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近斋集卷之三十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近斋集卷之三十
 行状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1H 页
外祖母贞夫人安东金氏行状
外祖母贞夫人金氏卒后十二年。而内舅大宪公卒。大宪公笃孝。善文辞。宜有状。以述贞夫人之行。而竟阙焉。盖方其庐墓木川时。哀不能文。其后疾病多故。因循未就。公之子汉石继子。其入也。未及于贞夫人之时。何以知贞夫人之事行。成大宪公未就之状文哉。胤源以贞夫人之外孙。虽得及事贞夫人。然性愚迷。平日所耳目者。辄泛过不能心识之。且又岁月久而多所忘失。亦何以详载其德行。而垂示于后也哉。然虽其百之一二。犹可以验其全。收拾载录。以免泯没。非胤源之责。而其谁责乎。于是僭不自揆。遂握笔而书之状曰。贞夫人。系出安东。高丽太师宣平之后。清阴先生文正公讳尚宪之玄孙。曾祖讳光灿。同知中枢府事。祖讳寿恒。领议政。号文谷。谥文忠公。考讳昌协。礼曹判书。谥文简公。学者称农岩先生。妣贞夫人延安李氏。副提学号静观斋讳端相之女。夫人以肃宗十六年己巳七月十五日生。年十六。归于我外王父逸轩公。奉箕帚二十五年。而逸轩公卒。称未亡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1L 页
人者三十四年。伯季二子。皆过房为人后。仲子大宪公为夫人所从子。夫人三从之道。从子为最难。而夫人能尽之矣。凡家内事无大小。悉咨于大宪公而后行。大宪公所欲则为。所不欲则不为。自丧祭婚嫁。以至宾客供馈之节。惟大宪公之意是视。中年以来连哭子女三人。惨怛若不可堪。而乃强自排遣。不以伤大宪公之心。大宪公方官义盈。时适夫人生辰。下辈设美馔以进。夫人言于大宪公而却之。其后四受大宪公专城之养。而自朝夕供奉外。不取官物一介。此夫人为母之道。而胤源所及见而知也。胤源尝闻之先妣。曰吾先人事亲至孝。而吾母一顺无违。先人居丧甚严。方疾笃而执礼不怠。吾母不得入。立户外以候。此夫人为妇之道。而胤源所闻而知也。又闻之舅氏大宪公。公之言曰。吾家素清寒。居大兴之竹里。遇荒岁无食。吾母取匏里为羹。啖吾兄弟。其艰苦如此。而吾母能安之。自先人下世。独持门户。抚孤畜幼。嫁娶成立。以自献于先人。吾母之德与事如此。又曰。余少治举子业。患僻陋。欲入京求士友。而念偏母孤居。不忍离去。吾母曰。方今家计至艰。惟望汝一身立扬。母子各忍其所难忍。然后可得成就。汝勿以我为念。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2H 页
余于是承命至京。因取大小科。得内外官禄以养亲。向非吾母之训。吾岂得而至此哉。此夫人为母之道。而亦胤源所闻而知也。若其幼时事。胤源未及请于长老。不得而闻。然为妇为母之道。既如彼其备。则其为女可知已。人乐有贤父兄。夫人以农岩先生为父。则自幼其必有擩染矣。岂独资性然哉。大宪公尝在玉堂。疏斥权倖。自是见疑于 上。久靳 恩点。及为承宣。出入 上前。眷注隆重。大宪公感激。归告于夫人。夫人曰。汝既受知于 上。此后若或蹉跌。则其罪大矣。从今以往。凡台职。一切辞避可也。后十八年。而大宪公以避宪长之职。被 上怒。至婴三木。几陷大祸。而供辞引亡母戒语。以明其非故避。以是感动 天听。竟得释。呜呼。非夫人之高识远观。何以垂一言。而庇护孤嗣于身后若此哉。呜呼奇矣。夫人卒于壬午十月十二日。葬于木川速恩里某坐之原。与逸轩公各葬。相去十里所。逸轩公。姓俞讳受基有至行。 褒赠持平。后以大宪公贵。 赠吏曹参判。夫人从受封诰。俞氏。籍杞溪。逸轩公之考讳命弘。礼曹判书谥章宪公。夫人举三男三女。男长彦人学生。为伯父庶尹公讳斗基后。次即大宪公讳彦民。季彦孙。为季父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2L 页
学生公讳阜基后。女长适判官朴师锡。即胤源之先考。次适士人崔宗镇。次适县监郑垡。大宪公娶司谏李寿海女。生二男三女。男长汉云。出后伯父。奉章宪公祀。次夭。取族人彦一子汉石为后。女府使宋宅圭,典簿李英远,士人徐有鼎。判官男长即胤源。次准源。女直长金在淳。大宪公有侧室二人。皆举一女。长适李溶。次适沈翚镇。内外孙曾若干人。夫人平日治家甚勤。大宪公既贵。而犹执丝枲不怠。胤源退而私语曰。是公甫文伯之母之事也。胤源迎妇会宾客。盘有䌽花。夫人闻之。谓胤源曰。汝家甚贫。何用此物为。其俭约类此。胤源尝记昔年戊子述先妣状。往质于大宪公。大宪公谓胤源曰。吾先妣之状。至今未下笔。因泫然。后六年而大宪公卒。状竟不成。胤源悲舅氏前日之语。而惧外王母懿范之不传也。为之状如此。然识浅词拙。何以表扬其万一。昔农岩先生。以文寿其外祖母金氏。而称其德曰。行事之正直。秉心之专固。实有松柏之劲。金石之坚。斯可谓贞德之至。余于夫人亦敢云。
外姑孺人南阳洪氏行状
孺人姓洪氏。系出南阳。始祖殷悦。高丽初为太师。入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3H 页
本朝。累世以文科显。至讳圣民。事 宣庙。勋封益城君。官吏曹判书兼两馆大提学。谥文贞。号拙翁。再传而至讳命耇。平安道观察使。丙子虏乱。率兵勤 王。殉节于金化柏田。 赠领议政。谥忠烈。是于孺人为五世也。高祖讳重普。右议政。谥忠翼。曾祖讳得箕。尚淑安公主。封益平尉。谥孝简。祖讳致祥。司仆寺主簿。考讳泰猷。以主簿公被己巳祸。隐居不仕。有卓行高文。号耐斋。以季子益三贵。 赠吏曹参判。妣全义李氏。知敦宁府事讳徵夏女。观察使万雄孙。妇德甚备。孺人以 肃庙丁丑六月二十二日生。生而端一淑静。聪慧过人。五岁通晓文字。父耐斋公亟爱之。然未尝矜诩。奉承严训不怠。主簿公第三配赵淑人。无子女。甚爱孺人。孺人事之如母。人称其孝。十六岁。归于处士金公。时舅姑已殁。孺人以未及事。为终身恸。处士公家在湖中。而甚贫寒。孺人久不得往。每当舅姑忌辰。泫然流涕。必先期治果鱐遣人。道里几四五日程。而未尝一废也。孺人生长禁脔。习惯丰侈。而及见夫家贫寒。安若常分。不骄不侮。愈益恭谨。与处士公偕往亲家骊江亭舍以寓居。凡服食之物。皆孺人财。处士公以非己有。不问其所用。而孺人未或有一毫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3L 页
所挟。谨慎节用焉。处士公严重寡默。齐家有法。孺人敬之如尊宾。事无大小。悉禀而后行。处士公推孤露之思。友爱兄弟益挚。孺人承顺其志。如恐不及。夫姊持平李公廷朴夫人最贫。孺人曲为周恤。夫兄弟至。则亲检食馔。务以适口。夫弟副学公尤数来留。辄尽心供馈。虽值乏绝。不少为难。副学公称曰。贤哉。吾嫂氏。处士公早孤。幼养于从叔父侍直公。事之如父。及侍直公卒。侍直公夫人穷老。处士公为便奉养。挈孺人往湖中。癸卯岁也。侍直公家与伯兄家甚近。先是。孺人以娣姒未同居为恨。至是始相会。敬兄爱弟。不一易颜色。自亲家有送物。即献于侍直公夫人。次分之娣姒必均。未或私储也。事侍直公夫人如亲姑。视侍直公诸子与诸妇。如夫兄弟及娣姒焉。日夜勤力治阃事。呼婢之声。不出户外。湖中一家。皆称以非凡妇人也。丙午。归于京。临行。寄置器用什物于夫仲兄家。将封锁之。处士公曰。置兄弟家而何可封锁。孺人即止。其承顺君子志如此。乙卯。处士公中增广发解。覆试不利。副学公登大科。孺人喜形于色。一门内得失不同。而孺人不以为意。人谓妇人所难。初侍直公有分田。与处士公。处士公不受。家业无可藉。复归居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4H 页
于骊江。孺人黾勉有无。不使处士公知也。接宾客以礼。预畜脯果以待用。虽穷乡仓卒之间。未或阙焉。见者异之。孺人天性至孝。当乙卯耐斋公丧。未葬不进肉汁。以耐斋公早世。为至恸。语及必色戚。每春秋归宁李夫人。容色惋愉。遇考忌。佐李夫人治笾豆。必诚必敬。丁卯。闻李夫人疾笃。亟归侍药。夜不解衣。竟遭丧。哀毁踰礼。与诸兄弟。奉柩返于骊江。三年奉奠。尽其诚孝。与仲弟长城公。隔一带水而居。朝往暮来。言笑湛乐。遇食物。辄以半馈之。长城公夫人金氏之为之也亦然。其视一妹。赵氏妇亦相爱无忤。赵氏妇先殁。哀伤久而不已。金氏族大人繁。而孺人一接以和睦。夫从姊曹氏妇。与孺人德性俱善。最相得。曹氏妇周甲。孺人为衣以进。曹氏妇着之曰。吾甚爱惜此衣也。子女六人。慈爱无偏。常加戒饬。过小则私自戒之。过大则告处士公。使之受责。尝戒诸女曰。女子适舅家。无或欺长者。隐微必露。神明在傍见之矣。言语必信。一有差爽以示人。则终身见疑。其必慎之。亲密莫如夫妇。礼不可忽。女子先秉大义。后其私情。是妇道也。舅姑有命。奉行如不及。如有长姒。事必后行。舅姑有所赐饮食。即敬受之。虽厌。必尝而后置之。善言之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4L 页
外。勿传舅家事。舅姑之事。尤不敢说也。又曰。人虽至愚。有一可取。虽微贱下辈。不可臆逆以未见之事。诟责不可迫切。其御婢仆。恩威并行。奸顽者莫不感化。以是家道翕然。乙亥季夏。处士公卒。孺人率子女。克尽丧礼。丁丑入汉师。居于副学公三清洞之舍。长男筮仕。始有禄养。孺人以其不及处士公。无乐于独享也。每当处士公忌祀。一馔必亲执。婢仆必命前期齐洁。癸未。受子养于井邑县。先是。副学公言事获谴于朝。窜黑山岛。移配长城。长城距井五六十里。孺人必具滋味以送。络绎不绝。其后又受养于潭阳。前后居二邑。常供外不入官物一介。吏称大夫人清。居二年。长男罢官奉归。孺人自潭有疾示惫。至是益㞃。遂以庚寅九月十二日弃世。寿七十四。是年十一月某日。葬于洪州仁兴村某坐之原。祔处士公墓左。处士公讳时筦。安东人。右议政仙源文忠公讳尚容玄孙。孺人举二男四女。男长哲行县监。次烈行。女适判书李惟秀,县监安宗仁,士人朴胤源,参奉黄基厚。长男娶郡守权养性女。生二男履周夭。次履尹。次男娶士人李秉咸女。生二男皆幼。李惟秀继子述初。安宗仁子命远,福远,兴远夭,厚远,益远,弘远。朴胤源子宗舆。黄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5H 页
基厚子钟五钟一。内外孙曾数十人。孺人性严而色庄。喜怒不遽。有达识。兼以刚断。无妇人闇弱之失。然乃能一以谦逊。未或专辄。处穷约久。而无少苟且。视人富贵。未尝艳羡。不窥人之隐密。不言人之过失。严于内外。处嫂叔男妹之间。而持礼愈谨不懈。平居洒扫室堂。整齐衣裳。终日端坐俨然。虽子女畏不敢接言语。而及其对人。和气蔼然也。不以忧患动心。长男尝坐官眚。谪庆源。母子相别数千里。而孺人无几微色。人难之。次男未冠而孤。孺人不以爱夺教。每举处士公行迹而诏之。常念长侄无嗣。忧不暂释。傍人言其太过。孺人曰。何言之无识也。宗祀重托。惟在其子。吾安得不忧。为子女嫁娶婚具。侈俭得中。尝力为蚕绩。故婚嫁衣服。自其中出。而取诸市者甚少。于女红诸事。无所不能。为酒食精洁。芬芳有味。虽不博通书史。自少时录古书。满储箱箧。见古贤人事迹。必手自记之。老而不废。其勤如此。孺人天赋既美。幼而擩染于耐斋公之义训。归而服习于处士公之家法。其见识类士君子。徽言懿行。不可殚记。虽幽潜于闺房之内。而辉光外著。终莫能掩。则世之修彤史者。必将取而阐发之。其传示来后无疑也。潭阳公欲为孺人状。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5L 页
有疾不果成而殁。安氏妇以谚录一通。载其事行。烈行属胤源为状。胤源忝为孺人女婿。蒙被眷爱者三十年。且以粗解文字。猥辱知奖。义何敢辞。抑又私有所感者。当辛丑吾妻之将死也。安氏妇以其录示吾妻。问其增删。吾妻方气息如丝发。而能开目阅视。遂请添补一二语。时烈行在傍。指余曰。撰此者姊兄在。吾妻颔之。胤源窃悲其意而不能忘。又何忍辞。遂据其录。撮而书之如右云。
仲姑淑人行状
仲姑淑人朴氏。庶尹金公贞谦之配也。吾朴系出潘南。潘南先生讳尚衷。丽季右文馆直提学。 本朝追谥文正。生讳訔。佐我 太宗朝。官左议政。勋封锦川府院君。谥平度。历四世至讳绍。事 中宗朝。官止司谏。道学为己卯诸贤所推重。号冶川先生。 赠领议政。谥文康。是于淑人为七世也。高祖讳焕。参癸亥 反正勋。直拜司评。卒官同知中枢府事。号鹤皋。曾祖讳世城。历内翰。官至左副承旨。事 孝显两朝。雅望直节。为时名臣。祖讳泰远。黄州牧使。考讳弼履。通德郎。有醇德贞操。不仕而终。妣恭人全义李氏。益山郡守讳万始之女。兵曹参判潜窝讳命俊之玄孙。庶尹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6H 页
公安东人。领议政退忧堂讳寿兴之孙。安岳郡守讳昌说之第四子。判书吴忠贞公阳谷讳斗寅之外孙。淑人以 肃庙丁亥五月二十日生。生八月而能言。家人异之。李恭人聪明达事物。淑人式克肖似。自幼英爽通敏。多为长者所称许云。十七。归于金公。公幼失吴夫人。淑人以未及事姑。为终身恸。忌日哭之甚哀。事舅安岳公益忠而敬。安岳公亟称曰。是妇也贤。安岳公有所畜二妾。淑人皆善遇之。终始得其欢心。金氏故相国之家。而世业素清寒。庶尹公支子。多兄弟。安岳公殁。无所析箸。至中岁。始占一小屋。旋复鬻之。或夹居于宗家。或寄寓于妇家。较五岁之中。两处各半。淑人在彼在此。无所恶斁。娣姒以睦。兄弟以和。闺门之内。无一间言。通德公及李恭人。常念淑人贫。甘必绝少必分。未尝一日而忘。淑人自以贻父母忧为恨。及二亲殁。哀毁甚。设奠而哭。涕汍于裳。见者感叹其诚孝。淑人有知鉴善料事。吾先人判官公。每遇事之难决。必就而议焉。淑人辄造次挥霍。如竹剖而河决。先人曰。使吾仲姊为男也。则必有以大吾家矣。其事金公。无违而有助。公所未及思量者。淑人乃一言而悟之。公盖多听受焉。家甚贫。然必先寒而授公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6L 页
厚衣。朝夕食案。必有一肉味。其能于转运可见矣。胤源尝覸。淑人日午未饭。诸儿女满前啼号。而淑人不一皱眉。公亦色敷腴笑语。其庶几乎贫而乐者矣。淑人平居接待人。无贵贱一以诚信。故人亦输其诚款。闾巷妇女相识者。闻淑人有疾。则问候不绝。至为纳鸡羹于缸而送之。后庶尹公筮仕。出而为县。淑人手始释升斗。于是自力为纺绩。课婢仆甚勤。随得随聚。晚年乃能成家。置田与宅。公凡三典郡邑。而淑人自月料外。未尝以一毫累公焉。淑人性度渊凝。威仪沉重。言语简默。凡于事为。措施得宜。无艰难急速之态。治家有规法。日使数三女婢。各执所业。不以大声色。而事自然就绪。尤恪于享祀之节。公奉最长房祀。淑人必预畜笾豆之品以待。祭日具馔。必精必洁。尝遭仲女丧未葬。适尊宾夜过。公当设酒馔。家众请设煖寒会。淑人曰。煖寒会华馔也。服中不可设。遂代以他肴。其仓卒守礼又如此。淑人累举多女。生男七岁而殁。以无嗣为忧。乃四十四。忽有子。宜其奇爱之甚。而淑人亦不以爱而夺其教。日夜劝使读书。其子文艺得夙就焉。丁亥孟夏。公忽得疾不起。淑人水浆不入于口。袭敛衣裳之具。无不亲检。至于补空绵絮之属。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7H 页
皆手自精治。一无未尽者。入棺时。出而凭哭。气窒而卒。即四月十五日。去周甲未四十日也。呜呼恸哉。先是。其子在行抱奇疾。又于五月死。是年六月某日。葬庶尹公于平丘先兆下。以淑人同日祔。在行亦以同日葬于其侧。远近闻者。莫不呜咽流涕。一男二女。男即在行。女长适进士沈师存。次适参奉李英祖。在行娶领敦宁府事洪乐性之女。无子。取族人子履祜为后。沈师存继子宏镇。李英祖一女。为徐秉修妻。呜呼。淑人之卒。命耶非命耶。其丧夫子也。与早寡者不同。一弱子尚在。夫以淑人之达识。岂不念护全遗孤之道。而乃遽下从公欤。然公之康强年未六十。宜无卒然之忧。而一夕城崩。冤酷彻天。则其哀恸之极。不觉大哭伤气。乃至于六脉遂绝。是不期于下从而自下从也。噫。竟亦烈矣哉。以是邻里有呈文旌表之议。而金朴两家人守拙。不喜张大。亦恐伤淑人平日谦挹之心。故其事遂已。呜呼。淑人之令德懿范。可传于后世。不容泯没。而其事行。履祜何以知之。沈姊已死。又何徵焉。胤源以仲姑居亲家久。朝夕受诲。视之如诸父。仲姑亦抚爱之甚笃。胤源年晚生男。仲姑闻而大喜。方衰老而手造襁褓衣。祝曰。是大贵者衣也。盖以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7L 页
儿将来奉父母祀者。故如此。亦可见孝心之一端矣。顾胤源尝以粗解文字。猥见称奖。今状仲姑之行者。非胤源而谁。窃欲历叙其尝所睹闻者。而亦恐多致遗漏。使履祜请遗事于沈公师存。沈公成一通而示之。胤源于是略为撮入而撰次为状。以俟立言之君子云。
庶尹金公行状
公姓金氏。讳贞谦。字直甫。安东人。高丽太师宣平之后。五世祖讳克孝。敦宁府都正 赠领议政。高祖讳尚宽。长湍府使 赠左赞成。曾祖讳光赫。同副承旨赠领议政。府使公季子讳光灿。同知中枢府事。出后叔父左议政文正公清阴先生讳尚宪。承旨公无子。同知公之仲子讳寿兴。又出为其后。官领议政。号退忧堂。 赠谥文翼。是公之祖也。考讳昌说。安岳郡守。妣淑人首阳吴氏判书忠贞公阳谷讳斗寅之女。公以 肃宗大王己丑八月三日。生于临陂县衙。即安岳公任所也。先是。退忧公念安岳公独身甚孤弱。祝其蕃衍。所锡孙名。以乾之四德排次。而预拟之。卒满其数。而公居季。故命以贞云。公自幼端重颖敏。安岳公最钟爱之。公甫离乳。大夫人殁。安岳公夜常抱公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8H 页
而宿。取周兴嗣千字文。口授手画。公一耳目。辄能成诵。而移写之。安岳公嫌其夙悟。且怜公稚弱失母。不使课读。以至于八九岁也。公一日挟通鉴而进曰。某儿已读某书。吾独不知书。恐未免为常人。请学焉。安岳公曰。不读史略。何以径学通鉴。对曰。史略已于诸兄受学时傍听之。不忘于心。何必复读。安岳公试抽史略一篇而使读之。通晓无碍。乃授以纲目。传习不怠。文理日进。自是词艺渐就。楷法甚工。虽于篆隶。十五岁前。各臻其妙。安岳公益奇之。凡书札笔翰之役。必使公代之。奉承如流。壬子。丁安岳公忧。哀毁几灭性。忧既吉。公自以孤露。无意求荣。欲废科举。而因伯叔氏恳劝。黾勉赴场屋。而不屑屑于得失也。公生长于相公之家。而世业清寒。未有屋庐。与伯氏安峡公同居。安峡公殁。就妇家寄寓焉。公栖屑困穷。至于灶不烟者数。而心常怡然也。庚午筮仕。除四山监役。盖铨家以退忧相公之祀。久无官享。公虽支孙。可供香火。有是拟而得之。公以为虽末官。当尽其职。禁松甚严。犯者不饶。山直畏服。公所典之山。不童濯焉。辛未。以 懿昭世孙册礼都监监造官劳。升典设别提。旋移广兴仓主簿。又移为汉城府主簿。决讼刚明。律身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8L 页
公正。都民咸称颂之。京兆旧例。有布帛剃髻之属。乱廛捉入。则移给廛人。使发卖纳官。而亦有该色郎及府隶。或以廉价取用之谬规。公在府。剃髻捉入时。公伯仲二女。俱以贫窭。鬻其剃髻。无以更备。闻而请公。公曰。汝辈贸诸市用之可也。士大夫何可乘时而取利乎。终不许。府吏颂之曰。清德前未有也。公自入荫仕。益倦于场屋。或赴或不赴。壬申庭试科。公叔兄有吉梦。劝公赴之。公重违其教。遂强赴得发解。至覆试。升合考。以违格见拔。人皆惜之。公曰。是命也。虽得之。二亲不在。谁为悦乎。因不复就公车也。是岁拜庆山县令。为政廉简公平。吏畏而民怀之。仓库,客舍,乡校,城楼。岁久颓圮。公捐俸重修。不烦民力。而灿然一新。遂手书八分揭额。道伯使星之过者。莫不耸观。称其举职。又叹其才能居数岁。治绩为一道最。道伯将欲褒启。而会以事径递不果。既去而民思之。立碑以颂。乙亥。升拜丹阳郡守。翌年。大饥设赈。夙夜劳心竭力。又自备谷物甚多。民无一死。会道伯新到。有世嫌。弃官而归。有遗爱碑。如庆邑焉。前官有粜籴虚簿。公以为亲友交承之间。宁自当。不可报营。既递归。御史以掩置不报论。徒配安山。丁丑。有赦宥还。辛巳。甄复为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9H 页
汉城府庶尹。其明年。拜通川郡守。居一岁。以独子在家有疾。受由还京。公曰。吾凡为三邑。一不作料利事。一不作要誉事。只以直道而为治。吾心庶其无愧乎。公廉慎。居官不营私田宅。公之淑人。纺绩勤苦。以庇身糊口焉。公之子清秀聪明。文学夙成。公爱之甚。托为父子间知己。不幸得奇疾。公薰心焦忧。因以成病。遂以丁亥四月十二日卒。才敛棺而公之淑人朴氏继殁。又踰月而公之子竟夭。人闻之。莫不流涕。淑人朴氏。籍潘南黄州牧使讳泰远之孙。通德郎讳弼履之女。淑哲敏达。妇德咸备。一男二女。男在行。女长适进士沈师存。次适参奉李英祖。在行娶领敦宁府事洪乐性女。无子。取族人子履祜为后。沈师存继子宏镇。李英祖女为徐秉修妻。公诚孝过人。幼失所恃。常在安岳公侧。未或须臾离也。甫十馀岁。能晨夕视突温冷。亲检爇薪。以增损适宜。朝敛衾枕。暮设褥席。必以其手。不委仆隶。终安岳公之世。如一日焉。其持忧服也。常居几筵傍一小室。寒不处温。暑不处凉。疾病不脱绖带。事伯叔氏如严父。房闼间出入。必起立。虽病时亦然。同居数十年。物无私储。有得必共。后奉叔氏往丹阳衙。叔氏偶得疾。公穷执药饵。至诚扶护。叔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79L 页
氏竟不起。公尽礼治终事。哭泣过度。邑人莫不感叹其友爱。公天资温厚。外和内确。笃于行谊。不喜浮薄。尝曰。人而事亲不能孝。事长不能恭。与朋友不能信。见贫穷不能恤。虽文华富饶。奚为哉。其在庆山也。公庶族侄最所信爱者。为公言曰。邑虽残甚。居之三四岁。顾无一物为私计。使晚得一子。无以为活耶。愿少留意。公笑曰。吾家世清白。以此遗之可矣。何用营生为哉。公少喜韩昌黎文。手自抄写为二卷。朝夕披阅。又善为诗。尝夜步松坛。有吟曰。金藤花落月纷纷。人诵之以为警句。公仁厚善人。而福不侔德。半世坎坷。竟又不保其一子。天理可疑焉。今幸嗣孙能守其家。种学绩文。成就可期。天意其在斯欤。公之淑人。吾仲姑也。公入吾门。甚为吾祖父母所爱。吾父与公。相视如亲兄弟焉。公于胤源。自幼时抚顶而怜之。及余初解。作小诗。颇为指导其格法。公馆于吾家既久。胤源得以周旋起居于一室之内。觌公之德最熟。今履祜以公女婿沈公所述遗事一通。示胤源请为状。胤源义不敢辞。追念畴昔。为之怆然。而谨撰次如右云。
赠司宪府执义金公行状
今 上十二年戊申九月。判书尹公塾。 筵白故县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0H 页
令金公事曰。金某昔为 先世子宫僚。尽臣分。如疾风劲草。 上闻而贤之。其明年。冢宰金公钟秀。请施褒赠之典。 上曰。可。特 赠司宪府执义。因 命录其后。远近闻者。莫不耸动。噫。公之所树立。卓卓乎难矣。不顾一身之祸福。惟知有 国家。守忠秉义。毅然不挠。斯可以见岁寒之志。而人无有敢言之者久。而几乎泯没。至是始大显于世。荣及泉壤。玆岂非屈伸有数而然欤。公之孙有根。录公遗事一通。来示胤源。属为状。胤源尝从公游久。知公最深。义安可辞。遂为之状。公讳履坤。字厚哉。号凤麓。安东之金。以丽太师宣平为始祖。历十数世。不绝冠冕。右议政文忠公讳尚容。丁丑虏乱。殉节于江都。吏曹参判讳光炫。尝以副提学。谏 元宗追崇事。窜三水。于公为六世五世也。高祖讳寿民。县监 赠吏曹参判。以孝 旌闾。曾祖讳盛达。郡守。祖讳时泽。县令。考讳明行。参奉。公以参奉公族弟。 赠吏曹参议。讳纯行之子。出为参奉公之后。参议公与参奉公。俱有学行。见重士友。妣令人全义李氏。 赠吏曹参判讳行徵之女。生母 赠淑夫人咸从鱼氏。 赠领议政讳史衡之女。公以 肃宗壬辰十二月九日生。聪明异凡儿。三渊先生抚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0L 页
其顶曰。长必为华国手。早受生祖茅洲公教训。渐就规绳。从族祖橧巢公信谦学。橧巢公器重之。公少孤多疾病。不屑为功令。而好读书治诗文。以古人事业。自励焉。公事李令人至孝。母子相爱。见者不知不出于其腹。李令人年老患风疾。公左右扶将。昼宵靡懈。丙寅。丁忧。哀毁几灭性。先是。县令公卒于岭外官舍。权葬于珍山。参奉公痛父母千里各葬。谋合窆。不及成。得疾于 陵斋。出居邻寺以殁。临终。谓从学人曰。平生至恨无以释矣。既复犹不瞑。公尝怀至恸。思追成先志。劳心竭力者累年。卜得一山于洪州。迁祖考祖妣墓合葬。次迁考墓。以前后两妣合葬。家无尺寸之资。而一时克襄五葬。此实公诚孝所致也。公为文章。简洁有典则。骎骎乎韩欧二家。其于诗。必以盛唐为主。遇境抒写。天真溢发。与季弟蠢斋公。迭为唱酬。相磨砻淬励。诗益工。江汉黄公景源。见而称之曰。其近体篇完而气俊。始于唐而成于宋。其古诗歌行。近而若远。深而若浅。旁搜侧出。神行其间。不可涯涘绝调也。当求之中国。非东方所有也。公自布衣时。志在经济。以利安生灵为务。自以家世忠贞。身在草茅。爱君不忘。每忧时慷慨歔欷。至于泣下。其心以为使我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1H 页
致身 朝廷。明辛壬忠逆之分。攻时俗调停之说。补衮阙。弹权幸。虽碎首 天陛之下。不悔也。天姿奇伟磊落。尚气节。善议论。每饮酒微醺。欣然辄论古今文章高下。天下事利害得失。人物贤不肖。穷日夜不止。宾朋满座。皆仰其口而已。傲睨俗流。若无足当其意者。与人语。间以诙谐。见人有不正。虽贵势。峻斥不少忌。以是颇见愠于世。然识者快之。与族祖副提学公时粲。心期相合。言无不尽。语及时事。必感愤激昂。屡应举。老犹不止。或问曰。子盍休乎。公曰。吾岂为一第者哉。吾欲行吾所欲为而已。竟落拓不第。 英宗辛巳。除缮工监假监役。不就。壬午四月。除 世子翊卫司侍直。闰五月。 国事罔极。臣民震动。公适在家。闻事急。苍黄驰赴。 宫闱已严。公奋身排入。叩地痛哭。十指皆血。时逆臣麟汉在傍曰。何独乃尔。公不答。随世子后进伏。终不肯离去。 上问为谁。 命窜黑山岛。旋寝。九日乃罢还。公尝以其时事。有非臣子所忍言。遂绝口不言。家人亦莫得知也。尹公塾。以同时立节之人。目见其事。尝啧啧称叹云。丙戌。除童蒙教官。丁亥。遭鱼夫人丧。己丑。阕心制。庚寅。又除童蒙教官。辛卯。除 王孙教傅。癸巳。升掌乐院主簿。甲午。迁平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1L 页
市署令。九月。拜新溪县令。十一月二十八日。忽以疾。卒于任所。春秋六十三。乙未二月。葬于杨州道踰岘里先垄下坤坐之原。有文集二卷。刊行于世。公身不踰中人。而方面丰颐。眼彩射人。神思精通。见识绝伦。其孝根于天性。鱼夫人享年八十。公亦白首。每往省。自外门。先呼母氏。若婴儿然。鱼夫人疾革。公裂指进血。及丧致哀。孺慕终身不衰。恪于奉先。将祭戒婢仆。具馔必洁。时物不荐于庙。不先入口。平居不事家人产业。破屋颓垣。清坐其间。妻子饥饿而不之忧也。家贫无灯烛。每秋夜诵书。与草虫韵折往复。公自以为奇。公既博洽群书。晚又专心于经义。罕出词章。有收敛就实之意。读中庸一千遍。见族父密庵公砥行论人物性同异。与本庵金公钟厚。讲尚书疑义。往复辨难。凡有所思。辄书之为杂识。剔奥旨。发妙谛。往往有诸儒所不及。又作为漫录。论璿玑玉衡。论尧历及回回历。论江湖水道之变。论律吕新书。论天地之度数。日月之迟速。盖多自得云。公与佥枢金公相肃。承旨闵公百顺。相友善。金公澹泊。闵公恬雅。皆莫逆于心。闵公在里中。朝暮合席。所讲论最多。公取而资益。闵公卒。公甚悲之。公卒。公外孙每夜。梦见公与闵公相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2H 页
对古亭。如平昔焉。公尝过启能江居。指而语从孙曰。彼凶人也。必不得令终。汝其识之。又尝论翔云,翼云兄弟曰。虽有文才。为人不吉。翔云必不保其首领。未久言果中。人服其先见之明。公本豪杰非常之士。屈首荫途。未展其抱负。晚始得小县。而不能行三月之政。以少试其才。迍邅困踬。郁郁而终。可谓穷矣。然生而荣。不如死而留名。公于文章节义。兼而有之。两皆足以不朽矣。意者。天之所以与公。实在斯欤。配淑人延日郑氏。圃隐先生讳梦周之后。县监锡之女。端庄和顺。治家勤而敏。公尝称内政之善。后公二十五年卒。祔葬于公墓左。有三女。无子。以公遗命。取从子集淳为嗣。女长适县监赵镇宁。次适正字宋养鼎。次适士人赵荣述。集淳一子有根。三女长适李羲瑞。次适任哲常。次适李载弘。赵镇宁三子。哲永,晰永,吉永。一女适沈鲁岩。宋养鼎继子一徽。一女适金在良。赵荣述继子德逵。内外曾孙。幼未尽录。吾先人与公有戚分。同里居。相得欢甚。余盖自幼时见公。及冠。拜公于三池阁。既而结朱陈之好。情契益笃。仍往来质所为诗文。颇辱公称奖。今述公之状。窃不胜畴昔之感。而余方老且病矣。神荒笔钝。不足以阐扬德懿之万一。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2L 页
是又可惧也已。
近斋集卷之三十
 墓志铭
  
曾祖考牧使府君墓志
曾祖考牧使公讳泰远。字景久。号悔窝。又号松潭。吾朴籍潘南。丽季名儒右文馆直提学追谥文正公讳尚衷。我 朝勋臣锦川府院君左议政平度公讳訔之后。五世祖讳绍。舍人。道学为己卯诸贤所推重。号冶川先生。 赠领议政。谥文康公。高祖讳应川。以德望为 王子师傅。卒官监正 赠左赞成。曾祖讳东民。有学行。荐授参奉。不就。 赠户曹参判。祖讳焕。同知中枢府事。号鹤皋。考讳世城。历内翰。官至左副承旨 赠吏曹参判。妣贞夫人砺山宋氏。京畿监司时吉之女。公以 显庙二年庚子七月十八日生。容貌白皙。自幼颖悟端方。归溪金公佐明。见而器重之。年十一。 显庙为公主择婿。公入拣择。 上试以言语应对。直而当理。 上奇之。问曰。汝方读何书。曰。童蒙先习。 命诵。诵甚善。 上笑而赐赏。因定婚。辛亥。承旨公卒。 上欲待终三年成礼。大臣难之。竟寝。公既早孤。能自刻砺为学。文词日进。及长。出游场屋。屡得隽。声誉蔼蔚。己巳。中进士。时 仁显王后逊位。公与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3H 页
太学诸生。上疏力谏。戊寅。除 徽陵参奉。设隐沟通水道劳。升移禁府都事。时有宋晟等科狱。公考试券。立得其违端。诸堂将启罢易书法。公争之曰。罢此法。则必多后弊。诸堂称其有长虑而从之。庚辰。升六。为宗簿主簿兼校正郎厅。监谱役。寻迁刑曹佐郎。换移司仆主簿。谱役讫。所馀米布。悉还户曹。厅隶。以妆潢馀缎来纳。诃而却之。又以劳。升叙迁禁都。冬。拜富平县监。富本府使。虽降号。初除守宰者。鲜得之。而归于公盖选也。富民俗悍。境中有吾亭一面。地最广。官令不行。公至则割而二之。曰上吾亭。下吾亭。自是令行民便。壬午。为土豪所谋陷。呈递。是岁遭申淑人丧。占一山于富之府内山本无主。将葬。山下居人闵震标素狂悖。欲其山争之。至自缢死。欲因而危公。其子谓公手杀。诬告于台谏。台谏启论公就理。几陷不测。按终无实。事遂已。台谏亦悔谢。甲申春。拜户曹佐郎。旋递拜翊卫司卫率。己丑。拜咸昌县监。听断核而公。民称神明。居六载。邑大治。修馆廨。改仓库。立德通店舍。以便行旅。又造备军器甚多。 朝家将施超赏。公驰书兵相而止之。甲午。升高城郡守。会岁饥多流亡。公捐廪赈贷。劳来不怠。流氓还集。津夫自现。数月之间。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3L 页
户口倍增。忽有正言金相尹。以搜括漏船等语论罢。先是。相尹为其子求婚于公。不许。憾而中之。众议莫不骇异。寻出代。左相金公昌集曰。驳递善治之人。代以无名称者。其可乎。相尹闻而愧服。代者亦不敢赴。高民相率而来。呈备局讼诬。公禁逐之。仍不乐在京。栖遑郊外。丙申秋。吏判李公晚成。首拟公黄州牧使。言曰。向者金相尹之挟私憾劾此人。举世骇愤。吾之此拟。实为某雪耻。公居黄四载。屡经支敕。善区画。不少扰民。客使过如不入境。增筑正方城库四十馀间。扁以金汤府。除露积守直之苦。政既成。作一亭于竹楼北。以公事暇。吟啸其间。亭名太古。盖伤衰俗之浇漓。而欲反之淳厚也。己亥秋大水。村民压没者以百数。公造布衾纸簟如死数。亲往敛埋。又作文祭之。以慰诸魂。后呈病递。将归。记付馀钱至四千馀两。公悉以补民役。民颂惠无穷。立碑思之。辛丑。拜陜川郡守。前官擅用 国谷。虚簿狼藉。公报使善处。诸宿弊悉皆釐正。明年夏。弃归。既发。民遮道。还入官。而因寝疾。竟于是年七月十一日。卒于任所。寿六十三。反葬于杨州祝石岭向巽之原。与申淑人同兆。公孝友根天。自恸早失怙恃。生日欲食素。家人不敢以酒馔进。甫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4H 页
胜冠。取申淑人绣裳宝佩鬻之。备承旨公墓石。又遗宗子以百缗钱。助为墓道役。每在官。送祭物宗家。必献贤而亦不丰于昵。事仲兄都正公如父。与叔兄庶尹公左右湛乐。见贫族。常解衣推食。婚丧过时。必助以成礼。姿禀清秀。志操贞介。发虑详而敏。处事谨而密。自少勤于为学。非疾病。则未尝终日悠泛。兀然端坐。手不释卷。所抄录著述。积成轴帙。虽方从剧仕簿书旁午。而亦不废工课。见者以为其文可及。其勤不可及。为诗文。赡敏雅丽。有遗稿若干卷。藏于家。所交游多一时名胜。如相国赵公泰采,海昌尉吴公泰周,相国徐公宗泰,大提学金公楺。最相善。廉俭自律。仕宦二十馀年。服御器用。萧然如寒士。尝曰。白首荫路。升沉得丧。要皆辱而非荣。恨不能归农田里间。每视官爵为外物。有官则仕。无官则止。要存古人为贫之义而已。间尝罢散久。而一不言复职事。闵文忠公镇远以为此人可进用。以正躁竞之习。其为邑。仁威并行。自黄归。州人士有送之以诗曰。为政清如水。宣威凛若霜。又曰。生未含珠酬厚意。死当结草答深恩。可见德政之服民心也。呜呼。公文学才猷。早负声望。将以致用于世。而不幸迹屈公车。终未展布素蕴。只小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4L 页
试于州郡。知公者无不惜之。配申淑人。系出平山。高丽壮节公崇谦之后。曾祖知敦宁勋封东城君讳景禋。祖讳垓。都正 赠领议政。以领议政忠翼公景禛子。出后东城。考讳汝晰。成川府使 赠左承旨。妣阳川许氏。参判启女。淑人性端庄贞淑。八岁。丁许夫人忧。哀毁如成人。季父大司马公。甚爱之。及归。奉夫家轮祭。务尽诚悫。躬纺绩。夜以继昼。未尝向人言贫。御下宽而有法。闺政肃然。虽乳儿。严不敢嬉戏于前。季父久握兵柄。或有以锦段宝贝来嘱者。则严辞斥却。中岁随夫子在富平县。愈益谨饬。不索官物曰。吾岂累夫子清操哉。淑人生于己亥五月十二日。卒于壬午四月十八日。初葬于富平。以山变迁葬坡州。庚寅。又迁葬于杨之祝石岭。至壬寅合窆。即公墓左也。举二男八女。男长弼履通德郎。次早夭。女奉事李秀茂,奉事李圣兴,士人柳承绪,李显允,慎无疆,县令尹东濂,进士权撝。次早夭。侧出一男一女。男弼丰。女申。通德公一男三女。男师锡判官。即我先考。女牧使李匡会,庶尹金贞谦,士人李显坤。判官二男一女。男长即胤源。次准源县监。女县监金在淳。胤源一男宗舆。准源四男三女。男宗辅主簿,宗庆。二幼。女申光诲,李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5H 页
尧宪武科郡守。季即 绥嫔。今 上命选入宫。外孙多不能录。呜呼。公之墓葬已六十馀年。幽志之埋。尚阙焉。盖以待立言之贤者。而顾今世宿德长老已尽。无可属笔。胤源窃观先辈与近世诸公。多有自述父祖墓道之例。只叙其事行履历而不为铭。铭者赞颂之辞。非子孙所宜私也。故已焉。于是辄敢效其例而为之志。以纳壤中云。
祖考通德郎府君墓志
先祖考通德公。潜德韬光。终老不仕。尝结庐仁王山之下。栽花种树以自娱。每良辰佳节。曳杖逍遥。乌巾白发。交映于苍松翠竹之间。人望之如神仙。性恬淡无所营为。尤不事产业。既老矣。敝褐蔬食。人所不堪。而处之常晏如。人劝之仕。则笑而答曰。富贵其可求乎。求而得之。不如我白须童子。闻者敛容。呜呼。公夙蕴才器。穷而未施。然其介洁自守。不求人知。实无愧于古之独善其身者。君子谓其高风必有闻于后世云。公讳弼履。字礼卿。吾朴东方大姓。系出潘南。潘南先生文正公讳尚衷。官右文馆直提学。以道德节义。显于丽季。入我 朝有讳訔。左议政锦川府院君。谥平度。勋业著在 国乘。五传至讳绍。舍人 赠领议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5L 页
政。谥文康。号冶川。道学为己卯诸贤所推重。公之六世祖也。曾祖讳焕。同知中枢府事。号鹤皋。祖讳世城。左副承旨 赠吏曹参判。考讳泰远。黄州牧使。妣淑人平山申氏。知敦宁府事东城君景禋之曾孙。成川府使 赠左承旨汝皙之女。公以 肃庙十二年乙丑二月十八日生。生而貌丰仪粹。人比之祥麟瑞凤。年八岁。读曾史。至管仲病。齐桓公问谁可相者。皇考牧使公试问开方,易牙,竖刁三人。谁为最恶。公对曰。开方背其亲。为上恶。杀子者次之。自宫又其次也。牧使公大奇之。稍长。聪达异凡。为诗文甚有理致。闵大司成镇远,金大提学楺。咸见而奖许。笔艺尤精遒。近古侪流多推之。公少时。薄游场屋。盖为亲屈。而非其志也。癸未。丁申淑人忧。壬寅。丁牧使公忧。过毁成疾。自是绝意荣涂。遂废举。杜门养痾。不与人过从。虽亲戚故旧。及至贵显。绝不迹其门。凡有来见者。一以病为辞不谢。时赵丰原显命秉西铨。闻公端雅守静。拟四山监役。人称公道。其后赵欲复拟。而未久去铨职不果云。公孝友根天。既孤露。事仲季父如父。爱八姊无间。有庶弟尝抱卧于一衾之中。人谓是古姜肱之行也。遇亲忌。虽病必沐浴。虽老必食素。三日每具馔。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6H 页
必令婢仆澡洁。祭炬烛。必自家造用曰。乞帖则世人多皱眉而应之。安用此物于享祀哉。其严于祭仪。而执守不苟如此。壬申五月二十二日。考终于正寝。春秋六十八。以是年七月十五日。葬于杨州祝石岭先兆侧负壬之原。配全义李氏。郡守万始之女。后公五年卒。祔焉。举一男三女。男师锡判官。即我先考。女牧使李匡会,庶尹金贞谦,士人李显坤。先考二男一女。男长即胤源。次准源县监。女县监金在淳。牧使一男一女。男端亨。女进士洪挺汉。庶尹一男二女。男在行。女进士沈师存,参奉李英祖。士人继子复中。胤源一男宗舆。准源四男三女。男宗辅主簿,宗庆。二幼。女申光诲,李尧宪武科郡守。季即 绥嫔。今 上命选人宫。金在淳一女殁。公天资敦厖。温恭谦逊。其接遇人不饰边幅。未尝尔汝。人亦莫能狎侮之。尝屡随皇考之外邑。静居谨饬。凡官物。虽勺酒寸楮之微。未或擅用。吏属畏服。傍居者亦惮焉。皇考之丧。在陜川任所。岭表千里。无一亲党助其含敛。而公独自尽礼。无所有悔。且官簿之未及收杀者。修正一如皇考遗意。不以哀遑而或有疏漏。其周详谨密如此。呜呼。先君尝录其事行为状。将以待立言者为志碣。而未有遇也。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6L 页
既又谓胤源曰。如使世无卓然可以不朽人者。无宁子孙自作之。胤源窃观当世。亦岂无德与文备者。而非与吾家有雅则难为请。请亦未必得也。于是敢思先君之意。而为公志如此云。
祖妣恭人全义李氏墓志
胤源尝逮事祖考妣。窃观祖妣。治内有法。甚为祖考所宜。虽幼騃。尚能略记。及既省事。见家道成而上下安。然后益知吾祖妣之德之盛风之厚。非近世妇人所能及也。盖其慈而且严。公而有量。不较人之小过。不听人之讦言。接待抚御。咸得其方。故宗族雍睦。子女和乐。婢仆畏爱。而梱以内肃如也。非其德盛风厚。而能如是乎。时惟我祖考杜门守静。布衣以老。家无甔石之资。而祖妣处之怡然。人有忧之者。则祖妣曰。家翁享清福。子姓无夭阏。视世之乾没于得丧欣戚者远矣。吾自乐此耳。其安于贫约。而不慕富贵如此。盖祖妣平日淹贯书史。见识甚高。深明乎乘除与夺之理。故不欲以此而易彼也。玆尤岂非妇人之所难乎。君子称之。其必曰女士矣。祖妣恭人姓李氏。籍全义。丽太师棹之后。清江先生文科北兵使讳济臣之五世孙。高祖讳命俊。兵曹参判。号潜窝。曾祖讳硕根。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7H 页
副司勇。祖讳行教。通德郎。以郡守公善基之子。出为司勇公后。考讳万始。益山郡守。妣清州韩氏。学生讳如川之女。持平必明之孙。祖妣以 肃庙十一年甲子九月八日生。姿禀淑静。仪貌丰端。自幼寡言笑。绝惰容。考郡守公无子。惟一女。甚爱之。且奇其贤曰。汝生何不为男子子也。未笄。善女工。敏达事理。年十七。归于我祖考。祖考讳弼履。通德郎。吾朴系出潘南。祖讳世城。左副承旨 赠吏曹参判。考讳泰远。黄州牧使。祖妣既归。执妇道。敬顺无违则。甫数岁。姑申淑人殁。幼姑满前。家计萧然。祖妣竭力拮据。以养舅祭姑。抚育群女妹。使不冻馁。至于婚嫁。舅牧使公喜曰。是妇也。能使我忘其鳏穷。牧使公性简洁。少许可。祖妣周旋左右。执事代劳。无不如其意。牧使公每比之如痒得搔。牧使公及郡守公。屡典州郡。而自受赐外。言不及贫。惟恐舅父之或知。躬蚕绩以赡其不给。戊戌。郡守公卒。壬寅。牧使公卒。丧皆在远邑。祖妣茹至恨。哀恸没身。辛亥。赴母韩孺人丧于海美县田舍。时值大疠。道路莫通。诸议颇难之。祖妣顾谓人曰。吾家血属。惟我在耳。谁忍尼此行乎。涕随言下。哀动傍人。后遇父母忌。或闻亲家有故。不行祭。则必设馔。望而哭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7L 页
之。盖用侯夫人故事也。其孝诚笃至如此。于内外亲族。必候问以时。或阙焉则至不安于寝。人或嫌其过于先施。则辄呵之曰。何责人之厚而待我之薄乎。尝曰贫富末也。议子女婚。必取寒素。有势宗因人以要则辞焉。平居。常以小学所载马伏波之训。诵而戒子曰。吾女子而尚畏口舌。汝男子其可忽诸。又曰。读书。士夫基本。汝毋敢怠。吾不愿不学而幸占科第也。壬申。遇祖考丧。哭曰吾年迫七旬。愿即随化。而但为一弱子未耳。每见吾父在傍。必改戚容。后吾父得筮仕。以禄为养。则祖妣谓曰。恨不及汝父时。吾诚不乐乎独享矣。丙子六月二十一日。忽寝疾而终。春秋七十三。遂以其八月二十四日。祔葬于杨州祝石岭负壬之原。祖考通德公墓左。为同圹异室也。举一男三女。男师锡判官。即我先考。女牧使李匡会,庶尹金贞谦,士人李显坤。先考二男一女。男长即胤源。次准源县监。女县监金在淳。牧使一男一女。男端亨监役。女进士洪挺汉。庶尹一男二女。男在行。女进士沈师存,参奉李英祖。士人不育。继子复中。胤源一男宗舆。准源四男三女。宗辅主簿,宗庆。二幼。女申光诲,李尧宪武科郡守。季即 绥嫔。今 上命选入宫。呜呼。祖妣性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8H 页
聪明强记。于圣贤言行。历代治乱。 国朝故实及氏族之谱派支流。靡不通晓。然含章自匿。不与外事。知者以为难。胤源幼侍祖妣侧。朝夕承训。盖未及入学。而先闻古史大略。稍长。祖妣尝指胤源而语于先考曰。此儿外疏内明。将来庶有成矣。胤源不肖。蔑裂无所成。以负祖妣之知。惟以拙辞志祖妣墓。为示后之图悲夫。
弟妇孺人原州元氏墓志铭(并序)
吾弟平叔丧其配元孺人。既葬。即为状请余曰。伯氏其志之。余何忍辞。余何忍辞。始孺人之入吾门也。余见其与吾妻居。坐不耦。执介妇之礼。芼蘋藻。调滫瀡。助吾妻为之。而未或少懈。余固心知其贤。及吾弟析居。财甚窘。而视其家。有酱甔菹瓮。供君子饭。必具肉味。余又知其有干办之能。余所知孺人者如此。今见平叔之状。益详焉。孺人性坚静。儿时随伯父苍霞公。至江都任所。巨鲸负舟。舟中诸妇女皆惊怖。独无惧色。长益沉重安详。喜怒不遽。尝昏暮如厕。见鬼头。不少动。深恶巫卜俗忌。斥绝妖婆之往来于家者。性又聪颖。识解超悟。甚为平叔所敬重。尝欲买一宝镜。直四千钱。平叔诵小学冯外郎妻事以讽之。言下即还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8L 页
其镜。无系恋意。呜呼。是皆可书者也。志之焉可已乎。孺人通书史。善真楷。然亦韬而不见。顾专于女工。精巧疾速。往往若神造。终日寂然处屏内。而梱事井井自理。御婢仆以道。使顽悍者。畏其威。感其恩。平叔怀才器。不得志。中岁益困。孺人遂同归于黄骊江上。就其父祖之旧宅以居。课农圃。力蚕绩。使平叔不忧饥寒。而身甘糟糠。敝裳不厌。且语平叔曰。富贵而取祸。不如贫贱而安身。平叔益敬重之。居五年而孺人以劳疾卒。方疾革。少无怛化色。平叔试以悲语。孺人曰。命也。无一语病。浮胀身大。不能衣小衣。衣其长男衣。心自不安。及子妇制寿衣。呼曰。姑舍寿衣。急先制大衣来。制进。遂易之而死。是有得于正终之义也。呜呼。其贤矣。余闻孺人考遗安堂公。有贞操洁行。见称士友。孺人二岁孤。虽不及受严训。其所修之自能合则如彼。玆岂非钟毓之美同于擩染者耶。孺人系出原州。原平府院君左议政讳斗杓五世孙。高祖讳万里。平安道观察使。曾祖讳梦麟。兴平尉。祖讳命龟。牧使赠领议政。遗安公讳景游。通德郎。母海平尹氏。通德郎讳衡东女。领议政斗寿之后。平叔名准源。吾朴潘南大姓。左议政平度公讳訔后。高祖讳世城。左副承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9H 页
旨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泰远。黄州牧使。祖讳弼履通德郎。先君讳师锡。公州牧判官。孺人生于 英庙庚申八月一日。卒于今 上癸卯八月二十九日。是年十一月九日。葬于骊治南亢金坪巽坐新卜之原。六男五女男。宗辅,宗庆。馀幼二夭。女申光诲,李尧宪。一幼二夭。宗辅一女幼。呜呼。吾祖妣李恭人。尝称孺人曰。是妇容德俱备。必大享福禄。祖妣女士有鉴识。其言宜若不爽。而今孺人。生不得封诰。寿不及中身。何哉。然有丈夫子四人在。意者天将昌大其后于无穷也欤。福禄之徵。其在斯矣。余于是敢述祖妣之言。载而为铭。铭曰。
王姑有言。福人哉妇。四斯熊罴。将显厥母。存虽不食。殁也有受。先鉴孔炳。必验诸后。
 志文既成后四年丙午。吾弟准源中生员。今为报恩县监。孺人从夫职。以宜人称。宜人考通德公。用继子义孙推恩。 赠吏曹参判。母尹氏封为贞夫人。长男宗辅。今司饔院主簿。既仕。又中生员。次女婿李尧宪武科为顺川郡守。季女丁未被选。为 绥嫔。宗辅一男一女。皆幼。噫。宜人殁后。有夫之官禄。以为祭祀。子仕女贵。以荣家门。宜人令德之受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89L 页
报。自此其可徵矣夫。
亡妹金氏妇墓志铭(并序)
吾妹淑人朴氏。今尚州牧金君在淳仲宽之前配。吾先君子公州牧判官府君讳师锡之女也。先妣俞淑人。有凤鸟之梦。而妹降焉。生而端惠清明。父母甚爱之。自幼孝顺。事父母无咈。处兄弟无怒。年六七岁。其仁已及于物。见雀雏堕屋檐下。失母而啼。终日悲泣。尝步园林间。误触花。花根拔出。既而自悔。复培土而安之。每得梨栗之属。其大者。辄推与兄弟曰。女儿当然。先君子以其一女且贤。择婿甚谨。一日与仲宽诸父兄游。见仲宽奇其美质。遂以妹归之。妹年十五时。舅姑先已殁。妹以为大戚。事曾王姑,王姑,继姑。虔恭有诚。金氏族大。尊敌以下且数十人。妹处其间。一以和顺。夫党咸爱悦之。以故吾家与金氏邻居。盖累年。终始不闻疵毁之言。仲宽常自悲其孤露。妹亦相对呜咽。燕私之谈。惟劝仲宽勤学饬行立名而已。吾家素贫。妹归时。即无一婢率去者。而妹能身自勤劳。以供夫服。未尝一日舍针丝而自嬉。妹为人谨拙寡欲。声静气柔。与人语。惟恐伤之。亦明善恶之分。深斥非义。视之若浼焉。雅尚俭素。赴里中婚会。衣故衣。与衣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90H 页
锦绣者立。而不以为耻曰。此贫富不同也。夫仲父凤麓公。尝称之曰。是妇也贞介有守。妹既邻嫁。归宁率以旬月至曰。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而吾则无远父母兄弟。是可乐也。忽得疾。沉淹半岁。先妣救视。妹辄嗟吁忍痛曰。吾何贻此忧也。辛巳夏。先妣卒。妹号擗如不欲生。其疾益㞃。竟以壬午六月五日死。即先妣祥后二月也。年二十七。呜呼哀哉。是年八月某日。葬于杨州平丘驿某向之原。举一子一女。皆不育。后某年某月某日。迁葬于广州某里某向之原。吾朴系出潘南。左议政平度公讳訔之后。司谏 赠领议政。文康公冶川先生讳绍。于妹为八世祖也。高祖讳世城。文科左副承旨 赠吏曹参判。曾祖讳泰远。黄州牧使。祖考讳弼履。通德郎。先妣杞溪俞氏。 赠吏曹参判讳受基之女也。仲宽安东人。右议政仙源文忠公讳尚容七世孙。缮工监副正 赠司仆寺正讳时保曾孙。县监 赠吏曹参议讳纯行孙。 赠吏曹参判讳履晋第三子。始胤源哭妹。述其行状。示仲宽仲宽曰。子盍因而志之。余辞而使请于凤麓公。志未及成而凤麓公卒。自是余欲自作。而顾疾病未遑也。今岁丙辰秋。妹周甲适回。时仲宽方典大州。而妹则不与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90L 页
偕享其禄。余益思妹而悲。仍念其埋于土三十馀年。墓尚无志。于是惧妹之懿行遂泯没无传。乃撮其前所为状。泣涕为志。且以铭之。铭曰。
既仁且纯。先妣是肖。克恭而俭。先考之教。归于名门。载播厥馨。胡不受祉。无儿无龄。气清数局。古人所悲。其兄作铭。言非或私。
子妇孺人韩山李氏墓志铭(并序)
吾子宗舆妻孺人李氏。年二十一。不育而死。将死谓其夫曰。吾入君之门四年。受尊舅深爱。不能卒养以报恩德而死。是吾恨也。愿继我为君室者。重厚多福。克昌夫家也。呜呼。其言之悲。而其心之仁可知。已舅哀之甚。垂涕为文。以志其墓。李氏系出韩山。高丽侍中牧隐文靖公穑之后。高祖讳东稷。文科监司 赠吏曹判书。曾祖讳秀俊。郡守 赠吏曹参判。祖讳思礼。通德郎。父士人奎复。以郡守思勖之子。出为通德公后。持平光稷,判书弘渊。即孺人之父本生曾,高祖也。妣杞溪俞氏。通德郎彦集女。正言命咸曾孙。孺人以 英宗大王四十三年丙戌十月十四日生。自幼无痴呆意。早丧母。养于金姑母。金姑母时加华鲜妆服。以习容止。孺人勉从之。而非其好也。父有风痹疾。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91H 页
累岁沉淹。孺人方未笄。已能扶护如成人。昼雨夜雪。独拥药炉。不使婢仆代劳。父病剧。口不能言其痛处。孺人辄皆心喻。即用手按摩。以镇其痛。父往往昏塞。则孺人泣而祷天。请以身代。父疾竟良已。父曰。是女也。能使我续命。其孝感神明矣。及归吾子宗舆。姑已先殁。其入门之初。即主内政。年甫十八。干治甚熟。人称其才敏。供祭祀。涤器具。羞必精而洁。事其舅。虔恭有诚。羹必亲调。衣必亲缝。舅曰。是妇也。能使我忘鳏穷。贤矣哉。舅家甚贫。孺人菜粥不充。而常晏如也。与其夫相对。必饬衣正容。视下言徐。孺人资禀。柔静端洁。又有高识。夫方读书于内。孺人在傍。欣然听之。夫以管宁,华歆挥金事。问曰。二人清高实同。而论者何以识其优劣。孺人曰。管则无心而弃之。华则有意而不取。自然与务外之分也。其慧悟如此。尝自言术人论吾命。不夭则必寡。吾甚忧之。苟其不能偕老也。宁使吾年短而夫子寿。竟得疾。以丙午二月三十日不起。临死无怛化意。是年五月某日。葬于杨州祝石岭先茔侧庚坐原。吾朴籍潘南。左议政平度公訔之后。宗舆父胤源。缮工监假监役。不仕。祖讳师锡。公州牧判官。曾祖讳弼履。通德郎。高祖讳泰远。黄州牧使。五
近斋集卷之三十 第 591L 页
世祖讳世城。文科左副承旨 赠吏曹参判。呜呼孺人。孝于父为贤女。忠于舅为贤妇。敬于夫为贤妻。惜乎其不能有子女而为贤母。以终令誉也。铭曰。
亟称厥孝。其父之言。式表厥懿。其舅之文。父兮舅兮。皆非或私。凡内外族。同口誉之。尔龄之短。尔名则长。抔土其封。耕犁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