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碣铭
墓碣铭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7H 页
处士李公墓碣铭
永嘉古称人才府库。伟人硕士。蔚然辈出。抑又有隐德君子实行纯备。而没没无称。老死林下者多。余于韩山李士构见之矣。余与士构结姻。深知其德行而敬服者久。其殁后六年。其子埰惧其泯没。记其志行。属余撰碣。非不知余之不堪是寄。而以余有深知之契。请甚固。其意有不可孤者。谨按公讳基靖。士构其字也。号敏斋。公讷于言。大山李先生所以命之也。其先韩山人。自胜国时为大姓。有稼亭文孝公讳谷。牧隐文靖公讳穑。父子相继。文章德业闻天下。于公为十二十三世。入我 朝代有达官闻人。至讳允蕃。官大司谏。清名直节显于世。讳希伯官府使。 赠吏曹参判。高祖讳弘祚。官县监号睡隐。当光海时。挂冠南下。依于外氏西厓柳先生。子孙因居焉。曾祖讳孝济。通德郎。祖讳硕耇。厚德重望。为乡里所推。考讳晟和号农隐。妣固城李氏讳时纲之女。继妣真宝李氏讳齐斗之女。公继妣出也。 英庙辛酉四月二十八日。公生于苏湖里第。生数日。母夫人殁。就养于庶叔宗
永嘉古称人才府库。伟人硕士。蔚然辈出。抑又有隐德君子实行纯备。而没没无称。老死林下者多。余于韩山李士构见之矣。余与士构结姻。深知其德行而敬服者久。其殁后六年。其子埰惧其泯没。记其志行。属余撰碣。非不知余之不堪是寄。而以余有深知之契。请甚固。其意有不可孤者。谨按公讳基靖。士构其字也。号敏斋。公讷于言。大山李先生所以命之也。其先韩山人。自胜国时为大姓。有稼亭文孝公讳谷。牧隐文靖公讳穑。父子相继。文章德业闻天下。于公为十二十三世。入我 朝代有达官闻人。至讳允蕃。官大司谏。清名直节显于世。讳希伯官府使。 赠吏曹参判。高祖讳弘祚。官县监号睡隐。当光海时。挂冠南下。依于外氏西厓柳先生。子孙因居焉。曾祖讳孝济。通德郎。祖讳硕耇。厚德重望。为乡里所推。考讳晟和号农隐。妣固城李氏讳时纲之女。继妣真宝李氏讳齐斗之女。公继妣出也。 英庙辛酉四月二十八日。公生于苏湖里第。生数日。母夫人殁。就养于庶叔宗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7L 页
和家。公天资丰厚。才知颖悟。六岁受庐陵史。音响清越。晓解文义。同队诸人莫能及。十岁从大山先生游山寺。先生命占一句。公应声曰寂寂山路斜。萧萧古寺深。先生大奇之。早婴奇疾。不能成就其才。人皆嗟惜。公孝性出天。以早失所恃。为一生至痛。人读蓼莪诗。不忍闻出避。读止后还。见者悲之。先府君有患候。公竭诚汤炉。及遭变。哀戚过制。三年不脱衰绖。柴毁骨立。金川沙宗德,李后山宗洙对伯氏称其有贤弟云。公始分门。所受田不过数顷。务本力农。以致丰足。原田割半还宗曰。吾衣食今至自足。固当尽还。而此是父母所赐。留其半以存父母之恩。乡里族党莫不钦叹。伯氏公殁无子女。公奉嫂氏甚谨。摄治宗事。殚诚尽力。以第一子堤继其后。尝除略干物。保长买土。名曰祭田。且留馀财以为宗用。辛酉正月二十四日病卒于正寝。享年六十一。是年四月一日。权窆于麻洞丙坐原。从先兆也。配全义李氏。通德郎㽕女。文科知事懒拙斋山斗孙。有二子。堤出,埰。各有子女皆幼。公天性谨厚。操守确实。重信义善谐谑。与人交。不设畦畛。家虽富饶。俭于自奉而厚于施与。当戊戌歉岁。积牟数百石。一时尽散于亲戚知旧。庶从侄垞甚贫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8H 页
穷。割田而与之。门内子侄之应举者患财屈则必资之。府吏出债百馀金。穷不能偿。其子按卜本面。请以防卜报债。公曰卜而俸债。非吾志也。却不受。盖公孝友之实。秉执之确。出辈流中。故大山小山懒拙斋诸先生皆敬之。约窝华岩二公有事则必议于公。其见重如此。尽可谓隐德君子。实行纯备者矣。惜乎。其老死蓬荜。不得施用于世也。铭曰。
赫赫韩李。世隆厥声。彪德炳灵。接武公卿。中叶南来。枝条蕃扬。式至我公。乃袭其芳。质淳貌古。侃侃不华。知德者少。馀庆则多。天理有骘。子姓兟兟。凡尔来者。盍视珉镌。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表
高祖考朝奉大夫社稷署参奉。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府君墓表。
府君讳元祉字士增。姓李氏。广州人。鼻祖讳集。高丽判典校寺事号遁村。见重于圃,牧,陶三隐。生直提学讳之直。以直节名于世。生黄海道观察使讳礼孙。生通礼院左通礼讳克坚。生承仕郎讳挚。始居漆谷。其后四传至祖考石潭先生。工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讳润雨。配享桧泗两院。考弘文馆副应教 赠左赞
赫赫韩李。世隆厥声。彪德炳灵。接武公卿。中叶南来。枝条蕃扬。式至我公。乃袭其芳。质淳貌古。侃侃不华。知德者少。馀庆则多。天理有骘。子姓兟兟。凡尔来者。盍视珉镌。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墓表
高祖考朝奉大夫社稷署参奉。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府君墓表。
府君讳元祉字士增。姓李氏。广州人。鼻祖讳集。高丽判典校寺事号遁村。见重于圃,牧,陶三隐。生直提学讳之直。以直节名于世。生黄海道观察使讳礼孙。生通礼院左通礼讳克坚。生承仕郎讳挚。始居漆谷。其后四传至祖考石潭先生。工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讳润雨。配享桧泗两院。考弘文馆副应教 赠左赞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8L 页
成讳道长号洛村。出为石潭先生从兄主簿 赠吏曹判书讳荣雨后。妣安东金氏。判中枢府事荷潭公时让女也。 仁祖己卯九月二十五日生府君。才六岁洛村公捐世。仲兄朴谷公怜其早孤。常抱养怀中。及长容仪峻整。气像豪迈。见者莫不严惮。文章富赡。笔法遒劲。累捷大小科解额。而每屈于省围。荫补社稷署参奉。府君不乐仕进。终不就。庚申伯氏归岩公横罹惨祸。府君继为台官申懹所搆诬。就狱申辨。卒无事实。大臣欲白放之。台官耻其虚罔。更上疏辞职。朝廷知其无实。而以台体为重。论以徙边之律谪黄州。识者冤之。中路遘痘。终于谪所。是年十月二十九日也。享年四十二。葬于大法谷判书公兆下艮坐之原。以庶子植命原从功 赠吏曹参议。配晋阳郑氏咨议道应女。愚伏先生曾孙也。葬同原。有一男显命。生员壮元无嗣。以从弟基命子世珩为后生员。植命文科县令。有四男。世雄,世睢,世瞻,世翰。一女李燮延。世珩有二男。恒中,惇中出系。一女朴圣溥。恒中有三男。东沆,东汲,东泌。三女郑东𪼤,金遂鍊,郑夏澜。惇中有二男。东晃,东奭。一女李龟亿。其馀不尽录。
曾祖考成均生员府君墓表
曾祖考成均生员府君墓表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9H 页
府君讳显命字如晦号草塘。其先广州人。胄于遁村先生讳集。其后赫世絓组。曾祖工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石潭先生讳润雨。祖弘文馆副应教 赠左赞成讳道长号洛村。出为石潭先生从弟主簿 赠吏曹判书讳荣雨后。考社稷署参奉 赠吏曹参议讳元祉。妣晋阳郑氏。咨议道应之女。愚伏先生曾孙也。府君生于戊戌。终于庚申。享年才二十三。年代寖远。言行事迹。无由凭据。而有策稿一册。文章富丽。累举大小科解额。丁巳捷生员壮元。 国朝故事重生壮。八路聚会。观地阀文行。而前期简望。书附四门。盖极选也。己未岭儒疏请按律误礼大臣。推府君为疏首。庚申祸变。寝郎公为憾人所诬。编管西塞。中道犯疫。府君至诚侍汤。竟遭变故。才奉柩而还。又传染殁于旅舍。十二月十三日也。呜乎痛哉。葬于大法谷寝郎公兆下艮坐之原。配坡平尹氏。参议理之女也。祔葬于府君墓左。无嗣以从弟兵曹佐郎基命子世珩为后生员。有二男一女。恒中,惇中出系。女朴圣溥。恒中有三男三女。男东沆,东汲,东泌。女郑东𪼤,金遂鍊,郑夏澜。惇中有二男一女。东晃,东奭。女李龟亿。其馀子孙不尽录。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行状]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行状]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499L 页
一和斋李公行状
公讳宜翰字次鹰。姓李氏。星山人。其先肇显于丽初。曰碧珍将军讳匆言是为鼻祖。其后至讳坚干。世称山花先生。又其后至讳轼。 中庙朝以靖国功封星山君。子孙因籍焉。高祖讳晚生 赠工曹参判。曾祖讳继胤隐德不仕。以小学教五子。祖讳而柱忠义卫。考讳命夔。以览怀堂而柱第三子入后。登大小科。后 赠承政院注书春秋官记事官。号听翁。妣安东权氏处士奎之女。县监应生之孙。龟峰德麟之曾孙。崇祯后壬申十一月六日。生公于来晋里第。天性仁孝。聪明绝伦。自幼时不喜游嬉。终日不离亲侧。应对周旋如成人。七岁入学。才智颖发。听翁公大奇之。命学于公之内舅。未几以终夜思亲泪之句题其门而归。笃志力学。孜孜不怠。虽患疟当次。未尝废读。及长遍读经史性理书。汎滥于诸子百家语。文章遂放肆博达。先进有鉴识者期以当世文衡。听翁公京行遇疾。皋复于湖西旅舍。公戴星返榇。哀毁踰制。丧祭一遵家礼。三年不脱衰绖。服阕为偏慈屈治举业。以词赋策鸣于场屋。庚子中乡解两试。不利于省围。丰原君赵显命以岭伯会一路硕儒。出西铭策试士。公居前
公讳宜翰字次鹰。姓李氏。星山人。其先肇显于丽初。曰碧珍将军讳匆言是为鼻祖。其后至讳坚干。世称山花先生。又其后至讳轼。 中庙朝以靖国功封星山君。子孙因籍焉。高祖讳晚生 赠工曹参判。曾祖讳继胤隐德不仕。以小学教五子。祖讳而柱忠义卫。考讳命夔。以览怀堂而柱第三子入后。登大小科。后 赠承政院注书春秋官记事官。号听翁。妣安东权氏处士奎之女。县监应生之孙。龟峰德麟之曾孙。崇祯后壬申十一月六日。生公于来晋里第。天性仁孝。聪明绝伦。自幼时不喜游嬉。终日不离亲侧。应对周旋如成人。七岁入学。才智颖发。听翁公大奇之。命学于公之内舅。未几以终夜思亲泪之句题其门而归。笃志力学。孜孜不怠。虽患疟当次。未尝废读。及长遍读经史性理书。汎滥于诸子百家语。文章遂放肆博达。先进有鉴识者期以当世文衡。听翁公京行遇疾。皋复于湖西旅舍。公戴星返榇。哀毁踰制。丧祭一遵家礼。三年不脱衰绖。服阕为偏慈屈治举业。以词赋策鸣于场屋。庚子中乡解两试。不利于省围。丰原君赵显命以岭伯会一路硕儒。出西铭策试士。公居前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0H 页
列。丰原大加称赏。一时士大夫如任守迪,任珽,李光辅诸公无不翕然称许。推以华国之器。庚申丁母夫人忧。送终居丧。一如前丧。而以学书不能荣亲。为一生至痛。丙寅江左权公白于朝。 赠听翁公注书。焚黄时抱纸涕泣。泪下如雨。见者莫不流涕。自是以后无意进取。专心于为己之学。于书无不研究。而尤致力于六经四子。参之以朱子书,心,近,退陶集。口诵心惟。沈潜力践。至或忘其寝食。出门常挟册子如小儿时。尝曰书中有无限真味。胜于刍豢。盖其好学乐善之诚。老而弥笃。真积力久。深造而自得者居多焉。及其晚年。多所著述。溯锦水渊源而挽密庵霁山两公。追苍雪契义。而唱和于江左翁。尝奉书讷翁。托以师礼。又与梅山百弗庵大山诸贤。讲磨道义。孚尹旁达。墓道阐扬之文。亭台记序之作。多出于公手。不可历数。丙戌十一月感疾。气息奄奄。而侍病者有言文字者。开眼微声。正其错谬。其定力如此。十二月五日。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五。翌年三月十八日。葬于梁山治西花济村壬坐之原。配八莒都氏万秋之女。有妇德克配君子。生二女。长适权建中。生四男一女。次适金彦确无子女。后配仁同柳氏正郎凤鸣之女。亦有妇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0L 页
德。生一男元纮。文章行谊。克绍家声。而不幸先公一年而卒。有四男一女。长弘俭。次弘焘早殁。次弘默。次弘勋又早殁。曾孙若干人。公孝友出于天性。事亲尽礼。兄弟异宫同财。寒煖与共。犹有不赡则割其田而补益之。乡党皆称叹。处宗族尚敦睦。御婢仆推恩义。闻人丧视亲疏行素有差。平生不害生物。虽昆虫草木之微。有生气者。未尝践踏。素性和泰。不较人之长短。不言人之是非。与宾友处。无矜庄拘束之态。怡然笑语。不设畦畛。人皆爱悦而诚服。家素穷约而处之晏如。尝谓吾有三不言。爱酒而不言酒。衣弊而不言弊。枵肠而不言饥。盖心有所存。外物自轻故也。又以教育为乐。苟有愿学者。开心教导。成就者多。自号一和斋。晚年亦号紫云翁。所著诗文十馀卷藏于家。东汲少也。出入于公之乡。习知公饬躬制行之实。嗜学好义之笃。尝欲一承嘉诲。以开愚滞。而公已奄然不少须矣。逮玆晚暮。益切九原难作之恸。日公之孙弘俭氏辱授以遗事。俾有以撰次记载之。自惟庸陋非其人也。何敢执笔为玆事役。弘俭甫以世契之重。请之益固。且公有挽诗于吾祖恕轩公。义不敢终辞。谨据家牒。略加檃括。窃附以所感于心者。以备立言君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1H 页
子采择云尔。
文清子李公行状
公讳元纮字维国姓李氏。其先碧珍人。鼻祖碧珍将军匆言。其后有讳坚干。官大提学。号称山花先生。又其后有讳轼。 中庙朝录靖国勋。食采星山。曾祖讳而柱。隐德不仕。祖讳命夔。 赠承政院注书。号听翁。考讳宜翰号一和斋。文章行谊。为世所推重。妣八莒都氏万秋之女。后妣仁同柳氏正郎凤鸣之女。公柳氏出也。 英庙六年己酉五月二十七日。生公于来晋里第。公生而聪敏。四五岁解缀文。出语辄惊人。收其稿名曰小龙吟。远近传诵。号称神童。乡长老奇爱之。赠笔求诗。应声曰客来赠我笔。笔下生文章。十三岁制策问。先辈有鉴识者皆惊叹曰。此儿将大阐于世。可受听翁公不食之报。丙寅聘晋阳。江西诸长老闻其名而咸集。迭相抽题。欲试其才。公操笔立书。应酬如流。殆近百馀篇。满座倾倒。谓之太白后身。公聪明绝伦。才艺超等。看书七行俱下。一览辄记。又加己百之工。焚膏继晷。手不释卷。夜则诵诗传一部。昼则读朱书苏文。得其波澜。间以楚词文选助其格律。又集成八代人物志。广其见识。其他诸子百家。无不遍
文清子李公行状
公讳元纮字维国姓李氏。其先碧珍人。鼻祖碧珍将军匆言。其后有讳坚干。官大提学。号称山花先生。又其后有讳轼。 中庙朝录靖国勋。食采星山。曾祖讳而柱。隐德不仕。祖讳命夔。 赠承政院注书。号听翁。考讳宜翰号一和斋。文章行谊。为世所推重。妣八莒都氏万秋之女。后妣仁同柳氏正郎凤鸣之女。公柳氏出也。 英庙六年己酉五月二十七日。生公于来晋里第。公生而聪敏。四五岁解缀文。出语辄惊人。收其稿名曰小龙吟。远近传诵。号称神童。乡长老奇爱之。赠笔求诗。应声曰客来赠我笔。笔下生文章。十三岁制策问。先辈有鉴识者皆惊叹曰。此儿将大阐于世。可受听翁公不食之报。丙寅聘晋阳。江西诸长老闻其名而咸集。迭相抽题。欲试其才。公操笔立书。应酬如流。殆近百馀篇。满座倾倒。谓之太白后身。公聪明绝伦。才艺超等。看书七行俱下。一览辄记。又加己百之工。焚膏继晷。手不释卷。夜则诵诗传一部。昼则读朱书苏文。得其波澜。间以楚词文选助其格律。又集成八代人物志。广其见识。其他诸子百家。无不遍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1L 页
览。文章遂放肆博达。汪洋滂沛。长文大策。鲜有敌手。李金海馨万,赵知州集命号称当世藻鉴。而见公赋策。大加叹赏曰。此文词罕见于銮坡玉署。甲戌增广试。以天道策居第二。及其省试。金参判梦华,赵持平锡愚,朴正言重庆,黄判官鳞采皆以为今科赋策。李某当居首。请与之同接。及榜出四公皆中。公独屈。诸公皆以刘蕡下第比之。莫不嗟惜。而公不以得失介意。乙酉闰二月遘瘟疾。四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三十七。配晋阳姜氏齐运之女。原从功臣德龙之六世孙也。性度和顺。孝行出天。佐君子以义。事舅姑以诚。虽在穷约之中。常得其欢心。公之病也。每夜沐浴祈天。愿以身代。公疾少间。孺人继痛。先公二十一日卒。乃四月四日也。其年十月某日。合窆于斋宫后壬坐之原。有四男一女。长弘俭。次弘焘早殁。次弘默。弘勋早殁。女适蒋锡。弘俭子完坚。弘焘子驲坚,骏坚。弘默子城坚,胄坚。弘勋以兄子骏坚为后。曾孙若干人皆幼。公性至孝。五岁失恃。为一生至痛。先恭人祠板未造于葬礼时。其后造板之日。哭擗如初丧。每当忌日。宿齐预戒。坐而待晓。奉老亲供甘旨。鬻庄罄家。致养无方。而惟其山居浦远。生鳞难继。读书之暇。手自结网。猎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2H 页
鱼供膳。有庶母庶弟。抚爱笃至。人无间言。公殁后和斋公手题铭旌曰文清子。所为文名以文清集。藏于家。公之胤弘俭氏命东汲撰次其行。东汲无所知识。安敢为玆事役。盖累辞而不能获。据其家牒而附以所感于心者。以塞孝子之请。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云尔。
处士崔公行状
百弗庵崔先生崛起南服。倡明绝学。为一代儒宗。有孙处士公恪承训诲。克绍绪业。洽然有士林之望。不幸才过中身而殁。岭之人士。莫不悼惜。其孤孝述煢然在疚。泣请状行文字。余固倾向公已久。不但近托葭莩之谊也。九原难作之恸。倍蓰于人人。奚暇以非其人而辞。谨按公讳湜字清彦。初讳湜。崔氏本庆州人。世系俱载先生碣。考讳周镇号东溪。游大山李先生门。好学早殁。妣丰山柳氏。谦庵先生六世孙泳女。以 英庙壬午二月十七日生公。资质粹美。仪形峻爽。二岁而孤。长于先生膝下。应对洒扫甚颖敏。先受小学孝经。次及经子。惟先生教是遵。丁酉受室于立斋郑公之门。郑公喜得贤婿。教导甚勤。期待甚远。手书夙夜箴注解以赠。俾为平生受用之资焉。戊戌以
处士崔公行状
百弗庵崔先生崛起南服。倡明绝学。为一代儒宗。有孙处士公恪承训诲。克绍绪业。洽然有士林之望。不幸才过中身而殁。岭之人士。莫不悼惜。其孤孝述煢然在疚。泣请状行文字。余固倾向公已久。不但近托葭莩之谊也。九原难作之恸。倍蓰于人人。奚暇以非其人而辞。谨按公讳湜字清彦。初讳湜。崔氏本庆州人。世系俱载先生碣。考讳周镇号东溪。游大山李先生门。好学早殁。妣丰山柳氏。谦庵先生六世孙泳女。以 英庙壬午二月十七日生公。资质粹美。仪形峻爽。二岁而孤。长于先生膝下。应对洒扫甚颖敏。先受小学孝经。次及经子。惟先生教是遵。丁酉受室于立斋郑公之门。郑公喜得贤婿。教导甚勤。期待甚远。手书夙夜箴注解以赠。俾为平生受用之资焉。戊戌以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2L 页
先生命拜李先生于湖上。李先生教以为学之方。答先生书曰。令孙颀然夙就。前头大有可望云。公自是益勤于学。馀力读书。以博其识。每以毋自欺为三字符。而专力于彝伦日用。日必早起晏寝。以定省于重堂及慈闱。正衣冠一思虑。凡温凊甘旨。靡不曲尽。丙午遭先生丧而承重焉。慎终致哀。情礼备至。远近儒士。吊哭不绝。而哭拜酬接不少懈。葬前昼夜常居殡堂。不脱衰绖。三年不食菜果。不出洞门。至禫后吉事而后。始复寝。每晨谒庙。家事皆禀于母夫人而行。家素清寒。而养体养志。终始无阙。母夫人夙抱疾恙。每致诚于医。而其用药必躬煎而口尝。乙卯證甚㞃。五朔昼夜不解衣交睫。其绝也刺脂灌口。得延一望。而家人莫之知也。竟遭大故。殓袭极诚信。三日勺水不入口。未葬五朔啜𩜾粥。六时哭外。又哀至则哭。葬时路远。而扶輀车拜担丁。凡所以居忧。亦如前丧。祥后禫前朔望之外。往侍墓下。晨昏哭扫。其祭也一依先生所定。而品物必预求别储。务极精洁。一脔受污。全鼎不用。七日戒三日斋。绳行尺趍。鞠躬屏气。而思慕之专。如有见乎其位。亲忌则黪冠禫服。哀疚如袒括时。以门户之望。傍治时文。而试日与先忌相值。或道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3H 页
路有警皆不赴。其在场屋。动静安閒。无迫促态。掌试尝送关节。笑而不受。至其傍人。亦不敢用之。岭北一名达素未相识。而见公于稠广中。向人问曰威仪庄正。知其为律己人。倘非崔某乎。李判书益运承命南下。实为采访。而路过近地。委书要见。辞疾不往。其后邂逅于客馆。大加敬服。恨其不早见而荐于 朝也。夫仁洞约。是先生之所措置。以寓山林经济者。而公承守惟谨。凡先公恤贫劝善惩恶之规。悉遵当日约束。未尝有一毫违失。聋渊亭是先生讲道之地。亭舍之被火而重建也。诸宗欲张大之。公曰莫如因其旧制。存其本面。以寓见墙之义也。公田碑阁圮于水。鸠材营建。而工人欲逞技巧。柱梁已斲短矣。公以为非山村本色。遂伐己庄栗木以代之。使质朴完固为久远计。其谨守先规类如此。素患喘息。每留心于摄理之方。丁卯夏宿證忽添。真元都铄。而值夫日则曰。明年其可复乎。遂躬奠哭尽哀。转转沈㞃。五朔昼夜不得暂卧。而恒诵古人箴铭以安心。转侧须人。而以堂室为设祭之所。便旋必于庭除。药材有蜜制者。而祭需之别藏者。不许除用。一日谓堂弟溭曰。死生理也。傍有妇人声却之。命侍者正巾正筵。又命扶以正卧。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3L 页
一言不及家事。悠然而逝。即九月二十一日也。寿四十六。以十一月某甲。葬于广洞先兆之次负丁原。呜乎。公以清秀之资。生大贤之家。目之所睹。耳之所闻。无非正道也。幼而习之。长而行之。不越乎规矩绳墨之中。及其聘愚馆而游湖门也。以家庭之学。服贤师之教。见闻益广。进修益笃。而范我驰驱。如履坦道。其日可见之行。则事亲也愉色怡声。先意承志。敬慈母如严父。尝责一婢违令者。母夫人曰吾所使也。即免冠谢过于庭。未尝以毫发事违其志。母夫人晬辰必设杯酌。请其所与而后退。凡亲所嗜好者。必极力致之。尝于患中求鲤鱼而非其时也。遂悬价数倍。既久以厌。进而不用。然其已到者。亦依前约以偿之。以母夫人所嗜。栽数株李树。而遭艰之后。终不近口。先楸自枯将尽。未尝货之。或劝其尽斫为材。则曰一日存为一日幸也。事姑母及诸姊氏甚谨。岁每进候。时以问遗。姊氏则数数邀致。以慰亲心。朴氏姊衰年。夫卒子弱。家又贫。因内艰奔哭而挽止。奉养至十年。成立孤甥。略备赀财而后送之。再从祖公鳏独且贫。事之尽诚。建夫不幸。身自担夯。殓葬惟谨。戚姻朋友。信义相与。情爱款洽。及其丧难。赗赙随力。其于先契所在。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4H 页
诚意贯彻。礼数周足。虽不能枚举。而盖孝思之推也。损翁南君汉朝尝曰崔某以京行历访也。余托以付书。而临发主客俱忘矣。行二十里始觉。而送奴觅去。乃古人事也。雨谷金公道行尝曰余之出门而送别也。崔君先揖。问其故则曰所以止长者之远将也。深得礼意云云。盖公一动一静。皆不汎忽。而人亦识视之也。平日乐道人之善。而不言其短。然对其人必眷眷于迁改之道。故人皆感服焉。每诵受恩不报。必不忠孝之语。受人之恩。未尝不报。然我之所施。即置忘域。先贤院祠长老村里。虽在暮夜。必下马而过之。人有求假。或为祭需。则必盥手而给之。虽穷而在下。忧爱根性。前后 国恤。必行素尽礼。尝谓日者君象也。便旋必避所向。每读书至忠义慷慨之语。三复摩挲。其于禁令。未或少犯。祭用牛肉。必买于官庖。酒禁之日。告庙用醴。尝以为一言一动皆有礼。何独冠昏丧祭而已乎。其待夫人。敬之如宾。未尝以懈意慢容加之。无故不入中门之内。虽甚病不冠不见。教养一子。细失不少贷。道之以法。其冠也方在寓舍。而犹宿宾行三加仪。凡于家眷。必庄以莅之。侍者无敢喧哗。门庭肃如也。客至必下堂迎送。无论亲疏。必具衣冠备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4L 页
礼数。大有定力。虽当仓卒。未有疾遽之色。其处事不以祸福利害动其心。而直道顺应。不刚吐而柔如。大度宽恕。不窥私而摘伏。好生之仁。及于微物。不食家狗。当春不食鸡鸭卵豆太苗。尝有华虫避鹰而投。即放之。尝言财上不累。是大丈夫。与受惟义。而其于难安处。宁或不必与而与之。未有不当受而受焉。人或欺我则处以我无负之义。田土被害则诵不失一段之语。前世复户。因而不辍。而辄自辞之。楮田是传来之物。而为其傍田主所夺。则一陈其不然之故而已。平居书帙几案有定所。门巷果木必方列。早承家干。应接烦剧。而少有间隙。即对书册。虽避痘远寓。必以四子心近朱书随身而行。或诵或读。必欲得古人立言之本旨。以体行为第一义。一心对越。正襟端坐。不睹不闻而常令主人翁惺惺。莫显莫见而常如敌国在其傍。虽家人父子。未尝有私语。立春日以视履考祥四字题门楣。每曰初学安能无过。须是无不可对人言方快活。又深自韬晦。不为近名之事。不为过高之论。晚年尝曰吾家自有成规。王考又有遗训。终身用之而不尽也。然其接人应事之际。时世不同。事面各异。而于善之中。又有两段。造理未深。辨义未精。何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5H 页
以随时而处宜乎。自是求益于一时师友者。愈勤且至。义理之悦心。真如刍豢之悦口。盖将日月征迈于精微之域。而曾未得享遐寿以成其志。呜呼惜哉。公尝书慎其独敬义近思等字于所居室。余谓足替座右铭。而近字足以标号。公虽谦让不居。而可见其平日用工在于是也。立斋祭公文曰岭中三杰。君居其一。而如金承宣公穆李殿中际可。皆得折桂莲。蜚扬于当世。或中或外。前道尽无穷。独君以布衣。并年寿不克享何哉。然其可传于世者。则未必不及于彼而或反胜焉。伟然乎其长者之风度也。毅然乎其丈夫之志气也。荦然乎其君子之心事也。卓然乎其古人之行谊也。又曰盖今人物藐然。如君者实不易得。吾亦寻常期待而倚重之云云。此其信笔而可惩于后矣。盖公之事行。播于人口。在在信服。余亦耳闻而目睹者。不啻其多。是以据家状略记始末。以塞其孤之请。以备立言者采择焉。
祖考成均生员恕轩府君家状
府君姓李氏。讳世珩字楚白号恕轩。其先广州人。十三世祖讳集。高丽文科判典校寺事。号遁村。文章行谊为世所重。与圃隐,牧隐,陶隐,惕若斋诸先生为道
祖考成均生员恕轩府君家状
府君姓李氏。讳世珩字楚白号恕轩。其先广州人。十三世祖讳集。高丽文科判典校寺事。号遁村。文章行谊为世所重。与圃隐,牧隐,陶隐,惕若斋诸先生为道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5L 页
义交。是府君之鼻祖也。是生讳之直文科直提学。是生讳礼孙文科黄海道观察使。是生讳克坚通礼院左通礼。是生讳挚承仕郎。始居漆谷。是生讳德符成均进士。是生讳遵庆。是生讳熙复 赠左承旨。是生讳润雨文科工曹参议 赠吏曹参判号石潭。以寒冈郑先生高弟。从享桧泗两院。是府君之高祖也。曾祖讳道长文科弘文馆副应教 赠议政府左赞成号洛村。出为承旨公之弟佥正 赠兵曹参判讳光复子主簿 赠吏曹判书讳荣雨之后。祖考讳元禄文科司宪府大司宪号朴谷。考讳基命文科兵曹佐郎号石门。妣清州韩氏。县监宗运之女。郡守鼎相之孙。继妣光州卢氏。都事思齐之女。县监景命之孙。领议政苏斋先生之五世孙也。府君卢氏出也。 肃庙乙丑五月十九日生于忠州老洞村。赞成公之第四子荫参奉 赠吏曹参议讳元祉。生讳显命生员壮元号草塘。乏嗣以府君为子。妣坡平尹氏。参议理之女。府君有异质。聪明绝伦。始入学不烦开释。言下领悟。虽奇文僻书。闻辄心解。才成童。遍经史。为文以理顺辞达为主。见之者知其为有道者之文也。早事举业。累捷解额。己亥升上庠。见世道横溃。绝意进取。虽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6H 页
不外事修饰。高立标榜。而专心于为己近里之学。尝谓道体虽大。而实具于吾心。事物虽夥。而实本于吾身。学问之道。不出于收吾心检吾身。而其要在于穷理。穷理之要。在于读书。遂汎滥于诸子百家语。而尤致力于小学大学中庸周易等书为归宿。以朱子书近思录退溪集为羽翼。终日正坐。口诵心惟。尝曰小学终身读之。非但为做人样子。士足以于此成章。读大学可使蹊径正。读中庸周易可使义理明。潜玩熟究。真积力久。有深造自得之效。且其论著发挥者多矣。见李栗谷与成牛溪论四七书。以退溪之病。专在于互发二字。又以气发理乘一途底说。徒然主浑沦之论。乃著四七辨。以为老先生理发气随气发理乘之论。非如栗谷所谓理气二物。先后相对。两歧出来也。以四七理气之各有所重处而分言之。四端非无气也。而谓之理发者。以其理为主而气听命于理也。七情非无理也。而谓之气发者。以其气为主而理弱气强。管摄他不得也。四端之情。乍发之际。直遂其本然之善则是理为重也。七情之情。才发之初。未定其善恶之分则是气为重也。就其理重处而言。故曰四端理之发也。就其气重处而言。故曰七情气之发也。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6L 页
徒知浑沦说去。而不知分开认取。则李延平所谓徒知其理一而不知其分殊也。朱夫子所谓徒知其浑然。而不知其粲然者也。遂作性情理气图。其图有上下二截。上一截以性属理。以情属气。此总论其体统之理气也。下一截性分理气。以天命之性属理。气质之性属气。情分理气。以四端之情属理。七情之情属气。此分析其各具之理气也。夫性一也。有天命气质之异。情一也。有四端七情之分。纯善无恶者天命之性。而气质之性。杂理与气。善恶未定者。七情之情。而四端之情。粹然本善。浑沦言之则谓之性属理情属气可也。而剖析言之则天命之性。专指其理之本然。气质之性。乃指其理堕在气中也。四端之情。直出于仁义礼智之本然。七情之情。触其形气而动于中也。是犹道心人心。同出一心。而原于性命。则为道心生于形气则为人心者也。图辨分析。明白易晓。可以阐发老先生已定之论。而劈破其乐浑全恶分开之诸说也。其于易学。潜心玩索。忘食废寝。探赜乎交易变易之理。精究乎吉凶消长之机。不泥于训诰之中。旁推于传义之外。往往有独得之妙。每曰易之理。无出于乾坤二卦。洞知乾坤二卦。则其馀六十二卦。推类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7H 页
而自解矣。著则图画卦说则书排卦说。以为河图洛书。并出于伏羲之时。先儒刘牧辈已有图书并出之论。伊川先生亦从其说。盖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上。有曰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以文势观之则前后四圣人。同一圣人也。一章之内。上之三圣人。单指伏羲。而下之一圣人。兼指伏羲与夏禹耶。本义曰此四者。圣人作易之由也。小注胡氏曰。此章凡八称圣人。皆指伏羲。且方圆图皆出于伏羲之手。而方图则河图而画出者也。圆图则洛书而排列者也。以圆图之位。准于河图则径庭不合。而较之洛书则凿凿吻合。河图为体而伏羲之方图亦体也。洛书为用而伏羲之圆图亦用也。以为体之河图。画为体之方图。以为用之洛书。画为用之圆图。自是至当之證。又著十二月辟卦分爻图。十二卦之爻凡为七十二爻。以七十二候分排于每爻。一月各为六候。恰无欠赢。故以七十二候。系于诸爻之下。其下系二十四气。又其下系十二个月。又其下系春夏秋冬。又其下系阴阳。阴阳之下当心一圈则为太极。是太极生阴阳。阴阳生四时。四时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气。二十四气生七十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7L 页
二候之义也。又者太极五行说。以为黄勉斋尝致疑于以水为阳以火为金之说。而按太极图说阳变阴合条注曰。以质而语其生之序则水火木金土。而水木阳也火金阴也。以气而语其行之序则木火土金水。而木火阳也金水阴也。盖以一生水三生木。一三阳也。二生火四生金。二四阴也。此所以水木为阳而火金为阴也。春属木夏属火。春夏阳也。秋属金冬属水。秋冬阴也。此所以木火为阳而金水为阴也。水阳而火阴者。质而生者也。水阴而火阳者。气而行者也。勉斋徒知说生之序。而不知质生气行之义也。又著太极图说。以为太极图非但祖述伏羲先天之易。又兼文王后天之易。阳之中有阳有阴。所谓老阳少阴也。阴之中有阳有阴。所谓少阳老阴也。此则先天之易也。乾为纯阳。所谓父之卦也。坤为纯阴。所谓母之卦也。乾交于坤而为震坎艮。坤交于乾而为巽离兑。此则后天之易也。太极图之上一截阳动中一晕之阴。即少阴生于老阳之中也。乾兑离震在焉。阴静中一晕之阳。即少阳生于老阴之中也。巽坎艮坤在焉。此则先天之易也。下一截乾道成男。即乾交于坤也。震坎艮在焉。坤道成女。即坤交于乾也。巽离兑在焉。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H 页
此则后天之易也。凡此见解。非因袭于前人之语。而其精诣妙契之者如此。乙卯增广试以后天策士。所对千百言。以所后外祖讳不犯一理字。而居多士之首。又邃于礼学。尝抄辑东方诸先生论礼中疑礼之合于时宜者。参互讲订。分门类编。名之曰丧祭疑礼。使取考者。开卷瞭然。临事不困。远近士夫家。亦以疑礼禀问相续。则援据诸先生之论。参以己意以答之。咸得其宜。尝以我 朝立国之初。其良规美制。非不宏远缜密。而法久弊生。奸伪滋长。生民之困悴益甚。慨然有救世安民之策。而既不得其位。则无下手之处矣。不胜漆室之忧。撮其当世之急务十馀条。名之曰时务。良役也兵制也签丁也田政也籴政也钱货之用也盐铁之利也。以至于学校科举。其所祛弊瘼敦风化者。言皆切实。无不合理。同乡有往来时宰之家者。见此时务。心诚悦之。誊写一本。示于时宰。时宰心艳之。奏行其一策。即良役中一条云耳。府君性至孝。奉养尹夫人。左右忠养。殚诚尽礼。无间所生。朝夕进膳之时。侍坐床下。监其羹饭之温冷。视其匙箸之多少。撤床然后退而自食。曰以为常。老而不衰。尹夫人每曰吾青年孀居。无意生世。有子如此。未亡而为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8L 页
命者此也。前后居丧。一遵家礼。三年不脱绖带。不入中门之内。朝夕食床。不以婢子进。使男奴及子侄代行。每当忌日。洒扫庭除。明洁衣服。宿斋预戒。致其诚敬。虽于笃老之时。必躬亲参祀。不以子弟摄行。先代祧迁之后。坟山祀事。择村民之勤实饶足者。定为库直。子孙中轮定任司。修其香火。而如其位田残薄。品需不赡。则规画干办。益其位田。使凡品庶羞。极其丰洁。傍亲外先之乏嗣而废祭者。亦皆办置位田。一体行祀。至于学宫及乡邑大小之论。举皆取决于府君。辄覈其是非。析其可否。归重于义理。又接人之际。不为表襮。而亦不为苟合。一以诚心待之。贤愚贵贱。无不悦服。家世清寒。处之晏如。族党乡邻之穷乏者。如有厄迫之事。则辄极意救助。每戒子孙曰人欲有馀而后救人则终无救济之日。随吾力分之所可及而为之可也。按察使黄璿殁于本营。漆谷府使李喜夏当治棺都监。闻府君家有内山板材。请以重价买之。府君曰吾岂乘时图利哉。只以本价卖之。李喜夏啧啧称颂。其后以二十石牟别致款诚。强之不已。累辞不得。付之泗阳书院。助其院用。乡人以为别补田。今之所谓别补所者是也。判书尹公阳来即府君所后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H 页
家内舅也。常虚心降气。敬重而器待之。五道按察时。如有疑狱难决之讼。则虽在千里之外。委伻书问。府君剖析曲直。指陈利害。曲畅傍通。无不中理。尚书公每叹曰此公辅器也。适造尚书公家。时俞相拓基,金相在鲁来。避在夹室。闻尚书公盛称府君之文章学识才谞行义。托以调用。两相去后。以峻辞斥之曰吾以内舅之势。仕于时宰之手。则将以荣我而反以累我。反覆陈告。力辞乃已。吕水使攀在傍参观。归语人曰今世力辞仕进者。吾于李上舍见之矣。 景庙甲辰佐郎公出宰湖西石城县有奇疾。命使修整文簿。明覈勘正。挥洒如流。佐郎公见而叹曰此真干蛊矣。大梦斋世璜。即府君再从兄也。器局宏大。魁伟杰特。早抱廊庙之材。遭时臲卼。落拓坎坷。托意曲蘖。以沈醉为度。每当过饮之时。人莫敢禁止。府君一言开道。则即为停杯。不敢更饮。盖其平日有敬惮之心故也。大梦公之病革也。贫不能医药。公斥卖农牛。助送蔘材。又倡亲族诸家。助其救病之资。府君博通古今。上自坟典所载。下至我 朝典故。洞然纤悉。无所不该。平生不喜著述。亦不喜与朋友书牍上论学。而惟与梅轩宋公命基。论费隐形而上下之旨。人心道心先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09L 页
后之序。天命新旧图之说。絜矩章之义。中和之说。反复讲磨。问答联翩。梅轩公每叹服曰高明不烦章句训诂之学。而横说竖说。暗合儒先。自非天禀超诣见识明彻。何以及此哉。同里居尹公褧聪颖绝世。见闻浩博。性又亢介。未尝假借于人。而至于府君则心悦诚服。事之以尊师。敬之以父兄。除非大雨大雪必来。来则终日侍坐。而一言片辞。不及于俗务鄙琐。惟其历代之治乱。古今之事变。人物之臧否。山川风气之美恶。日月星辰之推敚。质问论辨。不知日之夕也。尝于山寺之会。白须韶颜。俨坐楼上。尹公啧舌叹曰真宰相器也。失时沉沦。虚老草野。胸中所蕴。一不得施用于世。党论之弊一至此哉。戊寅先君弃不肖辈。即府君之长子也。逆理之戚。人所难抑。而以理自遣。悲戚之色。不形于外。人咸服其定力出自学问中也。辛巳春偶患感疾。五朔弥留。每日整坐。未尝有悲苦怛化之语。属纩前一日。不肖侍傍。府君顾不肖曰。汝以敬字为持心之符。宽字为处世之符。盖戒不肖之獧隘也。翌日巳时考终。五月十九日也。是年九月。葬于河阳梅南村丑坐之原。与宜人柳氏之墓。异穴而同冈。宜人丰山柳氏处士后阳之女。拙斋先生元之之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H 页
曾孙。文忠公西厓先生之五世孙也。夫人生长大家法门。淑德懿行。克配君子云。有二男一女。长恒中。次惇中出为府君之季弟世珖嗣。女适朴圣溥无后。恒中有三男三女。东沆,东汲,东泌。女郑东𪼤,金遂鍊,郑夏澜。东沆有三男一女。阳运,敏运,重运。女申匡稷。东汲有四男四女。景运,范运,芳运,宪运。女文科前持平朴光锡,李,姜玉成,崔孝述。东泌有五男二女。弼运,永运出系,乘运,种运,植运。女权𤆣,李启㦿。惇中有二男一女。东晃,东奭。女李龟亿。东晃有四男一女。汉运,洛运,若运,肇运。女安璋重。东奭有三男一女。会运,明运,章运出系。女赵锡虎。内外子孙为百馀人。府君天资重厚。气像洒落。度量宽弘。言论平正。性又澹素节俭。衣以掩体为便。食以充饥为足。华靡之衣。不近于身。奢丽之味。不近于口。货利生产等事。未尝有谋为营求之意。体舒而容肃。气温而言和。待人接物。动遵礼法。无诡异之行矫拂之态。每以恕之一字。为用工之节度。人有过失则原其情而恕之。有不及则量其才而恕之。厚于己而薄责于人。故人莫不爱敬信服焉。尝谦抑韬晦。不以轩号自处。故不肖辈亦不知之。梅轩宋公尝问于府君曰君不可无号。愿闻其号。曰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0L 页
吾不敢以轩号号于世。而平生用力。在于恕字。故中心欲号以恕轩。府君殁后梅轩公之子南村宋公履锡贻书于不肖辈。诵梅轩公之平日所言如此。圹中铭旌手自书号而送之。不肖辈谨拜受。呜呼痛哉。不肖孙晚侍膝下者不久。且无知识。未能窥觑其彷佛。只以省事来。耳目之所逮及其所可测度者。略叙遗事。以冀世之仁人君子有以采择焉。不肖孙东汲谨状。
家兄迟庵府君行略
高祖讳元祉。社稷署参奉。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曾祖讳显命。生员壮元号草塘。生高祖讳元禄。司宪府大司宪号朴谷。生曾祖讳基命。兵曹佐郎号石门。祖考讳世珩。成均生员号恕轩。考讳恒中通德郎。妣江陵金氏。兵曹正郎徵庆之女。左承旨一夔之孙也。 英庙丙辰二月十五日。生府君于上枝里第。
府君讳东沆字圣哉号迟庵。生有异质。姿容秀朗。聪明绝伦。才艺超众。见者莫不称异。谓之鹤雏凤毛。祖考恕轩公奇爱之。自孩提时。常置膝上。口教文字。能通二百馀字。
八岁时安山崔公瑞林来访。崔公以篆名世。见而悦
家兄迟庵府君行略
高祖讳元祉。社稷署参奉。 赠通政大夫吏曹参议。曾祖讳显命。生员壮元号草塘。生高祖讳元禄。司宪府大司宪号朴谷。生曾祖讳基命。兵曹佐郎号石门。祖考讳世珩。成均生员号恕轩。考讳恒中通德郎。妣江陵金氏。兵曹正郎徵庆之女。左承旨一夔之孙也。 英庙丙辰二月十五日。生府君于上枝里第。
府君讳东沆字圣哉号迟庵。生有异质。姿容秀朗。聪明绝伦。才艺超众。见者莫不称异。谓之鹤雏凤毛。祖考恕轩公奇爱之。自孩提时。常置膝上。口教文字。能通二百馀字。
八岁时安山崔公瑞林来访。崔公以篆名世。见而悦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H 页
之。持纸请书。崔公欣然书给。府君常效其体而习之。盖其篆书之癖。自儿时已然。
稍长受通史经传于恕轩公。不烦开释。言下领悟。大梦斋同庵诸公偏爱之。常抚顶曰大吾家者必此儿也。
自幼少一览辄记。一闻不忘。癖于披览。手不释卷。经传百家。举皆贯彻。其所需用。大胜于多读积工之人。文章沛然博达。
早治科业。七次连捷乡解。名动场屋。推以岭外巨擘。而每屈于省围。府君不以为介。而人皆嗟惜。
尝拜百弗大山两先生。得闻为己近里之学。遂穷探洛闽之书。玩绎东方儒贤之集。知其内外轻重之分。寻其下学上达之阶。充养有道。体用皆备。不求人知。亦不轻以语人。而其日用行义。不出于学问中节度也。 先朝搜括古家贤士。本乡荐剡曰博识多闻。行谊修饬。
性喜吟咏。不事雕刻。而意致清远。格调奇高。不染于俗儒荤血。其他著述。体制璀璨。理致韫藉。不失作家之风。
工于古文。晚而成家。其奇古健倔之法。眉翁以后第
稍长受通史经传于恕轩公。不烦开释。言下领悟。大梦斋同庵诸公偏爱之。常抚顶曰大吾家者必此儿也。
自幼少一览辄记。一闻不忘。癖于披览。手不释卷。经传百家。举皆贯彻。其所需用。大胜于多读积工之人。文章沛然博达。
早治科业。七次连捷乡解。名动场屋。推以岭外巨擘。而每屈于省围。府君不以为介。而人皆嗟惜。
尝拜百弗大山两先生。得闻为己近里之学。遂穷探洛闽之书。玩绎东方儒贤之集。知其内外轻重之分。寻其下学上达之阶。充养有道。体用皆备。不求人知。亦不轻以语人。而其日用行义。不出于学问中节度也。 先朝搜括古家贤士。本乡荐剡曰博识多闻。行谊修饬。
性喜吟咏。不事雕刻。而意致清远。格调奇高。不染于俗儒荤血。其他著述。体制璀璨。理致韫藉。不失作家之风。
工于古文。晚而成家。其奇古健倔之法。眉翁以后第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1L 页
一人也。远近士大夫家。得其片纸只字则如得重宝。又有书画之癖。富蓄先贤笔札。古今名画。妆帖而爱玩。
熟于典故。上自苍史。下至吾东。治乱得失。沿革久近。人物臧否。风俗美恶。党论源流。姓谱派系。无不纤悉洞彻。
性耽山水。脱略世累。遍游名山大川。搜幽选胜。瀹精澡神。文以记之。诗以咏之。凡山之脉络背腹。水之来去源流。瞭然于心目之中。见一山而指其为某山之落脉。见一水而指其为某水之发源。以至职方之外。山川风气道里谣俗。举皆淹贯通透。
尝与睦沙南允中,禹白潭敬谟,崔柏高鸿晋游枫岳。遍览内外诸山。其一万二千峰溪涧岩石之名。五百里道路经历之地。无随处所记。而及其收录之日。无一遗漏。
曾与樊岩蔡相公有忘年之契。及蔡公显达。累求相见而辞不肯。尝与洛下诸名士游山寺。蔡公来焉。众皆退避。府君曰迫斯可见矣。及为枫岳之游。蔡公以历书丸药赆之。其还也请见纪行录。大加叹赏。
尝以寒旅两先生升庑疏首。跋涉叫 阍。得蒙 温
熟于典故。上自苍史。下至吾东。治乱得失。沿革久近。人物臧否。风俗美恶。党论源流。姓谱派系。无不纤悉洞彻。
性耽山水。脱略世累。遍游名山大川。搜幽选胜。瀹精澡神。文以记之。诗以咏之。凡山之脉络背腹。水之来去源流。瞭然于心目之中。见一山而指其为某山之落脉。见一水而指其为某水之发源。以至职方之外。山川风气道里谣俗。举皆淹贯通透。
尝与睦沙南允中,禹白潭敬谟,崔柏高鸿晋游枫岳。遍览内外诸山。其一万二千峰溪涧岩石之名。五百里道路经历之地。无随处所记。而及其收录之日。无一遗漏。
曾与樊岩蔡相公有忘年之契。及蔡公显达。累求相见而辞不肯。尝与洛下诸名士游山寺。蔡公来焉。众皆退避。府君曰迫斯可见矣。及为枫岳之游。蔡公以历书丸药赆之。其还也请见纪行录。大加叹赏。
尝以寒旅两先生升庑疏首。跋涉叫 阍。得蒙 温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H 页
批。又于百弗先生文集校雠。畏垒营建。终始靡懈。其尊贤卫道之诚盖如此。
府君性质淳厚。处心和平。志趣豪爽。韵致疏雅。神游昭旷之原。识超事物之表。家素清寒而不改其乐。穷而处下而不失所守。言论豪畅。风流笃厚。见之者爱好敬重。如醉醇醪。不见者向风钦仰。皆愿识面。其待人接物之际。不以矜庄拘束为礼。必以坦荡和柔为度。不设畦畛。和气袭人。贤愚贵贱。无不心悦诚服。高名雅望。倾重一世。
孝性出天。事亲以诚。先妣居处之房朝夕爇火。躬自亲执。适其温凉。虽祈寒暑雨。不少懈怠。累世承祀。克尽诚孝。常曰身不参祀则与不祭同。虽衰老之时。必躬亲将事。睦于宗族。厚于朋友。惠于僮使。居家爱栀子之冬青而畜于盆。爱菊花之晚节而种于阶。爱四季之知节而植于庭。净扫一室。左右图书。屏务息营。起居閒适。惟以典坟自娱。晚年与三邑诸友。筑精舍于洛江伊水之上。名之曰伊洛书堂。有时命驾。与朴可翁圣洙,李躄翁奎运讲讨经籍。啸咏江山。远迩人士皆想望其风采。呜乎。倘使府君得位行道。展布其所蕴。则可以赞治道贲世教。以鸣 国家之盛。而不
府君性质淳厚。处心和平。志趣豪爽。韵致疏雅。神游昭旷之原。识超事物之表。家素清寒而不改其乐。穷而处下而不失所守。言论豪畅。风流笃厚。见之者爱好敬重。如醉醇醪。不见者向风钦仰。皆愿识面。其待人接物之际。不以矜庄拘束为礼。必以坦荡和柔为度。不设畦畛。和气袭人。贤愚贵贱。无不心悦诚服。高名雅望。倾重一世。
孝性出天。事亲以诚。先妣居处之房朝夕爇火。躬自亲执。适其温凉。虽祈寒暑雨。不少懈怠。累世承祀。克尽诚孝。常曰身不参祀则与不祭同。虽衰老之时。必躬亲将事。睦于宗族。厚于朋友。惠于僮使。居家爱栀子之冬青而畜于盆。爱菊花之晚节而种于阶。爱四季之知节而植于庭。净扫一室。左右图书。屏务息营。起居閒适。惟以典坟自娱。晚年与三邑诸友。筑精舍于洛江伊水之上。名之曰伊洛书堂。有时命驾。与朴可翁圣洙,李躄翁奎运讲讨经籍。啸咏江山。远迩人士皆想望其风采。呜乎。倘使府君得位行道。展布其所蕴。则可以赞治道贲世教。以鸣 国家之盛。而不
晚觉斋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512L 页
能成一名于世。老且死于草野寂寞之滨。岂非天也欤。
纯庙甲子二月十二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九。葬于龙岩山丁坐之原。配星山吕氏。正郎弘㦿女。性柔顺和懿。贞恪勤干。不以家事累于府君。治家有道。族党闾闬。咸得欢心。己未五月三日疾逝。祔府君墓。有三男一女。阳运,敏运,重运。女申匡稷。阳运有二男四女。以渐,以郁出后。女李在秀,朴履坦,金九昊,李正干。敏运有二男幼。二女成彦楗,朴奎书。重运早死无子。系以郁。东汲无所知识而昏耄且甚。不能形容其彷佛。略叙数语如右。以冀仁人君子采择焉。
纯庙甲子二月十二日。终于正寝。享年六十九。葬于龙岩山丁坐之原。配星山吕氏。正郎弘㦿女。性柔顺和懿。贞恪勤干。不以家事累于府君。治家有道。族党闾闬。咸得欢心。己未五月三日疾逝。祔府君墓。有三男一女。阳运,敏运,重运。女申匡稷。阳运有二男四女。以渐,以郁出后。女李在秀,朴履坦,金九昊,李正干。敏运有二男幼。二女成彦楗,朴奎书。重运早死无子。系以郁。东汲无所知识而昏耄且甚。不能形容其彷佛。略叙数语如右。以冀仁人君子采择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