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墓志铭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7H 页
篪叟先生郑公墓志铭
先生乌川郑氏。讳葵阳。字叔向。鼻祖高丽枢密院知奏事讳袭明。至本朝有江湖叟世雅。壬辰倡义。 赠大司马。谥刚毅。又二世。文科牧使讳好仁。务功郎讳时行。生员讳硕胄。是为公曾祖祖及考。妣义城金氏。进士邦烈之女。瓢隐先生是榅之孙。以 显庙丁未四月二十九日。先生生。天资英敏。甫成童。遍读经史。与伯氏埙叟先生。早谢场屋。笃信好学。日迈月征。讲究大业。规模宏博。心法严密。更唱迭和。相摩互益。昆季因以埙篪为号。作埙篪谱。盖取既翕之义也。凡有所著。编之一帙。名曰埙篪录。庚午。遭外艰。己卯。遭内艰。守制甚严。其刑家睦族接物教人之节。无非古圣贤遗法。甲午。绣衣以经行荐。除 显陵参奉。不起。其后连有咨议教官别提之拟。 英庙书姓名于御壁而未及用。壬子六月十五日终。享年六十六。葬于新宁新村里负卯之原。配仁川李氏。教官硕馥之女。无子。以族弟重禄之子一圭为后。一女赵麟经。一圭二男东范,夏濂。二女金学传,张寿渊。赵麟经二男锡龙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7L 页
文科承旨。锡鹰。二女黄启熙,生员李挺甲。东范二男台焕台摄。二女洪灚,李宗标。夏濂二男启休,再休。一女徐惟磬。先生盛德邃学。诚非蒙陋所敢模画。而先生尝撰埙叟行状曰。欲知吾者。求之此文可矣。遂为铭曰。
两美合猗叔伯兮。言有物行有格兮。埙篪乐昭旷之原兮。求诸状人不间言兮。
大山李先生墓志铭
先生姓李氏。讳象靖。字景文。韩山人。文孝公谷之后。高祖讳弘祚县监。号睡隐。当光海斁伦。避世南下。居于安东。曾祖讳孝济。祖讳硕观。考讳泰和。妣载宁李氏。密庵先生栽之女。 肃庙辛卯正月二十九日。先生生。天资英睿。词学夙就。乙卯。俱中大小科。戊午。除连原察访。己未。弃归。辛酉。除 徽陵别检。壬戌。承文正字。丁卯。典籍。迁礼兵郎。戊辰。遭外艰。辛未。礼曹正郎不赴。癸酉。拜延日县监。乙亥。罢还。壬午。司宪府监察。辛卯。除康翎县监。为台章递。 正宗元年丁酉。除司谏院正言。庚子。兵曹佐郎。九月。升拜兵曹参知,礼曹参议。累疏辞 不许。辛丑三月。移拜刑曹参议。连辞至八月乃递。是年十二月九日卒。享年七十一。始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8H 页
先生从密庵得闻为学之方。及长益自奋励。既早释褐。绝意名利。闭门读书。潜究大业。尝曰。天之降衷。人受之生。若一循天理则人亦天也。穷此理于学问思辨。存此心于端庄静一。主敬精义。造次体验。涵养久熟。践履笃实。躬行之馀。发挥洛建退陶旨诀。提纲挈领。极其要妙。观于所编辑诸书。可知先生之学矣。先生所居书斋。在大夕山下。故扁曰大山书堂。学者因称为大山先生。孝友著于家庭。恩爱洽于宗族。德辉闻望。洋溢于远近。门下从游者甚多。教诲不倦。随材成就。常以济人及物为心。暂施邮县。治效藉藉。鸣鹤在阴。宠择自 天。必欲一致之朝。而先生确守难进。自附于古人。以言事君之义。遂上九条疏。勉 君德陈治道。 上批曰。九条万言。言言真切。庸替座右之铭。要作观省之资。及疾革。召见诸生曰。此事只在平常。平常中自有妙处。翼日怡然而逝。明年三月。奉窆于鹤驾山巳向之原。会葬者一千二百馀人。配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处士混之女。幽阒贞淑。先十四年卒。有一子埦。文科弘文校理。士友推重。不幸早殁。有三男。长秉运今咸昌县监。次秉进。次秉远生员。二女长柳晦文生员,季柳鲁文。秉运三子秀应,秀戆。一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8L 页
幼。一女幼。秉进二子秀亿,秀懋。一女幼。秉远一子秀德。一女幼。柳晦文一子致明文科。一女李汇运。柳鲁文三子幼。铭曰。
道出于天。学主渊源。所贵实心。不在空言。猗与先生。早承密传。才超识诣。志立功专。武夷陶山。的指关键。跃如从之。官路坦然。轨辙得正。鞭绳直前。深造力行。进进不已。而独到乎昭旷之原。学于人而达于天。允矣百代之法门。
小山先生李公墓志铭
先生讳光靖。字休文。韩山之李。始于文孝公稼亭讳谷。文靖公牧隐讳穑。入 国朝。代有闻人。至县监讳弘祚号睡隐。避光海政乱。从渭阳柳氏于安东。仍居焉。寔公高祖。曾祖讳孝济通德郎。祖讳硕观通德郎。考讳泰和。妣载宁李氏。密庵先生栽之女。以 明陵甲午三月初九日生公。出后从祖讳硕望。从叔父讳志和。妣光山金氏。校理𤧚之孙。通德郎师国之女。公幼而端洁。始学文理日就。既冠。累中乡解。不利于礼围。戊辰。丁生考忧。癸酉。绣衣李公得宗首以经术荐公。戊子。丁内艰。癸卯。 正庙下教曰。闻故参议李象靖之弟光靖。亦能固穷读书。修饬行检。有乃兄之风。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9H 页
予甚嘉之。 命除 温陵参奉。以老病不赴。甲辰八月。除童蒙教官。乙巳三月。付司果。时公从弟显靖以玉堂入侍。 上问曰。欲除某桂坊。可上来乎。对曰。老病。臣未敢质言。五月。除承议郎,司圃署别提。己酉七月二十五日卒。享年七十六。葬于军威县北毛老洞甲坐之原。公天分甚高。才性过人。少颇留意古作者。泛滥于百家语。及受业于密庵。得闻为学大方。与兄大山先生切磋征迈。用河胤故事。以小山名斋。凡经传洛建之书。坐诵行思。勤励夙夜。所自得者日富而未尝轻以语人。学问思辨。专主于笃行。穷深极微。不离乎平常。斫破一私字。为治心之要。讲明先大意。为穷理之本。敛约逊志。不欲近名。俛焉孜孜。恒如不及。大山既没。远近人士皆以公为依归。其请教者必罄竭而乐告之。要令真实用力。反躬体验而已。平居夙兴盥栉。谒家庙省慈闱候生庭。不以风雨寒暑而或间。其奉先亲。自省视。务极精洁。忌日沐浴更衣。断荤废业。哀诚动左右。事伯氏如父。教子孙以义方。闺门之内尤严礼教曰。家亡礼先亡。可不谨欤。初年性严峻。晚更济以宽平。其处一家。未尝争较曲直。一以恩意为主。所著有虞圣全书。牧隐年谱。文集若干卷。配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69L 页
恭人义城金氏。竹所良铉之女。鹤峰先生文忠公诚一之六世孙。婉嫕淑庄。葬五也负庚原。有二男。长参奉㙖。克绍家学。次壔。一女张寿勋。馀男圾。㙖二男秉铎,永万。三女郑墉,金兑寿,姜书钦。壔无子。以永万后。女崔璧持平。张寿勋四男。濠,泂,,浩。秉铎一男秀贤。二女金重南。一幼。永万二男秀聃,秀三。铭曰。
学推苏湖。山仰大小。本之则有。蛾子之标。
梅湖孙公墓志铭
公讳德升。字玄叟。姓孙氏。其先出新罗牟梁部。鼻祖曰顺。见孝行录。世有簪缨。至昭封鸡川君。谥襄敏。有五子。第四曰季暾进士。第五曰闰暾修义副尉。无子。以进士之子普为子。礼储仓直长。是为公五世祖。高祖讳昱。曾祖讳鲁。以族兄祜之子为后。讳宗启。考讳键。妣安东权氏。 赠持平璟女。公以 孝庙己亥十二月二日。生于仁洞里第。方娠。梦日入怀。幼而异凡。见者皆知其伟器。五岁遭父丧。哀号不食肉。八岁受业于仲舅权公得舆。尝与内从三人乘舟于海。忽维绝入大洋舟几覆。已而风吹泊之岸。人异之。后公与三人皆登第。文词夙就。连魁乡解。甲子十月。魁别科。直赴殿试丙科第三。乙丑。选入槐院。未几丁祖妣曹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0H 页
氏忧。己巳。除金泉察访。时朝论拟公翰院而反出外。权相大运惜之曰。枳棘非鸾凤之栖。公不卑其官。极力奉公。值庚午大无。赈活甚多。邮卒立石颂德。辛未七月。拜禁府都事,礼曹佐郎。九月。迁兵曹佐郎。壬申三月。拜司宪府持平。五月递。即日策马南下。时权氏春秋高。公在家扶养。不为干禄计。甲戌以后。与世相忘。定省之暇。闭门劬书。辛巳。丁权氏忧。哀毁几灭性。乙酉冬。除高山察访。闻家人买数亩田。贻书戒之曰。士大夫居官不可求田。遂不买。丙戌。弃归筑室于大洞堤上。扁曰梅湖亭。又搆数椽竹亭。扁曰素轩。作记以见意。凿池种莲。列植梅柳松竹。与二三同志。携手啸咏。明窗净几。閒坐读心经,近思录等书。至老弥笃。甲辰。除成均直讲不赴。乙巳二月二十三日。考终于寝。享年六十七。四月。葬于公正洞负坎原。从先兆也。公仪观魁硕。禀质温厚。事亲孝谨。家虽贫。庋阁有二膳。奉先日必晨谒。祭必齐浴。居家严而有恩。不营产业。待宗族。嫁娶孤独。赒恤穷乏。处乡党。敬老慈幼。诱掖后进。此其日可见之者也。文章典雅。尤以诗赋名。自少闻望蔼蔚。洪尚书万朝荐之铨官。秉铨者介而要之。公谢不往。一宰相叹曰。孙某我东杰士。不苟合。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0L 页
位不显矣。所交游尽名胜。居之近而相与为不面友者。瓶窝李公衡祥,寓庵南公九明也。配恭人月城崔氏。庆流女。先公四岁卒。葬楮田洞负坎原。生男云著。女郭昌朝,李复厚生员。馀男达著,述著。云著男夙达,夙发,夙哲,夙杰。女郑泰履,赵锡辅。郭昌朝男弼汉。李复厚女崔徵。夙达取夙发长子应龟为子。夙发男长即应龟。次应驲,应骏,应凤,应虎武科郡守。女郑夏稷,郑炫。夙哲男应说。夙杰男应复,应奎,应翊。应龟男星朴。铭曰。
众美具天之食。不大施人之啬。辞无愧壤之石。
礼安县监郑公墓志铭
公姓郑氏。讳烈。字贞淑。西原人。寒冈先生七世孙也。考讳东允。妣海平尹氏。得复之女。 英宗丙寅十一月二十三日生。戊午。筮仕缮工监役。历奉事, 靖陵直长,禁府都事,掌乐主簿。己巳。拜礼安县监。癸酉。为奸吏所搆陷绣。罢而归。七月十四日。在京邸不起。享年六十八。公天性孝友。年未弱冠。遭外艰。每以为至痛。事母夫人诚孝备至。有一兄痼疾。奉养友爱甚笃。侄女出嫁。以其夫病。来寓庇下。公怜恤无间己出。遇先世忌日。洁诚备物。戒敕渎扰。敦族重宗。宗家有祀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1H 页
事。必优助仪物。居家外内严整。若有疾病不巾袜。则虽子妇不得见。待人接物。和易坦直。不设畦畛。或谠言指斥其所失。人亦不甚怨。以十月葬于多浦某坐之原。初娶延安李氏。万达之女。再娶光州卢氏。敬夏之女。无子有一女。适李鼎普。嗣子埉有子女。铭曰。
礼其赋报即单。厚不崩脆则剜。来之命归即安。
副司果聋叟李公墓志铭
公讳鼎五。字晦伯。姓李氏。全义人。鼻祖高丽太师讳棹。五世祖讳之英。评事号水月堂。高祖讳球。吉州牧使 赠大司谏。曾祖讳震柱。 赠户曹判书。全兴君。祖讳益馝。扬武功臣。全阳君。官至平安兵使。 赠兵曹判书。谥襄武公。考讳直养。通德郎副司直。妣完山崔氏。宣传官讳远祚之女。县监讳熩之孙。生公于 英庙甲子十二月初八日。幼聪慧过人。八岁读小学。遭襄武公丧。随长者祭奠哭泣。先考公作楸行。则受吊待宾如礼。癸卯。中司马。甲辰。以道臣荐。校正庸学。 上特赐纸笔墨米肉以奖之。戊申。 上念扬武勋。设宴使子孙入侍。时丁先考忧未赴。祗受 御制诗及食物。庚戌。荫资为御侮将军副司果。以才望屡登荐剡及铨选。自戊辰正月。寝疾转谻。六月十八日夕。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1L 页
斟酒举饮。述自叙手写之。因肩舆遍观于园林胜景。翼朝恬然而逝。享年六十五。用是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某坐之原。公资禀耿介。笃于孝友。先府君教训甚严。时或诃责过情而承顺无违。务悦亲志。及丧啜粥行素。以终三年。替事季父。无间事亲。弟上舍君有才行。不幸先殁。教养诸侄。婚嫁以时。遵先府君遗意。请襄武公谥。 命下延谥于家。戊辰。改窆襄武公立碣而铭之。累世先茔。各置位土及守奴。为先之诚无憾。至于名利雌黄之论。一切付之度外。尝曰。吾少闻九思堂金公谦谨拙三字一生受用在是。仍号百拙庵。后改聋叟。每风朝月夕。命酒赋诗。逍遥寓兴于林泉花鸟之间。值令节辄会宗族。杯酒歌咏。尽欢而罢。婚丧大事。极力顾护。其在乡党。知旧和以相接。虽行客凡民。必善遇之。御僮仆恩威并行焉。配义城金氏。佥中枢相勋之女。正言号月滩昌锡之曾孙。有淑德早没。继配礼山洪氏。通德郎重肇之女。献纳柱震之曾孙。谦恭慈惠。先府君常曰。吾妇孝顺。必有后福。生三男一女。男长深,次沉,次潝。女适朴基复。馀男二。长济次幼。铭曰。
终以誉惟其有。蕴于躬赢于后。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2H 页
祖考 赠吏曹参判府君墓志
公讳允中。字而精。广州李氏。遁村先生讳集为始祖。曾祖讳元祯。行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号归岩。祖讳汉命。副校理 赠应教。考讳世瑗。生员 赠吏曹参议。妣 赠淑夫人缶林洪氏。司谏号木斋汝河之女。以 肃庙丙寅闰四月十六日生公。幼而岐嶷。容貌器量。迥出凡儿。曾祖母贞敬夫人李氏。有高见远识。性严重少许可。而深奇爱公。乃以议政公锦贝之缨及佩刀授之曰。我子孙。汝可以有此。必能继祖业矣。尝在京中外姓家。适有时人见之。谓其所亲曰。吾辈其休矣。天不虚生人。吾辈在不可尽。斯人用吾辈。将来输与一头地矣。年十四五。文词已夙成。滂沛浩汗。甚为人所称。稍长。风神秀朗。孝友宽仁。博学多闻。于艺无不通。丙戌十一月初七日终。享年二十一。后 赠嘉善大夫吏曹参判。葬于星州茶山池洞庚坐之原。 赠贞夫人丹阳禹氏。通德郎锡九之女。慈惠温良。家人服其德行。追思之不已。乙丑生。戊子终。享年二十四。墓在杨州礼壤接洞面宫基村癸坐之原。取从弟师中之子东英为后。同知中枢府事。有一男万运文科正言。有三男。以健,以俭,以侃。一女适生员李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2L 页
秉远。
先考嘉义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府君墓志
府君讳东英。字伯实。广州李氏。高祖讳元祯。吏曹判书 赠领议政。曾祖讳汉命。弘文馆副校理 赠应教。祖讳世瑗。成均生员 赠吏曹参议。考讳允中。 赠吏曹参判。早卒。本生考讳师中。府君孝友严恪。聪明刚毅。承事祖考。人无间言。本生妣金氏积岁沉痾。医药瀡滫。殚诚竭力。送终诸节。率礼无憾。为措置祭田。两妹一弟婚娶资妆。躬自办备。抚孤侄无间己出。周亲丧难。无不担当。恩勤惠施。文辞笔法精妙。精神过人。遇事有若迎刃而解。世皆推以经济才具。庚戌。拜佥枢。甲寅。同枢。丙辰。加嘉义。 肃庙庚寅十月二十二日生。 正宗丁巳正月十五日终。享年八十八。葬于仁同水晶山子坐之原。贞夫人义城金氏。弘文校理霁山先生讳圣铎之女。庚寅正月二十一日生。戊申归于府君。孝顺诚敬。端庄惠淑。亲戚邻里。没世心服。己亥九月二十二日卒。祔于府君墓左双坟。一男万运。前行司谏院正言。有三子一女。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墓碣铭
  
赠都承旨行全罗道都事郑公墓碣铭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3H 页
公讳樟。字直夫。自号晚悟。清州郑氏。高丽上将军讳顗之后。世有名人。曾祖讳应祥。司宪府监察 赠承政院左承旨。祖讳思中。 赠吏曹判书。考讳逑。文穆公寒冈先生。妣光州李氏。权知训鍊奉事讳树之女。公生于隆庆己巳。仲父西川府院君讳昆寿。万历戊戌奉使辨诬。 上特命官其子弟。西川舍其子而请荫公。除冰库别提。历司赡寺直长,通礼院引仪,司宪府监察,燕歧,新宁县监。壬子秋。文科授成均馆典籍,忠清都事。未赴。拜礼曹佐郎,全罗都事。秩未满辞归。甲寅十月卒。享年四十六。以原从勋。 赠承政院都承旨。初葬大里苍坪子坐之原。文穆公撰圹记。后移葬于旧基东乾坐之原。公早袭诗礼之训。且游于东冈金先生之门。文穆公与门下诸贤。讲学于晴川书斋。有晴川讲录。而公实与焉。其在湖南亚营。时伯胤公年尚十馀。请其印书。公责之曰。汝读书家中所藏足矣。何可溷官为也。平生笃于忠孝。寻常吟哦之间。未尝不惓惓于君亲。尝作远游歌曰。功名之非所望兮。乃所愿则寡尤。箪食瓢饮之可乐兮。世唐虞之歌讴。可以想见其所存矣。配昌宁曹氏。平安都事光益之女。生于卒未。卒于乙未。享年八十五。葬于公墓右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3L 页
壬坐之原。子惟熙承议郎。惟熟璿源殿参奉。惟焘 显陵参奉。女虑增。惟熙承重文穆公丧。过哀而夭。继子昌址。青岩道察访。惟熟继子昌绪。惟焘子昌址,昌绪,昌载。昌址,昌绪出后。女卢灦进士,崔震雄,金鼎九,裴永徽。昌址子启钦,致钦 宁陵参奉,履钦。昌绪无子取履钦为后。昌载子复钦,益钦。女柳圣畴,孙云发。玄孙以下不尽录。铭曰。
鲤过庭塾游婺刻不磨后起慕。
学稼斋李先生墓碣铭
公讳𦁖。字慎彦。姓李氏。号学稼斋。其先自鸡林。迁于京山。始大而著。曾祖讳彭锡参奉。祖讳恂。考讳天增察访。妣月城李氏。习读曾达之女。公生于万历己亥。天资浑厚。出语惊人。自幼少就学于旅轩张先生。最得亲炙。服膺师训。先生甚器爱之。及先生易箦。与门下诸贤。共治后事。极其诚信。又状先生行迹。以致平日观感之诚焉。专心古学。静对几案。本之六经四书。旁通诸子百家。日有孜孜。充然自得。家居晨起展谒祠庙。整治内外。和严两至。与宗族讲敦睦。为创百忍堂。作诗揭壁。以寓勉戒之意。接待人物。忠信慈良。绝不为过激诡异之行。乡闾无怨尤之言。亲疏俱得其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4H 页
欢心。收召后学。诱掖长进。一代鸿儒硕辅多出门下。重修乡案。刱设洞规。尤眷眷于移风善俗之方。环堵萧然。恬愉自乐。不以事物经心。为文章。多积博发。诗赋各体。亦皆赡丽精鍊。少业公车。屡捷乡解。辄不利于省围。既而。谢去外慕。训诲子孙。成就式谷。晚年莲桂盈门。人皆荣之。而公每戒之曰。少年登科。有才能文。古人以为不幸。汝等须益加勉励。无安于少成可也。己酉五月八日卒。享年七十一。唐所冠洞山向午之原。是公衣冠之藏也。公聘昌宁成氏。惕斋辨奎女。有七男。长亨百,次亨千文科兵曹佐郎,亨万生员,亨亿,亨兆,亨连生员,亨河生员。一女罗振纪。亨百一男奎震。亨千二男。奎章,奎徵。亨万二男。奎泰生员,奎井。亨亿一男奎彩。亨兆一男奎濂。亨河二男。奎昌,奎运。罗振纪一男斗汉。公六代孙益寿甫来请墓道之表。顾癃陋不文。无能为役。而窃惟我先祖归岩公丱角时。负笈于公之门。公以诗赠之曰。应知转手春台日。驱入苍生寿域中。齐豆期须之殷。可以想见也。怀仰深切。谊有不可辞者。玆敢粗叙言行大槩而系之铭曰。
猗学稼斯焉取。学以耨经所受。耕而穫畜之厚。是以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4L 页
似惟其有。石可泐铭不朽。
埙叟郑先生墓碣铭
埙叟郑先生唱学东南。殁世已久矣。东南学者翕然师尊之。慕义无穷。而其弟篪叟公有实记。其内弟霁山金公又诔之。相乐石之役者。斯之可以考信而有述焉尔。先生讳万阳。字景醇。系出乌川。高丽直臣袭明之后也。五代祖讳世雅。号湖叟。壬辰倡义。屡树奇功。 赠谥刚毅公。曾祖讳好仁。官止府使。祖讳时行。考讳硕胄生员。妣义城金氏。生员邦烈之女。瓢隐先生是榅之孙。 显庙甲辰十月十三日公生。有异质。初受学。自知专精熟复。晓达文理。进士公严立课程。奉承益勤。闻鸡即起。夜分乃寐。经传子史。贯穿通融。少入场屋而不肯逐时好。既孤。偕篪叟入普贤山中横溪之上。潜心讲究天人性命之奥。礼乐文物之著。日月征迈。怡然有自得之乐。本于人伦。推诸事为。务尽其诚笃。庚午。遭进士公忧。祖妣曹夫人继殁。号哭两殡。馈奠必亲执。齐斩无错易。己卯金夫人丧出痘疹。先生一时俱染。而哀毁绝而复苏。逮老。见考妣手泽之物。犹悲泣不止。忌日先期澡齐。不接外客。上祖荣阳公丘垄。传在延日县。岁久无凭。遍议诸族。设坛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5H 页
以祭。与篪叟公友爱尤笃。志同道合。凡有著作。必使联编。号曰埙篪录。考礼作埙篪器谱。诫子孙命名。皆从埙篪字义。诸父姊妹。共其赀财臧穫。待外戚笃厚。虽疏远。随行第称如近族。接人以恩信。举善隐恶。处邻闾。虽下贱不敢忽。御僮仆咸知爱戴。远近学者来集。谆谆诱掖。因其材多有成就。习乡饮酒。或投壶揖让进退。一遵古仪。平居晨兴盥梳。整衣巾揭图书。端坐终日无惰容。声气和缓。充养浑厚。有时逍遥水石间。缓步吟咏。雅趣悠然。其言曰。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夫岂日用常行之外别有妙法耶。又曰。敬字工夫。彻上彻下。以此存心。以此检身。以此读书穷理。此外更无馀法。又曰。近世有云理者气之理气者理之气也。不几于獐边者鹿鹿边者獐乎。理无形而气有形。有形者易见。故学者未免和泥带水看。又曰。学者当泥视轩冕。锱视富贵。不然百事低下无足观。每以吾东偏小。色目既分。至于问学。亦不能虚心商论。狭矣。苟以此事来问者。讲答不倦。早游东州李先生之门。既往来质问。而又或不嫌指目。不远千里。致书往复。必欲广资博取。择而识之。至若治道政教淑人心制民产之法。亦皆留意谛究。为文章。始好左,国,扬,马,东汉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5L 页
以下不数也。晚年一从事于洛建。典雅醇实。诗亦渊邃。所编有困知录内外篇,家礼劄疑,改葬备要,尚志录,慕贤录,心经质疑补遗,理气辑说,启蒙解疑,疑礼便考,治道疑说,山居日记等书。甲辰。除 顺陵参奉。不赴。庚戌。寝疾革。勉弟篪叟以世道之责。为遗书。忠孝俭恭付其孙。诫门徒砥砺名节。且命袭敛勿用锦帛。铭㫌勿书官衔。七月一日。移箦正首。恬然而终。门人郑重器,郑权等遵遗意。治丧一以礼。方伯赵公显命以学行褒 启请赠。及至辛酉申请。 赠司宪府持平。初葬孔德山向酉之原。配李氏合窆。前娶李上舍之煜之女。生一男三女。再聘曹氏文夏之女。生一男一女。男长一夔,次一燕。女长适朴枰,次权蕡,安庆远,赵之经。一夔二男。筹臣,周范。六女。权正临,李徵龙,曹彦臣,权相经,安弘重,孙增远。侧室子顺范。一燕无男。周范为后。三女。都德谟,都亨谟,权思焕。朴枰四男。守恒,守性,守悌,守恪。二女安景洛,徐思谨。权蕡三男。应奎掌令,应轸,应璧。一女李鼎容。安庆远一男寏。赵之经继子锡稷。筹臣无男。周范子台鼎为后。铭曰。
伯子之学。龙门序之。质夫之醇。端伯著之。君子之言。是用作辞。百世之表。尚其良思。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6H 页
鲁庵先生金公墓碣铭
公讳宗一。字贯之。号鲁庵。金氏系出新罗敬顺王曾孙汉公。祖讳应虚。军资监副正。考讳庆龙。军资监直长。妣月城李氏。益斋先生齐贤之后。宗簿主簿洪之女。公以万历丁酉生。九岁丁外艰。哀毁祭奠如成人。服阕。就学于申承旨之悌。申公见公聪明奇伟。文词行谊不待教而成。甚器重之。甲子。中司马两试。乙丑。文科壮元。拜典籍。连除户礼兵刑工诸曹郎。丁卯。除良才察访。不赴。戊辰。迁司谏院正言。时有台官语触相臣贬出者。公疏言 上待台阁太轻。仍辞归。屡除省郎。皆不赴。庚午。通判晋州。未几以事弃任归。州人立碑思之。壬申正月。遭大夫人忧。既除丧。除持平,金郊察访。皆辞递。乙亥。以正言赴朝。时仁城君珙三子佶,亿,健配济州四年蒙特宥。两司力请还寝。且请削立异之郑蕴,赵寿益等。公乃疏曰。 上屈法伸恩。此盛德事也。两司不能将顺。反以护逆立节。胁制言官可乎。遂引避递。九月。除鱼川察访。不赴。丙子春。除平安都事。以女婚受由下乡。十二月。闻虏警。为巡察使从事。驰赴闻庆。则巡察令左右兵使前进。败于双岭。公所带苍头。闻方伯有退屯意白公。公大声诃曰。方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6L 页
君父在围中。臣子义当有进无退。尔何从得窾言妄传。仍抶其仆。巡察闻之。愧而止。丁丑二月。闻 大驾出城。即奔问入京。拜直讲除持平。约与正言梁曼容共论尹昉诸人。公诣台则曼容不来。公即具由启曰。夫金自点受西门重任。以敌遗君父。其罪不容诛也。而乃复置身净地。前领府事尹昉奉 殿下之命。受 宗社之寄。忍使 庙社神主。污蔑散失。而逃命苟活。且吕尔徵以 殿下肺腑之臣。视 宗社蒙尘为何事。而独幸一身之全。罔念人臣之节。夫正月晦日以前款首贼阵者。皆忘君卖国之人。呜呼。 庙貌颠倒。神位非旧。则 祖宗在天之灵。不能安于陟降。异域风霜。故国无期。则王子嫔宫。未免为沙漠之寄生。而此数人者。或偃仰在室。或仍据华秩。恬无愧怍。未闻有引咎之道。臣以为不诛尹昉,金自点。则无以慰神人之愤。不罪吕尔徵。则无以明君臣之分矣。仍又言梁曼容负约不来。不得合启。仍自劾乞免。朝廷肃然敬惮。方之胡澹庵封事。历礼兵正郎。被选弘文录。寻除侍讲院司书。以是年十月入沈阳。诣 世子馆肃谢。时郑文学雷卿亦以春坊讲官。见郑虏命寿辈凭依作势。祸本国日甚。愤愤欲发其阴事。盖郑公以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7H 页
户房兼工房。凡银货等物皆管焉。谢恩使李相圣求以朝廷命告清主。请以银三千两。分给龙,马两胡及命寿等。清主不许。其银留馆。宰臣朴𥶇阴厚郑虏。任其尽用之。郑公使讲院书吏姜孝元将发告。公谓郑公曰。必有可考文簿为万全。乃取前后文簿。更修而印藏之。郑公谋事不密。命寿迫郑公于朴宰所取焚文簿。公闻之大惊曰。去其文书。则论以讼体。兄其负矣。己卯正月。刑部官来问郑公以银货及梨柿私减等事曰。无印簿何可信。郑公竟被极祸。公亦拿还削职。编管盈德。癸未冬。始放还田里。丁亥夏。叙拜直讲。寻除顺天府使。己丑春辞递。邑民为立碑。庚寅二月。牧尚州。莅官才一月。有州人申硕亨等为牛,栗陈疏。惎于时辈。以为公侵困。疏儒持平郑始成劾公以斥享牛,栗。道臣闵应恊启以无是事。 上命囚始成。促公还任。终不赴。辛卯四月。除修撰。陈疏辞。七月。出补三陟府使。明年。坐事罢。癸巳秋。除校理不赴。甲午。历司艺礼宾正。冬。牧星州。丙申。弃归。丁酉。连除礼宾,尚衣正。不赴。秋。除蔚山府使。戊戌。罢还。己亥。 孝庙升遐。议礼者谓 孝庙体而不正。 大妣服制降为期。公与许文正公连疏斥之。竟被诬出配平海。其疏略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7L 页
曰。夫将传祖祢之重。亦为之斩衰。则国君既承祖宗之大统。反不如士庶家将传重者乎。孔子不计兄弟之序而非僖,闵之逆祀。记曰。太子太丁早卒。次子外丙立。二年崩。弟仲壬立。四年崩。立与不立。曰崩曰卒。名义甚严。长众嫡庶。非所可论。况以次嫡为世子。承正统御至尊。则为臣子者。何敢贬降之乎。至于八大君之说。其亦荒唐流遁之甚矣。庚子七月。放还。甲辰。除锦山郡守。乙巳。罢归。己酉。除尚衣正。不赴。乙卯五月卒。享年七十九。公容仪严重。眼光明烱。度量深廓。气像磊落。奉母夫人极其孝顺。朝夕瀡滫之供。亦必亲备。及丁忧。歠粥居庐。母夫人寝疾。欲尝西瓜。不时不得进。自是公见西瓜必却之。少嗜酒。母夫人戒之。公绝不复近口。祀事必前期澡浴洁衣。家中老幼并使齐沐。乡人慕其诚孝。书之乡约及东京志。务自俭约。居家内外斩斩。有一弟忠一。友爱笃至。治郡不要虚誉。刚制豪猾。立朝惟知直道事君。不肯随人低仰。以此不合于世。而曾不少沮。师事愚伏郑先生。先生曰。金君重如山岳。公没后眉叟许相公 筵中白公位不满德。大为士林所惜。请赠职。公先娶骊江李氏教授宜澍之女。有二女。申堪,权世后。再娶礼壤赵氏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8H 页
𥪮之女。有一子世平县监。一女张万益府使。馀子邦平。申堪子仁锡,义锡。女张宇枢生员。权世后子斗瞻。女李元𥙿。张万益子大训,大悦,大胤,大智,大增,大谐。世平子弘鼎。女成起寅文佐郎,张趾德县监。弘鼎继子𥙿昆。𥙿昆子尚振。尚振子光成,镒成,俊成,鍊成,器成。镒成等来属以乐石之役。窃闻公牧星州。时我先祖洛村公已卒。公曰。吾吏于玆。岂可不恤亡友家馁乎。月必捐俸周急。其交谊可知也。义不敢辞。铭曰。
乔岳之重。周道之直。政家孝友。立朝正色。惜不大施。迷阳榛棘。风声凛然。刻示无极。
听天堂张先生墓碣铭
公讳应一。字经叔。号听天堂。仁同人。高丽上将军金用。其远祖也。曾祖 赠吏曹参判讳继曾。祖 赠吏曹判书讳烈。考右参赞 赠领议政谥文康公旅轩先生讳显光。文康公从弟讳显道。娶星山李氏富春之女。以 穆陵己亥正月十五日。生公于星州月坞村。七岁。文康公取以为子。 长陵己巳。登文科。丁所后妣冶炉宋氏忧。壬申。付槐院副正字。明年。除幽谷察访。甲戌。丁本生考忧。丁丑。丁文康公忧。服阕。升典籍。历正言,持平。乙酉。罗州有重狱。公承按覈之 命。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8L 页
囚有父證子者。公曰此非为子隐之道。乃释其子。咸称明慎。冬。迁掌令弼善。疏陈阙失曰。旧岁穷矣。新春迫矣。 殿下之改旧图新。此其时乎。凡可以起瞻聆之惑而招覆亡之祸者。岂不自知。 殿下不知。则是不明也。知而为之。是不仁也。讳不欲人知。是文过也。恶人之敢言。是愎谏也。 殿下家事。 殿下不为。谁复任之。其机只在 殿下一心也。明年。迁献纳。昭显嫔姜氏将赐死。 上震怒并出大臣三司。令卫士守阙。人皆惴恐。不敢复言。公独启曰。变在宫闱。处之未尽。恐累 圣德。争之凡九日。 严旨屡降。言愈激切。坐罢而归。直声大振。街童走卒。有堂堂正论张献纳之谣。己丑。 仁祖礼陟。奔哭入京。除掌令。论金自点贪污纵恣状。庚寅。拜司谏兼弼善。应 旨陈疏。请定圣志以立根本。明是非以别贤邪。廓乾断无所犹豫。且极言朋党之祸。陷溺人心。惟知色目而不知有国事。好为名高者。犹不免焉。三司迭斥。递职还乡。辛卯。筵臣以公经学白 上。选拜弘文馆修撰,校理。除辅德。因 王世子嘉礼。例升通政。壬辰。拜成均馆大司成。辞不 许曰。尔以家庭之训。作成多士。冬。为同副承旨。升右副。因仲子键登第。乞归扫坟。癸巳。忤用事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9H 页
者。出为三陟府使。除礼曹参议。庚子。出为金山郡守。自是家食一纪。及 崇陵癸丑。闻 宁陵有变。上疏曰。 陵寝有衅隙之变。监蕫诸官。筑土不密。奉审大臣。不以实闻。俱被罪谴。迁 陵之教。断自圣衷。而既又因旱审理。并皆宥免。 殿下之待大臣则尽矣。其于事 先王之道何如也。恐不足以感天心而致雨也。愿 亲临新旧两 陵。以尽必诚必信之孝焉。疏入。朝议哗然请远窜。配黄涧县。 明陵乙卯正月。 特命放还。夏。拜右承旨。时邦礼既正。党人投疏。谓宗统自有所归。公上疏痛斥之。迁大司谏。相臣许文正公穆白 上。以某清名直节。负士林重望。宜加优礼。 特升嘉善。拜弘文馆行副提学。有 命特召。辞旨益勤。公感泣欲力疾造朝而未果。丙辰。复除副提学,大司成。十月二十一日。考终于仁同临江之别业。享年七十有八。葬于星州牧元岘山负壬之原。公生有异质而承受诗礼之训。早又抠衣于文穆公郑先生之门。多所濡染。居家事亲。鸡鸣盥栉。就养无方。瀡滫之供。躬自在视。寒暑不少懈。尤谨于祭祀。宿齐戒尽其诚敬。婢仆亦令澡洁。笃于孝爱。敬老恤穷。曲致慇勤。平居庄默寡言笑。衣带必饬。尽日无惰容。圣贤之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79L 页
书。未尝释手。口不言人过失及邑宰贤否。教小儿先以拜跪应对之节。去浮华务实行。其从仕也。文康公以忠义恭约四字。书而勉之。公终身佩服。立朝正色直言。以匡君德。远佞人为心。惟义所在。不避鼎镬。触犯时讳。屡蹈危机。而少无挠屈焉。临民不以小惠干誉。事有条贯。虽细必审。所在之官。民必去思。至其退閒。寓趣花卉。啸咏萧散。一如寒士家。公没后丁卯。一边人以迁 陵时陈疏事。摘抉诬捏。至有追夺之 命。己巳。筵臣以公立朝名节。请复官追褒。于是特 赠吏曹判书。又遣礼官 赐祭。哀荣备至矣。夫人冶炉宋氏。正郎光廷之女。妇德甚备。与公同年生。先公十七年卒。葬于府西勿疑洞负丑原。生男长𨥭正郎。次键持平。次钰县监。正郎子万纪郡守,万重,万最,万容,万益府使,万成。女安重铉参奉,洪相文参奉,李震柱 赠判书。持平子万元,万善,万春县令,县监取兄子万容为后。女洪相民翊卫,金汝鈵,许铣,柳圣泰,柳后谦。公后孙生员铸属乐石之笔于万运。顾蒙陋无能为役。而窃念公与先祖洛村公有论心之契。挽诗曰。斯人正得乾坤秀。此去应关气数衰。其忻慕悼惜之意深矣。义何敢辞。铭曰。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0H 页
允矣听天。学有涂辙。鸣鸟一闻。百兽脑裂。犯而勿欺。慊而不馁。过庭趋隅。玆所以乃。
司谏院司谏南溪赵公墓碣铭
公讳孝仝。字孝汝。咸安赵氏。曾祖讳承肃。号德谷先生。高丽扶馀监务。我 朝革命。秉节不仕。祖讳从义。文科鸿山县监。考讳瑾。文科都染署丞。公事亲孝养。律己清俭。 世宗丁卯。文科历正言司艺。景泰乙亥后。自放于山水间。垂钓忘世。 成宗朝。特被司谏召命于渔矶。后人名之曰司谏岩。除内赡寺正。疏荐一蠹郑先生。 上即命擢用。及燕山嗣位。群小用事。诸贤被诬。公退而家居。自号南溪渔叟。以寿终。葬于咸阳郡北水南村子坐之原。配淑人善山金氏。祔于墓右。公十世孙浻来请铭。铭曰。
德谷之孙。寔惟南溪。南溪之风。德谷是稽。尚德之诚。审几之识。乐石不泐。过者必式。
弘文馆校理主一斋李公墓碣铭
公讳埦。字致道。韩山之李。自稼亭讳谷,牧隐讳穑以后。冠冕蝉联。至县监讳弘祚。避昏朝政乱。踰岭居安东焉。曾祖讳硕观。祖讳泰和。考礼曹参议讳象靖。号大山先生。妣淑夫人长水黄氏。翼成公喜之后。混之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0L 页
女。 元陵庚申十一月三日公生。颖悟出伦。幼有远大气像。见流丐挈幼冻皴。解衣以与之。少长就学。不烦纠督而夙就。丁亥。遭内艰。辛卯。中生员。甲午。释褐。同年金友宗敬。见枳槐院。公不随众免新而与之偕还。论者多之。丁酉春。除 厚陵别检。趋肃未几。以亲老呈旬归侍。辛丑。丁先生忧。丁未。付典籍。戊申。拜持平。己酉正月。 上特命除弘文馆副校理。仍传曰。其家之人。必异他人。文学人品。曾亦习闻。欲置之顾问之列。以观所存。公感激趋 召。差三日制对读官。有一表贸换字画。添改偏傍。而句内有商辛虐民自底灭亡等语。坼名。乃星州金俊俭也。朝廷以为隐语诽讪。包藏祸心。请设鞫严问。 上问公。公对曰。以臣愚见。此表似非此题之作。说犹未了。相臣李性源辄弹其奏语太缓。公即退出。牌不进罢。后攸司按验金俊俭。果是誊呈其祖文者也。连除修撰,校理。数月之内。六膺 召命。公知险道难进。因疏辞。具陈面对时本意。七月。以过限不肃。被拿囚一宿。命分拣。 召牌屡降而终不进。时 上眷益隆。贼臣钟秀拟公西学教授。因以浮言达 天听。欲售其阳推阴挤之计。公即上疏自列。尾陈贼鲁秽骨埋在隋城新园境内。请掘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1H 页
去之。 上称赏。并命勿施西学望筒。八月。以破园受服扈 驾。露处感疾。九月二日。卒于泮邸。享年才五十矣。公三子奉榇返窆于蓬岘淑夫人墓侧。戊辰。迁于军威县西毛老洞卯坐原。从先兆也。公刚而能弘。宽而有制。服习庭训。循蹈绳墨。远近从先先生问业者。户屦常满。公酬接如流。进参讲质。退与商确。时有所违覆。先生亦或舍己而从之。事亲忠养备至。亲癠累朔。省护不替人。其居先生忧。公久患二日寒热之症。柴毁病益甚。而躬执晨昏馈奠。及葬。会者千馀人。皆面面吊慰。首尾三昼夜无间隙。人劝之小休而不听。因收拾先稿。编摩修写。不数月成帙。凡七十馀编。事季父小山先生。尽其恪谨。或有疑辨。小山多所许可曰是。其言使人心平气和。居家敕行。奉祭致诚。教子弟严而不迫。待宗族恩义遍洽。尝值岁侵。周亲不能自活。公为之质债资救。斥己田以偿之。村中有盗者。公招致家戒之。遂得革面。又有不顺于其母者。公谆谆开譬。卒使感化。士林为俎豆先生。发叫阍之议。或以为蒙 允难必。不如私设之为便。公曰。犯禁私设。非尊奉之道。若未蒙 允。虽百世以俟可也。为学以四子洛建诸书为本。与先生门人东岩柳公长源,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1L 页
川沙金公宗德,后山李公宗洙相切磋。其于义理之辨。覈之犹恐不精。说之犹恐不详。尤用力于培固根本之工。先生尝著主一吟以示之曰。虚灵一点主吾身。众欲交攻易丧真。珍重河南留旨诀。须从主一下工新。故自号主一斋。以遵佩韦之意也。配骊州李氏。晦斋先生之后。县监范中之女。有子三人。秉运县监,秉进,秉远方为 穆陵参奉。二女柳晦文进士,柳鲁文。秉运三男二女。男秀应,秀戆。馀幼。秉进二男。秀亿,秀懋。二女幼。秉远男秀德。女幼。柳晦文男致明。文科注书。女李汇运。柳鲁文三男一女皆幼。铭曰。
若菑之播。有薪其荷。惜未大施。诒后之那。
芝厓郑公墓碣铭
公讳㙔。字辉祖。姓郑氏。自号芝厓。清州人。丽朝有讳誧。左谏议大夫。号雪谷。讳枢。文简公。号圆斋。讳揔。本朝开国功臣。文悯公。号复斋。其后至文穆公寒冈先生讳逑。是为公八世祖。曾祖讳彦济。祖讳东里县监。考讳之复通德郎。妣义城金氏。监司讳声久之曾孙。进士讳景瀗之女。以 英庙庚申八月初七日生公。公生有美质。少受业于竹翁洪公禹龟。从学不怠。县监公自新昌任所还。中途捐馆。公年才十四。周旋丧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2H 页
侧。曲尽情礼。见者咸异之。乙亥。丁外艰。养母夫人。诚孝备至。愉色惋容。务悦亲心。朝起展谒家庙。因上堂候温凊供甘旨。退而端坐读书。有志为学。往拜大山李先生。讲论经义。或奉书质疑。先生奖勉之。辛亥。遭内忧。毁戚尽礼。既葬。日必哀省。寒暑不废。服阕。无意举业。遂专力于问学。对案整襟。沉潜反复于四书洛建格言及我东诸贤文集。尤用工于礼说。编次家礼汇通四册。公以文穆公承祀孙。累世祭典。必诚必戒。至于笾豆之品。预备谨藏。荐享精洁。不以年老而怠忽。 正庙丙辰夏。道臣以遗逸闻。 上曰。实行实迹之著闻者。郑㙔既荐进。宜责荐进之实效。使之给马上送。温纶屡降。公以白衣膺 召为猥。辞以疾。 传曰。山林抄选。自有层节。或以荫路拔者。或以白徒荐者。如此之人。当有别般留意之道。令道臣斯速上送。公又以病辞。丁巳秋。 特除 温陵参奉。公不敢辞。出肃即归。十一月。被拿就理。 上命依本职赴任。公就职未几。呈辞下乡。杜门谢事曰。学未优而仕。是吾忧也。因不复起。惟以经籍自娱。閒居林下。终老无闷。辛未六月。寝疾。泄候日渐危剧。虽夜必扶持出房外便旋。命子孙曰。吾死后初终葬祭。无侈无拘。必以礼。
默轩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382L 页
因瞑目而卧。少无怛化之色。二十八日终。享年七十二。八月二十五日。葬于印悬山文穆公墓下巳向之原。配顺天朴氏。醉琴轩彭年之后。学生圣溥之女。先二十岁卒。葬在公墓左双坟。有子四人。奎锡,龙锡,箕锡,龟锡。奎锡二男。长学渊。次幼。女李汇相。龙锡二男。长万永,次男。一女幼。箕锡一男三女。龟锡二男。学渊一男皆幼。铭曰。
幽兰播馨。华璜还椟。内行既淳。劬书以畜。嗜义避利。视履考祥。卜玆永宅。归依允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