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宛丘遗集卷之五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x 页
宛丘遗集卷之五(男 缙绰绚 编校)
 墓文[一]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7H 页
郑氏夫人墓志铭
郑氏之先。岭南迎日县人。著自高丽知奏事袭明。至圃隐先生梦周。道德忠节。蔚为儒宗。夫人其后也。高祖讳维城。相我 显宗。谥忠贞公。曾祖讳尚徵。成均进士。赠左赞成。祖讳齐斗。右赞成成均祭酒。谥文康公。是为霞谷先生。考讳厚一。富平都护府使。 英宗十年(甲寅)八月二十七日夫人生。年十五。归平州申大羽。 今上元年(辛酉)三月十三日卒。春秋六十八。卒后第十有五日。用大臣言。进大羽通政阶。特旨授承政院右副承旨。而例赠夫人为淑夫人。夫人多质少文。虽语言之微。仪容之末。不喜饰好。治贫家五十四年。斟酌有亡。升㪷绩纴。鲜不自执。事以办家以理。无愆时不及期者。人以此归其贤。然使夫人止乎是而已。贤于夫人者。世何患无人。夫妇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7L 页
至亲习也。夫人之有长有短。宜吾无不知。独吾有藏诸中而未发者。大羽获戾于天。才冠而失怙恃。贫无以为家。夫人母柳淑人。清白吏庆昌孙。爱重余慭靡所赖。俾占其邻宅。于是偕夫人僦居沁州之海上。沁文康藏修之乡。而夫人所生长也。吾弟妹四人时尚童齿。随余于沁。若稚茎弱苗。然而夫人视护尽其道。既饮食之。又漱栉之。寒而授襦。暑而授葛。涤缀敝垢。熏除蚤虱。役甚贱。婢使常多。人不能堪。而处之固有。不唯无几微色辞。徐察之。无或不出衷诚者。以日继日。以年继年。以之各自成立。吾于诸弟。训迪为先。程督多于恩爱。而夫人调匡咸酸。济所不逮。时夫人始年堇廿许岁矣。有达宦期余于需世者。尝语以科试物色事。且曰第依吾言。余既谢不敏。入而语夫人。夫人曰何以为答。余笑曰诺之矣。夫人脉穆良久曰何乃然尔也。彼所慕用于夫子。为其将有不为也。使夫子之志与操。一朝扫尽。又焉用夫子为哉。于乎。岂俗妇女识虑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8H 页
所及。夷考其平生。不善固无有。善亦不自知其为善也。制行出言。鲜不合古所谓阴德者。故繇始而终。以至敛封。无一事可谪为遗憾馀恨。殆夫人之得于报施者然也。吾复何嗟哉。举五子。男长缙。次絅改为绰。次绚今弘文应教。皆执儒业。女长适今顺安县令朴性圭。次适士人郑东迥。内外孙曾若干人。铭曰。
猗鍪甲镇广东。盘且旋巽为冈。山骈叠水纡萦。互襟抱治窔堂。郑夫人葬焉此。鹑火月日甲子。虚其右为夫君。惟永宁利嗣人。
申府君墓志铭
府君讳㫜字光瑞。知敦宁府事东城君谥忠度公讳景禋五世孙。忠度无子。取元兄领议政平城府院君谥忠翼公讳景禛子敦宁府都正赠平原君讳垓仍封爵嗣世。平原生讳汝皙。成川都护府使。成川生讳琢。司仆寺主簿赠东陵君。东陵生我伯祖坡州牧使讳弼夏。是为府君之考。著族自高丽太师。遂世为海西之平山人。成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8L 页
川君始以孤童。事母闻于孝。尤致谨乎奉先祠享之事。树其宗。当时质行家皆自以为不及。成川君殁。司仆君蚤世。而伯祖承笃其绪。至于府君四庙而一祧矣。齐絜庄恪。春秋以祭其先人。肩臑既泽。焄蒿悽怆。周旋俯仰。如见所以飨之者。宾祝在事之𠛱及至仆妾。莫敢不藏气肃容。晚岁不能筋力为礼。而必整冠服危坐待卒事。时节参献亦如之。先旧事。大羽虽未及以睹。以观感于府君者。知先旧如此之盛已。书有菑穫之义。易著鼎震之象。而仲尼之称孝焉。亦曰三年无改。言其久而难也。何况以之以终其身乎。府君春秋七十有四之七月某甲。实 今上四十五年。卒于太平坊第。用是年九月十七日。葬广州牛峙世山之次。府君平生不宿怨。与人曲有恩意。无贤无不肖卑贱。待之诚尽。昆弟有过。虽年已长者。绳责不假借。仁厚质直。蔚有世家之风。而当时诸公贵人力能推挽人者。其道固反是。其取诸人。又必于色辞。故府君终不为时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9H 页
所知。而时终不以一命待府君也。虽然使府君绍克先典刑。絜全名行。以临祧次子孙则可矣。配潘南朴氏。锦阳尉瀰玄孙。尼山县监弼老女。备有妇仪。九亲承式。生男一人女一人。女适进士丰壤赵载道。男曰大淳。既葬泣曰先府君事行不显时。殁传在文字。遂属其从祖弟大羽为之铭。铭曰。
肇我小宗。自成川世。揭虔庙宇。妥其祖祢。铏豆秩秩。仪物齐齐。树此纲纪。诒尔来裔。曾孙是将。其修弥励。物有轹毁。事或久敝。不敝不毁。实繇善继。刻铭在幽。永示靡替。
权进士墓表
府君讳万衡字圣一。有弥纶之材。而忧国甚于忧家。有芘帱之志。而济人急于济己。不以曲谨小廉卷跼绳尺之内。而内行修絜。纵酒剧谈。浩淼若不可涯涘。徐而察之。鲜有不轨贤达之旨者。或拈棋赋诗。跌宕竟夕。或探胜远游。经时乃还。或登山而歌。或临水而哭。又或解垢释纷。和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69L 页
光同尘。偃蹇以既其世。知君者谓君不偶于时。不知君者以为玩傲也。乃若君之所慇。知者固不知。不知者又何繇知之。君高丽太师幸之后。太师事丽祖。受姓食安东。安东之权始此。子孙仍三世相国。有讳曰严。官执义。我朝禅代。屏迹不入都门。有讳曰节。官弘文校理。 庄陵逊位。佯狂自沦。号为栗亭先生者。追赐谥忠肃。有讳曰镬。官承宣。澡节昏朝。承宣生讳堣。礼曹参判。参判生讳斗相。赠吏曹参议。参议生讳益淳。司谏院大司谏。为季父赠吏曹判书斗璿后。君其少子也。 英宗三年生。仪度嶷嶷异凡儿。稍长倜傥奇伟。虑远而识透。所与游多先辈长者。好读书湛恖。尤长于为文。一就千言。辞理赡绰。人皆以国士期。君亦自负。自以世世受国恩。若将尊主庇民。一试其所学。而既凿枘而龃龉矣。齿发而童豁矣。悠优晼晚。非复副世之需。而君之志犹嚣然不息。每于义理大方 宗社大义。其守明而确。其心缱绻恻怛。激昂悲慨。不自知声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0H 页
吞涕出。感动傍人。岂所谓忠而过者非与。蚤孤事母至孝。及其没。哀毁。仍祟奇疾。敦尚信义。屏绝忮懻。胸次常荡荡无事。故面箴而人不愠。受诮而己不校。终身未尝有怨啎。遇穷交困士。控援俱绝。虽力所不能及。沈恖默运。未假计事得失当否而几或其济。乡居值时行疹疫。为儿孙多贮药物。辄已先施邻井之患者。儿孙既病。药尽不可以试。曰我道然也。君年十五发解司马试。声闻倾都。年三十三始成进士。 今上十七年二月三十日卒于京第。享年六十七。越三月某甲。葬京畿杨州平丘乡马山之原。配李氏宗姓匡明女。户曹参判大成曾孙。有四男。熻进士前户曹佐郎。出后其从祖父。次烒文科前兵曹佐郎。次烨进士。次𤒩。熻之子馥亦进士。孙曾凡若干人。君长余八岁。始见于城南郑氏宅。方自视幼冲。君辄吐输心腑曰。是能知我。会未尝无言。言未尝不尽。倾晷竟宵。日又无厌。终始四十又六年矣。贤不肖相去虽不等。谓之不知君不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0L 页
可也。太阿之铓。顿于朽兀。蔽牛之木。翳于堂密。志存君民而困于穹筚。乌呼其命也夫。诸孤有请。书其说使之镵诸墓上。
曹圣赉墓铭
少宰曹公命教别自号澹云翁。峻操清范。为士流标望。家又多良子弟。其一曰允说字圣赉。后改说为益。少宰弟弘文校理讳命敬第四子。七岁而孤。学于其姊婿李谏议世演。忠正公彝章。谏议叔父也。甚爱之。撤所观书以赠。及长惇亲爱善。虑事乐义。志行蠲洁。苟知为非义。千金无以易其守。交游必慎所与。既与信义划然。有终身不可渝者。所析之宅。经涉数闬。事母日必朝夕躬省。虽风雨不病不癈。尝有慕君名而物色于选试者。君觉辄不赴试。朋至设酒。其酒必旨。终日献酬。饮逾多仪度益整暇。盖操饬然也。君素有羸悴疾。逮母夫人丧。哀感疾益剧。竟以 英宗五十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卒。春秋财四十。雅道沦亡。士趍之不端久矣。如圣赉者。乃幸而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1H 页
一有焉。既穷于身。又阏其年。神理不可诘也。吾尝品第君曰。皎如清水。乌呼。斯人也岂易得哉。昌宁之曹。著自新罗。历高丽汔于昭代为名族。曰忠贞公尚治。曰忠贞公继商。曰忠景公光远。皆以名节劳勚显王朝。有讳文秀。官工曹参判。词翰重于时。生礼曹参判讳汉英。当 仁 孝际。节义先见高一世。特赠谥文忠。是生潭阳府使讳殿周。出后其季父汉相。于君为曾祖。是生掌隶院判决事讳夏奇。称长者。于君为祖。妻曰德水李氏。兵曹参判堣女。大司谏嵇曾孙。阃治克备。不以有无累君。君宜之。先君二年卒。葬京圻杨州牛耳乡。君殁之明年二月某日。举君柩合葬其右。男曰应振。为君请墓铭者也。君兄允亮圣功。亦善士。与君埙篪甚相乐也。既丧君。每余与之对。辄有昌黎元宾之感。相于邑不已。圣功今又不可见矣。铭曰。
澡其性絜其行。羸其命固其葬。
李次山墓志铭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1L 页
次山狷絜以处身。刚方以持心。敦厚以待人。狷絜也。故能行有不为。刚方也。故能弗挠于物。敦厚也。故能常见人之善而鲜见人之不善。见不善亦未尝发之。虽薰擩之使然。其德性亦有大过人者。兄事余而余视之畏友焉。嗟嗟乎。今其已矣。君讳峻培。次山其字。李先生讳德胤季子。李以湖西全义而为族者。皆祖丽太师棹。大父讳徵成。成川都护府使。曾大父讳廷谦。吏曹参判。故名臣讳济臣讳寿俊。其七世六世祖也。母淑夫人沈氏。领议政寿贤之女。 英宗十九年君生。生长食息。不离于典训。故语言敬恭。衣巾端饬。迹其所以行。不问可知为先生家子弟也。善事父母。于其兄如手足一身然。 今上初元。君辞连鞫狱。被逮系。备受拷掠。事既不可测。君亦不自意全然能不震不错。爰对愿而直。举止从容。 上察悯其情实。竟原之必死之中。当是时人莫不仰天心之至仁且昭。而狱不至株蔓。亦多君之赖焉。窜极北之庆兴七年。逢恩南还。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2H 页
后八年某月某日疾卒。年四十七。踰月某甲子。从先兆葬于国东门外四十里柰谷之原。君娶砺山宋集明女。无子。有侧出二男千会,曾会。君殁之二年。先生命余曰子宜为儿铭。慎勿溢其美侈其辞。以愧死者。文未亟就。而今又丧先生矣。悲夫。谨于其功行叙述之次。复为君为之铭志诸圹南。以卒先生之宿命云。铭曰。
乌呼次山。何姿之淑。何命之啬。有志有操。有行有德。愉愉翼翼。事厥兄考。考曰顺子。兄曰悌弟。不丁其幸。其守乃见。铭以发之。维后之闻。
苏君墓铭
大羽先王考承旨府君尝卜筑湖南益山之寒泉乡居焉。时则有亲习一二乡秀才。其一苏君善长。王考简重少可。苟非人虽其人贵且显。曾不以辞色相假借。独于苏君焉意之不置。及撤而还京师也。曰所不能忘者。唯寒泉之水。苏君善长。或曰寒泉水之至絜美者。载地志播咏歌。名于湖之南。苏君虽贤。配之不已泰与。余犹及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2L 页
见苏君。苏君蠲獧精白。非其义。一毫不妄取人。见人有不善。介介若唯恐有染于己。所至必扫地拂席而坐。以至袍带巾袜。常整倏无纤芥滓翳。则苏君可知已。絜身翯操。于以匹美寒泉。在君良不愧矣。君讳泰元。善长其字也。父曰景愚。祖曰尔宏。晋州之苏。著自高丽版图判书乙卿。七世祖大司谏世良。其弟左赞成世让。六世祖大司谏逢。俱以名位显。高祖永福 禧陵参奉。潜德不仕。益之人高之。配乡贤祠。春秋修俎豆不绝。以余论次君之世。君之贤又岂无所原而然哉。君少业医。其方甚奇。尝语子洙悦曰医之术虽小道。其造极也。可以参神明。可以济民生。吾今授女以学。然孝于亲而慈于子。其情则同。慎毋以人贵贱。勤慢女所操之术。故虽下贱儓隶。有请君未尝不往。往必察九候审方剂。必尽其心。病之得君而治者。无不有异效焉。 今上三十七年某月日卒。年七十九。某月日葬某县某乡。妻南宫氏。咸悦人。宣传官熞女。无子。取族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3H 页
弟凝台子洙悦为之后。洙悦谓余与君有先旧。来谋所以不朽君者。其可尚也已。铭曰。
泉之水湜湜兮。苏君媲之允不忒兮。水犹可混亦可涸兮。谓君且朽兮不可得。
恭人申氏墓志铭
从祖叔父通德君自为其亡女恭人郑氏妇状。走伻镇江之海上。命余曰女不幸弗克于年。又无嗣以后。吾甚悲其贤而无命。其为之铭。女幼而慧悟。见壁上有左手题字者曰。左手书邪。画右偏高。尝夜坐偶授女谚书反切。及朝融解若曾所熟。从傍多记诵父所读书。父心异之。试授以二南。辄能通其大旨。稍长温厚简言笑。不妄喜怒。虽急卒。未尝见躁忙。事后母李甚诚。凡所以事李。李之所以视。皆过所生。李家世零落。尝私办其亲墓祀需。李亡后属当节日。女戚然曰纵未能无废。其忍遽之乎。为絜备如李在时。郑之门。族巨而人众。然而左右敦协。咸适其欢心。其夫兄得俭尝亟称之。以此知女之又能于为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3L 页
妇也。乌呼吾老矣。今不言是。终殁其贤。其铭之。毋俾其藏于樵犁。余固已知恭人之贤。今于状益信。平山之申。自高丽大师壮节公。代有名德。至成川都护府使汝皙。有二子。长琢司仆寺主簿赠东陵君。季曰瓁。延安都护府使。其子迪夏无子。取从父兄敦宁府都正瑞夏次子晎为后。是为通德君。娶于判敦宁府事赵锡命之女。生恭人。恭人生八岁丧母。十三归士人东莱郑后俭。后十二年十一月五日以疾卒。越明年正月某甲。葬之京畿衿川县北槚防筑之原。春秋财二十四。铭曰。
芒乎其居也。忽乎其逝也。音容之清泠如可逮兮。坟草芊芊而岁岁兮。千秋万世兮。毋敢夷伤。嗟维令仪之攸藏。
弘文校理特赠副提学朴公墓碣铭
不累于俗。不挠屈于势威。不戚怵于穷阸。见无礼其君。义形于色。不程勇而搏。谗谄之民。比党而危之。身可危也。志不可夺。其自立有如此者。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4H 页
故学士朴公而川是已。而川讳在源。罗州之潘南人。家世名德相禅。若文正公尚衷,平度公訔,文康公绍,大司宪应福,忠翼公东亮,锦阳都尉瀰为尤著。公都尉五世孙也。文正丽祦时劾李仁任奸罹祸。文康际我 中宗斥金安老。摈殁岭南。人到今称之。曾祖讳泰万。弘文校理。祖讳弼哲。司谏院大司谏。考讳师复。佥知中枢府事。母韩山李氏。判书台重女弟。父曰秉哲。有四子。公其仲也。年五十二。始释褐登第。其年选入弘文馆拜副校理。 正宗大王即位之二年。谅阴财讫。贼臣洪国荣宣言 中殿有疾。有妨诞育。其志盖将以进其妹也。既而有抡选嫔御之命。公曰 中宫违豫。 宗社臣民之忧。广良医博珍剂。以弗无子。可也长发生民之诗。安知不作于今也。而廷臣无一言及此何也。遂抗疏极言。果大啎国荣。当是时国荣之权贵动一世。怙挟威福。当之而靡。触之者碎。人莫敢谁何。公特一孤寒疏逖之臣。言议未孚于 君父。上不援下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4L 页
不推也。乃崭焉执简以前。逆探其邪心而折之。可谓不畏强御矣。于是举世承望风旨。为蜚语钓谤。凛凛乎祸机朝夕且迫。公夷然无几微色。玩心书帙。箪瓢屡空。晏如也。居岁馀。国荣妹病死。荣之势益衰。四年春。朝廷始召公以司谏院献纳。至则又首斥国荣。疏所云 殿下壸治罔涯之语。以为无人臣礼。宜加显戮。国荣见之惊跌曰。吾其死矣。走江陵毙焉。时和嫔尹氏已改卜入宫矣。朝臣章奏。必先贺卜嫔。公独不贺曰选御之举。非得已。可慰不可贺也。有金峙默者清原国舅之亲弟也。身质 中殿證候之沈痼。搆诬公请置诸极律。 上不听。只命放逐田里。公栖遑郊坰。寝啖失其适。重患痢。竟以是岁六月十七日卒。春秋五十有八。越三月某甲子。葬坡州黔岩原先人兆次。李氏夫人祔焉。于后天鉴毕烛。国是大定。儒臣李殷模请褒赠公。继而有大臣言。 上曰嗟乎。是予之过。特赠公副提学。公之贤益彰。乌呼。公族祖文烈公既死于己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5H 页
巳之变。公又匡扶彝纪。树名义于百世。文正文康。于是乎为有孙矣。公性笃于孝友。侍太夫人疾。左右奉将。至亵衣器。必躬自浣涤。与兄进士君暨二弟左源大逢右源季逢昆季。自为知己。联衽席日夕谈讨。怡愉如也。亲朋意会。杯酒稽留。陶然莫相逆也。敦厚恬泊。恂恂如不能言。物无与啎。其于违心苟同。前却卷娄之态。不能忍见也。异时三司有联名弹启之事。不敢避族戚。公曰袒免弹启。可诿以联名而相参乎。败类甚矣。遂不参。 上亦不以为非。仍作故事。自是名在联启者。虽族疏不参。尝为 太庙大祝。中使至。诸执事趋而出拜呈姓名。公不肯曰我经幄之臣。岂宜礼数。中官彊之终不可。语闻 上叹其持体。大小祀享。并遣承宣掷看。亦自公始也。夫人完山之族。参奉敦中女。举二子二女。长子宗明童蒙教官。耿介有操守。蚤亡有一女未笄。次子宗京今弘文应教。侃侃在𠛱。甚有公之风。生三子。以长后兄曰英寿。馀幼。女长适洪取渊。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5L 页
次适申绰。皆士人。公卒数十年。公之弟大逢谓宗京曰吾兄葬而无刻。后死之责。吾兄平生久要最号知心者。孰有如申仪父者。是必能道吾兄事。汝其往请铭。于是具状授宗京以告。大羽受而读之曰然。噫子之先君子。行谊孚士友。名节载史策。吾之文何足以寿公事也。抑亦公之事。寿吾文也。铭曰。
臣之事君。如子事父。为是表经。亘宙撑宇。孰有其父。而母其无。民彝臣纪。赖公不渝。矫矫伉伉。以既厥刚。将之以铭。为诏茫茫。
 今上初元。校理吴翰源上疏言。故儒臣朴在源为 圣母抗疏。危忠义色。贯宇宙而炳日星。 先朝深嘉贞荩。特纡貤爵。风声所树。在今我初服。可加赠显秩。 上下大臣议。大臣佥以为彰善所以瘅恶。显忠所以扶纪。追宠斯人。于前有光。可许。 上命加赠少宰。粤四年右相李敬一又启曰。国荣炎炎之势。一疏烬灭。可谓忠贯日星。义建天地。坤轴载安。民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6H 页
彝爰叙。若论其捐躯卫邦之迹。古之人无以远过。事在尽节。功存转危。朝家所宜特褒。夫贤以宠章。行以谥尊。易名之典。请遵前志。 上又命加赠太宰两馆大提学。仍下太常议所谥。馆臣上议。谨按故儒臣朴在源。虑国忘家之节。向忠内德之义。实应谥法。请谥忠献。上曰可。渥恩华诰。耀熠壤垆。褒典龙光。感激绅緌。谨追述表旌崇报之盛德圣恩。系之铭。后六年五月日。大羽记。
礼曹判书贞惠沈公神道表
原任礼曹判书贞惠沈公既卒之十有九年。嗣子兴永将树神道之表。平州申大羽为之序以揭曰。公当朋党顷敚之际。平和以衷其操。保合以措诸事。蚤已审取舍之几。虽世故之嬗迁靡常。而公则不激不渝。立朝五十年如一日。为时名公卿。不既韪与。逆臣厚谦自以故人稚孙。时节纳床下之拜。而公之待之也。常于落穆。于其退辄曰凶国害家人也。其言颇闻于外。而厚谦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6L 页
亦遂谢迹于公之门矣。乌呼。大防隤而廉耻丧。跳徼濡需。用自败其身者不可一二数。公独皎然而处。介然自持。慎其终。益厉于始。于是公又贤远于人矣。 英庙尝下手书于公曰。若问恬澹。舍卿谁先。公感涕曰 上之知臣及此乎。仍以澹名其窝。自号焉。公岭南青松府人。讳星镇字时瑞。著自青城伯德符。世以名德显。有讳之泽当光海时。潜德不仕。于公高祖。曾祖讳栎。昌平县令。祖讳廷熙。用经行(句)荐授 齐陵参奉。考讳埈。大司谏。母坡平尹氏副提学搢之女。 肃宗二十年公生。年二十五中司马进士试。擢英宗三年增广文科。旋授侍讲院说书司谏院正言。以书状官赴燕。选玉堂。繇吏曹郎至东壁。兼春坊学教授校书校理知制教。进拜承宣。转司谏院大司谏成均馆大司成。吏户礼兵刑五曹参议。在吏曹多且久。进拜司宪府大司宪。参判吏礼工三曹。同知经筵春秋馆事。提举槐院筹司。进判汉城府。拜礼刑工三曹判书。政府参
宛丘遗集卷之五 第 177H 页
赞。知经筵春秋成均二馆事。为远接使。入耆老社。进判义禁敦宁二府事。间尝出守关西之永柔定州成川。岭南之安东。又尝观察关东京畿二道。留守沁州。阶至辅国崇禄大夫。 今上二年公年八十有四。九月一日考终于第。用其年十一月辛卯。葬京畿广州双岭之原开赵夫人墓左合封焉。夫人杨州之族。翊卫司侍直泰万女。吏曹参议嘉锡孙。刑曹判书启远曾孙。贞纯端哲。公甚敬重焉。生后公二年。先公十一年卒。举男不育。以从子得云为后。夭无嗣。乃立族弟子子之。兴永是也。官今弘文校理。既克趾先美。又能载烈金石。式阐幽徽。可谓孝矣。凡详于碑者。悉略之。所以昭公德于大致。为示无止也。是为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