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近斋集卷之三
近斋集卷之三 第 x 页
近斋集卷之三
 诗
  
昆崖宿潜庐申老()
客行随暝色。申老有柴门。马渡寒溪水。牛鸣乱树原。通家元旧谊。呼烛共情言。百变感人事。临分愁更繁。
平叔骊江寓庐。叙悲以赠。
尔寓骊江已六霜。鹿车初意忽凄凉。春风莎长孺人墓。秋雨梁颓岳丈堂。新谷无收知鬻土。寒衣未授忆勤桑。不如携幼西归去。兄弟相依汉水阳。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0H 页
清心楼诵凝斋公诗。谨次其韵。
黄骊峡束一江归。画槛临汀风满衣。八薮朝晖苍霭捲。 二陵秋色白云飞。心清方惬玆楼好。诗拙难描胜境稀。更棹小舟寻甓寺。渐知幽僻世间非。
神勒寺
寺多在山里。寺少在江头。具有江山美。神勒最清幽。岩崖松桧被。洲渚鸥鹭浮。渔网悬无数。晒日正素秋。采菌盈木器。井上二僧留。
宿杨花舟中
仰卧众星近。疑宿霄汉边。夜深风露凄。寒冷屡警眠。江流长自喧。鱼龙犹寂然。远鸡应已唱。晓月迟上天。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0L 页
沙工持炬火。照看水入船。
过梨湖有感
清心楼下放舟回。烟树依依梨浦隈。高榭知为耐翁筑。弱冠曾拜聘君来。书声疏牖风鸣竹。诗意寒檐月照梅。三十六年如梦寐。江鱼沙鸟总含哀。
舟中杂咏
遇石舟人喧。挽舟争用力。须臾过险滩。相看皆喜色。
其二
微风行舸缓。捲篷坐亭午。舟子藏绿蓑。三日不逢雨。
次李景心(奎复)除夕韵
何曾着得此宵眠。耿耿孤愁小烛前。已惜三馀虚度日。还惭五十未知天。鸦栖林木留残雪。鸡唱村邻起细烟。且有新诗来桂谷。羡君泥醉忘流年。
新春遣兴
老来自是惯逢新。强解愁颜度此辰。邻友借书宜永日。家儿供酒作阳春。任他分外悠悠事。涤尽胸中扰扰尘。庭树经寒根蒂固。开花应复悦幽人。
平叔寄示梅诗。答之。
窗间一笑发君书。梅癖诗情少日如。浑忘山川远相隔。依然共醉盛开初。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1H 页
其二
看梅尔写忆兄书。兄比梅高愧不如。但喜香随佳句至。心期犹照岁寒初。
次舆儿韵
节序变寒暄。閒中愁更繁。年衰仍寡友。身病便忘樽。窗日晴生影。檐云湿有痕。时因课儿业。还似旧书温。
寒食后二日。自杨州先墓归过震崖锦城尉亭子。小憩。
吾宗都尉有楼亭。妆点林间云锁扃。花竹主人时不在。松楸归客暂来停。春风草色围方沼。斜日禽声集广庭。遥识幽燕行役苦。车中应梦故山青。
闻汝成解官读易。喜而赋赠。
晚境工夫读易宜。无官正好得閒时。须将理数勤推究。莫以文章拟系辞。
大雪
酿成三日结云阴。散下须臾丈许深。舞蝶争来纷万点。飞禽不动寂千林。诗垣白素无新语。书室清虚有古心。今夜雷从何处动。微阳一脉尚堪寻。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1L 页
崇祯三乙巳秋。尤庵先生院宇建于 宁陵之旁。 上赐号大老祠。亲制文遣礼官致祭。甚盛举也。远近诸君子用先生志感诗韵咏歌其事。愚闻而喜耸。遂和之。
祠邻 仙寝恍陪追。天上风云无尽时。滚滚长江朝海意。沉沉微月堕弓悲。废兴屋阅阴阳变。祭祀蘋含雨露滋。吕叟想来文考见。 圣心益仰揭扁辞。
其二
閟宫庭配礼行追。院立 陵旁又待时。从古君臣稀有此。至今豪杰孰无悲。貂裘蓟雪心空壮。麟笔王春泪尚滋。山岳像高神宛在。 天香遥带侑觞辞。
其三
河翁恸哭每年追。五月还如七月时。鱼水终归同一体。麟经犹见述馀悲。金戈日暮雄图远。老柏霜寒积泪滋。祠与华阳名并耀。从今半世息诐辞。
平叔在工曹。直中敬次先人直庐示同僚韵。余遂抆泪和之。
官清水部是閒司。先子尝云我仕宜。莲沼鱼游春雨细。柳阶禽语午阴迟。仲男持被还今日。僚友投壶宛昔时。书里已知看石感。尘箱拭泪送遗诗。(前日舍弟书有草制石之感故云)
喜雨(三十韵)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2H 页
四月之雩罕有焉。 王思 二圣式遵先。种秧节早今犹昔。悯旱心焦后似前。既祷又酬三日内。暂收旋降四郊边。侍臣方识 天颜喜。上帝应监 圣意虔。休咎庶徵稽禹范。艰难穑事诵豳篇。养民仁政元年自。重本徽规 列圣传。忧国未遑安锦玉。畏天常若惕冰渊。古来灾有流行者。近岁民多岌嶪然。八路赈饥仍绣察。 九重蠲税屡纶宣。去冬三白无丰瑞。今夏群黎惜雨愆。麦损西风村妇泣。禾枯南亩野夫怜。庚呼连岁嗟何活。 丙枕深宵苦未眠。诛魃宜凭扬霹雳。焚尪何似走山川。肇炎定识农时急。祇祀惟祈雨泽遄。近密骏奔冠服洁。明神载举璧圭圆。降膏是日何桴鼓。报惠明晨更豆笾。恻怛祭文 云汉色。感通妙理鬼神权。纵看测器深三寸。尚欠耕犁洽万田。何幸云随风伯力。翻成月入毕星躔。舞来商鸟初舒翼。起得潭龙不用鞭。夜听如酥庭砌润。朝看似溜屋檐悬。向荣已动千山木。生色遥添万户烟。何但来牟饶夏食。且应稻黍熟秋天。 圣心对越诚应格。神惠均周理不偏。野外竞欢纷蹈足。市中相贺几摩肩。亭名二字苏公乐。诗慰三农魏相贤。井溢何劳垂汲绠。滩深亦不碍漕船。民生休戚元关系。天道灾祥互斡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2L 页
旋。田缶欲成含哺曲。宫琴已抚阜财弦。小臣亦与农人悦。聊把新诗颂有年。
园林
吾诗废复作。新屋有园林。庭结甘梨实。墙垂侧柏阴。已超泥滓陋。(自泥谷。移来故云。)如坐皎霞深。(皎霞。亭名。三清旧居。)昨夜清霜落。萧然一气森。
悼金义兴成之(晚根)
词翰才高蔚妙誉。经疑剖析服襕裾。如何掌诰金銮手。只作南行一注书。
其二
贤父乘轺位亚卿。名门子弟玉冰清。五伦歌曲元先法。小学书中更课程。
其三
北里宗人举有云。成之内行足芳芬。自从永诀严颜后。伯父堂前服事勤。
其四
仕宦唯忧学未专。每当持被裹青编。闹如地部犹能读。深夜灯光坐兀然。
其五
义兴太守动双旌。我有长文为送行。已识仁心优字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3H 页
牧。南风侧耳想治声。
其六
萧萧一屋负西门。中岁无官静自存。独抱旧书稀出入。有时骑马过余言。
其七
西日萱堂惨泪颜。一时兄弟葬青山。路人闻此犹肠折。况复平生托契间。
其八
生相怜爱死还捐。我病犹迟哭几筵。惟有寸心灵可谅。生刍何必置棺前。
病馀西邻对话
病客出门聊试脚。主人开户正怡颜。卜邻几月今初至。对榻斜阳未欲还。池着莲根藏活水。窗留菊色纳寒山。且思从此频来往。却恐吾兄宦未閒。
示从子主簿宗辅
痴儿未了虑。童子备官羞。地处应殊别。 天恩又渥优。顾名宜国辅。输悃讵身谋。谨拙传家法。无贻老父忧。
其二
功勋平度大。道学冶川深。世袭灵芝馥。家留乔木阴。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3L 页
能无坠诗礼。方是贵缨簪。有录名崇孝。须渠日诵吟。
其三
寒门持本色。戚畹惧新荣。险路身难涉。浇风谤易生。应无颜而广。且莫口唇轻。厨院宵持被。携书对烛明。
送仲宽出宰安义县
嗟子功名晚。霜髭始佩铜。荫途才是屈。俗吏志非同。家守仙源训。官思一蠹风。为治先务在。弦诵满乡中。
送汝成赴富平府
吾祖桐乡即此州。凭君为问旧碑留。遗氓应诵当时迹。采入须将邑志修。
见金汝居(宅淳)内外旌闾诗轴有感。遂题。
孝儿仍烈妇。照耀两丹门。宛尔枫溪宅。美哉仙老孙。渊冰耿馀志。珩瑀翳芳魂。昭代风声树。衰爷泣 圣恩。(汝居自号临渊子。故第二联云。)
冬夜步月
孟冬寒尚浅。明月好堪看。有病还扶杖。无眠独倚栏。烟收静楼阁。木落瘦峰峦。移步东庭立。园开喜地宽。
上元夜。与平叔。步出水阁桥。徘徊玩月。仍至骆谷。呼烛对话。
老病吾犹被兴牵。出门聊踏水桥边。弟兄同步看新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4H 页
月。朋友相随忆旧年。列肆酒旗迷远陌。谁家歌曲响寒天。南山秉烛仍盘果。且话清诗欲不眠。
送平叔出宰报恩县
尔官为太守。书生黄绶荣。县有五斗米。不及养亲但养兄。兄曰。嗟余季与尔泣风树。官家香烛送助祭。双旌乞暇上坟墓。 国恩已云厚。私情亦粗伸。弟曰。兄教我何以治吾民。先人为吏仁且清。尔亦前日训戒闻。兄今送汝无他语。勉尔夙夜无忝报 君恩。
将往报恩出郭有吟
游人催去马。带雨出城门。山雾向晴意。江沙落涨痕。扫堂知弟待。看屋有儿存。正觉身超脱。秋天兴自繁。
青川拜尤庵先生墓有感
曾向苏堤拜旧祠。七分图画觌容仪。今来遗墓宁无感。自是高山倍有思。寒冽风泉仓下水。昭回云汉阁中碑。后生若忘紫阳学。九地冥呵岂敢辞。
过福泉寺登东台
我到三山数日才。俗离游兴一筇催。云边翠岫僧留待。霜后丹枫客趁来。行处无非濯缨水。坐时还是振衣台。久因疾病全休饮。胜地盘桓更进杯。
自上还庵向金刚窟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4L 页
径转林逾密。斜晖在叶间。游人深处到。樵子几时还。霞气通仙宅。云根作佛颜。金刚名此窟。吾似入蓬山。
法住寺
定信吾离俗。飘然入此山。人行红叶里。禽语白云间。名刹元来大。高僧自在閒。林泉无尽兴。三日不知还。
寺僧宗训。出示吾从子宗庆今夏来游时所赠诗。令我解颜。遂次其韵。以为山中胜事。
醉下高峰宿梵家。山僧对话月光斜。香蔬甘果情宜报。欲赠新诗渍墨花。
水晶峰
俗离逦迤四十里。地介湖岭擅其美。山势东自主屹来。合沓跳舞如龙起。文庄之峰既巉绝。复有水晶峰高峙。客到古寺听午钟。策杖扶上老僧从。一山面目斯总括。横看侧看多态容。瘦骨削立如碧玉。秀色插出如芙蓉。仰视天王特雄拔。尊严气象群峦宗。下有巢鹤飞千仞。云翻羽盖祥彩彤。我来正值秋旻晴。四顾虚旷心目清。霜枫被壁烂如绣。斜日照之图画成。忽惊飞雨驱风力。洞壑阴沉万松黑。非是山灵与客戏。定教奇变阅顷刻。更指龟岩蟠作台。石头断痕封苍苔。中原术士曾来见。压胜要遏东输财。玆说诡怪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5H 页
不足信。聊为古迹眼一开。
山行记所见
红叶如踯躅。黄菊如辛夷。不知秋色晚。却疑暮春时。
其二
山中五色雉。群飞舒长翼。林木深以密。鹰师猎不得。
文庄台
文庄积危石。崱屴万仞崇。前视叠磨硙。后望竦佛躬。飞泉悬三派。各极造化功。浮埃迥以绝。别若开鸿濛。僧言陟其巅。骋眺势最雄。伽倻与鸟岭。隐约横苍穹。晴日捲云霭。眼界廓四通。闻来已可欣。踊跃群儿童。群儿争攀上。缘壁猿猱同。匍匐眩莫视。懔慄如坠空。俄顷旋复降。喧传几飘风。老夫魂益弱。逡巡坐岩中。步恐芒鞋滑。行愁木梯穷。举头转茫然。长啸徙倚枫。平临得龙华。野色连林丛。正堪赏蕴藉。何必凌穹窿。搜奇固愿欲。蹈危自忧忡。傍人休笑㥘。战兢本我工。隋珠用弹雀。儿曹皆愚蒙。登华发太息。尚忆昌黎公。
谒象贤书院。临观长川有吟。
苍石平铺下有川。川长遥与马江连。祠门礼讫临流坐。沂水风光忆五贤。
闻寺钟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5L 页
午日钟鸣古寺门。听来吾有警心存。一声未断先驰去。尚忆同安晦父言。
濯谷访金奉事士达(相进)。竟日相晤。归后用卢苏斋呈成大谷韵。奉寄。
报客奴如鹤。君归林子庐。濯心流水净。随意白云舒。重隐祠官后。长谈渼老馀。平生倾盖愿。吾欲讲图书。
读冲庵集。感愤有作。
嗟余小子冶川孙。己卯诸贤仰益尊。谁是当时锦山守。却令冲老死衔冤。
留别平叔。书赠七绝。略示勉意。
知君已自有刚明。且拓规模稍就平。听讼不如能化俗。须思成赵二先生。
别宗庆书赠(二绝)
衙中子弟处身难。政事公门岂敢干。东阁晨昏陪奉暇。只堪深坐抱书看。
其二
尔身修饬未宜轻。先训吾家有法程。同居二弟皆冲藐。趋步惟应视乃兄。
入华阳洞
苍岩白石洞天开。水势逶迤九曲回。最恨吾生百年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6H 页
晚。未随杖屦此中来。
谒华阳书院
武夷之山有九曲。华阳之洞有九曲。天生两贤任斯道。地亦一般藏高躅。既仁且智宋夫子。所乐高山与流水。流水曲曲清而幽。杖屦閒憩苍松倚。逝者如斯盈科进。深悟孔孟所观理。岩栖斋中讲席开。弟子执经甡甡来。往事至今章甫嗟。斯文振作何盛哉。先生道高世不舍。只留烟霞锁岩野。先生志大在复雪。功成欲返丘园卧。呜呼此计竟杳茫。 宁陵松柏暮云荒。凤逝麟亡剧可悲。楚山霜气何凄凉。古洞山水魂应乐。院宇翼然临泉壑。心法寒潭悬秋月。形像素壁留乔岳。我来拱立庭阶东。百年益仰门墙崇。 天子遗庙在咫尺。春享秋祀一体同。且巡斋舍聊徘徊。愿抱麟经读其中。
万东祠
国有 大报坛。州有 万东祠。 君臣同一心。百世永有辞。 二帝宗庙墟。芬苾乃在斯。 皇恩不可忘。吾东祭祀宜。使臣得 御笔。奉归左海湄。刻崖老僧护。揭虔合凭玆。先生久有志。弟子追成之。丹青饰庙貌。簠簋具礼仪。门前有流水。尚含朝宗思。荐用 大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6L 页
明稻。玆事亦云奇。楚昭祭茅屋。舜祠在九疑。此义本皎然。彼哉或不知。煌煌三大字。猗欤我 王为。
焕章庵
名寺自无数。吾独爱斯庵。崖镌 皇帝笔。云阁耀青巉。僧示尊周录。往事颇能谈。缁徒尚如许。大义众所咸。遗管香不沬。摩挲泪自含。煌煌克复训。一句诵再三。携僧步涧壑。遐眺倚松楠。前对洛阳山。俯临金沙潭。所重在春秋。何须评林岩。
题华阳九曲
  擎天壁
清泉流自缓。苍壁撑天起。岩岩千仞像。怀我宋夫子。
  云影潭
澄潭明似镜。云影共天光。活水观心妙。知自朱紫阳。
  泣弓岩
鼎湖弓堕日。痛哭每登临。泉声带馀咽。过客亦悲吟。
  金沙潭
沙明石逾白。空潭本自清。正须洗我心。岂但濯我缨。
  凌云台
萧森松桧里。翠壁上干云。白石何齿齿。流水何沄沄。
  卧龙岩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7H 页
洼坎旱不渴。尚疑龙蜿蜒。僧指石罅裂。云是蟠处穿。
  瞻星台
穹石倚青天。攀登星可扪。有时轻风至。吹水蹙成纹。
  鹤巢台
清唳如可闻。羽衣栖高岩。松杉落影处。水色碧于蓝。
  巴串
入洞多奇石。到此大盘陀。澄溪巴字回。宛若江之巴。
遂翁草堂
当日从师地。惟馀一草堂。黄江真像返。(影帧曾奉于草堂。今已还奉于黄江。)是处旧书藏。流水 皇祠下。寒松院宇傍。曾闻传直字。大义阐逾光。
戊申季秋。过清州。忆前戊申春兵乱事。愤而作诗。
儿时闻长老。乱离说戊申。崔相夜告变。鼎沸都中民。门庭生巨寇。忧甚南北尘。自幸我生晚。兵革见未亲。今过清州境。岁甲适复臻。清州乱所始。却忆变起辰。湖西作巢窟。一道附逆麟。啸聚安城场。习阵素沙垠。欲言已竖发。追思愈伤神。上党几里许。驻马问行人。指点如可睹。云山连碧旻。往事重扼腕。百雉空嶙峋。丧车潜载兵。德溥开门闉。堂堂李将军。骂贼同杲巡。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7L 页
南公信凛烈。洪公尤绝伦。痛彼投降辈。凶魁罪与均。朋党吁可畏。叛君竟陷身。 英庙奋圣武。元帅凯歌陈。于今六十年。八域囿陶匀。龙蛇化赤子。益仰 两朝仁。 当宁兴感思。 先朝多勋臣。哀 赠复宣谥。赐祭垂褒纶。子孙被召见。拜谢环 北宸。记功纡异数。瞻聆耸衿绅。居安不忘危。 圣心常惕寅。莫道岁运恶。吉凶元相循。行旅安道路。咏歌太平春。
洪武歌
洪惟 皇帝明太祖。洪武戊申临九宇。如今又见戊申回。令人却忆时 洪武。铁木腥尘长夜后。文物赫赫如亭午。 大明国号天下尊。诸侯悉来朝中土。宫殿新成不丹青。壁上衍义昭日星。玆事足见垂宏谟。朱氏宝祚将千龄。如何甫及二百年。礼乐尽化为臊膻。万寿山上金灯明。山鬼夜导 帝驾前。我东旧蒙视内服。 皇恩再造河无极。志士羞称顺治号。遗民泣抱 崇祯历。每年三月 大报坛。祭祀 天王走百官。况逢此岁意如何。风泉一吟增感叹。我 后尊周 先志遵。孟春祇谒礼更新。 纶音字字怀 天朝。 天朝陪臣泪盈巾。黄河再澄岂无期。玄机阳复理可推。愿见中国真帝出。文明复如 洪武时。
送汝成之任清州
有地莫如华阳谷。为官当作清州牧。华阳泉石非徒好。可爱先贤所尝卜。 大明乾坤辟一壑。 圣帝御笔镌岩腹。逶迤水势万折东。翼翼 皇庙依林麓。不知腥尘满中原。惟见日月照九曲。去年十月吾游此。禅窗坐阅尊周录。慈翁长篇入我眼。令我盥水三回读。翁曾抠衣大老门。麟经微旨讲素熟。君是曾孙守玆土。定到庵中感旧躅。泪如冽泉续遗诗。分付山僧藏古簏。 天子祭田议增置。且思捐俸葺庙屋。贤侯此政知先务。庶扶大义励颓俗。
哀金元执(履重○七章)
嗟嗟元执。有赫其门。仙源之后。水北之孙。
嗟嗟元执。允矣雅士。既敦其行。才亦孔美。
嗟嗟元执。五日其饥。弗荣而显。终于布衣。
嗟嗟元执。密翁从子。贤而固穷。乃叔是似。
嗟嗟元执。俞兄之甥。我初觏子。眉如舅清。
嗟嗟元执。吾妇族侄。匪直姻好。情以友密。
嗟嗟元执。葬于露梁。我病莫送。涕泪滂滂。
戚叔俞公(彦锑)
大阮文骚逼屈原。名家才子季随昆。连题雁塔兄先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8L 页
逝。屡试牛刀弟独存。可惜刘公终下第。如何于氏未高门。我于二叔童年熟。再写哀词老泪痕。
金应教(履镛)
真心慕古善哦诗。渊老曾孙杰出奇。石室诵书江水冻。抱山庐墓柏风悲。忠良正是科名好。经济无如宦业卑。药谱平生曾惯阅。沉痾何不自为医。
悼李止卿(定载)
昔哭吴士执。今哭李止卿。斯文日衰替。踽踽伤馀生。
其二
威仪饬无惰。论说剖入微。潜心成大业。吾谓子庶几。
其三
兰袭未云久。芝焚良可歔。寥落沙川门。无人传绪馀。
其四
但闻君枕块。不知君已死。初为吊君来。却吊君之子。
闻平叔赴西原习操。作此以寄。
知君曾未六韬窥。强赴西原习操期。节度使前军礼见。书生忽作一褊裨。
其二
十月霜寒鼓角声。貔貅十万拥重营。时平未忘绸缪策。戡乱馀忧上党城。
平叔在报恩任所。正朝谒圣庙行焚香礼。有一诗寄示于余。其诗以为今年即夫子降生之岁将见圣人复出于吾东。盖 邦庆颙望之时用寓善祷也。余读而喜焉。遂次之。
宫墙数仞望巍然。清晓焚香步折旋。须看五星东海照。圣人应复降今年。
送外弟李士长(端亨)出宰咸悦县
迁 园将作劳。 恩典迥超常。直不由词讼。何曾试讲章。双凫辞 北阙。五马向南方。清白承家操。殚心答 圣王。
岁庚戌六月十八日。 元子诞生。臣民蹈舞。谨书此以见欢忭之忱。
庙虹宫霱瑞辉凝。天与 元良众贺腾。鲁女昔闻忧漆室。唐尧今见降丹陵。管弦喜气通衢匝。金玉荣光寿域登。自幸贱臣诗有验。五星庚戌祝先曾。(今春。贱臣次家弟正朝谒圣庙诗有圣人降今年之语。)
其二
万姓齐欢集 阙门。吾东六月诞 神孙。呱啼 嫔室天人降。抱入 妃宫 圣嗣尊。少海前星民且睹。泰山磐石 国长存。本支百世周家事。自此螽斯渐
近斋集卷之三 第 59L 页
茂繁。
宗庆中庚戌庆科司马。奇喜自别。遂书一律以与之。
喜尔能参此榜中。今科不与凡科同。名呼 禁苑身攀日。乐下匀天响转风。五载折莲三父子。二更梦马一儿童。佳辰志庆那无饮。月白花黄岁又丰。
平叔久直 禁中。有怀书示。
三山皂盖梦还疑。锁直蓬莱今几时。频候 尺衣浑喜色。常持公服自端仪。荫途身似登科贵。戚里心如食藿卑。报 国夙宵惟尽分。离家旬月敢言私。
病中拨闷
病卧三春度。庭前已绿阴。有书还阖眼。无事却澄心。狵睡门逾静。莺啼洞更深。炉烟茶午熟。何用酒杯斟。
读宋子大全
朝读朱子文。暮读宋子文。江汉与秋阳。痛快同十分。
其二
地负而海涵。前后有二老。苟欲尊其书。莫如行其道。
送族侄士受(宗福)出宰麟蹄县。追成赆章却寄。
风流真不俗。雪岳未应轻。石乳民将告。丹砂县可成。花筹临甲岁。竹叶泛官觥。我愧三渊叟。名区负一生。
悼金奉事永叔(履脩)
昔我往溪室。讲道拜密翁。翁有长男贤。诗礼承父风。我留宿村家。联枕一灯红。深宵听长话。多入理窟中。擩染固其然。妙识自明通。玉树爱清仪。金兰托深衷。翁亡吾辈恸。典刑幸不空。渊源勉盛业。丽泽资陋工。早知君家贫。箪瓢两世穷。荫宦藉名祖。斗禄祭先公。稚恭书报我。昭昭信苍穹。苍穹竟杳茫。纯明泽未蒙。母子相继逝。行路亦伤恫。先藁委尘箱。收拾尚未终。君应含至恨。朋友涕盈瞳。吾老独抱经。讨论谁与同。
岁壬子灯夕前一日。即汝成周甲之辰也。谨呈诗祝贺。
玉流洞里旧儿童。紫阁峰前今老翁。竹马故人题贺语。喜君花甲尚颜红。
其二
奇气雄词总不衰。为君遥占百年期。若教病我延顽齿。黄发鸠筇日日随。
喜雨
忧旱农家已月馀。今朝甘雨下犁锄。风声习习真先验。云气冥冥竟不虚。遥识田中麦苗润。近看庭畔菜花舒。老夫含哺无他愿。稌黍秋来祝满车。
金进士(履文)
操心自可药沉痾。早岁家庭袭训多。口里低声如处子。笔端疑义若长河。高才未展惟莲榜。大业难穷便薤歌。闻道箧中藏礼说。能无遗恨卒编摩。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0L 页
金毅仲(履弘)
世德君家歌五伦。密翁之侄又端人。茅容敛膝真为学。原宪终身只是贫。平日贞应争铁石。中年化忽若泡尘。妻亡一月还同葬。晓发輀车咽四邻。
其二
俞兄宅里两甥儿。昔我曾看髧发时。挥笔各能窥妙法。读书唯欲解微辞。深期尺璧双扬彩。那意荆花再坠枝。姻戚交情今里巷。渭阳相对涕同垂。
重阳
重阳无风雨。天气清而温。少年争登高。老我独掩门。庭畔数丛菊。萧条晚更存。赖汝作佳辰。何必千朵繁。愁中亦有乐。多病强把樽。今夜那无咏。凉月又入轩。
九日。平叔在 禁直。有怀寄诗。
少日红萸满插头。老来黄菊却生愁。年光流转元常理。且把芳樽度暮秋。
送金正甫(方行)出按海西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1H 页
儒雅清名国子师。威风亦足镇西维。甘棠布政承家法。应似先公锦水时。
海西伯金正甫挽
公行西重首阳山。乍捲襜帷民识颜。牙纛忽成旌翣返。满途歌哭数旬间。
其二
苕老清名一代完。馀风池上凤毛丹。从来厚德难高位。两世俱为二品官。
其三
南郡分忧对簿书。桑麻湖外映田庐。只因恋 阙来京国。自是荣途意本疏。
其四
文雅端严负重名。清晨太学坐先生。欧公正欲兴多士。二载迁官志未成。
其五
我昔交公自弱冠。通家姻好两相欢。升沉末路虽稀迹。也有心期到岁寒。
九日。汝成以书招余。要与登高继古人之躅。余奇其老兴犹在。强病扶策而从之。夕阳眺望盘桓。藉草坐话。饮一杯而归。吾辈晚年胜事。无过于此。聊以识之。
故人一札唤相将。病我犹能陟彼冈。赏菊聊为前辈饮。插萸难学少年狂。林丘萧瑟深秋气。楼阁分明夕照光。衰齿居然俱六十。不知看得几重阳。
望月寺
松林怕虎迹。樵径喜人声。古寺终应到。幽筇且缓行。登高浮世小。凌险此身轻。老释稀看客。相逢却复惊。
寺楼看晓月
清光高处占。望月寺为名。露濯三秋净。云披五夜明。诗篇孤客咏。梵偈老僧声。且待曦初上。吾思向院行。
谒道峰书院
祠门松桧水声边。下马来趋意肃然。院奉两贤真得地。峰高万丈正参天。凤仪舜世心思挽。麟笔王春法有传。半日徘徊难寓慕。抱经吾欲住多年。
道峰。敬次尤庵先生韵。
翼翼堂高仰继开。泉流曲曲抱岩回。躬瞻遗躅如攀诲。岂为閒游漫往来。
暮春与金浦使君汝成。登南麓。李仁叟(宜耆)亦来会。
可耐寥寥度数旬。登高聊与赏馀春。正怜幽鸟如吾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2H 页
友。且惜残花似老人。话入楼台今古事。眼穷城市往来尘。莫辞杯酒频相劝。明日金陵别意新。
岁甲寅端午。即余之回甲也。李景心先期送诗作贺。余感其意而答之。
平生心事却差池。镜里频惊已皓眉。星转桑弧初设岁。节回菖叶始抽时。感君佳句勤相贺。愧我疏才谬见推。自是蓼莪悲恸切。称觞岂肯许家儿。
季秋至祝石岭省墓
儿今六十一。来扫拜坟前。久抱终天恸。重回堕地年。端阳唯谒庙。是日不张筵。霜露秋成月。松楸泪似泉。
题庆阳楼
官居占地地钟灵。背置奇峰似帽形。更指高楼含物色。忽看斜日照丹青。野云淡淡来虚牖。池柳垂垂拂广庭。雪岳清风移到此。弦歌新邑且应听。
朝登断发岭。望见金刚。雾羃万二千峰不可辨。
泠然风洒面。振衣立高冈。雾中万峰隐。不辨但微茫。迟回待呈露。且坐进一觞。题诗报岳灵。为我吐山光。虽非断发人。同是意清狂。
入山
丹枫千树复万树。我行悠悠水石间。不知天中白云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2L 页
起。却疑山上更有山。
到长安寺
叠壁层岩送我行。嵯峨乱石马前生。湿衣不尽唯云气。吹耳无停是水声。一洞幽森松作列。三峰灵秀佛为名。居僧誇我楼台好。金碧煌煌照眼明。
秋雨竟夕。投宿表训寺。
白华午憩听流泉。表训归来已暮天。一洞烟霞僧入定。万山风雨客留眠。钟音寂默心俱静。灯影圆明性与全。深夜欲呼云衲语。魁奇谁似太颠贤。
正阳寺
金刚秀色擅三韩。万二千峰白玉寒。淑气涌应通帝座。奇形造是役灵官。海东敢道开邦小。天下方知为岳难。自愧老来无健句。名区恨不少时观。
歇惺楼
枫林雨洗净无埃。独上高楼眼正开。翠发争妍皆骨立。白头如揖众香来。初含朝日晶光烂。新阅秋霜气象嵬。天逸台前更何似。游筇移去且徘徊。
天逸台
天逸台前一举眸。玲珑银色万峰稠。只堪坐识毗卢面。何必崎岖陟上头。
宿摩诃衍
庵小逾清绝。香城在背高。冥栖有孤释。幽讨待吾曹。崖气长为雾。松声自作涛。疏灯归梦懒。良笑世人劳。
万瀑洞
洞口斜阳瀑布明。游人策杖与僧行。山中云雾多仙气。水上枫杉稀鸟声。石老惊看杨氏笔。川长欲较朴渊名。奔流百道何时尽。前去澄潭八曲成。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3H 页
万瀑洞。谨次农岩先生韵。
入洞路转幽。水复山又重。宿雨涨绿溪。斜日稠赤枫。大风助瀑怒。震撼万壑中。欲知源发处。迥自毗卢峰。纷飞千尺雪。凛慄四时冬。澄潭或演漾。蘸影倒杉松。我兴殊未已。秋气肃昊穹。仰视香炉屹。大小抽芙蓉。何林有巢鹤。何渊有蛰龙。高咏屡移步。涧西复涧东。
摩诃衍。朝起见岳色有吟。
自爱朝晖步涧阿。清秋攀桂起高歌。仆夫不识香城色。报道前宵雪下多。
山中。谨次三渊先生正阳寺韵。
洞府昭明境若空。琮琤流水尽清风。眼寒白雪生千岫。心醉红霞立万枫。鹤羽孤栖云在下。鸾笙遥起月悬东。渊翁诗句方能写。谦老丹青可与同。
榆店寺
石塔禅教妄。琳宫佛力奢。祇园多宝树。法界有莲花。吾道难防寇。愚氓易弃家。名蓝诗料足。还是助浮华。
高城赠主人使君洪伯能(乐舜)
客到官窗霁旭初。主人樽酒有嘉鱼。渼陂一别寒星散。沧海相逢白发疏。兴入灵岑新物色。话传函席旧诗书。恨君卧病同舟失。三日湖边意悄如。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3L 页
至高城郡述怀
曾祖为官此郡临。居然八十一光阴。苍茫古迹有谁识。磨灭遗碑无处寻。仙浦早闻王父语。海山今入小孙吟。也知物色应依旧。往事偏多感慨心。
海山亭观日出
颇怪沧溟出日迟。寒风危槛立移时。光涵万顷应经浴。影闪千山始欲窥。龙自天门红烛吐。蜃从何处碧霞吹。扶升一轴明寰宇。桑树功高也亦知。
海山亭。谨次尤庵先生板上韵。
长流日夜自无心。大海真源不可寻。好是亭中留远客。还从天际送飞禽。七星峰列丹霞积。两壁龟趺翠树深。尤老诗篇应第一。今来小子敢攀吟。
海金刚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4H 页
皆骨经来面势张。海中亦自有金刚。千岩插地多奇诡。一水连天极杳茫。不必乘舟方睹景。正须登岸足望洋。莫因风厉催归去。摇荡空明又夕阳。
近斋集卷之三
 诗
  
三日浦
难忘三日浦。山水共清妍。窈窕云为界。空明镜有天。永郎眠处石。太乙泛来船。更指登亭客。相望尽是仙。
四仙亭
高亭出世间。缥缈神仙观。青山对窈窕。白水俯汗漫。系舟始登临。舒啸头帻岸。忽遇二君子。且喜吾得伴。论诗如宿契。爱景酒一唤。四仙齐舞否。层岩拍手看。(亭傍有岩名舞仙。)领略湖山形。郡志如图按。峰应邵子卦。六六翠黛攒。蜿蟺清淑气。盖自鸿濛判。石门与狮岩。指点穷涯畔。丹书壁颠上。香碑崖腹半。玆境尽胜绝。十洲宁容换。于焉可百年。烟霞饱赏玩。回首问永郎。游何三日但。青鹤去不返。白鸥群飞乱。简易词雄健。泽老句璀璨。尤翁留大笔。正气苍石贯。摩挲感古迹。盘桓起三叹。可惜伐松客。终惭斧柯烂。树木虽少遮。风光犹不散。斜阳复沿洄。意欲凌霄汉。
午炊梦泉庵。与权綗晦(常慎),金叔道(相任)二友分路。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4L 页
扶筇聊小憩。庵舍午生烟。儿奏琴中曲。僧谈梦里泉。四仙归后地。二子别时筵。玆会知难再。孤吟意惘然。
通川途中
客路环沧海。行行踏白沙。风高洲上帆。烟远岛中家。龙怒银涛涌。鸥惊雪羽斜。回头发孤咏。九月见棠花。
丛石亭
石如林木丛。丛杂不知数。罗列拱巨溟。奇诡万状具。或如人身立。或如鬼形露。或如屏障拥。或如屋角附。或蹲而为虎。或伏而为兔。我来心已骇。行缓双目注。如星陨碧空。如玉积玄圃。纵横数里间。合沓相掩互。个个皆六棱。法像妙难悟。疑与白雪花。同是玄精冱。海中四仙峰。屹若砥柱固。影浮鳌背耸。势捍鲸波怒。峰峰各十丈。云根束以聚。削如挥斧斤。整如用尺度。禹贡固有怪。尔形巧偏赋。造化费意匠。设此良非偶。欲尊百谷王。左右森卫护。异物必用多。重重大排布。遂成一灵府。擅胜关东路。尚传永郎徒。婆娑于此住。亭子据断岸。高飞如鸟羽。础用重三隅。四栋含云雾。象彼水中立。人工天意顾。轩槛虽不设。中虚容散步。游客此淹留。醉歌忘日暮。
夕宿通川邑底。逢絅晦,叔道二友。三日浦相别时。不期其再遇。惊喜可知。迎坐灯前。各谈其所见水石之胜。
不料重相遇。灯前喜倒衣。吾从丛石至。君自九渊归。爱说云根束。惊闻银汉飞。幽探谁最健。自愧少年非。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5H 页
东游而归。索平叔少时梦金刚长篇。次其韵以记胜赏。
关东有名山。扶舆淑气结。道途四百里。游览三旬阅。世人自匏系。视如龙肉说。我有烟霞癖。寻常思奋逸。迢迢断发岭。可望不可越。延情到白首。年已六十一。借马金城县。行及未冬雪。不忧疲筋力。深悟畅气血。入峡秋色好。菊花正堪折。金刚脚便到。山峨水势潏。已觉涤尘胸。回头笑乾没。满壑枫叶鲜。红似春花发。奇峰万二千。皓雪间翠发。中国所未有。他山皆琐屑。雨后万瀑喧。我行绕木末。素泉飞且舞。馀沫湿松栝。蓬莱字不灭。气势争嵂屼。僧言此洞里。朱夏无炎热。普窟悬铜柱。洗头玉女洁。忽上隐身台。沧海翻落日。策杖入榆寺。藤萝互连缀。为问龙渊涌。宛听鸾笙咽。泛舟三日浦。丹书入眄瞲。幽赏亦已多。石崖免踣跌。自疑挟羽客。归来犹恍惚。老身幸无恙。儿子色欢悦。吾弟尝有梦。仙岑弄云月。觉来口语豪。大篇挥仓卒。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5L 页
兄虽践真境。让尔陶写毕。壮观纡馀思。吾又梦皆骨。
亡室回甲日。述悲。
已死星霜换。初生岁日回。夫妻同一甲。存殁有千哀。未得偕衰境。何心独寿杯。女孙新入抱。泉下尚知哉。
金正甫(颢淳)
仙源门户耀光辉。惜子寥寥老布衣。词律自成千首富。人生只得七旬稀。萱堂西日啼应苦。棣萼南天泪正飞。才见三哥莲榜捷。须臾贺吊互玄机。
敬次 御制亲祭 皇坛诗韵
每岁 皇坛祼享亲。 大明红发苑中春。周文独秉为今鲁。舜祀犹存宛是陈。北地腥尘迷 帝驾。东天灵雨洒人巾。 奎章满带朝宗意。家法无忘 二圣遵。
判书申公(应显)
德业文章有象村。公能趾美是贤孙。銮坡诗句承华奖。玉署风棱献直言。历事 两朝心益励。竟跻八座齿俱尊。名留寿阁归无憾。况复绯衣肖子存。
在昔戊午仲春。先君子中进士。置酒张乐以悦王父母。不肖方五岁。亦知其喜。年月今又重回。追忆往事。不胜感怆。谨书识之。
近斋集卷之三 第 66H 页
先子莲科戊午年。白牌拜献二亲前。春园奏乐花方发。夜院张棚月复圆。五岁稚儿犹记忆。六旬人事倏推迁。于今遗恨违回榜。说向诸孙泪泫然。
牧使洪公(善养)
唐城巨阀有伊人。荫路栖遑自晦身。 椒掖戚联兢日夕。梅轩政布蔼阳春。才优只得跻三品。气健还违满八旬。孝子星奔行道涕。交情那免倍伤神。
其二
玉貌令孙见已先。及登公席益欣然。慎言姿性元来好。寡欲精神自得全。正拟追随欢暮境。忽悲存殁隔重泉。一经曾识籯金换。馀庆高门定有贤。
重修鸰原禊诗(绝笔)
   岁戊午十二月二十七日。修鸰原旧禊。设会于贞西之舍。记昔甲戌之秋。赴会苍谷。有口占五律。遂为诸君诵之。乃复用其韵。自赋一首。仍令在座者咸和。
星周回戊岁。旧禊喜重成。本用兰亭事。仍通花树情。感深三世久。欢洽百杯清。无忘鸰原字。和湛弟与兄。