公竹杖芒鞋往来是閒。而蜀道,秦关鱼凫,鸟鼠。犹令人爽然自失。今余是行。又益斋之所未能到。
宋元丰七年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州骚然。有逃亡者。明年苏臧过之。叹其壮丽。留一绝云。檐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馀。尽赐昆耶作奴婢。不知偿得此人无。东坡之憎疾高丽。到处如此。若使东坡见康熙所作三十三站察院。则当又如何也。
黄山谷次韵穆父赠高丽松扇云。银钩玉唾明茧纸。松箑轻凉并送似。可怜远度帻沟溇。(高丽城名。)适堪今时褦襶子。又。文人玉立气高寒。三韩持节见神山。合得安期不死药。使我蝉蜕尘埃间。今未知高丽松扇。为何样制作。
余于高太史棫生。坐诵潘庭筠次王秋史寒柳诗。坐客皆称善。余仍问王秋史谁也。冯明斋秉健曰。此历城王进士。名苹。字秋史。自号七十二泉主人。潘诗所谓七十泉声乱石舂是也。凌蓑轩野曰。国朝诗人多推秋史。尝有句云。乱泉声里谁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又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酒人行。时人目之为王黄叶云。
日下旧闻。载东国史略及丽史列传。高丽世子如元谒帝便殿。问读何书。对曰。有儒士郑可臣,闵渍者从行。宿卫之暇时。从质问孝经,论语。帝悦。命世子引与俱入赐坐。问本国世代相传之序。理乱之迹。风俗之宜。听之不倦。其后命公卿议征交趾。召二人同议。对称旨。于是授可臣翰林学士。渍直学士。列传帝召见世子于紫檀殿。可臣从。帝使之坐。仍命脱笠曰。秀才不须编发。宜著巾。御案前。有物大圆小锐。色洁而贞。高尺有五寸。内可受酒五斗云。摩诃钵国所进骆驼鸟卵也。帝命世子观之。仍赐世子及从臣酒。命可臣赋之。可臣献诗曰。有卵大如瓮。中藏不老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1L 页
春。愿将千岁寿。醺及海东人。帝嘉之辍赐御羹。
  
(朱昆田按高丽世子。即忠宣王璋。尝搆万卷堂于京师者。可臣在东国。撰千秋金镜录。渍增修世代录。年节要七卷。又撰本国编年纲目四十二卷。惜其书不可得见也。)
余撰姊氏墓志铭及嫂氏李恭人墓志铭。为托中州人。要觅海内佳笔。户部主事徐大榕。湖州人也。初不相识。为寄诗曰。海外传经名父子。闭门终日在山中。平生远愧徐陵笔。不羡珊瑚作架红。(其二。)二铭他日为工书。远寄天涯定不虚。野鹜家鸡休窃笑。不才年少亦相如。其自注曰。时因行期已促。不能为作小楷。故暂浼舍表弟书之。底草今存。当更寄也。寄赠燕岩足下。并粲。阳湖惕庵徐大榕草。观此所草。盖亦佳笔也。二铭钱塘杨廷桂所书。杨廷桂。即徐大榕表弟也。
吴照。江西人也。字照南。号白庵。其游石湖作皆佳。(其一。)茂苑烟销晓日黄。数声柔橹出横塘。青山面面开图障。一塔凌空见上方。(其二。)水绉微波漾细鳞。沙鸥白鹭立湖滨。风流想像鸱夷子。此地曾经载美人。(其三。)楞伽山下楞伽寺。水绕山门一曲斜。敲罢晓钟鸦未散。空廊人静落桐花。(其四。)短短秧针绿满畴。水云渺渺似凉秋。此间最是为农乐。赤脚吴娃解饭牛。(其五。)菱叶浮波覆野凫。分明佳景辋川图。斜桥几树青青柳。忆煞诗人范石湖。(其六。)湖外有山山下田。湖光宜雨亦宜烟。他年我若移家住。耕罢西畴便刺船。照年方三十馀。举人。
口外异闻
  盘羊
盘羊。鹿身细尾。两角盘。背上有蹙文。夜则悬角木上以防患。状若骡。群行。暑天尘露相团。角上生草。或曰羚羊。或曰羱羊。说文羚大羊而细角。陆佃埤雅。羱羊。似吴羊而大。今万寿节。蒙古来献。皇帝以供班禅。
  彩鹞蝴蝶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2H 页
康熙四十年。帝避暑口外。喇里达番头人。进彩鹞一架。青翅蝴蝶一双。鹞能擒虎。蝶能捕鸟。见王贻上香祖笔记。
  高丽珠
中国人宝东珠。以为高丽珠。色淡白如砗磲。今帽前檐端嵌安一个。以表南北。东珠八分已上为宝。皇帝有东珠七钱重。为镇梦魇宝。皇后东珠六钱四分重。形如白茄子。乾隆三十年。皇后失东珠。回后谗。皇后搜得东珠銮仪卫卒家。后遂废幽之冷宫。贵州按察使奇丰额帽檐东珠。色殊不佳。奇言珠六七釐。价银四十两。余言珠非土产。或有食蛤得之牙颊间。谓之陆珠。琐细不足珍。妇女簪珥所妆。皆倭珠。有红光可宝。奇按察笑曰。否也。这是蛎房磨圆。非珠也。所宝东珠者。无贝气。自有天然宝光。此言殊有理。然吾未知东珠产于何处。而谁能采之而遍于天下乎。
  
崇祯相臣
崇祯十七年间。相臣拜罢五十人。边帅少失廷旨。辄传首九边。当时师律之严。历代所罕。而亦无补于胜败存亡之数。
  伊桑阿舒赫德
康熙时相业文章学问。皆推伊桑阿。满洲人。康熙戊辰。以礼部尚书大拜。在相位十五年。卒年八十六。谥文端。六十三。援欧阳乞休。章三十上。弥出弥恳。得请。近岁相业之盛。舒赫德为首。舒亦满洲人也。处相府四十馀年。去岁卒。年八十八时。人比之文潞公。
  王振墓
去年乃乾隆己亥。得王振墓于西山。剖其棺。数其罪而磔之。并掘其党与二十馀冢。皆斩之。按 明史。驾至土木。振辎重千馀两。敌四面追之。一时从官及兵将皆没。振安得独脱。且当时族诛振家。欧杀马顺长。磔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2L 页
振侄王山于市。则其党与安得有墓。 天顺既复位。复振官爵。立祠祀之。然则振之有墓。亦无足怪也已。
  曹操水葬
乾隆戊辰。渔于漳河。泅水者腰断浮水。帝发卒数万。堑河傍。别疏之。视河中。万弩俱张。其下有冢。遂掘得其棺。银海金凫具帝者冕服。乃曹操尸也。帝亲至关庙昭烈像前。跽其尸而斩之。此举非但雪千古神人之愤。快破七十冢之疑。
  魏忠贤
崇祯初。谪魏忠贤于凤阳。籍其家。忠贤拥徒众。 上震怒。命逮。忠贤知不免。自经死。磔忠贤尸于河间。然则忠贤安得有墓。康熙中。江南道监察御史张瑗疏言。皇上前岁南巡。命修岳飞之墓。赐题于谦之碑。诚以此二臣者。忠贯日月。义壮山河。故表而扬之。风示天下。臣奉命巡视西城。前往西山。一带查阅。至香山碧云寺。寺后峻宇缭墙。覆压数里。郁葱绵亘。金碧辉映。乃故明逆珰魏忠贤之墓也。墓上有二穹碑。屹然并立。合书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司礼监秉笔,总督南海子,提督保和等殿完吾魏公忠贤之墓。畿辅近地。尚留此秽恶之迹。僭越之制。何以儆大憝昭公法哉。况当奉旨纂修明史。凡明季被祸忠良诸臣。无不立传。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馀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仰祈天威。敕地方有司。仆碑刬墓。奉旨交与该城官员。仆毁刬平。由是观之。王振亦应有墓。余玆并录之。以见 明季尚法之严。而纪纲不立。有如此者。
  杨贵妃祠
清之立国。专以表贤瘅恶之典。服天下心而蓟州盘山。有安禄山庙。董卓,曹操,吴元济,黄巢辈。往往有庙。而何不所在毁撤。是未可晓也。口外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3H 页
路傍。有杨贵妃祠。并塑禄山。马头辈入见之。贵妃像妖艳如生。而禄山像胖大。皤然露腹。备极丑态云。不毁此淫祠者。所以鉴戒后人欤。
  樵史
樵史一卷。不知何人所著。记 明室乱亡之由。以寓悲愤。其载客氏及杀熊廷弼事。颇多异闻。又咎万历自救朝鲜。府库空虚。人民流离。而在朝之臣。罔知所措手。有一妄人。言釆矿于时相。遂欣然行之。民益大困。皆化为盗贼。以至于亡。言多悲切。与正使读之。不觉涕零。第缘行忙。未之誊。此系禁书。只此誊本云。
  麈角解
惟天子可以议礼。今皇帝改月令可徵焉。余燕岩草堂。尝有苍鹿来饮前涧。头如纺车。欲详观其毛角。徐往临观。鹿大惊超去。竟不得详。今出长城外。日阅贡献鹿群。大者如骡。小者如驴。及还入塞。坐一药铺。见鹿角扶疏。长皆四五尺。充溢栋宇。皆称鹿茸。余曰。此皆麋茸耳。愿得鹿茸。铺主大笑曰。岂不闻麋鹿之大者乎。鹿之大者为麋。则麋之小者为鹿尔。角岂有异哉。余曰。夏至鹿角解。在易为姤。一阴生。为补阴之剂。冬至麋角解。在易为复。一阳生。为补阳之剂。功用显殊。铺主曰。足下未见时宪书耶。已改月令矣。万岁爷尝有疑麋鹿之茸。令天下凡文字之持鹿傍而有角者。皆生致之。养之海子。中区而别之。不相乱伦。及夏至。麋与鹿。皆同时解角。冬至解角者。麈尔。遂改十一月令麋角解曰麈角解。由此观之。我国关北所出鹿茸。未必是鹿茸。而国中鹿茸日贵。可胜叹哉。余曰。麈形何如。铺主曰。未曾见。或曰。前鹿后马。大约改月令。非天子之威势。无以服信天下。故曰唯天子可以议礼。
  荷兰鹿
铺主又道。鹿亦有至小。自视其拳曰。不过如许。曾见荷兰贡鹿一双。苍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3L 页
质雪斑。
  砟答
余问。铺中药料希奇俱全否。铺主曰。无论草木金石。指名要看。辄敢奉正。余曰。稀奇珍品。偶未思名。铺主指东壁下红漆樻子曰。这里砟答一枚。真是稀奇难得之料。余问砟答何物。铺主笑而起曰。第不妨观看。开匮出一团石。大如数升匏子。形似鹅卵。余曰。此水磨石也。何相戏耶。铺主曰。何敢故慢无礼。这是驼卵。能治难名奇疾。
  入定僧
长城外白云塔石龛中。有辽时入定僧肉身。至今不坏。微温柔泽。但瞑目无气息。
  别单
北京卑流。解字者甚鲜。所谓笔帖式序班。多是南方窭人子。颜貌憔悴尖削。无一厖厚者。虽有廪食。极为凉薄。万里羁旅。生理萧条。艰难贫窘之色。达于面目。使行时书册笔墨卖买。皆序班辈主张。居间为驵侩。以食剩利。且译辈欲得此中秘事。则因序班求知。故此辈大为谎说。其言务为新奇。皆怪怪罔测。以赚译辈剩银。时政则隐没善绩。妆撰秕政。天灾时变。人妖物怪。集历代所无之事。至于荒徼侵叛。百性愁怨。极一时骚扰之状。有若危亡之祸。迫在朝夕。张皇列录。以授译辈。译辈以呈使臣。则书状拣择去就。作为闻见事件。别单书 启。其不诚若此。告 君之辞。何等谨严。而岂可浪费银货。买得虚荒孟浪之说。以为反命之资耶。使价频繁。百年如此。所可虑者。此等文书。不幸閪失遗落彼中。其为患害。当复如何。虽以今番热河往来言之。事皆目击。虽最为实录。然先来 状启附奏一二事件。不无忌讳。则渡江之前。无非饮冰之日也。愚意彼中消息。无论虚实。附 奏先来者。皆以谚书状 启。到政院。翻誊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4H 页
上达为妙耳。
  藤汁胶石
王三宾言。滇黔中。有续石藤。名羊桃藤。取汁胶石。山中架空造梁。虽数十丈。联续不断。如糊纸胶板。然黔人呼黏石胶云。其言殊极荒唐。姑录之。以资他考。
  照罗赤
蒙古译言必阇赤者。书生也。八合识者。师傅也。我国内三厅下隶。号照罗赤。此当因袭高丽之旧。丽世多习畏兀语。照罗赤者。必蒙语也。
  元史天子名
看元史。自天子号名殊不类。常恨艰读。口外有一废刹。元旧也。断碑有历叙元诸帝功德。有曰。成吉思者。太祖也。窝阔台者。太宗也。薛禅者。世祖也。完泽者。成宗也。曲律者。武宗也。普颜笃者。仁宗也。格坚者。英宗也。忽都笃者。明宗也。亦怜真班者。中宗也。
  蛮语
蛮语。爱莫离者。华语有宿缘也。落勿浑者。华语没廉耻也。曳落河者。满语壮士也。
  丽音离东头登切
驿卒刷驱辈。所学汉语。皆讹謷。渠辈语。渠辈不觉而恒用也。臭之甚秽曰高丽臭。谓高丽人不沐浴。足臭可恶也。有失物则曰东夷。谓东夷偷去也。丽音离。东。头登切。我人殊不识此。闻臭之不善则称高丽臭。疑人偷物则称某也东夷。东夷遂为偷物之号。可胜叹哉。
  丙午乙卯元朝日食
皇帝即位之日。叩头香案。以谢天梦上帝。锡帝百龄。帝复诣香案前。叩头谢天曰。愿以来乙卯岁传位。俾御极之年。少皇祖一岁。至今年钦天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4L 页
监奏。后六年丙午岁元朝当日食。后十年乙卯元朝当日食。皇帝变计言。乙卯年若禅位。则新天子元年。适当日食。元朝朝贺。因此当停。是若宋高宗以禅位为名。而其实不欲当金人也。若又挨过乙卯。则是御极之年。反多于皇祖二岁。以是不安云。此说极妖妄。必非皇帝之言也。自古帝王。御宇既久。则四方争献符瑞。群下希旨饰庆。不无矫诬之事。而岂若今日预占未来之日食。进退其禅传之年岁耶。此必海内奸佞之徒。借圣人九龄之梦。以文皇帝钟漏之嫌耳。
  六厅
热河太学大成门外东壁坎。置乾隆四十三年上谕曰。京畿东北四百里热河地方。在古北口以北。即禹贡冀州边末。而虞及殷周。幽州之境也。秦,汉以来。未入版图。元魏时。建安营二州。唐有营州都督府。然不过侨置治所于内地。辽金及元。始乡其名。而古地旋荒。明弃大宁。视为别域。向者曾设承德州。今宜升为府。即以同知改设。而其馀六厅。如喀喇河屯厅。改为滦平县。四旗。改为丰宁县。八沟厅。其地较广。改为平泉州。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塔子沟厅。改为建昌县。三座塔厅。改为朝阳县。并属承德府统辖云云。
  三学士成仁之日
弥串佥使张超日记。吴学士达济,尹学士集。以丁丑四月十九日被害云。故两家据日记。以十九日祭之。丁丑乃 皇明崇祯十年。而两学士遇害。于清人之在沈阳时也。洪学士翼汉。不载日记。则不详其成仁之日。的在何辰。故亦从两学士。祭以十九日。今览清人所撰清太宗文皇帝特书。崇德二年三月甲辰。杀朝鲜臣洪翼汉等。以正败盟搆兵倡议袒明之罪。崇德。乃清太宗年号。而三月甲辰。考之日干。为初六日。以所谓等字观之。吴,尹两学士之遇害。亦当同是三月初六日也。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5H 页
当今名士
当今海内名士。梁国治,彭元瑞,纪匀号晓岚,吴圣钦,戴衢亨,其兄心亨。俱吴人。祝德麟,李调元。并蜀绵竹人。余有戴心亨所书柱联一对。(开帙群言守其雅。抚琴六气为之清。)
  明琏子封王
仁庙甲子。龟城府使韩明琏。与平安兵使李适同叛。举兵犯 阙。兵败走。皆擒诛。明琏二子润,澜。雪上倒着芒鞋。亡入建州为将。其后十三年。从清太宗东来云。此出当时传说。其真伪未可知。今览新刊太宗实录。果言朝鲜将韩明琏为其下所杀。其子润,义来降。封义怡亲王。澜似改名为义。昭代丛书中谥号录。当载其名。后当考。吁。我 朝立国四百年来。不无凶逆之诛殛。而未有如两贼之举兵犯 阙者。其凶丑遗孽。投虏为将。借兵猖獗。至于此极。当时建州为逋逃之渊薮。而足想平日边门之不严。沿江守御之疏虞。强邻凭陵。而其用事将率之姓名。不识谁某。则何况其材勇谋猷之所出乎。如此而徒欲以空谈摧大敌。只手扶大义。呜呼难矣哉。
  古儿马红
古儿马红者。义州官奴郑命寿也。姜功烈者。都元帅姜弘立也。皆改名投虏。命寿最凶恶。陵虐其父母之邦。无所不至。郑弼善雷卿不胜忿。欲刺杀命寿。与其院吏姜孝元谋。乃使人告命寿诸奸利事于清人。清人斩上书者。而郑雷卿,姜孝元坐死。使命寿监刑。极甚惨酷。后清人亦觉命寿稔恶于本国。遂斩之。姜弘立光海时为都元帅。深河之役。降于虏。及 仁朝改玉。闻其家诛夷。大怒引虏兵至平山。 朝廷不得已送弘立家属于军前。其叔父缙。责弘立。弘立大惭。既而满洲知弘立诈。遂讲和而去。留置弘立。听本国调度。 朝廷畏满洲强。未敢显诛弘立。出居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5L 页
其杨花渡江亭。无面目以见国人。不出房闼。但闻长吁声。后五六年。其家人缢杀之。
  东医宝鉴
我东书籍之八梓于中国者。甚罕。独东医宝鉴二十五卷盛行。板本精妙。我国医方未广。乡药不真。我 宣祖大王命太医许浚与儒医郑古玉碏及医官杨礼寿,金应泽,李命源,郑礼男等。设局撰集。出内府医方五百卷。以资考据。书始于 宣庙丙申。而成于光海三年庚戌。实 万历三十八年也。其所刊弁卷之文。颇疏畅。东医宝鉴者。乃明时朝鲜阳平君许浚所撰也。按朝鲜俗。素知文字。喜读书。许又世族。万历间。篈,筬,筠兄弟三人。俱以文鸣。女弟景樊才名。复出厥兄之右。九边诸国。最为杰出者也。其言东医者。何。国在东故医言东也。昔李东垣著十书。以北医而行于江浙。朱丹溪著心法。以南医而显于关中。今阳平君僻介外蕃。乃能著书。行于华夏。言期足传。不以地限也。言宝鉴者何。日光穿漏。宿阴解駮。分肌劈腠。使人开卷。暸然光明似鉴也。昔罗益之著卫生宝鉴。龚信著古今医鉴。皆以鉴名。不嫌夸也。窃尝论之。人惟五藏。病止七情。其间禀受有偏全。渐染有浅深。證变有通塞两候。脉动有浮中沉三部。谛而察之。如亩斯劙。莫可越也。如燎斯晰。莫可蔽也。知大黄可以导滞而不知其寒中。知附子可以补虚而不知其遗毒。罔攸济矣。是以至人。治病于未起之前。不治于既成之后。病既成而始治。策斯下矣。而复委决于庸医。岂有瘳哉。甚而怀私利者。以无疾人为功。初从事者。至于费人为学。大易勿药之占。南人无恒之戒。若早为此辈发覆也。扁鹊有言。人之所病。病疾多。医之所病。病道少。然自轩岐以后。代有名医。迄今著述之繁。几于汗牛充栋。不患其少矣。而术有验有不验。岂古人各以所见为说欤。择不精者。语不详。执于一者。贼乎道。欲疗人之病而不疗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6H 页
人之心。欲疗人之心而不通人之意故也。今观是编。先之以内景。溯其源也。次之以外形。疏其委也。次之以杂病。辨其證也。终之以汤灸。定其方也。中所援引。自天元玉册以暨医方集略。计八十馀种。率吾中土之书。其东国所撰者。不过三种而已。循古人之成法。而能神而明之。补缺憾于两间。播熙阳于四大。业已上献阙廷。见推国手矣。顾书藏秘阁。世罕得窥。前鹾使山左王公。建节临粤。悯时医多误。专人赴都钞录。未及梓行。随以事去。顺德明经左君翰文。予总角交也。慨然思锓版。广其传。约费三百馀缗。略无吝色。盖心则济人利物之心。事则调阳变阴之事。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左君之仁大矣。刻成。属予为序。遂喜而书其端。时乾隆三十一年。岁在丙戌兰秋上浣。原任湖南卲阳醴陵兴宁桂阳县事,充庚午壬申癸酉丙子四科湖广乡试同考官番禺凌鱼撰。余家无善本。每有忧病则四借邻闬。今览此本。甚欲买取。而难办五两纹银。赍怅而归。乃誊其凌鱼所撰序文。以资后考。
  深衣
我国深衣之必以麻布而不以绵布者。非也。织麻则当曰麻布。织苧则当曰苧布。织绵则当曰绵布。乃方言训布为保。(补外翻。)读布曰保布。独织麻之家。专名为布。由是而麻布之市曰布廛。苧布之市曰苧布廛。至于绵布则无以区别。方言绵花曰木花。遂名织绵曰木。殊不识绵布者。乃大布也。不名绵布为大布。而号其市曰白木廛。以至两税之赋大布而曰田税木,大同木。布之大者。遂为别件物事。以此号。登于官府文簿。通国行之。何谓大布也。纯素之物。称布帛之文。而绵乃织之大本也。不可以絺绣五釆。其质俭而其色纯。有无文之文。故曰大布之衣者是也。曰。完且不费。善衣之次。完且不费者。绵布之谓也。大布之衣。即深衣也。中国三升布。杂羊毛于绵。而同缫为布者也。我国市人转卖三升布者。独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6L 页
名青布廛。兼卖大布曰。大保。亦曰门三升。以博倍价。而白木廛。不得察纠者。不核名实之故也。中国衰服皆绵布。今行道路所逢衰服者。无一麻布所着。头巾亦皆绵布。时方夏天。膏汗凝渍拉垂。余今所着绵布裌衣。中国人阅视之。颇珍其缕绩精密。多求其深衣之资。余问中国何独无细织耶。皆叹曰。中国举服绫缎绮縠。耻衣大布。则古圣人深远。不费之制。阁而不讲者久矣。故虽为橐为囊。时入机杼而粗莽。不堪作善衣之次。余问善衣何衣也。答曰。善衣者。好衣也。自天子达于庶人。皆有上件好衣。为文章以表贵贱。夫深衣者。贵贱同服。男女同服。吉凶同服。缝以大布者。昭其俭也。岂不是善衣之次乎。我东儒家。尤重深衣。而图之说之。争辨纷纭。袪祫之间。胶守分寸。麻绵之间。不识何布。岂非可笑之甚者乎。
  罗约国书
乾隆四十四年十二月。罗约国假獭上书皇帝陛下。臣闻三皇首出。五帝继作。临御亿兆。代天立极。岂特中华之有主而抑亦夷秋之无君乎。乾坤浩荡。非一人之独主。宇宙旷大。非一人之能专。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臣居罗约之方。城池不过数百里。封疆不越三千里。而常有知足之心。陛下统据中原。为万乘之主。城池数千里。封疆数万里。犹怀无厌之欲。每含并吞之意。天发杀气。神号鬼哭。地发杀气。龙虎遁藏。人发杀气。天地翻覆。尧舜有道。四海入贡。禹汤施恩。万方拱手。秦皇数伐。匈奴体化。鲍鱼契丹。大躏中土。身为帝豝。积德则如彼。稔恶则若此。吉凶祸福。相根相条。其信如春夏秋冬。其暴如雷霆霹雳。可不慎哉。顺之者。未必保其生。逆之者。未必获其歼。此人理之舛其常。而天道所以违其行也。臣独何心。抑首跪膝于顺天之府乎。虽陛下亲率六师之轻锐。往来于水泽之间。而相逢于贺兰山下。举鞭问平安。马上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7H 页
论天下。云沙万里。虎跳龙跃。一雄一雌之秋也。夫战无两胜。福不双至。不如罢兵休战。解生灵之疾苦。弭甲兵之艰难。臣谨当年年奉贡。世世称臣。不然则论文而有孔圣,孟贤之经术。语武而有太公,孙子之韬略。宁肯多让于中国哉。顾陛下熟察焉。斯遣大臣多里马。祗谒丹墀。恭暴赤心。诚切戴天。感涕彻地。赵译达东将修别单。得此于序班。夜以示余。书状亦来语曰。俄见罗约国书乎。天下事大惶恐。余曰。天下事姑舍是。但恐天下元无罗约国。吾于二十年前。曾于别单中。见似此文书。亦称黄极獭子慢书。先辈围坐一读。深以北方为忧。或谓代清者极也。今见此书。似无加减。序班辈皆江南窭人子。羁旅无赖。类作此等危妄语。以赚我译。公费银两。别单虽许。闻见事件。皆是道听涂说。奈何逐年买谎语。每行沽伪撰。以备莫重奏 御之资乎。愚意则别单中合当商量去就。书状大以为然。赵译颇分疏。余谓赵译曰。君年少不解事。我国士大夫。白地春秋。空谈尊攘。百有馀年。中州人士。亦岂无此心乎。所以年羹尧,查嗣庭,曾静辈。指祥瑞为灾咎。诬治绩为疵政。鼓扇四海。播腾文字。有若危亡之象。迫在朝夕。我译乐其诞而自愚。三使久处深馆。郁郁无消遣之资。辄招君辈。问新所闻。则摭拾道途。博畅幽襟。使臣全不理会。掀髯拊箑曰。胡无百年之运。慨然有中流击楫之想。其虚妄甚矣。又况先来军官。昼夜疾驰。半是马上睡梦。或致彼境遗落。其为祸患。当复如何哉。书状大笑且大惊。戒赵译云云。未知其后存拔之果如何耳。
  佛书
佛氏书初入中国者。不过四十二章。其后号佛经者。太半作于魏晋间文人之手。盛于姚秦。炽于萧梁。大备于唐。几与儒家典籍等。盖自上世。已有似此学问。黄帝,广成子,南郭子綦,藐姑射山人,许由,巢父,卞随,务光,长沮,桀溺。未曾号其人为佛。而亦未尝著有其书。故后世但知佛氏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7L 页
之出自夷狄。而殊不识中土先有此道也。孔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老子曰。圣人抱一。乃佛氏则曰万法归一。所谓万法归一。与吾儒理一万殊。其守约之旨。未始不相似也。世间所有佛书。都是南华经笺注。南华经乃道德经之传疏彼皆天资超绝。情量卓异。岂不知仁义礼乐俱为治天下之大经哉。不幸生值衰季。蒿目伤心于质灭文胜。则慨然反有慕于结绳之治。其如绝圣弃智剖斗折衡之类。皆愤世嫉俗之言也。三千年来。排之者亦不一人。而其书竟亦尚存。其书虽存。竟亦无关于天下之治乱。韩昌黎依俙见孟子之距杨墨。乃以辟老佛为家计。孟子本领非直距杨墨。为亚圣。乃韩昌黎直欲火其书。以继邹圣。未知果有火其书本领否也。
  皇明马牌
尚瑞院所藏 皇明马牌。深黄无纹绫。乌木轴一卷。长二尺四寸。广五尺有咫。沿边刺绣螭龙。中绣鞍具赤马一疋。制诰 皇帝圣旨。公差人员。经过驿。分持此符验。方许应付马疋。如无此符。擅便给驿。各驿官吏不行执法。循情应付者。俱各治以重罪。宜令准此。洪武二十三年月日。字皆黑线刺绣。年号上安玉玺其文曰。制诰之宝。左旁细书。通字七十号。下方联幅。安小玺之半。又赤马一疋一轴。通字六十七号。又青马一疋一轴。通字六十八号。赤马二疋一轴。达字三十号。盖洪武庚午由群山岛发船。朝金陵时。所赐符验四度也。又赤马二疋一轴。万历二十七年月日。达字十六号。又赤马二疋一轴。达字十三号。制诰及年号黑线刺绣。四沿螭龙。上安玺宝。皆同洪武制。左旁细书。通达几字号。皆不刺绣。似是临时写其第几字号。皆具书印半玺出给也。洪武通字六十七号。青马以下八马。皆无鞍勒。盖万历己亥辽阳路梗。由椵岛至登州下陆。以朝北京时。所赐符验二度也。每一轴。贮朱漆皮筒。鍮锡妆饰。更贮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8H 页
鹿皮囊。未知当时使还。不为还纳。何也。抑 皇明旧例。外国使臣由水路朝天者。因为颁给欤。今此热河之行。亦有给马之旨。则似当传给符验而道次互违。未见其应付勘合之何样制度也。
  哈密王
出东直门。向热河。行不数里。皇城脚夫三十馀人。扁担接武而行。回子十馀人殿后。面貌狞狰。高鼻绿瞳。发须强磔。其中两人眉眼明秀。服着最华。戴猩猩毡笠。卷其左右两檐。则前后檐尖铳。如未敷荷叶。顾眄之际。轻佻可笑。马头辈臆称回回国太子。与之后先作行者三四日。时于马上换烟相吸。其动止颇为恭顺。一日停午极暑。下马憩路中箪屋下。两人后至。亦下马对椅而坐。问我满洲话否。蒙古话否。我戏答曰。两班安知蒙满话。即书问回回来历。一人掉头视他。似全塞矣。一人欣然操笔。沉思良久。才下一字。备尽人间艰难辛苦之状。自称哈密王。指其伴来者。亦称蕃王十二部云云。所对全无文理。不可解矣。问担来何物。则皆进贡玉器。而其中最大者。自鸣钟云。所称蕃王。解囊出茶。使其从人烹瀹相饮。亦劝余一碗。意其必异茶也。视其香色。乃皇城中寻常行卖之物也。爇炉鎗碗。皆以朱漆皮革为外套。累累如带銙腰带背负。极其简便矣。茶后先起。一鞭跑去。明朝又相逢于河边。以汉话问哈密王年纪多少。亦以汉话对三十六。蕃王尤善汉话。合掌二次。张其一手。称二十五。按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兀。即回鹘也。回回者。即回鹘之转声也。高丽史元使高丽人。教习畏吾儿语。畏吾儿。又畏兀之转声也。哈密。汉时伊吾地。唐时伊州地。丽末契逊者。回鹘人也。仕于元朝。从公主东来。因仕于丽朝。其仕于 本朝者。契长寿。即逊之子也。
  徐花潭集
徐花潭先生敬德数学。类康节。有诗若文若干篇。无可观而编入四库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8L 页
全书中。(今皇帝所著。)
  长兴镂板
今之乌丝栏。即古之编竹也。古者文字。皆以漆书之竹片。以韦编之。所谓简册。其形如乌丝栏。孔子读易。韦编三绝者是也。汉武帝渡河东。亡书五箧。幸赖张安世诵而录之。其无镂板可知。后世镂板。始于后唐明宗。明宗胡人。目不知书。然其九经镂板。乃在长兴中功。不在鸿都石经之下。帝叹当时士大夫吉凶之礼。有冥昏起复之制。曰儒者所以隆孝悌而敦风俗。且无金革之事而起复可乎。婚姻吉礼也。如之何其用于死者。乃诏刘岳。选文学通知古今之士。共删定之。太常博士段颙田敏等。皆鄙俚。增损其书。不过当时家人所常传习者。即今聚珍板刻字。户部侍郎金简所监董。
  周翰朱昂
人于年少时。前程甚远。若无可老之日。言语间易。触侮老人。非但恶少轻薄。类不福禄延长。不可不慎。闵赞成馨男年踰七耋。手自接果。里中诸少年名官。笑之曰。公犹复百年计耶。公曰。政为君辈留赠耳。其后公享年九十四。诸名官讳日。公辄手自摘果以助祭。昔杨大年弱冠。周翰,朱昂。同在翰林。两人时已皤然。每论事。杨侮之曰。两老翁以为如何。翰颇不堪谓曰。君莫欺老。竟当留白赠君。昂曰。莫留赠他。免得他人还又欺他。后杨果不及五旬。热河太学。有老学究曰王鹄汀者。教授民家小儿胡三多。年十三。复有旗下王罗汉者。年方七十三。较三多为先甲戊子生。讲义于鹄汀。每日清晨。与三多挟书后先踵门。朝鹄汀。鹄汀或谈论无暇。则辄转身屈首于胡童。鬯受一遍而去。鹄汀云。彼有五孙二曾孙。身自日来讲义。归而转授众孙。其勤实如此。然而老者不耻。稚者不侮。中州礼义之盛。日有闻矣。而边末风俗之淳。益可见耳。一日胡童持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9H 页
一帖朱纸二两纹银而来。以示余。其帖曰。敬托同学庚弟胡。转丐朝鲜朴公子清心元一两丸。谨具薄币。以代羊雁。物些情深。义重海内。余还其银而觅给二丸。所谓同学庚弟胡者。胡三多也。尤为绝倒。然殊自浑厚。颇异于朱昂之毒咒杨大年。并记之。以为年少侮老之戒。
  武列河
郦道元水经注。濡水东南流。武列水入焉。濡水。今滦河。武列水。今热河。热河之号。不著于经。则似是武列之转声。其源有三。一出武郁利河。一出石巴伊台。一出汤泉同。会为热河。抱山庄南行入滦河云。我使趱程行。既入热河。或有自此径还之议。使臣使任译。预讲东还路程。任译探于通官。通官辈大惊曰。山后皆獭子地方。抱医巫闾而北东绕转。道途间。必遭獭子所劫略。俺等中土人。无有识此路者。虽蒙皇旨。自此径还。使臣呈文礼部。恳免此路可也。任译更无向人探问处。方纳闷。有一老章京曾经行者。能历历言之。而给纸笔。使之开录。则目不识汉字。仰视天。俯画地。手扱沙作山形。复截芥为舟渡状。然后操笔疾书。乃满字。无解见者。观者皆大笑。余偶以此纸。示王鹄汀。鹄汀亦不能解。以示王罗汉。罗汉曰。吾虽知之。汉字翻誊则难。俺邻舍有奉天人来客者。似当识此路。明日问诸此人。详录以来也。因纳纸怀中而去。明日果为详录而来。自热河三十里至平台子。三十里至红石岭。二十五里至黄土梁十五里至西六沟。此是承德府交界处。有交界碑。自此二十里至祥云岭。三十里至七沟。三十里至凤凰岭。二十里至平泉州。三十五里至大庙站。平泉州界。自此四十里至杨树沟。二十五里至双庙。三十里至宋家庄。三十里至建昌县。三十里至长胡子。二十五里至夜不收。二十里至公营子。三十里至担杖沟。此乃建昌县界也。自此十里至杏湖子台。二十五里至喇麻沟。二十里至蝴蝶沟。十五里至大营子。二十五里至朝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299L 页
阳县。二十五里至大凌河再渡。二十五里至蟒牛营。三十里至张家营。二十五里至蛮子岭。二十五里至石人沟。朝阳县界。自此三十里至六台边门。三十里至崔家口。二十里过义州城渡。大凌河出锦州卫。由广宁路云云。
  雍奴侯
童子时读史。窃怪汉封寇恂为雍奴侯。侯号何限而何必曰雍奴侯。按雍奴地名。在渔阳右北平。余曩入燕蓟。道出渔阳北平。今未知雍奴变作何名。而傥亦经行其地否也。雍奴又数泽名。水经注。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
  𢘿
汉书地理志。清河郡有𢘿题县。余行自漠北。还入古北口。夜宿清河县。今不知𢘿题何在。而要之清河近境。颜师古注。𢘿。古莎字。
  
顺济庙
东西洋考。五代时。闽都巡检林愿之第六女。生于晋天福八年。以雍熙四年二月二十九日升仙。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祠之。宋宣和癸卯。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遇风。邻舟俱溺独路舟。神降于樯无恙。使还奏于朝。特赐庙号顺济。今天主堂所画朱衣女像。飞翻海云间。似为其神也。
  海印寺
陜川伽倻山海印寺。刱自新罗哀藏王时。名篮巨刹。多相沿袭号名。而此独不然。中国顺天府西海子上。旧有海印寺。 皇明宣德间。重建。改名大慈恩寺。废为厂。我国海印寺。乃千馀年旧刹。则燕中海印。想应在新罗所刱之后也。
  四月八日放灯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0H 页
中原放灯。在上元夜。自十四至十六。我国放灯。必于四月八日。谓佛生辰。此似仍丽俗。释迦如来。净饭王之太子。生于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四十二年壬申。太子年十九。弃位出家修道。至穆王三年癸未。道成。
  五弦琵琶
杨廉夫元宫词云。北幸和林幄殿宽。句丽女侍婕妤官。君王自赋明妃曲。敕赐琵琶。马上弹。按丽史乐志所载乐品。琵琶弦五。则婕妤所弹。斯五弦矣。(韫光楼杂志。)
  狮子
辍耕录言。国朝每宴诸王大臣。谓之大聚会。是日尽出诸兽于万岁山。若虎豹熊象之属。一一别置。然后狮子至。身才短小。绝类人家所畜金毛猱狗。诸兽见之。畏惧俯伏。不敢仰视。气之相压也如此云。余尝至万岁山。不见所畜诸兽。则皆置之西山及圆明诸苑。而热河所见奇禽兽不为不多。然率不识其名。日见驯熊豢虎。类皆帖耳阖眼。常作可怜之熊。尤以未见狮子为可恨。然百年内。亦绝无来献者云。
  降仙楼
我国成川降仙楼。米万钟仲诏所书。其笔法不下米元章。而石癖则过之。艮斋笔记。房山有石。长三尺广七尺。色青而润。仲诏思致之勺园中。车重轮马十驷。百夫曳之。七日始出山。又五日始达良乡。道上工力竭。因卧之田间。缭垣卫之。葭屋覆之。有往复报答之书。一时传为佳话。余游燕中。有以闽人吴文仲所画米太仆奇石一卷来卖者。一灵壁石。一方台石。一英德石。一仇池石。一兖州石。又有号非非石,青石,黄石。皆奇形怪状。有自题湛园诗。主人心本湛。以湛名其园。有时成坐隐。为客开青樽。閒云归竹渚。落日映松门。登台候山月。流辉如晤言。万钟宦游四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0L 页
方。所积惟石而已。则盖亦名士也。东人惟知米元章而不识米仲诏。故特记之。但未知楼额何缘得到。亦俟后考。
  李荣贤
太学志。隆庆元年。驾幸国学。朝鲜陪臣李荣贤等六员。各具本等衣冠。赴彝伦堂外。文臣班次之次。其时参班。当以使价留馆。何至六员之多也。今莫识李荣贤为谁家祖先。而随参诸员。又无姓名可考。先辈万运多识故事姑录之。以待一访。
  王越试券
王越试券。为风所漂。飞落我国。以其券付奏年使。而中国记载。误称琉球。当时以越谓有风力。擢居宪职。尝见琅琊漫抄。成化间。太监王高休沐。有兵部尚书某往谒之。会都御史王越,户部尚书陈钺。亦至。高良久始出。揖诸公坐。谓曰。昔王振用事。六卿多通私谒。人以为擅权。今诸公见访。安知外人不议高耶。且诸公访高。不识以高为何如人。兵部曰。公圣人也。高作色曰。大而化之之谓圣。孔子尚曰则吾岂敢。王高何人。敢谓圣人。众惴不能出气云。其时兵部。虽隐其姓名。公议难掩。则至于王越所谓风力安在。
  天顺七年会试贡院火
天顺七年二月。举会试。值贡院火。监察御史焦显。因锁其门。不容出入。举子焚死者。九十馀人。
  新罗户
燕之东北郡县。非但多高丽庄。唐总章中。以新罗户。置侨治良乡之广阳城。
  證高丽史
朱昆。田竹坨之子也。其按元顺帝北走。驻跸应昌。太子爱猷识里腊达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1H 页
嗣立。徙和林改元宣光。高丽称为北元。辛祦尝奉其年号。时洪武十年也。明年豆叱仇帖木儿立。北元遣使告高丽。继又以改元天元。告高丽。具见郑麟趾高丽史。则继顺帝而建元者。非止宣光矣。盖顺帝之称中国所号。而惠宗庙号。残元所谥。其后仅识宣光之谥。昭宗则天元之立。史家之所略。而所以据丽史为證也欤。
  朝鲜牡丹
六街花事云。荷包牡丹。本草一名朝鲜牡丹。花似僧鞋菊而深紫色其以牡丹名者。因其叶相类也。京师槐树斜街。慈仁寺药王庙花市。恒有之。所谓荷包者。中国人以绣圆囊。相赠遗曰。荷包。即囊名也。僧鞋菊。未知何状。要之皆草花也。既名朝鲜牡丹。而我东独不见。何也。
  艾虎
端午日。工曹进宫扇艾虎。戒庵漫笔。端午。赐京官宫扇。竹骨纸面。俱画翎毛。五色线缠绕。艾虎云。端午艾虎。即亦中国旧俗。
  十可笑
戴斗夜谈。京师相传十可笑。光禄寺茶汤。太医院药方。神乐观祈禳。武库司刀鎗。营缮司作场。养济院衣粮。教坊司婆娘。都察院宪纲。国子监学堂。翰林院文章。犹汉世谚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之谓也。我东谚有云。官猪腹痛。犹言越视秦瘠也。其名存实无。汉世孝廉。犹然。何况后世乎。
  子规
元至正十九年。子规啼于居庸关。关距皇城七十里。燕都八景。居庸叠翠。其一也。元王恽以为始皇筑长城时。居息庸徒于此地。遂称居庸。慕容垂遣慕容农。出蠮螉塞。即居庸之讹音云。余尝欲一至居庸。而往返为一百四十里。则有难于一日中周旋。故止焉。至今为恨。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1L 页
庆寿寺大藏经碑略
国家崇信佛法。建大佛寺。必置经藏。丛天下之工书者。泥黄金缮写。以示其严。选天下之善锼者。刊美木传刻。以致其广。京师诸寺。日饭僧端坐群诵。撞钟吹螺。昼夜不绝。岁又一再遣使。乘驿奉香币。遍天下亦如之。斯尽恒河沙界。并受其福。于虖至矣。高丽古称诗书礼义之国。皇元之有天下也。世祖皇帝结之恩。待之礼。亦最优异。父子继王。并列贰馆。今王(忠宣王。)又以聪明忠孝。为皇帝皇太后所亲幸。大德乙巳。乃施经一藏。入大庆寿寺。归美以报于上寺。为裕皇祝釐之所。于京城诸刹。为最古。皇庆元年夏六月。谓某为文勒之石。王名(璋。)好贤乐善。有德有文。逮事世祖。以皇甥为世子。入宿卫。被赏识。成宗朝选尚公主。大德末年。从今上平内难。立武宗有功。为推忠揆义协谋佐运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师,上柱国驸马都尉沈王,征东行中书省右丞相,嗣高丽国王。今上即位。策勋加太尉。碑程钜夫所撰也。在雪楼集。辞多讥讽。盖寓诸外国撰述。以微见其志。丽史未必见载。故截录其略。
  谎粮台
未及东岳庙五里。有荒凉台。非也。长安客话。唐太宗征高勾丽。尝屯兵于此。虚设囷仓。以疑敌人。故俗因呼其地曰谎粮台。其说似是。
  胡元理学之盛
中国理学之盛。莫尚于胡元之世。而又有两异事。元开国之初。道士之儒言。释氏之儒行也。长春真人邱处机。字通密。登州人。长春。其号也。生于金皇统戊辰五月十九日。贞祐乙亥。金主召不起。己卯。宋亦遣使召之。又不起。是年五月。蒙古太祖自柰蛮。遣近侍持手诏致聘。遂赴召。踰铁门关。经数十国地万馀里。见帝于雪山。首以一天下者。在不嗜杀人为对。谏止大猎。则曰天道好生。问为治之方。对以敬天爱民。问修身之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2H 页
道。则对以清心寡欲。问长生之药。则曰有卫生之经。无长生之药。每召就坐。劝帝者皆慈孝之说也。岂非道士而儒言者乎。是时蒙古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馀。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此出元史。又海云国师名印简。山西之宁远人也。年十一。能开众讲义济众凶。金宣宗赐号通元广惠大师。宁远城陷。与其师中观皆被执。元成吉思皇帝(元太祖。)遣使语大师曰。老长老,小长老皆可好。自是天下皆称小长老焉。海云每言于大官人忽都护曰。孔子圣人。宜世封以祀。颜子,孟子之后及习周公,孔子之学者。宜皆免差役。以勤服其业。从之。此见王万庆所撰九级塔碑文。岂非释氏而儒行者欤。玆并录之。
  拜荆
余尝过丰润县。其东北。有秦王山。惟荆丛生。相传唐太宗为秦王时。登此山。见荆愕然曰。此。里师授吾句读时。所用朴也。下马拜之。荆皆垂首向地。如頫伏状。至今犹然。
  还乡河
礼润玉田之间。有还乡河。凡水皆东流。而独此河西流。燕山丛录。宋徽宗过河桥。驻马四顾。悽然曰。过此渐近大漠矣。吾安得似此水还乡乎。不食而去云。或曰。石少主所命之名。而人至今呼之。石少主者。似是石晋少主重贵。而亦为契丹所虏。当过此也。
  桂苑笔耕
唐书艺文志。有新罗崔致远桂苑笔耕四卷。而后来著书家引用书目。无见焉。书亡当久。
  千佛寺
自密云入德胜门。时路甚泥泞。群羊且塞路。不可行。遂下马。与洪译命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2L 页
福。入路傍千佛寺少憩。佛座绕千莲。莲绕千佛。尊天诸佛二十四躯及十八罗汉。皆我国所进云。此据刘同人景物略为说。而殊不识渌水杂识。已据乔应春碑。为太监杨用所铸也。
玉匣夜话
行还至玉匣。与诸裨连床夜语。燕京旧时风俗淳厚。译辈虽万金能相假贷。今则彼以欺诈为能事。而其曲未尝不先自我人始也。三十年前。有一译空手入燕。将还。对其主顾而泣。主顾怪而问之。对曰。渡江时潜挟他人银。事发。并已包没于官。今空手还。无以为生。不如无还。拔刀欲自杀。主顾惊急抱持。夺刀问曰。所没银几何。曰。三千两。主顾慰曰。大丈夫独患无身。何患无银。今死不还。将如妻子何。吾贷君万金。五年货殖。可复得万金。以本银偿我。译既得万金。遂大贸而还。当时未有识之者。莫不神其才。五年中遂致钜富。乃自削籍译院。不复入燕。久之。密嘱其所亲之入燕者曰。燕市若遇某主顾。当问安否。须道阖家遘疠死。所亲以说谎颇难之。译曰。第如此而还。当奉君百金。既入燕。果遇某主顾。问译安否。俱对如所受嘱。主顾掩面大恸。泣如雨下曰。天乎天乎。何降祸善人之家。若是之惨耶。遂以百金托之曰。彼妻子俱亡无主者。幸君还国。为我以五十金具币设奠。以五十金追斋荐福。所亲者殊错愣然。业已谬言。遂受百金而还。其译家已遘疠没死。无遗者。其人大惊且惧。悉以百金为主顾荐斋。终身不复为燕行曰。吾无面目复见主顾。
有言李知事枢。近世名译也。平居口未尝言钱。出入燕京四十馀年。手未尝执银。有恺悌君子之风。
有言唐城君洪纯彦。 明万历时名译也。入皇城。尝游娼馆。女随色第。价有千金者。洪以千金求荐枕。女方二八。有殊色。对君泣曰。奴所以索高价者。诚谓天下皆悭男。无肯捐千金者。祈以免斯须之辱。一日再日。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3H 页
本欲以愚馆主。一以望天下有义气人。赎奴作箕帚妾。奴入娼馆五日。无敢以千金来者。今日幸逢天下义气人。然公外国人。法不当将奴还。此身一染。不可复浣。洪殊怜之。问其所以入娼馆者。对曰。奴南京户部侍郎某女也。家被籍追赃。自卖身娼馆。以赎父死。洪大惊曰。吾实不识如此。今当赎妹。偿价几何。女曰。二千金。洪立输之。与诀别。女百拜称恩父而去。其后洪复绝不置意尝又入中国。沿道数访洪纯彦来否。洪怪之。及近皇城。路左盛设供帐。迎谓洪曰。本兵石老爷奉邀。及至石第。石尚书迎拜曰。恩丈也。公女待翁久。遂握手入内室。夫人盛妆拜堂下。洪惶恐不知所为。尚书笑曰。丈人久忘乃女耶。洪始知夫人乃娼馆所赎女也。出娼馆。即归石星。为继室。比石贵。夫人犹手自织锦。皆刺报恩字。及洪归。装送报恩缎及他锦绮金银。不可胜数。及壬辰倭寇。石在本兵。力主出兵者。以石本义朝鲜人故也。
有言朝鲜商贾熟主顾郑世泰之富。甲于皇城。及世泰死。一败涂地。世泰。只有一孙。男中绝色。幼卖场戏。世泰时夥计林哥。今钜富。见场戏中一美男子。呈戏。心慕之。闻其为郑家儿郎。相持泣。遂以千金赎之。与俱归家。戒家人曰。善视之。此吾家旧主人。勿以戏子贱之。及长。中分其财而业之。世泰孙身肥白美丽。无所事。惟飞纸鹞。游戏皇城中。
旧时买卖。不开包检验。直以燕装还。照帐无少差谬。有误以白毳帽装送者。及归开视。皆白帽也。自悔未阅。丁丑两 恤。反获倍直。然亦彼中不古之徵也。近岁则物货自装。不任主顾装送云。
有言卞承业之病也。欲阅视货殖都数。聚诸夥计帐簿。合筹之。共银五十馀万。其子曰。敛散烦。久且耗。请因而收之。承业大恚曰。此都城中万户命脉也。奈何一朝绝之。亟还之。承业既老。戒其子孙曰。吾所事公卿多。独秉国论。为家计者。鲜及三世矣。国中之为财者。视吾家出入。为高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3L 页
下。是亦国论也。不散且及祸。故其子孙蕃而举贫窭者。承业既老。多散之也。
余亦言有尹映者。尝道卞承业之富。其货财有自来。富甲一国。至承业时少衰。方其初起时。莫不有命存焉。观许生事可异也。许生竟不言其名。故世无得而知者云。映之言曰。
许生居墨积洞。直抵南山下。井上有古杏树。柴扉向树而开。草屋数间。不蔽风雨。然许生好读书。妻为人缝刺以糊口。一日妻甚饥。泣曰。子平生不赴举。读书何为。许生笑曰。吾读书未熟。妻曰。不有工乎。生曰。工未素学奈何。妻曰。不有商乎。生曰。商无本钱奈何。其妻恚且骂曰。昼夜读书。只学奈何。不工不商。何不盗贼。许生掩卷起曰。惜乎。吾读书本期十年。今七年矣。出门而去。无相识者。直之云从街。问市中人曰。汉阳中谁最富。有道卞氏者。遂访其家。许生长揖曰。吾家贫。欲有所小试。愿从君借万金。卞氏曰。诺。立与万金。客竟不谢而去。子弟宾客。视许生丐者也。丝绦穗拔。革屦跟颠。笠挫袍煤。鼻流清涕。客既去。皆大惊曰。大人知客乎。曰。不知也。今一朝。浪空掷万金于生平所不知何人。而不问其姓名何也。卞氏曰。此非尔所知。凡有求于人者。必广张志意。先耀信义。然颜色愧屈。言辞重复。彼客衣屦虽弊。辞简而视傲。容无怍色。不待物而自足者也。彼其所试术不小。吾亦有所试于客。不与则已。既与之万金。问姓名何为。于是许生既得万金。不复还家。以为安城畿湖之交。三南之绾口。遂止居焉。枣栗柹梨柑榴橘柚之属。皆以倍直居之。许生榷果。而国中无以宴祀。居顷之。诸贾之获倍直于许生者。反输十倍。许生喟然叹曰。以万金倾之。知国浅深矣。以刀鏄布帛绵入济州。悉收马鬉鬣曰。居数年。国人不裹头矣。居顷之。网巾价至十倍。许生问老篙师曰。海外岂有空岛可以居者乎。篙师曰。有之。常漂风直西行三日夜。泊一空岛。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4H 页
计在沙门长崎之间。花木自开。果蓏自熟。麋鹿成群。游鱼不惊。许生大喜曰。尔能导我。富贵共之。篙师从之。遂御风东南。入其岛。许生登高而望。怅然曰。地不满千里。恶能有为。土肥泉甘。只可作富家翁。篙师曰。岛空无人。尚谁与居。许生曰。德者人所归也。尚恐不德。何患无人。是时边山群盗数千。州郡发卒逐捕。不能得。然群盗亦不敢出剽掠。方饥困。许生入贼中说其魁帅曰。千人掠千金。所分几何。曰。人一两耳。许生曰。尔有妻乎。群盗曰。无。曰。尔有田乎。群盗笑曰。有田有妻。何苦为盗。许生曰。审若是也。何不娶妻树屋。买牛耕田。生无盗贼之名。而居有妻室之乐。行无逐捕之患。而长享衣食之饶乎。群盗曰。岂不愿如此。但无钱耳。许生笑曰。尔为盗何患无钱。吾能为汝办之。明日。视海上风旗红者。皆钱船也。恣汝取去。许生约群盗。既去。群盗皆笑其狂。及明日。至海上。许生载钱三十万。皆大惊罗拜曰。唯将军令。许生曰。惟力负去。于是群盗。争负钱。人不过百金。许生曰。尔等力不足以举百金。何能为盗。今尔等虽欲为平民。名在贼簿。无可往矣。吾在此俟汝各持百金而去。人一妇一牛来。群盗曰。诺。皆散去。许生自具二千人一岁之食以待之。及群盗至。无后者。遂俱载入其空岛。许生榷盗而国中无警矣。于是伐树为屋。编竹为篱。地气既全。百种硕茂。不菑不畬。一茎九穗。留三年之储。馀悉舟载往粜长崎岛。长崎者。日本属州。户三十一万。方大饥。遂赈之。获银百万。许生叹曰。今吾已小试矣。于是悉召男女二千人。令之曰。吾始与汝等入此岛。先富之。然后别造文字。刱制衣冠。地小德薄。吾今去矣。儿生执匙。教以右手。一日之长。让之先食。悉焚他船曰。莫往则莫来。投银五十万于海中曰。海枯有得者。百万无所容于国中。况小岛乎。有知书者载与俱出曰。为绝祸于此岛。于是遍行国中。赈施与贫无告者。银尚馀十万曰。此可以报卞氏。往见卞氏曰。君记我乎。卞氏惊曰。子之容色。不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4L 页
少瘳。得无败万金乎。许生笑曰。以财粹面。君辈事耳。万金何肥于道哉。于是以银十万付卞氏曰。吾不耐一朝之饥。未竟读书。惭君万金。卞氏大惊。起拜辞谢。愿受什一之利。许生大怒曰。君何以贾竖视我。拂衣而去。卞氏潜踵之。望见。客向南山下。入小屋。有老妪。井上浣。卞氏问曰。彼小屋谁家。妪曰。许生员宅。贫而好读书。一朝出门不返者已五年。独有妻在。祭其去日。卞氏始知客乃姓许。叹息而归。明日悉持其银往遗之。许生辞曰。我欲富也。弃百万而取十万乎。吾从今得君而活矣。君数视我计口送粮。度身授布。一生如此足矣。孰肯以财劳神。卞氏说许生百端。竟不可奈何。卞氏自是度许生匮乏。辄身自往遗之。许生欣然受之。或有加则不悦曰。君奈何遗我灾也。以酒往则益大喜。相与酌至醉。既数岁。情好日笃。尝从容言五岁中。何以致百万。许生曰。此易知耳。朝鲜舟不通外国。车不行域中。故百物生于其中。消于其中。夫千金小财也。未足以尽物。然析而十之百金。十亦足以致十物。物轻则易转。故一货虽绌。九货伸之。此常利之道。小人之贾也。夫万金足以尽物。故在车专车。在船专船。在邑专邑。如纲之有罟。括物而数之。陆之产万。潜停其一。水之族万。潜停其一。医之材万。潜停其一。一货潜藏。百贾涸。此贼民之道也。后世有司者。如有用我道。必病其国。卞氏曰。初子何以知吾出万金而来吾求也。许生曰。不必君与我也。能有万金者。莫不与也。吾自料吾才足以致百万。然命则在天。吾何能知之。故能用我者。有福者也。必富益富。天所命也。安得不与。既得万金。凭其福而行。故动辄有成。若吾私自与。则成败亦未可知也。卞氏曰。方今士大夫欲雪南汉之耻。此志士扼脆(一作腕)奋智之秋也。以子之才。何自苦沉冥以没世耶。许生曰。古来沉冥者何限。赵圣期拙修斋可使敌国。而老死布褐。柳馨远(磻溪居士)足继军食。而逍遥海曲。今之谋国政者。可知已。吾善贾者也。其银足以市九王之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5H 页
头。然投之海中而来者。无所可用故耳。卞氏喟然太息而去。卞氏本与李政丞浣善。李公时为御营大将。尝与言委巷闾阎之中。亦有奇才可与共大事者乎。卞氏为言许生。李公大惊曰。奇哉。真有是否。其名云何。卞氏曰。小人与居三年。竟不识其名。李公曰。此异人。与君俱往。夜公屏驺徒。独与卞氏俱步至许生。卞氏止公立门外。独先入。见许生具道李公所以来者。许生若不闻者曰。辄解君所佩壶。相与欢饮。卞氏闵公久露立数言之。许生不应。既夜深。许生曰可召客。李公入。许生安坐不起。李公无所措躬。乃叙述国家所以求贤之意。许生挥手曰。夜短语长。听之太迟。汝今何官。曰。大将。许生曰。然则汝乃国之信臣。我当荐卧龙先生。汝能请于 朝三顾草庐乎。公低头良久曰。难矣。愿得其次。许生曰。我未学第二义。固问之。许生曰。 明将士以朝鲜有旧恩。其子孙多脱身东来。流离茕鳏。汝能请于 朝。出宗室女遍嫁之。夺勋戚权贵家。以处之乎。公低头良久曰。难矣。许生曰。此亦难彼亦难。何事可能。有最易者。汝能之乎。李公曰。愿闻之。许生曰。夫欲声大义于天下而不先交结天下之豪杰者。未之有也。欲伐人之国而不先用谍。未有能成者也。今满洲遽而主天下。自以不亲于中国。而朝鲜率先他国而服。彼所信也。诚能请遣子弟入学游宦。如唐元故事。商贾出入不禁。彼必喜其见亲而许之。妙(一作抄)选国中之子弟。薙发胡服。其君子往赴宾举。其小人远商江南。觇其虚实。结其豪杰。天下可图而国耻可雪。若求朱氏而不得率天下诸侯。荐人于天。进可为大国师。退不失伯舅之国矣。李公怃然曰。士大夫皆谨守礼法谁肯薙发胡服乎。许生大叱曰。所谓士大夫。是何等也。产于彝貊之地。自称曰士大夫。岂非騃乎。衣裤纯素。是有丧之服。会撮如锥。是南蛮之椎结也。何谓礼法。樊于期。欲报私怨而不惜其头。武灵王。欲强其国而不耻胡服。乃今欲为 大明复雠。而犹惜其一发。乃
燕岩集卷之十四○别集 第 305L 页
今将驰马击釖刺鎗𢏊弓飞石。而不变其广袖。自以为礼法乎。吾始三言。汝无一可得而能者。自谓信臣。信臣固如是乎。是可斩也。左右顾索釖欲刺之。公大惊而起。跃出后牖疾走归。明日复往。已空室而去矣。
 或曰。此 皇明遗民也。崇祯甲申后多来居者。生或者其人。则亦未必其姓许也。世传赵判书启远为庆尚监司。巡到青松。路左有二僧相枕而卧。前驺至呵之不避。鞭之不起。众捽曳之。莫能动。赵公至停轿问。僧何居。二僧起坐。益偃蹇。睥睨良久曰。汝以虚声趋势。得方伯乃复尔耶。赵公视僧。一赤面而圆。一黑面而长。语殊不凡。乃下轿欲与语。僧曰。屏徒卫。随我来。赵公行数里。喘息汗流不止。愿小憩。僧骂曰。汝平居。众中常大言。身被坚执锐当先锋。为 大明复雠雪耻。今行数里。一步十喘。五步三憩。尚能驰辽蓟之野乎。至一岩下。因树为屋。积薪而寝处其上。赵公渴求水。僧曰。此贵人。又当饥也。出黄精饼以馈之。屑松叶。和涧水以进。赵公嚬蹙不能饮。僧复大骂曰。辽野水远。渴当饮马溲。两僧相持痛哭曰。孙老爷孙老爷。问赵公曰。吴三桂起兵滇中。江浙骚然。汝知之乎。曰。未之闻也。两僧叹曰。身为方伯。天下有如此大事而不闻不知。徒大言得官耳。赵公问僧是何人。曰。不必问。世间亦应有知我者。汝且少坐待我。我当与吾师俱来。与汝有言。两僧俱起入深山。少焉日没。僧久不返。赵公待僧。至夜深。草动风鸣。有虎斗声。赵公大恐几绝。已而。众明燎炬。寻监司而至。赵公狼狈出谷中。久之居常悒悒恨于中也。后赵公问于尤庵宋先生。先生曰。此似是 明末总兵官也。常斥我以尔汝者何。先生曰。自明其非东国缁徒也。积薪者。卧薪之义也。哭必呼孙老爷何。先生曰。似是太学士孙承宗也。承宗尝视师山海关。两僧似是孙之麾下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